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精细化范文

时间:2023-08-10 09:22: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税务管理精细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税务管理精细化

篇1

企业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可以迅速掌握、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调节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可以将过去的地下作业转化为阳光作业,塑造良好的税务信用形象;可以博得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与政府的更多信赖,争取到宽松的外部环境,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融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组织行为,是通过依法规范自身业务流程、约束自身涉税行为、优化自身纳税方案等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税务业务活动,是依法降低自身税负的自救,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最有效法宝。“精细化税务管理”可以弥补企业“管理短板”。

“短板”现状

毕马威2003年对互联网在全球的一项调查显示:税收会抵减公司收入,会使费用项目膨胀以至侵蚀1/3的公司利润。通过给客户做税务咨询得出的结果,国内企业整体税负由原来的1%~3%上升为6%~8%,不同的行业税负高低有所不同。中国大多数企业因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善而导致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重了自身税负。企业的税务问题更多地表现在企业管理层面缺乏科学的纳税意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涉税业务过程中的税务管理和监控手段。

企业必须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成本。企业要想既安全又有效地减轻税负,不能单纯地从纳税处理技巧和纳税筹划上去操作,而应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认识――“精细化税务管理”。然而,目前“精细化税务管理”是国内企业在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具体体现在:

企业税务管理意识差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来,由于经济环境与税制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管理问题。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税收征管角度的研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的较少,企业税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管理的指导。具体反映在: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税务事项简单,目前大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更别说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因此职责相对淡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企业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无视税法尊严,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也有少部分企业已初步形成税务管理意识,但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

一方面,很多企业模糊了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把企业税务筹划等同于企业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虽然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不足以包括企业税务管理的全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事后管理,因此存在轻事前管理、重事后攻关的现象比较普遍。

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税务风险往往表现在财税,其根源在于是否具备有效的管理系统。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税务管理,没有系统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制衡制度,对税务风险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缺乏系统、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税务管理9则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分析和研究、筹划、计划、监控和处理、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等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的行为,不仅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运用,依法避税的技巧和方法,事前筹划和计划等实施组织,同时还包括企业涉税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组织,避免违规受罚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综合管理内容。所以,它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宏观税务管理的必要延伸和补充。

企业税务管理有两方面发展方向:一方面建立纳税管理战略思维,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财务、税务;另一方面在战略思维指导下开展精细化财税管理,构建完善的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风险控制系统。

1 战略制定 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战略规划包括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税务规划、企业对外投资与重大并购或重组的税务规划、企业重大融资策略的税务规划、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企业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等。

2 组织设置 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管理的要求,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及税务总监职位。总分机构的企业,在分子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集团型企业,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3 制度制定 企业应参照相关法律,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企业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税务风险监督和改进机制、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税务培养制度等。

4 纳税实物 企业纳税实务管理分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包括:一是纳税准备阶段的税务管理:税务登记管理、税务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二是税款缴纳阶段的税务管理:纳税申报(税收减免申报、出口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扣缴义务、非常损失报告、税收保全、担保和强制执行;三是纳税完成后的税务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和税收国家赔偿;四是税务管理其他问题:关联企业的税收管理、税务。

第二层面是税务会计。我国经过近十年的法制建设,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出现了差异,特别是在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不再适应财务、税法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单独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

以上其中任何一项业务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稍有差错就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或违规受罚。因此,企业纳税实务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5 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风

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手段,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引发的原因,评价税务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出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包含考虑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在企业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6 信息管理 税务信息管理包括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保管,以及分析、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就外部而言,政府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研究对企业科学纳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企业内部税务信息的归集、整理、分析与报告等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企业税负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这些信息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调整和部署都是很有用的。

如果只是办税人员等个别人知道税法的相关规定、纳税实务的程序和要求,而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并不知道,企业涉税业务能不出差错吗?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税务管理,这是企业税务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

篇2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的一个管理概念,它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的本质是通过夯实企业基础管理,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价值流效率。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高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笔者在石化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多年,将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入手,阐述如何提高石化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以“细”为起点,强调细节、精准管理。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精细”两个字始终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应该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对经营活动的过程、结果要全方位地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清日结,细中求精 ”。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专业化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成为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专家,必须用大量的精力深入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用专业的眼光来判断企业行为,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流程化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是分析各种财务数据,更加要关注企业管理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管住了流程就等于管住了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系统化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对监督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形成改善动作,促进企业管理行为得到固化、优化;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价值化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紧紧围绕企业创效的目标,监督并控制企业运行中产生的资源浪费行为,致力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人本化的管理,要求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发挥潜能,凝聚合力,让整个团队以极大的热情和超强的管理能力投身到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

二、为何要在石化企业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

(一)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是石化企业管理现状的必然选择

石化企业作为能源企业,涉及业务量广而复杂,存在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问题,容易造成企业管理漏洞。如果不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从细节上入手,不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就不能及时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不能充分揭示企业的风险及隐患,容易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是进一步提升石化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石化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石化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敏感度高,其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目前,石化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多元化的业务拓展,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改变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加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与监督, 实时动态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员成本的优化控制,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提高石化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优化财务内部管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础工作做好了,根基扎稳了,才能谈管理。但石化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范围广,内容多,如何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优化财务内部管理呢?一是要从“细”字入手,细化岗位职责和责任分工,并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财务人员,让大家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及相应的责任,并要求执行到位。二是要从“精”字下功夫,规范财务核算流程。面对石化企业业务规模大、模式多、变化快的特点,要及时制定配套的核算流程,同时规避财经、税务风险,精益求精,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三是要做好财务相关信息系统的会计用户口令维护工作,按各个岗位职责设置相应权限,尤其要严格设置不相容岗位的权限。财务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调整用户权限设置,从细节上减少信息系统操作不规范带来的管理风险。四是要规范ERP环境下会计凭证的制证、归档工作。财务要对ERP系统集成而来产生凭证的相关附件进行收集,对可能会产生外部风险的相关原始凭证留档保存,从细节上确保财务数据的有据可查。五是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通过轮岗既可以相互制约,控制个人违规风险,又可以提升员工技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有助于优化财务内部管理。

(二)建立全面预算体系,拓展财务管理区域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作为石化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利用好全面预算的指挥棒,来拓展财务管理区域,引导企业健康发展。首先,我们要建立涵盖企业所有业务、包含企业所有员工在内的预算体系,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落实分解任务到部门、到员工。其次,我们要紧紧围绕企业当年创效发展目标,细化、量化各层级目标,编制包括业务销售、投资计划、成本费用、利润目标等预算内容,财务层层把关,指导并监督各部门编制情况,尽可能做到合理、合规、准确,并提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再次,我们要时时跟踪各项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充分利用财务掌握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尤其对成本效益数据深入分析,为企业决策层提供财务分析支撑。同时,要以资金为抓手,总控企业资金收支,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最后,我们要体现全面预算执行的刚性管理,加强考核,实施奖罚措施,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创效发展。

