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9:15: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劳动教育的实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下面就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体会,对其实施的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愿与大家齐讨论,共进步。
一、坚持劳动与技术教育生活化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服务。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应坚持劳动与技术教育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如:在引导学生制作《万花笔筒》中,先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笔的放法、多种笔筒的特点及存在的缺陷,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利用现有资料设计一个方便实用的笔筒;学生的杰作会令人大开眼界,有的学生用饮料瓶子制作成精致、美观的笔筒,有的学生用各种纸盒制作成笔筒等等;从它们的加工难度来看,虽不算很大,但可以看到学生在调查、准备及材料收集方面下了功夫,这才让我们看到了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形形的笔筒;在此过程中学生开阔了思路,广泛地利用了生活中的废旧资源,并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多样化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简易制作、手缝、种植、饲养等等,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实际来确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如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做一些纸工、泥工、穿袜子、系鞋带、扣扣子、戴红领巾、搞好个人卫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活动,可以采用比赛、表演、游戏的形式;中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学会洗衣、植树、饲养等;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要求他们学会做饭、洗衣服、缝补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让学生学会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深化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
三、强调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自主化
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这种劳动能够培养日常生活必需的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生的自我服务主要包括在家的自我服务和在校的自我服务;在家的自我服务有自己穿衣服、铺床被、搞好个人卫生、整理好个人物品、做简单的饭菜、掌握常用电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校的自我服务有打扫教室或校园卫生、布置教室、绿化校园等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后,还要随时做好督促检查及评价激励工作,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开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形式搞好家校联系及配合工作,了解学生在家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做的怎样?做后有什么体会等等;并做到经常检查一下学生的个人卫生。要让每天做值日的学生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需要进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劳动过程中,激发从小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注重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放化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教室中学,也可以在生活中学,在社会中学;可以是独立制作,也可以是合作完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超越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开放性地学习。教育界近年来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养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奔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社会,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体会,才能发展他们的多方面素质。如:把生产线上的工人请来为学生上课、作报告,让学生走出去,到实习基地体会锻炼,能够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从而倍加珍惜劳动成果。
一、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
劳动实践活动是使学生的想发现、研究、探索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学习形式,是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劳作活动。过去的劳动活动只是要求教师课上和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些科技制作,或者讲授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围着教师转。现在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转变指导思路和指导方法,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活动中体现学生较强的自主性,教师还要独立完成教学,为劳动实践活动做好知识的储备。它包括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有信息技术也有各种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充分协作,提前感知预设活动中的突发事项,真正体现师生间的平等。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劳动活动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的理论有机的结合劳动实践活动上。通过劳作活动,学生亲历了查阅文献,上网查询和实地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和统计等工作,培养了学生开展科学小研究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体验和感受理论指导劳动实践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目标是重过程、重质量、重体验的过程。是让学生将理论通过劳动实践、劳动体验得到升华,促使学生在今后的理论学习中能整理收获,形成多种多样的劳动成果如:会写劳动计划报告、能参加表演、欣赏艺术作品等,还能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在劳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协作、理解、奉献、分享,学会客观分析正确思考。让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活动能真正给学生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主体学生体会到理论和劳动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必要性。认识到知识理论和劳动实践还存在各自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劳动实践了没有,经历了劳动过程没有;学生在劳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没有,他们又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排除困难的;广大的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样体验;广大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怎样与他人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劳动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劳动实践教育。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要关注。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结果,我们要把学生最后“作品”、“成果”、“汇报内容”质量差异作为重点,还要把广大学生的自身劳动感受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劳动技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将学生的劳动兴趣研究引向内心深处,提高到劳动光荣思想境界。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要求和客观经验,转嫁给学生,这是我们在劳动活动过程中要避开的形式。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是一项内容广泛。衔接严密的活动。劳动实践教育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过程。更是培养广大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总体讲劳动实践教育是任重道远的教育活动,他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协作的结果。
参考文献:
首先,劳动技术教育课是指导学生生活、生产的技术教育,而创新往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
其次,劳动课中技术思维占主导地位。技术思维的特点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而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创造力的开展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劳技课的开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制约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开展的几个问题:
1.现有的小学教育教学评估管理制度制约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开设。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开设与不开设一个样,满脑袋的成绩,分数至使劳动技术教育课和其它艺体学科无法正常开设,加上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管理上的薄弱也是劳动技术教育课得不到有效开设的主要原因。
2.很多学校在劳动技术教育课开设上的专业师资匮乏,其任课教师多为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或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担任,由于劳技课程内容涉及面很广,且专业性强,此类教师很难胜任教学任务,造成质量不高。另外,经费设备不足,实践基地缺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这些都是严重制约着劳动教学的正常开展的原因。
3.劳动技术教育课教学的教改力度不足,很多人认为劳动技术教育课就是“干活课”,落后的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固有价值。
为加强劳动技术教育课在小学的正常开展,我们社会、学校、家庭要提高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认识,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装备部分,要加大对劳动技术教育课开设、管理、投入、研究力度,使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开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在劳动技术教育课课堂教学上,我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中,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劳动技能的训练,增强动手能力。既不能以讲授示范代替学生的操作训练,也不能以单纯的劳动代替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