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自媒体时代特点

篇1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学生;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68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与快捷,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自媒体以其高度的便捷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在信息时代的新兴媒体中对社会各个群体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高职学生也在各个方面与网络相连,从思维到行为方式,无一不打上了自媒体的烙印。

1自媒体对当代高职学生的影响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思想行为也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其中,自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对高职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媒体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了影响高职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到6.49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数量为 3117 万人。至此,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 47.9%,与 2013 相比提升了 2.1 个百分点。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5.57 亿,与 2013 相比增加了 5672 万人。在所有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所占比例由 2013 年的 810%提升到85.8%。从年龄结构分布来看,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 78.1%。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 31.5%。职业结构分布中,截至 2014 年 12 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 23.8%。

自媒体一方面给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另一方面也给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带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客观判断,部分高职学生在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思想逐渐沉沦,出现了认知偏差、责任感缺失、价值观扭曲、政治信仰淡化等问题。自媒体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也使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2研究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的必要性

2.1时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变革,高职学生生源由曾经刻苦努力的城镇或农村孩子转变成为了中学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孩子们。高职学生在思想认知和实际行为上都表现出了与他们的经历和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新特点。比如他们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却沉迷于相对封闭的网络;他们有着突出的个人特征却不善于实际人际交往;他们有着远大的人生目标却不知道如何去行动等等。社会的急速发展带来的学生思想行为变化让教育措手不及,所以深度研究学生的思想行为成为了化解时展带来的矛盾的迫切需求。

2.2西方思潮冲击的压力

接近4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急剧变化。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冲击,我国由单纯的社会主义文化转变为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高职学生大多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在“象牙塔”里面,所以极易受到西方个体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而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必须研究学生思想行为的异动,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面对世界。

2.3改进思政工作的途径

就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而言,我们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应用性技术人才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克服重重困难,去解决培养人才道路上的每一个难题。针对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学生的一些新的思想变化的研究是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经途径。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合理设改进教育内容、工作方法、服务载体等等。

2.4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文件《21世纪议程》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需要有预见性的管理模式,面对日益急剧变动的世界……需要对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进行有预见性管理。”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通过对学生思想行为新变化的研究,预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便提前预防和及时提供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

3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呈现出的新特点多彩而多元,让人琢磨不透。所以我们主要从其在校期间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在与家庭或社会接触中的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1矛盾的思维方式

在思维方式上,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经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在一般状态下能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但又表现出了一些自媒体时代带来的

思维弱点。他们在接受了各种海量网络信息后,思维显得早熟而独立,外在个性表现为张扬而幼稚。早熟而独立的思维方式可能会让他们充满自信而勇敢尝试,而他们往往一旦尝试失败就容易失去斗志,甚至在网络世界里面迷失自我。

高职学生早熟而独立、张扬而幼稚、自信而脆弱的思维特点互相之间相冲突而发生矛盾。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寻找矛盾背后的真正原因?自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自发性,任何人都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信息。而海量的信息可能会让学生被动接受、无从选择。在选择太多的背后就是迷茫,无所适从。就像我们一个人在一大片森林里面一样,感觉更多的是虚无缥缈的迷茫、孤单甚至恐惧。

3.2即时性的行为方式

受自媒体即时性特点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生长90后高职学生的行为方式亦强烈的表现为即时性。现代高职学生对手机和网络存在强烈的依赖感,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电子产品让他们成为了“时尚”的低头族。他们成为不断创新的网络技术的受益者,也成为众多网络诟病的感染者。

他们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对话世界,易于接受所有的新信息和新技术。在行动上,他们也跟随这些信息和技术的脚步即时地行动。由于缺乏理论的分析和实际的论证,他们即时性的行为不一定能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行为大多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层面,不能深入下去“接地气”。所以在他人看来,他们的行为可能肤浅而浮夸、不可理喻。

3.3多元的生活方式

在大学生活中,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领域,高职学生的生活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与曾经单一的高校生活方式相比,自媒体时代的高职学生在消费、交友、查询资料、找工作等方面都可以全方位的运用网络。他们可以划划屏幕或敲敲键盘就可以购买一切需要的生活用品;他们也可以随时通过QQ、微信、邮箱、贴吧等交流平台与朋友、同学、家人甚至是陌生人取得联系;所有的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搞定,网上书店、考试培训、学习吧等都变身为学习阵地;多个找工作的网站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工作选择的机会。

这样的多元生活带给学生很多便利,却也有一些不得不忽视的缺陷。如网购东西很多,却觉得购买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网络交往很活泼,现实人际中很冷淡;学习信息量很大,知识深度却不够;选择工作面很广泛,符合理想的工作却很少。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寻找出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存在问题:学生对自媒体的了解和参与程度较高,而对其有效利用和控制率却较低。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自媒体信息地有效引导是我们进一步要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http:///.

