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10 09:21: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责任越来越重的同时,也需要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机制,现代经济管理模式不管是在内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根据新经济发展形势,经济管理工作关系着经济机构是否能够长远发展,经济管理质量工作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从上述角度不难看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经济管理工作,继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在竞争中能够博得一席之位。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1.1财务监督过于薄弱且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实施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所以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子。由于财务监督力度过于薄弱,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购买和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缺乏农村商业银行整体预算基础上,无法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极致。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运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收入和支出的分析,因此常常出现收支不够平衡情况。财务监督过程中,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费管理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很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等行为,再加上信息渠道反过于单一,所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进行监督比较困难。

1.2经济成本管理比较随意

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最终使得成本管理比较随意,经济资源此时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用的整体效益处于低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在没有对市场的前景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规模扩张行为,导致费用支出超标和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此,经济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却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经济水平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1.3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从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结构层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专家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和教授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管理岗位。由于上述领导级的人员把精力都放在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中,难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安排在经济管理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逐渐落后,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经济管理团队,势必难以将更多先进的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全面。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将错过良好的发展时机,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不够高。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相关对策

2.1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在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对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能力培养,逐步树立起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知识,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对财会和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将经济管理人员在一些专业的机构中实地学习,与此同时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定期培训,及时更新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结构。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表现优良的员工,应该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基于此,不仅仅能够增强农村商业银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还能够从社会中吸引更多的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2.2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

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财务监督工作不仅仅是支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基础,与此同时也是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必须具备独立性和专业型,集法规政策和业务等为一体的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来执行,在充分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特点之上,考察农村商业银行是否能够进行高效率地组织,正确处理好财务关系。因此,可以说财务监督工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过程中起着重大的控制作用,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和整体效益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2.3树立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成本管理意识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需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部门安排相应工作人员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行专门的负责。农村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范围内营造出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树立起勤俭节约的管理意识,再利用诸多措施来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成本。首先,贯彻成本管理责任人体制,细化每一个成本管理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科室之中,使得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在清楚了解到成本管理的重大压力之下,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意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次,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能够显著发挥经济资源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制定经济方案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成本效益平衡点。

2.4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营销战略

篇2

1.1宿迁农业产业信息产品数据库集成系统

宿迁市建设开发了价格数据库、产能产量数据库、进出口数据库、企业客户库、需求量数据库、指数数据库等十种关系型数据库,将农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层面全覆盖,为制作各类研究报告提供数据基础,为定量分析预测市场提供支持。系统也为宿迁农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权威的数据支持,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在种植与养殖、加工过程中只凭经验做出的错误决定造成的惨重损失,降低这种盲目性导致产品滞销或供不应求的风险加剧。

1.2宿迁农产品交易数据挖掘系统

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农超对接服务,覆盖面从农资到农产品。计划与各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农民与企业的直接沟通桥梁。结合宿迁农业发展现状,搭建更为适合宿迁广大农民易于操作且安全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争取将农产品网上销售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普及,帮助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的问题。

1.3宿迁物联网大数据的采集应用

采集农业产业相关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需要的各种信息,建设大田种植、果蔬、畜禽、水产、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物流与信息、物流与实体经济交易的网络连接,及时预测行情发展动向,实现远程监控、交易警示等功能,了解区域仓储存量差异,实现跨区域货物调配,对从业者分析判断交易量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1.4完善宿迁农产品指数,提升权威性

通过对农产品长期不断的跟踪、估价、记录、分析研究,研发生成了宿迁农产品综合指数,后续还将建立“模糊数学+三层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市场中远期预测,并形成价格先行指数,供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协会和政府相关机构决策参考。随着宿迁农产品指数的完善和影响力的扩大,今后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利用卓创农产品指数的权威性和市场认可度,在国际商品交易中提高我国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在国际贸易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1.5建立完善的宿迁农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在指导和帮助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利用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同时,还将在土地流转、金融保险、生产补贴等方面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全面带动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大力推动宿迁农业信息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1.6开展宿迁“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服务

开展宿迁“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服务,搭建宿迁农业订单交易及流转平台、现货信用交易支持平台,为农牧行业的客户和广大投资者提供服务。实现以信息服务推动农产品供求,以交易服务引导和方便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促进工业品下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服务特色和创新之处

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平台提供完善的全产业链信息服务,从农资、农产品至深加工以及各类各级采购销售环节,完整地构建出一个专业服务三农的信息平台。

2.1服务特色

应响应国家号召,为三农提供免费的数据信息服务,以填补了国内空白;专人进行市场跟踪及信息采集,信息和数据的质量有保障;除了网上信息,平台还借助更广阔的手机客户端信息平台、微博、微信平台等,加快传递惠农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农超对接服务,覆盖面从农资到农产品。计划与各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农民与企业的直接沟通桥梁。将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普及,帮助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的问题。

2.2创新之处

信息和数据范围广泛,涉及三农的各个领域,涵盖种、收、加工、销售、养殖等方面;完备的数据及信息网络支持,研究成果深入,符合国家政策,具备深远的社会效益;服务及时到位;平台投放的信息量丰富,对于服务“三农”,加速“三农”信息化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篇3

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素质较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电子农务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农业电子商务活动,它能够打破传统农业产销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瓶颈。大力发展电子农务,必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为广大农户降低生产风险的基础上将其利益最大化。