(三)完善内控制度流程,实施全方过程监督

流程是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精细化管理离不开持续优化的流程。内控制度在石化企业较早实行,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内控制度流程,同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项业务角落,实施全方位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保驾护航。首先,我们要树立“大财务”的管理理念,按照内控流程严格把关,通过产生的财务结果向前追溯过程是否规范,从而判断结果是否真实有效。比如:企业一个较大的维修项目,我们在付款时必须要审核该项目是否有维修申请报告,是否经上级部门批复,是否通过招投标确定供应商,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有维修验收报告,最后付款是否有外部或内部审计报告等。其次,我们在实施过程监督时,要及时发现内控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断点或者是无法执行的控制点,提出流程再造措施,提高业务过程受控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持续竞争能力。

(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精细管理水平

人,在任何一种管理方式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部门的全员参与,更离不开精细化的组织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落实责任,才能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引进较高学历的财会专业毕业生,优化财务人员队伍结构,为提升整个财务团队管理水平创造专业人才条件。二是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并不断激发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的激情,进一步更新知识,适应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系统的熟悉与运用,利用信息系统的高效手段加强财务管理。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对企业的发展需要有系统的观点,多为经营业务碰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并为企业的各项业务完善管理制度,以责任支撑服务。四是要加强团队合作,横向环节要沟通好,纵向环节要把好关,减少财务管理中各环节的差错,做好闭环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据细壤,方能就其高。”小的地方看不到、做不细,就会造成大漏洞;小的地方看得到、做得精、就会延长生命,提升竞争力。因此,我们石化企业只有通过夯实财务基础工作、建立资金全面预算体系、加强成本效益管理、实施全方位过程监督、加强财务队伍建设、以责任支撑服务等措施来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才能为整个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搭建好平台,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水洪 陈仕萍 .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实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篇3

现在纳税人各种经济成份鱼龙混杂,行业千姿百态,过去税收管理单一,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征纳矛盾较多。我们从细化管理对象入手,把道县共2500多户纳税人细化分五大类20种行业及特种纳税人,一类纳税人为28户一般纳税人企业和50户小规模企业、29户加油站、8户总商、4户大中型超市、6户家电、8户通讯器材销售店、18户小水电站;二类纳税人为12户皮鞋制造厂、10户药品零售店、48户个体砖厂、2户金属材料制品厂、35户木材加工厂、;三类纳税人为10户矿产采掘户、全县的定点屠宰;四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上个体工商户、农村城镇的小超市;五类纳税人为道江镇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收。并明确一、二类纳税人为全局的重点纳税户,对一类纳税人实行驻厂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对二类纳税人实行行业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三类纳税人为代征纳税人,由各专业管理办公室代征办法;四类纳税人为普通纳税人,五类纳税人为监管纳税人,这两类纳税人实行分路段、乡镇实行税收管理责任区管理办法。

二、摸索行业特点,细化管理办法。

明确了四类纳税人50种行业或特种纳税人,选取一些典型户来调查各行业及纳税人的特性,针对行业特点,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上想实招,下苦功。通过反复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从20*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分别对加油站、砖厂、药店、超市、家电、通讯器材销售、总商、皮鞋、小水电、废旧金属制品等10个行业145户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帐实核对,抓好加油站税收管理。道县共有29户成品油销售纳税人,加油站点46个,加油机都安装了税控装置。20*年8月,我局成立了成品油管理小组,对加油站实行专业化管理。在对全县所有的加油站进行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各加油站油罐数量、形状、尺寸,把采集来的数据和各种类型油罐的计算公式全部录入电脑,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量出油罐内的油面高度,就能准确计算出库存油量,顺利解决了加油站库存油难以核实的难题。同时,建立健全了加油站日销售台帐与进货报验制度,加油站每天登记日销售数量,进货时,应在进货前一至两天向成品油管理小组申报进货数量,货到后必须报告管理小组到场验证核实数量、金额后,经双方签字方可入库,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签字后,方可认证抵扣,杜绝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今年5月份,通过盘存核实加油站销售数量,道县农机加油站核实库存差96635.63升,隐瞒销售收入347179.01元,补增值税59020.43元,道县上关加油站核实库存差22430.54升,隐瞒销售收入84910.52元,补增值税14434.78元;道县城北加油站核实库存差39160.15升,隐瞒销售收入146181.14元,补增值税24850.79元,共计查补增值税98306元。根据管理需要,我局还建立了油价涨跌报告制,油价涨跌加油站应及时通知国税部门,及时调整税控装置的计税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至少分上、中、下旬到各加油站抄录税控加油机数据,不定期巡查各加油站,以防止加油站不经过加油机加油。对税负明显偏低、财务欠健全的加油站,将其纳入重点纳税评估和稽查范围,认真分析、研究原因,实施稽查;对账务不健全、收入有明显差距,连续两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取消进项税抵扣,采取核定税款或预储税款等征收方式,今年就有2个加油因机外加油补缴增值税3.3万元。

二是以电控税,抓好砖厂和废旧金属制品行业税收管理。

县局专门成立砖厂税收管理组,制定了全县砖厂实行以电控税征管办法,按生产规模、年产量、年销售量、年耗电量、年定税额、实际入库税款、砖厂引风形式,实行以电定产、以产核销、以销计税的征管方法进行税收征管。核实了各砖厂每度电生产砖坯数量,剔除了非生产用电因素,核定自然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8元,机械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5元的大致计税标准。通过有效控管,48户砖厂年应纳税额由20*年度的18万元增长到20*年的42万元,今年1-9月已入库3158*.6元。

道县有2户利用废旧的金属材料进行冶炼制造线材的企业,根据这个行业耗电量大,产品多少与用电量息息相关的特点,由税收管理员进行了驻厂调查,掌握了线材的销售价、收购废旧金属的成本,得出了产品耗电比,每吨产品均耗电1200度,按这个耗电标准,由耗电量得出生产量,再由生产数与产品结存数计算出销售数量,按市场线材的价格核实销售收入,监控这两户企业准确申报纳税。原来这两户企业总是以没有生产多少产品,每吨产品没有什么毛利为借口,一年最多缴税4万多元,现在进行准确监控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准确清楚,今年1到9月申报缴税26.4万元。

篇4

一、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重要性

水利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更大的危机以及挑战。对水利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中国水利是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让中国水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的为中国服务[1]。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对员工以及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的细致,管理的水平也会有较大的提升。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全局把控,让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更快的进行发展。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结构更加合理。财务管理的合理就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减少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较大的程度上实现事业单位对于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2]。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强的业务能力。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精准化控制,可以减少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数据不准确的情况的出现,有助于事业单位将资金合理的利用以及资金合理分配,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利用率。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在我国水利事业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实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从各个方面综合性的提升事业单位的质量。保证事业单位在市场的竞争之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水利事业单位紧跟时代的潮流,将财务精准化管理运用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运作中,帮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起到理想效果,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3]。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经验较少,措施单一由于财务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且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使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比较少的,所以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上的经验是十分缺乏的。而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数据量是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水利事业单位要加强的对财务进行管理的精确度,更加具体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而由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过少,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会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经验。其他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区别,造成其他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无法在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有较好的成果。而若水利事业单位并未对自身情况加以考虑,只是照搬其他单位的经验来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时,受各单位经营特点的影响,新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发展受阻。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在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之中,有一部分的水利事业单位已经采取财务精细化管理。由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经验不足,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有一定的漏洞。水利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较为全面以及仔细的分析才能够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对于财务方面的数据的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领导团体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水利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之中,所需要面对的数据量是十分的庞大的,需要一个完整且精细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作为支撑。财务精细化管理上的漏洞影响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事业单位进行精细的财务管理,而中国现在的水利事业单位所运行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漏洞,造成财务精细化管理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的实践中无法起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也就难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为人们依着这个社会提供便利。