篇2

融媒体是指在互联网思维下整合不同资源、具有融合性体制机制,以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为技术支持,重构与用户关系的融媒体生态系统,可以成为媒介融合的依托平台[1]。融媒体不是一个具体的媒体,而是一种媒体运作的形式,是一种趋势,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新闻宣传策划是指在新闻事实报到前对重大新闻事实从报道主题、采编、制作、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构思,经过反复思量之后,做出整体的设计,已达到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从而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目的[2]。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奠定了新闻报道的基础。

2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宣传策划的要点

融媒体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实体媒体存在的,它是一种媒体运作模式。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优势整合而成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策划需要注意明确宣传目的、确定报道内容和多渠道传播方式。宣传目的是新闻宣传的开始,首先要明确宣传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展开分析;确定报道内容是宣传策划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整个宣传的主干部分;传播方式决定了宣传的效果,不同的渠道宣传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1 明确宣传目的

2.1.1 坚持党性原则

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闻宣传策划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人要牢记新闻观,要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要宣传正能量的能够鼓舞士气的内容。

2.1.2 熟悉新闻业务

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和传播效果。熟练掌握新闻采编业务是做好新闻策划的基础[3]。新闻宣传策划工作者要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要有能够挖掘新闻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进行新闻采访提纲设计和策划的能力。融媒体时代还要求新闻工作者熟练掌握不同的报道形式和采访方式,能够在传播中融入新媒体的特点,要学会利用新媒体传播报道。

2.1.3 遵循传播规律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是完全不同的。传统媒体的受众较窄,传播范围也比较窄,但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较广、传播范围较大、受众反馈及时等特点,所以在策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报道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报道所针对的受众群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

2.2 确定报道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自媒体越来越多,网络上的假新闻和反转新闻也越来越多。所以传统媒体要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要坚持“内容为王”报道真正的优质新闻。

2.2.1 确定报道体裁

融媒体时代,各个平台报道的体裁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在策划的时候,考虑到受众以及平台的问题,确定一个合适的报道体裁,把握各个体裁的不同特点,做好报道前的充分准备。

2.2.2 确定报道标题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初印象,很多读者都是根据标题来判断自己是否对这篇新闻有兴趣。但是因为恶性竞争,自媒体拉低了媒体人的整体素质,现在新闻报道的“标题党”横行,甚至有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在确定报道标题的时候既要能够吸引读者、概况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警惕“标题党”。

2.2.3 确定报道内容

新闻内容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在报道策划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人民关注新闻角度,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多,新闻人的入学门槛也越来越低,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信息繁杂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很多事实很少的时代。作为主流媒体更应该坚定立场,坚持做内容,坚持报道优质新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2.3 多渠道传播方式

新闻需要内容和传播渠道两方面的支持,新闻是面向大众的事实,最终是要传播出去的,所以新闻的传播渠道是新闻的一个重点。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广播、电视、互联网、客户端、微博、微信等。

2.3.1 多媒体报道影响面广

宣传离不开平台,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受众,不同受众有着不同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4]。现在互联网成为我们日常接收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纸媒也开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比如中国江西网选择与《信息日报》融合发展。每个媒体都有他们的受众,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冲击更大,很多纸媒宣布停刊,所以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还能够围绕报道展开讨论,打造宣传点。

2.3.2 新媒体渠道受众面更广

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具有传播面广、受众范围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同时在后台评论区去受众实时互动,了解受众的接收情况以及反馈,方便后续报道;可以通过微博开通相关报道的话题,通过网民讨论得到受众关注的重点所在,考量报道效果;也可以通过制作小视频进行相关报道,吸引受众的关注,增加宣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 策划效果和意义

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前期的准备工作,奠定了新闻报道的基调[5]。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开始,对新闻宣传策划是对新闻宣传整体的一个把握,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融媒体形势下的宣传报道策划,是对主流媒体的一个多重性考验,更是宣传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3.1 锻炼新闻宣传队伍

新闻宣传策划,从新闻选题、确定报道目的、确定报道体裁、确定报道标题、确定报道内容等方面都对新闻策划人员的新闻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它需要新闻策划人员具有新闻敏感以及专业的新闻素养。新闻宣传策划有利于锻炼新闻宣传队伍,帮助他们培养新闻敏感,熟悉策划流程,学会选择传播渠道以及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坚持新闻观,有利于为新闻界培养一批专业、有能力、有素养的媒体从业人员。

3.2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篇3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各种媒体逐渐地融合起来,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信息已经没有清晰的界限,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也为媒体语言带来全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其面对全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中新媒体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播音主持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繁杂的网络环境也为后期播音主持语言是否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的含义

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多种媒体之间既有互补之处,也有共同点。融媒体的出现,能够充分融合这些媒介载体,并且在内容、宣传、营销、人力等多个方面做好全面的整合工作,确保资源共享,保证内容更加多元化,宣传途径更加丰富,这样也能打造利益共同体。融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将优势互补作为全新的融合手段,将融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起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此时也能将单一媒体竞争力,逐渐转变成多种媒体所具备的共同优势,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与价值。融媒体整合了广播、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介形式,随后将其与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其所具备的影响力、功能以及价值。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开始被时代淘汰,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显得十分乏力。在这时就要求播音专业主持从业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进行丰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到来所提出的要求,保证融媒体最大的价值得到发挥。

融媒体时代之下播音主持所具备的特征

我们需要了解在融媒体环境之下,媒体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传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播音主持方式发生变化,并且呈现出全新的气象。在融媒体环境之下,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传播者、者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为在传统媒体当中,信息的传播者和者都是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接收者则是以受众为主,而受众主要是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他们在反馈上和选择性上存在交叉的特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范围逐渐扩大,每个受众都能成为信息当中的者,而传播者也并不局限于原本的传统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也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使得互联网大背景下使用软件的人们成为其中的传播者。虽然接收者仍是受众,但是因为受众范围逐渐扩大,因此受众也成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接收者。除此之外,受众在反馈上和选择上也有待于加强。受众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选择多方面的信息,随后利用互联网完成信息反馈,帮助媒体从业者快速对标受众所需要的信息,由此可以帮助受众尽可能及时地接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也是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

