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务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利水务信息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利水务信息化

篇1

8 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

水利信息化不论是“项目”还是“过程”,都必然涉及到许多具有行业和专业特色的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的开发,实践告诉我们,开发这些系统或产品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专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担此重任。

8.1 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应用软件产品需要探索新路

水利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涉及面宽,专业众多。水利信息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建设项目的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就连一些用于常规勘测设计的专业性应用软件,也让许多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颇感头疼。我们知道,专业性应用软件,一方面是开发难度大,投入大,风险大,失败率高,不懂专业技术的程序高手是写不出象样的专业应用程序的,而专业水平很高但却玩不转计算机的工程技术专家同样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是专业应用软件的用户群有限,并不象操作系统、字典软件、办公软件、字处理软件等通用软件,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很快收回开发投资。因此,聪明的软件企业很少有胆量投入此类软件的开发,许多目前用于生产的专业应用软件,基本上是专业技术人员自行开发,自编自用,很少能形成规模化的商品软件。这些软件的系统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界面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商品软件的水平。

不理解专业技术的计算机高手或软件公司开发专业应用软件这条路很难走通,这一点不会有更多的异议。另一条路是专业技术人员与计算机程序员相结合来开发专业应用软件,这是一个很容易被许多人接受的但却并不一定是很成功的结合。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实例经验,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结合用一个并不恰当的比喻:语言文化习惯思维都各不相同的跨国婚姻,在某些情况下是成功的,但失败的也决不在少数。

工程技术人员知道(但计算机程序员并不知道),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一定的 “揉性”,例如在结构稳定性计算中,边界条件、计算参数、物理模型、数学概化、设计原则、计算理论、规则标准、工程经验、分析方法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或柔韧性,甚至对某些重大技术问题的把握还很可能因人而异,这就让程序员很难理解。而计算机语言则是“刚性”的,在程序编写中错一个字符,计算机就会拒不执行!当然,优秀的程序员有办法解决此类问题,但关键仍然是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对象能够透彻理解。

的确如此,虽然开发此类专业应用软件具有很高的工程科研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但却没有专业化的软件队伍系统地推出公认的拳头软件产品,这就是专业应用软件的尴尬。弥补这一奇怪现象的根本途径是探索新路,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8.2 实践证实并不理想的开发专业软件产品的解决方案

国内一家颇具名气的勘察软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与笔者交流时,提出了一个“三结合”的解决方案: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个计算机程序高手,一个专业与计算机之间的协调人员(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翻译”),以这样的三人结合形式的开发小组或开发团队来完成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弥补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结合缺陷。想法很好,也有新意,但效果如何?笔者却不敢恭维。

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日本专家咨询中国大型水电工程的专题技术研讨会,会上的日文翻译员对于常规应酬性内容的翻译没有任何困难,但一涉及到专业技术性问题就很难翻译出双方都较为满意的效果,中日技术人员之间只好改用互相都较为憋足的英语对话,或者干脆互相在黑板上写繁体汉字来表达专业概念。这里我们不可能要求一般翻译人员在专业技术上达到专家级水平,然而达不到专家级水平又无法理解专家们的技术和学术思想,当然就不可能用不同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翻译的尴尬。如果翻译在专业技术上达到了专家级水平,这时翻译本身就是专家或专家本身就是翻译。

因此,这里的“三结合”的关键是“翻译”,一旦“翻译”的素质可以达到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都很高的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程序员就有可能被“翻译”所替代,这样的“翻译”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有,用于生产中的各类专业应用软件,很多就是此类人才开发的,只是这些人才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团队气候,更难以达到专业化商品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水准。

8.3 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为开发专业软件产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听起来有些别扭,因为许多企业都是以产品为主,国内外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也多以自己响亮的拳头产品为立足之本。微软有Windows和Office系列产品,金山有wps、“词霸”和“毒霸”等产品系列;联想则有占足够市场份额的硬件产品系列。这就固定了人们对企业以“产品为主”的习惯概念。

其实,也有完全依赖于“项目”的企业,例如建设施工企业,没有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就不能生存。勘测设计企业也是以“项目”为生存空间的企业。

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并不是我们今天的发明,早已有许多成功实例。熟悉GIS领域的IT业界人士都知道美国的MapInfo公司,她的MapInfo产品系列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遍及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也有MapInfo的用户,北大方正的MapInfo事业部即为与该公司共同组建的MapInfo China。而MapInfo最初就是几个大学生的毕业课题(也可以说是项目)。类似的学生级别的课题(项目),后来成为“产品”的成功实例,在国内外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中还有许多。

“项目”还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带动高科技市场。将整个水利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由许多“项目”所组成,这一“项目”思想,可以使我们逃离专业软件产品的尴尬境地。因为在实施众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先前项目的许多科研成果可以用于后续项目,建设中的许多软件产品也具有较大的复用性,同时再将专业软件的投入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求相结合,就可以归纳、提练、概括和总结出优秀软件产品,再经过深加工,进一步开发出通用性强、功能齐全、符合行业标准、满足专业需求的专业软件精品,造就出水利行业真正的专业软件产品供应商,这就是走出科研项目的误区,解决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难题,既完成了项目建设又获得了软件精品的全面解决方案。

8.4 水利信息化建设呼唤专业化的建设队伍

按照“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样也应该遵照规划设计、批准立项和实施建设等建设程序,有别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是更为强调升级维护、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显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要求的建设队伍,完全有别于承担“科研项目”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别于大众化的计算机公司,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具有科研实力和熟悉水利行业特点的综合性IT企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由通常的IT商家提供全面服务,但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本身对信息化不很懂行,又没有一家中立的评测或咨询机构来为企业信息化诊断把脉,而众多对情况各异的企业并不是很了解的IT商家,声称要为企业信息化作贡献,企业仍然疑虑重重,担心被那些不太正经的IT商家蒙骗。只有对企业特色有充分理解,能为企业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企业信息化的速度和质量才可能有保证。

行业信息化的要求远远高于企业信息化,更需要深刻理解行业特色的专业化IT企业担此重任。这样的IT企业,将信息化建设项目甚至科研项目,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为建设单位解除了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的后顾之忧,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适应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著名IT评论家方兴东年初在《计算机世界》报撰文《信息化规划害死人?》指出,信息化的最核心价值是规划,信息化的重要内涵是市场化。在传统体制和机制下产生的信息化规划,被方先生辛辣地批为“八股文”。显然,闭门造车是肯定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走市场化的道路,呼唤最优秀、最熟悉行业应用的专业IT企业共同竞争,降低风险。

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需要对水利行业特色、专业性质、信息化建设的特点都具有较为深切的了解与理解,明白水利需要信息技术做什么,信息技术能为水利做什么。建设队伍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企业要有足够的科研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对发展的前瞻性。  9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前景

