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投资案例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投资案例分析

篇1

(一)综合性

传统的课程设计总是以章、节、点的方式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首先就得考虑教学进度和每一个知识点的透彻分析,所以单科课程的案例教学往往是针对知识点的虚拟案例教学,主要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数据及内容往往较少。而在投资案例分析课程中,我们必须通过案例了解一个综合的体系,这个体系中可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甚至于这些知识点是跨越了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单科课程的。比如我们在一个国际投资案例分析中涉及到了投资市场选择对企业影响的体系,这个体系下又包含了企业的资金筹措、股票波动、公司经营管理结构等等知识点。案例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动态性的把握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二)操作性

如前文所说,单科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多地采用虚拟数据或者节选数据,只要满足知识点的体现就可以了,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中来。而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园地,案例的选取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感兴趣并发生共鸣。在上讨论课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思考,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实地调查、收集准备必要的信息资料,认真分析案例,充分准备教师布置的分析讨论题。上案例讨论课时按照教师事先制订的讨论计划分组讨论、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前做总结,指出案例中的关键点、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既要有自己的观点,又要综合他人的观点。案例分析的拓展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讨论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投资案例分析课程开设以来,通过近四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我们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一套教学案例库多媒体材料,并实际运用于课程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案例的关联度不足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对于投资案例分析这种专门设置的案例教学课程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独立的给出一个又一个案例,然后依据案例的内容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案例与案例之间的关联性。我这里所指的关联性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整体的关联性,即各个案例之间在宏观甚至中观企业背景上的关联;二是细节上的关联性,即各个案例在数据上的关联。

案例教学本来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方法,案例之间失去了关联性,虽然也能够用于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却要受到一定的影响。首先,没有整体的关联性,学生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独立的案例去了解案例的背景,阅读大量的背景材料,到了最后迷惑于材料之中而无法找到研究分析的重点。其次,没有细节上的关联性,学生就每个案例独立的进行了分析计算,虽然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加强了理解,但除此以外再无拓展,不利于训练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

在投资案例分析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能够针对给出的案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或推导出结论,但是出于教学效率的需要,我们主要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或一般规律。但一般并不代表全部。很多学生往往对于问题的思考容易单一化,不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建议和认识,对于同一个结果或者结论可以有不同的算法,把案例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没有把教学所要体现的效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去。

(三)案例教学带有了更多的考试元素

投资案例分析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其他的案例教学方式,需要以一定的考核方式来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后采用了出题考试、提交学习报告、分组讨论综合测评等若干种方式来进行考核。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始终会把学习和考核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一方面有利于教学,至少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又促成了学生为了考核而学习的不良学习思想。不利于学生在更加开放的层次上接受投资案例分析课程。

三、投资案例分析课程今后的教学设想

结合前文对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我认为今后我们的投资案例分析课程

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加强教学使用案例间的关联性

在维持案例对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分析提示的基础上,合理构建案例与案例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教学案例能够更加系统化。初步的构想可以以一家企业作为模型,考察这家企业的投资活动,从中凝结案例用于教学。这样,能够使得案例有大致统一的背景元素,在数据上又能够前后呼应,加之由浅入深的课程教学设计,相信应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加强案例的关联性,又有利于学生可后自己利用案例加强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二)加强未知结果案例的使用

过去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已经有了结果的案例来作为教学内容,不可否认这样的案例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理论体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影响了学生参与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积极性。现在Internet无所不在,学生只要上网就能够把这样的案例查得清清楚楚,对所提出的问题的结论也早就明了于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种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我们只要提供学生网址就好了。因此,我认为在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中应当适时地采用一些正在发生并且还没有显现出结果的案例。这样,学生在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加强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展开自由思想的翅膀,自己主动的预测结果,并随时关心案例标的的动态发展过程,将来在课堂之外去对比实际情况与自己预测的异同,进而回归到对理论的研究,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我们案例教学由实证模式走向规范模式的目的。

(三)创新投资案例分析课程考核方式

如上所说,综合性关联性的案例和适时动态未知结果的案例选择必然要求我们在对应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我想像投资案例分析这样的课程进行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应该放在其次,而应该把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性作为考核的重点。原因很简单,知识点都是他们已经学习过的课程中应当考核过得,案例课程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考察他们以前的知识掌握得是否到位,而是考虑加强学生在投资领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所以,对投资案例分析课程的考核不妨考虑直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对案例讨论的参与积极性、在对立观点辩论的表现性、对分组讨论结果的贡献程度、对案例的拓展研究等等方面做出评价,然后综合加权给出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考核意见和成绩,希望能够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刺激同学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要只为了考试而学习。

当然,以上都只是我个人对投资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一点粗浅想法,很多内容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实践和完善。有什么不对之处,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篇2

一、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近几年,PPP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出现了很多公私合营,投资重大项目的案例。

作为PPP典型项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投资项目,是我国民营企业与国家联合投资建设的首例。但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该项目却是失败的。建成后五年以来杭州湾跨海大桥投资项目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客流量,收益也不尽乐观,很多企业纷纷撤资。对于该项目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重大的公私合营项目投资提供借鉴。

二、杭州湾跨海大桥失败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于项目外部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以及项目本身可行性的研究来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投资失败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分析

1.政治。第一,法律制度不完善。由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筹划建设期间,我国PPP项目仍处于探索和推广阶段,虽然已经出现了类似的项目,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合作过程中可能由于法律条款的更改使得相关公私合营各方利益受损。第二,审批、决策周期长。基础设施的项目需要经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多、周期长。但市场变化迅速,作为私人企业的一方,一旦市场出现变化,很难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有效调整,存在滞后期。第三,政府出于“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会建设许多类似的项目,而项目的建设则会让相应项目之间产生商业竞争,一定程度上损害私营企业的利益。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未满两年时,相隔仅50公里的绍兴杭州湾大桥就已开工,2013年建设的嘉绍大桥更让杭州湾跨海大桥“雪上加霜”。仅从小车通行费而言,嘉绍大桥就远远低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深受其苦。

2.经济因素。第一,市场需求不足。从2003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预测2012年车流量可达1415.2万辆,而实际车流量只有1252.44万辆,市场需求明显不足。预计的收益高于实际收益。预期收益的误判使得民企决策失误,出现了资金缺口。第二,收入来源单一,受市场风险影响较大。通行费是大桥的唯一的收入来源,当出现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导致民营企业无法及时调整,影响后续资金的注入。

3.其他因素。私营企业不仅建设时要考虑技术设计问题,而且建成后运营,也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由于杭州湾施工条件复杂,因此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诸多技术难点使民营企业对大桥建设及维护的成本大大提高,成为影响其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气象条件对于项目的盈利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内部因素分析

1.对于收益率的过高估计也是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据宁波政府报告预计收益率为12%~15%,但运营后的实际收益却与预测相差甚大。杭州湾大桥公司去年一季度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称,公司争取到2015年达到投资收益率8%的目标。实际上2011年收益率不足4%。

本文利用NPV简单计算。已知初始投资107亿,2011年的可行性报告中追加投资至136亿,原因为原材料成本增加,其中70%来自银行贷款。预计使用寿命100年,收费年限30年。当年银行贷款的利率为5.76%。按一年期国债利率,取资金时间价值利率为5.41%。则计算在不计维护成本和折旧成本的情况下,若使NPV大于0,则年过路费至少需收入16亿,包括每年需还贷款6.7395亿。而2013年上半年收入只有6.43亿。假设上半年与下半年收入一致,也只有12.86亿,与要达到的16亿相差甚远。所以,远远达不到当初预估的收益率。

