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8-11 09:15: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改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健康改善的意识也在增强。但健康意识增强的同时,大多数人仍不能正确意识到高血压危险因素所造成的发病风险,更不能保持这种对健康风险的意识,有时甚至到了疾病出现症状之后才进行治疗。这种意识相当危害人们的健康,造成身体及经济上的损失。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健康的综合风险,鼓励人们修正不健康行为,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包括量化的药物分析,多层次的营养膳食监督,科学的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达到控制慢性病风险,促进健康的目的。我院体检中心通过对全市各单位预防性健康体检,对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8至2009年体检中心高血压阳性患者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年龄27~79岁。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另一组作为对照。

1.2 方法 采用中华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应用的健康风险评估专用软件,在体检之后配合详细的健康问卷调查,计算出高血压若干年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率,以及个人患病危险性在人群中的高低。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对健康干预的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追踪访问,了解其医嘱依从性状况和药物疗效。对照组常规治疗,只说明注意事项,服药方法和复诊时间。

1.3 医嘱依从性评价 ①遵医嘱服药;②患者按要求复诊;③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病情控制情况。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医嘱依从率及疾病控制良好率比较见表1、2。

3 讨论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已成为首位死因,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1]。2002年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知晓率30.2%,服药率24.7%,控制率6.1%,医务人员的知晓率还不如美国普通民众[2]。可见人们明显缺乏对各种疾病危险因素的充分认识,有时甚至还存在误区:不信任医生;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时用药方式不便利,嫌麻烦;有时太忙不能坚持服药;也有因经济困难不能服药等不依从医嘱,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作者通过对个体患者主要慢性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其若干年内罹患该种疾病的可能性(绝对危险性),并能和同年龄及同性别的人群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判断患病危险性在人群中的高低(相对危险性)。譬如一个严重吸烟者在体检中血压偏高,看到自己的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比同伴高5倍,因此心生警惕,同时开始积极避免各种危险因素,依从个性化健康改善指导,很好地达到了健康标准。医务人员更应增强高血压的防治观念,提高防治知识,做好健康风险评估,让更多的人主动自觉地掌握并参与到自我管理的活动中来[3]。促进个人积极作出行动,以达到早治疗,早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46-01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 2002 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老年高血压患者知晓率30.2%、治疗率24.7%、达标率6.1%,形势不容乐观。动脉硬化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老年人错误的认为老年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均是老年退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而不需要治疗。我们通过观察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老年高血压与老年无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差别,证实治疗的必要性。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50例老年无高血压患者均为2012年4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病例。老年高血压组中男性73例,女74例,年龄60-90 岁,平均年龄72.59±7.02;老年无高血压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0-87 岁,平均年龄71.02±7.14。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ABI)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老年人,年龄≥60岁。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3 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60岁以下;

1.3.2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脑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

1.3.3 精神病或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1.3 检测设备及方法

采用仪器:OMRON(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型号:VP-1000。由专职护师廖玉婷负责,在独立、安静、环境舒适的动脉硬化检测室进行。

1.4 观测指标

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两组老年患者的双侧上臂、足踝的收缩压、舒张压、ABI、PWV。PWV绝对值评估方法:1400-1700之间为轻度动脉硬化,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700-2000之间为中度动脉硬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大;2000以上为重度动脉硬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ABI评估方法:ABI1.4提示患者下肢血管钙化,0.9至1.4之间为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典型案例分析:毕某,女性,60岁,新发诊断的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血压波动在139/93mmHg左右,动脉硬化检测示:右侧PWV 1600cm/s、左侧PWV 1623cm/s,血脂、血糖、血尿酸、肾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动态血压、颈动脉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均正常。未予任何降压药,建议适当运动、改变生活方式,观察3个月。患者偶有心慌,予稳心颗粒(无糖型)1包/次,3次/日,口服,共计服药4个月后复查动脉硬化检测示正常。

