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

篇1

邵阳学院教改课题: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2011JG08)的最终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9日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活动是一个参与、互动、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等待被“灌输”的被教育过程。在参与式教学中,每个参与者都是教学资源,受教育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参与式教学中,教学信息在各个小组之间得到相互的传递和共享,最终再汇集到教师那里,而教师同时也将信息与所有参与人员分享,实现一种信息的多向度交流。参与式教学方法是国际上普遍得到推崇的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整个过程中,从而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参与式教学形式多样,有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填表、画图、访谈、观察辩论、排序以及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活动等。

参与式教学方法具有几个特征:第一,主体平等参与。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学生积极的参与整个教学,与教师互动;第二,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参与式教学方式将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进行,鼓励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进而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第三,完全开放。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是开放的,需要教师经常了解学生,从而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及其应用

(一)搜集已有经典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案例,进行知识积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及时研究经济形势,研究政府经济政策。一是购置图书,每年都要进行资料更新,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经济科学译丛、经济科学译库、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金融学译丛、金融学前沿译丛、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译丛等并进行版本更新;商务印书馆的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汉译名著等。此外,国内名家的经典作品,如张五常的《经济解释》、《新卖桔者言》;林毅夫、蔡、李周等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等。二是每天浏览大量网页,获取相关信息。如每天一定登录经济学家论坛、人大经济论坛、东方财富等网站,与网友进行教学和科研交流,把相关知识信息融入教学中。同时登录名家博客,了解名家看法。三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承。如为了讲情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用古人吃饼的故事来说明更显生动形象。有一个古人买饼充饥,吃了第一块,觉得没饱,又买了一块,吃下还是没饱……。一直吃到了第六个,吃了一半才觉得自己实在是吃饱了。他很懊悔的对自己说:“我真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人呀!早知道我就买这第六块饼不就能吃饱了嘛?浪费了五快饼的钱!”故事中的主人公忽视了他的“饱”是六张饼累加起来的“结果”,在这个“结果”之前的“过程”却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他混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区别。“饱”是总效用,是消费所有饼后的效用累计;而每增加一个饼的消费,会给他带来边际效用。而他把最后一个饼带来的边际效用看成给他带来的总效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权衡取舍”、“机会成本”。引用“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还有《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然,我们在经济学讲授中不仅要讲授经济学原理,还要弘扬“舍生取义”的社会正气,培养“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精神气魄。

(二)根据身边发生的故事设计案例。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鼓励学生以探寻的眼光搜索和收集教学案例。把一个教学班级分为若干组,每组成员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或新颖有趣的故事作为案例,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否吻合经济学原理,以及是否新颖有趣等进行评判,最后挑选一到两个优秀案例,再进行文字的精炼和润色;然后收集各组挑选的案例在全班进行筛选,被公认是优秀案例的组的成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也可由教师提出事实,由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解释。如经济与管理系工会和旅游教研室设计的两个旅游方案,方案一是游镇远古镇、方案二是游黄山。方案一,系工会为每个员工支出M元;方案二,系工会为每个员工支出M元,参加者每人自筹M元。不能参加的系部支出的M元不返还。QQ群上的投票结果显示87%的员工选择方案一。鼓励学生查找资料研究:在不同约束条件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

(三)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色设计案例。邵阳是湖南省人口最多、面积第三大的城市,地处湖南省西南,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魏源、蔡锷等,但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情,参与多个省级科研项目,并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了专著资料的收集与撰写。如《民营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以邵东民营企业发展为个案》、《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研究》、《城市化视角的绿色经济――邵阳“两型”发展战略研究》。同时,也对邵阳学院在邵阳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表1)在此基础上对邵阳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考察,其中最显著的两个因素是人才和资本流失现象严重。自1980年以来,邵阳的存贷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为185.20%,到2009年只有34.46%,在2010年和2011年有所提高,但也只有36.71%和38.11%。因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邵阳经济为何发展滞后,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

(四)根据授课教师的科研成果设计案例。积极进行科研研究,并把相关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如,《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旅游方案选择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后改革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劳动合同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在经济学原理的讲授过程中,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讲授开放经济的货币政策效果时,分析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布置任务后,把每班学生进行分组,并分组讨论,写出分析提纲。在课堂进行研讨,拓展大家的视野,提高其学习经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由授课教师把自己对该问题写成的论文在班上进行分析。

在讲授经济学原理过程中,特别要结合当时的经济现象。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出口量下降,东部地区大量企业倒闭,农民工大量返乡,形成“返乡潮”。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又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返乡。从短期看,这一政策会加剧返乡潮或失业,因为企业难以通过降低工资的方法而降低成本。但从长期看会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管理成本,或用资本替代劳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如《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劳动合同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发表后则进入教师的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库。其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图1)

三、经验推广及应用

由于一直使用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积极参与人大出版社的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教材修订等活动。2013年参加了人大出版社在长沙举行的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修订研讨会。学习名家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尽力使自己的看法和经验融入第六版的教材之中。一是参考国外教材的最新成果,如范里安、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曼昆、平狄克等撰写的最新版的教材;二是宏观经济学应增加开放经济内容,借鉴萨克斯和拉雷恩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芬斯特拉和泰勒的《国际宏观经济学》;三是增加案例内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借鉴张五常的《经济解释》、弗罗恩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第九版)、米什金《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等;四是适当增加经济理论的数理内容,增强逻辑性。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研究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1]。我校分子生物学课程开设于生物技术专业三年级上学期,在生物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分子生物学以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课程为基础,又可以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生物制药等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并且其所涵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应用广泛,是医学、农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工具。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反馈该门课程学习难度大,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进行研究型教学探索。

1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开展研究型教学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以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研究型教学恰恰能够促进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2,3]。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该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较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1.2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我校分子生物学教学为例,其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学生理解、掌握、实验操作难度大。如果沿用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抽象性和实验操作的复杂性必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1.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强力引导

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进入大学后,学习状态变得较为松懈,加之大学阶段课程开设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的改变,所有课程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学生自己。课上,教师只是结合专业特点把握教学大纲,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往往讲得多,对学生的要求少。大学阶段随着各种课外活动的增加,互联网、电子产品及网络游戏等的冲击,部分学生形成课前不预习、课上随“心”走、课下人自由、考试靠突击的学习态度。因此,需要探究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我们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型教学探究。