2.分红与亏损分担不合理。民营企业可以得到的分红太少,但承担的风险却很大,而且企业也并不具备足够大的风险承担能力。环驰轴承集团在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中的资金接近1亿元,占总股本的不到2%。该公司自大桥成立最高的一次分红是200多万,几年来拿到的分红还不到最初投资的零头。

(三)研究结论

从经济效益来讲,该项目是失败的,许多最初参与的民营企业都卖出股份,2013年上半年,杭州湾大桥项目的三大国有股东所占股份已经占到了总股本的85%,剩余民营企业所占股份中,最高的也不过2.6%,最低甚至只有0.13%。原因主要在于从大桥开通至今的实际车流量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车流量的预测一直存在巨大的差距。际利润只有预测利润的1/8。

但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而言,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对宁波和杭州湾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它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一个投资项目的范畴。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与上海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嘉兴市和宁波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

因此,作为国内首个PPP项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虽然从经济效益上并不可行,但是却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四)研究建议

通过对杭州湾跨海大桥投资项目失败原因的分析,本文对于PPP项目运作的可行之策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政府与民营企业的角色划分。在推行PPP模式应用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时,要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和相应的职能、责任,各司其职。作为私营企业,要积极发挥资金优势,及时反应市场变化;作为政府要为私营企业保驾护航,有效监管。在收益方面,企业可与政府协议合理的分红方式。在风险方面,政府则可以多承担一些,以减轻民间投资的压力。

2.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由于PPP项目投资的基础设施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等特点,在进行招标时,可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避免少数民营企业控股现象,减少部分民营企业撤资带来的震动。

3.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PPP模式的顺利推进,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但对于PPP项目中企业的所有权、如何融资、如何盈利以及风险分担等方面的规定并不够完善。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保证民营企业的利益,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愿意并积极参与到PPP项目建设中来,激发市场的活力。

三、结语

PPP模式在我国现在的经济形态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风险。杭州湾跨海大桥虽然存在失败的方面,但也为今后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因此,要采取科学方法合理管理,将PPP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篇3

中国平安高调入主富通集团

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 Group)9501万股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

平安保险参股时的富通集团业务包括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三个部分,与平安的保险、资产管理和银行三大业务支柱架构相吻合,便于平安借鉴富通综合金融平台的经验。此外,富通集团拥有323亿欧元的市值(截至2008年2月29日),是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在200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列位第14,在商业及储蓄银行类别中更高居全球第二位。

平安保险集团在参股富通集团后表现非常活跃,2008年4月平安保险集团与富通集团签署协议,拟以21.5亿欧元收购富通资产管理公司。但最终由于市场环境及其他状况影响,这桩交易胎死腹中。2008年6月,平安保险集团最终将持股比例锁定在4.99%,平安持有富通股份总额为1.21亿股,总投资额达238亿元人民币。

然而好景不长,金融危机下平安保险集团所加盟的富通集团成为受危机波及的第一批金融企业。中国平安自从2007年斥资18.1亿欧元收购了富通集团4.99%的股权以来,截至2008年9月底富通集团的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70%,2008年第三季度平安保险集团季度报表出现净亏损人民币78.1亿元,而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6.2亿元。导致平安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针对富通集团的投资计入人民币157亿元(合22.7亿美元)的减值准备。这一笔让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已经宣告彻底失败。

富通集团股权重组一波三折

作为金融危机首轮波及的金融企业,富通集团的股权出售方案一波三折。2008年9月29日,富通集团宣布,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政府为挽救富通集团达成协议,分别出资40亿、47亿和25亿欧元,购买富通集团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49%的股份,以增强富通集团的资本实力,三国政府同时为富通集团内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2008年10月份比利时政府控制了富通集团,以避免其陷入破产。同时在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政府牵线下决定将富通在荷兰的分支机构出售给荷兰政府,将比利时部分资产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作价200亿欧元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根据协议还将创建一个控股公司吸收富通的问题资产。

这一做法产生的后果是根据交易协议,富通估价仅为每股1欧元(1.29美元),远远低于2007年同期14欧元的股价。交易后的富通将给股东们留下一个穷困潦倒的控股公司,持有小规模的国际保险业务、现金和不良资产。因此这一决议遭到了股东们的激烈反对。2008年12月,比利时法院裁定富通的交易重组必须进行特别股东表决。而且比利时调查法官怀疑时任比利时首相的莱特姆涉嫌秘密向法官施加影响,在公众压力下,莱特姆首相被迫于2008年12月辞职。2009年1月,比利时政府就交易重新进行谈判,允许富通保留在比利时银行和保险业务的股份。

2009年2月11日,富通集团股东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这次股东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对比利时政府处理富通股权的议案进行表决。最后富通集团的股东们以微弱的优势否决了比利时政府作价200亿欧元将富通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交易,迫使比利时政府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这才有了3月7日比利时政府和富通集团就分割富通资产与法国巴黎银行达成的新协议。

中国平安海外战略遭到重创

富通集团股权重组中各个股东之间的较量实质上是比利时政府和其他股东之间的博弈,其中也包括富通集团的大股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自2008年9月以来,富通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比利时政府主导的。其实,摆在比利时政府面前只有三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让富通自生自灭;第二个选择是注入更多现金将其收归国有;而第三个选择便是与法国巴黎银行重新商谈交易,给富通股东更好的收购条件。由于富通背负了太多债务,如果任由其自生自灭,富通破产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富通股份为比利时普通投资者所广泛持有,出于稳定民心的考虑比利时政府不可能采纳第一种选择。而第二种选择将富通收归国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较冒险,而且在市场自由化的经济大潮下大有违反经济规律之嫌,因此比利时政府最愿意看到的境况就是第三种选择,即推动富通集团与巴黎银行的联姻。

从比利时政府与法国巴黎银行几次达成的协议看,比利时政府的意图在于将富通集团下属的富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同时以捆绑的形式再将富通剩下的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尽可能多地抛售出去,通过这种方式寻求自己在金融危机下的脱身。最有可能帮助比利时政府实现这一意图的便是法国巴黎银行,因为通过收购富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便获得了富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法国巴黎银行可以将吸储业务扩展到比利时和卢森堡,从而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银行。而且对于比利时政府捆绑出售富通集团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的交换,比利时政府势必还将对法国巴黎银行控股下的富通银行提供担保(例如目前协议中对持结构性产品的最终损失提供最高达15亿欧元的担保)或者其他方面的便利(比如目前所承诺的允许富通银行在未来3年内发行由比利时政府承销的高达20亿欧元的股票)。

如果该协议得以实现,那么富通集团业务将由原来包括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三个部分缩小成为仅剩下保险业务。平安保险集团先前计划的通过购买富通股权实现与富通集团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实现互补的算盘彻底落空。而且,即便重组后的富通集团仅剩下保险业务,这一业务也面临着仅剩杯羹的危险。因为富通比利时保险公司计划与法国巴黎银行控股下的富通银行签署有效期到2020年的分销合作协议,这使法国巴黎银行和富通集团在汽车和住房保险领域的合作可能性增加,富通的保险业务未必能做到独挡一面。

反思与选择: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拓展策略

毫无疑问,平安保险集团投资富通集团已经为一个失误的投资决策。鉴于平安在富通的投资大部分已被冲销,该公司在这桩投资上已没有多少可再失去的了。要想在同比利时政府的博弈中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平安必须认真地分析比利时政府所面临的困境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据此找出切入点以提高自己在决策过程中的筹码。其实,除了在重组计划中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平安也可以适当地寻求比利时政府的经济补偿。此外中国平安要从富通投资案中摆脱出来的急迫心情令人理解,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冷静和耐性,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