3 讨论

动脉硬化主要是血管壁内中膜增厚、纤维化,由于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胶原含量增加,导致弹力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断裂,伴有中层纤维化和钙化,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降低。国外报道:年龄和血压是影响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因素。动脉硬化又导致了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以及收缩压(SBP)不成比例地增加。理论上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但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到后者需要几十年。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下肢动脉闭塞等。有研究表明10个心肌梗死9个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现代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及预测,PWV值增大提示动脉僵硬度较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PWV值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矫正年龄因素后,高PWV值(1/5以上)死于心血管疾患的风险是低值患者的11.8倍[1]。PWV超过1770cm/s的高龄住院患者心血管死亡是1770cm/s以下群体死亡率的4.6倍[2]。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一个目标是保护靶器官,另一个目标是改善动脉壁僵硬程度,所以不仅要降低血压,而且也要降低PWV值,实际上PWV应是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

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不是每一位老年人都会发生高血压,相同年龄段的老年无高血压患者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至少低一个等级。

中医学提倡上医治未病,我们分享的典型病例是一例1级高血压、风险评估属低危的患者,虽然西医不提倡尽早使用降压药,但我们及早的给予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PWV值恢复证明确实可以逆转早期轻度动脉硬化的血管弹性,说明活血化瘀药物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ABI反应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老年无高血压组有1例仅右侧ABI

今后我们会继续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检测,用数据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平稳降压,防治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疾病,并继续在中医辨证论治、未病先防思想指导下采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定期复查PWV客观量化评估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动脉壁僵硬程度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Laurent et al, Hypertension, 2001,37:1236-1241.

篇3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病种繁杂,且病情重,变化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存在极高的风险[1-2],因此,护理工作难度较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护理知识及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本研究将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10例,其中,男112例,女98例,年龄为46~87岁,平均(54.7±16.8)岁。所有患者第一临床诊断均为心血管疾病,且住院时间均≥4周,入院后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清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均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依据护理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预防方案。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2.1常规护理措施每日监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若存在高血压,应及时了解患者血压情况并详细记录,分析影响因素,告知医师,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消除影响因素,力求血压控制在一个平稳状态。若存在血脂和血糖异常,应定期行血脂和血糖监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并消除不良习惯,同时定期监测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及肝功能等指标情况,以评估用药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1.2.2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以我院心内科多年护理经验及医院相关护理规章制度为依据,总结近几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故的经验教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辅导。心血管病往往发病急骤,进展较快,加之老年患者居多,因此,该患病人群往往心理承受能力交差,对于困难、挫折的抵御能力较弱,一旦入院,极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认识能力下降,悲观易怒,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极大的影响了病情恢复,因此,我院针对上述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每位患者在入院当天就由责任护士进行心理问卷评估,了解患者具体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与家属共同帮患者度过心里难关;②心血管病保健知识的宣教。心血管疾病起病急骤,其救治的黄金时间往往在发病的先期,因此,掌握心血管病的急救知识及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心血管疾病科学知识的普及,并定期进行相关健康讲座,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让其逐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发展规律,治疗措施及预后等,使其对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③生活指导。除上述措施外,我们还根据心血管疾病的不同种类制订了不同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案,为患者进行生活指导。例如,若患者患有冠心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同时,应注意减少摄入的总热量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力求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且不能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大便通畅。若为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避免肥胖,控制三餐的热量摄入,避免血压波动。

1.3观察指标

①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技术水平及心血管内科治疗指南落实情况等几个方面使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4个等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②根据护理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风险事件、并发症及患者医嘱遵从性等方面将护理效果分为差、一般、良以及优4个等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者63例,良者38例,一般者4例,差者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者38例,良者54例,一般者9例,差者4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多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较快,若不及时救治,可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常存在多种潜在的护理风险,如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不自信、恐死等心理方面的问题[3],住院期间可能会做出某些偏激的行为,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部分患者依从性差,可能无法完成医嘱,不配合治疗,擅自离院,增加院外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病几率,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另外,部分患者年龄较大,且合并症较多,可能出现摔伤、跌伤、坠床、烧伤、窒息等意外事件或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疾病。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上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给予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将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增加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篇4

