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票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投资股票的方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投资股票的方式

篇1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30日,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达3.96万亿美元,超越日本(3.54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16.69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①。截至2010年11月30日,A股账户总数为150,798,830户,其中个人投资者为150,223,774户,占比99.62%,机构投资者为575,056户,占比0.38%②。个人投资者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市场,市场的稳定与否与个人投资者息息相关。个人投资者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在资金规模、信息获取能力还是信息处理能力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③:2011年,个人投资者中盈利比例为22.05%,而亏损比例达77.94%,其中盈利超过30%的为2.65%,而亏损超过30%达22.04%,亏损超过50%达11.40%。因此在优势不足,劣势突出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如何寻求一个有效的投资策略,不仅仅与个人的盈利紧密相关,同时也事关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

一、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跟随型投资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有相关研究的话也主要集中于一些理论性的分析,缺乏实证的跟踪研究。唐晓红等(2008)认为在与大型投资者进行博弈时,中小投资者的最佳策略是选择组合成一个与机构投资者势力相当的机构投资者,从而使市场博弈成为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从而避免中小投资者因不公平的博弈而导致损失[1]。在“智猪博弈”模型的应用研究中,王晰等(2008)运用该模型对钢铁行业的反倾销进行分析,认为作为处于国际劣势地位的国家而言,在大国进行反倾销时的最佳策略是跟随实行反倾销措施[2]。

国外学者对于有关研究“智猪博弈”模型的文献偏少,但关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选股的能力以及个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时是否理性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Fama and French(2010)通过研究发现,美国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虽然在管理成本上较高,但是他们的投资组合已经非常接近市场组合。有大量研究表明美国共同基金具有非常优秀的选股能力[3]。Dennis和 Weston(2001)认为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挖掘公司的信息,因此比个人投资者略胜一筹[4]。

不难发现,机构投资者较之个人投资者拥有绝对的优势,从而我们推断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的最佳策略应该就是如“智猪博弈”模型里面所讲的持等待策略。然而实证是否支持该推断呢?目前文献并未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将通过投资者跟随型策略的收益对比实证,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析,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完善、拓展我国在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博弈问题方面的研究,并对解决个人投资者投资相对弱势的实际问题作以参考。

二、 “智猪博弈”理论模型

“智猪博弈”(Pigs’payoff)主要说的是在猪圈里因为食物而产生博弈的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的博弈过程。该模型的具体阐述如下: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将其运用于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中,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由于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过程中,其缺乏专业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投资技术能力,因而不可能像机构投资者一样能够耗费财力、人力等资源获取相对专业的分析,更不可能先于机构投资者采取投资策略来采取策略主导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所以个人投资者可认为是“小猪”,机构投资者是“大猪”。行动的成本是因获取、分析与上市公司有关的信息所付出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收益则指投资股票所取得的收益。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此时的小猪付出高成本,但是结果被大猪共享),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地刻画出小猪的选择(见表1)。

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三、投资策略可行性的实证研究

个人投资者跟随开放式基金进行投资的策略主要通过挖掘长期以来业绩突出的基金公布的季报、年报、半年报等信息,找出基金在报告期内高度看好并大幅买入的股票,买入这些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以期取得和基金一样甚至超越于基金的收益率。首先根据特定时间段筛选累计净值排名前五的基金,然后通过各基金的季报、半年报确定在最近的时间段呈现净买入量靠前的股票,最后买入这些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本文研究中分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个时间段),并计算各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具体步骤如下:

(一)开放式基金的选择

1. 基金累计净值

累计单位净值=单位净值+基金成立后累计单位派息金额(即基金分红)。

基金累计净值是指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体现了基金从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累计收益(减去一元面值即是实际收益),可以比较直观和全面地反映基金在运作期间的历史表现,较准确地体现基金的真实业绩水平。

2.通过累计净值选择基金

在跟随型投资策略里,主要依靠开放式基金特定时间段累计单位净值来选择基金,这样通过考虑了累计分红的累计单位净值选择基金,保证了所选基金的业绩水平真实可靠。具体来讲,即选择从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4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6个时间段里累计单位净值排名前5的开放式基金。选择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二) 投资标的股票的选择

1.股票占基金净值比重的选择

(五)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跟随型投资策略所选的60只股票(其中有3只股票重复,实际计算为57只股票)3个月、6个月、一年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分别为8.64%、20.40%、38.38%。三个时间段的收益率均战胜大盘,同时也远超过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并且随着收益率计算时间段的增长,投资的超额收益率呈递增的态势。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运用“智猪博弈”模型原理,对个人投资者在与机构投资博弈的过程中策略选择进行了模拟与实证,得出了个人投资者采取等待的跟随型策略,可以获取远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额外收益,有效规避了个人投资者的相对弱势地位,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个人投资者跟随业绩优良的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策略考虑了基金公布季报、年报存在时间滞后性问题,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由于挖掘、分析基金季报信息较之于个人投资者自己去搜寻、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言具有成本低、分析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以有效规避个人投资者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成本、信息劣势等缺点,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适用性非常强。

(二)跟随型投资策略投资股票时间越长,超额收益就越明显。在一年的投资时间里,3个月、6个月、一年的投资期平均超额收益率均非常明显,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三个时期的超额收益率能分别达到8.64%、20.40%、38.38%,不管是较之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还是目前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显著有效的投资方式

(三)个人投资者占主体地位是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突出特点,个人投资者一举一动不仅深刻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而且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也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由于跟随型投资策略能为个人投资者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能够保证个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引导个人投资者充分运用这一投资策略不失为一个完善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社会稳定的良策。

参考文献:

[1]唐晓红,徐学军.从智猪博弈看证券市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2]王晰,毅君.钢铁行业反倾销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智猪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

篇2

不论金融监管制度如何,各国监管者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一般都不予干涉。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些情况下有内在的需求投资股票。更重要的是,企业依照法律,只要是经过正当的途径,例如股东大会核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经营和投资活动。

