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设工程监理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设工程监理风险管理

篇1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工程监理风险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风险管理是工程建设者为做好质量、投资工期控制,对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采取识别与应对的手段,主要体现现在预见性,只有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才能拿出回避与转移风险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对其实施管理的目的。

一、监理风险来源

监理单位的风险来自三方面:一是工程出现缺陷或工期拖延;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管理混乱,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三是监理酬金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合同收取。监理风险来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勘察单位:勘察单位是勘察成果质量的责任主体,如果勘察成果与现场施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开挖后地质、土性变化超过设计所允许的范围,不得不变更设计,这不但拖延了工期,而且引起施工方索赔,这无形中增加监理工作的压力。

2. 设计单位:虽然设计单位是工程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责任主体,但若由于设计原因造成工程频繁产生设计变更,引起施工方大量索赔,这不但会增加监理工作量,而且还会承担监理工程师监控不力的责任。如果监理工程师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图纸会审时对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寻求解决方案,不但可以规避风险,而且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3. 施工单位:施工方(包括材料设备供应商)引起的风险主要体现在:(1)对监理工作有抵触心里,认为监理是业主派来专门对付他们的,所以并不愿意接受监管,要么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监理人员网开一面,对其违约行为视而不见;要么对监理工作百般阻挠,甚至打击报复。(2)施工方素质低下,技术和管理力量不胜任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轻易解除施工合同。监理人员的监管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3)工程资金不到位,施工方垫资施工。由于工程资金不到位,施工方资金压力大,对管理和施工设施的投入相应不足,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严重。

4. 业主单位:(1)对国家推行的监理制认识不足,认为请监理是“花钱找麻烦”,只要求监理人员承担责任,而不授予相应的权利,有的甚至对监理工作横加干涉,而一旦工程出现问题,则往往归咎于监理人员失职。(2)业主行为不规范,有的工程报建手续未审批,即强行开工;有些业主不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随意变更工程范围,降低工程标准,或要求超常加快施工进度。这很可能导致投资难以控制和安全、质量难以保证,由此造成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

5. 监理单位:一些监理公司为获得监理业务,在洽商监理合同时处处迁就业主的无理要求,使得合同条款有许多不利于自己的地方,责任远远大于权利和利益。在项目未开工前就将监理工程师置于极不利地位,由此产生的风险可想而知。

6. 监理人员:主要表现为:(1)监理工程师不能遵守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2)监理人员的行为责任,如监理工程师越权处理工程事务,在工程监管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造成不良后果。(3)工程技能风险,监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胜任监理工作,在监理过程中形同虚设,随之而来的风险自然难以避免。

二、监理风险管理

1. 风险管理内容

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等环节组成的。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和处理项目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减轻和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以最低成本取得对项目安全保障的满意结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通常分为两部分:一是损失发生前的目标,二是损失发生后的目标两者构成了风险管理的系统目标。

2. 监理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的减轻与分散、风险自留与利用、风险应急计划、风险转移、风险监控等措施,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措施。本文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包括监理合同在内的建设合同对监理单位产生的风险。

三、监理风险防范措施

1. 监理职业责任保险

职业责任保险,是指承保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合同对方或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的保险;职业责任保险是以职业责任为保险标的,其保险的标的是无有形的物质载体;监理工程师职业责任保目前尚处于试办阶段,但随着我国建设监理的发展,推行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保险势在必行。监理工程师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但职业责任保险所针对的仅是职业责任。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所面临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市场手段,推行监理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来转移其风险,这在国际上是一种通行的办法,对于保障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切身利益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实际操作中应分清职业责任和其它责任,可保责任和不可保责任的区别,参考其它行业责任保险和国际惯例,确定保险险种和费率,把监理工程师责任保险制度不断完善。逐步推行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将有利于我国建设监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2. 风险监控

由于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监理进行的工作是一动态的过程,所以风险时刻存在,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把风险识别出来。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还应进行风险监控,它也是风险的管理措施重要方面。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会不断发生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主要任务是: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密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分析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风险因素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措施产生的效果;进一步寻找机会,细化风险应对措施,实现消除或减轻风险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监理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2

煤矿建筑工程是属于高风险行业,一旦不慎,极其容易引发煤矿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少则受到一点经济损失,严重的就会影响煤矿建设工程的质量,甚至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问题。

一、概述

煤矿建设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工程。煤矿建设工程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作为参与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单位,往往被认定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当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如果说这与相关监理单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不符合情理的。作为监理单位,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监理单位必须做好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这属于监理单位的主要,把好开工、工序交接、验收的质量关;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理工程合同的要求,按照“专业配套、数量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设置现场项目监理组织机构,按照工程监理要求规范地进行监理。监理单位一旦在自己职责范围出现了任何细小的疏漏,都可能给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会因为未依法监理,履行职责不力,而承担安全事故的间接责任。

二、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

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具有极大风险性。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煤矿建设监理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缺乏针对煤矿建设监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一些现存的法律法规对煤矿建设监理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起来困难重重,无法取到规范、评价、处理安全监理问题的作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无法明确具体的责任,责任追究难以执行到位;二是煤矿建设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规范性资料标准,远远滞后于煤矿监理行业的实际发展。有的煤矿标准执行了10多年没有修订,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不能很好地取到应有的作用。这都为煤矿监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三是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法律专业人才比较缺失。在处理安全事故方面缺乏法律专业的技术支撑,依法监理缺乏人力资源的有效保障。

(二)煤矿建设工程基础较差

一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失。煤矿建设工程由于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等特点,导致中高级专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及工作经验丰富工人流失严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煤矿建设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组织机构不全,有的缺乏专门的人员,有的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缺乏必备资质或专业不对口,不能有效地监控施工;三是监理工作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加上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如果仅仅依靠监理单位要做好煤矿建设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那是很难实现的。

(三)监理工作安全投入不足

一是监理安全工作的收费较低,主要是因为国家缺乏对监理市场的监管,监理市场的恶性竞争问题严重。这种问题直接导致监理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监理收入过低,效益不大,导致监理工作的投入无法到位。由于监理企业的收入较低,无法吸纳和留住较优秀的专业监理人才,特别是像高级监理工程师一样的高级监理人才。因为监理企业的效益都不太高,不可能投入足够的资金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修,所以,监理队伍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监理单位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阻碍

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存在较多干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理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有的建设单位自以为管理力量强大,不注重监理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将施工单位看作是建设单位下属的施工单位。有的干脆直接干涉监理单位的具体监理工作,无视监理单位工作的独立性。

三、加强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加强煤矿建设监理法规建设,加大依法监理的力度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煤矿建设监理法规建设。特别是应修订或出台与煤矿建设监理工作息息相关的规范性标准文件,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规范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行为,为其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煤矿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不仅要建立监理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而且要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安全责任予以细化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分别执行责任追究,以此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降低监理单位的责任风险;三是引进和培养监理法规的相关的专业人才,加强法律方面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为煤矿建设工程监理的提供法律服务,降低因为不懂法律而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煤矿建设工程基础建设,夯实安全监理的基础

一是煤矿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大投入,引进和留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程度提高技术保障;二是完善煤矿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完善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尽量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对口人员,确保实施有效地监控;三是加强监理工作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大监理工作投入,降低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

一是提高煤矿监理的取费,限制煤矿监理企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监理队伍,提高煤矿监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二是设立监理安全管理工作基金,用于监理人员培训;监理单位成立煤矿安全咨询委员会,聘请高等院校安全领域专家客座监理企业讲学和指导;高瓦斯矿井和高突矿井监理合同签订前,应进行安全监理论证,编制转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设置安全监理控制点。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降低监理的安全风险

施工现场是生产因素的集中点,其动态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等等,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因此,施工现场系事故多发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预防与避免风险引发事故,保证施工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施工现场的风险监督就是要检查控制风险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当施工中因人、机、环或方案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控制风险的相应措施是否同时跟上,是否保障有力,当发现违章作业时是否及时纠正。比如对人的控制:在对人员的组织安排上是否根据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文化素质来控制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 如操作油机绞磨) ,对隐蔽工程工序(基础浇注〉或具有危险性的现场作业应采取旁站监理。

总之,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不断加强对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探究,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监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燕丽.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

[2] 谢念武.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职责与风险控制[J]. 建设监理, 2008.

