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村发展的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 G1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1-067-3

一、农村经济机制影响着农村文化

(一)我国农村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滞后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步伐

究其原因,虽有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它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用于文化发展的资金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农村经济机制问题,经济机制的运行会影响上层建筑的文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经济体制模式上来看,经历了天然经济、自然经济、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阶段。我国农村自实行承包制改革以来,经济模式逐渐转向商品经济,但是不完全,因为从农田、农业经营里的收获大都是自给自足的。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经济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农村家庭既是社会机体中的一个元素,又是一个生产单位经营实体,在外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却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从事经济生活。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力集团,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人财物得到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模式。

(二)农村经济机制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的劳作方式、休闲方式、居住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区别

农民的文化生态跟农耕习惯密切相联,市场经济往往会打破传统农耕习惯,这样就会给农民在节庆、祭祀、休闲期间的文化活动造成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文化意识也和农民传统的文化意识发生碰撞,比如竞争意识、个性意识、利益意识等都会给传统的乡风民俗造成影响。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需要政府引导、扶助和支持

(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引导、扶助和支持

引导、扶助、支持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文化意识上,“文化下乡”送去作品,活动和服务是必需的,但文化意识是直接送给农民的“造血”功能。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振兴农村文化发展的意识深入到农民的心坎里,必然会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除了文化意识之外,文化部门的引导、扶助、支持最好的途径是典型示范。农民是讲实惠的,同时农民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农民群众目睹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创办。在信息、人才、物力方面,文化部门应该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选项目,立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起步、举办过程中,文化站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机构,最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熟悉乡情民俗,掌握文化人才的状况,能够代表政府规划具体目标和事项。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协调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具体事项中尽职尽责。

(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宽松环境

农村文化建设本来就是政府的应有之责,它无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突出成效的举措。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农村文化产业。政府的支持从很大程度讲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民企业家和城里的企业家在农村广阔天地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农民群众自己筹资举办文化产业,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规模小的产业、个体户减免等优惠。基层政府还应在资金、土地、房屋建筑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帮助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三)农村社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才标志着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真正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之一是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得怎么样,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社会不仅源源不断地为工业为城市提供着生活资料,还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文化生活养料。街头巷尾的腰鼓、秧歌、舞龙,节庆、婚庆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面和仪式,从其本源看,都是来自农村广阔土地滋生出来的文化。我国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许多镜头是中国的群众文化场面,其中不少是乡间民俗文化的聚焦。因此,农村搞文化产业前景大有前途。

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坚持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文化产业途径

农村文化产业化,既是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又是适应农村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农村文化产业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产业化。它是以产业为手段,适应目前的农村经济状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焕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鉴于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孕育着机遇,也开辟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我们可以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到农村文化蓬勃开展的景象,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延续发展,还不断增添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诸如乡间舞会、趣味竞技、产品演示、农艺赛事等。那里的农民不仅有着文化生活的欢悦,还吸引着城里人感受乡村文化的乐趣。事实证明,是市场经济把农村经济引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并从文化观念到文化活动运行模式都适合了农村经济体制。而我国农村经济同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从农村经济的模式程度看,还没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但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把眼光既放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农村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看农村文化如何发展。

(三)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

事实上,我国的民俗民间文化通过产业的方式展开已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剪纸、年画、各类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都是通过产业的方式保持了民俗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如果将这些产品和活动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起来,不仅会给农村的文化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民俗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保存和发扬广大。如果我们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许多民间艺人和精熟的制作者,必然焕发出他们的艺术热情,从而带动了一个村落一个乡镇的文化生活活跃和兴旺。民俗民间文化作品和活动非常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我们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以产业的方式使我们的民俗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四)旅游文化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把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进来,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在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城里人来说,了解农村只不过是沿途的乡村风光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乡村景象,其实秀山秀水田园风光都在乡间的深处,“白云深处有人家”,恰切地反映了真正的农家秀美风光其实在那僻远的深山幽谷、村寨田间。农村的旅游文化前景广阔,农家游的庭院民宅风土人情,生态游的山水林木景深曲径,美食游的大铁锅煮出的饭、炒出的菜,风俗游的民风香淳奇妙天然等等。旅游是人们的天性所致,是人在工作繁忙中放松自己,去领略风光世界,去感悟大自然,与多姿多彩的世界交汇是非常恰切的文化形式。我们的农村文化为什么不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形式,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新的亮点和突破呢!

