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8:25: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标准化建筑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尽快实现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广大建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标准化设计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为了达到系列化、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必须重视准化设计手法的推广与完善。
1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但是长期以来,分散的建筑手工业生产模式无法跟上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步伐,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相对落后的状况,必须明确工业化生产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建筑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
1.1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建筑工业化从根本上来说属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即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手段、现代工业组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工业化生产中的全部过程的生产要素进行集成和系统性的整合,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以及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流水作业,从而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和能耗。建筑工业化与以往的建筑设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相较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和突出特征就是实现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一体化。
1.2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如图1所示)建筑工业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1)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目标的前提,指的是从同一设计配件入手,对配件类型进行尽可能的减少,进而形成单元或者整个房屋的标准设计。(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指的是构配件生产集中在共产进行,不断的实现商品化。(3)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指的是利用机械代替传统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利用机械在施工现场进行构件和配件的安装。(4)管理科学化是建筑工业化的保证,指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避免因为主观臆断或者仅凭经验对其进行管理。
2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件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尺度等统一标准,将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构配件及零部件、设备装置或建筑单元,经过综合研究编制成配套的标准设计图,进而汇编成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是采用统一的建筑模数,减少建筑构配件的类型和规格,提高通用性。建筑设计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筑设计的标准,包括制定各种法规、规范、标准、定额与指标。②建筑的标准设计,根据建筑设计的标准,设计通用的构件和配件、单元和房屋。标准化设计可借助国家或地区通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来实现,设计者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标准的构配件,避免重复劳动,构配件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也可针对标准构配件的应用情况组织生产和施工,形成规模效益。建筑设计标准化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管理,为有序地推行建筑工业化而制定的一套统一措施和规定。建筑设计标准化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原材料,促进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建筑设计标准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其中包括建筑构配件、零部件、制品、材料、工程和卫生技术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它的各部位的统一参数,从而实现产品的通用化、系列化。建筑设计标准化工作还要求提高建筑多样化的水平,以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
2.1标准构件、配件设计
由国家或地区编制一般建筑常用的构件和配件图供设计单位选用,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2.2整个房屋或单元的标准设计
由国家或地方编制整个房屋或单元的的设计图供设计单位选用。整个房屋的设计图,经地基验算后可据以建造房屋。单元标准设计,经过设计单位用若干单元拼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组合体,成为一栋房屋的设计图。图2为某住宅以一户为定型单元的布置。
2.3外墙标准化设计
外墙标准化设计,设置统一的建筑外圈构件梁高;设置形状及其宽度相近的外墙;采用统一的窗户大小。对端头外墙构件进行合理的使用,有效的减少构件的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尽可能的利用二维外墙构件,尽量避免采用三维外墙构件,二维外墙构件不管是在模具成本还是在运输成本上都优于三维构件。如果确实需要采用三维构件,应该尽可能的选用二维构件分解或者简单的三维构件代替。
2.4预制楼板设计
预制楼板设计,根据结构的特征,采用统一的尺寸对房间的开间和进深进行设计。平面布置时尽可能的将降板的功能区集中布置,楼板等构件形状布置应该尽量的方正,并且应该有一边低于2.5m。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选择合理的项目应用,比如跨度相等、柱网规整的住宅公寓、商务公寓或者酒店项目最适合大规模使用预制叠合楼板。建筑设计标准化的作用是对工程项目规模、内容、建造标准进行控制;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和预期的使用功能;提供设计所必要的指标、定额、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为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投资提供方法和依据;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促进建筑工业化、装配化,加快建设速度。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1万m2,住宅地上为6~21层,最高的建筑高度为58.6m,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决定该项目住宅楼地上部分全部采用建筑标准化设计,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的建造方式,对各住宅楼加强区以上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四预制一叠合方式,对外墙板、阳台板、空调板和楼梯板进行预制,对楼板进行叠合。
3.2建筑标准化设计
建筑工业化必须充分的进行标准化设计,才能够保证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标准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2.1户型标准化
该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小户型,一居室建筑面积为40m2左右,两居室建筑面积为60m2左右。经分析和研究,一居室设计为一种户型,一共2316套;两居室设计为三种户型,一共684套。户型的标准化设计能够进一步保证预制构件模具的重复利用率,有效的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为该项目的工业化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厨卫标准化
厨房和卫生间高度标准化,总户数中90%的厨房和卫生间采用同一种模块。厨房分成三种,见图3,厨房的开间统一为1.6m,为橱柜的标准化提供了条件。卫生间分成四种,见图4。
3.2.3管井标准化
为了确保住户的私密性,管井设计借鉴酒店设计,将管井布置在户外走廊中,利用房间凹口统一设置,经过管井标准化设计归纳成一种尺寸,不但方便且经济,能够对设备管道的安装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实现了户内无立管,为户内楼板的工业化提供便利。
3.2.4预制构件标准化
结合建筑单体平面和立面进行预制构件的拆分和优化,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确定预制率和预制构件范围。预制构件的设计必须关注以下三点:①预制构件吊点的数量、位置和起吊方式必须合理,确保在制作和吊装阶段能够满足受力要求;②做好预制构件的设计验算;③预制构件上必须预留好机电设备预埋管线和线盒、预留孔洞,要求预留位置精确,如果构件性能存在削弱的情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只有保证方案阶段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工作到位,才能够保证预制构件的少规格和多组合。
4结语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提升,从而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改善国内人居面积小的现状,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龙玉峰,丁宏,焦杨.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2(4):48~52.
[2]刘东卫,奥茂谦仁,张密,等.公共租赁住房标准化设计与部品化建造的技术研究———北京公共租赁住房示范工程•众美光合原著项目的建设实践[J].中国住宅设施,2012(5):15~21.