(三)后续服务不到位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部分的事业单位以及探索到一些较为有效的对水利项目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案。但是在现在我国水利实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中,会忽视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实施后的跟踪服务。造成我国水利实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的实践中出现空白区域。也就是说,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在后续服务方面的数据的收集不够准确。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策略实施后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数据进行较为仔细的收集以及分析。才能够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三、财务经济化管理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质量,优化管理措施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财务人员的质量普遍不高。在事业单位之中的财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个职位干到老的情况,所以在财务人员中人员老龄化以及财务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且事业单位之中很多的财务人员仅仅是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记录与核算,而不能够利用数据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与分析。所以在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引进高技术财务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技术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并对事业单位之中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且高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于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财务部门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更加的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该技术财务人员能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找出更加符合于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措施。

(二)优化财务结构将财务精细化管理应用到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中,发现部分较明显的管理以及结构上的不足,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面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管理结构上的不足时,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寻找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结构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再最短的时间里面,找出较为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也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结构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弯路的可能性。

篇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午睡"。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晚上的睡眠,午睡也同样必不可缺,午睡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学证明,幼儿的生长速度睡眠时要比醒时快,进入睡眠时,身体各个部位、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因而精细化管理好幼儿的午睡显得尤为重要,有充足的午睡眠时间才能保证下午正常游戏学习活动。午睡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加强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午睡管理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午睡前的精心准备

1. 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入睡环境

寝室的布置应是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易于稳定幼儿情绪。早上来园及时打开寝室窗户,拉开窗帘,使空气流通。午睡前,拉好窗帘,光线要暗,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午睡环境。

2. 认真做好交接班

午班教师要认真与上午班老师进行书面交接(交接班记录),清点人数,了解幼儿当日健康情况和疾病史,对生病带药幼儿多加关注,对发烧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对行为或情绪反常的幼儿要及时询问有何不适,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3. 提醒幼儿午睡前排尿

许多幼儿往往睡觉时没有小便,就不去厕所排尿而直接上床睡觉。小便不及时排掉,会影响幼儿的午睡,有的会拉在裤子、床上,有的会因为有小便而睡不安稳,所以睡前一定要提醒幼儿排完尿以后才去午睡。

4. 幼儿睡前安全午检

在幼儿园里,应把幼儿的安全始终放在日常生活中的首要地位。午班老师仔细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小棒、玻璃、扣子、颗粒玩具以及有尖角刀刃的危险品午睡,女孩子尽量不夹发夹,以免玩耍吞入气管或肺内,应暂时性地"没收"孩子午睡期间玩的物品;观察幼儿的神态有无异常,摸摸幼儿额头的温度,询问幼儿是否有不适或有受伤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安抚幼儿的情绪

幼儿在午睡前不做激烈的运动,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有迅速、安静进入寝室的意识。进一步细化训练做好入厕和脱、折叠好衣服的准备工作;使幼儿逐渐养成按要求整齐摆放好衣服、鞋子,迅速上床盖被安静午睡的好习惯。

二、午睡时加强巡检,精心护理

1.幼儿午睡时,教师必须巡回检查,做到腿勤手勤

每隔20分钟全面检查一次,提醒他们把小手放进被窝,闭上眼睛很快就会睡着的,为幼儿盖被子、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姿等;细致做到"一听""二看""三摸": "一听"是听听幼儿的呼吸是否正常;"二看"就是看看幼儿是否安静入睡;"三摸"就是摸摸异常幼儿的额头的温度。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做到心中有数,能及时发现一些幼儿的突发疾病。睡眠环节是一个看似安全的环节,但在安全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各种事故的隐患,如发热、哮喘、剧烈咳嗽、流鼻血、腹痛、腹泻、呕吐、脸色发青、呼吸急促、躁动不安等,老师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巡检时对午睡中幼儿发生的异常情况,迅速通知保健老师,立即采取措施,实施急救,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和不延误病情。

2.老师应熟悉本班幼儿的睡眠情况,在午睡期间,仔细观察每个幼儿,做到眼勤

如遇到个别幼儿不睡或难入睡时,寻找原因,用心去体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耐心地劝说,不要大声训斥不入睡幼儿,因为越训斥他,他越紧张,越睡不着。对睡不着的幼儿,只要他不妨碍别人,可随他去,不要强迫他睡觉。

3.纠正幼儿午睡时的不正确行为

多关注幼儿的午睡情况,关注睡着的幼儿是否姿势正确,有没有蒙头睡、趴着睡、踢掉被子的、张着口打呼噜的,发现后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睡姿;上床后个别幼儿有挖鼻子、耳朵的动作、吮吸手指、咬指头的习惯,老师要给予经常性的提醒,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行为,提高睡眠质量。老师在改变纠正幼儿不良睡姿时,应做到动作轻柔 ,避免弄醒幼儿。

4.细心照顾体弱儿

教师巡检时要帮助幼儿盖好被子,夏天天气炎热,注意帮助幼儿把毛巾被搭在肚子上,以防受凉;冬天要防止幼儿感冒。了解班上遗尿幼儿的特点,定时唤醒他们排尿,以免幼儿小便拉在裤子、床上,影响身体健康。

三、午睡起床后的有序组织

首先做好起床前的各项准备,拉开窗帘;其次,有序组织幼儿起床穿衣叠被,要求幼儿迅速起床穿衣,小班、中班幼儿老师帮助他们穿衣叠被,大班幼儿锻炼自己穿衣叠被。秋冬季节指导幼儿先套上毛衣,再穿袜子、套毛裤。然后坐在床沿套上外裤,下床穿好鞋,最后穿上外套。套头衣物应指导幼儿先套进头,再套袖子,要注意随气温变化给幼儿增减衣物。冬季先穿上衣再穿裤子。穿裤子时指导幼儿分清前后,先套左腿、再套右腿,然后往上提。老师还要观察幼儿起床后的精神、情绪、面色等是否异常,指导幼儿分清鞋子的左右,检查幼儿是否穿戴整齐,鞋带、纽扣是否系好扣好。再检查床上是否异常,如尿床、流鼻血的痕迹等,最后组织幼儿上厕所、有序饮水。

篇6

医院经济管理的好坏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做好医院经济管理能够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新时期背景下的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现代主义社会的建设需要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经济管理维持医院平稳运营的重要前提,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医院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现代化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1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管理在深化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同管理是公立医院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科学配置医院资源,提高收费的合理性,保障公里医院严格遵循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规章制度,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其他经营有较大的区别,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社效益,需要科学利用医院资源,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中获得合理利润,并不断累积从而促使医院获得更好的发展。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有很多都是需要依靠合同来实现。因此,加强医院的合同管理,对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医院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实事求是”的管理原则,对日常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总而言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不单单要重视部门的经济效益,同时要重视合同管理。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任务在于更好地配置医院资源,从而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新医改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公立医院的管理中,因此可以考虑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推动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

