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9:2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6-1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功不可没,农业机械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农业生产工作保质保量、有效稳定的完成,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促进了社会繁荣。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说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二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国情,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均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就是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做到有效完成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利用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工双赢的好局面,促进了社会繁荣发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物质,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机械的利用,更是农业技术的载体,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这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如设施农业、深耕深松、高效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就只有依靠农业机械才能保质保量并且快速的完成。农业机械将人们从原始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企及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脚步。可以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结语
毋庸置疑,农业生产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未来农业的发展与繁荣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机械而存在,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必然会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2]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
[3] 舒彩霞,廖庆喜.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进模式探讨[J].农业装备技术,2003(03).
[4] 吴冠军.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建立机械化农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05).
[5]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3).
[6] 谈爱和自治区农机化局.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J].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7] 宋林.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农机化[J].山西农机,2005(01).
[8] 白人朴.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机化,2005(04).
[9] 王硕,泉,王继先,李金才.沿淮地区小麦生产机械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
[10] 李成忠,陈玉娟,初杰.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意义[J].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新举措,2007年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链开展试点,2008年启动包括蚕桑产业的50个农产品产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2007年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亚链开展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后,从目标规划深入研讨到对职能定位认识,各阶段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对我国现代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技术支撑作用凸显。
1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是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依托创新优势的地方科研机构,以产品为主线,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建设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农业社会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农业部启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在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40个农产品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蚕桑农产品进入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框架由研发中心与试验站构成,设有国家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首席科学家岗位,研发中心由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岗位聘请专家,由中央财政支持基本研发费。从事产业技术发展基础性研究工作,解决国家产业技术发展重要问题。收集分析技术发展动态信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监管功能研究室运行。另一层级按农产品区域生态特征,中央财政支持试验站每年30万元研发费,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调查生产实际问题,监测分析疫情等动态变化。全国设置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954个岗位专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技术管理机制创新,50个产业技术体系吸纳近2000位农业科技专家,创新了科技管理方式,选题立项把握产业需求,重点考核技术应用效果,经费支持实行以任务定经费的方式稳定支持优秀专家。促进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加强应急科技服务能力。产业技术体系抓住农业产业特点,蚕桑产业纳入50个体系中,推进蚕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架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使其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得到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农业经济与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匹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改革方法,要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为主要改革方向,在改革的过程中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收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力度,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重心,全面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分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这两个成分中又细化出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换等关系。农业经济对外展现出很强的规律性,是经济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这也是农业经济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1]。随着农业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产业结构也要有针对性的调整。虽然我国农业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仍旧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农业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控,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来说,农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因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业产业化调整更应该得到重视,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使我国农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2.1改变农业供求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搭上了“快车”。现代农业已经开始使用高科技,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农业的供求关系得到了初步调整。由于农业市场扩大和资源不足,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受限,只有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促使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要想推动农业经济和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就要对农业产业结构作出调整并尽快实施[2]。
2.2合理调配农业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
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是可用于耕种的土地较少,还有大部分农业用地处于干旱区域,这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整合农业资源,通过资源调配和资源优化达到提高农业经济的目的,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可以节省农业资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3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人民的消费趋势逐渐朝着品质化方向发展,国际市场上同样追求高质量农业产品,如果我国农产品长期处于低质量水平,会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应及时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可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还可以改善传统农业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3]。