我国现有水库大坝8万多座,30万公里堤防,530座城市有防洪任务,400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水土流失沙化严重,生态用水环境用水问题突出,水质监测,跨流域调水,水管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水利可持续发展和跨跃式发展,都对水利信息化寄予厚望并提出很高的要求。中央已将"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优先实施的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设;水利部党组也已经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列为今后一段时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主要目标。

2002年,我国用于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投资约为10亿元,较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赛迪顾问预计,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水利信息化的重视,未来5年,中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投资总规模将有望超过70亿元。一项预计投资20亿元、历时长达5年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项目目前正处于认证、审查和立项阶段,整套系统将包括全国防汛通讯系统、全国防汛计算机网络系统、全国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全国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等4大部分。

"金水工程"的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建成全国水利信息网络,全面完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全国水利政务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国家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全国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数字化图书馆等9个应用系统和安全体系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在水利系统基本实现信息化。

如此宏伟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趋人奋进的应用前景,构成了庞大的高科技市场,也为具有体制优势的专业化IT企业提供了浪漫的想象空间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空间。我们没有理由错过或放弃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10 水利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企业文化

信誉是基础,技术是保证,质量是生命,效率是金钱,信息是市场,应用是核心,人才是资本,合作是理念,团队是精神,制度是法律,沟通是渠道,科研是发展,管理是生产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钱正英,张光斗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2 朱尔明,赵广和主编,《中国水利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3 严恺,徐芝纶主编,《水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4杨学山,《不能在大问题上失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规律探析》《计算机世界》报2002年10月21日C22版。

5 吴舜龄著, 《中国的信息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6 钟义信著,《信息与信息化——知识·方法·应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7 理查德·A·斯皮内洛著《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1999年1月第1版

8 汪向东著,《信息化 中国21世纪的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篇2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水集团”)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营业范围包括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供水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长江隧道管理、物业管理、水表销售等业务,201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为144.8亿元,年销售总额达到25亿元。武水集团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的管理。从20世纪末起,武水集团运用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将财务从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模式逐步转为用单机版财务软件进行记账,不仅减少了财务人员工作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2002年武水集团在已建立的内部局域网的条件下,统一所属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建立集中统一的数据库,统一核算科目,归集成本费用,设立固定资产台账、计提折旧费用和处理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汇总制成合并报表,有效的规范了财务信息化系统,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为了加强公司营业收费管理,2002年4月营业收费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数据集中,资金集中和营业管理一体化”,同年,成立了水费结算中心,规范水费结算方式,实现水费资金统一核算、统一划拨、统一帐户。武水集团通过柜面收费、银行代收、邮局代收、超市代收、网络代收等多种水费代收方式,有效的拓宽了收费渠道,集中资金回笼,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营业收费系统不仅与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等科目进行数据对接,还为固定资产中水表类资产提供了详尽的配套信息。武水集团全市现有的水表总量约有100多万支,其中DN50以上的大口径水表就有10多万支,水表资产的数量多且分布较广,如果为每个水表设立固定资产卡片,即增加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不方便进行日后的维修管理,因此,有了营业收费系统运行,这样的问题便迎刃而解。2003年,武水集团供水管网GIS系统平台上线,该系统内绘制了约4000公里供水管网图纸,建立了供水管网及管网配套设施(如阀门、消火栓、水箱等)等资产的详细信息(包括管网的型号、安装的时间和位置、入账价值等信息),采用历史询价的方式,将埋在地下的供水管网资产与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管网资产的的账面价值相关联起来,彻底解决了因历史遗留原因无法将供水管网等资产实物与财务账面价值匹配的状况,形成了以财务信息系统中管网资产账为总账,GIS系统为明细帐的配套信息系统,不仅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便于实时监控供水管网和供水设施等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2007年,武水集团新增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利用此信息系统,集团公司在人事管理、职工薪酬绩效管理、培训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职工的薪酬信息数据与全员全额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相联通,有效的规范了职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工作,切实维护了职工的权益。近十多年来,武水集团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运了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管理系统、营业收费系统、GIS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报装信息管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档案管理系统、OA办公管理系统等。如何将集团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挂钩,保证有效合理的整合资源并进行综合分析,是集团公司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课题。

二、武水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武水集团不仅建立了以软硬件管理、权限管理、安全管理、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还统一了财务核算科目,实现了财务信息一体化,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数据的共享使集团公司管理层更好的行使财务监控的职能。虽然武水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有人认为,财务信息是由专业财务人员处理,涉及专业的财务知识和集团公司的保密信息,因此该系统是属于独立的系统,当集团公司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时,只局限在财务一个部门,使得管理层很难从中直观了解其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二)尚未建立起集财务、业务等信息

于一体的财信息化系统武水集团虽已实现信息现代化的管理,但由于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只能由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权限操作,并且还未与财务信息系统相连通,信息化数据不能有效的集中起来,使得财务信息较为单一,未能完整的反映整个集团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为集团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不够全面。

(三)缺乏具备财务和信息化知识综合型人才

武水集团的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具有一定财务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但不都是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如今发达的互联网上,如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是极易受到病毒的攻击,泄露集团重要的信息。

三、对武水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是在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实现企业整体的资源优化和配置。因此,武水集团应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全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广泛开展财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教育,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二)将财务与业务等信息系统有机结合

单一的财务管理核算并不能充分的满足企业运作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只有加强与各部门交流和沟通,建立将财务信息化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对接的渠道,充分实现数据共享,才能形成完整、有价值的信息供集团公司管理者参考和决策。因此财务信息化从分散到集成,必须先行实现企业管理集成化。财务信息化与包括各类业务板块的信息化系统集成,必须建立支持多组织的架构,这些都需要在总体规划设计下循序渐进的发展。未来,武水集团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信息化的集成与发展:1、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统一有效管理;2、借助成本管理系统进行目标成本、预算以及合同的管理;3、建立以采购计划管理为核心的“物资三流信息平台”,实现对采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面掌控;4、实现经营、管理成本等数据资源共享,实时监控预算和计划的执行情况。

