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09:16: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村镇银行发展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 2006年末全面取消对外资银行在空间和业务上的限制,我国金融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作为弱质产业,面临着比其他产业更严峻的挑战,如果缺乏金融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就不可能稳健的发展。发展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村镇银行的产生主要由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
1.金融供给不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大体上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四个方面,从理论上来说,他们都是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服务的。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二元理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把工业而不是农业看成经济迅速增长的工具,由于利润的导向,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金融供给主体都主动边缘化。
2.新农村建设要求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目前农户的贷款需求已不再是购买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部分农民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成为专业户和生产大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有着很强的季节性,且数额较大,超出一般农业生产的数倍。
3.农信社缺乏效率,竞争不足。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在村镇银行诞生前,农信社是农村市场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加入WTO使得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信社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由于产权不清,管理混乱,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不佳。此外,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少,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信社结算功能尚不完善,办理结算的方式和汇兑时间均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农信社的内部管理及开展业务的电子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务运行的需要。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1.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坏账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又有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生产经营面临着极高的市场风险。
2.经营的高风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小额信贷的功能还处在为农户扩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这些项目都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小额信贷一般是向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劳动资本贷款,其贷款类型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3.信用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变现性,而农户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单纯的信用贷款将使得客户违约后的强制执行变得没有保障。另外,中国一向将扶贫作为慈善事业,农民已经习惯不归还扶贫贷款,信用环境较差,商业银行盈利性质的农业信贷在回收上面临很大的操作难度。
4.外部环境发展不健全。中国现今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范围推广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三、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2.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转3、2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
摘要:自银监会2006年底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我国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09年3月末已成立了97家。针对村镇银行在设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48-01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 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 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
为有效解决河北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三农”作用逐渐发挥,有效缓解了村镇“金融抑制”问题,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与运行特点
(一)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6月13日,河北省首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开业,标志着河北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正式开启。在经历前期的摸索后,村镇银行设立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9个地市发起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二)经营管理情况良好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三)支农效果初步显现
村镇银行遵循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开设多档次的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方式,丰富贷款品种,在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选址多在经济发达的县城
1.受县域金融资源的分布影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县城,尚未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并未真正深入到村镇地区。
2.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环京津及沿海地区成为设立村镇银行的首选。
(五)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1.区域性银行成为主力军。由于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机构跨区设立分行的监管尺度收紧,众多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实现跨区经营的主要途径。
2.省外区域性银行积极性高涨。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政策后,外省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大增,开始布局村镇银行网络。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主发起行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主发起行资质不高,管理能力差。
2.异地机构发起设立多,管理难度大。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主发起行不重视,未进行专业化管理。部分主发起行未设立专门的村镇银行事业部进行专门管理,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管。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监督乏力
1.组织机构不完善,运行效率不高。大多数村镇银行虽已成立了“三会一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由主发起行员工兼任,不是专职人员,也没有常驻在村镇银行,高管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股本设置欠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大多数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高于50%,股权的高度集中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成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丧失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结构失调
1.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
2.网点机构少,覆盖范围小。
3.结算渠道不畅,银联卡发行难。近一半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且村镇银行的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不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四)业务发展受限,经营前景不乐观
1.受制于资本约束,业务难以有效拓展。部分村镇银行资本金低于3000万元,受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占比、存贷比等多项指标限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村镇银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与当地信用社基本重合,而信用社成立时间较早,占据了先发优势。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大大降低了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因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致使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
(五)抗风险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信贷风险集中,抗风险控制能力弱。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易形成风险。
2.机构扩容快,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机构的迅速扩容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监管办的整合,部分县已无监管部门,有监管部门的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快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1.适度扩大资本金规模。资金雄厚的主发起行要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注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资本金。
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村镇银行加以进一步的普及,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村镇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还能带动起当地的经济发展,让当地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让村镇银行中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作用于村镇的发展进程中。本文主要针对相关的问题加以进一步的论述,对于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在支农支小中的作为
以某县为例,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整个县城的人口可以达到40万人次,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对于农村的金融需求量是极大的,具有显著的市场空间,但是当地的金融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了,当地政府为了能够让村镇银行在该县得到普惠,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目的是为了将当地的金融市场得以进一步的活跃,将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引入到村镇中。在村镇银行的开业之初,就明确的制定出了支农支小的政策,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铺垫。虽然在最初的发展中,其认知度相对较低,并且服务手段也比较落后,但是经过上下一心的努力发展下,支农支小的服务发展策略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该村镇银行也在朝着专业化以及特色化的方向发展着。