生产行业也面临着为了占到不断变得专业化的市场的份额,更多的产品也因而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甚至于在得到了更为严密控制的生产程序中,提供多样性的真正费用也并不总是得到人们理解的。如今的生产目标是大规模定制或者对于产品进行调整以便满足特殊的顾客需求,同时将费用保持在或者接近于大规模生产的费用水平。能够使其得以实现的方法就是最大程度地利用用户友好界面的信息技术系统、生产技术和装备的迅速改良、富有经验的供应商和供应系统以及新的管理结构。建筑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伴随着对于用比以往低的价格和更少的时间来交付出一个定制的解决方案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惟一不同的只是产品的范围而已;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用来衡量建筑设计中的多样性“数量”的技术目前还需要进行开发。
1.设计是任务的一个网络
复杂的设计程序包含了来自许多专业人士的贡献。在信息的每一次传递过程中都有时间流逝了,而这些信息被吸收进了接收者自己的设计生成过程中去了。将信息结合起来所花费的时间取决于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它对于整体设计的生成来说的重要性方面。在许多例子中,在分离的组织里开展的设计工作是可以平行展开的,但是因为瞄准了的是一个单独的整体化目标,即:建筑,在每一个专业设计师之间都必须有实质性的相互参照。每一个专业的工作内容很可能都是不同的,影响到了所需要的资源和用来完成每一个部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每一次交换都可能会带来积极的进展,或者它可能要求在前面阶段里产生一些变化。
因此,设计程序是内部相互关联并且在设计专家们之间的一种设计信息的不稳定交换,这就要求仔细地进行规划和协调。当一幢建筑的设计程序包含了少量的连续操作的时候,那么对于整个程序的管理工作来说相对就很简单了。然而,因为每一个构件都是固定在别的构件上面的,所以在每一个构件的设计师们之间必须有一种频繁并且具体的互相作用,以便确保用来巩固和支持的供应物是相容的。因而专家设计师之间的前后次序和接触点就形成了设计活动的一个网络。
2.开发有效细节的环境
对于健全技术的简单应用和成本效率构建之间的联系是被人们广泛了解的。没有经过重大修改就被利用的简单系统可能无法制作出令人兴奋的设计来,但是它们确实使得重复、学习和自动防故障装置得以实现。在美国,专业承包商们在不同的项目中对于相同的途径拥有一个很广大的应用范围。生产力因此可以很高,工资也是如此,因而劳动力的总体社会地位也很高。现在对于使用标准化了的产品的迫切要求是受到了它们能够带来经济繁荣的这种认知所驱动的。
美国和日本的承包商们都意识到如果想要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产品的话,建筑工作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他们非常注意管理他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因为建筑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客户的业务要求可能会在这段时间里发生变化,然后建筑团队就会得到一份修改过的要求大纲。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控制的话,那么建筑工作就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环境中,因而变得很难操纵。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管理是通过尽早地控制客户做决定的程序来提供决定的确定性这种方法来进行。这通常是由让客户们完全参与到具体的决策制定程序中去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会意识到必要的时间安排以及所制定决策带来的后果了。
根据一个行业的成员们安置它们优先次序时的主要方向来看,设计和建筑的途径是两极分化的。英国通过密切注意细节将第一优先考虑的因素定为设计。别的国家通过密切注意细节将成本效率定为优先考虑的事情。两个系统都利用专业承包商来达到这些目标,但是它们对于程序造成的影响却是极为不同的。
3.降低费用的技术对设计分化
为了理解受设计领导的一种途径的某些内涵,七幢英国建筑物组成的一个例子被进行了分析(格雷,1996年)。对于主要构件的测试显示了一次性使用的构件的利用率相当高。在所有的构件中,至少有一半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是独一无二的。剩下的构件在一个设计中被重复使用的平均次数在2 ~6次之间。尽管有些结构性的构件,例如地板架和横梁确实被频繁地使用,这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初步印象,好像建筑物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设计的,没有总体上的连贯性。在独特构件这种程度的利用率情况下,几乎没有与非现场预先制作方面相关的成本优势了,所以惟一的利润就在于现场的迅速生产上了。
4.关注细节对承担风险
低成本的途径要求对于细节要极为关注,而且要经常进行过滤筛选,去除掉不必要的东西,以便确保重复率和简单程度。对于细节方面的关注需要能够将供生产用的设计最优化的组织来提供正确的信息。在英国的项目中,如果将制图的总数量平均算下来的话,每一幅制图能够覆盖9m2的建筑物空间。虽然不同项目之间的变化很大,但是总的来说它们是符合一幅制图覆盖10m2的基准的(格雷,1995年)。平均说来专业承包商每17m2绘制一张制图,或者说大约绘制一半数量的制图。这与本书前身的那本手册中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格雷等,1994年)。在美国,那里专家们所做的贡献是为了达到生产的经济优势和成本效率,他们绘制的制图数量是设计团队所绘制数量的4倍(弗拉纳根等,1986年)。然而,制图的总量与在英国建造同等的建筑物时所能找到的相比只是它的1/10。
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英国设计团队参与了针对项目每一个方面的具体阐述工作,而且建筑师在这种阐述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专业承包商在这两种系统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英国,他们贡献的是生产和技术知识,用来在具体执行设计的时候达到完美程度。在别的国家里,使用的是相同的知识,但却是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框架里,这种框架要求将专家的投入最优化,以便产生具有成本效率的建筑。这是一种整体的单一化,但是在具体的策划阶段中,它对于设计管理问题的复杂性确实具有极大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119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7月7日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局部修订而成。
此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与相关标准进行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第8.2.7条、第8.2.8条、第9.2.16条、第14.3.1条、第14.3.2条。
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次局部修订的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黄世敏 王亚勇 戴国莹 符圣聪 罗开海 李小军 柯长华 郁银泉 娄宇 薛慧立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徐培福 齐五辉 范重 吴健 郭明田 吴汉福 马东辉 宋波 潘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609号
关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5.1、10.1.3、10.1.12、 10.1.15、12.1.5、12.2.1、12.2.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 言
本规范系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此后,继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后共有14章12个附录。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是: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GB 50011-cabr@163.com)。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设计院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重庆大学
云南大学
广州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黄世敏 王亚勇(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1 珠海道路绿化经济指标的现状与趋势
城市道路绿化是指道路两侧、中间绿化带、环岛和立交桥四周的植物种植,即将乔木、灌木、地被科学合理地搭配,创造出优美的道路景观。之前,珠海城市主干道绿化平均指标控制在150~200元/㎡,次干道为110~120元/㎡。但随着珠海提升城市形象工作的展开,我市道路绿化景观指标大幅上升,道路竣工就要形成景观效果,绿化景观指标已经达到300~400元/㎡,有的甚至达到500元/㎡。虽然物价因素,使珠三角各城市绿化标准均有提高,如:深圳主干道绿化平均指标从80~120元/㎡提高到100~140元/㎡, 次干道绿化平均指标从60~100元/㎡提高到80~120元/㎡;作为深圳门户、高标准建设的深圳机场路绿化指标为150元/㎡。广州主干道的绿化景观经济指标均控制在120~150元/㎡,对于超高标准建设的广州亚运城绿化景观经济指标为190元/㎡。对比周边城市,我市的道路绿化景观指标110~200元/㎡略微偏高,而对于300~400元/㎡的绿化指标,明显偏高,而且有越做越高的趋势。
