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8:25: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风景园林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风景园林杰作,是每一位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关于园林地形的设计
地形是室外环境中的基础部分。他链接景观中所有因素和空间主线,从面使他们一直联系到地平线尽头或水体边缘。 地形的作用如同建筑物的框架,地形能系统地制定出环境的总顺序和形态。其他因素被看作叠加在这构架表面的覆盖物。 地形还可作为其它设计因素布局和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或场所,它是所有室外空阅相用地的基础。 平坦地区常具有-种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性。 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轻松感,..地形对任何规模景观的韵律和美学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地形同样能影响人们对户外环境的范围和气氛的感受。与空间限制紧密相关的是视野限制。
风景园林师独特而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灵敏地利用和熟练的使用地形的能力。此外,风景园林业还标志着公众的使用和享受而改变和管理地球表面。在园林设计中,地形设计是塑造空间的基础,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在提倡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设计、低碳集约型园林的发展背景下,以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设计方法缺少科学与量化的体现存在局限。
二 关于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三关于植物配置的设计
植物材料的选择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四 水的设计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五 关于生态化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手法有:
1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六 结语
在园林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场地整体环境对它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建筑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要建筑有度,合理考虑建筑的布局、奎问、形体及材质等。理想的建筑应该与自然相协调,尊重地形、水体和植物等要素。减少土方量,避免对现有生态格局的干扰.成为风景环境中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要考虑到生态化设计对未来风景园林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平面构成艺术
1、平面构成艺术、景观平面关系
构成艺术就是把最基本的色彩、线、面、体等条件加以不同的组合,是这些新的组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内容性,但这些组合也不是随意的,它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和依据。构成艺术在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多都是把一些体、点、线、面、色彩、纹理等概念性的要素物化,让这些要素转换为直观的风景园林的元素,例如地形、植物、山水等。这不仅仅只是生态的属性,其中也有寓意与象征。
2、造型要素: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通过不同的组合
在艺术中得以表达。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是通过运用视觉艺术语言,进行色彩和形体的建造,最终塑造出抽象美的概念。在园林设计中,点可以运用很广泛,它既可以是盆栽也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动物。然而点动成线,线有着直线、曲线。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直线与曲线又有着很多划分,但是不同的线条给人的艺术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就像直线让人感觉大气,曲线让人感觉柔美。面又涵盖了点和线,面体现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体是园林设计的三位形态,因为体可以表现出不同角度的的美感,为人们营造出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可以更加吸引人们的视觉。景观设计实例分析实例:新疆瑞石轩园林景观
(二)色彩构成艺术
1、色彩构成三要素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是通过光的刺激,引起眼睛产生视觉感知。然而色彩的三要素就是明度、色相、纯度。2、实例分析: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常说的“色先于形”,这就是说明人们在对任何事物的认知中最初都是靠颜色来记忆的。色彩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增加了情感。例如:故宫的金碧辉煌、徽居的黑白相间、江南园林的秀丽淡雅都是色彩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所以现代化风景园林的建设中,色彩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
二、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的关系
构成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以及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构成艺术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创造方法,也是一种对事物的认识,在造型语速设计中构成艺术是它的基础内容。构成要的的基本要素中的色彩、材料等都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现代风景艺术园林中去了。构成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也使视觉形态设计变得更加完善,构成艺术在一定的基础上为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理念提供了新的方法。在艺术领域中构成艺术中的构成在含义上有很多,例如:建造、形体、构图、组织等很多含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研究室外空间的设计,利用建筑、绿化、道路等很多方面做出具有人性化,抽象有内涵化的景观设计。因此,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构成艺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广泛,风景园林是通过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来体现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特点。
三、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无论什么设计都是为了给人们欣赏,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也不例外,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必须与人们的审美统一,要想达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性,就必须运用构成艺术,因为构成艺术的理论体系可以满足统一性,构成艺术可以将现代风景园林艺术的美感通过设计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整体和谐原则
整体和谐大体上分为两点体现,第一点就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要达到整体一致的原则,另一方面就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所涉及到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要在设计内体现和谐一致。因此,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整体与内部之间的和谐设计,使现代风景园林更加有感染力。
(三)体现地域特征原则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设计,而是结合原有的环境,再加以设计,使整体较为和谐的设计,设计中也可加入创新的设计理念,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变的更加具有感染力。
四、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色彩。这些基本的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体现出艺术的美感。视觉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也最为常见,这种艺术主要是通过色彩的在创作体现出一种抽象美。
(一)点决定形态
点是构成所有事物的基础,在设计学中,点已超出原有的意义,点已经成为一种较小的形态,这种形态可以让创作设计者赋予更多的想象设计空间,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点可以有很多形式表现,例如点可以是一个建筑物、点也可以使一个植物,点可以说是设计中随处可见的。点的存在可以很快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可以说点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基础的内容,点可以为现代风景园林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的感染力。
(二)线决定视觉语言
线是由点组成的,线分为两种,直线和曲线。不同的线条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线的设计在很多设计中都广泛应用,古典的设计中,直线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受,曲线给人一种庄重的美感。在现代设计中,曲线给人以活泼感受,直线给人以简洁明了的感受。因此,线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人们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最直接的看法与感受。
(三)面决定整体效果
面又是点与线的结合,面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决定着艺术的整体效果,因此,在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候,要先对面积进行一个有序的整体规划,也要合理的分配各个要素在园林中的体现。不同面的设计与规划,表现的美感也不一样,但在设计中也要通过因地制宜去对面进行规划和利用,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自然的美。
