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流程优化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就医流程优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就医流程优化

篇1

Abstract: During the building or expansion process of many hospitals , there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of neglecting or paying no attention to the medical hospital building process design, resulting in that they had to re-adjust to the layout of departments and affect the overall hospital's health care and operations after Some hospitals buil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design of medical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and remedies, and explained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procedures through cas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s.

Keywords: Medical building Medical Process Design Optimization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1.10.002

一、医院建筑的特点

(一)医院建筑的特征

现代医院建筑是跨专业的综合建筑,对医院建筑学的认识来自于对医学、医疗设备工程学、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与信息科技等领域的多方面的应用与整合,是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艺术,也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建筑类型”。

(二)医院建筑的特点

1.综合性

医疗建筑具有综合性,一般大型医院除了门诊和住院治疗外,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和教学培训的任务。医疗建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融合着医学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工程、医院管理工程等多种学科。科学的进步,对医院建筑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

2.工程建设复杂、专业要求强

由于医院建筑涉及的科室多、专业多,并且医疗服务的技术性强,医院建筑涉及的知识范围远远超过了建筑师所能掌握的范围,因此医院工程建设非常复杂,专业要求亦非常高。

二、医疗工艺流程概念的引入

(一)医院建筑设计的归类

根据建筑学理论,建筑从房屋使用功能上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指供人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房屋和场所,一般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医院建筑在建筑学理论上属于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工业建筑项目设计是由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三部分组成。其中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核心,工艺流程设计是工艺设计的核心。

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可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其主要侧重于总平面布置设计、功能布置、内部交通车流、人流组织设计等。

所以,针对医院建筑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医院建设的经验,认为医院建筑具有工业建筑的特点,这是由医疗服务的特点决定的。医疗服务的特点如下:

1.医疗服务是一个过程服务

我们都有在医院门诊看病的经历,到医院先去挂号,再找医生看病,医生询问我们的病情和病史以后,就开始开检验单或者开药或者打针,然后去检验、打针、买药。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医疗服务过程。

2.参与性

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有患者的参与,应体现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所以,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处处体现方便病人的理念。

3.医疗服务是一种精细化的服务

医疗服务是一种精细化的服务,受环境影响较多,因此医院建筑也应该体现复杂的医疗服务环境要求,避免交叉感染。

由此可见,若将医院建筑归类到工业建筑中,注重医院工艺流程设计,会给医疗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并且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可以避免重复投资,确保工程投资的有效性。

(二)医疗工艺流程的概念

医疗工艺流程是医院实现其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的过程。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定义为:“是指对医院内部医疗服务过程及程序的策划”。医疗工艺设计包括:医疗系统构成、功能、医疗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条件、技术指标、参数等。在医疗工艺流程的具体设计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医疗工艺方案设计和医疗工艺条件。

(三)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应该解决的问题

医院的医疗工艺流程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与效率。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应着重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1.医院各医疗功能单元间流程

在规划设计初期,要以一个全面的角度来审视内部空间设置,结合医疗功能单元间流程,综合考虑公共空间、候诊空间、交通空间、医疗空间和服务空间。这是应该在方案设计解决的问题。

2.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流程

在单元内部,患者路径和医护人员的服务路径决定了医疗设备布局和其他功能设施规划,这些是在扩初设计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目前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不到位,往往在医院的建设过程中,造成各医疗功能单元间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流程混乱,临时改变原来的建筑设计,造成建设投资额的巨大浪费;或者在医院建设完成之后再来改变医院的单元流程,重新去布置调整科室,影响医院整体医疗活动。

针对已建成的医院建筑存在医疗工艺流程不甚合理的问题,经笔者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建筑设计人员对医院的医疗疗程不甚熟悉,与医院使用方缺乏沟通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医疗工艺流程是设计的重要参考要素,只有对医疗系统功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设计出满意的、有特色的医院建筑。医院建筑的设计人员的专业背景以建筑专业为主,其专业背景缺乏医疗的专业知识,而医院的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医疗专业知识,但其又缺乏建筑设计的背景及知识。在目前国内医院的建筑设计中,通常是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标后,大多是按照中标的方案做局部调整并结合一般医院的设计习惯便开始进一步的深化设计,其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个体医院的具体特色及特性需求进行设计。

