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9:2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化学学科思想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潜力
1.给予高中学生充分思考空间
高中的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后,在课本中选择性学习的材料是非常有意思,同时也充满了散发性思维.增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选修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身的化学课本知识的联系性理解知识框架的构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和促进思维的跳跃性发展.
2. 完善学生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
由于传统教学观的根深蒂固,以往的学习方式一直处于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对于知识进行一味的灌输并没有起到理想中的效果.反而将学生的思维凝固化,对于知识的扩充面非常狭窄,整个化学课堂都属于教师,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只占据了屈指可数的一小部分.就算是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也没有能够为学生提供可供发散思维的空间,也得不到良好的施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意识就会一味的保留在死板状态,逐渐失去对于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情境教学,逐步渗透创新精神
1.全力营造舒适放松的教学环境
构建一个舒适,放松的教学环境对于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技巧性和知识性的学科,那么,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改变传统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流学习,创设问题的情境,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教师不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评述和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发言,那么,一方面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恐惧紧张感,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一件事,好奇心都是促使一个人做这件事的首要因素.高中化学这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不同的化学公式,化学术语的使用和出现,学生时常会感觉到枯燥.人类发展到现在为止,好奇心的启迪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爱迪生,居里夫人,发明了如此多的科学元素,唯一的驱动能量就是他们的好奇心,没有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例如,在巴普洛夫进行狗的实验的时候,研究狗对唾液的反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狗流唾液这一个现象产生了强大的好奇心,那么驱使他进行各种实验,最后得出了重要的刺激反应结论;也如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因此,好奇心是创新思想的第一步.例如,学生对于盐类水解的问题思考时,教师首先会告诉学生碱溶液pH>7,酸溶液pH
三、充分利用实验性教学,贯穿创新思维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教育学生应用化学问题来对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化学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规范性使用化学专用术语.那么,核心就落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方程的精确陈述,而不是仅仅单一的做化学实验,要将化学思维和实验结果联系到生活中,运用在实际.逐步提高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是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技巧性学科,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步骤,对于以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化学实践意义有很大帮助.不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设计性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和体系有很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化学结果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思维.
例如,只运用分别一大一小两个试管加上稀硫酸来制取氢气的实验,属于探究实验的一种,那么就要求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具有很好的掌握度.有的学生选择利用生活中的铝制牙膏皮.虽然这些材质都是相当的简单轻便,但是却无意中体现了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进行了思想的飞跃,对于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应给与高度评价和鼓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夯实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逐渐渗透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化学教学贴近生活的主题.更好的优化了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运用灵活的思维,对于培养创新能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夙翔.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8(5).
在理科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学者认为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使用探究性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目前,科学思想方法教育已经成为理科教学的一种趋势。
1.课堂教学实施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意义
1.1使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结合具有可操作性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能力则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无法对问题加以解决,也就不具备某种能力。而方法是联系知识和能力的桥梁,也是知识和能力的交集。如果学生掌握了某种活动的方法也就意味着他就是掌握了进行这个活动以及解决活动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方面比较弱,这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熟练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方法既然是能力的内在核心,对于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课堂上,要以科学思想方法为线索,提高进行知识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科学思想方法教育对于知识教学以及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具有的可操作性,能够帮助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时更加的游刃有余。
1.2使得高中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境界
高中化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目前,教材的编排都是根据知识体系进行的,科学方法也蕴含在这些知识的发展之中,而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去发掘这些隐藏在知识内容中的科学思想方法教学教育,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以科学的方法为线索来组织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重点知识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所体验。通过科学思想方法教育,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能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什么方法下获取的,这就是在科学的层面上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学习。
2.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途径
2.1剖析科学案例,渗透思想方法教育
科学家获取的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进行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一些科学发展的学科,把科学的发展规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思维的过程以及研究的方法,并且把这些作为学生学习的案例。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不断的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逐渐的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模式。
2.2学习科学知识,渗透思想方法教育
科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的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但是这些不能直接的从教材中看到,而且在选择知识载体的时候和一些知识的形成中体现。科学知识教学包括了科学的基本定义、原理、规律以及化合物等等。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1》第四章第四节中关于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教学中,首先对单个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然后在综合物质的总特性得出某种物质的通用性质。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另外,通过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科学概念都是经过研究和分析抽象出的,它是对客观实物样本质特征的描述,是科学理论的基本。科学概念的得出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科学方法因素,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基于这点,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科学概念的形成于以下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是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而分析、比较和概括,最后得出科学概念。再者,教师还可以根据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比如,在进行一些意义相似或者是相反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例如,分子的结构和原子的结构、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等。最后,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理论和规律的结合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科学规律是某种科学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是科学的基本框架。科学规律的探索也是在科学方法中得出的。实施规律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提出化学问题,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科学规律;已知的概念——建立假说——采用实验进行验证——科学规律。
