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9:15: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063 — 02
一、 《建筑十书》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
《建筑十书》是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的艺术设计之精华。《建筑十书》共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虽然维特鲁威阐述的是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其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对其他现代艺术设计的姊妹学科的学习中同样适用。
维特鲁威主张一切建筑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法式、比例、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书中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方面,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的观点,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于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深远意义和影响。
二、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多学科知识的积累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中说:“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是由多种门类的知识丰富起来的。因此,如果不从儿童时期就攀登这些学问的结题、积累许多文学、科学知识,抵达建筑的崇高殿堂,便急速正经地就任建筑师的植物,我想是不可能的”, 维特鲁威自己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现代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从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或设计师都拥有丰富的知识,人的大脑里的“素材”就越多,它们都将可能参与到设计师的设计里,设计作品才会生动饱满,富有思想内涵。所以知名的设计大师们往往都是全才,他们不仅精通设计,更精通其他很多领域。如达芬奇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多才多艺,把多种学科融会贯通;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勒·柯布西耶,法国建筑师、都市计划家、作家、画家,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在很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这些都与他们的知识面的深度和宽度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要不断地调整,注重于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科技、设计与人文、设计与其他多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得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设计作品的价值。
在当下的设计艺术教学中,多数学生存在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广告设计中,设计技能类课程占有比重较大,师生也都注重了设计技巧、软件技术的培养与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在其他设计门类的学习中,注重了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设计概论、设计史……的学习,忽略了除设计表现 外的书法音乐鉴赏、中外文学史鉴赏、中西文化学习、市场营销、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了解和学习。这会导致培养出的设计师在作品中缺少现代文化特征和文化感及艺术价值的缺失。设计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设计师需要了解世界,以增长更多的见识,保持最新的思想观念。一个思想落后、孤陋寡闻的设计师无论设计经验有多丰富,他的作品总会显得蹩脚和庸俗不堪。当然,要想有丰富的知识和见识都需要在平时生活中主动去注意和积累。
三、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才与德
才能的培养,对作为将现代艺术设计当作自己的专业来学习的学生来说,在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钻研精神,对相关专业问题应当钻深钻透,也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将来所从事的设计工作。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虽然未将此专门点出,但特别强调建筑师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一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丰富开阔的想象能力。但我们从其全书的体系中即可看出他对专业知识的阐述相当完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钻研,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将自己的专业学好,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德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就是自己成为一名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修养。设计师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而且还会渗入到设计里,因为艺术设计是为他的,即“设计为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一个设计师思想道德狭隘的话,那么迟早会扼杀掉自己艺术细胞,堵塞自己的艺术之路,因为艺术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设计师应该要拥有广阔的胸襟,才能拥有广阔的设计空间与灵感空间设计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通畅,也就是先“成人再成才”,正如《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所指的“威望”,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好的理解为是设计师在技术、理论、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综合起来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
才与德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设计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才算得上是一个全面的教学体系。
四、 《建筑十书》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建筑十书》中重要的设计思想是“实用、坚固、美观”,法式、比例、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的提出,及书中对于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各门类学科中仍然是最为重要的。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完美的处理“实用、坚固、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三者的关系并融入到专业中去,实用性、坚固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所以,实用性、坚固性和审美性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设计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设计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设计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如室内装饰布置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面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摆设的壁挂、字画、观赏工艺品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人们从风格、材质、色彩、等各个方面进行选择,在注重功能和美观的同时,关注耐久性、安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建筑十书》中指出“比例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得关系”,“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贸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①这一观点应用于设计艺术的各学科中,如在家具设计造型的教学过程中,谈到构图法则时,我们应当注重形式美的原则,注重艺术的处理手法,这其中包含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变化、韵律与节奏。维特鲁维所表述的在建筑中的比例、均衡应用在家具上也是如此,家具造型的比例包含着家具与家具之间需要注意到建筑空间中家具的整体比例的长、宽、高之间尺寸关系,体现出整体协调高低参差,错落有序的视觉效果;家具整体与局部,局部与部件的比例,它需要注意到家具本身的比例关系和彼此之间的尺寸关系。比例匀称的造型,能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与完善功能的统一,是家具形式美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图例的讲解,充分融入设计艺术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筑十书》中对建筑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值得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学习。他谈到的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的不同,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装饰材料,都会对建筑的安全、实用、美观、耐久性有着重要意义。融入到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室内装潢设计,无论是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娱乐空间的装潢装修都会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书中所讲的取材都取自天然的自然材料,可见作者对自然材料的崇尚,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思考,在追求环保节能的同时,我们也都在追求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建筑十书》中的其他设计思想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这些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结:
基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应是多学科的、人性的、市场化的、技能型的、创新型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教育。通过研究《建筑十书》中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用于更好的指导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借鉴学习书中对于设计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要求,在世道变化中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合现代需求的德才兼备的新型设计师。《建筑十书》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相当的效力;把书中的自然科学成就和现代艺术设计学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使设计艺术成有学术根底的科学学科。设计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人性意识的培养,也就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它能促进人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与市场客户更好地沟通交流,从而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保持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 考 文 献〕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74-01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儿童要获得真实的知识,必须要亲身参与各种活动,形成自己的判断,并且能够用客观的事实去证实自己的判断。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个体必须发挥出主体性特征,参与活动必须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个体对活动对象、手段、方法的选择,对活动目的、步骤、计划的确定,以及整个活动过程的控制。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本人重视教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与获得的全过程中。以下几点是本人从事教育这些年来获得的一些粗略的见解。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同时兴趣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从古至今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探索新的知识,首要条件就是要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然后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和获得知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活动也促使了数学问题的产生,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就需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让人感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逐步完成从现实生活到数学问题的过渡。
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一课时,我运用现代化软件直观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屏幕上首先出现以一副地图为背景的图片,出示一道应用题:“从上海到杭州的公路长220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从上海开出的汽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从杭州开出的汽车,平均每小时行55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教师轻点显示屏上的提示键,题目消失,在音乐声中,地图上上海到杭州两点间的公路线,由细变粗,并慢慢拉直。然后,地图逐步隐去,并在公路的两头各有一辆汽车相对着准备开出,教师触摸提示键,屏幕上便出现两辆汽车在模拟得非常逼真的汽车声中相对开出,直至相遇。在线段图上同时标有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这种形象化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的线路图,使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在兴奋和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视听信息,能够很快理解题目中要表达的数量关系,清晰地列出算式并且解答。这一教学软件的应用,即是我们所说的创设情境,将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要展示的知识点一一清晰地列出,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了深刻的情景模式,使得学生对于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分解知识结构,指引探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所谓数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数学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探索性学习。学生必须具有兴趣和知识经验才可以进行探索。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进行抽象的研究、概括而得到的,儿童的思维模式的形成必先要经历思维的形成。要使得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我们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简单生动的动态展示。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课外准备一些圆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们回答以后,老师随即追问:在生活中,你们所见到的事物还有哪些是圆形的?同时利用电脑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拓宽学生们的思维,从而正确认识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圆形。
三、增强课堂层次,转化迁移,建立学生的知识网
中图分类号:G64
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在我国推广的时间较短,但因其独特魅力受到广泛喜爱。目前普通高校现代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各不相同,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影响着不同的艺术效果。文章针对现代艺术体操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情况,对其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其影响,提出了儿点优化的策略。为今后我国高校的艺术体操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校现代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现状
上世纪50年代初,艺术体操由前苏联传人我国。1955年聘请了前苏联专家凯里舍娃在北京体育大学(前北京体育学院)任教,接着在上海、武汉等6所体育院校开设了艺术体操课,并将艺术体操传播到全国高校。各高校将艺术体操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迅速地开展起来。有的把它作为必修课程,有的则列为选修课。不仅如此,不少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艺术体操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如崔瑞华的《艺术体操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徐秀娣的《高校艺术体操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刑庆和的《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李荣的《艺术体操教法研究》等,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不断完善,从而使得这一具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中持续地发展。从1984年起,艺术体操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艺术体操已经成为了普通高校学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艺术体操是一项结合体操、舞蹈、音乐、关学等为一体的运动项口,其自身的特点适合青少年进行健身、娱乐活动等。随着体育教学的推进,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在普通高校中也得到快速发展,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艺术体操的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现代艺术体操结合了音乐、艺术、舞蹈、体育等几方面的特性,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和娱乐性。要求大学生要具备健康的体质和一定的艺术功底。在进行现代艺术体操的教学时,要做到动作轻快、节奏鲜明、姿态优美。动作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节奏要由慢到快,使大学生容易接受和学习。另外,伴奏的音乐要选取配套的动作音乐,使练习者心情卞俞决,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三、现代艺术体操的教学优化策略
如今高校大众艺术体操的普及而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如何使其在高校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发挥自身的魅力,除了有效地推广方式,进行完善的教学同时也显得非常必要。现针对高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优化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
提升艺术体操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艺术体操是一门“年轻”的课程,教学人才相对不足,如果没有一支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学队伍,教学口标则很难实现。高校需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针对艺术体操教师进行岗前、在岗多重培训。并且要为教师创设条件,使其得到更多的教学培训与锻炼,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
(二)完善教学体系,树立健康教学观念
教师在具体设计高校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素质与性格特性,合理规划,让学生全而发展。教师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上应当符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由浅入深,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符合高校学生的特征,树立起健康的教学观念,例如艺术体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教师可利用学生所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
(三)创新教学方法
如今高校学生生活丰富,普通的活动内容形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足够的口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需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运用电教化手段,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艺术体操的关的享受与艺术魅力。加快学生理性认识。并且通过视频教学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动作。
综上所述,通过简析普通高校现代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分析及其影响,可为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艺术体操教学提供理论性的指导,通过教学实践,可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别眼光及形体美,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荣.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1).
