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食品工业市场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食品工业市场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实力。通过市场占有率的四个影响因素可以对市场占有率进行定量地分析,从而可以了解我国工业品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情况,而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的龙头经济圈,故分析长三角经济圈的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定方法

1、市场占有率分析模型。设Y0、X0、Z0、I0分别为某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品销售额、工业生产要素投入量,并记P、P、P分别为该地工业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生产率,则:

P=X0/Y0,P=Z0/Y0,P=X0/I0

同理,设Y、X、Z、I分别为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品销售额、工业生产要素投入量,并记PY、PZ、PX分别为全国工业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生产率,则:

PY=X/Y,PZ=Z/Y,PX=X/I

记P0为该地工业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则:P0=Z0/Z。可得:

P0=(PY/P)(P/PZ)(P/PX)(I0/I)(1)

记A0=PY/P为工业增加值率因子;B0=P/PZ为产品销售率因子;C0=P/PX为工业生产率因子;D0=I0/I为生产要素占用率,则(1)式为:

P0=A0B0C0D0(2)

上式即为该地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分析模型,我们将市场占有率分解为增加值率因子、产品销售率因子、生产率因子以及生产要素占有率四大因素,从而我们可以通过这四大因素对市场占有率进行定量分析。

2、生产率模型。我们通过柯布-道格拉斯函数(Y=ALK)来分析生产率模型。其中,Y为产出,L为劳动投入,K为资金投入,、为L、K的产出弹性系数,A为结构参数。

根据全国31个省市工业增加值Y、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L、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K的资料,使用eviews软件拟合我国省市地区工业的生产函数为:

Y=0.77L0.3742K0.7729(3)

归一化处理后的全国各省市工业综合要素生产率模型为:

P=PP(4)

其中,PL、PK分别为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

记P0、P、P分别为某地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P、PL、PK分别为全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则该地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因子为:

C====EF(5)

其中E0、F0分别为该地的劳动生产率因子和资金生产率因子。

由此可得全国31个省市工业综合要素生产率因子。

二、实证分析

由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到全国31个省市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其中江苏工业品市场占有率最高(13.45%),市场占有率最低(0.01%),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省份有3个,分别是江苏(13.45%)、广东(12.84%)和山东(12.27%)。下面以长三角经济圈一市二省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分析为例,并与京津冀经济圈进行比较。(表1)

1、上海市。2008年上海市工业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01%,居全国第5位;其中增加值率因子为1.25,产品销售率因子为1.01,劳动生产率因子为1.15,资金生产率因子为0.84;劳动占有率为3.44%,资金占有率为4.71%。数据显示,上海市工业品增加值率因子、产品销售率因子、劳动生产率因子均高于全国;而资金生产率因子低于全国;劳动占有率、资金占有率虽低于市场占有率,但占比较大。这表明增加值率因子、劳动占有率、资金占有率对其市场占有率的贡献大,而资金生产率因子低是制约其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

2、江苏省。市场占有率为13.45%,居全国第1位;其中增加值率因子为1.04,产品销售率因子为1.01,劳动生产率因子为1.03,资金生产率因子为1.19;劳动占有率为12.49%,资金占有率为10.86%。数据显示,江苏省的工业品增加值率因子、产品销售率因子、劳动生产率因子、资金生产率因子均高于全国;劳动占有率、资金占有率虽低于市场占有率,但占比非常大。这表明增加值率因子、劳动占有率、资金占有率对市场占有率的贡献大;前四项因子均高于全国,劳动占有率、资金占有率占比均非常大,显然,这是江苏排第1的原因。

3、浙江省。市场占有率为8.03%,居全国第4位;其中增加值率因子为1.27,产品销售率因子为1.00,劳动生产率因子为0.69,资金生产率因子为0.92;劳动占有率为9.22%,资金占有率为6.88%。数据显示,浙江省的工业品增加值率因子高于全国;产品销售率因子与全国持平;劳动生产率因子、资金生产率因子均低于全国;劳动占有率高于市场占有率,而资金占有率低于市场占有率,但占比均非常大。这表明增加值率因子、劳动占有率、资金占有率对市场占有率的贡献大,劳动生产率因子、资金生产率因子低是制约其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知,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制约上海工业品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是资金效率,制约浙江工业品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是劳动效率、资金效率。(表2)

