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0 09:21: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

篇1

一、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守以下五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绿色理念当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环境共同构建出一个整体。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不论是生产还是使用等环节,都要关注整体性,对于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来说,也是如此,不论是危化品的采购,还是危化品的保管、使用与处置,都应从整体着手,构建出完善的管理制度,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以确保各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到一起,清除连接障碍,提高管理效果。

(二)动态性原则

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采购的危险品数量、种类等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略有不同,如果高校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管理,不仅会影响管理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所以,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建立危化品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动态地掌握其最新信息,并针对危化品的具体情况,不断对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以使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动态性原则。

(三)安全性原则

作为高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各项试验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在实验室内,危化品的数量较多,种类繁多,且物品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应在采购、使用等多个方面,严格的对危化品进行管理,以及时发现危化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清除隐患的解决方案。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安全性原则。

(四)全过程性原则

在以往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大多采用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危化品的管理内容,将其划分均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各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性,导致整个危化品管理工作的质量偏低,经常会在实验室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逐渐采用全过程性原则,即动态的都对整个危化品的采购、使用、储存、处置等环节进行管理,以保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质量均达到要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管理,才会提升整个危化品的管理质量。

(五)有序性原则

对于危化品的管理来说,可分为几个自然环节,而在每个自然环节内,又涵盖了很多具体的细节,这些细节相互交织在一起,赋予了危化品管理一定的顺序,只有严格按照这一顺序对危化品进行管理,才会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高校实验室危化品,主要针对其采购、存储、使用、处置等的先后顺序进行管理,以免前一个程序出现问题对后一个程序造成影响。同时在每一个程序当中,也要确保管理有序性。以使用同一危化品为例来说,不同批次,首先使用贮存期短的危化品,后使用贮存期长的危化品;同一批次,先使用拆零品,后使用未启用品等,这样对危化品进行使用,不仅会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而且还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二、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化学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绿色化学的了解程度,掌握绿色化学的本质,了解其具有哪些用处。特别是开展与化学科学技术对科学与社会做出共享相关的课程时,更应提到绿色化学,即现代人类发展过程中,化学物品对环境的破坏,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养成一定的绿色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之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从而提升学生绿色、安全的理念。此外,在实验教学活动当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具有哪些危害,可以利用什么方式减少这些危害等。

(二)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时,应与其他管理相同,需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保障。因此,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效果,必须要构建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应加强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力度,从中挖掘出良好的内容与存在缺陷的内容,良好的内容可以继续进行应用,而对于存在缺陷的内容来说,则应结合绿色理念的内涵,逐渐对其进行优化,以使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高校应积极主动参与危化品绿色安全管理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会议的参与,一方面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并借鉴对方实验室绿色安全管理制度的良好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发展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构建出适用于自身的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三)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

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效率,应打造出绿色安全管理团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在聘请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时,不仅要考察应聘人员是否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而且还要考察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是否养成了绿色理念,只有全部都达到要求,才可以将其聘用。其次,对于现有的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来说,应加强培养力度,通过培养的方式,提升危化品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绿色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能够严格按照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完成自身本职工作。

(四)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

想要打造一个绿色、安全的实验室,高校应逐渐对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对于那些危害性较高,或者是成功率不高的实验来说,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进行替换,即通过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完成实验;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可以选择相应的电炉,替换传统实验当中的酒精灯;利用绿色溶剂,代替传统实验中的具危险性有机溶剂;通过微波法代替传统实验中的某些催化剂等。同时,可以设计微量实验方案。实验必须用到的危化品,只要能见到效果,应尽可能从源头减量,建议使用极少量或微量,而且做到合理回收处置实验废弃物;对于那些危化品用量大、毒性强、危害大的实验来说,应将其彻底淘汰,而进行更多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实验。

三、总结

随着绿色理念的出现,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这一要求,不仅能够加大高校实验室管理力度,而且还会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彦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疏与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4)

[2]张宗明,丁勤林,夏姣姣,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研究[J].绿色科技,2018(1)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76-03

随着科技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人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环境挑战。我国北方出现的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一些地区出现癌症村等环境事件表明,环境安全保护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目前,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及重视。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在逐年增长。环境工程实验室是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拥有150万元的设备、实验装置和实验室条件,且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建设中,目前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分析实验室、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等,承担本科生的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笔者在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随着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及科研实验等总学时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也暴露了实验室管理的弊端:

1.危化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结合体,实验室所用化学试剂大多属于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若不遵守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随意使用、使用完毕后未放置到规定地点,甚至有部分同学本身对化学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而盲目使用等,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环境实验室排放的废液包括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废液和微生物废液等,这些废液大多为剧毒的“三致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水或者混入生活垃圾中,会对周围的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表1列出了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实验课程名称、所涉及的危化品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2.气瓶安全管理不足。在高校实验室中,高压气瓶配合各种仪器使用越来越常见,气瓶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种容器,瓶内充装的气体具有压力、可燃性、氧化性、腐蚀性、化学不稳定性等特点,气瓶的管理也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表2对环境专业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气瓶作了整理。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危化品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危化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化品的安全使用,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与所有使用危化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2)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求援器材、设备;(4)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上述可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所用危化品量较大,品种较杂,难以管理,针对于此,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全面负责,应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操作者的安全。我校使用危化品的二级学院必须按照规定流程申请、领用危化品,如图1。

