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9:21: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学研究调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简介:冯宁(1957-),女,江苏南京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和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常州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K2010335),课题主持人:冯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86-04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大力推进,培养和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如何,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自身科研的素养又怎样?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对于深入了解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升高职院校教科研水平都有参考性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90年代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经历了从五年制高职到中专院校升格等一系列跨越式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自我定位、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
一、高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变化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视角来说,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视角来说,高职教师需要提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主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领域中的基本问题。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他所面对的是成熟、独立和精神已有所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教师要指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1]近十多年来,高职教师在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变中,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研究取向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教师教育科研主要是在观念上引导教师的关注,更多的是在探讨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到90年代末,随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专业设置的改革使得教师认识到研究是基于学校、基于教学过程的“校本研究”、“校本科研”开始流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科研要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这一重点[2]。
(二)研究目的的变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经历了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到教育教学研究“世俗化”的过程。实践证明,由于国情不同,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总存在距离,后来发展到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将教育教学研究与职业教育实践融合。研究目的从应用转向开发,从理论研究转向问题解决。研究成效的指导标准不再是是否符合既定理论,而是是否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是否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这种变化使得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研究问题的变化
教师在刚迈入教科研的“门槛”时,选题大多模仿专业研究者,从理论来指导现实,但这种模仿往往以没有发现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止步。 随着高职教育由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型以及对教育科研的不断重视,教师在选题上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整合、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这些问题都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内容,研究问题的具体与“细小”,体现着教育教学研究变得深入而细致。
二、高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调查
笔者对高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兼有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常州科教城四所高职院校教师,调查时间为2011年6月,问卷采用匿名形式,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根据教师对问卷的回答情况,选择少数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内容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承担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高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原因;高职教师认为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175份。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对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项目设计五个二级项目来了解接受调查的高职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职称、学历、教龄、双师素质。表1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本调查旨在了解高职教师最近5年承担或实际参与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包括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公开发表文章的基本情况。表2反映了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等方面的大致情况。
(三)对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
问卷调查表例举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参见表3,表4为回答的统计结果。调查表中的问题的顺序是随机排列。回答的要求是依据问卷中列表的20个问题,请老师按照下面的要求分别选择3个问题填写[2]:
(1)您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
(2)您认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 ( )
(3)您认为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原因(可以多选)
本调查旨在了解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真实动机。(表5)
(五)研究者具备的条件和素质
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背景下的新观点之一就是“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本调查想了解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者——高职教师对“研究者”有怎样的理解。调查结果归纳见表6。
三、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现状调查的分析
(一)高职教师绝大多数参与了当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校和教学行政部门为此做了一定的组织工作,创设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条件和学术氛围(见表2)。在参与性的基础上,一部分教师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
(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教师去研究。高职教师认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从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来看,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及成效使教师面临更多挑战,从高职教育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来看,则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际上,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成效最终要落实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面,二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个命题的两个方面(见表4)。
(三)高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动机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职称评定和晋级的需要,真正出于对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爱,或出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考虑的还是相对较少,这点应该得到重视。如果动机不是从教学实践出发,那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和论证非常不利,不仅会出现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现象,更会造成研究归研究,研究之后成果束之高阁的情况。
(四)高职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强,教科研水平亟待提高。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相对薄弱,部分教师仍习惯于扮演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对高职院校教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科研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及自身素质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
2.教科研方向缺少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少教师没有明确的教科研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规划。
3.没有形成有力的教科研团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学校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研究人员应相互合作,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难以形成合力;
4.教科研质量不高,成果往往缺少创新性,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研究极度匮乏。教科研能力不强,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以产学研促进教学和社会服务的水平难以达到学生、社会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五)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主体选择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增强专业素养的主动意识和主动参与,在促进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是一个需要严格规划的过程,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规划,必然造成教师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跟上科技、知识、社会发展的步调,这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障碍。
四、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现状的建议
(一)从调查来看,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对专业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视正逐步变成教师专业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发现,高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热情更多是源于职称或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且虽然高职教师很关注自身成长,但似乎并没有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见表5)。与此同时,高职教师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不能仅止于课题的结题和论文的发表,而应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二)重视教育科研培训,在教师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教育教学研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虽然有部分人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个体完成的事情,或是教师兴致所至,和学校的培训无关,但事实恰恰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贫乏和技能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4],而一旦年轻教师没有形成扎实的教育教学研究基础,那对其后期培养、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重视教育科研培训,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得到指点和帮助,而且可以在学校中创设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同时也减少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短视行为——“发表文章、申请项目、申请课题只为评定职称、晋级或完成科研积分要求”等,帮助教师认识研究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内涵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建设,发挥导向作用。很多教师对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专业发展的内涵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学校片面认为教师发展就是要提高学历层次,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越高,意味着其师资水平就高。将教师专业发展片面地视作追逐高学历、高学位是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的普遍现象。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标准模糊导致的是学校的师资建设、专业发展策略对教师发展缺乏指导性、导向性,所建立的相关机制难以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导向性的偏误,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因素之一。
(四)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鼓励教师突破自我,不断成长。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高职教育接收了高中群体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大部分学生,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情感不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无法“教”。与此同时,较大的科研压力、教学压力、管理压力,使得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强教师对职业后继发展的自信心,能够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获得力量。只有当个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时,个体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度就会增加,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就会提高。从而使教育教学研究自然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必不可少的部分。
(五)不断完善教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最急需解决问题中(见表4),提到“职称评定和晋级”问题。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形成“论文”、“调研报告”、“课程整体设计”、“规划方案”、“技术服务”等教科研成果,是当前教师职称评定和晋级考核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虽然部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反映了自己的思考,但由于这些成果相当一部分属于文字性教科研成果,注重理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还是限制了一些教师的发展。同时也助长了“急功近利”思维的滋长。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固然与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关,但学校层面的激励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驱动力。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教科研环境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重科研业绩考核轻教育教学的问题,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发表和教科研课题的评审不利因素较多,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和专业发展速度缓慢,进而也影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状况,不断完善教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不应以统一、规划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要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经之路。惟有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从传统“教书匠”到现代“研究型教师”的转型与超越,才可能使得教师教学实现由单纯依靠感性经验的积累到对职业教育规律进行研究的彻底革命,才能使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实现有机融合,使教育实践不断逼近科学化,日趋合理完善,最大幅度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64-05