篇3

如前所述,现状下水利财务信息系统功能开发程度还有待加深,为了使水利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便需深化财务信息系统功能开发程度[9-10]。比如,在会计核算模块,需对报销申请、财务审核、银行资金变动等为一体的完善系统闭环结构进行构建,与此同时,促进各项功能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使人工作业量大大减轻。在报表和分析模块当中,则有必要和会计核算模块的数据及功能对接联通,并让模块内部数据与表格的钩稽、链接有效打通,在财务信息系统当中,合理应用SQL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对内置数据及分析需求功能持续优化,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提取、分析处理。此外,需重视功能健全、信息完整、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使财务信息系统功能开发程度逐步加深,进一步提升大数据背景下的水利财务信息化建设效益。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作用,在水利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期间,需重视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合理科学使用。一方面,对于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有必要充分重视智慧财务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无接触、无现金报销模式,通过研发移动财务报销APP,实现无纸化报销,并在无减免审批及无接触审核的基础上,使一键式支付功能得到有效实现。另一方面,对于报销工作人员来说,则可以及时进行报销申请,对报销单直接扫描、拍照,然后上传到系统当中。对于部门领导来说,则可对报销申请进行随时随地审批,不需要和领导面对面开展会议,可通过报销工作人员传输过来的电子单据,严格审核。并在系统中,以审核规则作为参考依据,使智能化审核功能有效实现,这样便能够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很大程度的便利,使单据审核处理的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单据审核之后,以自动的方式与银政直联系统进行对接,使资金支付的效率、准确性、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四)加强财务与信息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使水利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具备高素质人才作为保障依据,所以加强财务与信息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11-12]。一方面,在人才选拔方面,采取择优录取模式,录取懂大数据、懂财务信息化技术的相关人才,并针对招聘进来的人才进行岗位业务能力培训,使其能够快速适应水利财务信息化建设相关岗位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在岗的水利财务工作人员来说,则需加强自主学习,与时俱进,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工作单位水利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比如: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等,使水利单位资产管控云平台有效构建,进而使资产大数据可视化及资产数据共享等功能得到有效实现。此外,对于水利财务部门财务工作人员来说,需结合自身财务工作需求,设计出符合部门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加强自我管理,使水利部门财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篇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video technology, relying on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 the integration of water supply enterprise existing production management, establish a highly efficient, flexible, scientific, comple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business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P393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网络工程和信息管理等系统性能的巨大改进,出现了将自动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的时机,近几年,测试、检测、监控等各行业正沿着计算机化、标准化和网络化趋势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计算机速度的提高、图形化用户界面、分布式多任务处理方式、网络功能等都很快被应用并移植到仪器和测试系统中,加之现代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的迅速发展,提升了监测效能,提高了效率,形成了众多方便实用的自动测试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成为测量监控发展的主潮流。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正是面对这种大环境,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去整合现有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接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营销售水、维护维修、工程建设、在线监测等模块,利用模块化技术将水务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微机管理的范畴,从而实现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及数据统计的“一键式”操作,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事务处理、水费收缴、管网信息、用户服务、决策等全部业务过程的数字化,便于工作进度的控制、工作效率的监控,及时地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更便于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经济效益。

一、系统环境

磁盘阵列:共用IBM ESS2105-800,在1.5T可用磁盘空间里面划出300Gb空间存放图片的影像数据;划出100Gb空间存放地理位置信息系统数据;

数据库服务器:一台HP双核刀片服务器,2CPU,8G内存,运行Windows2003企业版操作系统,安装ORACLE(10g 10.2.0.2)以及SDE;

应用服务器:一台HP单核刀片服务器,安装IMS软件;

COM+服务器:一台HP单核刀片服务器,安装Windows2k Advance Server操作系统,启动COM+服务作为GIS系统COM+服务器;

测试服务器/GIS前置机:一台IBMX345服务器,安装Windows2003操作系统,安装SDE以及ORACLE10g,作为GIS测试服务器以及与局相连的前置服务器。

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在Eclipse平台上进行开发,通过flex请求J2EE服务器的Web Service实现,由于Java具有跨平台性,因此该系统可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容错性和可扩张性。

二、系统目标

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和通信技术,具有综合信息(供水企业、供水设施、管网图纸资料、水用户、管网资产情况等)处理能力,为企业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供水企业业务员提供详尽的地图和管线资料,实现供水调度、管网抢修、营业抄收、管网资产管理等业务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是一个能满足平时各种业务工作又能逐步提供支持、决策分析能力的多种用途的信息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提高现有管网养护管理水平和能力、现场事故处理速度,促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实现整个行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三、系统结构框架

四、系统功能介绍

1.数据通信管理功能

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以数据信息为基础,建立所辖区域内管网地理信息数据库,把管网的图形信息、属性资料乃至管网日常维护数据、用户信息等都整合到数据库中,在保证数据完整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实现公司统一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图文一体化系统的强大管理功能,在企业内部网上共享,同时在外部网上与用户、相关部门连接,通过网络实现供水管网信息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供水管网管理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程序,通过浏览系统,使公司相关人员无论在办公地点、施工、抢修现场还是在异地查询,均能通过局域网络快速查到所需的管网系统的实时图形、属性资料,完成相应的维护、管理工作,预留与互联网、无线网络、GPS等的接口,以适应进一步的发展。

2.业务管理功能

给水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准确的地貌地形图上建立起自来水给水管网图,再建立起自来水管网图形系统,然后在它们的基础上建立管网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给水管网主件和附件的图档管理:包括各种显示功能、编辑功能、查询功能、统计功能、输出功能等。

为管网置换、切改工作提供详尽的管线、管网设施、用户信息和各项功能,为水质保障提供准确的管网资料,管理管网现状图、竣工图、水表、表箱、闸阀、加压泵站等到用户计费表的所有管网设施,便于管网运行情况、防腐情况、使用年限等方面的管理,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相应,快速找到故障点,确定影响范围等。

2)爆管抢修决策:包括自动计算出最小的封闭区域、自动生成抢修区域的管网图纸、查询出所有受到影响的用户、自动生成需要关闭的阀门序列并给出阀门的状态。

3)用水量分析:包括节点水量分析、用户水量分析、路水量分析等。

4)管网平差计算:包括管网拓扑结构的简化、确定管网中各管段的阻力系数、管段中的流量分配、平差计算等。

5)管网等水压曲线:包括管网图形的最优集结、管段流量分配的模糊计算和节点压力分配、实际的等压线绘制显示等。

利用SCADA遥测系统与管网信息系统结合,及时对管网输配系统进行分析计算,使调度指挥中心能直观地在管线图上看到整个管网压力分布及各点属性,为安全供水提供调度依据。

6)管网运行状态分析:包括图上管网状态查询、供水满足水域、查询、水源供水分界线、水流方向模拟等。

7)管网辅助设计:包括管网拓扑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网设备属性添加、设计内容与实际系统的合并等。

在完成GIS基本功能和基础数据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析功能,实现辅助决策功能,形成一个集供水管网设计、运行、管理、维护、管网资源分析以及辅助决策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总体的、长远的规划、设想和定位,并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重视效益,用最短的时间建设项目,坚持建则必快、建则能用、边用边完善的原则,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逐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实现各自动控制系统和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为“提高水质,保障供水,优质服务,提高效率”的中心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80-02

税务管理是指国家为了充分发挥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优化经济结构等宏观调控作用而以法律为依托,根据税收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对税收参与社会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的,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具体事务包括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管理和稽查管理等。在目前信息技术普遍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并展现巨大生产力的环境下,税务管理也必须要以信息化为依托,进而推进税收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降低税务管理的成本,保证税务机关税收职能的充分体现。由此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税务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的应用

税务管理信息化本质上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对税务机关的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运行方式进行重大或根本改造,使税收征管更加科学、合理、严密、高效,使税务管理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的结构转变,使对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更加透明、便捷。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现行的管理制度、流程、方式、理念都提高了新的要求。对应的税务系统内部管理要及时进行优化、简化、网络化和法治化改造,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岗位责任体系和保证系统顺利运行的工作、管理制度。