篇4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教育工作者只有看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德育的特征,面对挑战,不断创新,才能做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一、德育观念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

(一)更新德育价值观,确定社会、个人有机统一的价值观。

在新媒体时代,个人的价值要恢复正当地位,同时要对个人的隐私引起尊重、保护。还要对新媒体自身的缺陷,强调在新媒体时代价值的重要意义,对于网上的内容要加强,引起重视。

(二)更新德育任务观,确定培养个人能力,灌输社会规范有机结合的任务观。

提高灌输社会效果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自护,自辩的个人能力。

(三)更新德育过程观,确定教育者,受教育者多交流沟通的教育过程观。

新媒体的开始和快速的发展让人们的交流沟通更趋向于公平和个性化,这样可以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更新德育的主体观,确定主体性,虚拟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新主体观。

在新媒体时代,德育主体有两个主体身份,其中一个是新媒体世界的虚拟主体,另一个是原子世界的现实主体。高职院校德育要更新德育的主体观,教育者主体性和受教育者主体性要坚持在交通沟通中辩证统一,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辩证统一的新主体观。

二、德育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

改革传统的德育内容和增加新的德育内容大多是从德育内容创新上来实现的,把新媒体时代德育,表现出的新特征和传统德育相结合,使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不会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出现大量的新挑战感到束手无策。

三、在新媒体时代的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途径的创新

(一)方式上,创新要胆子大。努力实现德育工作方式现代化和科学化在高职院校里:

1、从指导思想方面考虑,高职院校德育的方式要从“滞后型”向“超前型”的方向逐步转变。要适用新媒体的特点,应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方面上。2、从主客体关系上看,高职院校德育方式要由“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的方向逐步转变。3、从教育媒体上看,高职院校德育方式要逐步成为从单一模式向多样化格局的方向逐步转变。

(二)在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上,要敢于创新

l、要把德育与新媒体教育阵地相结合,紧密联系在一起

(1)建设德育阵地。建立专题网站,关于立场、观点的德育。网站是要在网上发挥的科学理论、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作用,占领新媒体阵地要用科学、健康的思想文化。同时,利用其他的网站,进行德育。

(2)开展网上德育的丰富活动。

①建立多种网上交互式活动,如在线交流、留言本等网上交互性活动。通过德育专兼职人员、权威人士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②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体现时代特点的、吸引力的德育软件。从而拥有寓教于乐的作用。③创办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等有关于大学生的电子刊物,从而逐渐形成浓郁的网上文化校园环境,促进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实现知识德育与新媒体德育相结合、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得到关于德育的兼职人员,包括精通新媒体技术,一些经常上网的网民、BBS的版主。以及具有新媒体编辑的高质量思想政治素质人员、网上“垃圾清扫员”等。

3、实现新媒体管理与新媒体教育的相结合

①用技术手段先进性,开发能够删除有害的信息、垃圾信息的软硬件。对新媒体进行信息的控制。②建立完善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人们的新媒体行为。目前,还要根据人们的现实需求,针对新媒体空间的德育阵地,制定有关于网上的管理规定。

(三)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教学评价内容、方式的创新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价,对学生的正确思考、行为要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德育状况的要求与考评管理要适当加强。要鼓动学生积极多参与。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要让学生去努力接受。

通过上述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综合阐述表明,我们能够看到它的一些进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它的缺点。但又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国家有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研究依然处于基础阶段。由于本身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的互联网,人们对新媒体环境下德育的本质和趋势,还对新媒体环境下德育的运行机制处于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中。大多研究还处在理论层面上。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研究。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更紧密的结合,相统一。从而提高对高职院校德育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在新社会环境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任务的是创新德育教育的时代形势。我们必须认识到充分发挥科学,继承德育教育的优势传统基础上,新媒体的特点和新媒体社会的要充分适应它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探索中,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理论、方法、团队、等多方面的创新。积极努力推进德育教育现代化教育。

参考文献:

[1[许立新,田鹏慧.《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新举措》[J].道德与文明,2003(1)

篇5

“思想修养”是课改以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对大学生的“三观”形成以及心理和行为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自媒体、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更给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科学分析和正确对待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区别于中小学生,大学生思想受大众传媒影响非常密切。在自媒体产生之前,大众传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也主要是单向的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后,大众传播就随即实现了双向的和散布型的传播,大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又可以自由发帖、写微博阐述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观点,还可以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受自媒体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和迅捷。在自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灌输式思想教育模式必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从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着手,科学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和网络传播对“思想修养”教学的影响,积极探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以增强“思想修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宗旨,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理念。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开展思想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先进手段,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思想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主动加强校园论坛、校园网的建设,构建可管可控的互动平台,为大学生创建充分交流和平等讨论的空间,通过网络进一步掌控大学生日常关注的热点以及思想动态,从而自主地净化和利用网络阵地,并通过网络阵地逐步扩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可通过新媒体上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加强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对大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和思想引导,促使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进一步思考。

自媒体时代,正是热点增多、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若仍坚守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进行填鸭式思想灌输,势必会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思想修养”课需要认真研究自媒体所带来的新问题,主动以思想引导代替信息控制,既对教材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又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剖,既讲清楚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和立场,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类热点话题,学会理性地、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拓展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引导其正确认识各类政治制度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很重要,但“思想修养”课程不能等同于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针对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更不能动辄将“思想修养”课程理解为单纯的爱党爱国教育,必须认识到,在将理想和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拓展思想道德教育领域。