2008年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群脑卒中死亡人数是心肌梗死死亡人数的3~5倍。

鉴于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脑卒中成明确的正相关关系,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亟需加强高血压知识普及和提高血压控制率。

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强调,高血压治疗中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建议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数目、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疾病,评估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程度,根据危险分层决定降压治疗的策略。

根据血压、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状态。

建议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社区接受治疗的30例家庭病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30例家庭病床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改善措施,护理改善后,选取同一社区的30例家庭病床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3±2.5)岁。

1.2 方法:对90例家庭病床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改善措施,改善措施为:①治疗性护理;②帮助就医;③心理护理;④辅助检测;⑤辅助康复训练。

1.3 指标观察: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护理风险评估总分为100分,低于70分表示患者的依赖性较强,超过70分表示依赖性较低,分数越高,依赖性越低,反之,依性越强。各项指标:疾病知识、皮肤清洁、合理服药、社会关系、饮食习惯、生活自理、睡眠质量、辅助工具、心理状况。各项指标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改善越好,反之,越差。

1.4 统计分析:将研究中所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15.0软件对研究中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s)对数据计量资料来表明,用χ2检验来表明计数资料,当P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模式在不断的更新变化,社区卫生服务随着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转变,护理工作由医院为主逐渐发展成为社区和单个家庭为主[3]。家庭病床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家庭病床缺少医院护士的专业护理操作,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护理风险,对家庭病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找出影响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4]。

护理风险评估能够影响家庭病床的有效管理,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家庭病床的建立,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意识,制定相关措施,降低家庭病床的护理风险[5]。具体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极易导致心慌、寂寞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应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对于不良心里情绪进行疏导;②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护理要素,提高疾病和护理知识水平;③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制定良好的饮食习惯;④运动锻炼:在患者身体可以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恢复速度。本研究表明,改善后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改善前。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麦艳冰,李学文,彭秋平.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07-109.

[2] 马海萍,彭幼清,任燕芳,等.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25(15):1758-1761.

篇6

【1】2016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多次反复讨论后对常用风险评估工具的选择达成共识性推荐意见如下,以便于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1)推荐使用ABCD2评分法或ABCD3一Ⅰ评分法对TIA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由于较高的影像要求,ABCD3一Ⅰ评分法更适用于院内神经专科医师对TIA患者的危险分层。

(2)推荐临床应用Essen量表或SPI一Ⅱ量表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复发风险,但二者的预测作用有限。

(3)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国人的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指南详见--2016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

【2】AAN最新指导意见:PFO的卒中复发预防该不该推荐封堵术?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近日更新了关于复发性脑卒中和卵圆孔未闭的实践报告,并发表于神经病学杂志。在本次更新中,学会强调了不要常规对隐源性卒中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实施经皮封堵术。

主要执笔者,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Steven R. Messé指出:“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而关闭PFO这一操作可能导致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他表示,本次更新是因为他们相信患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当知道PFO很常见,并且卒中复发的风险很低。

指南推荐要点:

1,临床医生必须建议患者仔细考虑经皮PFO封堵术,患有PFO是一个常见问题,大约每4人中便有一例。想要确定卒中或TIA是否由PFO导致是很困难的。关闭PFO对降低卒中风险的有效性仍不确定,并且虽然少见,但这一操作可能导致潜在的严重并发症(A级推荐)。

2,临床医生不应该在研究之外的场合给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PFO患者常规实施经皮封堵术(B级推荐)。在极少数情况下,如尽管进行了充分的药物治疗,并且并未发现其他已确认的机制,发生了复发性卒中,如果可用,医生可以提供AMPLATZER PFO封堵器进行治疗(C级推荐)。

3,在没有其他抗凝指征时,对于隐源性卒中和PFO患者,医生可以定期提供抗血小板药物而不是抗凝药物(C级推荐)。

4,在少数情况下,如卒中复发的同时患者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医生可以给隐源性卒中和PFO患者提供抗凝治疗(C级推荐)。(指南详见--AAN最新指导意见:PFO的卒中复发预防该不该推荐封堵术?)