2医院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管理不合理

预算是医院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决策以及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过往数据以及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在特定期间制定的计划,能够反映医院的资金配置情况和经营活动的具体安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项目没有制定预算或超预算实现的现象,且由于财务部门未能参与合同管理,无法实现项目预算,更不能将预算控制情况与绩效连接起来,导致财务部门很难实现对医院整体经营情况进行监控,更不能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预算也只能够在合同交付时被动进行审计,没有真正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2资金使用不合理

合同管理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对合同中的各种条例进行详细考察,只是在合同交付时才知道有资金的支出,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提交的申请以及与此经济活动相关的会计凭证,出纳人员则根据这一会计凭证制定相应的账务结算与审核。这样不但影响了医院资金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在合同支出金额较大的情况下,使得医院库存资金不足,从而引发周转困难的问题,对账务处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资金支出方面的会计核算上,无法准确反映会计核算期间的医院经营财务状况。

2.3合同管理制度中未采取“三重一大”的制度

医院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繁多,且数额较大。而在《医院会计制度》以及《医院财务制度》中都有明确规定:医院在支付各种大额款项时应当遵循相应的流程与步骤,尤其是在涉及“三重一大”项目的投资时,需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的集体讨论。在目前的医院经营中,合同往往不是采取直接资金支付的模式,往往没有重视合同的审核与审批。但是实际上合同在签订后就能即刻生效,医院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职责与法律职责,此时必须根据合同中的条款进行支付,使得医院陷入被动局面。

3提高医院合同管理的措施

3.1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医院减少开支,从而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预算管理能够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要想加强成本预算管理,首先需要让医院工作人员都知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循成本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控制合同预算资金。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合同成本控制管理,对于医院的合同各项支出都纳入成本管理的范围,不要出现支出超额的现象。要对医院经营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明确,尤其是账本支出要与实际活动相符,保障每个支出都能得到有效记录,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的审批与审核涉及到多个部门,通过设置合理的合同审批与审核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保障医院运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医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等法律以及医院自身的资金审核制度,制定相应的合同审核体系,将合同审批、资金预算、付款时间、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违约赔付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定,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细节化和全面化。财务部门需要参与合同审批过程,避免预算超支现象的出现。

3.3加强对合同履行程度的监管

合同签订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第一步,履行合同条约是经济活动最关键的环节,即使合同签订,但对方若未能履行合同,则导致医院经济利益受损。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对合同履行程度的监管,例如在付款时需要核对验收单据、入库单据等原始凭证,施工项目交付时需要由第三方审计单位给出的验收报告,服务类合同则需要附带服务部门的确认书以及满意度调查报告等材料,维修类合同则需要业务单位进行验收。若发现对方未履行条约或履行行为存在缺陷,需要采取相应的问责制度,避免医院的经济利益受损,并向相关单位提出维权申请。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当根据合同发生时间设立相应的编号,以便后续管理和监控。

3.4加强对付款的审核与控制

篇7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前言

通过对管网水质影响主要因素的分析,将利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对管网水质进行提升的方法及措施提出来了。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理念,是在常规的管理基础上建立的,在管理模式和基本思想中将常规管理融入到里面。在城市供水的全流程保障将精细化管理思路引入,是将供水企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的要求。

一、管网水水质管理的现状和难点

(一)管网水水质受管道材质影响

从当前来看,钢管和铸铁管以及镀锌管是城市供水管道包括的主要几项,这几项管内壁都容易结垢和腐蚀[1]。无论是管网水在管中停留的时间太长,还是水力条件发生急剧的变化,管网水都会有铁锈味臭水或者黄水产生。所以,将供水水质得以保障的基本方法,除了配件和管材需要选用不释放有害物质和抗腐蚀外,还要将管网水在管中停留的时间缩短。

(二)管网水水质受管道使用年限影响

对于正常管网水而言,与出厂水进行比较,溶解性的总固体和浊度稍有增高,余氯稍有降低,其余指标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钢筋混凝土以及水泥砂浆衬里面的铸铁管,如果管道里面没有衬里,使用的年限又太长,由于结垢和内壁腐蚀,造成水中的一些金属物质及细菌的指标含量过高,使水质直接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管道使用达到五年以上,结垢和腐蚀就会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使用的时间越长,水质就会变得越差,水流方向改变和流速降低的情况,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所以,对管网水水质若想得到有效地保障,需要早期将容易锈蚀的管道进行更换,将水流的方向进行合理而有效地控制。

(三)管网水水|受施工质量影响

管道施工的质量太差,会导致水质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对管道进行排水时,强度不足,冲洗的时间不够;新铺的管道,冲洗用的消毒水的浓度不足;对维修管道和分支管道进行安装时,管道的渗漏现象没有及时发现;消防栓长期不用,变成了死水;管网由于铺设的时间太长,致使末端水发生滞留;在水中长期浸泡的水表和阀门以及管件,导致污水进入管道等[2]。

二、管网水水质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目标及思路

将管网水水质的粗细化管理进行推出,是将观念进行改变,挖掘管理方面的潜力,将人力和现有资源,以及设备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在使出厂水水质达到标准的情况下,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的管网分片和分区的管理,将用户终端服务和维护管网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有效地开展。

(一)实行监控全过程水质

使供水水质得以保证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合格的出厂。为了使管网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于出厂水的余氯和浊度以及pH和氨氮等指标必须进行严格地控制。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技术改造,都要进行有效地加强,将水厂常规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将严格控制出厂水指标得以有效地实现。

对于用户供水的全过程的水质监测工作,都要加强,无论监控净水过程连续监测水质的数据,还是在线仪表定时的水质数据,都要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使水质集中监控及动态管理得以有效地实行。

(二)实行供水管网管理分区分片

在供水的范围以内,将精细化管理分区分片的控制体系建立起来,形成一个4级管理模式,即分区-分片-分块-分单元。将控制点设置在市政的配水管网和市政的主干管网以及小区管网和用户终端管网等一些关键节点上,对全过程的水质逐渐形成动态的监测。管网全过程的供水和水压等变化数据,对于终端水质的保障和水质变化规律的掌握,以及管网运行调度的优化,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

(三)消除梳理管网水水质盲点

实行供水管网分区分片的管理,对于通过水流方向和管网特点,可以将梳理管网水的水质盲点分布进行发现。根据监督的重要性,以及管网水的水质监测点特点,来对监测管网水水质分类。控制管网水水质的关键节点,将思维方式进行逆向地控制,在小区进水口和市政主干管网,以及市政配水管网和用户终端设置关键点,通过对这些关键点进行控制,形成这些关键点的三维立体网络的控制,使管网水水质监测点的设置得到有效地优化,使管网水水质盲点目的的消除得以实现[3]。

(四)建立管网水水质评价体系

将全流程关节点的水质评价体系进行建立,无论对于市政的配水管网和市政的主干管网,还是用户的终端管网和小区管网,这些控制点的各关键点的水质都需要评论,将管网水水质的情况尽快掌握。将管网运行周期内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管网运行优化的建议,使管网水水质和水质数据的联动得以有效地实现。

(五)合理加氯进一步保障管网水水质

根据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在保证灭活水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前提下,设置管网投氯点,合理提高管网余氯量,使管网水水质与出厂水水质基本保持一致。