2.1构建以教材为主、网络教学平台为辅的研究型教学资源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端,而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生物类本科专业课程,现行的适用于本科生教学的教材较多。如在构建研究性课程体系时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玉贤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Robert•F•Weaver编著的《分子生物学》、戴余军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等教材。中英文教材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还能通过阅读英文辅助教材提高阅读英文文献能力。此外,要及时将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2教学内容模块化重组,便于研究型教学设计

以我校分子生物学教学为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主要包含3个模块。模块一为“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难点不多,以原核生物为例来讲解,穿插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模块二为“基因的表达调控”,该部分内容中有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例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弱化机制、乳糖操纵子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的DAN甲基化、蛋白质乙酰化等内容,而这些都属于教学重点。模块三是以上述两个模块内容为基本原理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与前面两个模块的内容互为依托。例如,PCR技术及其衍生技术都是基于DNA复制原理,只要把DNA复制原理理解透彻,这部分内容就会比较容易理解;酵母单杂交、双杂交技术依赖于基因表达调控中的DNA与蛋白质、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该模块还包括相关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的模块化重组使课程内容更有序,有利于研究型教学设计。

2.3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适应研究型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问题解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带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实现学以致用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重点开展以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参与教师科研为主的教学设计。2.3.1问题式教学设计带着问题学习,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在模块一“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和模块二“基因的表达调控”教学中,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内容设计不同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避免脱离教学目的。例如针对“DNA的复制”内容设计教学:首先,引用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15N标记大肠杆菌DNA的实验,让学生推导DNA的复制模式;其次,以原核生物主要遗传物质为例阐述DNA复制过程,要求学生掌握蛋白或者酶在复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先后使用顺序,然后观察DNA双链的变化,再以蛋白或者酶的作用为媒介,将DNA复制过程完整描述出来,加深对DNA复制的印象;最后,通过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主要遗传物质在复制时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将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下查阅教材和网络资料,养成课下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将课下变成自学场所,将课堂变成基于问题进行讨论的场所,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讲解和总结,改变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2.3.2案例式教学设计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课程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5]。在模块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教学中,可穿插案例式教学设计,将相关或者相衔接的实验技术整合为一个案例进行教学。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确定案例,并规定材料搜集原则和方向。在授课时,不是就某个实验技术进行原理讲授,而是对实际案例从实验角度进行推导,最终归结到该实验技术的原理,并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实验技术可以归结为模块一或二中的哪一个机制。例如在讲解PCR技术时,确定案例为PCR技术、RT-PCR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技术实验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间的区别与联系等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推导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哪一个机制。在案例式教学中,授课班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由各小组分别汇报收集的材料,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案例分析内容进行总结与补充,并客观地给予小组成员成绩评定,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2.3.3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6]。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研究型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实验项目包含一般实验室常用的DNA操作技术和蛋白质操作技术,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3个独立”,即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独立分析实验现象、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主完成实验能力。然后加强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训练,为了防止设计的实验项目过于宽泛而失去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意义,授课教师根据实验室现有资源,限定可以选择哪些实验技术解决某个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项目设计,并由指导教师评判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情况。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3.4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开放实验室,将专业授课教师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内容提供给学生,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安排提供3~5个名额,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本专业教师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都会用到分子生物学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教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如此,能提高学生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的兴趣,不断有学生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展望

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医药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就需要适应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需求,探索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型教学改革,借助教学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成为勤于思考问题、解析问题、尝试创新的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必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中值得探究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明.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几点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262.

[2]宋义林,高树枚,陈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42-144.

篇3

《金融学》是国家开放大金融专科、会计本科和工商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该门课程作为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许多学生反映难以把握课程主线和重、难点。从2002年开始,笔者承担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依据课程特点初步构建了“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平时上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面授辅导课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参加,但大部分学生无法按时上课。从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到分部,专业教师建设了很多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经常出差的学生可以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收看视频资源,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在课程讨论区发帖,责任教师及时回复。更喜欢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大多会按时到校参加面授辅导,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就是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中“多元化”的产生背景。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一些基础的金融知识也有所了解。教师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节课全部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只有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经常看到“手机族”,教师台上上课,学生在座位上玩手机,要想杜绝这种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搜集一些金融案例,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小组写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多元化———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不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反,在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一)围绕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教学设计实际上是针对成人学生,引导他们怎么学,明确教师怎么教。金融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基础的金融知识和原理,而是赋予学生从金融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详细向学生介绍了本门课程的各种资源,如文字教材、辅导教材、网上辅导、网络课件、直播课堂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另外,教学设计中还包括每周的教学安排,那些不能按时参加面授辅导或者长期出差在外的学生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自主学习。当然,教学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后应该及时修改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设计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

(二)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教育者教学思想和教育形式特点体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出现新的理念和方式。近年来,国家逐渐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积极探索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1.通过学习小组、计算机方式,视听阅览等组织的学生自学方式;2.通过E-mail信箱、电话通话等组织的个别辅导;3.通过师生线下一对一和集体授课方式的教师面授;4.通过电视直播、网上讨论、在线学习和网上直播等方式的远程课程辅导。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具体表现为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及其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开放。各种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组织形式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利用网络的优势,还可以使学生涉猎到广泛的金融知识,进一步开阔知识视野。学习者如果选择面授辅导为主的学习方式,则应按时参加面授辅导。面授辅导主要是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而不是系统的讲授。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学习者主要通过收看直播课堂、教学辅导网页、网络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上述两种学习方式可统称为自主学习方式。小组活动和网上讨论则是协作学习的两种方式。开放教育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次数较少。那些选择网络学习为主的学习者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导致情感交流的缺失。小组活动和网上讨论既是学习方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情感交流。小组活动可以是就学习中的某个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是实践活动。如在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比较分析我国近三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基本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小组内部也进行分工,两三个学生负责分析一个子项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一定的帮助。网上讨论的方式则侧重于师生之间的知识碰撞,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解答。对于学生之间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予以评价。

(三)积极进行金融类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探索案例式教学在法学和工商管理专业应用较多,作为一种应用较广泛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在实践中积极进行金融类课程的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从大量的案例中筛选出适当的案例,能够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契合。这个工作很繁琐,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案例选择不恰当,后面案例教学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案例教学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是讨论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向学生呈现出案例以后,就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其存在的问题:第二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一般不止一种,可能有很多种。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找出解决方案。第三是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鼓励其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及做出决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启发、引导,不要帮助学生做决定,不要有倾向性的语言。案例式教学的优点就是帮助激发学生的主动行为,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教学中,没有直接讲授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而是就“327国债期货事件”进行了一次案例教学。在向学生介绍完327国债期货时间的来龙去脉后,让学生总结期货交易的风险并提出在当时情况下控制国债期货风险的方案。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学生对期货的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法之比较