美国很多自由现金流或闲置资金多的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很频繁。微软2000年财年从证券投资获取的收益高达33亿美元,约占同财年总收入的1/4.而许多传统产业企业,由于自由现金流不多,闲置资金较少,基本上不投资其他证券。如波音和麦当劳。

一、对待企业投资股市的态度:与金融监管体系没有必然关系

不论金融监管制度如何,监管者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一般都不予干涉。美国Glass-Steagall法案前后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变化很大,但是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政策没有改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的Glass-Steagall法案诞生于1933年,其核心是1933年银行法(TheBankActof1933),主要宗旨在于限制银行业与证券、保险之间的混业经营。法案的第16、20、21及32条对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明确的隔离。第16条,禁止全国性银行(NationalBanks)投资股票,限制其代为机构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并禁止其从事证券的承销、中介业务。第20条,明确禁止联储的会员银行从属或介入任何主要从事证券承销及中介业务的组织。第21条禁止证券公司接受存款。第32条则要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实行人员分开原则,禁止官员、董事或雇员同时服务于联储的会员银行及任何以证券承销、中介业务为主业的组织。第20条和第32条,禁止银行或银行控股集团的子公司或从属机构从事证券类业务。

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所谓“Gramm-Leach-Bliley”法案,从而有效地废除了长期以来由Glass-Steagall法案对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所加的种种限制,开创了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相互竞争的新局面。

上述简短介绍表明,美国的分业经营法案(Glass-Steagall)的适用对象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该法案对非金融类企业的证券买卖行为并无限制。当然,从理论上讲,对分业经营进行更严格的规定并非没有可能,如限制企业的股票买卖行为,限制银行为企业的股票交易提供融资等等。但在实践中,据我们了解,很少有国家以立法方式对非金融类企业买卖股票的行为加以禁止。以美国为例,非金融类企业买卖股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在Glass-Steagall法案废除前后并无明显变化。

监管者为什么不予干涉呢?企业的基本目的是为其所有者(股东)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如下节所分析,投资股票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些情况下有内在的需求投资股票。更重要的是,企业依照法律,只要是经过正当的途径,例如股东大会核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经营和投资活动。

二、企业投资股市的基本情况:美国和香港地区的案例

美国的普通企业从事股票和债券等证券投资,主要是出于如下考虑:1)为闲置的资金寻找出路,提高企业的收益。2)并购重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等的战略需要。3)按企业的财务需要,回购本公司股票。4)与养老金和职工福利政策相关的投资。

根据对美国几家著名公司从事证券投资的分析表明(数据来源是这些公司的2000年报或中报),企业投资证券体现的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首先,很多企业,尤其是自由现金流(FreeCashFlow)或闲置资金多的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很频繁。例如,微软公司(Microsoft)2000年6月底的总资产价值(totalassets)约为520亿美元,其投资于债券的总额为64亿美元,投资于股权等等的总额,依成本计为80亿美元,股票和债券投资总额约占其总资产的28%。2000年财政年度(6月30日结束),微软从证券投资获取的收益高达33亿美元,约占微软同一财政年度总收入(140亿美元)的1/4.相应地,戴尔电脑公司(Dell)2000年1月底持有的股权投资金额约为15亿美元,债券投资金额约为13亿美元。类似微软和戴尔的企业很多,它们由于面临一个高度变化的市场,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技术更新也很快,所以企业经常面临调整主营业务投资方向的需要。在这种调整期就会出现大量的闲置资金,也就产生了投资证券的需要。

其次,也有许多公司较少投资股市或债市。这些公司包括许多传统产业企业,它们的自由现金流不多,闲置资金较少。例如波音(Boeing)2000年12月底的总资产价值(totalas-sets)约为420亿美元,其投资于股票的总额为23亿美元,约占其总资产的5%。传统产业企业的业务可预测性很强,企业能较准确地按融资计划来投资在其主营业务,闲置资金通常较少。麦当劳(McDonald's)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0年除了回购一些本公司股票外,基本上不投资其他证券。

再次,即使是同一企业,对于股市的投资,在各种年份也有不同。这是因为企业每年的经营业绩会有波动,闲置资金量会有变化。例如嘉年华(Goodyear)轮胎公司1999年投资1.07亿美元购买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约占总资产的1%。但2000年由于交通事故惹来许多官司,业绩大幅下滑,净收入由1999年的2.43亿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4000万美元,所以,公司在2000年没有从事股票和债券投资。在香港,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也很频繁,被视为正常的商业行为,监管者一般不干涉。投资股市较多的如:和记黄埔(Hutchison)2000年财政年度(截至12月31号),投资证券为173亿美元,占其总资产(561亿美元)的1/3.投资较少的如中华煤气(HK&ChinaGasCompany)投资证券为1.1亿港元,约占其总资产的6.3%。这两个企业的投资证券都与产业战略需要有关。

三、企业投资股市:我国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2001年公布中报的1153家上市公司中,有172家进行了委托理财,约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5%,金额累计216.65亿元,平均每家1.25亿元。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买卖行为没有全面的数据统计。对于企业投资股市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以下提出几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和一些初步的想法。

1)中国的企业有投资证券的正常需求。

中国经济属于高增长型,和成熟市场相比,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更快,企业对主营业务的投资调整会更频繁,相应地,调整期中闲置资金会相对更多。而目前1年期的存款利率仅为2.25%,企业选择投资股票市场,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有很多理性因素。

2)对企业投资的监管要和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长远目标相协调。

目前由于有些公司违规进行委托理财并造成损失,有些社会舆论要求禁止企业投资股票,有观点认为企业投资股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负和”游戏(NegativeSumGame),理由是企业投资股票赚钱了的话,就将利润分给职工和管理层,而亏钱时国家却被迫补贴企业,所以认为至少要“管住”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股票投资。这种“负和”游戏的担心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在改革的初期,我们不给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自,不给企业对产品的定价权,到后来又争论能否给企业进出口的自,都是害怕企业“损国家肥企业”。但事实是,我们的企业有了这一系列经营自后,增加了活力和效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壮大。对待企业投资证券,也应该采取类似的理念。如果企业投资股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企业改革的思路,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来克服缺陷,而不应该一有问题就简单地去限制企业正常的经营自。

