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篇1

1.在新课导入环节,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

新课改的开展改变了教学手段匮乏的困境,其中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了肯定和推广,因为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时,教师将网上搜集到的有关江南冬日美景的图片或影片向学生播放,学生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们对于将要开展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教学活动之中。

2.在信息匮乏方面,发挥多媒体补充作用

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教学活动补充丰富的教学信息。如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甚至不了解基础性的天文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3.在情境营造方面,发挥多媒体增趣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不仅增强了教学成效,还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进行《“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文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将“神舟”五号升空的实况转播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到如此令人振奋的画面,思想上受到极大的震撼,教学成效得到迅速提升。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帮助学生科学分组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并帮助学生建立教学活动的平台。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均衡的原则,将语文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均匀地分布到各个小组内,小组的人数应控制在6~8人。在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时,优秀生可以在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方面,为后进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积极发挥优秀生在小组中的引领和帮扶作用。

2.促进学生探究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其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应设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探究思想题,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收放自如”,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巡视,及时掌握详细的教学信息,促进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

3.针对学生启发引导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一是课前预习环节搜集学生遇到的难点、疑点;二是对于大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集体点拨;三是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个别点拨。通过全面、有序的启发和引导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并加以完善,发挥探究活动对教学成效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差异性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整体进步

1.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相对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秀生,教学目标应相对提高,不仅要防止他们产生自傲自满的情绪,也要保证他们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对于后进生,教学目标应适当降低,一方面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2.设定差异性课堂提问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设计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向后进生提问,以基础性知识为主,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率。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安排给优秀生回答,不仅能促进他们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也可以为全班学生做一次思维发展的示范作用。

3.开展差异性教学考核

篇2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篇3

一、开展立体教学,提高教学前瞻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应注重创新教学理念,构建立体的教学模式,让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势互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仅有45分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显得紧促,无法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任务。对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步提高预习能力,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使课前预习活动向课堂教学有效延伸。通过预习活动,学生能掌握基础性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点引导、点拨学生解决疑难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开展预习活动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制定好预习目标,以此作为学习的第一环节。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将科学高效的预习方法逐渐传授给学生,日积月累,不断提高预习的效率。最后,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将在预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摘录下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课堂学习成效。

二、开展自主教学,提高教学启发性

在新课程改革推广以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学习的过程已不再是传统的“一言堂”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设计出探究思考题,供小组研究分析。如开展《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组探究思考题:(1)文中是如何展现济南冬天的“温情”的?(2)文中的“响晴”一词表达了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可不可以把“声”字去掉?(4)对于雪后的山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5)水为什么是“温情”的?(6)文章结尾有何特点和作用?学生在这一组思考题的引导下会深入地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应积极地发挥自身启发、点拨的作用,侧重在重点和难点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应紧抓文章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开展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辅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不但能提升教学成效,而且能强化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三、引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生动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充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例如,当开展建筑类课文教学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学生对于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缺乏直观感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从网络中搜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音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提高了。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所以也就没有真实的直观感知,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单纯的口头讲解,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一些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或是专题片,学生的直观感知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成效稳步提升。

四、开展专题活动,提高教学思想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专题活动,对于营造学习氛围和渗透思想教育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我开展了“英勇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搜集一些横渡长江和敌人展开英勇战斗的事迹或是相关的人物,并安排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和探讨,学生了解到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思想上深受震撼,为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注重培优补差,提高教学互补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需要教师均衡地推进教学工作,一方面需要强化培养学习优秀生,设置难度较大的课堂提问,激发优秀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优秀生勤于动脑、深入探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困生提出一些有关基础性内容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有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各层面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尽可能地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各有所得,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深刻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教学理念,整改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才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一、小学英语教学当下形势分析

