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9:21: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流动资产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识码:A
一、营运资金的含义
从会计角度看,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它反映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则营运资金反映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是对企业所有短期性财务活动的统称,并且它与诸多财务指标密切相关,是整体财务结构的组成部分
营运资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这个概念一般在财务会计中使用的比较多,大多数营运资金比例都是按照此概念来计算的。这一概念是一个时点性的概念,是将企业一定时期的短期支付的要求和其实际的资金能力相比较,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当时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衡量一个企业短期内的财务风险、评估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这个概念一般在财务管理学中使用的比较多,它是从企业全部流动资金出发来研究分析计算的。这一概念是一个时期性的概念,是把企业的营运资金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理财与经营管理有效合理的结合、统一起来。也只有在使用这个概念时才能清晰的认识到企业一个时期阶段营运资金的具体管理对象,而如果运用净营运资金差量的概念,就无法切实可靠准确的掌握不同具体营运资金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二、营运资金的特征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与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相比,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方式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商业信用、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预收货款、票据贴现等多种在内外部融资方式。
(2)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数量会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高时低,波动很大。季节性企业如此,非季节性企业也如此。随着流动资产数量的变动,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3)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通常会在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根据这一特点,营运资金可以用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款等短期筹资方式来加以解决。
(4)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和易变现性。企业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是经常变化的,一般按照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的顺序转化。为此,在进行流动资产管理时,必须在各项流动资产上合理配置资金数额,做到结构合理,以促进资金周转顺利进行。此外,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时,便可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现金。这对财务上应付临时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营运资金结构管理
营运资金结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结构、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结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关系、流动资产内部项目的结构与流动负债内部项目的结构。
(1)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结构。对于一般企业来讲,流动资产通常占总资产的60%左右,即1.5倍的流动资产能带动1倍的长期资产来经营。但这只是一般状况,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关系,会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而不同。
(2)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结构。我们建立了流动比率这一财务指标,并将它作为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确定其经验值为2。如果企业流动比率大于2,就认为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相反则认为企业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但事实上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公司实际的流动比率值普遍低于这一公认标准。这一点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可以纵向对比几年内企业流动比率的变化情况确定其生产经营和短期偿债能力的状况。
四、营运资金管理原则
(1)规避风险。规避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可以从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管理两个方面来认识。
1、从流动资产管理角度看。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一定绝对量和一定相对量的流动资产,这样不仅降低企业短时期内的财务风险,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而且为确保企业未来具有相应举债能力提供了根本保障。如:企业应测定最低的现金持有量,才能最直接地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要定期确定企业合理的应收账款占有规模和适度的坏账准备提取比率,确保应收账款的质量,保持良好的收款能力;同时,由于营运资金的流动性较强,对其实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要根据外界环境及企业自身内部环境变化而变化,决不能照搬某一模式,要在制定基本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2、从流动负债角度看。企业破产的风险大都直接来自于企业的到期负债。如果说长期负债是企业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而短期负债则是企业目前就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因此,对流动负债的风险管理原则为: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确定一个流动负债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最高限额,使企业流动负债的规模和比例都保持在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
3、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对应关系。因此,规避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应该将流动资产管理与流动负债管理两方面结合起来,任何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风险,忽略另一方面的风险都是错误的。如: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绝对量的上升并不一定就说明企业偿债风险的能力增强;同样,如果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负债绝对量的上升也并不一定说明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所以必须在风险理念的指导下,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管理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钢铁企业也经历持续快速的增长,无论是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资金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与进展。然而,其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却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管理仅靠经验来控制,致使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使用率较低,进而严重影响经营业绩和效率。从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2012年的财务数据来看,仅流动负债项目,整个行业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的平均水平仅为0.083,比率为负数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而大部分企业的流动负债占据了负债总额的全部,如此看来钢铁行业高负债现象突出,这无疑增加了这类企业的财务风险。〖BP(〗那么如何通过营运资金结构的优化来提高钢铁企业的企业绩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BP)〗
二、营运资金结构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广义上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总额,这一概念主要用于研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周转状况;狭义上认为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即为净营运资金,此概念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付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
(二)结构理念
结构理念是营运资金管理中非常特殊的概念,它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充分重视营运资金与其自身构成的关系,而且更要十分关注营运资金与相关资金的一系列结构关系。这是因为营运资金自身组成结构有其明显的特性及复杂性,与相关资金之间也有一定的配比关系,若企业不重视这种比例关系,将使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比例失衡,最终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率带来危害。
(1)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结构:对企业来讲,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40%左右为益,即企业用1单位的流动资产带动1.5单位的长期资产来运行。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愈大,其偿付能力越强,企业的风险愈小;反之则大。然而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并没有统一标准,企业应从其经营方针的出发,除去技术和资本的因素外,还应考虑销售规模、流动资产管理水平及周转速度、对风险的态度等因素。
(2)流动资产自身的比例结构: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项目是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这些项目在流动资产中的职能不同,它们之间适当的比例有效地保证了其自身的最佳功能。在正常经营情况下,除应收账款这一不断变化的因素之外,流动资产的其他部分与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从这一点出发,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流动资产各组成部分与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3)流动负债与长期资产的比例结构:流动负债为偿付期在一年之内的短期负债,相对于长期负债而言其风险性较高,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相对较大,因为长期负债只是一种潜在的财务风险,短期负债是现实风险。〖BP(〗一定时期内,企业要估算出合理的流动负债规模,应充分考虑资金来源、信用水平、筹资能力、流动资产和现金的周转状况等综合因素,以期二者能有理想的组合比例。〖BP)〗