根据学校及分院要求,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危化品管理作了如下规定:①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管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实验室内配备可临时存放危化品的铁皮柜。②定期为专职人员进行危化品管理培训。③所有危化品严格按类存放保管、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物品和残毒物品。④剧必须以一次实验的用量领取,且在当日进行实验前领取;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若一次没有完全用完,应及时归还到危化品仓库,并做好称量登记。⑤使用危化品必须做好保护措施,易挥发物质应在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使用人按规定分类使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⑥建立台账,按不同的类别、用途、属性、编号、登记和输入计算机,方便查询危化品的使用去向。

2.三废排放物管理。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会产生“三废”(即废气、废水、废物),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排放“三废”,以免污染环境。规定如下:①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处理、存放、监督、检查有毒、有害废液、废固的管理工作。②配备回收装置,对实验后产生的化学废液、固体肥分类收集。③实验使用后多余的、新产生的或失效(包括标签丢失、模糊)的危化品,不得乱倒乱放,应按规定存放,及时清理。

3.气瓶安全管理。环境分析实验室中测定污水中的铜、锌、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时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要用乙炔、氩气,这些气体都是压缩气体,如操作不慎,有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因此,气瓶安全也显得非常重要。①气体必须存放在阴凉、干净、严禁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②实验室需配备温湿度计,每次实验,除登记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外还需登记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③气瓶分别配备标志防爆柜及报警器系统,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实验结束,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等,消灭火种,关闭门窗。④气瓶充装必须按照危化品申请领流程进行申购,并做好登记记录。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涉及的管理问题较多且较散,创建安全高效的危化品管理模式、加强气瓶的安全管理及用电安全意识等,是环境工程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对实验室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实验室的管理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专业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来支持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使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

篇3

在高校实验室中,高压气瓶配合各种仪器使用越来越常见,气瓶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种容器,瓶内充装的气体具有压力、可燃性、氧化性、腐蚀性、化学不稳定性等特点,气瓶的管理也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表2对环境专业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气瓶作了整理。

加强危化品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危化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化品的安全使用,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与所有使用危化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2)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求援器材、设备;(4)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上述可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所用危化品量较大,品种较杂,难以管理,针对于此,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全面负责,应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操作者的安全。我校使用危化品的二级学院必须按照规定流程申请、领用危化品。根据学校及分院要求,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危化品管理作了如下规定:①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管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实验室内配备可临时存放危化品的铁皮柜。②定期为专职人员进行危化品管理培训。③所有危化品严格按类存放保管、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物品和残毒物品。④剧必须以一次实验的用量领取,且在当日进行实验前领取;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若一次没有完全用完,应及时归还到危化品仓库,并做好称量登记。⑤使用危化品必须做好保护措施,易挥发物质应在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使用人按规定分类使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⑥建立台账,按不同的类别、用途、属性、编号、登记和输入计算机,方便查询危化品的使用去向。

三废排放物管理。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会产生“三废”(即废气、废水、废物),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排放“三废”,以免污染环境。规定如下:①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处理、存放、监督、检查有毒、有害废液、废固的管理工作。②配备回收装置,对实验后产生的化学废液、固体肥分类收集。③实验使用后多余的、新产生的或失效(包括标签丢失、模糊)的危化品,不得乱倒乱放,应按规定存放,及时清理。

气瓶安全管理。环境分析实验室中测定污水中的铜、锌、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时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要用乙炔、氩气,这些气体都是压缩气体,如操作不慎,有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因此,气瓶安全也显得非常重要。①气体必须存放在阴凉、干净、严禁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②实验室需配备温湿度计,每次实验,除登记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外还需登记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③气瓶分别配备标志防爆柜及报警器系统,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实验结束,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等,消灭火种,关闭门窗。④气瓶充装必须按照危化品申请领流程进行申购,并做好登记记录。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涉及的管理问题较多且较散,创建安全高效的危化品管理模式、加强气瓶的安全管理及用电安全意识等,是环境工程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对实验室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实验室的管理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专业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来支持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使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魏芳张维刚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篇4

[DOI]10.13939/ki.zgsc.2015.23.069

1 危化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是导致危化企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化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法人文化水平不高,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不重视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而且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未经过安全培训就进人工作岗位,不熟悉相关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对工作场所危险源认识不足,极易由于操作不当发生危险事故。发生危险时容易慌乱也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危化品企业工艺流程复杂、工艺参数多、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操作要求高,由于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误操作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导致危化企业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产设备不合格。生产设备是危化企业进行日常运作的起点,由于危化品本身存在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特性,企业的生产设备长期与具有腐蚀性的介质接触,加之缺乏合理的保养与维护,就会造成生产设备的老化和质量降低。生产设备未达到安全标准,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生产过程管理是危化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最复杂也是最难以控制的管理环节。目前,我国很多危化品生产企业缺乏对生产现场的监控,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性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对一线操作员工起到制约作用的安全管理条例不健全。此外,众多危化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过低,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手段不足,导致安全事故突发时应急反应滞后。

(4)应急事故响应机制是危化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平时的应急培训及演练并不充分,导致从业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加之企业缺乏应急预案的设定,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容易自乱阵脚,现场的应急处理比较混乱,错过最佳的事故控制时机。