【3】2015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循证医学指导原则下,参考国际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依据 2011 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的研究证据编写了该指导规范。

推荐意见:

1. 微导管超选造影证实血栓长度 >8mm、后循环病变、心源性栓塞、静脉溶栓无效及其他影像学证实为大血管闭塞患者, 建议优先机械取栓(Ⅰ类,证据水平 C)。

2. 选择机械取栓时,支架取栓系统(如 Solitaire 和 Trevo)通常优先于螺旋取栓器(如 Metci)(Ⅰ类,证据水平 A)。与支架取栓系统相比,Penumbra 的相对有效性尚不

明确。

3. 经过严格选择后的患者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单独使用 Solitaire,Penumbra 和Trevo 取栓或与药物溶栓联合使用(Ⅱa 类,证据水平 B)。

4. 除 Solitaire、Penumbra 和 Trevo 之外的机械取栓系统的作用尚不肯定(Ⅱb 类,证据水平 C)。

5. 机械取栓后,残余狭窄明显,建议术中造影观察(>10 分钟),如发现血管闭塞,建议一期行血管内成形术。(指南详见--2015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

【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2016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 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t疗急救转运网络, 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5】2016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卒中后过渡护理的管理

2016年7月,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HSFC)卒中最佳实践建议委员会更新了卒中后过渡护理的管理指南,该指南综合了最新证据摘要和循证建议,目的是为患者,患者家庭和照护者提供支持,教育和技能培训。(指南详见--2016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卒中后过渡护理的管理)

【6】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

2009 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联合了《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建议》),2015 年对该《中国专家建议》做了更新,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该《中国专家建议》结合国际相关研究的数据和建议以及国内相关研究和临床实际情况,对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同时对VTE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内科住院患者VTE 的预防指征及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推荐,且对于特殊人群如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人群的VTE 预防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中国专家建议》中还有两个附件,一个为肝素的不良反应――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处理原则,另外一个为预防失败而发生VTE 的治疗原则。

篇7

1收集资料

1.1体检资料患者王某,女,52岁,身高158cm体重68kg,腰围86cm,B超显示右肾有直径0.5cm的结石,肝肾功能正常,尿检正常,空腹血糖6.5mmol/L,血压150/90mmhg,心率78次/分,心电图、胸片均为正常。

1.2其它信息

1.2.1生活习惯及嗜好每天饮水量约500-800ml,喜食动物内脏、甜食,生活规律,不爱活动,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无烟酒嗜好,嗜好打麻将。

1.2.2既往健康状况否认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等病史,有过胆结石切除术史。

1.2.3心理健康状况因退休,无工作压力,喜爱攀比,虚荣心强。

1.2.4生活事件儿子离婚,对其来说很难启齿,觉得没面子。

2健康风险评估

2.1目前状况①B超显示右肾0.5cm结石,曾有过胆囊结石术。②中心性肥胖,身高158cm,体重68kg,腰围86cm,体重指数>28。③高血压1级,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

2.2患病风险评估①结石增大,再发的风险较高,喜甜食,喜食动物内脏,饮水量较少。②患冠心病的风险较高:肥胖,血压,爱攀比,喜面子,儿子离婚等。③患中风的可能性比较大:与高血压,缺乏锻炼有关。

3健康管理目标

预防其它疾病的发生,促进康复,降低健康危险因素,尽量使患者愉快地生活。

4健康干预指症

患者患有高血压,肾结石,中心性肥胖,需遵医嘱服用药物的同时,为其制定以下计划:

4.1确定目标人群①一级目标人群:为患者及其丈夫,儿子,女儿;②二级目标人群: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邻居,亲友等;③三级目标人群:地方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等。