篇3

Abstract: at the mo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works of the projects of risk is gradually expand research and in-depth. But, in specific lo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ject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 how to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to do to make the final quantification, and how to control the risks, from theory to experience is very weak. Risk management control is to all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loc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lo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Comprehensiv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通信工程建设中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地域综合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不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充满风险的过程。近年来,风险管理的一些传统方法不断改善和完善,同时一些新方法也逐步开始应用于风险管理。比如:随机网络技术、综合应急评审技术(CSCERT),模糊分析、神经网络技术、影响图方法、综合集成方法、风险链管理动态分析方法、系统动力学等。

1 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为建设单位系统、科学地开展通信行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提供防止和减少项目中潜在风险影响的实施方法并提供示范作用,还可以推动参与通信行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企业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为通信行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减小风险对整个项目所造成的影响,实现建设目标。工程风险分析方法是具体分析与一般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过程。在工程风险辨识阶段主要采用资料法、现场调查法、专家调查法、WBS - RBS法、AHP法等。而在工程风险估计阶段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风险量估计法、风险指数法。在工程风险评价阶段则采用规范分析模式,先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价标准,在评价工程风险对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最后确定风险处置基本策略。

2通信行业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国外通信行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与改革重组中已形成自己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服务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国外通信行业的安全意识较强,手段较为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风险管理工作模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选择、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国外企业针对企业自身面对的风险做了防范性的工作,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系统的可靠性,以大量的投入开发新的技术来引领市场,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利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来控制和转移风险。

2.1 监管体系

世界上发达国家电信管制机构的设置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见表1)。

表1

通信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的内在要求,使发达国家和地区通信行业监管都趋向,于独立,监管体系较为成熟。

美国对于电信资源的配置主要采取了以市场配置为主要手段的原则。这一配置手段实际上将电信资源予以市场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许可证的管理也采取市场手段,充分体现了其以市场为本位的立法架构。欧洲的电信发展和管制政策受美国的影响较大,在汲取了美国激进改革带来的教训的同时,欧洲国家采取温和、渐进的自由化与私有化政策,营造有效市场竞争,造就了一些世界级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运营商。

2.2 国外通信行业风险管理概况

欧洲和北美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国外发达国家的通信企业资金实力庞大,业务种类很多,很多都是跨国公司。目前通信行业巨头的母国均为发达国家,其目前的经营能力远领先于发展中国家通信行业。

国外通信业长期的市场竞争与改革重组已形成自己的服务理念、企业文化和一套较为成熟的服务管理规范,它们更懂得“通信业出售的是服务,服务质量决定着公司的生存”。企业教导员工在日常工作及行为中,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高教快捷、准确负责的服务,树立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

国外通信行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成熟。全球电信发展较好的区域已经从美国、西欧扩展到亚太地区(东北亚和大洋洲)。国外的通信业发展较早,与国内企业相比,它们已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自身的发展上得出了更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国外发达国家法律体系相对健全,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很严格,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建立了比较严谨的财务制度。

许多国外发达国家的通信企业都拥有很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他们凭借多年的发展,实力很强,特别注重在技术上的投资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在WCDMA与CDMA2000两个标准技术上处于相对劣势,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对于产品质量来说,发达国家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更为健全,很多企业都通过了ISO、3C、6S等各种质量标准。另外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责任的界定多为严格责任,环保意识也相当强,很多企业跨国经营,质量要求高。

国外企业转移风险的措施很多,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市场手段、跨国经营手段、风险分散手段、合同转移手段、分业经营手段、投保保险手段等来规避和转嫁自身风险,拥有很好的风险识别、分析和管理体系。

2.3国际通信运营企业风险管理工作

国际上先进的电信服务提供商,普遍在内部和客户界面上推行安全(隐私权)概念,普遍做到理解安全、重视安全、愿意为安全支付成本。这里所说的安全在技术上包括查杀病毒、垃圾邮件、加密(普通用户界面)、认证、访问控制、审计、网络入侵检测、滥用检测(企业用户界面和内部);在管理上普遍推行集中监控和实时告警、处理制度,推行规范化的工程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制度,推行职业/专业认证上岗制度等。

为了更加有效地将全集团中信息安全相关的各个部门在技术组织上整合在起,一些国际运营商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来统一协调、策划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和其他风险管理工作。

3目前国内对于工程建设监理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风险管理观念与体系的研究,主要针对行业、企业、项目层次的风险战略进行研究,建立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提出风险观念上的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二是具体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对风险管理每一步骤中涉及到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即借鉴其他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寻求科学、合理、高效的手段来完成风险管理每一阶段的任务目标,为风险管理服务。 工程监理在我国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88年7月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它标志着我国结合中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监理机制。1989年7月,建设部颁布了《建设监理试行规定》,1995年12月,建设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了《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从而我国建设监理从试行阶段转入了全面推行阶段。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对工程监理企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促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全面推行。2000年1月,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奠定了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基础。

建设工程监理具有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其主要是:为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要以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监理工程师不得与任何妨碍他作为一个独立的咨询工程师工作的商务活动有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和有关合同为依据,在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时,不损害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正因如此,我国实施建设工程监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已为政府和社会所承认。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方法的改进,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系统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践进行仿真和数值计算正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

4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工程建设风险管理

篇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risk in the contract, and in the light of these risk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Key words:Project contractriskEngineering supervis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设工程合同,是发包方与承包方进行工程承发包的重要法律形式,是进行工程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的主要法律依据。订立和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直接关系到合同双方的根本利益。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确立了当事人双方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责任和双方的经济法律关系,也是双方实施工程管理,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合法、有效的合同,有利于当事人认真履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纠纷,当事人也可以请求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依据合同条款保护其合法权益。合同风险是合同实施中环境、组织、技术、管理、业主信誉等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承包商经营失利而遭受的损失。合同条款中潜伏的风险往往是责任不清、权利不明所致。慎重分析研究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防范工程承包中法律风险的发生。

2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

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由于合同人员素质不高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急于拿下此工程而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让步等原因,导致签定的合同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合同主体不合格,存在风险

合同的主体就是工程的发包方和承包方,合同主体不当之处主要表现在: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缺乏合同履约意识,既不认真研究制订合同条款,又不严格履行合同。

2.2 合同条文不完整,隐含潜在的风险

某合同中规定每月20日支付上个月的工程进度款,但因甲方资金筹措受阻,连续三个月拖欠工程款。乙方为了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垫入了大笔资金。但由于合同中没有具体写入拖欠工程进度款的处罚规定,导致乙方向甲方对垫支资金利息的索赔失败,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3 合同条款不平等,留下隐患。

工程承包本来应以合同为约束依据,而合同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平等性。但在工程承包实践中,业主与承包商很少有平等可言。鉴于当前的工程承包买方市场的特点,个别业主常常倚仗着僧多粥少这一有利的优势,对承包商蛮不讲理,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业主部门。

2.4合同中仅对一方规定了约束性条款的不利合同风险

某工程合同中规定,从甲方全部提供施工场地之日起15日开工,并按实际开工日计算工期,而后乙方应负延期一切责任。该工程合同开工日为2007年4月25日,由于场地搬迁碰到难题,到2007年6月30日才具备开工条件。

2.5合同中已明确规定乙方承担的风险

大量的承包工程合同中都有对乙方承担风险的条款规定。例如,某工程合同协议条款中,规定该工程变更的费用总额当超过合同总价15%以上时,甲方对超过的部分应给予补偿。显然,乙方若遇到变更较多的工程,至少要先损失合同总价的15%。反之,当该工程变更较少时,乙方将会有较高的盈利。

2.6合同内容不完备

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使得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合同,由于这些国家过分强调独立自创,通常不愿意沿用国际上普遍遵循的条款,而他们自己制定的一些法规或合同条例往往很不完善,遗漏事项颇多。致使在合同履约过程中,承包商常常找不到合法依据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3 建设工程监理风险对策

正确地、公正地处理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总量,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建设施工期有长有短,施工条件千差万别,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未知因素也较多,因此,风险相对较大。

应由业主方承担的风险有:施工现场准备方面的问题;施工条件的变化问题;工程量的变化问题;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或设计缺陷和特殊风险等问题。

应由施工承包方承担的风险有:投标书中的问题;承包方自己的能力问题;对新的工程项目和市场环境不熟悉问题;安全方面的问题等。

应由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有:物价上涨问题;材料供应不足问题;合同条款方面的问题等。

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风险,既不能在招投标时完全预见和把握,也不能在执行中完全避免。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争执,监理提出以下防范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对策:

(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配备合同管理人员,使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专业化、正规化,使建筑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建筑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检查监督本企业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履行;宣传贯彻有关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审查合同,防止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参与解决合同纠纷;总结推广合同管理经验等等。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制度网络

制度网络,一是指企业就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建筑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制订合同管理制度,是搞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保证。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选好合同管理人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需要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精通合同法律法规,熟悉工程实施全过程,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抓好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随着建设市场的发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取得从业资格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三是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到有关院校学习深造,委托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高精确度、技术性很强、极为复杂的工作。合同管理人员,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成绩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后方能上岗。.

