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区域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10 09:2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文化产业区域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产业区域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生态学中,作为一种协同进化的结果,以“共生”、“互惠”及“偏利”为总体导向的生物“共栖”现象,体现了种群间相互适应、相互依赖的生存智慧。借此内涵,本文所说的传媒文化产业区域“共栖”意指两个或多个区域的传媒文化产业的生存空间叠加、资源补充融合、产业收益共享的现象。目前我国最富活力和潜力的传媒文化产业“共栖”区当属环渤海沿岸的京津冀三地,地理上的唇齿相依、历史上的彼此仰赖都为其“共栖”发展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除去地理和历史的源流,传媒文化产业跨区域“共栖”的实现还应当具备以下两个前提,首先是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有数据表明,“国内30余个卫视频道的经济处境堪称悬殊,有广告收入10多亿元的,也有一两亿元的。卫视频道‘落地费’接近2亿元,多数省级卫视‘上星’后,都在亏损或微利经营,这就构成了台与台之间合作的前提之一”。以华北地区为例,目前河北省与京津两地、特别是北京的传媒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差距,特色和优势也各有侧重,因‘而极具“共栖”生存潜力。其次是区域间已自发形成了民间范围内的“共栖”趋势,比如,从历史上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冀京、冀津问的传媒合作实践便不断涌现,三地电台多个频率节目的彼此覆盖和“共栖”渗透大多是先于行政指令而完成的。

在具备了上述前提的基础上,传媒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共栖”所依托的主要是相关资源的流动、融合与共享,这不仅符合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的科学主旨,也更加契合现代传媒重视“动态扩散”、“多向勾联”、“互为吐哺(互动)”的传播本质。在这样的观照下,传媒文化产业跨区域“共栖”的策略选择就成为重中之重。

一、以“传播共栖”策略获得更广泛的“推介资源”

在文化产业的众多分支里,恐怕没有哪项比得过传媒业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推广能效。既是传播者又是被传播者的身份便利,使传媒文化产业能够凭借大量信息的快速传递,更加敏锐和准确地对产品内容进行设计、研发和推广。2007年4月,为宣传5月18日的节目改版,内蒙古卫视精心打造了北京地铁广告,以便在强手林立的北京电视市场里,赢得上班族的关注。从传播效果的反馈情况来看,此次地铁广告售卖行为极大地提高了内蒙古卫视在首都受众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自身实现与北京的“传播共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独有偶,2008年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了一档立足于京津冀三地差异,热切关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推动该区域社会和谐的高端谈话节目《环渤海新视野》。这无疑成为了北京传媒文化产业试水与津冀两地建立生态共生关系的有益尝试。

受此启发,同属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在争取与北京和天津达成“传播共栖”方面应当勇于“走出去”,充分发挥自身传媒文化产业的特质,在地域的广度上多维辐射,为此可以成立河北传媒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国内外传媒文化活动交流。除此之外,“传播共栖”策略下的河北传媒文化还应着力于内容提升。毕竟京津地区受众与河北受众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尽管这其中交织着环渤海地区的大文化认同,但如何烹制出融合了京味、津味的河北传媒文化盛宴着实考验从业者的眼界和认识。以河北卫视为例,自1998年开播至今,其真正能够称得上产生过“传播共栖”效应的名牌栏目只有《激情久久》的“超级宝宝秀”、《读书》和最新的《家政女皇》三档节目,如此有限的节目内容资源严重制约了河北传媒文化产业品牌在京津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确立,也导致了河北传媒文化产业跨区域“共栖”生存的困境。

二、以“市场共栖”策略获得更丰富的“内容资源”

判断社会文化事业是否演进到了文化产业的阶段,一个核心的标志便是资本的介入与运作。而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来发现优秀的文化创意作品、进而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也就成为问题的关键。而在我国,传媒文化产业近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趋势。2010年,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青海电视台与湖南电视台开始合作运营青海卫视,从而开创了体制内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先河,并最终通过“市场共栖”策略获得了与“快乐中国”同样广阔的“时尚中国”的内容资源。几乎是与此同时,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第一财经频道和宁夏广电总台也着手合办宁夏卫视。纵观这四家传媒文化产业主体的“市场共栖”策略,其真正目的在于以荧屏“帮扶”的方式重新划分或占据电视的内容制作和播出资源,以求“势力范围”的最大化。由是观之,那些占有广大市场份额的传媒集团常常通过内容输出,掌控相对弱势的传媒组织,使其面临被融合和被重组的可能。