4.2健康教育干预工作人员通过讲座、发放资料及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了解疾病的治疗、用药、饮食调理、并发症及诱因、疾病发展的危害性等方面的知识。

4.3膳食干预①多饮白开水:多饮水使尿液得到稀释,钙离子和草酸根浓度会降低。增加50%的尿量,可使结石发病率下降86%。②合理补钙:合理补钙,减少部分被肠胃吸收和经胃排出体外的草酸,使血液偏碱性,从而减少了肾结石的几率。③限制糖类摄入:高糖食品可以使患肾结石的机会增加,因此,注意少吃甜食。④少吃草酸钙含量高的食物:含草酸钙盐高的食物有香蕉、波菜、草莓、甜菜、巧克力等。过高的草酸摄入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⑤少吃豆制品:大豆食品含草酸盐和磷酸盐都高,能同肾脏中的钙融合,形成结石。⑥睡前慎喝牛奶。⑦勿过量服用鱼肝油: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1,促进肠膜对钙磷吸收的功能,骤然增加尿液中钙磷的排泄,势必产生沉淀,容易形成结石。⑧多食黑木耳:黑木耳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使结石剥落、分化、溶解提出体外。⑨限制动物内脏和高胆固醇的食物。⑩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4.4运动干预多做肢体及跳跃运动有利于结石的排出,这些运动包括跳绳、跑步、上下楼梯、跳高、跑远等项目。若每天坚持一定量的这些运动,肾结石就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虽然这些运动对结石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患者有高血压、年纪很大,一定要把握好度,物及必反,过度的运动会造成肾脏的负担加重,不仅如此,还可以诱导肾绞痛发作,增加病人痛苦,不利于肾结石的康复。每次运动20-30分钟为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循序渐进,以不大口喘气为宜。

4.5心理干预①怒伤肝,必使肝气血不畅,是诱发肾结石急性发作的因素,忧忌伤脾,必使脾胃饮食不消,也是诱发肾结石的原因之一,所以,恼怒忧思应尽量避免。②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消除其攀比心理,与人为善,和亲友、同事等处好关系,在融洽、快乐的氛围中,才能有愉快的心理健康环境。③把心思转移到业余生活中去,鼓励患者参加丰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④对于病情不要紧张,对于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从容面对,要使其慎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不可能天天都有鲜花和阳光,家庭中不可能都是微笑和欢乐。

5追踪随访

5.1每2个月复查一次B超,指导用药和饮食调整。

5.2每天定时测量血压。

5.3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5.4定期肝功能、心电图、脑卒中检查,防止风险疾病多发性,阴止并发症,搞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中。

6效果评估

通过11个月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患者每天饮水量保证大于2000ml,严格按规定饮食,改变了打麻将这种久坐少动的爱好,喜爱跳舞和跳绳。血压下降保持至130-140mmhg/80-85mmhg,体重降至58kg,B超显示双肾无结石。因此,通过这个个案显示,对患者采取的针对性健康干预,改善了她的生活习惯,减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身体素质及生活,健康管理是有效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此次健康管理成功有效。

篇8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39-04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因素,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通过对脑卒中风险人群进行监控和危险因素干预,目前国内外在社区中心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监控和预防性干预已上升至社会问题,但对社区中心与三甲医院分层评估和治疗干预的模式探讨较为少见,本研究即探讨了在社康中心进行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分层的可能性及与三甲医院双向转诊的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梅林一村筛查的社区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风险人群20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制定脑卒中8项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体重超重、缺乏运动、卒中家族史)中3项及以上。其中男1246例,女764例,年龄在46~71岁,平均年龄(56.8±5.1)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风险分层及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选后均在社康中心和健康小屋中采用氟明翰卒中风险评估量表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分层评估,将患者划分为三层,其中低危10年内卒中风险低于6%,中危10年内卒中风险6%~10%,高危10年卒中风险高于10%,然后将患者送至三甲医院进行二次评估,并由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开处药物干预方案,其中高血压患者给予长效钙拮抗剂或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社康中心干预组1126例后期在社康中心随访和调整方案,三甲医院干预组874例在三甲医院随访和调整方案,治疗6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做出治疗调整,继续治疗干预6个月,且已取得三甲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首次在社康中心危险分层结果与三甲医院危险分层结果差异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6个月、1年中相互转诊状况,分析其转诊原因,观察两组患者中未转诊者治疗1年后危险因素治疗率、达标率和差异性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危险分层结果采用配对x2检验。且P