2珠海道路绿化经济指标偏高的原因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风貌、特征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珠海市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道路竣工就要形成景观效果,急于求成,不注重植物生长习性,仅靠简单地密植大树、高价树、提高单位面积种植密度,这样在种植初期的确会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造成植物存活率低、资金浪费等问题,这是造成珠海道路绿化景观经济指标上升的主要原因。
广州、深圳的绿化景观设计已经走在珠三角地区的前列,设计实施的效果不错,深圳市的深南大道、滨海大道等主要道路,是珠三角兄弟城市以及内地城市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2008年底建成通车的深圳宝石路,中央绿化带有防眩设计,两侧部分较宽的绿化带规划开辟为林间小径以供行人稍停休憩,这条道路的绿化工程成为当时深圳市公路生态绿化工程的标杆。据悉,深圳滨海大道初期种植所选择的苗木种类高达几百种,乔木胸径均为8~12厘米,没有18厘米以上的大树。可见,设计师对苗木属性已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再通过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合理布局,并由各种组团的变化来实现不同的异域风情,打造出既美观又经济的城市绿化景观道。
实际上,深圳道路绿化建设也经历了从广泛引种美、奇、新的园林植物(造价较高,管养成本较高),到地域性特色植物的认识、利用,再到乡土植物的开发和推广,是逐步向节约型、生态型和地方特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道路植物的应用也趋于理性和科学化。
深圳、珠海都属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快,种植初期,可能绿化效果一般,如果利用好树种搭配合理的分配空间,两年左右就能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空间饱满圆润的视觉景观,达到设计效果。珠海的绿化景观追求立杆见影的效果,如此绿化速成的做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据不完全统计,珠海绿化植物胸径16厘米以上的树所占比例较大,有个别项目甚至占比高达67%,胸径越大,价格越高,特别是胸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其胸径增大1~2厘米,价格却成倍增加,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另外,种植的苗木种类不够丰富(约三、四十种),而这种大树与小树之间缺乏一定数量的中间过渡树种,缺少空间层次感,达不到要求的景观效果。
当然,好的设计要有好的执行者才能达到设计效果,所谓”三分设计七分种植”,设计的效果只占三成,种植和验收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种植过程中施工监理要用审美的眼光组织验收,因为乔木的胸径、杆高、冠幅等每一株都不样,有些甚至差别很大,在种植的时候要进行适当调整,并给予必要的施工指导,使其种植效果与图纸基本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3珠海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标准
通过调查研究,借鉴广州、深圳的设计经验,精心设计,挖掘潜能,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配置(不能只追求种大树),珠海一般的道路绿化景观经济指标150~200元/㎡完全可以满足绿化景观建设的需要,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其绿化经济指标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4珠海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建设并不是只有多投入钱,密种树,种大树,就能出景观效果,而是要改变思想观念,遵循自然规律,从设计、施工管理、后期管养下功夫,建设经济、环保、生态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带。对于珠海的绿化景观建设,下一步应该强化设计、施工管理和后期管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通过公开竞标,进行设计方案比选,整体提升珠海绿化设计水平;
4.2 不宜过分追求绿化景观的快速见效,应适当调整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之间的比例,对快生、慢生植物及喜阴、好阳植物要做到选型搭配错落有致;
4.3 行道树除了遵循适地适树、冠大荫浓、粗生防风、容易管理的原则外,还应注意飞絮、花粉、落果、污染较多等的树种不适宜作为“一路一树”的骨干,部分具有较佳景观效果的落叶或飞絮等的树种,可作为道路绿地中点景之用;
4.4 对分隔带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成型、少修剪、少养护的树种,形成自然生长状态;
4.5 对道路改造和绿化升级项目应因地制宜利用既有绿化苗木,节约投资;
4.6 在道路绿地较集中的区域进行自然群落化植物配置,增强绿化对道路空气净化的效果,节约绿化灌溉用水,降低管理成本;
4.7 加强施工监理和后期管养工作,实现节约、环保、生态化的城市绿色风景线。
1.概述
众所周知,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由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在广泛参与,多重的和复杂的。 必须指出, 这里所指的结构设计, 是广义的设计概念, 它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已有工民建筑结构由于种种原因所需的整体设计或局部加固以及某些结构构件的加固, 也包含由于增层或改造所引起的加固; 也包括在建设项目因特殊原因需要设计。现有建筑,情况复杂多样:旧建筑的基础之前,建国后在不同时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由于工程设计的不同时期,不同的设计规范和可靠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如果我们考虑到施工质量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异,实际的和更大的区别的可靠性。此外,不同长度的现有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一些延伸服务,在服务时间不长),其可靠性也各不相同。20 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镇建筑工程大量兴建,高楼林立, 建筑业蓬勃发展。 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 包括业主和设计人员)迫切要求明确工民建筑结构设计的目标安全使用期即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和适当的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建设。
“统一标准”提供在中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实践历史的设计使用寿命为第一次,由政府管理部门,业主和设计师的欢迎和支持,对土木工程和建筑结构的安全合理使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管理,和建筑业持续、影响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健康发展 。
但是, 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下一个目标使用周期结构的加固设计的生命应该如何确定加固后的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明确定义。这是在加强行业研究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2.讨论
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大量的扩展服务,建筑年久失修,造成的损害,损失或将失去其功能; 相当多的建筑即将进入退休期;和不当的使用和管理,促进过早老化和损坏的建筑物;此外,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缺陷和隐患,还因为检测,加强本身的正确识别,造成不安全 ;此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业主变化频繁,要求改变功能或建筑层使用,转化和未完工的建筑处理增加,装置的工艺改进,技术改造,随着治疗的需要等。有建筑物地震,爆炸,火,水,风和雪,这样的灾害损失的影响,还需要加强治疗。因此,工民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市场发展很快,加固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中国现有的建筑(包括建筑业总城市住房建设,等)已超过40000000000米2和2000000000米,超过2的新建筑每年增加。据一些专家估计,约有30%~50%的建筑物出现安全性失效或进入功能退化期[3]。有统计表明:约2500000000米的2座急需的鉴定与加固处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显示出加固工程量的巨大。可是, 在当前加固工程如此繁重的情况下, 不协调的是结构加固设计队伍中,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占较大比重,致使加固工程失误案例时有发生,对生命的主要问题结构加固设计更加混乱,难以正确把握的。对于党的建设(雇主),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专业人士。一般仅能提出被加固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 对于加固设计使用年限问题同样是难于正确决定的。 因此, 建筑结构加固后的设计使用年限问题确是当前加固行业中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加固设计使用年限问题
对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三项原则规范的方法,在加固领域中是第一次,这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业主和设计单位所需要的,所以,他们有;同时对其他结构的加固规范的修订也将是一个促进和启示,这是必须肯定的。然而,这一规定过于原则,还需要考虑各种复杂结构加固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下列几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1)被加固结构已服役年限问题。