反观目前仍处在壮大阶段的河北传媒文化产业,不仅正在经历着难以形成产业合力与产业带动力的阵痛,而且同样受到全国范围内传媒文化产业较为发达地区的竞争威胁。为此,河北省可以在构筑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市场一体化、实现三地合作共赢的同时,全力打造面向环渤海的河北传媒文化产业内容推广与采购信息平台,从而在主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避免沦为被市场消解的对象。具体来说,河北应集中优势力量向北京和天津广泛输入以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产品,形成无线调频、卫视星空和互联网络交织的传媒通道,力争提高河北广播、河北卫视与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的门户网站)的品牌价值与品牌吸引。同时,河北传媒文化产业还应主动联手省内出版和动漫等产业分支,以立体、交叉和多元复合的文化产品内容形态组合占领市场。

三、以“战略共栖”策略获得更雄厚的“资本资源”

当前,传媒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各省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不仅代表了新型文化的消费前景,也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政府都对传媒机构的产业化进程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扶持。如前所述的湖南卫视与上海电视台的跨地域发展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各自省份在传媒文化产业战略上的布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地或多地对于发展传媒文化产业的相近思路和彼此借鉴实际上成为了一种以获得更多“资本资源”为诉求的“战略

共栖”。除此之外,资本的注入不仅会盘活传媒文化产业,同时还将衍生出与此相关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这显然也是“战略共栖”为传媒文化产业带来的又一增值效应。

篇2

一、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现存的问题

首先,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经营的模式比较落后。一方面,行政化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存留在我国文化企业中,很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差,其跨区域发展都是政府行政手段催生的结果,不具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无法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区分开来,因此其跨区域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经营管理模式,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发展都没有完全以营利为目的,无法有效吸纳社会资金且无法进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导致文化企业市场化运作效率非常低下。

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中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00万,但调查表明,文化企业中既熟悉企业内部资源又良好把握市场发展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却非常缺乏,这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发展缺乏内在驱动力。

最后,我国文化产业的本土化障碍比较突出。文化企业在所属区域经营时都有自己的主营方向和品牌定位,当进军异地市场后,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消费和风俗习惯进行调整,此时企业如何在融入异地市场和坚持品牌定位中进行取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此外,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区域间的沟通和交流中,都比较倾向于对当地文化企业的保护,可能对外地文化企业的跨区域发展制定排他政策,这会阻碍文化产业的跨区域良好发展。

二、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合作模式

跨区域合作模式是指文化企业与异地的文化企业进行合作,双方就人才培养、经营策略、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一般而言,跨区域合作模式有如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两个区域内的文化企业进行资金层面的合作。通过兼并联合、上市融资等方式,两个区域内的文化企业能够快速实现资本运作的全面提速,从而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资金层面的合作对于文化企业的跨区域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充足资金,确保文化企业整体产品结构,实现了各子公司产品的单一化生产;另一方面使文化企业的技术研发具备充足资金,从而确保文化企业能够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第二种是两个区域内的文化企业进行业务层面的合作。两个区域内的文化企业通过业务层面的合作,能够保持各自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从而以合作的方式来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在2009年,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下,湖南卫视和青海卫视就进行了业务层面的合作,这使得青海卫视能够充分借鉴湖南卫视在频道运营、技术创新、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又保持自身文化多元的特性,从而使改版后的青海卫视让人眼前一亮,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创建模式

跨区域创建模式是指文化企业直接在异地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以此来延伸本企业在异地的技术、管理及人才理念等。一般而言,跨区域创建模式有如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文化企业在异地设立子公司。通过在异地设立一个能够独立承担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能子公司,文化企业可以确保子公司离开母公司的市场辐射范围,成功打开异地市场。但值得注意地是,文化企业在异地设立子公司时,需要对当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实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此种方式适合管理结构完善、组织架构完整和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文化企业。

第二种是文化企业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文化企业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然后以企业文化和经济影响力的辐射范围为半径来形成一个经济圈,从而在此经济圈的二三线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作为母体的延伸,分支机构能够提高母公司在异地的经营管理经验,同时促进母公司在经济圈的有效扩张。