2.结果

2.1危险分层结果差异比较

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危险分层结果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两危险分层结果经配对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7,P>0.05)。

2.2社康中心一三甲医院相互转诊分析

社康中心干预组与三甲医院干预组患者干预随访6个月及1年相互转诊情况分析见表2。由此可见干预随访6个月及1年由三甲医院转诊至社康中心者高于由社康中心转诊至三甲医院者(P

2.3治疗干预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见表3。由此可见社康中心治疗率为91.0%,略低于三甲医院干预治疗率的92.5%,但无统计学差异(x2=0.581,P>0.05),社康中心血压控制率为69.8%,三甲医院血压控制率为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2,P>0.05),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是否享受、健康教育、首选固定复方制剂降压药物、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

3.讨论

篇9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危险因素的增多,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且存在庞大的后备人群,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1]。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病发、进展为主要原因,及早发现这种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对于防止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以下简称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或PWV)是检测动脉弹性与功能重要技术,具有无创、敏感性强、快捷高效、重复性好、廉价等优点,本文旨在分析其在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概括相关研究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500例。其中男232例,女268例,年龄18~73岁,平均(45.3±11.8)岁。排除标准:①体检前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以及肝肾疾病;②检测前依从性差,有吸烟、饮酒、和刺激性浓茶或咖啡等情况。

1.2方法 检查前1d,医嘱患者规律作息,戒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次日至体检中心4h前禁止大量有氧运动。检查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医嘱患者平卧于受检床,静吸5min,促心绪平稳,采用问答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输入至仪器,而后选择仪器自备血压袖带传感器,围于患者上臂与踝部,安装心电、心音传感器,检测PWV。重复3次,机器计算取其均值,留档,所有患者分不同时间段重复检测。

1.3风险评估 测算左右两边体侧,PWV均值:①轻度异常,PWV>1400cm/s;②中度异常,PWV>1700cm/s;③明显异常,PWV>2000cm/s。

2 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除年龄、心率、舒张压外,男性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脉压差均高于女性。

2.2PWV水平性别、年龄分布 男性左右侧PWV均高于女性,高于总体,男性、女性、总体左侧高于右侧,(见表1)。男性、女性PWV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2.3PWV风险等级分布 女性正常率高于男性,≤45岁正常率高于>45岁,≤45岁者轻度异常率、中度异常率、明显异常率低于>45岁者,(见表2);男性、女性异常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2.4PWV相关系数分析 就统计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收缩压、心率、性别、平均动脉压、脉压与PWV值相关(见表3)。

3 讨论

心血管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现在我国心血管患者数仍在持续增加,每天因心血管病死亡9千余人,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5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心血管病以冠心病、高血压为典型代表,动脉以硬化是最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研究证实其为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2]。PWV在心血管病筛查、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包括:①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损害、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3];②为一般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③对终末期肾病进行预测。本次研究中,受检患者均为一般人群,尚未确诊心血管疾病,结果显示异常者占43.20%,成为心血管病风险人群,PMV在心血管病疾病筛查、风险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体检必备技术之一。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脉管壁粘弹性、血管直径与管壁厚度、血液密度有关,后两项因素变化幅度较小,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不显著,故PWV可直接反映动脉血管粘弹性[4]。本次研究中,男性PWV均值高于女性,左侧高于右侧,且PWV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符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生理特征,反映PWV检测指标较客观。