[2]张关娟.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3).
[3]四张辉明.普通高校健关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8).
[4]体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大众艺术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85-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亦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相关研究成果加以综述,错谬之处,请专家学者及同仁教正。
一、对学生以及教学质量的影响
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分数的意义》《除法初步认识》《乘法意义》以及几何图形认识、周长,面积,体积等课例,如果利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它使概念、法则、公式形象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难于理解的内容。对拓宽学习幅度,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催化剂”的作用①。
(一)研究人员以“您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为题进行调查,结果为:
1.认为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以下影响:(1)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2)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增加课堂的容量,使各个等次的学生各有所获,真正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4)大量实际教学资源的使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熏陶,真正使师生“全面发展”;
2.对教学有明显好处:(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课堂不再变得单一;(3)声、像、色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带来的别开生面的课堂,有助于发展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
3.认为会给课堂带来生气;
4.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真正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从老师的访谈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能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的容量;
2.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熏陶,真正使师生“全面发展”②。
(三)钱志平(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育局教研室)与方纪敏(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总结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为: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并得出如下结论:
1.有利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2.有利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
3.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教学方式。网络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开放,实现观念、目标、组织形式、作业形式等层面的开放,实现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4.拓展了自主的学习策略,形成网络环境下基于习得的自主学习方式;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基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5.进一步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一是扩充信息,增加了信息密度;二是从虚拟到现实,亲历过程;把信息技术整合进教学,可以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虚拟丰富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③。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还存在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不同程度地存在摆花架子问题,缺乏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不仅是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习者感到新奇有趣,而且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快学习速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但研究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教师不是真正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运用信息技术,而存在应付检查,或在观摩课、评优质课时才去应用,同时,在应用教学中往往忽视教学应用价值和效果,认为课件做得越多越好,手段越新越好,真正对教学有多大帮助并不去深入研究。结果是一节课下来,表象上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学生获得真知甚少。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在教育欠发展地区较为严重,应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其优势仍然未引起足够重视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主要在于超文本功能、网络功能、人机互动功能,但有的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不能围绕体现这三大功能去选择、制作及指导,而只是机械地、简单地把有关图片、图形、影像或文本照搬下来,转换为在课堂上用大屏幕演示,忽视了对三大功能的深入思考、钻研与实施,造成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殊不知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首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悉心研究,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比如要体现人机互动功能和优势,教师必须专心备课,选择多媒体教室上课,制作切合实际的课件,安装到教师机和学生机中,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才能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人机互动。否则,只能是摆花架子,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仍然受多种条件制约
由于一些经济欠发展地区教育事业同样欠发展,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从而造成无法按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正常教学。从硬件建设上看,有的基层学校仅有一两台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室;从师资能力上看,一些学科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较差,不能自制切合学科教学实际的课件,需要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去帮助制作。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对学科内容不十分了解,做出的课件不能贴切地揭示教学内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意图。因此,由于受多种条件制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显得比较勉强,质量亦大打折扣。
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是一个总趋势,各学校乃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千方百计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但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赶一时时髦,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处理好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为中心,不能本末倒置,走进误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同时,要灵活合理地选择其他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必须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义,善于把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完善,发挥教师的聪明与才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学校必须在信息设施软硬件资源保障、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训,相关教育机构在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挥做出贡献。