税务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以下四个领域:一是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建设。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税收业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应用系统,该系统涵盖税收机关的征收、管理、稽查等各项业务,是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模式的有力依托。二是以行政管理事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税务办公信息系统的建设。公文处理系统和一些还需进一步开发完善的人力资源、财务、教育培训、监察监督、后勤等于系统是税务机关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三是以外部信息交换和为纳税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系统,如与海关部门交换出口报关单信息、为纳税人等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税信息查询、纳税指导等;四是税务宏观决策与调控的信息化。将税收政策的制定实施建立在充分的税务信息基础上,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分析税务信息,制定宏观决策。

二、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税务管理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有了很大的改造,税务管理质量与水平也不断提升。但由于缺乏信息化观念和陈旧思维的惯性的影响,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方式不完备等原因,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数据分析、应用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系统整合、信息共享不足

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的运用,虽强化了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但总体数据分析、应用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税务部门在组织收入、完成税收任务的同时,虽积极收集了大量的涉税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数据还会出现质量不稳定,可信度不高的现象;并且对大多所得数据也只是进行了局部的、常规的统计和分析,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以及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不足。

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不足。各种税收应用系统林立,功能交叉,业务覆盖不全,系统缺乏整合;系统之间相互封闭,缺乏有效沟通,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缺乏总体数据的规划;数据标准不统一,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信息不能高效流转,信息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难以综合利用;应用系统和数据的集中度不高,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利用和最大功效的挖掘不够。

(二)信息化支持的税收监控功能作用发挥有限

税源监控的范围较窄并缺乏相应的手段支持。由于很多税务人员税收业务素质不高,加上目前计算机的应用不能完全满足征管业务的要求,造成了我国目前税源监控的范围比较狭窄,并且税源监控的手段主要是到企业了解情况、电话咨询这两种监控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了解到的情况只是间接从纳税人那里获得的,缺乏主动性,并且很明显地纳税人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存在有信息不对称,这样税务机关很难实时掌握企业等纳税主体的涉税信息。

信息化支持的税收监控功能作用发挥有限。征管软件CTAIS的业务功能虽覆盖面广,涉及纳税人登记、申请复议到赔偿的全过程管理,它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处理纳税人理性纳税义务的行为和税源变化;另一方面又能对税务机关征管质量、执法行为和岗位责任进行监控。即信息化在此系统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一头指向纳税人申报,一头指向税务机关。但是这一双向监控功能需要与信息技术利用程度、机构设置、岗责体系以及干部素质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由于相关系统投入时间不太长以及固有的机构设置、干部素质等有待改进,故信息化支持的税收监控功能还未充分发挥。

(三)税务稽查信息技术手段不足,稽查人员素质需要强化

信息技术在稽查领域的应用有待提高,在现在普遍实行会计记账电算化的环境下,虽然现有与之相配的电子稽查软件,但大多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重复劳动多,工作效率低,尤其在选案、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大多数稽查案件主要通过人工筛选、群众举报或上级交办,与发达国家的税务稽查电子化水平有一定差距。这样的税务环境造成:监查效率低。人工筛选,会造成对监查对象纳税资料的分析不全面,选户没有针对性,不能突出重点,导致效益低下;稽查税款由稽查部门单独人库,使征管部门无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全面、完整的监控。

我国的税务稽查队伍,还难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稽查人员占全部税务人员比例不高;稽查系统内部缺少既懂税务又熟练信息系统操作及应用的复合人才,稽查人员本身缺乏信息化相关知识,不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这样势必会降低稽查的效率及准确性。

(四)信息化服务内容相对简单,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传统的管理理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对税收服务工作的影响仍然很深,信息化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形成,在税收信息化服务上重形式轻内容。税收服务的内容太多仅限于通过触摸展开税收查询、在网上税收政策等,既不能将税收信息进行整合为纳税人提供有价值的经营信息和税收筹划,也未建立纳税人通过计算机取得自己所需信息的有效渠道。服务内容相对简单,税收信息化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影响了信息化条件下税收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现行的纳税服务手段对信息化技术的利

用率不高,科学化、信息化的手段没有充分运用,支撑作用不明显。采用传统的方式较多,不能为纳税人提供足够的便利和有效服务。缺乏相应的纳税人诚信纳税和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的信用体系及评价机制,对纳税服务缺少可行性调查研究。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没有固化的、畅通的、高效的联系渠道,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能及时传递到税务机关,税务机关也不能及时了解不同纳税人对税收服务的不同需求。对纳税服务信息的采集不全面,并且对纳税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一个完整的可行性分析及相关的调查摸底,造成纳税服务的时效性不强。

三、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税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在税务机关的广泛应用,税务管理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显示其巨大生产力,以及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一)规范税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应用环境

规范税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应用环境。当前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由信息流中间处理向基础信息的大量采集和大量信息的数据分析这两个方向推进,还应注重其应用系统的实际应用上:其一,统一数据应用平台。基于SYBASE核心数据库,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共享和传递机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应用质量;其二,积极推进应用系统标准化。统一技术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基础平台;将统配、引进、自行开发的软件进行一体化整合,实行“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其三,实现数据信息一体化。在数据采集的存储组织、传递合并、数据使用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重点加大数据质量的审计和违规异常操作的监控、纠正和加强数据的补正和清理工作。在制定统一的资料报送和采集制度基础上,建立基于信息化的规范、简便、共享的报送、采集渠道和数据共享机制。

(二)构建信息化税源监控体系,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税源的管理需要精耕细作,要从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夯实基本制度、强化征管能力的角度来考虑税源如何管、谁来管、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具体到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要做到实时处理、实时监控。比如在税务登记环节,税务机关可以将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税源分布状况等登录互联网,实行源泉控制,防止漏征漏管,利用互联网实现全系统及与外系统的信息共享。在纳税申报环节,利用互联网及时督促纳税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期、如实办理纳税申报,并对不依法申报的行为予以处罚。在税款征收环节,利用互联网及时掌握欠税纳税人的基本生产经营状况,避免造成税务机关陈欠未清完,新欠又发生。在发票管理环节,税务机关可以采用“以票管税”的方法进行税收监控。

做好税源监控工作,还应借助纳税评估手段的应用。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收征管、防止税基被侵蚀、降低税收风险的有效手段,纳税评估的高效与应用应与纳税评估软件的推广应用相结合,应从单纯的经验判断、手工操作向人机结合、信息化管理转变。这样纳税评估便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防止税源流失,加强税收的征管。