(六)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完善服务

作为供水行业,一定要保证合格的水质和供水管网的持续完好性,以及发生爆管后的抢修及时性都体现着服务质量的好坏。管网维护队应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加强管网的巡线,检漏,配备先进的专用抢修工具,车辆,通讯器材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量缩短停水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同时,加强用水管理的监察力度,成立一支水政管理专业队伍,查处市场上非法将生活用水用做商业,建筑用水,从中牟利的行为,坚决杜绝偷漏水现象,让供水管网良性循环,企业效益良性循环。

三、精细化管理对供水服务提高的效果

精细化管理实质是转变服务的理念,某自来水公司将片和区及单元为服务的目标进行推进以后,将以往比较粗鲁的服务形式,转变为对用户细致的服务。将精细化管理在区域开展以后,收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

1.片区服务人员的电话向用户公开,用户随时有事都可以与服务人员进行联系,尽快解决。

2.辖区内的用户,用水情况,片区的服务人员必须充分地进行了解,致使用户对于供水的疑虑减轻了。

3.片区内拨表和水表损坏以及无表用水等相关的现象减少了。

4.用户的迟交和欠费等的相关现象减少了,用水的纠纷情况没有了,从而使企业生产的回笼资金得到了有效保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终端用户而言,管网水质是影响水质安全举足轻重的环节,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利用精细化管理,对保障服务及供水水质的供水管网及时进行划片和分区,将每个片区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对控制和监督管网进行加强,使终端供水的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精细化管理无论对于人民安全用水的保障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是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作者简介:林道明(1979-),男,海南海口人,海南电网公司海口供电局,经济师。(海南海口57110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118-02

五进台区是指以台区为单元将营销管理责任和指标进行分解,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位,通过台区的线损管理、电费回收、计量管理、客户停电管理和优质服务等五项工作指标对台区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实现量化考核的目标,从而提升营销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实施五进台区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由于历史原因,电网企业存在网架薄弱、基础管理松散、员工责任心不强等管理短板,找出一条能符合电力营销工作特点的工作方法势在必行。只有将管理重心下移,责任延伸到每个员工,拓展到每个岗位,才能打牢企业发展的基础,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应势而生。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最小管理单位――台区作为管理切入点,结合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重点,提出了“五进台区”管理,“五进台区”就是赋予新时期电力营销新内容,在台区精细化管理平台上干专业的事。

二、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

按照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管在质量的管理理念,我们始终抓住基础管理、指标测算、硬件改造、考核兑现等四个关键环节,在细、精、实、严上做文章,深入推进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

1.注重基础环节,突出一个细字

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量大、要求高。为了加快推广台区精细化软件应用,将软件所需的各项基础资料和图表总结成“一图四表”,即:台区低压接线图、低压线路明细表、台区信息表、低压集表箱明细表、低压客户明细表,及时下发各供电单位,有效地避免了现场登录和微机录入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2.注重指标环节,突出一个精字

工作量指标,按照不同台区、不同供电区域测算台区管理员的基本抄表户数;售电量、售电均价指标,按照近几年用电结构变化情况,结合电量增长点、萎缩点及现行电价测算确定;线损率指标,参照理论线损计算及实地测算,结合年度综合指标进行科学计算、合理下达。

3.注重改造环节,突出一个实字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改造资金,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改造思路,将高损台区改造、计量项目改造、防窃电改造、标准台区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首先完成10kV开关、台区总表计量装置改造,满足线损四分考核要求;按照先城镇、后农村的原则,优先安排三高两低(高电量、高电价、高线损、低电压、低可靠性)项目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改造质量以及效益对比分析,确保改造取得实效。

4.注重考核环节,突出一个严字

考核能否按月兑现是推动责任负责制工作常态运作的关键所在。为此,制定出台了《绩效考核细则》,与各供电所签订了《绩效考核责任书》,供电所实行月度工作计划制度和月度绩效考核制度。在“成绩论英雄,贡献定绩效”的促动下,极大地激发了全员的内在动力,做到了一线工作目标简洁明了、减压上任、直奔主题,推动管理创新,实现管理到位。

三、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主要做法

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工作责任唯一,工作落实到人,绩效考核到人。主要做法有五点。

1.线损管理进台区

第一,周密部署、完整实施了台区现场资料的严格采集、营业普查、基础资料的录入、10kV配电线路图和台区客户分布图的绘制、各台区的合理划分等基础工作。第二,建立线损三级分析制度与月度分析例会评价考核机制,强化供电所分析工作,突出基层抓基础。第三,利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对线损异常的线路和台区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实现痕迹化管理。

2.电费回收进台区

第一,加强电费回收监管工作,每月电费回收公告,对供电所的电费回收和欠费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同时供电所按台区建立电费回收明细表和陈欠电费明细表,并将责任台区当月电费回收率和陈欠电费回收率列入营销精细化考核,公布员工电费回收情况。第二,台区责任人主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网上和移动营业厅缴费、银电互联、自助缴费等方式,拓宽缴费途径,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3.计量管理进台区

第一,建立计量管理网络,加快台区户表改造进度,完成电能表全电子化覆盖工作,完善计量改造台帐,提升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及防窃电能力,保障供用电双方的合理经济效益。第二,严格执行缺陷处理规定,实行缺陷处理闭环管理。第三,由于海南地处海边,其高温高咸度、潮湿的特点,使得计量装置极易受腐受潮,为此台区责任人每月定期对所管辖的表箱开展清洁工作,保持表箱干净美观,对达到规范要求的计量装置,按要求在表箱贴上“检”字标识。第四,新装客户按《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图集》标准进行安装,做到“线进管,管进箱”,统一计量装置配置,实现计量装置“三个一”目标。第五,加强铅封、客户计量编码管理,设置专人管理,做好领用存记录,抓责任落实,完善表计管理,实现了台区计量规范化管理。

4.客户停电管理进台区

第一,利用营销信息化系统对客户停电时间的智能统计功能,实现数据自动化统计,提高数据科学准确性,减少人为统计差错。第二,建立客户停电时间统计工作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到对客户停电事件录入率、准确率等指标。第三,坚持每月召开停电分析会,查找配网薄弱环节。

5.优质服务进台区

第一,创新服务方式,发放服务卡片,一个电话即可找到相关台区负责人,得到相关问题的解释、指导和解决。第二,开展安全用电教育进农户、社区宣传等活动;上门服务,对伤残孤寡老人服务到家。第三,建立大客户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定期走访大客户,协助客户检测电气设备,帮助客户解决用电难题。

四、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体会

1.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提高对台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打破传统,实施台区精细化管理,是新旧管理理念的碰撞,在开展台区精细化管理之初,部分基层人员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一部分人习惯性不想打破原有的“完成指标就是满足,其他不关我的事”的局面。因此,首先从统一思想认识方面入手,向广大基层员工宣传台区精细化管理的优点和意义,同时,采取集体商议、集体讨论的形式,将大家的认识统一到开展台区精细化管理工作上来。

2.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是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方案,将台区各项责任指标经过科学的测算,分解到人,落实到人,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切实与员工自身利益捆绑在一起,一切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必须持之以恒

以往有很多管理举措刚开始时轰轰烈烈,但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情况,最终耗费了人力和物力,但显现的成效不大。在六年的台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台区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始终坚持抓必抓紧,抓必抓好,注意克服松散情绪,做到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五、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成效