(4) 积极推行合同管理目标制合同管理目标制,是各项合同管理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最终目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在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工作,促使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项目经营管埋活动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发展和繁荣建设市场。

结束语

几乎没有不存在风险因素的工程。承包工程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行业。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关系的多元性、复杂性、多变性、履约周期长等特征及金额大,市场竞争激烈等构成了项目承包合同的风险性。因此,慎重分析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在签定合同中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在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篇5

风险管理事关企业的存亡。不少企业家特别是投资商因忽视了风险管理或因对风险估计不足或判断错误,从而在经营或在投资活动中遭受巨额亏损,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通过转移风险,可将潜在的重大损失转移给他人,例如保险公司。通过对风险进行恰当的分析,做出正确的预测,可采取断然措施以获取意外利益。如果企业很好地管理了它可能遭遇的风险,就会产生安定和充满信心的局面,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放心地研究并大胆地承担有利可图的业务。否则,就只能束手束脚,错过赢利的大好时机。例如,当承包商不得不考虑其工程用材料可能涨价,他就势必要囤积足够的材料,从而占用大量资金。如果他同业主签署的合同中,写有对通货膨胀的补救措施,如对材料按实结算或根据价格调值公式对材料差价给予补偿,则该承包商就不必为此而担忧,他可以将大笔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做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重大决策的质量,例如,承包商考虑按租赁办法解决施工所需机具问题,如果他忽视了租赁办法可能带来的除租金以外的麻烦问题,如损坏赔偿,他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当投资者或承包商做出投机冒险的决策时,如果能妥善地处理好采取这种决策时可能出现的一般风险,那么他就能更有效地处理该冒险举动中的特殊风险。例如,一个企业有充分把握防止或应付进入某一承包市场可能遇到的风险,他就可能更积极地扩大业务面,大胆地承揽大型工程。

风险管理能减弱企业的年利润和现金流量的波动。如果企业管理人员能把这种波动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其制定的计划将会更加周密完善、实用可行。

如果企业家事前已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即使企业遭到一定的损失,也会临危不乱,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做好风险管理,有助于确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从而为企业的广泛开拓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险管理还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其履行社会责任,自然也有助于企业发展与其他合作者的友好协作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间相互依赖日趋紧密,但彼此间的商业关系却因竞争激烈而变化无常。永恒的信任不复存在,新的损失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风险研究与管理已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

二、风险辨识与衡量

(一)风险辨识

辨识风险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项工作相当重要,它是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缺乏这一基础,任何风险管理都是空中楼阁,毫无实现之可能。

风险辨识过程通常分6个步骤: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这项工作包括两项内容:即首先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是确定无疑的,则无所谓风险。众所周知的结果不会构成风险。例如承包商已知工程所在国的物价高昂而仍然决定投标,则物价高昂便不会成为风险,因为承包商已经准备了对付高昂物价的办法,有备而投标。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的第二项内容就是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是确定无疑的,而不是凭空想像的。辨识风险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认不确定性和它的客观存在。

2.建立初步清单

建立初步清单是辨识风险的操作起点。清单中应明确列出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应包括各种影响生产率、操作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人们通常凭借企业经营者的经验对其作出判断。建立清单可采用商业清单办法或通过对一系列调查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而制定。例如工程承包中材料保管和运输阶段的风险初步清单可按以下模式制定(见下表)。

材料保管和运输风险清

会计科目

材料、人员或活动

潜在损失

危险

存货

原材料

供应商的生产厂家保管

运至供应商仓库途中

存放于供应商仓库

运至承包商的预制构件厂

存放于构件厂仓库

运至加工车间

预制过程中

预制完毕养护

运至工地途中

存放于工地

进入工程整体

财产损失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净收入损失

责任损失

火灾,风暴

爆炸

其他自然危险

盗窃

其他人为危险

过失

违约

伤害雇员

汽车事故

初步检查清单通常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起点,作为确定更准确的清单的基础。多数情况下,清单中必须列出有分析或参考价值的各种数据。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

根据初步风险清单中开列的各种重要的风险来源,推测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合理的可能性,包括赢利和损失、人身伤害、自然灾害、时间和成本、节约或超支等方面,重点应是资金的财务结果。

4.制定风险预测图

风险预测图采用二维结构(见下图)。

图中,第一维的不确定因素的评价与其发生概率相关,第二维的风险的评价与潜在的危害相关。这种二维图形是一种重要的图形表示,通过这种二维图形评价某一潜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鉴于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并且与潜伏的危害性密切相关,因而可通过一种由曲线群构成的风险预测图表示。曲线群中每一曲线均表示相同的风险,但不确定性或者说其发生的概率与潜在的危害有所不同,因此各条曲线所反应的风险程度也就不同。曲线距离原点越远,风险就越大。

5.进行风险分类

对风险进行分类具有双重目的:首先,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类能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其次,通过分类,辨清了风险的性质,从而有助于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分类有多种方法,有些人注重于开列清单,不管概率大小和轻重程度,统统罗列,有些人则根据其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分类列举;但许多人往往忽视了不同风险事件之间的联系。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依据风险的性质和可能的结果及彼此间可能发生的关系进行风险分类。这样的风险分类能更彻底地理解风险,预测其结果,且有助于发现与其关联的各方面的因素。常见的分类方法是以若干个目录组成框架形式,每个目录中都列出不同种类的风险,并针对各个风险进行全面检查。这样可避免仅重视某一个风险而忽视其他风险的现象。以工程承包为例(见表),分类框架可由6个风险目录组成,各个目录中均列出典型风险。虽然难免有某些遗漏,但毕竟多数典型的风险能反映出来。

风险分类

风险目录

典型的风险

不可预见损失

洪水、地震、火灾,狂风、闪电、塌方

有形的损失

结构破坏、设备损坏、劳务人员伤亡、材料设备发生火灾或被盗窃

财务和经济

通货膨胀、能否得到业主资金、汇率浮动、分包商的财务风险

政治和环境

法律和法规的变化、战争和内乱、注册和审批、污染和安全规则、没收、禁运

设计

设计失误、忽略、错误、规范不充分

与施工有关的事件

气候、劳务争端(Dispute)和罢工,劳动生产率、不同的现场条件、失误的工作、设计变更,设备缺陷(Defect)

上表仅为风险分类的一个实例。不同的项目,其分类的内容自然不会一样。但以框架形式分列能给人一目了然的效果,且能显示逻辑开发分类框架的优点。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

这是风险辨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可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能给人一种总体风险印象图。而且能把全体项目人员都统一起来,使各人不再仅仅考虑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而且能自觉地意识到项目的其他管理人员的风险,还能预感到项目中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和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当然,风险目录摘要并非一成不变,风险管理人员应随着信息的变化和风险的演变而及时更新。下表为风险目录摘要的实例,供风险管理人员参考。

风险目录摘要清单范

项目名称

评述

日期

负责人

>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摘要

风险条件变量

(二)风险衡量

辨识企业或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之后,应分别对各种风险进行衡量,从而进行比较,以确定各种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衡量风险时应考虑两个方面:损失发生的频率或发生的次数和这些损失的严重性,而损失的严重性比其发生的频率或次数更为重要。例如工程完全毁损虽然只有一次,但这一次足可造成致命损伤;而局部塌方虽有多处或发生较为频繁,却不致使工程全部毁损。

衡量风险的潜在损失的最重要的方法是研究风险的概率分布。这也是当前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概率分布不仅能使人们能比较准确地衡量风险,还可能有助于选定风险管理决策。

三、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和评估是风险辨识和管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决策的基础。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分析就是对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那些不太明显的不确定性的关注,对风险影响的揭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之目的。

风险分析具有以下好处:

(1)使项目选定在成本估计和进度安排方面更现实、可靠。

(2)使决策人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认识风险、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有助于决策人制定更完备的应急计划,有效地选择风险防范措施。

(4)有助于决策人选定最合适的委托或承揽方式。

(5)能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开阔视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分析包括以下三个必不可少的主要步骤:

1.采集数据

首先必须采集与所要分析的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投资者或者承包商过去类似项目经验的历史记录中获得。所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客观的、可统计的。

某些情况下,直接的历史数据资料还不够充分,尚需主观评价,特别是哪些对投资者来讲在技术、商务和环境方面都比较新的项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方法获得具有经验性和专业知识的主观评价。

2.完成不确定性模型

以已经得到的有关风险的信息为基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结果给以明确的定量化。通常用概率来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的结果体现在项目现金流表上,用货币表示。

3.对风险影响进行评价

在不同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已经模型化后,紧接着就要评价这些风险的全面影响。通过评价把不确定性与可能结果结合起来。

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八种:即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统计和概率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CIM模型、影响图。其中前两种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中间三种侧重于定量分析,而后三种则侧重综合分析。

四、风险防范与对策

风险的防范手段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最基本的手段:

采用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企业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从而改变风险。这种手段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隔及风险转移等。

采用财务措施处理业经发生的损失,包括购买保险、风险自留和自我保险等。

(一)风险控制措施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这种手段主要包括:

(1)拒绝承担风险

采取这种手段有时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比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甚至微不足道。例如投资因选址不慎而在河谷建造的工厂,而保险公司又不愿为其承担保险责任。当投资人意识到在河谷建厂将必不可避免要受到洪水威胁,且又别无防范措施时,他只好放弃该建厂项目。虽然他在建厂准备阶段耗费了不少投资,但与其厂房建成后被洪水冲毁,不如及早改弦易辙,另谋理想的厂址。这种破财消灾的办法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常见的。

(2)放弃业经承担的风险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实践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事实证明这是紧急自救的最佳办法。作为工程承包商,在投标决策阶段难免会因为某些失误而铸成大错。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有可能一败涂地。例如某承包商在投标承包一项皇宫建造项目的,误将纯金扶手译成镀金扶手,按镀金扶手报价,仅此一项就相差100多万美元,而承包商又不能以自己所犯的错误为由要求废约,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风险已经注定,只有寻找机会让业主自动提出放弃该项目。于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求助于第三者游说,使国王自己主动下令放弃该项工程。这样承包商不仅避免了业已注定的风险,而且利用业主主动放弃项目进行索赔,从而获得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