当前,以信息网络为核心技术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入持久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网络化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今时代的一大突出特征。全社会对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要成为各类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不但要有专业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一起抓,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从业意识,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毕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受自媒体的影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缺乏公德意识,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通过“思想修养”课程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尤显重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要求包括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积极树立起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树立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的义务观念和责任观念,树立起个人作为公民应有的良好修养。

自媒体时代,思想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爱情本是美好的,但充斥各类媒体的交友、征婚、速配和充满自媒体时代特点的QQ、微信等等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甚至沉溺于此不能自拔,影响了学业,个别严重的甚至被网络所欺骗和伤害,给美好人生留下阴影。“思想修养”课就是要指导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择偶标准和原则,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重点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爱情与人生、爱情与事业的辩证关系,着力培养他们科学的婚恋道德观,明确婚姻的本质中所包含的伦理关系,明确婚姻必然以爱情与义务的统一为根本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性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态势,但我们必须明确,网络时代不是性开放时代,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性伦理教育、观教育和性卫生教育,要让大学生理解和认识到不能把作为追求爱情的手段,正确认识和理解和性关系,自觉树立正确的婚恋和性价值观。

自媒体时代,网络道德教育凸显重要和急迫。“思想修养”课一定要把正面引导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以启发道德思维和自主构建网络道德理念,形成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网络道德行为。在“思想修养”课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觉遵循网络沟通、游戏规则,有效规避网络犯罪,使大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延伸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形成网络自律,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篇6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159-01

如果说电视、电影是传统媒体,那么以手机和网络为基础的自媒体可谓是新媒体。在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例如,人们能够通过手机来拍摄视频,并进行科学剪辑,将其发送到网络平台,从广义方面看这就是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因此,大学在开展影视教育时,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界限,并非通过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才能称为影视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利用新媒体方式进行创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影视学习的应用能力,让其得到实践操作,还能提高文学修养,从而创作出艺术价值和收视率都较高的作品。

一、目前大学影视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起步时间较晚,使得与西方影视技术有着一定差距,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创作形式方面,都没能达到美国好莱坞水平。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呈螺旋式增长,为影视发展提供了很大程度的有利条件[1],使得影视作品数量逐渐增多。基于此,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影视教育课程,成立广播电视编导、导演、编剧等相关专业,这时影视创作者不再是非专业人员,而是接受过大学系统教育,这为现代影视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给大学影视教育带来一定挑战,如果教师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理念,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影视的信心,使其职业发展受到阻碍,还会在某种程度制约影视教育发展,不能提高国内影视教育水平。

二、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影视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

在新时期,教师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特点进行科学教学,利用好新媒体带来的优势,将其纳入到影视教育中,优化教育形式,吸引学生关注,以此提高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对目前影视市场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各影视作品的类型,明确何种类型作品占据主流,例如,在前几年,户外综艺节目成为主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但是此种类型节目逐渐增多,使得受众处于审美疲劳状态。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将实际案例与影视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分析影视作品,一边了解作品内容以及形式,从中有所收获。其次,电影也是影视教育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影视课程上为学生播放经典电影,如《公民凯恩》或者《辛德勒的名单》,其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世界电影史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虽然这些影片时间较为久远,但其内在价值是值得学习的,比如《公民凯恩》,主要围绕凯恩临终前所说的“玫瑰花蕾”展示叙述,从不同的人物对凯恩的评价,使凯恩形象展现在受众面前。教师可以对该种叙述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有效借鉴,开拓学生创作思路,避免其在创作时思想受到阻碍。

(二)创新教学内容

对于影视专业学生而言,中外电影史是其必学的一门课程,但中外电影史毕竟是史论性内容,而且很多电影是黑白的甚至是无声的,学生在观看时容易失去信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创新影视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加入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影视教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还能完善影视学生的思想,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在影视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由小组制作PPT进行学习[2],这样可以让学生投入到影视学习中,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搜集影视作品资料,对影视作品有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影视作品中学到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该过程属于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能动性,这对于学生日后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三)创新教学方法

篇7

《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这篇作品记载的是中国入世后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

自2000年以来,韩国、日本、欧美等铜版纸生产大国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继续保持在中国铜版纸市场的垄断地位,开始对中国采取低价倾销策略。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第18天,即2001年12月29日,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泉林纸业联合本省的万豪纸业、上海的江南造纸及江苏的金东纸业提出反倾销申诉。外经贸部正式受理后经过周密调查,2002年11月26日初裁公告,认定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的铜版纸对中国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对其征收5.58%―71.02%不等的倾销保证金。

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运用WTO反倾销法则来保护自己、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斗争,斗争的初步胜利对中国国内铜版纸企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按照一般新闻的写法,交代清楚新闻事件的过程、结果及意义,报道也就结束了。笔者当时查看了一些报纸,发现大都是这样报道的。但笔者认为,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还应该开掘得更深些。

仔细研究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的起因及过程,你会发现,这一新闻事件本身传递着另一不同寻常的信息:既然是中国入世后的首例反倾销案,那么,与入世前相比,入世后中国企业反倾销有什么不同?面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有什么影响?等等,都应该在报道中有所体现,因为这正是处于中国入世后这一特定时代所特有的,也是当时各界迫切需要了解的。上述媒体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原因不得而知,但就《聊城日报》来说,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点,就应该在稿件中表现出来,以更好地凸显新闻价值、启发和提醒读者。鉴于此,笔者在稿中简要交代清楚案件的过程后,写下了以下内容:

去年8月13日,在中国造纸协会的推动下,中韩铜版纸生产企业进行了谈判。“韩方在事实面前,口头承诺减少出口数量、提高产品价格,”当时参加谈判的王传国回忆到,“但后来他们根本没有履行承诺。当时,中国还未入世,繁琐复杂的反倾销程序令人望而生畏。”

“中国入世的消息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泉林力主拿起“反倾销”的武器,联合万豪纸业、上海江南造纸厂、金东纸业代表我国铜版纸产业向外经贸部提交了反倾销申诉。”

笔者的目的是,让企业界人士告诉读者:中国入世是一个巨大转机,以前繁琐复杂的反倾销程序已变得简捷高效,企业完全能够依据WTO规则维护自己的权利,这对鼓励他们参与竞争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强化新闻时效

时效性历来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增强新闻时效,或者说,对于一些已经失去最佳报道时机的新闻来说,应该采用什么手法才能弥补新闻时效性的缺憾呢?笔者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认识到,方法有很多,但核心都是从最近的变化中找出新闻由头,引出这则报道。

上文已谈到,《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这则新闻意义重大,但报道的时间却比较晚:外经贸部公告的时间是2002年11月26日,新华社、《经济日报》、《新华日报》等重要媒体都在第二天了消息;为着重强调山东省的企业参与了这一重大事件,《大众日报》也在2002年12月1日一版显著位置突出进行了报道,而笔者正式知道这一消息已是2002年12月27日。那么,作为地方媒体,《聊城日报》是否还需要报道?笔者认为,对于有本地的企业或人参加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是本地媒体的责任和义务。问题是,应该如何报道才能使效果更好?

就这一事件来说,《聊城日报》在时效性上显然已经不具优势。但是,笔者认为,时间虽然相对晚些,但积累的材料会更丰富,这便于对新闻事件有更深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可借鉴已经发表的报道,扬长避短,进一步深化稿件的主题。

笔者认为,一般来说,重大事件报道的标题应该直接点明新闻事实,同时,为了强调事件的地域性联系,可以增加副题作补充说明。根据这一要求,笔者为“国内铜版纸企业反倾销”这则新闻拟定了标题:

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 (主题)

泉林等四企业反倾销申诉有果(副题)

此稿发表时,编辑为突出处理这一重大新闻,改成了双行主题,更加强化了版面的视觉效果。

新闻标题确定了,接下来该如何找出恰当的新闻由头呢?

泉林纸业与此事相关的最新变化是什么呢?据了解,外经贸部的初裁公告发出后,该企业的领导层一直忙于与其他3家企业商讨终裁应诉的事。由于对于初裁胜诉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对这一消息也就没有在大的范围内宣布,以至近一个月过去了,本地大都还不知道这个喜讯。得到笔者提醒,泉林纸业决定委派参与此事的总经理助理王传国于当天下午召开一个小范围的通气会,介绍有关情况。于是,着眼于这一最新变化,《聊城日报》于2002年12月28日发表的一则消息有了下面的导语:

“本报讯中国入世后第一宗国内企业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申诉初裁结果公布,外经贸部决定对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的进口铜版纸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昨日,在高唐泉林纸业有限公司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参与申诉的王传国难掩兴奋之情。”

借助于“昨天”的活动,一个已经过去33天的新闻事实又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

揭示深层内涵

篇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93—01

一、知人论世,知人论诗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这就说明了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注释及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的背景,知人论世,进而知人论诗,准确地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寓意。如教学陆游和辛弃疾的诗词,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南宋时期的时代特点——外族侵扰,国土沦陷,国人一心想着北伐中原,收复失土,因而爱国主义思想是当时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诗词流露更多的就是强烈的爱国情怀。2013年新课标卷Ⅰ中陆游的《鹊桥仙》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考生参照注释了解了词人闲居山阴的写作背景后,再知人论诗,组织答案就不难了。

二、创设情境,激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古诗文审美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在备课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影视图片和画面,展现诗词营造的情境,激发学生鉴赏诗词的兴趣和灵感。例如,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除了名家诵读之外,也可以播放邓丽君、马兰的演唱,学生会随着音乐的流动情不自禁地进入诗歌营造的情境之中。一节课下来,学生情趣盎然,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三、反复诵读,品味揣摩

反复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古人云:“诗读百遍,其意自见。”好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解诗意、悟诗情,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在指导学生朗诵时,教师要注意三点:首先,在学生朗诵前要介绍一些有关吟诵的基本常识,如一句停顿、重读、语速和语调等;其次,在朗诵前要指导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做初步的了解,例如,喜悦之情表现为明快轻松的节奏,悲凉之情表现为低沉缓慢的节奏;同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用心听教师范读及名家诵读,把握朗读技巧,进一步体会诗歌蕴涵的感人力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师首先提醒学生要注意停顿的地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所要表现出的凄凉落寞的情绪色彩,指导学生以低沉缓慢的语调,品读出作品中所蕴涵的孤独苍凉的情感和意境。

四、分析意象,领略意境

篇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31-02

新媒体以其强大快捷的传播速度,已日渐博得大众的青睐。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新媒体是时代赠与我们的一样有力工具,我们要接受时代的赠与,学会利用新媒体,探索新媒体在各个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使这种结合可以更好的提升各学科的建设。

