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

篇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常见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的周围神经和血管比较丰富,解剖的位置非常特殊,手术以后很容易产生呼吸道阻塞、出血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比较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以后的护理过程中,应当做好各类并发症的防护,要密切患者的状况。现将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6月收治住院的甲亢患者40例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开展回顾性的分析,并探讨和分析甲亢手术以后各类并发症的护理效果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组中的40例甲亢患者,都存在有典型的甲亢症状,T3和T4升高,TSH降低,都进行了甲状腺的大部切除术。其中,女性患者为36例,男性患者共4例;年龄在20~72岁,平均年龄为43岁;患者病程在2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2.1年;通过疾病分型,属于继发性甲亢患者共4例,原发性甲亢患者共34例,属于高功能腺瘤患者共2例;在病况的分级方面,属于重度甲亢患者共12例,属于中度甲亢患者共16例,属于轻度甲亢患者共12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怕热和多汗患者共30例,易怒患者共32例,凸眼患者共8例,属于消瘦或者食欲亢进患者共32例,属于心悸、心率不齐和脉压差过大患者共36例。

1.2常见并发症护理 在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后,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手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喉神经损伤、手足抽搐及甲状腺危象等,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手术后出血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和引流管的出血状况,要注意引流管应当正确放置,避免脱落和扭曲,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确保有效的负压引流;如果切口有鲜红色的渗血,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和颈部肿大以及烦躁不安甚至窒息等症状,应当及时地告知责任医生进行处理;可以先进行剪断缝线以后迅速地消除积血,以便于快速解除压迫,然后再进行彻底的止血。

1.2.2喉神经损伤 如果喉返神经损伤只是单侧,经过对侧代偿,可以结合地塞米松加α-糜蛋白酶和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进行吸氧和颈部理疗等有关治疗以可以痊愈;如果是双侧部位受损,则需要进行气管切开,以避免并发严重呼吸困难或者失音等[1];对于喉上神经的损伤,一般通过颈部的理疗就能实现恢复,在这期间,安排患者进食应当采坐位,进食食物应以半流质为主。

1.2.3手足抽搐 在患者抽搐发作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立即使用压舌板放置于上下磨牙间,并同时给予以10~20 ml的10%葡萄糖酸钙进行静脉推注以解除痉挛,速度不能过快,要指导患者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要多进食低磷和高钙类食物,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给予以钙片和维生素D3进行口服,但是如果症状比较重,则要给予患者药物双氢速甾醇。

1.2.4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病床备置有无菌手套和气管切开包以及吸引器等相关急救用具,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切口渗血等状况,如果发现呼吸困难或者窒息,要马上告知责任医师积极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如果是因为切口内的出血造成的,则要及时地拆除缝线,并消除积血;如果是因为粘痰阻塞,要及时给予吸痰,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如果存在喉头水肿,要及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

1.2.5甲状腺危象 出现这种症状要进行降温处理,护理人员首先要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不见效果,可以使用"三冰"护理法,即冰敷大动脉和输入冰液体以及用复方碘加阿司匹林加冰盐水保留灌肠,以维持患者的体温在37℃左右,如果仍然不见下降,可以肌肉注射冬眠1号进行冬眠疗法[2];可以给予低流量的吸氧治疗,用来缓解患者的组织缺氧状况;可以给予患者3~5 ml的复方碘注射液口服,可以肌肉注射利血平1~2 mg,以降低患者对于肾上腺素的敏感度;也可以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和葡萄糖溶液,来拮抗患者的应激反应。

2 结果

本项研究组中全部甲亢患者都顺利进行了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手术以后有4例(占10%)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手术后出血患者共2例(占5%),喉神经损伤患者共1例(占2.5%),手足抽搐患者共1例(占2.5%),呼吸困难患者无及出现甲状腺危象患者共1例(占2.5%),经过有关治疗与护理以后,全部都治愈出院。

3 讨论

在临床甲状腺亢奋的相关治疗中,甲状腺的大部切除术由于具有见效快和治愈率高等显著优点,从而成为首选治疗手段[3]。但使因为甲状腺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等因素,造成手术以后会出现出血或者呼吸困难等各类并发症,所以对于患者应当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

对于手术以后出血,大多发生在甲状腺的上极血管,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手术医师和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道德水平,在手术过程中药操作细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完成咳嗽、呕吐等剧烈的动作,从而降低损伤的程度。护理的重点是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状况,确保引流管畅通。对于呼吸困难,则多发生在手术以后48 h以内,非常严重时会导致窒息,大多是因为手术以后的出血和气管塌陷或者是气管内积痰过多等造成。其护理的重点是要及时拆缝除线,及时清除患处积血,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在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喉返神经的损伤大多是因为手术操作的损伤造成,在手术过程中就能够发现,喉上神经损伤大多因为结扎和切断甲状腺的上动静脉时,因为距离腺体上极比较远而没有仔细分离,在结扎时又带入到周围组织而引发,出现声音嘶哑的护理重点是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和药物理疗相结合的方法。

患者手足抽搐症状多发生在手术以后的1~3 d,一般会在2~3 w以后自行消失,而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面部肌肉和手足的阵发性痉挛,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窒息和死亡。所以在手术以后,护理的重点是控制患者的饮食,要限制磷的摄入,并给予患者高钙低磷类饮食;此外,甲状腺危象属于甲亢患者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手术以后12~36 h,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高热、大汗、烦躁和昏迷以及呕吐,所以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应当及时地进行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时,要先运用物理降温法,在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再使用药物进行降温,护理时要维持患者的体温在37℃左右最为合适,患者吸氧应当注意进行低流量的控制,同时给予以患者碘剂、强心剂和拮抗剂以及利尿剂等等。

总之,应当认真做好甲状腺手术以后有关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各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手术以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2. 我觉得内容有点简单,应该提高点深度。

【摘要】目的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应用在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中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8例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通过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5% vs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进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针对性康复护理;甲状腺肿物切除术;ICU;术后并发症;常规护理

甲状腺肿物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病症,临床资料认为[1],患者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群体当中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达到50%。其中存在可接触结节5%,6%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因此对这类患者要予以重视。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而入院治疗[2]。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是负责对一些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和全麻术后留观的场所,对甲状腺肿物患者通过手术切除之后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要转移到ICU进行重症监护,以避免在机体康复中自身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减弱而导致的风险出现[3]。(划线内容需要改一下并加上甲状腺肿物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后需要转入ICU治疗,需要严密监护避免术后发生危险)为了降低ICU患者甲状腺肿物切除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就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密的护理。本文主要基于此研究将针对性康复护理应用在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中对并发症的影响,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治的58例ICU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均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入我院治疗,入院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女=14/15,年龄为45岁~88岁,平均(72.08±11.28)岁,病程为1月~12月,平均(6.15±1.31)月;对照组:男/女=13/16,年龄为43岁~89岁,平均(42.62±12.24)岁,病程为1月~11月,平均(6.08±1.35)月。本文患者的资料均经过伦理验证符合标准,临床资料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经统计学软件验证一般资料,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排除因方法不同以外的其他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差异。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物,诊断符合标准[4],施行全麻手术,甲状腺肿物切除;(2)患者均有手术指征(删掉);(3)患者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需要改动,患者都是做完甲状腺切除后的)

1.2.2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甲状腺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部位的肿瘤疾病患者;(3)近期存在外伤史或手术史的患者[5];(4)凝血功能异常或近期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患者;(5)精神障碍、沟通和交流障碍患者;(6)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需要改动,患者都是做完甲状腺切除后的)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以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并且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护理中要注意为患者提供安全保护。

1.3.2观察组

通过针对性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护理如下:

(1)针对性护理:患者术后麻醉未结束的时候选择适合的,一般可应用平卧位,确保其头部偏向一侧,这样能够防止呕吐、误吸出现。在麻醉效果结束后将患者转换为半卧位,促使痰液和引流液顺利留出,保证呼吸系统没有异常,提高患者创口恢复的速度。大部分ICU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所以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严格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出现。

(2)生命体征监视:重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要重点关注血压、脉搏、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