一、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量表
1.已有学习策略量表综述
Weinstein编制了标准化学习策略量表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1] (简称LASSI),该量表是专门设计用于测查和诊断学生适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能力的一种测评工具。Vermunt (1987)编制了学习方式测量问卷[2]Inventory Learning style(ILS),该问卷主要是用来测查和诊断大学生的学习方式。Pintrich等人(1993)编制了“学习的动机策略问卷[3]”,该量表包括九个认知策略项目,分别考察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使用情况。O’Neil(1996)编制的元认知测量问卷,主要是测查学生的元认知能力。Yesim Somuncuoglub[4]编制的学习策略问卷,该问卷主要综合Weinstein和Mayer、Pintrich等人的问卷项目。
上述学习策略量表年代久远,多是基于传统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内涵和结构编制而成,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因素未能全部涉及,更未能考察信息技术工具在学习策略中的应用情况,而且国外一些相关量表由于文化差异的限制,因此无法直接为我所用。
目前,国内陈义勤[5](2005)研制开发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水平量表,辽宁师范大学的王晓晨[6](2006)针对远程学习者开发的远程学习策略量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的王迎[7](2007)编制的远程学习策略量表,均在网络环境下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其它尚未见到已开发的专门用于分析网络学习策略的量表。
但是,陈义勤研发的量表采用Weinstein (1978)LASSI量表的10个分量表,结合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对原有的各个分量表进行修改或补充,并没有研究将网络环境扩展为计算机、手机“二网合一”情况下的学习策略内涵与结构,尚不能认为可以专门测量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情况。王晓晨研发的量表,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进行的研究,没有考虑大学生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更没有考虑手机及其网络对学习策略造成的影响。王迎研制开发的量表对原有学习策略分量表做了较大改动,将学习策略分为辅助工具策略、信息素养策略、时间和任务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考试策略和情绪缓解和意志管理策略六个方面,是对传统学习策略的重大挑战,但是未能考察手机在学习策略中的使用。同时后两种学习策略均是针对远程学习者,其中有些远程学习资源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此,科学、有效地编制用于分析当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量表,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策略研究的基本保证和重要途径。
2.学习策略量表编制
本研究采用20世纪90年代杨宁教授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模型[8],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见图1)。本模型在原有的基础了对元认知进行了扩展,更加强调情感动机策略等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应用,是对当前开放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补充。
对当前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情况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手机及其网络、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根据文献调研,将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推广到学习策略的各个环节,发现手机及其网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管理策略,在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均有少量体现。而计算机作为工具和环境的双重作用,贯穿于学习策略的各个环节。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三个基本维度,结合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或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实现的学习过程,编制出问卷。问卷在认知策略方面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人机协同记忆、信息精加工、信息应用和创造性思维策略共16个项目;在自我监控学习策略方面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调节、自我评估和情感动机策略共12个项目;在资源管理策略方面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空间管理和人际支持策略共12个项目。问卷采用多重计分法,项目反应分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几个等级,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从低到高依次计1分、2分、3分、4分和5分,分数越高表示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策略水平越高,学习能力越强。
二、研究方法
1.样本选取与结果分析
采用多阶段群集抽样法(以学校文理科艺术类、院系、班级为群集)选取徐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文学院、信息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共560名本科生对所编制的问卷进行了集体施测。问卷回收545份,去除缺失及空卷、答案趋同及极端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1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2.4%。被调查学生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量表信度分析
通过信度分析,发现本调查总量表的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如表2所示:
一般认为Cronbach’AlphaCronbach’Alpha>0.3,该量表可信,0.5Cronbach’Alpha系数
3.量表效度分析
本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考察量表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量表时假设的某种结构。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中,衡量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是因子载荷,见表4。
结果显示,所有题目的载荷因子均在0.3以上,分布在0.439到0.878之间,均符合要求,说明各因子具有较明确的测量意义。即本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所有调查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并利用此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均值比较、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技术。
1.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下各分策略量表及各项均值
其中,项目符号加粗带下划线,表示手机及其手机网络在学习中的使用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提高了大学生在时间管理策略和人际支持策略方面的水平,但是手机在认知方面的应用,诸如在信息检索、人机协同记忆、和信息应用方面的水平却比较低,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说明当前手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辅助方面。
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表8的数据表明,性别对大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影响体现在学习策略的各个方面。男生的信息检索策略和创造性思维策略明显高于女生,t检验的结果更进一步表明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创造性思维策略方面男大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在网络学习空间管理策略方面,男生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男生的各种策略水平的标准差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之间的策略水平分布同女生相比更为离散;而女生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明显高于男生。
3.不同科目类别大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不同科目大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不同方面。在认知策略方面,理工科大学生的信息精加工策略水平较高,文科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组织策略水平较高,而艺术类学生在信息组织和创造性思维策略方面的水平较高。在自我调控策略方面,理工科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调节策略水平较高,而文科学生的自我计划策略水平略高一些,而艺术类学生的动机情感策略水平则略高于其它科目的学生。在资源管理策略方面,理工科学生的时间管理策略水平较高,而文科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管理水平略高一些。
4.不同年级大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基本情况呈现以下趋势,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最高,大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除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信息应用、自我评估、网络学习空间管理策略水平有提升外,其它策略水平略低于大一学生,到大三时几乎所有学习策略水平达到大学期间的最低谷,大四时学习策略水平又出现回升现象,比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略高。
5.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从所调查的大学生中选取学习策略水平总分最高的前20%的大学生作为高分组,再选取学习策略水平总分最低的后20%的大学生作为低分组。通过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在信息组织、信息精加工、创造性思维策略三方面有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的信息组织、信息精加工、创造性思维策略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学生。在自我计划、自我评估方面以及时间管理策略方面高分组学生也有明显的优势。
四、讨论
1.学习者视角:应重点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不同性别,不同科目大学生辅导的侧重点不同
从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年级差异表可以看出,大三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影响了大学生整体学习策略水平的均值。本研究的调查工作在10月期间进行,大三学生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学习策略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也偏低。信息技术工具在学习中的使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然而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加上自控能力不是太强,容易受各方面的诱惑,所以对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加强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结合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下的学习策略差异,要加强对男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而对女生的指导应该侧重于网络学习空间管理方面。而不同的科目特征又使得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发展不一致,不同科目的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具有不同的优势。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要重点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自我计划以及自我监控和调节的学习策略水平,而文理科学生的动机情感策略水平则有待提高。在资源管理策略方面,重点应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管理策略水平,而文科学生的时间管理策略水平则应该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
2.信息技术工具视角:根据信息技术工具在学习中的不同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
移动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可用于信息检索、协作记忆等认知策略方面,也可以在时间管理、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和人际支持以及情感交流策略中发挥作用。调查表明当前环境下手机多用于学习策略中的人际支持,以及情感交流方面。手机作为信息检索的工具和协作记忆的工具降低了认知策略水平均值,说明手机作为知识查询和辅助记忆的工具还没有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当前尽管移动学习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还需要较长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作为认知工具,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人机记忆、信息精加工等认知策略的各个方面。计算机作为信息检索、精加工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然而计算机作为信息组织、帮助大学生记忆的工具以及信息应用的工具在大学生学习中应用较少。计算机在大学生认知策略中的总体使用水平较低。
计算机作为学习空间创设工具的同时,为大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提供了支持。计算机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这些工具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得分高于中值,说明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意识较强,教学中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大学生传授一些关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技巧,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
3.学习策略视角: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大学生信息精加工能力、网络学习空间管理及自我监控能力方面
数据显示,在认知策略方面,大学生信息检索策略的平均水平较高,然而大学生的信息精加工水平较低。有一种论调认为学习中有了计算机网络的强大支持,之前需要学习者记忆、组织、精加工的内容可以由计算机网络代为执行,实现知识的外储存、外加工。学习者已经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记忆、加工学习内容,这种观点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问题解决需要依靠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创造。假如完全实现了知识的外化,人的大脑将无法对材料进行加工。毕竟电脑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电脑虽然可以生成一些东西,但创新的方面还得依靠人脑完成。所以,尽管计算机网络为我们获取知识带来了种种便利,但我们并不能把需要人脑处理的信息完全交给计算机网络。如何高效地学习、加工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仍然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场所,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当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最具有权威和时尚的学习基地。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多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非线性环境较难控制,大学生常常因为多而杂的学习资料和内容导致思路不清晰,因为超链接的吸引使得注意力分散,从而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迷失方向,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策略教学在帮助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的同时,重点针对大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控制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辅导,加强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获取及加工信息能力的重要法宝,同时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自我监控能力,成为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Weinstein LASSI User's Manual[EB / OL]. ,2005-03-03.
[2]Vermunt, J. and Van Rijswijk, F.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kill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Higher Education, 1988, (17):647683.
[3]Printrich. P. R., Smith. D. A.F, Garcia. T., Mckeachie,w. j. Micheachie. W. J.A. Reliability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3,(53): 801-813.
[4]Yesim Somuncuoglu & Ali Yildirim; Relationship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M].1999.
[5]陈义勤.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水平量表的初步修订与试用[EB/OL]. 省略/websitedm/elearning/guest/magazine/paperpre.asp?PaperID=1795.
[6]王晓晨.远程学习策略量表的研制与开发[D].2006.(5).
