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8:2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粮油食品行业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我国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体呈现从“精英”转向“大众”、就业体制从“计划”转向“市场”、就业市场从“卖方”转向“买方”和就业重点从“总量”转向“结构”的四大特点。①近年来,我国在世界经济环境整体颓势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GDP的高速增长,对扩大就业产生了强有力的拉动。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大力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大大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②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一、我国粮油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现状
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粮食问题。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政府将着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使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紧密联结,多层次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我国的食品行业也正在飞速发展中,但从事该行业人才较欠缺,因此对于中国整体环境和市场环境来看,粮油食品行业就业前景较好。
1.粮油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粮食产业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同时,新的经营环境对粮食产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物的供求和价格方面,它对参与者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核心能力、业务组合、区域布局、竞争方式、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参与者重新思考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
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即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中国粮油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我国的食品行业而言,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食品产业在分享市场成果的同时,也需认真面对原料成本上升的风险,由于各领域的竞争结构各异,市场议价能力不同,因此各对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的风险化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
农副食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与上游的大农业直接相联,其中包含着彼此互相渗透、合作的大量成果,并往往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的核心主体。该行业相对低的原料成本、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令业者在市场上对上下游厂商拥有更大的定价权、话语权,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农产品市场中的最大赢家。
食品制造业:在产业链上,食品制造业对风险转嫁的能力最差,这一状况在未来几年不会有大的变化。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仍会保持高水平,但平均利润将有所下降。可依靠品牌优势控制渠道、主导市场的乳制品业,高附加值的营养保健业,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制成品等一些领域会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未来持续旺盛的国内需求,是拉动食品产业的主要动力。在由农产品牛市引起的通胀环境下,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经营者将能较充分而直接地分享有关市场成果,并适时转嫁通胀的不利。
2. 粮油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上文的分析,新的营销环境已对粮食产业产生了根本影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需要求职者时刻把握其中的变化趋势,并适时对自己进行调整,让自己能时刻成为此行业的对口人才。这样才能在不断地竞争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食品行业中,招聘企业主要以外资企业和民营大中型公司为主。外资企业方面,从其在各大网上所的职位显示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明显的人力资源匮乏的现象。同时,因为受所需人才专业度和地域的限制,外资企业虽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有竞争力的酬薪待遇等优越条件,招聘到所需的研发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难度。民营企业方面,中层的管理人员变成了企业急需的人才热点。自2002年起市场营销专业方兴未艾,粮油食品行业大量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向该行业的市场人员并不多。因此,相关企业将有必要继续对此类人才进行储备。另一方面,在整个行业表现出对品牌建设热情不减的时候,不少大型的食品企业却转而开始关注产品本身,所以相关人士认为,将来有关市场类产品方向的人才将成为最大缺口。因此从事粮油食品行业的相关销售岗位,前景最为看好。从事此方向的工作者,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需要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感知力,即具有较高的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以及汇总分析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客户沟通能力及亲和力,较强的公关活动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及现场控制能力。
二、解决粮油食品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 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挖掘就业资源
首先应该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信息渠道,提高就业资源使用率。在学校设立专门部门统一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地就业信息,统筹全校就业工作。为保证就业需求信息充分使用,应对就业需求信息公布,实行就业信息飞信、QQ群传达、校园网上公布、设立橱窗就业信息专栏等方式,力争使每一个就业信息都能被每个同学在第一时间知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学院设置就业工作指导小组,要统筹信息资源,做好学生就业定位的指导工作,既要保证就业信息充分利用,不落空,也要合理调配就业信息资源,防止出现供求偏差。在班级,建立信息员制度,统计全班同学的移动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群发短信等方式建立起快捷的联络机制。
其次,要提高现有就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贯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保持与现有用人单位长期稳定的人才合作关系,不断促进毕业生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创业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供应。也应及时解读政策导向,了解行业动态,通过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对中储粮、中粮、益海嘉里等业内极有影响力的用人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粮油食品专业毕业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评价意见,并通过与校友的沟通了解用人信息。
最后,要发挥多渠道就业,改善就业质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如公务员及选调生考试、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大学生西部计划等。③
2.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粮油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学校应结合各专业方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未来的需求,进一步细化相关专业设置,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这样笼统的专业进行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方面,学校应当继续推进实践+就业的模式,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体验工作,增进企业和学生的相互了解,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缩短学生的试用期,提前为企业创造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最后,要建立回访机制,以院系为单位组织专业课教师回访用人单位,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并据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走访用人单位的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3. 完善就业工作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运作
高校在原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信息网络的升级,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内容丰富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可分为毕业生基本信息系统、就业需求信息系统、就业工作进程信息系统、就业工作咨询信息系统等几个子系统,这些系统分别由班级以及负责就业工作的相关办公室负责,方便对于就业资源的统筹分配,也方便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需求信息。
据调查,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难”与“就业资源浪费”并存的现象,比如有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平均拥有几个就业意向,而有的学生却屡战屡败,就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为避免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确保每个毕业生对学校和学院公布的就业信息首先享有公平的知情权,可以进行自主双项选择。其次要实行严格的面试登记制度,对每个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实行《面试情况登记表》制度,便于对就业进程进行及时监控。对院系就业资源的面试试行《就业面试登记卡》制度。每个同学首先根据自身条件和就业意向,进行自我合理定位,有效使用面试机会,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录用意向的毕业生,在《就业面试登记卡》意向栏登记,意向超过两个,即停止面试,直至毕业生取消一个意向后,方可继续参加下次面试。对一些优质就业资源,应采用提高进入门槛的办法,减少盲目面试。最后还要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和行为管理,对涉嫌恶意违约、影响学校声誉的同学进行严肃处理:如取消相荣誉和企业奖学金评选资格、不予推荐、建议单位不予录用、暂缓办理有关手续等。
4.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构建就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
广大高校就业工作中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稳定毕业生心态,引导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就业。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对于一些就业“弱势群体”,学校也应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学生考取各种证书、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参加礼仪培训,为毕业生求职增加砝码和资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总体上,粮油食品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加快,未来潜力巨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对于广大粮油食品专业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积极从自身着手,转变落后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广大高校也要根据市场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为大学生就业创建一个公平、积极的就业环境。(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注解
①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2:52.
②孙长缨.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02:38.
③孙官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41
参考文献:
[1]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2:52.