3)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管理只能以偿还能力为中心。

首先是银行的定位问题。银行对客户的监管,应以客户对贷款的“综合偿还能力”为中心,而不可能一头扎进客户的日常经营,越俎代庖。银行应该发展在市场化下的监管能力和手段,例如评核企业投资股票对该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的影响,进而决定是否继续给该企业贷款,和以什么利率贷款。大量的企业是将各类负债资金进行综合调度运用的,银行难以逐笔监督企业资金的运用,这种工作和责任应该留给企业的股东去做。

其次,借款企业的综合还款能力是个复杂的事物,取决于行业特性、资本、现金流等多种因素,在实践中银行找不到科学的“一刀切”的单一指标。因此,银行也就不容易找出一个简化的方法来判断客户的证券投资是否正常,是否应对其停止贷款。

篇3

既然“节流”有限,那工薪族只能在“开源”上找路子了。一个便利可行的方式是选择理财渠道“开源”,以增加收益。现在,像股票、P2P理财(互联网理财)和基金等,已经成为80后、90后工薪族们经常讨论的理财方式。

工薪族理财困境:股票风险高、P2P恐跑路

投资股票是人们最熟悉的理财方式之一,因其收益高而备受追捧。然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专家提醒,投资股票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投资技巧,即便是资深的投资者,也存在很多的运气或机遇成分。

就像2016年元旦刚过时,A股四天内4次触及熔断,“天台还有空地吗?” 不少股民纷纷哭诉。股票玩的就是心跳,需要你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遇到大起大落,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天损失一套房。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的投资,稍有不慎就只能打水漂了,到那时,你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几个月的伙食费乃至更巨额的家庭资产消失于茫茫股海之中。显然,投资股票并非普通工薪族可靠的理财方式。

除股票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一个新的理财方式――P2P理财。其在短短数年间,以较高收益率迅速成为最热门的理财手段之一。但不可忽视的是,P2P的风险也在迅速积聚和暴露。在中国,P2P仍是新兴行业,政府监管未能全面覆盖,行业中存在平台资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现象。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网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2595家,其中问题平台多达数百家。在出现了多家平台“卷款跑路”之后,P2P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问候语:“你们家P2P跑路了吗?”到那时,工薪族理财的苦,只能是“咬碎了牙往肚里吞”。

基金型产品安全稳健 “月开鑫”为财富保值增值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股票最好有较为宽裕的资金,做好长期持股的准备;而投资P2P则不应只看收益,而要谨慎审核平台资质,选择从业经验丰富、风控体系强大、模式安全的平台。所以,对于资金相对紧张、承受风险能力较低、投资专业知识有限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股票与P2P都只能是“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并不是他们主要的可靠理财渠道。

篇4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1002704

一、引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但是在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不论从波动频率还是波动幅度上看,都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过度波动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导致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相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个人投资者具有更高的投机倾向,投资缺乏理性。因此,管理层寄希望于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来稳定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基本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机构投资者不仅规模迅速扩大,其种类也不断增加,除了券商、证券投资基金等传统的机构投资者外,其他更注重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保险公司、QFII和企业年金等也相继入市,形成以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为主的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

保险公司由于其资产规模庞大,资金来源稳定,其入市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备受各方关注,现有研究主要以保险公司入市为事件点,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保险公司入市前后股票市场波动是否发生变化判定保险公司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1]。而保险公司入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间接投资阶段,1999年10月保监会《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委托证券投资基金进行投资的方式间接进入股市;第二阶段是直接投资阶段,2004年10月保监会《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办法》,允许保险公司在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不同的投资方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同,在第一阶段,保险公司通过委托证券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其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是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的规模是不断变化的,而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的时间为事件点,检验其前后市场波动的变化,无法体现出其对市场波动影响的循序渐进的特征,也就无法准确地反映保险公司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本文基于我国A股市场,采用保险公司持股数据,区分不同的市场态势,从微观层面研究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保险公司入市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为管理层出台相应政策,促进机构投资者结构朝着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方向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模型设计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保险公司入市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设立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变量σit作为因变量,用季度内上市公司各交易日股票对数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表示。

三、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1数据来源

由于在入市的第一阶段,保险公司是通过委托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方式间接进入股票市场,无法通过微观角度区分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保险公司直接持股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为使回归结果有效,要求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个数不得少于50个。因此,本文样本期从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共26个季度数据,保险公司持股数据样本6 301个。

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及其变动为季度数据,A股上市公司价格为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季度收益为上市公司季度内日均收益率,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值为该季度末最后一个交易日流通股市值,为消除误差,对其取对数,上证综合指数为每个交易日收盘价。数据来源于Wind金融数据库。

2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季度平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不高,仅为00252,标准差为00260,持股比例最高为02439。由此可以看出保险公司持股比较分散,符合保险公司把投资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的投资风格。季度持股变动的均值也较低,为00131,但是其变动最大值为02334,这可能是由于保险公司在面临上市公司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为保持投资组合的安全性,急剧抛售质量下降的股票。保险公司持股的上市公司平均流通市值的对数值为87642,高于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均值。

本文根据Wind金融数据库数据测算我国股票市场中其他主要机构投资者持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值均值,结果表明,证券投资基金为78400,社保基金为80900,券商为82700,QFII为83500。这说明保险公司主要投资于市值比较大的上市公司,而有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波动性与上市公司的市值负相关,市值越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波动性越小[4]。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保险公司是一个稳健型投资者。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对股票波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以判断采用的模型,在获得回归结果后,对残差进行Fisher-ADF单位根检验和LLC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均为平稳,不存在单位根。