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方法比较,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讲授法教师侧重于系统讲授知识,更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把学生带到一个真实的金融环境,这样学生便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传统讲授中老师提问某一问题后,答案往往具有唯一性。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多维的,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标准答案。案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二)真实性的教学案例把来自各国各个时期的具有真实的细节金融实践作为金融类课程案例的素材,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但是真实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更能清晰的将学生置于决策者的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准确分析案例所处的背景,正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各国金融市场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案例是真实可信的,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案例的产生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具有客观性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已经成熟的案例也可以自己编写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应注重对当时所处环境的客观描述,不应该掺有倾向性的观念。在选择案例时,也应该注意选择客观中立的案例。只有案例客观中立,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才能够不受任何干扰,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做出客观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决定方案。

(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初衷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教师选择好案例,组织和指导案例的过程中一定注意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案例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学习小组,每一组分配一个任务,每个任务下又有若干个子任务。这样每个学生在案例学习中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任务不尽相同。

(五)案例答案的多元化案例教学中,同一个案例或者同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决方案。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然后从中筛选出最优的方案。如果最优方案意见不统一,学生认为两个方案都很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展开一场辩论。不辨不明,辩论的过程中可以拨开迷雾,让学生深入思考解决方案是否有待完善,是否是最优方案。这种多元化和最优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多元化———案例式教学实践效果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to

Teaching Course of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

ZHOU Hongyi, LI Huixia

(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Us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s in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s teaching, through carefully designed teaching content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theory to guide targe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is teaching method, received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 teacher

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地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很多,需要记忆掌握的信息量很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是死记硬背,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在20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开始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2011级、2012级和2013级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的运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该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②

2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活动”中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③④在土壤与植被系统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在第一次课,给全班同学介绍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并要求全班3个人一组分组参与课程教学。每一次课选择一个组进行下一次课的参与活动,每次活动控制在15~30分钟。下面就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设计做简要介绍:

2.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主要针对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让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联想,让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识,也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比如在要讲解“土壤污染”这一章节时,提前一周布置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应用电视节目采访的形式,去采访至少5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看看不同专业学生对“看见污染的土壤,你想到了什么?”的看法。在上这一章节的时候,其他学生通过看这一小组的视频采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土壤污染严重,政府、企业、个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做,才能治理好污染的土壤?”通过实践表明,学生最终明白了政府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责任和建立一个土壤污染治理的企业想法。在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中,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2 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讨论,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土壤分类”时,采用俄罗斯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分类的故事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解诊断,归纳总结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子,引导学生明白学好土壤地理需要善于观察,并走进大自然,才能发现自然科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它。通过这样的案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并分析完成 “佛山市土壤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在上“植被系统”之前,先给学生介绍趣味植物相应的案例,提高(下转第89页)(上接第79页)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植物的各种功能。老师在提供案例的时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或是音频、视频形式,都必须具有适合逻辑分析的信息,选择好的案例是该种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

2.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要求学生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况,改编成剧本并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避免因教师的“满堂灌”而产生的疲劳感。如在讲到“植被保护”时,让学生扮演森林公安和盗伐人员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总结他们是否充分运用了植被保护的相关知识点,并补充其他的有效解决途径。

2.4 辩论式教学法

针对课程出一些辩论主题,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学习,比如:辩题“土壤比种子更重要”,让学生明白土壤的重要性及其主要作用;辩题“生态环境保护以人(自然)为主”,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保护中要注意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这些辩题,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

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评价。笔者在2010-2013级发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50份,收回150份。调查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法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91%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总体效果好,98%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调动课堂气氛,99%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锻炼思维能力,81%的学生更喜欢参与式教学方法,95%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96%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

可见,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在土壤与植被系统的理论教学中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基金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研课题资助

注释

① 本书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

篇5

【分类号】G642.4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计划(MSJG2014047)

一、参与式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传统的本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长期以往使得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随着“参与式发展”理论在国际发展援助项目中的不断应用,这一思想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1]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一种鼓励教学对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2]: (1)平等参与:教师不再是标准答案的“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2)重视过程:参与式教学特别重视教学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创新探索;(3)完全开放: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师也要定期与学生沟通并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土地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土地问题,突出特点是时效性与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课堂中的实践

(一)实践对象与方法

在对2011级~2013级地理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土地经济学》课程中,尝试使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课程形式多元化(即:讲授、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形式去单一化(即:“平时+期中+期末”)和课后反馈互动化(即: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二)实践过程

在《土地经济学》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讲解。1-14周系统讲授课程基本理论与知识点,同样重视学生的参与,通过课上提问、案例讨论等形式,及时听取学生意见的反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课程的内容。

第二部分:小组展示汇报。每学期最后两周为小组专题汇报时间,要求每组以团体的形式登台展示其研究成果,台下其他组同学针对其汇报提出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从选题、查找资料、PPT制作到商讨以何种形式展示,全程由各组学生在其组长带领下,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这一阶段教师只是协助者。

第三部分:反馈反思提高。小组汇报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在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点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交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学期末,发放课程调查问卷,由学生对参与式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与总结,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提升创新能力的需求。

(三)实践效果

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参与度,理论联系实践。参与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e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该教法使学生在书本理论基础上,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开放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得作为课程设计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必须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实现教学“供需平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反馈反思机制,能够有效增强师生间互动,帮助教师真实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供需平衡”。

三、对参与式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摆正教师的作用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不代表就要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技能,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必须组织与管理课堂讨论,必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可以说,表面看参与式教学教师讲授的部分缩减,但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却更为严格。在参与过程中,要避免排斥教师作用的极端行为,教师与学生各尽其力,共同为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二)避免参与的形式化

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两个方面的形式化:一方面是,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变化性,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在实践中,应鼓励学生依据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模式,避免机械按照固定步骤行事而忽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是,参与的有形无实化。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不愿进行课程规划而宁愿被告知如何做。缺乏参与积极性的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很可能沦为有参与之形式无参与之实质,汇报沦为一种表演,看着热闹非凡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无裨益。避免这一现象的办法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教学设计的意义,让其自愿、愉悦地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尽量简化参与形式,避免因过程过于复杂而使学生避而远之的现象发生。