(三)完备税务稽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稽查人员素质

完备税务稽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税务稽查办案的科技含量,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纳税评估工作,实现稽查选案的自动化,增加选案的准确度和公正性,推动稽查工作向信息现代化发展。加强稽查案件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推动稽查过程信息化。在全面及时掌握企业变革、市场变化、计算机运作、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前沿情报的基础上,尽快研发计算机比对偷逃税标识、计算机票据识别、计算机鉴别偷逃税者证据。逐步建立科学的税务稽查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涵盖选案、监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所需要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各种税目税率、重点税源大户分布情况、企业经营状态、国内外税务稽查情况等相关资料。促使稽查办案人员尽快实现快捷的电子邮件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资源的怍用和价值。大力强化税务稽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税务稽查队伍整体素质。对税务稽查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在岗培训、发行,厅业稽查技术手册等。特别是针对目前稽查人员所缺乏的稽查知识进行培训,比如与税务稽查密切相关的税收法律、电算会计、数据库结构、财务软件应用、证据法原理、程序规范等知识的学习。

(四)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纳税服务体系

篇6

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加强劳务资源整合与资格准入;

建立劳务公司,劳务人员信息库;

提高现场劳务的规范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劳务管理黑名单。

邗建集团从自身特点出发不断地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通过借鉴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运用的成功经验,针对劳务分包管理难的问题与集团信息中心商量提出了建立一套集团劳务管理系统的方案。

劳务管理系统的运用所带来的成效

降低施工总成本,提升项目盈利。以往一个项目建设下来盈利空间屈指可数,其中大部分情况下人工成本肯定会亏损,实际经营利润并不高,因此,管好人工劳务环节的成本投耗也就进而降低了项目总成本。邗建集团通过劳务管理将各方资源进行整合,使所有劳务资源在可控范围内,劳务用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人工费的投耗。劳务管理系统上线后,项目利润比往年得到极大的提高,项目部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出来,施工进度也得到了加快。

与众多优质劳务队伍建立了长期稳定、和谐的合作关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无结算纠纷、无工资纠纷、无案件发生。劳务队伍与公司之间从原来的命令服从转变为互利共赢,在队伍使用上由管理队伍转变为共同协作,在利益分配上由单赢转变为双赢,形成了培育优质劳务胜于使用优质劳务的意识,催进了与劳务队伍的和谐关系。合作模式的转变,带动了劳务队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使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更加稳定。

形成了公司自己的专业优质劳务团队。一方面公司直接与项目上优质劳务工人签订用工合同,重点培养自己的劳务人才库,虽然增加了企业的在职员工数量,但是项目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集团劳务管理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劳务工前来公司商讨合作意向,选择优质劳务工人时,我们从原来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出击。另一方面,目前施工企业员工主要来源均为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工作经验尚浅。通过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培养会操作、懂操作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提升员工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组织观念。

合作单位的诚信情况可以随时查阅。所有合作劳务队伍的诚信记录情况登记在册,在选择劳务队伍时我们掌握了主动权,可以从容的选择最优秀的劳务分包队伍,减少了施工现场劳务工人管理难度。

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事故监控体系。从施工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安全培训、安全考核、安全知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施工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管控,我们劳务管理中心成员只需要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能对各项目部的劳务施工情况一目了然。即使是外地项目也能够受到总部管控,极大地提高了监管力度,保障劳务人员施工无伤亡。

规范了劳务工人在现场的工作纪律。通过使用劳务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劳务队伍的施工运作情况,切实加强作业指导、过程控制和监督检查,保证劳务队伍的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特别是在技术管理、重要物资供应、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重点进行监管。

工人工资准时发放。通过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每个工人出勤天数一目了然,工人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务人员,保证工资准时发放,极大程度上规避了劳务纠纷,即使碰到个别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进行恶意讨薪的时候也可以有据可循。

劳务管理的问题和难点

劳务分包队伍选择环节,劳务队伍选择不规范。俗话说的好,选择了一个优秀的专业劳务队伍,项目就成功了一半。但是现实中往往项目部在选择劳务队伍时随意性较大,没有执行严格的招标制度。大部分引进的劳务队伍有关系户、甲方指定、上级领导打招呼等各种各样的社会背景。即使有一部分通过招标筛选的劳务队伍,因对其诚信情况不了解,在选择期间无法获取该劳务队伍的社会信誉度,一些劳务公司以次充好,往往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阻力大,统一调度难,项目管理陷入被动。

另一方面劳务人员普遍存在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如何寻求优质专业的劳务施工队伍也是在选择环节的一大难题。相较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大部分年轻人基本上已经不愿再从事建筑劳务的职业,劳务工人出现严重不足,优秀劳务工人更是数量紧缺。

劳务队伍安全意识淡薄。工程项目分包给劳务公司后,劳务公司再私自转包给低资质的劳务队伍,劳务公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劳务队伍自行组织。而劳务队伍中民工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得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落实不到施工队伍身上,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最终造成施工安全事故。

施工过程控制环节,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选定好的劳务队伍进场后,也是问题百出。项目管理松散,缺乏控制,编制技术交底的工程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限制,不能够正确地认识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工作的重要性,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劳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一旦发生施工伤亡事件则严重影响集团对外形象。劳务人员不能按照交底内容进行施工,虚假考勤、迟到早退、无故旷工时有发生,工作时间聚众打牌、睡觉更是家常便饭,施工进度无法得到保障。更严重的是一些劳务公司承揽工程后,还会将工程进行再次分包,造成企业职工与一线工人之间管理跨度过大,执行力下降等问题。

劳务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心得

加强劳务资源整合与资格准入。对劳务各方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资格判断,降低劳务纠纷的发生。所有进入劳务管理系统的劳务队伍都需要进行资格审核,审查劳务队伍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经理、五大员、三大工种负责人有无岗位资质证书,核查近期市场建筑项目业绩是否名副其实,确定其资质能力是否属实。对项目涉及到的所有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核查其劳动合同是否按照要求签订。通过严格抓好资格准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选择到符合管理规范要求的劳务队伍。此外选择项目时优先选择江苏省籍劳务队伍,一方面是对其有所了解便于管理,二是发生纠纷或矛盾时便于沟通。

建立劳务公司、劳务人员信息库。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劳务队伍进行筛选,保留优秀的技术管理骨干。近年公司专门成立了劳务管理中心,目的就是将一些业务骨干吸收到公司里来,形成自己的劳务队伍。在此基础上我们与一些有较高素质的合格劳务队伍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如今将劳务分包队伍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协同办公平台,通过劳务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实现指导、咨询、辅助决策等功能。选择劳务队伍时优先使用信息库内的优质、合格队伍。确保项目部劳务用工的稳定来源,促进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现场劳务的规范管理。通过职教培训、劳务交底、考勤管理等一系列管控流程,进行劳务人员的现场管控。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质量、安全、操作技能等各方面教育培训,同时强化劳务交底。施工现场项目劳务用工实行考勤打卡制度,凡是进场务工人员,项目部负责收集证件、确认身份,录入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情况、工作简历等。各工程施工现场安装与劳务管理系统配套的门闸、门禁控制器,考勤机与监控设备,现场所有作业人员上下班必须刷卡考勤。公司安排劳务人员统一办理银行工资卡,财务部门根据系统中每个员工的考勤记录,直接将工资发放到各劳务人员工资卡上,从而杜绝了劳务用工虚报等现象,实现所有薪资发放的透明化,有效避免了劳资纠纷。