1不同市场行情下的回归结果分析

表3给出在不同市场行情下保险公司持股及其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回归结果。保险公司持股变量INSTit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从表3可以看出,INSTit的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说明保险公司在熊市中对股票市场波动没有影响,但是持股比例与表示市场行情的虚拟变量的交互项INSTit×DUMt的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在牛市中保险公司持股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

2暴涨暴跌行情下回归结果分析

我国股票市场从2006年第3季度至2008年第3季度经历了一次暴涨暴跌行情,因此,本文截取2006年第3季度至2008年第3季度共9个季度进一步检验我国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前文基本相同,不再列出。由于分别检验暴涨行情和暴跌行情,在回归时去掉含虚拟变量DUM的项。

从表4可以看出,在暴涨行情下,INSTit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与股票收益波动无关, ΔINSTit的系数虽然很小,但显著为负,说明保险公司的交易行为有利于对冲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给市场带来的波动,具有稳定市场的功能。其可能的原因是随着股票市场泡沫集聚,风险水平越来越高,保险公司抛售明显存在泡沫的资产,对市场有一定的对冲作用。在暴跌行情下,INSTit和ΔINSTit的系数都不显著,说明保险公司对股票市场波动没有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运用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保险公司持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来看,保险公司持股在熊市中对股票市场波动没有影响,而在牛市中则发挥一定的稳定市场功能。

第二,不论在牛市还是熊市,保险公司的交易行为都一定程度上对股票市场波动造成冲击,其中,牛市的冲击小于熊市。

第三,保险公司在股票市场暴涨行情下能够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而在暴跌行情下,保险公司的投资则对股票市场波动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的入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特别是在股票市场出现泡沫时期。2011年我国保险公司持有的股票市值仅占其总资产的250%,

根据Wind金融数据库的保险公司持股数据及保监会网站数据计算。而保监会规定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资产上限是占总资产的20%,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因此,一方面,要鼓励保险公司进入股票市场进行投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另一方面,需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基础环境建设,吸引保险公司更大规模地投资股票市场,从而形成保险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和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盛军峰,邓勇,汤大杰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市场稳定性影响研究[J]金融研究,2008,(9):143-151

[2]Pagan, AR, Sossounov, KAA Simple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Bull and Bear Markets[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003, 18(1):23-46

[3]Cheung, YW, Ng, LKStock Price Dynamics and Firm Siz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Finance, 1992, 47(5):1985 -1997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金 投资 股市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理论界对金融业混业经营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商业银行可否将资金直接投资于股市,这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理论讨论中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理论上寻求决策的依据,从逻辑上分析商业银行可否将资金直接投资于股市这一问题答案的可靠性。

风险管理理论

同样是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却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即禁止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依据是:银行投资股票市场的风险大于银行向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放贷款的风险;而主张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依据是: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效应,并且,股票投资的风险,未必大于发放贷款的风险。

股票投资与发放贷款,究竟哪种行为风险偏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银行资金投资股票的风险主要有股票价格风险和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当股票价格跌到银行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以下时,银行投资资金就会缩水。股票价格风险主要来源于经济周期变动、利率波动、汇率波动、政策变动、通货膨胀率变动、股票市场周期波动、上市公司经济效益变动、股市投机的影响、银行的股票投资决策者判断失误或操作失当、银行股票投资决策者为了个人利益而丧失道德进行恶意操作等等。上述风险有的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例如上市公司经济效益变动风险;有的则不能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被称为系统性风险,例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有的需要通过严密监控才能防范,例如银行的股票投资决策者道德风险。当上市公司退市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银行就会发生资金流动性与资金缩水的双重损失,特别是如果上市公司破产,银行资金损失就会更大。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主要是贷款本息部分或者全部收不回来的风险。从风险来源看,银行贷款风险主要有来自于银行内部贷款决策者的道德风险和智力风险,国家政策变动和政府干预的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借款人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风险,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借款人的产品销售市场变动的风险,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风险等等。

从风险来源看,银行投资股票的风险与发放贷款的风险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给人的感觉是银行投资股票的风险大于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在股票流通的条件下,股票市场价格具有波动性的特点,从而使股票投资的损益具有显性化与短期波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因而对人的感官冲击力较大,风险感受比较明显,而银行贷款风险由于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容易使人产生贷款风险小于股票投资风险的幻觉。

其实,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观察,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要比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更为有效。其一,股票投资风险管理要比发放贷款风险管理更具有灵活性,因为银行的股票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股票的方式进行止损操作,而贷款的收回周期比较长,甚至难以收回。其二,股票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权要大于贷款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因为在操作适当的条件下,银行的股票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何时变现股票、收回资金(虽然变现率取决于市场状态),而贷款本息能否收回,银行能否止损,银行的决定力往往小于借款人。其三,银行卖出股票的程序、手续要比催收贷款简单的多,风险管理的效率更高。其四,股票投资的信息收集成本要比贷款信息收集成本低,股票投资信息收集数量要比贷款信息收集数量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成本要低于贷款的风险管理成本。

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允许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票,等于为银行增加了一条分散经营风险的渠道,便于银行进行较大范围的资产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投资的灵活性、简便性也蕴含着投资操盘人员的道德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投资过程的严密监管。

以上分析表明,银行资金投资于股票的风险要小于发放贷款的风险,但银行和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银行资金投资股票的监管。