从具体的举措上来看,首先是将村镇银行所特有的体制优势发挥了出来,对机构以及岗位进行了更加高效与灵活的设置,将业务流程予以进一步的简化,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信贷系列产品,如“小易贷”、“农易贷”等,为规范化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将相关的制度予以进一步的明确,更好的开展了激励以及免责制度,将银行中员工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并且还制定了专项的考核绩效,将资金朝着三农以及小微不断倾斜。这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致富具有促进的意义。三是由于当前村镇知名度较低,所以应当增加宣传,让百姓对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对于非法集资等一些违反国家金融政策的行为有一定的辨识度,这对将规范化、合法化的金融服务普及到村镇中,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具有深远意义。
二、抓重点创新
村镇银行在当地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只有将村镇银行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的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在村镇银行出现以后,该县的三农以及小微融资难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该县在农业发展上是主力,当地的政府也积极地加以引导,力求将农业发展成为更加专业化以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在村镇银行的帮助下,该县的三农经济主力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大户。村镇银行对相关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工作,针对上述不同的三种经营模式,分门别类地推出了信贷产品以及担保方式,让当地的企业以及农户得到充裕的发展资金。
以家庭农场为例,这是一种新形式的经营模式,该县的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达到了80多家,其种类也是十分丰富的,例如养殖、种植等,并且当前的发展势头迅猛。对此,当地的村镇银行专门推出了一项新业务,即“家庭农场专项贷款”,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向家庭农场进行贷款的业务,已累计发放家庭农场贷款5100多万元,而且贷款户数和金额逐月上升。
某家庭农场位于该县,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流转了山林近千余亩,主要培育油茶苗、茶苗和果木种植,并开展农家乐经营。2014年,农场因新增休闲旅游项目,需要较大资金,该行给予家庭农场专项信用贷款160万元,使其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目前该农场已成为规模较大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实现了农场经营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良性经营模式,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
他们在担保方式上还推出了宅基地房产抵押、划拨土地房产抵押、林权抵押、农户联保、收费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担保方式。2014年推出了“小微信用贷款”业务,年底又会同歙县国税局共同推出“诚信纳税信用贷款”业务,已发放贷款1100多万元,进一步丰富了该行的信贷品种。
三、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村镇银行要想立足当地,谋求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深化管理,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挥自身优势。他们通过不断创新探索,积极打造以“小额、分散、灵活、快捷”为特色,以服务“三农、小微”为重点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近几年来,该县政府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住房困难户的实际问题。但是,保障房土地是划拨用地,购房户收入普遍较低,贷款风险相对较大,大银行一般不愿办理按揭贷款。该县的第一批保障房竣工,因无法办理按揭,许多居民无法入住,该行急政府和居民所急,主动承担起办理保障房按揭贷款的责任,针对购房者年龄偏大、收入较低的情况,根据购房户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个性化方案,采取追加共同还款人或保证人等降低风险方式办理贷款,已使100多户无房户圆梦新住房。
为了降低服务门槛,他们由传统的等客上门向主动营销转变,使得客户办理业务更便捷,获得贷款更方便。“以快制胜”是该行充分发挥一级法人优势的具体体现,开展阳光信贷、公平有序竞争,让客户、社会满意是该行对社会的承诺。他们深入研究贷款的特点、需求和规律,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贷前调查准备制度,重视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努力拓宽信息渠道,找出主要风险点,确定实地调查的重点和风险点;坚持实地调查来获得借款人基本情况、经营情况,重点分析贷款用途和贷款额度,根据现金流调查情况自编客户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用较准确的数据来分析客户信用。
四、结语
在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起村镇银行的普惠性发展,只有让人们对村镇银行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相关的金融产品才能推广出去,促进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为农村经济造福,更重要的是,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过来还会反作用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逐渐地缩小城市与村镇之间的距离。
(作者单位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一、村镇银行的含义及特点
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制约因素,金融服务是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农户或乡镇企业由于没有适当的抵押物,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在需要资金是主要向邻里或一些民间资本贷款。另外,一些现存的金融机构为了追逐利益,把农村的资金通过自身的渠道输送到城市进行投资,使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农村建设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要建设好新农村,需要设立适合于现阶段情况的金融组织,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村镇银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在我国,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成立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村镇银行既要坚持商业存在的原则,坚持盈利为目的,也要坚持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和农民,因此,无论村镇银行模式如何改变,都不能脱离“服务三农的、都要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实行小额、分散的原则,存贷款业务不能超出县域经济区域。”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与“三农”无关的项目上。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从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来看,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大,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主要建立在发展潜力比较大,但现阶段发展比较缓慢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外界联系较少,农民对投资理财理念了解不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户或乡镇企业的收入水平有限,用于储蓄的资金较少,再加上各大商业银行在这些地区也有网点,且认知度较高,更多人愿意把钱存入这些金融机构。这样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对村镇银行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村镇银行本身资本有限,正常运转面临较大风险。村镇银行的建立,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不高,一般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资本实力薄弱,对于农村的贷款显得力不从心。而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农户收入水平低,缺少适当的抵押品,信用意识不高,导致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再加上,村镇银行由于自身网络建设不全,导致一些金融业务无法有效开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村镇银行面临困境,制约其发展。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可能在某一地域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这些地区的农户或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农村设立的金融机构有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金融等,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要在现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生存的空间,显得比较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主要有:
第一,正确定位市场,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市场。村镇银行应根据其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与农村金融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发展满足农户和乡镇企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丰富金融产品的品种,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
第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村镇银行应立足于服务“三农”这个目标来开展业务,建立起取信于民的企业文化,让农户信任村镇银行,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好处。建立起为愿意为贫困地区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合地方特色的信贷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到银行的发展事业中,消除经营过程中的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各种媒体来宣传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和特点,介绍政府关于村镇银行的有政策,让老百姓对村镇银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村镇银行应给农户或小企业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服务,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提高其社会认知度,以消除老百姓心中的疑虑,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虽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有很多的研究,但大多探讨的是: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而实际上村镇银行的发展正在逐步偏离“服务三农”的初衷,就是因为在农村地区,老百姓对于这样一个新型的金融机构认识不够,不愿把款存入存村镇银行,或者是抱着将来要从村镇银行贷款的态度,把钱存入村镇银行。如果将来由于不满足条件而没有从村镇银行取得贷款,那么农户宁愿把钱存入其它声誉较好或规模较大的银行,使得村镇银行的生存就面临困难,又不得不投资一些“非三农”的项目,使得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办行宗旨产生怀疑,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最终村镇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并无什么不同,起着“抽水机”的功能,即从农村抽取储蓄存款用于投资其它建设项目,这样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并无帮助。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探索
如何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社会认知度,得到农户的认可,并非只做媒体宣传和提供态度良好的服务就能办到的。只有村镇村行能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做出贡献,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突出自己的特点,其地位和认知度才会上升,远比宣传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实现呢?