(3)术后处理:重视对患者的观察,评价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声音沙哑和咳嗽等症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按照术后康复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干预,并拟定饮食计划。术后6h若没有特殊或其他的不良症状,可以为患者使用温凉的流质饮食,禁止热量饮食,以避免对颈部血管产生刺激而出现出血。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需要放置负压引流管,或者为患者进行皮片引流,负压引流管引流的患者要保证正常,定期对引流设备进行挤压,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同时要每天对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进行观测,定期更换引流袋。

(4)疼痛护理:疼痛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因此要重视对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干预。首先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以确定患者疼痛的程度,之后采用阶梯镇痛的方法进行疼痛护理。轻度的疼痛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干预,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用药之后的副作用等。

(5)心理护理:要重视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的调整,积极的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为患者创造心理发泄的出口。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病友现身说法、健康宣教、主动情绪释放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干预,满足患者的心理所需。

1.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手足抽搐、气肿、神经损伤等。

1.5统计学方法

项目

n

呼吸困难

手足抽搐

气肿

神经损伤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29

1

1(3.45)

对照组

29

3

1

2

2

8(27.57)

c2

/

4.7347

P

/

0.0296

3.讨论

甲状腺肿物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对这种病症通常实施全麻手术切除,但是因为重症监护病房,术后需要转入ICU继续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这样就加重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危险系数。在进行干预中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对操作因素进行控制,这可能会导致术后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出现,这会导致患者的康复周期大大延长,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经过调查得出[6],ICU甲状腺肿物患者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手足抽搐、气肿和神经损伤等。呼吸困难是甲状腺肿物手术以后很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这种病症发生之后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认为[7]这种病症是因为出血和水肿等因素而导致的,所以手术后医护工作者要密切关注患者面部的变化,了解其颈部是否存在压迫感,还要关注患者的汗液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的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手足抽搐一般是因手术对甲状旁腺产生损伤而导致,在护理当中也要密切对相关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相关情况,及时汇报主治医师。气肿是因为手术当中存在较高的二氧化碳压力而导致,所以在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关注皮下是否有捻发感,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通常术后1小时临床症状会自动消失,尽可能避免不良情绪而导致患者出现的神经损伤等。医护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声音、音色和饮水状况,倾听患者的主诉,感受情绪变化。喉返神经损伤是手术当中的相关操作而导致的,对这类患者要讲解康复的知识,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措施。护理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在患者出院以前要积极的进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保证睡眠质量。

本文对ICU(删掉)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转入ICU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发挥康复作用。这种护理手段在干预当中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及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构建患者的心理康复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也能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手术以后可综合性的通过护理措施的应用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提升其整体满意度。针对性康复护理属于优质护理的范畴,在护理中可以从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双方面出发,技能对患者提供生理性的干预指导,也能对患者提供心理的康复,通过二者的结合维持患者具有良好的恢复环境,这样就可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优质环境,使得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大大的降低。

综上所述,对ICU进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晓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新疆医学,2020,50(08):854-857.

[2]柴锦君.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名医,2019(11):168.

[3]吴婷.探讨分析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策略[J].智慧健康,2019,5(17):143-144+146.

[4]邹丽群.甲状腺肿物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护理[J].当代医学,2016,22(25):105-106.

篇3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优质护理;预防

手术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相关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手足抽搐、心率及血压异常、出血等,若不及时处理,可影响预后,严重者威胁生命[1]。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且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本研究就优质护理对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89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6~74岁,平均(54±5)岁;其中甲状腺肿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8例,甲状腺癌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8~73岁,平均(54±4)岁;其中甲状腺肿瘤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9例,甲状腺癌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前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中监测病情及治疗后进行生活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预防手足抽搐

若抽搐发作,则立即予以

10~20ml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地西泮等静脉推注,以防痉挛;饮食注意多食高钙低磷类食物,如海产品、豆腐等。

1.2.2预防喉返或喉上神经受损

术中各项操作动作宜轻柔,于术后及时对患者发音功能评估,麻醉清醒后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声音变化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节奏,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嘱患者术后饮水或进食需注意速度,避免过快引发误吸或呛咳等。

1.2.3预防甲状腺危象

术前术后多与患者多交流,必要时予以镇静剂;于术前使用药物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等进行控制,例如卢戈液、普萘洛尔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1.2.4预防出血

术前备好相关抢救措施,完备抢救物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嘱其术后24h内避免颈部活动及剧烈咳嗽等,少说话多休息;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严密观察其血压、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关注内出血相关征兆,若颈部增大,则可能为切口内出血,立即抢救及时引流,将缝线拆除及血肿清除后重新缝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及生命质量。生命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总体健康,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各项症状均消失;有效:各项症状及检查结果均有所改善;无效:指各项症状均无变化甚至加重,检查结果异常[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生命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甲状腺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有效防控并发症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密切相关[3]。而优质护理为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可能为甲状腺手术后发生手足抽搐的概率为2%左右,由甲状旁腺受损引发永久性或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其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手足抽搐或窒息病死,因此,针对原因采取一定护理措施进行预防至关重要[4]。喉返或喉上神经受损多因术中使用超声刀造成热力损伤所致,且多数出现于创伤较大手术,通常能正常恢复但需要较长时间调理及治疗[5]。本研究观察组术后操作动作轻柔,及时对患者发音功能进行评估,且注意术后饮水或进食速度等,均对预防该并发症发生起关键作用。甲状腺危象属于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且多发于术后12~36h,其发生主要与术前准备不足及术中应激反应没有得到控制相关,其表现多为高热及脉搏异常等,且伴消化、循环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6]。而本研究观察组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予以护理措施,如采用药物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等进行控制,使患者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以减少手术应激[7]。术后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24~48h,其危险性最大,发生原因则是术后未能有效止血,且一些对咽喉部具有较大拉伸力度运动,如谈话、呕吐及咳嗽等,均为引发出血的直接原因[8]。防止出血不仅需医护人员做好相关防护措施,还需患者配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进而避免出血发生[9]。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优质护理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原因分析可能为:并发症极易给患者造成机体疼痛及不适感,而本研究观察组在对患者予以各项预防并发症措施时相应改善患者躯体疼痛;在甲状腺危象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情感功能及精神状况等。关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孙红杰 单位: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征,李伟汉,张浩.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3,42(28):3432-3433.

[2]刘平贤.微创甲状腺手术9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11-112.

[3]郑炳行,师天雄,邓建伟.改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0):818-822.

[4]邢育霞,谢晓玲,拉比古丽,等.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56-2058.

[5]吕科琼.麻醉前后不同时机摆放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27-1328.

[6]牛亮,严帅,孙宇琳,等.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73-73.

篇4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系统紊乱[1]。甲状腺疾病有多种病变,许多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其中,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非常常见[2,3]。同时由于糖尿病的存在,这类甲状腺疾病患者将更加难以治疗,患者的康复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大大降低[4,5]。我院针对甲状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分别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结合具体情况讨论如下:

,研究内容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并经患者个人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48~71岁(63.443.82),病程1~9岁(4.981.65)。观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0~72(62.573.65)41岁,病程1~8(4.111)。9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护士做好基础健康教育,严格监测患者体征和指标,监督患者用药,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需要接受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方法如下:

。护士需要做好术前访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的优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安慰和鼓励患者,倾听患者的主要抱怨,避免患者严重的负面情绪,疏导患者情绪。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做好术前监测,通过药物控制帮助患者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避免手术中体温过低引起的不良事件。

。如果患者在手术后感到疼痛,护理人员应通知另一方这是一种疼痛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和多说话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暂时忘记疼痛。如果患者的疼痛症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适量的止痛药。护士需要在手术后1天冲洗病人。如果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应严格禁食。如果患者没有不良反应,他可以在术后6小时吃少量液体食物,并增加营养元素的摄入。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开具护患联系卡,对患者进行院外跟踪,随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不适后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到医院检查。对于患者的血糖,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按医嘱给予胰岛素注射或口服药物,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详细告知患者自我测量血糖的方式,控制患者饮食,不多吃糖和脂肪,让患者少吃水果,避免血糖不稳定。