[7]王迎等.远程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8]杨宁.从元认知到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研究的新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2006,(7):101-105.省略)。
The Research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 Applied in the Learning Strategy:
The Investigation students come from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Feng Xia & Li Ziyu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Department,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9 )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急需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中学教师。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师资的摇篮,应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面,加强师范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突出教师教育的课程之一,是师范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实验技能综合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它在提高学生从教技能,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1]显然,“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
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化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由此可以看出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要改革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中学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验素质和创新的能力。而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高等师范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我们对山东省部分高师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我们对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烟台师范学院、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德州学院、泰安学院、潍坊学院、山东教育学院、菏泽学院、滨州学院、枣庄学院、济宁师范专科学校14所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和教师,就该课程的各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这些院校分布在我省的各个地区,能够反映出我省“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培养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调查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个别电话访谈和部分座谈。
调查内容包括: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验设备及条件、师资情况、教师和学生的实验素质和认识水平、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等方面。
(三)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回收率为88%;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包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高师院校的化学实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师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也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影响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
1.实验课程的独立设课
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便于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验锻炼;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就必须进行单独考试,必然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还可以保证实验学时,防止被理论课挤掉的现象,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设计、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可见,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从调查中可知,有67.8%的院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进行了独立设课,这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教师素质有较大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的师资力量虽然单薄,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从二十多年前多数院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化学教学论教师,到现今都有了专业教师,而且人数正在逐渐增加,33人中高级职称占53.1%,中级职称占25%,初级职称仅占21.9%,博士约占9%,硕士约占25%,说明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3.师生对实验课程比较重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的学生和化学教学论的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调查统计得知,100%的教师和87.8%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在整个高师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作用(见表1)。“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教育功能认可项目调查见表2;实验能力的培养认可项目调查见表3。从表2和表3可以看到,学生对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及设计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表 1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
在整个高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重要(%)
教师
52.2
47.8
0.0
0.0
学生
43.2
44.6
11.0
1.2
表 2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调查问题
教师(%)
学生(%)
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16.7
39.8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73.3
63.6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73.9
74.1
培养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
95.7
71.8
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80
78.7
表 3 实验能力培养认可项目调查统计
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
创新能力(%)
设计能力(%)
教师
93.3
83.3
48.7
80.0
76.7
学生
89.7
72.9
50.6
70.2
81.1
4.授课方式多样化
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教师正在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调查发现,教师授课大多采用引导思考(33.4%)、重点讲解(43.5%)、师生讨论(43.5%)、自主探究(32.6%)等授课方式,这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实验考核较全面
实验考核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及实验技能的有效手段。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师对实验考核采取了多种方式,主要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内容分别见表4和表5。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只采用笔试考核的仅占8.7%。这样的考核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 4 实验平时考核办法
考核内容
课堂提问
操作评价
指出错误
检查实验报告
演示讲解
分数(%)
43.3
70
50.1
76.7
56.7
表 5 实验期末考核办法
考核内容
实验操作
笔试+实验操作
口试+实验操作
笔试+实验操作+口试
笔试
分数(%)
73.9
53.5
26.1
10.5
8.7
(二)影响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
1.师资力量较薄弱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调查问卷看,本学科的师资力量令人担忧:14所院校中,有两所院校有3位化学教学论教师,仅有一所院校有5位,其余院校都是2位或1位。随着每年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本专业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有的学校因师资力量不足,不得不停开实验课。实验教学质量要提高,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而教师整天忙于上课,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资料。研究、改进实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重视不够
从有关教师的访谈中可知,“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在高校普遍不受重视:有32.3%的学校仍没有单独设课;大部分学校安排上课的学时仅为40学时左右,只有两所学校超过50学时,这与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无法比较,那些课程均在80学时以上;有53.3%的教师认为该实验课学时偏少,68.1%的学生选择开设的实验课题数偏少。显然,由于课时少,安排的实验个数少,学生做的实验就少,并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63.3%实验内容是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却很少,使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3.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
实验室是师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由于实验室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教师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所以有71.3%的学生反映实验室平时不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不开放,就不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不能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选做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不能使那些对实验研究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使那些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到实验室寻求解决。由此可见,实验室不开放,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不利的,从而影响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4.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
许多大学生仍习惯于死记硬背,机械学习,做实验时往往是“照方抓药”,仅仅是完成实验任务而已,不愿进行实验的改进与探究。42.7%的学生没做过探究性实验,55.4%的学生没有自行设计过实验,仅有44.1%的师范生在实验课以外偶尔设计过实验,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知之甚少,实验研究能力较差,毕业后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或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缺乏实验教学评价措施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对实验课几乎没有什么评价措施与指标,教学质量高低不分,奖罚不明,教师仅凭自己的责任心来指导实验。大多数教师只按照书本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课外较先进的方法或实验的多个研究方案几乎不探索研究,不向学生介绍,对所教的知识很少拓宽创新,使学生得不到有关实验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方法,导致某些学生遇到实验问题时,束手无策,缺乏应对措施。
四、改革措施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虽然有所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不完善的方面,甚至还存在某些弊端。下面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就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学教师是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高师院校应重视师范生即未来中学教师科学素质的培养。要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高师院校就必须建立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院校仅有1~2位化学教学论专业教师,这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师范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各院校应重视这门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发挥整体功能,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设置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尤为突出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突出教师教育的实验课程之一,应该得到重视。但目前仍有部分学校没有单独设课,大部分学校安排课时数偏少。要跟上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就应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改革,进行独立设课,增加课时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便于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才能开出更多的实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验锻炼,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设计、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主要是讲授法即“应答式”“填鸭式”方法为主,侧重于教师的传授,学生消极的接收,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实验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违背了教学规律,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法、自学指导法、发现法、问题讨论法等方法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也应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中。
(四)增强实验内容的探究性
科学探究是我国新课改的一个重点、亮点,改革后的课程强化了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作为即将走上中学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更应具有探究能力。目前,师范生所做的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探究性实验较少,这极大地影响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中,增强实验内容的探究性是培养师范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探究的内容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教学讲演实验的探究,等等。[1]在这些内容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师范生的探究能力。
(五)增设实验改进和实验设计的内容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创新之一是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研究者(不再仅仅是执行者)。[3]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实验并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演示时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分析问题,并不断改进和设计实验。对实验的改进和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应该选入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难度较大的典型实验,训练学生改进实验的能力:选一些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此来改变目前学生实验研究能力较差的状况。
(六)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4]这种评价观直接影响着“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实验课程是一门学生显性的实践活动课程,任何单一评价方式的结果都不利于指导教学。因此,实验课程评价既要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显性的外部成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与内在情感。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中,应当使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5]平时考核内容包括预习报告、问题讨论、模拟试教、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纪律卫生和合作情况等;期末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创新、问题答辩、环保处理等。评价方式要改变过去完全由教师评价的方式,而采用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全面评价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验过程的实效性,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