(三)重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应注意避免话语权被少数学生占据,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和看客[3]。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有对自身学习规划的能力,只要引导得当,学习差的学生也能够加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发现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参与式教学法中获得最适宜的发展,提高学习规划、学习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探讨

Key words: teaching mode;theme quest teaching model;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07-02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人要想建功立业,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就必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1]表明用“德”来统率“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培养大学生德的主阵地、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必须下大力气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其生动活泼,使学生爱听受听受益。

有一调查表明:在回答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怎么样?这一问题时,回答内容丰富的学生只占37%;而31%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内容空洞;32%学生则认为教师授课方式呆板枯燥,应该加强实践性和趣味性。对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表示满意的占27%,回答一般的占66%,表示不满意的占7%。[2]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师必须将重要精力用在对教学的研究上。不仅应从理论上对党的科学先进理论进行研究,而且应通过有效方法传递理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每一种课堂教学都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3]。传统说教模式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采用概念、推论、结论三段式形式,使用填鸭满灌方法。其缺点是学生被动无参与性、教师说教武断式、师生断裂无互动性,效果很差,已经基本上被放弃。现在,更多的是验证式教学模式。所谓验证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先讲概念、判断、结论,再举一些案例去验证教材的结论。验证性模式的特点是先下结论后说服,本质上还是说教式模式,其缺点是先入为主、单向传递、缺少学生分析论证、实效性差。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近几年,尝试着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题探究式教学是以主题案例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案例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教学模式。[4]

从静态角度看,表现为教学系统各基本构成要素根据各自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联结起来的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从动态角度看,表现为以整体教学结构为运动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纵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程序。横向空间分布形态与纵向时间序列形态于三维空间中交会、融合、协同与共振以形成自催化循环回路式运行轨迹,从而促成整体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①主题案例一线贯始终。在教学过程系统诸要素中,教学主题案例居于中心位置,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既定的教学主题内含着其应该达成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规定了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可能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手段,进而也限定了在本教学主题内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主题,不能分散、分离。

②主体身份互换动。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师生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互转化的。在主题式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此时,与教师的“作用者”地位相对应,学生或学生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学生处于“客体”的地位;同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视角来看,学生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教师、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此时,与学生的“作用者”地位相对应,教师或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教师处于“客体”的地位。主题式教学设计教学主体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决定了其“双适应双发展”的目标假设。

③教学双程合一体。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学”的设计,特别是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设计。

④有限时空无限转。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交互作用,这一作用过程中必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在空间上以“教室”为主要学习场所、在时间上以“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有限封闭性,向教学时空的“无限开放”性转化。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进行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①确定主题案例。

主题应该根据各章各节划分,再根据每一次授课(90分钟)进行设定。可确定大的主题,在大主题下划分小主题。第一章第一节爱国主义传统作为大主题在90分钟内讲授,再设定三个小主题:科学内涵、优良传统、时代价值。选取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围绕这一主题搜集案例,最多2-3个。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冲击性、新近性。就是近几年发生重大的强烈冲击效果的事件剖析。

②设计实施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先阅读观看案例。如爱国主义内涵主题部分,用时60分钟,选取两个案例“欣月的心愿”和“叙利亚危机”。“欣月的心愿”案例首先,用文字图片简单介绍小欣月的故事,时间为3分钟。其次,“欣月的心愿”播放视频,时间为10分钟[5]。再次,设置问题:小欣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两千长春市民联合“骗”小欣月?什么在小欣月心中最大?有何感想?时间2分钟。“叙利亚危机”案例首先,用文字图片简单介绍叙利亚造成的难民流出、城市房屋毁灭、历史古迹的破坏、平民的死亡等严重后果,用时3分钟。其次,播放视频《200万难民无家可归叙利亚内战搅动大中东》用时10分钟[6]。再次,设置问题:为何两派残杀同胞?国家毁坏了,人们依靠什么?用时2分钟。

第二部分师生解析案例。首先,由学生发言,发表看法、认识,用时10分钟。教师解读分析案例,用时10分钟。

第三部分师生共同作出结论。用时5分钟。

第四部分思考题布置:观看电影《欣月童话》,在成龙的MV歌曲《国家》中结束爱国主义科学内涵主题教学。

主题探究式模式教学虽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些不足需要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M].

[2]赵图雅,斯钦,任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2011,12.

[3]杨绪华.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J].佳木斯大学.

篇7

2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

PBL,既可指“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亦可指“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learning)。本文所指的“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结合了两种意思,因为混合式教学法的根基在于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又以项目支撑教学的主要内容。

2.1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混合式教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可利用翻转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外多位学者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并开始进行系统的外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具有促进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师生的高度认可(Hung,2017;胡杰辉,伍忠杰,2014;王素敏,张立新,2014)。

2.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交际任务的完成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转移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真实生活场景的学习任务(Nunan,2004)。需要注意的是,任务设置不宜过多,每个单元可以有一到两个主任务,把主任务层层细化到每一个子任务,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

2.3基于移动技术的教学法

移动语言学习最早强调非正式学习的场域,之后有学者将其引入课内场域,如Muhammad(2015)基于穆尔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和Park的教学框架设计了在大学本科生的正式课堂学习中融合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型。在教学中嵌入移动技术能有效打通课上课下学习的“壁垒”,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对于教师来讲,这种模式能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基于“云”的大数据的分析能让教学评估更准确、高效、多样。

3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3.1四点设计思路

首先,PBL模式要求教学设计聚焦于提问、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使用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其次,课内场域的移动学习模式构建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绩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必须充分融合移动艺术,最大化地驱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课外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第三,由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有限,获得的输入知识较少,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最后,通过若干子项目的串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达到大项目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能力。

3.2教学设计案例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我们针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的第八单元进行了教学设计,本单元共设计了八个子项目(Miniproject),一个大项目(Grandproject)。本单元的主题为“跨越性别的友谊”,根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阶段:项目导入阶段(即子项目1-3)、项目挖掘阶段(子项目4-8)、大项目阶段。每个子项目都实现一个知识或能力目标,如子项目“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论技能,个人素质能力贯穿于每一个项目,最终学生将根据子项目累积的知识和能力完成大项目“问卷调查—性别的刻板印象”,以此打造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三维一体的线上线下教学闭环。需要说明的是,听力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大学英语听说教程》(U校园软件)和课内英文授课、英文讨论等方式训练达成。