说英语是现代人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学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教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英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就面临了一些问题,学校里学的太简单,家长花费重金为学生请私人家教,增加了学生负担,花费巨大不说,补习的成果也难见成效;学校里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对英语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学校内英语教师数量有不足以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其实,究其本源还是在于学生从小所处的文化氛围,以及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程度上。缩小中西文化之间的落差,让学生们能够接受英语以及西方文化,甚至喜欢上英语,才是我们一线的英语老师需要做的事情。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缩小中西文化差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风俗习惯,造就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习惯。而随着全球化的大潮,全球各地的人汇集于此就形成了各种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是不能调和,却也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制造了种种不便,更为刚步入学堂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形成了很大的障碍。举个例在来说,我们汉语的方块字,虽是象形文字,但为了方便使用和與信息时代接轨,也发明了相应的汉语拼音,它的作用如同英语的音标一样,让人们看见它就知道这个汉字要怎么发音、怎么写,它的功能与英语的音标如出一辙。更让小学生们头疼的是,它的构成也是二十六个英语字母,并且他们的写法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它们的读音、用法、拼写规律不同。这可难倒了不少小学生,在小学生们刚刚开始启蒙的时候常常出现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的情况,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这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有限,注意力和专注程度都不够,以至于会将老师教过的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弄混,再加上如果没有人积极引导改正错误,就会导致错误在学生的脑海中深化,最后中文和英文都学不好。有些地区,有些学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往往会选择等学生上到小学三年级再为他们开设英语课程,这种方式看起来成功避免了学生将汉语拼音与英语混淆的尴尬局面,实则耽误了三年学生英语启蒙的最佳时期。依本人拙见,小学生学习英语还是要从小抓起,最主要的是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合英语学习的语境,让小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让他们能够自愿的学习英语。那么我们在低年级阶段就应该主要给小学生们进行英语语境和英语语感训练,可以在一到三年级的英语课中为小学生们开设以英语儿歌、英语故事带读、英语经典剧目赏析为内容的英语课程,这些课程目的不在于教授多少英语知识而在于让小学生们在英语环境的交流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但是,想要在小学三年级以下进行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光要学生们具有较好的英语学习基础,还需要我们的英语老师有较强的英语思维和比较开放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们放心的在玩耍和视听中学习,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通过英语儿歌或英语视频学习到的表达法,往往是最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收听音频、练习儿歌将接受到的有益的东西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同时,在儿童大脑发育最活跃的这一阶段,学生们眼、耳、口并用,能够使学生们的大脑皮层更活跃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孩子变的更加的聪明。

当学生到了高年级,便可以很简单的将英语与汉语拼音区分开来,那么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更加具有理论深度和应用性更强的知识了。例如,当我们教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因为西方人的习惯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介绍自己的姓名一般名在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firstname”而姓在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secondname”,但以中国人的习惯则是姓在前名在后。很多孩子不能够理解这样的文化差异,但是这样约定俗成的规矩则是没有什么理由可言的,我们只能让孩子们熟悉它、习惯他。那么,我们可以从改变学生们的习惯开始,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为自己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和姓氏,在上英语课的时候大家都必须用这个名字来进行交流,包括老师上课提问、自己的作业本上写的姓名都应该是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慢慢接受这种表达和思维方式,相同的情况还有英文日期、地址的写法和一些西方人的行为习惯,老师们都可以用这种行为塑造法让学生们学会去运用这些知识。

三、结语

以上就是本人关于中西文化差异与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思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方法,如有不妥,还请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何琳.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校园英语,2014(15).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97-01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理念进行适应,加强对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教学艺术,使学生能够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初中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初中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初中语文课程自身的内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将理论性很强的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的生动有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2.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创造的激情和自信,成为其终生受用的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和源泉。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何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听名人轶事、猜想故事结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同学们都感兴趣的活动中,何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启发和引导。

2.2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初中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初中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初中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初中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初中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初中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2.3提升举例频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初中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初中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初中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初中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初中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初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2.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除了要将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初中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初中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初中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初中生在学校初中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比如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初中生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初中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3.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面临全新的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所在,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和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过去一以贯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下面我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中找出问题,并就此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我国曾长期沿袭传统的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索味地对着备课本或者教案“念”,而学生则机械地跟着黑板后者幻灯片抄笔记,这种被动式的授课和学习模式,束缚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每一节课都缺乏活力。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温故知新,更无法获取“为人师、授人道”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缺乏活力的课堂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变得倦怠甚至厌恶,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没有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之欲,上课、写作业都成了敷衍和负担。要想突破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投入高、产出低的低效局面,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

(二)不合理初中语文教育观念的指引

真正的价值是通过教育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指引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学会背诵古人的诗、词、曲、赋,而是培养古人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不只是学会从文中找出作者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学会一种对表面文字内涵的理解力,以及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正能量情感。而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教育指引观念。

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打破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的课堂传授,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抄的一种被动、机械的教学模式。要想打破这种模式的束缚,首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不是由学生数量多而决定的,而是因学生身份本质决定的。确立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促使教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去满足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讲学中了解到自身授课中的不足、学生学习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等。还可以通过各种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比如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得课堂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其成长。