面对新时代对创新性教师的需求和挑战,创新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形态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未来化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地培养功能和学科的优势,高师院校理科教育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中学教师,从而开创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熊言林,江家发,阎蒙钢,等.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的尝试[J].化学教育.2006,27(1):42,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李远蓉,李凤艳,卢一卉.构建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内容体系的新思路[J].化学教育.2006,27(1):4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58-03
一、引言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数据分析软件,1968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早开发,后于1995年与IBM公司合作开发了SPSS for Windows,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数据分析软件之一(SAS、SPSS和SYSTAT)。目前,一些重点大学的统计学专业和经管专业已经开设了SPSS相关课程。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1.市场调查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中国的市场调查行业是一个极富增长潜力的行业,一个面向国际的行业,也是一个有待更具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行业。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需要有更专业化的分工,从市场调查的策划、市场调查的实施到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的专业分工有待进一步细化。本土绝大部分调查公司的业务均是从跨国公司或是大公司、大集团的市场研究部门外包出来的数据调查项目,主要从事数据的实地采集工作,专业技术含量不高,要让中国的中低端市场调查公司在行业内走得更远,数据分析业务的发掘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2.市场调查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进步,类似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综合性调查公司,对入职新人的招聘要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能够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
3.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应不仅懂管理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懂技术,懂数理统计在解决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很多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都意识到数理统计在管理专业课程类似于《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涉及的软件大部分仅限于EXCLE,学生无法领会到先进软件的高效便捷。SPSS软件应用在《市场调查与预测》,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因此,基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实验教学平台,本文认为应在面向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
三、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应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试验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这有别于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实验课程更注重教师自身对实验课程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教师以及实验教程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在创新实验教学理念主导下,《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调查项目可由学生和教师协商确定(调查项目最好是现实中经济实体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预先设计好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教学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组织好课堂讨论,设置提问和同学互评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和整个调查过程的心得。
四、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依据SPSS软件的技术特点和《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统计分析需要,《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先修《统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教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讲授和操作两大模块。
1.讲授模块。讲授模块主要项目内容的确定依据SPSS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模式,分为统计描述应用模式、假设检验应用模式、量表分析应用模式。
①在统计描述应用模式中,SPSS软件最常用于描述性分析的过程包括:Descriptives过程、Frequencies过程、Crosstabs过程,即SPSS基本描述性统计、SPSS的频次分析、SPSS的交叉分析。
②在假设检验应用模式中,用SPSS软件去估算市场调查问卷样本数据的可靠性,能否用样本结论是推断总体,涉及到的分析过程是SPSS的均值分析和SPSS的方差分析。
③在量表分析应用模式中,用SPSS软件去分析市场调查问卷各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涉及到的分析过程包括SPSS的相关分析、SPSS的回归分析、SPSS的因子分析、SPSS的回归分析、SPSS的聚类分析、SPSS的判别分析。
2.操作模块。SPSS软件介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是在数据分析这一单元,而获得相关的市场调查数据需要做如下的前期工作。
①实验选题的确定。与一般实验项目教师命题相区别,市场调研实验选题确定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学生自主确定,二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项目指定选题。绝大多数选题还是由学生按其研究兴趣自主确定,但自主确定选题并非信马由缰,必须要框定在“两个立场”之上,所谓“两个立场”指的是调研选题一是站在本地企业市场研究部的立场上,着手开展相关产品的市场调查工作,如“两面针牙膏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调查”;二是站在自主创业当老板的立场上,为将要创办的企业作市场研究,如“桂林地区幼儿培训市场调查”等。一般地说,站在“两个立场”之上确定的市场调查课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市场调查所获得的结论报告不会在完成实验课程作业后即束之高阁,可以为学生在就业应聘当地企业时加分。
②与选题相关的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调查选题的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是本实验课程操作模块中的基础模块。问卷设计与调查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依据调查选题科学合理设计问卷,并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依据设计的调查方案,在调查时间、调查预算与调查结果精度三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如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并考虑选取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完整性。
③问卷的SPSS数据编码、录入与分析。在SPSS软件一般的数据处理步骤是:a.对问卷进行编码,在SPSS软件中录入问卷的调查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文件;b.根据研究需要和问题的性质,确定使用SPSS应用模式中的哪些模式,哪些统计功能;c.使用SPSS的菜单功能,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以及相应的图表;d.对统计结果和图表进行分析,为市场调查选题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④分析报告撰写和报告汇报。根据SPSS的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调研选题分析报告,为了保证报告前后文风的统一,选定小组中的某位成员为主要执笔人。根据课题分析报告,制作PPT向全体同学汇报选题的实验成果和心得。
五、《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条件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教程的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验教程的使用与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在实验教程的使用与建设方面,目前出版的SPSS软件教程较多,但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和SPSS软件结合起来的实验教程较少,本实验课程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杜智编的《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作为主要教材,同时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叶向主编的《统计数据分析基础教程――基于SPSS和Excel的调查数据分析》及其他SPSS软件教程,并自制《市场调研与SPSS软件》课件。在实验教学环境建设方面,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安装SPSS 20.0版本以上的软件,为《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实验教学提供平台保证。
六、《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方面,学生以调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单位,采用课题式教学与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
1.课题式教学。课题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管理或者生活中与市场调查相关的实际问题,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将问题进行定义,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设计调查方案。课题式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接触社会、接触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
2.分组合作学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依据兴趣自主选题,自行组队,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4~5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小组设定组长。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采取小组自评和老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先是小组自评,每个组长给出本组的自评成绩以及各个成员的小组贡献值(小组贡献值的目的在于防止小组成员在团队作业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实验老师再根据小组自评的成绩+实验作业完成质量+团队表现三方结合,给定成绩。
3.互动式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评定并给出标准的实验步骤和试验结果,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是互动式教学,其优点在于不仅在讲授模块中鼓励学生发现并抛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导大家讨论解决方案,更体现在最后的团队汇报演示中。每个团队将各自的选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其他学生能够就该组的选题提出观点并进行探讨,所以互动式教学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之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七、《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特色
与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相比,《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的教学特色在于:在创新试验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经管专业本科生的四项能力。
1.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动脑,更要动嘴、动手。从选题的确定到资料整理收集、问卷的设计、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可以说一个选题就是一个项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完成一项实验选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近企业,走向社会,学生单纯坐在电脑前面是很难完成的。
2.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设定调研选题,这本身就是一项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思考哪些选题是有研究意义并且是自己感兴趣的。同时,用SPSS软件进行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是一项创新能力,学生需要思考调研项目需要做哪些分析,得到的结果与预期是否相符;最后,选题需要从营销视角提出一些改进措施,这又需要创新思维。
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由于一个选题就如同一个项目,所以学生单个完成调研选题的难度很大,需要以团队形式完成。而选题完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团队沟通。而实验成绩评估方式(团队负责人给出各个成员贡献值)又杜绝了团队个别成员的“搭便车”现象。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完成一个选题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而案头调查方要求学生具备数据检索能力,同时,SPSS软件本身就是一项信息处理技术,从庞杂的数据中找出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从而发现营销需求,并力图解决。
八、《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面向本实验课程开课的本科生,《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92.7%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技术性和实用性较强,通过团队式学习将技术手段用于解决营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86%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对大四学期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帮助很大;89%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锻炼了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82%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有助于接触和认识社会,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九、结语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在创新实验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重对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项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组织设计,但一门实验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本实验课程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网络化建设、SPSS软件与精准营销等。总之,本实验课程偏重SPSS软件技术,但又不唯软件技术为是,SPSS软件本质上是用来解决市场研究中现实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伊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商学院的实践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13(3):76-78.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93-02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精讲多练,以学生语言运用为主、以教师语言输入为辅的教学理念。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均能较好地体现此语言学习规律,并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首选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受钟摆效应的困扰,轰轰烈烈的交际教学法改革最终演变成折中主义。虽然近20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师受教育背景、传统教学方法及理念的影响,在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不能有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在高校,依然有人使用语法翻译法等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刘润清&戴曼纯 77-78)。
1.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强调交际过程,强调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与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如听说法相对而言(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 81)。
交际教学法虽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但从交际法的有关实践来看,可以发现有三个原则在起作用:一是交际原则,即涉及交际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二是任务原则,即用语言完成有意义任务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三是意义原则,即对学习者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习过程(束定芳&庄智象 206)。
交际教学法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被予以提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交际教学法是否被广泛的运用呢?以下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一个调查研究。
2.调查与研究
本文对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的33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25岁至58岁的11为男教师和22位女教师。他们有着不同的职称,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18名,助教12名。33份问卷全部有效。