现有建筑物的寿命长度是不同的,其剩余可靠度也不同,在考虑加固,30年来,像粗糙的。
(2)现有的建筑由于加固与一般结构构件加固层,需要增加或大的差异的转变造成的,前者应考虑新的,旧的问题的一部分,如何协调使用的生活; 而后者处理相对比较单一。
(3)政府规划部门或钢筋的业主要求使用后应如何处理与年龄不超过30年。
(4)对于可变作用即楼面活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标准的取值问题应予考虑。因“荷载规范”是按设计基准期50年考虑的,而加固结构应按加固后下一目标使用期(如30年)取值, 两者显而易见应是不同的。事实上,加固材料的性能值也不同。
(5)为一些临时加固遭受事故如火灾,爆炸造成的,影响抢险加固或重建已被判“死缓”加强急诊或紧急需要(我们是负责处理太多这样的项目)也应区别对待。
4.建议
我们相信,在确定结构的加固设计的生活,这些问题必须考虑,尽可能,集细一些,使业主和设计师能够正确把握和处理。为此,考虑分层处理:即加固,临时加固修复,短期和长期的加固补强四级,以及其设计寿命的相应规定。
3. 1抢修加固
一些工业与民用建筑由于各种原因被鉴定为危险房屋(全局或局部),但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被拆除重建,即所谓的“死缓”,也有一些工业与民用建筑局部破坏遭受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的,它必须与维修加固。建议的修复和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不超过1年。这种情况加固后应经常检查( 如三个月做一次), 以防再次发生险情。
3. 2临时加固
为与“统一标准”相协调,对于一些临时性结构或已有工民建筑结构遭受火灾、地震、爆炸等损坏,业主要求应急加固, 然后从长远考虑后再进行处理时,可采取临时加固。 建议临时加固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并应加固后每年检查一次;到期后,如果你觉得结构可靠性鉴定工作,也可适当延长其使用寿命。
3. 3短期加固
一般适合短线整理已服役30年左右的建筑需要改变使用功能(包括增加层次,增强改性)引起,或业主使用要求只有这段时间考虑康复的去除,以及城市规划部门有要求的情况。对短钢筋的使用寿命的设计建议,一般不超过25年。这和“统一标准”结构构件和易于更换25年的规定是一致的。必须指出的是,可变荷载除按规定电流“荷载规范》采取的短期价值的加固设计,还应按下一个目标使用周期乘以小于1. 0的折减系数予以折减。
3. 4长期加固
长期加固一般适宜于在役时间不长或服役不超过 20 年的建筑物因各种原因所需的加固。 一般情况下其加固设计使用年限为 30~ 50年或更长。此外,在施工中需要加固,应根据新建设50年。这时, 加固设计应遵守“混凝土加固规范”的有关规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业主和在约定的加固设计寿命设计,前者要耐心地听后一种观点的技术经济分析;后者也应尊重前者所提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的要求。双方必须在被加固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节能环保前提下取得共识。上述建议是“细化和补充标准《钢筋混凝土,可以为其他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也为加强设计师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该院始终坚持把规范执法理念教育贯穿规范执法活动的始终,切实提高全体检察人员对规范执法重要性的认识。一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以“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六个并重”等作为检察干警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全体检察干警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实效意识、监督意识,始终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引和规范执法办案活动,有效解决干警责任心不强、科室负责任人把关不严等“”问题。二是深入开展检察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制定详细的教育培训暨岗位练兵活动办法及时间安排表,引导检察人员全面把握并严格遵守《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3年版)》、《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内容,切实提高执法办案能力水平。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全院检察干警的执法思想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不断更新,为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 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加强对执法不规范问题的预警和防治工作
一是该院针对自查发现的漏洞和问题,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了《在岗人员绩效考核量化奖惩办法》、《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重申了《检察人员办案纪律》等纪律禁令,同时准备将针对评估组提出的问题而制定的各项制度等汇编成册,建立推进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置于严密的制度规范之下。二是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规范执法行为,要求全体检察干警要置身事内,举一反三,纠建并举,切实加强对十二种执法不规范问题有针对性的预警和防治工作。
3 进一步加强检察业务的集中管理
一是以案管室为龙头,以统一业务系统的应用为依托,对执法办案全过程实行动态化管理,实现执法办案的统一受理、流程监控、质量评查、统计管理以及涉案款物监管,从源头上阻止随意执法、粗放执法。二是加强检委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文件精神,完善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提高检察委员会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充分发挥检委会在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的领导、把关作用。
4 进一步加强执法办案安全工作
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的“十个依法、十个严禁”规定;认真落实办案安全“谁领导谁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看管谁负责”的要求,每案填写办案安全预案,认真落实三长会签制度,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规则的相关规定,未经初查不得接触初查对象,不在初查阶段对初查对象动用强制措施,立案后严格执行讯问“全部、全程、全面”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杜绝刑讯逼供、指供、诱供;严格执行搜查、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制度,做到依法、规范、安全、文明办案。
5 加强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该院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为目标,以完善办案流程和工作机制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81-01
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行政审批质量、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创建说法高效政府,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以来,海事窗口通过树立标准化理念、营造标准化氛围、制定标准化流程、巩固标准化成果,不断探索政务服务标准化新途径,船舶保有量由原先的不足1000艘,跃升为现在的5000余艘,运力由189万吨变为现在的536万吨,有力地助推了蚌埠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夯实服务基础标准 将行政审批纳入标准化轨道
服务基础标准,主要是服务标准体系的编写、、实施、评估、修订等涉及服务标准体系自身建设与管理的标准。我们海事窗口将服务项目分为船舶检验、船舶登记、法律文书发放、档案管理4大块,每一项都编制了具体的办事流程,要求全体同志必须按流程办理,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这样既提高了行政审批质量和服务效能,又完善了权利监督机制,优化了发展环境。如船舶检验工作:原先是由船主直接与验船师联系,开展检验。因为没有统一的调配,工作效率低下,因为没有上下审批环节的监督制约,检验质量无法保证。实施了标准化制度以后,所有船舶报检,统一受理、统一由主任验船师根据船舶停靠地点分配任务,船检师在检验完毕后须提供现场检验照片,检验证书发放前再由主任验船师审核把关后交制证人员出证,证书制作完成后还需提供复印件交验船师归档。这样,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规避了人情件,从而提高了船舶检验质量,确保了航行安全。
二、优化服务场所标准,营造便捷舒适的行政审批环境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坚强领导下,我窗口人员统一着装,使用文明规范的服务用语。换位思考,站在服务相对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服务相对人提供优质服务。如:窗口提供了圆珠笔、胶水、订书机等便民服务用品。制作了公示栏,及时将行业动态信息向广大船务公司、船主。在办理船舶登记时,分为所有权登记、国籍登记、抵押权登记等7项登记项目,而每一项登记项目都有较多的申报材料,服务对象一般很难一次性提供完整,我们主动制作了申报材料告知单,分门别类地列出了每一个登记项目需提交的申报材料,摆放在受理柜台前,免费发放,一系列的举措极大的方便了船民办事,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提升服务支持标准,助推水运经济发展