三、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的保障对策

(一)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文化产业要致力于转变从业人员的观念,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性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除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文化企业还要构建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竞争平台,从企业内部挖掘既有技能又有领导才能的全能型人才,让员工用创业者的心态参与到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中,从而发挥人才在文化企业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资本市场让资金集结到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上来

一方面,文化产业现有的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财政性拨款和风险投资等,但银行贷款在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过低,这就要求银行加大对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领域要大力吸引民营资本,将民营资本的生机和活力引入到企业跨区域发展中,促进文化产业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高度融合。

(三)行政区划限制的放宽

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政府要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放宽行政区划的限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异地优秀的文化企业到当地来进行发展,从而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良性竞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文化企业跨区域发展模式主要有跨区域创建模式和跨区域合作模式两种,每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不同,这就要求企业结合市场环境和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我国文化产业跨区域发展模式还将更加多元化,这有待于日后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篇3

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402

1 引言

在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今天,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新的财富创造方式,文化产业由于其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强势的发展动力,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国外学者一般从三个层面来研究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个层面是研究文化产业的某一子行业的经济效用,如Greco(1999)对美国的出版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二个层面是研究文化产业整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如Dominic Power(2002)认为文化产业能够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第三个层面是研究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和效应,如Jane Bryan(2000)等人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威尔士的文化产业,结果显示文化产业中就业的乘数效应最高。

在国内,学者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理论方面,高波等(2004)认为文化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终解释变量。李国璋等(2013)认为文化通过作用于经济行为主体,影响其行为选择从而决定最终经济增长。实证方面,李增福等(2011)发现文化产业对GDP的影响力超过了第一产业。边璐等(2013)发现现阶段中国文艺娱乐科研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均GDP增速起到促进作用。

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为广西等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广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将文化产业中的要素进行细分,利用1996-2013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探讨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本文以文化产业的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研究的准确性,此处采用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事业财政拨款、文化产业机构数量、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作为文化产业的度量,分别计为vaci,cfa,ci和cp。广西经济增长是被解释变量,用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记为gdp。

文中所采取的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1997-2014)和《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1997-2013),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择的时间跨度为1996-2013年。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广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各年生产总值、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事业财政拨款转化为1996年不变价。同时,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每个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gdp,lnvaci,lncfa,lnci和lncp。在罗默(Romer)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本文设定检验1996-2013年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为:

ln gdpt=β0+β1ln vacit+β2ln cfat+β3ln cit+β4ln cpt+μt

3 实证分析

对于时间序列,为避免伪回归问题的出现,需要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

3.1 单位根检验

注:检验类型(c,k,t)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的截距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本文采取最常用的ADF单位根检验法,运用stata 12.0软件对各个序列的单整性进行分析。ADF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结果可知,lngdp,lnvaci,lncfa,lnci和lncp的水平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所以可以认为这些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这就具备了进行协整检验的必要条件。下面可以通过协整检验来研究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3.2 协整检验

本文采取Johansen检验法来验证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ecm是平稳序列,说明各变量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通过协整方程的结果可知,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事业财政拨款、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与经济增长间呈正相关关系,产业增加值、财政拨款和从业人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将分别增加0.0838、0.4405、0.773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广西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拨款和从业人数。而文化机构数与经济增加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文化机构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将下降0.5239个百分点,这说明文化产业机构数量并不总是多多益善,与市场发展阶段不相符的机构数量不仅未能对经济增长起到带动作用,反而会有所阻碍。

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可得:

Δlngdpt=0.0595Δlnvacit+0.4361Δlncfat-02282Δlncit+0.3573Δlncpt-0.8014ecmt-1

(0.93)(6.46)(-1.45)(1.75)(-3.31)

R2=0.8581 adj.R2=0.7990 D.W=1.7901

由回归结果可知,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8014,显著不为0,且数值在-1到0之间,完全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各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对长期的均衡具有反向修正作用。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会以0.8014的力度作反向修正,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短期内,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是有限,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以文化事业财政拨款为最主要因素,文化产业机构数量过多,边际效应为负。

3.3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上面协整检验的结果证明了lngdp和lnvaci、lncfa、lnci、lnc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采取Granger因果检验来进行验证,具体结果见表4。