(4)流动负债自身的比例结构: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短期负债等组成,这些内容按照实付性分,有实付性短期负债和非实付性短期负债;按照筹资成本分类,有筹资成本和无筹资成本短期负债;按是否可展期分类,有可展期与不可展期短期负债。〖BP(〗因此,对于流动负债的到期时间企业要时刻关注,对于非实付性或可展期的短期负债,可通过与债权人协商的方式争取展期,以延长支付期限。〖BP)〗
(5)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结构:企业的流动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一定时期的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在确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结构时应充分考虑两个问题:流动资产,即应收账款、存货的变现能力;流动负债的实付性,如应付职工薪酬、预付账款等是否是近期支付。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之净资产收益率评价理论
改革开放后,专家与学者将国外先进的绩效评价理论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对我国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调研,终于得出了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现行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净资产收益率评价理论。该评价理论〖BP(〗充分考虑和借鉴了有较强财务综合性的杜邦分析方法,〖BP)〗把企业的财务报表合并得出两个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获利能力,这两个综合性指标将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的三大日常活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进一步分析其他财务指标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财务指标,它不仅是企业资本营运、销售规模、筹资结构、成本控制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司营运能力、清偿能力和盈利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更是净资产获利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与经理人将净资产收益率当作最主要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
四、营运资金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国外研究成果
至20世纪90年代,国外的专家学者关于“营运资金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Yang(1992)、Shi(1992)、Hsueh(2000)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流动比率、营运本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正相关;Wu(2001)也指出营运资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十分明显;Hyun—Han Shin和Luc Soenen(1998)采用统计分析发现,公司盈利性及股票回报率受净营业周期的影响显著;Marc Deloof(2003)以实证研究证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总经营收益显著负相关。
(二)国内研究成果
在我国,2000年以前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仅关注到盈利性、风险性和成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少注意到企业绩效与营运资金的相关性,2000年以后我国才开始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BP(〗是否显著,一些学者也从营运资金内部结构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多以实证研究加以论证〖BP)〗。
〖BP(〗周文琴(2006)指出各行业的流动比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关性不显著;〖BP)〗汪平、闰甜(2007)认为制造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与盈利能力相关性不明显,流动负债比与盈利能力则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袁光才(2006)通过对电力企业营运资金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流动资产比、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流动负债比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且不显著;邱 妘, 梁立(2010)对59家纺织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资产比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现金流动负债比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同净资产收益率虽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詹新寰(2013)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我国17家体育业上市公司,结果表明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流动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都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五、结论
通过以上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营运资金结构和公司绩效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是情况不同,营运资金结构各指标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致。由于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因行业或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异,我们在研究钢铁企业营运资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时候应从行业实际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探究营运资金结构中每一种结构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具体说要先从因钢铁企业营运资金内部结构入手,充分考虑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在企业资金运营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分析营运资金结构对钢铁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6-lO.
一、营运资本概述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提出了营业资本这一概念,但是营运资本的概念在西方很早就有。由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营运资本的定义不完全相同,行业主流观点里,主要有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两种不同的定义范畴。前者指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投入在流动资产上的价值,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一个经营周期(超过一年的)之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具体有存货、应收及预付款、短期投资及现金等形式。净营运资本则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指一年或者一个经营周期(超过一年的)之内需要给付的债务。具体有预收债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及短期借款等形式,流动负债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净营运资本实质是用以支持日常营运的净投入,其变化会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及盈利能力。营运资本的特征包括:变现方便、占有时间短、形式多样、数量变化快及来源广泛等。
从管理角度看,分为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前者主要是涉及流动资产数量的确定,后者解决的是如何合理配置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我们将流动资产先区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保证公司政策稳定经营最低需求的流动资产数量)以及临时性流动资产(受季节性或周期性以及一些临时性因素影响而变动的流动资产),在此基础上探讨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包括长期资本或者短期资本)为企业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及临时性流动资产进行融资。
关于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根据反映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分为3类:稳健型、激进型和匹配型。稳健型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是指相对总资产,流动资产数量占比较大,该政策的特点为收益低、风险小;激进型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则与稳健性恰恰相反,指公司根据产出水平或者销售规模安排尽量小规模的流动资产,以降低流动资产对资本的占用,相对匹配、稳健型而言,激进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特点是收益高、风险大;匹配型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则介于两者,指公司持有流动资产适中,维持正常销售活动,收益与风险适中,使得流动资产保持最佳数量。
关于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根据公司负债结构与公司资产的寿命之间的配置情况,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与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一样分为3类:稳健型、激进型和匹配型。稳健型是指公司不仅使用长期资本支持永久性流动资产,而且用长期资本支持一些或者全部临时性流动资产,稳健型政策特点是偿债能力大,风险小,但是加大了公司的资本成本,降低了收益。激进型政策与之相反,指短期融资不仅支持临时性流动资产,而且支持部分甚至全部永久性的流动资产,激进型政策资本成本低,收益率较高,但是面临较高财务风险。匹配型是一种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完全吻合的状态,使得短期负债的借入与偿还与扣除自然负债后的流动资产的波动一致,减少了资产与负债之间不协调的风险,并能够较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
最后是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的配比问题。不同的组合,可以给公司带来不同的风险敞口,在既定的风险偏好下,也必须使两者在期限、金额上配合,才能找到收益、风险的最佳组合。
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衡量
30多年前,对营运资本管理的评价局限于对存货等单个科目的管理效率上,注重管理单个项目的周转期,并衍生出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等指标,用于衡量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虽然对流程资产的变动具有跟踪、评价作用,但是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产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Hampton C.Hager发表了《现金管理和现金周期》,文中提出了“现金周期”的这一新的概念,这一概念指企业从支付生产原料款项到生产、售出产品、回收款项整个时间周期。他认为具有“现金周期”短的企业往往意味着具有不错的运营管理效率,并认为通过加速资金周转,可以提高营运资本的运用效率,提出一系列的具体管理手段。
波士顿咨询公司首次了营运资本生产率(销售净额/年度平均营运资本额)指标,它表示每一元营运资本所带来的销售净额,这一指标给同行业竞争对手提供了相互比较的平台,若一家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相比有着同样的销售收人但却投入了更少的营运资本,则意味着该公司节约了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