。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喉头水肿和呼吸不良。对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总分100分,其中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

。两个独立样本t/t′用于比较两组之间的平均值。无序计数数据用频率(f)、成分比(P)和2-检验表示。这些数据由SPSS处理。19.0软件。将两个样品的品位数据与Ridit分析进行比较,并通过dps.7.05进行处理。取=0.05为检验水平。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表1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

注:与对照组相比,(1)P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注:与对照组相比,(1)P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女性患者人数略高于男性患者[6,7]。一些甲状腺疾病会患基础疾病,而甲状腺疾病则是糖尿病的常见病。如果这些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风险比单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更大,患者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低。这将对治疗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康复等[8,9]。在这种背景下,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选择更有效的护理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但护理内容不够具体,联系不够紧密。护理工作相对单一,不能满足

患者的需求。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我院选择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内容更多综合性强,护理效果强,护理工作更完善,具有人性化护理理念。我院护理人员正在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将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不同阶段开始。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大多数患者术前情绪不好,心理压力大。因此,有必要告知患者手法治疗的相关内容,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好患者的术前舒适。加强术前监测,稳定患者血糖,确保患者在良好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做好手术中的相关配合,确保手术准确,加强保暖,避免低温。术后重点询问患者疼痛情况,根据疼痛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术后饮食护理,循序渐进,有利于术后身体恢复。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使患者学会自测血糖的方法,合理饮食,不能吃高血糖的食物,从而促进术后血糖的稳定。对于甲状腺病和糖尿病患者,

在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模式值得实施。

[1]李晨红糖尿病1例糖尿病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相结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7):84-87。B.

[2]王婷。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8):66-67。

[3]熊明桂,方佳。优质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2018,25(22):212-214.

,[4],侯云,孙菲,张芷宁。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9):66-67.

[5]姜雪,王荃。个性化护理。糖尿病孕妇甲状腺疾病与发病率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204.

[6]杨淑贤。循证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J]。医疗设备,2017,30(04):167-168.

[7]许晓燕,吉汗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病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09):7,9-7,7。7.B[B]

篇5

【摘 要】目的:对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患者口服碘131 所接受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取我院在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关于甲状腺癌在手术后口服碘131 的病患共180 例,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的心理护理、隔离期间的一般护理和放射防护以及对手术后并发症进行的护理等等,对护理效果进行相关的研究。结果:对患者进行了科学护理之后,180 例病患在接受碘131 治疗后的3 个月,发现有81 例患者(45%)的病灶消失,剩下的99 例患者(55%)病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缩小,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癌组织,在接受了相关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控制。结论:甲状腺癌手术病患在口服碘131 的时候,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快速地将病灶减小,让患者的恢复速度加快,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甲状腺癌;碘131;护理措施

医疗科学的快速进步,在放射性物质的影响下,甲状腺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了近几年来增长率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是当前治疗甲状腺癌癌的最好手段,但是,也存在一部分患者接受了手术,但是也没能将肿瘤彻底切除,而那些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的病患来说,可以通过口服碘131 将残余余灶切除或者将余灶转移。但是,在患者服用碘131 之前,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将患者对于疾病存在的焦虑和恐惧心态缓解,从而主动、积极地配好医护人员的治疗。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期间所收治的关于甲状腺癌手术切除患者口服碘131 时候才运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80 例,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121 例,患者的年龄介于29~70 岁, 平均年龄为(37.7±6.7) 岁,患者的病程周期在5 个月~9 个月,平均病程为(4.5±1.8)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共有146 例,未分化型的甲状腺病患有34 例,从手术实施的过程中来看,出现癌细胞转移情况的有22 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医学病理学检验后都得到确诊。对于那些没有发生癌组织转移的病患来说,接受50~100mci/ 次,如果出现癌组织转移的情况,就可以考虑对患者给予150~250mci 的剂量。都采用一次性口服的方式。对患者是否存在食欲不振或者呕吐等并发症进行观察。

1.2 临床护理方法

1.2.1 治疗前的护理方法

要重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不少甲状腺癌患者都认为,进行了手术切除肿瘤的组织之后,该病就会得到彻底的治疗,所以,医护人员要正确引导病患认识病情。主要就是因为如果只运用单纯的一般手术,是难以对肿瘤组织切除的,会有一部分肿瘤组织残留。特别是对于患有病灶转移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意义不大,但是,研究发现,发生了转移的癌组织和所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在80% 以上都能够吸收碘,两者都会在碘131 释放出来的β 射线破坏,实现治疗的目的。对于首次通过碘131 治疗甲状腺癌的病患来说,对于放射性物质治疗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会出现焦虑或者恐惧的情绪。所以,在用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到耐心交涉,明白患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这种方法的治疗原理和效果,对其告知在使用方法上的安全性,操作的简便性以及无创伤性等,一方面能够将患者在治疗过程的痛苦减轻,另一方面,尽早使用该方法治疗,得到的效果就越理想,目的就是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增强自身对抗疾病的勇气,消除顾虑。

1.2.2 治疗后的护理方法

采用防辐射护理,护理人员要将口服碘131 后防辐射所涉及的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在病房外,需要放置可移动的铅屏障来防止β射线对其他人的覆辙。因为患者在隔离期间,其汗液、唾液、尿液都会有碘131 的存在,所以,对于患者所住的病房,必须要设有专用的卫生间,利用专业化的设备对患者排出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必须穿上防辐射服,让接触的时间尽量缩短,避免辐射造成的伤害。护理人员要特别留意患者在服药后的前几天,注意多休息,同时还应该注意情绪波动的问题。最后对于患者在口服碘131 之后,做好指导患者服用注入维生素C 等的增加机体免疫能力药物的工作,应该在口服碘131 的2d 前就开始,一直到用药后的7d后都应当连续服用,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每天3 次给予泼尼松10ml, 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预防服药期间所产生的辐射。

2 结果

通过科学护理,对180 例患者进行了碘131 治疗后的3 个月,发现有81 例患者(45%)的病灶消失,有99 例患者(55%)的病灶有较大幅度的缩小,已经发生了癌组织转移的患者,接受了治疗和护理之后,控制效果也较为理想。

3 讨论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在放射性物质的影响下,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当前接受手术就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最有力手段。但是对于病灶转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大,就算接受了手术,也不能将癌细胞完全切除,通过口服碘131,能够将残留的甲状腺组织进行破坏,再加上病灶发生转移组织的治疗作用意义重大。有一点必须清楚的是,碘属于放射性物质,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对患者身体其他组织不可预见的辐射影响。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重点关注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将患者的疾病痛苦降低,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一旦患者口服碘131 之后,在护理的时候就应当将其进行隔离,预防辐射对其他人的危害。

(通讯作者:王俊荣)

参考文献

[1] 王秋, 王治国, 张国旭. 碘131 治疗69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5(01).

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一o244一o3

笔者报道一起医疗纠纷案例。罕见的异位结节性

甲状腺肿,手术前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发现是

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于两种疾病都能适用手术治疗方

法,于是没有终止手术而是继续切除病变部位,术后6

天患者痊愈出院,3个月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1年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引发的一起医疗

纠纷。

案例资料

某女,9岁。于某年2月27日因发现颈部生长无

痛性肿块4年、逐渐增大1年而入院。入院查体:t

36.5oc,p 86次/分,r 20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颈

前区中线舌骨下方有一直径约1—2 cm 的圆形肿块。肿

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囊样感,无压痛,并能随吞咽

或伸舌、缩舌运动而上下活动;余(一)。入院诊断:甲状

舌管囊肿。在经过常规术前检查(肝功能、表面抗原、心

电图、x线胸部透视、大小便常规)后,于3月2日进行

“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术中发现这一肿物并不是甲

状舌管囊肿,而是罕见的异位结节性甲状腺肿.且为实

质性。术中医生们进行讨论,认为:(1)结节性甲状腺肿

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尤其是单发性实质性结节

更应及早切除;(2)双侧甲状腺主体完整;(3)手术切片

活检本身就是最好的确诊方法;(4)如果关闭创口,重

新检查确诊再实施手术,一方面给患者增加痛苦,另一

方面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且延迟出院将影响其子女

的学习。于是决定继续手术。手术完整地切除了一个体

积为3 cmx3 crux3 cm的肿块,术中出血仅5 ml。伤口

甲级一期愈合,术后第6天出院。次年2月13日,患者

因脸部肿胀、皮肤干燥、食量减少到某儿童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在“病史不清”的前提下,仅凭其父的讲述就