4、长三角经济圈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合计为26.5%,京津冀经济圈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合计为9.12%,几乎是长三角经济圈市场占有率的1/3。数据显示,两个经济圈的市场占有率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占有率上,其中长三角经济圈工业品劳动占有率合计为25.15%,资金占有率合计为22.45%;京津冀经济圈工业品劳动占有率合计为6.49%,资金占有率合计为8.98%;京津冀经济圈工业品劳动占有率是长三角经济圈的25.8%,资金占有率是长三角经济圈的40.01%。长三角经济圈工业增加值率因子为1.14,高于京津冀经济圈工业增加值率因子0.97,表明长三角经济圈企业的增加值率低。长三角经济圈工业劳动生产率因子为0.92,远低于京津冀经济圈工业劳动生产率因子1.44,表明长三角经济圈企业的劳动效率低。长三角经济圈在生产要素占有率上占有巨大优势的基础上,可通过提高其他影响因素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劳动效率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京津冀经济圈的生产要素占有率相对较弱,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占有率,同时兼顾其他影响因素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增加值率因子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结论

通过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分析可知,提高各地区工业竞争力,即要提高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就要提高增加值率因子、产品销售率因子、生产率因子以及生产要素占有率四大因素。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产品销售率因子的影响明显小于增加值率因子和生产率因子,这表明要提高地区工业竞争力,除加大促销力度外,应把更大精力放在提高生产效率上来,同时要提高要素占有率。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2.内蒙古工业大学)

篇2

[摘要] 目的 了解噪声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流动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状况。方法 采用定群、纵向研究分析138名噪声职业接触者在岗连续4年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结果 未检出语频听损者;除2010年外,各年度观察对象增加显著多于岗前(χ2=10.38,P<0.01;χ2=6.31,P<0.05;χ2=7.35, P<0.01),各年度各频段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岗前(t=11.52,P<0.01;t=3.83,P<0.05;t=37.98;P<0.01;t=15.13;P<0.01);4次在岗体检3000Hz、4000Hz、600OHz处听损耳次三频段之间比较(χ2=167.95,P<0.01) 、各频段两两相比(χ2=165.8,χ2=56.42,χ2=40.0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年度听损耳数和观察对象数目前未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时间累积效应关系尚不稳定,该车间噪声危害目前可控。

[

关键词 ] 噪声;职业接触;纯音听阈;平均听阈;听力损失;观察对象

[中图分类号] R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25-03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1]。噪声对机体最主要和直接的危害就是听觉损害,是特异性的损害作用[2],噪声危害引起的听力损伤最明显的是语音分辨率下降,造成对语意的理解困难、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受到影响。另外对声源的方位定位准确性也会下降,这对回避危险、减少工伤、交通事故发生是不利的[3]。噪声性听力损伤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职业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4]。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噪声一直困扰着职业接触者和HSE管理者,为了解在目前劳动条件和HSE管理模式下,噪声对现场作业工人听觉系统的实际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定群、纵向方法分析138名2009年经过岗前体检的净化车间外操工,在2010—2013年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中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及动态变化趋势,寻找该作业场所噪声给职业接触者造成的听力损失特征,为该厂职业卫生管理和噪声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138名2009年10月—2013年9月连续工作4年的外操工(男108人,女30人)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0~56岁,平均(42.59±1.22)岁,该人群在该车间以流动方式接触不同设备产生、强度不等的生产性噪声。

1.2方法

1.2.1纯音听阈测定和测定结果判定按照GB7583-87《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要求,用经校准的丹麦AD229E型听力计,在工人脱离噪声岗位至少12 h后,在周围环境噪音小于30 dB(A)的隔音室内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照GB7582-2004/ISO 7029:2000《声学 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进行年龄和性别修正后,再按照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听觉损害, 500、1000、2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段听力下降>25 dB(HL)为听力损失,3000、4000、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段听力下降≥30 dB(HL)为听力损失;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40 dB(HL)、较好耳语频正常者为噪声岗位观察对象。