医学影像学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点,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首先依赖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进步。由于计算机的性能以几何级数升级,必将带动多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亦将由大体水平逐渐深入至细胞、受体、分子和基因水平。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影像诊断产业加强战略布局,旨在带动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将由最开始的形态学分析发展到携带有人体生理机能的综合分析。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这将会为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分子水平治疗开启崭新的天地。同时,由于造影剂是影像诊断检查和介入治疗时所必需的药品,未来针对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的多种新型造影剂也将逐步问世。
1小型化和网络化
新技术的发展使医学影像设备向床边诊断转变,小型、简便的床边化仪器将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这将对重症监护、家庭医疗、预防保健等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信息,提高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同时,数字化成像将安全取代传统的非数字图像,医院内部所有医学影像学设备将联网,在线大容量数字化图像存储得到普及,由于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快捷,图像更清楚,使远程放射学达到普及和实用阶段。网络化也将加快成像过程、缩短诊断时间,有利于图像的保存和传输。影像学科医生不必到医院上班,在家或出差的旅途中即可完成医疗工作任务。医院内部完全取消借、还片工作,临床科室医生在门诊、病房或手术室、监护室直接经网络调阅影像学图像,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并直接在手术过程中引导手术入路、揭示手术切除范围。通过影像网络化实现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念,达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高度统一和共享。
2多态融合技术使诊断、治疗一体化
在新世纪,将有多种新型造影剂问世(包括组织、器官特异性造影剂,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造影剂),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此外,医学影像学技术直接应用于药物研制,并用于监测疗效,可促进新药的开发进程。
医学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解剖结构图像(如:CT、MRI、B超等)和功能图像(如:SPECT、PET等)。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所造成图像信息的局限性,使得单独使用某一类图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通过研制新的图像融合设备和新的影像处理方法,将成为计算机手术仿真或治疗计划中的重要方向。同时,包含两种以上影像学技术的新型医学影像学设备(如:CT与X线血管造影机)将更受欢迎,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将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及时、准确,治疗效果更佳。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生成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合了声音、视频和图片等。在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有限,只能以口语教学为基础,配以简单的图片。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一是吸引力有限,二是理论教学和实际的案例脱节,教学质量不高。然而,多媒体教学的存在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得到了更新,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例如影像诊断PACS系统、DR、CT模拟实训室等进行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影像诊断学及技术学等教学内容,如CT检查技术、常见病影像诊断等。
一、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的作用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转变教学的方式。在传统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在传递教学信息的方式上没有形成多种的手段,依旧使用口头的教学集合板书教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与实际的教学案例相互结合。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打击,思维能力遭到限制[1]。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利用图片、声音和视频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案例、基本操作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搬上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更好地接收了教学知识,还激发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收集大量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教学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前提生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案例多来源于各大医院临床真实病例影像资料,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而且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手段,将枯燥乏味的临床X线、CT、MRI基本技术转换为软件设备呈现,使学生在计算机上能进行人机互动直接操作,并模拟出医院的影像检查基本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被多媒体教学技术束缚自身的教学思维。教师教学的时候不能将自身定位为多媒体的操作者,不能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仅仅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大量的病床的案例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呈现,只是作为教学的补充。教师一味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忽视自身教学手段的提升和医学知识的扩充,最终将会导致教学手段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失去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现今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没有形成合理多变的手段,只是利用多媒体简单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和图表。这种形式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的传递,学生没有理解教学的知识,根本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
三、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定位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在实际的医学影像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不能凌驾于教师之上,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技术不过是教学技术中的一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应当是克制的,只有书本中一些难以口头描述的病例的出现,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一些简单的知识,在传递方式上完全可以使用口头的教学或者板书教学,以免浪费时间去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一些教学图片、音乐和视频的呈现应当适度,以免学生被这些华丽的事物占据了大脑,影响了对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多媒体教学是克制的也要灵活多变,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的辅助者,才是最正确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现代医学影像知识。(二)教师充分做好课前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否充分对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要考虑教学知识的传递,也要考虑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医疗影像技术。教师要学会在多媒体中加入自身的临床医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兴趣盎然。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应当重视医学案例的质量,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多媒体课件对于医疗知识的传达,要做到清晰和直观,在图片、视频和音乐的使用上,要做到克制。