船舶管理与车辆管理不同,船舶主要是在长江沿线和淮河干线营运,多数船主回港办事,无法将船舶开回船籍港。他们在政务中心办件多等一天就会影响他们的正常营运、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船舶登记、船舶检验等审批项目少则3-5天,多则7-10个工作日,这必将增加船主的开支。我窗口职工,急船民之所急、想船民之所想,自我加压,将承诺件改为即办件,力求把办事成本降为最低。在船舶检验方面,由于我港船舶数量增长迅猛,验船师队伍无法满足检验需求,我窗口及时将情况向领导汇报,争取优惠政策,鼓励大家报考全国注册验船师考试,同时采取“5+2”工作法和一名验船师与一名后方工作人员辅助外出验船的方式开展船舶检验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广大船主需求。
2003年,安吉县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教育强县,2007年又通过省级教育强县复查验收;15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2所中小学实验室被评为省级示范实验室;6所中小学图书馆(室)被分别评为全国、省、市示范图书馆(室);5所中小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在2012年安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单锦炎提出:今后五年,优先发展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纲要”精神,着力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保证每年在1200万元以上,并逐年递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基本构建,经费保障体系已经形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档升级,为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加快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1 贯彻“纲要”,转变观念,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目标到2015年,比全国提前5年,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再战五年,幸福安吉,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实现实验室建设现代化的目标摆在重要的位置。
2 统筹规划,调查摸底,确保中 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顺利 实施
为确保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顺利实施,县教育局相继出台了《安吉县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吉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2010—2012)实施意见》《安吉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安吉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安吉县教育装备专项资金补助奖励办法的通知》,对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物质经费保障等都作了明文规定,并相继召开了由中小学校长参加的“全县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安吉县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会议”。同时,在县教育局分管局长、装备中心书记、主任的带领下,会同装备、信息、采购、后勤部门的负责同志,组织对全县中小学实验室状况和实验教学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摸底,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安吉县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方案,为工程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政府招标,集中采购,确保标 准化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质量
根据教育系统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小学实验室设备、设施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畴。为了及时、公开、公平、公正,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实验室设备,在制订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设施项目方案的同时,我们(需方)提出了对供应商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生产能力、信誉质量以及看样订货的要求。并且,县教育装备中心组织装备、采购方面的专业人员深入到中标厂家,实地察看中标厂家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对产品品牌、材质、技术参数等质量问题等作了详细咨询和规定,确保了标准化实验室、仪器室设施、设备的质量。
4 坚持标准,分步实施,为中小学 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办放心工程
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关系到每一所学校的百年大计。因此,必须坚持标准,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室规范图册》以及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确定包括水电、通风、采光、防毒、排污系统在内的各项建筑设施及设备的技术指标;实验室设施的建设或改造既要坚持标准,又要讲究实效,建设要有超前意识,设计方案中充分采用最新的、成熟的科技成果,向现代化装备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严格执行“十二五”《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和《安吉县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装备标准》,与学校教学和发展规模相适应,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从某方面来讲,建筑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须品,而如何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成本也一直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建筑成本控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存在着不合理的控制要求和控制理念,没有考虑到施工成本的提高,而强制性的提出每年度的成本降低率,促进了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短期行为以及脱离实际的现象,虽然建筑成本得到了控制,但同时施工质量也有所降低。
1.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的内容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确定目标成本控制标准,为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进行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二是建立建筑设计项目成本控制责任制,也就是说把整个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细化,责任分散到每个人,用细化的方法确保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的最优化;三是建立完整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对成本控制分散到人的一种监督,对每个人,包括经理,员工等都要进行考核,给设计人员造成压力和动力。
2.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的原则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本控制阶段,是决定一个建筑项目总造价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遵循一定的原则,认真细致的做好工程设计成本控制工作。
2.1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就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预期,是建筑设计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是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在实行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围绕整个建筑预期进行,不能为了成本就擅自修改工程预期,特别是减低工程质量的现象。
2.2全面控制原则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没有开始之前对建筑项目的一个造价计划和估算,由于建筑设计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具体的成本控制过程中要从前到后、从左至右,分析考虑到能够影响到建筑成本的各个因素和环节。从土木工程、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园林绿化等,到暖气工程、路面等相关方面都要考虑到,实行全面的控制。
