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9:2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房屋设计流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认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该定义所关注的四个核心特征[1]。
“根本性的再思考”,就是对企业所关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彻底性的再设计”,意味着对事务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务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以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全新的完成方法;它是对企业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的变化”,意味着业务流程再造寻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再造就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著增长是流程再造成功的标志与特点。
“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是一个价值链。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流程再造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成功的流程再造可以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发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1)实现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业务流程再造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映速度[2]。(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根据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3)建立扁平化组织。业务流程再造要求先设计流程而后根据流程建立企业组织,尽量消除纯粹的中间环节,这不仅降低了管理费用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及对市场的反映速度。(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业务流程中的作用。业务流程再造要求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这就强调了业务处理流程上人员的素质,并强调了团体合作精神,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理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5)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企业业务流程。当前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3]。只有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要求不仅对一个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求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三、综合化企业流程再造法的设计思路
在对现有实践中的企业流程再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采用综合化流程再造法,以此来指导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流程再造。这一方法由四个关键阶段组成:再造决策、流程诊断、流程优化、制度化新流程,下面对这四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再造决策
1.获取管理层的支持。流程再造是一种对国有企业影响深远的变革,因此,管理层必须形成统一的认识。企业的高层必须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愿景进行展望,如我们将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顾客将会如何看待这些产品和服务?员工应该如何提供给他们?通过宣传使员工清楚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顾客是谁、工作对象是什么和工作方式应该如何,以争取最广泛的支持。
在这一阶段,要打破员工的职能分工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流程观念,使员工能够从流程的角度来看问题,把流程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流程”将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词,只有树立了以流程为核心的战略观念,才能紧跟市场趋势,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关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流程再造在其他公司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流程再造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相关的讨论会来加深对企业流程再造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会,可以使管理层了解到流程再造对公司战略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能全力以赴支持企业的再造活动,确保流程再造的顺利进行。
2.选择核心流程。通常意义上的核心流程是指在众多的流程中,集成组织的各种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的最终输出贡献大的流程,也就是对企业而言价值贡献度大的流程。在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所选定的核心流程要符合两个特征:(1)流程的价值贡献度高,符合一般核心流程的特点;(2)流程的优化潜力大,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一方面根据20/80原则,企业有限的资源必须集中在关键的业务中,必须选择对组织价值贡献度高的流程进行再造;另一方面只有对优化潜力大的流程进行再造,改造才容易取得显著效果。
在国有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要不重复地列出所有业务过程,找出企业所有的流程,然后从贡献度和提升潜力两个维度对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选出需要再造的核心流程。(二)流程诊断
选出需要再造的核心流程后,就要对其进行诊断,首先应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然后还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病源,以改进流程效率。
1.记录现有流程,画出流程图。流程图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得流程易于阅读和理解。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与员工相互合作,从头到尾绘出他们工作于其中的流程全图,有助于增加对别人的任务和问题以及自己如何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的认识。绘图活动往往会激起团队和个人的进取欲望——明显的浪费、笨拙的步骤、错误的环节等都会促使人们对流程的改进。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通过与流程参与者的面谈,了解信息流及相互关系、信息处理的方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等。通过访谈得到的信息、资料要作出详细记录,尤其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以及各种等待时间等都应记录下来,均将作为流程改进的度量标志。
2.分析现有流程的弊端。结合流程图,与流程的参与者面谈,和他们一起对流程涉及的文件、制度、报告等必要性逐个进行审查,找出不增值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列出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挖掘破坏企业流程整体效率的授权体制、企业原则、工作流程等等,找出问题的根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挖掘弊病,分析原因,作为流程改进的依据。
(三)流程优化
传统的流程再造的方法有两种: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对于流程的某些要素,彻底重新考虑可能最为合适,而对另一些要素,则应该采用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的系统化改造方法。这两种方法不应当被看做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在再造的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并用。
(四)建立配套措施
流程再造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展开,但也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组织、岗位、制度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流程优化再造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取得实际的成效,就必须针对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和企业实际情况给出流程优化再造的配套措施。
1.组织结构的调整。根据优化方案对流程进行再造后,企业的管理层次、规章制度、部门职责、员工的角色和职责等都可能发生改变。新的组织结构以及详细的职务分配必须传达给受到影响的员工,规定他们新职责,规范他们的行为。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必须符合新流程的要求。激励和报酬结构也必须以小组表现为基础重新设计,个人的绩效考核标准要重新设定。
2.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完成流程优化后,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以保证新的流程方案的平滑过渡的同时,要选择信息技术平台来执行新的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03-0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水平是我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高职高专类学校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大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力度,才能培养出现代物流人才。为提高物流技能教学质量,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投资建设了物流软件实训室,并开发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流教学软件。要想有效地利用教学软件,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就第三方物流实训课程设计进行阐述。
一 实训性质与目的
1.性质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本课程处于物流管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之间,是学生通过物流软件的学习接受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2.目的
通过对第三方物流软件的操作与学习,使学生对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流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将所学的物流知识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企业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二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应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作业,让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从订单的接收开始,以实物流程为主线,兼顾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使系统使用者明晰地理清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
三 实训技能岗位设置
职能部门(技能岗位):客服部(客服)、储备部(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流通加工部(加工员)、送货部(调度员、驾驶员)、综合部、财务部(会计)、安全部。
四 课程实训项目设计
对第三方物流各技能点及第三方物流软件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设计相应的情景实训项目。
1.基础信息管理
项目1:资源(设备、人员、车辆)管理;项目2:路由管理;项目3:库房管理。