平安集团在2009年2月份的富通集团股东大会上已经通过投否决票反对比利时政府处理富通的协议,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利。在强调公司治理的欧盟国家,许多制度都强调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加重了股东、董事和管理层等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公司董事、审计师和法律顾问等在公司的监督管理、制约管理层方面发挥更大、更直接、更积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平安集团必须重视利用各项法律或者公司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通过运用股东诉讼制度中股东直接诉讼(股东直接诉讼是指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基于股份所有人地位向其他侵犯自己利益的人提起的诉讼。此处侵犯自己利益的人包括股东所在的公司及董事或其他股东)和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手段追究有关侵权人员的民事责任及实现其它权利时,具有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依据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的诉讼)等等工具为自己维权。

篇4

一、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的环境成本因素

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1989)的规定,企业必须对拟开展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客观评价,采取必要的措施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按照我国“三同时制度”的规定,企业在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时,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便配置了防治污染的设施,项目上马后依然会有一定的环境影响。我国企业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必要性的描述往往不惜重墨,但对其环境影响的叙述却显得轻描淡写。在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中,几乎不考虑环境成本因素。

环境成本广为接受的定义来自于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1998)。该文件指出,环境成本是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美国环境保护署(epa,1995)将环境成本分为以下类别:一是传统成本,包括资本设备、原材料和物料等的成本;二是潜在隐藏成本,包括隐藏在间接费用库的成本和或有成本,如管理成本、遵循监管的成本、培训、监督、保险和潜在损害的成本;三是象或关系成本,包括为了协调与管制者和社区的关系而发生的成本;四是外部成本,包括企业不负有法律责任的环境降级,以及不能保证通过法律制度予以补偿的对人类及其财富的负面影响等。

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投资决策,应采用完全成本(total cost)的概念,它因包含环境成本而区别于传统成本概念。完全成本评估(tca)是指将环境成本纳入资本预算的行为,是组织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对投资的全部成本和成本节约进行的长期的、综合的财务分析活动(epa,1995)。c.jasch(2009)指出,组织应考虑所有的潜在重要的可能影响投资回报的环境成本,如物质流成本、场地恢复成本和与特定或可能于未来的法规相联系的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将环境因素纳入项目投资决策中,兼顾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如果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忽略了环境风险和环境成本因素,有可能使看起来利润丰厚的项目最终失利。

二、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的环境成本案例分析

(一)案例企业的项目概况

mn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陶瓷纤维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在同行业中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在其“莫来石纤维砖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分析了莫来石纤维砖作为一种隔热隔温材料的市场前景。预计国内的市场容量高达10万吨以上,而目前的产品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以自有生产技术为依托生产的莫来石纤维砖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该项目投资回收期比较理想,税后净现值比较可观,内部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均比较乐观。根据这些财务评价指标判断,该项目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能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公司在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分析了莫来石纤维砖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生产过程中,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能会产生少量的空气污染;混料机、精加工机等设备均产生噪声;工程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煤矸石、蓝晶石粉等,这些粒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危害人体健康;在原料输送、落料过程中有矿物粉尘产生。

公司减弱环境影响的措施主要有:一是粉尘处理。严格控制进厂原料的颗粒度,配料车间设置通风除尘系统,配料系统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尽量减少原料的人工搬运和装卸次数等。二是噪声处理。采取密封厂房,操作人员在隔声操作室内工作,种植乔木绿化带。三是废气处理。项目采用天然气进行热处理,会产生少量废气,采用18米烟囱排放。四是污水处理。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含有有害(毒)物质的污水。五是废料处理。生产中产生的废料主要是废品砖,全部回收作为莫来石纤维砖或浇注料的原料。六是环境绿化。

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该项目设备先进,布局紧凑、工艺流程合理,生产及辅助生产设施所产生的废气、粉尘、废渣及噪声均经过有效措施治理,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预计建成后,若各类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得当,将不会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项目投资决策所忽略的环境成本因素

案例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虽然专门分析了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问题,但在其所列示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资本预算中,忽略了环境成本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环保设备投资预算不足

该项目工程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煤矸石、蓝晶石粉等,这些粒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危害人体健康。容易产生粉尘的地点有厂区原料库、配料车间等处。该项目设计了4条生产线,但总计配置4台除尘器,显然不足。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基本缺乏控制。该项目预计生产期为10年,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使用寿命可能不足10年,设备的重置未予考虑。

2.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缺乏预算

转贴于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全部回收,似乎没有造成浪费。废品没有产生销售收入,但却占用了大量的原料资源、能源和人力,对于废品成本的考虑不足。资料显示,环境成本中,废物处置成本通常只占到1%~10%,废弃物的物料购买成本却占到40%~70%(c.jasch,2009)。该企业对于废气和废水的管理和处置所带来的成本也没有充分考虑。

3.环境税费和日常环境义务缺乏预算

资源税和排污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财务测算中未提及,对于因造成外部环境影响所应承担的环境义务毫无考虑。项目定员近500人,每年工资和福利费按照每人每年20 000元进行预算,显然不能补偿职工在工作环境中承受的健康风险。项目建址距离居民区1公里以上,但厂区的废气、废水和噪音显然仍会对周边居民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公司所应承担环境义务缺乏考虑,低估了项目的总支出。

4.项目结束后的弃置义务和环境恢复义务缺乏预算

项目投资期为10年,项目终结后资产的弃置和环境恢复需要占用一定的资源,而项目预算中未予以任何考虑。

项目的市场前景具有不确定性,或许不能实现预计的销售收入;但项目的成本却是确定要发生的,对环境成本的忽略,严重低估了项目的现金流出额,其结果可能会使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的项目变得不再有吸引力,或者不再具有财务可行性。完全成本评估作为一种纳入环境因素的财务评价方法,有利于克服传统投资评价方法的不足,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财务评价和投资决策。

三、建立纳入环境因素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的对策

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没有考虑到环境风险和环境成本因素,导致企业错误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引起决策失误,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建立纳入环境因素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的环境责任意识

随着伦理学向企业和企业管理的引入,以及企业环境管理理念的重新构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自己是庞大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组成单元,企业自身与其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企业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但也消耗了自然资源,并向生物圈中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出的“三废”和有毒物质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损害。从道义上讲,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在节约资源能源消耗、控制污染排放和维护环境质量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的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还要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管理层要特别关注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勇于承担环境治理成本和环境义务,并将其纳入资本预算中。

(二)加强企业环境会计核算

篇5

一、注册制下注重公司股票价值

证券发行可分为核准制与注册制。核准制是指发行人发行证券,不仅要在遵守信息披露义务,还要符合证券发行的实质性条件,证券主管机关有权依照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的规定,对发行人提出的申请以及有关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查,发行人得到批准以后,才可以发行证券。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人依法公开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监管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多数成熟的资本市场均采用注册制。形式审核(注册制)与实质审核(核准制)的区分在于审核机关是否对公司的价值作出判断,是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划分标准。

注册制实施后,在降低公司上市门槛的同时,改变了我国股市上市公司的供需关系与股票市场的估值体系,此时监管的重点在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持续披露,其中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负责。随着新股的加快发行,投资者面临的股票选择也将增多,增加了股票的供给,使得市场估值逐步回归正常,投资更加趋于理性,因此,在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价值投资或将成为股票投资的主流风格。