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并在诊断后用括号括出“甲

状腺手术后”。随后,其父母拿着这份诊断找到为其手

术的医院索赔,从而引发了一场长达3年的医疗纠纷。

最初,患者及其母亲采取了非常规的索赔方式:在医院

机关办公室静坐,母女俩身挂红绸.在医院门诊讲述女

儿的“不幸遭遇”,让孩子跟着主管医生上班等。双方协

调达成补偿协议,医院把母女俩送回家,不久,她们又

来到医院。反反复复,索赔金额从5千元到l00万元人

民币不等。第三年,双方一致同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鉴定及司法处理

患者的父亲向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

定。

专家分析意见认为:(1)术前检查发现肿块在舌骨

与甲状软骨之间,为甲状舌骨囊肿常见部位,术后病检

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系异位组织;(2)术后b超显示,

双侧甲状腺主体未受损伤且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双侧);(3)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原因中本身就有甲低

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因复杂,有原发性甲减,垂体

性甲减(又称继发性),下丘脑性甲减等,在术后3个月

才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与切除异位组织无直接关系;

[作者简介] 唐月华(1966一),男,医学硕士,第163医院信息科主任,主要从事医学临床研究及数据库管理与开发。

tel:+86—731—4184126 e-me1 1:homeofcandy@yea h.net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1卷(第4期)

(4)医院给被鉴定人术前诊断错误,术前检查过于简

单,术中发现非甲状舌骨囊肿,未引起警惕,此属医疗

技术性差错。结论是:未构成医疗事故。

其父对鉴定结果不服,向某区人民法院。某区

人民法院委托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手

术切除的是罕见的异位甲状腺组织,分析患者双侧甲

状腺因甲状腺肿而没有正常功能.医院术前未对患者

作相关检查,故无法确定患者在正常部位有无甲状腺

功能的情况,或术前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情况。因而

患者术后甲低表现不能说与手术无关。

经过整整3年后,双方经法院调解结案,医院补偿

患者后续治疗费4万元。

讨论

、几点深刻的教训

本案例发生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

之前,尚未明确医疗纠纷中医院的举证责任。所以医生

在医疗行为中存在着明显的非程序性和随意性。主要

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确实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当医生在手术室发现诊断错误.要改变手术对象

时,只是在手术医生之间进行了讨论,没有把当时的情

况真实、详细地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征求其意见,进而

双方的重新协议,然后再进行治疗。本例中,患者及其

家属在改变手术对象的过程中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

而术后,又没有及时将手术过程及情况变化告知患者

及其家属。而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患者监护人也没有

主动去充分了解手术切除对象及其并发症等相关情

况。

(二)有重实体问题轻程序问题的倾向

从法理上讲,所谓公正首先就是程序公正。而在医

疗行为中也应该如此。传统观念曾经认为,疾病治疗是

精深的专业,一般人无法正确全面理解,精湛的

医术几 乎是神奇不可解释的.而且很多专业术语对患

者讲了也是徒劳,因此,很多保障患者权利的程序得不

到完全的履行。尽管这近年来这一观点已经渐渐得到

纠正,但是它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散。自从新的《医疗

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

开始重视并认真履行着各种告知的义务.但是,并不是

真正寻求患者的理解与支持,切实保障患者权利.而更

多的是预防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因而在举证中处于不

利地位。

(三)医务工作者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其实在今天,仍然绝大部分的患者认为.应该把有

限的金钱花在用药治疗上而不是“浪费”在检查中。特

· 245 ·

别是经济困难者。本例也是如此。患者人院时,其父母

一再表明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请求医生节约费

用。医生见患者病史清楚,症状典型,可以确诊,而且根

据长期工作的经验,甲状腺舌管囊肿切除没有影响到

甲状腺功能,为节约费用,保证手术后的用药,所以就

没有进行全面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正是这一点使医院

在后来的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疾病千变万化,个体性

差异巨大,时代的发展对医疗行为的精确度的要求越

来越高,“医生越老越好”的观念已经受到质疑,过分依

赖经验也许意味着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二、当前医疗纠纷面临的问题及困惑

现代医学科学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人

体的特异性和复杂性,导致医疗风险难以完全预测,有

些情况的出现纯属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不能预见、不能

完全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

6种免责情况.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协调医疗机构与患

者之间所有的法律关系。

(一)科学与法律相遇的尴尬

本例中.医学鉴定是医学专家根据疾病发展的客

观规律得出的结论.即结节性甲状腺肿本身就有甲低

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论异位组织是否切除,患者甲状

腺功能低下的事实已经存在;而司法鉴定,它强调了法

律的严肃性:即在举证倒置的情况下,如果医院不能证

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就

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调解的结果可以看出作

为处理依据的是法律精神。患者出现罕见的异位结节

性甲状腺肿是患者特殊的病情和体质所致。医生在手

术过程中面临着紧急选择:要么立即关闭创口。暂时放

弃治疗,要么按原方案继续手术。而继续手术并不违反

该新确诊的疾病的治疗原则。对非流行区的结节性甲

状腺肿积极手术是该病的治疗原则之一,非流行区的

结节性甲状腺肿其结节中合并多发性腺瘤的机会较流

行区多。【-j房学东等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基本外

科1961年5月 20__年4月间4 453例结节性甲状腺

肿疾病的相关资料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

瘤的比例为3.66% ,甲状腺瘤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

比例为17.39%.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关系密

切,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可以发生恶变,也提醒临

床上对甲状腺形成结节多年的要提高警惕。【2】可见当时

医生在紧急情况下选择继续手术是医生在意外事件中

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应急行为。正因为是在紧急情况下

采取的应急行为.所以缺乏法律上的程序性和严谨性。

(二)同情与理智遭遇的困惑

其实本例的关键就在于一个环节—— 检查,如果

· 246 ·

当时医生没有出于同情心,为患者节约费用,利用自己

的经验来判断检查的意义.而是全面进行甲状腺功能

检查,那么整个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如今,绝大多数医

院的医生被迫施行“自卫性医疗”,医务人员为了规避

风险.不论病情轻重.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所有可能

做的检查、化验.以避免未来因疏忽遭到指责.所以门

诊经常出现患者做完检查却没有钱买药的现象。这在

客观上造成了浪费.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同

时也为一些不合理收费提供了借口。如何把握这两者

之间的界限是目前的法律暂时难以协调的。

(三)如叮全面保障医患的权利

相对于医疗机构来讲,患者处于弱势,是《医疗事

故处理条例》重点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机构必须

为有过错的治疗行为负责,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作为医

疗行为的具体实施者.医务人员的个人权利也应当得

· 医疗纠纷与诉讼·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1卷(第4期)

到保障。本例中,患者的母亲带着患者采取的非常规的

索赔方式,对主管医生造成了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

响到医生的日常工作以及后来开展科研的积极性。目

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医疗领域普遍存在医生不敢

开展已经近于成熟的新的医疗技术的现象,阻碍了医

学的发展。医疗机构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

纠纷的发生是根本所在。但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如何全

面、公正地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仍然是法律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长年,曹树枝,王昶飞.15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体会[j】.山