2.客户管理
项目4:客户信息管理;项目5:项目客户的货品管理;项目6:客户费用管理。
3.供应商管理
项目7:供应商档案管理;项目8:供应商信用管理;项目9:供应商费用设置。
4.订单管理
项目10:入库订单管理;项目11:出库订单管理;项目12:库内加工订单管理;项目13:退货入库订单管理;项目14:退货出库订单管理;项目15:退货加工订单管理;项目16:运输订单管理;项目17:配送订单管理;项目18:订单查询。
5.仓储作业
项目19:入库作业;项目20:仓储管理;项目21:移库作业;项目22:流通加工作业;项目23:出库作业。
6.运输与配送业务
项目24:运输出港的调度和场站作业;项目25:运输进港的调度与场站作业;项目26:运单补录和运费复核;项目27:签收与返单处理;项目28:运单查询;项目29:配送作业。
7.商务结算
项目30:应收应付管理;项目31:现结现付管理。
8.综合业务实训
项目32:仓储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项目33:流通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项目34: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项目35:中转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
五 课时和内容安排
总课时为112课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个业务的模拟,72课时;第二阶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实训,40课时。
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模拟。了解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实训内容为:实训项目1~实训项目31。
第二阶段:将实训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角色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将实训岗位设置为:系统管理员、客服(订单录入)、搬运工(出入库反馈)和运输配送调度员。实训内容为:实训项目32~实训项目35。
六 实训成果要求
通过对第三方物流软件的操作与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流程。将所学的物流知识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企业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七 实训成绩考核及评定标准
第一,实训结束后,学生将实训结果等内容写入实训报告,报告应符合实训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
第二,指导教师对每份实训报告进行审阅、评分。
第三,根据软件系统的测评分数并结合实训报告的得分情况给出学生的实训成绩。
第四,该实训课程内容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与验证,实训课的成绩记入课程平时成绩。
八 第三方物流实训情景项目设计范例
项目19:入库作业。
1.实训任务
以仓储调度员或信息管理员的身份,对入库作业计划指定储位、作业资源,打印出储位分配单、入库单,能够查询作业明细。
2.实训步骤
第一,新增入库单。在【订单管理】【订单录入】【订单录入】下点击【新增】;出现新界面后,选择入库订单,点击【确定】,分别对订单信息、订单入库信息及订单货品进行维护。在订单信息界面,录入如下信息。如:
客户名称:飞远运达;紧急程度:一般;单来源:电话;下达时间:当天。
在订单入库信息界面,录入如下信息。如:
库房:第一号库;入库方式:送货;入库类型:正常入库;预计入库时间:后天。
在订单货品界面,点击【添加货品】,数量是10台。最后,点击【保存订单】即可。
第二,生成作业计划。选中刚才新增的订单,点击【生成作业计划】,在弹出的界面,点击【确认生成】。
第三,入库调度。在【仓储管理】【入库作业】【入库预处理】下,选中刚才的订单,点击【调度】。
在入库预处理界面,在待上架货品中,选中要上架的货品及添写上架的数量,在区和储位编码中选择要上架货品的储位编码。如:
货品编码:000050150;货品名称:轮胎;数量:10;区和储位编码:根据之前生成的编码进行选择。
然后点击【打印储位分配单】,打印出储位分配单,点击【打印入库单】,打印入库单,交给理货员。
另外,还可在【资源调度】界面,根据仓储实际情况对作业资源进行维护。
最后,点击【调度完成】,完成作业的调度。
第四,入库反馈。用户选择【仓储管理】【入库作业】【入库反馈】,系统显示已调度完成的单据,点击【作业计划单反馈】,分别对理货、上架等进行反馈,然后点击【反馈完成】,完成入库反馈作业。
3.实训总结
第一,明确实训任务的目的及要求。
第二,写出实训的具体过程。
第三,根据实训步骤画出实训流程图,将实训结果等内容写入实训报告。
第四,总结实训体会,师生可提出改善建议进行讨论。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07-02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认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该定义所关注的四个核心特征[1]。
“根本性的再思考”,就是对企业所关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彻底性的再设计”,意味着对事务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务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以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全新的完成方法;它是对企业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的变化”,意味着业务流程再造寻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再造就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著增长是流程再造成功的标志与特点。
“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是一个价值链。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流程再造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成功的流程再造可以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发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1)实现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业务流程再造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映速度[2]。(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根据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3)建立扁平化组织。业务流程再造要求先设计流程而后根据流程建立企业组织,尽量消除纯粹的中间环节,这不仅降低了管理费用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及对市场的反映速度。(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业务流程中的作用。业务流程再造要求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这就强调了业务处理流程上人员的素质,并强调了团体合作精神,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理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5)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企业业务流程。当前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3]。只有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要求不仅对一个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求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三、综合化企业流程再造法的设计思路
在对现有实践中的企业流程再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采用综合化流程再造法,以此来指导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流程再造。这一方法由四个关键阶段组成:再造决策、流程诊断、流程优化、制度化新流程,下面对这四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再造决策
1.获取管理层的支持。流程再造是一种对国有企业影响深远的变革,因此,管理层必须形成统一的认识。企业的高层必须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愿景进行展望,如我们将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顾客将会如何看待这些产品和服务?员工应该如何提供给他们?通过宣传使员工清楚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顾客是谁、工作对象是什么和工作方式应该如何,以争取最广泛的支持。
在这一阶段,要打破员工的职能分工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流程观念,使员工能够从流程的角度来看问题,把流程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流程”将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词,只有树立了以流程为核心的战略观念,才能紧跟市场趋势,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关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流程再造在其他公司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流程再造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相关的讨论会来加深对企业流程再造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会,可以使管理层了解到流程再造对公司战略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能全力以赴支持企业的再造活动,确保流程再造的顺利进行。
2.选择核心流程。通常意义上的核心流程是指在众多的流程中,集成组织的各种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的最终输出贡献大的流程,也就是对企业而言价值贡献度大的流程。在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所选定的核心流程要符合两个特征:(1)流程的价值贡献度高,符合一般核心流程的特点;(2)流程的优化潜力大,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一方面根据20/80原则,企业有限的资源必须集中在关键的业务中,必须选择对组织价值贡献度高的流程进行再造;另一方面只有对优化潜力大的流程进行再造,改造才容易取得显著效果。
在国有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要不重复地列出所有业务过程,找出企业所有的流程,然后从贡献度和提升潜力两个维度对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选出需要再造的核心流程。
(二)流程诊断
选出需要再造的核心流程后,就要对其进行诊断,首先应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然后还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病源,以改进流程效率。
1.记录现有流程,画出流程图。流程图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得流程易于阅读和理解。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与员工相互合作,从头到尾绘出他们工作于其中的流程全图,有助于增加对别人的任务和问题以及自己如何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的认识。绘图活动往往会激起团队和个人的进取欲望――明显的浪费、笨拙的步骤、错误的环节等都会促使人们对流程的改进。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通过与流程参与者的面谈,了解信息流及相互关系、信息处理的方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等。通过访谈得到的信息、资料要作出详细记录,尤其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以及各种等待时间等都应记录下来,均将作为流程改进的度量标志。
2.分析现有流程的弊端。结合流程图,与流程的参与者面谈,和他们一起对流程涉及的文件、制度、报告等必要性逐个进行审查,找出不增值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列出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挖掘破坏企业流程整体效率的授权体制、企业原则、工作流程等等,找出问题的根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挖掘弊病,分析原因,作为流程改进的依据。
(三)流程优化
传统的流程再造的方法有两种: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对于流程的某些要素,彻底重新考虑可能最为合适,而对另一些要素,则应该采用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的系统化改造方法。这两种方法不应当被看做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在再造的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并用。