(四)体决定三维形态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能多角度表现设计的美感就要属体的视觉效果,体的视觉效果可以让人们能够立体的欣赏设计,并且能感受到艺术的真实性。体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表现形式比较多样,例如建筑物的造型、花草树木的造型等等。
(五)色彩决定内容
古语说得好,色先于形,这就是色彩的效果比形态的效果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色彩具有很多的颜色,不同颜色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些色彩可以形象的烘托出设计环境的氛围,也可以赋予设计和更多的情感,展现文化上的特点。在设计中运用色彩时候,要结合色彩的多反面,例如色彩的结构和色彩的变化等很多特点,这样做是为了能够为观赏者创造更多的视觉感受效果,这样就有助于跟好的满足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审美要求。也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鉴定了基础条件。
一、对地域自然景观特征主要内容的研究
在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作用下,地球自诞生之日就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一样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是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与生命界有机组合的综合反应,是一个自然综合体。
1.气候气象
处于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是自然环境因素中最活跃的部分,在满足地球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气候气象特征。
2.地质地貌
不同地域的地质土壤的不同情况,决定了自然景观特征的不同。地貌指地球表面在不同的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地球表面承受着来至于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地震等带来的内力,同时承受着气候中流水、冰川、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地球表面类型丰富的地貌特征。地质地貌往往关系着风景园林中植被的种植、亭台楼阁的建造。
3.植被
植被是人居环境中的参与者,是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环境因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被是主要设计的对象,是风景园林生态属性的主要体现因素,是环境建设、风景园林建设中除了人之外的又一活因子,因此,风景园林受到地域植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4.水文条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临水而居是最常见的社会行为。在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作品中,以山、水个人自然屏障的设计非常普遍。
二、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现自然景观的特征
1.合理设计地形
地形是一个环境存在一个实质性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景观中的所有景物在空间中以一种链接的形式存在。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在其设计上要使得一定的规模景观韵律和自然景观的一种美学特征有机结合。一个现代化的风景园林的独特设计,首先要有对地形熟悉再对地形进行设计与利用。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要与现今的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设计以及低碳集约型园林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本着一种创新科学的一种设计理念进行对现代化自然景观进行一定的展现。
1.营造自然水景
水是园林景观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其表现方式比较多样化,不同的状态可展现不同的效果,如静止状态可营造宁静、轻松、祥和的氛围,运动的水则可创造生动、富有活力的情趣,且其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入为一体,有着独特的造景作用,风景园林设计中合理利用水,不仅可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增添园林生机和意境,还可使空气更加清新,并具有明确游览路线的作用。风景园林中的水有自然状态的水和人工水景,对于自然状态下的水,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不改变水体的原有形状,而应依水造景,适当点缀,并注意保持水体的安全无污染,以为周围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自然性、多样性完全是自然水体的本性,因此若采用人工水景,一般会采用自然式水体,即是仿自然设计,水景的形态多是不规则的形体,以曲线形式存在(如图1)。在水体设计中,应遵循宜“弯”不易“直”的原则,随弯就弯,避免裁弯取直,用富有生气、灵气的蜿蜒曲折的水流呈现自然,不同的流水种类形态也有所不同,如江河为较宽的大型带状水体、溪涧则为较窄的小型水体。此外,在营造水景时还应注意利用水色光影,如四周景变一为二,虚实相接,上下交映,增加景深。微风轻拂,送来阵阵涟漪,可增添湖光倒影的动感,营造朦胧美的意境。
2.合理设计植物景观
植物是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且其种类繁多、富于变化,不同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质感等的不同,可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如蓝色、白色等冷色调的植物可给人宁静的感觉,浅绿、浅黄等浅色调的植物可产生明亮、轻,不同形态、色彩、质感的植物的搭配也可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排列整齐的盆栽可给人秩序井然的感觉,形态、颜色各异的树木散布在一片湖泊周围,则可营造自然、亲切的意境。植物以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构成园林的主体景观,是整体环境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风貌的植物类型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自然文化观念的要点,因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首选乡土植物,作为一种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的植物群体,乡土植物的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更易生长。
3.保护节约自然资源
土壤体系、动植物等构成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要素是有生命的,彼此间相互依赖,且较为脆弱,因此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当与生态学紧密联系,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设计方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场地中的不可再生资源,需尽可能地予以保护,在此前提下,通过对场地中水、土地、生物等可再生资源的合理设计利用,以自然元素构建园林景观空间,体现风景园林的自然景观特征。设计中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资源的人为干扰,遵循“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的设计理念,以场地中的原有自然资源和格局为基础,进行景观的改造,充分将景观设计与场地原有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生态造景,再现场地中原有的自然景观特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要想充分的展现自然景观的特征,就要从根本上使得自然景观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炼,进而使得风景园林景观的艺术再现。在风景园林中,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源泉,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和风景园林文化永恒的主题,应秉持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破坏自然环境和生物,通过对自然要素的合理设计和利用,再现自然风貌。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的设计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设项目,设计风景园林,既与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建设水平相关,还会对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在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从城市环境的构成特色以及与园林主要建设目的进行考虑,重视对不同城市地域特征的了解,让风景园林设计最大化发挥自身美化城市的效果。
1 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1.1 文化特征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地域人文特征的发展规律,并使其得以延续,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及社会特色是一项重要的目的,所以,园林的设计需要与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相搭配。比如,丽江、青岛等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就针对旅游城市的特点,让其风景园林可以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风景特色;洛阳、杭州等地设计风景园林,则应突出城市文化底蕴,表现城市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内涵。由此可见,地域中包含的人文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风格,加强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中具备的文化特征,更加突出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推动效果。
1.2 自然及应用性特征