一、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作用分析

(一)员工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成为大趋势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之快已经超过最初发展时期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尤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移动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人们获取信息最为有效,便捷的手段及方式,例如,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几乎成为每个人手机中必备的项目。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为的快捷,获得信息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员工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也更多,表达的空间也更加的宽泛,而不会再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借助新媒体平台,也打破了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沟通的障碍,消除了人与人交往的范围和时间的限制,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可以进行“隐性沟通”,通过昵称、代号甚至匿名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沟通,能让人们敞开心扉,有效提升了沟通的便利性和完善性。沟通渠道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借助新媒体背景所开展的思政工作,更具人性化特点[1]。

(二)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如今无论是各专业知识的APP,还是各门户网站的客户端及微博、微信等软件,只要你点击,各种各样的知识会随之映入眼帘,丰富的网络资源会让我们根据自己所获缺的亦或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学习,这样就避免了“一概而论”的学习及培养模式。这种学习及培养模式简单、自由,也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不断提高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及效率,是员工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了主动学习,也在更好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提供了广泛有效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沟通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实现了教育方式的转变,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及看法,让自由的意识,民主的价值观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交流更加的便捷,员工的真实感情及意见也能得到很好的表达,员工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的频繁,这样也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进一步加强整个单位的凝聚力,优秀的价值观也能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共识,从而更好的带动整体人员的素养及思想的提升。

(四)新媒体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自媒体出现后,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这种高速的效率传递,会使思政工作的开展及信息的传达也更加的高效,一条指令的下达到被每一名员工接收可能就只需要短暂的数秒钟时间,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这种高效的传播方式有效的开展思政工作。例如:如今微信平台的群聊,每个微信群都有一个管理员,在一个群中一条信息可以为所有群里的人所接收,而大家也可以自由的在微信群里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及时提出意见。作为管理者也可以很快传播信息的同时,看到群里每个人的意见反馈,了解其思想的动向。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的发展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新媒体的运用又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平台使信息更加的自由化、开放化,正因如此,有人会借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很多不健康,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能量的价值观,而对于思政工作在新媒体上的应用及传播就会形成很大的挑战及威胁。因此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其利弊,尤其是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尽量使其优点得到更大发挥,而缺点尽量要去学会管控。

(一)独特优势

1.新媒体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多年来,依赖会议文件、谈心谈话、座谈交流、集中学习、主题活动等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其载体单一,不生动,效果不够明显。而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新媒体技术,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多样化的新媒体信息中,收集整理有用信息,及时发现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员工受到了教育和熏陶。

2.新媒体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更加丰富。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者唱独角戏、“我说你听”“我讲你通”的方式,被新媒体以图、文、声、像等多样化的形式替代,方便了群体沟通、相互交流,使受教育者由“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严肃的思想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2]。

3.新媒w的运用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大幅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3],比较“刻板”,而借助于新媒体,进行深入沟通,或者隐秘交流,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此外,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更容易被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同事所认同,其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也受到各个年龄段员工的欢迎,使思想政治工作具备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二)消极影响方面

1.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没有规定具体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每个人都可以是接受者也可以是传播者,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信息源多样化,信息也比较分散。碎片化的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传播下的内容肯定的不足,正确与错误的信息共存,这就使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困难。

2.新媒体信息传播难以监测。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从网络论坛,社区,个人网页到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每个人发表言论的空间越来越自由,的话题或消息也越来越多样,各种各样的媒体传播会造成“蝴蝶效应”,迅速在互联网上扩散开来,而信息的开放性,匿名性及扩散的快速性等特点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舆论监控的困难。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一旦有负面的消息及新闻在整个团队中扩散开来,势必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稳定及士气。

3.过度依赖新媒体。深度网络,在虚拟世界的过度放纵,逐渐与社会疏远,成为自封闭,它容易乐氐摹巴络迷恋”,“网络自闭症”。根据调查,在现实中,56.7%的受访者似乎没有打开手机的意图(事实上,没有做任何事情),然后关闭习惯;在使用手机过程中,76.3%的受访者存在没有手机或当手机没有电时,你会感到不安的现象,33.8%的受访者通常甚至不使用,将会登陆新手机软件(如QQ,微博,微信)。同时,新媒体无法突破人际沟通网络,在没有情感限制的情况下,非语言形式的情感交流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新媒体用户面对冷机和无表达网络,情感交互。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桥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淡淡的讲道,机械灌输,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新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者。

三、利用新媒体深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媒体有其独特优势,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载体,一种场合,关键要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有力的武器。

1.开放思维。新媒体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已是必然,以单独的“控制”“拦堵”甚至“阻断”等方式试图回避新媒体,这种做法在效果上只能是适得其反。不如与时俱进,开放思维,在实践中创新,用创新来推动实践,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2.人本理念。在新媒体时代,强化了人们的平等观念、权利意识及自主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也趋向于双向沟通、平等互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会用平等的理念、宽广的眼界来分析问题,发挥情感的力量、用说理的方法和平和的形象来启发、激励、教育人,与党员干部平等对话,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形成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3.包容心态。新媒体的发展使意愿表达扁平化、时空传导无限化、身份认可虚拟化、沟通路径多点化、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宽大的胸怀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党员干部不同的声音甚至一些非主流的观点。