2.3责权利相结合的远则
要想在建筑设计的成本中实行很好的成本控制就必须严格贯彻执行责任制,根据设计中不同的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在此基础上再追求集体的合作。要弄清每个人的责、权、利的关系,同时注意责、权、利的统一。
2.4节约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节约的原则,不可以一位的追求华丽、美观等,要在务实的基础上,认真的做好每个环节的设计工作。既不可鼠目寸光,又不可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结合实用进行,不需要的坚决不要加上,而需要的则必须设计到位。
3.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
3.1标准化设计控制成本
所谓标准化设计是国家根据现行的设计标准在调查、审核的基础上颁布的全国或地方的通用设计标准。这种标准化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很大程度避免重复,提高设计效益,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约设计费用。标准化设计的推行能够使建筑设计实现量化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益,有利于与工程造价的降低。
3.2限额设计控制成本
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分配投资额度,严格控制那些后期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变更,确保限额设计体现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限额设计是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保证措施,在对设计方案进行中去审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
3.3价值工程控制成本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市场经济日益紧密结合的今天,一定要深刻的明白价值工程的深刻精髓,在建筑设计实践中,良好的应用价值工程作为造价管理的依据。在建筑设计阶段,从价值工程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筛选、优化,充分发挥造价指标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3.4其他方式的成本控制
相关的进行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但是在具体的设计上,一定要多设计几种方案,然而把多种不容的设计方案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最终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比如,要充分考虑建筑项目的利用价值、周围环境、文化价值等等,然后根据这些依据从已有的设计方案中进行筛选,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性价比。
建筑设计成本控制做为决定整个建筑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做好其成本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建筑项目的最大效益,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理论界在建筑成本控制的研究上还处于探讨阶段,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环节还现在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行,建筑行业的不断完善,人们意识的觉醒,建筑设计成本控制必然会达到非常完善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国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1工业化建筑特点
工业化建筑的构件生产模式是通过工厂规模量化生产,构件需要尽量标准、规整,并有一定的重复率。因此,工业化建筑具有模数化和集成化设计的特点。
建筑设计采用符合建筑模数的基本构件是建筑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把各个预制的部件规格化、通用化,使其具有较好的互换性,以满足各种需求。协调部品与部品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与部品之间的尺寸关系,减少和优化部品或组合件的尺寸,使设计、生产、安装等环节的配合变得简单、精确。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2013的规定,采用系统性的建筑设计方法,满足构件、部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
集成化设计是指工业化建筑应按照建筑、结构、设备和内装一体化的设计原则,并以集成化的建筑体系和构件部品为基础进行的综合设计。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形成有机配合是实现高性能品质建筑的关键,而在装配式建筑中还应充分考虑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各专业间的协同配合设计可实现土建、机电及装修的“集成”和部品部件的工厂化制造。例如SI体系中“S”(skeleton)骨架体(支撑体)和“I”(infill)填充体(内装体)完全分离,其中支撑体由建筑的结构主体、公用管井和公共部分组成,填充体为内装部品和套内设备,该体系具有缩短主体施工周期,便于住宅动态改造与更新维护,减少建筑垃圾及能源消耗等优点。
综上,工业化建筑具有设计模数化、集成化,构件生产标准化等特点,而这些对工业化建筑外表皮的立面表现存在一定影响。
2工业化建筑外表皮的表现手法
建筑的外表皮是体现建筑特征和表达建筑设计理念的媒介。传统建造方式下的表皮设计自由度相对较高,可以在不同维度完成对建筑的表现,但会带来工期长、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趋势。
正如前文所说,工业化建筑的外表皮构件具有标准化、集成化和通用性的特点,对于减少材料浪费、提升建筑品质、缩减施工工期、降低综合成本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标准、规整、重复的特征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工业化建筑的外表皮设计可在标准化、模块化的基础上协调工业化外表皮的设计,丰富立面效果,实现立面设计的多样化。工业化外表皮的表现手法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考虑易实现的、灵活可变的元素,创造丰富的立面形式,还可以从建筑的色彩、韵律、构成和细部等方面丰富工业化建筑外表皮的立面表达。
2.1色彩
建筑的色彩可以烘托形象、传递情感。建筑表皮的色彩可表达整体的建筑形象,合理地运用色彩还可以使人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制造有色的建筑外表皮构件较易实现,而且相对于传统建筑的上色方式,预制构件具有更好的完成度。
芝加哥玫瑰庄园中所有公寓均采用了预制混凝土墙体,缤纷的色彩使公寓看起来十分温馨且一片生机,外观色彩纷呈,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梦境中。拉筹伯大学的分子科学研究所色彩绚丽且形如蜂窝,既隐喻了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分子研究,也表达了自由和创新的研究精神,建筑外立面类分子式的六边形预制混凝土墙板构成的窗框错落有致、色彩艳丽,彰显出建筑的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2.2韵律
重复性和韵律感是建筑中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通过重复或连续运用一种或一组元素使建筑呈现出韵律感。工业化建筑的预制构件具有标准化量产的特点,这点对于营造有韵律的立面效果有着先天的优势。
美国IBM公司火奴鲁鲁大厦原建于1962年,共六层。大楼外立面由预制混凝土格栅覆盖,确切来说是由若干个预制混凝土节段拼接而成。这些格栅排列紧凑,蜿蜒而下,韵律感十足,同时又衔接得天衣无缝,可见预制件制作的精细和准确。利物浦百货大楼位于地处热带地区的墨西哥塔巴斯科,日晒强烈,湿度低。为使该建筑呈现与众不同的形象,在加快立面生产、装配、安装的同时,外立面采用的预制构件形如螺旋桨,每个螺旋桨绕轴旋转180°,高度在16~20m之间进行变化,立面表达充满律动感。
2.3构成
建筑的构成和表现形式是事物抽象出来后规律性的表达,将自然界中优美的元素提取、夸张、规律性重复,构成建筑外表皮的不同组合方式,从而实现丰富多样的表皮效果,其构成形式有点、线、面及体块和动态变化构成等。例如斯科特街公寓位于澳洲布里斯班袋鼠角,从建筑底部仰望整个建筑,视线会顺着看似纷乱的折线向上延伸,使整个建筑显得更为挺拔。
2.4细部
细部能够令建筑更为细腻,并呈现出其表面材料的质感、触感、视感等不同感官下的物质感知属性的差异,这些感知通过表皮的各种细部构造、平面组合、排序方式和进退关系来表达。在工业化预制的基础上,这些既有表现力又具备实用功能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实现。
我国的建筑设计单位主要以设计院和公司两种形式存在。建筑设计单位大多数为事业单位,行业保护严重,单位竞争实力不强;而公司则多数为法人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者虽然运营和管理的模式存在差异,但是主要成本的产生和构成大抵相同,都是以单位管理成本和项目设计成本为主。成本构成及其内容如表1所示:
二、设计单位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基础,成本控制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建筑设计单位重视设计品质和服务,而忽视了成本控制的环节,忽视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事实上,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关乎着建筑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设计单位的成本结构来看,控制重点在于获取项目所需成本、项目设计阶段所产生的成本以及业务扩大所需投入。从实践经验来看,设计单位的成本控制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全局性的成本控制计划