西l临床医药杂志,1999,8(4):255-256

篇7

临床手术患者包括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以择期手术最常见。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充分的准备,调整患者身心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1]。术后应加强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数据研究表明,许多择期手术患者因为术前对手术及麻醉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担心手术失败、手术后疼痛等原因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术后又担心能否按期恢复、功能是否受到影响等,心理上始终处于压抑状态,不利于手术患者的康复[2]。针对患者手术前后这些心理状况,本院于2012年5月~2013年4月,对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且均为初次接受手术治疗。将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1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78例,女60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1±3.86)岁。其中甲状腺手术31例,乳腺手术29例,消化道手术50例,泌尿系统手术28例。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63例,女75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2.3±3.75)岁。其中甲状腺手术28例,乳腺手术31例,消化道手术47例,泌尿系统手术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准备工作,术后依据手术方式及部位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前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手术前 ①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患者一般情况;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②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的认知程度,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病因、表现、治疗及转归,告之患者手术方案,术中配合方式,并指导患者戒烟、锻炼床上大小便及做深呼吸锻炼肺功能等。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知程度,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③进行术前相应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对术前需要肠道准备的患者给予灌肠、或喝番泻叶,告之患者术前禁食是为了防止术中呕吐发生气管堵塞所致的呼吸抑制,提醒患者一定做好禁食水的准备。④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每一位患者都不可避免地怀有期待,期待手术成功后能帮助自己恢复健康;同时更多的是担心手术失败、担心手术疼痛所致的焦虑、抑郁甚至紧张、恐惧感,导致患者术前无法休息,有的患者甚至因术前过于紧张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不得不延期手术。针对患者这些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告之患者术前保持心态的平和,正确对待手术,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1.2.2手术后 ①患者结束手术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呼吸。固定好引流袋,并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保持患者四肢处于功能位。②待患者麻醉清醒后,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肢端温度给予疼痛综合评估,疼痛严重者及时给予止痛药物。③针对手术具体部位,进行具体的健康教育。乳腺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进普食,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先进少许温开水,无呛咳后可试着进食温热的流质食物;告之腹部手术患者等腹部自行排气后再进食,并说明提前进食可加重腹部胀气,不利于切口的恢复。④给予患者及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克服紧张、焦虑等心理,告之术后恢复所需的时间,使患者保持合适的心理预期值。

1.3观察指标 参考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3],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焦虑、抑郁进行综合评分。分值越大,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配合情况,包括完全配合、一般配合、不配合3类。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用频数(n)或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比较 观察组完全配合64例,一般配合72例,完全配合率(46.38%)、总配合率(98.55%)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健康教育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两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42.54±1.73、23.60±0.24)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决定手术的有效恢复。如何通过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克服术前术后的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是手术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

本院针对手术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心理测评,主动和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建立可信赖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手术部位、手术及麻醉方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讲解,告之患者术前锻炼的方法,指导患者术中配合,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说明高度紧张和恐惧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手术,教会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的方法。术后指导患者根据手术及麻醉方式合理进食,卧位时保持功能位,恢复期适当床边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肠道积气引起的腹胀等。

经过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率及总配合率明显较高,不良情绪明显降低。和吴锦才[4](20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在手术前后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术中配合程度,改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巢霞.对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142-142.

篇8

[中图分类号] R739.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08-01

1 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00-2005年太原市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的35例下咽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差距较大,最长有298天,最短21天,从发现异常到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02.4天。

1.2 症状及体征 咽部有异物感最多,有30例,占85.7%;其次为颈部淋巴结肿大,27例,占77.1%;吞咽障碍有24例,占68.5%;声音嘶哑有6例,占17.1%。从癌症原发位置来看,原发于梨状窝的有26例,下咽后壁区有6例,环后区3例。

1.3 按照1997年UICC对下咽癌的肿瘤分期标准[1] 对35例患者进行分类,其中T2N010例,T2N116例,T3N05例,T4N14例,全部为鳞状细胞癌,并且均没有转移发生。

1.4 手术及修复 依据肿瘤的位置以及患者的特征,手术采用了三种切口,其中,U型切口28例,正中切口5例,H型切口2例。在35例患者中,胸骨舌骨肌筋修复有12例,结肠代食管6例,下咽粘膜修复5例,甲状软骨膜修复5例,胃代食管5例,还有咽喉粘膜修复2例。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2.1.1 吞咽功能 35例患者手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如表1所示,进食无呛咳的患者有13例,占37.1%。进食轻度呛咳患者有12例,中度呛咳7例,其中有6例需要带气囊套管进食4周,1例带气囊套管进食8周克服误吸。进食重度呛咳有3例,全部带气囊套管进食后1 年克服误吸。

表1 35例患者手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效果

2.1.2 呼吸功能 有15例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最短 15 天,最长304天,平均44.6天,拔管率为42.9%。有18例患者间断堵管发音,由于日常呼吸量不足尚未拔管,其中3例6个月后病情复发,重新建立食管发音,另有6例分别于6-26个月复发,最后将全喉切除。

2.2 手术并发症 35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统计如表2所示,发生咽瘘的患者最多,有8例,占22.9%,发生时间大多在手术后7天-10天,平均7.8天。其次为皮下气肿和肺内感染,均有7例,各占20%,切口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11.4%,另有2例发生轻微胃出血,尽管有并发症发生,但没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

表2术后并发症统计

2.3 术后随访 35例下咽癌手术患者均进行手术后回访,3年和5年的存活率结果如表3所示,有2例患者于手术后1年死亡,3例患者于手术后2年死亡,5例患者于手术后3年死亡,3年的生存率为71.4%。另有11例患者在第4年和第5年死亡,5年生存率为为40%。死亡的 21例患者中,因局部复发引起的死亡病例最多,为16例,占76.2%,其次为颈部转移和肺部转移。

表335例下咽癌患者3年和5年的存活率

3 讨论

3.1 适应症的选择 晚期下咽癌手术,应结合患者自身体条件以及具体癌症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2]。常见的梨状窝癌,颈段食管癌引入等,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在面对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可盲目采取全切或部分切除,对于自身体质较差的患者,则不宜进行大创伤手术,可以切除下咽及颈段食管,利用残余的喉部组织及胸大肌修复咽和食管。

3.2 手术配合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咽与食管的重建。喉的重建要注意预防患者术后的误咽现象,这就要求在手术过程中将喉上踢,尽量使舌根与喉头接近,同时要垫高喉头,在防止误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发声质量[3]。在修复咽的过程中,由于喉被提高,与舌骨之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在手术后非常容易感染,可以考虑将同一侧的甲状腺填充于此,预防感染。

3.3 修复材料的选择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手术,重点在于喉及食管的重建及修复,目前修复的材料与方法各有其特点,应结合患者的体征、癌症的具置以及咽、喉损伤来制定[4]。甲状软骨膜适合修复病灶小,损伤不大的病例,胸骨舌骨肌筋可以用于损伤较大的修复,如果肌筋被肿瘤侵害或者手术意外破坏,则可以考虑采用同侧的侧颈皮瓣修复。对于肿瘤更严重,病灶部分更大的患者,考虑到肿瘤已经侵入食管入口,手术切除范围广,可以采用胸大肌或者空肠、胃来代替下咽食管。

参考文献

[1] 屠规益.现代头颈肿瘤外科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94.

篇9

Application of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in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operative period

ZHU Meiling

Department of Third General Surgery, the Centre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ang, Hubei Province, Yichang 4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ang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under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Methods A total of 120 mammary cancer, rectal carcinoma, carcinoma of colon or cancerous goiter patients who had been in hospitalized and undergo surgery in Third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in the Centre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ang from October 2012 to April 2013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A randomized, paired-control approach was used to divide 120 patient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related knowledge about the illness, time out of bed after surgery, the average hospital day, complica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ate of related knowledge about the illness was 86.7%, the time out of bed after surgery was (1.65±0.50) days, the average hospital day was (5.8±1.5) days, and there was no patient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us, and there was only one patient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was 100.0%;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 of related knowledge about the illness was 33.3%, the time out of bed after surgery was (4.50±2.50) days, the average hospital day was (10.0±2.2) days, and there were 2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us, and there were 4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was 89.5%. The rate of related knowledge about the illness, the rate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postoperative bed activity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s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re were all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under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is conducive to patients′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he fast track surgery can works better if the nurse and the patient change the mindset and establish perfect follow-up mechanism. A full-dimensional and high quality health education will achieve a win-win effect for both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Fast track surgery; Operative period; Health education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采取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以减少围术期的手术应激及并发症,从而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目的[1]。快速康复外科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临床外科、护理、麻醉等多学科的合作,其中护理工作贯穿于围术期,是保证治疗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围术期的各个阶段。以往因护理人员缺乏、护士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健康教育实施较为有限,大多数由医生做一些活动、饮食方面的简单指导。目前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为新的医疗护理技术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快速康复外科加大了术前健康指导的程度,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健康教育内容与以往大有不同,从形式到内容均做了全新的尝试,通过口头讲解交流、观看图片及视频、发放健康教育小卡片等形式进行宣教,使患者达到了解快速康复外科计划中每个细节的目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3科患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甲状腺癌4种疾病的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组成、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包括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表、入院健康教育、各相关疾病知识、手术前后指导,各类健康教育单均制成彩色小卡片,通俗易懂。具体为:

1.2.2.1 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入院时,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辅助资料宣教,并将适合该患者的宣传单放于患者床头墙上的资料盒中,以备患者随时取阅。在护士站的一角设立书架,分类放置各种健康教育小卡片,包括入院指导,术前术后指导,普外科各种疾病病因、治疗、饮食及康复指导。设置有一间功能齐全的康复室,内有电视、CD机及健康教育碟片、各种供康复训练用的器材,每天下午开放,由专职护士进行指导。在病房走廊墙上贴有一些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包括目前先进的输液技术、先进的治疗方法、营养、饮食、功能锻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1.2.2.2 入院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热情礼貌接待新入院患者,请患者先坐下,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后,带患者到病房,介绍病房环境和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管床医生、护士。讲解下一步需做的检查,告知相关安全知识、饮食知识。讲解并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单和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情绪表现激动的患者,给予充分的安慰和关心。患者刚接到癌症诊断,对疾病的担忧和恐惧导致极度悲伤无助,医生护士这时就成了唯一的希望。患者术前的良好心态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中安全的保障均具有积极作用。术前患者对手术创伤、术中麻醉、术后疼痛、并发症、术后恢复、手术效果等担忧,可能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等不良心理。据统计约有80%的患者会在术前产生焦虑,而68%的患者会产生抑郁[2]。患者可因上述不良心理因素导致难以良好地配合手术,影响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手术难以顺利进行。有研究表明,术前充分、详细的指导可起到缓解焦虑、疼痛,促进术后康复的作用[3-4]。另有相关研究表明,获得全面心理指导组的术中血压、心率及呼吸波动小的例数均多于传统对照组,且心理状态更优[5]。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不应急于快速完成工作,应耐心听取患者述说,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结合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从专业的角度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手术方式、做和不做手术所面临的风险、术后并发症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可通过病房内成功病例现身说法的形式使之增强治疗信心[6]。

1.2.2.3 术前健康教育 所有手术术前指导患者做好皮肤、头发、指甲等清洁,备好衣服、毛巾、腹带等用物。训练患者床上伸腿、抬臀,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对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吹气球来增加肺活量及排痰能力。贫血患者,遵医嘱给予成分输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改变是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内容。以往因担心麻醉后呕吐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会让患者禁食10 h以上。在这种长时间禁食状态下,患者会有明显饥饿、头晕、乏力等不适感,加上对马上要进行手术的未知和恐惧,而产生紧张情绪,而饥饿本身也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易产生烦躁、焦虑、紧张情绪。患者在这种身体、精神、心理都不是最佳状态下进行有创手术,容易出现血液动力学紊乱或障碍。对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禁食时间过长还可诱发和加重消化道溃疡。术前长时间禁食也可能会诱发糖代谢问题,对有糖尿病的患者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以往医护人员对术前禁食禁饮认识不够,护士会常规告知患者在术前晚10时后禁食禁水,且不突出强调禁水时间,导致部分患者从术前1 d晚餐开始都不敢进食或只少量进食,口渴不敢喝水,人为造成过度禁饮禁食。2011年,美国麻醉学会重新修订了术前禁食指南,允许患者术前2 h进清淡流食,术前6 h可进易消化食物,术前8 h可进固体食物[7]。根据该指南,本研究中乳腺癌及甲状腺癌患者,可指导其术前禁食6 h,禁饮2 h。结直肠癌患者,既往术前1~2 d开始清洁灌肠被普遍用于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近年来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和快速发展,以及术前30 min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清洁灌肠的作用开始受到质疑。目前认为,大剂量液体术前反复清洁灌肠不仅会造成患者头晕、恶心等各种不适,且造成患者术前脱水、术中麻醉性低血压、术后肠道水肿和肠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而这一切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8]。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认为,在行与未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患者中,两者吻合口瘘和伤口感染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然而Guenaga等[9]在其Meta分析中指出,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有可能会使吻合口漏和伤口感染发生率增加。因此,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主张常规行术前肠道准备,或仅在术前1 d口服肠道缓泻剂及肠道抗生素。术前禁食6 h,术前2~3 h少量多次口服葡萄糖溶液。术前不常规留置胃管,必要时麻醉后置胃管、尿管,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应激。

1.2.2.4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常规给予有效镇痛,以减少患者因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等应激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麻醉清醒4 h后即可开始饮水,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原则,对有麻药引起呕吐的患者遵医嘱用止吐药,适当延迟进食。手术当天鼓励患者床上适当活动,在护士指导和协助下翻身,防止压疮,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指导患者握拳,活动上臂,防止因输液和测量血压等引起的上肢肿胀、疼痛、僵硬等不适。活动量可逐渐增加,早期活动可减少肺部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促进肌肉组织合成,利于体力和营养状况的恢复。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踝关节旋转和足背伸屈运动等,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被动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流滞缓的机会,以预防血栓形成[10]。术后第1天上午拔出导尿管,鼓励患者下床排尿,对排尿困难者给予诱导排尿。禁食期间适量补液,术后3~4 d恢复饮食,停止静脉补液[11]。对有引流管的患者,告知家属在患者翻身时妥善放置引流管,防牵拉、防折叠、防脱管;下床活动时,引流袋不可提得过高,不可超过放置引流管切口水平,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如果对甲状腺、乳腺、结直肠术后分别取高坡半卧位和低坡半卧位的目的讲解清楚,患者为了自身健康,不用护士督促也会主动改变以往平卧的习惯,采取治疗卧位。

1.2.2.5 出院健康教育 快速康复外科是多学科协作的过程,其重要结果是缩短了住院时间,因此对做好患者出院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院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口头讲解并书写个性化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休息、运动、功能锻炼、服药、复查时间、自查方法等。发放出院指导宣传单,签上科室电话号码及管床医生和护士电话号码,以备患者有疑问或不适时随时咨询,减少患者的焦虑,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再次入院的可能[12]。以往因各种原因忽略的一些重要健康指导,现作为重点反复告知患者。甲状腺癌术后指导患者行颈部和肩部功能锻炼,防止瘢痕挛缩和肩下垂;乳腺癌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避免功能丧失,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禁止在患肢进行采血、注射、测血压等操作,防止患肢水肿及血栓;结直肠癌患者强调饮食选择的重要性,防止因进食不当引起的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造口患者,出院前应教会患者自我护理方法,给患者提供必须的护理用品,并讲解用法,防止因护理知识及产品缺乏引起的造口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讲解并发放办理出院流程指示表,方便患者及家属顺利结账出院。让患者或家属填写本研究自制的征询患者意见调查表,内容包括入院健康教育、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所用药物及注意事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分完全了解、部分了解、基本了解及不了解,完全了解及基本了解视为了解;内容还包括患者对医院总的印象、对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对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设施、护士主动服务情况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视为满意。

1.2.2.6 术后随诊 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门诊随诊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院外饮食指导,及早发现患者现存及潜在的问题。术后随诊是对患者院内治疗、护理的延续,是必不可少的。定期电话随访是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1周,1、3个月各主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院外心理和身体情况,征询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及建议,每月由护士长进行总结反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患者满意率。其中了解率=(完全了解+基本了解)/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即向其发放快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路径表,详细讲解路径的内容及患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治疗、护理、饮食、活动指导、出院宣教等为纵轴,制订计划表。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使护理活动程序化和标准化[13]。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同护士专业理论掌握不同、理解不同,从观念到操作上可能存在一些差距和不尽相同之处。健康教育路径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使所有护士都知道做什么、如何做,照路径表逐项落实,防止漏项,使健康教育真正达到标准化和程序化。在病房走廊墙上贴一些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让患者在起床活动时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又让患者学到了与自己有关的医疗护理知识,还能使护士在口头健康教育中做的不够全面或患者未完全弄懂的地方得到补充和加深印象。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深刻体现了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是目前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方式[14]。