总之,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作为多媒体的掌控者,而不能被多媒体束缚自身的教学思维,也就是说,教师在现代影像技术教学中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作者:胡芳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 影像物理 教学 策略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的支柱。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但以其高技术和工程化的鲜明特点展示了它自身在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以其日益深入的影像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的影像革新技术,迅速扩展的临床应用领域,使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愈益感到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医学影像物理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内容是医学影像仪器设备所涉及的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物理现象,其任务是为学生深刻理解医学影像的物理原理与成像过程,评价、控制医学影像质量,分析、挖掘医学影像蕴藏的生物信息提供必要的物理学知识,给后继课的学生及将来所从事的医学影像工作打好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理工知识非常薄弱的医学生有较大收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实践,分几方面谈谈。
1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汇集多门学科,内容抽象复杂。四大影像技术溶合了物理学、数学、电子学、计算机、 生物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授课对象是未来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医学生在物理、数学、电子等学科的基础很薄弱。但医学影像物理学中要涉及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讲授XCT、MRI、彩超成像原理时要遇到δ函数、卷积、自相关函数等工程数学知识。核磁共振原理及成像原理一章中, 涉及到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均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
1.2 学生的畏难情绪。医科院校的学生由于中学物理基础较差,学习属于物理范畴一类的课程常有畏难情绪。大部分学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在预习、听课、复习、习题等多个学习环节上与教师配合的力度打了较大的折扣,大大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
1.3 师资力量要求高。《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医用物理教研室的老师承担。但是《医用物理学》和《医学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是公共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物理学、信息学和医学之间交叉和融合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物理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
2 《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在已有条件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设立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1 要恰当地把握教材的深度,讲解尽可能的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开复杂的数学推理。如:在“XCT原理”的“图像重建数学原理”一节中, 从狄拉克函数和卷积算法的引入, 到图像重建的付里叶变换法和滤波反投影法, 整个成像过程我们尽可能运用图解法取代繁杂的积分运算及变化过程。 如果用傅立叶变换讲CT 、MR I 成像原理, 难度很大, 因为学生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有限。我们摸索出了如何讲解CT 、MR I 成像原理的方法, 即联立方程法和反投影法。这两种方法不用复杂的高等数学, 学生能够听得明白,能够很好掌握CT 、MR I 成像原理。MR I 成像原理中用到的傅立叶变换、磁矩、角动量、进动、梯度磁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高频脉冲、频谱分析、调制解调、A/ D、D/ A、滤波、显像、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是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教学策略。对课程教学中必须具备而学生又一无所知的数学、物理、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用通俗易懂的定性分析给学生补课,以达到在保持课程内容基本不被割裂的前提下,绕开难度大的系统数学推导,确保学生能定性地理解授课内容的目的。
2.2 应用多媒体系统。根据生理学观点,人获取的外界事物信息80%~90%是通过眼睛输入的,用直观的图象反映的信息更易为人所接受。多媒体课件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陌生的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直观,生动具体的图象再现。如自旋核的旋进,讲解时以陀螺的运动为例一边图示一边推导,使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在“MRI成像原理”一章中,我们用FLASH将原子核受激励,驰豫等重点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我们还下载了大量的医学影像照片,小电影等供学生学习参考。
2.3 注重实验实习。实验是本学科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 如果只讲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今后的应用。开设实验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由于实验设备昂贵,具有放射性,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可以建立一套计算机仿真物理实验教学系统,如建立局域网,安装运行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大学物理仿真实验210FOR INDOWS》,该软件包含20多个物理实验项目, 可选取其中部分相关实验如: 核磁共振实验、GM 计数管和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塞曼效应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等。由于经费、技术等原因,目前我校尚未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为了弥补不足,我们与医院影像科室的联合, 多次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实习,请超声、CT、核磁共振、SPECT等临床诊断教师及技术人员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诊断等,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正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物理学是门综合学科,也是一门新型学科。许多知识与技术对教师也是崭新课题。为了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抓紧学习,更新知识。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进行短期培训,到研究机构、大学、医院学习或深入实际工作一段时间,以便更好的胜任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
2.5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必须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才能释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小结