(四)建立配套措施
流程再造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展开,但也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组织、岗位、制度和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流程优化再造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取得实际的成效,就必须针对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和企业实际情况给出流程优化再造的配套措施。
1.组织结构的调整。根据优化方案对流程进行再造后,企业的管理层次、规章制度、部门职责、员工的角色和职责等都可能发生改变。新的组织结构以及详细的职务分配必须传达给受到影响的员工,规定他们新职责,规范他们的行为。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必须符合新流程的要求。激励和报酬结构也必须以小组表现为基础重新设计,个人的绩效考核标准要重新设定。
2.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完成流程优化后,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以保证新的流程方案的平滑过渡的同时,要选择信息技术平台来执行新的流程。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电子商务更是空前发展,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物流外包,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国内物流企业亟待壮大,伴随而来的是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三方物流。而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对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论证与规划。
一、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由于物流工作实践性强,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应聘者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少则1-2年,多则5-8 年,对于刚刚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实践经验的缺乏已成为阻碍其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就业与创业。因此,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能具备一定符合企业要求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就成为实践教学的首要目标。
针对我国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职业基本能力,物流专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竞争能力五种能力。打造的是既具有物流设计,运作,优化的专业能力,又懂得管理、经营,决策,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生就业与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与应用为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为此,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要避免出现人才结构性失衡。
如香港理工大学开设国际航运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开设运输管理课程,完全是从香港转口贸易的优势出发,抓住了航运,运输的需求重点,即便有能力开设其他物流课程,也没有贪大求全。因此,我们要从地区,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考虑,设置物流急需的实践课程,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实现充分就业。
2.能力导向原则
物流实践能力培养应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两个层次。基本专业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操作岗位技能,主要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加工、信息、报关、报检,结算、货运,客户管理等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能力为组织管理,分析决策,人际交往,创新竞争等能力。
3. 素质导向原则
著名国民素质研究专家谢思忠曾指出:大学生就业,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可以说“素质决定命运”。很多企业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放在首位,他们特别欢迎那些事业心强、具有战略眼光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还要有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精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活跃敏捷的思维。
以上素质的培养是实践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
4. 学生导向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
5. 特色导向原则
各个学校都全面开展物流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教学是不现实的,物流企业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发挥优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学有专长、独具特色的毕业生群体。比如交通类院系可注重运输事务方面,管理财经类院系可以侧重管理,营销,成本等方面。
6. 前瞻性导向原则
现阶段的学历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现代物流业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改进,尤其是实践课程,不但要与现实物流发展与时俱进,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以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符合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成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应构建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模拟为主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践课程体系。调动各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岗位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适应2l世纪物流人才的要求。
1.培养职业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
职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是针对现代社会从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课程,主要是掌握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能力和电子商务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为:(1)计算机操作与维护;包括微机硬件安装与设置方法;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方法;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使用方法;声音,图像编辑处理方法;网络基础和INTERNET网络应用;(2)电子商务应用:包括B2C交易、B2B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电子合同、网上银行与支付,信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商务管理等。
2.培养物流岗位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
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实质是一种单项管理能力的仿真实训,是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岗位的。课程安排在物流主干课程后,主要目的是以岗位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软件为手段,实现符合岗位需求的目标。
主要课程设置:(1)运输与配送管理实训: 包括业务管理、调配管理、运输管理、路线优化等操作环节;(2)仓储与库存管理实训: 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3)货运实训:包括拟订货代合同,处理海运、空运进出口业务,租船订舱、报关与报检,货运保险等内容,(4)供应链管理实训:包括供应链的构建方法与技能,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技能,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等内容。
3.培养综合管理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实践课程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 “宽口径”,综合型, 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环节。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在掌握通用基本就业技能基础上,将所学各类物流单项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企业或部门的总体运营能力,实现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综合能力目标,同时培养一定的职业素质。
课程内容以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物流企业运营为背景,采用模块教学,角色虚拟方法,具体模块有:(1)物流企业管理模块:内容包括企业创立,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2)物流企业营销模块: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等;(3)物流企业运营模块:以家电,医药,食品,汽车等功能物流为背景开展实训;(4)物流客户管理模块:内容包括客户分析,客户获取,客户维系,客户挽留等。
四、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
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搭建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但如何实现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却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保障。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既能按照物流专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实战型师资队伍,要走外延和内涵双重发展之路。外延发展,就是引进企业职业经理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内涵发展,就是鼓励专任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掌握应用技能和实践知识。
2.探索与创新物流实践教学法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除多媒体,案例法等常用教学法外,在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更多的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教学法: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展示、边讲、边做,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掌握,印象深刻;(2)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交物流设计方案,使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3)模拟实训法 :采用实物模型、ERP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模拟流程与岗位,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搞好物流实验室建设