(二)设计时间仓促

医院建筑一般均属于大型公共建筑,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制度,其设计任务基本都是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委托的,而目前的设计招标的时间相对较短,从购买招标文件至投标截止日期一般仅有30~40天,在具体实践中,为了使医院尽快投入使用,给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时间也相对有限,而目前专业的医院设计单位由于任务多、时间紧,因此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医院各科室的具体医疗流程进行研究。

(三)忽视工艺流程设计

由于目前医院建筑归类于民用建筑,在设计人员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均按照民用设计的要求及深度进行,并没有强调一定要进行工艺流程设计,故设计单位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优化

针对上述导致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来从事医疗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较好地解决目前医院建筑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一)交给项目管理公司或专业的医院设计咨询公司

现代医疗建筑功能复杂,技术多样,专业要求更新频繁,其设计以高技术、高效率为目标,涉及医疗、建筑工程、管理等多学科,如此复杂困难的建筑类型设计已经远远超出建筑师个人或感性的控制能力,项目的成功必须依赖团队的整体协作。医疗流程工艺设计在国外新建医院建筑设计之前,是一项必须进行的与建筑设计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

医院建筑的项目管理公司或专业的医院设计咨询公司,作为有着丰富的医院建设及管理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一般从医院项目的项建书批复后即介入工程。相对于设计单位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医院的特色,有更多的时间与医院的各位管理者甚至于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沟通,熟悉医院的使用要求及其医疗流程。相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设计专业知识,由其作为使用方与设计方的纽带,能起到较好的沟通效果,同时也能确保工艺流程设计的合理性。

随着我国医疗制体的改革和发展,一些合资或外资医院,在医院建设之初,都开始聘请国外的一些医院管理公司为其进行系统的医疗流程工艺设计,从而使医院的建筑符合医院的定位、战略和功能的实施。

(二)在初步设计阶段充分与医院各层次人员进行沟通

医院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为患者、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

以上三者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能通过一个或一个半月的“闭门造车”所能完成的。因此,在医院建筑的初步设计阶段,医疗功能单元的规模和布局已基本确定,各科室的需求分配也就被决定下来,接着就是设计好工艺流程,严防感染以及让流程顺畅高效。医院的布局、空间组合、单元以及内部流程等设计,是要对医院功能彻底的理解,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并经过与医院各层次人员进行反复的论证、沟通后,才能够完成的。

(三)针对各科室的特点,对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流程进行优化

如手术部采用外周回收型布局方式,在洁净区外侧设污物走廊,流线清晰,同时将洁净区、感染区、办公区、准备区明确分区;使洁、污完全分开,医生、患者通道分开,杜绝交叉感染。在病房楼的设计中,应注重护理单元布局方式,使护理路线短,视线可达性好,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五、案例分析

医院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资源,也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医院管理日益重视手术室流程的优化。由于手术室的配置和运营非常昂贵,各类手术越来越专业化和复杂化,临床科室对手术空间和时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手术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常规手术室基础设施、麻醉设备和护理相匹配的承受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手术室资源分配和流程优化,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在此,我结合某医院建筑设计方案,探讨与研究手术室流程优化的问题。

1.手术室医疗工艺流程(图1)

2.某医院建筑设计中人流手术室的设计方案见图2,经过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在该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宫腔镜、阴道镜流程不合理,详见圈1、圈2;

(2)污物流程不合理,详见圈3;

(3)医护人员洗手池位置可以进行优化,详见圈4;

(4)缺少医护人员的休息场所。

3.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依据上述手术室的医疗流程,并结合从事医疗建筑建设管理的经验,对该人流手术室的医疗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具体优化方案如图3所示。

六、结束语

医疗工艺设计在国外新建医院建筑设计之前,是一项必须进行的相当于建筑设计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认为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复杂的和具体的工作。

首先,工艺流程设计人员要对医疗的整体管理系统非常的熟悉,综合考虑医院整体的医疗活动的结构、步骤和各功能单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其次,要了解和熟悉医院医疗服务趋势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我国医院现在正处于巨变时期,了解服务趋势,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医院发展方向的医疗工艺。