现今高校图书馆针对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要,花费大量经费购买和自建了许多相关的特色专业数据库,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而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专业特色各异的数据库的管理检索平台特性不同。使用的检索、下载浏览方法又有所不同。所以,加强对特色资源利用的培训,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
1网络环境下特色资源的新涵义及分类
特色资源数字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特色信息资源建设与国家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也符合国际文献资源建设的潮流。狭义的讲特色资源数字化是指对高校已有的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它包括一是己有的纸质文献进行的描述、分析、组织等数字化加工使之成为可以共享的网络信息。二是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或购买新的具有学科特色、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具体到每一个高校它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像我们过去隶属国家粮食行业的院校图书馆要想在众多的图书馆中提高信息服务的深度,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强化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品牌,以本校具有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为依托,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特色化的建设,加强特色资源利用培训。即可以使校内教师、研究生、毕业班学生增加了信息获取的渠道,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又开发了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也为本行业的用户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促进特色专业的发展。为推动粮油食品行业和河南地区经济发展作出努力。
以我馆为例,特色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如下:(I)购买的资源:根据本校在全国粮油食品业地位和影响,根据重点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购买的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不断完善馆藏资源体系,使其更具特色化;(2)自建信息资源:我馆是原国家内贸部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依据馆藏优势,我们于1989年开始独立开发了《中文粮油食品文献篇名数据库》,1991年开始在图书馆正式使用,该子库收录了1984—2005年以来有关粮油食品方面的期刊、会议、图书等信息,生成篇名数据5万余条。(3)联合开发共建共享资源:1996年我馆的“粮油食品文献篇名库”被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中心选中,作为《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IDB》的子库进行联合开发并制成光盘数据,随后进入万方数字资源系统。随着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和读者迫切需求,从2003年开始,我馆着手开发深层次《粮油食品专题数据系统》的工作。目前在我校图书馆网站运行的《粮油食品专题特色数据库》(包含9个子库)是经CALLS(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中心批准的“十五”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子项目之一,2007年1月通过了数据收割验收。
2网络环境下特色资源利用培训的新内涵及主要形式
2.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的新内涵
国内大量的专业网站和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发展使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读者可以不到图书馆来就能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资料。随着读者检索利用网络资源的发展及人数不断增加,图书馆读者的内涵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网络用户”则成为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对象的重点。
2.2图书馆开展特色资源用户培训的主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对用户进行培训教育工作的策划及组织主要由图书馆信息与技术部负责。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图书馆特色馆藏电子资源及网上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获取、评价、利用的方法和技能检索策略等。各种专业数据库中收录各个专题文献的特征及检索技巧。(2)特种文献资源的(标准、会议、学位论文、专利、产品目录等)检索及利用。(3)自建特色专题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及检索利用的用户教育。(4)介绍大型的联合目录,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文献传递方法等,以保障专业原始文献的索取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应注意向用户介绍互联网上的免费专业资源,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中外文文献库,“中国知网”全文库等大型资源所提供的免费题录检索。
2.3特色资源利用培训的主要形式
2.3.1图书馆入学专题教育
每年新生入校时,我们图书馆会把编制的读者手册指南读本直接发放给新生,并在图书馆主页读者指南设置“新生专栏”,编制的“新生入学教育课件”可以随时下载浏览,使大学生随时了解学校重点专业及特色收藏。图书馆还和各系的学科馆员结合起来,重点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专业特色的深层次培训教育,为大学期间有效的利用特色馆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2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及专题讲座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高校图书馆普遍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课程内容上逐步加大计算机检索、网络资源的利用的比重,以适应专业网站和数据库的快速发展。网上文献检索教室也将图书馆各类使用指南和学习课件放在服务器上,用户可在远程终端通过网络调用课件,进入虚拟教室学习。我们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制了不同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网上数据库指南,上机实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本馆中、外文数据库使用,同时也了解更多的食品专业的免费资源。结合本校的特色通过对食品、生物、化工、机械、仓建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毕业班进行专题数据库利用讲座及上机培训,开展图书馆资源利用宣传月活动等,均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3设立“图书馆常见问题解答”,建立畅通的咨询台,提高电子通信专项培训效果
对经常遇到的问题,许多高校图书馆已设立了“常见问题”栏目,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9校系统的数字图书馆(CaliforniaDigitalbibrary)的FAQ积累了许多实用的介绍和使用指导,清华大学图书馆上网的“图书馆利用100问”提供了非常优秀的FAQ服务,在我馆也在读者服务中也设立了“常见问题”栏目对一般性问题、数据库检索、咨询服务等常见问题都作了详尽解答。虚拟咨询,它是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广泛提供的一种用户咨询服务形式,目前主要手段有电话、电邮咨询、留言咨询、实时咨询等方式增加了用户学习的随意性、广泛性。图书馆馆员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网络传真、QQ文件传送交流等更新型、更便捷的通讯手段进行群组和个别用户的特色咨询服务,充分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率。
2.3.4其他形式的用户教育
定期或不定期地编写有关特色资源利用、数据库检索方面的资料通过“高教参考”、“图书馆动态”等在图书馆主页,并通过板报宣传,直接拷贝培训课件等形式向学校教师、研究生等按专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成为许多高校现今经常采用的用户教育形式之一。
3特色资源开发整合与培训机制的融合
3.1特色资源开发及检索平台的整合
以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为例,我馆是在原郑州粮食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50多年历史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开发建设的《粮油食品专题特色数据库》是2004年4月经CALIS(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中心批准的“十五”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子项目之一。该数据库是由粮油食品篇名库、期刊全文库、标准全文库、科技动态库、硕士论文库、图书目录库、专家库、设备图片库、视频库等子库组成。文献主要以全文、题录为主,包含了多种文献类型。系统提供了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和分类导航等检索功能,并提供题名、作者、关键词、日期、文献来源、标准号等多种检索途径。数据库系统使用清华同方“TPI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创建、和管理的平台,目前特色数据库有数据18多万条。并已在我校图书馆网页和互联网运行。通过特色库专题培训讲座、检索课、宣传册、网络宣传,征求用户意见等形式广泛宣传粮油专题特色库,在每年毕业论文和设计,科技成果结项,研究生选题,申报各级科研课题集中月份,使数据库的访问和下载量快速增加。粮油食品特色库的开发也为国内粮食行业的教学科研人员、粮食加工、贸易人员提供了优质、方便的检索服务。
3.2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的途径及建议
3.2.1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借鉴于国外大学图书馆的经验。最早出现于7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学科馆员通常由具有某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在国内最早率先施行了学科馆员制度,该制度推出后,很快得到了推广,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把咨询馆员按专业背景指定对口服务院系,通过针对各系新入学的博士、硕士生及新教师开办专题资源培训,通过编写用户参考资料,收集整理相关院系网络资源的导航工作等。学科馆员开展的特色资源培训教育为读者提供了最佳的文献资源保障服务。
3.2.2建立内容丰富多彩、功能齐全的图书馆主页,开展便快捷的检索服务
图书馆主页是图书馆在Intemet上的一个窗口,也是图书馆联系读者的桥梁,图书馆通过自己的主页,开展丰富多彩的尉上服务。利用网络的高速性和普及性,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开辟读者导读服务专栏。通过建立信息公告栏、读者服务指南、公布图书馆近期活动安排等,设置多功能服务窗口,加强与用户的沟通,特殊需求特殊对待。使用户及时了解本专业电子资源和相关课题的新内容,更好的为教学、科研、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
3.2.3更新服务观念,健全用户培训评估体系
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培训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稳定和不断发展改进的工作,所以有必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的评估体系。这样可以及时了解用户学习的情况,掌握网络资源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提供改进用户学习的依据。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计划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也对图书馆与各学院建立的学科馆员制度起到促进共建监督作用。建立完整的用户培训机制,重视培训结果的评估是国外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更是我们需要向国外图书馆同行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需要相关部门和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逐步来完善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
3.2.4建立用户信息需求和反馈的畅通交流渠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光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是研究如何让我们的餐桌更丰盛,让美食更安全,让身体更健康的“服务吃货”专业。而要做到这几点,当然离不开专业的知识,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原理、发酵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加工工艺学、畜产食品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等课程将会把你打造成一位美食高手。