PWV可独立预测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可筛查早期动脉硬化,研究证实PWV水平每增加350cm/s,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1.4~1.5倍,同时PWV还是原发性高血压独立预测因子[5]。

PWV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在55岁以前,男性PWV略高于女性,进入55岁后,PWV均值快速上升,性别差异基本消失,这可能与对血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雌激素分泌迅速减少有关。除年龄、性别外,PWV还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如体重、血压、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存在高度相似,本次研究中年龄、收缩压、心率、性别、平均动脉压、脉压与PWV值相关,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2,4-5]。PWV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定位、危险因素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鲁豫.亚健康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09,07:152-153.

[2]岳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破裂的粘弹性动力性研究和临床应用[D].山东:山东大学,2010:44-47.

篇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3-01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质、实践性质强的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能在这个风险极高的特殊科室工作下去。科学地从防范角度处理在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可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做出系统性的评价,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以便有效的针对相应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孕产妇,对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年龄20到35周岁,心理健康且精神无异常。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与患者座谈形式沟通,让患者对于此次就医期间护理工作做出评价,然后提出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相应的护理人员也进行沟通,对于提出做遇到问题,最后加以归纳总结,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发生的频次做出风险评估。

2 结 果

2.1 调查结果 通过与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孕产妇以及相应护理人员的座谈调查,对于妇产科护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加以总结归纳,其中最多的是①护患缺乏沟通,占总数的36%,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在与患者交往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冷漠,出现问题不主动与患者交流就易于出现护理质量缺陷而产生纠纷。如术前未嘱其禁食而造成麻醉后误吸;为了执行“发药到口”制度,命令病人立即服药;各项费用未能及时耐心解释等等。②病人因素占发生次数的比例为28%,对于孕妇及家属来说,妊娠分娩是安全的,一些孕妇在待产期间,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如一待产妇擅自回家吃饭,回家后由于情绪激动,引发新生儿窒息,虽然产妇及新生儿抢救成功,但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③护理技术不过关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占总数的17%,由于护理水平低下、经验不足、协作技能不高,给病人的安全造成危害;例如在高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监护过程中,若重症监护失误,值班护士对血压的监护不到位,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不正确,可使产妇发生子痫。④配套设备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之一,占总数的11%,因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造成的安全风险。例如抢救新生儿窒息用的喉镜,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灯不亮,延误抢救时间。⑤药物性因素占总数的5%,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都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例如缩宫素有其严格的适应症,错误使用就会引发严重的不安全因素。⑥管理因素造成安全风险占总数的3%,由于职业道德安全教育薄弱,致使规章制度不能顺利落实,造成安全风险。

2.2 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对回顾数据的系统分析,得出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风险的等级评估,具体如下,①护患缺乏沟通为一级风险管理。②病人因素与护理技术因素列为二级风险管理。③配套设备和药物性因素列为三级风险管理。④管理因素列为四级风险管理。

3 讨 论

妇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

通过评估结果显示,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因素最主要的是护患的沟通(风险等级为一级),次之为病人自身的因素、护理方式不当和护士的护理技术不过硬(风险等级为二级),再次之为配套设备的不完善和药物性因素导致安全风险的发生(风险等级为三级),最后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因素是管理因素(风险等级为四级)。因此护士工作者再以后的工作中应按以上顺序完善自己、完善工作。

作为妇产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平作中,为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消除由于语言不当造成的误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全体医务人员应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将妇产科高风险的环节归类,人人掌握防范;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疏导,防患于未然,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

篇11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43

考试科目名称:

健康管理学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愈后防复

2.

理想危险度

3.

脑卒中

4.

心身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不属于中医养生理论中“饮食养生”推荐方法的是(

A.

忌食荤腥

B.

食量适中

C.

食宜清洁

D.

食不可偏

E.