3.3教学设计的运用

篇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47-01

一、研究背景

Pro/Engineer是美国PTC公司开发的大型CAD/CAM/CAE集成软件,简称Pro/E,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具有单一数据库、参数化、基于特征的三维实体造型软件系统。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和模具制造业应用极为广泛,在相关专业的中职、高职、本科教学中,都设置了该软件的相关学习课程。

国内的相关教材、书籍,大多以特征命令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如林清安、黄圣杰两位大师的系列教材等,大都由基本知识、特征建模、工程特征、装配、曲面、工程图、模具设计等几大功能模块组成,其中也安排了一些案例教学。目前Pro/Engineer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及培训教材种类很多,最近几年发展衍变出来的教材,大都以案例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虽有些教材也署名为项目教学,但细细品味,其项目设计较多,较散,相对独立,不够系统。

在当今的职教理念中,如何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如何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目前国内姜大源、赵志群等研究提出了项目教学,学习领域课程等解决方案。

项目教学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属于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对Pro/Engineer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研究内容

笔者将两个平行班级一个班按传统模式组织教学,即根椐教材按模块、命令进行教学;另一个班按项目式教学的模式组织教学,即用设计好的项目进行教学,打乱了传统的模块式、命令式教学格局。通过多年教学工作总结,并经过几年的比较性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于职业教育的Pro/Engineer项目式教学模式。

1.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有:独立式、并行式、贯穿式等几种。

笔者针对Pro/Engineer的教学特点,设计了三个项目:项目一、标准模架的创建;项目二、管机头设计;项目三、模具设计。项目一与项目二是并行项目,项目一是在课堂上学习使用,项目二供学生课后学习提高。主要内容包括:零件设计、零件装配、在装配的模式下创建新零件、工程图等内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贯穿项目。项目三是在给定零件三视图和相应的2D模具结构图的基础上,从零件建模到模具设计完成全过程的工作。与企业的工作模式相近。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贯穿项目。针对制品的结构特点,又设计了简易拆模、砂芯结构拆模、带靠破孔结构的拆模、带侧抽芯模具结构的拆模、带镶件结构的拆模、带斜PIN结构的拆模、一模多腔结构的拆模、装配模式下拆模等并行项目。

2.项目实施

Pro/Engineer课程教学是在计算机房内组织教学。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在项目一、二中,给学生提供每个零件的三视图,要求学生根椐三视图完成该零件的3D建模。在项目三中,提供2D模具结构图,要求学生按模具结构图的相关尺寸和要求进行拆模。针对项目做法中所使用的工具命令的局限性,又引入一些拓展项目和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来拓宽知识面。

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检查、考核评价、问题收集、答疑等工作。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学习,分享每个人的设计思想,共同提高。

利用校园网、班级QQ群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给学生提供练习题库和提高题库,供学生课后练习和提高。

3.考核与评价

3.1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

3.2阶段性考核(40%):每节课学生必须上交规定的课堂练习,占50%;每个项目完成后,上交大作业,占50%。

3.3期末考试(40%):独立操作能力考核。方案一,完成一个大项目,产品、模具结构方案学生自行选择、设计,根椐学生完成情况和课题的难易程度定级、评分。方案二,按传统教学要求进行考核,主要题型有零件建模和模具设计两大块。最终按哪种方案考核,视学生掌握情况和学生自备计算机的比率进行综合考量选择。

4.结果与讨论

经过比较性教学研究(一个班采用传统模式组织教学,一个班采用项目式教学)和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项目式教学的班级的学生普遍Pro/Engineer的操作能力、建模思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明显优于按传统模式教学的班级的学生。按以上方案设计的项目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中职学生的特点,一方面将Pro/Engineer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看懂三视图,对学生看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第三,通过先识读模具结构图再进行拆模学习,对学生模具结构方面的知识也是一种复习和提升。Pro/Engineer是一个工具和手段,人们借助于它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设计出人们预想的效果图。教学中不可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应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专业知识和能力,从合理利用工具和手段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三、结论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综合考量的。笔者根据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计了三个教学项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比较性教学,结果证明:该项目教学方案的实施,可较快提高学生的Pro/Engineer的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虽不能像传统教材那样,将一些边边角角的知识和工具命令都讲到,但对学生应知应会能力和专业实战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

篇9

WeChat based Hybrid Teaching Model and Activity Design

CHEN Ye-wu

(Zheji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Vocational Technolog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hybrid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basi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constructed to student learning,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platform as the core of the micro letter platform based on hybrid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hybrid of discourse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fully.

【Key words】WeChat platform; Hybrid teaching; Pattern design

1 以微信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下,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协作、对话和概念建构,教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学习。该理论非常适合用来指导混合式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就是教师通过设计学习情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和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流行,更为以混合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设计提供了社会基础。

(2)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策略是该理论中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具有怎么学如何学的深入思考。因此元认知理论和混合式教学理念能够完美的契合。两者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体验和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必须非常注重学习的策略,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调节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体验与教师的指导推进,对知识的学习同时既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知识的体验过程。而这种思想则正是混合式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3)泛在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的方式、时间和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而非局限于某一种形式,也不一定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而是丰富和变化的。另外,学习的场所也不必是在特定的学习场所如学校、课堂,可以在网络上,甚至可以通过移动网络随时进行学习。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移动网络客户端的方式来获取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正好体现了时时处处学习的特点。作为当前流行的移动社交工具,其公众号等功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资源让学习进行学习交流。并且由于其高度的使用率,可以使学习时间、地点高度自由和分散,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2 微信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在高职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混合式教学必须首先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以高职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重构,制作微视频、案例等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创建一种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因此,微信为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符合了当前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和特点。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评价等组成的有机教学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情分析

是指根据对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生源千差万别,不同专业不同生源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和了解?W生的情况是混合式教学关键性的第一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形成详细的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学的设计,从而可以为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开发提供基础。

(2)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对于微信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资源的开发,必须特别注重微信为基础的移动网络的特点,掌握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和特点,以分散使用和大量频繁的次数为特点,也具有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的优势。因此,在资源的设计上要特别注重把碎片化和系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进来,又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资源必须以短小精悍型的为主,包括案例、各类文档和微视频等。并且在资源上要进行适当地重组,最好以项目化和实践活动为主题,与线下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整合。

(3)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过程重构

由于微信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微信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原有的教学活动设计进行适当地打乱,重新整合成适合混合式的教学设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由教师进行学习的推进和引导,首先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解答,而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将首先由学生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消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教师通过将设计好的资源发放到微信平台中,学生借助这些资源来进行问题和任务的完成解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任务的设计、学习导引、学习的监控和互动交流都是教学活动设计所必不可少的。而通过线上环节的学习后,线下环节是对知识的提升和提炼,对技能进行实践升华。因此混合式教学的线下课堂环节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指导与互动,以个性化的问题解决为主。