此外,本次问卷调查还包括了18至23岁的236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如文学院,历史学院,商学院等等。在检查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11份,其中男生68人,女生143人。
本次问卷调查表由40个选项所组成。选项包括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为了对问卷有更好的理解,本次问卷全部用中文编写。
2011年10月,作者分发了问卷调查表。在问卷调查之前,作者先告知大家问卷仅用于研究,对他们不会有任何影响。其次,回答整份问卷需要大约15分钟,老师和同学们可在课间休息时间完成。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个别选项为多选。在回收了所有问卷之后,作者进行了整理以确保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此次研究借助SPSS 15.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
3.研究结果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为主。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听说领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提出,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首选。然而,很多老师却并不能将这些新理念应用于实际之中。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仍然很流行。
下面对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15.2%的教师认为语法翻译法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仅有18.2%的教师使用了交际教学法。听说法被21.2%的老师上课所采用,而近1/4的老师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此外,12.1%的教师认为他们在课堂上主要使用了合作教学法。而大多数教师则认为他们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折中法,即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和教师相比,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大有不同。在学生看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一大半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听说法,并且40.3%的学生认为语法翻译法仍是英语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法。而对于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法,尽管有41.2%的学生推崇,但于交际教学法而言,仅有21.3%的学生选择。相同比例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使用了合作学习法。而对于折中教学法,尽管大多数老师认为这是他们的主要教学方法,只有35.1%的学生支持它。
由上可以看出,交际教学法并未被广泛的使用,而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了大学英语课堂的主要地位。
此外,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想状态,然而这需要教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大胆的将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折中法。实际上,从理论上讲,折中法是最好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因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班级的大小,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刘润清&戴曼纯 78)。但实际问题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干扰,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13-03
一、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网络新词新语指的是“网络用语”,是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网络新词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最新的社会发展信息。
吴伟清在《网络新词新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文中将网络新词新语定义为互联网上产生的新词语。安康、余春苗、林妍在《网络新词语与流行文化》一文总结得出,网络新词新语是指由一定的网络用户群体在网络虚拟空间大量使用的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鲜活性等网络特色的词语。网络新词的使用者是在汉语语境下的用户群体。网络新词,这个研究对象是汉语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汉语普通话在网络这个特殊“地域”中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
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已经成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一个部分。如何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新词新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如何改善和加强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这一任务十分必要。
二、新疆塔城托里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汉语教学概况
塔城托里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有五个班,分别为三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学生总数249人,近几年来,该校实行新版汉语教学计划,高二年级结束时已完成了高中三年的汉语课程的教学计划(6本必修教材,6本选修教材);高三开始实行汉语专项训练。部分学生已参加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并有学生获得HSK中等8级证书。从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高考专项强化训练为主,但从强化训练及模拟试题的题型分析来看,知识性的考题还是占了其中的主要部分,试题对汉语能力的考查仍然显得相当薄弱。通过对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模拟考试成绩的统计,其中,有34%的学生成绩在100分以上(试卷总分150分,其中汉语基础知识70分,阅读50分,作文30分),有66%的学生成绩是在100分以下。在试卷卷面统计中发现学生在作文方面失分较多。
学校很重视汉语教学,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教师进修及培训,2012-2013学年由一位汉族教师为高三年级理科班教授汉语课程,其它班级的汉语课程均由哈萨克族教师教授。
三、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分类及有限整理
1.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分类
在对黄爱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处理研究》一文的研读基础上,笔者认为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分为如下八类。
(1)旧词新义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即选择一个在意义上与新事物有相同、相通之处的旧词语,再赋予它新的含义。例如:“菜单、窗口、恐龙、青蛙”,等等。
(2)完全创新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其中,包括谐音创造,如: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等;外来借词,如:伊妹儿(电子邮件、E-mail)、猫(调制解调器、modem)等。
(3)英语缩略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如:BBS(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WWW(万维网World Wide Web),等等。
(4)拼音缩略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如:“MM(妹妹)、GG(哥哥),等等。
(5)数字谐音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用与中文读音谐音的阿拉伯数字串成的符号来代表词语甚至句子。如:“9494(就是就是)、5555(呜呜呜呜,哭声)、886(拜拜了)等。
(6)表情符号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使用它们在电子邮件和新闻稿中表达感情和语气。如:“(挤眉弄眼)、^0"(哈哈大笑)、*_*(看花了眼)”,等等。
(7)“火星文”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是指由繁体字、异体字及各种符号组成的特殊文字。如:“ ф (我是中国人)”、 我!(心情不错哦),等等。
(8)其它网络广为流传类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此类新词新语因近期发生某一事件,或某一事件因广为流传,或因媒体宣传或炒作某一事件而形成的网络新词新语。如:“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江南Style”,等等。
2.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有限整理(2012年12月31日、2013年4月1日两次整理)
笔者在撰文之前通过“搜狗新词”及“百度搜索”汇总并整理出2012年十大网络用语:“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你幸福吗”、“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舌尖上”、“最炫民族风”、“给跪了”,“ ”。
其中,“ ”一词在2013年4月1日“百度搜索”中的相关词条为100,000,000条;“好声音”的相关词条为89,400,000条;“舌尖上”的相关词条为26,900,000条;“江南Style”的相关词条为20,300,000条;“最炫民族风”的相关词条为16,600,000条;“高富帅,白富美”的相关词条为15,000,000条;“你幸福吗”的相关词条为12,000,000条;“给跪了”的相关词条为4,950,000条;“躺着也中枪”的相关词条为4,730,000条;“元芳你怎么看”的相关词条为1,990,000条。
四、调查设计及实施
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被调查者应用行为,包括使用方式、时间、频率、地点等进行实证调查与定量研究;二是对被调查者的行为模式、行为类型与行为逻辑进行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本研究属于第一类研究,即“应用行为”的实证调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系统调查和总结、分析哈萨克族学生中学生群体在在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应用行为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汉语学习的总体状况、网络学习行为、对网络中汉语新词新语的认知能力。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新疆塔城托里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采用了抽样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3年三月,采用了班级集中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经检查有效问卷20份。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
(1)性别:男生10%,女生90%。
(2)专业:高三文科班。
(3)生源地:100%的学生来自县城。
五、调查分析
1.高三年级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以及汉语学习兴趣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件事有了兴趣,他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从问卷中我们发现20名学生中14名学生参加过汉语水平考试(MHK,HSK),而没有考过的有4名,汉语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部分学生学汉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问卷第四题是“学习汉语中那一项内容最难”,13名受访者选择“语法”,原因是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所以,学习汉语语法困难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很重要,教师经常给学生进行汉语语法、课文内容、汉语练习的方面的讲授,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上课时积极性不高,总是照本宣科,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除了课文以外学生也只有依靠参考书、词典来进行汉语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不高,水平也只有简单的读写能力;学生学习汉语中环境问题也不可无视,县城中没有很好的汉语交际环境,学校的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故障或管理等原因使用率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常使用哈萨克语交流,一天学习汉语的时间也只有一到两个小时,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而言一天只有两个小时学习汉语,除了一两个小时外均用自己的母语来进行交流,其汉语水平很难提升。学习第二语言,必须进行更多的交流,在交流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汉语学习兴趣,从而使汉语语法、语音、听力水平同步提高。问卷中还提到上课举手方面的问题,有13名选择上课偶尔举手,笔者分析学生为什么“偶尔举手”的原因为:一是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汉语基础不高,即使举手也没有水平回答问题;二是上课时学生不注意听讲;三是学生对汉语没有兴趣,学生没有沉浸于汉语学习中。16名学生选择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的状态只能保持20分钟,这也对学习汉语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2.高三学生网络新词新语学习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进步,青少年作为年轻一代与网络联系更加紧密,接受新生事物也更快。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哈萨克族高三年级学生的网龄大部分为1至3年,而且上网主要目的是信息获取,用QQ或MSN等即时交流。受访者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影响,但影响很小。而在问卷对受访者考察“顶”、“赞”等网络新词新语时,知道或使用过的学生极少,从中笔者判断网络新词新语还没有完全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学生也认为此类网络新词没有太大的必要进行掌握。同时,因为其汉语水平较低,对网络新词也没有很大的兴趣,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家用电脑,而调查中学生的年龄均为18岁,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对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普遍认识。
3.网络新词教学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教师引导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在汉语学习中,学校、教师能否把网络新词新语融入到教学中,而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也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从问卷中得知,哈萨克族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汉语,形成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因为没有更好的条件接触网络新词新语,所以,现在仍对网络新词新语较为陌生,应该将网络新词实施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汉语教学中。兴趣是汉语学习的先导,学生都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穿插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汉语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醒网络新词虽然好用,但因为网络新词新语不完全符合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要求,所以,不能过分使用。
六、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环节
兴趣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学生都喜欢接受新的事物,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把网络新词新语带进课堂上,用新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使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网络新词新语的教学;再如,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用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来讲一段小故事、笑话或即兴表演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已普遍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是很好的手段,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相关音视频,如:流行歌曲、幽默的录音或短片等,可以使学生学习在汉语网络新词学习以外同时理解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产生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
3.发挥第二课堂教学的潜在优势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学习
第二课堂学习是近些年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之一,第二课堂学习的形式有:竞赛、语言学习角、广告创意大赛等。第二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可激发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听广播,多和身边的同学用汉语交流。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汉语角”的形式,自己创作一些表演,比如:现在带有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广告很多,现在的学生也喜欢创新,自己可以模仿设计一些汉语小广告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七、结束语
汉语网络新词新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涌现,使得近些年人们对这些网络新词新语有了关注和热情,这些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可以代表社会的变化,经济的进步。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和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欢新的事物的这一特点,辅以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汉语网络新词新语的学习,把汉语网络新词新语带入到汉语学习课堂中,可以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兴趣氛围和语言环境氛围的共同影响下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丁文楼.双语教学与研究[M].乌鲁木齐:民族出版社,2007.