地域中的自然特征,比如,地形、植被、气候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统一的地域之中,不同的自然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比如,以山地为主的重庆、四川等城市[1],根系较发达的乔木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较少种植草皮,因为乔木类对土壤有较强的稳固能力,使土壤能够较好地抵抗雨水的冲刷。同时,乔木具有高大、繁茂的树冠,可以很好地发挥遮荫、避暑的作用,对那些高温、高热地区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由此可见,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不同的自然因素、地域建设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其特有的应用性质,不同地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存在差别,有的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需求,园林就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在园林中设计更多的休息区以及自由应用区,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便利。
2 地域特征下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分析
2.1 调查地域自然特征
城市中的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植被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绿植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2]。所以,设计人员需在规划之前,了解城市具备的自然天气以及水文条件等,通过查阅当地自然地理档案的方法,更加全面地收集信息,充分分析城市中的自然特征,使植被的挑选更加合理。尽量使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设计出来的景观会更加适合地域的自然特征,还能够突出园林的自然美,土生植物在园林中也可以获得更加健康的生长,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科学性。
2.2 了解地域文化,调查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目的
为了让风景园林设计风格能符合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人员应深入市民生活之中,通过观察、访谈、阅读城市史志等方式,掌握城市的文化及风俗[3]。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使风景园林更具独特性,避免发生园林风格大同小异的状况,也使园林景观可以更好地与城市风格相融合。比如,杭州的西泠印社是浙江篆刻家的聚会之地,其风景园林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金石创作的特色与气质。
另外,设计风景园林时,设计人员应调查不同地域园林设计的投资数额以及实际应用目的,调查投资金额状况是为了在设计中,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相关植被资源及建设材料,使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应用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调查应用目是为了确定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模式,使风景园林最终的设计风格可以与地域建筑的整体要求相一致,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自身所具备的应用意义。
3 结语
风景园林的设计只有将地域特征作为主要参考内容时,才能实现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并且实现人文地理、历史与地域建筑的自然融合,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结构状态。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实现风景园林与城市建设整体形象的有机结合,突出风景园林的人性化、地域化特点,使风景园林设计获得长久进步。
1 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物质方面的要求外,还增加了环保层面的景观审美需求。乡村是人们聚居方式之一,乡村景观以其朴实、实用、亲近自然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观赏者和园林设计者,并逐渐成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亲近自然成为都市群体极为迫切的需求。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增添景观园林的原生态特色,还能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因此,加强对乡村景观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乡村景观介绍
2.1 乡村景观表现形式 乡村景观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未经人类行为干扰破坏的,能真实反映乡村地域现状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形、地貌、动物、植物等;另一种是人类活动长期作用形成的,能反映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如民风民俗、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用的两种元素是农业生产景观和乡村聚居景观,二者可直接、真实、客观的反映乡村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2.2 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的两种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就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主要特点就是兼具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加深,乡村景观已经无法反映自然风貌最原始的状态,但相对于城市而言,仍能反映自然特色;乡村人文景观是由于人们长期对自然的改造而形成的。最后,乡村景观还具有生态多样性的特点,乡村景观中包含的多种动植物构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2.3 乡村景观的功能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景观的价功能已经超越了原有审美层面和生态环境层面的功能,其文化功能和地区认知功能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乡村景观是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界共同作用的结果,能体现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变情况,文化、民俗、习惯、传统等多种元素互相影响,彼此促进,逐渐形成了独具历史特色的乡村景观。
3 乡村景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3.1 乡村景观的运用原则 ①开放新原则。任何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都应该遵守开放性原则,这是切合人们审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设计原则,符合时展的需求。乡村景观在融入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时,一定要坚持对民开放、对所有艺术形式开放的原则,同时注意对开放程度的控制,不能毫无节制的对乡村景观进行开发和利用,破坏乡村景观的文化底蕴。②协调性原则。乡村景观包含的要素较为丰富,地貌、生态、文化、历史等都是其组成要素,在运用乡村景观时,一定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使不同的要素能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把乡村的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协调起来,使其真正融合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之中。③规划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融合过程,就是对自然资源和农村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过程,乡村景观中包含的土地、历史文化都是宝贵的资源,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将乡村景观融入到园林规划中,能对乡村景观形成一定的保护。
3.2 乡村景观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①对设计元素的影响。设计师将乡村景观元素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通过抽象、转变、再加工等多种手法进行乡村景观展现。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加入的田园山水元素,就是乡村景观最直接的表现手法。②对规划设计形式的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师受乡村景观的影响,开始对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例如将农业耕作作为局部景观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典型的代表是梯田在园林中的应用。③对设计氛围的影响。乡村景观改变了风景园林的氛围,设计师根据乡村景观动态发展的变化规律,将风景园林设计为随着大自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使人们真正感受到园林景观的自然活力和生命力;另外,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也被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营造出了浓厚的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
3.3 乡村景观的再现形式 ①历史文化的延续。乡村景观是人们长期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们生活、生产、民俗、传统、习惯、历史、经济等演化成果的载体,记载着地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元素若能融入园林规划和设计中,不仅能提升风景园林的品味,还能起到传承历史的作用。②农业体验。风景园林和设计中要体现乡村景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农业体验,很多风景园林设计时都会留出部分用于种植农作物的,这种设计方式可使都市人群,尤其是儿童认识农业生产过程。设计师将农业体验巧妙的与现代风景园林相融合,以此为纽带,传递乡村景观地域历史塑造过程。③创设田园风光。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搭建观景台的方式,或者以围栏矮墙搭配花园,使人们在城市园林中感受田园乡村风情。风景园林的林荫道也极具乡村气息,同样也是乡村景观表现的一种设计方式。这些表现方式的综合运用,能为都市群体创设一种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不同,为风景园林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都市群体开始向往和追逐自然,风景园林作为人与自然亲密的一中载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自然向往的内心需求;乡村景观是一种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景观,其特有的魅力已经吸引了众多园林设计者的关注。设计者利用乡村景观不仅可以增加设计元素,丰富表现手法,还能延续地域历史文化,保护地域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6.