2 改进危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面对危化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针对劳动安全进行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工作,即运用安全的组织、制度、方法手段对劳动安全进行一系列管理。安全管理涉及企业全局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需要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以及各部门、各方面分工负责去做。因此,在危化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要做到投入的平衡,切忌出现佩尔兹曼效应。

危化品生产涉及了人员、设备、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问题,因此,本文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危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据统计我国危化品安全事故中,70%~80%是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员工招聘。危化企业在招聘员工的环节务必严格把关,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种一定要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才可以聘用,不可为了完成招聘任务而放宽招聘门槛,对于员工从业的硬性资质如操作工准操作范围、相关的从业年限、身体健康状况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务必在招聘环节从源头上控制招聘员工的素质。

(2)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以及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业人员在录用后,首先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操作要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对生产场所的危险源的认识,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其次还要进行应急逃生培训,这样在事故发生时才能及时地应对,避免事态严重。

(3)后续教育。安全教育的警钟需要长鸣,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继续教育,定期的安全培训可以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对从业人员进行书面考试检查,确保安全培训的效果。后续教育还可以与当地的高校合作,定期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组织员工参加高校的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2 改善生产设备管理

(1)设备购置。在设备购置方面危化企业一定要挑选优质的设备供应商,保证设备的具有良好的运作能力和安全性能。

(2)日常检查。定期的设备检查是设备保持优良性能的前提条件,注重设备的日常检查,建立合理的检查制度,确保生产设备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对于影响设备安全性能的关键部位更是要进行经常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修理。

(3)保养维护。设备的保养主要是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保养标准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对于超过使用寿命的设备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2.3 科学管理生产过程

(1)预防性风险控制。在生产开始之前,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根据生产产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具体的作业活动等相关因素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将部分可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将高风险的操作流程和事故敏感点进行记录,并汇编到企业的安全手册中,通过培训等方式告知操作人员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

(2)生产过程监控。由于危化品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大,危化企业应当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监控摄像头要能够将生产一线的操作情况拍摄出来,并通过网络将信息实时传输至监控室,使监控人员可以密切掌握生产情况,并能够强化操作人员的自律能力,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2.4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1)建立专门的应急工作小组。建立专门的应急工作小组,有助于危化企业更有效率的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处理以及救援逃生。应急工作小组应该明确成员的组成以及职责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事故发生,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迅速开展事故处理工作,带领员工进行救援逃生。

篇5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学专业不断扩招,高校药学实验室规模也在大幅增多,高校药学实验室是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药学实验室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及精密仪器,使用及管理不当可能造成化学品伤害、实验动物咬伤等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药类高校持续长远的发展,因此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1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现状和建设意义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以人为因素为主,占事故比例98%,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个人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导致事故发生[1-2]。现阶段高校药学实验室主要依靠检查整改的手段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而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另外,高校药学实验室还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兼多职、安全教育频率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欠缺应急预案等问题,使得高校药学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5]。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6]。其中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起着引领作用,后者的完善提升对精神文化也起着积极反作用。安全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将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2.1高校药学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健全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和软件实力。合理而科学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将先进的设备与便捷的使用途径相结合,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第一时间控制事故扩大保证人员安全[7-8]。(1)责任体系方面,药学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为核心的指示精神,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9]。结合学校实际,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对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全面落实,保障责任体系有效运行。例如:学校分管领导作为第一级,落实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第二级,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协调、制度制定、安全培训等职责;学院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作为第三级,负有第一管理和安全工作落实职责。(2)消防设施方面,药学实验室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例如:每间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面积和实验项目危险性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洗眼器、灭火毯等;每层实验楼公共区域配置灭火沙、医药箱、应急喷淋器,并且定期检查维护。(3)基础设施方面,实验室划分区域管理,大型仪器专人使用管理,超过使用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配备足够数量的试剂柜,试剂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尽量安装门禁卡和摄像头,对出入人员进行监管;实验室内粘贴相应的安全标识;化学品采购、贮存、使用、废液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动物尸体等废弃物分类收集,定期回收处理;动物实验室设温湿度控制、压差控制系统,清洗、灭菌设备,挡鼠板防止野生动物进入。(4)防护设施方面,每间实验室应有危险源说明及防护措施、危化品试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个人防护用品等;实验室通风系统应安全有效;特种设备如高温高压高速设备配置防护装置;废液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等。

2.2高校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一种强制的行为约束,是对安全文化的具体描述,让师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各项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制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法律法规,根据各个实验室承担课程和危险源区别制定不同的制度文件,使制度文化成为行动指南。药学实验室制度文件主要包括:安全准入、安全检查、仪器管理、化学品管理、废弃物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新制定的制度文件需下发至各带教老师并集中组织师生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性操作流程等重要制度需粘贴上墙。以化学品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为例说明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药学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对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及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各个环节均明确规定,特别针对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购置阶段对危化品供应商资质审核,保障化学品质量;入库阶段通过系统将化学品基本信息录入;储存阶段将危化品放入学校危险品仓库,建立出入库台账;出库阶段,领用人填写申请单,经审核通过后预约管理员领用;使用阶段将危化品放入暂存柜中,双人双锁管理,填写危化品使用数量用途和去向;废液回收阶段,废液中和后分类回收到废液桶,空试剂瓶回收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通知回收公司处理[10]。仪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需制定相应的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教师按要求培训后方可操作仪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分仪器如高压灭菌锅等应由具有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科研用大型仪器,带教老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员在学生使用前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通过预约平台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预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了他们的实验兴趣[11-12]。