物流实验室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的平台,是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应用型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更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物流实验室建设应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课程,并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应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一方面,为克服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滞后性和适应物流实践本身的飞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可及时洞察物流人才需求变动与发展趋势,进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有步骤地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物流岗位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确定物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不但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校阶段就接触企业,深入实际,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环境,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创业。
5.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物流运作是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流程,物流各岗位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适应特定职业或职业群需要的必备职业素质。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应坚持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含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6.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希望新进员工能马上胜任工作,这是现在社会的普遍就业准则。而学校的实训课程,模拟再好,也与实际存在差距。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期,尤其是毕业实习,多接触实际,多积累经验。通过实践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快进入职场角色,这样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作为发展日益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既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又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担负起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重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重视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的核心与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索,总结,修正实践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153-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中出现了机构臃肿、资源浪费、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那么流程再造的思想与方法能否在政府管理领域中得到充分地应用呢?本文选取廊坊市G区招商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流程再造思想为切入点,对其招商审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提出再造方案,以达到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廊坊市G区招商服务中心流程现状和问题分析
通过对招商服务中心相关科室领导和具体办事人员的深入访谈得出招商服务中心的流程现状和审批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商服务中心流程现状
招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G区的招商引资、洽谈业务等工作。其核心流程是为有意投资者提供从引进到落户的服务。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ASME流程图的分析我们得出招商引资流程增值步骤为9步,占全部步骤的41%;非增值步骤为3步,占13.6%;传递步骤为10步,占45.4%;无耽搁步骤。可见传递步骤和非增值步骤占有很大比例,从而破坏了流程的整体性、效率性、最优性。
(二)招商服务中心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招商服务中心为客户办理审批落户手续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这反映了招商服务中心服务效率的低下,下面来分析招商引资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度性因素:企业落户的行政审批事项烦琐,各职能部门如环保局、安监局、税务局、技术监督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重申复审现象严重,造成审批过程的低效。
各职能部门地理位置分散:由于各职能部门地理位置分散,造成招商服务中心为企业办理落户手续审批过程中需要移动较长的距离,无形中延误了企业的审批时间。
技术性因素:招商服务中心信息化程度低下,没有建立招商引资数据库,造成投资企业与招商服务中心无法进行及时的信息对接,从而误了大量的时间。并且由于信息流通不畅,使得各职能部门相互间的协调程度低下,重申复审现象严重,从而使得招商服务中心为企业办理落户效率低下。
组织结构因素:广阳区政府为招商引资下设招商服务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挂靠在商务局,主要负责招商引资;项目中心挂靠在发改局,主要负责投资企业落户后的后续工作。这种组织机构属于职能型组织,而不是流程型组织,从而无法为企业申办落户全过程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招商服务中心的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针对招商服务中心工作流程效率低下问题我们提出信息化设计方案、组织结构再造方案来为招商服务中心的流程再造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
(一)招商服务中心流程信息化
本文设计在招商服务中心流程中引进电子政务和后台数据库,使客户与招商服务中心能够实现快速信息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设想了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中利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序,从而实现招商引资流程的高效化。实施信息化方案后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信息化改造后,从再造的结果来看,招商服务中心与各职能部门对接的6个月可以缩短为4.5天。
(二)组织结构再造
针对招商引资流程无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结构再造的方式来实现,组织结构再造包括建立流程型组织和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建立流程型组织。招商引资应以流程为中心,以顾客需求为起点,以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终点,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密切相互间的协作关系。因而组织结构应根据流程进行再造,我们的建议是将招商服务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合并成招商局,形成流程型组织。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针对各职能部门地理位置分散以及复审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拟在招商局中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形成招商引资项目小组。由政府赋予招商局相应的权力,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到行政服务中心共同为有意向在广阳区投资建厂的企业办理落户审批手续,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
三、招商服务中心流程再造的效果
通过流程再造使得招商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得到简化,效率得到提高,通过流程再造后招商服务中心的ASME流程图如表2所示:
再造后招商服务中心业务流程中增值步骤为9步,占全部步骤的75%,比再造前增加了34%;非增值步骤为2步,比再造前减少了1步;传输过程由原来的10步减少为1步,比再造前减少了37%;大大减少了传输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本文通过对招商服务中心进行流程再造后,其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改善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减小了招商服务中心的管理幅度,使得完成招商引资流程由以前的多个职能部门变为一个综合性部门,而且提高了招商流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使得招商服务中心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对接由6个月缩短为4至5天,使企业能够在达成协议后短期内落户G区,真正达到了“一站式”的服务效果。实践证明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与方法在政府管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胡萍.业务流程再造在政府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7(8).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逐渐被物流企业作为一种必备的业务工具,所需人才也必须是既懂现代信息管理又懂物流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许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采用验证模拟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缺乏真正的物流信息商务操作,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通过模块互动方式打造物流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它以经济学、管理学、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为基础,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学生通过学习,须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实务操作。课程内容包括:物流、信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物流设备、物流自动化、信息系统化、自动识别及采集技术与设备、自动存取和分拣系统、生产物流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规划程序及方法;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内容、模式和运行管理方法;数据库技术、EDI、GIS和GPS等内容。一方面,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一门课程来全面系统掌握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环境下的主流技术和操作技能,要求教师授课时考虑到教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面向企业需要,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因此,课题组将课程定位为:教学内容要面向企业应用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以企业业务流程需求为引导,结合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创新能力,学生能够用企业的角度规划适应其战略目标的信息系统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设计
1. 设计思路。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随着发生变化,教师也应探究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的教学方法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协作化,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课题组摸索出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体做法是:采用模块互动、网络和多媒体、小组讨论、与企业协作等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提高。