二、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
19世纪中期欧美的城市公园运动拉开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序幕,受英国公园理论的启发,法、德、美等国先后加入和开展了现代公园的建设活动。在这个运动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新的风格,而是以兼收并蓄的折衷主义风格为主,设计的理念徘徊在对传统的依恋和对现代的渴望之中。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运动使文化艺术领域在思维方法和形式外貌上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和评判标准。也正是这场运动使西方风景园林逐渐克服了混杂的风格,而呈现出比较纯净的现代风格。现代主义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也没有热烈之后坚定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温和的参照②。现代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就是德国的包豪斯学校,正是它孕育出构成艺术。而构成艺术系统理论的形成则是吸收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核心理念。作为产生于同一时期的两个现代艺术流派,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在理念和形式风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思想上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在造型上注重形体的内在结构,在艺术表现上远离客观物象,在形式上追求抽象性,以抽象的点、线、面作为构成作品的基本语汇,作品风格呈现出理性而严谨的几何结构。
这些内容被包豪斯吸收后,又表现为鲜明的包豪斯风格:强调功能、注重结构、反对装饰、形式简约、注重技术美和机械美、在形式上强调几何造型,强调“少则多”。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真正意义上形成和确立的标志已成为共识,它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也是深远的。1936年,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在哈佛大学讲学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正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学习风景园林的三位青年设计师:爱克勃、凯利和罗斯。他们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论文,对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自然风景园林随意性地模拟自然和当时盛行的新古典主义矫揉造作的装饰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语言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是非常鲜明的,很多成功的园林设计都是纯粹运用构成语言设计的具有强烈现代风格的作品。欧洲的传统风景园林在整体布局上也呈现出严谨的几何结构,并用中轴线统领,其中所蕴含的理性哲学思想在构成艺术中依然是清晰可辨的。而这种哲思以构成艺术的语言形式反映在风景园林中时,则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风格:在整体构图上扬弃了轴线的对称式,而追求非对称的动态平衡。在局部设计中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更多强调抽象元素点、线、面独立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空间组合结构上的丰富性,同时追求良好的服务和使用功能及空间的多用途性。
三、构成艺术原理与要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就是点、线、面、体、色彩、肌理等等。构成的原理就是把这些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构成艺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要把点、线、面、体等概念性的要素物化,置换成具体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如地形、植物、山石、水体等。这些要素除了基本的生态属性外,还承载着形式上的审美功能和象征、隐喻等功能。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有的园林从整体到局部都贯穿着构成艺术,有的园林在总体布局上虽是传统的,但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在局部园林的创造上也大量使用构成的语汇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改进。由建筑师伯纳德•屈米主持设计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深受构成艺术的影响,以纯粹的形式构思为基础的现代公园设计。公园整体结构是由点、线、面三个要素系统相互叠加而成,极具现代风格,完全突破了传统风景园林的模式,从而能够从众多的竞争方案中脱颖而出。构成艺术强调理性而严谨的几何结构,这种特征在构图上则以逻辑性的秩序骨格(重复、渐变、发射等)体现出来。例如,由彼德•沃克设计的剑桥中心屋顶花园,用重复的点状预制混凝土方砖和重复的线状低矮花坛图案以及半圆形的咖啡平台组合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结构和简洁的形态,充分体现了构成艺术的特征。由彼德•沃克设计的另一件作品——美国得州福特沃斯市的伯奈特公园的整体结构就是以重复骨格为基础的网状道路组成的“米”字形图案。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明显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还需要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在这种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建设获得了发展。风景园林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追求的需要,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设计是风景园林建设的起始阶段,下面本文就对其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一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分析
随着现代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设计人员的构成也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但要想保证风景园林设计达到良好的效果,最为关键的是要使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性,既能够凸显前卫设计的一面,又能够仅仅的和城市的发展相连接。具体说来,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风景园林的设计要体现社会因素和物质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从人文的角度来讲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色,这一要素具有地方独特的民族性和文化性,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因此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设计,使风景园林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凸显人文色彩,彰显独特的生命力。而物质因素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的水资源以及地形地貌等要素,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这两者是不能缺少的。水是生命之源,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水能够展示出灵动的感觉。风景园林中的水景就是用水组成各种形态而成的景观,设计者需要重点加强对水景的创造,使风景园林中的水景既能够展现出灵动美,又能够给人一种明镜清澈的感觉。植物景观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物质因素之一,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因素,既能够达到绿化的效果,也能够带来美观的功效,在选择植物景观的时候,设计者需要结合实际,既要选择具有色特的植物,也需要和城市的文化内涵相结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地形地貌因素也十分关键,设计者在设计时要抓住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利用地形特征得景随行,营造出各种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
其次,风景园林设计要和生态因素相结合,彰显生态理念。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以方面达到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致力于调节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因此说,风景园林设计者需要具备生态理念,并且将该理念完美的应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增加植物的层次,在景观配置过程中多使用乡土植物,建立起稳定的生物群落,这样能够切实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最后,风景园林设计者还需要具有和谐理念,这样能够使配置出来的景物更美观更和谐。对和谐理念需要从广义上来理解,即设计者在景观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主景和配景的和谐、景观设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景观比例和设计尺度的和谐等。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先确定主体和重点突出的因素,确定好设计的思想前提,结合景观的艺术形象进行主次景观的配置,达到主次的和谐。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把握好韵律和节奏,将相同景观出现的频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人一种变幻美,达到起伏变化、交错发展的效果。对于景观配置中的尺度和比例的要求,则需要设计者具有空间意识思维模式,并且能够正确的处理好风景园林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二 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具体说来,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优势进行设计。植物景观的配置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设计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植物的优势,利用一定的设计方法将各种优势相互组合,创制出丰富的景观画面。第一,要发挥植物的颜色优势,在植物的特征中,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颜色应用的好,能够营造出立体的感觉,引导人们的观赏视线,增加风景园林景观的深度。一般来讲,植物的色彩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花、枝、叶等部位,每部位颜色不同,颜色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合理的配置能够凸显动态美。第二,合理利用植物的带下形态进行景观的配置。植物的大小形态是植物最为直接和现实的空间特征,且和风景园林景观空间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配置的过程中,要结合植物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合理的搭配。如一些植物由于形态的因素很难和其他植物进行搭配,就可以对其进行单独配置,在风景园林景观配置中,垂柳就是单独配置的一种植物,这与其形态有关,且其在生长的过程中柳枝还会发生变化,独立配置能够给其充分的生长空间,展现其婀娜多姿的形态特征。