2.3高校药学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形成的思想引导、意志磨炼、情感熏陶、价值取向、思想高度。首先,建设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包括一流的实验队伍[13],根据安全责任体系人员等级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例如:第一级管理人员每学期1-2次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第二级管理人员每学期2~3次参加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培训,第三级管理人员每学期4-5次参加药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药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药学实验室消防知识等专项培训。二是药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及考核,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导致学生在实验安全教育中获得的收效要低于预期[14]。高校安全准入教育需要全面培训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准入考试也可以参照必修考试计算学分,让所有师生都重视实验室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开发手机软件包含安全知识视频和题库,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三是高校需要多开展实验室安全进课堂、安全演练、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比如主题为“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素质。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实验楼中设置安全知识的宣传栏,粘贴安全知识的安全工作简报、经典语录、宣传材料等,同时借助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15]。

2.4高校药学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

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在时间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优良的行为文化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一个小的细节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带教老师在讲课中必须将实验中的风险、注意事项讲给学生,并将正确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给学生演示,发现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进入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实验操作过程中将物品合理摆放,配制试剂粘贴试剂标签,领取试剂填写出入库记录,实验结束后将试剂放回原位,废液中和后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实验结束后关闭水电门窗等。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日检查实验室使用、记录填写、卫生及安全情况,发现不规范使用行为及时纠正并整改。药学实验室营造的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间接评价。行为文化一方面需要老师自身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对操作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考核,两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建设优良的实验室行为文化。

3结语

高校药学实验室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适用于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药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深入的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为建设安全有序的高校药学实验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雪洁,刘晓茵,纪耀华.引入EHS模式的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21-23.

[2]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14-215,225.

[3]肖红艳,任二辉,宋庆双,等.高校实验室EHS文化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1):154-156.

[4]华子春,魏永春.以查促建:江苏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1-6.

[5]杨志杰,吕海霞.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435):248-249,255.

[6]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34-136.

[7]于子钧.关于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9,33(6):61-62.

[8]王雅士,兰文波,李倩如.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435),189-190.

[9]崔锦峰,郝大鹏,刘镇岐,等.高校实验室“五个一工程”安全文化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286-289.

[10]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5-257,261.

[11]腾鑫,杨晓玲,庄启昕,等.化学类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38-241.

[12]孟国忠,农春仕.基于PDCA循环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99-302,316.

[13]柯红岩,张婕,金仁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27-229.

篇6

一、整治目标

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党w、ZF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

通过专项整治,推动各地各学校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实现教育系统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对盟市、高校学校安全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健全地方ZF的领导责任、教育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学校的主体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2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和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责任运行机制,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责任处室:人事处、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二)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把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有关法规文件纳入各级教育部门、高校党w(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培训等形式,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w、ZF的决策部署,定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指导学校建立教职员工安全业务培训制度,严格落实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有关要求,不断师生提升安全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处室:办公室、机关党w、学校安全管理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三)推进安全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推动地方ZF落实安全投入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学校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条件。制定出台学校安全有关地方性法规和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事故处置、责任追究等行为。加强高校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以学校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学校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和连接公安部门的应急报警系统,实现隐患排查、问题清单、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信息化。(责任处室:财务处、政策法规处、高等教育处、学校安全管理处、科技与信息化处、信息中心)

(四)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隐患“三个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制度。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评估,健全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公告制度,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治、报告、消账闭环管理。推动各级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应急、市场、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综合治理,形成护校安园工作合力。(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各有关业务处室)

(五)推进应急处置能力体系建设。

全面修订完善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值班值守、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制度、程序。严格落实学校应急演练制度,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处室:办公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处、科技与信息化处)

三、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一)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为重点,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教育部门监管责任,严管严控食品经营风险,坚决防范校园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四D”、“六T”厨房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中小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全覆盖建立,创造条件推进家长陪餐制度实施;*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率达到*%,食品安全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以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到*%。实施大宗食品原料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的学校、幼儿园食堂达到*%以上。(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体育与卫生艺术教育处)

(二)开展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微型消防站建设为重点,*年,集中解决一批校舍消防验收问题,完成校园消防通道清理、划线标识和畅通工作,重点部位微型消防站全覆盖,中小学全面启动消防操活动;*年,城市校舍消防未验收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市校园微型消防站达到全覆盖,中小学消防操活动全面开展;

*年,全区校舍消防未验收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消防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校园微型消防站达到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健全,专业管理人员满足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消防安全教育、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各有关业务处室)

(三)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

以“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年完成中小学与城市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城市校园“护学岗”“四个*%”的基础上,*年,城镇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护学岗”达到*%;*年,乡村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达到*%,城镇幼儿园封闭化管理达到*%;*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完全实现“三个*%”。

以建立和完善学校联席会议机制为重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月会商机制、定期通报机制、联合整治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文化环境、食品卫生环境、交通环境整治,形成常态化护校安园工作合力。(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四)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安全主体责任和日常管理责任,形成从购买、储存、使用、监督到废弃物处理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体系。*年,全面排查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现状,摸清底数,建立危险源电子台账、分布图,完成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年,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改善重大危险源储存管理条件;