转包工程也是回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情况下,业主并不禁止转包。如果承包商经过分析认定工程已注定难逃亏损厄运,他只有采取转嫁风险的办法。有些项目对于某些承包商可能风险较大,但对于另一些承包商则并不一定有风险。因为不同的承包商具有不同的优势。例如中国一家承包商以低价标获取非洲某国的一项大型公路项目。该承包商在当地没有基地,所有物资及人员都必须由国内调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持独家实施该项目,势必亏损相当严重。该承包商经过分析比较,决定将工程的大部分转包给另一家在当地已有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公司,只留下很小的一部分任务自己完成,从而转移了风险,而这一风险对于承接转包任务的承包商则不再是风险了,因为他具有足够的条件承接这项任务。

回避风险虽然是一种风险防范措施,但应该承认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因为回避风险固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处处回避,事事回避,其结果只能是停止发展。如果企业家想生存图发展,又想回避其预测的某种风险,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除回避以外的其他手段。

2.损失控制

风险防范的第二种手段是控制损失。损失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工作:①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即损失预防;②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即遏制损失加剧,设法使损失最小化。

(1)预防损失

预防损失系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例如房屋建造者通过改变建筑用料以防止用料不当而倒塌;供应商通过扩大供应渠道以避免货物滞销;承包商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标准以防止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或罚款;生产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等等。在商业交易中,交易的各方都把损失预防作为重要事项。业主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就是为了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而承包商要求在合同条款中赋予其索赔权利也是为了防止业主违约或发生种种不测事件。

(2)减少损失

减少损失系指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恶化或局限其扩展范围使其不再蔓延或扩展,也就是说使损失局部化。例如承包商在业主付款误期超过合同规定期限情况下采取停工或撤出队伍并提出索赔要求甚至提讼;业主在确信某承包商无力继续实施其委托的工程时立即撤换承包商;施工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救护;安装火灾警报系统;投资商控制内部核算;制定种种资金运筹方案等都是为了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3)损失控制

控制损失通常可采用以下办法:

①预防危险源的产生;

②减少构成危险的数量因素;

③防止已经存在的危险的扩散;

④降低危险扩散的速度,限制危险空间;

⑤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危险与保护对象隔离;

⑥借助物质障碍将危险与保护对象隔离;

⑦改变危险的有关基本特征;

⑧增强被保护对象对危险的抵抗力,如增强建筑物的防火和防震性能;

⑨迅速处理环境危险已经造成的损害;

⑩稳定、修复、更新遭受损害的物体。

控制损失应采取主动,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应认真研究测定风险的根源。就某一行为或项目而言,应在计划、执行及施救各个阶段进行风险控制分析。控制损失的第一步是识别和分析已经发生或已经引起或将要引起的危险。分析应从两方面着手:

①损失分析。通常可采取建立信息人员网络和编制损失报表。分析损失报表时不能只考虑已造成损失的数据,应将侥幸事件或几乎失误或险些造成损失的事件和现象都列入报表并认真研究和分析。

②危险分析。危险分析包括对已经造成事故或损失的危险和很可能造成损失或险些造成损失的危险的分析。除对与事故直接相关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必要的调查外,还应调查那些在早期损失中曾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其他危险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应调查其他同类企业或类似项目实施过程中曾经有过的危险或损失。

3.分离风险

分离风险系指将各风险单位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这种处理可以将风险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离常用于承包工程中的设备采购。为了尽量减少因汇率波动而遭致的汇率风险,承包商可在若干不同的国家采购设备,付款采用多种货币。比如在德国采购支付马克,在日本采购支付日元,在美国采购支付美元等。这样即使发生大幅度波动,也不会全都导致损失风险。以日元、马克支付的采购可能因其升值而导致损失,但以美元支付的采购则可以因其贬值而获得节省开支的机会。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对材料进行分隔存放也是风险分离手段。因为分隔存放无疑分离了风险单位。各个风险单位不会具有同样的风险源,而且各自的风险源也不会互相影响。这样就可以避免材料集中于一处时可能遭受同样的损失。

4.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与风险分离不一样,后者是对风险单位进行分隔、限制以避免互相波及,从而发生连锁反应;而风险分散则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集体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风险或企业兼并从而加大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工程承包商,风险分散应成为其经营的主要策略之一。例如多揽项目、广种博收即可避免单一项目上的过大风险。承包工程付款采用多种货币组合也是基于风险分散的原理。

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风险控制的另一种手段。经营实践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经营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并非损失转嫁。这种手段也不能被认为是损人利己有损商业道德,因为有许多风险对一些人的确可能造成损失,但转移后并不一定同样给他人造成损失。其原因是各人的优劣势不一样,因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风险转移的手段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和转包、技术转让或财产出租。合同、技术或财产的所有人通过分包或转包工程、转让技术或合同、出租设备或房屋等手段将应由其自身全部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至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二)运用财务对策控制风险

1.风险的财务转移

所谓风险的财务转移,系指风险转移人寻求用外来资金补偿确实会发生或业已发生的风险。风险的财务转移包括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即通过保险进行转移,和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即通过合同条款达到转移之目的。

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的实施手段是购买保险。通过保险,投保人将自己本应承担的归咎责任(因他人过失而承担的责任)和赔偿责任(因本人过失或不可抗力所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的实施手段则是除保险以外的其他经济行为。例如,根据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可将其对公众在建筑物附近受到伤害的部分或全部责任转移至建筑承包商,这种转移属于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而建筑承包商则可以通过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又将这一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这种风险转移属于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

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通过担保银行或保险公司开具保证书或保函。根据保证书或保函,保证人保证委托人对债权人履行某种明确的义务。保证人必须履行担保义务。否则债权人可以依据保证书或保函向保证人索要罚金,然后保证人可以向委托人追偿其损失。通常情况下,保证人或担保人签发保证书或保函时,要求委托人提交一笔现金或债券或不动产作抵押,以备自己转嫁损失赔偿。通过这种形式,债权人可将债务人违约的风险转移给保证人。

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还有一种形式——风险中性化。这是一个平衡损失和收益机会的过程。例如承包商担心原材料价格变化而进行套期交易,出口商担心外汇汇率波动而进行期货买卖等。不过采取风险中性化手段没有机会从投机风险中获益。因此,这种手段只是一种防身术,只能保证自己不受风险损失而已。

2.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种手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预测到,不曾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经营者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这种情况下,风险承受人通常已做好了处理风险的准备。

主动的或有计划的风险自留是否合理明智取决于风险自留决策的有关环境。不过应指出,风险是否自留,这是一项困难的抉择。

风险自留在一些情况下是惟一可能的对策。有时企业不能预防损失,回避又不可能,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风险。

决定风险自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自留费用低于保险公司所收取的费用;

(2)企业的期望损失低于保险人的估计;

(3)企业有较多的风险单位(意味着单位风险小,且企业有能力准确地预测其损失);

(4)企业的最大潜在损失或最大期望损失较小;

(5)短期内企业有承受最大潜在损失或最大期望损失的经济能力;

(6)风险管理目标可以承受年度损失的重大差异;

(7)费用和损失支付分布于很长的时间里,因而导致很大的机会成本;

(8)投资机会很好;

(9)内部服务或非保险人服务优良。

篇6

文章编号 1674-3954(2013)09-0184-02

前言

对于工程建设从业者来说,不管从事何种岗位以及设计、业主、监理方、施工方四方中哪一方,工程质量是工程参与者的永恒主题。通过收集若干工程自破土动工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信息,可以说在工程建设质量方面,或多或少总会留有遗憾,甚至有较为严重影响建筑使用不便的质量弊端。

1 风险意识的确立,风险问题思想上重视

1.1客观影响不利因素多

我们知道,工程建设周期持续时间长,建设合作参与方多,手工作业比例高,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等诸多客观条件致使工程质量风险因素多,工程质量波动大。各种成因风险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工程,降低预期工程质量,并对后续工序质量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即风险事件或风险因素一旦发生成为现实,质量损失不是单独唯一的,而且会连锁增加。

1.2质量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目标的统一性

风险管理和质量目标管理不是平行对等的,而是依附于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并发挥作用,为目标控制服务的一种管理思想,结合控制措施,制定风险对策,更好地保证目标任务完成。

2 工程质量要素风险认识

2.1人的要素

为完成项目目标任务的资源链中,人是所有资源中弹性最大和活力最强的因素,是能否使其它资源最优化地组合并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从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所有参与者(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尽管在确保工程质量方面分工不同,但都是质量保证体系各个环节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责任者,且贯穿质量保证体系的方案、控制措施、管理制度和过程方法全过程。工程质量依赖于参与者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工作效率、责任感、道德品质),终归为人的因素。