首先,来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润最大化的大规模生产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条件,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以解决这个矛盾。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行规模化经营,即通过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料,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通过规模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增加收入,调动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中,使得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工作,农村的土地如何处理呢?一是丢荒,二是租给愿意规模化经营的个体或组织,这样不仅土地没有荒芜,每年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因此,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但是现阶段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比较缓慢,因为很多愿意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或组织,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包土地。而对于这些农户或组织,并不像企业那样,有详细的项目计划,所以很难在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只能凭自身有限的资金租种较少的土地,基本上达不到规模经营的效果。
如果村镇银行能够抓住这个契机,给这些愿意或计划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或组织提供贷款,那么会真正实现其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也可以增加自身的盈利。这是一个待开发的需要去培育的市场。如果这个市场能够顺利发展,那么村镇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将无其它金融机构可以相比。
其次,来分析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式。
第一,村镇银行可以和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地方政府的帮助,对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其一年的气候等进行综合的了解,对农户规模化经营取得的收益进行大致的评估。
第二,地方政府出面作为贷款者的担保人,以减少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因为地方政府在当地村民中有很高的威望,而且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在经营过程中给以指导,以保证规模化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村镇银行根据规模化经营的预期收入,第一年谨慎贷给一定数量的资金,解决规模化经营中面临的资金困难,并要求贷款者在申请贷款时,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担保,所贷资金要用于合同规定的用途,每次使用资金时,银行才将其相应资金汇入其账户。银行委托地方政府对贷款者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第一年规模化经营取得成果后,第二年的贷款可以根据第一年的经验适当增加或减少金额。
第四,对于贷款的收回,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在农产品销售完后一定时间内,按合同约定先还一部分本金和利息,也可以选择全部还款。规模生产的农户或组织也可以和采购商签订合同,收取部分定金用于提前还贷,以增加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每年贷款都应重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核。
第五,明确借贷双方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监督、指导、担保的作用,规模化经营顺利展开后,农户或组织可以向乡镇企业转型,实现产业化经营,这样可以逐步减少贷款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负担。转型为有实力的企业后,又可以担保其他个人或组织向村镇银行申请贷款,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培育出一个新的市场。
只要这个模式能发展成功,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这个市场由村镇银行培育出来,在以后的发展中,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认可度比一般金融机构更高,农户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或转型后的企业作为担保人向村镇银行申请贷款,这样就愿意把钱存入村镇银行。只要得到农户的认可,村镇银行的发展就不会面临现阶段的困难局面。
最后,这个模式要成功运作,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只有这样农村的土地才有实现长期稳定的规模化经营的基础。第二,在试点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特点,指导农户或组织的规模化经营,且愿意作为他们的贷款担保人。
综上所述,在我国,村镇银行要实现服务“三农”的初衷,不应仅仅停留在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生存的市场空间,而是应该去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培育和发展的新的市场,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舒.中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金融纵横. 2010(10).
[2]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3]柴瑞娟.村镇银行支农性制度构建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4).
[4]彭浩,邢欣.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0(4).
[5]王光远.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6).
江苏沿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新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策略要点——以社会视角的考量
分工发展理论的三种视角及其述评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阶段性和新趋势
开放民间资本创办民资主体中小银行刍议——以泰隆银行为个案
村镇银行经营行为趋势与发展方向——基于对四川省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
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思考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对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新医改中政府投入对降低个人自掏腰包支出的效果分析
农户结算卡是粮食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手段——基于江苏省常州市奔牛镇的调研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民工权益保护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产业政策局限性分析
论企业文化区域性及其形成机制
从文化产业到精神经济
创业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事件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机遇——兼论上海世博会留下的无形和有形发展空间
面向行为引导的高层次人才创业环境构建——突破我国高层次人才创业瓶颈期的政策设计
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问题的研究困境
社会资本与“经济人”是补充还是替代
绿色投资、绿色资本及其价值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
中美能源合作的成就、分歧与对策
珠三角、苏南、温州区域品牌演进比较研究
长江三角洲村域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后发不均质大国技术“圈层进步”战略构局
民营企业裂变性创新应用中的经营风险防范
论企业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及影响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基于流程的分析框架
经济波动、税收政策与结构性减税
“避税天堂”的危害、整治与发展趋势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背景、经济影响与发展对策
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安排
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事一议”制度困境与重构
大城市郊区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市郊区(县)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力转移到产业转移——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
中国能源发展的契机与对策建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理论回顾
全能管制型 经济发展型 公共服务型——30年政府管理模式之转变
资源型经济摆脱“资源诅咒”的财政调节机制
论跨国企业资本弱化的税收对策
生态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论剥削和劳动者权利
消费外部性的效率损失及其治理
促进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策略探讨——国际货币历史演变规律角度的分析
医疗保险市场中骗保行为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新形势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
工业绿色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反垄断法中与新经济行业相关市场的界定
国际服务外包新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
政府构建创新环境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世界各国财富基金运作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SCP范式的中美信用卡市场竞争的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6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137-03
2012年3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方案的内容来看,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是主要任务之一。村镇银行自2007年逐步成立,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业绩。但由于一些相关条件的限制,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其效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流动性风险规避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及有效化解方法。