四、结 语

从总体上来讲新媒体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是时代的大趋势,这不仅是时展的趋势,也是企业新模式的一种应用,在探索的初期,新媒体的应用有利也有弊,但利总归要大于弊,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发掘其优势为企业思政工作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想办法遏制或者控制不利因素对企业思政工作影响的一面。所以积极的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实践途径,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改进创新,永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篇10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较好的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政治宣传任务,充分发挥了新闻网站的作用。我们克服人手少、搞网站没有经验的实际,多学习,并与电视、广播两大传统媒体和谐相处,开办了“三会”、“治庸问责”等专题,进行重点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把握网络的时代特点,探索网络宣传的新思路,打造精品栏目。主要打造三大品牌栏目,即《新闻中心》、《视频》、《民情民声》。目前三大品牌栏目各有自己的特色。《新闻中心》特色是网尽精华,推介国际要闻,架起沟通桥梁,服务百姓生活;《视频》推介语是上网看电视,时间你做主;《民情民声》的推介语是民情民意民声民心至上,党风政风行风清风徐来。各具特色的页面吸引了众多的网民,社会效应也初步显现,今年上半年《新闻中心》上传新闻6000多条,《视频》上传视频节目300多期。《民情民声》收到200多条建议和意见。

3、突出网络的个性,加强互动性栏目的管理,服务百姓生活。传媒网是一个最基层的新闻网站,也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网站,怎么样搞好互动是我们一直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除了每个栏目、每条稿件看后,在“读后感言”栏目里发表个人观念进行互动外,专门增加了信息直通车、民情民声两个互动性的栏目。通过信息直通车栏目,让老百姓免费信息,如:房产中介信息、求职招聘信息、综合服务信息等,通过网络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困难。网民还可以通过民情民声互动栏目留言,不管是投诉求助、建言献策都可以留言,网站经过梳理后,再通过政风行风热线转到相关部门,促成留言问题的解决。

篇11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飞跃式发展,加之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为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播音主持专业作为受媒体行业影响较大的专业,其媒体行业的大变革,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探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之前,我们先一起分析下当前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及趋势。

1全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影响

1)关注度受到冲击。当前自媒体、多媒体相互融合,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和手机得到了迅速普及,一些社交App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种媒体形式以其自由、灵活且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多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从传统媒体移向他们。这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刺激了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让传统媒体行业中的播音主持关注度不再向过去那么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视新闻收视率的下降,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也为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平台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对过去播音主持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2)播音优势减弱。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分工中,播音主持只负责播报,专业性强,自身播音优势地位很强,然而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信息的采集和播出形成了一体化,更多的记者不仅能够上现场采集信息,同时也能现场播报,全能型的人才不断涌现,加之新媒体在新闻播报方面发展潜力大,形式多样,受众增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下播音主持专业能力强,但综合能力不高的播音主持优势。3)媒体话语权发生转变。过去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新闻播音主持的地位自然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开始参与到信息的环节,这就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分享,自媒体这种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传统媒体往往是在新闻事件不断发酵后才获知,大大影响了新闻资讯的时效性。以上种种困境都是全媒体时代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提出的新挑战,同时也是转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发展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机遇,因此,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主动转变,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时代特点。

2全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地区与地区的交流不断,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终端产品的普及,也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这种频繁的交流也为我国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首先表现在就业机会更多,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都为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其次,随着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和报考播音主持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多,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主持工作,而迫切需要人才的公司也没能找到适合的人才,可以看出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传统媒体中的现场直播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新闻类的播报很多时候要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个时候就需要播音主持根据情况以客观的、公正的态度对问题进行报道,并且在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的情况下,有分寸地进行播报;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现场播报是多方配合下才能完成的集体工作,因此,播音主持不仅要能够随机应变同时还要学会与各部门沟通配合,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播报工作。2)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国际新闻播报和国外的电视栏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关注,人们往往通过新闻去获取海外的咨询,同时我国也不再将媒体发展局限于国内,而是开始关注通过新闻播报的方式将中国的声音传递给世界。因此,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其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开展语言方面的课程,增强播音主持专业的国际竞争力,树立远大的目标,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将中国的声音传递给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3)个人风格突出。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是多元化的,除了新闻播报,其他一些娱乐性质的节目也是当前媒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人们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更加多元的标准,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专业性过硬,同时还要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如近几年央视的撒贝宁、尼克买提等新生代主持人不仅主持功底过硬,其独有的主持风格也深受大家的喜爱。那么如何定义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呢?首先在语言风格上具有自己的个人特点,有些主持人说话言辞犀利、幽默,有的主持人娓娓道来,具有亲和力,而这些风格的体现都与主持人后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现场主持中不仅考验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也是主持人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一种体现。同时,当前全媒体时代下,人们对播音主持的了解不单单是通过新闻或是电视节目,通过微信、微博和直播等渠道可以去了解,主持人也可以主动与观众建立互动关系,从而利用平台去展示自己,这些都需要主持人除了本身的工作也要将自己的生活的个人思想通过平台去展示给大家,来塑造自己的个人独特风格,进而提高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和喜爱。

3全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同时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途径上也要与以往的培养模式有所改变。1)改变过去的培养模式。针对当前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应该在注重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其他知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模式不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个人风格的发掘和引导,在全媒体时代下能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在新媒体的运用和使用方面也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学校还应加强与媒体公司的合作,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让学生提早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加强播音主持人才的岗位培训。全媒体时代具有更新速度快、形式多样等特征,一定程度上为播音主持专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更大的竞争,随着行业形势的迅速变化,工作中一味因循守旧,没有创新,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体行业要求,因此,已经开始播音主持工作的主持人也不能放松学习新的技能,当前新媒体不断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同时人们对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媒体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主持人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适应新媒体的能力,以及根据工作需要,增强与受众群体的互动能力。3)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当前的全媒体行业的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增多,人们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专业能力过硬,同时还要知识渊博、具有人格魅力等,因此,播音主持人才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努力修炼内功,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广泛涉猎,努力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知识水平。为了通过更多的形式和渠道展示自己,还应该努力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来展示自己,并注重建立和维护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还要注重对新闻报道其他工作环节也要有所涉猎,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韩金晔.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屈阳.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道路解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蔡昕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王黎明,孙会婷.内蒙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汉授)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1):101-103.