(二)纠正不合理的初中语文教育观念,给学生正确的指引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调初中语文的人文和教化作用。考试分数只是学习成果检验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教师不应该因此而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更不应该因此就冷落分数低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对语文的期望和理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并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以正确的指引。

(三)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先锋力量,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能力直接会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就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使教师团队始终保持先进性。首先,教师要有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从业资格,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有相应的熟悉和研究,厚实的语文知识是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辅修一定的心理学课堂,这对把握学生的心理,理解其青春期的行为,并对其行为进行修正和引导极为重要。然后,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定期地展开与初中语文相关的活动,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最后,要求教师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掌握多媒体使用技能,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调动学生眼、耳等多种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综上所述,我们不仅通过仔细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初中语文教学中阻碍课堂效率提高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总而言之,要想打造高校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填鸭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纠正不合理的初中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对于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基本素质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城市初中生语文教育水平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与推进,不符合当前语文教育需求。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 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强调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应掌握的一门工具。语文学好了,就掌握了打开文化科学知识宝藏的钥匙。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局限在识字、阅读、理解层面上,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智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上。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

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的情操。

2.师资力量不充足

虽然,我国一直大力提纲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这一举措对我国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的师资力量有所缓和,但是总体看来,其发挥的效应远远不能解决当前农村中学多存在的师资矛盾。而相当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许多支教的农村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师资力量欠缺,而另外一方面师资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大矛盾,许多城市单位高薪聘请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初中语文教师,使得许多本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流失,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充足。

3.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语文素养一词的正式提出主要是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所提出来的。概括的讲它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出,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是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写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除语文课本知识需要具备的能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层面往往提留在课本教学知识上,教学内容和策略往往局限于书本,局限与背诵、熟记等。

4.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并不了解

虽然我国整体上素质教育改革已趋于成熟,得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实施。但是相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初中来讲,其普及力度和普及面都还不够。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学思路去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新思维、新理念都很难渗透到教学中。这致使我国农村素质教学改革步伐很难跟进,形成了恶性弊端。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要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整体步伐,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立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时代的发展。

1.加强初中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实初中语文教学师资力量

在初中校舍调整布局的过程中,要整合语文教师资源,尽量将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回归到语文教学中来,充实初中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加强语文教研室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研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2.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

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使语文教学回归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轨道上来。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陈旧,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过少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给予学生给多自主性的空间,使其在教学中能得以施展自身的才华,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初中生正处理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习惯十分必要,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喜欢,进行个性化的针对培养,多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渐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思维,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逐渐培养他们语文运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整体语文学习素养。

篇8

前言

初中语文在学生的整个学生时代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过渡作用,肩负语文能力素养承上启下的总要职责。在高速发展的网络化多媒体技术影响下,信息爆炸带来了语文教育教学的革新内容、方式与要求。传统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教育虽然注重知识的积累,但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面对初中这个青少年成长心理过渡期,初中语文应将书本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从这个过渡阶段开始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教育的光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人文教育概述

查阅相关书籍与工具书不难发现人文教育的定义,其实,综合起来不如说,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最直观的体现。人文教育不仅是对教育知识理论的培养,更是对教育实践的不断锻炼与发展。任何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活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展现教学的真正价值。人文教育即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有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将人性化的优秀品格、道德、精神世界的塑造传承的过程。也就是说,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教育。人文教育对人的要求有: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同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对自身有清晰独立的认识;对于自然有和谐持久发展观念的认识。这些认识相对应的精神分别为:社会道德精神、生命价值的哲学精神、尊重生命长久发展的精神。这些精神的培养层层递进,组成了人文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成为人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基础。

二、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一)人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教学做出如下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新课标中对语文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定位,表明语文教学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培养需求。新课标还强调对学生创造力、创新力、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文化品位等能力素养的完善与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构建与巩固,通过文章与文字的熏陶,深刻剖析字里行间的精神价值与深刻理念,以有价值的理念培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理构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材的编写改革方面,更应注重自然、人性、社会关系的理解与影响,以教材的指导功能和重复使用性来带动学生对精神能力的锻炼与完善。人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用过人文教育的贯彻落实和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知识的无缝对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推进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例如,《谈骨气》一文中,“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人生的境界》中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感悟,都是初中语文教学对人文教育的最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知识的引导启发式教学,实现基础知识能力的传授与能力训练,更注重人文教育在学生心理方面的构建,通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潜移默化的人格影响来实现初中阶段健康心理的构建与引导,实现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与人文情感的双重培养,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人文教育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发展需求