(五)让民间艺人成为农村文化产业运作的团队

在农村有许多节庆、民间庆典仪式和民间文化仪式,这些活动大都由一些老艺人、匠人来主持,许多群众都愿意参加这类活动。如果将农村中的文化人才资源聚集起来,形成产业运作的团队,这既能使农村文化有经常性的活动组织,又方便和促进农民文化生活和谐健康的发展。农民的节令庆典,农村政府及各部门举办各种主题的庆典活动和宣传活动,农户的婚娶、生日庆典,农村企业、个体户的开业庆典等,这都需要文化团队以文艺的形式张扬声势渲染气氛。在农民群众中有不少会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人,有不少善于组织、主持能写会说的人,他们热衷于文化活动,他们希望能组织、协调起来。如果把农村的文化艺人巧匠组织起来,以产业经济的方式运行,不但保证了这些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文化团队的稳定和文化活动的连续持久,还能使民间文化活动的规模扩大,农民群众自然会得到文化生活的充实。

(六)开辟文化产业项目要适应科技进步的步伐

运用科技进步是开辟农村文化产业领域的一大成功经验。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较快,也尝到了实惠。近几年,许多青年农民群众用数码摄像机为当地政府举办的各种主题庆典活动、文化部门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农户婚娶、生日庆典等。拍摄MTV、DVD、VCD片,不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而且也赚了不少钱。在拍摄秧歌、腰鼓、春节社火、地方小戏中,农民群众不请自来,义务当演员,场面十分热闹。为购置拍摄设备,许多农民还自愿捐款捐器材。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得到启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青年一代新的文化时尚,会给农村文化带来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农村文化产业开辟了新途径。科技带给农村的不仅是经济的进步,同样也给农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

另外,如工艺美术厂,电影流动放映服务,文化艺术培训班或学校等,都是很好的文化产业模式。通过以上几种模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文化产业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重视是容易兴办发展起来的。农村文化产业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巩固和壮大农村社会主义阵地起到促进作用。农村文化产业必然会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历史性创举,我们应该从现在起精心培养,呵护支持,使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备内容。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能够使我国的农村文化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成绩。随着农村文化产业向农村大地兴起、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必将充满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刘吉发.文化产业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7).

篇2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06-01

1.农村低保与乡村治理的互动关系

1.1什么是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治理理论运用于乡村研究中产生的一个新的分析概念。徐勇教授认为乡村治理就是公共权力对基层社会的公共事务的管理,亦即使,乡村政府和其他性质不同的村级组织向乡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和自主发展。在乡村治理活动中,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等方面构成了乡村治理机制。具体我国乡村治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为主体的治理结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为核心内容,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委员会,与村党支部共同管理乡村社会。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群体,这种“面对面”的人情制约和“人言可畏”的压力对农村社会具有很大的控制力,使得长久积累的村规民约也成为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另外,还有保障乡村社会的安全与秩序,组织建设乡村社会的教育、医疗等事业,以及引导农民建立生产和互助组织等综合性的治理活动。

