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9:15: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治理的核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社区概述
我国社会管理当中,社区作为社会管理中人们生存与互动场所的最小管理单位,属于一种社会体系,属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投影。社区主要坐落在社会固定的空间当中,体现了政府能够有效的管理社会,并实现了政府职能,作为政府工作落实的载体,社区成为了一种功能完善的有机体,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兴起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在我国的2012年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的流动性人口数,在城市社区中,占固定人口总数的20%左右,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对于城市的稳定与兴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是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下的必然结果。
三、社会管理中社区治理上的不足
1.社区管理机构的行政性
在我国目前,各个社区的居委会,其主要角色是对社区行使社会管理职能,要树立起自我服务群众的意识,担负着便民、助人、维护居民的权益,以及公益事业等,对于居民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维护社区的治安。在社区工作中,一些社区管理机构,随着行政化的丧失,社区管理机构的功能渐渐不能为居民提供帮助或者是服务,使居民对社区管理机构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使得社区管理机构的功能逐渐减弱。
2.社区公民参与的有限性
由于社区治理机构职能的减弱,使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和主动参与性渐渐降低。并且在目前情况来看,居民的参与程度不足,参与机制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社区的参与渠道不完善、管理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3.社区政府职能的缺位与越位
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一手抓”的理念,使社会组织呈现出空白的状态,且生存空间也十分狭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利益多样化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政府与公民合作共治的管理模式,逐渐被认可。但是在政府部门当中,还存在职责功能划分不明确的现象,有些管理职能呈现越位且还有的方面还呈现缺位的现象。
四、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新特点
在我国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既有新的特点,又存在着新的矛盾和风险。如下:
一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得我国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复杂起来,在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做到统筹兼顾,这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我国当前的局势下,如何做好统筹兼顾,绝对不是一件易事。这对我国政府决策与职能的发挥均是一个考验。
二是广大群众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公民的思想随着素质的提高,使政府的权威以及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许多的社会学家都意识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特色,正在形成,即以理性化为特征的个体意识,正在市场机制崛起的过程中渗透到广大群众中。如个体产权的要求,环境意识、住房问题等等,成为了新时期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当中的一个新的内容。
三是群众的风险意识正在不断的加强,使整个社会的安全感日益下降,这些变化,都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考验。面对复杂化的多元利益影响,使得社会利益风险加大,政府在新时期如何应对新的变化,如何应对各种风险,这些无不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
四是在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使得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改变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使各种信息交流更加的频繁,生活更加的动荡不居。可以用“灵动、轻盈”等词来形容这种状态。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对人类造福的同时,一个微小的动态,都有可能导致重大事件的发生,如“抢盐事件”、“世界末日”谣言等等。这些,都给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五、中国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新趋势
1.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体制的复合化
体制问题是制约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重要问题,所以各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实践都企图寻求体制上的突破,通过观察各地近年来的创新实践,不难看出,传统的政府一元主体,导致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过度行政化,就社会管理来说,过度行政化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过于单一,导致整个社会的僵化,而且在社会冲突中把自身置于矛盾的焦点地位!引火烧身。就社区治理来说,过度行政化,也影响了社区资源的配置效益。
2.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方式的多元化
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与复合治理的总体原则中,根据治理对象的类型差异实施分类治理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需要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深圳市将社会组织分为五种类型,对前四种类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民间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对维权类组织重点则是规范限制其发展。
从大的方面,可将我国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中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四种类型。目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的不同治理模式。
3.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手段的艺术化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尤其要强调刚柔并济。矛盾纠纷化解是一门艺术,要防止两个极端:
第一,无原则的妥协。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来解决,这种行为取向反过来又鼓励了群众用闹矛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大闹和小闹解决的方式不同。
第二,粗暴机械地执法。正确的做法应该做到情理法兼顾,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情合理,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当前,制约我国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社会共识的缺失,用迪尔凯姆的概念来说就是社会失范。中央开始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建设; 提高全民的凝聚力。
4.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机制的科学化
〔分类号〕F270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Based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Taking Nissan Motor Company as an Example
Wang Chuanqing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080
〔Abstract〕After introducing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strategic alliances on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and analyzing the 6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based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the example of Nissan Motor Company in the aspects of intangible asset reorganiz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ion, sale supporting, and employee training. In the end,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enterprises could improve or get a new core competency based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Keywords〕core competenciesstrategic allianceknowledge acquisitionNissan Motor Company
面对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实力会使企业显得势单力薄。基于合作竞争和互补性资源利用的战略联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它充分运用战略联盟成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成立的战略联盟数目以每年超过25%的比例增长[1]。所谓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双赢”效果。
知识获取是指从企业外部环境获得知识并使之能够为企业今后使用的过程。知识获取作为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仅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它可以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识别与捕获企业外部知识,从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企业管理实践来看,若企业知识获取能力越强,企业就越易建立或维持其核心竞争力。本文仅从战略联盟知识获取角度来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问题。