(4)微信平台的开发

微信平台的使用和开发让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更加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当前的社交领域,几乎100%的学生都会使用微信。微信里的公众号则能够让资源的管理更加便利。因此只要将混合式的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它们适合微信平台的使用环境,就可以让学生方便地学习和阅读。同时,微信平台还能进行小程序的开发,具有更加强大的进一步改进空间。

3 以微信为基础的混合式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对教学理论和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总结,基于微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线上教学设计、线下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反思三个环节。

(1)线上教学设计环节

线上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学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资源等。首先在教学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调查学生移动网络使用的便利性、可靠性和对平台的接受程度。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以微信为基础的混合性教学重新整合,真正适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摒弃传统课堂传授式的教学内容顺序。第三,根据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对教学活动也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才能制定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学的资源内容、单元导学、教学任务,关键是要将教学过程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让学生能够接受的微资源、单元探究任务和讨论题。

(2)线下教学环节

线上教学环节是混合式学习单元中对线上环节的提炼升华阶段,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需要对知识技能进行重点整合,进行实践应用。可以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法、分组讨论、个别指导等个性化教学方法。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改变了原来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引和辅导,频繁与学生进行互动,把知识传授变成问题的解决为主。

篇10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电子商务基础》一般作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电子商务基础概念和应用,明确专业的学习内容体系。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课程的实施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传统一般采用理论解析加案例分析的方法。而电子商务一般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没有实体模型和教具,这使学生的学习几乎在没有知识基础和直观体验。同时课程本身不是某类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它是综合性、概述性和引导性,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知识和技能暨相互联系,又独立性较强。因此,容易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电子商务的基础概念、无法把握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体系、对专业的学习感到迷茫。

1.2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的研究现状

在电子商务的教学方法上,国内学者主要提出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网络开店实践等,而具体到《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研究还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流程,因此,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和作者的教学实践,取长补短,提出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电子商务基础》课程,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2体验式教学法与《电子商务基础》教学

2.1《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电子商务基础》一般包括基础概念、计算机和互联网基本知识、网络信息、网上商店开设与管理、网络营销、网络支付、物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内容,以概念、理论为主,分别是对电子商务各领域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和论述,各章之间的独立性较强。同时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处于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教学必须融入当前的热点和趋势。因此课程的内容具有综合性、概述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在教学对象上,《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一般面向中职一年级学生,普遍在生活中还较少接触电子商务,缺乏实际经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不高,但爱动手实践,动手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软硬件上,《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学习载体以教材为主,理论部分表现形式为文字、图片、案例等,中职学生难以理解,且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教材中实践环节多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教学,但实践的操作一般跟理论知识不对应,模拟软件与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也差距较大。而且现实生活中电子商务模式众多,单纯用一套软件包含所有的内容,学生容易混淆,不利于其理解基础知识理论。

2.2体验式教学法概述

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学者创设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亲身参与到体验活动中,透过学生的观察、感悟、思考、辩证从而获取知识,并促进学生知情合一的发展。它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该教学法在语文或德育中的应用比较多。体验式教学法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着独特优势。首先,它以学生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学生的知识内化来源于自身参与体验,有助于知识的成功内化;第二,它是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具有主体地位;第三,它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行、情的全面发展。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参与性、主动性的优点,根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特点,使用体验式教学法,有助于将知识理论和真实的电子商务世界相结合,实现知识的直观呈现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更有效的吸引内化,从而形成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体系。此外,在体验式教学中,实践和理论同时进行,在内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由于电子商务的知识概念一般是虚拟存在的,不形成直接的产品、场景或工艺流程,需要专门针对《电子商务基础》课程设计体验式教学法,使其符合教学的需求。

3体验式教学法的设计

3.1体验式教学法的构成

根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特点,体验式教学法包含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库和学习管理三大部分。教学组织含有教材处理、情境创设、实践体验、问题引导、理论回归和课外扩展等环节。(1)教材处理是针对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舍弃过时的和生涩的内容,并补充最新的热点,这是体验式教学法的前提;(2)情境创设是针对教学中的知识点,恰当选择某个或多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应用标的,如电商平台、购物商城、论坛、APP、支付工具、社交网络、公众平台、网店以及其它互联网应用等,按照与理论知识的对应关系,选择和设计出学生参与体验的某个流程、功能或任务;(3)实践体验是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根据课堂内容可分为模式/概念类体验———如对各类型的电子商务分类、网络营销方式、网上商店组成、客户服务、软件工具等进行观察、对比、试用和情境模拟等操作。流程类体验———如对网上开店、交易流程、支付方式、商品、软文等进行一系列的流程操作。任务类体验———如针对网络商务信息收集、网络调查、网店装修基础、运营术语计算等完成指定的体验式任务;(4)问题引导是结合理论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搭建起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的联系桥梁;(5)理论回归是通过学生的辩证讨论和教师的归纳总结,将实践体验的过程回归到理论知识点,实现知识的内化,要注意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不同于其它学科有着标准化的理论和作业,教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创新的观点;(6)课外扩展是根据需要,布置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课外的体验任务,如线下支付、营销任务、收货发货等。教学资源库包括软件工具集、素材库、操作指引表等部分。软件工具集主要指学生实践体验所需用到的软件安装包、手机应用程式等;素材库主要指学生实践体验所需用到的网址、账号、图文素材、数据、案例模板、教学ppt等;操作指引表主要是一系列辅助学生完成实践体验的操作指导文档,文档中有步骤性和提示性的指引。学习管理包括体验效果记录和学生作业库。体验效果记录是对学生每次实践体验过程和完成情况的记录,如完成时间、疑难点、知识点理解情况、作业提交情况等,以便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及时修补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业库是对学生每次实践体验过程所完成的作业的收集,作业的形式有文档、截图、网址、照片等。