2.2材料(设备器具)要素

组成建筑实体材料(设备器具)满足设计技术标准并符合验收规范要求是质量合格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目前市场完全具备供应建筑工程材料(设备器具)条件的厂家众多,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诚信履约和过程管理问题。主要风险表现在:①经复检合格,但保证质量程度不同。②掌握供应商(厂家)资源有限导致不能完全保证做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③质量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过程供应质量不稳定,难以保证持续性。④购供双方仅着眼于自身利益,服务于工程整体利益的思想认识程度不足。

2.3资金投入要素

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密集型,资金占用量大的特点。从建设工程投资方和承建方的心态分析,投资方希望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达到质量目标,而承建方企及以较高造价承接工程履约合同,达到预期的利润空间。这也正是合格质量基础上的满足质量目标要求程度和资金投入互为矛盾的表现,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①不同技能作业水平的专业劳务队人工费价格差异较大。②满足设计要求且质量合格的材料(设备器具)存在价格差。③施工单位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差别带来的工程施工成本不同。所以如何平衡资金投入和工程质量关系,并采取相应的必要措施,是投资方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3 工程质量常见风险

建设工程质量风险本身客观存在,且一些风险事件具有普遍性,发生概率高。统计已建工程发生的质量事件与风险概率,分析高概率事件(见表1)产生的成因,有利于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制定针对措施,为质量目标实现奠定管理基础。

建筑工程风险对策(风险防范或风险管理)的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三种方式本文不做阐述,仅从风险自留的角度进行讨论。通过分析以上高概率风险事件成因,使我们更加全面理解风险事件,认识风险事件,所以风险管理基于成因制定措施,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4 质量风险管理的措施

风险管理对策是为质量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服务的,从高概率风险事件入手,质量目标达成更具有可操作性,效果也更为明显。风险管理强调的是主动控制,根据风险事件和成因制定预防计划和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或尽可能降低风险事件的概率。同时,以建筑工程人、材、资金三要素制定的风险预防计划和措施,应根据建设活动参与方和各专业工程各自特点有所不同,否则同质化地措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4.1人的风险管理

4.1.1工程设计方案确定

认识上高度重视,论证过程科学,方案确定慎重。业主方在确定建设方案时,对建设工程的用途、建筑面积划分、配置功能等使用要求必须清晰,明确工程设计须达到的使用目标。防范使用功能描述不明了,定位模糊不清,轻率确定的风险。

4.1.2施工图设计

(1)对施工图纸设计须达到的深度,须说明清楚,且设计质量违约条款在合同中约定明确;严格考察各专业设计人员资质、业绩和执业经验;

(2)设计人员就专业采用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定期向业主进行通报,接受业主的合理化建议;

(3)业主参加各专业设计方案确定会议;跟踪检查设计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工作流程记录;

(4)业主也可自行组织非设计方具有丰富经验专业人员进行专项审核;

(5)召开施工图定稿前讨论会。

4.1.3施工阶段

(1)合同质量条款约定明确,落实中标单位投标时确定的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承诺,建立管理人员技术经验能力审查和考核制度;

(2)狠抓质量管理层级责任制落实,严控过程,切实履行职责;

(3)结合工程实际,针对工程不同阶段和专业工程特点筛选出较易产生质量风险若干项,并按发生概率高低排序,在专项质量实施方案中明显体现出预控措施,施工时各参与方认真督导检查;

(4)施工期间定期组织分项工程施工前质量通病、错误施工做法交底和讨论,确定施工工艺标准;

(5)对施工作业层人员,不懈地坚持班前技术交底会;

(6)以工程交付后“舒适使用,便于维修”技术方案,尽可能提高建筑功能水平。

4.2材料(设备器具)风险管理

(1)考察工程核心设备工程案例的实际使用状况,以该设备供应案例的质量、供货期间履约合同情况和售后服务为重点调研;

(2)材料(设备器具)合同中的质量等级要求(设备技术指标、材质规定、元件品牌)、检验方式、供货周期约定、售后服务承诺等条款应明确,违约条款清晰无歧义;

(3)供应期间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检查,必要时供应方人员须详细交底;

(4)对于装饰用材料,材料存在色差、规格尺寸不统一、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应是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4.3资金投入影响质量的风险管理

(1)施工单位因其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理念、生产规模、施工组织模式、企业拥有资源等因素施工成本不同,所以业主方应选择综合能力与工程质量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施工企业,应约该类企业的合理报价;

(2)招标时拦标价的设定应充分考虑满足质量目标必要的施工方成本支出和利润水平,且投标人综合能力在同一层级;

(3)摒弃合理低价即是最低价的片面认识。结合市场情况,当最低价与其它投标人报价差异较大时,应认真分析其报价文件,不能奢望投资少而质量目标达到“最优”;

(4)目前建材设备市场价格比较透明,但质量差别悬殊,假冒产品事件时有发生,应特别注意“质优价廉”事件;

篇7

(2)监理单位体制由国企或大部委“三产”企事业单位向专业化自负盈亏有限责任公司制发展,建设监理组织机构由隶属型向社会化企业发展,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资质等级管理和企业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但仍存在重视业务来源,轻视项目管理,力争降低成本,整体监理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3)建设单位对监理认识不足,行为不规范,项目管理双轨制,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理工作独立性差。有的建设单位对实行工程监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认为是“花钱找麻烦”、是“迫不得已”;有的把监理当作是检查质量的技术员,监理人职责权利得不到有效行使,建设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工程建设中不遵循工程建设的规律,乱指挥,随意变更工程合同内容,提高或降低工程标准,不合理地要求提前工程进度,进而容易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建设单位的做法又无相应问责制度,导致监理单位责任风险增加。

(4)工程建设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工程项目公开招标有暗箱操作,有内定承包人的现象,施工单位挂靠资质、层层转包,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低,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影响施工质量,造成监理工作难度和监理任务成本增加。有的项目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现象,还有的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同属一家单位,造成工程建设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理人员的决定和意见不能落实,监理效果不够理想。

(5)监理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和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内部控制薄弱,行为责任、工作技术、职业道德风险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要求监理人员技术面广、技术水平高、业务精、组织协调能力强。而在实际监理过程中,存在“临时组建项目监理部,进场监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监理业务水平较低,专业技术型监理人员数量少,专业搭配不合理,监理人员稳定性差,监理工作脱节,职业道德教育和内部约束少”等现象,导致监理人自身引起的内部风险较大。

(6)监理单位合同管理意识不强。有些监理单位为了取得监理任务,合同和法律维权观念淡薄,降低监理费或合同条款处处避让业主,造成监理方承担责任和损失风险大增。

(7)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承担风险能力弱。大多监理单位认为,承包商是建设工程的直接生产者,是责任的全部承担者,实则监理单位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也经常有监理公司被处罚几十万元的例子,同时损失更大的信誉,甚至被吊销资质证书,且大多监理单位注册资本少,未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2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管理

2.1风险管理及其过程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建设过程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并对其进行监控,从而减少意外损失。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贯穿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而且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风险管理一般要经过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与应对、风险监控三个过程。

2.2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辨识、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综合的分析,为下一阶段选择、实施风险对策提供依据。其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2.3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防范与应对

针对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特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可选择的具体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有: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创造良好内控环境。监理单位管理层没有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是不可能加强风险管理的。缺乏风险意识意味着面对企业有影响的风险很难被识别,或被识别出未能引起重视,或是心存侥幸,相信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因而轻视风险管理,直到风险事件发生,后悔莫及。监理企业要想抓住机遇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监理工作原则,严格执行监理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中监理人员执业的过程即是职业责任风险(操作风险)产生的过程,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应尊重事实,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按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职责。

(3)创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监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将风险管理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中。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沟通、协作和联系。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进行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

(4)加强合同管理,实现监理合同的权责一致,签订公平合理的监理合同,防范合同风险。合同管理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终止等活动的全过程。监理单位在签订委托合同之前,应充分了解建设单位的财务状况,避免发生业主信用风险。另外,在合同谈判过程中,监理单位必要时需聘请专业法律顾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要严格控制合同的修改和变更,涉及改变工作服务范围、工作深度、费用支付等方面的内容时,要及时完善相关补充条款。

(5)加强监理合同的索赔管理,避免经济损失。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承包商的索赔事件,而往往忽视监理合同的索赔。由于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非监理人原因的合同期延长等事件发生,致使索赔条件成立。在索赔过程中,监理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要遵循索赔程序,提出合理的索赔理由,收集足够的索赔证据,利用恰当的时机和采取适当的方式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并得到确认。

篇8

0引言

建设工程是一个产生巨量内容的地方,这里的内容包括文档、数据、图片、音像等。而软件则能让这些内容有效地积累存储并通过最有效的手段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软件工程和建设工程的结合是工具和内容的结合。在这基础之上的大数据工作,才是财富最大化的未来。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概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指将建设工程业务操作的过程通过软件化手段实现,例如审批、填报、记录等。通过搭建软件平台或软件系统,初始录入各类项目管理用的内容,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更新信息和数据。不似一般的小软件开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需要承载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同时还有复杂的流程处理。这就决定了该类软件的开发面临的风险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开发,其风险特征既具备普通软件开发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风险及分类