1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战略联盟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2]:
1.1使企业获取互补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不仅表现在资源的数量上,还表现在资源的种类上。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沿着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既可以巩固企业原有的资源,也可以更有效地获取本企业原先所不具备的互补性资源,还可以加快企业对技术和有形资源等各种竞争力要素的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新的企业资源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微软公司的超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软与英特尔公司的战略联盟。
1.2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扩展核心竞争力
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产品的成本便会下降并维持在最低点,从而实现企业以低成本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现象。战略联盟是企业争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有效手段。战略联盟能够将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结合成一个整体,加强分工,强化技术进步,使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技术、人力、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灵活的组合,使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会,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或将其核心技术专长在不同地区和产品之间进行转移利用,以此作为争取规模经济效益和更大程度地实现范围经济的有效手段。同样,在营销领域,企业也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扩展其在品牌商标、信誉、营销模式和渠道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1.3有利于企业占领技术高地,巩固和更新核心竞争力
面对激烈变动的外部环境,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实现从技术自给向技术合作的转变。战略联盟可以承担单个企业力所不能及的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集合技术优势共同攻克高新技术难关,加速技术商业化,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从而有利于企业巩固、推进乃至更新核心竞争力。我国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技术联盟进行合作创新,实现了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大大提高了小天鹅洗涤机理和微控制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使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1.4使企业获取学习机会,强化核心竞争力
从长期来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学习能力。这里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传输,还包括知识的创造。对于战略联盟来说,学习的意义更大,许多战略联盟由于重视学习而被称为学习型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缔结战略联盟时就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缔结联盟是学习过程的开始,每一个联盟成员企业通过内部修炼成长为“学习型组织”,并通过合作竞争关系学习成员伙伴的核心技能与知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5可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维护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政治、资金、技术等方面。虽然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但依存于某一国的企业总是要受其政治影响的。战略联盟能使合伙企业风险分摊,利益共享。面对资金较大的市场机遇,战略联盟也可以实现投资的多元化,承担单个企业不敢承担的金融风险。战略联盟还有助于成员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问题,使联盟双方原有的技术、人才、固定资产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开发成本,减少经营风险,避免过度竞争,维护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2战略联盟的知识获取
从战略联盟的发展趋势上看,早期的战略联盟均以共享市场和资源、分担风险、降低成本为战略目标,而现在是以开发新技术、控制产业的新的行业标准和维护市场实力为根本目标的战略联合。联盟间以知识的双向和多向流动为特征,相比早期的战略联盟,更重视学习效果和知识的创新,以增强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以资源互补或风险共担等为特征的战略联盟已向知识联盟转变。
国外许多学者强调了战略联盟在企业之间进行知识获取与学习的重要性。例如,英克潘(Inkpen)认为战略联盟把拥有不同技能与知识基础的公司集合起来,为合伙公司创造了独特的学习机会。战略联盟包含共享的资源,公司可访问成员公司的技能与知识,而这种访问是新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若没有战略联盟的正式结构,这些新知识是不可能得到的。那些把这种访问当作学习基础的合伙公司就有机会获取用来改进公司战略和运行的知识[3]。
知识获取虽然是偶然的和非线性的,但是不是随意的过程。一些研究者发现,组织可以制定政策、结构和流程来促进学习与知识获取[4]。在某种程度上,战略联盟的构成表示一种有可能获得经验与采取行动的战略计划和可以提供学习基础的战略选择。然而,战略联盟的形成不能保证其学习潜力得以实现。管理者必须采取明确的措施来投资潜在的联盟知识。
战略联盟的知识获取受如下6种因素的影响[1]:①联盟伙伴是否高度保护他们的知识。在伙伴之间存在高度竞争的情况下,由于担心公司知识溢出到伙伴公司,公司一般都很不情愿地共享知识。出于竞争原因,联盟伙伴可能高度保护其知识资源。②联盟伙伴之间的信任氛围。增强联盟伙伴之间的信任可以减轻伙伴的知识保护,因为信任反映一种对伙伴履行其职责或诺言的信心,信任氛围有助于伙伴之间知识的自由交流。③联盟知识的隐性属性。由于隐性知识很难与其他人交流或共享,所以联盟伙伴想要获取的知识的隐性越强,知识获取就越困难。④联盟知识的相关性。伙伴公司之间的知识差异越大,知识获取的可能价值就越大。公司与联盟的关联越紧密,公司学习能力就越大,就可获得更多的伙伴知识。⑤联盟伙伴过去的共事经历。如果公司过去曾经共事过,他们就了解彼此的技能与能力,这将激发进一步的学习与知识获取。⑥公司与联盟之间的知识连接。不同于大多数资产,组织知识当得到共享时实质上可以实现本身的增长。为了使联盟内的知识迁移到母公司,在联盟与母公司之间就必须存在知识连接,它包括4种方式:联盟与母公司之间的人事调动、技术共享、联盟与母公司的交互、母公司与联盟战略的连接[5]。这4种方法为经理向他人交流联盟经验建立多种连接,并为知识综合成为集体知识奠定基础。
3基于战略联盟知识获取的日产汽车公司核心竞争力建设
日产汽车公司(以下简称“日产”)在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辉煌后,90年代陷入困境。1999财政年度日产亏损额为6 848亿日元,创下日本企业的最大亏损记录,日产的全球市场份额由1991年的6.6%降至4.9%,同期产量下降了60万辆,不含销售贷款的净负债额高达21000亿日元。为重建企业竞争优势,1999年3月,日产与法国雷诺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雷诺”)签订了一个全面的联盟合作协定,雷诺以6000亿日元资金收购日产36.8%股份,旨在加强日产的财政地位,同时两公司形成有效互补,提高联盟的竞争力。
雷诺―日产战略联盟的目标是在一种平衡的战略伙伴的基础上,组建一个强大的、注重经营业绩的跨国集团;在保持对雷诺、日产两个公司品牌个性、企业文化差异性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保证双方各自的独立经营地位的前提下,更进一步地强化联盟的连贯、平衡和竞争力。作为全球性的战略伙伴,联盟提出两个关键性的预期:①共同面对来自市场、产品、技术革新等各方面的全球化挑战;②形成强有力的优势互补,尤其在生产、采购和市场领域联盟。为提高联盟核心竞争力,他们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如下方面[6]:
3.1通过无形资产(特别是技术与知识)的重组与共享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实现范围经济
战略联盟可以很好实现日产先进技术开发能力与雷诺在产品开发、造型设计和成本管理能力的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为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与实现范围经济创造条件。2001年4月,日产与雷诺建立了第一个共同的全球联合采购中心机构――RNPO (雷诺―日产采购组织),它是一个联合的、股权均分的采购公司,双方各出资50%。RNPO以“一个声音面对供应商”为基本经营原则,在运营的第一年内,就超额完成了降低成本的承诺,成功地为不同项目选择了146家共同供应商。通过集中采购,日产在2000年至2002年间将占总成本60%的采购成本削减20%,由原来的3兆6 000亿日元的采购成本降至28 800亿日元,省下的经费支持了这一时段的22款新车开发。2002年7月1日,联盟建立了第二个合资企业――雷诺日产信息服务公司,它作为一个子公司独立运营,为雷诺与日产的信息部门提供全球信息服务。
3.2通过联盟内的技术协同来巩固和更新核心竞争力
雷诺和日产采取了平台共享的策略,即通过使用共同的组件、建立一个可供同一平台车型使用的“动力传动配件库”、工业生产流程趋同以共享生产能力,从而使一辆平台共享的车型,根据目标市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选择在雷诺或日产中的任何一家的车厂生产。
B平台专门用于小型车,其产量潜力很大,共性也很大。从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底,日产用B平台生产的轿车达65万辆。而雷诺则用B平台生产2004年底投放市场的Modus和新一代克丽欧(Clio)。
C平台主要适合欧洲市场的需要,但也用于其它类似市场(拉丁美洲)。此平台用于中型车。自2002年7月以来雷诺生产的第二代梅甘娜(MéganeII)家族使用的便是C平台。日产也将用改动后的C平台生产自己的车型。
D平台第一次采用了模块化的做法,加强了灵活性,工作重点放在附加值很高的共用配件上,如刹车等,并对这些配件联盟往往进行统一采购。
另外,为了支持平台共享的策略,雷诺和日产扩大和优化了发动机变速箱系列的供应,一方面互换两家公司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另一方面开发新的共用零配件。雷诺在威赛帝(Vel Satis)和太空车IV(Espace IV)上使用了日产的6缸/3.5升发动机,在甘果4×4(Kangoo 4×4)上使用了日产的4轮驱动传动。而日产则从2002年起在Almera上配用雷诺的机械变速箱以及雷诺原产的两种共轨柴油发动机,即用于Almera的1.5升发动机和用于Primera的1.9升发动机。2003年上市的新Micra上配有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动机之一雷诺K9K/1.5升。在欧洲,雷诺向日产提供的组件从2002年的3万件增加到2003年的25万件(其中柴油发动机5万台)。双方还开发共同组件,比如M1D/M1G 、S2G发动机和MT1变速箱以及使用替代能源的发动机(氢气和燃料电池)。动力设备组件的交换策略提升了双方组件在成本和质量上的竞争力。