传统教育以单向传导为主的教育模式是对语文工具性的充分重视的外在表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注重理论的系统构建和应试技能的重复训练,更应注重实践性能力的不断提升[3]。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主导着整个教学进程的推进与发展,知识的讲授、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都是教师在进行,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无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形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脱节。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对学生学习天性的泯灭与教学个性的迷失,其中人文精神的忽略甚至失落,使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发展动力与活力。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对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层面进行了全新的要求,知识基础的培训与“做人”的教育是并驾齐驱的教育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就应通过人文精神的不断传达渗透,引领学生感受其中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修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4]例如,在《永远的梵高》一文的讲解中,教师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遵守自己的信念,实现自我价值;《听懂母亲的故事》一文则能为学生展示宽容的力量,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理解与学习,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积极健康的内心环境,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注重传统的知识理论的系统构建与严格传授,更注重人文关怀下对学生情感、思维的培养和教育,在提升语文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语文教育陶冶心灵、培养道德情操的真正作用。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也能满足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是教育改革环境下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瑞.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2.

[2]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35-01

初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找准教学的重点以及教学的目标,从而根据新课改以及素质教学的要求制定全新的教学教学体系。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方向,要朝着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的方向进行创新改革。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塑造不够,很多初中在教学过程中对素质教学的认知水平不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高,因此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时代,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问题的解决,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各种计算机平台、新媒体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一、信息技术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第一,多元性。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各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素材越来越丰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互联网收集更多的信息,初中语文教学的范围得到拓展,使得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一些有趣的图片与视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初中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第二,开放性。由于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进行初中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结合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新技术和平台的包容性以及开放性也逐渐呈现出来。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初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得到展现。第三,自由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各种初中语文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自由,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更多的电子资源,可以利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使得初中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自由、灵活,也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由于当前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的主流,因此加强对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设备的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呆板的问题,使得学生对各种先进的技术的认识程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对各种信息平台的使用,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对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加强认识

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信息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初中教育信息化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对于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目标等进行了解,同时要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解;其次,实际工作中应该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纳入到初中日常管理日程中,对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要对信息化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在学校可以形成一种信息化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氛围,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育不断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

2、加强各种资源的分享和传递,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多媒体资源对各种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时代,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源的传递,使得学生可以从更多的素材中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制作电子课件,将初中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整合在一起,借助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图文、声音信息,分享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后也能根据这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其他的视频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水平。另外,要借助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使得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也是比较单一的,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发挥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学习,教师要借助新媒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和桥梁,使得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分享,也能分享一些学习资源,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实现真正的改革与创新。

3、加强信息化教学的经费投入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各种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前很多学生在这些硬件条件上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针对这种矛盾,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费的投入。比如要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配备,加强这方面的拨款,为学校配置更多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方面的投入,使得教师能够接受相应的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步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此作为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途径,使得初中生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提高自己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篇10

语文课堂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所以如何强调和带动发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成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意义入手,综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实现的对策。

一、生动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理论知识,还要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技能、个人情感、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培养。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僵化,脱离了文学情感培养的基本要求,单一地将语文作为文字和书面语文积累的学科,不利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和重视文学精神情感的传递,应该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未来理想追求的鼓舞。

二、生动的语文教学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生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感悟来获得个人体会,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生动的语文教学属于学生个人文学情感的内化过程,所以要求学生重视课堂活动设计的生动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交流和学习过程,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与乐趣。

三、生动的语文教学是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读写的结合,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实现生动教学课堂建立的重要基础,通过朗读来感受文字的情感表达,通过写来巩固自己对细节的理解,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总结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总结写作特征,转变过去被动接受的语文学习状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写作来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培养文学理解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实现的对策

1.加强师生交流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习强调以课堂和教师为重点,以教材内容为指导核心。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逐步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上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动,避免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单一听讲、记笔记的无交流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安排和设置上多花心思,多设计生动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语文问题,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课堂教学应该使文学理论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文学素养,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调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通过幽默的语言和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语文课堂氛围,生动有趣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一个幽默、睿智、文学素养较高,善于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语文教师可以感染课堂上的每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堂是自由发挥想象、自由交流个人感悟、表达个人情感的舞台。