资金流动理论

维持资金的安全性、追求资金的效益性和力保资金的流动性,这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往往互相矛盾,不可兼得。当三者互相矛盾时,安全性为首选,其次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资金流动性则是为安全性和效益的,其功能主要有四点。一是在资金安全性出现问题、资金可能收不回来时,立即将资金变现。二是当资金出现亏损,其亏损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大时,果断将资金变现,保护已有的资金运用效益,维持资金的效益性。三是当出现效益更高的投资项目时,将原投资资产变现,改投新的项目。四是当债务到期而无力偿还时,将投资资产变现,以用于还债。在多数情况下,资金如果失去了流动性,其安全性和效益性反而无保障。例如,如果某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银行又不能转让其债权,那么银行的贷款本息余额就极有可能收不回来,安全性和效益性无从谈起。可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资金运用项目主要有放贷、贴现、债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金银投资、存入中央银行等。这些资金运用项目的流动性均不及股票投资。当然,此处所说的股票是指流通市场或称二级市场中可以交易的股票。股票投资的流动性之所以最强,是因为股票交易程序简单、手续便捷、交易速度快、交易手段先进、投资者集中。股票投资流动性的强弱,还取决于股票市场的状态、股票交易的活跃程度、股票买卖委托量的大小等因素。贷款由于是有约定期限的,而且存在收不回贷款本息的可能,所以对于银行来说,贷款的流动性比较差。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看,大量的贷款成为不良资产,实际上这些贷款的流动性已经非常弱,而对于成为死账的贷款而言,其流动性已经丧失。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的流动性增强,但其流动速度不及股票投资。票据贴现的流动性与贷款的流动性类似。债券投资的流动性因债券的流动性而异。有些债券是不能上市交易的,其流动性比较差,因而该类债券投资的流动性也比较弱。投资于可流通的债券所形成的投资资产,其流动性强于不流通的债券的投资。债券投资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低风险低收益,在人们偏好于股票投资的情况下,可流通债券投资的流动性要弱于股票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的流动性与可流通的债券的投资的流动性相似。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流动性因基金的性质而异。封闭式基金由于可像股票那样进行交易,所以封闭式基金投资的流动性较强,但由于封闭式基金是有期限的,而且其交易量一般不如股票,所以封闭式基金投资的流动性不及股票投资。开放式基金可以反复被申购和赎回,所以开放式基金投资也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由于成交量的限制,而且大多数开放式基金是通过柜台进行赎回的,所以开放式基金投资的流动性也不及股票投资。金银交易的投资者不多,交易量不大,信息披露也不如股市,所以金银投资的流动性弱于股票投资。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存款除外),其资金流动性强于股票投资,风险也较小,但是从全社会来看,这部分资金被闲置起来,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因此,从资金的流动性来分析,应该允许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

公平竞争理论

根据公平竞争理论,同业竞争的各方应该使用同一竞争规则,在市场中的同类主体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负有平等的义务,否则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带有歧视性规则的市场。当然,权利平等不等于权利一样,因为各主体的条件不一样,只能说在同样的条件下享有同样的权利。所谓的条件,主要包括最低的资本规模、必要的经营场所、基本的内部治理规则、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均具备从业资格等。无论是市场准入,还是经营范围的界定,规定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歧视。具备的条件不同,享有的权利亦有差异。各主体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同,也未必违背公平原则,只要其市场份额不是靠行政力量的帮助,也不是靠武力强占市场,而是消费者自愿选择的结果,那么各市场主体拥有不同的市场份额也是正常的。

从理论上说,所有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其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因而应该享有一样的权利,遵循一样的竞争规则。

我国内资商业银行的竞争规则基本是一致的,因为它们都执行同一部《中华人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同一竞争环境下进行经营。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在境内开展业务时,应该遵循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规则,但是如果外资银行投资于中国境外的股票市场,或者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分机构通过其在中国境外的母公司向境外股票市场投资,我们是无法阻止的,在此情况下,从全球的视野看,外资银行实际上是实行混业经营的,其业务范围要大于我国境内的内资银行业务范围,因而实际上在业务经营范围方面,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存在不平等之处,这与公平竞争的理论相冲突。另外,我国内资银行已经向外资银行开启大门,允许外资银行参股我国内资银行,这实际上是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进行股权投资,而我国商业银行法是不允许内资商业银行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还需提及的是,目前中国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上市公司(包括上市银行)的股票全流通,这样,外资银行就有可能进入我国股票市场进行股票交易。所以,根据公平竞争的理论,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进行投资也是必然的趋势。

金融监管理论

此处所说的金融监管不是指政府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而是指政府对商业银行投资股票市场过程的监管和商业银行内部进行的自我监管。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具有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减弱这种可能性的必要条件。金融监管、银行资金直接进行股票投资、金融危机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金融监管能够及时发现银行资金在进入股市进行股票投资时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从而避免引发金融危机的后果;如果监管不到位,则银行资金就会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银行体系会遇到支付困难,由此引起存款户的恐慌,引发挤提狂潮,迫使银行关门,并导致一些企业资金链条的中断。

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时,外部监管的内容主要有:银行体系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比例;银行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安全及增值情况。需要内部自我监管的内容主要有:银行负责股票投资的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考察;股票投资盈亏情况;资金账户内资金的去向等。

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时,外部监管的形式主要有监管机构的设立和监管人员的责任界定、法律法规约束、行政监督、股市规则的指引、投资情况跟踪监测等;内部监管形式则主要是监管部门的设立和监管人员的安排、制度约束、投资情况跟踪监测等。

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看,我国的金融监管状况还不足以支持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因为从外部监管看,既缺乏相关的规则,又缺少先进的风险监测跟踪技术;从内部监管看,银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说明银行内部的监管效果并不佳。因此,从金融监管方面分析,目前尚不具备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的条件。

市场发育理论

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需要有发育成熟的股票市场。

任何市场都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期的发育过程。有的主体可以在市场刚产生时就介入其中,伴随市场一起成长,有的主体则需要在市场发育比较成熟时方可介入其中。在股票市场,证券交易主体是投资者和发行者,劳务交易主体是证券公司、咨询公司、投资者和发行者。从谨慎原则出发,商业银行作为投资主体进入股票市场时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其条件之一就是股票市场发育成熟,因为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投资者。一般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之外不经营货币,其投资股票的盈亏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而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存款与贷款,其存款和贷款业务涉及社会公众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如果一家银行因股票投资而亏损甚至倒闭,则会波及许多个人与企事业单位,对国家或地区经济整体影响较大,所以商业银行要成为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应该把股票市场发育成熟作为重要条件之一(不是全部条件),以减弱商业银行的股票投资风险。当然,商业银行股票投资风险因素有多种,股票市场发育程度只是其中的一种,商业银行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换言之,成熟的股票市场可以减弱商业银行遭受股票投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证商业银行不因其他原因而遭受股票投资风险损失。