3.3通过销售技能与渠道的支持与合作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雷诺和日产的地区合作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原则上,即销售力量比较强的一方积极支持比较弱的另一方的销售和(或)生产。在营销合作领域,日产和雷诺都选择了雷诺开发的用于优化销售网点枢纽的Argos模型。自1999年以来,雷诺和日产在欧洲市场建立了一系列共享的结构以减少销售成本、分摊固定成本、加强销售网络的竞争力。在一些国家(如法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的子公司采取了“二重法律实体”的组织形式,即在法律上是分立,而一些与顾客没有直接接触的部门归双方共有。继雷诺获得日产在欧洲的所有财务附属机构后,联盟的联合分销组织在保持品牌和相关客户服务独立的前提下,在欧洲部署了“配送中心”并采取了枢纽策略,重组了经销商网络,目的是选择一批少而精的经销商并同时扩大销售范围。除在欧洲市场上,雷诺―日产战略联盟在马格里、中东和亚洲都建立了一些共同的销售组织。而在另一些国家(如瑞士、荷兰、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子公司采取“单独法律实体”的形式,即法律上是同一实体,而一些与顾客服务相关的部门却是分立的。从2000年5月起,日产经销商不仅在日本开始销售雷诺的车型,而且大力支持雷诺重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台湾市场。
“交叉生产”与“交叉贴牌”也在提升联盟竞争力上发挥了特殊作用。2000年12月,雷诺“风景”(RenaultScenic)在日产的库埃纳瓦卡工厂开始进行“交叉生产”。雷诺“罗汉”(Renault Trafic)也在日产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工厂生产。而日产皮卡(Frontier)在雷诺巴西的库里蒂巴轻型商用汽车新工厂生产。2002年3月后,在欧洲市场上的日产Interstar就是雷诺的Master,这种交叉贴牌有利于日产轻型商用车在欧洲的发展。
3.4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与学习来增强联盟核心竞争力
加强员工培训与学习是雷诺―日产战略联盟成功要素之一。为了克服远隔万里、语言不通的障碍,两家公司建立了一个员工辅导项目,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员互换,涉及几百名合作人员、外派人员和共同组织的人员;二是培训计划,已经参加联盟经营方法培训计划的员工有几千人。培训计划旨在一方面增进双方最佳工作实践的交流与认识,另一方面是让员工了解日本和法国文化的差异并熟悉对方的工作方式。此外,雷诺和日产还成立了专门学习小组,分析各种合作的可能,寻找和交流如何使利润最大化的途径。
通过上述多种方式的知识获取、共享与利用,日产获得了新生。2002年度利润率重新跃入全球汽车制造业最高水平,达到10.8%;2004财政年度销售了3 057 000辆汽车,增长了287 000辆,增长率达10.4%,13年来首次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时取得了创记录的8 250亿日元运营利润,增长了11.9%,运营利润率达11.1%,再次肯定了日产是世界上盈利性最高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此案例研究可以得知,通过战略联盟之间的知识获取,联盟双方可以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或维持与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Inkpen A. Learn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6(2):223-229.
[2] 章淑华.联盟制胜:稳固和催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放时代,2001(6):71-75.
[3] Inkpen A. Learning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8, 12(4): 69-80.
[4] Nevis E C, DiBella A, Gould J M.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 as learning system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5, 36(2):73-85.
围绝经期是指成年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日子,多发生于45~50岁。由于绝经期妇女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生理和心理生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且特别容易发生情绪障碍。相关研究指出[1],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常表现为心理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和生活质量,给予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笔者旨在通过将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护理工作中,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9月门诊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1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妇女中,平均年龄(47.1±2.9)岁,平均体重(55.4±8.1)kg;文化程度:本科5例、大专17例、高中52例、初小16例;对照组妇女中,平均年龄在(47±3)岁,平均体重(56.1±7.9)kg;文化程度:本科4例、大专18例、高中50例、初小18例;两组妇女年龄、体重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健康知识宣教、换药查房等院内常规护理内容。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治疗时,了解患者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程度等基本特征,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就围绝经期发生机制及所遇到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详细解答,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并邀请合理度过围绝经期妇女与之谈心,使其明白这是每一个女性都会面对的人生阶段。②社区健康宣教:包括专家健康知识讲座、创办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栏以及上门辅导等内容,讲解和谐性生活对垂体-下丘脑-卵巢功能的调节和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症状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③生活指导:以蔬菜和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钙质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咖啡浓茶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通过运动刺激骨细胞活动,预防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等疾病。④用药指导:适量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如其情绪不稳、失眠可口服谷维素,适量服用艾司唑仑,缺少户外活动者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1.3评价指标[2]
1.3.1心理状态观察 社区干预措施结束之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进行评估,SAS表和SDS表都包括20项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症状,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选择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发生频率,其中总是如此记4分,经常如此记3分,有时如此记2分,偶尔如此或无记1分。总分20~80分,统计20项得分。
1.3.2生活质量观察 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结束之后,应用WHO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WHO评分量表从生理机能、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以及环境关系等5各维度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是100分,其WHO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0分为优秀、60~79分为良好、≤59分为较差。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妇女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组妇女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妇女干预前WHO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护理干预后,两组妇女WHO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绝经期妇女会因为内分泌紊乱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情绪最多见。相关研究指出[3],围绝经期妇女负面情绪积累与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大脑皮质兴奋过程不稳定及抑制能力减弱有直接关系。在本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中,临床多表现为胸闷气短、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激动以及周边事物兴趣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认为[4],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其改善围绝经期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心理干预、健康宣教以及上门访视等手段,逐步纠正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的错误认知,帮助她们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消除她们心中的疑虑,重建心理平衡。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有效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针对性解答患者疑惑和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5];另一组数据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妇女WH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将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护理工作中,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泽辉,吴运莲.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28-230.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援.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4:235-236.