1.2.2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使用经过校准的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设置监测点进行测量,噪声暴露声压级在70.9~107.7 dB(A)之间,平均(84.43±1.39) dB(A),频谱分析为中、高频率的宽频带稳态噪声。

1.3统计方法

利用Excel汇总数据,运用其统计函数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5]和均数95%可信区间估计,χ2检验差别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根据求得t值然后根据自由度、对照t临界值表查P值,以P<0.05推断两组数据有差别。

2结果

2010—2013体检中每年虽有检出语频听力损失者,但脱离噪声作业环境一周后复查听力,语频均恢复正常,故以下只对高频听力损失者进行统计分析。

2.1高频听损耳数

以2009年听损耳数为基期定基比,2010年上升和2011年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 2012、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比2011年上升、2012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观察对象

以2009年为基期定基比,除2010年外,各年度检出的观察对象与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比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年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各频段平均听阈

以2009年为基期定基比,2010年下降(t=11.52,P<0.01)和2011、2012、2013年上升(t=3.83,P<0.05;t=37.98,t=15.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比2010年下降(t=11.52,P<0.01)、2011和2013年提高(t=5.23,t=10.25,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与上一年比(t=1.98,P>0.05)各频段平均听阈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各频段受损情况(听力曲线)

分别在3、4、6kHz处表现为单频段听损的耳数占86.70%,在3k~4kHz、4k~6KHz处表现为双频段听损的耳数分别占1.97%、9.36%,三频段听损的耳数占1.97%;27.09%的耳在3k或4kHz处表现出“V”型下陷特征,72.91%的耳表现为斜坡形下降(见表4);4年中3kHz、4kHz、6kHz检出听损最重耳次分别占4.70%、32.05%、63.25%,三频段之间比较(χ2=167.95,P<0.01)、各频段两两相比(χ2=165.8,56.42,40.0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噪声对人体影响的早期主要引起生理改变,此后才出现病理变化。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随着病损程度加重,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以外,语言频段(0.5~2kHz)的听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听力障碍[1]。

本次定群、纵向研究结果显示,除2010年外,各年度观察对象人数均显著多于岗前(P<0.01或P<0.05),但尚未达到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此部分人员是预防的重点,各年度听损耳数和观察对象数目前未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时间累积效应关系尚不稳定,与江春苗等[6]的报道接近,可能与工人以流动方式接触不同强度的噪声,累计暴露剂量尚不足以加速或加重听力损伤程度有关。个体听力曲线统计分析显示, 27.09%的耳在3或4kHz处表现出“V”型下陷特征,72.91%的耳表现为斜坡形下降,63.25%的耳次在6kHz处受损最重,32.05%的耳次发生在4kHz,与文献研究结果听力曲线在3~6kHz(多在4 kHz)出现 “V”型下陷、4kHz高频听力下降人数最多[1] ,[2], [7],[8]均不完全一致。目前对该工作场所的噪声监测使用倍频程进行噪声频谱分析,缺少6kHz频段噪声频谱,故无法全面地以该工作场所噪声频谱特性佐证本研究结果。建议未来噪声监测采用1/2或1/3倍频程进行更为全面的频谱分析、职业健康检查增加8kHz的听力测定,以便日后对各频段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分析,并找到该厂噪声职业接触者确切的听损“V”凹陷频段。

高温、化学品均与噪声有协同作用[9], Pekkar men[10]曾经报道,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与内耳血液温度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当噪声声级高于 90 dB(A) 时,环境温度的升高能显著增加暂时性听阈位移( TTS);吴奇峰等[11]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噪声合并硫化氢组语频听力损伤最严重,噪声合并高温组次之,单纯噪声组损伤最轻。该工作场所高频噪声与高温和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共存,应是导致工人高频听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被调查人群中,平均66.49%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下,每天上下班2 h以上的路途中,使用耳机的频率高、时间长也是导致工人高频听力下降不可忽视原因之一[12]。

生产性噪声对机体的影响与其性质、强度和频谱特性、接触时间和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密切相关,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更应适时关注劳动者听力动态变化,加强对观察对象的职业卫生干预,才能有效控制从高频听损、语频听损到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和发展。

[

参考文献]

[1]金泰廙,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9-232.