2.3实验探究和习题训练
任何科学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探究实验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教学方法的过程。因此,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中接受科学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物质的特性进行探究,在实验中掌握酸、碱溶液的配置方法。
科学习题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有效的措施。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科学习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在设计学习的习题时要有科学方法要素,使得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体验科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的好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进入到教材内容的学习中,不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教学效率不高。如果教师从有趣的课堂导入入手,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并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使课堂导入能够成功的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让他们开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中学生对音乐都很感兴趣,在思想品德教学导入环节,运用音乐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一首《走进新时代》,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歌曲的感染下,学生积极的进入到了学习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探究,他们有效理解了学习内容。通过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思想品德知识,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
二、摆脱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分析思想品德问题时,经常采用同一种思路和方法,时间一长,就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在遇到没有见过的问题时,就会不知道从哪入手进行分析。在这种脱离了实际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学到的都是课本上的死知识,他们在运用知识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分析问题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初中品德教材中,有很多和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加深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在让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懂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认真探究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本质,促进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时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问题探究中。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能够从知识的本质出发,顺利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思想品德知识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使他们摆脱了毫无头绪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探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同时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问题提出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好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通过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促使他们综合全面的解决问题。在创设问题时,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学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化学在高中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提高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教师必须注重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思想,充分培养与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领悟,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提高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高中阶段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为高中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
高中化学是一门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是新课改后,“选学”“阅读”的材料以及有趣的新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大大地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加大对这方面内容的自学后,就会提高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化学知识带到自己周围的生活中去,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化学的自学能力。
2.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化学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被接受的地位,教师自始至终都在一味地灌输既定的所谓的化学知识,整个课堂都是教师的,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理所当然的,学生对该课程也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影响该课程的最终效果。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地,教师应因材施教,及时了解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与优势,并积极地鼓励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当引导启发的角色,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寻求解题过程,使其有一定的成就感,进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实行情境教学法,渗透创新思想
1.尽最大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营造一个和谐、平等、自然的教育教学环境。在这个新的教学环境里,不是传统的单向交流,而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有利于缓和课堂的紧张气氛,还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生才会发挥自身应有的水平,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无形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体现和充分发挥。
2.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进行创新行为的伊始,是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动力之一。化学这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公式、化学术语、分子式比较多,学生时常感觉到枯燥无味,更别提创新思想的培养。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他并没有什么天赋,有的只是强烈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创新的筹码。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正是由于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有了好奇心,从而有了这样那样著名的发明创造。例如,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有了好奇心,经过努力研究探索,最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心理学;瓦特对蒸汽冲动壶产生了好奇心,经过不断地探索与摸索,发明了蒸汽机。若没有好奇心的推动,创新也会无从谈起。如学生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教师会告诉学生碱溶液pH>7,酸溶液pH<7,然后问HCl、NH4Cl的水溶液pH是多少,有的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回答。但是通过做实验后,学生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答案不一样呢,这便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探索新知。
三、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渗透创新思想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高中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来看问题,进一步规范高中化学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完整地叙述、精确地表达,不能单纯地只会做化学实验,而且要会联系、会创新,不断提高高中生表达与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化学实际是一门实验科学,在高中教育阶段,熟练掌握做化学实验的技巧,对于高中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形成一定的化学能力有深远的意义。探究性或者设计性实验,既要求高中生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验技能和化学知识, 又要求他们能创造性地、灵活性地综合运用相应的化学技能与知识。探究性或者设计性实验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高中生的创新欲望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其它的常规实验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只有稀硫酸与一大一小两只试管,怎样设计才能做好制取氢气的化学实验,像这样的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要求对高中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是一种极其有力的帮助,有的学生用铝制废牙膏皮或者废弃的铝片制取氢气。虽然这些想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高中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完美体现。高中生做完自己的作业后,组织在一起比较、分析、讨论学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与可行性等,对优秀化学作业设计进行一定奖励,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思维创新,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思想是教育课程改革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和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充满创新活力的化学课程教学,才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实现学生从能生活向会生活转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它以课堂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施