注:此处仅列出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的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lnvaci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是0.0085,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文化产业增加值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相反lngdp不是lnvaci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是0.2679,无法拒绝原假设,说明经济增长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观测期内存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同理,在观测期内存在文化事业财政拨款、文化产业机构数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到文化产业机构数和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单向因果关系。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1996-2013年间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相关计量分析,得出结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在短期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是以财政拨款为主,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通过国家财政的投入促使自身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

王喜荣(1990-),女,河北张家口人,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吴玉红,女,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广西作为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位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面临着中越“两廊一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国际区域合作机遇。在此背景下,广西需要进一步提升与东盟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以自身民族文化产业为载体向东盟国家传播文化,从而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并提高文化软实力。与此同时,促进文化产业机构进一步发展,不可盲目追求机构数量的增加,要注重机构质量的提升,整治市场乱象,避免低水平竞争的发生。文化企业要通过建立多元化产业链,与其他产业进行结合互动,实现产销一体化,开阔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高效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Greco.A.The Impact of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Corpo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U.S.Book Publishing Industry:19891994[J].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1999,(3): 165180.

[2]Dominic Power.Cultural Industries in Sweden:An Assessment of Their Place in the Swedish Economy[J].Economic Geography,2002,(2):103127.

[3]Bryan J,Hill S,Munday M,Roberts A.Assessing the Role of the Art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in a Local Econom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0,(8): 13911408.

[4]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2004,(5):102112.

篇4

“十二五”期间,不仅是湛江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时期,也是部署文化湛江这一战略的重要阶段。加快对湛江文化的打造,不仅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文化,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能够促进湛江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做好关于发展湛江文化产业及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湛江区域性文化的特征

发展湛江文化产业并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除了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之外,还要和湛江文化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湛江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另外,本土文化的特征也是湛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湛江区域性文化的特征。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湛江具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在这里,中原文化、闽、楚文化的脉络非常清晰,而且各种山地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相互融合,使得其文化整体具有很多特色。

(1)结构多元,在湛江文化中,有着非常多的构成元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历史的变迁。而这种结构多元的文化反映在了宗教、戏剧、建筑、艺术、音乐、绘画、工艺、文学、园林、风俗、以及饮食等领域,构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结构。

(2)行为理性,这是湛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象。由于海外文化的影响,使得这里的民众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整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另外,频繁的商业环境也使得这里的民众在商品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上表现的比较强烈,对于理性思维和行为非常推崇。这种意识已经融入到了生活社会中的方方面面,虽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市侩和投机,但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时候则会表现出异常的冷静。

(3)重义冒险,由于历史的影响,加之商业意识比较重,生活在这片地域的民众具有更强的冒险精神。无论是“爱拼才会赢”的行为取向,还是“敢为天下先”的行为特质无不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另外,在湛江的文化特质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同源同根的文化有很强的认同,表现出了很强的凝聚力,这也是湛江人之间抱团性以及排他性比较强的根源所在。

(4)自强自立,这里以客家民系来分析,由于在沿海地区,较好的地段都已经被早期移民占据,在这种压力下,客家人更注重艰苦奋斗的精神。而随着时代的的发展,客家民系的文化已经逐步成为了湛江文化的品质。当然,从里一个角度看,当前湛江文化中也有着较强的宗族意识。

(5)开放兼容,由于湛江的区域文化本身就是本土文化、中土文化、闽文化、楚文化、广府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等融合而成的,这就使得在湛江文化中,有着极其强烈的开放兼容特点,而这种文化特质在社会的洪流中正在进一步的巩固,也为湛江市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当前湛江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湛江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是,整体来说,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和我们文化强市的需求还相差甚远,另外,由于湛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也对湛江市的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湛江市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文化设施的欠账比较多。目前,湛江市在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书画院、音乐厅以及主题公园都比较落后。至于“三馆一站”,则在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存在着落后严重的情况。举例来说,湛江市四个建制区之内的文化馆存在着有管无舍的情况,而在县级图书馆方面上,则存在着较多的残、旧、小等问题。另外,由于市级群众艺术馆建立了已经50多年,加之全市文化站中大部分都存在这不合格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很多民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第二,文化的建设规划比较滞后,整体设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配套现象,很多住宅区、社区以及商用房区缺乏必要的文化设施。