通过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工作的推进,营销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显著改善,营销管理初步实现了一次质的转变。

1.台区降损工作成效显著

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存在难度大、涉及专业方面广、人员关系复杂等诸多因素。以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在台区线损管理上推行“三级”分析机制、精益化管理,制定和完善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各项制度、流程、方法,做到点和面兼顾,使台区线损管理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数据与2006年数据比较,10kV线路的综合线损由6.87%下降到5.05%,下降了1.82个百分点;0.4kV线路的综合线损由9.64%下降到7.11%,下降了2.53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台区从56.17%下降到6.52%。

2.电费管理进台区工作成绩喜人

通过“五进台区”管理模式,强化抄表、核算管理,细化考核指标,将电费回收任务落实到人,实行指标与绩效工资挂钩,极大调动台区责任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严格执行电价政策,进行电价普查,杜绝“人情电”、“关系电”,实现应收必收,收必收齐。2011年,实现当年电费回收率100%,其中有2个供电所实现无欠费供电所,电费管理工作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

3.优质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优质服务进台区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台区责任人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多渠道地提高客户对电能的认识和对电网企业的了解,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4.营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篇9

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占有市场,制造型企业在产品类型以及领域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张,随之财务管理需要应对的内容有所增加,这就加大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在质量、生产力等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间需要在管理、运营等软环境方面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制造型企业为高成本性企业,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的投入情况,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故而,在现今的形势下,对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以提升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环境下制约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主要因素分析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制造型企业财务工作经验,认为制约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有:

(一)财务管理中缺乏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高度重视,难以保障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以笔者所在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中往往存在着忽视财务预算工作的现象。企业的管理层认为预算工作可有可无,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以及资金运行状况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当前高度信息化的市场经济中,这一观念对于财务预算工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对财务预算环节的忽视会直接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出现偏差,甚至失误。片面、错误的预算编制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财务管理以及资金运行,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战略性目标的制定以及执行。

(二)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不到位,影响企业发展

在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面对制造型这类营运资金量非常大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状况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其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具体表现有:首先,在涉及大量资金的营销环节,制造企业为了争取客户,常会采用赊销的营销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力,会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产生死账坏账等,直接导致资金短缺的现象出现,加大资金风险。其次,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制造型企业生产项目日益增多,相对的投资量就加大且趋于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这一行为也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中风险预警机制缺乏,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在制造型企业,受到财务部门专业能力有限、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其通常缺乏系统化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往往束手无策,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制造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应对风险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专门的风险预警制度以及流程等。

(四)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管执行力较差,导致财务漏洞的滋生

在制造型企业还存在着内部监管执行力差的问题。虽然,在大多数的制造类企业都建立了内部监管机构,但是受到监管部门独立性差、监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存在交叉等情况的影响,其执行力不足,使得内部监管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监督与督促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没有体现财务审计的功能,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基于信息化技术提升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探讨

针对上述提及的制约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路径出发加以提升:

(一)增强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来实现预算的科学化

为了增强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切实发挥其指导性及约束性作用,必须要提高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在这一方面制造型企业具体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要树立起充分重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精力与财力投入。要加大对预算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在加强对现有财务预算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引进相关的优秀人才。此外,要通过宣讲等途径对企业全体员工以及部门进行财务预算重要性的普及工作,使每个部门都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与其自身的重要联系,提升其他部门与财务预算部门的配合度;在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中,企业也要从技术角度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体现出对工作的重视度。针对信息技术的特点,制造型企业完全可以借助这项技术来构建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各项数据信息资料,预算编制工作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地及时性、实效性、全面性及准确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中的各项资金运营工作,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高有力的支撑

在制造型企业涉及大量资金运营的环节主要集中在营销以及投资两大方面。针对这两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梳理,提出完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运营工作的措施,进而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笔者认为解决的措施主要为:其一,要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这需要企业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做好配合,对目标客户的信誉度、资产状况等进行充分的调研,避免盲目地制定与执行如赊账等营销计划。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降低风险。其二,制造型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重视程度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投资行为,使其不会脱离市场规律以及企业的客观环境。在投资行为中,首先要重视资金管控的长远规划,使其与近期计划结合起来,确保资金投资的科学化、合理化,杜绝盲目投资行为的发生。第三,企业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效的资金管控体系,使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为资金的整体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流失的风险,同时还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

(三)通过预警模型的构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危机,如不具备债务偿还能力而引起的经营困难甚至导致破产等。通过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预防、避免以及挽回可能或者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制造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预警模型,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把控。在实际运营中,所涉及的财务风险种类较多,在大量信息以及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警模型能够很好地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应具备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专业的技术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再者,在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后,还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后续管理工作,包括维护、创新等。总之,通过以上途径能够有效地预测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加以科学的应对和处理。

(四)通过信息管理管控体系的构建来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监管工作的执行力,避免财务问题的发生

在制造型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管工作中引入信息管理管控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够避免财务监管人员不作为行为的发生。这一体系能够对整个财务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的实时监督,同时增强其执行力。应用在内部财务监管工作中信息管理管控体系,其构建是借助当前先进的软件技术、监控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来实现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制造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安全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来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琴.浅析制造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

篇10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从投资拉动向着内需拉动的转变,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热有所缓解,同时对水泥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着这一局面,水泥企业不仅要在外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内部的经营管理方面也要有所加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最大化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的科学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理论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来说,更强调的是对企业整体进行系统化管理,对企业运行的所有方面,包括内部职工的管理以及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和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不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也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一种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现代管理方式。

二、水泥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究

(一)完善财务组织体系

在水泥企业中,财务组织体系呈现的特点是整个体系结构比较简单,财务管理工作有待完善,这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首先要完善财务部门的组织体系。财务部门的组织体系应该从宽度、深度两个方向上开展完善工作。在宽度上,要完善内部审计、监控、财务管理等部门的建设工作,在深度上,要加强基层财务部门与水泥企业总部之间的联系,最好是总部直接派遣相关人员与财务基层部门进行有效对接。通过扩展财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完善财务部门的相关建设工作。同时,水泥企业还可以打破传统的法律主体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虚拟的会计主体。

(二)与水泥企业经营情况密切结合

水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实行时要与企业的自身运行状况紧密结合,这就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相关业务比较熟识,了解比较到位。相应的,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还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对相应的财务理念并不陌生,比较熟识。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复杂,首先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的部门领导进行充分的交流,向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灌输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理念,定期举行财务培训,通过多种方式,使企业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形成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1]

(三)建立科学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作为整个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水泥企业的良好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预算报告之前,财务部门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准备:一是密切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需要考虑的指标体系。二是设立预算编制的评价模式。三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编制基础。在编制预算的时候,要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精细化模式进行转变,要将预算编制精确到季度和月度;要将预算编制方式从传统的固定单一模式转变为滚动的变化模式;要从对个体部门的单独预算转变为和全体部门相关的整体预算。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全面性。