政治学科课程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
“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让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多种形式情境,如播放录像、角色表演、演讲、辩论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操作要求为:(1)课前准备。明确课程学习主要内容、要达成目标的重难点,明确学习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点,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参与现实生活。(2)课堂教学。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注重知识(技能)迁移、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化,体验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引发运用知识(技能)的欲望。(3)课后拓展。反思课堂学习体验,引导运用知识(技能)参与实践、提高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分析社会的积极性,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深化了知识,加深了生活体验。
三、目标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精神文明建设”后,布置学生结合“2011年烟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学校、村庄或小区有哪些不文明行为,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烟台因我而美丽”,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内容生活化:生活化素材的选取
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新课程是涵盖了社会生活在内的综合学科,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选取生活化素材,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不枯燥地进行学习。
1.素材来源于学生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其间的喜、怒、哀、乐,同学之间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用自己的身边事来引导自己有所获、有所悟。
2.素材来源于学生家庭生活。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传授知识,导致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政治课缺乏活泼性、趣味性。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便能让高中政治在生活化教学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经验,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思想政治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场景及知识背景出发,密切联系生活现实,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政治化,将政治知识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要体现出思想政治教学应立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一、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的生活化就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前提条件,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转变,从教学者向引路人转变,从而确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大转变。客观而言,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就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的挑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在教学观念上有根本性的真正转变,才能在推进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入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深烙上生活化的印鉴呢?怎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真正体现出生活化的元素呢?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生活化教学:首先是明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密切观察生活,科学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其次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生活化教学内容;最后是结合课堂实际,不断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生活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多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生活实际的案例,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归生活,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生活,捕捉学生生活经历中精彩的亮点,并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的教学。
二、让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步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高深,与学生生活是脱节的,特别是在讲哲学价值观的知识点时,如果都是将社会精英、杰出人物、伟人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典型人物,可能是听起来好听,讲起来好讲,但是感染力一般,因为他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差距太大了,难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我就在课堂上采用学生既熟悉又参与的事情作为典型教例,比如,我在讲到人生价值时,就以学校组织的为汶川大地震爱心捐款活动为切入点,先表扬了助灾区、献爱心的同学们,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的善举能帮到不少帮助灾民,请大家思考一下,是将自己的零用钱用于购买零食有意义,还是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有意义?因为学生已经参与过此事,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所以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对价值观这一知识点产生情感共鸣。又如,“保险”知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有一点的难度,我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就采用本校一位因为踢足球而受伤骨折的同学向保险公司理赔的真实事例,来解释“保险”的概念,因为此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大家都比较熟悉。再加上我的精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此事积极地进行了剖析、讨论和辩论,逐步从此事件中概括和总结出保险的基本宗旨、主要功能和重大意义,并且了解和掌握了保险办理的一般程序和主要步骤,不仅丰富了生活的经验,而且强化了保险意识。
三、让生活化教学评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评价的生活化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打造者、积极欣赏者,不断采取“放大镜”的模式来欣赏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在此基础上,还要以选用恰当、合适的评价方式反馈给学生。生活化教学评价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在具体方法上,要着力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而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变革和改进校内评价模式,要不断按照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原则进行,不断采取观察、交流、测试、实践操作、自评及互评等评价手段,确保真正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历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缺点反思卡、优点反馈卡、教学个案跟踪等方式,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获取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状况的信息,并且以此为载体,不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引导和评价。例如:可以建立学生社会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通过将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及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良好言行放入袋中,定期让学生作出自我评定,同时也适时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彼此取长补短。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近教材,而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理解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从而真正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实际生活技能和思想品德修养,值得各位同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广泛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71-01
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当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教学更加生活化,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离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太远,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一种则是选取的内容过于迁就中学生原有的生活,不能将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设计方面