[3] 梁林梅,赵建民.大一学生网络应用行为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1).
[4] 施宇.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
[5] 黄爱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处理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to Young Teachers of Universities
ZHOU Zhang-chen SHEN Wei GE Liu-yong HE Rong-jin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Nanjing Jiangsu 211167,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students by questionnaire to know a little about the situ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to young teachers of universities. The survey shows that compare to the experienced teachers, young teachers have many advantages, for example, the age of young teachers is similar to students, they have little generation gap with students, new things is more easy for them to learn and their teaching method is more advanced. However, young teachers also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their social experience is shallow, hey have little work experience and working ability relatively. If young teachers can recogniz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ry best to make use of advantages and correct disadvantages, they can integrate into the students better. In this way, teachers can develop talents for society and realize their value.
【Key words】Young teachers;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 teach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0 引言
青年教师,是当今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股新的力量,在科研、教学等领域都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作为大学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对自己身边的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如何评价,应该是高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从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教学出发,对青年教师为什么“无效”,什么方面“无效”,如何才能“有效”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并提升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评价入手,调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青年教师有效教学的各种因素,以及大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有效教学的辩证关系;统计并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联系等方面的特征、青年教师有效教学的侧重点,以期从“学生学”的对立面,对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才能“有效教学”进行全面评价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校青年教师有效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希望能够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改正,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师生关系。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29份。参与调研对象含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多个专业学生。
3 资料分析与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身边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达到40%~80%,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岗位,我们需要关注教师年轻化这种现象。其中针对不同类型青年教师有效教学的调查结论如下:
(1)通识教育课(如马列、英语、文学等)青年教师:同学们认为大部分老师讲课内容丰富且经过精心设计和创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少数教师态度不够认真,讲课内容贫乏、没有明确重点、了无生趣。有不少青年教师在讲课方式上能够做到多种方式并存、生动活泼,不过大多数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还有部分是以讨论为主或案例教学为主。在同学们心中大部分青年教师授课态度认真负责,授课内容充实、清晰。通识教育课的青年教师在同学们心目中还是很受欢迎的。
(2)学科基础课(如工科的数学、力学、物理或文科的语文等)青年教师:在备课上,大多数学生认为为他们讲授学科基础课的青年教师能做到准备充分,能够脱稿且连贯地讲授,偶尔有卡壳或需要看教案的情况。很多青年教师的教学手段都是多样化的,能较好的运用板书、挂图、动画、PPT等方式并相互结合,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能够熟练地运用板书和PPT为学生授课。调查表明,同学们认为教授学科基础课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明了,而且能够在课上与学生有不错的互动,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多青年教师能够注意到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们授课时的认真负责,受到了学生们比较高的认可。
(3)专业相关课(含各个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青年教师:调查问卷表明,学生认为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很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基本能够解决多数专业问题,甚至有些能够走在学科前沿,学生们都是比较敬佩的。大部分青年教师是能够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只是联系的不够紧密。专业相关课对学生们学好各自的专业很有帮助,所以青年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几乎都能做到主动与学生多方式交流,感情融洽,教学相长,对于主动寻求帮助的同学,也能够给予热心的帮助。专业相关课青年教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大多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任劳任怨,能够把科研与教学兼顾得很好。
总的来说,同学们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认可的,他们思想活跃,充满朝气,富有激情,善于接受新事务,敢于创新,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相对更新,理论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先进,知识面广,年龄与学生相近,代沟较小,容易沟通,亲和力强,与学生关系更加融洽……
当然,有不足也是无可避免的,缺少实际工作锻炼,缺乏社会磨砺,社会阅历浅,爱岗敬业意识淡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团队协作意识较弱,职业认同感低……各项课程的青年教师教学中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不少学生表示青年教师授课节奏过快,没有留足思考的时间,案例分析、逻辑等组织得不够好等。
4 结语
同学们心中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教学态度认真,博学,专业知识扎实,讲课生动、细致、有重点,能给较高的平时分,善于沟通,善于创新,乐于帮助同学……以上这些,根据调研数据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能够做到有效教学的。不过有几点值得注意,青年教师讲课内容要有自己的观点,不然照本宣读没有多少区别;青年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虽然才学、能力与外貌是无关的,但好的外在能给人好的印象、好的心情,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青年教师(下转第45页)(上接第26页)平时应多注意积累经验[2]。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导”,青年教师需要认清自身所存在的优缺点,保持、发扬自身的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对照同学们的期望,努力做到融入学生,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好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效教学,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3]。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f Research and Strateg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Sichuan Province
――Take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Dazhou City as an example
YUAN Ye, ZHANG Yaro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Taking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in Dazhou in Sichuan Province for exampl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course resource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etc, meanwhi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carry out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Dazhou.
Key words Sichuan Province;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urrent status; strategy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同时《全日制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①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达州市处于西南四川革命老区,教育教学条件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强对西南地区教育投资的力度,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得到长足的改善。目前针对四川地区科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还很有限,尤其针对川东革命老区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鉴于此,课题组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达州市4所小学(其中3所城市小学,1所城镇小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为96.5%,通过问卷的分析初步掌握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区域特色问题,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②
1 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1.1 科学课程的实施情况
2005年新的课程标准在我省全面开始实施,在国外作为核心课程的科学课,在我市小学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归为“副课”行列,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相对,③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往往通过这三门“主课”评价,造成了科学课在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瓶颈期,相比之前的自然课很难有所突破,因此,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编排科学课,但实际没人上或者科学课被其他考试课程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调查的数据上来看,高达79%比例的小学科学课曾被挤占,同时个别学校仍然存在着未开放或开放不足的现象,更甚者有些小学科学老师直接把科学课当作活动课和自习课。
1.2 科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较低
科学课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上好科学课对培养和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④作为科学启蒙教师,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的质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科学课往往由一些“主课”老师兼任,或是交由年龄较大的老教师来上,具有科学教育背景或理工科背景的专职科学教师很少,他们大多对新教材的理念理解不透,专业知识薄弱,统筹科学教学资源和开展科学教学的能力较差,同时在与这些教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80%的小学对科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科学教师无法体会到教学的成就感,直接导致其备课、上课不认真,科学课程计划执行差,课堂效率低下,科学课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3 科学教学资源缺乏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科学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多种教学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科学教育场所、教学设施等的建设提供较大的资金支持。⑤在调查的4所小学中,普遍反映出以下三个问题:(1)即使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科学教学设施,但调查结果显示,有一些教学配置但未使用的比例仍占61.3%,教学设施齐全但未使用占25%的比例,整体使用率不高;(2)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乡镇小学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配备的少量实验器材和仪器出现陈旧或损坏,但未得到及时的修理或补充,导致科学教学资源严重缺乏;(3)科学教学场地,几乎在教室完成,教学形式单一,任课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以教教材为主要形式,不符合新课改理念。
1.4 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观摩小学科学课时我们发现,由于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师只是拿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几乎看不到有什么教学设计,更看不到教师提供结构性探究材料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或是教室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另外,由于教室紧张,上科学课的班级人数都在50~70人左右,在城镇学校班额甚至达到90多人,过大的班额导致科学活动无法展开,班级的纪律也难以控制,以至于出现上科学课的时候,80%的学生承认没有认真听课,自己在下面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影响了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改变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建议
2.1 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目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存在科学基本知识不扎实,教学经验不足,科学教育理论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改变教师科学素养低下的现状,可结合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教师的环节,聘请高校教师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培训,鼓励一线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探讨和教学研究,提高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考虑到基础教育对科学教育师资的需求,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了科学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学能力,基层学校可以选取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科学教学工作,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背景。
2.2 结合地方特色开发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课程标准(3~6年)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可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在观察植物时,城市小学的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翠屏山或凤凰山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桥梁结构”这一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或是拍摄达州市所有桥梁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师生讨论这些结构桥梁的特点,从而理解桥梁结构对桥梁承受力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达州市博物馆、工业园区,在实践中拓展科学见习场所。农村小学可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结合农村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边学习、边观察、边实践、边体验,如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等,加强乡土教育资源和乡土课程的开发。
总之,要加快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重视科学教育,加大对基层学校科学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作为基层学校,积极进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紧建设科学实验室,配备实验器材和器材,同时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增加科技藏书,学校可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周或是组织开展科技节。另外,我们了解到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每学期均会组织赛课活动,一方面督促任课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加强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这一经验可在其他学校组织推广,为科学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 许烨.海南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万宁市部分小学为例[J].学理论,2013(27):267-268.