三、营运资本管理效率高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国外学者Schifih和Lieber于1974年,Smith于1980年,Kim和Chung于1990年先后对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三项营运资本重要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都认为对上述三项进行整体管理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证方面,2009年,我国张宁宁、张新民、吕娟发表了《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该文以2004—2006年深、沪两个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对营运管理效率与企业额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研究样本表现出,营运资本的管理效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相关,随着经营资产利润率的增大,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及现金周期都呈下降的趋势。
因此从理论以及实证上,均证实了加强营运资产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营运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
四、加强营运资本管理的措施
(一)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切实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十分重要。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公司风险的整体管理,有利于规范业务运作流程,防止业务错误、舞弊,确保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有效预防相应的风险,确保企业安全运营。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营业资本管理效率的前提与基础。
(二)加强存货管理,加快存货向现金转换的速度
首先应当加强采购管理,正确编制采购预算,严格控制采购成本,降低资金占用率。其次,加强存货日常管理,防止存货灭失,控制发货,杜绝浪费。另外,需要建立对存货量的全程监控,对已滞销的存货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处理,对今后可能导致大量滞销的存货要及时调整采购计划、流程。最后的问题即销售为王,加快销售,最大限度压缩存货的资金占用。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首先,应当建立合理评估交易对手信用的专门机制,合理决策是否赊销以及赊销的数量。其次,针对应收账款应当制定规范的账务管理机制,由专人负责催收,并由公司后台管理部门监控回收情况,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使管理层及财务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情况。再次,在衡量真实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合理使用优惠政策,加大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最后,企业可以考虑适时将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提前释放风险,在损失一定利率的情况下,加快应收账款回收期,从而降低企业营运资本。
(四)合理延长支付应付款,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增加无息负债比例
企业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延长款项支付期,降低支出。延长应付款时,应当考虑商业信用的成本问题,即以放弃优惠条件的情况下,延长应付款项。实际上,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不必然低于银行短期贷款成本,应当必须在比较两者影响后,做出理性决定。特别注意,放弃优惠条件,往往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有损公司信誉。因此应在当衡量实际成本,保证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增强负债经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心愉.公司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一、引言
营运资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财务管理话题,但却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内容。经调查表明,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营运资金所涉及到企业运转所需的日常性流动资金,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其覆盖范围延伸到企业整个价值链,如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它的投入与收回是一种从“现金投入――材料――在制品――应收账款――现金收回”的循环过程。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表明其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资金成本占用也就越大,可能表明其管理效率越低;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其偿债能力、资金占用成本与管理效率呈相反的现象。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经营业绩和竞争力。
尽管国内外已经有相关专家对营运资金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本文仍希望从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分类与业绩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着手研究,让营运资金进一步推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二、营运资金概念本质
目前,营运资金在严格意义上的概念,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按照杨雄胜(2000)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营运资金与现金流量基本原理的初步研究》一文,将营运资金概念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来表示营运资金,也称净营运资金。该概念充分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第二种是以流动资产来表示营运资金,称为总营运资金。该概念使营运资金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使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环节渗透与服务;第三种是把营运资金解释为营运资本,强调对流动资金的投入数额。
营运资金的概念均过于宽泛、笼统,使实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往往无所适从,从而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本文中,所采用的营运资金概念,是借助“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来阐述的,如图1所示。
在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中,一般可以分为经营性活动、投资性活动与筹资性活动三大类。营运资金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的左右上半部,从其流动性的本质来讲,营运资金管理是指以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总称,而非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管理。经营性现金流量所涉及的项目金额来源,也是资产负债表左右上半部的部分项目相互变化所致,但并不是全部项目变化所致。比如货币资金项目尽管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其来源已经涵盖了三大经济活动的结果,已经根本无法区分其存量或变量中,哪部分是经营性现金流量所致或非经营性现金流量所致,并且其变化波动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将其纳入营运资金管理范畴,无法真实反映经营性活动的结果和营运资金的业绩;又如,应收股利项目所对应的资金变动,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又如,短期借款项目所对应的资金变动,属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由此可见,营运资金与经营性现金流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概念表现形式上存在严重分歧。如果不从理论上彻底厘清这种关系,在实务中将很难进行真正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
为了使营运资金与经营性现金流量在本质与概念形式上达成一致,必须对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重新认识与划分,如图2所示。
在划线的上半部分,是与经营性活动相关的项目,下半部分是非经营性活动项目或无法区分为何种经济业务的项目(如货币资金)。企业在实务中,还可以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重新归类与划分,比如预付账款可由专门用于核算固定资产的预付,则预付账款需要划归到非经营性活动项目。根据这一原理,营运资金的概念改写为:与经营性活动相关的流动资产-与经营性活动相关的流动负债。
据此,可以将资产负债表再次分类,如表1。
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权益,可以将表1分解移项整理为:
现金性流动资产=(内生权益-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投资性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外生权益),等式右边的前三项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第四项反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最后两项反映筹资性现金流量。因此:
内生权益变动=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流动资产变动-经营性负债变动)
经过上述推进演变,通过内生权益的集中表现结果,将营运资金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紧紧捆绑在一起,使营运资金扩展到经营性现金流量,充分揭示营运资金的概念本质是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流动资产减去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流动负债,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质就是指以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总称。
三、营运资金分类
(一)按构成要素分类的营运资金
按照构成要素分类,可以把营运资金分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一般而言,按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或周转性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分类,即资产周转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为流动资产,负债在一年以内的为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即为净营运资金。按此分类的方法,营运资金重点关注现金与有价证券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的管理、应付账款的管理等方面。现金与有价证券的管理集中在其持有量的研究上,如成本分析模式、存货分析模式、随机模式、资金预算管理等;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信用政策与收账政策的确定,以及对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率的计算等;存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佳经济批量的确定,以及存货周转期与周转率的计算等;应付账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付款方式的选择、是否放弃现金折扣等。