一、温州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与特点
流动性风险是指村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着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它们存在时间比较长,且和储户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关系。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与上述金融机构存在竞争关系,由于起步晚,村镇银行不具备竞争优势,容易导致资金不充裕。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贷款的需求也就非常大,但是村镇银行的可贷资金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存在资金缺口,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此外,由于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资金需求者对资金的需求可能会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造成银行资金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使流动性风险加剧。
作为农村的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除具备一般商业银行的普遍风险特征外,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第一,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较小,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一般的农户,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第二,村镇银行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农户的信息分辨能力差、政府支持少等问题使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大面积同时爆发的危险性增高,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在宏观经济状况变差时,容易出现成片倒闭的现象;第三,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难度大。由于村镇银行数量众多,而且大部分地处网络化建设缓慢的偏远农村,因而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成本高且时效性差。
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分析
(一)存贷款比率
存贷款比率即各项贷款总额对存款总额的比率。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我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75%。我们通过调研得知,乐清联合村镇银行贷款规模为全国村镇银行最高,在2011年吸收存款20.7亿,发出贷款27.39亿;2012年存款总额22.6亿,贷款总额33亿,缺口高达10亿,存贷款比率远超100%,流动性非常低。这主要是村镇银行“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强”的短板所致。此外,结算渠道不畅、跨行跨区汇款汇费太贵也是使村镇银行失去部分存款的重要原因。
然而,只用存贷款比率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则显得相对片面,因为存贷款中的各个项目对流动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并且除贷款外的其它资产同样会对流动性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应结合其他比率来全面考察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二)流动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
资产流动性比率指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比值,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的首要指标。它反映了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对监督和评价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状况,考核银行是否具备足量的资金储备以防范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倾向于更多的贷款和投资,尤其是期限较长的资产。同时,负债的不稳定性又要求银行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来应对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因此,银行应该适当控制资产流动比例,一旦指标超过警戒线,银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声誉就会降低,人们对其失去了信心,就很容易导致银行无力清偿负债而陷入破产。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要求,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从调查的数据看,我们走访的几家温州村镇银行均满足要求的比率。
(三)资本杠杆率
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
一方面,村镇银行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弱,只能靠主动负债来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造成存款刚性。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负债过高,就会进一步降低资金使用的效率,增加机会成本,减少赢利能力,导致村镇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变慢。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村镇银行的资本杠杆比率进入恶性循环,并不断增大,从而流动性风险不断积聚。
根据银监会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4%,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金融机构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温州村镇银行的比例大约维持在6%。
(四)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过程中,将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大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低,维持在0.97%的水平,远低于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比例水平。而以温州乐清联合村镇银行为代表,同期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75%,低于商业银行22.7%,这表明村镇银行资产的安全状况良好。但是据了解,温州市银行业在2011年6月末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7%。横向对比看来,当地村镇银行有必要加强对不良贷款率的控制,但由于相关部门要求适当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银行接下来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仍有上升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主要有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资产结构单一,期限趋于长期化,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归结起来,就是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两个方面。
(一)流动性风险产生的表面原因
1、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不规律性。一般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吸收存款以及借款。吸收存款作为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规模大的优点,商业银行通过向储户支付利息,提供便捷的服务吸引客户。但由于存款业务应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何时取、取多少都取决于储户的个人意愿,因而由存款构成的被动性负债的流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存款人自身的需要。商业银行无法对此作出预测以及干预。基于存款所构成的负债的被动性,商业银行无法准确定位银行预期现金的流入以及流出,因而存款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完全保证银行贷款业务以及投资业务对资金的需求。作为补充,当发生大量不能预期的储户提款时,为维护商业银行自身的声誉,避免引发挤兑问题,商业银行一般会采取向外借款这一举措作为资金来源的补充。鉴于其融资成本比存款业务高,向外借款一般只作为商业银行在紧要关头的补充性举措,而不能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作为特殊的商业银行,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分析,通过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无疑是最优选择。但众所周知,吸储难已成为村镇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要想在与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的一般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村镇银行就必须克服银行结算不畅、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自身对储户的吸引力。针对村镇银行吸储难这一现状,中央为村镇银行制定了特殊的存贷比保护措施,在其成立后五年内存贷比容许超过75%,但在五年后,存贷比必须调整到75%以下。这也是基于村镇银行底子薄相较一般商业银行抵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差的特点,因而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监控,应该成为村镇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侧重点。
2、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以及不规律性。商业银行的运作通过不断吸收存款和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存取的结果是形成一个余额,此余额可供商业银行用来投资放贷。但商业银行无法控制存款人存入和提取的数量,因此不太可能推测及确定此余额的大小。另一方面,客户的贷款需求也是多种多样,难以预测的。客户何时贷款,需要贷多少贷款,是否能按期归,都是不确定的。如商业银行不能筹措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资信良好的客户的贷款需求,就会失去获得利润的机会。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在满足信誉好的客户的融通资金要求以及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的同时,并无法确切地知道借款人会在什么时候借多少款,存款人会在什么时候提取多少现金。这种资金运用的不确定以及不规律性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危机的产生。