不能否认,国外商业银行曾经在股票市场发育不成熟时介入股票市场,但是,国外商业银行由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又恢复混业经营的过程,恰恰说明商业银行应该在股票市场发育成熟时再进入股市进行投资,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国外的实践经验,本文的市场发育理论正是建立在国外经验教训之上的。

衡量股票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市场主体的守法率、守规率和守约率、市场规则完善率、违法违规违约案件及时发现率和公平处理率、市场主体合法利益保护程度、政府政策合理化程度及变化频率、披露信息真实程度、信息公开率、信息披露效率等。相应地,成熟股票市场的标志就是大多数市场主体遵守法律法规和承诺,少数主体虽有违法违规或违约行为,但都能够及时得到公平的处理,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利益均得到完全有效的保护,市场规则严密、完善,得到公认,政府出台的政策能够较充分地表达多数主体的意志,且长期稳定,所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应该公开的信息均能够及时而充分地、详细地披露。

从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状况看,虽然股票交易手段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是整个市场依然是一个发育不全的市场,主要表现在市场规则不完善而且多变,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和不真实,违法违规违约现象频繁出现,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而充分的保护等方面。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之中,股票市场行情低迷且动荡不定。所以,从市场发育程度来看,我国尚不具备允许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条件。

篇6

    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把股票与期货两种产品属性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投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投资者不妨把它理解成股票指数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举例来说,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可以卖买指数现货产品,即上证50ETF,一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开放性基金,它复制了上证50指数。投资者买入一份ETF,表示你就拥有了一份由50只股票按一定比例构成的组合。它是指数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在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下,假设投资者要买入10万元的ETF,就必须交付10万元资金,并且不能卖空。而如果市场上有上证50指数期货交易,投资者可以以指数期货金额的一定比例,如10%的保证金,买入一个月后到期同样标的的指数期货。也就是说投资者用了1万元,在一个月内就拥有了与10万元买入相同数量ETF同样的效果。既做到了投资股票,又享受了期货交易成本低的好处。

    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要投资股指期货产品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第一,区分两类品种不同的交易与结算机制。两类品种交易机制的最大不同是,股指期货采用了保证金交易,并且做多与做空同样方便。而股票是全额交易,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在结算机制上,股指期货采用每日无负债结算方式,而股票是采用T+1交收。

篇7

一、研究背景

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家庭资产收入的不断增加,金融产品也在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开始涉足股市,股票由于其高流动性和高收益性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但是,由于股民个人的风险意识及专业知识等方面有差异,使投资者的个人收益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其高风险性却往往被重视不足。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谈到的更多的是哪只股票挣了多少钱,但却很少谈及哪些股票赔了多少钱。特别是2005年后,股票开始出现牛市,更多的人开始投身股海,将自己的资金投到股票市场上,以期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事实上,股市在2007年创下6000点历史的最高位之后,就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样的大起大落的股票市场,对个人理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家庭投资比例分析

从近几年的家庭投资数据看,家庭个人在投资理财的选择中,银行储蓄仍然占据了50%的比例,是家庭理财的首选,究其原因,则是银行储蓄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一直为人们所信赖。股票则为15%的比例,持有现金为17%的比例。但是,随着银行储蓄利率一直降低甚至出现过低的情况下,伴随着通货膨胀的背景,银行储蓄收益扣除通货膨胀之后,根本无法满足居民存款的初衷既增值保值的目的,这也促使城乡居民在满足了日常流动的经济资金的需求下,开始选择了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股票投资。

三、股票的投资方式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代表着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数,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也根据其持有的股份数,享有公司的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作为一种投资方式,特点是方便灵活,资金流动性强,高风险的同时,也带有高收益,为普通百姓喜爱。

股票有很多种类,主要包括普通股票、优先股、后配股、混合股和其他种类股票,其形式有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有形股票和无形股票等。股票作为一种常见的投资工具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股票持有具有永久性。投资者购入股票后,不能向公司退股,若想退股,必须等到公司的破产清盘,否则就要通过市场交易转让股票给其他投资者。

二是股票投资具有收益性。股票投资的高收益,是股票区别于其他投资方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投资者通过股票投资进入公司的资金成为了公司的资本金,公司运用这些资金来保证生产经营和发展的稳定性,使公司产生利润,也就同时使投资者获得了收益。

三是股票的流动性强,股票持有者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将其持有的股票出售给愿意购入该股票的其他投资者。通过转让,股票持有者可以收回投资并有可能获取差额收益,但他也失去了领取股息和红利的权利。

四是风险性高。股票持有者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可以根据公司的利润情况,分享公司的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公司运营中所带来的风险。倘若公司亏损,股票持有者将以其所持股票数,对公司的风险承担有限责任。

四、股票成为个人理财重要选择的原因分析

当股票市场高涨的时候,人们看到了股票市场赚钱的机会,因此蜂拥进入股市,当股市低迷的时候,你们又看到了超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的机会,又再次进入市场。种种赚钱的可能性,诱惑着人们进入股市,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而银行的利息收益持续偏低,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使资金保值增值的欲望,股票的高收益让人们趋之若鹜。

二是其它理财产品要求较高。虽然各大银行开出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但一般都是要求大额投入,五万、十万的不算大数,而且基本上是五年十年后才会给本金。对于普通人来说,具有了不可靠性,更何况,各种理财产品的推销者吐沫横飞,更让人对理财产品望而却步,转而选择股票。