2.4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一直处于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农业已经开始融入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带来诸多挑战。纵观我国近些年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农业生产发展稳中向好。以河南省为例,在5年的时间内农业种植面积占比由原来的10.63%上升到11.03%;在农作物种植种类中,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较高,常年稳定在11%左右;由于地域原因,水果种植比重相对较低,但是相对稳定。林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工林和森林,河南省在2012年时森林覆盖率为22.89%左右,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南省林业发展已经达到基本要求。对近几年的林产品生产率研究可以看出,除了部分林产品的出产量下降外,大多数林产品都处于上升状态,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林业技术投入产生的效果十分显著。河南省的畜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发展,通过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让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都得到了充分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畜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畜牧市场的份额不断加大,畜牧业比例在农业产业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仅5年时间畜牧业产量已经上升近10倍,占农业产业总产量的30%左右。虽然畜牧业发展相对较快,但是实际还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就目前情况来看,畜牧业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式。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方式
3.1通过区域化布局,提高农业产业资金使用效率
对农业产业增加资金投入可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要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寻找可以投资的方向,调整农作物品种。政府要加强相关领域投资,通过建设多种农业产业投资渠道,根据农业产业实际优化产业结构,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要保证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业产业,使其符合农业生产速度,达到相关要求后再扩大生产,以提高农业产量为主要目标,达到发展农业经济的目的[4]。资源是影响农业产业的重要因素,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要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改善农业产业资源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在调整农业产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在资源调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口、土地和自然环境等问题,还要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对产业进行升级。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整,保证渔业、林业和种植业等平衡发展,使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资源分配越合理,越能保证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5-6]。
3.2建立地方特色品牌,树立品牌形象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农业产业要跟上发展的脚步,通过建立完善的品牌形象将粮食作物变成多元化产品,各地要扶持品牌企业并帮助企业发展。根据当地特点创建具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品牌。要以推动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地方品牌活力,并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对外销售。发展品牌农业的同时要规范当地农业的种植技术,按照标准化、统一化进行管理,保证农业产品质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同地区在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坚持环境建设的理念,保证当地产出的农产品符合绿色、安全和卫生的要求,大力建设生态环境,树立正面的农业现代化新形象。
3.3加强畜牧业现代化建设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餐桌上的食品也逐渐丰富起来,对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要求极高。以河南省为例,当地可以建成专业化的畜牧养殖点,财政部门可以加强对畜牧业的投资,接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养殖,通过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初级产业提高产品销量,通过建设养殖场提高养殖业的产量。积极推广市场建设,不断扩展河南省内外的市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要平衡林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减少产业之间的差异[7-8]。
3.4完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产业技术进步,狭义上讲是生产领域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及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的改进更新和发展。从广义上说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要包括微观与宏观层面上组织管理技术,例如管理方法、决策方法、计划方法、组织方法、推销方法、流通方法等的改进与提高、发展和完善。因此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指硬技术方面的进步, 而且包括软科学技术的进步。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看, 真正起作用的是广义的科技进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硬技术的进步逐渐同软技术的进步交织在一起, 并更多地依赖于后者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其最终目标是要使落后、传统的农业转变为高效高产的现代农业, 使农业逐渐由资源依附型的弱质产业向科技依附型的现达产业转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农业投入中的科技含量,促使产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的进步来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对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农业产业化要求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贸工农一条龙的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着眼于市场,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产销脱节。再从科技成果运用的方面看,科技成果也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从制度诱因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看,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协调统一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它采用的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其目标是激励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广大农户普遍受益,共同富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更大规模上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装备,采用科学管理经验,加快科技向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的渗透。
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国际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国际食品市场,实际上是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与竞争对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总体上比发达国家落后二三十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只有5%左右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上看,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在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其中美国为12倍)。而我国平均不到80%,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仅为1.05:1,只有上海达到4.56:1。
第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在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自己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占1/3,多数重点龙头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力量。目前在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科技型企业仅有隆平高科、秦丰农业、丰乐种业、亚华种业、中牧股份、中农资源6家,仅占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总数的7.3%,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我国涉农企业整体科技竞争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大幅度增加创新投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把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和措施,保障农业科技的投入。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环境,通过体制改革深化和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新体系,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流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把政府资金投向技术集成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重大项目。
(二)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要围绕农业产业化,调整科研立项策略。科技和开发计划要向产业化项目重点倾斜。改变单纯以学术目标、专业目标或行业目标为研究方向的选题方式,要面向产业发展需要,选择科研与开发项目。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技术开发实体,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对重大技术难题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要鼓励科研单位参与农业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覃肖响,2006)。
(三)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指的是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的一体化。农业科技成果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能把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1]牛若峰:《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
[2]《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问题研究》,《中国科技产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