*年,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建立,日常管理职责明晰,运行科学规范、安全有序,有关管理人员、科研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周)制度常态化,建立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机制。(责任处室:科技与信息化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处、学校安全管理处)

(五)开展校车交通安全整治。

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继续推动各级ZF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推动校车制度实施。协调配合应急、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持续开展拉载学生车辆、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杜绝非法校车和黑校车接送学生的现象。督促指导学校和校车服务机构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方案,加强对驾驶人和随车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源头管理、动态监测,保障学生交通安全。(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四、时间安排和要求

(一)动员部署(*年*月-*月)。

制定印发《全区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分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专项整治分工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全面部署和启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年*月至*年*月)。

按照《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时限,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三)集中攻坚(*年全年)。

篇7

农学综合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众多,还需要使用一些易腐蚀实验试剂,如果不正确操作,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为重中之重,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出发,本文总结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方法,经过实施,效果良好。

一、农学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现状

农学综合实验室是天津农学院市级农学综合实验示范中心下设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农学、种子专业的作物学实验1、作物学实验2、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实验课程,还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学生的创新项目,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保障,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1],而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但目前农学综合实验室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实验室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师生普遍重视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整理,却往往忽视实验室安全问题,觉得这些问题与自己无关,将实验室安全检查、学校的安全规范要求看成是负担,安全意识淡薄,这是造成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很重要原因。(二)实验室功能分工不清晰。由于历史原因,农学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功能分设不清晰,一个实验室既有本科生教学,又有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老师们的一些科研任务也要在实验室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高度负荷运转,尤其是大功率电器烘箱众多,尤其是作物生育期性状调查时,有时一个实验室3台大烘箱同时运转,如果有学生图方便,烘箱昼夜运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三)废弃实验垃圾有时处理不到位。实验所产生的垃圾分为固体和液体,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如果直接扔掉会造成环境污染,要谨慎处理[2-3]。

二、加强农学综合实验室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农学综合实验室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一)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安全意识要随时刻在师生心中。只有安全意识越强的人员,其实验行为才能更加倾向于安全操作,低年级的学生初进实验室会小心注意,时间久了安全意识便渐渐淡薄,有时就不按流程操作,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有序进行,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也可以相应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因此,农学综合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做到了如下几点:1.在学生进实验室前先进行网上实验安全考试学生在进实验室前要在线上进行实验安全考试,通过考核,学生心里对实验安全方面有了大概的了解,为进实验室实验规范操作打下基础。2.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实验教师利用视频、录像、幻灯片,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安全培训,水电安全,化学药品使用,防盗安全。对仪器设备、实验试剂的使用和操作制定出了详细标准。3.明确管理职责和责任主体,制定严格、合理的考核标准,赏罚分明如果不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就会造成相关管理人员重视度不够,因此对实验管理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赏罚分明。赏罚直接和年终考核绩效挂钩,如果出现重大的安全管理事故,相关责任人则不能参加高一级职称申报和年终评优。4.对危化品制作成周知卡上墙对危化品的防护及急救都有备注,危化品周知卡都挂在实验室显著的位置,教师让学生们观看,讲解讨论,对药品的特性及操作有清晰的了解。(二)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1.使用仪器操作要详细讲解,不能马虎。在农学综合实验室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数量较多,规格各异。大功率烘箱使用是重点,实验教师把说明书整理成简单明了的步骤,贴在仪器旁边,当学生使用仪器时,实验管理人员向学生演示操作步骤,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仪器和学生产生损害。并且严格要求烘箱使用绝对不能过夜,如需烘干样品时间较长,晚上必须把烘箱关闭,杜绝安全隐患。2.对常年使用的设备随时检查维护。对常用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仪器进行安全检查,调试,如果有的仪器设备有安全隐患,要及时维护和更换,以保证教学科研正常运转。3.精密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对于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精密仪器设备,要专人使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使用进行培训讲解,仪器定期维护。没有培训过的人员不能随意使用,以免操作不当,仪器损坏,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三)加强试剂安全管理。1.加强试剂安全管理,执行五双管理。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要参照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要求,落实“五双”即“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把锁、双本账”的管理制度。2.实验室根据药品特性,药品分柜存放。将性质相近的危险药品储存在单独的空间,并清楚地标注其名称和特性,且由专人负责,做好出入库详细记录。对剧毒化学品,上交到学校实验管理科统一保管,使用时按使用量称取使用,要两个人登记才可取出药品,专人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去向可追踪。3.规范申报环节,化学品统一在化学品平台采购。化学药品在化学品平台进行申报购买,化学品平台的商家都是有正规合法商家,药品来源可查。老师根据需要只购买所用样品的最小剂量,药品常用常买,避免因库存多产生安全隐患。根据化学品分类,放在符合要求的储存柜里。每次使用,及时填写使用纸质记录,和化学品平台电子使用记录。严禁老师从其他不合法途径购买管控类化学药品,必须保证化学药品来源合法化。4.使用时做好防护措施。危险化学试剂在使用时,一定做好完备的防护措施,如戴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正确操作。5.规范废液处理措施。当处理实验废弃物时,未达环保要求的“三废”严禁直接排放,根据产生的废液种类,分别倒入相应废液桶,定期上交给学校交由相关公司处理。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处置,对环境产生危害。固体废弃物也要根据种类放入固体废弃物纸箱,由学校定期收集交由相关公司处理。(四)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投入1.实验室电线线路改造。学校加大了实验室管理经费投入,整栋楼进行了线路改造,重新布局跑线,解决了实验室线路老化,使用大功率电器就掉闸的问题。2.相关实验室安装排风扇、洗眼器。学校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在使用化学药品的实验室,安装了通风橱、排风扇、水池旁安装洗眼器,当学生操作有危险时,实验管理人员能第一时间处理,抓住了处理的黄金时间。3.实验配备急救箱、灭火毯、灭火沙。每个实验室均配备一个急救箱,里面配有烫伤膏、棉签、碘伏、云南白药、创可贴、藿香正气水等急救药品。同时配备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沙,一旦实验室产生微小火苗时,能第一时间扑灭。4.实验室根据功能进行分区使用。农学综合实验室根据教学和教师们科研情况,进行了实验室分区划分,一个小的实验室改造成样品前处理室,土壤样品的风干,处理,研磨,植物样品的研磨都在这个实验室进行,有效避免了因处理样品的灰尘对其他仪器设备的损坏。5.校级、院级领导重视,定期组织督导对实验室进行逐项检查。(1)四级管理制度。为了使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每年学校、学院、系、实验室人员四级管理体系,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权责,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从学校到实验人员齐抓共管的模式。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每天对实验室内水、电、危化品、灭火器状态、门窗等每天进行自查记录[4]。(2)教学督导定期巡查。学校督导会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措施实施情况,随时通报检查结果,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三、效果和总结