因时而食

2.下列对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

A.必不可少、人人都能享有和充分参与的

B.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C.各级政府组织参与卫生保健的有效形式

D.最初级的卫生保健组织,是卫生系统的低级部分

E.技术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人们乐于接受的

3.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

A.增加个人和人群的健康知识

B.增加个人和人群对改变行为的信心

C.转变个人和人群的态度

D.改变个人和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

E.提高个人和人群的健康意识

4.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模块包括(

A. 问卷、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方案

B. 健康档案、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方案

C. 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

D. 健康档案、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E. 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方案、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5.不属于健康档案中以预防为向导记录内容的是(

A.健康体检

B.预防接种

C.危险因素评价

D.危险因素筛查

E.随访服务

6.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肝炎

B.血脂异常

C.高血压

D.糖尿病

E.肥胖

7.不属于肥胖干预的主要措施的是(

A. 手术疗法

B.  必要时使用药物

C.  控制总能量摄取

D. 增加身体活动量

E. 行为疗法

8.关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约定疾病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

B.以因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

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C.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

D.保险金的给付条件与疾病诊断不直接相关

E.以因约定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

9.如果某评估对象未来5年内的糖尿病发病绝对风险为11%,可以理解为(

A. 在未来5年内,在与该评估对象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B. 自即日起,在与该评估对象同等风险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C. 该评估对象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在低危险范围

D.100人中有11

人是高危人群

E. 在未来5年内在与该评估对象同等风险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10.

某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的200名观察对象中40人在两年内罹患糖尿病,非肥胖组400人中仅有20人在两年内患病,则可得出以下结果(

A.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值比为4

B.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病相对危险度为4

C.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值比为2

D.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病相对危险度为2

E.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高2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包括(

A.提出问题

B

.收集证据

C.评价证据

D.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E.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和医疗质量

2.关于“治未病”的核心要点包括(

A.未病先防

B.已病早治

C.既病防变

D.辩证施养

E.愈后防复

3.属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是(

A.遗传因素

B.体力活动不足

C.饮酒

D.血脂异常

E.膳食因素

4.属于健康管理近中期效果评价的指标是(

A.生活质量指数

B.信念持有率

C.健康知识均分

D.行为流行率

E.干预活动执行率

5.关于健康风险说法错误的是(

A.危险度的计算是基于对慢性病和前期暴露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得出的

B.理想危险度是将所有前期暴露因素修正到目标水平计算得出的危险度

C.目标分值是根据受评估者在问卷上报告现在健康状况计算得出的

D.健康年龄是与其健康指标的数值相同的男性或女性人群的平均年龄

E.评估分值是假设受评估者成功实现了所有建议其做的改变后计算得出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述心理咨询的4种技术。

2.

请简述健康管理的两大科学基础。

3.

请列举健康信念模式的各理论维度,并对各维度含义进行阐述。

4.

请简述健康管理常用服务流程。

五、案例题

(50分)

某大型企业在职员工1500多人,男多女少,平均年龄35岁,60%以上职工吸烟。工作方式以久坐为主,公司提供自助餐,品种较丰富,荤菜为主,油盐较多。企业医务室保存的员工体检资料显示:近几年企业员工体重增加明显,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请根据该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简述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说明该企业员工存在的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10分)

2.针对该企业员工高血压检出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您建议开展哪些健康指导?(10分)

篇12

冠脉造影是心梗风险评估的金标准

目前已经明确,几乎所有的心肌梗死都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所引起。因此,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预测心肌梗死风险的重要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CTA)均是评估心肌梗死风险的检查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需要有专门的介入医生手术操作。而冠脉CTA目前应用最广,进展最快,不仅可以提供与介入性冠脉造影相近的信息,而且可以检测动脉壁内的非阻塞性斑块,同时还有准确性较高、无创伤、检查迅速的优点。如果冠脉CTA未发现病变,则可以排除冠心病的诊断。但对于无冠心病症状但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冠脉CTA是否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仍存在争议。

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冠脉CTA对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往往存在着过高或过低的估计。对于高危患者而言,介入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的评估可采用无创的冠脉CTA,而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仍然需要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