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8:25: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疗市场规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21-01
随着养殖总量的逐年递增,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规模场疫病的发生随之增加。牛异食癖是牛(包括奶牛和黄牛)最常见的一种疾患,这种牛抢食塑料、破布、纸片、泥土、石头,喝污水,临床表现为毛焦体疲,生长发育迟缓,时而便秘,时而腹泻。这类牛都吃食差,食欲不振,给规模牛场带来一定影响。
1 牛异食癖的临床表现
牛异食癖是由环境、营养、内分泌、心理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舔食和啃咬通常认为无营养价值、不应该采食的异物为特征的一种顽固性味觉错乱的新陈代谢障碍性综合症。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饲草青黄不接时的舍饲牛。主要表现为:(1)乱吃杂物,患牛舔食、啃咬、吞咽被粪便污染的饲草或垫料,舔食污水、墙皮、泥土、食槽,啃咬砖头、瓦块、石头、酒瓶、鞋底、破布、毛发、塑料、纸屑、煤渣、铁片和油漆等异物。(2)患牛易惊恐,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高,以后则迟钝。常伴有皮肤干燥、弹力减退、被毛松乱无光泽、精神萎靡、厌食乏力、弓腰、磨齿、畏寒及营养不良等症状,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3)患牛逐渐消瘦、贫血,常引起消化不良,食欲进一步恶化。在发病初期多便秘,其后下痢或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贫血,发生渐进性消瘦,食欲进一步减退,病情恶化,甚至发生衰竭而死亡。(4)怀孕的母牛,可在妊娠的不同价段发生流产。
2 异食癖的发病原因
2.1 营养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被认为是引起异食癖的主要病因。
2.1.1 矿物质缺乏 钙、钠、钴、铁、铜、磷、锰、硫、碘、锌和镁等矿物质元素不足,特别是钠盐的不足,引发低钠血症,常常引起牛的异食癖,这时的牛通常多喜舔食带碱性的物质。牛体内缺钠可能因为饲料中钠不足,也可能是因为饲料中钾盐过多,机体要排出多余的钾,必须同时增加钠的排出,导致钠的损失增多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引发钠缺乏。
2.1.2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等不足,使牛体内许多与代谢关系密切的酶和辅酶缺乏,可导致体内的代谢机能紊乱而发生异食癖。
2.2 疾病性因素
疾病本身不会引起异食癖,但可产生应激或诱导作用。一些临床和亚临床疾病是异食癖的一个诱发因素,如佝偻病、软骨病、纤维素性骨营养不良、慢性消化不良、前胃疾病及某些寄生虫病等。
2.2.1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牛有5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异食癖。犊牛患缺铁性贫血常有口腔灼热感,从而引发异食现象。目前认为铁不足可使下丘脑摄食中枢功能紊乱而引起摄食异常。
2.2.2 脑性疾病 患有脑器质性疾病、神经障碍、大脑发育迟缓、脑炎和脑外伤后遗症等的病牛均可能出现异食癖。
2.2.3 寄生虫病 体内外寄生虫通过直接刺激或产生毒素诱发异食癖,如蛔虫病、囊虫病、犊牛球虫病及牛虱病等。
2.2.4 内分泌失调 孕牛由于存在潜在性缺铁性贫血和体内激素的变化及泌乳牛慢性酮病等,常常引发异食癖。
2.3 饲养管理因素
2.3.1 环境不良 牛群饲养密度过大,个体之间互相接触和冲突频繁,为争夺饲料、饮水和休息位置,互相攻击角斗,常易诱发恶癖。高温高湿、通风不畅、采光不良、过度拥挤、闷热和蚊蝇肆虐等,再加上牛舍内有害气体的刺激易使牛烦躁不安而引起异食癖现象。
2.3.2 管理不当 饲草料单一、饮水不足、缺乏运动及各种应激因素均有可能成为牛异食的诱因。饲料饲喂不足,牛离槽后,闲来无事到处啃咬,久而久之即形成异食癖。鞭打重击牛的头部易使牛脑部受伤而引发异食癖。
2.3.3 其他因素 某些长期被虐待的牛、流产的孕牛及不良成长环境中的犊牛,可因心理创伤而引发异食癖。
3 治疗方法
本病重在预防,在饲养过程中加强管理,根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给予全价的日粮。若已发病,根据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条件及日粮营养成分,结合临床发病症状与生产实际,认真分析发病原因,即可作出诊断。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3.1 钙缺乏
补充钙盐如磷酸氢钙。注射一些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1%维生素D 5~15 mL。维生素AD 5~15 mL。也可内服鱼肝油20~60 mL。碱缺乏的供给食盐、小苏打、人工盐。
3.2 贫血和微量元素缺乏
可内服氯化钴0.005~0.040 g,硫酸铜0.07~0.30 g。缺硒时,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5~8 mL。
3.3 调节中枢神经
可静脉注射安溴100 mL或盐酸普鲁卡因0.5~1.0 g。氢化可的松0.5 g加入10%葡萄糖静脉注射。
3.4 瘤胃环境的调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磁共振仪、高档超声波诊断仪器等高端医疗电子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全球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大大刺激了各国在医疗电子领域的投入力度,各医疗电子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创新应用,促进了全球医疗电子产业的平稳发展,有力支持了医疗电子市场需求的增长。然而,由于医疗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较普通消费型电子产品长,因此产品更新换代过程相对较长,从而导致医疗电子市场规模难以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
从中国市场来看,2006年,在经济加速发展、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及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等几方面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10.8亿元,同比增长15.6%,明显高于全球同类市场增长水平。
虽然从目前全球医疗电子市场的区域结构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仍是医疗电子的主力市场,但随着这些地区医疗电子体系日趋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其增长空间和潜力已十分有限,而一些新兴的区域市场,如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一方面由于其所具有的人口优势,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成长的带动下,医疗电子市场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区域,也是国际大企业竞相争夺的新市场目标。从中国与全球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增长率的比较来看,近几年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持续高于全球水平,虽然其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仅为3%左右,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却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需求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其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医疗服务需求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而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对医疗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电子产品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第三,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对医疗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成为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从而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第四,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疗机构的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成为推动医疗电子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2015年我国进入人工智能元年,自此以后,BAT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踏足机器人领域。截至目前,BAT已相继建立与机器人基础科学和技术有关的研发机构。