实验课程打造美食达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大都穿梭于教室与实验室之间,在掌握了食品的分析、检测方法;了解了食品的储运、加工、保藏及其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发展动态;学习了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了整个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外,也学会了自制酸奶、果酱、肉制品等食品。
在食品专业的学习中,最具趣味性的要数食品制作实验课,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制作混合果酱的实验。实验全过程均由我们独立操作,从原料的选购到原辅料比例的搭配,以及制作工艺的选择全部通过团队协作商定。制作时我们根据不同果蔬营养价值的不同,对原料的搭配做了大胆的设想,最终在取材上颠覆了传统果酱的选材,选用了山楂、胡萝卜作为原料。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山楂口感较酸,有机酸及VC含量高,能开胃消食、降低血压;而胡萝卜则富含胡萝卜素,能补充VA、VC。两者搭配起来,营养价值丰富,颜色鲜亮,成本低,口感也能被大众接受。那次试验以后,我们宿舍一周的早饭都是吃面包夹自制的果酱。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分外香甜。
当然这个专业也并不局限于吃上,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是这个专业的三个方向。北方的大学优势多在畜牧粮油的加工上,如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而南方的大学则以水产品、食品生物技术为主,如南昌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此外,华南理工大学在制糖方面,华南农业大学在亚热带食品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创造光明前景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197-01
1 案例介绍
2009年7月6日晚,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2319.HK)公告称,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携手厚朴基金,共同入股蒙牛。至此,中粮收购蒙牛的大手笔,犹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乳制品业浪花片片。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于2007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 长期专注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高盛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为该基金提供支持。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股。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2009年 7月,蒙牛乳业集团名列全球奶业公司第19名,代表中国奶业首次跻身20强。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
根据公告: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了一家新投资公司(中粮与厚朴分别持股70%和30%),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的。该投资公司以认购新股和向老股东认购既有股本两种方式,分别认购蒙牛发行的1.73亿股新股,以及从牛根生创办的金牛、银牛、老牛基金手中买入其持有的约1.7亿股蒙牛股份,以港币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 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在收购前“银牛”、“金牛”、“老牛”、牛根生以及其他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8.49%、7.93%、3.48%、4.40%、3.70%的股份,合计28%的股份;交易完成后,“老牛”将不再持股,“银牛”、“金牛”、牛根生以及其他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分别下降到5.78%、2.11%、3.96%、3.33%,合计15.18%。而中粮集团和厚朴投资联合体将获得摊薄后的20.03%股份,并将超过牛根生方面。计算下来,中粮集团将间接持续股14%,而厚朴投资间接持有6%。实际上,中粮通过控制特殊目的公司,成为蒙牛的第一大实际控制人。
这是迄今为止香港上市公司食品行业中最大的一宗交易,笔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的自有资金。这也同时也开创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2 杠杆收购
从收购前的蒙牛乳业年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蒙牛的股权极为分散,没有持股10%以上的单一大股东,公众持股高达79%,所以中粮集团想要控股蒙牛乳业只要拿到20%的股份即可。但是以认购价17.60港元认购3.43亿股,资金总额将达到61亿,也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于是,中粮集团联合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基金以7:3的比例注册一个新的特殊目的公司,由该公司来实现对蒙牛的收购。实际上,中粮通过控制特殊目的公司,以42.7亿港元的代价,控制了蒙牛20.03%的股份,成为蒙牛的第一大实际控制人。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漂亮的杠杆收购。
厚朴基金拿出18.3亿港元的资金,将持有蒙牛约6%的股权,在厚朴基金三年的锁定期内,既有助于中粮规避风险,又能拥有一个缓冲的机会。扮演财务投资人的厚朴基金最终必然是以退出收场,在三年锁定期后,如果厚朴基金将所有股权转让给中粮集团,中粮集团将坐稳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的位置。那时厚朴基金作为中粮的杠杆,将发挥真正关键性的作用。中粮集团则顺利由战略投资蜕变为产业投资。
3 现金支付
此次的收购采取的支付方式是纯粹的现金支付。现金支付是最简单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并购活动中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支付方式。它主要运用于相对成熟企业、拥有较多实物资产的第一产业企业的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它的显著特点是完成交易快速,事后不确定性最小,而且可以吸引目标公司股东为套现而出让股票。但是这种并购支付方式需要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其只适用于资金较为冲沛、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运用。中粮集团下面除蒙牛乳业外还有六家上市公司,而且其业务的盈利表现一直很好,所以中粮手中拥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条件上具备现金支付的能力。
采用现金支付有以下几点好处:
对于并购公司中粮集团而言,(1)由于其估价简单,可以减少公司的决策时间,抄底正处于低价的蒙牛,避免错过了最佳时机;(2)可确保并购公司控制权固化;(3)可使并购公司迅速直接到达并购目的;(4)采取现金交易的方式可以使并购公司获得的税收优惠最大,能够很好地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因为这种方式下公司可以重新评估其资产价值,通过提高折旧费就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对于目标公司蒙牛乳业的股东来说,所获取得支付价值是确定的,股东们也不必承受因证券支付而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通常很快达成协议。
通过此次的增发新股可以蒙牛带来30.58亿港元的现金流入,正如公报申明:此次股份认购的款项有助于蒙牛扩充现有业务,或把握上游行业整顿和奶制品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合适的投资机会或其它机遇。当然这也是蒙牛的原股东实现资金套利的一个绝佳机会,不仅不必承担后期风险还能在股票市场获得超额收益。这样丰厚的条件摆在眼前,相信也为此次收购的进行增添了不少筹码。
4 结束语
此番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乳业,作为食品行业的第一大收购案,引起了多方关注,而其中的杠杆收购更是为此次收购案的成功增色不少,选择正确的收购方式会增加了此次收购的可行性和收益性。而作为集团转型的一次机遇,中粮集团以全产业链为目标,至上而下纵向串联相关业务领域,加强板块协同性,成为央企中产业运作方向垂直一体化的典范,为我国的企业并购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当然杠杆收购作为一种全新的并购方式,其优势和风险同样的明显。虽然它能够在资金的筹集、每股收益的提高、激励制度的运用以及扩大经营规模方面给予企业巨大的帮助,尤其是收购资金筹集模式的变革,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方式下现金头寸不足的瓶颈,但同时伴随着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随时有可能使并购后企业面临资不抵债,甚至是破产的风险。因此,仅就目前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国营企业都适合采取杠杆收购的方式进行并购。真正能够从这种收购模式中收益的是那些经营收益稳定、资本运作良好、信誉卓著、在本行业中较有竞争力同时又有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企业。但随着我国尚存缺陷的金融市场和法制市场的逐步完善,相信有更多的中小企业会涉足杠杆收购,利用投资银行和债券融资,使得杠杆收购的“四两拨千斤”真正变为可能。
5月17日,康师傅的全资公司康师傅方便食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师傅投资)与日本最大火腿生产商普利玛火腿株式会社(下称普利玛)签订协议在江苏吴江市共同组建一家畜禽产品加工合资公司——康普(吴江)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康普食品),生产休闲食品中的肉制品。
合资公司注册资金为2400万美元,其中康师傅投资出资60%,普利玛出资40%,因此康师傅只出资1440万美元——这相当于让康师傅从其2011年近5亿美元的净利润中拿出其中的1/34去做一个新生意。
新生意不止如此,之前的4月9日,康师傅刚刚宣布与日本糕点厂商卡乐比以及日本综合商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下称伊藤忠)成立了一家新的休闲食品生产公司。
康师傅2011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降低,反映的正是方便面和饮料整个市场状况的不好。然而,肉制品市场则有较好的业绩表现。
表面上看,与普利玛的联手是康师傅开发新增长点而走的一步棋。实际上,这步棋十年前或已开始策划,而幕后的推手则可能是一家日本公司伊藤忠。
主业失色
商场如战场。2012年,康师傅试图主动出击来改变2011年业绩滑落后的“败象”。1月20日,康师傅向董事会发函,置换了China Bottlers (Hong Kong)Limited(下称CBL)的全部股权。CBL持有百事可乐在中国区24家灌装公司的股权。
与百事可乐的合作被视为康师傅进军饮料全球老大的重要一步。但从业绩情况来看,这更是其自救的行为。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毛利率给出了答案,2011年,康师傅的饮料业务在2010年降低了8.39%的基础上再降低了2.81%。
毛利率的降低也源于康师傅在中国饮料市场上可开拓的空间有限。据研究公司AC 尼尔森2011年12月的数据显示,康师傅茶饮料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为50%,果汁则是以20.2%的份额占据市场第二,包装水更是以22%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
康师傅方便面市场份额上升的空间限度也向其发出了告急信号。AC尼尔森公布的数据显示,康师傅方便面销售量、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9%、55.7%,其中桶装面和高价袋装面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67.3%和70.3%。
方便面产品的盈利能力是另一个问题。受主要原材料如面粉、棕榈油、糖等价格持续上升的影响,康师傅的毛利率2011年在2010年较上年降低了6.2%的基础上再降低了1.89%,下滑至26.54%。
其实,2011年整个方便面和饮料行业的情况也不太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统一企业)继2010年的净利润下降了26.36%之后,2011年再次下降了39.9%,利润率为近五年最低,仅有1.84%。
面对康师傅的扩军行动,统一企业似乎有些平静。本刊记者5月25日致信统一企业一位宣传负责人问康师傅扩军对统一是否有影响时,统一企业不予置评。
有业内人士表示,康师傅和统一企业双方作为中国方便面和饮料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近日“硝烟弥漫”的根源在于行业前景的不乐观。尤其是饮料市场,来自中国行业研究分析网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饮料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供应商定价能力不高,导致企业竞争激烈,利润低就成了常态。
2010年和2011年统一企业的销售收入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率,但净利润却是负增长。有不愿具名业内人士指出,统一企业试图抢占市场份额就必须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实际上,统一企业近五年的利润率除了2007年为7.74%,其余四年连5%都不到。
康师傅也不例外,2011年其利润率只有6.35%——远低于前四年。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这其中既有固有成本上涨、各地反常天气的因素,也与食品安全事故如塑化剂风波对整个饮料行业造成的损失有关。