[2]张君.某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分析职业与健康,2013,29(3):263-265.

[3]施丽琼,袁明,谭慧萍,等.厂矿企业噪声危害与听力损伤监测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59-161.

[4]Loftis M.Sources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J].AAOHN J,2007,55(11):476.

[5]肖庆,袁进.基于Excel进行科研设计资料均数t检验[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489-1491.

[6]江春苗,郭仲琪,肖吕武,等.噪声作业工人1011例听力损伤及相关因素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5):293-295.

[7]陆强.某民用飞机场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纯音听阈测试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8]罗燕,周李芳,陈健,等.某石化总厂噪声环境作业人员听力状况调查[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5):532-534.

[9]林锦明,刘庆凤,刘建华,等.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性噪声聋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4,30(3):300-304.

[10]Pekkar men J. Noise,impuse noise and to her physical factors :Combined effects on hearing[J].Occup Med,1995(10):545-559.

篇3

2009-2010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人数

2009-2010年度从业人员复查人员数情况

结果:两年体检总人数为26428人,其中上半年多于下半年,2010年多于2009年。需要复查的人数为4526人,检出率为7.98%,复查原因主要为HbsAg阳性,检出率为4.98%,占复查人数的62.54%;其次为未采血和未透视等疏漏现象,占2.86%。

结论:HbsAg阳性为主要复查原因,但未透视和未采血等疏漏现象亦不容忽视。

扶沟话音系

摘 要:河南省扶沟县方言是中原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沟话虽隶书与中原官话,但仍与普通话有差异,尤其是在语音方面,本文对扶沟话声母、韵母和声调做了详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扶沟话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

关键词:声母 韵母 声调

扶沟县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北部,处于许昌、开封和周口三市的交接地带。扶沟话是扶沟县人民日常所使用的语言,按照贺魏在《中原官话的分区(稿)》(贺魏,2005)一文中对中原官话的分区,扶沟话隶属中原官话漯项片,是纯粹的河南方言。本篇文章记录的是扶沟县城关一带的发音系统,本文中发音人高红梅,47岁,从小居住在扶沟县城南关,能说一口地道的扶沟话。

一、 声母

说明:

(1) 扶沟话有25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比普通话多了[v][?][?]三个声母。

(2) 总体来看,扶沟话与普通话相比音值偏低,声母的发音区域较窄,过程较短。

(3) [v]是唇齿浊擦音声母,来自中古止摄合口三等喻(以)母、微母,如“唯维惟未”等字,在区内读音为[vi],其余仍读[uei]。

(4) 声母[n]和声母[?]在区内互补,在开口呼、合口呼前为[n],在齐齿呼、撮口呼前为[]

(5) 区内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混合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北部地区,南部地区情况稍微好些,在混合地区,舌尖前音较突出,舌尖后音不明显,并且舌尖前音的发音部位较普通话靠后,舌尖后音的发音部位较普通话靠前。

(6) 零声母与开口呼韵母相拼合时,韵母前带有较明显的舌根浊擦音[?]。

(7) 区内唇齿音声母[f]和[v]可与齐齿呼的[i]相拼合。

(8) 个别字声母之间的混淆:

送气与不送气的混淆:①p′p琶杷②tste′ 歼③ts′ts渠券④ts ts′ 造

其他声母的混淆:

①Δα 润闰 ②αΔ 秧殃 ③sts′ 深殊

④nl嫩⑤hts械⑥fp′甫

⑦sts 输(输赢义)

(以上字前面声母是普通话中声母,后面声母是扶沟话声母)

二、 韵母

说明:

(1)扶沟话有42个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扶沟话比普通话多出了[u?]、[iai]、[iu?]三个韵母。

(2)扶沟话中除了央元音之外,其余元音(单韵母)的发音与普通话相比发音都不到位,发音区域较窄,发音过程短。

(3)扶沟话中的[o]韵与普通话中的[o]韵相比,舌位偏前,嘴角略展,与[?]近似;扶沟话中[ao] 韵与普通话中[ao]韵相比,动程短些,有点近似单元音[?],这里我们与《扶沟县志》对这些音的描述保持一致,分别记为[o]和[ao]。