三是股市暴利的现象宣传。股市暴利的神话,是吸引着人们进入股市的重要原因,能够一夜暴富,是每个人的梦想。

五、投资股票要注意的原则

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股民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充分考虑自己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建立适合自己的理财渠道,而不能一味为了追求高收益,最后却导致一无所有。由于股票市场的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因为股票而倾家荡产的人不在少数,这就更要求我们提高风险意识。因此,个人投资股票时,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量入而出,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和风险的承受情况进行投资,明白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不要孤注一掷。

二是要坚持分散风险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多种理财方式,这样,当某个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时,也不至于出现资金全军覆没的情况。

三是要坚持风险控制原则。要尽可能多学习与投资相关的知识,认识到每种投资风险的高与低,拒绝侥幸心理,控制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如股票投资的比例。

只有坚持理性投资,看到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针对个人情况进行资产管理,才能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由于股票风险的难以预期,加之股民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较差,就需要针对个人财产进行充分的权衡考虑,进行理性投资,方能不因意在投资而失去资金。

参考文献

[1]李晓君.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3.

篇8

近几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按现在银行3.5%左右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来看,一万元定存一年要亏损190元,所以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让现有的资产保值或增值。

一、股票

我们国家的股市建立2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亦为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股市的支撑,就没有我们国家今天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股市已是经济的命脉。

股市的涨跌受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温总理提出有关加强股市方面的讲话时,股市就连续涨停,全线飘红,但仅仅坚持了几天,之后又开始继续下跌,这映证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旬老话。

目前股票整体行情不好,早已从06、07年的大牛市逐步转变为熊市了,近一两年的股票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投资风险较大。我认为现在的股票市场已经经过了大幅下跌,风险已经被充分释放出来了,现在可能不是最低点,但绝对是底部区域。现在股市仍然存在结构性风险,部分中小盘股题材股仍然没有跌透,但金融等大盘股确实已经跌无可跌。对投资者来说,投资股票需要随时盯盘以及具有较强的分析技巧,因此在现在的大盘低迷的环境下不具备良好的投资技巧的人不建议投入股市。

二、基金

相较于股票而言,基金的风险则较小,可以不时刻盯盘,固然低风险就意味着低收益,基金的收益明显不如股票好。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也要关注行情,基金的波动受股市波动的影响,具体来说,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做股票型基金来增加收益,行情不好的时候则可选择债券基金。

这里重点讨论一下基金定投。投资者选择投资基金定投只有两个目标:第一,以积蓄为基本目的的定投;第二,以投资为目的的定投。从基本的低风险产品基金开始定投,可以逐步培养一个良好的投资习惯;其次,一级债基定投,是指只可以投资股票一级市场的非纯债型债券基金,这类债券基金的股票投资部分不可以投资股票二级市场,这种基金就可以同风险较高的股票二级市场风险绝缘。以这两类基金为定投标的时,投资者要注意选择绩效表现较好的基金,虽然总体收益相差不是很大,但需要考虑机会成本。

第二,以投资为目的的定投。这类定投可分为两种:一是为了长期投资所做的定投,二是出于择时目的所做的定投。这类定投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品种,即各类股票基金。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定投需要制定计划,而不是头脑一热的去选择。此外,基金定投同样有风险,有风险就意味着有损失。虽然说基金定投在长期来看能够起到平滑市场波动的作用,但是如果基金定投时间比较短,且恰逢经济周期的低迷期,那么基金可能会面临亏损的风险。第三,基金定投也可以转换。基金定投并不代表始终如一的投资一只基金,投资者也可以将购买的份额进行转换。例如在经济高涨的时期选择一些偏股票型的基金,而在经济低迷的时候选择一些债券基金,进行这样的转换可以随行就市,紧随市场的变化改变投资方向,可以给整体收益带来益处。

但是结合三年来的大盘来看,做基金定投的大部分投资者是亏损的,而证券公司在劝说客户投资基金时也一再强调“长线投资”,即至少投资5年,所以,基金定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者要在综合考虑之后慎重选择。

三、黄金投资

相较于其他的投资,黄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黄金现货投资即通常所说的纸黄金。是通过银行采取契约形式委托买卖,实际中并没有见到或拿到黄金。其优点是便于交割,免去验货、保存、损耗、再验货的麻烦和保证交易的即时性。

黄金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受到黄金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尽可能了解影响黄金供给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明了场内其他投资者动态,对黄金价格的走势进行预测,以达到合理投资的目的。其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黄金供需关系。金价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黄金的产量大幅增加,金价会受到影响而回落。但如果出现矿工长时间的罢工等原因使产量停止增加,金价就会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升值。此外,新采金技术的应用、新矿的发现,均令黄金的供给增加,表现在价格上当然会令金价下跌。一个地方也可能出现投资黄金的风习,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则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2)美元走势。美元虽然没有黄金那样的稳定,但是它比黄金的流动性要好得多。因此,美元被认为是第一类钱,黄金是第二类。当国际政局紧张不明朗时,人们都会因预期金价会上涨而购入黄金。简单的说,美元强则黄金弱;黄金强则美元弱。

(3)通货膨胀。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能力,是由物价指数决定的。当一国的物价稳定时,其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稳定。相反,通涨率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弱,这种货币就越缺乏吸引力。如果通涨剧烈,持有现金没有保障,收取利息也赶不上物价的暴升。人们就会采购黄金,此时黄金的理论价格会随通涨而上升。

篇9

真正的“抗摔”

据Wind资讯显示,从10月1日至12月14日期间,所有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排名前10位中,除了嘉实浦安保本基金外,另9只均为债券型基金。由此可见,债券型基金的抗跌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投资债券型基金成为大家需要了解的问题。

债券型基金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因为其投资的产品收益比较稳定,又被称为“固定收益基金”。根据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同,债券型基金又可分为偏债券型基金与纯债券型基金。就二者的区别来看,偏债券型基金可以投资少量的股票,而纯债券型基金不投资股票。偏债券型基金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股票市场走势灵活地进行资产配置,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分享股票市场带来的机会。一般来说,债券型基金不收取认购或申购的费用,赎回费率也较低。