(四)保证资金的合理调度

(1)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水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资金较为分散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总部要建立相对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公司内部开展模拟运行,通过对实际产品的分析,统计出现阶段可以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产品项目。对于高利润的产品项目要在相应的公司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对于相关项目采用贴息贷款的方式以促进发展,而对于回报性较低的产品项目要有所控制。这样可以确保高利润率项目的资金运转充足,通过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达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减少投入多,回报小的项目的资源消耗,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2)建立预算控制机制。在水泥企业的融资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财务部门要从内部实现良好的预算机制,减少资金流通不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要从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部门入手,对运转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预算控制机制。同时对于预算外的支出、采购、货款的预付等方面加强资金管理工作,避免相关的资金风险。[2]

(3)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现在的企业发展模式中,商誉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水泥企业也要建立良好的商誉,进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财务部门要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良好的财务运行机制,从而在金融机构中取得信誉保障,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良好的资金保证。

(五)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水泥企业在运行中所遇到财务风险的可能也不断加大,如果不加以重视,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危及整个企业的发展。水泥企业为了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财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投资、销售、采购、保管、金融外汇等各个环节注意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要加强和其他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健全内控体系、预警机制和监管机制。

在水泥企业投资方面要完善相关评价制度,对投资风险严格防范。在企业寻找新的外部经济增长点的时候,财务部门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资评价制度,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科学准确的第一手数据来对投资项目进行系统评估,分析投资盈利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行。

(六)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在建立具体的评价机制的时候,可以根据业务不同加以区分,对科研、管理、销售、生产等人员分别建立不同的评价机制,运用责任成本法、BSC积分卡、QCD成本质量控制等相关量化指标进行科学评价。建立相应的研发基金用以奖励新型科研产品的开发,建立能源用度指标考核能源的使用情况,建立回款责任奖励制度来控制财务风险。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对绩效评价的要求。[3]

(七)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水泥企业要通过对相应的财务核算平台、ERP系统等的建立,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确保财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进而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企业自身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抓住机遇,积极地探究自身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疏漏,通过精细化管理的运用,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转。在精细化管理的建设中,企业要从完善财务组织体系,密切结合经营情况,建立科学预算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调度,控制财务风险,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增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在水泥企业中的运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44-04

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战略选择。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学生的国际化、师资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拓展等。其中,师资的国际化在高校国际化建设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引进一定比例外籍专家和优秀海归人员的同时,鼓励教师队伍“走出去”,创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日益频繁、愈加复杂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因公出国(境)的管理方式理应做出积极应变。

一、因公出国(境)管理面临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因公出国(境)业务量不断增加,传统审批方式已经无法应对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公派短期出国(境)数达6394人次,公派长期出国(境)数达493人次,近年来的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具体如图1所示,随着出访量的日益增长,业务管理队伍却维持不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应付,无法抽出精力提供更多的服务。传统的审批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因此,为加强审批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因公出国(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2.传统纸质流转审批方式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较高、服务质量不佳

审批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对象很广,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纸质版申请表格需要在学院内部、职能部门、学校主管部门等流转。在学院审批通过的情况下,职能部门按序依次审批,一旦中间有任意一个部门未能及时审批,就会延长最终的审批时长,难以提升学校整体的行政办公效率。而且,传统审批方式下,出访人员无法实时监控文件流转的进度,管理人员业务处理沟通的成本偏高,无法整合利用学校现有的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智能沟通。同时,传统审批方式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造成大量的人工重复操作。

3.智慧大学和服务型机关建设对因公出国(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服务机关、效率机关、责任机关”建设对服务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公出国(境)审批纸质版流转效率低下,矛盾重重,而且违背了整个学校推进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理念。

智慧大学要求主动感知师生的需求,通过相关信息的主动推介,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教师专注于学术、学生专注于学习,实现人本、绿色行政服务。相当一部分的行政流程实现智能化处理,如信息校验、格式审查等,简化行政流程。打通校院两级管理系统,支撑校办院到院办校的转变。

二、因公出国(境)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建设理念

在学校推进智慧大学的形势下,建设一个可持续、面向服务的因公出国(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理念主要包括:

(1)放眼未来。设计系统的时候,考虑基于未来开发,要能适应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和学校的整体发展,避免短期内重新开发。

(2)面向服务。面向全校师生,通过信息系统解决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的协调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尽量改善用户体验,师生只要负责填报,后续具体的流转过程交给系统,随时查看审批进度,通过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加强两者的互动,提高工作效率。

(3)资源发掘。做好因公出国(境)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为出入境中心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便利。做好数据的利用和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并解决与市外办的信息系统对接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信息共享。因公出国(境)的数据信息量大,价值密度较高,与人力资源处、档案馆、图书馆、教务处、研究生院、财务计划处等实现数据共享,便于各个归口部门对数据进行发掘和分析,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2.建设基础

经过985工程的支持,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因公出国(境)管理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学校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大学的发展,逐步完善校园网、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建设。各个业务部门自行开发的系统,服务器逐步迁移到网络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再加上数据库和云存储的发展,学校有能力整合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或同步,实现信息共享。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职工的人员基本信息有权威的数据源;本科教务管理系统,本科生的人员基本信息有权威的数据源;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本科生的人员基本信息有权威的数据源。

(3)基于审批流程,自主研发了InfoPlus工作流系统,实现可视化的流程、表单开发,通过接口第三方系统集成。主要对应用系统通过BP+BI模式,前者解决“事务处理”(工作流),后者解决“决策支持”(数据分析管理)。

(4)统一门户平台(我的数字交大),整合各个业务系统的管理功能,统筹面向全校师生的办理业务,实现资源整合。统一身份认证,使用统一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有效减少系统管理工作量,提高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加强系统数据的移植性。统一授权平台,可以通过岗位设置权限,也可以通过赋予角色,增加人员属性的方式设置权限,灵活地实现权限的统一管理和分配。

(5)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通过两个平台,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邮件和短信通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3.系统模型

审批流程、后台管理、网站是因公出国(境)系统的三个核心要素,形成铁三角模型。具体见图2所示审批流程,使用统一门户平台(我的数字交大),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的功能,把审批同意的数据推送到后台管理。后台管理,即外事管理系统,实现后台数据的管理和分析,维护了批件管理、证照管理等模块,促进办公自动化。网站,即出入境中心的网站(),实现信息、网上公示等功能。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能有效地服务全校师生,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办公自动化。

4.系统设计

审批流程是整个因公出国(境)系统的核心,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而且是规范流程、业务重组的过程,能推动传统管理方法向管理信息化理念的转变。首先,通过“院为实体”,即实行学院制的管理模式,优化职能部门的审批流程,把原先依次审批的过程转变为根据学院意见并行审核的过程,提升审批效率。其次,通过“预受理”的步骤,即先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判断出访任务和时间等是否符合规定,在此基础上学院再根据任务进行审批,然后流转相关的职能部门并行审批,从流程上避免出现多次重复审批的问题。最后,通过系统设定已经审批同意的学院或职能部门不用再次审批,有效地降低重新审批的工作量。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系统模型,把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平台等进行资源整合。

(1)审批流程,使用统一门户平台(我的数字交大),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的功能,并把审批同意的数据推送到后台管理。

1)网上申报。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把教职工、本科生、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实时交换,解决用户登录的问题。具体如图3所示,利用统一门户(我的数字交大),实现网上申报。