其次,风景园林设计要把握鲜明立场,凸显自然景观的魅力。风景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具有鲜明的立场,准确立意,并且在创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然风景的吸引力,如植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水景的动态美等。自然景观能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因此说,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创造一种舒缓的环境平台,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确保风景园林中有足够的绿量,并且要讲究各种要素的构图,利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原有绿地的减法设计,尤其是要对风景园林中建筑物景观的删减,尽量的提升风景园林的自然魅力。
最后,借景、造景等方法的巧妙结合和合理运用。上文中指出的两点方法,主要是集中在造景方法的运用上,造景方法能够改变景观原有的形态,使其朝着更美的方向发展,除了造景方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需要巧妙的使用借景的方法,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借景是中国古园林造景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也是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充分的利用了景观的形态和关系,彰显空间美学。一般来讲,借景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即远借、邻借、俯借、仰借以及应时而借。每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风景园林中的景物特色,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例如远借,主要指借助远处的山水风光和建筑景物等,但是在当前情况下,风景园林中这种远山远水的景观相对较少,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约束。邻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可以借助风景园林中临近的景物或建筑物,构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如亭子、垂柳、假山和流水相结合,亭子借垂柳的形态展现时隐时现的感觉,假山借助水流实现动态的感觉,这些都是邻借手法的应用。仰借,则是借助上部空间景色实现景观配置,俯借则是借助下部空间景色实现景观配置,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中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要实现最佳的效果。
结束语: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是符合当前时展需要的,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本文就以风景园林的设计问题为中心,从设计理念和设计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戴竹秀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四大创新理念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4期
[2] 冼纳怀 试论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的策略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6期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储存已经由文字手笔的记录印刷,发展到了今天的数字化储存,风景园林的设计办法同样如此,其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传统的文字、笔墨图纸,发展到了现在的电子三维图纸,通过数字化的中介,构建了模拟的设计模型,很好地实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实现了规划设计效果的直观化以及技术化。
一、传统风景园林设计办法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早期,受条件的限制,其设计的工具只能依靠语言以及文字,往往只是通过设计者的口头语言,向建造者提供设计指示,或者更高级一点的是通过形成笔墨文字或者笔墨图形来传达设计办法。
分析我国古代的园林房屋设计办法,往往而在诗文中传达设计理念,传统的园林设计大师,对于设计办法,也只有极少的描画文字,至于设计图谱,几乎为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我风景园林设计办法,往往只是用单一的语言文字做设计媒介,但是这样的设计意图表达方式,必然会存在很大的不足,其对于表达设计师设计意图以及设计办法时,该方法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因此随着对风景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新设计办法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园林设计方法的技术手段。
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在20世纪末,随着建筑对象朝着复杂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对象,“已经从一个限定边界的人工物体转向一个更具开放、弹性、流动、多义、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新材料的应用、园林结构日趋复杂,然而,传统都涉及办法依然只是拘泥与二维图纸,其设计方法在大工业化背景之下,以及跟不上建造技术的发展。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学朝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契机,在前期设计方面,从环境分析、逻辑建构到设计形成、设计表达再到施工建造,数字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微机辅助设计形成工程图以及透视图等,直观地从多角度展示设计意图。
相比传统的园林设计办法,计算机数字化设计有很明显的优点,首先是快捷。
传统的传统工具是笔和纸,然而这样的设计工具往往在表述大量的数据以及方案的时候,会显得工作繁杂,效率低下,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数据存储方面,传统的纸笔设计,很容易造成图纸的损耗,而在计算机上,则可以避免此类损耗,而且方便数据的传输和修改,通过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实现了园林设计的方便、快捷。
除了计算机数字技术设计园林的快捷方便特点以外,该技术还具备提取方便的特点,风景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其中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信息对于园林艺术而言,不仅是设计到建筑,更多的是设计到文化,在结合自然美以及人文美的同时,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协调统一,除了人和自然的协调以外,风景园林设计也是综合性极强的学问,对于人文历史、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都有设计,因此,作为多种文化和学科交汇的园林设计,其在规划过程中,必然要应用到大量的数据,以及信息,而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面,应对如此庞大的数据明显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便捷处理,在形成的数据库中,十分方便地提取所需数据,为优化设计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另外,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通过收集网络上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资料,对于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时期数字化园林设计已经突破了地域、空间的局限,园林设计的跨区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园林设计的质量。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策略
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普及,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的潮流已经不可回避,然而,由于园林规划设计学科自身的学科限制,目前真正契合数字化园林设计的理论以及技术几乎没用,往往只是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中牵扯到园林设计方面,可以看出,风景园林的数字化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策略来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包括:环境认知、设计建构、设计评价以及设计媒介。根据这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整体性极强的网络规划体系。
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策略,其形成和作用的前提为该规划体系中的所有要素都必须通过演化转换为“数字”,通过数字的标准化计量,实现规划设计的标准化、量化,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必然存在不能数字化的要素,于是,对于这部分要素的处理,在整体的规划过程中,凸显出来。