二、公司股票价值的估算方法简评

关于公司股票的估值方法,一般有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两种,现做如下评述。

(一)市盈率估值法

市盈率估值法又称相对估值法。市盈率是评估股票价值时经常使用的财务指标,市盈率=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即每股价格=市盈率×每股收益。其中,具体估算方法如下,市盈率由通过计算出行业平均市盈率或人为确定得到,每股收益则由公司财务报表得到,从而按上述公式计算出公司股价。

市盈率的高低是直观判断股价是否稳健的重要指标。过高的市盈率表明市场投机气氛浓重,股价严重偏离了股票的内在价值。据市盈率公式可知,式中分母即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往往不易变化,常常是公布季报、半年报、年报时才会发生变动,此时过高的股价只有通过降低分子股票市场价格来实现,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以此来降低市盈率。综上,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股票的每股收益是决定公司股价最核心的因素。

(二)股利贴现模型

股利贴现模型又称绝对估值法。股利贴现模型也是对股票价值进行估值的常用方法。股利贴现法的核心思想是,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该种资产在未来时期中所带来的现金流决定的。如(1)式:

(1)式是股利贴现模型,常用来估算股票的内在价值。其中PV为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Dt是第t年每股股票股利的期望值,k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公式表明,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其逐年期望股利的现值之和。由(1)式可以发现,其中分子Dt是造成股票内在价值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所有上市公司面临的K值都一样。因此,股票的估值可以简单地由Dt决定,Dt主要来源于公司的利润,公司的利润越大,潜在的Dt越大,公司的股票价值越大,根据价格与价值的波动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的价格理应越高。按照这种逻辑,Dt成为判定股票价值的重要参考,现实市场上,很多上市公司多年未进行分红,即使上市公司分红,上市公司含息价与除息价对投资者来说本质上无差异,这样看来,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理应由公司的盈利大小决定。

综上所述,无论是股利贴现模型,还是市盈率估值法,都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公司的盈利大小都显著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

三、 “问题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所指“问题上市公司”是指那些经营业绩亏损,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伴有解禁、减持等特征的上市公司。伴有上述特征的上市公司从过往的股价走势来看,往往跌幅巨大,应引起投资者的特别关注。

(一)经营业绩亏损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影响股票内在价值的主要因素,公司股票的价值由公司的盈利状况决定,经营业绩亏损,则使得(1)式中的Dt为负值,从而降低公司的价值,根据股价与价值的波动规律,进而引起公司的股价下跌。

叶德磊等(2014)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股价关系发现,公司经营业绩与股价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1】现实股票市场交易中,许多投资者仍然热衷于亏损股的交易,甚至豪赌“重组”、借壳,进而忽略了业绩亏损公司带来股价下行风险。我国自1998年开始,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启了对财务状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的先河。若上市公司经营连续二年亏损,将冠以ST,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被冠以*ST。纵观我国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被实施ST、*ST前后的股价表现,公司股价跌幅巨大,若公司业绩在未来的经营中无明显改善或扭亏为盈,公司将面临更糟糕的境地,诸如暂停、中止、终止上市,甚至退市。一旦公司被实施特别处理,公司的股价跌幅惨不忍睹。数据显示,2017年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中,ST、 *ST股占6席,如2017年*ST众和18个一字跌停,*ST众和17一字个跌停,给参与交易的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亏损股的股价风险巨大。再如,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缺乏分红送转的能力,缺乏提振其股价的基因,股价往往难有好的表现。【2】

(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是指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信息,隐瞒或推迟披露重要事实的信息披露行为。一般分为虚假陈述和延迟披露两种类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包括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理应合法、合规地进行信息披露,其中《证券法》、《刑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都对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会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黄政和吴国萍(2013)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公告,发现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公告向市场传递了显著的负面消息,信息披露违规处罚会给市场造成负面冲击,造成信息披露违规公司股价下跌,对违规公司的处罚不仅影响了该公司投资者的利益,还会波及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投?Y者,产生相应的负面冲击效应。【3】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会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公司的再融资。上市公司若需再融资需得到证监会的核准,若公司信披违规,证监会则实行“一票否决”。公司在无法获得再融资的情形下,上市公司的盈利主要依靠自身资源发展积累,无法借助外部资源的支持,降低了未来的盈利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尤其对于那些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严重的情形,如粉饰业绩、欺诈上市、财务造假等,公司可能面临退市。同时,我国主板与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安排不尽相同,主板有过渡期,而创业板是直接退市,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巨大。从我国濒临退市的股票价格运行来看,如新都退市、金亚科技等股价跌幅巨大,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伴有解禁、减持

我国上市公司在IPO与再融资过程中,发行股份的流通时间存在流通股和流通受限股。流通股上市即流通,流通受限股在限制流通时间内禁止在二级市场买卖,一旦过了限售期,大量的股份面临解禁,大股东等股份持有者就有减持股份的需求,从而影响该股价格的短期或长期走势。由于限售股成本极低,解禁即抛售现象已非常普遍,甚至“清仓式”减持已屡见不鲜,从而造成该股短期内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股价大幅大跌。

篇6

1证券投资组合的可行域和有效边界

设有证券投资组合P,其期望收益率记为E(rp),标准差记为σP。则以E(rp)和σP为轴,可建立描述投资组合的坐标体系。在此坐标系中,所有可能的证券组合方式被定义为证券投资组合的可行域。对于只有两个证券A、B的投资情形,其组合分析见图1。

图1中由证券A和证券B建立的证券组合位于连接A、B的直线或曲线上,该直线或曲线被称为证券A与B的结合线。结合线的弯曲程度由证券A和证券B的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所决定,而与选择的组合方式无关。证券间的联动关系采用相关系数来衡量,取值介于-1和1之间。不同组合在连线上的位置取决于该组合投资于证券A、B的比例。如果市场不存在卖空机制,则证券投资组合的可行域即是证券A、B之间的结合线。类似地,对于三个证券A、B、C之间的组合分析情形,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由三条结合线(每两种证券形成)构成的所有投资组合的可行域见图2。显然,可行域内的每一点可以通过三种证券的二次组合来得到。例如,A、C的组合为D,B、D的组合为Z。一般来说,当存在n种证券可供选择时,根据建立组合的限制条件(如是否存在卖空机制等),其可行域可能是有限域,也可能是无限域。但无论如何,可行域的左边界总是向外凸的(允许线性部分),不会出现凹陷。

根据马柯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假设,在相同期望收益的投资组合中,投资者会选择方差最小的组合方案。对于每一个可能的期望收益,均有一个方差最小的投资组合恰好构成可行域的左边界。另一方面,在方差相同的投资组合中,投资者会选择期望收益最高的组合方案。而对每一个可能的方差水平,都有一个期望收益率最高的投资组合恰好构成可行域的上边界。综上所述,投资者实际选择的证券组合应位于可行域的左边界和上边界的公共部分,该局部边界被称为可行域的有效边界(见图3)。

2证券投资组合的无差异曲线

在投资实践中经常会见到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情形,即:

E(rA)>(rB),σA>σB

此时,投资组合A比B承担更大的风险,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期望收益,这种期望收益的增量可视为对风险增量的补偿。

基于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补偿作用,不同投资组合的实际效用(即满意程度)在投资者看来也许是相同的。将被投资者认为满意程度相同的投资组合曲线绘制在均值方差坐标系中,形成图4所示的无差异曲线族。显然,族中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该曲线上投资组合的满意程度越高。由于不同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不相同,故无差异曲线通常被划分为风险偏爱、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等三种基本类型,其曲线形状(见图4)。