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目标达成具有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分类方法是根据风险性质、风险的来源、风险产生的阶段、风险产生的后果、风险发生的对象等进行的,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项目管理软件开发按照上述五种分类方法有如下风险因素。按风险性质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资源风险;按产生阶段分为:业务开发、需求阶段、业务分析、接口、软件开发、交付使用;按产生后果分为:重大、较大、一般、轻微;按发生对象分为:业主风险、开发团队风险(业务团队风险、软件团队风险)、市场团队风险。

3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各阶段面临的风险分析

3.1软件开发阶段面临的风险穷举

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管控的前提是对风险进行识别,找出某一过程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对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各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利用穷举法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3.2业务开发风险

业务开发风险是指出在项目市场开发阶段所面临的不确定性。(1)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团队、开发团队缺少配合或经验缺失,对项目策划、建议、实施措施理解、分析不到位,导致项目本身在落地之前产生了易主、取消、降低投资等风险。(2)市场不稳定。一些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必须依托市场经济或工程项目进行,当这方面发生政策变化、重大变更以及建设单位对项目软件的需求降低时,容易产生项目中途流产风险。(3)业主心态。如何抓住业主的痛点,真正解决业主的问题,或者仅仅是从业主的角度出发思考项目管理软件的做法,是项目开发经理应该深思的问题。(4)自身实力不足。项目管理软件结合了建设工程和软件工程,建设工程不同于其他行业,例如金融、互联网等,其透明度高,讲究资源效率。工程行业自身的资本运作密集,项目建设流程模式固定并且存在许多的“漏子、暗道、关系、利益”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疏通、业务分析和软件开发实力,难以做出成功的项目管理软件。经常可见有许多项目管理系统开发完成以后闲置、弃用,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3.3业主风险

和以上开发阶段来自于业主的风险不同,这里的业主风险更多的是强调业主在项目软件项目开发决策和执行力上存在的风险。(1)因为是建设工程的原因,业主可能存在自身业务能力不足导致软件开发初期,功能需求不全面、不详尽、模糊的情况。(2)部分业主因为存在建设管理程序不合法,例如图纸准备不到位就招标施工、随意调整施工进度、重大变更多等,对软件部署时的数据初始化、部分功能使用造成严重影响。(3)项目管理软件属于新型的工程建设费用,国家对此暂未出台相关取费标准,因此对于软件开发、使用的资金来源,部分业主解决能力不强,导致软件开发和使用受阻。(4)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要以合同为主线,早制定、早落实合同内容。(5)因为建设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在知识体系上的不同,需求方经常会给出软件难以实现或在合同、投资范围内难以实现的功能要求,从而产生搁置、重启需求调研、功能调整等风险。

3.4需求阶段风险

如果软件开发是业主、业务团队、软件团队的三级开发结构,那么需求阶段的风险就是业主和业务团队之间的信息过渡。了解这个阶段的风险尤为重要。(1)需求细分不全面。需求细分,其实是对软件开发所需要的一切原始信息的分类。业主本身积累了足够庞大的知识量和隐藏的管理行为,需要进行细分挖掘。(2)需求调研不充分。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自身缺乏对建设工程活动的更多认识,从而产生遗漏、错失相关需求信息。(3)需求信息不对称。在需求调研、收集的过程中,因为记录、理解的原因,需求信息发生了错位,偏移了业主的初衷。(4)需求文档管理不规范。需求阶段要做好文档记录,对相关会议进行备案,对业主的需求要进行充分确认,形成规范有序的文件档案管理制度,防止出现软件开发问题找不到源头,增加开发成本和难度。

3.5业务分析风险

要将传统的建设工程的知识体系、管理行为、结果过程通过软件实现,首先要对建设工程所涉及的一切业务进行深入分析。(1)业务流程不确定性。建设工程的审批流程、上报流程、验收评定流程等,涉及的人多、单位多、文件多,在实际操作中,流程具有可变通性、不定期性、人员代签等问题。(2)业务内容生成难度大。建设工程的业务内容具有涉及面广泛、数量庞大、牵连性强、专业性高等特点,而软件开发需要集中处理大量的业务内容,同时准备好初始化数据,需要软件工具、专业人员、组织管理等多方密切配合。(3)软件化后的现实风险。软件化的弊端是固定化,少了灵活性,对于工程建设人员可能会带来体验性的风险。因此要尽可能设计得合理,从工程人员的习惯出发,讲求实用性、适用性。(4)业务架构与系统架构。针对项目质量、进度、计量支付、档案等的业务管理存在内在的关联关系,在软件化的时候,要注重各模块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关注各模块内部数据的调用和资料文件的归属。

3.6接口风险

业务团队和软件团队的对接是真正实现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的最重要环节,提高业务人员的流程策划能力和软件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同等重要,让双方在交错中实现软件的顺利开发。(1)需求理解不到位。单纯的文档化需求分析及设计交接很难形象直接地展现需求方对软件开发的各种要求,软件人员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文档的背后,然后梳理成自己的逻辑。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发生需求曲解、重新设计、修改困难等风险。(2)设计思维差异化。在原型设计功能不能满足建设工程软件项目开发的时候,因为软件开发人员的固有思维模式,其对界面设计、功能点选取、流程设置、角色配置会有个人的惯性设计方式。(3)资源配置不合理。软件项目开发是一个将业务工作持续软件化的过程,有点儿边设计边施工的感觉。这个时候软件方面要合理地配置各项开发资源,包括人力的投入曲线、进度计划的制定、业务人员的工作安排、基础数据的准备等。

3.7软件开发风险

软件开发风险已经有很多专业性的风险研究,在这里不做相应说明,仅列出软件开发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①软件开发技术不足。②配套软硬件风险。③软件开发管理风险。④软件开发安全风险。⑤人才组织风险。⑥文化风险。

3.8软件交付使用风险

(1)市场风险。体现在长周期软件开发项目中,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比如竞争对手更新更快的产品出现,研发产品市场地位下降;项目建设投资发生变化,费用投入减少;环境舆论对新产品应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是跟风产品。(2)使用测试风险。主要体现在系统集成以后,因未有充分准备或潜在软件bug而出现大量的问题。(3)用户体验风险。软件开发过程客户参与度不高造成的使用习惯风险,体验不佳;对软件使用说明不够详细全面,造成用户使用障碍。(4)二次开发风险。跟工程返修类似,因部分功能大量调整或新增功能,以及系统整体功能、稳定性、适用性等出现严重bug,而面临二次开发风险。

篇9

承包人对招标文件,项目情况认识分析不充分,或考虑因素不足造成投标报价失误。

2.清单报价中存在错误。

因业主提供清单存在错误,承包人未及时发现,往往会给承包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3.设计图纸质量不高。

设计图纸的不完善,变更频繁和不及时,专业间配合不协调等都会影响承包人工期延长和费用的增加。

4.合同签订缺陷。

业主主导地位加上承包人经验不足,合同洽谈技巧不够,致使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完善,不细致,不严密,有漏洞。业主制定苛刻条款,将风险转嫁给承包方,造成风险承担不平衡。合同条款本身存在“文本陷阱”。合同中涉及许多标准和细节问题,在专用条款中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解释,约定或缺乏可操作性,造成返工损失。

5.固定总价风险。

有些业主为了工程中双方结算方式较为简单、省事,喜欢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这类合同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工程量上,承包人都将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6.国家政策调整。

国家宏观经济政,市场利率变化,计价政策性文件调整及企业相关收费标准变化,均给承包人带来一定风险。

7.业主资金不到位。

因业主资金问题造成工程款拖欠或拖延支付,已成为困扰施工企业的严重问题。建设合同中若对此部分条款约定不明确,尤其是对工程款支付违约索赔条款约定不完整、不严密,难免要造成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

8.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变化。

合同签订前对劳动力,材料,设备市场价格了解不充分,预判严重失误,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支出。

9.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风险。

合同签订前对地质水文等不利因素欠考虑,业主提供的地质材料与现场实际不吻合,造成承包人地质处理和其他障碍物排除工作量和费用的增加,及工期的延长。

10.项目管理不到位。

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管理不得当,项目经理水平有限,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对合同条款没有充分了解,合同履行过程中相关证据未能及时收集,分包商选择不合适,都将直接或间接造成经济损失。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风险应对

1.仔细认真投标评审。

对招标项目相关情况认真分析评审。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充分了解招标内容及范围,充分响应招标文件实质性条款。详细勘查现场情况,仔细审查复核图纸工程量清单,认真做好成本分析,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投标策略。

2.充分考虑人材机因素带来的合同风险。

人材机要素价格市场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大小,它是合同风险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在投标报价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预测其变化趋势,使报价准确合理,并且在实施中更应密切关注,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

3.明确合同条款语义,避免歧义。

业主和承包方常常会对合同条款产生不同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承包人对合同条款理解错误造成的损失是有承包人自行承担的,因此承包人应对合同中语义不清,标准不明确或前后矛盾之处向业主及时提出,在合同谈判时,用专用条款来明确风险范围。还要综合考虑现有建筑市场条件下,发包人借优势地位,在合同中设置免除自身责任,增加承包人责任,排除承包人权利等显失公平的条款。