各项管理措施实施后,从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学生都对实验室安全有了充分的认识,大家都遵照以上步骤执行,实验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正常有序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全体进实验室的师生共同参与[5],加强对农学综合实验室教学中的环保理念和安全管理,是实验室老师、管理人员必须长期重视且不断完善的一项工作。我们要不断优化管理细节,调整管理方案,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臧凤艳,王金龙,葛均筑,等.作物学实验课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11(95):92-93.

[2]张明,高微微.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污染废物的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19(20):22.

[3]张明,张贝敏.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绿色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9(19):13.

篇8

目前,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但高校实验室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人身伤亡事故仍是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尤其是涉及油气类、化工类的实验室,易燃易爆品较多,安全隐患更是高于一般实验室,因此,如何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海洋大学油气储运实验室为基础,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分析并逐步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得实验室安全保障比以前得到一定提高。

早期的油气储运专业是以教学为主的专科院校,随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实现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并重发展,科研实验、社会培训任务和学生创新实验等增多,实验室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但实验室各种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上处于模糊状态,管理人员责任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实验室管理和各种安全问题突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用电安全

实验室陈旧设备较多,大部分仪器使用年限超过二十年,某些设备电源线路老化严重,冷凝水路出现滴漏现象,破旧老化的线路和水路未能及时更换,仪器在漏水或灰尘的环境下工作时安全隐患非常严重。且舟山地域的特殊性,年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都属于危险、易触电环境。再加上新购仪器数量增多,电源难免不够用,导致“蜘蛛网式”私拉电线和乱接插排现象,多台大功率设备同时工作,对电源线过负荷使用等。以上各种现象都会导致电路发热引发火灾或人身触电事故。

二、高温高压安全

基于科研、教学的实验需要,实验室配置了多种加热设备,如电热炉、油浴水浴锅、马弗炉、紫外干燥箱等。不同实验样品的加热要求也各有不同,从几十度到上千度煅烧等,在实验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烫伤、烧伤、溅伤等。有的学生对加热后果估量不足,把不适合加热的样品强行加热,不仅造成加热设备损坏,甚至会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有些实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样品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另外,仪器配备的各种高压气体种类繁多,有乙炔、氢气、甲烷等易燃气体等,这些高压气瓶未及时固定,满、空气瓶的气瓶帽不及时佩带,一旦气瓶倒地碰撞发生泄露,遇到火源爆炸就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油品等危化品较多

药品室内存放较多汽油、柴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危化品,也配备少量甲苯、硫酸等有毒和腐蚀药品,这些药品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也未配备防爆试剂柜,室内也未安装通风设备,如室内油气浓度或氧含量较高,遇到明火极有可能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有些教师科研所用的油泥、油品以及少量的化学试剂还是散落在各个实验室,未能及时整理归库,且危化品双人双锁管理不严格,出入库台账记录不及时,这些管理上的疏忽极有可能引发危化品流失性的各种人身安全事故。

四、开放实验室管理混乱

随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及学生科研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琳琅满目”,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多,在实验室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给管理上带来很大难度。个别学生的水杯、书包等学习用具摊在实验台,不仅造成实验室脏乱差,也容易发生饮水中毒等事故,也使得仪器使用极其混乱。如在使用加热设备时,有些学生不顾加热设备内的原有样品,私自调整自己样品所需温度,导致原有样品失效,造成原样品师生的时间和低值易耗品的浪费。同时,在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上,实验教师不能监管的时候,学生对仪器性能不熟悉,对实验后果认识不足,或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轻则造成仪器损坏,重则引发各种人身安全事故。

五、整改对策

(一)加大力度建设实验室安全设施

自2013年学校搬至新校区,实验室具备了基本的安全设施和条件,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运转。如配备常规的药品急救箱、紧急喷淋装置、消火栓、安全通道标识和通风系统等基本的安全设施,还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自动烟雾报警等系统。油气储运实验室根据自己的特点,楼道处配备专用灭火沙箱、防毒面具、防护服等,高压、高温设备上标示烫伤、爆炸等安全警示标志,实验室门牌标注易燃易爆的种类及灭火方法、实验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及报警电话等。