最后,要有创新意识。医疗活动是随着人们的经营、服务观念的变化而变化,是医院竞争的重要要素之一,有创新,才有突破,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对医院的整体战略、经营理念、医院文化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思索,才不会人云亦云,创造出符合自己医院的特色的创新建筑设计。

篇2

关键词: 门诊部就诊流程;变频工作制;呼叫排队系统;一卡通

Key words: procedures of outpatient department;frequent work system;calling and queuing system;one card system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34-02

0 引言

目前我国医院建设发展迅速,但随着医院队伍的壮大,患者就诊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患者到医院经常出现排队、缴款、拿着药单满地跑的现象。整个就诊过程乱、差、慢。特别是三甲类大医院病人多,门诊分科较细,很多病人不清楚该到哪个科看,需要导诊逐步介绍就诊流程。从患者的立场来看,时间就是生命。在患者排队,等待缴款的时间里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从医院的立场来看,医院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个别门诊的医师总是在超负荷的工作,而有些像接待医师、导诊等工作人员空闲时间也较多,这些问题导致医院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服务品质的降低等弊端。一般来说,患者都是在身体不舒服的状态下去医院的,在这种状态下,还要经过排队挂号、等待候诊、就诊、等待交款与取药等一系列的流程设计与作业管理显然会带给顾客很大的不方便和很低的满意度。实际上,患者和医生真正接触的时间大概只有10分钟,但是患者平均在医院的逗留时间是75分钟。因此着重于流程的重新设计使等候时间降低,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医院存在的核心问题——门诊流程的分析提出对策与改善思路,优化门诊部的就诊流程。

1 医院门诊部的特性

医院是特殊行业,具有很多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特性。

1.1 服务业特性 医院门诊部首先是服务业,人力、成本密集度高,产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其中医生的数量占半数以上。此外,医院的设备大多较为昂贵,特殊性高,因此也是成本密集型产业。

1.2 医院产品特点 ①医疗产品的无形性:顾客在接受到服务之后只会产生情绪上的满意或不满意,而不像其他产品一样。②医疗产品的不可分割性:例如很多手术必须从头到尾一次完成,不能够分两次进行。③医疗产品的无法储存性:产能在某一时间没有利用就会立即消失。④医疗产品的品质不易掌握性:因为病例具有独特性,不同人的头痛病因不同,因此容易造成品质不易掌握。

1.3 不对等性 服务的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的专业知识差异很大,医生相对于患者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因此造成完全的不对等。

1.4 服务对象为人与生命 人是组成社会的元素,而医疗服务处理的是人的生命,因此更显示出医疗产业的重要性。

1.5 专业性 医生必须经由多年的专业知识教育,再加上其它许多的专业训练,才能够进入医疗领域工作。

1.6 需求的不可预测性 制造业可通过对市场的预测、订单的多少进行产能与流程安排,但医疗产业很难预测。因此必须花很多时间做准备,但仍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2 医院门诊部就诊流程优化策略

针对双鸭山市某三甲医院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后,得出该医院就诊中的瓶颈环节:一是挂号;二是交费。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改善措施。

2.1 变频工作制 变频工作制[1]是指在一段时间的同一时间内各个部门工作岗位的工作量频度的变化和规律,灵活主动地悬着可变动的工作岗位,预先调节工作,重新分配人流、物流等动态配置资源的方法。

调查发现挂号窗口高峰期在早上7点~9点;缴费高峰期在早9点~11点。这两者高峰期部分重叠。而且经过调查统计出本市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50%,周边矿区及县村患者为40%,约10%的患者为外地的患者。由此可以通过变频工作制的方法来优化这一环节。在早7点~9点将部分收费窗口开放为挂号窗口,最大限度满足病人挂号需求,避免了挂号高峰期的混乱现象。而在早9点~11点则将部分挂号窗口改为收费窗口,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病人交费需求。另外,可以在挂号环节采用电话预约和现场挂号两种方式。为了方便外地及周边矿区、县村等相对居住较远的患者能及时就诊,可以开通采用电话预约挂号的方式,以便节省挂号时患者等待的时间。

2.2 呼叫排队系统 呼叫排队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排队管理所存在的一些混乱,无序等的问题[2]。呼叫排队系统应用于医院门诊系统中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在排队等待中所遇到的各种混乱现象。改善医院的工作环境,降低登记护士的压力。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避免以前的插队现象,慢慢形成自觉排队,安静等待的良好秩序。