据了解,客户逾期归还贷款的现象在村镇银行贷款业务中相当常见,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较一般商业银行要高,在针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系统化管理时应结合其在业务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进行资金的分配和运用。
(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深层原因
如果商业银行将所有资金都运用在现金资产或易变现资产上,流动性风险的确是没有发生的可能,但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应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它决不可能为了回避流动性风险而放弃盈利,因而只能以承担尽可能小的流动性风险为代价,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矛盾,才是形成流动性风险的深层原因。
追求盈利不仅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也是其加强巩固自身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然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依靠负债经营为主,自有资本只占很小的比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首要关注安全问题,避免产生流动性风险,然后才是追求利润。一般说来,随着资产流动性的降低,其盈利能力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流动性与盈利性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商业银行必须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权衡并作出选择,这主要以阶段性策略目标为依据,并应充分考虑到这种策略的后果。短期内追求较高的收益,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将增大。商业银行的任何决策都必须基于使银行资产现值最大化准则。仅仅满足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很有可能会引发挤兑风潮,以致最终停业倒闭;而局限于高流动性战略,必将坐失良机,以致经营亏损和资不抵债。这两种结果都是对商业银行既有利益的极大损害。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把盈利与风险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时期经营环境变动的要求,有侧重地进行决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应侧重考虑盈利性的要求,而在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时期,则可将盈利性放在次要位置。通常,银行还必须从自身业务的经营状况出发,在流动性资产较多的基础上,设法转变原有的资产结构而侧重于增加盈利。而在流动资产减少、长期投资与贷款较多、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则应该更多地考虑流动性。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在处理流动性和盈利性关系的问题上,应该通过对不同经营状况下侧重点的及时改变,来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动态协调。只有在有效协调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的经营才能走向良性循环。
众所周知,村镇银行这一新型金融机构是中央基于扶持三农以及中小企业发展,对民间资本进行有效引导这两个落脚点设立的。这一初衷直接决定了村镇银行在经营时将带有一定的政策扶助倾向。据相关资料显示,乐清联合村镇银行2012年盈利6000万,位居全国村镇银行第一。但与它将近30亿的资产相比,盈利性显然与一般商业银行差距甚远。除了它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危机较一般商业银行更为严峻,使得其在管理时更倾向于流动性外,政策性因素亦是导致其对盈利性要求有所放松的原因之一,调研中政府财政补贴以及较高的备付金比率均可以体现这一点。因而在经营管理中涉及到流动性以及盈利性范畴时,必须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四、流动性风险的应对之策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放贷规模
1、增加资金来源以扩大放贷规模从而实现更多的盈利。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当地电视广告媒体或广播电台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扩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声誉和形象,让更多的客户消除顾虑,放心地存贷款。
2、深入乡镇地区,加深对村民金融知识的普及,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信用观念,保证还款的主动性,并充分利用其独立法人机构的优势,缩减放款环节,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的需求。
3、大力开展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只要提供真实合法的银行承兑汇票,村镇银行都要积极地给予贴现。若贴现资金不足,人民银行要适当给予再贴现支持。
(二)降低不良贷款率,缩小存贷款差距
1、银行应与借款人、债权人等保持稳定良好的关系。因为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例较一般的商业银行高,严重影响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2、采取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约束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及奖惩条例,成立独立的内审机构。鼓励金融创新,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保险体系,建立损失补偿机制
1、建立专门针对村镇银行的存款保险制度,防范其因经营管理不善对存款人造成的损失,并制定相应补偿制度。
2、建立包括商业性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的整体效能,加快建立运营高效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的进程,为村镇银行经营“三农”业务提供有力保障。
3、深入农村地区,通过大力宣传,向村民普及农业保险的常识,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和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4、制定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农业保险的性质、经营方式、各级政府的职责、再保险机制、农民参与方式、监管机制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
5、加强对政策性农业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方面的监管,确保优惠政策用到合适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王燕.对村镇银行风险防范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09).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发展状况;问题;建议
一、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即为当地“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2006年,中国银监会提出了有关放松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以此来解决目前农村区域内存在金融抑制问题,如:村镇银行分支机构较少、资金短缺、服务不规范、竞争力弱等问题。在农村地区成立金融机构要求较低,使得银行金融机构得以多元化。在这些基础条件之下村镇银行才得以成立。2007年初,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让制度更加标准完善,对设股东资格、公司治理以及检查监督办法都进行规范。所以说,我国的村镇银行产生于新的制度下并参照其他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的。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总体发展趋势还是较好,政府也为这个新的金融机构相关法律规定,在资本金以及业务范围管理做出规范。国家其他金融机构也很重视村镇银行,赋予了其更多自由发展机会。在成立初期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在2009年底也只成立了148家,增长速度相比于2008年减慢。为了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成效。在这之后村镇银行就在全国各地加速成立。村镇银行数量持续增长,但在2012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三农”的贷款余额也在一直增加,在2013年增长率较大,2014年有所回落,但整体依旧在增加,其中农户贷款在2014年将贷款限额从五万元以下提升到了五到十万元,大大满足了农户贷款需求。
二、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形式的比较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组织结构较为完善,种类也很繁多。但是具体服务与村镇银行也有着一些不同,如:设立原则、基本性质、产权结构、服务对象等方面。同时,都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他们存在着扶持和促进作用。
1.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是同商业银行一致是以盈利安全作为经营准则,只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质的小型商业银行,依据商业角度营业。它与商业银行的区别在于:(1)设立要求: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较低,县(市)级、乡(镇)级分别要求下限为人民币300万元和100万元,而商业银行则要求下限是10亿元。(2)市场定位:村镇银行不会影响商业银行在城市的金融市场,将定位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市场,主要服务对象为“三农”,补充了农村金融业空白。村镇银行与当今市场上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服务个性化、创新能力强的各类商业银行有着明显差异。无论是五大行还是各类商业银行都是它所不能抗衡得势力。(3)服务对象:村镇银行就是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经营,农民群众以及农村中小企业是它的主要客户群体,而国有商业银行则将自己农村支行网点逐步撤离,服务对象也在城市居民以及公司企业的身上。村镇银行小,就可以保证处理信息提供服务方面更为灵活快速,比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更大。
2.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一直都是农村地区的金融大佬。它是具有政策性和合作性,业务服务范围固定在农村,但却没有真正的起到扶持“三农”的作用。(1)产权结构:农村信用社主要是为入股的股东社员提供融资,是合作制的金融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导致产权结构分散,不关注盈利状况,经营决策难实行。而作为股份制的村镇银行,产权结构明确,经营状况受关注,管理人员决策性强。(2)内部控制:农村信用社是以民主管理为原则,权责不明确、责任难追究、管理不成体系、员工执行不严格等导致影响金融秩序。村镇银行是按照全新严格的制度成立的,权责明确、管理制度化、严格执行并追究责任,管理层权利约束。