康师傅2011年还要面对增速放缓,物价上涨同时并存的环境压力,占据康师傅半壁江山的饮料业受影响最严重,虽然销售额增长了13.22%,达到39.99亿美元,但毛利率却下降了2.81%。
休闲食品虽然被康师傅列为了三大业务之一,但现有的产品夹心饼干、蛋糕和蛋酥卷每年给其带来的收入相当有限,2011年的销售额仅是总收入的1/40。因此,康师傅试图开拓新业务以带来新的增长亮点。
为何会在此时选择进入肉制品市场,面对新行业的激烈竞争将有何具体对策,康师傅新闻传播室负责人以“合资公司尚处于筹划阶段,进展有限”拒绝透露进一步的信息。
美丽新世界
显然,康师傅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休闲食品的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并以年平均14%的速度持续增长。
其实,AC尼尔森的数据还有些保守。根据在全国糖酒会的《2011年中国糖酒食品细分类别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休闲食品业销售额增长率为15%,2011年销售额已超过2000亿元,总销售额有望在2018年达到4800亿元。
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康师傅的夹心饼干一直位居国内同行第二,蛋酥卷从2009年开始位居同行第一,销售额达到近13亿元,但与休闲食品行业巨大的行业前景来看,其前景未可限量。
康师傅有些迫不及待。康师傅表示,与卡乐比合资的休闲食品公司将于2012年 7 月成立,并计划在 2012 年度内开工投产及进行产品销售。而且合资公司的技术将由卡乐比提供,由卡乐比方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担任合资公司董事长。卡乐比表示,到2018年,合资公司将在中国休闲食品市场实现占有率 10%以上的目标。如果按照上述数据计算,10%的市场占有率所带来的收入几乎相当于康师傅2011年的全部收入。
康师傅继续出击。在与普利玛签订合作协议的当天,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肉制品的市场需求已经具备了。今后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名为‘康师傅火腿肠’的产品。”
“康师傅火腿肠”正是看到了前景广阔的中国肉制品市场,试图拓展新的利润点的表现。中国肉类协会会长、世界肉类组织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李水龙曾表示,与国外相比,中国肉类市场发展结构不合理,中国肉制品市场偏小,2010年中国肉制品总产量为1200万吨,仅占中国肉类总产量比重的15.1%。西方国家,一般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在30%~50%左右,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则占60%以上。
作为肉制品市场的前两强企业,双汇发展(000895.SZ)和雨润食品(01068.HK)表现出了比康师傅和统一企业更强劲的增长。2007~2010年双汇发展的净利润增长率为14.44%外,其余增长率都在20%以上,雨润食品四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则在50%以上。
康师傅涉足肉制品市场前景似乎一片美好。有分析指出,康师傅具有雄厚的资金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出和宣传。作为上市公司,永辉超市(601933.SH)董秘张经仪尽管尚未关注到康师傅与普利玛合作一事,但他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他们很乐意在超市摆放高端肉制品“康师傅火腿肠”。
然而,由于受“双汇瘦肉精门”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双汇发展和雨润食品的净利润增长率在2011年都掉头向下,下跌幅度达到30%以上,给康师傅的美好前景带来一丝阴影。
但是,康师傅这两次合资行动的幕后推手,普利玛最大股东之一和卡乐比的参股方伊藤忠却不这么认为,其与卡乐比的公告一样乐观,到2018年,康师傅休闲食品的产值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康师傅。伊藤忠的另一个身份是康师傅母公司顶新国际集团的最大股东之一。
谁主沉浮
伊藤忠与康师傅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12月,伊藤忠与顶新国际集团下属从事餐饮业的公司顶巧(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顶巧控股)就在中国(包含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设立经营、管理餐饮特许加盟事业控股公司一事签订了合同。2004年一月设立了顶创(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顶创控股)。
顶创控股注册资金为400万美元,顶巧控股占有顶创控股65%股权,伊藤忠占35%股权。顶创控股设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2003年12月24日在北京开设了一家烤肉店。2004年2月28日,顶创控股与日本餐馆的大规模连锁店就自助形式的咖啡店签订了基本专有技术许可合同。
伊藤忠的行动不仅于此。2004年1月5日,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携手伊藤忠,以股权收购方式与康师傅结成战略联盟。朝日和伊藤忠分别持有80%和20%的股权的A-I China Breweries CO.,Ltd以现金收购新注册成立的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权,另外一半股权则归康师傅子公司康氏饮品有限公司所有。截至目前,康师傅饮品有限公司持有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为50.005%。
伊藤忠还在行动。2004年4月29日,伊藤忠与康师傅达成协议,前者将后者旗下从事物流服务的顶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顶通(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49.99%的股份收入囊中。用1000万美元换来对康师傅分布于北京、广州、沈阳、重庆和天津五家顶通物流有限公司控股权。
四年后,伊藤忠以7亿美元(约合日元700亿元)入股顶新国际集团,换回后者20%的股权,从而伊藤忠最终对顶新国际集团的控股权达25.2%。
此后,伊藤忠与康师傅下属公司的交易则多了一重身份,不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以此次合资的康普食品为例,伊藤忠是普利玛的最大股东之一,占有后者39.60%的股权,而伊藤忠又持有康师傅母公司顶新国际集团25.2%的股份,因此,伊藤忠同是订立合约双方的实际控制人之一。
其实,与世界500强企业伊藤忠有如此复杂关联关系的企业远不止于康师傅一家。而能够让伊藤忠在中国有如此盘根错节关系的力量,不仅仅是其拥有438.93亿美元(2011年度数据)的财富,更是其与中国的历史渊源。1972年3月,伊藤忠“成为首家获准恢复开展中日交易的日本企业”,现在,伊藤忠成了其自己声称的“中国最强商社”。
企业战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管理总体框架中,战略管理由于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特点,把握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就不可能聚合与铸就一支能征善战之师,就不可能有前途。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
斯坦纳在1982年出版的《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大多数专家或学者总体认为,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
制定一个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关系企业利益的发展战略固然重要,但是战略制定后的实施更是一个重点加难点的工作。战略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内部投资(内部发展)、并购与合作。本文仅就并购相关战略做一些浅析。
二、并购的战略分析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聚集资本的有效途径,和内部资本积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不断扩大,并购整合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 并购的含义
并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简称,通常是指吸收合并。广义的并购是指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此外还包括分立、分拆、资产分离等形式。并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实践中并购形式的创新在不断地丰富着并购的内涵和外延。
2.并购的意义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种内在机制。优势企业要发展,劣势企业要生存,必然寻求并购。企业并购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存量资源再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有效经济机制。
(1) 企业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并购是加速企业扩大规模,向集团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世界范围内产业组织的演变史可以看出,企业并购是培育大企业的土壤,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财团都是在不断兼并与收购中成长起来的。
(2)企业并购有利于减少投资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
对并购企业来说,并购也是一种投资方式,而且是一种战略性的投资方式。并购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直接利用目标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尽快实现投资效益。二是节约交易费用。并购方式涉及的对象与部门少,特别是在目标企业处境不佳时,办理并购手续简单,交易费用低,是一种低成本扩张,比新建企业见效快、资金省、效益高。与此同时,企业并购是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的联合和重组,它使企业不需投资就能拓展市场,节省资金筹集、人才招聘与培养以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成本。
(3) 企业并购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实现多样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
企业为了避免被兼并,或为了达到兼并其它企业的目的,会加强管理,强化风险与忧患意识。同时,企业间的混合兼并可以使企业增加产品种类,实行多样化经营,避免企业由于产品单一而出现的经营风险。
三、“中粮集团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1. 中粮集团简介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1994年以来,一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1998年底,中粮被列为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的163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1999年上半年,中粮开始实施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1999年底,中粮被列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目前。中粮集团已经成为国家控制国内食品、粮油等经济的重要企业之一。
2. 中粮集团并购扩张之路
宁高宁自2004年空降到中粮集团以来,中粮集团的系列动作包括: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谷,重组中土畜,控股丰原生化,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在09年,中粮又完成了对乳制品行业的收购,而它收购正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一个巨头--蒙牛。现在中粮可称得上是食品产业的航母。
3.中粮并购蒙牛后带来的优势与困境
中粮成功收购蒙牛后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并购后是否能顺利整合从而达到预期所料想的各种经济效应,如何使两个企业合并后达到最大的效应也是宁高宁所面对的难题。
(1)中粮并购蒙牛后带来的优势
中粮是中国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多年来一直通过并购的方式整合和打造中国食品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对于国外来说,可以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国内来说,可以减少国内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节约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的各方面的效率。
中粮收购蒙牛,提高了蒙牛的竞争力,由于有中粮集团这样重要的产业链做后盾,使得蒙牛能够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道路上来。另外,中粮进军乳品行业,对于当时信誉低迷的中国乳业来说,无疑是带来了一丝暖流。
同时,中粮能够成功的收购蒙牛,对那些到海外去搞盲目收购的中国企业敲了一下警钟。以前的国内企业片面的认为国内没有好的兼并对象,盲目地到海外搞收购。结果却因为不能足够了解海外的文化、习俗、行业法规等原因,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像TCL集团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反例。
(2)中粮并购蒙牛后面临的困境
中粮集团入主蒙牛,这两大集团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融合。虽然宁高宁在两大集团重组时,一再强调在此项交易中,中粮集团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但是不可否认,当蒙牛的战略目标和中粮的战略目标发生冲突时,宁高宁不会坐视不管。