1.2农村低保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的农村困难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差额补助的制度。该制度作为一种扶贫路径的新创新,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农村居民。农村低保的建立主要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实行属地管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在实际践行中,农村低保制度作为―种配置型资源,使村组干部可变通式地将这种自上而下的资源转化为一种新治理手段纳入乡政府的治理范围。农村低保在保障贫困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困难群众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不致因为无法谋生而出现行为越轨,缓解了社会压力。温饱问题的解决也为迈向小康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的确立建立了平台。从法律意义上看,通过保障陷入困难的农民群众的生活,就保障了农民的生存权等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乡村社会稳定,为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农村低保实施的问题分析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体,农村低保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当前,我国农民仍占大多数,农村低保的保障水平和补差额f,示准远远落后于城市,与相对成熟的城市低保相比仍处于扩大覆盖范围的阶段。这些有待完善的问题阻碍了农村低保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农村低保工作管理失范。在实施中行政性强、效率低下、缺乏监督、管理粗放、工作透明度有待提高。乡村治理仍然是由上而下、政府主导的行政体制,乡镇政府并不能了解基层社会的具体情况,低保名额的确定主要由熟悉乡村情况的村委干部来完成,而村级干部在具体执行中受乡镇政府约束少,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信息不对称,因而容易发生主体越位的现象。当前,我国县级以下的民政部门只设立了少量的低保科,办公手段滞后,缺乏专门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由于农民的一些实际实物收入不易货币化,且农作物等受外界影响较大,且一些困难群众外出务工的临时收入也难以评定,村干部在衡量时具有很大的随意陛。另外,那些流入城市的农民也没能被覆盖在保障范围之内。其次,低保制度方面缺乏统一立法和专门性的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的文件,只有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方案》,各地具体执行和出台的政策又缺乏权威性和法律依据。这是执行程序混乱的最重要的原因。

篇3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26-02

一直以来,金融服务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想要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金融状况迫在眉睫。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农业大国,但是决策者往往以工业作为经济迅速增长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就成为了弱质产业,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就不能稳健发展。

发展村镇银行正是解决此问题的重大举措。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底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相对于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效率高等特点。自从2006年底银监会降低准入政策后,村镇银行的发展已有8年的光景。在这几年中,村镇银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的诞生不仅为农村单一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同时还有效地规范了农村非正规的金融市场,解决了农村农业资金短缺等问题。村镇银行成立以后,以其决策链条短、工作效率高、经营机构活的优势服务客户,充盈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信贷资金供给,同时推动了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加快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可见村镇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目前,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地位稳步上升。首先,村镇银行业务品种创新较多,除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结算、贴现等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外,各地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业务。其次,村镇银行运营效率较高,由于村镇银行层级简单,决策链条短,使得村镇银行提供贷款程序便捷、时间短,这使得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竞争中逐渐建立起坚实的客户基础。最后,村镇银行的设立在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的同时,推动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农村社相比,大部分村镇银行贷款年利率都较低,且借款和还款时间更为自由。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扩大了农户的融资需求,同时有利于农村地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服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总之,村镇银行的设立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由存量进入到增量的阶段,为克服农村经济体系发展的艰难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是农村金融改革重要的里程碑。

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虽然村镇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比较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不足,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现阶段村镇银行经营的还是传统存贷款业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而村镇银行电子银行功能欠缺、业务系统功能不全,无法满足信贷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需要。有些银行不能进行通存通兑,也不具备办理本票、支票等基本功能,不具备信贷业务流程控制功能。无论从贷款产品、中间业务产品还是银行卡业务产品来看,均过于单一独立,不能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以及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从而导致客源流失。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它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目前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特别是无抵押的保证贷款,其潜在风险更大,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将对其造成声誉毁灭性打击,使其吸收存款将更加困难。各地县级银监办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同时,由于受农村的经济发达程度、工资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不利于吸引专业金融人才。从业人员素质不齐、创新意识不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村镇银行创新的可能性,直接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创新。自从村镇银行设立以来一直面临人才短缺的状况,由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欠佳,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不如城市优越,交通不发达,金融资源也不如城市丰富,很多高素质人才会选择远离农村而在城市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村镇银行人力资源的欠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较弱,在原有的农村金融市场上,较富裕客户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稳定客户,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本来就具有很多优势。中层客户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占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在制度和经营上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因为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时间较长,经营与农村相关的业务经验较为丰富。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也参加到竞争的队伍当中,相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更高。村镇银行在这种环境下拓展业务、抢占市场,势必加剧竞争。