3.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在企业法人、自然人等投资成立,在一定区域内发放小额贷款,属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它与村镇银行的主要区别有:(1)基本性质:小额贷款公司的本质为企业法人,法人财产为公司所有,若有民事责任需动用法人财产全部财产,不可以向公众吸收储蓄,只可以用自有的财产对外放贷款。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2)资金来源: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具有小额分散性,这与村镇银行相同不过两者的但资金来源有所区别: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是以股东资本金和少许银行借款为主。村镇银行主要以吸收存款、同业拆借这些办法作为提供放贷得资金。同时村镇银行也可从业务服务中得到手续费。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一致是以“三性”作为经营目标,但注册资本较低,定位于低端小额分散的农村市场,受政府干预程度小,股份制、产权结构清晰,便于管理层决策。相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推行“有存有贷”更加系统化、信息也较为透明。
三、我国村镇银行遇到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我国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自身实际发展中产会生许多不可避免的制约,例如:如何加快发展自身与服务“三农”的矛盾问题、社会公信力缺失的问题、农村金融环境落后,盈利率低,开展工作困难、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资金利用不恰当这些诸多因素,不同程度的阻碍着村镇银行。
1.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运行中存在的制约因素(1)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撑。就现在出台的关于村镇银行管理办法中,只有银监会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这个规定也仅仅是在设立机构、股权、经营、治理、监督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而对于村镇银行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没有任何规定,在业务方面更需要健全细致的规定。(2)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差。首先是资本单薄问题。由于注册资本门槛不高,以至于村镇银行自身资金较少、抗风险能力降低。其次是融资很困难且融资的成本较高,没有支农再贷款的申请资格。其次是内控制度弱。现在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控制机制并不健全,所以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缺乏保障,很容易出现信用、操作风险这两个大难题的控制问题,风险程度很高。(3)业务开展难。首先是人员招聘难。工作地点多为贫困的农村地区、人员工资普遍较低,使得大量的员工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在业务上会出现一些问题。村镇银行的贷款户数一般较多而且具有分散化、银行的信贷人员有缺少,导致贷款管理工作很难进行。其次是结算业务开展难。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弱,结算受制约,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影响较大。最后是村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竞争能力处于劣势。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知名度低等都影响其的竞争力。(4)赢利周期长。首先是我国村镇银行一般位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产生不了高的效益、利润很小。其次是客户是需要大量贷款的农民,并且他们所经营的项目盈利小、风险大。最后是农民居住地分散且较为偏僻,使得村镇银行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减少。这些高风险、低利润的因素都是导致村镇银行盈利周期长的原因。
2.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挑战(1)保证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的同时满足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中小型农村企业,所以一定要保证“三农”问题的解决,这就是在承担了一些政策方面的职能。在向农民贷款的过程中要承担抵押风险和生产风险,同时向农业贷款还存在利润微薄、承担风险能力弱、投资回报周期长这些弊端。以至于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农民合作。所以怎样做到不仅能保证可持续的发展性,又能服务“三农”,同时可以收回农业信贷,就变成了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2)解决存款数量少与贷款需求大的问题作为新成立不久的村镇银行在当地知名度普遍较低,社会公信力也不足。村镇银行的个体数量少且小、资金力量薄弱,广大农民群众对它还很陌生,由于规模较小经常被认为是私人银行,不能在农民群众心里建立信誉,所以大家还是在其他各大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在村镇银行办理会有不安定的感觉,担心风险。但是农村的贷款业务需求是很大的,可是注册资本本身就低的村镇银行,自有资金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三农”贷款需求。(3)面临金融服务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首先是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人员,在工作为贫困的农村地区、人员工资又普遍较低,使得大量的员工基础知识薄弱、不具备创新意识,直接影响村镇银行的服务创新能力。其次是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弱,不论是产品还是业务形式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官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会使得客户转向其他金融机构办理业务。(4)解决专业的金融人才短缺的问题在村镇银行中还有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但是向这种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又需要这样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创新能力高的人才。但是农村地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交通、资源、娱乐等这些生活基本需求的落后,都是导致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不愿意在农村发展,而选择工作地在各方面的充足优质的城市地区。这就是一直以来村镇银行金融人才缺乏的最根本原因。在成立村镇银行最初就是为了服务于“三农”,以解决农村地区贷款困难的大难题。可是,大多数村镇银行并不是将服务“三农”作为工作重心,虽然它对于向农民提供资金的程序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要更简单,但还不能被广泛认同,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撑、利润空间较小、资金实力弱、高技术高能力人才短缺都是村镇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制约。
四、推进我国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村镇银行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1.政策支持方面的建议在政策设计过程中,新时期强化金融支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建发展村镇银行,并使村镇银行发展越来越好。政府可以出台有利政策鼓励村镇银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使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自身生存能力有所提升,更好的防控金融风险。他的发展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鼓励和帮助。提出一些有利得规章制度为村镇银行更好发展做基础,而且在需要时要进行一定政策支持,使村镇银行能更好发展。一是将村镇银行和和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平等对待,把村镇银行规定的标准放松,使它也能得到农村金融机构该享有的帮助,支农的第二次贷款申请资格也可以授予它,使它的资金余额有所增加。二是放宽对利率的管制,依据所在区域经济状况,能够自己制定贷款的利率。三是减免税,对于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政府方面要帮助其发展。四是为保证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完善农村保险也是必不可少的。五是建立服务农村的鼓励政策,它也要扩张营业网点,扩展业务以及金融产品种类。表彰它对于扶农做出帮助,统一对扶农的政策和效益性,随之对于村镇银行的经营热情也会有所增加。六是对于它目前存在的融资成本较高、渠道不通畅,同业拆借也是一种好方法。七是提倡政府如果在可以帮助的情况下,要在财力和物力上多提供村镇银行帮助。
2.村镇银行自身发展的建议(1)金融产品种类创新,扩大服务力度。第一点是丰富贷款产品。在针对“三农”金融产品的需求要不段的探索研究,要准确的定位重点客户群,定做适合客户的特色产品。针对农村客户所设计的金融产品要加大推行。第二点是经营方式的改变。村镇银行要大力的发展第三方的投入,如地政府部门、担保中介机构,要有效降低特色产品的风险。第三点是做好金融服务.村镇银行要完善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做到资金周转快,结算功能安全,支付条件便利这几个方面。第四点是扩大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满足农村地区金融的多种需求。(2)提高村镇银行管理模式,要把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一是加大对内控机制的力度。创建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决策的效率为基础,建成科学的决策体系。二是适合管理村镇银行激励制度。三是加大对农民的信贷政策宣传,要对信贷工作“玻璃化”。(3)对贷款缺口问题,要大力发展资金的多样化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就要和当地的金融部门合作,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二是充足用运农发行的优量资源,取的资金投入,以此来加大贷款业务。四是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坚持地走农村市场道路,指引农民将小额无用资金存入村镇银行。(4)实现风险强管控。首先在信用风险方面,不允许村镇银行向外进行担保,简单的产业要进行放贷比例固定,其次是在流动性方面,在和控股公司合作时,管理它的流动性风险,以保证对于村镇银行流动资金帮助和扶持。最后是操作风险方面,对村镇银行内部体系进行严把控,操作决不允许出现问题,坚决杜绝意外法人发生。(5)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各种可以监督管理它的机构要给村镇银行一个平等的发展平台,促进它与其他金融机构和谐发展。村镇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逐渐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可促进产业结构改善,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适合本地的监管体系,防范道德风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开辟筹集资金渠道使竞争环境更为公平健康。
参考文献:
[1]赵丙奇,杨丽娜.村镇银行绩效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56-61.