中粮的纵向型全价值链战略模式,尽管其最大好处是可以做到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以及符合产业集群大势下的占位效果。但正因为如此的长的产业链条,企业也必须同时能够经受住两大核心挑战:一个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市场化运营能力和反应能力;二个是现金流的充裕保障能力和资本投入所产生的风险自控与消解能力。因此,中粮集团是否真正使得蒙牛集团重振旗鼓和继续发展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空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未知数。
两个集团合并后人力资源整合方面能否做好也是一个挑战。尽管两个集团的员工和农业、畜牧业以及乳业都有一定的交集存在,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交集使得两个企业的员工合并后会不会就某些问题产生矛盾也是未知。
并购整合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一项敏感度较高的工作,并购方关于目标企业不充分的人力资本及相关信息,使其在并购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考虑和利用人的因素,把握不好并购后裁员的时机与火候等都不是简单的问题。两个集团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排异性,因此对于文化的整合以及经营理念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合并双方共同努力,必要时候还要借助于外界的力量。
四、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企业并购的成功而迅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今后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将是如何呢。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已步入并购重组联合的十年黄金时期。当前,在企业所进行的战略调整的作用下,中国企业并购正显现出以下四大趋势:(1)以生产上下游要素整合为目的的纵向并购日益活跃。(2) 以同行业整合,推动企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横向并购将全面展开。(3)大型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加速,混合并购渐入。(4)企地结盟,异地并购趋于活跃。
通过对中粮集团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并购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6-004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0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粮食产业链条中存在着诸如粮食产业收益率低、粮食加工品附加值低和竞争激烈、粮食流通缺乏安全性、粮食产业投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2011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粮食行业面临的如下主要问题:一是粮食企业历史遗留的经营性挂账和富余职工分流中产生的资金缺口问题;二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战略性重组和购销网络完善问题;三是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问题;四是粮油企业现有资产的盘活问题;五是粮食企业的改革深化主要包括资金融通和仓储设施建设等问题[1]。这些问题核心在于如何把粮食产业链中的存量资源盘活,卸下历史包袱并通过增量资金的注入来使得粮食产业重新获得活力。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资金流动带动粮食行业其他资源的有效流动,进行行业或企业资产优化配置,即所谓的“以资本为纽带”。
2010年之前,中国的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 2010年之后至少有16家专注粮食产业投资的基金成立,基金发起人呈现从行业内投资人向行业外投资人辐射、从单纯商业资本到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参与发起等新特点。国际粮商们经营的领域广而且产业链非常长,从种子、化肥销售到仓储、物流设施的经营,产品的加工销售,再到国际粮油贸易,几乎全产业链业务无不涉及。反观我国的粮食产业投资,在过去的参股性投资案例中,点多分散,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有限、项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鲜有全产业链投资的成功案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粮食产业正在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化,为产业基金的盈利和商业可持续性提供了基础。粮食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连结具有相同投资理念、聚焦于粮食及食品行业投资力量的平台,如果合理设计、科学构建并善加利用,将在粮食产业发展中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开始投资粮食产业基金。
二、粮食产业链及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界定
(一)粮食产业链的界定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所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
粮食是供食用的谷物(麦类、稻谷类和粗粮类)、豆类和薯类的统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粮食概念相对窄一些,包括三大类谷物(grain),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如果按照主链和辅链的分法,粮食产业链可以认为包括一条主链,两条辅链。粮食的主链包括粮食育种、粮食种植、粮食仓储运输、粮食原粮加工及粮食销售;第一条粮食辅链主要指粮食用于饲料、进行畜牧养殖及畜牧品加工;第二条辅链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进行食品加工,比如淀粉、葡萄糖、蛋白粉、软硬饮料等,但是以原粮或粮食加工品生产非食用的工业产品不包括在此列(见图1)。
由于粮食产业链的初端利润率低、面临的风险大,而中后端利润率高、资金流转速度快、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这样可能导致初端投入不足,而中后端资金扎堆,一个非常可能的结果就是加工能力过大、原粮产量不足;进而粮价及食品价格飙升,甚至带动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因此对于希望在粮食产业链条上投资的个体而言,能够在产业链上进行合理布局,可以较好地降低风险、获得纵向一体化经营的收益,发挥协同效应,取得1+1>2的产业链整合效果。
(二)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是基于粮食产业整合目的而设立的,专门用于粮食产业链投资,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发行权益凭证筹集资金;基金管理人负责资金运作,帮助目标企业整合资源、提高其市场份额和利润;可以选择在目标企业上市后溢价出售股权、收购兼并中转让股权或目标企业赎回股权等途径实现退出,资金继续投资于新的粮食产业投资项目。与单纯的证券投资基金有别的是,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是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机构。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注重的是对粮食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提高整个粮食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投资标的可以从上述粮食产业主链中的粮种研发推广,到粮食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中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可以选择上述粮食产业辅链一、二中的饲料加工、畜牧养殖及加工、禽蛋鱼奶生产及加工、食品加工等进行投资;也可以围绕国家粮食发展战略和区域粮食产业特色进行粮食产业整合和资产并购重组。
(三)当前中国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粗略统计
从公开报道和相关投资网站中,我们搜集整理了最近几年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信息,按照前面对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范围界定,我们认为以下17支基金可以称为粮食产业基金,当然我们认定的主要理由是这些基金的投资目标主要集中于粮食产业链的主链上,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基金投资于产业链的辅链上,没有计入表1中。我们发现这17只粮食产业投资基金中,从数量上看,2009年1只,2010年2只,2011年5只,2012年达到9只,基金数量稳步增加;从募集金额上看,2009年10亿元,2010年58亿元,2011年约68亿元,2012年达到142亿元人民币,呈现募集金额快速放大的迹象;从发起人的构成看,从私人投资机构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扩展到地方财政部门、中央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国际粮商和国内大粮食集团,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分布。
三、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成立的必要性
作为普通的市场投资主体,往往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资金一般投向投入产出率更高、见效快的行业和产业。但粮食产品生产周期长、经营效益相对较低、粮食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使得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产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无论是获取银行贷款、上市融资还是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粮食企业都存在一定的比较劣势。粮食产业链的中低端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高端融资需求的满足也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由于简单农业再生产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前国家对粮食产业链发展的支持以财政直接投入为主,仍然存在财政投入不能覆盖其资金缺口,这就要借助金融资本的作用,由政府直接投入为主转向金融资本投入为主。借助产业投资基金进行财政投资的探索,理论上会大大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能更好地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投资的自生能力。同时,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坚持市场化的经营原则,能够将国家政策性投入转化为市场化的投融资行为,将财政资金由完全无偿使用转变为有一定投资回报约束,有利于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而且能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中央和地方财政参与建立粮食产业投资基金,体现了政府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导向性,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粮食产业链。中央和地方财政推动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建立,能够对粮食产业投资的价值创造模式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充分发掘粮食产业投资价值,推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投资基金除了为目标企业带来长期资金支持外,还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粮食生产、加工、仓储技术,促进目标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革新粮食产业发展理念。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战略布局、经营管理和团队建设能力,为企业长期规范化运营提供保障。全面而长远的经营管理理念还能够有效整合粮食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粮食供应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粮食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的现状,推动粮食产业链经营状况的转变。通过进行粮食产业链上的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粮食企业集团。随着粮食生产集约化、机械化趋势,在粮食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大对粮食产业化基地的投入,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可以实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粮食收益的目标。产业基金不仅能通过社会融资减少政府的投资压力,而且能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的重组,通过对一个目标企业的投资和管理,达到对相关产业企业的兼并收购。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吸引关注粮食产业链发展的资金,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促进粮食产业的协调发展,整合粮食产业链,促进粮食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整合粮食产业链,对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又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有利于产业联盟和产业链品牌的形成。