这种分类方法为营运资金提供了比较细致的分类,有助于营运资金的深化研究。然而,正是这种分类方法,把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营运资金各部分割裂开来,分别去研究它们的最优解。事实上,局部最优并不代表整体上的最优。其次,这种分类的解决主要集中在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上面,放弃了如其他应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在某些时候,放弃的部分也恰好是对企业有关键影响的部分。
(二)按时间变动分类的营运资金
对于流动资产,如果按照时间变动性可以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指那些受季节性、周期性影响的流动资产,比如促销季节的存货、应收账款等;永久性流动资产则是指那些使企业处于经营低谷也仍然需要保留的,用于满足企业长期稳定需要的流动资产。同时,流动性负债也可以分为临时性负债和自发性负债。临时性负债指为了满足临时流动资金需要所发生的负债,如文具企业在每年新学期前为满足学生购买的需要,超量购入货物而举借的债务;自发性负债是指直接产生于企业持续经营的负债,如商业信用筹资日常运营中产生的其他应付款,以及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税费等。通过上述分类方法,主要研究如何确定营运资金持有量和如何筹资营运资金两个方面的问题。这种分类方法单纯的将营运资金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营运资金,没有考虑到各部分营运资金的相互联系。
(三)按供应链分类的营运资金
企业的营运资金从其使用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和经营活动以外的资金。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预付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这部分营运资金是追求周转效率,从而达到提高盈利能力的目标;经营活动以外的资金,如货币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收利息、应收股利等。这类营运资金与经营性活动并无直接关系或已经无法区分是经营性活动、筹资性活动或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结果。这两大类营运资金按供应链的分类方法结果见表2。
四、构建营运资金业绩评价体系
(一)传统财务比率业绩评价
在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业绩评价时,多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分析。比率分析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技能,在分析企业财务时被用来分析评价企业状况的各项财务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由于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的各项流动资产的管理状况,如果试图要说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周转评价的整体评价时,这种分析非常脆弱,而且在比率相互之间冲突时,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例如,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紧缩客户信用期,现金流入增加,但是势必影响存货的滞销和销售增长的放缓。其次,传统分析计算公式,分子分母的经济含义相差甚远,例如,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存货变为现金及应收账款的速度。其常用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在这个公式里,分子所反映的是“产成品”到“销售成本”这一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过程,其矛盾在于:存货所反映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随着经营环节的进行,人工成本和相关制造费用不断投入,各环节的存货价值也不断增大,所体现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终产成品的价值达到最大值,由产成品转移到销售成本的价值也始终是最大的;而分母则是材料、在成品、产成品三者平均之和,其体现的存货不是最大值。因此,在分子分母所代表经济含义不一致的情况下,分子始终代表最大值,而分母代表是一个均值,其计算结果,必将是夸大的。
由此可见,单一的财务比率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其计算公式的过程具有自身局限性,经常会扭曲实际经营管理的结果;营运资金管理是一个从投入到流出的整体链条,单个比率的最优解,并不意味着整体管理的最优解,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现金周期业绩评价
相对而言,国内对营运资金业绩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相对较少。但也不乏优秀的研究成果。其中代表之一是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2007)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以营运资金重分类为切入点,提出了把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在此基础上,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为评价,分解为营销渠道营运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具体计算公式为:
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65/(全年销售收入/营销渠道营运资金)=365×(成品+应收账款、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全年销售收入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65/(全年完工产品/生产渠道营运资金)=365×(在半品+半成品+平均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全年完工产品成本
采购渠道营运金周转期=365/(全年材料采购金额/生产渠道营运资金)=365×(材料+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票据-应交税费)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365/(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总额/全年销售收入)=365×(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全年销售收入
在上述评价时,计算公式分子分母的经济含义具有趋同性。此种营运资金业绩评价体系容纳了企业多个营运资金项目,解决了传统指标所考虑的营运资金项目太少的弊端,也解决了在计算营运资金周转率时分子分母所代表的含义不一致的现象。但是,该评价体系并没有把与营运资金关系紧密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联系起来,并不能全面有效评价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构建基于闭环式的营运资金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在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循环从购买材料开始,这一业务在资金的表现上分为直接支付或商业信用的欠款,但商业信用的欠款在信用期到来之时,仍需通过现金的支付。这一过程是经营性现金投入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形成的开始;接下来,是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转换到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实现经营性现金的流入,实现一个完整的闭环式链条。
在经营性活动中,营运资金与现金流量天生就是一对紧密体,营运资金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在考察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应收账款时,必须把主营业务收入的现金联系在一起评价,在分析原材料时,须把支付存货的现金和应付账款三者有机结合一起评价。在以往的业绩评价体系中,较多的是对营运资金单个元素进行评价,后来出现对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按渠道分类进行评价。但这些评价方法,均忽视了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质,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管理,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例如:在物价上涨的年份,企业往往因为战略因素储备大量的原材料存货,此时如果按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会得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效率低下的结论,从而有可能大量削减存货的错误决策;同时,大量储备的原材料与应付账款和支付购买的现金,三者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对整个经营性活动将产生何种影响?这是传统营运资金业绩评价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建立新型的业绩评价体系就是将营运资金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结合在一起评价。从上文论述得知:
内生权益变动= 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流动资产变动-经营性流动负债变动)=(经营性现金流入-经营性现金流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变动+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变动+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变动)=(经营性现金流入+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变动)-(经营性现金流出-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变动 - 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变动)= 营运资金产出-营运资金投入= 营运资金盈余
营运资金投入产出比=经营性产出/经营性投入
根据上述推论的过程,得出基于闭环式的营运资金管理业绩评价汇总表,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资金从投入,到采购渠道、生产渠道、营销渠道,最后收到资金,完成了一个闭环式的链条。而营运资金投入产出比,正是这种闭环式业绩评价的最终结果,这种结果,可以与同行业比较,或历史比较,从而得出本财务期间营运资金管理的水平。
生产渠道与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评价表体系设计时,采用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抵减项。然而,正因为生产渠道与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其本身的构造也是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的抵减而得。因此,生产渠道与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也可以采用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加项来设计,从而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原理都是一样,只不过在采用加项时,生产渠道与采购的营运资金内部的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的抵减位置换一下即可。但两者具体表现的财务含义还是有所区别的:1.生产渠道与采购渠道做经营活动现金支出的抵减项,则生产渠道与采购渠道采用的是相关经营性资产减去相关经营性负债,其结果表示经营性资产的盈余状况。如果结果是正数,表示是经营性资产盈余为负数,即该渠道的经营性资产小于经营性负债,反之亦然。2.生产渠道与采购渠道做经营活动现金支出的加减项,则生产渠道与采购渠道采用的是相关经营性负债减去相关经营性资产,其结果表示经营性负债的盈余状况。如果结果是正数,表示是经营性负债是负的,即该渠道的经营性资产大于经营性负债,反之亦然。从本文的研究角度,更加希望采用第1种表示经营性资产盈余的表达方法。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伴随而来的则是日益复杂的流程管理,以及对企业财务和营运资金管理的更高要求。营运资金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与重要内容,它通过对以经营性现金流量为核心的经营性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优化管理,以达到企业良好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保持强劲的战略竞争力。本文对营运资金概念本质、分类与业绩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但是,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在构建基于闭环式营运资金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中,由于分类的要求,对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要求非常高,企业内部的财务经理人可以方便获取得数据进行分析。而外部分析师,则比较难于完整取得真实性的数据,从而有可能影响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一般的,营运资金有广义营运资金和狭义营运资金之分。广义营运资金指一个企业的流动性资产总额,又称为毛营运资金;狭义营运资金指流动性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即资本中用于生产和经营周转的那部分,又称为净营运资金。净营运资金是财务上对营运资金的一般定义。[1]具体分析,营运资金的营运概念侧重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性,资金概念侧重于具有流动性的资本,它在企业中表现为各种占用形态。对于营运资金两种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是对企业流动资产投资总额的反映,未涉及资金来源。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中,采用的是净营运资本的概念。