3最优证券组合的确定

统计调查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对风险持厌恶态度。为此,本文以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为代表分析最优证券组合的确定方法与过程。

如前所述,在马柯维茨假设下,给定投资环境中的每个投资者将根据证券组合的收益和方差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态度确定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族,并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在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上选择一个适当的投资方案。显然,由于所选投资方案既不能离开有效边界,又希望具有尽可能高的满意程度,故该方案必然对应于某条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的切点。其图解过程见图5,图5中H点所代表的投资组合方案即为所求。

4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上证30指数的指标股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研究时段为2000年1月7日~2000年12月29日,共计48个交易周的收盘价。首先计算股票的周收益率及其方差,期间凡有送股、配股和派发现金股利的股票,均根据其配送方案分别进行复权,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然后构建组合投资的决策模型及确定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最终给出指标股的投资方案并进行必要的结果分析。

4.1周平均收益率及其方差计算

样本股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rit=■-1(1)

式中i=1,2,…,30;t=1,2,…,48;

rit:第i只股票从第t-1周到第t周的收益率;Pit:第i只股票在第t周的收盘价;Pi,t-1:第i只股票在第t-1周的收盘价;ai:第i只股票从第t-1周到第t周的送股比例;bi:第i只股票从第t-1周到第t周的配股比例;Bi:第i只股票配股价;di:第i只股票在第t-1周到第t周的每股现金红利。

各样本股在样本时限内平均收益率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E(rit)=■,σ2i=■(2)

式中E(ri)是第i只股票的周平均收益率,rit是第i只股票在第t周的收益率,N=47为计算总周数。

上证30指标股在样本时限内周平均收益率和方差的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4.2决策模型与有效投资组合

因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不存在卖空机制,相应的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可写成以下数学规划的形式:minσ2(rp)XT∑X

s.t.XTEn=1

XTR=R0(3)

Xi≥0,i=1,2,…,n

式中:X=(x1,x2,…,xn)T为证券组合投资比例向量;r=(r1,r2,…,rn)T为各单个证券投资收益率向量;R=(R1,R2,…,Rn)T为收益率向量的期望向量;∑(σij)n×n为收益率向量r的协方差,σij=Cov(ri,rj),i,j=1,2,…n;En为元素全为1的n维列向量;E(rp)=XTR表示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σ2(rp)=XT∑X表示证券组合的风险。

该模型的内涵是在给定预期收益率R0的条件下,力求使证券组合投资的风险达到最小。其中,R0为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水平。

借助于Lingo软件平台,通过编程计算,不难求解上述数学规划,从而确定证券投资的有效组合。实际运算结果表明,上证30指数指标股的有效投资组合一共有14组,每一投资组合中各样本股所占的投资比例见表2。

5.3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及结果分析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组合投资方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用方差代表的投资风险在迅速降低,最终稳定在某一固有的风险水平。该风险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投资环境的系统风险,必须由投资者个人承担,而无法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来化解。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绘制出上证30指数指标股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其界面曲线见图6。

图6中的B点表明,投资者在上证30指数指标股投资组合中可以实现的最高周收益率为1.4721%,折算成年收益率为75.71%,同时需要承担方差为45.08%的投资风险。其具体投资方案为将全部资金投资于龙腾科技,属于单一证券的投资选择模式,是高收益、高风险的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图6中的A点表明,如果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分投于所选择的9支股票(详见表2),则投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σ2=5.2%),同时可实现0.249%的周平均收益率,对应年收益率为12.78%。显然,该证券组合投资的收益率仍然远高于银行同期年利率2.25%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53-02

一、样本选择的原则及衡量标准的厘定

(一)样本选择的原则

1. 交通银行(简称交行)

交行始建于1908年,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中国早期发钞行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2004年引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投资144.61亿元,2005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交行总资产额达17.162.63亿元,净资产额达885.82亿元,按一级资本排序,位列英国《银行家》2006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第65位;以总资产计,该行为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因此,可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代表。

2. 深圳发展银行(简称深发展)

深发展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设立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和被外资控股的银行。1988年深发展普通股票在深圳证券公司柜台交易,1991年于深交所首家挂牌上市,2004年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出资约15亿元购得深发展17.89%的股权,2005年通用电气出资1亿美元认购深发展7%的股份。20年间,深发展逐步演变为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占主导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可大致代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演变趋势。

(二)衡量标准的厘定

衡量境外投资者对国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的指标,既包括根据银行会计数据分析获得的“财务指标”,又包括根据银行业务数据分析获得的“业务指标”。见表1所示:

二、样本银行衡量指标的比较

(一)银行内纵向比较

1. 交通银行

2004年8月6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入股交行,注资金额144.61亿元,持股比例19.9%。据交行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取得净利润95.09亿元,较2004年同期增加83.11亿元,增幅高达693.74%。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2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0.16元,增幅达到266.67%。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交行总资产额达17 194.83亿元,比2005年增加2 960.44亿元,增长幅度20.80%,按一级资本排名位列世界1000家大银行第65位,由此跻身于全球银行百强行列。贷款余额9 27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 560.31亿元,增幅20.23%;贷存比例为65.52%,较年初上升2.0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比例仅为2.01%。见表2所示(以下数额均以报表调整前境内审计数为标准):

2. 深圳发展银行

深发展于2004年12月引入新桥投资集团15亿元,占股比例17.89%,2005年9月引入通用电气1亿美元,占股比例7%。通过其历年年报可以发现,截至2005年末(以境内审计数为标准计算),深发展资本充足率由2004年末的2.30%增长到3.70%,核心资本充足率由2.32%增长到3.71%。净利润达3.52亿元,比2004年增加0.62亿元,增幅21.38%;每股收益0.18元,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为7.16%。同时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收入都有所增长,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见表3所示:

(二)银行间横向比较

由银行内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交行和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之后,各自经营状况和公司治理结构都得到了巨大改善。下面从横向角度对两者之间各指标的改善程度进行对比。

1. 净利润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2004年)的净利润为11.98亿元,次年净利润为95.09亿元,增加83.11亿元,增长幅度693.74%;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2005年)净利润为3.52亿元,次年净利润13.03亿元,增加9.51亿元,增长幅度270.17%。对比两者,交行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2.57倍。

2. 每股收益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的每股收益为0.06元,次年每股收益为0.22元,增加0.16元,增长幅度266.67%。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每股收益为0.18元,次年每股收益为0.67元,增加0.49元,增长幅度272.22%。对比两者增长差异,深发展增长幅度是交行的1.02倍。

3. 资本充足率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的资本充足率为9.72%,次年增长到11.20%,增长幅度为15.23%;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资本充足率为3.70%,次年增长到3.71%,增长幅度为0.27%。对比两者,交行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54.41倍。

4. 核心资本充足率指标对照差异

交行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77%,次年增长到8.78%,增长幅度为29.69%;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当年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71%,次年降低到3.68%,下降幅度为0.81%。两者变化差异悬殊,交行增长幅度将近30%,深发展不增反降。

三、案例研究的基本结论

以交行与深发展分别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研究引入境外投资者对银行经营业绩和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可以得出两点基本结论:

首先,境外投资者的引入确实对国内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产生了影响,且影响的正面效果多于负面。交行和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后,两者在净利润、每股收益、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增长。在核心资本充足率方面,深发展虽然下降了0.81%,但以交行接近30%的增长势头可以推断,该指标的增长潜力还是大大存在的。此外,深发展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由2005年的7.16%上升到2006年的22.83%,增长15.6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高达218.85%;不良贷款比例方面,也由2005年的9.33%下降到2006年的7.97%,降低了1.3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14.58%。足以说明,深发展的资本增值能力得到了大幅增强,同时贷款质量也不断提高。

其次,境外投资者的引入对国有商业银行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效果更显著,这一结论从交行与深发展引入境外投资者后的治理效果对比得出。前已述及,交行净利润指标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2.57倍,资本充足率指标增长幅度是深发展的54.41倍,29.69%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增长幅度更是与深发展的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境外投资者的引入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效果要明显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陈德胜,周平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16-152.