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30-01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学的需求。医学影像设备在现代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才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为了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首先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前提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需要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梯队合理、专业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要有优良的实验设施与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打造坚实的教学平台是学校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目标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很多源于自身的体验,那么在医学影像设备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构成。而且要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方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以及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等过去按照单一课程分支结构划分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方法多样化、高技术化、有时代特征的专题结构教学模式,每个专题的教学都要把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其分割成内容相对独立、互相联系的模块,从而形成内容统一、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结构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更易于实现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教学,使课程能够实现从浅到深、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做到出类拔萃的人。复合型人才不仅应该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二)引进高端设备,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学专业所具备的社会影响力,采取与相关企业合作以及学校的合作,如此可以为学校筹备资金和设备,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给学校带来更多机遇。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无不融入于医学影像技术之中,仅仅依靠学校单方的投入很难满足实验室教学设备技术的更新要求。合作可以为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的引进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够充实影像技术教学的教学条件。在与企业合作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基础上,还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
二、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措施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应该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还要以实现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从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大力推进教学与科研、医学工程和临床应用实践的密切结合,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学活动的创新。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优化,全面强化教学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具体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一)构建“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构建具有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特色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能够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环境。构建课内外教学互动的“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材的质量是教材建设工作中的根本性任务,教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应该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根据优质教学的要求,重新设计并组织教学内容,及时做出教学内容的更新。
(三)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指运用电视、电脑和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利用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目的。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优化。此外,学校的教学资源应该向学生全方位开放,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层次高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 女41例, 年龄6~72岁, 平均年龄(42.15±12.86)岁。导致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原因有:交通事故47例、暴力斗殴12例、跌倒撞击16例, 其他原因3例。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24 h内就医, 且通过临床多种检查方式, 确诊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将患者手术前的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结果作为观察组, 将其手术与临床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手术或者临床诊断作为主要检查方式。通过多种临床诊断方式, 对患者患处加以检查, 以得出可靠结论。或者以实际的手术操作为基础, 确定其损伤结果。
1. 2. 2 观察组 采用现代医学影像检查。①设备:选用日本B超(HITACHI)EUB-305或者美国安科ASR-800全身螺旋检查。②参数:时间2.1 s, 层距5~10 mm, 层厚5~10 mm, 窗宽250~300 Hu, 窗位90~100 Hu。③要点: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部分患者在检查前0.5 h内, 可以对其使用1.5%~3.0%泛影葡胺500~1000 ml以充分的显示出患者肠道状况, 提高其分辨率。④整理:将检查出来的数据进行核对, 确保其与患者状况一致。对于部分检查结果存在异议的患者, 可对其进行复查。
1. 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观察组检查结果与手术和临床检查结果, 并加以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配对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检查结果分析 观察组检查中, 腹部单一脏器损伤患者35例, 其中肝损伤11例、脾脏损伤12例、肾脏损伤12例;多脏器损伤40例;无脏器损伤3例。见表1。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符合率为96.15%(75/78)。
2. 2 现代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分析 ①肝损伤。肝出血患者肝内存在实质性圆形或者片状不规则高密度的阴影, 且在CT检查中, 其肝密度高于8~12 Hu;肝脏破裂则表现?楦问抵誓谙咦椿蛘叨嘈堑阕矗? 密度较低, 其附近边界清晰度欠缺;肝包膜下血肿则存在半月形低密度阴影。②脾脏损伤。脾脏局限性损伤其内部存在小片状高密度阴影, 且有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带, 边缘模糊;广泛性损伤则多发小片状或者团状的高密度阴影其周边低密度水肿带相对规则;脾包膜下血肿在CT检查中表现为脾脏周围存在新月形或者带状高密度区域, 增强扫描其密度也相对增高, 积血无明显变化;脾破裂表现为脾体积增大, 形态有所改变, 包膜隆起, 实质界限清晰。③肾损伤。肾脏损伤在医学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肾实质不规则小片或者片状高密度阴影, 周围可见水肿带形状不规则, 边界模糊。在多脏器损伤中, 其脏器体积增大, 密度增高。
3 讨论
中图分类号;O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 言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医学影像学的分支学科,是医学专业中一门专门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等内容的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更新,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学已经成为医学类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获得临床医学影像设备操作知识的基础。医学影像设备分为两类: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这门课程主要倾向于诊断设备,临床医学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应用诊断设备来诊断患者的病情。诊断设备包括诊断X线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X-CT)、计算机X线摄影装置(CR)、数字X线摄影装置(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超声成像设备(USG)、核医学成像设备(SPECT和PET)等。这些设备结构复杂,工作原理繁琐,所以需要大量的物理、医学、机械、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和掌握这种跨越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2 多媒体理论教学