二、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动态
国外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对营运资金管理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科学的体系,主要侧重于优化资本的结构,追求资本协调和强化资本的定量控制,体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而我国关于营运资金的研究却比较晚,逐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2]2001年以来,关于营运资金的研究有所增加,2007年,王竹泉教授等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框架。由此,开创了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新视角。
三、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现状
根据调查, 我国有不少制造业企业有很好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企业即使有市场,但是利润却并不可观,或者是虽然利润可观,但却出现了资金的短缺、企业无法正常周转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对营运资金认识程度不够,经营管理比较松散,流动资金周转的速度过慢。如企业持有太多的闲置资金和资产,从而减少资金的利润率;没有制定或实施健全的政策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和账目,应收账款坏账增加风险和成本;不发展或执行一个合理的库存采购和库存管理实践的批处理,导致存货周转期等。一方面对营运资本的管理不当会增加制造企业的成本使用的资金,其他企业降低运营效率的资金,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四、造成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的原因
通过对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调查研究发现,营运资金的管理不强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1)缺少营运资金管理观念。长年以来,对于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比较重视的是高新的技术和市场的份额,扩张企业规模和销售额的增长,却忽略了企业的内部日常的经营资金管理和财务的管理,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理论和它的重要性缺乏一定认识。因为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缺乏营运资金的管理意识,导致企业不重视营运资金管理。
(2)没有建立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多数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制度来保证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执行;企业缺乏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手段,具体而言:
营运资金的管理片面,侧重于流动资产主要项目即现金、存货、往来账款管理却忽视了流动负债有效管理,没有将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联系起来进行管理。其实,营运资金不仅仅是是指流动资产,还有流动负债。从数量上说,其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从质上看,其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称,是对企业短期性财务活动的统称。
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是各种项目管理,在隔离的项目管理,对项目之间的关联作用,以及系统管理工具和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LED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之间存在不协调各部门之间的LED和恶性竞争,通过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恶化加剧,对公司的整体价值损失。例如,只有当它出现可疑不良债务,一些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组织开展了追追帐户组帐户,但不考虑影响贸易的其他因素,如信贷政策和收款政策。一些公司特别注重销售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有吸引力的销售人员来扩大销售,所以销售部,以满足业务的需求,但考虑卖出,而应收账款缺乏思考和分析回收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做法增加了库存周转率,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将变得非常缓慢,最后,营运资金周期将是巨大的。导致企业营运资金无法收回,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五、对于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建议
(1)转变营运资本的管理理念。疲软的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不重视营运资本管理的概念。因此,改变营运资本管理的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金融知识,以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执行的主要因素。管理者应当致力于高新技术和市场份额的发展,特别是在轻视内部管理理念和实践的转变财务管理,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强技术和市场支持的想法的基础上。管理必须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包括营运资金的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财务和质量学会使用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的方法和手段,运用相关理论来指导实践,以达到营运资金的科学管理,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实施综合管理的营运资金。面对单方面管理中出现的营运资金管理和独立管理,企业管理应该是营运资本管理的内涵的科学认识,规划,营运资金管理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的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的综合管理不仅是项目的营运资金(包括流动的资产,如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包括项目,目前的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工资),彼此之间项目链接,包括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等。营运资金的管理,这是必要的,要注意项目管理,更应重视营运资金管理的整合,避免企业“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3)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动态和过程管理。1、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计划,通过工作编制资金计划,现金收入和支出提前掌握和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负债和资本支出的现状和趋势变化,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营运资本的位置。
对营运资本的运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评价和及时的调整。还应该建立营运资本管理监控和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效果。例如,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减少现金等非法拦截问题,库存假问题,债务人不实现象;通过资金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激励相关人员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营运资本管理质量。
六、结论
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得到保证业务的营运资金维持运转的链接,那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制造企业更要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逐步完善管理模式,做出更好的营运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营运能力 缺陷及改进
一、营运能力的概念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社会生产力在企业中的微观表现,是企业各项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资源、财务资源、技术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广义的营运能力是企业所有要素所能发挥的营运作用;狭义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不直接体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
二、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1.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是获取预期的收益。从一定意义上讲,流动性是比收益性更重要的概念。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资产的流动性越高,企业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2.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企业利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的效益。通过企业产出额与占用额的对比分析,可以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3.挖掘企业资产利用的潜力。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资源利用的情况,发现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
三、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
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比率揭示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企业资产周转越快,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获取利润的速度就越快。
(一)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Receivable Turnover)是反映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帐款余额年初数+应收帐款余额年末数)/2。