4.运用合同担保,避免欠款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包人又急于揽到工程任务,出于生存考虑,往往无可奈何的答应业主垫资建设或接受无预付款支付的合同,使得承包人资金风险大大增加。为了确保垫付资金能够顺利收回,承包人应积极要求业主提供担保,在合同中设立保证条款或抵押条款,约定担保期限、范围等,有效防止欠款现象的发生,充分维护承包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预防和控制

任何风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同管理风险也一样,只要有风险因素的存在,风险就有可能随时发生。一般来说,风险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累积阶段,发生和损失阶段。我们只有深入了解找到各阶段的特点,把握风险发展方向,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1.树立风险意识,强化合同管理。

承包人除了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还应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要建立完善从合同的草拟、洽谈、评审、签订、下达、交底、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实施过程中各环的程序化、规范化质保体系,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工作流,使合同管理覆盖到生产经营各个层次。例如,通过审查发现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救;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及时沟通等问题。确保从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履行,跟踪,对比分析,变更索赔每个环节都在体系内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合同动态管理。

承包人首先要作合同交底,分解合同责任,按合同的有关条款做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工作流程图,抓好各目标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牢记各项合同条款,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避免发生与合同条款相违背的情况。找出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根据实际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前制定各种术,经济和管理上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其发生,或降低风险损失。整个合同履行的动态控制过程按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方法行,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3.加强合同变更管理。

合同变更就意味着承包人获得了索赔机会,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正是影响工程造价好坏的重大因素。所以,深入研究搞好变更签证极其重要。承包人应当深入了解合同条款,对合同以外工作内容及时进行审查和分析,不但要收集好业主变更指令,还要及时记录整理所涉及到的各种文件,如图纸、计划、技术说明、规范、往来文件、信件资料等,作为工程变更费用调整、工程索赔的支持依据。

4.加强合同履行评价及总结工作。

工程结束后,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对合同履行过程的好坏、管理得失的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为下一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提供很好的经验资料。承包人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合同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分类、归档备案工作,还应对合同履行情况与具体的工程实施计划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和干扰因素并分析其原因,总结合同履行与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用于指导今后的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目标。

篇10

建设项目作为集组织、技术、管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需要进行管理的内容项目繁多,工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了四部分,即项目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人才管理和项目法人管理四部分;而上述这些管理过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风险,如何从总体控制这些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不会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就需要从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方面同时着手,两手抓,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1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1.1 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建设成本管理始终是项目总体控制的根本,对工程消耗物资的控制可以有效制约其他项目切实按照计划实施。成本控制细分为六部分内容的控制,这六部分的管理对策分别如下:

1.1.1 人力资源费用控制对策

为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足够的人力支持,需要在项目设计阶段根据组织设计安排,确定需要各类工种人力的数量、技术水平要求、工作时间和强度等内容的具体参数,并根据工种分配的社会劳动力情况,适当协调安排企业内部调配与社会招聘。

1.1.2 建材费用控制对策

工程建设成本超过一半的财力都是消耗在建材费用上,所以对建材费用的控制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起到很强的影响作用。对建筑材料的控制可从建材的单价、材料质量、材料损控制和材料进出场时间控制几方面着手,力求将所有建材的使用率按照科学管理计划被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1.1.3 机械设备费用控制对策

在设备选型方案既定的条件下,机械设备的费用包括了单月设备租赁费、基础费、进出场费用等,但这其中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月的使用费用保持不变,但是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却是存在变化的,在进行设备成本控制方案制定时,一定要考虑进去。

1.1.4 工期成本控制对策

工期成本控制与人力资源控制相关联,由于处于不同开工期的项目,对人力资源需求和对设备需求的时间点有所差异,在工期时间安排上的合理布置,将有利于有效节省人力成本与设备租赁成本。

1.1.5 质量成本控制对策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工程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会更高,但是在超过一定合理的质量水平后,则会产生质量过剩,因此增加成本费用。

1.1.6 安全成本控制对策

对工程施工期安全生产的有效控制,将有益于预防人身伤害,预防设备损毁等工程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是不仅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更能保证不会需要更多的额外费用来消除工程事故影响。

1.2 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主要考虑的两方面有正确决策和合理设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正确的项目决策是科学设计的一句,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与工程造价;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又是处理经济与技术关系的关键,优化的工程结构设计、科学的概算、精确的投资限额安排,可以精确地控制工程造价。

1.3 工程建设人才管理

工程管理建设人才主要的管理内容是对从业人员的结构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控制。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工程建设人才综合素质偏弱,尤其是国际化素质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职业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较弱、流动频率高等问题;从专业技能水平上看,创新意识缺乏、观念落后的现象很普遍,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人才数量及其缺乏。因此要在建设项目运营初期就要从人才选择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项目管理的水平水涨船高。

1.4 工程项目法人管理

工程项目法人是建设的责任主体,代表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机构实行管理,项目法人对建设过程的投资,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控制具有相当的推动作用[1]。

2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在工程建设整个周期内,无论从技术、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任意一个因素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使得项目建设增加一分风险性,从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相关经验总结可知,风险内容包括了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组织协调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五类。其中,技术风险包括了由项目选址、规模、复杂程度造成的业主决策风险;由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是否满足业主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设计技术风险;由采取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造成的施工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的因子较多,包括了合同缺陷造成的合同风险;经营不善或者是市场预估错误造成的管理风险;由施工经验、施工人员稳定性和财务稳定性造成的承包商风险;对建材、设备、劳动力等供应与单价稳定性造成的经济风险;由政府筹资政策、利率变化和通货膨胀造成的金融风险。组织协调风险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法人的组织管理与机构稳定性、项目投资合作双方关系的稳定与协调等方面造成的。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不可能出现由于政局变化或者战争引发的政治风险,但是要警惕工人罢工造成的政治风险。在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最需要引起管理人员注意的就是自然环境、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引发的对施工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自然环境风险[2]。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需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处理这三个不同阶段。

2.1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的任务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对影响建设工程项目实现目标的不确定事件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并加以归类。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有关专家或者经验丰富人员调查了解的专家调查法;通过分析比较财务报表、类似项目的财务记录了解风险的财务报表法;通过绘制工程项目的建设流程图,并标定潜在风险存在归属地的流程图法;利用风险管理协会或者保险公司公布的类似项目损失清单,科学总结建立参考清单的初始清单法;同类型的方法还有经验数据法、风险调查法等。

2.2 风险的评价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风险也无法避免,但是保证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控制、利用并管理风险。对已知风险类型做细致的定量分析,有助于管理机构准确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和造成损失的规模。

2.3 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就上述所识别的风险事件确定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的合理对策有四种:风险规避、风险自留、控制损失和风险转移。风险规避是设法躲避可能发生不确定事件产生的环境和行为,并以一定的方式阻断风险源;风险自留主要是从工程建设企业内部的财务角度出发,将风险留给资金控制手段解决的对策;控制损失是一种最积极主动面对风险的对策,对损失控制的手段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预防的方式可以通过提高雇员风险警觉意识和采取保护措施来实现,而减少损失的方式则可以通过建立紧急事故预案或者在事故中对人员和财产的保护来减少事故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风险转移的实现可以通过保险转移或者非保险转移,对建设项目投入适当数量的保险,是有效将自身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的方法,但与此同时,对工程建设内容分别承包给施工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实现项目建设的非保险转移。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水库工程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变化以及河势的动荡都会给工程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工程规模大,建设的时间长,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等突发因素的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水库工程从建设到运行的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风险,实现水库工程的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是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共同的责任。

1 案例概述

由于几乎所有的水库工程所处的地域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条件,同时河势演变明显而复杂,加之水库工程规模巨大,施工条件、系统复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建设以及运行中风险隐患众多。为了能够保障工程水利建设和运行,做好工程风险管理显得更加紧迫。

2 辨析风险因素

通过对整体工程的综合性分析,发现项目风险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济、自然以及技术等。那么为了保障项目正常运营、建设,相关工作者必须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工程存在的建设期间风险以及运行期间的风险,其中风险因素包括两大方面,分别为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如图1所示。

图1风险因素示意图

2.1主要风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

2.1.1建设阶段

2.1.1.1河床地形变化影响

建设阶段水库会受到河床地形变化的影响,由于工程处于河岸的分流下方位置,该水域的暗沙极多,同时由于河水径流以及外海潮流的两方面的水动力影响,使得工程总体的水动力条件过于复杂,并且因为粉砂土层较多,水库周围的土层非常容易移动和掀扬。另外,河床演变也十分复杂,河床淤泥含量高。

从以上所阐述的风险因素拉看,为了有效的控制水库周围土层出现移动以及掀扬等问题,同时稳固河床,降低施工建设风险,首先针对水库上段护底工程进行了拟定设施,保障了河床泥面的稳定性。然后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动态全过程管理模式,观测系统、测试设备、测试技术等都是需要一一配备,并保证其先进性。借助这些设备和技术实现对河床冲淤、水沙运动等个方面情况的实时监测,做到超前防御,及时调整。