相比其他建筑,比如城市规划建筑而言,其对功能的需求相对较小,然而,又由于园林输入一种人文景观,其主观的审美充分较多,也就造成了其不可数字化(量化)的要素增多,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平衡数字量化和规划设计的平衡,一方面要使得园林有一定的美感,另一方面,要在充分量化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风景园林数字化策略有许多方面,比如空间环境模拟、生物景观模拟以及生态学分析评价等等,在技术方面,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就需要在计算机上形成整体规划设计蓝图的同时,实现规划设计的可视化,方便从整体上把握园林的空间布局以及整体效果,通过应用虚拟技术,模拟风景园林模型,实现风景园林的模拟评测,在设计规划方面,就解决建筑成型之后的设计问题以及布局问题,进一步提高园林的审美效果以及生态效果。
另一方面,数字化策略,是基于人工智慧的数字化技术,其各方面能力还受到人工智能的局限,对于模拟的虚拟计算,都会和现实的空间存在一定的误差,数字模型的建设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另外,受到运算能力以及建造过程的影响,数字技术相对而言比较固定,很难针对具体的环境变得做出具体的反应,这样一来,很难实现风景园林的动态适应性。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一方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另一方面,在新兴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之下,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其不仅是关系到建筑的理工科学,更是关系到审美的人文学科,在人类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风景园林的设计,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虽然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对于提高园林设计规划整体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不管是建筑学或者风景园林学,其数字化仅仅只是一次技术浪潮,风景园林设计,不仅是建筑学方面的学科,更是人文学科,对于数字来说,其局限性来相当明显,尤其在人类的审美方面,其数字化就显得空洞,因此对于数字化策略而言,与其说是技术的发展,不如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完善园林设计的数字策略,虽然在空间布局以及整体设计上面有很好的可行性,然而对于最终的选择,还得根据人的感官理想分析得出结论,因此,只能说数字化发展,给风景园林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一、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概念
1.风景园林生态设计
风景园林是人们在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处于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体、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维持它正常运转的能源、物质均来自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外部,所以说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
2. 生态设计
“设计”是一种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形式或表达方式的过程。它是人类有意识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以满足预想的需要与欲望心。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存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大型植物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2.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1)植物材料的选择
提高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应尽可能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对于构建城市生态园林,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2)选用生态效益高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3)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要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应考虑到植物的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各树种间和草木间群落的稳定性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树木间的生化相克和对人体产生过敏或有碍健康的各种问题都应考虑周全。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除考虑不同功能区的条件外,还应考虑植物相生相克性、阴阳性、观赏性,病虫害的交叉性,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整体功能性的发挥等都是配置园林植物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和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暴发,常绿与落叶树种分隔栽植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耐阴灌木树种与喜光乔木树种配植,在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3.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3.1 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
(1)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
(2)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3.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3.3 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
4.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是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是要把人与自然、环境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表达了人类渴望与自然亲近、并与自然融合共生的愿望。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生态设计手法的探索也在持续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在这些设计手法中得以表达。无论过程或结果,无论表象或本质,它们都体现了设计师对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关系的思索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人性化理念是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初的目标,可以从园林的功能和形式设计上融入人性化理念,为整个园林设计注入人性化的实质,让漫步园林的居民能够感受到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衬托等手法以及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物质来反应居民的精神需要,利用设计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1.1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受到包括地域差异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都影响了园林设计的产生,居民的审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园林景观设计师不断将不同的文化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推动园林和我国文化的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逐渐呈现出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统一结合。在现如今园林设计中仍然要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设计师应当兼顾风景园林的现代性和历史性,这也是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1.2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初目的是贴近人的生活,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然后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艺术气息和居民的审美,这在新时期十分符合居民的精神需要。但是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园林设计不能单纯地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是应当贴近实际,保证园林具有实用性,否则整个园林工程就会大打折扣。在园林设计中,可通过合理布置园林布局、植物等来提升园林的效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让居民的生活中充满艺术,满足居民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喧嚣的都市中为居民提供一处休憩的场所。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
2.1多样化理念的应用。设计师应当强化板块规划,科学布局风景园林。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方面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多元化的泰式促使当下的人们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景景观,为此,设计师就要将多元化的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风景特色合理进行布局和规划设计,确定表达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