3.2 从医患两方面改变观念

篇10

疼痛是患者外科手术后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麻醉作用消退后,伤口组织受损引发的有害性刺激给患者带来疼痛的主观感受。术后疼痛给患者的身体、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延缓患者病情的康复。术后疼痛可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伤口易于受到感染,良好的术后疼痛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有利于患者提高食欲和睡眠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的进程。因此,采用积极的护理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对象

选取2012年11 月~ 2013 年3 月于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共80 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 例;其中泌尿系手术11 例,胃肠手术6 例,乳腺手术5 例,肺胸部手术5 例,脑部手术8例,阑尾炎手术3 例,甲状腺2 例; 麻醉方式: 局麻者11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9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男女之比为1. 67∶ 1;年龄11 ~ 77 岁,平均( 42. 7 ± 13. 4) 岁; 其中泌尿系手术13 例,胃肠手术8 例,乳腺手术5 例,肺胸部手术3 例,脑部手术6 例,阑尾炎手术3 例,腹股沟疝2例;麻醉方式: 局麻者13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6 例。

二、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策略

1、健康宣教

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是护理中重要的环节。在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通过简单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积极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手术步骤等,并就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时间、程度以及止痛措施、镇痛药物等适应内容也一一告之患者;使患者充分了解术后疼痛产生原因,加深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进一步认知并做好配合工作。

2、饮食护理

患者行外科手术后, 极易出现并发症情况, 此时,必须注重患者的饮食护理, 使其抵抗能力得到增强, 确保患者体内营养充足。医护人员需定时给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流食。术后禁止过度运动, 加强患者的胃胀现象, 遵循少吃多餐原则, 每天可食用顿饭, 每顿饭切忌吃饱, 便于减轻患者心脏负担, 一旦其心脏负担加重, 就会出现心理衰竭症状,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患者在住院期间需禁烟、禁酒, 禁止食用一切刺激性过大的食品, 术后必须食用清淡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 补充其体内的营养和维生素, 除此之外, 还可以食用瘦肉、鱼等。需注意的是, 少食肥肉, 有利于确保血压的稳定。饭后可适度运动, 例如打太极、慢跑等。

3、心理护理

术后, 患者的疼痛感加强,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情, 严重情况下, 甚至给其留下心理阴影, 此时, 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接受治疗,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告诉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高, 减轻其心理压力。除此之外, 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给其传授一些相关的健康知识, 让患者能够从中了解到自身的具体症状以及手术的具体实施情况。另外, 还可以向患者讲解手术中需重点注重的问题, 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给其一个缓冲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使其愿意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

4、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需定时查巡病房, 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另外, 对其的情绪变化也要密切关注, 一旦发现患者的生理或心理存在问题, 都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定期按摩患者的手术部位, 并帮助其翻身, 避免因卧床太久, 发生压疮。检查患者皮肤有无发生异常, 若有异常, 则要及时用药治疗。有的患者可能由于疼痛过度或心理压力过大, 导致失眠, 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上述所说的进行心理护理外, 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使其失眠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定期为患者打扫病房, 保持室内清洁。消除病房中的一切安全隐患, 地板需防滑, 避免出现患者摔倒的情况。病床设置要合理, 无需太高。

5、行为干预

首先,指导、帮助术后的患者选择一个更加舒适的,尽量放松肌肉以达缓解疼痛感的目的。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每2h指导、帮助其更换一次,以减少切口的张力,进一步促进其局部血供、减轻疼痛。其次,护理人员需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对探访时间及人数须加以严格控制,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第三,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皮下组织按摩,使其肌肉松弛,加速血液循环,有效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进而提高患者局部组痛阈。第四,可播放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令患者的心情放松,可不同程度地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第五,协助患者家属创建积极、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这也更加利于患者保持一个愉悦、轻松的心情,从而提高痛阈值。

6、 合理用药

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以预防疼痛的发生或防止其加重。这样取得的效果较好,用药量也少。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也可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身体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等,不仅能提高止痛效果,而且使止痛药的用药量减少、有效时间延长,甚至逐渐停药而不出现疼痛。

综上所述, 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疼痛的处理势必成为今后护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社会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医疗的服务内容除了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培养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生活态度。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提出,正是这两种社会趋势下所迸发出的新的火花。因此,通过具体的试验对照研究,来确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处理术后疼痛方面的疗效,富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洁群,刘紫燕.护理干预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2):1671-1672.

篇11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c)-0145-02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又作为一种应激原、一种特殊创伤,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身体应激反应[1]。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对内分泌和循环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患者术后的健康恢复[2]。为此,本院2010年1月完善了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工作,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择期手术患者1 260例,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其中,男740例,女520例。年龄15~85岁。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6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手术室按照传统的封闭工作模式,手术前一天根据手术通知单准备手术所需器械及物品,手术当天护士穿戴手术隔离衣帽在手术室接患者,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部位,填术护理记录单,由于时间的限制,与患者只能做简短的交流,如“别怕,某某医生的技术很好” 等,患者随即便接受麻醉、手术。

1.2.2 访视组

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回访。

1.2.2.1 访视前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前1 d,护士长按照手术通知单安排访视护士访视患者,在手术室填写好术前访视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麻醉方式、诊断、手术名称。到病房首先与患者的责任护士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理解、接受能力,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明确手术部位、配血准备、有无传染病、术前讨论记录。

1.2.2.2 访视中细心观察患者身心状态。通过与患者交流可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乐观、平静、紧张;观察患者身体状态是良好、一般、虚弱,肢体有无运动障碍,体型是胖、正常、瘦,周围血管是充盈、较硬、摸不到[3]。

1.2.2.3 访视中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到病房问患者好,作自我介绍,说明自己在术中担任的护理角色,交谈时态度亲切、和蔼,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如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怀疑手术的效果,担心术中术后疼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同时还利用其他术后患者的现身说法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以放松的心情配合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

1.2.2.4 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发放术前访视单,单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准备,术中对患者如何保护,介绍手术室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请家属在术前访视单上签字。访视过程中,对于患者提出的特殊问题,比如癌肿是否清除,是否会复发等,应与医生的回答相一致,切忌含糊,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2.2.5 术中护理。患者手术当日,晨交接班时由访视护士将术前访视患者的特殊情况做重点交班,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同时亲自到手术室门前迎接患者入手术室。询问患者昨晚睡眠情况,关心患者的冷暖,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进行麻醉前,患者的心理紧张达到最高峰,此时,可以轻轻握住患者的手,让患者感到有安全感,从而缓解其紧张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2.6 术后回访。一般于手术后2~3 d进行回访,通过了解患者精神状态、体温、伤口疼痛及渗血渗液情况,静脉留置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漏[4]。同时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征求患者或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反应

对照组患者因术前未与手术室护士接触沟通,对手术室认识缺如,感觉陌生。造成焦虑、恐惧心理状态的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者192例,占本组的30%;访视组患者在心理上获得了安全感,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者62例,占本组的10%。

2.2 手术室护理技术改进情况

在术后回访中了解到,5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1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提出颈肩部疼痛,手术室改进摆放,在患者颈下垫一能受力的小圆枕,患者术后消除了颈肩部疼痛的症状;11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术后当天出现寒战,改进了术中半封闭冲洗为全封闭冲洗,并将冲洗液加温至37℃。患者术后寒战问题得以解除。

2.3 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

本院满意度调查表每月由患者服务部发放,未完善术前访视术后回访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为89%~92%,2010年完善后的满意度达到了95%~98%,明显高于完善前。

3 讨论

通过完善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探索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对患者心理、生理两方面的援助,增进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护士对患者的关心体贴,热情服务,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焦虑、恐惧程度,使其获得安全感,平稳地度过了手术关[5-6]。术后回访把患者的意见反馈到手术室,特别对患者提出的麻醉清醒后身体出现的不良症状,手术室组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原因,及时加以改进,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慧丽. 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展望[J]. 临床护理杂志,2008,7(2):47-48.