应收帐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万法。一种是应收帐款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帐款帐龄(Age of Receivable)。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帐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帐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
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销货成本数额增多,产品销售的数量增长,企业的销售能力加强。反之,则销售能力不强。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能力,而且能用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方面运用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
存货周转率还可以衡量存货的储存是否适当,是否能保证生产不间断地进行和产品有秩序的销售。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又不能储存过多形成呆滞、积压。存货周转率也反映存贷结构合理与质量合格的状况。因为只有结构合理,才能保证生产和销售任务正常、顺利地进行只有质量合格,才能有效地流动,从而达到存货周转率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货的质量和流动性对企业的流动比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的这些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综合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比率。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流动资产的平均占用额与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所完成的周转额之间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用周转天数表示时,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占用的时间越短,周转越快。
(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净值+期末净值)÷2
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关键词】
营运资本;投资融资;管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短期资产的运转效率,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收益,同时得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这些就是营运资本管理的决策。在保障经营安全的前提下,调整营运资本的结构,加速流动资产的周转,防止流动资产的沉淀和流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保障可持续发展。
1 营运资本的概念
营运资本是公司为保障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在流动资产上的现金。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它体现着企业可周转性资产的规模大小及结构配置合理化程度。营运资本一部分来源于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但更多的来源于流动负债。净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余额,它体现了流动资产的来源,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狭义的营运资本指净营运资本。营运资本具有如下特点:周转期短、形式多样性、数量具有波动性、来源多样性。
2 营运资本管理的特点
营运资本管理是对公司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流动资产的最佳水平,包括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各项资产的最佳持有量;二是决定维持最佳流动资产水平而进行的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的组合。其目标是提高营运资本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控制经营风险,提高利润,让企业得以持续的经营。营运资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2.1 营运资本管理多为短期行为
营运资本是短期性的,企业经营也是不断的变化,通常需要根据近期的经营状况调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其影响也是短期的。
2.2 营运资本管理是一种经常性活动
流动资产一般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销售型企业中的流动资产更是占据了大部分。过高的流动资产会导致资产闲置,降低了投资回报率,过少的流动资产则会降低偿债能力,影响企业的经营。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特征和内部状况实时的调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
2.3 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起效很快
相对于长期资管理本对企业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营运资本管理则起效很快。营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需要不断的循环周转,才能更好的获取利润,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因此,营运资本的调整会很快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如果管理不善,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影响企业的支付和偿债能力,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
3 营运资本管理的要求
合理管理营运资本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关键。企业需要足够的流动资产去扩大经营,同时要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增加盈利。企业如果流动资产过少,则会影响偿债能力;同时,流动资产的配置也应该合理。因此,营运资本管理需要满足如下几个要求:
3.1 合理确定营运资本的需求量,节约资金占用,合理配置流动资产
企业经营瞬息万变,而营运资本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要根据经营状况科学的预测营运资本的需求量,并且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节约资金占用。在市场不好的情形下,要适当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风险。在市场很好的情形下,可以适当的增大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以投入生产,产生更多的利润。
3.2 加速资金周转,提供营运资本的经营效率
资本在周转中才能创造价值,加速营运资本的周转可以提高营运资本的利用效率。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加速存货的周转、缩短应收账款的周期、延长应付款的周期。
3.3 保证安全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叫流动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叫速动比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速度比率保持在1:1,这样可以让企业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去偿还债务,减少破产清算的风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流动资产结构的特点合理调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3.4 适度的营运资本以满足企业的增长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增长,而增长是需要资金的,因此需要保持足够的营运资本来满足这种增长。同时要避免增长过度而出现营运资本不够的情形。如果缺乏营运资本,企业则无法增长,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在企业增长很快的时候,要合理搭配长、短期债务,使企业有足够的营运资本,又可以控制债务风险。
4 营运资本管理的政策
企业在筹集营运资本和安排流动资产时,需要考虑如何配置短期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以及如何根据长、短期资产的比例配置长、短期资金的比例。营运资本政策就是公司营运资本的筹集和运用时所采用的策略。其主要由三种类型:匹配型、稳健型、激进型。
4.1 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企业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照流动资产占用资本的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受季节性或周期性以及一些临时因素影响而变动的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保证公司正常稳定经营最低需求的流动资产数量。
4.2 匹配型
匹配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指用长期资本满足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对资本的需求,用短期资本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对资本的需求,从而使债务的期限结构与资产寿命相匹配。这种策略使得短期负债的借入与偿还与扣除自然负债后的流动资产波动一致,减少了资产与负债之间不协调的风险,并能够较好地平衡收益和风险。
4.3 激进型
激进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指短期融资不仅需要支持临时性流动资产,还需要支持部分甚至全部永久性流动资产。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将承担较大的再融资风险,但其资本成本较低,收益率较高。
4.4 稳健型
稳健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是指不仅用长期资本支持永久性流动资产,而且用长期资本支持部分或全部临时性的流动资产。这使得企业的净营运资本较大,偿债能力强,风险小;但在流动资产波动的低谷期,长期资本过剩,却仍需要支付利息,加大了公司资本成本,降低了收益。
4.5 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的确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在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由于不同的流动资产比例体现了不一样的风险与收益关系,因此,公司在决定运营资本投资政策时,主要是权衡收益和风险。
4.6 匹配型
匹配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时,根据产出水平或销售规模安排适中的流动资产,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4.7 激进型
激进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时,根据产出水平或销售规模安排尽可能少的流动资产,这样可降低流动资产对资金的占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特点是收益高、风险大。
4.8 稳健型
稳健型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时,根据产出水平或销售规模安排较多的流动资产。较高的流动资产比重会降低经营效率,加大成本,降低收益。其特点是收益低、风险小。
5 结束语
营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企业应该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实时结合市场的变化,采取恰当的管理政策,合理配置营运资本结构,提高营运资本的使用效率,在保障企业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利润,扩展规模。
【参考文献】
[1]李心愉.公司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丽娜,高绪亮.营运资本政策研究综述[J].财会研究.2008(17).
[3]金枫.国外营运资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演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吴媛媛.刍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管理实践.2007.