以下来介绍呼叫排队系统的工作步骤:①患者走到触摸屏叫号版领取号码牌。②拿着号码牌走到等待区等待。③当挂号处护士通过呼叫系统呼叫时,在等候区作出响应,给出语音呼叫和屏幕显示。根据屏幕提示走到相应挂号窗口挂号。当然呼叫排队系统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年龄大的人不太接受新的事物,而对呼叫排队系统时高科技的产物。所以年长者会对其有反感。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在叫号机周围安排导诊来解决这类问题。

2.3 “一卡通”式服务 BPR(Bu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是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企业流程为再造对象,对企业经营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思考和分析。通过对企业流程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的内容最小化,从而获得企业绩效改善的飞跃[3]。医院门诊部流程通过BPR可明确业务体系,提高业务效率,排除不必要的业务,减少费用;并通过把负荷量大的业务分散以达到事故的发生最小值;通过将各个并列部门的业务流程,明确进行IT式管理个别业务的技能,明确改善财务方面服务质量上面提高业务效率(服务质量及财务方面的提高)。可见,在对医院就诊流程改进中应用BPR业务流程重组技术时,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把医院的流程细化分开来让人一目了然。本文提出基于BPR的“一卡通”式服务。所谓“一卡通”其实是个比拟生产看板的变相产物。为了方便了解该医院现行就诊流程,对已经进行调查所得到的该医院门诊部现就诊流程进行分析,该医院采用的是一个以收费为中心的就诊流程。耗时最多的排队等待次数多达四次。而采用“一卡通”之后,医院的就诊情形会得到大大的改善,“一卡通”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将患者的自身信息和就医信息存储在数据库里,有效的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3 结论

本文系统应用先进的工业工程理论分析了医院门诊部就诊的流程,并找出其瓶颈环节,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由此可极大优化医院门诊部就诊流程,减少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3

液化设备系统主要包括净化系统,液化系统和存储系统。工艺流程过程优化,主要体现在:在制冷模式优化和存储方式的优化,下面对制冷模式优化进行分析比较。

一、天然气液化装置的国内外现状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常压沸点- 161℃,临界温度-84℃,临界压力4.1mpa。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简称是LNG,它是天然气净化后(脱水,烃,去除酸性气体去除后的

),采取气体扩张和外部冷源制冷技术使甲烷转化成液体形式。

1、国外液化装置现状

国外液化装置规模大,工艺复杂,设备,投资高,基本采用制冷和混合制冷剂的制冷技术,目前两者在运作,新的生产设计主要是混合制冷剂制冷技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液化。从制冷的制冷工艺改为混合制冷剂循环,有报道和Ⅱ- 2新技术,该技术具有纯组分环,如简单,无相分离和容易控制,和混合制冷剂循环的优点,如天然气和制冷剂的制冷温度的少,效率高,设备简单等。

2、国内液化装置现状

与国外的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的是,国内天然气液化的研究都是以小规模的液化技术为目标,下面对国内现有的天然气液化装置技术进行简介。

(1)四川液化天然气装置

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分公司天然气液化技术和四川简阳市科阳制冷设备公司合作研制的300 L /小时天然气液化装置,是使用液化天然气的工业及民用燃气调峰,以气代油示范项目。该设备建于主要致力于天然气汽车研究。

该装置充分利用天然气压力,燃气涡轮膨胀机制冷液化天然气,用于民用天然气调峰或液化天然气生产,工艺合理,使用天然气透平膨胀机,更先进的技术。该装置不消耗水,电,属节能项目,但液化率很低,约10%,这是符合其设计原理。

(2)吉林油田液化天然气装置

通过吉林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科院低温中心共同开发500 /小时橇装工业试验装置在整体试车成功后,该装置采用氮作为制冷剂膨胀循环过程,整个装置由10个撬块,所有设备的国产化。该装置采用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国产分子筛;深去除天然气水和二氧化碳,工艺流程简单,橇装结构,符合一个小装置的特点。纯氮作为制冷剂,制冷剂膨胀循环功率比高。没有充分利用天然气压力,气体在中压下(约5.0mpa)(高压力下液化液化氮制冷温度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制冷负荷),使该装置能耗比较大。