(二)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只有安全意识的提高,才会从主观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完善学校师生自救体系,提高和强化师生逃生能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实验管理人员开展各类安全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栓的使用、不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各种人身事故的急救方法、易燃易爆品危化品事故预防、实验室高压高温设备注意事项等。学院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实地开展火灾、爆炸、腐蚀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及正确路线逃生模拟演练,让安全植入人心,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确保意外事故发生时在第一时间迅速有效的疏散人员,师生能正确逃生和报警,力争将危害和损失控制在到最低限度。

(三)建立各种实验室制度

实验室制度是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为此,学校学院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凡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要求。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规则》等各项制度,同时,学院根据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危化品管理及使用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维护的管理行为,以及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制度,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管理

1.预防为主,责任分明

实验室以前检查基本就是走过场应付了事,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事故隐患,检查后的“整改”也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实验室管理的好坏没有奖罚措施,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分明,并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实验室安全、卫生挂钩,大大提高了实验管理的积极性。并实行安全卫生突击检查制度,每周由实验主任带头拉网式安全隐患自查,每月由学校不定时排查,发现不规范之处就通报批评,并对实验室检查提出的安全隐患部分限期整改,这种自查和突击检查方式,把任何可能发生的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留安全死角,也确保了消防灭火装置和报警系统在突发状况时能正常发挥作用。

2.分门别类式管理

以前的实验室新旧仪器随机摆放,不同用途设备任意放置,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没有明显区分,使用混乱,做一个实验需要同时打开多个实验室,增加管理难度。另外,随着国家测试标准的修订,部分设备陈旧落后或台套数不足,不能满足国家测试标准和石化行业产品的分析测试要求,因此,新实验室报废部分超年限设备,更新或新购多台同等用途的仪器,并将实验室按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重新规划,按不同实验用途分类,分为高温煅烧室、药品室、油样室、油污水室、拆装室、大型精密仪器等实验室、油气类等小型油气分析综合室、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开放室和实训中心实验室等,每个实验室的作用都不可代替。这种分门别类式管理不仅使实验室整齐规范,也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能灵活发挥每个实验分室的作用,更能有效的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3.强化药品室和油样室的管理

随着油气储运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药品室、油样室需配备种类繁多的危化品,每种危化品的成分不同,化学性质也各异,诱发事故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更是投毒等人身伤害事故的源头,因此,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必须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油样室安装通风系统,药品室配备必需的防爆药品柜,并根据其种类、性质和数量等分柜存放。存放点贴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药品及时清点,做到账物必须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上报。药品出入库都执行严格的双人双锁程序,及时记录危化品出入库单,做到领用、使用、处理都多人共同参与,确保其被正常使用。同时,做好油品、酸液、有毒药剂等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和处理。只要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使用和回收过程都符合相关要求,就能将危险降至最低。

4.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目前,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教师课题的学生日益增多,这些都需要在实验室完成,但由于油气储运实验室专业的特殊性,涉及易燃易爆等油、气类较多,而开放又加大了人员和物品的流动性,学生个人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安全隐患无形增加,因此对实验室的安全及卫生管理提出l更严要求。

一是晚上和周末是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时间最充裕和人数最多的时间段,但指导教师不能全天兼顾,也是管理薄弱最严重的时间段,因此,本着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教师要加强监管所带学生,学生晚上只能做低风险的测试实验,高温高压及使用有毒危化品的实验不得进行。并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经过安全再培训,让学生明确实验室有哪些易燃易爆危险源,以及危化品使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更要掌握实验室突况的应急处理,要求学生会使用灭火器和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一旦发生事故会紧急处理和自救,力争将人身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是实验室在开放形式上,分为半开放式和全天候开放式,半开放实验室还承担着正常的教学任务,实验室根据教学安排,利用教学空余时间开放,以小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是全天候开放式,这些大型精密仪器贵重,成本和维护费用高,要求进入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要接受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培训。每个团队实行“组长制”,由组长负责组员,学生使用仪器后要做到“有实验必有使用记录”,使用者必须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建立责任追踪制度。这样即能有效避免实验中的违规操作,也能了解每台仪器的利用率,便于合理安排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和时间,更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效能,提高管理质量。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室管理实践,油气储运实验室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油气储运实验室专业的特殊性和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在一段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仍然是油气储运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篇9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提高,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毒害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等也时有发生[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主要指防火安全、电气电路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紧急预案等。实验大楼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等。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化学品的储藏与使用等,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目前,高校实验室已逐步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区域,各种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成为存在隐患最为突出的场所,实验室每天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和易制毒的化学品种类不计其数,如果在管理上稍为不慎,处理方式稍为不当或不及时,都有可能酿成灾难,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生物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安全、微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体液安全、传染性生物防护与控制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以法律形式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98—2004,2008年修订)等。所有这些法规政策标志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认可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四)辐射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激光辐射安全、X射线安全、电磁辐射安全、辐射性物质与防辐射措施等。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防护条例》等文件。2004年5月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活动,这表明了国家对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较多领域使用了核技术,因此也存在着如何加强放射源管理的问题[2]。