2.2加强细节设计。细节决定了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水平和质量。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细节能够展现人性化需求,可以提升园林设计的水平。为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细节提供重视,采取精细化的设计方法。例如居民在游览风景中有最短路线需求,那么可以设计短路径的园林道路,引导游客的游览顺序。在坚持时代性和历史性统一的前提下应当加大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之美,营造幽静的氛围;还可以利用灯光亮度、色彩等营造景观园林氛围,尽量保证道路灯光的柔和,避免强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另外,锻炼场所是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必备环节,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身体锻炼。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体现每一个细节的人性化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将其深入到具体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
2.3贯彻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那么人的需要才是设计的根本,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不可以脱离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也就是说园林设计应当遵从城市规划设计这个大的主体。城市规划中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设计师应当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避免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标注出在园林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并能够对人性化的理念加以利用,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人性化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温馨的一面。
3.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创设自然环境。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居民的生活步伐在逐渐加快,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居民渴望亲近自然,园林设计恰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这一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多了解当地居民的需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园林。通过对人们的居住要求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人们想要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那么作为设计者,就应该对自然的设计方法进行学习,丰富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多考虑相关的要素,在城市里,设计出原始的自然环境。
3.2加强整体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为了保证在后期的规划设计中能够始终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再最初编制大纲,确定设计的方向,然后以此为主线不断添加内容,通过细节规划出整个风景园林,营造不同的风格特色。我国的园林设计历史很长,我们可以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应用到我国的设计之中,我们还可以对古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应用到现代的园林设计中。
3.3尊重实际。在未来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是主要的理念,设计人员应当在规划前首先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场地情况,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充分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园林作品。
3.4坚持以人为本。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繁多,所需要考虑的内容和因素也比较多,不但要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还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的未来规划。在设计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人的沟通才能够真正地在风景园林中做到人性化设计。
结束语: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现代化发展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必然需求,通过人性化设计能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满足人贴近自然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性化理念的理解,有效地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风景园林设计色彩及其分类
一般来说,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分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3种。自然色是指自然物质本身表现出来的颜色,如风景园林中天空、水体、植物和石材等呈现的色彩;半自然色是指虽经人工加工但不改变自然物质本身性质的色彩,如风景园林中经人工加工过的木材、金属和石材的颜色;人工色是指利用人工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颜色,如风景园林中所用瓷砖、玻璃等的色彩。
2 风景园林设计中各种色彩的综合运用
2.1植物自然色的运用
艺术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看到风景园林景观时,最刺激眼球的首先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线条与质感。风景园林景观的大部分由千姿百态的植物来装点,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色彩搭配非常关键。科学合理的设计应该既考虑植物色彩的丰富多样性,又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植物色彩自然优势。
2.2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彩的运用
构建引人入胜的风景园林优美景观,需要设计工作者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将各种植物的观赏要素与“硬性构筑物”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硬性构筑物”主要是指山石、水体、道路、建筑、栏杆、雕塑、小品装饰和园林灯饰等园林要素。在“硬性构筑物”设计中,既要关注单个“硬性构筑物”元素的材质和色彩的美观,又要注重这些元素与植物色彩的搭配,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的色彩搭配。在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彩的运用中,要注意根据园林的整体布局,利用冷、暖色的自身特点,通过合理的搭配与处理,使园林空间达到美观生动的艺术效果。
3 丽水市南明山风景名胜区色彩设计分析
南明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南2km处,与南明湖山水相映。根据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丽水市将形成“两城夹一山”的城市格局,南明山将从丽水市城区的一座郊外山转变成为“城中山”。根据南明山风景名胜区控制规划,南明山风景名胜区将成为城市绿心、绿肺,将成为市民双休日甚至平时傍晚康乐、休闲、观光频率最高的风景区。
3.1色彩在南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化方面的体现
生态学下风景园林设计是当前我国园林建设的一种新型发展思路和趋势,能够把生态学的概念完全融入到其中,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下的重要产物之一。在有效保护环境与保护地球家园的浪潮之中,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出现恰似一股清风,已成为园林设计发展的发展方向。它对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切切实实地把生态效益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并结合其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有效维护与改进生态环境作为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目标,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生态学视野下的园林
就生态学体系而言,园林所具有的生态性应当切实满足以下三个不同层面上的标准:(1)从宏观尺度来说,其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之使用能够促进全世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实施;(2)从中观尺度来说的,其环境的建构应符合生态化之原则,生态环境系统具备鲜明的地域性、多元化和合理化等特点,具备自我演替开发的能力;(3)从微观尺度来说,其具体空间与实体形象应全面考虑和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上的彼此互动关系,这样一来就能唤起现代人对生态意象所产生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所牵涉的诸多生态学分支中含有人类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
二、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主要类型
1.人工自然植物群落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植物来创设出人工自然形式生态,从而有效保护当地环境,做到减灾、防灾,并保持当地植物的生态平衡。要更加合理地使用土地,让各个行业和光、气、水等相关环境条件之间能组成一个结构丰富、功能齐全而且稳定的人工型植物群落,推动各类物质在这一人工植物群落中得到全面地良性循环运用。这样一来,能量也能够得到多层次的全面利用,进而产生出高效而又和谐的现代生态循环系统。
2.生态功能植物群落