篇7

所谓税收筹划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纳税人可以很据国家税收政策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来减轻税收负担,让企业获得正当利益的一种手段。企业的税收筹划不仅能帮助企业节省税收支出,还能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说合理的税收筹划能促进一个企业的发展,反之企业则很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一、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开展税收筹划的作用

(一)合理的税收规划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

企业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既然以营利为目的就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不外乎增加营业额和减轻税负,增加营业额的发展空间太小,营业额带来的利润收入毕竟有限,企业无法靠营业额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企业也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的减轻税负,企业的税收筹划就是企业在减轻税负、税后利润最大化的压力下产生的,这也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合理的税收规划能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结构重组,以达到规模经营的效果。

(二)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与财务会计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资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理财,帮助企业进行合理、合法的投资理财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税收筹划要与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

税收筹划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它的活动都应该围绕财务管理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进行节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只降低了税收负担也不一定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企业的利润分为息税前和息税后,所以不要把减轻税负作为企业获得利润的唯一途径,避免因为节税影响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合理的税收筹划要对财务决策过程进行服务

企业的税收筹划不可能单独存在,因为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活动进行策划,所以必须以为财务管理进行服务为前提,否则就会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可行性,甚至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轻则影响资金流动,重则就会以破产而终。例如对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这一规定,很多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利润而不考虑国际市场上对出口产品的需求能力那就有可能造成企业错误的营销策略,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企业税收筹划要遵纪守法

税收筹划还被称为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就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纳税方案的选择,并且各种纳税方案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时,纳税人才能做出少缴税的决策,切记不可偷税、漏税。

(四)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税收筹划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一种税负,因为所有的税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要尽量考虑到所有的税种,不能顾此失彼。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正在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价值,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当前税负方案对企业未来税负的影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进行税负方案评价时,要计算每一种方案不同时期税负的现值,综合考虑,将税负方案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五)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之前先进行合理的规划

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发生以后,就要依据所得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一定的所得税,但是纳税通常具有滞后性,所以企业在交税行为发生前一定要对企业的经营、投资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找出对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所以在进行税收规划之前要先进行筹划,以体现税收筹划的超前性。

三、税收筹划的应用

(一)税收筹划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

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税负,实现企业的盈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税后利润最大化,想要获得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可以通过减少税费来实现,即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税收成本,来实现利润的增加,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回收率,以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还可以通过延期交税的税收方案,延期交税是为了获得延期这段时间的现金收益,以获得企业利润的增加。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负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要在财务决策中有所体现

税收筹划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在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的过程中,所以,如果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忽略了财务决策的影响力,很可能导致税收筹划失去执行力度,导致企业决策出现错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投资时应该根据企业所在地区的特点、销售产品的市场反应度进行税收筹划;在融资时应该考虑到融资的成本、资金结构、融资风险等因素,让融资成本最小化,不要盲目投资。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高税负的难题,保障企业与政府政策能够协调发展,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税收制度还不完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去研究、去探索,使它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实用化,所以企业需要进行内部的税收筹划改革,制定合理的方案,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魏代森(以下简称“魏”):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信息化。首先,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其本质在于企业自身的变革、CFO角色的设立、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者地位的变化,企业需要针对这些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其次,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以及财务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改变,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化平台使得这种变革加速,也使得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当前,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企业的经营效率难以提高,很多先进的理念也难以得到推行,原本很好的经营想法,可能由于效率的原因而失效。例如,如果信息不畅通,如何实现监管和监控?如果不借助信息系统,如何实现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查询和监控?

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使原先需要大量人工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第二,实现了信息共享,打破了信息瓶劲;第三,辅助决策,企业可以借助先进模型对已有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企业经营好比开倒车,虽然企业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会怎样,但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和已有信息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

新:信息化应建立在企业管理升级的内在需求上,是企业的主动诉求,但在一些企业似乎并不是这样。您认为企业信息化的主导者应是企业还是系统供应商或是咨询公司?在信息化实施工作中,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魏:信息化是一场管理革命,信息化的力量来源于与管理的有效结合。现代管理思想是信息系统的灵魂。信息化不只是开发和使用软件,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的解放、管理制度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因此,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并不取决于技术、资金和软件实施,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主体意识,与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及软件供应商的合作方式、合作精神。信息化的主导推动者是企业,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软件供应商或咨询公司在信息化过程中只是处于一个辅助角色。原来很多人将软件仅看作是一种商品,信息化实施工作也就被当作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行为,软件买回来之后由供应商“看着办”,企业很少主动参与实施过程。这样,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往往难尽如人意。现在,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一认识上的误区。要确保信息化的成功实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财务部门、信息部门、业务部门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充分参与信息化实施的全过程。如果角色发生错位,信息化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企业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首先,企业必须非常清楚实施信息化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其次,就实施过程而言,最重要的是建设新标准、新规范,梳理其业务流程。可以由实施方引导,但企业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全程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咨询或实施方虽然有很多经验、模型,但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还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企业要充分参与,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主导思想。

只有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结合,信息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应先把自身的管理梳理清楚,例如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企业需要审视自己的管理模式能否调整到位,能否制定统一规范以确保集团所有企业按同一标准说话。在实施信息化工作之前,企业应尽可能做到:管理模式已建立起来,业务流程已梳理清楚,基础设施已建立起来,标准化工作已做好。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本身蕴含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

新: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软件选型非常关键。您认为企业在这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魏:在软件选型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但我在这里只想强调企业对软件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前企业对软件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第一,认为软件无非是一张光盘,将其看作一种商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企业不应将信息化选型看作是选择一种商品,软件与硬件不同,软件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第二,将信息化仅仅当成一门技术,但是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医治企业的“疾患”,因为这种疾患的病因不是技术,不是网络,也不是语言工具,而是管理,是文化也是方法。管理大师曾提醒过我们“客户所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的东西”,企业需要的不是软件,而是管理、方法、流程、控制及其所伴生的文化。

成功实施管理软件,企业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建设工作,需要进行系统之间的集成。企业的业务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企业也在不断成长。如果将软件作为静态的商品,就承载不了上述这些变化因素。因此,在软件选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将软件和供应商联系起来,软件选型更重要的是选择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必须有能力、有实力承载上述这些动态因素。至于如何去选择合作伙伴,这与供应商的理念以及已有的成功范例等有关。

新:随着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关系、财务管理模式等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企业面临着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的挑战,您认为企业应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这一现实挑战。一方面,某一软件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使用者会形成一定的操作习惯;另一方面,软件长期运行也会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源。软件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来辅助决策。前面我已经谈到了,将软件看作商品的观念是错误的。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可能会造成企业在后期投入上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投资成本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原先积累的信息。如果信息遭遇损失,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建设财务集中管理等信息系统时,重点在于对原有信息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