2.实践教学方案的模块化设计。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解决现实中的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本课题采用基于认知、验证、虚拟、实境等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的实践模块,内容包括:块任务、能力指标和知识要素,如表1。
3.实践模块设计的灵活性和分散性。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调用其中任一模块来支持理论教学,同时通过理论教学又进一步完善和体现实践模块功能,达到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二者相互支持和促进,彼此互动,使学生理论学习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物流信息系统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是基于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方案,充分体现理论模块够用、实践模块适用要求,以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灵活性和分散性需求,针对不同专业开设有物流管理课程,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可以必修或选修一个或多个实践项目。课题组提出了如下的实践教学模块与理论模块互动设计,如下页表2。
四、实践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本方案采用以物流信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专业为宗旨,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化程度,形成系列化、层次性教学环节,并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连贯与支撑,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实施实践教学。每个理论教学模块之中均有若干次实践教学,使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步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形成职业能力有较好的支撑及促进作用。课题组与贵州某软件公司合作,参与企业不定期的现场实践,并邀请该企业网络工程师到学院给学生授课,介绍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通过该模块的实践,不但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企业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感性认知,并且还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技术,同时还将受到严格的管理类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训练。
1.实践模块一和模块二定位为基础模块。基础模块要求在课程的分散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分散的理论知识点做到与实践一一对应,以实对虚,引导学生完成与之相关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不脱节。
2. 实践模块二至八定位为业务模块。业务模块以物流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公司提供的物流系统,生动地体现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而不是向学生强制性灌输高深的专业理论。通过相应的业务软件系统,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和难以理解,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体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了解一般的业务及管理知识,熟悉最基本的业务操作流程,对物流信息系统环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为将来到企业岗位打下起码应有的一般商务技能。
3.实践模块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建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学校、企业、学生的长期合作、相互支持的实践教学资源环境。这有利于将企业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之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的意识,最终实现知识技能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素材,为今后学生职业拓展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五、方案特色与创新
为了进一步消化理解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我院在理论教学中,采用上述实践教学方案,使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已成为比较突出的办学特色。
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采用组建项目团队或模拟公司进行创新实验。在业务模块中,相当于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创新能力的实践模块。即指根据教师指导或学生自己提出的设想在虚拟环境或实验室中进行开发和创新,让他们自己去摸索设计思路、分析系统结构、总结原有系统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创新实践过程,使学生主动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校企优势互补,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的培训体系纳入到专业的教学体系当中,综合高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的优势,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使教学内容同企业的岗位需求密切结合,缩小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学生未出校门即体验到了企业的氛围,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通过校企互动,确保物流人才的培养紧跟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校企合作开发和编写教材,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多种方案方法来构建,而技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工作过程或行业、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职业要求的方法构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整体实践经验。通过课程置换与整合这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后,开设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获得了学生的大力支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4.基于方案具有专业性和分散性特点,各实践模块拓展为其他专业的选修和科研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至两个专业实践模块,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和系统设计,它属于创新应用的实践教学层次。其实践内容主要是虚拟操作的分析性、研究性、设计性的实践训练,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具体专业活动的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实践教学进程时,教师自己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尤其是在各模块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了与实践基地及企业管理人员的联系与交流,共同制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方案,全程参与学生实践环节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六、结束语
该实践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践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实施灵活机动,系统性强,使学生置身理论与实践交替互动的氛围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仅具备了从事系统操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而且拥有了爱岗敬业的热情和乐观态度,树立了创新意识,增强了上岗自信心。在该实践教学方案中,始终贯穿物流信息系统模块化设计,互动式实施,体现了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创建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技能培养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必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为我国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或相关专业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琳.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34-135
[2]吴海殷.电子商务实践操作教学的模块设计研究[J].中国市场.2008(19):156-157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与实施上进行改革,应本着学习与职业的对接、英语语言知识与物流岗位知识现相融合的两大方向,以英语语言技能应用于物流行业各工作岗位的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教师可根据工作岗位制定课程标准方案,组织学生在实训室、语音教室交替进行学习。通过物流情境、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评价、教师精讲点拨、学生深入练习等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1.学习情境导入——任务教学法
使用目的:任务教学法是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提出问题,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先给学生下发与之相关的任务工作单,让学生了解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计划决策。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采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语言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实施过程:首先,教师确定执行任务的目的,如介绍物流公司、介绍公司业务,撰写与公司业务推广相关的E-mail邮件等,提供真实的任务建议、执行任务的语境,引入与任务相关的新的语言知识和物流岗位知识,包括特定的词汇知识和句子结构,并进行练习,让学生注意固定搭配、语义比较、特殊句式等,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物流专业英语词汇、句法、文体等方面的特殊性。
实施效果:课堂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动力,让学生使用语言学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领会和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及与他人磋商、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
2.学习情境的实施——项目教学法
使用目的: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活动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物流相关岗位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物流活动任务技巧,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资讯,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分析信息资料,制订工作计划;决策,教师审查计划,提出建议,学生修改;实施,学生根据工作计划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检查,教师和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个环节进行检查对照,展示工作结果;评价,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作出最终评价。