[5]王竹泉,逢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关键词:实物评估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二、企业财务报告中主要概念的解释
1、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所占有的资源)。资产按照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照来源不同,资产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按照流动性由强到弱,由上至下在报表左侧列示。
2、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企业应承担的义务)。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也是按照流动性由强到弱,由上至下在报表右侧上半区域列示。
3、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分为股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在报表右侧下半区域列示。企业资产的来源一是债权人、二是所有者,债权人使企业形成负债,所有者使企业形成所有者权益。
4、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量。这些指标区别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指标、时点指标),为动态指标、时期指标,概念较为通俗,在此要说明的是现金流量。一是现金流量中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包括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现金等价物(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转换为现金、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二是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 三是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损益表)比较,剔除了非现金因素(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等等),对于管理者现金流量信息尤为重要。
三、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
1、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经营成果一方面从损益表进行阅读分析,另一方面可从现金流量表进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往往有失偏颇,有的企业虽然账面利润大,但应收账款多,资金周转困难,而有的企业虽然利润表显示亏损,但现金充足,周转自如;再从企业资金来源分析,有的企业账面利润大,但负债多,财务风险大,而有的企业虽然账面亏损,但负债小,财务风险小。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则能客观、全面、直观、公正评价企业及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利润的质量。
(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现金流量表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企业某一时期现金及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净增加额为正表示期末现金大于期初现金,反之表示期末现金小于期初现金)。
(2)现金流量表三大活动含义。经营活动是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是企业营运收入、支出的主要部分。其收入来源主要为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或提供劳务),支出为企业的各种人耗、物耗、税金等等;投资活动主要指企业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的购建和投资及处置活动;筹资活动主要指企业吸收投资、募集资金等现金流入及相应的流出。
(3)现金流量表的总体分析。首先,可分析企业本期期末现金较期初是净增还是净减,绝对值是多少,总体把握当期现金收支差额。其次,看三大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是多少,从而判断导致当期期末现金较期初现金净增(或净减)的影响因素是经营、投资、或筹资(一般而言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值)。最后,就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导致当期期末现金较期初现金净减的影响因素是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则对当期投资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当企业扩大规模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补偿不了流出,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从而会导致当期期末现金较期初现金净减。
(4)三大活动之一的经营活动因素分析。由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占企业现金总流入、流出的绝大比重,因素分析应侧重对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因为经营活动是企业基本生存、发展的基础。分析时应就流入与流出与上年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关键指标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对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着重分析,该指标涉及内容庞杂、灵活。如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水电费、邮电费、招待费等等,属企业的可控制指标,是企业节流的主要途径。由于报表项目所限,财务人员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对其一般都有详细的对比分析说明,作为决策者对此会计信息应尤为关注。
2、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资产负债表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为时点指标、静态指标)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可立足资产负债表进行以下分析。
一、两大指标基本概念
流动比率 (current ratio,CR)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其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与其基本类似的还有速动比率(quick ratio,QR)与现金比率。其中速动比率是在流动比率基础上将流动资产中不易变现的存货、一年内到期的其他非流动资产、预付账款等项目扣除所得,而现金比率的分子仅仅包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国际上公认CR
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 CCC)是“单位货币从原材料投入到市场价值实现的周期时间”,它反映了企业的运营周期,它测度了消耗现金为生产经营活动而购买库存,到通过最终产品的销售而获取现金的时间跨度,这个指标可以用天数来衡量,它等于平均库存期加上平均获得时间,再减去应付账款时间。其测算方法以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为基础,测算公式为:
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其中:
二、两者对比
(一)两者所站视角不同
通过对其基本概念的介绍可以看出两个指标是站在两种角度衡量的流动性:流动比率是在静态的视角衡量某一时点上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静态对比情况,并未对企业未来资金情况进行预判,指标本身抽象,并且其判断标准为经验数据;现金周期则站在企业资本循环的动态视角,考虑了现金转换为存货、存货转换为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最后回到现金与应付账款与现金的转换。
因此,与流动比率相比,现金周期更能给决策者与企业管理者一个全面的、发展的视角去评价、审视与管理企业的流动性。
(二)受人为影响、操纵程度不同
两大指标在客观性方面的差异可以用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解释:某公司需要一笔贷款,在银行信贷部审批时候由于其流动比率1.8(流动资产为900万、流动负债500万)小于银行规定的2.0的标准而无法获得该笔贷款。公司经理召集各部门人员商讨方案,结果财务总监给出了一个既不违法违规又操作简单的办法:用300百万流动资产偿付300万流动负债(应付账款)。为了不使现金真正流出,企业与供应商事前协调向供应商开出现金支票,但是供应商在提示付款期内并不提现。这样企业的流动比率变成了2.0(流动资产600万、流动负债200万)。
由此可见,流动比率在实际情况下较为容易被人为操纵。相比之下,现金周期是通过追踪企业整个经营活动,涉及环节众多,调整操纵难道大。
(三)指标评价标准不同
流动性指标测算的结果是没有具体单位的抽象比率,其自身不包含任何经济意义,因此指标本身无法告诉信息使用者公司流动性的好与坏,它必须结合参考标准使用才能说明问题。但是参考标准的制定多基于历史经验,比较刻板与不科学,同时由于各个行业特征不同,行业流动性差异巨大,不可能对各行业企业实行“一刀切”。
现金周期直接表示现金回流的天数,所得结果比之于抽象的比率具有具体经济意义,指标本身就能够说明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因此其评价标准的确定比之于刻板的比率数字更为科学,能够依据各个企业所处行业进行分析判断。
(四)预测功能不同
如前文所述,流动比率是是一个站在静态角度设计的指标,其本身仅仅反映指标计算时点企业资本的流动性情况,对于企业未来的流动性情况几乎无法预测。但是基于动态角度设计的现金周期由于全盘考虑了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通过对企业存货、应收款、应付款的预测能够较为可靠的预测企业未来的资本流动性,有助于决策预测。
(五)决策导向不同
以流动性指标进行决策时,由于其公式本身只考虑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因而决策者也会从调整资产结构的角度入手制定流动性决策。要提高流动性水平无非增加流动资产或降低流动负债,无论如何都会使得净营运资本增加(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但是净营运资本是依靠长期的融资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求,其势必导致高昂的资金使用成本与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企业的流动性状况根源上是企业经营状况与应收账款管理情况导致的,账面上对于流动负债与资产的调整只治标不治本。
相比之下,现金周期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入手设计并且考虑了企业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具体情况。因此更加有利于决策者从企业日常经营的角度制定流动性策略,及时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进行控制管理,加速资金回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流动性危机。
三、对比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债权人、投资者以及企业经营者来说,现金周期在可靠性、准确性、预测性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均优于流动比率。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企业电算化的推广,现金周期相对复杂的计算再也不是阻碍其推广的障碍。因此,笔者建议在实务中更多地使用现金周期指标衡量企业流动性。
参考文献
[1]马云峰,唐娓娓.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动态流动比率分析[J].财会通讯,2010(32).