由于竞争的激烈性,多数建筑设计单位疲于应对环境的变化,在财务上被动管理,很少做事前成本预算和控制,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全局性的成本控制管理计划,以及相关的财务、考核制度,以至于企业不能主动应付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难做到用最小的人力和物资消耗创造出令合作单位满意的产品,而只是顺应建筑项目合作单位的要求,也未能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2.项目周期长,变化多,企业成本计划难以贯彻执行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周期长,投入较高的系统工程,一个项目分4-5个阶段工作阶段,至少2-3年才能完成,预算多向项目获取和决算倾斜。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包方往往对建筑工程设计提出许多简单或不合理要求,企业成本计划受环境变动以及合作单位的影响,往往难以贯彻执行。此外,建筑设计单位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设计合作,前期的投入相对较大,企业成本控制成难点。
3.难以实现专业控制和全员参与的统一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控制和全员参与是控制成本的最优方式。但就设计单位现实情况来看,设计单位的高阶管理层以及各项目负责人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不配合甚至抵触财务管理部门对成本控制全员参与的提议。企业管理者及各项目及业务部门在观念上忽视,在行动上抵触成本控制,不愿意接受现代管理制度,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难以实现专业控制和全员参与的统一。
三、建筑设计单位的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而,成本的控制措施须贯穿于设计项目的全流程。针对上述分析的建筑设计单位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结合建筑设计流程的相关特点,通过以下层面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
1.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单位全局性的成本控制计划
企业做好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财会部门首先要树立成本控制的观念,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要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重视企业成本控制,重视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全局性的成本控制管理计划。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用最小的人力和物资消耗创造出令合作单位满意的产品,这样才能应付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才能高效地获取和实现各设计项目目标,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以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进行成本管控需要大量搜集和分析行业内各竞争企业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培养企业自身的战略优势以及竞争优势,使企业灵活地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多样化的战略选择下有效组织成本管理。在设计项目的选择上,遵循“利润优先、兼顾业绩、寻求长期成长”三个原则。利润优先是生存的基石。兼顾业绩能在积累经验、锻炼人才的同时拓展业务。寻求长期成长就是就要把企业目标突破短期发展局限,面向未来;在企业规模扩张的控制上,要以主营业务所需规模为依据,引入委外、合作等方式节省日常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2.掌控项目进度流程,施行标准化成本管理策略
传统的设计项目管理模式是以合同为依据,按照协议所规定条款交付建筑设计稿。在方案的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师力图设计出完美的作者品,而忽略进度的控制,从而影响到建筑设计合同的履约。为避免企业成本控制难以贯彻执行的局面,应把“缩短设计周期,以更高的效率提高产量”的进度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施行标准化成本管理,对项目进度实时监督。
标准化管理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生产(设计)流程的标准化。主要指产品和流程的标准化。在科学制定能准确反映市场需求,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标准同时,让生产的流程标准化。如此可以避免校审人员的主观评判,节省设计产品的成本。在流程设计时,避繁就简、留有弹性、分工不宜过细,以确保在特殊情况下能利用弹性余度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是设计图库的归集和编制。积极整理和汇编已完成的项目,形成系统性资料库。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套用提供丰富的参考。避免大量的重复设计,极大提高设计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建筑设计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可引入戴明循环(Deming Cycle,又称PDCA循环模式)来进行管理,PDCA也是流程优化的过程。通过PDCA应用,梳理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让项目进度遵循“计划-执行-监测-调整”的循环进行运作【4】。把工作分阶段界定到各部门,并且明确在此期间的各种流程关系,明确各时间段“开始-完成”节点,从整体上确保最终的时间控制。同时考虑其他因素,赋予时间点一定的弹性余度。进度管理过程中,建立设计项目流程图,做好检测和记录并且与原计划比照得出偏差值。随即通过各种定期会议以及正式文件等方式知会相关参与方,督促他们采取相应的减少偏差的措施。若偏差小,则用赶工方式抵消进度差;若偏差较大,则需调整相应计划。PDCA不仅适用于单个项目进度控制,也可用于多项目同时管理。如此,势必会大大增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执行目标管理,促进成本专业化控制和全员参与的统一
建筑设计单位的成本控制既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又是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管理过程,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配合和全员参与。目标管理方式是在全体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和项目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将成本管理的战略性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成为可执行、易考核的策略和任务,确定企业各业务部门工作目标、各层人员的执行目标,并实现“自我控制”。通过成本管理的方式,可促进成本专业化控制和全员参与的统一,满足发展性需求的效益性控制,确保建筑设计单位能自下而上达成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
在项目投标管理方面,执行目标管理亦可对成本进行控制。本着有计划、有原则的步骤进行操作。实际运作中,我们的建筑设计单位应适度掌握管控范围,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加评估打分”的形式来对投标成本进行统筹和控制:假设企业在年初设定的年度产值目标为2亿,投标总成本控制在600万,平均每个标的成本约在10—20万区间浮动。那么,企业可以依据行业通行的评标打分办法、按照项目的特殊指标和客户要求、收集竞标方相关信息,以力求达到较为客观的评估、合理的决策,还可建立专门的投标队伍,独立从事投标事务,形成专业优势,进而提高中标机率,合理控制这一层面的成本。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企业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要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要赢得市场,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在建筑设计行业,成本控制是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从建筑设计单位成本构成着手,剖析研究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易于寻找相应对策,做到有效控制成本。从上述分析来看,建筑设计单位要摆脱成本控制的困境,应主动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展开的成本管理,做到兼顾“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的理念,积极把握可控成本的各方面细节,结合自身建筑设计程序的特点,才能把成本控制的观念大力贯彻到所有员工日常工作中,才能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成本能被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兆光.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探讨.西部财会.2011(21):19-20.