实施过程:例如,在学习情境五“运输”这一主题内容时,设计一个为“客户制定合理的运输模式”的项目,其中包括选择运输方式、决定运输路线、优化运输方案等任务,学生就会觉得这个技能和相关的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很有用,学习、操作起来就会有较高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增强。
实施效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掌握了技能。
3.与承运人谈判——案例教学法
使用目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施过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典型案例:一家食品公司正在和远华物流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代表谈判物流费用。经过对货物数量、承运时间、仓储和分销网络的考察和谈判,物流公司最终同意将物流费用从零售价的3%降低到1%。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根据案例编辑对话情境。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述和总结。
实施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之中,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小组合作教学法
使用目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对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共同解决问题。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实施过程:根据教学任务,将全班学生依据一定的要求分成若干小组。学生通过互动、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教学活动。它需要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达到学习目标。
实施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可以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自尊,树立自信,学会理解和宽容,树立规则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5.情景模拟教学法
使用目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中构建或模拟某种物流交际活动的真实场景,形成物流专业英语交际的语言氛围,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所表现的“情景”中,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和交际水平。
实施过程:情景的创设要以物流专业英语交流内容为背景,例如:模拟物流公司业务洽谈会、模拟物流货运单据的填制等。首先,由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资料;其次,让学生扮演贸易双方,讨论业务方案、会议流程及谈判策略。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物流业务知识,用英语进行具体洽谈。教师公布结果,发现并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分析优劣的原因。
实施效果:这种模拟实战练习以任务为中心,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拟写物流商务活动信件的能力,处理涉及商品购买、价格、支付、货运、报关等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此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办理核算、结算、清算、现金出纳等业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之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既存在于现金库房、章证管理、账户管理、资金汇划、特殊交易处理等重点业务之中,也存在于柜员离柜、业务交接、账务核对、复核授权、检查监督等业务环节,覆盖了柜面涉及的各项业务、各岗位、全过程。
(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是具有存在的客观性,不可能根除。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人为失误、主动违规、内部欺诈及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只要这些因素不能消除,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就必然存在。二是具有普遍性。柜面接触客户多、经办业务多、参与员工多,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风险点,发生风险的概率很大。三是具有可控性。尽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采取制度设计、机制建设、加强人员管理和技防能力等措施,提高对操作风险的识别、监测能力,使之控制在可接受的幅度内。
(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
2003年以来,经过持续的规范整治,农村信用社柜面业务风险防控总体形势正朝着明显好转的方向发展。但与主要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操作风险仍然突出,数量仍然较多,各地工作开展很不平衡,部分地区案件形势仍然严峻,对柜面业务重视程度不够、合规意识淡薄、内控管理存在缺陷、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究其深层次原因,除了体制改革不到位、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束缚之外,更多的是流程模式和管理机制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沿袭部门银行模式,风险难于管控。一是前中后台未实施有效分离。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还一直沿袭着“小而全”的传统的部门银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各项业务无论金额及蕴藏风险大小,都由前台人员直接处理,绝大部分业务从业务受理、账务处理到交易完成在一个网点内部即可处理完毕,“一手清”、“打通关”的问题难以根除,一旦柜面人员出现道德风险或内外勾结作案,操作风险巨大。二是会计核算单位分散,不便于监控和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按照营业机构设置核算单位,有多少营业网点就有多少账务体系,由此造成总账单位数量过于分散,分户账及内部账数量巨大,难以加强监督管理。
2.机控水平低,缺乏刚性约束。由于对机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一些系统存在功能缺陷,技术防范作用不明显。部分业务还停留在手工程序电子化处理阶段,对于风险控制的范围、强度、效果多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监控缺乏技术标准和科技手段,不能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不能对各类柜面业务差错进行差异化分析和控制,致使一些关键性、苗头性风险被大量的简单、操作性差错所掩盖,对违规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屡查屡犯、此查彼犯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柜面业务繁多,柜员疲于应付。营业网点在进行营销和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柜面业务,随着需求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柜面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表现为“处理环节多,操作规程多,业务凭证多”。由于农村信用社产品设计分散在各部门,每一部门推出的产品往往伴随着一套新的业务凭证和核算方法,业务处理要求不尽一致,缺乏统一规范和整合,导致柜面工作强度大、业务操作标准不统一、风险控制效率低下,一般员工难以适应。甚至一些营业网点柜员长期处于超负荷、超强度的工作状态,缺乏对操作风险的警惕性和敏感度。
4.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力。这其中既有部分管理者和操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等因素,也可能是制度设计本身存在问题。一是柜面执行的制度来自多个条线,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划,内容有时冲突,使基层在执行时不知所措;二是部分制度设计过于追求片面的风险控制,造成操作繁琐、落地困难;三是部分制度未充分考虑基层行社的差异性,简单地搞“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四是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使新业务的操作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新业务往往成为新的风险源。
5.缺乏有效监督,制衡缺失。从营业网点情况看,部分网点主管人员职能多重交叉,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审核、授权等控制要求;部分网点主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对业务进行监督指导;事后监督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模式下勾对凭证、表面审查的阶段,监督级次过低,监督手段十分落后,不能给安全运营提供有效保障。从上级检查监督情况看,存在着检查监缺乏系统性、实时性不强,随机性较大,重点不突出,流于形式等问题,造成检查监督不到位、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对被查单位没有起到威慑作用,检查监督质量和效果不好。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复杂性、多变性因素在不断增加,农村信用社柜面风险防控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新的挑战。但我们的流程模式和管理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部门银行”阶段,各类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和会计结算类案件的出现也绝不是偶然的。只要这种人控为主的模式不改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操作失范、风险失控的状况。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防范的成功实践
柜面业务风险积聚、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案件频发的状况,并非农村信用社独有。2008年以前,工行、农行、建行、浦发等商业银行在柜面业务风险防范方面也都有过类似的处境和遭遇。据统计,2005年~2007年间,国内商业银行共发生各类案件2,479件,涉案金额106亿元,其中超过70%的案件发生于柜面业务中。对某国有商业银行10年来发生在各营业网点的107个案例统计分析,发现该行这些经济案件全部都涉及柜面业务,而且柜面操作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集中爆发的趋势。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形势,一些具有先进理念的商业银行意识到,在传统流程模式下,仅靠完善规制、强化检查监督、培训指导等手段,很难有效防范和化解柜面操作风险。从2006年开始,一批商业银行开始借鉴国际国内银行业的先进经验,按照流程银行模式重新构造流程控制、管理架构和文化价值体系,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以银行业务中最复杂,涉及范围最广、客户体验最集中的柜面业务作为切入点,通过再造柜面业务流程,弱化前台柜面功能,建立以“集中作业、集中监控、集中授权”为核心的后台运营管理体系,由后台中心承担大量操作性、交易性、高风险性业务的处理,实现集中保管会计档案、集中监控重点业务,逐步推行业务集中管理,实现网点业务处理向“小前台、大后台”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工行、建行、民生、兴业、广发、浙商、广州农商等商业银行通过柜面流程再造,将管理思想、制度规程根植于系统控制和操作程序中,将人控与机控有机结合,能够加强风险控制,而且对降低运营成本、促进网点转型、推动服务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某农商行为例,实现柜面业务流程再造以后,从账户开立、凭证审核、印鉴核对、资金汇划、业务授权、对账管理等所有重点业务环节的操作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业务差错大幅减少,由原来的千分之三点二降至万分之一点二六,连续3年无会计结算类案件发生,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内控管理明显加强。
三、流程再造是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控的必由之路