相比股票型基金而言,债券型基金有以下几个特点:(1)收益稳定。投资于债券定期都有利息回报,到期还承诺还本付息,因此债券基金的收益较为稳定。(2)风险和收益都不是很高。风险和收益一般是相互配比而存在。由于债券型基金的投资对象――债券收益稳定、风险也较小,所以,债券型基金风险较小,但是同时由于债券是固定收益产品,因此相对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风险低但回报率也不高。(3)管理费用较低。由于债券投资管理不如股票投资管理复杂,因此债券基金的管理费也相对较低。

我国的债券型基金始于2002年,2002年9月份国内首只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基金成立,该基金首次发行共募集49亿余份基金单位,这一数字创下当时开放式基金募集金额新高。在当时的证券市场环境下,配置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较高风险产品的净值大幅下跌,而债券型基金因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受股市影响不大,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跌性。与2000年的行情类似,2007年年末基金股热债冷格局也因此改变。

篇10

我们不妨探索一下它们屡战屡胜背后的“秘诀”。

一是跟着政策导向走。

其实,每次社保和险资的增仓和减仓,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管理层态度的转变。而险资和社保也屡次被管理层作为调控股市的有效手段。

每次市场过热时,这些“国家队”都根据上层“指导”开始撤兵,而减仓不久,股市即转势下行;在市场低迷时,“国家队”则“响应号召”,开始进场增援,市场不久便转势回升,节拍每每踏得准得出奇。

比如,1999年10月,保险公司被允许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资本市场,但比例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2004年10月,保险资金直接获准入市,可投资股票,上限为5%。对比股市走势,这两次显然都是极佳的买点。而2007年10月股市过热,当时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国家队”被通知离场,结果,股市很快就转势下行了。同样的,去年的7-8月间,保监会主席曾对保险公司高管作“抗拒股市诱惑”的窗口指导,结果,股市逐波下行近一年。

因此,不要低估“中国特色”背景下政策调控的威力,必须随政策导向而动。

二是把握趋势,捉大放小。

“国家队”的资金量巨大,操作上只把握大趋势,不作频繁进出,实际效果是成功实现“低买高卖”。而不少散户投资者则不论牛熊市,均活跃于市场,试图踏准哪怕一点点波动的机会和节拍,以其在变化多端的个股中把握差价来赚钱,结果往往因小失大。

三是价值投资,坚持保守。

社保以及保险资金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决定了它们要采取保守和稳健的策略,在注重低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长期合理的投资回报。作为价值投资者,它们每每在股价低于合理估值时买入,在股价高于合理估值时卖出,这是其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另一重要因素。

近日,保监会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上限为20%,而此前规定投资股票和基金的上限分别为10%。此次调整后,保险资金有20%的比例可自主投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虽然20%的A股权益投资上限未改变,但将非股票型基金剔除,实际上间接提高了险资权益投资的上限。因此,从实质上看,险资增仓股市势在必行。

那么,目前股市估值如何?

目前沪深300指数在2800点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基本与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接轨,对应的动态市盈率都是16倍左右(2010年8月1日数据)。这一估值水平远远向下偏离历史平均值。由此可见,现阶段股市基本到了底部区域。从股市投资价值角度看,险资目前增仓也显合理。

篇11

银行系QDII:稳健为主

今年5月,银监会出台新办法,允许银行系QDII投资香港股票,这一新规定一举改变了此前银行系QDII只能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扣除汇兑损失后收益不佳的局面。银行系QDII:投资股票资产不得超过50%,这一规定注定了它是一种中低风险的产品;目前银监会仅和香港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因此银行系QDII尚只能投资港股;而且购买起点较高,一般为30万元;同时银行QDII多采取外包策略,即购买境外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的票据。

对银行QDII投资范围的规定和投资方式的选择,就决定其目标客户是稳健型投资者。但银行QDII可与外汇、黄金等投资设计成结构性产品,或提供保本承诺,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9月以来银行系QDII以投资基金型产品为主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均为这种类型,该类型产品挂钩单只基金或多只基金的组合,还有兴业银行将发行的新款QDII理财新品 “环球理财2号――港股基金宝”和工商银行将发行的东方之珠Ⅲ――“富甲天下”都是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另外,外资银行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主推的QDII产品也全部是基金型。花旗的QDII可由投资者自由选择挂钩施罗德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

事实也证明,挂钩单只基金或多只基金组合的QDII产品收益相对较高。例如,招行于9月25日成功发行的两款QDII产品:“金葵花”QDII之“景顺中国基金”链接票据和QDII之“富达基金-中国焦点基金”链接票据,据悉,自9月25日至10月11日半个月时间,两只产品以美元计价绝对收益分别达13.5%和13%。中国银行于今年5月成立的“中银稳健增长”主要投资香港开放式股票基金的QDII产品,截至10月16日以人民币计价收益率为28.64%。

这虽然与国内的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无法相比,但是在成熟市场获得这个收益率也实属不易。

基金系QDII:全球配置资产

正是看到银行系QDII只能束手束脚的投资香港市场,基金系QDII一出炉便打着全球配置资产的旗号。目前已跟证监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已达33家,涵盖了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但是已经发行的四只股票型QDII基金(不包括华安国际配置,其为配置型,属于老版QDII)也各有特点。

篇12

投资P2P理财。P2P理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因其低门槛而收获很多投资人的芳心,一般50-100元就可以投资,投资周期灵活,长短期都有,选择性多,加之它的年化收益达到5%-15%左右,平台又有各种补贴和红包。如果拿一万元投资P2P理财,收益会比其它类型的理财产品要高许多。但就是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平台。知商金融,主要是以知识产权质押为主给借款人提供融资,给投资人提供优质项目,年化收益10%,平时活动比较多,不过大多都是京东卡。但有总比没有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