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种是教师摆了一堆生活的具体事例,想要更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往往谈论起来很热闹,但是摆完事例之后未对事例做充分必要的总结与概括;另一种则是教师认为只要讲好书本上的知识就万事大吉,并没有一并将具体的生活情景寓于其中。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作法:一种是传统政治课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法,虽然在教学中也有生活化的因素,但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对生活的探索与体验中来;另一种做法则是过分追求形式主义而未能真正把握其内涵,忽视了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这两种错误做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未处理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关系处理方面
师生关系处理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做法:一种是片面强调和夸大教师的权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础;另一种错误做法则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与引导。这两种错误作法都未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一)教学内容应当始终坚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则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建立起有效连接,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冲动,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譬如在《经济与生活》这堂课上,讲述“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反季节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领会到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其次,教学内容虽然源自于生活,但是毕竟还是要高于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收获,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最为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处理好中学生现阶段生活与未来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系。譬如在《政治与生活》上讲述到“民主管理”时,可用多媒体对城市居委会民主管理的部分进行播放,让来自农村几乎没接触的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再让学生之间进行实际的模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上坚持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学生在认识上的首次飞跃在于从具体到抽象。第一步应当为学生认识上的飞跃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富有启示性的开放式生活素材;第二步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抽象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原理,从而真正认识和理解生活的本质。
其次,学生在认识上的再次飞跃在于抽象再到具体。为了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总结的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接着要提供丰富的、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充分的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
譬如《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到“商品”这一概念的时候,首先需要给学生看各类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以此泛类来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观察其本质,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同一物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定位,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商品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上坚持探究式与讲授式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活动,注重教学的实效。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题并设计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逐步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譬如在《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时候,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当中不同的就业观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其进行评述。
其次,推崇探究式与讲授式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对于一些关键的原理教师应对其进行充分讲解。譬如在《哲学生活》中讲述“物质决定意识”时,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育学生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然后通过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并启发学生思考。
(四)师生关系上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就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只有在平等地位的交流沟通中,才能实现共同理解生活,体悟生活的美好夙愿。所以,应当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其次,要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作用的深度与广度。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导”的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可以过于过于放纵又要控制适当,在“适度”的把握中方能彰显教学的智慧与品质。譬如在《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时候,一方面要学生根据自我的消费观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在消费观上的思想,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杜娜.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略谈[J]. 群文天地,2012(4)
[2]阿娜.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J]. 林区教学,2010(4)
一、教育生活化的含义,提出背景以及理论依据
(一)教育生活化的含义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讲政治,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环境、故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育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要紧密结合与自己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逐渐趋向“生活化”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生活化的提出不仅有新课程改革作为背景,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很多教育家都曾提出过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明确提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和学习的本质是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赢遵循马克思“实践―认识―实践―认识”的规律。主张在实践中学,并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2.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实践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要求教育与生活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他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只是死板的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离开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原理的必要途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性质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1.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度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把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看作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误解。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是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联系在生活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
2.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知识要在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上升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能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中形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外在要求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1. 教育要联系实际需要教学生活化
教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教育。但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在现代的教育中,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的知识知识传授的书本世界,注重理论逻辑化的知识体系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育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到一起。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实际生活需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忽视了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2.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教育生活化