四、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运作及粮食产业链投资案例
(一)基金管理运作探索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资产投资组合安排。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应该以企业股权投资为主导、兼顾其他资产投资的原则进行安排,资产组合中主要包括粮食产业链上的企业股权、企业债权等资产。要注意组合资产投资回收期限安排、投资标的企业的成长阶段配置以及单个企业股权投资安排。由于产业投资的变现有一定的周期性,资产组合的预期回收期限一定要进行合理设计,把握粮食产业总体趋势和相关企业的具体运作特点。标的企业的成长阶段对投资者的资金循环具有巨大的影响,同时风险承担也呈现巨大的差别,要注意资产的合理配置。产业投资对单个企业的股权投资应该遵守不超过基金资产总值20%的法律高限规定,投资对象是企业的普通股。以能够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决策为标准确定单个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后基金公司应该至少在所投资企业中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选择。按照规定,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不得相互控股或者持股。基金托管人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法律规定,首先是具备所有《投资基金法》规定的托管人条件;其次是基金托管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对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基金资产的经验;最后是托管人要有一定程度的网点和网络覆盖率。因此,应该选择在产业基金托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基金管理人是基金运作的关键,基金管理人首先必须要具有资格和资金管理的经验;其次,基金管理人必须对粮食产业链有独到的理解,能够全面把握粮食产业发展的趋势,了解当前行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商业模式,清楚行业发展的障碍、重难点和政策取向;最后要有强大的沟通能力,与政府、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科研机构能够保持顺畅的交流通道。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应该围绕粮食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资本的配置来带动其他资源的流动。帮助被投资企业进行内部改制重组、完善产品结构,实现上市融资。为粮食企业重点项目提供战略投资。对国内大中型粮食企业的仓储物流建设和实业加工项目进行投资,帮助被投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价值链条。扩大被投资企业经营规模,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被投资企业进入证券资本市场,有效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以中粮(COFCO)为例的产业链投资案例[4]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全产业链的战略,实际上是粮食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关联与协作,它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整合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组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模式下,可以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肉食等产业链有机组织起来,实现整个粮油食品链条从种植到食品营销的畅通无阻。按照市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组织农民引入优良品种,提升种植、养殖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通过合理布局的物流和加工设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系统;形成品牌、渠道和研发体系,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作为高度关联一体化的产业,粮油食品行业涉及农业、加工业、制造业、流通、金融等不同领域。通过全产业链这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以参股、控股、联盟、上下游整合、合作等诸多方式,通过控制或可影响的资产,实现链条的整体可控,最终把整个行业组织起来。
农业服务和种植、养殖是产业链的起点,通过订单农业,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从种子、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并与企业的物流能力、加工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品牌渠道和销售能力连到一起来为农民创造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可以基于全球和国内的粮食流量流向、产业集中度以及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研判,向稻谷、小麦、油脂、玉米、饲料、番茄、糖、大麦、肉食、乳业、豆类和薯类等链条上进行资源配置,在中国最优质的产区和最具增长的销区进行加工布局。
五、总结
粮食产业投资基金是延伸和掌控粮食产业链的有效武器,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须结合粮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通过参股、控股、联盟、上下的聚合、合作等诸多方式,以资本为纽带,合理引导其他资源的配置,促进粮食产业的整合,最终把整个行业组织起来。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正迎来极佳的发展机遇,已连续八年实现增产。湖南农科院、福建农大等开辟的杂交稻与超级稻等品种,为我国粮食增产又增添了不竭动力。在此形势下,加强对传统品种及新品种的质量检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关注度正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人民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粮食是整个食物链的源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当前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一是粮食生产方面受气候、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特别是由于环境污染、农民用药施肥不规范、粮食储藏手段和技术水平低等,导致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粮食流通环节多、时间长,在收获、收购、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农户马路晒粮现象、装具和运输工具对粮食的污染、防霉抑虫措施不当、加工工艺落后等都会影响粮食质量安全;三是个别粮食加工企业违法经营,在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等,导致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油食品流入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运用质量检测手段对粮食质量进行严格监管。
2.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是食品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不仅各类食品加工行业对粮食品质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将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和饲料的行业也都对粮食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
3.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滞后、检测体系不健全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一是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粮食质检机构受体制改革的影响,或归并,或撤销,就是存在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维护、更新费用不足、业务经费缺乏保障等原因,造成技术人员流失,质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新成立的质检机构也受经验、技术、设备和人员的影响,满足不了社会对粮食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质检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以及能力验证、试验比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信息制度尚不健全。
三、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
1. 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为粮食生产服务。做好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全面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和优质粮食品质状况,是当前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订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服务“三农”,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竞争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可提高粮食生产标准化水平,引导原粮质量提高,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2.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检测,为粮食质量监管服务。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对各级储备粮、军供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质量实行检测监管,严格质量把关,确保质量良好和急需时用得上,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军需民食、促进社会和谐。
3.进行粮食卫生指标检测,把好粮食源头质量关。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卫生指标检测,可以掌握当前原粮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在这些环节中是否对粮食使用了违禁的药品或添加剂,粮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发热霉变,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粮食经加工后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会下降多大比例,在成品粮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随时间如何变化等。通过全面认真的抽样检测,并公布权威的检测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为加强原粮卫生监管提供依据,对确保加工食品原料安全和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具有重要意义。
4.做好粮食质量检测与储粮技术应用结合,为绿色储粮服务。对正常储存的粮食进行质量检测,一方面可以利用检测数据对粮食质量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导粮食收储和合理应用储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储存方式、不同仓型、不同粮食品种储存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技术研究,根据粮食质量数据变化调整储粮技术应用实施,保证储粮质量符合绿色要求,使质量检测为优化储粮技术服务。
另外,加快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一是加强检测机构和网点建设,不断充实和培训高素质检化验技术人员,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检验和办公条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取得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资格;二是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促进粮食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提高粮食质量检测的效率。三是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应有计划地开展试验比对和能力验证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金龙. 粮食检测实验室粮食质量标准的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118.
[2] 王光华. 加强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J]. 粮食问题研究, 2010, (5): 51-53.