[中图分类号] R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42-0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时临床治愈率降低。临床上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常采用综合治疗。痰热清注射液是由熊胆粉、山羊角等组成的的中药,有抑菌、抗病毒、抗肺损伤等作用。2006年1月我们采用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AP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99例。其中男59例,女40例。将99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54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71岁,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CAP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制定: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音。④WBC>1010/L或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头孢呋辛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每日2次;治疗组另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10d。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痰培养加药敏试验及胸片等。同时记录疗程中症状、体征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根据我国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断,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级评定。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完全恢复正常,细菌清除;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清除4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治疗组比较P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使得耐药增加,临床上抗菌谱广的中药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痰热清注射液由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黄、连翘组成,五味相配起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痰热清有抗多种病毒作用。本观察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CAP症状改善明显,在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72-02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且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不良行为方式是其危险因素。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了解人群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是成功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举措[1]。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目前已上升到27.2%,估计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
高血压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以及由此导致的医疗、社会和经济负担,使高血压已由单纯的个人病痛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对嘉定胜辛地区居民进行了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护理需求的调查,以便了解社区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控制高血压现患和预防高危人群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取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患者100例,其中1级管理23例,2级管理47例,3级管理30例。年龄在45岁至80岁,认知能力正常,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正常,完成有效答卷100份。
1.2 方法
1.2.1 调查流程 由居委会干部对社区居民进行动员,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作统一解释说明,被调查者对问卷内容进行自评,自评有困难者由调查员协助完成,时间基本控制在40分钟左右。
1.2.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
1.2.3 调查内容 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统一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护理服务需求状况[2]。
1.2.4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对每位对象调查后立刻检查调查表是否填写完整,若不完整立刻进行补充;收回问卷后再次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以确保调查表的完整准确。
1.2.5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采用Epidate3.02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0.91%其中男性:56名,占56%,女性:44名,占44%;平均年龄:(71.9+6.5);患两种以上慢性病38例,占38%;文化程度:小学以下65例,占65%,初中25例,占25%,高中及以上10例,占10%,婚姻状况:在婚86例,占86%,不在婚14例,占14%;居住情况:与亲友同住38例,占38%,夫妻居住60例,占60%,独居2例,占2%;平均收入:600元以下38例,占38%,700至1500元50例,占50%,1500以上12例,占12%。
2.2 相关的知信行现状
2.2.1 高血压相关知晓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与高血压有关知识10项,65%的高血压患者知道血压的正常值;38%的患者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73%的患者知道高血压可并发肾功能不全,61%的患者知道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硬化,80%的患者知道高血压易并发脑中风;41%的患者知道测量血压的方法;58%的患者知道低盐有利于控制血压;38%的患者知道每日应食盐6克以下;82%的患者知道无症状也有经常测量血压;69%的患者认为无不适症状也不能停药。
2.2.2 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 共有相关内容6项,58%的患者认为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2%的患者知道摄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8%的患者知道精神紧张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82%的患者知道饮酒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78%的患者知道吸烟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88%的患者知道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2.3 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共有相关内容4项,18%的患者每天锻炼,30%的患者每周2到3天,52%的患者不锻炼;22%的患者每日测血压,45%的患者每月测1到2次,33%的患者不自主检测;27%的患者每半年测血脂,34%的患者每年1次,33%的患者不自主监测;84%的患者坚持服药,12%的患者无症状自行停药,4%的患者不服药。
2.2.4 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状况 共有相关内容5项,90%的患者认为需要注射和换药;93%的患者认为需要健康教育;86%的患者认为需要心理咨询;76%的患者认为需要家居护理指导;79%的患者认为需要康复指导。
3 讨论
3.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不高,尤其是专业性的知识知晓率更低,仅有38%的居民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1%的患者知道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形成正确的信念,并能指导形成有利健康的行为[3],所以有必要在社区中进行居民能够接受的,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进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信念最终形成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的健康行为。
3.2 社区高血压人群对有关危险因素了解粗浅 结果2.2.1,2.2.2显示社区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其他类似情况均提示,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健康教育问题还停留在粗线条层次,进一步的危险因素干预需要更细化工作。
3.3 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88%的患者知道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每天运动者只有18%;有82%的居民认为应经常测量血压,但经常测血压者只有45%,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居民对这些有益健康的行为未真正了解,虽有这种信念或意识,但不能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或长期坚持有益健康的行为。另外可能与社区中缺乏支持性环境有关。健康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改变不但需要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有支持性环境。所以只有良好的信念或想法,但如果没有支持性的环境有些行为也是不能改变或长期坚持的。因此有必要在全人群中普及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重点是使人们知道吸烟,饮酒和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建立支持性环境,促使人们转变信念,促进态度和行为朝着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的方向转变,提高自身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4]。
3.4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 结果显示12%的患者无症状自主停药,4%的患者不服药说明了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然而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能不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它还包括了很多的社会因素[5]如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就医条件等。因此,在社区护理干预,家庭访视中要特别加强护患的沟通,并在实践中探讨有效的沟通方法,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5 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心理护理有较高需求 结果显示有90%的患者认为需要注射和换药;93%的患者认为需要健康教育;86%的患者认为需要心理咨询;76%的患者认为需要家居护理指导;79%的患者认为需要康复指导。说明了患者对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家居护理指导的要求比较高,显示了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及需求面的提高,还说明了高血压等慢性病不仅仅带来了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还带来了心理和社会问题,而心理护理是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我们要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孤独等进行多种方法的干预,并实施评价。
4 小结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良的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的不佳,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社区的护理工作中有必要在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患者开展以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干预,并要灵活运用多种护理干预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11―12,170.
[2]徐筱莉,孟恺,柯芳等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知信行现状与护理需求调查 上海护理杂志,2006 6(6):1009-8399.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1-03
Effect of Deanxit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on Patients with Post Stroke Depression/KONG Ling-hua,LU Yan,CHENG Su-zh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1-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eanxit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on patients with 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 moderate or above.Method:From July 2013 to November 2014 77 cases over 60 years old with PSD moderate or above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in in neurology of our hospital which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were scored more than 20 poi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Deanxit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for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ertraline only.Visit 6 months,the HAMA scale were assessed and record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one month,three months,six months treatment.Result:HAMA score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one month treatment,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3.826,P=0.001).After three months treatment,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3.158,P=0.004).After six months treatment,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5.165,P=0.000).HAMA score improved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one month,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treatment,i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Post stoke depression; Dailixi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 264003,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3.001