第三,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比较慢,缺乏影响力较大或者品牌比较强的企业及文化,而且在湛江市的文化产业链规模比较小,这一点在文化创意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文化产业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四,在文化体制的改革方面,整体呈现出较为缓慢的状态,举例来说,根据计划,在2010年底的时候,本来应最少要完成1个市直专业文艺团体的改制工作。但是,现在看来这些本来需要完成的改革整体效果却并不好。

第五,对于文化产业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使得整体经费比较紧张,这不仅加大了我们文化阵地设施建设的难度,也使得部分文化产业设施不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严重的时候会使湛江市的文化产业面临着阵地缺失等问题。

第六,由于文化产业方面的单位整体待遇比较低,使得这方面的人才出现流失严重的现象,导致了队伍中青黄不接。另外,由于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很少属于复合型人才,使得文化发展面临着动力不足的情况。

三、发展文化产业及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的措施

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是发展湛江文化产业的目的之一,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发展湛江文化产业和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这二者是一致的。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打造文艺精品。这主要是实践文艺精品战略。具体的工作中要大力开展“写湛江、唱湛江、画湛江、影湛江、舞湛江”,这有利于做好和本体文化结合的工作。此外,积极的举办“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四进社区”等活动,提升城乡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

在这个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培育文化方面的消费,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也是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的动力。另外,我们还要积极的打造群众文化品牌,这样才能起到动员社会力量的作用,使群众更好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

(2)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当前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行完善,尽快完成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其次,我们要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进行推进,举例来说,湛江市粤剧团、湛江大剧院、湛江市海洋文化主题公园、湛江市文化艺术中心等。第三,做好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对村村通等项目进行大力推广,还要实施公共文化入户工程并不断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当然,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及供给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提升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需要建设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建设,更好的利用爱国主义以及红色旅游等文化遗产来促进湛江文化产业的发展。

(3)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一项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快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提升湛江市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断的培育自主品牌,对产业链进行延伸和完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强新闻产业的作用,针对湛江市的“三报一网”,我们要做好其品牌的建设。其次,对当前湛江市的文化市场体系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的政策,特别要对农村文化消费进行鼓励和支持,此外,针对新兴市场,我们要发展各种相关的延伸产业,健全产业链。第三,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出“黄金海岸,休闲胜地,生态海岛”的形象,使湛江成为我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此外,针对红色文化等,我们还要坚持“旅游产业带动发展”以及“文化兴旅”等战略。

(4)增强现代文化的传播能力。首先,我们要加强舆论的引导能力,确保舆论导向处于一个主导地位,这样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弘扬党的文化。其次,发展新兴的媒体,积极的促进三网融合工作,使其成为湛江文化的新载体。第三,开展更多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结合湛江文化的基础上,实行“走出去”这一战略,并对向外型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5)深化文化改革。首先,我们要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其次,对当前的文化单位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考核制度,这可以使这些单位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三,积极形成全民参格局,我们需注意到,要想促进湛江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是离不开资金的,而只靠国家及政府的投入是很难满足需求的,因此,形成全面参与的格局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

(6)注重文化人才培养。首先,我们要实施人才强市这一战略,将湛江打造成一个人才聚集的区域,这也是构建区域艺术文化中心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加高校是一个有效地途径。其次,建设一个完善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这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引进。

四、实例分析

针对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实现文化引领及辐射的目标,我们要加强大型传媒文化企业的建设,并建设处一批高水准的文化服务平台,比如湛江歌剧院、湛江市文化主题公园等。通过这一措施,就可以形成一个能够带动全市,并且可以辐射到北部湾,甚至能影响东南亚的区域文化中心。

在湛江市的市区,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布局,这有利于促进市区文化产业往园区聚集。

在开发区,我们要提升娱乐产业的地位,比如在霞山和赤坎位置,我们要做好历史文化街以及商贸文化圈的建设,而麻章、东海岛以及坡头要对文化休闲等产业进行大力的发展。此外,在国道沿线,我们要做好市域绿道网的建设,并把有城市特使文化的亮点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南疆文化走廊”。

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这里取这一例子主要是希望能够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发展湛江文化产业及构建湛江区域艺术文化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因此,我们不仅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还要以一个更积极饱满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工作。笔者相信,未来的湛江文化产业将会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