(3) 陕北气田液化天然气

在陕北气田天然气液化示范工程是我国液化天然气工业发展试点项目,也是中国第一家小型液化天然气工业化装置。该装置采用气体膨胀制冷循环,低温甲醇洗和分子筛干燥的原料气净化,气波制冷机和透平膨胀机结合低温制冷,燃气发动机为动力源使用循环压缩机,内燃机尾气作为热源加热分子筛再生。设备全部国产化。成功操作装置中的我国边远油田上使用的天然气生产液化天然气提供了经验。

二、天然气液化流程工艺优化

根据制冷剂的不同,膨胀机制冷循环可分为:氮膨胀机制冷循环、氮-甲烷膨胀机制冷循环、天然气膨胀制冷循环。

1、氮气膨胀循环流程

和制冷循环和混合制冷剂制冷循环过程,氮膨胀循环的过程非常简单,紧凑,成本低。启动快,热从2开始4小时得到全负荷,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容易操作和控制,安全性好,不会引起火灾或爆炸通风。制冷剂用单组分气体,从而消除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的过程,分离和储存的制冷剂的麻烦,也避免了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使液化工艺更加简化紧凑。但能量比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高出40%左右。

2、N2-CH4膨胀机制冷循环

最好降低功耗的膨胀制冷循环的方式,是采用N2-CH4双组分混合气体代替纯氮气,研发了N2-CH4膨胀制冷循环。和混合制冷剂循环相比,N2-CH4膨胀制冷循环的起动时间短,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测量和计算制冷剂等。同时由于减少了冷端传热温差,它比纯氮膨胀制冷循环,节省能耗,但投资较高。

N2-CH4膨胀制冷循环液化天然气液化过程的系统和N2-CH4膨胀制冷系统在不同的地方。在天然气液化系统,经过预处理装置酸气,脱水后的天然气,预冷器冷却后,气液分离器分离重碳氢化合物,气相部分进入液化液化,过冷器冷,节流后加入液化天然气储罐。

在N2-CH4制冷系统,制冷剂N2-CH4循环压缩机及压缩机(压缩机压缩制动)的工作压力,水冷却器冷却,冷却到预冷器入口温度膨胀机。一部分制冷剂进入膨胀机膨胀循环压缩机入口压力,和胃食管反流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作为冷源,膨胀的能量用来驱动压缩机的制冷剂;另一部分通过液化和过冷器冷凝器和冷却,节流阀节流冷却回流冷却器的冷却能力,太。

膨胀机制冷流程中,由于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很大,可采用预冷的方法对制冷剂和天然气进行预冷,则液化过程的能耗可大幅度降低。

三、结束语

从以上的比较表明,级联循环制冷能耗最低,效率高,但系统的复杂程度最高,所以复叠制冷循环逐渐取代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带膨胀机的制冷循环是复杂度最低,但最高能耗,运行成本高,经济不好,并利用高速旋转机械,可靠性低,和其他制冷循环比没有优势。和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适应性强,易操作,通过比较来看能耗较低,是广泛地用于工程中,因此建议使用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维江,石玉美,汪荣顺. 小型天然气液化装置研究进展和关键问题[J]. 低温与超导. 2007(05)

篇4

0 引言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能源,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石油资源的不足使煤和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日趋上升。

1 净化工艺方案选择

目前,合成气脱除H2S的方法有改良A.D.A法、拷胶法、NHD法,脱除CO2的方法主要有改良热钾碱法,NHD法、MDEA法、低温甲醇洗法(同时脱除H2S)等,但对于Texaco气化所生产的煤气,因为压力高、硫含量高、CO2含量高等特点,可供选择的净化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选择:

1.1 低温甲醇洗

低温甲醇洗法属于物理吸收,在低温(-50℃~-60℃),溶剂吸收能力大,溶液循环量小,气体净化度高,再生热耗少,操作费用低,能综合脱除气体中的H2S、COS、CO2,溶液不起泡、不腐蚀,H2S浓缩简单,在原料煤硫含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H2S的浓度也可满足硫回收的要求。上述工艺虽然存在部分设备和工艺管道需要采用低温钢材,需要引进国外的低温材料,所以基建投资高,但其最大优点是溶剂价格便宜,消耗指标和能耗均低于其它净化工艺,在大型合成氨厂、甲醇厂中普遍采用。