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保留原有的信息系统,节约资金投入,保留操作习惯,但信息化实施后的经营管理效果会大打折扣;当然,也可以保留原有的部分系统,通过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有效监管系统等来进行整合,一方面可以节约原有投资,保存原有信息,为决策提供了帮助,也提供了方案。这种作法虽然节约了投资,但是在资源整合利用方面的效果还是会受影响。第二个作法是彻底更换原有的信息系统,但保留原有信息,更换之后新的管理模式所涉及的要素和内容应该都能得到实现,原有的投资可能会有些损失,但信息化实施的综合效果会比较好。

篇9

二是抓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员培训。自今年1月开始,组织教育局机关全体人员、中小学校长及班子成员、中小学全体教师分期分类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培训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内容,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是抓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通过培训,要求全县中小学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熟练掌握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基本操作;能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能利用各种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教研、教学交流。通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宋光兴到鲁甸县调研 学校恢复重建情况

本刊讯(通讯员 曾 颢) 2月23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深入鲁甸县一中、二中、一幼、三幼、四小、崇文中学等项目建设工地,察看学校恢复重建进度。

宋光兴对鲁甸县的学校恢复重建工作给予肯定,并要求县教育局和学校继续与相关部门和施工方加强联系,加快施工进度,严把质量关,确保全县学校恢复重建按时按质完成,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造条件。

鲁甸县学校校舍恢复重建总体规划40万平方米,规划投资10亿元,涉及学校93所,共237个单体工程。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工建设88所学校,开工率达94.62%。其中:第一批恢复重建任务的23所板房学校中,除龙头山镇银屏小学正在进行扫尾工程外,其余22所学校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第二批恢复重建的70所学校中,有65所学校已开工建设,另外5所学校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篇10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64-2

一、财务信息化在合理避税中的主要应用

(一)信息化在合理避税中的主要作用。企业如何利用信息化进行合理避税首先必须明确法律上的概念,即企业进行合理避税需在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才真正称得上为“合理”。企业合理避税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还可以运用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利润。利用信息化进行合理避税的主要作用如下:

首先,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领域的“细胞”,其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盈利的最大化。税收作为国家将社会资金进行重新分配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开展各方面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这就与企业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所“违背”。企业可以利用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合理避税,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承担,还可将必须缴纳的税款做好计划,以便全面减少企业支出。

其次,财务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利用财务信息化进行合理避税,要以企业自身明晰关于纳税的各类法律条款为前提,并对企业自身经营实际作出相应规划,制定详细的纳税方法等方式实现减少税费的最终效果。这也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强自身经济管理能力,协调财务部门、法律部门以及借贷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以最终实现法律范围内的合理避税,进一步达到企业增加利润的目的。

再次,财务信息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涉税法律体系的建构。涉税法律体系的完善不仅能够保证我国财政税收的稳定,也可以更好地维护纳税企业的合法利益。企业在研究税收法律的同时,利用财务信息化和税收法律尚未“禁止”的方面进行合理避税,一是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法律经营理念;二是可以推动我国涉税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加快我国涉税法律的建构进程。

最后,财务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质量。企业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纳税人,出于企业盈利逐利的本质,必然会有效运用政府提出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进而调整企业的经营项目以规避本身税收,同时仍然选择那些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项目作为企业再次发展的动力。利用财务信息化合理避税迎合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方向,提升我国资源优化配置的质量。

(二)合理避税的主要方法。一是巧用从业人员流动进行国际避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代表就是跨国公司出现,大多数国家在税收征收法律中都对纳税人的界定有明确的划分,例如我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中,将征收对象定义为如果没有住所且在国内居住一年或者拥有住所的人,在境内或者境外的收入所得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在我国境内没有住所或者没有居住一年的人,在国内所得的收入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现如今,很多跨国公司巧妙利用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方式来达到避税的目的,企业在今后的人员业务往来中可以运用此方法来避开税收的缴纳。

二是利用财产转移或延期获得收入来避税。财产或者收入的转移是企业或者个人合理规避税收的又一重要手段,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规避人员或企业不进行跨越国境的财产或者收入的转移,也并不进行国籍的改变,而是通过他人在国外成立诸如公司等来进行财产和收入的转移,来规避财产所需缴纳的税款。延期获得个人收入的避税方式比较适合那些收入并不稳定的人群,因为收入的高地段与税收征收额度相对应,个人可以在自身收入较高时期延期获得收入,将这部分交稿说如纳入到较低收入的时期,可以在承担税收义务的同时减少税收的缴纳额度。

三是更为全面地应用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国正处于积极优化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对于那些低能耗、高生产以及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的优惠政策数目很多。例如,我国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企业税收政策中规定,在产业区内的技术企业可以减15%的税率缴纳税收;而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可以在税费上享受二年的免征所得税;对于那些美化环境,利用废品作为原料的技术企业更是可以在五年之内免征或者减少所得税的征收;为此,企业应该提高对税收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认识,更为全面地应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减税和避税目的。

四是借助定价转移和分摊费用实现避税。定价转移的避税方式广泛应用于在税率上有差异的关联企业之间,其在相互联系密切的商业活动中为了实现利润的转移或者平摊,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并不遵循市场价格,而是出于维护企业利益的目标进行产品定价。分摊费用也是企业避税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在其生产以及经营的过程中会将期间形成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方式摊入企业运营成本之中,而费用分摊是让企业在支持刚性费用支出的前提下,能够在企业账目中保持平衡,最终使费用的成本更多地最大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二、合理避税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以来,税务征收的信息化为国家顺利征收、企业方便纳税提供了诸多好处,反过来对经济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税收信息化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以期更好地为企业和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一)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有效部署。科学有效地规划和统一的战略部署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我国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开发”的问题。例如从我国非常发达的省份广东省来看,省级层面有一套税收信息化系统,这就使得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上下、平级由于系统限制,浪费了行政投入资金。在税收信息化专业要求上也不一致,有的系统建设专业强度很高,而系统之间的融合度并不高。虽然目前各个地区对税收信息化建设比较重视,但统一的大局意识还是不足。在税收具体的行政执法部门与专业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还有待提升。

(二)标准化信息共享机制仍未建立。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建立标准化的税收信息共享机制,阻碍了合理避税信息化的利用。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现存的地税系统与国税系统信息不能共享。在我国的税收征收体制中存在着国税与地税两种体制,两种体系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就造成了对纳税人的监管上缺乏相互合作的机制;另一方面在税收系统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税务部门也没有与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进行信息挂钩,这就导致了纳税诚信未能与企业或者个人的银行信用进行挂钩,从而不能更好地对纳税人进行有效监管。