[2]海米提.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可靠性与趋势分析.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36).
一、营运资本管理概述
“营运资本”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广义营运资本的意义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本。但从财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单纯的研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绝对值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营运资本的概念界定为净营运资本,即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本管理是指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营运资本是企业总资本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其运转和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科学而有效的营运资本管理可以保证企业长期规划中的现金流量准里实现,进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国美、苏宁具体营运指标的对比分析
(一)营运资本结构分析
1.国美与苏宁流动资产对比
构成流动资产的项目有很多,通常主要以现金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报显示,国美和苏宁2006-2010年流动资产总额中,货币资金比重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国美的应收账款比重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程度,苏宁是国美的数倍。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这两个指标实际反映零售商对资金占用的能力。从国美和苏宁历年两项指标表现看, 这表明两家公司占用供应商资金的现象较为突出。其次,存货比重是国美比较稳定,而苏宁总体呈下降趋势,其资本政策逐渐向风险性发展。
2.国美与苏宁流动负债对比
年报显示,国美和苏宁的债务主要是流动负债,几乎没有长期负债。而在流动负债中,又以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为主。国美与苏宁主要是占据供应商的资金。对比国内外零售商的债务结构和债务比例,国外零售商债务结构则较为合理,财务风险相对较小,表现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结构比例较为均衡,短期借款比重相对较低,而长期借款比重相对较高。苏宁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比重均比国美同年高10个百分点左右,而苏宁的短期借款占流动负债比重总体比国美略低。
(二)营运资本周转分析
1.国美与苏宁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
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国美电器的收账速度总体比苏宁占优势,但经济危机后两者都呈下降趋势,而且国美下降幅度剧烈。
2.国美与苏宁流动资产周转率对比
从苏宁国美两大公司历年的年报统计数据中可以整理出,两家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总趋势都处于下降状态,两家公司未来需要做的还非常多。资产周转率是由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复合运动的结果,我们进一步细化。苏宁电器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这同苏宁近几年自有物业大幅增加,而且物业价格也有所提升有关,所以下降趋势是必然的。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情况也让我们看出,苏宁还需要努力。国美电器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比苏宁相对稳定一些,但也更低一些,说明国美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方面不如苏宁。而国美09年的资产周转率下降,是营收大幅下降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方面同苏宁差距不大。
四、对比结果的评价以及改进建议
从以上对于营运资本结构和周转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出,国美的资产周转率相对于苏宁较慢,这可能与国美“外延式”的扩展方式有关。国美短期内大规模的扩张势必造成营业收入增长赶不上资产增长,所以表现为资产周转减缓且较低。因此国美公司更应该加强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其次,国美应该改变存货政策,变换存货管理制度,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国美对于存货并未制定基于存货性质区分的账龄分析的计提准备的政策。而苏宁对于营运资本的管理施行不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苏宁需要改进的方面。首先,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赊销作用、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和成本,寻找赊销收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至关重要。企业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其次,苏宁要注重与生产商进行必要的沟通,充分利用商业信用提供的应付账款周转期,加强应付账款的管理,从而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总的来说,苏宁提高营运资本周转率可以达到提高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目的,满足苏宁扩张发展的需要。总之,国美和苏宁两大企业,通过几乎相同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家用电器新型连锁零售商的明星。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唯有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军,家电连锁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以国美与百思买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 张芮娟,姜曼丽.关于我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8期59页
[3] 李云飞.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科技资讯》,2008年第三十期.
[4] 吴红光.国美、苏宁“类金融”生存[J],《销售与市场》,2006第三期.
[5] 张善英,郭威.家电连锁行业集中度与企业赢利能力分析[J].以国美电器为例,《经济师》2009年第10期.
1流动资产及构成流动资产各要素的概念
流动资产是指现金及其他可望转变得现金,或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售出或耗出的资产,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加强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是实现有效流动资产管理的几个关键因素。
2流动资产的管理的内容
2.1现金管理即货币资金管理现金是企业中资产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是立即可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是联结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纽带,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现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讨论的现金指的是广义现金即货币资金。做好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实现流动资产有效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实现有效的货币资金管理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制定属于本企业管理要求的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第二,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第三,制定现金预测体系,确保企业未来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平衡,并对企业的现金和流动性实施控制。第四,建立现金管理系统,借助于及时的信息报告,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收入、支出、现金余额和有价证券投资管理获得大量收入。
2.2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收益流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应收账款管理包括企业的资金回收、资金周转、应收款估价等问题。实施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首先要做好信用和收账政策,其次,通过可回收性调查分析工具,确定应收账款的收款风险,对应收款做准确的估价,最后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
2.3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物资,包括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材料、在产品以及产成品等。存货是联结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纽带。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维持一定的存货,合理测算存货的经济批量能够减少存货占用企业资金带来的风险,同时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做好存货的控制工作,可以用最经济的方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可以使用ABC管理法、JIT控制制度、比率分析法等控制存货库存的方法,来确定存货的最优订货数量、最佳订货时间和安全存货,以实现对存货合理、科学的管控。
3流动资产管理的评价指标
(1)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通过对这个指标的对比分析,加强企业流动资产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有效地通过资金管理来解决资金周转率低和资金浪费等问题。(2)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既能够满足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又使现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达到最高时的现金最低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有三种分析模式,包括:成本分析模式、存货分析模式和现金周转模式。(3)应收账款信用评级。应收账款信用评价体系是评价和测定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客户的信用级次,应收账款信用标准应依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来确定,根据具体的销售行为、资金预算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评判。在信用体系中,通过对客户详细信息的描述,同样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等进行间接测评。(4)存货的ABC分类法。当企业存货的种类多样、价格差别大、存量多少有差别时,使用ABC分类法可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区别对待,使存货的管理和控制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在一般情况下,只对A类物资进行最优批量的控制。
4流动资产管理的目标
流动资产的管理目标就是能够以最合理的流动资产配比和最低的成本来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需要。通过流动资产管理来加速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和循环,不但能够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综上所述,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核心是对企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通过最优的流动资产配置,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实现企业最大价值,因此,流动资产管理前景值得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作者:童丽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思.财务管理基础[M].第1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