[2] 金峰.“所有者缺位”问题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7-19.

[3] 雷英.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44-165.

[4] 王璐.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相关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10):59-60.

篇8

2 人力资本投资内容的扩展讨论

自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总结共同点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投资形成的体现在人本身的具有经济价值或心理收益的资本,是蕴含在人自身的各种知识、技能及健康素质的存量之和。即人力资本投资就是对人的素质的投资,将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2.1研究的误区

我们可以发现,对人智力和体力方面的投资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而人的健康状况,无疑是一种人力资本质量的体现,是一种健康资本储备。而在过去人们往往过多的只考虑教育的投资效应,忽视了卫生医疗对人力资本的维护或损耗的补偿。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把教育视为人力资本智力因素提高的主要途径,卫生医疗视为人力资本体力因素再生产的重要保证。

此外,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多样,以往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多以国家社会层面的人力资本投资为主,认为国家及社会中正规的、有一定数量的投资是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却忽视了家庭及个人对自身人力资本投资的巨大热情,他们所关心的是经济支出为自身的生活目标服务,取得人生生涯发展的效益等。可以发现近年来社会个人用于自身素质提高的投入日益增大,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2.2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

假设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包括教育和健康等投资,其中教育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及职业培训教育,所以用每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等支出项目中的分地区数据代表安徽省国家及社会层面的正规教育投资及职业教育投资。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卫生医疗费用代表国家或社会层面的人力资本体质健康投资。

LIG=EIG+HIG 公式1

从个人层面上看,人力资本投资是个人为了提高个人社会适应力,增强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个人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中的教育及医疗保健支出成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将居民个人消费分城镇和农村区别度量,因此综合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应数据进行。

LIP=EIP+HIP公式2

3 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安徽省作为中部的不发达省区,国家社会、民众个人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及健康方面的投资力度如何,与全国平均水平有多大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揭示其投资总量和结构特点。

3.1国家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

从静态的角度,2004年安徽省国家社会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为146.2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38.69亿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5.25亿元 ,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2.26亿元,人均使用国家社会教育经费为226.28元。2005年全国共投入教育经费5706亿元,人均教育经费436.42元。安徽省人均使用国家社会教育经费与同期国家人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仅占58.6%。2006年安徽省利用国家卫生经费投入总量为34.76亿元,人均卫生经费52.73元,同期全国卫生总投入1296亿元,人均卫生经费98.59元,安徽省卫生经费人均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5个百分点。

从动态的角度,一方面从教育投资考察,安徽省1997年至2005年国家社会在教育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量表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97年安徽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量为64.55亿元,人均教育经费105.66元,同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063.38亿元,人均教育费用为166.90元,至2005年安徽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以年均11.1%的增长速度发展到166.65亿元,人均教育经费以年均10.3%增长速度增长到255.75元,同期全国范围教育经费总额及人均费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2%、11.1%。安徽省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年均增长幅度虽然也超过了10%,但其数值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值也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考察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安徽省1997年至2006年国家社会在卫生医疗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97年安徽省财政支出中卫生经费投入量为10.10亿元,人均卫生经费16.54元,同年全国财政支出中卫生经费投入量为382.89亿元,人均教育费用为30.97元,安徽省人均卫生经费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有待改进。至2006年安徽省财政支出中卫生经费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3.2%,人均卫生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为以年均12.3%,同期全国范围政支出中卫生经费总额及人均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3%、12.3%。安徽省在卫生投入的政府开支中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

从地区文化传统来说,安徽具有一贯重视教育的习惯,特别是皖南地区,人们世代以读书为荣,相应个人家庭对教育投资力度较大;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个人医疗保健,注重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家庭对其成员的医疗保健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安徽省地处中部,区位优势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发达省区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幅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有限的经济收入下,个人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也就显得力不从心。

从城镇、农村两个不同主体考察对个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状况,投资总量处于增长的态势,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对教育及健康素质投入的数值却存在明显的差距。1997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用、人均医疗保健费用分别为358.83元、92.99元,农村居民投入量仅占城镇居民投入量的35.8% 、46.8%,同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教育费用、医疗保健投入量分别为448.38元、179.68元,农村居民投入量占城镇居民投入量的比例为33.1%、34.8%。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安徽省个人家庭人力资本投入量都偏低,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1.9%、81.7%。至2006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用、人均医疗保健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3%、16.85%,农村居民人均教育费用、人均医疗保健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5%、14.3%,可以发现健康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说明同期安徽省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力度不断推进,对居民支出结构的影响逐渐增大。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用、人均医疗保健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4%、13.2%,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教育费用、人均医疗保健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5%、11.9%。从增长速度看,安徽省居民个人家庭教育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健康投资的医疗保健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

虽然近年来安徽省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人力资本投资总量都明显提高,但可以发现,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并且发展结构出现一定变化,人力资本健康投资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而在城乡之间也存在增长速度的差别,这与安徽省实际省情相关,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政策及社会改革措施实施情况相关。

4 对策建议

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无论在总量还是在人均水平上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种现状不利于安徽省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以高尚的事业激励人,以优厚的待遇抓住人,以规范的制度留住人,从而形成一个人力资本投资的良性循环。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

4.1从上至下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安徽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对人的尊重,鼓励人们的创新意识,这将提高人们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质健康素质。居民从自身未来发展前景考虑,应加强身体锻炼,注重医疗保健,同时提高受教育年限及受教育质量,注意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4.2实行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同步发展战略

篇9

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业主要求最大幅度降低或转移投资风险和建设风险,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合作模式及F+EPC模式大大降低政府财政及各项风险。八局南方入驻广西20余载,对广西区域内项目基本掌握。现对八局南方4个项目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1. 肇庆综合管廊及同步建设项目

篇10

民新加坡主要是为了2个儿子将来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考虑的。

胡先生接触和了解新加坡投资移民也有一段时间了,期间咨询过很多移民公司,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从事移民业务侣年之久的澳德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由于新加坡投资条件提高迫在眉睫,胡先生把握住机会踏上了最后一列移民航班,赶上了投资150万坡币购买新加坡政府指定基金5年的项目。

评估过程:

去年12月底,作为澳德华公司移民顾问的我陪同胡先生夫妇一同去新加坡考察了当地的房产、学校、商场等,陪同考察结束后,胡先生十分满意我公司的全程陪同服务,对顾问的认真和专业也表示认可。此外,他对新加坡的初次印象就十分好,比较心仪向往那边的生活,回来之后就立即递交材料,签合同,并希望自己能尽快去新加坡面试。

由于胡先生的生意链在国内做得很大,有地产、车行、店铺等,他希望将来还能有机会在新加坡创业。所以当我们告知他新加坡是有着最大的贸易进出口港口,他充满了热情的期待,因为他想将产业链的规模扩展得更大。

在评估过程中,胡先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具体材料,所以在很短的1个月内,我们就立即准备好了胡先生的申请资料,然后递交至移民局。

新加坡投资移民需要商业背景,但申请成功后,立即可获得新加坡绿卡,拿到国际身份后,可自由往来新加坡一香港一中国,非常便捷,这是胡先生首选新加坡最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胡先生希望投资新加坡之后可以国内两边经常来返,因为胡先生大部分工作还是在国内,而取得新加坡身份则可获得150多个国家的免签待遇,胡先生夫妇很向往周游世界也很热哀旅游。知道新加坡旁边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内中有很多小岛,胡先生非常开心,因为他觉得生活中必须要点色彩。很期许以后定居新加坡之后节假日带着家人去周围小岛静静地休假几天。客户疑问:

胡先生:所有流程都可以在中国境内完成吗?需要多久?