2.1 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的知识只是文字层面上的东西,文字层面的知识很抽象,加上使用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有难以掌握。因此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提到X线机,学生很难想象出这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而且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问题2:讲到X线管时,教师不能把X线管的带进教室当中,给学生讲解X线管的基本结构。X线管种类繁多,每一种X线管带到教室无法实现。只能讲解几种有代表性的X线管,而代表性的X线管需要面对图片或者结构图来讲。
问题3:当提到第五代CT(超高速CT和动态空间重建机),这种CT,一般的医院中很难见到,学生很难想象到这种医学影像设备外观和内部结构。
上述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改进的方向,经过三年教学,已经掌握基本方法和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2.2 解决理论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板书教学
传统的板书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易于掌握,有时间记录板书。然而这门课程的内容图片、电子电路设计图和工程设计图纸需要书写图画,所以进行得缓慢。
2. 挂图教学
挂图教学,是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引进的,比板书教学生动,节约时间。然而挂图也具有局限性,由于课程的图表很多,把课程所需的图表和工程设计图纸、以及一些电子电路设计图制成挂图困难,而且挂图的质量也有待考量。
3.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要比挂图教学要方便很多,也比传统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节约时间,但是也有缺陷,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传统板书教学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无时间记录板书。
2.3 板书、网络和多媒体融合教学(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
通过板书来梳理教学内容,让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再通过多媒体显示和辅助教学,以及通过网络来课后辅助教学,巩固教授的知识。这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把课件发给每一个学生,节省记录笔记的时间,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实践这门课所学知识。教师建立QQ群和微信平台,进行网上答疑。
3 模拟实验教学
3.1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面对实验设备讲解,而不能把实验设备拆开,来了解仪器设备的内部结构,再加上抽象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难掌握。因此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X线-电视系统中的影响增强器(I.I.)时,学生难以想象出这种内部构造。并且教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仪器设备极其昂贵,不可能拆开观察。
问题2:讲到核磁共振设备(MRI),不能为了了解其内部结构而拆机观看,也不能完全由学生自己来操作仪器,只能有指导老师来操作仪器。而学生不能单独实际操作,也锻炼不出能力。
问题3:当超声仪器设备(USG)实验时,虽然学生有机会实际操作的机会,如何准确定位患者的身体具体器官是一个问题。是否正确操作也是问题。
上述的诸多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发展的方向,经过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已经掌握的一些方法,但还需要引进新的方法。
3.2 解决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实地讲授,学生的实践的时间充裕,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这门课程远远不够,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
2. 医院实习教学
医院实习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了更多的实践过程,而缺少系统的讲授,同时由于医学影像的实验仪器极其昂贵,很少单独让学生操作,学生缺少自主操作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3.3 模拟实验教学
模拟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单位在上岗前都采用此种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教学方法采用的是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考试。这对学生来说既增加兴趣又增强实践能力。
4 .总结
利用计算机模拟、网络和多媒体可以改变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和实验教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成为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医疗诊断和治疗仪器。采用多种技术能够满足这门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为各大医学院校和医学相关以及应用专业开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陆晓萍. 浅谈影响临床护生教学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 大家健康,2015 9(2):271-272.
[2]韩丰谈,李建民. 强化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2(9):1-2.
[3]岳若蒙. 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76-77.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病、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片。
4.熟悉x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x线摄影、数字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ct、mri、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二)影像诊断
1.能说出影像学科的常规工作制度;
2.规范地进行x线透视操作;
3.能精确辨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颅脑五官;
4.系统的没事了x线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x线征象;并对此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5.具有正规书写x线透视、摄片、造影检查诊断报告的能力;
6.能说出ct、mri、dsa、介入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诊断原则;
7.具有初步的ct和超声诊断能力;
8.对常见病能合理选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9.能对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职责和医德方面
1.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学科的性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重地位,从而更加热爱专业。学习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好思惟、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平易近服务。
2.熟悉放射科的社团机构及医技人员构成、工作范围划分及基本诊疗制度。
3.熟悉放射科各级医疗事务人员,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及其没事了工作程序。
(二)影像技术
1.接诊
(1)诊室的漫衍及工作范围
(2)胶片规格及价格
(3)报告的登统及分发
(4)照片的存储和保管
2.x线照片冲洗技术
(1)暗室布局及常用器材设备
(2)胶片的开启、装片、卸片、冲洗及保管
(3)药液的配合制造和/或更换
(4)显影、中间处理、定影、水洗及干燥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5)自动洗片机的施用与维护,自动冲洗技术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