1.现状和问题

1.1我国电子农务的发展现状

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并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农业部还利用网络协议、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建成了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超过3000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内。[1]

但是从目前看,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仍是制约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但网站提供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且针对性不强,的内容中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1.2 我国电子农务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农民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意识薄弱,投资信息建设的信息不高。虽然全国涉农网站有6000多家,但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一成左右,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不到0.8%,全体网民中农民只占1.6%,且绝大部分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京沪和广东、江浙等地区。[2]

2)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高。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农民仍习惯采用传统方式交易,不能理解和认同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农民不能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也没办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不可能上网信息。

3)涉农网站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很多涉农网站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更新不及时,网站信息中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

4)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由于农产品网上交易要求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但由于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行业内也无统一要求,难以做到“优质优价”。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在保鲜、运输、后续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物流环节难度增大。[3]

2.我国电子农务发展前景

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7%,长期以来,农产品交易主要是通过农贸市场来进行交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农民的需求与供应。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分为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层次,主要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二是中级层次,除提供供求信息,还提供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三是高级层次,除提供信息外,力求实现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显然我国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伴随着轰轰烈烈的电脑下乡运动,不少农民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查找农产品信息,进行网上交易,业内人士预言,未来几年,农村电子商务将呈爆发性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4月1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农村有超过1亿互联网用户,仅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5%。农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和农村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一样,都尚待时日。[4]

信息是整个农业市场的关键和纽带,为了加快电子农务的发展步伐,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运作,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大力发展我国农业: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2)搭建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大力建设电子农务网站,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实用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为电子农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3)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共享信息资源。

4)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由于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实现商户及农户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5)大力培养信息人才。政府通过网络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水平的新型农民。此外,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农业信息服务团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的核心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市场已走出国门,因此要实现我国农业的高效现代化,电子农务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7):59-60.

[3]石蓉.关于现代农业的五大问题[J].四川: 农村经济.2009(2).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22-02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要素不断地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已成为农业生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生产阶段的精准施肥、病虫害预警、精准施肥,还是销售阶段的农产品电销平台,抑或是职业农民网络再教育等各个方面。农业信息化已成为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推动力。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的重大需求是个性化、专业化与低成本、可持续。以农业为应用背景、农村为实施环境、农民为服务对象的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与瓶颈问题是:农业生产环境多变,信息要素难以大面积、低成本、快速准确地获取[1];农业生产过程分散,异质、异构、海量、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技术缺失;农业生产主体复杂,需求千变万化主动扑捉困难。对此我们应集中我国优势力量突破农业传感器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封锁形成系列装置、装备与仪器仪表; 着力解决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农业设备智能化;加快建立国内农业信息化标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标准化。为我国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以及“村村通”“信息入乡”等项目的实施,全国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已基本建成。各省市、各行业部门都建立了相关数据库资源。但由于缺乏统一顶层设计和组织规划,数据规格不一致,表达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相互兼容,形成无数的“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2]。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日趋重视,特别是近期围绕“十”精神,国家各部委开展了农业信息化相关工作部署。目前国外已经利用大数据有效地提高了机械操作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和优化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等,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大数据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发展我国农业大数据集成平台势在必行。山东农业大学率先于2013年6月18日建立第一个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机构“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国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打开了先河。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也陆续成立[3]。

2 发展优势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辽宁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该省立足人才和技术优势组建了国内一流创新团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以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开发推广项目为平台,科技共建为纽带,农业科技为支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广泛参与的具有农业科研单位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网络,覆盖全省14市50多个县(市、区),示范推广面积累计1.5亿亩,增加效益15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农业发展和全省新农村建设[4]。

该省在高新技术引领农业方面,一直致力于全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拥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Mail服务器、服务器、防火墙等高配置服务器)、农业多媒体制作传输设备(包括数字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机、直播机房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农业网站建设及资源建设开发工具,能够满足农业信息资源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及开展信息服务的要求。同时在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了多个农业网站,培养了一支勇于创新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队伍。在信息系统开发、系统集成、信息采集处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技术积累,能够为研究顺利实施提供支撑。

3 建设目标

农业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动态产生、不完整、不确定、多维度等特点。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从而进行预测、干预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的决策系统和专家知识库多以简单数据分析或往年经验作为依,可靠性差;且数据多以区域数据和单品数据为主,无法进行全局分析。这样情况下决策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将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OLAP)等新技术应用于农业势在必行。这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的发展现状,并有新的突破。

开展农业大数据研究工作将填补辽宁省大数据研究的空白,依托农业大数据及相关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将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的优化,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及时掌握农业的发展动态,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的建设进程。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参考,指导农业科研和生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科研及应用前景广阔[5]。

该研究将增强农业资源的分析处理能力;在农业区划、品种适宜性、灾害预警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辅助分析与决策指导作用;对实现农业精准化、农业资源信息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农业决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物联网、三维可视化并行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普及应用,引导和鼓励更多农业科研单位参与信息化工程,积极推进该省精准化农业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进程。

4 结语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对海量农业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家农业公共数据描述和表达方式的制定提供现实经验;为政府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忠富,杜克明,郑飞翔,等.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6):63-71.

[2] 光峰,姚程宽,王维进.农业领域大数据的应用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8):75-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