移民顾问:除了您需要飞往新加坡进行一次面试以外,其他所有程序都可以在中国完成。客户大概需要1个月的时间准备资料,然后递交给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政府收到材料,会尽快通知客户面试,如果面试成功,客户将收到永久居民的原则批复。收到批复后,客户有6个月的时间实现投资承诺,客户完成投资后,全家即可拿到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

胡先生:投资移民新加坡之后,是否需要移民监?

移民顾问:移民新加坡后不受当地的居住时间限制,如果留在国内照顾生意是完全可以的,也可以让太太和孩子先过去那边生活。此外,每天有往来两国之间的班机,方便省钱历时短,中新之间没有任何时差,也免除了调整时差的痛苦。

篇11

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开发区351个,省级园区近千个,总面积在5 000平方公里以上,三分之一以上尚未开发。围绕开发区建设新城,这是近年来各地发展新城市区域的重要手段,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新增一千个左右各类新园区。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绿色、低碳的主要载体,而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对当前城市低碳、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湖州吴兴区总部经济园区(WD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案例分析,从主体创新、渠道创新、方式创新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园区能源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案例背景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也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其东部新区是湖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块,涉及八里店、环渚、织里三个乡镇,区域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面积90平方公里,中心区近期实施28.3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心(中央商务中心)、二轴、三平台。东部新区通过银行、信托、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多种途径融资,尽最大努力满足资金需求①。同时,对新区部分基础设施,如西湖漾社区、经九路、吴兴幼儿园、西山漾CD块景观、纬一路污水总管等进行BT商谈,通过各种渠道来筹措资金。

WD园区作为湖州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重大地标性项目,其位于吴兴东部新区核心区,东接经六路,南靠吴兴大道,西邻经五路,北侧为规划通湖路。本工程基地总面积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31.1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71 254平方米,包括8幢高层及商业裙楼,其中6幢为办公综合楼和2幢为星级酒店。吴兴区总部经济园区由星级酒店、商业办公、文化娱乐、餐饮服务、酒店式公寓等组成多功能小型商务园区。东侧百米之遥是上海新长宁集团投资建设的吴兴区多媒体产业园区,共计600亩,一期建设255亩。西侧正在建设的是人防国税国土综合大楼。根据政府及业主要求,园区能源基础设施一期需满足总部经济园区与人防国税国土综合大楼的全部冷热水、蒸汽和部分电力供应需求,后续根据周边业态的发展逐步扩大供能范围。

二、案例的创新模式

该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一开始就从定位上进行创新并作整体考虑,建设统一的能源网;在融资主体上进行创新,能兼顾各相关方的定位与考虑;在投融资模式上,整体采用国际通行的BOT模式;在融资渠道的创新上,增加了业主方的融资渠道;在融资方式的创新上,采用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投融资各个环节的创新,使得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由准经营性变成经营性,最终达到了政府清洁能源、配套高端的要求;投资方得到了合理的经济回报,业主方享受了质优价廉的能源供应。并进一步提升了当地配套设施的品位,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1.定位创新分析。该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在一开始就进行了整体考虑,对供冷、供热、供热水、供蒸汽、供燃气及电力统筹设计。

园区里共有8栋大楼,其中6栋写字楼,2栋酒店,写字楼用能高峰在白天,而酒店用能高峰在夜晚。传统的供能方式每个系统都单独设立能源站,系统可单独控制,但设备投资大,运维成本高,设备数量多,故障率高,且设备使用率低,不能相互之间错峰使用,每个能源站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空间使用不合理。根据周边的能源供应情况,要满足本项目的蒸汽需求,单独引入铺设蒸汽管网成本过高。

最终聘请专业能源服务提供商根据园区用能需求、用能特性、当地能源价格等,统一考虑冷、热、电、热水等能源供应,最终对比发现,采用统一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约1.2亿元,比分项建设共计节约投资约20.2%。

2.主体创新分析。该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由专业能源投资运营公司、当地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工程的全资国有公司(以下简称“当地城建司”)、当地燃气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

当地城建司受区政府委托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管理以及区域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是吴兴区东部新区建设的实施主体。其少量参股有助于政府对项目公司的监督,保障公众利益。

由于采用了国家鼓励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燃气作为一次能源,当地燃气公司是拥有吴兴区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有50%的国有股份。其适量参股有助于气源保障,能有效地保障公众利益,同时给予项目公司适量的气价优惠,将项目由准经营性变成经营性,减轻政府负担。同时,对于燃气公司而言,采用整体考虑的以天然气为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比分项投资的传统能源系统,耗气量要增加6倍,即使气价优惠,也会增加公司利润,同时,有助于摊薄管理成本。当地燃气公司也有积极参与的动力。

而专业能源投资运营公司具有丰富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经验。其控股项目公司,能将其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输出到项目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项目收益。

因此,通过三方共同参与能源基础设施的BOT,能够兼顾政府、公众、投资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有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持续发展。

3.渠道创新分析。总部经济园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采用的是国外通行的BOT(运营期20年)模式,其中创新之处在于增加了利益相关方的融资渠道。因此,本项目的融资渠道包括,投资方的资本金、银行融资、总部经济园区内大楼业主。

本文仅对总部经济园区内大楼业主融资渠道进行分析,由于湖州吴兴区东部新区总部经济园区与部分筑巢引凤的总部经济园区有所不同,现有的8栋大楼均已由一家企业认购并投资建设,建成后这8家企业会将总部迁址入园区。

由于建设统一的能源基础设施,并且直接供应冷、热、热水、蒸汽等能源产品,节省了业主自身投资能源设备通过对电力、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转化来产生冷、热、热水及蒸汽等最终使用的能源产品。因此,业主愿意缴纳相当于其自身投资约20%的资金,即节约了80%建设期投资,又节约了设备用房,将其充分利用。因此,虽然从项目本身而言从业主方获取了一定的资金,但是从业主角度出发还是享受到了较大的利益。

4.方式创新分析。由于项目投资仅1.2亿元,因此,较为简单的融资方式基本能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在本项目的融资方式上,采用了银行融资、能源配套费收取等融资方式。

在最初融资方式设计时,还考虑对主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的手段,最终通过对比,虽然融资租赁名义利率只有8%,但是考虑按月或者双月支付,实际利率将达到15%,最终放弃采用融资租赁方案。而针对大楼业主的融资渠道是采用能源配套费的名义收取,此费用收取的创新点在于时点上进行创新。

传统方式是对生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建设完成变成熟地再对土地进行招拍挂,对土地摘牌的企业根据土地属性和指标进行建设时再支付燃气配套费、电力配套费等能源配套费。而总部经济园区项目是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就支付能源配套费,能源基础设施BOT的项目公司通过收取能源配套费也解决了部分投资资金。

三、案例的启示

1.园区能源基础设施要从传统的分项考虑,向整体考虑、能源综合利用、错峰填谷、互补互用出发,构建园区集供冷、供热、供气等于一体的智能能源网。

2.根据政府、市场各自诉求和定位,找到政府与市场共生的结合点。同时兼顾其他关联方,主体创新兼顾各方利益与诉求。

3.渠道创新要多元化,但是不能以追求渠道多样而多元,关键还要结构合理。

4.方式创新一方面要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进行方式创新,其次又要借鉴好的方法创新对制度完善进行推动。

5.要充分认识到投融资制度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虽然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制度保障逐渐向好,但还有较大改善空间。

(作者夏有为系CPA;杨大楷教授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博士生导师;朱磊和刘曦腾系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蔡龙,翟照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多元化融资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金融纵横,2007(15).