2.1.1.2风暴潮影响

对于水库工程来说,风暴潮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工程堤坝抗风险能力不够,那么风暴潮必然会导致大规模的损毁问题。本工程长期受到风浪以及水流的冲刷,尤其是冬季以及夏季,该区域的风力极大,风暴潮风险必须得到重视。

针对该方面的风险,本工程积极进行了防台度汛措施的制定,并合理的进行了施工进度的控制,在材料的选择以及结构的设计上都进行严格的考量。

2.1.1.3组织管理

为了控制水库施工建设中村子的风险隐患,组织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针对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各个工作环节都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然后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责任,要有用于进去,敢于承担的工作态度,全面禁止的行为。再次,工程施工宋审计的监理工工作要贯彻落实好,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提供更加方便的途径。最后,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2.1.2运行阶段

2.1.2.1咸潮入侵加剧

工程在咸潮期的风险非常大,并呈现出加剧的趋势,为了保障水库淡水的供应,充分发挥水库避咸的作用,水库每年11月就需要将蓄水水位控制在6.2m处,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三月,再这个期间,水库存在很多风险隐患。

应对上述风险,工程管理应该从北支咸潮倒灌的方面进行控制,在沿江地带积极开展抽水工作,针对咸潮入侵可能加剧的范围重点进行抽水,并确保有关部门抓好咸潮倒灌的控制工程。然后,在必要时可通过挖深利用该部分调蓄库容,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河口咸潮入侵影响的加剧。

2.1.2.2河势、滩势变化

为了应对水库在漫长的运行期过程中周边河势、滩势变化对该水库大堤稳定以及取水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拟制定以下对策措施:在该水库建成后,根据周边河势、滩势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对该水库进行保滩研究,并提出近期、中期以及远期保滩规划,根据不同时期周边河势、滩势变化特点并结合远期保滩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保滩方案。呼吁相关水利部门,从整体上来把握长江口河势演变情况,为该水库保滩工程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大河势环境。

2.1.2.3设备故障等

设备故障风险主要表现为集中供水系统遭破坏对供水安全构成的威胁。水库供水系统涉及众多输水管网和泵闸工程,其中某一环节出问题,均会影响系统供水安全。鉴于输水线路较长,存在管道损坏等事故,在设计中考虑了事故工况。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事故工况供水量应为70%正常供水量,为保证管道得到及时维修,输水闸井内设置2个单独流道,分别采用闸门控制,将集中供水系统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结束语:

本文针对四川境内某水库在建设以及运行期间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针对水库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风险识别,提出了各种可行性的管理措施,从本次案例工程的实际研究来看,水库工程由于规模大,施工实践长,技术难度大,环境复杂,因此建设以及运营期间的风险因素也很多,风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督体系,对工程的各个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科学预测风险,积极制定防御计划,这样才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出水利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1,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一般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工程施工风险可定义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施工目标(工期、质量和成本)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可能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具有风险,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就是对施工中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在主观上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或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减少风险损失。

2,工程施工风险的特点

1)风险损失巨大。2)风险呈多样性。3)建设工期长。4)风险重复性小。

3,工程施工风险的识别和分类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指的是确认哪些风险因素有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展,并记录每个风险因素所具有的特点。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影响建筑施工项目实施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出可能的风险因素,也就是说,需要确定项目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风险识别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组成、各个风险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以及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的、明确的步骤和方法来查明对项目可能形成风险的事项。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调查、了解并研究对项目以及项目所需资源形成潜在危险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范围。为了便于项目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风险一经识别,一般都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处理对策。

施工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风险识别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客观、更准确。通常可根据其特征将工程施工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1组织方面的风险:承包商管理人员、一般技工、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损失控制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欠缺和不足所引起的风险。这些风险严重的影响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实现。

3,2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风险:①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潜在的风险;②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③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都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④资金供应。拖欠工程款是施工企业确知无法避免,又不得不承受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拖欠工程款或垫资工程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实质上是业主把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不平等市场行为,大多数施工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⑤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工程发包人供应的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⑥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⑦安全生产。建筑企业生产经常发生安全问题,因建筑产品露天生产,建筑业历来是事故多发行业,施工企业一旦遭遇安全事故,用于抢救、处理伤亡事故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很大,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遭到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甚至停业、降级或吊销资质证书,为以后的投标带来难度;⑧质量方面。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进行检验,保证合格,对最终产品(32程)也必须保证合格,若非如此,轻者遭受罚款处理,重者返工、修理,并赔偿业主因此造成的损失,甚至停业、降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3,3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①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即所谓霸王条款;②发包人资信因素。工程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工程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③分包方面。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当分包商出现质量问题,或卷款而逃时,都由总包单位承担连带后果。当前形势下,常有项目经理以公司的名义乱接工程,压价或由于本人业务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工程半途而废,无法完成工程。相应的后果施工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许多企业因项目经理不良行为承担巨大经营风险;④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3,4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一般是指不可控方面风险,主要包括:①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②水文气象条件。主要为异常天气导致的不可抗力现象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③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施工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给正常施工带来困难;④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⑤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⑥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工程发包人管理施工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未能及时答复等;⑦地方安全风险。如施工现场或办公场地恐怖活动的突然出现,某一地区发生战争以及当地治安环境的恶化等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经济风险。

4,工程施工风险的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单个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查明项目活动在哪些方面,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可能存在风险的基础上,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尽可能量化,估算风

险实际发生的概率;(2)估计风险后果的大小,确定各风险因素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顺序;(3)对风险出现的时间和影响范围进行确认。或者说,风险分析是对个别风险因素及其影响进行量化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风险清单,为风险的控制提供各种行动路线和方案的过程。根据选定的计量尺度和方法确定风险后果的大小,需要同时考虑那些有可能增加或减少的潜在风险。由于各个风险因素的差异性,因而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施工中应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多目标决策法和敏感性分析法。

4,1

施工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定性分析是评估已识别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时,风险量(值)=概率(P)×风险影响。定性分析的主要依据为:风险管理计划、已识别的风险、概率范围与后果、假定的条件、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在定性分析中,也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时,尤其要注意那些对施工控制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要进行再次细化分析和管理控制。例如,在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中的风险因素,风险发生后会直接导致工期的严重拖延、成本的大量增加甚至项目的失败。

4,2施工风险的定量分析:风险定量分析一般与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在定量分析中,要注意收集专家的意见,按照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分类列表,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条件允许,还要进行模拟。通过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施工成本、质量和时间目标的概率及其所反映出来的趋势。

5,工程施工风险的应对措施

5,1制定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主要依据

(1)项目风险的特性。制定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必须以项目风险的特性为依据,对不同特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项目组织抗风险的能力。项目组织抗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一个项目组织能够承受多大的项目风险,也决定了项目组织对于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项目组织抗风险的能力包括许多因素,既包括项目经理承受风险的心理能力、组织对风险的态度,也包括组织具有的资源和资金能力等。

(3)可供选择的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风险,如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去进行风险的规避和削减,那么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就需要在多个措施中进行比较,选择最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而如果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措施和手段可以采用,则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就比较简单。

5,2工程施工风险主要的应对措施

(1)组织风险的应对措施。承包商应树立风险回避意识,重视风险,通过人、财、物、技术等多方面投入,提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科学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等项目管理班子成员以及操作作业人员。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作业人员的教育

培训,使广大职工能爱岗敬业,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同时使管理人员懂得现代项目管理的一些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使操作作业人员熟悉新工艺、新方法,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

(2)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安全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最为关心的一种风险,为了减少安全风险,我们应该从引发安全风险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去控制。第一、必须取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许可证》后才可开工。总承包单位和每个分包单位都应持有《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证许可证》。第二、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才能上岗。第三、所有新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进厂(进单位)、进车间(进施工现场)和进班组的安全教育。第四、特种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严格按规定定期进行复查。第五、安全检查不能放松,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第六、必须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第七、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并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第八、施工机械(特别是现场安设的起重设备等)必须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第九、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第十、参加工程保险,依法转移工程风险,是工程风险管理的重大举措,是降低风险损失的有效手段。

(3)资金风险的应对措施。在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资金风险也是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对合同的管理,对资信不佳的业主不予投标。依法要求建设方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转移工程款拖欠风险,解决拖欠工程款的“老大难”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强化对索赔的管理,尽量避免由于资金不到位而造成的窝工的损失。对于垫资工程应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也可以把垫资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

(4)质量风险的应对措施。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适用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第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进行审核,特别是有关材料和半成品及构配件的质量检验报告。第二、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应进行现场质量检查。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是否能够保持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5)合同风险的应对措施。工程风险与施工合同不严密、不完备、不规范密切相关。合同风险是合同中的不确定因素,它是工程风险,业主资信风险、外界环境风险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承包商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是:第一、施工合同是否合法,业主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健全,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备案;第二、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第三、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其对照有无差异;第四、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确定如何制约;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救;第五、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及时沟通。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不要轻易相信任何口头承诺和保证,少说多定是一个必须养成的工作习惯。一字千金,而非一诺千金。双方商讨的结果,做出的决定,或对方的承诺,只有写入合同,或双方签署文字意见才算确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