2016年,腾讯成立AI Lab,肩负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目前,腾讯AI Lab拥有70多位科学家和300多位应用工程师,研发成果已应用在微信、QQ及天天快报等上百个产品。而此次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的诞生,则意味着腾讯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开辟一块新的战场。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来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据悉,达摩院将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莫斯科等地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
就在2018年1月份,百度研究院宣布设立“商业智能实验室”和“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同时,三位世界级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Kenneth Ward Church、浣军、熊辉也加盟百度研究院。目前,百度研究院拥有超过2000名科学家及工程师,并建立起包括七位世界级科学家、五大实验室的阵容。
图表1:BAT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市场高速增长 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约62.8亿美元,2012-2017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
图表2:2012-2017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2017年,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市场主要产品,所占整体比重高达67.2%,市场规模为42.2亿美元。此外,得益于互联网巨头对机器人在服务场景应用的投入,服务机器人所占比重也超过20%,市场规模达到13.2亿美元。
图表3:2017年我国机器人市场结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工业机器人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1.3%。按照应用类型分,目前国内市场的搬运上下料机器人占比最高,达到61%;其次是装配机器人,占比15%,高于焊接机器人占比6个百分点。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估算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首次超过11万台,市场规模达到42.2亿美元。
图表4:2012-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5: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结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需求端,未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8-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预测,到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进一步扩大到接近80亿美元。
图表6:2018-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预测(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外,在供给端,根据三部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工业机器人速度、载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
(二)服务机器人
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成为机器人市场应用中颇具亮点的领域。2016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0.3亿美元;据估算2017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3.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8%,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速。其中,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5.3亿美元、4.1亿美元和3.8亿美元,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相对领先。
图表7: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应用结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将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因此,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8-2023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6亿美元。
图表8:2012-2023年我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特种机器人
当前,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各种类型不断出现,在应对地震、洪涝和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2016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3亿美元,增速达到16.7%,略高于全球特种机器人增速。其中,军事应用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4.8亿美元、1.1亿美元和0.4亿美元,其中极限作业机器人是增速最快的领域。
图表9: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应用结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4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其中小额信贷P2P市场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尤为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P2P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在2010年仅有13.7亿元,而到了2014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已达2514.7亿元,增长了183倍!而仅 2014年一年较2013年交易规模上涨了157.8%。虽然表面上国内互联网小额信贷P2P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国内项目也有超过1600家之多,但不少项目最后都不能健康发展,老板跑路现象屡见不鲜,不断地透支着投资者对于这一行业的信任。未来随着参与者的增长和制度的完善,P2P市场将会逐渐走向一个成熟稳定的状态。
(速途研究院制图)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方面呈现出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交易额占据了整个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以19.4%的份额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银商,交易市场占比11.6%。此外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分别占到市场的6.9%、5.3%、3.2%、2.7%。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未来生态系统布局的核心环节之一,表现出了较为强势的一面。
2. 医疗健康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前期问题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这座“金矿”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发掘。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是3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 89.9%,增势在过去四年表现较为平缓,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和移动医疗市场的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市场将迎来大跨步的发展,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元。