(五)废弃物安全管理

包括普通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处理、辐射材料废弃物处理、锐器废弃物处理、混合废弃物的处理等。

200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针对高校实验室的排污问题,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把高校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为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于2005年8月和2007年9月通过并实施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仍未按该办法处理。部分高校即使在由指定人员收集后,仍然由于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低价交由不规范的公司运走,其最终结果还是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3]。

(六)高温高压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各种气瓶、高压反应釜、气体发生装置、高温设备、高真空设备等设备的区分、使用时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逐渐多样化,各种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在实验室中时有发现,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来。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提高了特种设备事故的等级,提高了处理事故的部门级别,只要锅炉爆炸有人员伤亡,就要成立省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监察人员也提高了问责力度,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高度重视。

(七)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系到实验室良好有序的发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6条款要求“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为此,实验室应制定有关的措施或文件,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完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研究表明,思想上不重视和管理不善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火灾事故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错误有关[4]。因此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管理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可采取“学校归口管理—院系集中管理—实验室具体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明确各个层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真空地带。

(二)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实验室管理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以“防患于未然”为指导思想,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出实验室安全监控重点区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实验室或区域特点,了解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采用事故树[4]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以及每种因素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破坏范围及威力,针对性地布置各种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订是系统管理的起点,也是监督管理的基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必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为此要狠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约束并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6]。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学校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性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涉及安全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组织演练。(2)学院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借鉴各行业的先进经验,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来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可以促使师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实验室特点,建立实验室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色、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而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它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7]。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所开展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 王咏妙.对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91-92.

[3] 朱丽华,徐锋.中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0-42.

[4] 王同顺,赵素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4,(6):143-145.

篇10

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校办)

学生是否按时返校(学生处)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

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生处)。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

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教务处)

4. 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教务处、设备处)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务处)

5.后勤保障情况。

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是否检修到位(网络中心、设备处);

学校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总务处)

6. 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是否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计财处);

7.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学生处)

二、校舍安全管理

8.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尤其对高校老校区危旧房屋建立整治规划,及时维修、改造和加固,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总务处)

三、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

9.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总务处)

四、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0.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

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保卫处);

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服务中心)

11.重点领域治理情况。

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保卫处)

12.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

是否落实反恐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保卫处);

是否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宣传部、网络中心)

是否加强危险化学品及特种设备的管理,及时处理学校实验用废弃危化品,并落实处置备案制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卫处、设备处)

13.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

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保卫处)

14.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

篇11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实践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2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不同,实验室有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实验室和机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都承担着对应学科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实验的任务,各类实验室有贵重的仪器仪表设备、有毒化学试剂、强电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强化监控下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高校教学安全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的安全管理建设方案和对策,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秩序,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教学实践的操作环境,实验室内部存放有大量的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突出,常发的事故比如触电、火灾、爆炸、化学中毒、生化泄露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导致师生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为了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需要首先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管理工作,促进实验室安全运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实验室承载的专业涉及面广,人员进出复杂庞大,导致安全管理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些综合类高校承担着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种类规划较多,比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实验室以及一些特种实验室,如消声水池、风洞、水洞等实验室,各种实验室的管理规则和安全防护的等级和特点不一,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另外, 高校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每天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复杂,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出现安全事故。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层次杂、流动性大,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研究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验和科研任务。由于实验室中使用者的操作层次不一、人员更替较大,成分较为复杂,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现象。

三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自由主义作风较为严重,重学术、轻安全的思想扎根较深,导致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管理构架和意识不够清晰规范。因此,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将会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实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建立主管机构,分派主管人员,结合多级管理体系,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可知,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素质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漏洞,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规章制度方面、人员素质方面、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在规章制度方面,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明确和不细致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种类繁多,安全管理的末端细节复杂,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一定要具体完善,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将会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打折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人员思想方面,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规则制度落实不严,末端落实差强人意,安全规章流程走形式。在管理的落实方面,人员思想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细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苗头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3)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建设方面。高校实验室进出人员多、层次杂,导致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标准方面大打折扣,末端落实不严。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和标准较低,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的前瞻性不强,无法对容易出现的事故苗头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调整;对各项法规条例的执行标准不严,导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够,容易滋生安全事故。因此,高校需要从上到下、从体到面进行安全管理的节点控制,从细节抓起,从末端落实抓起,严格监控,强化监督,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举措分析

目前,高校根据学科类别和专业特征,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和实验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原因,导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突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学校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的特点,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具有自身的特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渗透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及高校的资产和设备管理之中,安全规划复杂性增加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困难,需要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制度落实、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下功夫,在强化监控的前提下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优化,相关的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地贯彻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的规则制度和各项法规要求。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细则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则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监督和宏观监控,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二是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涉及危险仪器设备和物品加强监督管理,试行考核上岗和在职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和素质。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设施,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是实行负责制,采用分级负责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末端和实处。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专职机构,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安全工作小组,对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和管理,同时,加强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强化管理监督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论证要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符合,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

五是组织制订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能力。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订本单位、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程,凡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事故,要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应根据本校的实际,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

另外,高校应该通过强化监控,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和进行实验学习的师生,必须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剧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先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规范指导检查,通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和实验;对于剧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要落实严格的监控制度,实行双人记账、双人双锁,以堵塞管理漏洞和盲区,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四、结语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师生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同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和监控,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