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蕴含于各项柜面业务、各个环节之中,依靠现有的流程模式和管理手段无法有效解决柜面操作风险的问题。只有对现有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以及文化理念进行彻底改造,颠覆性地改造部门银行模式并使其脱胎换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一)流程再造对于加强柜面业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改变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现状的需要。柜面业务操作失范、制约缺失、风险积聚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农村信用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将造成资金受损、声誉蒙羞、发展受阻等严重后果。来自监管部门、社会舆论以及自身安全等多重压力,倒逼农村信用社必须改变现有的流程模式和风控手段,强化风险控制。二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的成功实践表明,通过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业务集中处理,风险集中控制、业务布局优化,网点功能转型,能够有力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的全面优化,促进风控水平整体提升。三是适应监管要求的需要。逐步实行前后台分离和业务运营集中,有效控制风险,是银监会《农村银行流程银行建设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也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向。四是支撑转型发展的需要。以流程银行建设为手段,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保障安全运营既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发展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关于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思路和措施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从客户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内控、服务、效率、成本等因素,对柜面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和组合,实现前中后台分离。前台直接面向客户,负责客户的营销和服务;中后台为前台服务,负责集中化的业务处理、风险控制和资源配置。具体而言就是将柜面业务处理模式由网点分散处理向集中处理方向改造,将传统单点工作模式转变为异地多人协作的模式,实现监督功能由事后向事中的转变,在操作上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从现有文献的论述来看,还鲜有关于房屋设计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研讨。不难理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之所以提出本文主题,实则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1)实践表明,第三方设计机构惟有与客户方形成充分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拿出符合对方需求的建筑设计方案来;(2)若要减少专业知识的转换成本,则需要增大与同一客户间的合作频率,这也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关系管理。由此可见,改变传统一味追求关系维系的惯性思维,从建筑方案的合规性和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必要研讨房屋设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
笔者遵循市场营销理论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定义,并结合房屋设计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本文首先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解读;之后,讨论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客户关系管理模式。
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解
在经典市场营销理论中,客户关系管理往往与公共关系的树立、品牌塑造等方面相联系。不难看出,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经济环境演化为基础的商务策略,主要关注于实体商品的销售问题。而房屋设计作为高端服务类产品,则在满足上述意图的同时,也为自身增添了新的目标定位。
(一)增强信息交流
以第三方建筑设计机构为考察对象,其在承担房屋设计时不仅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技术流程,也需要将客户方对目标房屋的要求融入到图纸之中。对于后者而言,却时常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偏差。所谓“信息不对称”可定义为,设计机构对于房屋的私人信息量远低于客户方,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弱势地位。尽管,处于这一情景下的客户方不大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但是,这仍将增大设计机构的设计风险。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深度需求便在于二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从而增加设计机构与客户方需求间的匹配度。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其将为第三方设计机构建立起技术垄断地位。
(二)减少交易成本
减少交易成本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功能。众所周知,房屋设计方案作为一种产品,具有极强的资产专用性特征。这种专用性不仅能为设计机构提供技术垄断的现实基础,也将因资产转换成本的增加而形成不可忽视的沉淀成本。这种无形成本尽管不会直接影响设计机构的经营效益,但至少会将经营效益置于次优层次。这就要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而增加与客户方的合作频率,将能发挥出原有房屋设计方案的知识外溢效应。最终,提高机构自身的经济效益。
不可否认,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并不只限于上述两个方面目标。但从本文的立论角度来看,则着重于考察这两个时常被同行忽略的问题。
二、客户关系管理在房屋设计中的表现
由于房屋设计属于高端服务项目,因此在市场上必然面对专用的客户群体。这就意味着,以实体产品营销为前提的客户关系表现形式并不适用于本文。那么,在本文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遵循增加信息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的逻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获知。
(一)在增加信息交流中的表现
1.人员间的信息互动。一般而言,在房屋设计之前首先应建立双方人员间的信息交流机制。这种交流机制可以采取联习会议的形式,也可以委派项目设计负责人前往客户方进行沟通。这里不去探讨沟通中具体的技术指标,而是强调:在信息交流中设计人员在准确把握技术可行性尺度的同时,还应引导对方释放出更加丰富的建筑构想。这样一来,将增加客户方对设计机构的赞誉度。
2.多方间的方案论证。所谓多方论证可以理解为,除设计机构、客户方之外,还应增强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论证形式。这不仅是为了增大信息交流,还在于克服设计机构与客户方所存在的“有限理性”制约。
(二)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表现
在文章第一部分,笔者提出了两种现象:(1)因设计机构与客户方间形成了技术匹配性,从而有效建立起了技术垄断地位。(2)因设计方案的专用性极强,就增大了设计机构方面的沉淀成本。其中,前者意味着客户方将有意愿继续与设计机构合作;后者则表明,维系与客户间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是符合设计机构切身利益的。这样一来,二者就能在合作中形成一种双向的稳定关系,这是传统商品营销中所不可实现的。由此,设计机构在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应在客户资料的信息库建设和项目设计团队组建上下工夫。
由上不难看出,高端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过程。其中不仅包含着传统工作的要求,更体现出了与技术专用性相适应的创新要求。
三、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构建
结合以上论述,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式构建。
(一)强化技术支持力度
强化技术支持力度,实则是从“核心产品”的环节来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房屋建设工程耗资较大,这对于客户方而言不仅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社会声誉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客户往往追求设计项目的功能最优。在招投标阶段,客户方往往关注于项目设计思路、可操作性,以及投资后的收益率等要件。正是这样,惟有强化技术支持力度才能首先获得客户的青睐。其中,房屋设计项目的适应性尤为重要。适应性除了包括针对客户需求的适应性,还包括面对行业制度环境的适应性。
(二)增强双方互动频率
房屋设计项目具有功能创新、结构创新为一身的产品特质,因此为了改善因技术专用性而带来的“麻烦”,应增强设计方与客户方的人员互动频率。通过技术信息交换,能使得客户方更加深入的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进而加强与设计机构今后合作的意愿;同样,设计方也能更加熟知客户方的产品需求定位,从而建构起技术垄断来规避其它竞争者的侵入。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设计机构应在启发式的信息交流中,激发出客户方的想象能力。
(三)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在“附加产品”环节提到了,应开展售后服务工作。结合房屋设计机构的业务实际,这种售后服务实则就是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包括:及时解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以及跟踪客户的使用情况即使对反馈信息给予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处理后应主动为客户提供优化方案。这样一来,客户关系管理就处于全方位的管控之中了。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个月]
公 司:XXX建筑工程总公司
行 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职 位:房屋设计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装璜广告设计
学 校:广州市建筑学院
自我评价
本人从事广告、建筑装饰、建筑智能化行业工作多年,全面统筹经验丰富,熟悉各自操作流程,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擅长业务洽谈、方案设计(技术、施工组织)、 材料采购、工程预结算、施工管理、企业形象策划及营销推广,熟练运用软件:corldrew、photoshop、freehand、AutoCAD、 Office等,略懂3Dmax、Lightscape。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房屋设计师
工作经验
2013 /7—至今:XXX建筑工程总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设计 房屋设计师
1.负责公司内部装修事宜的招标、评标。
2.技术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工程监理、预/结算,整合企业VI形象。
3.负责公司的画册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名片的设计等工作。
4.平时的工作方式主要是直接跟客户沟通和交流,按客户的要求来设计。
2012/7—2013 /7:XXX工艺厂[1年]
所属行业: 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设计平面设计
1.工艺厂是一间软体沙发家具厂,工厂主要是以生产和出口懒人沙发和豆袋为主。
2.我的工作是负责平面设计方面的工作。如:产品画册的设计,产品印花的设计与制作,产品配色,产品拍照和产品图片的处理。
3.产品附件的制作如:织唛、吊牌、洗水标、箱嘜、条形码等的制.,还有参与公司新产品的开发。
教育经历
2009/9—2013/6广州市建筑学院装璜广告设计 本科
证 书
2012/6 大学英语六级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各个领域中的设计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结构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过程,是采用先进的思想和手段通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先进理论和技术指导进行综合设计和处理的过程。在当前房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构优化是保证其设计质量的关键,是减少设计中各种问题和质量通病的保证性因素。在房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实现房屋基础设计和屋盖方案设计的优化性能,更是实现经济性能与社会性能提高的过程。
1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及实践价值