脑卒中以其逐年增高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其卒中后并发症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其对患病人群带来不可估量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生存挑战不得不使人们更加重视它。现下卒中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死亡原因,是成人后天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其中卒中后幸存者最常见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80%左右,卒中后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也逐年攀升,目前已高达40%~65%。其中卒中后出现的抑郁状态,称为卒中后抑郁(post s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精神的心理障碍,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2-4]。早期PSD非常隐蔽,部分疾患人群由于存在交流障碍,使得抑郁症状不能被检出,往往直到意外发生才知道。如果对抑郁的表现早有认识,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提早干预,就有可能使卒中患者身心获益,避免许多意外惨剧[5-6]。因此在脑卒中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急性期治疗,只是“万里第一步”,后续对其并发症或遗留的肢体功能、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才刚刚开始。本临床观察是对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发现的符合中度以上PDS患者,进行心理、药物干预而获得,比较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门诊、住院患者年龄60岁以上,符合PSD(中度以上)患者7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或2011版《中国脑出血指南》诊断标准,并经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发作(F32)诊断标准确认[2],对符合以上条件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项版本评分,选取得分>20的病例。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将上述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69.6±5.2)岁;对照组37例,男30例,女7例,平均年龄(68.2±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除给予脑卒中二级预防(包含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他汀药物)、一般心理辅导外。治疗组给予黛力新、舍曲林联合抗抑郁治疗,其中黛力新用量为2片/d,早晨、中午各1片;舍曲林50 mg/次,1次/d。对照组仅给予舍曲林治疗,治疗剂量为50 mg/次,1次/d,患者疗效不佳而对药物耐受较好时,考虑增加至100 mg/d。以上情况均访视治疗6个月。药品选择丹麦灵北制药生产的黛力新和美国辉瑞制药生产的舍曲林。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治疗前,治疗1、3、6个月时两组患者进行HAMA评估。
1.3.2 对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锥体外系副反应、肢体震颤及其他意外事件记录其详细发生经过、处理过程、预后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A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AMA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
治疗组(n=40) 27.4±4.0 19.8±2.1 13.5±2.6 12.5±2.1
对照组(n=37) 27.9±3.1 21.6±2.9 16.2±1.9 14.2±2.2
t值 -0.409 -3.826 -3.158 -5.165
P值 0.686 0.001 0.004 0.000
注:各组患者在每次评分时均采取单独隔离评分,选取两次评分时较低的一次作为该次评估的得分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中,出现粒细胞缺乏1例,药物减量后逐渐恢复正常,未给予其他干预;治疗组、对照组出现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各2例,给予口服抑酸、保肝药物后恢复正常,对原患疾病治疗无影响。实验过程中未发生其他锥体外系副反应、肢体震颤及其他不良事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1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16,P=0.901>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变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现下脑血管疾病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脑卒中持续居高不下,已然成为我国第一、全球第二位致死原因[7-8]。其他诸如肢体功能障碍、精神心理障碍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卒中发生后,有近一半的患者很快就有抑郁症状表现,少部分患者甚至会在1~3个月内严重爆发。据有关文献统计PSD在1月内发病率为47.24%,3个月发生率为45.40%,其中轻、中度抑郁者占90%以上[9-10]。不同区域、年龄群发病率也不尽相同,其中青年、中年发病率在15%~45%,而老年发病率则在55%以上[11-12]。由此可见,老年人较青年人更容易出现PSD。
PSD主要临床表现为悲观、恐惧、烦躁、疲劳及厌世等,其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及预后影响巨大,且抑郁发病率与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以卒中患者抑郁情况的改善不但可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增高,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脑卒中神经康复治疗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提高,卒中疾患人群最大获益,因而PSD日益受到神经科医师重视,对PSD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干预意义非凡。但PS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化学和神经遗传学方面,目前更倾向于数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抑郁的评估,目前很多量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被视为经典之作。本研究中选取经典的HAMA-14项版本作为评估工具。按照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的解释,该表得分>20分可考虑存在中度以上抑郁。
针对抑郁的发生与治疗。大量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研究,除对此类患者给予家庭活上的照顾,朋友的关心,专科医师积极心理辅导外,大量的经典药物、新药也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13-14]。而针对PSD的研究和治疗,临床科研资料尚有限。脑卒中后是否需行PSD的预防性治疗、何种药物更适用于PSD患者,尚缺乏高说服力的证据,对不同药物的抗焦虑治疗时机、用药疗程、临床效果也有很大争议,尤其是在临床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本实验选取的药物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的新型合剂,其中氟哌噻吨可提高脑内突触间隙多巴胺的含量,美利曲辛可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两种活性成分协同可产生较强的抗抑郁作用[15]。而舍曲林阻断人血小板对5-羟色胺的摄取,是一种强效和选择性的神经元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也有微弱影响。上述不同作用靶点可被认为是黛力新与舍曲林联合应用的生理学基础。
本研究资料显示,治疗组对象选取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人,以HAMA量表为工具,通过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1、3、6个月时P值分别为0.001、0.004、0.000,在药物干预后的半年内HAMA评分明显降低,尤其是最初1个月、3~6个月时两组比较HAMA评分改善情况最明显,药物联合的疗效也逐步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临床样本例数较少,对两种药物进行了联合组方、同步应用,对起始用药选择、联合时机,何时减量或需不需要减量、更换,未能详尽兼顾,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也有资料显示,抗抑郁药物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自杀倾向风险较中青年明显降低,本研究中虽未出现此种情况,但在抗抑郁药物应用期间,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行为的异常,预防意外。
参考文献
[1]梅利平,刘宏军,方向华,等.北京社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再发和死亡关系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39-243.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3] House A,Knapp P,Bamford J,et al.Mortality at 12 and 24 months after stroke may be associate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t 1 month[J].Stroke,2001,32(3):696-701.
[4]张钰,曾丽莉,刘建荣.警惕脑卒中后早期和晚期抑郁[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4):263-269.
[5] Averbe L,Avis S,Crichton S,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depression up to 15 years after stroke:the South London Stroke Register[J].Stroke,2013,44(4):1105-1110.
[6] Paolucci S.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08,4(1):145-154.
[7] Robinson R G,Spalletta G.Poststroke depression:a review[J].Can J Psychiatry,2010,55(6):341-349.
[8]侯晶晶,张宁,陈立云,等.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0,5(10):852-854.
[9] Bhogal S K,Teasell R,Foley N,et al.Lesion location and postsroke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in the literalure[J].Stroke,2004,35(3):794-802.
[10]李建纲,张巧俊,高敬龙,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5-羟色胺含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2):129-132.
[11] Su J A,Chou S Y,Tsai C S,et al.Cytokine chang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Gen Hosp Psychiatry,2012,34(1):35-39.
[12] Mak K K,Kong W Y,Mak A,et al.Polymorphisms of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3,84(5):322-328.
[13] Baek I H,Lee T,Song M,et al.Effect of circuit class training for eight weeks on changes in ratios of F-Trp/BCAAs and depression in people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J].J Phys Ther Sci,2014,26(2):243-24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同时精神病患者对他人和自身造成的伤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因此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康复等问题亦然成为了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问题,此外随着其对社会公众造成伤害的影响程度愈来愈大,其也成为了影响公众健康、卫生等社会问题,因此精神病的预后不仅是当前社区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政府部门的首要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大项目[1]。我市制定了对于加强全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的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社区管理、构建医疗救助体系,提高各类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机制”的精神病预防工作要求。故此,本工作单位北京市上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市其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神患者的三级管理网络及精神病患者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于去年年底进行了本社区内的精神患者的摸底调查,对精神患者的初步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切实可行的随访工作,其总结和探索如下。
1 社会精神病防治管理体系
1.1社会支持 精神病是一个特殊的病种,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因此精神病调查工作的开展也自然而然会涉及到多种社会问题,同时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协助[2]。对于社区服务中心及下属的卫生系统而言,建立卫生、民政、公安和残联等多种系统组成的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小组,对精神病患者的规划和协调进行推动性的展开,同时需设立下属的办公室进行日常工作的处理和调查。
1.2业务实施体系 在对精神病的业务可以分为3个等级,并在区级地区设立专科医院,由于我中心属于本市的城区近郊,故而其可作为全区的精神病的防治和管理的工作中心办公和汇总地点,对其下属的精神病防治而言,区级的疾病预防中心可作为我区全部精神病患者业务指导的管理中心,而同时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区的二级管理中心,因此此地应有精神病防治医生和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如重性精神患者管理、精神患者病态行为危害的预防和处理以及辖区精神患者信息管理[3]。医院护理干预主要是目前临床中精神病患者在医院内接受的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主要以基层社区为主,定期组织护士、医生等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心理、生理干预,家庭护理干预则是以患者的家属为主,通过鼓励患者多关心、照顾患者,同时对患者正确的康复护理,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4]。而最为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立为一级防控业务,其主要的工作职责为对精神患者的发生、随访和预后的管理与记录等。
1.2.1确定患者社区护理管理等级[5] 根据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分级管理标准,社区精神病患者划分为4个社区护理等级,不同的护理等级有不同的随访要求,以便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根据社区精神病患者分级管理标准,一级管理:疾病发作期、治疗期,住院期间请假出院观察者,6个月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6个月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安定行为者。二级管理: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超过半年但仍需要治疗,连续>半年且≤2年未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连续>半年且≤2年无影响社会或家庭行为者;病情稳定但拒绝治疗者。三级管理:病情稳定超过2年,自愿接受治疗者;连续>2年且≤5年未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连续>2年且≤5年无影响社会或家庭行为者。四级管理:经过系统治疗,病情达到痊愈且已停药,连续5年未发生对社会、家庭及自身不良影响者。