3.2体验式教学法的框架模型

如前所述,体验式教学法由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库和学习管理三大部分,每个部分之间及其各个环节都相互联系,由此形成整体的教学框架模型。在体验式教学法框架模型中,教材处理是在课前准备中进行,情境创设是对实践体验的设计,也包含对学生体验作业的入境介绍和引导。选择什么样的电子商务标的,设计学生参与哪些实践体验,如何与理论知识对应,是情境创设中要解决的问题。实践体验环节可以与问题引导环节同时进行,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也可以体验后再问题引导。实践体验环节需要用到教学资源库中的软件工具集和素材库,而操作指引表是必要的教学资源,它可以辅助基础薄弱的学生顺利完成体验任务,也可以指导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率先开始下一个任务,从而降低教师单独台下辅导的局限性。教学资源库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可以在校内学习平台、网络硬盘、网络文件中心、教室主机共享文档等各种渠道建立。理论回归是体验式教学的归宿,教师需要对体验过程作出分析归纳,引导学生辩证讨论,学生在独立的真实的体验过程后,形成知识的内化,更有可能形成独到的创新的理解。此环节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效果记录和学生提交的作业作为的下一课时教学设计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体验式教学法的总体框架,而具体到每课时的教学设计,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环节补充与完善。

3.3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它的实施流程有以下7点。(1)学生基础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谈话等方式调查学生对互联网操作和应用的熟悉程度,制定体验任务要以此为依据。(2)制定教学计划。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包括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增减,明确适合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章节,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到体验式教学法。(3)教学资源准备。对适合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章节,选择相应的电子商务体验标的,进行账号注册、软件下载、试操作、选择或制作模板、撰写操作指引、收集图文素材等教学资源的准备。(4)课时教学设计。每课时的具体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动态的改进和完善。(5)课程教学实施。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部分,是体验式教学法的最终实现。(6)课程考核设计。除了课程的教学,课程的考核也可以将体验的内容融入到传统理论试题中,并可以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环节。(7)教学效果评价。根据课程考核、学生座谈、课堂记录等资料对整个课程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4体验式教学法的情境选择策略

要成功实施体验式教学法,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体验标的至关重要。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淘宝、京东等几个的经典例子。

第一,要有行业广泛性。电子商务已经开始融入到各行各业当中,教师在选择体验标的时,不应只选取大型的综合电商,还应当涉及各行业细分中的典型例子,如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网、美团、12306、爱回收、蚂蚁短租、大众点评、去哪儿、赶集网、时光网、各航空公司官网、林氏木业、猿题库、电子政务等等,各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有不同的特点,广泛的行业选取有利于扩宽学生的思路,更好的理解电子商务各基础知识。

第二,尽量选择近年的热点。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行业,教师在选择体验标的时应尽量选择近年的热点,增减教材内容,使理论知识跟上行业的发展。如个性化定制生产、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生活类O2O、在线家居设计等互联网+的应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线下支付,打车APP软件、P2P众筹、车联网、智能家居、微信公众平台等热门应用,甚至工业4.0、智能制造等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也可以作为介绍的内容。

第三,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教师应当结合中职生的兴趣和可操作性,选择合适的标的。例如选择时光网,既可以透过它的电影票销售业务,学习电子商务的中介模式,分析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也可以真实的在线选座购买电影票,学习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又能通过网站中的影评,学习网络营销中的口碑和软文营销。

5结语

本文提出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可以有效改进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对本专业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创新。要成功实施体验式教学法,要求专业教师不断了解行业动态、更新业务知识,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对教法不断改进,将多种教学方法合并运用,这样才能最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段采莉.中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5(34):181.

[2]孙晓庆.基于翻转课堂《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电子商务,2015(08):75~76.

[3]杨钰.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中的应用———以物流支撑体系为例[J].学理论,2014(20):222~223,286.

篇11

一、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的内涵分析

学习有效发生是相对于低效发生和无效发生而言的。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是指基层气象干部在授课领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认知加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自身发展并体验到积极的学习情感、产生继续学习愿望的过程,并以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方法与策略的掌握、情意与态度的养成以及学员的发展作为衡量学习有效发生的最终目标。

二、影响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的原因分析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学习准备充分是有效学习产生的前提条件,它从事新的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情感意志和习惯、技能;学习过程主动积极是有效学习的关键特征。它具体表现在认知、学习过程主动积极、行为参与;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是促进学员有效发生的核心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能力水平、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及授课领导、教师的人格特征等都是影响学员学习有效发生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认真分析影响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的因素有以下两方面。

(一)影响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的内在因素

作为参加培训的基层气象干部应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应该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应该设置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应该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同时应该对学习内容要有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和实践活动。在这一方面,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是根本,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期望是导向,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和实践活动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保障。

(二)影响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的外在因素

1.培训承担机构的教育观。这一点对成人教育而言尤其重要,培训承担机构要有明确而崇高的教育观念和目的,要认真分析培训对象和需求,要开展基于群体需求的教学设计。

2.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优质教学资源和合理的教学活动涉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场景的搭建、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多个方面。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相当于一场吸引玩家的游戏,它通过内容、界面、工具等各方面因素让基层气象干部沉浸在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中。

3.授课领导、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基层气象干部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提供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的教学,这就要求授课领导、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要进行创新。

4.应有一个积极、和谐、奋进、向上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学生同时在一个教室中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促进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的一些具体做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培训承担机构,更为现实地还是应该从外部因素着手,加强外部驱动,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合理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积极、和谐、奋进、向上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基层气象干部学习有效发生。以下是我们在承担培训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学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具体说就是要有正确的干部教育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培训承担机构要以人为主体,要把基层气象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基层气象干部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要有明确而崇高的教育观念和目的。从事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研发、课程开发和学习活动的设计等都应有明确的促进基层气象干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整合区域内优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保障教学效果

在承担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们安排了全国新农村建设气象示范县“德清模式”《气象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案例教学,让学员了解了“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新理念,并开展了关于“德清模式”学得到和学不到的大辩论。安排了被专家称作是农村信息化值得推介的“安徽模式”《安徽农网的兴办与发展》,让学员了解到安徽省近年来以安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简称安徽农网)为载体,建立起政府省心、农民开心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千家万户农户对接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重要平台与纽带。安徽省萧县气象局局长给学员做《依托农网助推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案例教学过程中产生非常激动人心的共鸣和碰撞,安徽省萧县气象局坐落的区域安徽省萧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的安徽省萧县气象局的气象事业却一枝独秀,这让来自很多区域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基层气象局长感受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气象事业一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具体工作实际解读中国气象局领导要求,大量案例研讨、区域特色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教学,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多角度拓展了学员的思维空间。

(三)把握体验式教学“三个要素”,认真做好“四个环节”,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内涵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认真把握体验式教学的三个关键要素:案例研究、实地调查和互动研讨。努力认真做好体验式教学的四个环节:有针对的设计、有个性的教材、有互动的授课、有启发的点评。