篇12

大数据时代,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这对我国现存新闻行业格局产生影响,使信息化在新闻行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若要将信息化与新闻媒体进行深入结合,并使新闻媒体可以重新焕发出时代光彩,就需要全面提升采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坚持新闻业务与新媒体方向有机结合,使传统新闻业务在新媒体时代中所受到的冲击减小,使新闻事业可以在新时代持续发展。

新闻业务的多方面转变

1.报道模式发生转变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新闻报道视角以及新闻报道模式逐渐由传统单一化、固定化转化为全景化,将具体新闻事件放置于整体化背景之中,通过对多人故事的讲述,实现新闻报道的全方位与多层次,提高了新闻的独特性与全面性,在同一新闻事件中发掘出多方面的内容,从多方面展现事件本质。这种全景化的新闻报道模式不仅使读者对事件的详细起因、具体经过以及真实结果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还使新闻事件的具体性与真实性得到了保障。此外,多种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普及,也使新闻报道方式中传统的特段与通信方式得到了转化,热门新闻题材的独一性被打破,新闻也逐渐向板块新闻、评论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等多种报道形式转变,进而推动了媒体融合下传统新闻多样化。

2.新闻主体的变化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由于新设备与新媒介不断被应用,推动了传统新闻主体的转变。具体来讲,由于数码相机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导致人们在遇到诸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及其他重大事件时,可以随手抓拍与记录,从而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随着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的普及,普通民众也开始通过移动终端记录身边突发事件,并通过自媒体平台将事件传播出去,也为新闻记者采编人员提供了信息资源。新闻主体由单一的新闻从业人员转化为采编记者与大众群体共存的局面,自媒体的出现正是新闻主体转变的证明。大众虽未接受专业的采编训练,却也为报社以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高质量新闻图片与新闻视频资源,又提高了新闻主体的全面化。此外,由于多种交流平台的普及与信息实时性的特点,导致新闻受众可以自由选择平台并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看法,拉近了传播者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有效拓展新闻主体的同时,也提高了新闻互动效果。

3.传播内容的转变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人们可以在社交平台浏览新闻信息。这种新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方式与新闻传播内容,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时空限制。同时,由于碎片化阅读需求的增加,导致新闻内容更新加快,短视频行业方兴未艾。短视频操作方便简单、互动性强,通过生动的形式与多变的视角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逐步受到网友的青睐。然而,出于吸引观众眼球与点击量的目的,部分媒体会通过重复性较强的新闻或虚假新闻的方式来更新内容,使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受到打击。短视频中也常常会发生“摆拍”现象,人为制造虚假新闻来获取观众关注。

新闻业务的多方面创新

新媒体变革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导致传统纸媒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下滑。受众阅读习惯的转变也使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逐渐被移动客户端所代替,传统媒体业面临严峻挑战。新媒体爆炸式发展与增长,传统主流媒体“渠道为王”的时代荣光已不复存在,话语权逐渐降低。如何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保持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走出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成为传统媒体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全媒体是一种集合概念,从具体的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手段的角度来理解,全媒体是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与传播手段来进行新闻内容的传输与内容的全方位展现。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树立全媒体概念,通过多种方法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单一媒体向综合性媒体转变,也将成为媒介集团发展的主流,这种融合型媒体,不仅是媒介形态的融合,也是技术、资本以及新闻资源的融合。因此要围绕受众对新闻的具体需求以及阅读个性化特点来进行媒体业务的变革,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并在新闻内容上进行相关转变与改革,建设黏度极高的网友队伍,依托互联网,通过音频、视频以及图文等多种表现内容来提供新闻报道,以实时、高效、互动的方式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获取需求与互动热情。

1.新闻业务中采编模块的优化新时代针对采编工作进行优化,需要结合时代特点与受众需求,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采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新媒体时代,无论是网站或是互动平台,其盈利方式大多由流量来决定。因此采编工作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针对读者个性化需求来开展采编工作,使新闻报道更贴近观众。信息化时代,受众阅读的信息数量大但深度不够,新闻内容大多浮于表面,缺乏对新闻的深度研究。因此,采编工作应重视凸显新闻本身价值,利用用户浏览记录,了解用户的阅读兴趣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与新闻推送。在保证新闻量的同时,重视新闻的价值,充分对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使新闻背景得到补充,新闻内容得到丰富,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保障,赋予新闻立体与动态的价值。将新闻事件背后所蕴含的背景以及环境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添加到新闻报道中,使新闻报道更加立体全面。新闻工作者针对具体新闻内容进行深入发掘,是确保新闻业务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保证新闻事件的完整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加强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程度,给读者以多角度的参考,新闻采编工作与新闻报道内容才算是成功。工作者在采编具体新闻时应重视新闻背景的阐述与评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探究兴趣,推动新闻业务的发展。

2.新闻传播的优化媒体融合背景下,要优化新闻工作,就应重视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优势,为新闻报道工作的改进提供条件。要优化传播方式,使受众从多种方面、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对新闻内容有所了解,弥补传统媒体不足的同时,避免新闻的片面性。要有针对性地对具体新闻事件的多个元素进行收集与整理,科学地融入新闻报道中,将具体新闻事件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读者,让读者积极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