主要是指合理配置植物,从而形成相应的形态结构,运用植物的分泌物与其所具有的挥发性物质,实现增进人体健康与防治各类疾病的目的。比如,香樟、玉兰和含笑等植物就能够挥发出富含杀菌成分的芳香油类,并对以上植物实施科学配置,能够形成综合效应,在风景园林中的步道边等处种植此类植物,能够有效发挥保健与预防疾病之作用。抗逆性植物群落通常体现为能够净化空气与防尘,进而较好地保障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因为如今的城市大气之中含有数千种污染物,立足于合理地配置抗逆性植物,即可发挥吸附灰尘以及过滤等作用,而且也可通过生理化学反应来吸收空气之中的各类污染物。
3.生态经济植物群落
这一植物群落能够让现代人在优美的风景园林环境之中得到丰富的知识,激发现代人热爱自然与珍惜环境的良好生态意识,并让人们在观察与学习自然的进程中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要在不同的条件下创建人工生态经济植物群落,发展具备良好经济价值的乔类、灌类、药类、草类植物和苗圃基地等,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而且还能得到相应的社会效益。
4.人文景观植物群落
特定文化情境要求植物种植与配置一定要与环境保持和谐,从而创建出和谐的文化情境。比如历史遗址、纪念园林和寺庙等,在此条件之下的植物群落配置要和建筑材料、形式与色彩等保持一致。不同类别的植物材料,其组合形式和布局通常都会形成不一样的景观成效。比如,松与柏的相互结合种植,能够形成庄严而又肃穆的效果;在疏林草地中不规则地种植颜色丰富的花丛能够给人们以轻松、明朗的感觉。
三、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1.切实保护已有的各类生态系统
在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工程设计者们均应意识到,不管设计地多么合理,人工创建的生态系统一直难以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提并论,尤其是无法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所以,风景园林设计者们应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保护与利用目前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合理运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自然要素,以求尽量减少出现人工雕琢类痕迹,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和谐的园林意境。比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当中基本保持了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人工对其的影响非常小,园林中的生态体系十分丰富与稳定。实际上,如果刻意改变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但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出现反作用。只有以目前的生态系统为基础加以保护与完善,才能真正设计出具备自然风格的现代风景园林,从而促进所在区域的和谐发展。
2.精心选择地方性植物
通常状况下,除了极少数的植物品种之外,植物对土壤和气候等具有较为固定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植物间具有大量无法预测的因素。所以,为切实减少植物物种入侵和不同植物彼此间的制约关系,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地方性的植物。以上植物在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之中,已基本适应了本区域内的基本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成活率比较高,而且运输成本也比较低,而且对本区域之中的自然生态体系具备了优异的自然平衡调节能力,能很好地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3.高度重视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选择植物时,不但要优先挑选地方性植物,而且还应切实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对光照、水分、温度和地形等方面的需求与适应力,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植物选择与搭配,有效避免产生一样生态位植物之间的不良竞争,形成一个系统功能较为健全、种群保持稳定、结构科学合理的复合型植物群落结构。与此同时,还应当切实保障生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切实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今,大量风景园林设计中在选择植物时,为加强管理,通常均会选择单一性植物,这样就能有效控制园林养护与管理的成本,然而在遭遇到特定的病害之后,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要从风景园林的审美性和生态系统具有的稳定性加以考虑,应当注重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保障植物的多样性,并在风景园林中模拟出齐全完整的生态体系,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的效益。
4.不断加大土壤和水的设计力度
土壤是保障各类植物生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应当高度关注如何设计土壤,保障土壤具有足够的肥力和保水性。一般来说,在设计园林时需要全方位分析土壤,置换或处理污染土壤或不适合土壤,以保障土壤能全面满足植物的实际生长需求。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处理水主要集中于清洁水质、实现地表水循环、污水处置和水资源节约利用等多个方面。可运用大型植物和基质,净化污水。在加快植物生长的基础上,能够拓展绿化的面积,形成良性的生态情境。
四、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
如今,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学已愈来愈无法适应实际状况。为切实保持今后风景园林设计学的活力,必须引入现代生态学理念,让风景园林设计变得更为全面。笔者认为,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有以下三大发展趋势。首先,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尺度会具有更大的一致性。这就意味在时间与空间上一定要与社会、行政与管理过程中有关的过程应保持尺度上的一致性。因为景观处在生态系统上,大量土地的利用和自然的保护,只有在风景园林的框架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全球变化具有的影响在风景园林的尺度上也变得愈来愈重要,所以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下的景观生态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其次,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会具有更好的整体性。景观类科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风景园林生态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决策学和设计规划管理等多个不同学科。如今,人类对包括风景园林在内的地球景观所造成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复杂起来。要想切实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经济学、社会学和别的涵盖公共管理学在内的诸多学科在风景园林的尺度上与生态学紧密合作。虽然风景园林生态学也有部分一般性的原理,然而怎样才能够在真实存在的景观中使用上述原理还不够清晰。与此同时,因为具体的风景园林管理必须得到多个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大量景观模型主要还是滞留于理论水平上,急需把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园林生态学和别的涵盖整体规划设计、管理、决策等诸多学科进行牢固联结。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生态学中的技术研究成果与信息在总体空间规划、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实效性。同时,提升风景园林生态学在综合评价各类规划与管理实践中的效用。最后,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会具备更强的合作性和交流性。也就是说,决策者、风景园林研究者与风景园林的实际使用者,相互间应切实保持密切的合作和交流。相关各方间的合作应高度重视风景园林生态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并尽快拿出相应的对策,尽可能避免关注次要性问题,并要使用最为实用的方式方法。风景园林设计者们应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提出其自身的观点,并运用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广大公众和决策者们。要实施多个方面的合作交流,不仅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者们彼此之间要沟通交流,而且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者们还应当和别的学科研究者们交流。与此同时,还应当强化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者们和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们进行平等交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质量。
五、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持续深化,绿色风景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受此影响,风景园林设计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在当前的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生态学理念,有效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水平和生态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城市建设,从而让中国设计能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士太.景观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李贵福.浅议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4).
[3]李小萍.浅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6).
[4]刘强.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