(4)扶沟话中[ai]中[a]的开口度稍小,[iai]中[a]的开口度更小。

(5)扶沟话中古蟹摄合口一等和止摄合口精组字带有韵头[u]。

(6)不同的学者对扶沟话中[iu?]韵有不同的描述,有的记为【y?】[2],有的记为[y?][3],本人认为记为[iu?]更符合事实。

三、声调

扶沟话中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与普通话声调比较,调类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与普通话声调系统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各自调类所管汉字也大体相同,对比如下:

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

扶沟话24 高黑53 阳罚44 好短 313 大快

普通话55 35 214 51

扶沟话调类和调值都比较单一,扶沟县人可以充分利用扶沟话与普通话之间这种整齐的对应关系来学习普通话,虽然扶沟话与普通话的调类相同,但是两者的调值并不相同,所以扶沟县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放在对普通话调值的学习上。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沙门菌是人群中重要的肠道致病菌病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感染,易传染,致病力强。据报导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菌引起中毒者占前二位[1]。为了解姜堰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带菌、感染情况,对2011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沙门菌属的带菌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及标本2011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体检人员肛拭子标本 ,共14256人份。

1.2检验方法由体检医师采集标本立即置于SC增菌液中,4h内送至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参照 GB 4789.4-2010《沙门氏菌检验》进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

1.3培养基及试剂SC增菌液、BS琼脂平板、XLD琼脂平板(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三糖铁琼脂、细菌生化鉴定管(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4实验室检查

1.4.1 增菌 将肛拭标本置于5mlSC增菌液中,36℃±1℃培养18h-24h。

1.4.2 分离用接种环取增菌液一环划线接种于BS琼脂平板,36℃±1℃培养40h-48h。

1.4.3 初步鉴定将平板上可疑菌落(黑色有金属光泽、棕黑色或灰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形成灰绿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接种于三糖铁琼脂,于36℃±1℃培养18h-24h,对可疑菌株做初步生化鉴定。

1.4.4鉴定初步鉴定生化结果为乳糖(-)、葡萄糖(+)、靛基质(-)、尿素PH7.2(-)、硫化氢(+)、动力(+)、赖氨酸脱羧酶(+)。符合上述初步鉴定结果的菌株,用多价和单价因子血清定型,再做全套生化进行证实。

2 结果

2.1 各月份检出情况

2011年14256份肛拭标本中,共检出沙门菌阳性60人,阳性检出率为0.42%。各月份检出率在0.07-1.45%之间,检出率最高在4-9月间,1月未检出。(见表1)

表1 姜堰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检测结果

2.2沙门菌群、菌型分布情况

分出的60株沙门菌分别属6个血清群,以B群为主为30株占50%,其余依次为C群12株占20%,F群8株13%,E群7株12%,D群3株占5%。

检出的菌型分为18个血清型,其中以德尔卑沙门菌最多,占40%;其次为阿伯丁沙门菌、纽波特沙门菌,分别占13.3%、10%。(见表2)

表2 沙门菌的菌群、菌型分布

3.讨论

沙门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重要的肠道病原菌。沙门菌在自然界中存活力较强,适宜条件下能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引起人畜食物中毒,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传染源。沙门菌在人群中携带率较高,感染沙门菌后约3%的患者成为携带者,其粪便排菌时间长达1年或1年以上[2]。本次调查显示姜堰市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率为0.42%, 德尔卑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其中以4-9月份检出率高于其他月份,这与沙门菌最适温度35℃-37℃[3]生长特性吻合。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近年我市也有发生,人群带菌率高、菌型多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笔者认为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从业人员定期及岗前健康体检与卫生知识培训,不合格人员及时调离及不予上岗,并应对带菌者给予指导治疗及落实监督管理;应加强食品卫生及餐饮具消毒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大疾病预防知识宣教的力度,使人们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疾病预防知识以降低感染与传播。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