1.2.2患者随访管理内容 患者一般情况: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个人生活自理情况;精神症状:阳性、阴性、自知力评估,期间有无危险行为发生及次数、性质;精神疾病治疗情况:用药名称、剂量、用法,依从性及用药效果、不良反应表现;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及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依从性,治疗副反应;康复指导:个人生活能力训练,家庭职能训练,社会交往训练,学习劳动训练,职业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及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心理支持与疏导,疾病知识及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患者情况变动:走失,住他处,迁出,死亡,管理级别更改,转介措施(转诊流程、转诊目的地),药物名称、剂量、用法。
1.2.3随访方式[5]
1.2.3.1上门入户随访 社区护士定期或不定期(根据患者需求)走进患者家中,按随访管理内容对患者及监护人进行访视。
1.2.3.2集中访视 社区护士定期(1次/月)到社区固定地点集中访视,允许部分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家属参加,集中访视同时开展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1.3疾病资料信息系统 我国针对精神病康复治疗编制了精神病防治康复手册,因此各级和各区的卫生服务站应该为每个管辖区域内的精神病患者建立个人的管理手册,并且此手册应该由各个社区的医生进行妥善保管并按时对手册内容进行随访更新,做到认真填写和完善每位精神病患者的档案记录,在每次随访中也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诊疗情况、服药情况和康复措施等信息进行管理,对患者的走失、迁出、进入、康复及复发肇事等具体项目进行核查,并交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相关信息的电子记录和管理。在进行各级的治疗的完善同时对电子化资料的更新与管理业应不断的更新,实现网络化管理与基本管理二者一致,同时应借助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对社区管理的信息完善化和简便化[6]。争取做到三级管理井然有序,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去管理体制的制度化运行。
1.4医疗救助体系 根据我区人民政府对去辖内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的要求和体现党和政府对我区弱势群体的关心与关爱,本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对精神患者的免费医疗救助,对经济困难者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在此基础上本社区服务中心又制定了贫困经济困难患者免费药物领取管理意见,本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免费药物的在此救助,即对医疗救助减免后的自负部分,由区精防经费列支减免,实现了贫困精神患者住院全免、门诊患者每人每年减免定额管理。
2 问题与对策
2.1精神病患者的检出率偏低 对我区的精神病患者的在档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我区的精神患者的检出率仅为2.7%,故而应该加强对患者检出率的提高。本中心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范围,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故而其就诊人数较少,此外对院内人员的统计也较为落后,因此对本中心精神病患者的信息系统的管理是可增强其有效控制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就诊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把握,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要发挥本中心这一基层卫生组织的作用,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村(居)委会作用,及时掌握辖区内的精神患者情况。
2.2日常监护工作不到位 从当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随访情况结果显示其精神病患者并没有进行及时的随访,故而对患者的观察还不到位,因此也不能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康复信息,因此在考核各个医疗卫生服务时对患者的随访及信息的电子化处理也应该加强,同时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变动及日常的检查不合理,因此建立清楚的台账势在必行。
2.3医生对防治专业知识匮乏 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应从2005年开始实施,精神病医生由于是其他科室的医生兼任,因此其对专业的精神病知识的了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同时这些医生对精神病的防治等问题的也研究也有待提高,因此开展精神病医生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务必做到每年举办4次以上的学习和专业培训,同时提倡自学精防专业知识,提高精防工作水平,同时各个服务中心要保证精防医生用于精防工作的时间。
2.4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难度大 精神病患者分布范围较广,有些精神患者,特别是情感障碍性精神病及青年精神患者,他们不愿意公开患病情况,对社区医生上门表示出很大的反感,对其工作极其不配合,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建档和管理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Lechner S C,Whitehead N E,Vargas S,et al.Does a community-based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ffect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black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Monographs,2014,2014(50):315-222.
[2]Korten N C,Sliwinski M J,Comijs H C,et al.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memory functioning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adults[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14,28(5):626-633.
[3]Chang E T,Wells K B,Gilmore J,et orbid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abuse among safety-net clients in Los Angeles:a community participatory study[J].Psychiatric services,2015,66(3):285-294.
入选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94例,随机分为三组:(1)医院社区联合组630例,
医院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及干预管理知识的培训,医院与社区共同制
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方案,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防治管理;(2)
医院组631例,由专科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干预;(3)社区组633例,医
生不开展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由社区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平均
随访(12.02±1.61)个月?
结果 医院与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的一级终点事件总死亡率?心血管
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急诊率?恶化率较社区组分别下降17.53%?15.71%?19
.11%?18.15%?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心功能级别?LVEF?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社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结论 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管理,可显
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医院;社区;联合干预;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
(2013)06-0481-04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3.06.2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预后不
佳?据Framingham统计,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年病死率达30%以上,6年病死率在70%左
右[1]?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管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开展数十年?Coelho及Rizza等
[2,3]的
研究证明,对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及管理,可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心
功能的恶化?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采取“以院内治
疗为主体,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症治疗”的管理模式,与慢性心力衰竭需要“长期?全
程
?规范管理”的治疗策略相距甚远,很难进一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本文旨在研究医院和社区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管理干预,探索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
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共调查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1986例,失访92
例,完成随访1894例?均在二?三级医院住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NY
HA)为Ⅱ~Ⅳ级患者?排除下列情况: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罹患恶性
肿瘤?偏瘫?系统性疾病和继发性心肌病如围产期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贫血
性心脏病等?
完成随访患者中,男1076例,占56.81%,年龄41~89 (68.65±9.43)岁;女818例,
占43.19%,年龄40~87(67.98±8.65)岁?其中冠心病57.28%?高血压性心脏病20.14
%?扩张型心肌病12.33%?风湿性心瓣膜病6.0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14%?肥厚性心肌
病1.07%?所有患者分属49个社区服务中心,随机选取24个社区与医院联合,作为医院社区
联合组,其余25个社区作为社区组?
1.2 方法:全部研究对象出院后随机分为三个组:(1)医院社区联合组659例,失访29例
,有效病例630例,男352例,女278例,年龄40~89(69.39±12.46)岁?由二?三级
医
院对社区全科医生定期(每3个月)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培训,共同制定患者个体化
治疗方案,建立病历档案?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全程?全方位防治,如1个月电话随访1次,
内容有询问患者病情,自我监测体重?尿量,督促患者正确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3
个月座谈会一次,发放科普读物?多媒体演示?6个月进行1次家访,了解患者病情?生活质
量,测量体重?心率?血压,进行心功能评估,指导正确服药,合理饮食,适当体育活动?
包括:①督导用药;②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③生活方式指导包括健康饮食?体力活
动?戒烟限酒?保持心境平和等;④生活质量评价;⑤必要时及时转上级医院?(2)医院
组656例,失访25例,有效病例631例,男359例,女272例,年龄41~88(68.51±12.
15
)岁?实施现行医疗模式,患者在医院就诊后,制定长期治疗方案,无全科医生全程?全方
位防治,由专科医生直接对患者进行院外宣教和定期随访?(3)社区组671例,失访38例,
有效病例633例,男性356例,女性277例,年龄41~89(68.50±12.51)岁?医院不开展
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由社区医生对患者按照常规进行防治和随访?
制定调查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病史?活动耐量?大小便情况?用药情况(使用药物种类?
剂量?服药依从性)?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不良嗜好?不良嗜好是否已经戒除?饮食情
况?何时出现症状?出现症状的频度和程度?患者入选时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血及大小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00±
1.
60)个月,各组在研究初始和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心功能?慢性心
力
衰竭转归?住院率等评价?生活质量采用QOL积分表进行评价[4];服药依从性定义
为在治疗
过程中,能够遵从医嘱治疗且服药的时间累计达到总服药时间的80%[5]?研究结束
时综合
评价研究前后各组下述指标变化:①社区全科医生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水平;②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一级终点: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慢性心力衰竭急诊率?恶化
率;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版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各组年龄?性别?心率?血压?心功能?心血管危险因素等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心功能等比较:干预12个月后,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
组在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QOL积分)方面比社区组进
步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Ⅳ
患者分别减少6.19%和8.49%;心力衰竭恶化率下降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左室射血分数(LVEF)社区组明显低于医院社区联合组与医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率?恶化率,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明显低于社区组,分别下降17.53%?15.71%?19
.11%?18.15%?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院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心血管
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多为心力衰竭,严重地威胁我国公众的健康?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
不断进步,如介入治疗?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明显地减少了早期死亡率,但遗留了心力衰竭
这一难题?