一、从科学发展视角分析加强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的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因此,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陆续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一教学课程,重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食品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在现阶段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地方。例如,在我国大部分大学中,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中仍然是比较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践创新教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思想亦是如此。另外,在大学食品学科的专业设置上,划分的范围比较窄,不利于学生学习多方面的食品专业知识,使培养的食品专业人才较为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也较差。还有,在这种落后的食品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水平较低,最终学生只能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而不能适应社会实践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为了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以及实践创新水平较高的食品专业人才,就必须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处罚,对大学食品学科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十分重要以及必要的。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食品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实践以及创新能力高的食品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各大院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必须转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摒弃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学校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出发,完善教学改革的目标,重视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使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资源。
(二)提高大学食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就必须要提高大学食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大学要为食品专业的教师创造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来保障教师的权益,使教师可以在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强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也要安排食品专业的教师深入一些食品企业中参加实践工作,学习新的食品知识和技术。还有,学校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和培训。只要高素质,高水平的食品专业教师才能教导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三)完善食品专业的设置,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我国的现代大学中,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的教育理念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完善食品专业的设置,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才能完善食品学科的改革发展。大学在食品专业的设置上应该从以往单一向多面发展,转变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设置,要让学生学习到多方面的食品知识。学校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今后的社会职业工作。
(四)加强食品课程教学的人文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校还要加强食品课程教学的人文性,重视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此完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的改革。学校通过进行不同形式的食品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具有人文情怀的视频教学课堂,要让食品专业学生了解人与食品的关系,使学生在食品方面的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在这种具有人文性的食品教学中,也有利于学生之间更加团结协作,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更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五)学校要加强食品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运用基本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验证出食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食品专业的热情,让学生可以独立创新的解决食品实验中的问题。在食品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锻炼学生自行完成整个食品实验过程,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创新水平。
(六)学校要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基地
学校要建立起与食品企业以及其他食品科研单位的合作关系,为食品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基地,来进一步推动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学校要聘请行业专家以及企业高素质食品人才给学生讲解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为之努力学习。另外,学校也要安排一些优秀学生进入合作的食品企业参加实习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大学食品学科教学,以此为社会食品企业提供更加优秀,动手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性食品专业人才。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学校转变教学思想;完善食品专业的设置;提高大学食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食品课程教学的人文性以及加强食品实验教学,并且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基地等等措施,最终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高的食品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建文,夏宁,黄丽.食品工艺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2008,(5):37-38.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河南省以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以及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为目标,郑州市则致力于打造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打造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因此,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郑州市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开发区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具体保障措施的研究。
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经过三次扩充,当前规划控制范围为郑州市的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区以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为五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以及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2、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发区食品工业坚持把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条件,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食品产业振兴规划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布局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2008年,区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由2006年的7.17亿元提高到9.35亿元,逐渐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已拥有郑州益辉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饮、河南笑脸食品、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郑州红门饲料、郑州东海九鼎饲料、郑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规模以上食品类企业。同时,通过招大引强和内引外联的策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食品类重点项目相继进驻,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及配套吹瓶厂项目、双汇集团肉类加工及物流配送项目等。开发区在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门类(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都有企业涉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开发区食品工业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较低
开发区食品工业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值规模仍然偏小,2008年产值不到10亿元,占开发区同期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8%,与郑州市内的新郑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园、以思念和三全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等差距明显,甚至不如三全、思念等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值规模。同时食品机械、食品配料、食品包装、生物制药等食品工业的辅助产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2、缺少行业龙头企业
开发区内的食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品牌规模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有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仅七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2008年工业产值为5.71亿元),超过1亿元的也仅有四家,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对做大做强开发区食品工业十分不利。
3、研发创新能力弱
区内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较差,仅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设有研究中心,但也仅为市级,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郑州市拥有一批食品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开发区以及区内食品企业与这些机构并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研发力量的薄弱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开发区内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4、空间布局和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区内食品企业的空间布局基本是自然形成,缺乏应有的前期规划,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开工建设中的新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零散,企业间的协作几乎不存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现有食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而且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短且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而且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和国内市场,尚未有产品出口海外。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
基于开发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为实现将开发区打造成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必须以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发展、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遵循“开放带动、龙头引领、品牌竞争、创新制胜”的基本宗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等途径,形成结构优化、品牌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同时,应注重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重点项目覆盖面广以及享有资源优势的面制品、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以及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食品、绿色与有机食品、都市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鼓励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包装印刷、食品物流等相关行业。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尤其是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覆盖全面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以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制度能落实的企业诚信体系。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开发区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现状,开发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引进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中小型项目,迅速壮大食品产业规模。一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二是确定招商引资的对象,树立“区外即外”的招商引资意识,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找信息,重点围绕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配套寻找项目信息,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找项目信息。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飞地招商等各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和落实等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五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完善“不埋功、不藏拙、不亏待”的招商激励机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如牧鹤饲料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在不断完善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巩固骨干企业地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二是选择一批机制“灵”、产品“精”、有发展前景的中等企业(如上好佳食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间合作和重组,逐步做大做强。三是依托即将入住的大企业项目,如中粮集团、双汇集团、河南中烟、百事可乐等,鼓励它们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张,壮大规模。四是直接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家队”大企业。为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4、实施名优品牌战略