为进一步推进烹饪专业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我校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课题组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有效教学问卷调查,希望能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了解我校学生对教学的感受,也向广大学生征求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调查问卷面向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问卷共包含28道题目,为单项选择题,由学生独立填写,采用了不记名和即时完成的形式,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共设3个大项,28道题目,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目的性、计划性策略现状、课堂学习兴趣活动、自主活动策略和学科教学活动策略等项目。本文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选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如下。
1.1 目前学生学习目的性和计划性策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目前所选择的学校、专业及所学的主要课程还是认可和满意的,有 63.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总体职业奋斗目标或学科学习计划,但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课程安排认可度是一般和不满意(48%),满意仅为52%;这与对专业的认可高达89%满意率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出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值和现实教学现状的较大反差。
1.2 课堂兴趣活动、自主活动策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表演、竞赛等的活动兴趣不浓,反映了教师在创设课堂活动,采取活动策略方面存在不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仍有一部分只关注于教,不注重学生的学;认为教师提问时应注重提问技巧,但现实中,上课不注重提问技巧的老师占59%;许多学生都期盼教师上课时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非常认可幽默的、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56.1%),希望师生双方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3 学科教学活动策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专业实训课的兴趣、热情和专注性要大于专业理论课,更大于文化基础课。数据显示: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实训课上整堂课能专注于教师授课的学生高达72.1%,而专业理论课是46.6%,文化基础课是44.8%。轻文化课,重专业(操作)课的情况很严重。就职业教育而言,专业课、文化课应齐头并重,二者缺一不可。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可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一定技能技巧,德能兼备的烹饪行业技术人才。
2 烹饪专业的现状分析
对我校及大连市多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学现状情况调查研究表明,我市烹饪教育专业这些年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与我国餐饮行业迅猛发展相比,烹饪教育事业没有与行业发展同步,存在诸多问题。
2.1 课程体系尚需完善,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烹饪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目前仍在形成之中,目前烹饪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操作课)两部分,有些学校虽根据烹饪专业学科特点增加了一些校本课程,但是兼顾烹饪学科特点的特色教材还是较少,总体上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缺乏。
2.2 实践教学模式固守传统,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现在的烹饪专业技能课教学,特别是中式烹调专业教学,基本上沿袭以往的重复性熟练技巧、模糊性手工操作的模式,有些实践教学停留在手工劳动和凭经验感觉的层次上。烹饪教育这些年来,对厨艺和经验的理论提升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少量、少许、适量”这样的字眼仍存在于烹饪教学中。因此当前最急需做的是大量的科学测量工作,尽快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对多种菜肴制作参数进行实验筛选以确定出量化指标,形成系统的科学,来指导烹饪教学及烹饪行业实践。
2.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热情低,缺乏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措施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目前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多采用无效或失效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法。方法单一与思想僵硬死板相关;墨守成规直接与教学无激情相关。一部分老教师取得高级职称,产生“职业懈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师岗位激励机制,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而提高教师教学专项能力,自我完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并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 对烹饪教育专业现状应对措施的思考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育家提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个维度,即: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师生课堂思想交流的亲和度;学生整体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度;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自由度;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技能的训练度;学生有效运用知识技能的延展度与创新度。我们认为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应对措施,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学生为本,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烹饪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活动核心课程为主体,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及课程体系的重构,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互动、教训交融、学训同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性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实施方向可选的订单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服务。
3.2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研究开发体现职业活动特征的课程体系,整合烹调工艺、营养保健、食品卫生、设施设备等领域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发特色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教材)与岗位技术要求的对接。更好地带动烹饪专业建设与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思路是:
(1)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综合能力分析,对餐饮企业及其烹饪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调研,确定职业岗位为学生就业核心岗位。以中餐烹调专业为例:可确定水台、上杂、打荷、砧板、炉头、凉菜、面案等职业岗位为学生就业核心岗位。
(2)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更好地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具体设计中,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做合一的课程特色,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活动型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素质。
(3)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国内各地行业特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例:中式烹调专业的核心课程可确定为――《中式烹调技艺》、《中式热菜制作》、《冷菜冷盘技艺》、《食品雕刻》。
(4)整合烹调工艺、营养保健、食品卫生、设施设备等领域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发特色专业课程,编制校本教材。
4 关心关注学生,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立足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由以往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
5 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研究现有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应不断地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
6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关于师生在知识拥有量上的一种经典比喻。学科都是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教师不能局限于原版教材中的“水”,否则仅是一桶死水。教师要立足教材,并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对烹饪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来说,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师培养方法,促进本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在技能应用、技能传授、教法与教学上共同提高,打造一支学科带头人领衔,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的中餐烹饪教学团队。
7 实现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1 问题提出
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也一直是教育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于课程的特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大,因此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农村小学来讲,特别是农村的教学点来讲,由于规模小,教学师资、教学条件比较薄弱,教学情况不仅与城市小学有很大不同,即使与农村中心小学来讲也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说经过这些年的撤点并校,教学点数量大大减少,但仍然有近30%的学生在教学点学习,因此对教学点学学生的学情研究,对于提高教学点的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2 研究过程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择的苏北G县Z乡的中心小学(记为A校),一个完小教学点(记为B校)和一个只有一、二、三年级的教学点(记为C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校有20个教学班,人数近800人,教学条件好,师资较为雄厚。B校共有7个班,有282人,教学条件一般。C校有三个年级3个班,共有110人,教学条件简陋。为了分析教学点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随机选择A校二-六五个年级各2个班作为比较对象。B校和C校的全体二年以上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 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教学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中心小学的学生学习兴趣只是作为参考对象,比较二者在数学学习兴趣上是否有显著差异性。中心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与年级、性别、家庭之间的相关性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采用开放式问卷,以选择和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对结果做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以便对有关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问卷见附录)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96份,收回679份,A小学417份,B小学214份,C小学65份.统计的有效问卷696份。
表1 A小学学生数学兴趣情况统计
表2 B小学学生数学兴趣情况统计
表3 C小学学生数学兴趣情况统计
从上述三个表格来看,C学校的学生兴趣最高,达76.9%,但是有于C学校年级较少,二年级的数据明显拉升了平均数,C学校平均数不具有普遍意义。二三年级数据较为接近,因此三个学校二三年级的数学兴趣比例大致相同。因此分析的重点放在A、B两所学校的比较上来。
从学习兴趣的来看A、B两校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的比例为66.42%和61.75%,相差近5%,A校的数学学习兴趣高于B校,但差距不具显著意义。但是如果去除二三年级的数据,那么A校的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比例为55.79%,B学校的为45.97%,经平均数差异检验p
随后对B学校的三、四、五年级学生中,各抽出10名对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的同学进行访谈,研究其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在这30名孩子当中,只有两名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24名学生的经济条件一般,还有4名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其中留守儿童14名。经过访谈,这30名孩子都认为数学比较难学,特别是四年级后逐渐听不懂。有不好意思问到老师,数学学习成绩下降,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有18名孩子提到了数学课堂老师讲地不生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有7名孩子提到数学教师比较严厉,对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不屑一顾,丧失数学学习的信心。有3名孩子提到曾经遭到数学老师的严厉批评,对老师非常不满,从此以后不再喜欢学数学。在问到父母是否关心自己的学习时,大部分学生都说家长忙干活,一般不过问自己的学习。有三个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做过高的期待,能念到什么时候就到什么时候,实在学不下去,就回来跟自己学手艺或做买卖。
2.4 思考与建议
1)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创设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条件