我国目前尚无系统完善的慢性心力衰竭专病管理体系,没有规范的医院与社区联合对慢性心
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管理的医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2007年完
成的
OPTIMIZE-HF研究是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90天内,坚持院外规范化用药的患者比出院
后未坚持院外规范化用药的患者死亡危险减小49%?OPTIMIZE-HF研究证明,对于每年大量
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不能仅注重住院的救治,忽视院外的后续治疗,通过医院和社
区的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坚持规范化的院外连续性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
的寿命?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分医院与社区联合组?医院组?社区组?三组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
经过12个月的干预管理后,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的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均较社区
组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Peterson等对心肌
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药物
依从性,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再入院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6]
?本文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
经过对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12个月的干预管理,心功能Ⅱ级的患者较社区组多14.
68%,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较社区组减少分别为6.19%和8.49%?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
组的LVEF明显高于社区组?而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医院社
区联合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规范化干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使院外的慢
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就近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指导,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同时也使患
者合理分流?有效的社区管理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因
素,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再住
院率?急诊率?恶化率均较社区组明显下降?McAlister等[7]总结了29个临床研究
试验(包
括5039例患者),经过系统管理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下降25%,住院率下降26%,全
国住院率下降19%?盛国安[8]报道医院与社区联合进行慢性心力衰竭专病规范化
防治的
研究,对心衰患者进行随访管理6个月,患者一级终点事件总病死率?心血管病死率?心力
衰竭
再住院率比社区组(非规范化管理)分别下降约11%?11%?25%说明经过系统规范的干预管
理,可以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住院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们通过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知识的培训,提高社区医生的慢性心
力衰竭诊治水平,医院与社区联合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规范化干预管理,使
患者在社区能得到连续的?规范的?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生活
质量及心功能,降低了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与急诊率,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Knnel WB, Ho K, Thom T. Changing epidemiological of cardiac failure
[J]. Br Heart J,1994,72(3):S3-S9.
[2]Coelho FA, Moutinho MA, de Miranda VA,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
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referred to a
primary care facility[J]. Arq Bras Cardiol,2007,89(1):42-51.
[3]Rizza P, Bianco A, Pavia M, et al. Preventable hospitalization and acces
s to primary health care in an area of Southern Italy[J]. BMC Health Serv Res
,2007,7(1):134.
[4]方积乾.生活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17?24
-30?230-243.
[5]戴俊明,傅华,沈贻谔.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
制,2000,8:143-145.
[6]Peterson ED, Aibert NM, Amin A, et al. Implementing critical pathways and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agement[J]. Am J
Cardiol,2008,102(2):47G-56G.
[7]McAlister FA, Stewart S, Ferrua S, et al. Muhidisciplinary strategies for t
heman 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thigh risk for admission:a systema ticr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90-01
由于近年来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并发率频繁上升,人们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最终结果是心力衰竭,导致心力衰竭的众多病因之一就是缺血性心肌病,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都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60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有男42例,女1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在60岁;治疗组有男43例,女17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在5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和原发心脏疾病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人员中均排除了哺乳期妇女、药物相关过敏史、肝肾功能损伤等情况。
1.2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都采用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常规给予地高辛、洋地黄、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等进行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对照组加服曲美他嗪片剂,每次20mg,一天服用3次;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要多服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一天3次[1]。6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的判断标准是: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是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或者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心功能达到I级;有效:心功能分级下降了1级,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是病情有加重,甚至死亡,心功能没有改变。总体的有效率是显效+有效的总数占所有病例数的百分比。即:(有效+显效)/病例总数×100%=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LVEDD、LVEF、LVESD的检测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说明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治疗组显效19例(31.67%),有效35例(58.33%),无效6例(1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4例(23.33%),有效29例(48.33%),无效17例(28.33%),总有效率为71.67%。疗效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肌组织产生障碍或者萎缩,反复的局部坏死而无法愈合,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也称为纤维化或者是心肌硬化。缺血是心肌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心力衰竭的治疗改善心肌的血运重建和能量的新陈代谢,为治疗心力衰竭疾病开启了新的途径。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远远没有中西医结合的效果好,治疗组的患者心功能与活动耐量等方面明显提高,再住院率也明显的降低了。其康复程度远远高于只使用曲美他嗪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因此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曲美他嗪是新型的抗心肌缺血药,它能够增加对氧的利用率,增加葡萄糖的氧化,增加心肌细胞的利用率,改善心肌功能[2]。曲美他嗪可以有效的减少钙超载、心肌缺血期间内的细胞中酸中毒现象、内皮素和自由基的释放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与凋亡导致的心肌重构,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目的。
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中药,其主要包括麝香、肉桂、苏合香、人参、蟾酥、冰片及牛黄等几味中药[3],多味中药合用起到通络止痛、益气强心的功效。现代药学标明该药能加快冠脉侧支血管的生成,增加缺血心肌血管的密度,加快缺血心肌区域的心血管形成,改善心肌的供血不足,有效的提高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其射血量。
通过两组实验表明,单纯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功效远没有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的疗效好,将两种药物合并后使用效果显著提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无严重的副作用,安全性高,既增加了心肌的血液供应,也提高了心肌的代谢,可以使患者的心肌缺氧状态很快的恢复[4],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有效地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军.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5):123-124.