[2] 王丽红.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3(03):47-48.
1 在新型建筑行业采用BIM技术的优点
建筑信息模型就简称为BIM,建筑工程项目的每项有关的数据信息就是BIM构建建筑模型的依据,然后借助数字信息将建筑物所具备的确切的信息逼真地虚构出来。运用数字化的形式将一个建设项目的功能性质与物理性质展现出来就是BIM技术,BIM是一个通过对相关实际建设项目信息知识数据进行共享,以便提供真实的数据给此建设项目从建设到拆除全程的所有决断作为根据的过程,在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各自利益的有关方对其各自职责协作的体现与配合都是借助于对BIM中的信息进行更新、插入、修改与提取来实现的。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的时期,BIM技术使得设计各个专业的工作都是通过将同一个模型作为依据来进行的,进而实现三维集成协作设计。对共享的内容进行修改也因三维的冲突检查与显示而实现了更加便捷化,设计各个专业之间的协作也因此而实现了更加的高效和容易。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施工期间,BIM技术不仅能对相关的进度、成本及建筑质量等信息予以同步更新,而且还能使模拟施工得以实现。BIM技术还能便捷地对施工期间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信息,如概预算、工程量清单和各个环节的材料准备等信息予以提供,从而使整体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模拟实现可视化。在将建设项目投入运营使用期间,对相关的建筑性能和使用状况、建筑财务和建筑物已经使用的时间以及建筑物的容量和入住人员等方面的信息,BIM技术都能实现同步地更新并予以提供。
2 新型建筑工业化中采用BIM技术的意义
2.1 在构配件生产中采用BIM技术的意义
使构配件的精确度实现提升是构配件工厂化生产的目的之一,依靠传统的生产技术是无法彻底避免生产与记录中的误差或者错误的,但是BIM模型可以实现完整地将所搜集的资料录入BIM技术的其他系统或者完整地将所搜集的资料展现给制作工作者,采用BIM技术制作与设计构配件,能够使构配件的制作精确度与设计精确度的提升成为可能。
2.2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BIM技术的意义
重复化、标准化、模块化等都属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设计的特征,因此其会有众多且重复的数据产生,如果采用传统的建筑设计技术来进行整合记录,则必定会耗费众多的物力和人才,而且还极易出错。然而BIM模型在建立模型期间不仅能够借助多种设计软件来对构配件进行设计,而且对数据的共享也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平台来实现,从而对规则与标准予以建立。
2.3 在施工安装中采用BIM技术的意义
新型建筑要想实现工业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使施工安装实现装配化,而这当中构配件信息的记录,像搭接的顺序与搭接的位置等,这些都是需要耗费众多的人工来进行的,而且极易出错。如果在施工安装中采用BIM技术,那么不仅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能够得到保障,而且人工成本也将大大地降低。在BIM模型中能够完整地展现各个构配件的信息,3D模型也会对各个构配件的搭接顺序与搭接位置予以精确地展示,从而使施工安装实现顺利地进行。
3 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生产形式改革的产物,其施工形式是现场装配的,而其生产形式也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建筑行业的工作实效与工作重点得以切实地把握住,使建筑行业环保、低碳、高效及节能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使当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突破了困境,使住宅产业实现了高质量的保障,使劳动生产率实现了有效地提升。然而,迄今为止,建筑工业化在对构配件的生产、房屋设计的标准及施工操作等方面的有效整合还是略显不足,无法将完整的建筑体系信息模型予以建立,另外,由于生产形式信息和建筑设计信息分离下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使得无法全方位地对生产技术形式与其他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用户今后的房屋实现多样化。为了使不同的构造体系与建筑体系得以建立,必须在施工、生产及设计等每个阶段将每个有关功能块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地处理。
3.1 BIM技术下构配件的生产
要实现建筑工业化首先就必须实现构配件的生产工厂化,通过工厂预制楼板、墙板和楼梯等构配件,不仅可以使标准化中建立的规则与标准得以有效地实现,而且可以使生产效率实现提升,使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使生产周期实现缩短,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原材料浪费,从而使建筑达到绿色环保的目标。然而,因为每个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单位缺乏一致的生产技术体系,为了有利于销售,生产单位会对标准的、单调的构配件生产方式予以注重,以使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这便又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标准化、单调化的设计将应用于房屋设计中。但是在信息化技术下构配件的生产能够为生产构配件供给更多详尽的生产技术体系,以便构配件生产单位将更多多样化的产品生产出来,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3.2 BIM技术下的房屋设计
建筑工业化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房屋设计的标准化,这不仅可以使构配件的通用性得以加大,使建筑产品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而且可以实现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建筑产品损耗率的减少。然而如果在设计房屋过程中忽视多样化和个性化,只是单纯地重视标准化的话,则会使人们对房屋舒适度、房屋外观效果和房屋户型的选取等多方面的要求受到限制,进而阻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但是信息化技术下的房屋设计能够为设计房屋供应更多的设计信息资料。
3.3 BIM技术下的施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