2)网上审批。审批权限是审批流程的难点,可以通过统一授权系统,按岗位配置审批权限,只要此人在相应岗位上就可以审批,而不用分析人事关系在哪,或是哪个部门的领导。审批互动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统一门户的“正在进行中任务”,实时查询审批流转的进度,透明化办公。并利用学校现有的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智能沟通。

(2)后台管理,即外事管理系统,具体如图4所示实现后台数据的管理和分析,维护了批件管理、证照管理等模块,促进办公自动化。

批件管理实现了自动打印任务批件和政审批件的功能,大大解放了劳动力。签证管理通过导出xml格式文件的方式,与市外办的因公出国(境)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交换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证照管理通过证照录入、领用、归还、注销等功能,实现了因公证照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通过“经办+复核”的模式,从管理模式上避免发生财务问题的同时,对财务数据实现数字化管理。

5.建设成效

充分利用由审批流程、后台管理、网站组成的铁三角模型,发掘各个元素的延展功能。通过信息系统,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促进服务,又通过服务反过来促进管理。因公出国(境)系统的主要建设成就如下:

(1)在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传统纸质流转审批方式效率低下,申请表格需要在学院内部、职能部门、学校主管部门等流转。在院为实体的理念下,学院审核后,职能部门按序依次审批。每个职能部门审批都需3个工作日,学校主管部门审批需5个工作日,所以传统的审批方式总共需要3N+5个工作日。而通过因公出国(境)系统审批,能实现职能部门的并行审核,最多只需要3个工作日,总共需要8个工作日。由此可见,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出访团组审批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越多,效率的提升越明显。

(2)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实现“T”型延展。

“T”型延展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纵向实现业务管理一条龙,通过信息系统,全方面覆盖了网上审批、与市外办系统对接、签证管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科学化、自动化办公;另一方面是横向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出入境中心网站,整合师生所关心的办事流程、友情提醒、信息系统介绍等内容。网站经过两年的时间,访问量已近10万,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不断完善审批流程,优化网上申报步骤,加强用户体验,结合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智能沟通。

(3)提升了服务质量,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2014年底,出入境中心分别以民主生活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对因公出国(境)系统的意见建议,各方面对这个系统给予好评。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审批,只需网上申报后,等待短信通知领取批件即可。全校师生感受最明显的是“足不出院”就能完成整个审批过程。同时学院外事负责人可以随时查询统计本学院的出访情况,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学院的管理工作。

三、总结

因公出国(境)系统的使用,不仅优化了审批流程,而且促进办公自动化,解放劳动力,业务管理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务上去。通过对因公出国(境)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发掘,还可以为学校推进国际化提供指导意见。

结合高校因公出国(境)面临的新形势,笔者建议:

1.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因公出国(境)信息化建设

高校因公出国(境)业务量不断增加,传统审批方式效率低下,矛盾重重,已经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可以进行业务重组,简化审批流程,同时规范流程,实现科学管理。

2.建立业务模型,打造一门式因公出国(境)管理服务平台

在现有的体制下,由审批流程、后台管理、网站组成的铁三角模型,基本适用于所有高校。审批流程解决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的问题,后台管理解决数据管理、数据统计的问题,网站解决网上公示、信息的问题。三个元素相对独立,侧重点不同,对出访人员而言,只要进入审批系统的一门式入口,就可以完成整个审批过程,而不用学习如何使用整个因公出国(境)系统。

3.整合高校现有的信息化资源,通过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共享

高校推进数字化建设,第一步往往是按照职能分工分别建立用于信息的网站,并建有人事、教务、科研、财务、OA办公等多个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式必然会造成各自为政,共享程度底的问题。利用因公出国(境)、科研协议签署等综合性业务,从多个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再反过来把业务信息推送回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把各个管理信息系统有机整合联结,服务智慧大学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旭,刘志杰.高校教师国际化问题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徐永洁.潍坊市因公出访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王培雷.业务流程重组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篇12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113-1.5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了20多年,特别是在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趋向国际化、消费结构高级化、民营经济扩大化、城市化和政府行为规范化,在此动力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旧快速发展。但是,过去粗放式的税收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需求,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缺陷和弊端。尽管税收收入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可是其中隐藏隐患也不能忽视,主要表现为税收成本太高,调整税收,没有所得税,收过头税,个人所得税,地方政府干预,税收仍然盛行,税收流失。因此,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成为中国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的主要措施。精细化管理是在同一时间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粗放,传统的管理理论为基础,实施精细化的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降低成本,最大程度的一种管理模式,以增加利润。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税收精细化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将基于集成,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学,在税收法律的前提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纳税人提高税务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收集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好,工作职责标准做工精细,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工作程序和系统。税收精细化管理就是针对现存的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局限与不足,根据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对现有税收管理格局通过分类、细化、简并、延伸,进行优化健全,甚至结构重组,加以系统整合,从而促使各岗位严密、细致、充分、能动、和谐,进而形成科学、合理、周密、简明、高效的税收管理格局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在税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税收征管。税收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基于信息网络,加强和实施进行分析,评价税收管理,税收管理环节,明确职责,优化税源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共享中的税务部门内部的建设模式,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减少税收流失,提高税源监控的效率,减少税源控制成本,促进税源管理,提高质量。有利于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是税收管理行政行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管理与服务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税收精细化管理是严惩偷逃骗税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税收秩序的根本保证,也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

三、税收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目前税务管理所处的状态。税收信息化建设角度:目前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CTAIS税收管理系统、金税工程、进出口税收管理系统等,但各大系统后台数据库互不兼容。可以说目前税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税收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税务人的组成人员:税务人员是收入管理,税收管理问题的第一个元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当前税务人员管理系统,人员进入渠道不畅,只有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税收人员才能得到及时补充,在基层单位收集的严重问题数量不足,而行政任务在基层部门每年都有更增加,致使税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越来越大。税收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目前,一些日常的税收征管业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自由裁量权造成税务人员有一定寻租空间。当前的税收管理细节存在不好的地方,使的税收执法不规范。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制度的限制,也因为执行的困难以及税收设计方面的原因,在这些问题的税收服务的满意度和税收管理效率的工艺设计方面存在着问题,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方式,税务部门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可以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税务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引入税收精细化管理,通过税收管理精细化改造,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对于税收精细化管理应采用的策略与措施

税收精细化管理应用策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科学的制定各种制度;工作流程顺畅;秩序规范。

提高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建立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管理机制;健全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优化人员构成。

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流程再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通过实施税收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业务流程重组和重新设计是指对企业流程的重新设计,能够成本,质量方面是企业获得动态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加快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应用的信息平台;建立税收管理员平台;建立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源管理是实施科学税务管理的最终目标,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把税源管理作为实施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但在严格意义上的税收是不平等的税收。强化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如下:可以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的目标;开展纳税评估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以规范服务为重点,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加强纳税人基础资料管理。

五、优化我国税收制度应采取的方案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优化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使其更加适应税收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建立和健全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税是法律规定的,按照政府的规定征收的,对税收基本法认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税收执法效率和权威,应尽快落实基本法律和相应的税收法律,使我国税收法律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规范税种设置,简化税率结构;税种设置要规范,各项流程都应有明确的法律程序,不能重复设置,让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应该对税收品种清清楚楚,避免繁琐、重复、交叉。

规范优惠政策,使其具有可行性;税收优惠政策要尽量固定规范,提高管理上的可行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