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竞争意识,积极进行名优品牌创建活动。一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食品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四是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到方面优先安排财政贴息,在质量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五是每年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聘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企业推动品牌建设。
5、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食品工业的升级。一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二是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对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的支持性政策。
6、优化投资环境
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是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和实现招商引资成功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中,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在硬环境的优化方面,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生活设施、研发平台、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软环境的优化方面,一是在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在税收、土地、贷款贴息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积极落实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与客商定期交流信息制度、对重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制度、定期召开企业联谊会制度、节日对外来企业家进行慰问走访等制度,帮助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托式服务、人性化服务、“无边界”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3-02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大豆的蛋白质高达40%以上,与一般谷物的蛋白质10%左右相比,是一个非常贵重的蛋白质源。大豆蛋白的消化吸收率在84%―98%之间,可以直接作为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对合理膳食结构要求逐步提高,大家开始认识到开发和利用大豆蛋白是一条十分有效的增加膳食中蛋白质含量的途径。
1 大豆蛋白的结构
大豆蛋白主要分为大豆球蛋白和大豆乳清蛋白其中,大豆球蛋白占90%,p H在4、5―4、8之间,主要由2s、7s、l1s、15s四种球蛋白亚基组成。大豆乳清蛋白则主要由7球蛋白(170KD的三聚体)、7s碱性球蛋白、B葡萄糖苷酶、脂肪氧台酶、磷酸酶、B淀粉酶、细胞色素c组成。这些蛋白质含量不高,但对食品加工影响很大[1]。
2 大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大体可分为儿童食品、强化食品、方便食品、风味食品、保健食品、快餐食品、膨化食品、专用食品、浓缩食品和仿生模拟食品等 10大类。具体应用在12种系列制品里:(1)成品粮制品:强化面粉、强化大麦粉、强化大米粉;(2)半成品粮制品:通心粉、面条;(3)副食制品:面包、麦片、窝伏尔饼、鱼糕、汉堡包、热狗、弗兰克福、菠萝那、炸面圈、丰威尔包、三文治、方便面、甜点心、饼干;(4)肉制品:西式高温火腿肠、欧式低温火腿肠、法兰克福香肠、波罗尼亚肠、肉松、火腿、牛排、火鸡脯、罐头、成肉、肉饼、 仿肉制品;(5)发酵制品:紫菜团、豆酱、纳豆、滩泊;(6)植物蛋白制品:配制花生粉、可可粉、芝麻粉、可食性包装膜;(7)豆奶、豆奶果汁、菜汁豆奶、谷类末豆奶、豆奶咖啡、豆乳、豆乳粉、麦芽豆乳、冰淇淋、乳清蛋白饮料;(8)人造大豆蛋白奶制品:大豆奶酪、冻甜点心硬干酪人造奶油;(9)糖果:大豆巧克力、布丁、夹馅糖;(1O)豆腐制品:木棉豆腐、绢滤豆腐、包装豆腐、鸡蛋豆腐、咖啡豆腐、菜汁豆腐;(11)大豆与蛋类配制品:大豆蛋白蛋肠、蛋卷、蛋黄酱、沙拉;(12)动物食品:是观赏、稀少、珍贵动物和鸟类、鱼类的食品以及乳牛、乳猪、乳羊的哺乳期代用品[4]。
2.1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已有很长的历史,许多研究均证明其对肉制品有正面的功效。它能够保留或乳化肉制品中的脂肪,结合水分,并改进组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肉类代替品。有试验证明在火腿肠中添加大豆蛋白必须在腌制之前进行,以防止大豆蛋白的抗盐特性,可通过预水台作用添加在肉糜中,以增加大 豆蛋白的功效。大豆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加人大豆蛋白质,可强化火腿肠的营养成分,提高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大豆蛋白的强保水和保油性,使得瘦肉的用量减少,水和脂肪的用量增加,提高了产品的出品率,改善了火腿肠的组织状态和口感,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添加大豆蛋白质使火腿肠的蒸煮时间缩短,因此降低了蒸煮损耗,减少了火腿肠的收缩程度, 改善了组织结构,提高了火腿肠的质量。
2.2 大豆蛋白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
焙烤类食品配料所需的重要功能包括:持水性、黏附性、起泡性、乳化性和扩展性,以及其营养和风味。大豆蛋白就具有其中大多数的功能,这使其成为许多焙烤食品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豆蛋白可以改善产品的口味、质地及外观, 提高蛋白质含量及品质,增加面包体积及降低脂肪含量。在烘焙食品中撩加含酶丰富的大豆蛋白粉,可提高在制作过程中对混合搅拌的适应性大豆蛋白粉也可取代部分面粉,使面团容易处理而使面包具有较硬的外壳、柔软的内芯及延长保存期。
2.3 大豆蛋白在强化食品中的应用
国际粮农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用蛋白质为70―75g,而且着力推荐开发和食用以大豆为代表的植物蛋白质美国等发达国家特别强调主、副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营养方面,它们确定膳食摄人后能量必须平衡,氨基酸组分必须台理、完全。为此,它们建立健全了人们在各个阶段的营养水平标准及营养素生物利用数据库;在膳食中,应当提倡将各类和豆类混食,借以形成营养互补、功能均匀和风味融台,大幅度地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实验材料表明,小麦粉和玉米粉 中加入8%的大豆蛋白粉,蛋白质含量可提高6个百分点;大米粉中加入l7%的大豆蛋白粉,等于加入0.5%的赖氨酸和0.3%的苏氨酸。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替代和互补作用,配膳时完全可以把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使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提高,甚至接近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标准。我国人民传统上曾将小麦粉、玉米粉 与豆类粉、瓜类粉掺台一起,以杂台面的形式为原料,做成各种主食。
3 结语
我国现今大豆蛋白产品品种仍然较少,功能性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单一功能性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豆蛋白产品的功能性将不断改善,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目前,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是推动我国大豆蛋白食品尽快发展的最好办法。我国大豆资源比较丰富,原料有保证,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豆的深加工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大豆蛋白食品必将在食品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社红廷,季勤.大豆蛋白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枝学报,2002,22(1):25-26
[2] 杨春梅,陈文麟.大豆蛋白及其应用[J].中国商办工业杂志,1997(12):35-36
[3] 陈霞,朱在勤.大豆蛋白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9):30-31
德州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大型的面粉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德州荣膺全国“粮油食品城”和“吨粮市”称号。目前,全市现有面粉加工企业110余家,年加工生产能力500多万吨,年产量200多万吨,在全省位列第一,居全国前列。在当前,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使面粉加工企业成本不断上扬,面粉出厂价也在紧随上涨,因此,面粉企业效益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产量上,而成本的多少更是关键因素,通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创造经济效益显得更为重要。
1 树立成本管理新思路,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面粉加工企业在面临原料、人员和动力等众多基础成本上升的状况下,加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日益成为面粉加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面粉加工中往往对显性成本即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消耗等有明确的控制需求,而不为人们所重视的隐性成本往往被忽视。从小麦到加工成面粉,一般要经过收购、运输、储藏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降低成本的环节,应当成为成本管理的新重点。在收购阶段,收购时机的选择和收购人员业务素质非常重要。因为,小麦的收获季节性特别强,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造成收割时机的不同,所以,无论是大型或小型面粉厂,对收购小麦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收购,才能收购到质优价廉的小麦,为降低收购成本创造条件。收购人员要充分了解原材料的市场行情,收购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谈判,当一般的商业手段使原料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若要想继续降低其价格的话,那我们就必须从行情、生产成本分析入手。通过充分掌握原料行情、生产成本、以及分析影响原料价格的相关因素,才能发现影响收购成本的机会。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在报价时,往往都是将价格透明的部分报得很低,而把不是很透明的部分报得很高,这样可以掩饰其获取高额利润。如果说我们对其产品的原料行情不清楚,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其报价是否合理,因而不能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收购人员是否有熟练地业务素质,严重影响着收购成本,如果收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很熟练,对小麦国家标准规定的等级、指标了如指掌,能根据水分、容重、杂质等情况,对小麦等级质量作出准确判断,给出合理的收购价格。这样,也不会浪费收购成本。
2 改变经营方式,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
在小麦收购到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运输和仓储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运输和仓储费用在成本中也要占到相当比例,如何降低这一部分费用呢?在当前物流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实行物流外包不失为一种节约成本的好办法,面粉加工企业可以把运输和仓储业务每年以一定的费用外包给物流公司,这项工作有物流公司来做,对面粉加工企业而言,节省了在运输和仓储方面的人员费用开支,运途中因水分的减少及破损等因素引起的损耗、运输途中粮食作物的品质保管费用、仓储保管费用。物流服务公司拥有专门的人员和运输设施、仓库和搬运机械,按照面粉加工厂的要求对原料和成品进行运输、保管,面粉加工场将财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在原料和成品数量上没有损失,质量上有保证,从这一点来讲降低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3 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合理确定成本
面粉加工有其特殊性,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面粉品种越来越多,笔者对德州市的部分面粉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面粉品种多达二三十种,在面粉加工企业里,原料的供应、管理涉及很多的工作程序,要经过很多的部门和人员,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产品加工费用能否合理分摊,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尤为重要。在几十种面粉加工成本核算上,每一种产品的原料、人工耗费等信息必须准确,否则,成本核算会失真,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的真实生产耗费,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往往是不论技术工艺水平如何,只要产量大,产品成本就偏高,而生产量小的产品成本却偏低,形成不同产品成本的严重失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成本分摊不合理造成的,笔者在对某面粉厂生产成本调查发现,该面粉厂3月份共生产了1500吨面粉,其中,特制一等粉1180吨、饺子粉276吨、其他用途的面粉分别是10吨、13吨、16吨、15吨,而在费用分摊时,人工原料平均分配,电费只是算的加工数量多的那两种面粉里,其他面粉则没有分摊费用,这就是为什么产量越高数量愈大而成本越高,相反,生产量越小的品种往转贴于
往成本越低。所以,在费用分摊上,无论是产量大小,都要分摊相应的费用,不能因为生产数量少品种少或不经常生产而不分摊费用或少摊费用,造成品种之间成本的失衡,而不能准确其出厂价格。因此,能否选择科学的分配成本方式,合理分摊相应的成本对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产成品之间的成本分配,可以根据相应的价格百分比、数量比例或是所耗工时的比例来进一步准确分摊。这样不同产品成本的合理分摊不仅可以降低产成品的成本,反映出真实的生产成本水平,还可以使企业掌握产品的真实利润,为面粉加工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面粉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产量和质量上,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而成本的高低是制约价格的主要因素,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面粉加工企业需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新思路,通过降低成本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敏:面粉厂减低成本的途径[J]粮食与饲料工业专刊,1999,(8)
[2]葛家澍,耿金玲企业财务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