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教学设备的配置,如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等都可以在数学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高年级的数学内容难度加大,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材处理水平和教学驾驭水平。如果教师水平有限,缺乏理论知识和敬业精神,不能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几乎都遵循着教师为主、课堂为主、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必将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要提高教学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必要在这两个方面加强。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人际条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必要条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抛弃高高在上的传统的心理定位,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对话者,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朋友。面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不要冷嘲热讽,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正确的引导,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水平,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个人的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家校合作,打造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空间
从访谈过程可以看出,父母对小孩学习关心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观念、学习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学习不重视,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受到挫折时,往往顺其自然,导致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不够。学校要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的空间。
4)针对关键阶段,采用有效手段,破除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养成的
四、五、六年级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快的阶段,究其原因,这三个年级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加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导致数学学习兴趣大幅下降。因此要加强这三个年级的教学研究,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集体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具体的教学中尽可能的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直观问题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以此来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陌生感,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农村教学点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由于时间原因,许多问题都没有涉及,即使涉及的问题也没有更深入的研究,这个调查研究仅仅是个开端,所得的结果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希望以本研究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心农村教学点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段作章,田业茹.学习兴趣的发生学探析[J].教育科学,2012(06):33-37.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并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责任。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就镇安县来说,由于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体育设备不足,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镇安县体育的整体水平和学校教育的发展。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发展镇安县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商洛市学校体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镇安县中学、镇安县第二中学、镇安县达仁镇中学、镇安县柴平中学、镇安县大坪中学、镇安县枫坪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学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镇安县中学教师、场地设施、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课时、体育成绩考核及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体育教师队伍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就年龄结构,老中青三结合是最佳的。从调查中得知,6所中学共有38名体育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比例为31.6%,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为39.5%,在40岁以上的为28.9%,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30名男教师和8名女教师,女教师占的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体育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女生名额的比例明显比男生少,部分学校在聘用体育教师时偏向男性。学校错误认为女体育教师没有男体育教师有威慑力。调查结果显示: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例较大,体育教师的职称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所占比例较大;高级职称教师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愿意调到条件好的高一级的学校,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
2、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因素
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待遇、教学条件和社会地位。这些是导致体育教师积极性不够高的主要原因。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在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绝对不允许学校里再有挤挪课的现象出现)等方面做工作,以此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
3、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情况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镇安县6所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田径、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仍是镇安县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当前群众中较为热门的健美操,体育舞蹈项目却开展的不是很好。其原因首先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是左右教学内容的主流。其次,场地的限制导致大多数学校体育授课内容比较单一。再次,女教师的缺乏导致一些易于女同学学习的教学内容无法普及。最后,受“主课”临时占用的情况,体育课不能完全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师在体育课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
4、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调查数据显示,讲解与示范法、完整示范与分解法是每个老师都会用到的教学方法,游戏法和比赛法则用的相对较少,而这两种方法正是能够提高学生兴奋性,使学生乐在其中的方法,反而没有被教师充分利用。究其原因,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大,缺乏创新,没有意识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作用。另外还发现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也逐渐被一些教师应用,然而录像教学法则很少被教师采用,使得课堂单调乏味。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差,多媒体、电教设备不足,使得电化教学和录像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5、中学体育教学设施条件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镇安县中学体育设施条件较差。还发现上述场地还有一些是“一场两用”情况,4所学校有田径场,6所学校有篮球场,2所学校有排球场,3所学校有足球场。但多数是不标准的,大部分的场地都是土场地,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6、中学体育课时安排情况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三分之二的学校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剩余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课,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难以落实,而且大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次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课外活动时间逐渐减少。镇安县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严重,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7、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调查表明,镇安县中学组织开展早操与课间操的情况较好,只有个别的学校没有早操,但课间操坚持每天做。课外活动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学校组织较少,学生学习压力大,大部分课外体育时间都用来给学生上课和自习,因而无法满足学生体育的发展特长和体育课的开展。
8、体育考核情况
镇安县体育成绩考核主要是体育教师商议由体育组组长制定的,而每个学校的制度都不完全一样,调查得知,镇安县中学每所学校的技能考核分数占很大比例,在技术成绩占总成绩的80%的考试方法中被调查的6所学校有4所采用,占到66.7%,这就说明镇安县体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技术技能,忽视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进步幅度等因素的重要性。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较合理,但是女教师的比例较小,上课内容也比较传统单一,高级职称教师较少。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学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从而影响了教学。镇安县处于山区受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导致很多场地无法合理建设。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镇安县中学课时安排不合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校考核制度不能全面的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建议
学校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及早更新落后体育设施, 充分提高现有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开创体育教学发展新局面。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l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课时酬金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要一致,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教师应大胆创新,改革考核制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水保,陈秋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4.7.25.
[2]黄德春.巢湖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 6.68-69.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33
一、问题提出
许多老师和有过英语学习经历的学习者都会感受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和牺牲了大量的时间却成绩平平,收效甚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难学,单词记不住。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追问和探索。
为深入了解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特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操作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任务确立以后,为了确保此次调查最大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笔者于2015年2月6日在我校普通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12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从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入手,分别围绕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精选15题,采取“单选”的方式,要求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上交调查表。问卷共发放121份,回收121份,有效卷121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中,第一题设计的是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果显示95%的学生都对英语感兴趣,61%的学生对英语有强烈的喜好。这一点说明教师平时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趣味性是比较吸引学生学习的。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大,目的性不强的学习劲头很容易波动,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度,以免高年级学习时他们因为不喜欢或者学习难度加大而放弃英语的学习。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问题有2个,从综合比例来看,81%的学生能够做到读记单词;老师讲解教授英语词汇时,81%的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时了解记忆的规律,知道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并经常鞭策自己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问题有3个,从调查结果来看,50%的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来提高词汇量,28%的学生靠他人督促,也有的顺其自然,缺乏主动性。在英语词汇课上,79%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知道教师引领的意义。94%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视,说明师生深切懂得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上重要作用。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问题有8个。首先, 78%的学生认为应该掌握并应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记忆单词。 比如,英语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22%的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有一定的阅读技能;39 %的学生会先标记,读完后,再查词义,知道解决重点,各个击破;23%的学生会使用字典或用网络工具查词义,懂得学习时借助工具的重要性。其次, 46 %的学生会通过读英语杂志、看英语电视或听英语广播等来增加词汇量;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扩大信息源对学习词汇的作用。此外,63%的学生会总结自己容易拼错、读错的单词以强化记忆。74%的学生会携带词汇笔记本或书来复习巩固词汇。57%的学生记单词时会联想记忆。67%的学生会用构词规则来学习记忆词汇。57%的学生会根据语境使用例句记单词。
调查问卷的第16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询问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