在整体设计“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选取了气象综合观测、公共气象服务、领导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气象文化建设等体验式教学内容,并围绕此内容选取了相关的体验式教学点。这也是基层气象局长所密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整个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基层气象局长学习中的踊跃性和主动性,很多学员在参加体验式教学之后撰写了学习心得和体会。例如对小岗村的学习和考察,学员体会颇深,对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发展路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途径,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想(有专题观后感)。从小岗村的发展学员感悟到,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和课题。过去解放思想不等于现在解放思想,现在解放思想不等于未来也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能仅靠生存本能适应调整地解放思想,更要不断的认识社会和事物,加强学习与知识积累,以此产生认识(或认知)的突破或突变,达到解放思想的目的。同时围绕小岗体验式教学形成了“永远的小岗村精神,永远的沈浩书记,永远的气象为农服务”的教学理念。

(四)积极应用集体式、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升培训效果

按照现代培训理念的要求,学员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更好。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学员论坛、研讨与交流等集体式、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成为最具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气象预报预测》课程中,授课教师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典型案例资料,并精心设置了“案例问题情景编写”、“组织研讨”、“点评总结”三个有序链接,围绕着四个研讨题目,以研讨案例作为引发新问题的起点,立足于如何做好一名县气象局长,通过案例问题情景再设、身份模拟、案例分析,围绕着如何做好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以及针对重大气象服务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和研讨交流,激发了学员参与研讨的热情,搭建了授课者与学员的多维沟通平台,营造了气氛热烈的研讨氛围,多角度拓展了学员的思维空间。在《基层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与学员开展了“关于县(市、区)气象局党风廉政建设几个具体问题”(“公务社交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车使用问题”、“财务监管问题”、“民主作风问题”、“纪委领导问题”等六个方面)的讨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构建积极、和谐、奋进、向上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协作学习

学员在总结发言中说“二十多天的培训学习,学员们互相学习启发,互相研讨交流,互相借鉴释疑,共同进步成长。每位县局长都将自己的工作亮点、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同时,也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困惑、教训讲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破解。二十多天的培训生活,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学员与授课领导之间结下了深厚友谊,留下了联系方式,建立了QQ群,虽然我们来自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但“全国气象是一家”,我们气象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愿望是一致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长期联络和交流。可以说,是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联系的纽带。安徽培训点,不仅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我们今后互相交流经验和联络感情的起点。”这一点在整个培训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班委建立了自己的QQ群,学员组织了联欢会,开展了联谊活动,并编写了班委自己的《班级风采》。通过各种途径的有机整合,积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习者获取学习支助,解除学习的孤独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4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13 

一、推销学体验式教学现状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育哲学和方法论。在这种哲学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教育者有目的地把学生置于直接经验和专心反思中,使其增长知识、发展技能和澄清价值[1]。 

由于体验式学习在获取“如何做”的默会知识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这一方法非常适用于推销学等以获得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职业技能类课程。依据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型,推销学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可以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1)情境体验。通过案例阅读、观看推销情境视频、模拟销售等形式使学生经历推销情境,产生直接体验。(2)情境回顾与反思。学习者回顾经历的体验过程与即时感受,对体验进行分析反思,找寻情境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3)总结归纳。通过对学生反思的引导,归纳总结出经验与教训方面一般性的结论,与理论相比照,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知。(4)设计应对方案。对推销情境进行重新设计,如考虑“如果我是推销员该如何应对”,然后撰写形成具体的应对方案。 

尽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国内的推销学体验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造成“学生在情境中没有参与感知”“体验环节僵化与教学内容两张皮”等现象[2]。参照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型,笔者将推销学体验式教学设计的问题归纳为创设情境、回顾反思、理论指导、评价反馈四个方面。 

二、推销学体验式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不足,容易被学生质疑,降低学生学习的投入度 

对于职业技能型课程而言,情境与技能学习密不可分。情境不仅是学习技能的辅助手段,还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在学生看来,真实的情境意味着学习的有用性,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社会,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投入度。反之,戏剧化的情境或与学生经验差异较大的情境会被学生质疑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很多教师喜欢在课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当案例源于国外教材时,由于国外文化与学生的经验差距较大,就可能出现学生质疑情境真实性的情形。此外,一些学生为了在情景模拟时突出戏剧化的效果,会刻意加入一些不真实的应对,也会引发对情景真实性的怀疑,进而降低学习效果。 

(二)回顾反思缺少合适文本,难以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深入反思,发现问题 

反思是体验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从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根源,提出解决方案才能完成体验式学习过程。现有的教学方式中,如果采用书本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有可能受到质疑;如果对现场的情景模拟进行分析,学生又难以记得推销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不利于反思的进行。 

(三)课程理论的指导性不足,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 

分析推销情境时,如果采用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视角,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就容易使理论成为教条,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如果不给予理论引导,又可能出现学生反思过于分散,没有统一研讨重点的情况。因此,体验式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将理论学习融入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自觉作为分析框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习结果缺少及时细致的反馈,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反思分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提出的应对方案是否有效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计划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给予及时细致的评价与反馈。而现有的体验式教学中,由于师生比不足,教师精力难以达到对每个同学学习过程的及时细致评价,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推销学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拟定任务,从现实中获取真实情境 

为了提高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记录现实中的推销情境进行分析。比如,推销学中识别需求、推销说明与演示、异议处理、成交等环节常见于店面销售的真实情境中。对此,教师可以选取手机等产品,让学生以消费者身份进入店面经历推销过程,并通过录音等形式让学生再现这一真实情境。由于学生对推销过程有切身的情感经历,因此对这类情境的分析往往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鉴访谈分析的技术,将现实情境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文本 

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文字转录的形式让学生把现实中的推销情境转化为对话文本,让其他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这种对真实推销对话的分解可以让学生找出销售员下意识反应时出现的问题,归纳出需要注意的常见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方案。 

(三)将课程理论转化为分析框架和评估工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推销过程包括识别需求、推销说明、异议处理等多个环节。如果没有分析框架就组织学生对推销情境进行反思,很容易形成思维过于发散、讨论杂乱无章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在分析前,对推销步骤进行大致介绍,以此为分析框架引导学生对各个推销环节逐一分析。 

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真实销售情境中总结出这些经验性结论,从而将推销理论转化为学生认同的评价准则。当学生进行推销模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利用准则对推销过程进行评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教学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