(三)数据转换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不足。我国税收工作部门中的信息化水平,在与其他部门的对比中总体上还是很高,但是在将数据转换成有价值的信息与需求的知识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能力不足问题。广东作为我国税务工作比较发达的省份,但仍存在问题,一是面临着信息管理能力提升的挑战。在税务系统管理中信息技术主要由信息中心进行具体管控,而具体的业务则需要各个内部部门来负责,这就使得税收数据的搜集、到处理再到形成有用参考信息分散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中;二是在信息系统运作和整合方面还很不足,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税收业务,这些业务如何能够更好融入到现有的税收信息体系中,还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和开发。

三、合理避税信息化的建议

一是在重点院校中成立研究部门,注重税收信息化的知识普及。重点院校是培养知识的摇篮,将税务信息化纳入到重点院校进行研究,可以将税收业务领域内较为专业的学者前来授课,传授较为实用的税务信息化知识重点,并在条件成熟时将税务信息化知识成立为专门的研究专业,定向培养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扩大税务信息化影响。

二是加强网络数据监管,提高资源优化利用率。在税收信息化的具体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如录入信息不准、数据存在真伪等问题,从而导致数据资源浪费,进而产生工作错误;另一方面也是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在对数据信息审核等方面“蒙混过关”;再有就是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败坏,故意将数据弄错。为此,在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必须要加强税收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保证信息录入工作的完整准确。

三是加大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效能。税务信息化建设应该基于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统一部署和基本要求,而不是“各自为政”。在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国家税务总局的“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具体要求,加大信息化的具体操作进程,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积极协调建立与现实工作要求相符合的信息共享机制,将税收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李广舜.国内外有关税务信息化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2008,(2).

[2]任志庚.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问题思考.[D]重庆市渝中区国税局,2010.

[3]殷召利.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问题浅析及建议[J].财税纵横,2008.

篇11

主要把社会水循环过程作为主要监控对象,这个过程由“取水-输水-供水-用水-排水-回用”等环节构成。在监控时,通过监测点——包括取用水户、入河排污口、水源地、地下水监测井等,以及对线包括河流、水功能区等的信息,进而掌握面包括行政区、水资源分区以及地下水分区等的情况。接下来,通过把取用水户的取水和排水数据和行政分区的入境水量和出境水量数据以及地下水数据等进行互相校核,再加上数据信息(包括统计信息、监测信息、流域及区域水循环模型等)的互相校验,可以为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精细管理。应用物理网技术,有助于水利行业准确掌握水资源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水循环过程(包括取水-输水-供水-用水-排水-回用)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天然水循环过程(包括降雨-蒸散发-产汇流-入渗)之间的合理匹配,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优化其配置以做到科学保护,实现经济、自然及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2防旱防风防汛决策管理方面

主要是分别针对这三类信息的采集系统(主要是工情信息采集系统、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以及灾情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信息采集,网络、数据库将作统一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防旱防风防汛的预警,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监测技术、信息处理及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在深入研究防汛抗旱监控特点的基础上,使流域内及相关地区的水情、工情、旱情、雨情、灾情等要素可以构成一体化数字集成平台、虚拟环境,可以做到在可视化条件下为预警提供决策支持,以增强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如在防洪预警预报中,主要包括两个系统:前端水雨情采集系统和预警信息系统。前端水雨情采集系统主要通过应用基于物联网M2M通信技术的无线RTU实时采集现场的水雨情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单位时间内的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河流水速,水库放闸水速、水量以及河流水库的水位等各种水文数据。然后通过GPRS/CDMA网络将这些信息传输到预警主控中心,以便为主控中心提供原始的水文数据。预警信息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喇叭、LED显示屏以及无线预警广播等设备。无线预警广播设备接收预警信息有三种通信方式:一,通过GPRS/CDMA网络保持与控制中心的链接,以实时侦听控制中心发出的预警通告;二,通过语音通道为紧急灾害情况提供直接的语音通告;三,通过短信通道控制中心及移动电话的终端,向预警广播设备及时预警信息。对于没有GSM/GPRS/CDMA网络的那些区域,预警信息则可以通过调频网络得以传到预警现场。

1.3在传统农业及灌溉方面

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土壤养分以及水质的检测,以实现对水文环境及水生态的监控,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应。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这项技术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是不例外。因此,这样的一种趋势,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迫在眉睫。

在国际间经济实力的比拼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能不能让中国的企业正式纳入到现代管理范畴中,能不能让中国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具备竞争实力和国际视野,成为了中国的企业是否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一环的企业财务管理,在中国的信息化程度依然不尽如人意,当代中国企业的粗放型、经验型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对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企业发展,都是具备相当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就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工作项目,当代企业的资金运行安全以及风险控制,都有赖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相当丰富的发展过程,从会计电算化时代对手工式财务会计核算的替代,利用软件对企业进行记账、算账等基本的财务会计功能的执行,一直到现在的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方式。

从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第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总体都是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新生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去执行财务的各项功能,使到财务管理的执行效率发生革命性的提升;第二,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渐渐把分散到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分项目进行有机统筹,把过去各自为政并且互相割裂的财务管理模式渐渐发展成为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权责统一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只是把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的机械叠加,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以下几类:第一,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指财务人员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让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活动的效率,更妥当地处理好企业的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合法利益最大化。第二,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充分调动起当代电子信息技术,让企业原本零散的财务管理任务得以整合,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体化水平。

无论是哪一种观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当代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中,至少具备以下的几种内涵:

(一)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因为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处理繁复的财务信息速度更快,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处理信息的现代方案,这种信息处理方案本身就包含了对信息的产生、检测、存储、传递、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技术将会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之一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二)以企业财务信息作为重要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

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其管理的项目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财务信息,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在过去曾经只是作为企业对自身资金流的一种辅助材料,而现代的企业管理,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现代的企业财务信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以现代化的观点去研究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的战略调整都具备重要的意义。而这方面也离不开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桥梁,这也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

(三)以企业的各种利益层面的共同实现作为服务目标

这一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根本的目标。财务管理工作在过去与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工作一样,仅仅只是为了实现企业资产所有者的投资利益最大化而存在。而现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慢慢演化为了将企业财务所涉及的各种利益层面作为自己的目标视野里,例如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共同发展,对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人才资源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不仅仅能够让他们的价值的以体现,同时,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这些人才,也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因此,共赢的理念,其实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更丰富的道德内涵和新的价值观诠释,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当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些建设性建议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上文也论述了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核和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下面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设性的建议:

(一)以财务管理一体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工作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财务管理的各项任务的有机整合统一,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就能够提供这方面的便利。运用现代化的办公室信息系统,以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整合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消除各个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隔膜,真正使得整个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一体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积极去引进或者开发更优良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得财务工作的预算、结算等都能安全有序地进行。

(二)以财务管理流程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管理方法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过去一部分的采购、销售等方面处于人工操作的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时效性差,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迟滞,不利于结算盘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就要针对这种管理局面进行改革,减少人为登记,尽量让登记速度更快,运用二维码、条形码等信息扫描,来加快产品的录入速度,从而使到财务信息能够得到实时的整合。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