面对这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我们也应该重点去解决。在市场定位上,应该明确客户群体,重点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为己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和平台向公众介绍建立村镇银行的意义以及相关业务,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要让公众充分认识并认可,赢取公众的信任以及支持。在贷款方向上,村镇银行应该努力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来减少村镇银行的风险,合理分配贷款的去向。并且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加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尽快完善银行各项系统,增添多种结算业务,为公众提供更方便更丰富多样的金融业务。对于引进金融专业人才和人员素质问题,可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的金融理论来提高专业知识,并通过开展服务竞赛等活动来增强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吸收有经验的优秀员工来提升村镇银行管理水平,也可以到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招聘补充人员。引导员工勤勉尽职,杜绝道德风险。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队伍,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水平和经营能力。同样,政府也应该出台有关政策,来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篇4

如今,我国城镇化推行速度加快,使得大部分农民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却导致农村初中教育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农村大量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导致大部分学生也进入城镇求学,农村初中生源大量流失,教学规模也逐渐萎缩。故而,政府在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同时,也需考虑农村初中的未来发展。

一、农村初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农村初中学校生源下降

生源不足是农村初中公办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其原因共有两点:(1)城镇化进程导致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入城镇求职,而子女自然也随其进入城镇求学。(2)农村初中公办学校自身存在问题。农村初中公办学校自身办学实力较低,资金不足,无论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师能力,都难以留住学生,如大部分学校并未建设语音室以及微机室。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城市教学质量更高,而部分家庭条件良好的家庭也希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环境,于是纷纷转学。

2.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转校至城镇学校,导致部分教师失去教学信心。且随着农村初中学校生源的不断减少,农村初中教师整体数量趋于饱和,甚至会有所剩余,学校最终不得不辞退部分教师,这也成为农村初中教师担心的问题之一,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不仅如此,大部分农村教学条件较为艰苦,部分教师并不愿意进入农村教学,这也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初中教育未来的发展

1.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的问题。随着农村初中学校生源的不断下降,留守儿童成为学校生源的主体。然而,该类型学生较为特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仅有老人对学生进行监护。该现象使得学生学习难以得到系统的管理以及有效的监督,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再加上该阶段学生贪玩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其学习成绩不高,甚至存在辍学的可能。由此可见,农村初中教师需积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防止其辍学,以此提高生源质量。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学校可以向当地政府或是社会寻求帮助,给予家庭条件不佳的孩子部分经济补助。与此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地政府也可以促成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合作关系,由农村学校邀请城镇学校部分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教学,同时指派学校教师前往城镇学校学习以及培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管理自身学习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改善,自身成绩有所上升,自然不会辍学。

2.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今,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缺乏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学校中大部分教师较为年轻,骨干教师或是资历较老的教师基本没有,使得农村初中学校学生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第一,国家应更为关注农村初中公办学校领导的培养与选拔工作,从而提高学校领导的个人能力,以此促进农村初中学校的建设。同时给予学校领导部分经济补贴以及优惠政策,以达到吸引更多人参加培训的目的。第二,作为学校领导,应强化对教师的管理以及选拔工作,注重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不仅如此,学校领导还需同城镇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考核制度。凡是校内通过考核的教师,可前往城镇学校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能力。第三,国家应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解决农村初中教育城镇化之后,农村教师的就业问题,以免教师担心失业问题,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使得学校师资队伍更为稳定。第四,国家应组织城镇学校教师进行支教活动,并给予前往支教的教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是名誉,以此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与城镇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使得农村学校教师了解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农村初中公办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城镇化的推行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但其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家应更为重视目前农村初中公办学校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帮助农村学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充师资队伍,从而使农村学校学生享受到同城镇学校学生同样的待遇,也使得城镇化的推行更为顺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