1.1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一般都体现在房屋工程结构设计的总体优化设计方案,是通过对房屋设计过程中各种问题与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房屋工程结构总体的优化设计和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两方面。其中房屋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包含了房屋基础结构的设计优化方法,屋盖设计优化方案以及周围各种就此胡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措施,其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严格计算的过程。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化设计还包含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并应在满足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其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1.2 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实践价值
在满足建筑结构长远效益的前提下,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通过对长远利益的分析与探索来实现投资过程中的各种投资成本与建筑建构合理化可靠性能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过程。与传统设计相比,采用设计优化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造价降低5%~30%。优化技术的实现能够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各种课循环利用的材料,降低设计过程中对环境要求和对各种能源消耗的因素,使建筑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并具有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度。同时,它还可为建筑整体性方案设计进行合理的决策,优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设计的“适用、安全和经济”目标的有效途径。
2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经济性的关系
2.1 结构设计与用地的关系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中,总建筑面积是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层数越多,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房屋占地面积就越少。但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房屋的总高度也增加,房屋之间的间距也必须增大。因此,用地的节约量并不随建筑层数的增加而按同一比例递增。
2.2 结构设计与造价的关系建筑层数对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有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对各分部结构却是不同的。屋盖部分,不管层数多少,都共用一个屋盖,并不因层数增加而使屋盖的投资增加。因此,屋盖部分的单位面积造价随层数增加而明显下降。基础部分,各层共用基础,随着层数增加,基础结构的荷载加大,必须加大基础的承载力,虽然基础部分的单位面积造价随层数增加而有所降低,但不如屋盖那样显著。承重结构,如墙、柱、梁等,随层数增加而要增强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这些分部结构的单位建筑造价将有所提高。
2.3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与经济性的关系住宅的层高直接影响住宅的造价,因为层高增加,墙体面积和柱体积增加,并增加结构的自重,会增加基础和柱的承载力,并使水卫和电气的管线加长。降低层高,可节省材料、节约能源,有利于抗震,节省造价。同时,除降低层高可以减少住宅建筑总高度,缩小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所以降低层高能也取得节约用地的效果。
在相同建筑面积时,住宅建筑平面形状不同,住宅的外墙周长系数也不相同。显然平面形状越接近方形或圆形,外墙周长系数越小,外墙砌体、基础、内外表面装修等也随之减少,并且受力性能好,造价会降低。考虑到住宅的使用功能和方便性,通常单体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多为矩形。
3 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 直觉优化(概念设计优化)技术与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同一建筑方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布置设计;确定了结构布置的建筑物,即使在同种荷载情况下也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材料、荷载的取值也不是惟一的:建筑物细部的处理更是不尽相同,这些问题是计算机无法完全解决的,都需要设计人员自己作出判断。而判断只能在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进行,这便是前面所说的概念设计。因此,概念设计存在于设计师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0.引言
建筑物渗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水功能,建筑企业对此问题不断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由于建筑物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防止建筑物渗水,需要从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上进行控制,提高房屋建筑防水施工的质量,应用有效的防水措施,如排水系统的设立、增强防水层等,做好建筑物整体的防水工作。
1.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结构主体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所以,对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环节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防水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1.1前期房屋设计时出现的问题
房屋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物的美观,还要注意建筑物的实用功能。房屋设计与建筑物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别。建筑师在设计时往往会忽视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遭到的损害。房屋出现渗漏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房屋建筑防水方面设计的不合理,为施工负责人提供的防水细部结构图和配套施工技术不够具体。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的质量就可能出现问题。
1.2房屋建筑防水施工使用材料出现的问题
房屋建筑防水施工中在建筑的屋顶外墙等等部分需要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如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材料、新型防水剂、涂料等等。防水材料的选取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确定。房屋建筑防水施工前在购入防水材料时存在质量不达标、购入的材料与房屋建筑设计的防水材料的要求不符等等问题出现,促使房屋建筑的使用的防水材料抗渗透性和耐久性低。房屋建筑时期不存在的渗透问题,建筑物使用不长时间就可能出现渗透问题。
1.3防水施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房屋建筑防水施工管理是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防水施工管理具体的工作是控制和监督防水材料的有效利用、专业施工技术恰当的使用、施工进度有计划的进行、施工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目前,防水施工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混乱的管理方式,对防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防水施工管理出现混乱对防水施工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需要控制
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建筑企业建设的建筑物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是最基本的工作,将可能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是建筑工程中一项必要的工作。房屋常见的渗水问题进行控制,需要在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
2.1防水施工过程责任的具体分配
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如防水材料的购入、防水施工技术的指导。防水施工进度的控制、防水施工费用的核算等等。防水施工前期将防水施工所涉及的每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负责人。防水施工工作具体的分配,确实现防水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方面有具体的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管,促使整个防水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
2.2控制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
控制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是确保施工中的每项程序都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工序进行质量检测工作,做到严格的控制整个工艺流程。控制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是及时的对防水施工的每个环节的质量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检测,对其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的改正。
2.3防水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控制
工程验收是最终确定工程的质量。房屋建筑防水工程竣工后需要对其进行验收工作。之所以对验收工作进行控制是保证在对房屋建筑防水工程每个部分的质量进行详细检验,确定放手工程达到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
3.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保证的有效措施
3.1排水通道的建设
房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雨水的冲刷是必然的,尤其是在雨水季。房屋顶面长期的积留雨水,部分房屋的顶面长时间的侵泡在水中,雨水逐渐侵蚀建筑物的结构主体,出现渗透现象。对此需要再房屋的顶面的没个方向设排水通道,如地漏、过水孔、水落口等,将房屋顶面的积水排除。即便在雨季,房屋顶面的雨水及时的排出,避免建筑物受到雨水的侵蚀,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
3.2增加防水层
房屋建筑防水施工时增强防水层的厚多,使其稳固在建筑物上。房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房屋的墙壁、房屋顶面等部位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增强建筑物防水层的厚度能够长期的保护建筑物。因为,防水层长期的处于自然气候中,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太阳的暴晒等,防水层很容易发生变形。所以,在房屋建筑防水施工时加强防水层的厚度,使其稳定在建筑物的墙壁、顶面等部位,能够达到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4.结束语
在建筑业在不断注重建筑物美观的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的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基础是保证房屋的质量,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房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物渗水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居住,在房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将其改正,保证防水施工的质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梁志南.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科技信息,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