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的需要,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课程改革,我国新课改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材的编排上,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图文并茂,语言更加生动,帮助同学们牢记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育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脱离了生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自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当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我党的施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多用生动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课堂教学较多地凸显了教师和知识的中心地位,结果造成了“满堂灌”对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很难实现,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侧重对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向注重能力的转变,实现了重视能力的提高。
(三)发掘生活中的教材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课程资源,我们常称“课程资源”为“课本”意思就是要以教材为本。然而社会就是一本大教材,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他更是实践生活中的经验和活动。仅凭教材上的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学习上的枯燥和单调,政治课的教育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
[1] 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生活话语,思想理论教育,2007
[2] 黄祖寄.科学课程生活化途径探析.科学教育,2008
[3] 孟庆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原理》.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关键字:
政治教学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生活化的教学事例,生活化的课后延伸。高效复习,计划, 方法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比较被动,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治课的很多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限。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政治教学生活化,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周围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建构起生活化教学模式。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就在高中政治课实施教学生活化这个问题上谈些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并在具体内容上也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对象,如生活与消费、怎样正确对待金钱,投资与创业、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等,说明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实际、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解决政治教学现状的必然要求。
21世纪初,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思想政治课还是“空洞的理论说教”的代名词,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功能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政治学习只和高考成绩挂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生活,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学生的人文发展。而且思想政治课自身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教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来,实施教学生活化,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影响政治教学的高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观念上的改变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要具备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就必须把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而且在教学时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又不能简单的重述学生的生活,得做到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还要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摒弃以往照本宣科的观念,从理念上接受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为原则,在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实施教学生活化。
2、课堂教学引入的事例要生活化
新课程要求政治课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为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贴近学生的教学事例,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原型中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知识、领悟政治道理,并运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思想政治课中抽象的理论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的生活消费开支情况,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提出加以改进的途径;通过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去探索作为中学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学生能从思想上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地去关注社会热点,联系自身发展并有所思考。在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学习中,探讨“我国加入WT0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学生如何为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作好准备”等等。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容可以和实际问题、社会热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热点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考试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学越想学的境界。
3、课后延伸要做到生活化。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让学生验证课堂所学知识,反思课堂体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在布置《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作业时,不妨让学生亲自到储蓄机构去体会一下,深切地去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分类、利息率和商业银行的业务等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亲身去实践,感受这种投资理财的选择,我觉得这样做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生活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方面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强调学生对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出现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出现隔阂。而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就是为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建立沟通的桥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取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总之,实施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学习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学习知识,体验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讯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改后的思想政治与传统思想政治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讲的道理是通过现实生活实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教材中找到现实生活的缩影,在生活中内化知识,提高思想觉悟。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那么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扮演“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教学环境压抑,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教学相长。老师放下架子融入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允许他们有不同见解。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主动地与教师沟通,感悟生活。比如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由各小组共同讨论教材问题,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完毕后作适当点评。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学生的发言中还能看出他们有无尽的潜能,而且有些观点是我们老师无法想到的。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紧贴学生生活、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成人世界对他们的规范和教训,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应将思想政治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生活。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让思想政治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更贴近。有些教材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乏味,教师在教学中要活化教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生活与哲学》中关于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身处地这样提问:“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怎样才能选择正确的专业?”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所揭示的“一个选择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的道理,至今仍然通行。专业的选择是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不少学生往往对自己喜欢什么专业还不是完全了解,家长们也容易陷入“热门”与“冷门”的困惑,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缺乏必要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了选择志愿不仅要参考父母的意见,弄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还要把专业“兴趣”与发展前景相统一,这样才可能成为社会需要、自己满意的人才。