[2]李建华,何莎莎.湖北村镇银行绩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5-76.
发展总部经济 提升行业水平
B:从大连长远战略发展着眼,大连市政府十分重视推动包括金融在内的总部经济发展,大连目前的金融总部有哪些?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c:一个城市金融总部的数量和规模,决定了这个城市的金融资源的聚集程度和对外的辐射力,因此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总部经济。大连的金融总部包括:国内最大、连续六年交易量位居世界前10位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相继开设天津分行、北京分行、沈阳分行、正在筹建成都分行,经营空间布局不断拓展的大连银行;全省惟一的综合类证券公司,重整后健康发展的大通证券;进入二级公司行列,全省惟一、全国仅有的6家全牌照信托公司之一的华信信托;东北惟一一家,并已开设6家省级分公司的合资法人寿险公司――首创安泰保险公司;东北惟一一家,并已开设上海分公司,正在筹建广东分公司的外资独资财险公司――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东北首家内资法人寿险公司――百年人寿保险公司也已获批筹建,预计2009年上半年将正式挂牌营业。大连在东北地区独特的区域定位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显现出她发展的总部经济的巨大潜力,大连的各金融总部发展势头良好,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B:据了解,大连金融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运行质量高,金融业人才济济,其整个行业管理水平比较高,有什么具体体现吗?
c:仅以银行、期货、保险业和金融利税贡献水平四个方面为例:银行存贷款实现突破,各项指标位居东北第一。截止2008年底,我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500亿元和4000亿元,达到5535亿元和40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21.6%,是200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存款指标首次超过沈阳,各项金融指标全部位居东北第一。
大连市保险业快速增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31%,成为继深圳后第二个保费突破百亿的计划单列市,保险深度2.78%,保险密度1755元,抵御风险的各类准备金超过300亿元,各项指标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全年保险业理赔给付41.4亿元,同比增长24.5%,提供就业岗位2.95万个,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了200亿元风险保障。
全市期货业迅猛发展,交易额翻番增长。200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实现期货交易量6.4亿手,同比增长71.9%,实现期货交易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3倍,分别占全国的46.8%和382%。交易量连续九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交量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世界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量排名中,大商所连续6年位居前10位。全市金融业利润快速增长,税收贡献大幅度提升。其中,银行业实现净利润83,3亿元,同比增长52,2%。金融业累计上缴税金39亿元,同比增长53%。
B:去年金融风暴以来,大连市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运筹早、反应快,从增加常规贷款和小额货款等资金支持入手,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拉内需的举措,实际运作效果怎样?
c:大连市政府适时出台了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激励政策,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决策部署,建立了全市信贷资金调度工作机制,引导各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推动银团贷款、银政合作、银企对接,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全年新增贷款投放732亿元,同比增长21.5%;签署银政合作协议690亿元,新增四大产业贷款272亿元,新增基础设施贷款75亿元,新增涉农贷款34亿元,新增小企业贷款35亿元。同时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97万元,完成省政府发放任务的277%,位列全省第一。
多措并举促发展
B:上市企业在一个地区企业总数中的占比,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经济的活力指数,其中公司的融资水平还关系到上市公司此后能否持续性发展,过去一年,大连市政府对上述工作的推动都有哪方面的进展呢?
c: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建立了促进企业上市的政策激励机制、工作考核机制和绿色通道工作机制,2008年直接融资同比增长50%。全市先后有华锐铸钢、天宝绿色食品、础明集团、北港信息、金港安迪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大连港集团发行公司债券30亿元,国电电力发行可转换公司债39.95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82.98亿元,是上年的15倍,位列辽宁省第一。
此外,建立起500家拟上市企业后备库,新增拟上市企业15家,12家企业获得市区二级上市补贴850万元。
B:大连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沿海开放型城市,其发达的综合性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城市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大连市政府支持农村和农业的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开展的如何呢?