[2] 陈明.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J].武汉:企业导报,2009(12).

篇12

电力投资集团二级公司下设港务有限公司及四个独立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拟成立的物贸公司将作为分公司的物资采购集中管理部门,负责除燃料之外的材料、设备和工程项目的甲供材料等的采购工作,预计每年的采购额达几千万元。

传统的物资采购流程是由各三级公司上报需求计划,经相应管理部门、财务部审批过后,报物资采购部汇总分类到相应的计划员,经过库存平衡,形成采购计划。由计划员负责采购,经验收入库,各分公司开领料单领料。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各环节均为手工操作,纸张单据经常有错误,使工作效率、准确率较低。②无法对库存实行实时查询,不能准确掌握库存情况。不能有效对库存进行控制,一些长时间积压的物资仍然占用有限的空间。③采购环节没有公开,难以避免暗箱操作,使采购成本较高。④预算由各分公司自行掌握,难以有效控制领料中的浪费现象。⑤财务部每月底需要20人工作3天进行繁复的签库工作,工作重复且耗费时间。因此,建设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

1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1.1 系统设计思路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拟开发的系统将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控制物流业务,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提高业务效率、决策科学性,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等主要特点。集成化主要是指系统要将业务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本系统的建设将和公司原有的财务MIS系统作到了系统集成,实现信息的统一标准,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模块化是指将信息系统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的子系统。实时化是指对数据的处理和传送,保证了企业可以及时的掌握需求、采购、供应商、库存等信息。网络化是指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汇总、分类,并传达到所有相关的业务门。

1.2 系统设置

对系统基础信息进行设置,包括用户单位信息、物料属性、各部门的权限等基础信息设置。

对用户单位信息进行定义,并规定相关部门的权限。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权限分配功能主要是针对工作岗位的不同而设定的,为每个岗位的工作做一个系统操作范围上的界定,同时也更好的体现了系统使用时,用户对数据的安全性、权限控制范围要求的功能。根据物资种类和预算费用来源的不同,设定相应物资的管理流程。

为每个单位的操作人员设定用户名和密码。管理部门根据各自权限设定可以浏览的内容。计量单位体系维护主要是针对于存货物资设定的,以便对于不同的存货进行计量。物料规则设置的功能是对物料编码规则建立一个体系,以便日后对物料的管理。编码还可根据情况自行增加。

系统预置了物料管理中常见业务类型及其业务,提供统一的操作平台,并可对具体业务流程定义为标准流程(每个业务只能有一个标准流程)或特殊流程(可定义多个)。

1.3 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完成物料需求申请的编制、物料需求申请的审批、物料需求申请的汇总以及生成物料需求计划报表,同时在这一功能中实现预算控制。

物料需求申请由各分公司核算员上网提出,经过相关管理部门对需求物资数量、质量、规格的审核,流转到财务部门。财务部负责全公司各单位全年的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对于不能完成预算控制指标的单位进行考核,保证了公司预算的严格控制。财务部门对照年初的预算指标和项目计划,对采购的预算进行审核和审批,经过审批后的物料需求申请汇总到物贸公司,再根据物资分类下发到各计划员。保证计划处理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1.4 采购管理

实现采购业务管理,以及采购业务相关的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并在这一功能实现成本控制。

经过审批的需求计划经过库存平衡,自动生成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制定后,系统将自动生成采购预算,由财务部确认后反馈给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金额确定采购办法。分公司实行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对于20万元以上的物资即实行邀请招标,20万元以下的物资进行网上询价。

对于邀请招标的供应商实行准入制度。必须是在网上注册,资质经过审核的企业。对供应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凡是在招投标、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过违约行为的单位,一律进入不诚信供应商名单,今后取消起合格供应商资格。

物贸公司未来可试行网上招标,被邀请单位可以直接从网上进行报价,在系统规定的时间才可以开标评比。由合同审核部门共同参与,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保证采购的物资价格是合理的。

对于合同管理,每个计划员在签订完合同后,进入审核流转程。审核过的合同要录入网上的合同数据库。每个月或季度,系统可自动统计汇总,及时掌握分公司的经营情况。

1.5 库存管理

信息系统对库存物料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标准化业务的控制和管理的同时,将强化设置库存控制、查询与分析功能,并实现与财务系统的对接。

物贸公司可根据物资种类,下设钢材、备品、阀门、五金、工具、油脂、气体库等多个仓库。原来每月底的签库工作牵扯财务部很多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未来这一繁复的工作可以完全取消,和财务系统的集成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实时共享。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义物料的库存控制类型。根据不同的库存控制类型可以设置物料的安全库存量、最大库存量、补库点或者补库周期。当库存低于补库点或者安全库存,或者满足物料的补库周期时,系统自动生成补库计划。保证了采购提前期的缩短。

以往若想了解某种规格型号物资的库存数量,需要翻查一大堆帐本,有时帐本信息和实际库存还有差异。不仅耗时,准确性也很低,无法给物资采购提供准确的信息。未来系统以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层次的查询功能。

例如:按责任中心、预算项目查询时段耗用物资明细; 按货位、库位查询库存报告;按物料各种分类方法和口径查询;按业务类型查询等。

不仅提供了信息数据,而且系统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库存各项指标的分析功能,生成更有价值的管理信息,供领导层决策分析。

例如:平均库存值;库存周转率;可供应时间等。

2 信息系统预计实施效果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将使传统意义上物资管理上升到对物流信息的管理。过去的物流信息主要存储在纸介质上,这导致了缓慢而不可靠的甚至有误导趋向的信息传输。信息系统则能够更有效、更迅速的交流和管理各种信息,信息使用更加容易、快捷与经济。具体表现在:取消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手工操作中的错误。和财务MIS的接口实现了对预算的有效控制。采购管理环节的招标制度降低了采购成本,避免了暗箱操作。根据推算,采购成本将比以往同期下降达30%-40%。合同的数据库管理和审核程序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和利益。使企业的采购合同正确执行率提高,合同纠纷大幅降低。仓库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对库存的实时控制。为进一步降低库存,奠定了决策的信息基础。

总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将物资管理工作由手工转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和思路的变革。这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解决以往工作中的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库存控制、信息实时查询并和财务MIS实现系统集成,使分公司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必将使物资管理成为分公司的效益增长点,增强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来仪,王智强.《现代物流知识问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9.

[2]刘刚.《供应链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

[3]李苏剑.《企业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4]徐国昭.《物流主管一日通》.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

[5]徐勇谋.《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

[6]单江源.《现代物流管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8.

[7]陈罕琳.《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计算机周刊,200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