(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学生对生活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如果过多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则会使他们感到厌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拖沓。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弄清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有哪些生活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素材。这样设计的教学有利于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经济生活》中“如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针对本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让学生提出建议,学生根据所见所闻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中更注意践行“低碳”理念。
(三)吸收时事政治充实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之一是根据时事来联系教材,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扩大视野,树立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新闻内容让学生点评,或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新闻。教师要多选择正面的题材,来激励学生,如果是反面材料必须能给学生起到鞭策作用。例如,从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自我保护;食品安全日益恶化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就是以将教学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以学生现实的生活验为基础,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传授知识,导致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政治课缺乏生活性、实用性。思想政治课程源于生活的需要,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规则、生活常识、社会知识等都是生活之中来的,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化,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使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用政治哲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才能明辨是非,用辩证的思维去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获取知识。
(一)将学校生活纳入教学内容。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形成的社会活动之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而且学生有着亲身经历,具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将学校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探索,将生活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比如,学校“校训”中的教育哲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团结精神、奉献精神、荣誉感等,还有有偿补课、体罚学生、食物浪费等现象,都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联,教师将这些生活实例纳入教学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二)将家庭生活融入教学内容。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生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涉及到经济、文化、就业、婚姻等各个方面。因此,将家庭生活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如,在讲授债券、商业保险、商品服务等内容时,可以结合家庭的投资理财、消费行为、收入来源等包含经济学原理的家庭生活实例进行讨论分析,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强化生活体验、探究与生成,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注重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氛围,善于把“静态”的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衔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其次,将教学情境生活化,如提供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DV技术展示、新闻视频、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等。由此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质疑,不断地感悟体会、辩论反思到概括提升,主动探究和生成生活情境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将课堂由“死”的课堂转变成为“活”的课堂,由“静”的课堂转变成为“动”的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变成为“学”的课堂。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就“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宏观调控”,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房价上涨”,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问与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平台,学会用政治理论解释生活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98
在新课改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2009年秋季开始试行导学案,在实践中探索,在摸索中前进。运用导学案教学,已在本校进行了两年半的尝试,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个过程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与不断改进的过程。
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也尝试运用导学案模式。将学生的课本及复习资料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复习目标的编写及实施
复习目标的编写坚持:针对性、明确性、导向性
备课前,笔者先认真研究大纲、考纲,对于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点、考的深度要铭记于心,在设计复习目标时细化复习目标,让学生对每个考点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复习完本节内容后能够较为明确的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上课时利用两三分钟给学生讲明。1. 本节知识在考纲中的要求,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2. 本节知识高考热点,出题形式,所占分值及高考趋势等;3. 本节课对于不同班学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要求。
二、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自主学习”形式落实
知识梳理的编写坚持:基础性、全面性、重点性
在备课时,笔者先对本节课所设计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有条理、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的编排,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可行性,将课本内容进行重组,采用填空、框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具体做法:刚开始复习一节新课,课前预习我先要求学生翻看化学课本相关内容至少一遍,重点关注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思考与交流、重点规律及方程式。然后完成复习资料上的基础盘点问题。课堂上采用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学生容易书写错误、容易忽略,以及概念、知识中的关键字词必须让学生过手,对于重要的文字描述一定让学生组织语言书写或描述。这样不但节省时间而且效率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
三、“考点精讲”以“精讲互动”和“达标训练”的形式落实
“考点精讲”坚持: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这一部分是一节课的重点,通过本环节,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1. 知识结构的落实;2. 认知方法的形成。
对于一个考点的复习笔者这样完成:首先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复习资料上划出重点;然后师生互动,对于重点难点理论知识的突破采用举例子说明、强调讲解;接着通过让学生先做例题,笔者再分析、讲评(侧重培养学生分析试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点并灵活运用知识,教给他们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正确的做题方法。最后就是举一反三,巩固练习几道同类型题。
在巩固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尝试在限定时间内解题,我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同桌讨论交流总结出学生自己的解题方法、技巧和思路,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复习的考点搞懂。还可对某些典型题目进行拓展,指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做题的效率及准确率都提高了,而且做题时学生几乎都是很认真地思考,注意力特别集中。
四、练习课上注重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练习课,笔者也注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尽可能少讲些。每次习题课讲评,笔者尽可能叫很多学生回答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练习课上都很积极,在课前也会认真做,否则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就会觉得很尴尬。
即使我们的课堂很扎实,学生出错也在所难免。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笔者加强了错题训练及纠错,并坚持针对性、及时性。
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选取与定时训练题型相似、数量相近的试题做好准备,根据每次作业及课堂统计的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率相对较高的试题,我准备好同类型试题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解决学生易错试题,做到错题训练的针对性、学生纠错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