但移动医疗市场就目前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核心医疗服务“移不动”,盈利模式不甚明朗,信息交互尚不完善等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布局的深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前途也会逐渐明朗起来。
3. 在线教育——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的在线教育市场发展可以到目前为止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线教育的萌芽阶段,不少企业开始对在线教育市场进行探索,大量资本进入市场,但由于制度的不够完善,不少企业最终找不到出路死掉。第二阶段依然免不了公司的更迭,但相较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互联网行业,在线教育发展缓慢。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技术带动下的一次突飞猛进,随着其他互联网行业的逐渐成熟,在线教育作为一座待挖掘的“金矿”再一次回到巨头们的视野中来。
4. O2O——BAT巨头纷纷布局 市场趋于多元化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56381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85.5%,涨势较为平缓,究其原因是国内O2O市场目前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诸多行业仍在探索,BAT巨头在O2O行业布局也逐步启动。2015年将有望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发展,预计201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会突破59873亿元。
(速途研究院制图)
目前国内O2O市场表现来看,餐饮仍然排在第一位,占到整个市场的43%,其次是休闲娱乐,市场占比26%,第三名酒店占到了25%。此外亲子、美容美发、婚庆等也有涉及。但随着BAT布局的完善以及对O2O有利的探索,包括汽车服务、医疗健康等也将逐渐在O2O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5. 电子商务——天猫一家独大 网民购买潜力惊人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无疑是国内电子商务的一次狂欢,也是国内网民购买力水平的一次成功的检验。淘宝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双十一仅一天的交易量达到了57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63.1%。这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和网民购买力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城的流量分布中,天猫商城的流量占到总流量的53.3%,以绝对的优势夺得榜首。其次是亚马逊,流量占到了22.6%。京东是第三位,流量占比15.3%。第四名是国美在线,流量占2.8%,苏宁占2.2%,一号店占2.0%,当当网占1.4%,聚美优品占到0.3%,唯品会和易迅分别占0.2%和0.1%。天猫商城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仍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6. 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迅速 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0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规模已达到66.2亿元,增长了72.6倍!而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这一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仍将持续。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4亿元,到了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 284.6亿元。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大部分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几乎处于真空,可见正在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用户群十分庞大,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力压群雄,以61.2%的高占比排在了智能设备产品的第一位。位居第二位的是智能手表,占比为 23.7%,智能臂环设备占比仅为8.0%,居第三位。智能跑鞋以3.7%的占比排在第四,智能眼镜和智能纽扣分别占2.6%和0.8%。智能手环由于携带方便,并且相对技术要求比同类产品要略低,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手环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相对较高。可见国内智能设备市场尤其是高端智能设备还有待发展。
7. 互联网视频——广告、终端设备齐头并进 电商将成新出路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是191.2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05.0%。由于在线视频行业的媒体性,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拓宽,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网络电视和智能手机等的销售也将成为网络视频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前不久刚刚提出的通过在线视频和电商合作的手段,随着这一想法的普及,在线视频将被带入到新的境界。
8. 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百亿 汽车搭载智能设备成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车载智能设备实现汽车电商、对汽车的远程控制以及传统导航、定位等功能,也是巨头们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2014年中国车联网渗透率已达7.5%,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仅有4%。结合我国2014年民用汽车近1.27亿的拥有量,可估算车联网市场拥有近100亿的规模,可见车载智能设备拥有相当巨大的空间。从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车展和智能家居展来看,搭载有智能设备的“智能汽车”都是展览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智能汽车的理解深入,以及便捷的网络和快速发展的技术的保驾护航,车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9. 地产/家居——线上提供信息渠道 交易还需在线下
(速途研究院制图)
和传统的地产家居相比,互联网技术在地产家居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线上的信息交互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一轮筛选,从而节省下一大部分时间和资源,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的购买周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产/家居行业的发展。但也正如前文所讲,互联网在这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信息交互和支付手段的革新,根本上由于房屋移不动、家居不好移,且价值相对较高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完全脱离线下渠道。而且线下渠道仍是交易首付能够达成的主导因素,而线上只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辅助作用。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与商家的线上交互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让线上交易成为可能。
10. 手游市场——市场规模超过180亿 ARPG将成手游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