c:2008年,大连市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全市新设立了庄河汇通、瓦房店长兴两家村镇银行,占全省已开业4家村镇银行的一半:设立甘井子恒通、庄河北方、开发区汇银、花园口信达4家小额贷款公司,占全省首批5家获准开业的8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01-02
自2009年6月18日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和6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计划与西班牙国家银行成立一家合资银行,致力于为中国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标志着中国农村金融战争在多层次,多方面正式打响。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1],截止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三年前锐减9811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收缩其在农村业务和机构的比重,这种明显的农村金融服务缺位,加大了乡镇企业以及中小农户的融资成本。虽然中国农业银行在许多地区仍设有县级分支机构,但由于政策导向,以及贷款权的上移,很多分支机构出现了只存不贷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农村资金的融资困难和供需矛盾。虽然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弥补了部分农行资金不足的困境,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没有向农村提供足够的激励资金,相反却趋向于“城市化”特征。以及民间金融受到官方的行政干预,增加了对资金的管制力度。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事实上大部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国农村信贷资产不足,农村金融资金的供求缺口逐年扩大。
2006年中国银监会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提出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试点方案,放宽了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准入政策,推动了一批新型村镇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的建立。国家出台政策,批准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旨在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解决农村资金不足、金融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在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试点地区农村资金部分回流,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改善,金融竞争得到加强。外资银行先于国内银行拉开了布局中国村镇银行的序幕。2007年底,汇丰宣布在湖北随州曾都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也加快了开设村镇银行的步伐。中国银监会表示,2009-2011年在全国将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2]。政府支持新型农村金融的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其中包括农村金融机构税收优惠、2010-2012年监管费免征以及2012年6月银监会推动实施的“三大工程”等扶持政策。面对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外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燎原之势”,国有大型银行也重新延伸业务至县域。同时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也悄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良性竞争。
一、在覆盖面和规模上
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机构中,中国农业银行毋庸置疑属于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但是,由于上个世纪县级以下网点大量撤出。目前,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向城市倾斜。农业发展银行专门针对粮油棉收购、储藏及销售等业务,贷款业务范围小且有局限性。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利用现有网点的大规模扩张,使之成为在覆盖面上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同时,建行的涉农贷款余额达4700亿元,计划将来新增100家村镇银行,工行涉农贷款也有1800亿元。对于新型金融机构而言,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网点的分布也很广泛。以上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在规模上,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客户细分各有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合作供给体系
针对不断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只有建立多样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同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细化客户群体。农业发展银行应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私人借贷和农村信用社,主要的贷款和服务对象定位在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发挥农村网点多的优势服务客户。外资农村银行分步走,实现“公司+农户”模式。而中资银行,像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业务品种繁多,在农村金融业务拓展上,坚持定位中端、竞争高端、培育潜力客户。但是,谁的模式更好,只能靠市场来检验。
三、各具特色,分层布局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优质、管理灵活、决策独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07年正式开展试点工作。该机构没有历史不良资产的包袱,只要像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能够严格遵守信贷监管原则,其资产质量会好于传统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遵循创新的业务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推动信贷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例如:小额贷款公司靠的是经营机制灵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贷款期限“短”。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在三、五个月,有的甚至几天时间。即用即还,随用随贷,资金流动频、周转快,一年中可以周转几圈。二是贷款坚持“小额、分散”原则,单笔贷款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一般以发放5万元至500万元的小额贷款为主。三是贷款发放“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审批效率高,信贷人员主动上门考察,一般从受理到放贷大概需要一两天。四是贷款利率“活”。利率可按市场化原则在银行基准利率四倍以内自行商定,经营比较灵活。由于上述特点,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金融领域呈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2.外资银行扬长避短,争取时间,抢夺市场。外资银行拥有雄厚的跨国公司和全能型银行系统,其金融服务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更好的融入我国农村市场,外资银行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的特点,调整了经营策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身在村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3.精准定位,准确、长远布局。外资银行在布局村镇银行时,其配合各地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的意图明显。汇丰村镇银行选择了毗邻经济开发区——北京密云经济开发区,其中汇集了伊利、今麦郎等知名企业。而渣打更是把村镇银行开到和林格尔——国内知名企业蒙牛的老家。外资银行抢占和布局于各大知名企业,以地理优势对其进行营销,这种精准定位帮助外资银行进一步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在企业相对集中的乡镇设置网点,外资银行既避免了在大城市开设网点难以获批的困难,又能享受优惠政策,还能收到宣传效果,从而更有效的扩张业务领域。
4.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非正规的民间合作金融市场。如何规范和发展这个市场,使其合法化,保障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未来完善农村金融的工作重点之一。根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农民们通过民间合作金融的贷款比例占到了85%。民间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贷款中的不足。
面对多方位、多角度的竞争,我国的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实时调整发展战略。农村信用社应该遵循贴近农村,服务群众的理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国有大型银行应该加快布局力度,进一步抢占农村市场。国家政策性银行应该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和资金来源渠道,更有效的为农村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各金融机构应重新审视农村市场,要苦练内功,改善公司治理,强化风险控制,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做大做强,还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寻找与同业合作、交流的机会,努力提高信贷技术水平。积极应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
同时,农村金融也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要求农村金融机构针对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积极探索、创新。比如开展农民工的银行卡服务,农民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在农村信用社跨行取现可享受优惠等金融服务。针对农村金融的信用卡方面,各大农村金融机构纷纷抢占市场,大量发放信用卡,解决了部分农民中小额短期贷款问题,但是同时显现的是刷卡难问题。在大中城市,各大银行和银联已经瓜分了POS机市场。但是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大部分村镇银行并没有普及POS机市场,不能满足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需求。能否利用相关农资销售商通过其现有的网点增设POS机,同时还能增强这些销售商对银行粘性。面对7亿从未使用过信用卡的农民,以及信用卡配套等相关业务的发展,在单纯的存贷业务模式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能否针对当地特点推出多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龙头企业+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银行(信用社)+保险+农户”、“担保公司+农户”、“订单+农户”和“农户联保”等彼此间产业链的关系,推出新的农村金融产品。针对一个村镇银行网点存款可以辐射一个镇,贷款可以辐射周围几个镇的特点,推出相应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都是大有可为的。何时能够三足鼎立,最终谁能逐鹿中原,只有依靠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