3.采取多类型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影视作品片段、图像资料以及标本等来组织课堂语文学习活动,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带学生进入文学的情感世界中,陶冶情操,感受文学的巨大魅力。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个人学习语文的感受,在欣赏经典散文、词曲、诗歌画作中提升文学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不同主人公的心理情感变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生动的语文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理论知识,还要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技能、个人情感、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培养。通过研究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带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关注和重视生动的课堂氛围的构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85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既是源于生活、基于生活的一门课程,又是面向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课程。同时,将生活化教学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促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即是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联系起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生活,在生活现象、经验中促进语文学习,使之教学与生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和增强生活技能、拓展知识。在初中语文中实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效果,以便更好地学习、理解语文课文,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活,寻找到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依托“生活”这个大的平台和背景来学习语文,以便语文教学更好地释放语文的魅力,使得学生较好地发现和品味语文、生活。所以,在我国初中语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之所以要运用生活化教学,其必要性在于:首先是社会和时代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由于当今社会对于人的要求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应和响应其发展、变化和要求,此外新课改的实施,事实上生活化教学也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次,由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越来越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学习面临诸多问题,加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我国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生活化教学的提出就是针对初中语文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创新,所以在我国初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能够较好地改变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它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学模式的更新和创新,促使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进而促进教学活动高效高质。其最大特点在于,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与结合,实现教学活动既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能够引导学生于生活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提高其语文技能和素养。由此可见,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与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推动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容量

语文源于生活,而又面向于现实生活。就初中语文课文内容来看,所选的所有文章实际上都是作者于生活经验中体验总结而来的,所有课文都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背景中,作者是社会人,所以作者所写的文章必然会受到某一社会思想、时代背景的影响,因而打下其鲜明的烙印。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因子。让学生能够真实而有效地领会到语文的魅力,学生能够有机地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创设好的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容量,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为语文课堂营造新鲜、活跃的氛围。生活就是“大语文”,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紧密地联系“大语文”,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才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中语文的课文内容实质上都是作者实际生活经验的真实写照,因此,只有把课文内容置于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完整体会到语文课文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要创造一定的生活情境,营造恰当的生活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生活三者结合的特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有效地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课程的时候,应该努力关照学生的生活方面,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教师所预设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现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出发,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东西,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贯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时就考虑和联系生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生活进行创设,使学生可以有效地达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多方面从生活中去寻找较好地素材、实例,以此来构建初中语文课。

(三)注重学生差异性,引导学生与生活中自主学习与提升

篇1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作文是爱恨交织,心中有千言万语,下笔却只言片语,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作文作文,好似捉魂”是学生的叹息,也是语文教师的鸡肋。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教学中探索,试图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64-01

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淡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最真、最好、最全面的体现。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普遍存在畏惧作文,感觉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的情况。其次,层次不清晰,思路混乱。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很少有主题句,偶尔有了主题句,下面的支持细节也不能很好地说明主题句。另外文章整体内容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内容安排上也无主次之分,所以读完之后有时甚至全然不知所云。 最后,就是表述不清晰。学生可能明白作文题目的寓意,但就是肚子里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表达出来。本来丰富有趣的素材或寓意深刻的题目,提笔写完后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更有甚者就是换了一种口味。原本一望无垠的碧绿苍茫的草原,经自己笔下描写后变成了枯萎、毫无生气的老槐树。

三、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生活处处皆文章,可以给学生一则热点新闻,让他们写一、二百字的点评;给他们一个故事,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给他们一位名人、明星或偶像,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给他们一个画面,可以让他们配上一段说明;给他们一段歌词,可以让他们品评鉴赏……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写,将各种短小的情景积累起来就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从中不断得到生活材料的积累、思维的历练、情感的触发、灵感的萌动,从而达到信手拈来、随心成文的境界,

2、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一定哲理的。从阅读入手学习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找出主题句,分析扩展句,总结概括文章大意,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注重课堂阅读的前提下,如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下来便于日后写作的积累。(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亲近了文本,在不知不觉中一切内容与想法都化为了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宝贵的一种境界。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法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要善于朗读,并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如果教师都把课文读得干瘪吃力,怎么能使学生对语文朗读有兴趣呢?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备好朗读课,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自己的课堂营造一种氛围。

3、培养口头作文能力,以说促写并用

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