Abstract: Objective: HMP discussion with th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treated from March 2011 to December 2013 dur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5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dmission into the tail number of the control group (alone trimetazidine) and Research group (HMP with trimetazidine combined with), 27 cases in each group.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6-minute walk test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result: By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6-minute walk test evaluation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should b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or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using HMP joint trimetazidine treatment with good clinical efficacy, high security advantag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HMP; Trimetazidine; heart failur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冠心病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当病人的症状发展到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引发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威胁巨大,并且已经成为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老年人群体是该症的高发群体[1]。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研究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已经成为医学界高度重视的内容。基于此,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我院通过应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用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本组54例病人全部符合WHO有关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当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66~79)岁,平均年龄为(73.7±8.4)岁。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单用曲美他嗪)与研究组(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用),每组各27例。对照组,心功能Ⅲ级16例,Ⅳ级11例;研究组,心功能Ⅲ级17例,Ⅳ级10例。
1.2、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心率失常的病人;②并发严重肾、肝功能障碍的病人;③并发休克、低血压的病人;④其他原因所引发心力衰竭的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1.3、治疗方法。针对本组5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均采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地高辛以及洋地黄等药品实施抗心肌缺血、抗心衰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病人采用口服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每次20mg,每天3次。研究组则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曲美他嗪片,每次20mg,每天3次;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天3次)。本组病人均连续治疗半年。
1.4、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病人心悸、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肺部没有音,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没有心肌缺血情况,心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好转:病人心悸、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一定程度的好转,肺部音也有所缓解,通过心电图检查现实心功能与心肌缺血状况有所好转;无效:病人肺部音、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功能与心肌缺血症状均没有变化[2]。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选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用X2来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对比。通过半年的治疗之后,研究组当中显效12例(44.44%),有效11例(40.74%),无效4例(14.81%),治疗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病人当中显效7例(25.93%),有效12例(44.44%),无效8例(29.63%),治疗总有效率为70.3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病人的LVEDD、LVESD、LVEF指标及6MWD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半年以后复查病人的心脏彩超,比较两组病人LVEDD、LVESD、LVEF指标及6MWD,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曲美他嗪组和常规研究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比较(X±s)
注:两组病人治疗以后各项指标的对比(P
2.3、不良反应对比。整个治疗阶段,对照组病人共出现1例腹部不适,2例呕吐,不良反应几率为10.34%(3/27);研究组病人则出现1例腹部不适,1例呕吐,不良反应几率为7.41%(2/27)。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几率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症,缺血性心肌病则是冠心病发展到晚期所导致的一种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缺血性心肌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也在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3]。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当中通常采用洋地黄、利尿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心肌缺血所引发的心肌细胞供氧能力下降,其所产生的ATP水平不断降低、功能不断受损,使得细胞内能量代谢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病人心功能不全、心肌收缩能力下降[4]。
麝香保心丸本身是从苏合香丸方剂发展而成,主要是由冰片、牛黄、苏合香、人参、肉桂以及麝香等成分组成,药物具有益气固本、温通散寒、清热强心以及止痛通络等作用,其在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当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通过药理学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能够有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活性提升,使得冠脉侧支血管的生成速度提升,从而有效改善人体心肌供血能力,与此同时,麝香保心丸还能够帮助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不断的增值,使得内部形成管腔,促使出现缺血的心肌位置增加新生血管,使得侧枝循环不断增多,从而有效提升其对心肌的供血能力。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抑制脂肪酸的不断氧化,从而有效降低脂肪酸所造成的心肌氧耗,最后不断提升心肌底物的利用率,最终达成改善心功能的目标。曲美他嗪不仅不会增加氧供给,也不会增加氧消耗,其本身具有的抑制心肌缺血效果是部分抑制耗氧过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体内葡萄糖进行氧化,充分利用体内有限的氧气生成更多的ATP,从而有效提升心肌的收缩功能;与此同时,曲美他嗪还能够让游离脂肪酸代谢所生成的乙酰辅酶A降低,针对丙酮酸脱氢酶进行刺激,促进体内的葡萄糖进行不断的氧化。大量的体外实验证实,曲美他嗪能够有效优化线粒体能量的代谢作用,使得线粒体能量所具有的保护心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通过生成直接的代谢产物与活性的代谢产物来影响自由基,不断降低氧毒性,从而有效缓解炎症过程,促使心肌细胞与性粒细胞的沁润作用不断降低,促使心肌的生成作用加强。此外,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提升缺血阶段心肌自身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存活心肌的代谢能力,使得心肌收缩能力不断加强。曲美他嗪还能够提高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储备,在对血压快速波动进行抑制的同时,不改变心率,从而有效减少硝酸甘油的消耗量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其非常适合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6]。因为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本身的抵抗力与心脏储备功能较低,仅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通常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病人的心肌缺血情况。而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改善病人心肌缺氧的情况,从而有效纠正病人的各种临床症状。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研究组病人,其LVEDD、LVESD、LVEF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19%,均明显优于单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病人;除此之外,两组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对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超.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2,17:28-29.
[2]李世华.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影响的临床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08:811-812.
[3]祝雪菲. 曲美他嗪与瑞舒伐他汀联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09:1265-1266.
城市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当前中国社会进入了利益诉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因此在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需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性作用。作为居民聚集的生活场所,社区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在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核心作用。因此,在社会转型期,为了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探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必要性
社区治理是在政府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对于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以最终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利益的满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整合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社区治理的对象从一元到多元发展,社区治理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单一的治理主体难以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因此社区治理中需要居民参与。
首先,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能够整合不同居民利益诉求的需要。随着住房商品化进程的推进,在城市社区,来自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价值诉求的居民因为商品房的购买而居住在同一小区。在社区内部的人口结构趋于复杂化、价值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够解决治理资源不足问题,同时社区居民的充分参与也能弥补传统治理模式、单一治理主体的不足[1]。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因此社区治理必须建立在社区居民需要的基础上,整合不同利益诉求,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够充分整合不同居民利益诉求的需要,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其次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满足社区日常管理及居民自我实现的需要。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居民的利益需求,社区的服务和治理水平关系到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于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社区治理组织来说,社区治理很难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面对庞杂的居民群体,居委会与物业公司做的非常有限,因此要以提高社区服务为核心,居委会、物业公司与居民共同参与,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必须要发挥居民的主体性作用,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同时,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与邻里互动,这种沟通与能力的实现也能满足居民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建立起强烈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增强社区凝聚力,最终实现社区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二、当前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形式
根据居民参与内容、现实表征,当前居民参与的形式主要分为娱乐活动参与型、公共事务参与型等形式。
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一些商品房社区一般配备了小区广场、健身设施、开发了一些文体娱乐的场所。居民有在室外活动的需求,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种需求尤为强烈。所以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比较多的是共同的娱乐活动。一些社区还成立了进出比较自由的娱乐组织,近来年,很多居民出于锻炼的需要,在社区广场跳广场舞。一些居民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早晨一起散步、打球,或一起下围棋、象棋等。
随着住房商品化以及物业公司进驻社区,小区居民一般对关系切身利益的物业收费、停车位、小区治安、保洁等问题比较关注。公共事务参与是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在目前的社区参与中,公共事务参与比较少。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居民对物业收费问题、车位问题、治安问题虽然比较关注,但是缺乏正确、合理的参与渠道。一些社区居民停留在私下议论公共事务的阶段,在居民看来,作为居民个体去向物业公司、居委会提出意见,很难得到满意的答复。从居民的参与意愿来看,很多居民有强烈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但是在现实的社区治理体制中,社区公共决策一般由物业公司、居委会等组织做出,很难倾听居民意见,居民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畅通的、常规的渠道。
三、提高社区治理效果、推动居民参与的核心路径
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有着参与社区治理、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诉求。居民公共事务的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社区治理的效果。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以及其需求的多元化,必须打破传统单一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加强自下而上的双向交流互动,物业公司、居委会等社区组织需要依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与职能设定适时地调整和改进其决策形式及与居民的联结方式。为有效推动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需要构建新的参与平台。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公共事务交流平台,物业公司、居委会等组织负责人参与其中,居民可以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同物业公司、居委会交流互动。也可以增加居民与物业公司、居委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设置物业公司经理、居委会主任联合接待居民日,倾听居民的意见。在关系居民利益的物业收费、停车位、公共设施维护等重要决策中,居委会、物业公司要倾听居民的意见,在决策程序中要强化居民的监督作用。当前物业公司与居民矛盾突出,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涉及居民利益的决策中,物业公司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不顾居民的意见,导致矛盾突出,直接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也正在危及社区的和谐稳定。
四、结论与思考
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基层社会日益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趋势,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传统行政性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当前物业公司与居民矛盾突出,社区公共事务决策漠视居民的参与需求,这给当前的基层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改变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给予居民社区参与更多的空间,创建居民公共事务决策参与的平台。在涉及居民利益的公共设施维护、物业收费、小区治安、停车位等问题上,考虑居民的意见,顾及居民利益,这样才能达成社区治理的和谐目标,才能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向德平,王志丹. 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学习与探索.2012(2):37.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