[2]汪玉瑛,叶家薇,陆烈红. 手术室开展系统整体护理初探[J]. 护士进修杂志,1997,12(8):15-16.

[3]李跃荣. 手术室术前访视效果调查与研究[J]. 护理杂志,2006,23(3):34-35.

[4]郭莉芳.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分析[J]. 护理实验与研究,2010,7(2):14.

篇12

为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超前镇痛一直备受关注。相对于动物实验有效性的结论而言,临床的有效性尚存争议,可能因为动物实验与手术疼痛病理生理过程存在差异,以及对超前镇痛概念的认识不全面有关[1]。疼痛刺激能够敏化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2],超前镇痛的时点时程应是中心环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超前镇痛的概念更新

传统意义上的超前镇痛是指在脊椎发生痛觉敏化之前实施镇痛措施,旨在减少有害刺激传入导致的外周和中枢神经敏化,减少初级和次级痛觉过敏、痛觉超敏以及脊髓后角细胞的改变,从而减轻术后疼痛。泛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但临床疗效尚存争议[3-5]。现在超前镇痛的概念有所延伸。

就镇痛时间而言,超前镇痛应覆盖伤害性刺激激发中枢高兴奋状态的整个阶段,既防止痛觉过敏,又保护性镇痛,从而取得完全的、长时间的、覆盖术前术中术后的镇痛疗效。手术是激发中枢敏化的第一阶段,术后伤口炎症反应是第二阶段,后者可以重新激发中枢高兴奋。如果术后最初阶段的伤害性刺激未被充分抑制,重新激发的高兴奋状态可能覆盖超前镇痛的疗效。Kissin[6]提出超前镇痛并不单指手术前用药,其对手术及炎性伤害性刺激的抑制,应覆盖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初始阶段。

就镇痛措施而言,超前镇痛可选择多模式镇痛。目前最广泛被接受的疼痛形成的解释是:组织损伤产生的伤害性疼痛信号通过C纤维和A纤维传递到脊髓后角神经元[7],激活一系列神经递质和物质,包括兴奋性氨基酸,P物质和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导致后角神经元过度反应,并促进疼痛信号进一步传递到后角神经元,引起中枢敏化和痛觉记忆[8]。多模式镇痛是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作用于疼痛分子机制的不同时相和不同靶位以减少外周和中枢敏化,达到创伤后镇痛以及减少单一镇痛药物使用量的目的。

2超前镇痛的常用方法及实施时机、时程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超前镇痛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及局麻药等。

2.1阿片类药物目前用于超前镇痛首选的是阿片类药物。阿片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是疼痛治疗和防止中枢敏化的重要靶点。阿片类药物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多经静脉给药,方波等[9]在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观察中,麻醉诱导前5分钟静注舒芬太尼0.08ug/kg,手术结束前30分钟开始PCIA的这组镇痛效果最好,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于晓东等[10]在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中,肯定了舒芬太尼、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效果,同时也显示出芬太尼抑制呼吸的副作用。以往的研究[11]发现腹部手术后病人单剂量静注舒芬太尼10ug后,虽然SpO2没有明显下降,但表现出潮气量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但较其他阿片类药物而言,同等镇痛效果的情况下舒芬太尼用量最小,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最小。

除了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外,阿片类药物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镇静过度及尿储留等;长期应用机体可产生耐受和依赖;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导致护理成本增加及其对术后的炎症疼痛效果有限。为此临床医生多选用阿片类药物与其他镇痛药物配伍,联合镇痛以达到“最大镇痛效果和最少副反应”的目的。

2.2非甾类抗炎药(NSAIDs)NSAIDs通过抑制外周环氧化酶(COX)达到抗炎镇痛,是另一类常用于超前镇痛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因感觉神经末梢暴露于损伤组织产生的致痛物质和炎性介质中引起的外周敏感化,同时弥补阿片类药物对术后炎性疼痛效果有限的局限性。Straube等[12]总结了NSAIDs能明显降低术后疼痛,减少物的应用,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手术创伤主要导致患者脊髓背角和大脑皮层COX-2表达,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能更有效的减弱中枢介导的痛觉过敏反应,起到超前镇痛的效果。关于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辅助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研究已有众多较为明确的报道。相对于非选择性的NSAIDs,COX-2抑制剂几乎不影响血小板功能,也不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使用安全性较高。氟比洛芬酯(FA)为非选择性NSAIDs,杨龙慧等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的研究中,研究结果肯定了FA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镇痛效果,镇痛时机覆盖了术前、术中、术后早期阶段,且镇痛疗效与术后开始镇痛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同时节俭了使用单一镇痛药物的用量,从而降低单一药物大剂量使用副作用的发生率。

2.3局麻药区域阻滞超前镇痛局麻药区域阻滞包括局部浸润,外周神经阻滞,椎管内阻滞等,涵盖范围较广,普遍认为手术前应用区域阻滞可有效阻断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防止中枢敏化。曾金才等关节内置管局部浸润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中发现:局部浸润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予以关节内置管给药,能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后24小时后的休息痛、运动痛以及VAS评分,促进关节早日锻炼,提高患者满意度,且简单、实用、安全、有效。Hebl等腰丛神经阻滞用于100例全膝关节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超前镇痛,与上述结果一致,并提高了关节活动度。Obata将70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双盲比较在切皮前20分钟或手术结束前20分钟使用硬膜外阻滞,结果切皮前阻滞组VAS评分在术后4小时、第2和第3天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无痛病人百分率较对照组高,证实了硬膜外超前镇痛的有效性。

关于局麻药区域阻滞的临床研究中,临床疗效多为肯定,但临床实施上困难较大。区域阻滞为有创性操作,与外科医生操作范围有冲突,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这种特殊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3超前镇痛临床现状

自超前镇痛被提出后,大量的临床研究不断在更新,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Kissin的综述系统分析了产生不同结果原因,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从关注用药时间转移到干预措施是否彻底上来,包括足够的干预时程和充分的镇痛效果。随后Pogatz-ki等提出由预防性镇痛的概念进一步完善超前镇痛的全程镇痛干预概念。Grape则主张采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药物或方法组合的多模式镇痛方式。

4总结

随着临床上新的药物及技术的发展,预防性镇痛及多模式镇痛逐步完善超前镇痛。有关疼痛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初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背角神经元(DRG)之间的突触传递可塑性变化是中枢敏感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外周神经敏感化对于中枢神经敏感化的影响途径涉及很多信号转导系统,因此,研究的重点应转移到采取预防性镇痛防止痛敏感状态形成,通过多模式镇痛结合以求取得完全的、长时间的、覆盖术前、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守章,许学兵.预先镇痛有效性的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现状.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12(3):401-404.

[2]SchaibleHG.Pathophysiologyofpain.Orthopade,2007,36:8,10-12,14-16.

[3]OngCK,LirkP,SeymourRA,etal.Theefficacyofpreemptiveanalgesiaforacutepostoperativepainmanagement:ameta-anal-ysis[J].AnesthAnalg,2005,100(3):757-773.

[4]HariharanS,MoseleyH,KumarA,etal.Theeffectofpreemptiveanalgesiainpostoperativepainrelief[J].PainMed,2009,10(1):49-53.

[5]MoinicheS,KehletH,DahlJB.A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systematicreviewofpreemptiveanalgesiaforpostoperativepainrelief:theroleoftimingofanalgesia[J].Anesthesology,2002,96(3):725-741.

[6]KissinI.Preemptiveanalgesia[J].Anesthesiology,2000,93(4):1138-1143.

[7]DahlJB,MoinicheS.Preemptiveanalgesia[J].BrMedBull,2004,71(13):13-27.

[8]JuliusD,BasbaumAI.Molecularmechanismsofnociception[J].Nature,2001,413(6852):203-210.

[9]方波,刘荣伟,艾春雨,等.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观察[A].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38(2):145-1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