1.2 NHD脱硫脱碳

NHD法是中国南化公司研究院等单位开发成功的新技术,属于物理吸收净化技术,该工艺在常温条件下操作,溶剂无毒,饱和蒸汽压低,溶剂损失小,再生能耗低,设备材质大部分为碳钢,取材范围广,价格也便宜,相对低温甲醇洗而言,溶液循环量大,消耗高,另外,NHD溶剂对有机硫的吸收能力差,对高硫煤要增加有机硫水解设备。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投资少,能耗低于除低温甲醇洗以外的其它净化方法。

低温甲醇洗与其它方法相比其独特优点如下:

1)多效脱除性能

可以在一个系统内同时脱除H2S、CO2、COS,轻油、CN-等,并在再生时分别处理,满足副产CO2产品气、H2S浓缩等要求。

2)净化度高

净化气CO2含量最低可达20ppm;总硫≤0.1ppm;水、轻油等完全被脱除。

3)溶液再生方式灵活,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4)溶液吸收能力大,能耗低

本项目生产以Texaco气化煤气为原料。净化装置所处理的变换气操作压力较高,CO2分压较大,选择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有着独特优势。这是因为低温甲醇洗工艺为物理吸收,因此特别适用对于压力高,酸气含量高的气体净化,在脱碳的同时实现有效的深度脱硫。

2 工艺流程

来自变换工段的3.5MPa(A)、40℃变换气进入本工段,与循环气体混合,并在原料气中注入防止结冰及形成水合物的贫甲醇后,气体经原料气冷却器(E0501)与净化气、气提塔塔顶出来的二氧化碳气和从H2S浓缩塔出来的尾气换热降温,经水分离器(V0501)分离出冷凝的甲醇-水混合物后,原料气从底部进入甲醇洗涤塔(T0501),与自上而下的贫甲醇逆流接触,脱除气体中的CO2、H2S和COS等酸性气体,塔顶出来的净化气经过E0517和E0501换热升温后去下一工段。

从水分离器(V0501)分离出的甲醇、水混合物经甲醇水分离塔给料加热器(E0516)加热后进入甲醇水分离塔(T0505)中上部。

在甲醇洗涤塔(T0501)上部,用来自热再生工段低温贫甲醇液脱除CO2,在甲醇洗涤塔(T0501)底部对H2S、COS进行吸收,CO2吸收的溶解热部分通过去下塔的甲醇带走,再通过循环甲醇冷却器(E0506)用来自H2S浓缩塔(T0503)的冷甲醇液冷却循环甲醇及通过3#甲醇急冷器(E0505)用冷冻剂冷却循环甲醇,带走部分热量。

由于CO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比H2S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低,送入甲醇洗涤塔中CO2脱除段的甲醇流量要比送入H2S脱除段的要大。甲醇洗涤塔(T0501)CO2脱除段中多余的甲醇从塔的中部抽出。

甲醇洗涤塔(T0501)底部富含H2S甲醇通过甲醇换热器(E0507)和1#甲醇急冷器(E0503)分别被温度较低的甲醇和冷冻剂液氨冷却。经过冷却,这部分甲醇减压膨胀后压进入1#循环气闪蒸罐(V0502)回收闪蒸出来的H2。来自1#循环气闪蒸罐(V0502)的闪蒸气经循环气压缩机(C0501)压缩,经压缩机后冷却器冷却,在进入原料气冷却器之前并入上游变换气中。

来自甲醇洗涤塔(T0501)的富含CO2甲醇与上述过程一样,先经甲醇换热器(E0507)和2#甲醇急冷器(E0504),分别被来自CO2气提塔给料泵(P0502A,B)的甲醇和冷冻剂液氨冷却,减压膨胀后进入2#循环气闪蒸罐(V0503),闪蒸后的闪蒸气再经1#循环气闪蒸罐(V0502)由循环气压缩机(C0501)压缩。

来自2#循环气闪蒸罐(V0503)的富含CO2的甲醇先膨胀进入CO2气提塔顶,在气提塔(T0502)中,富含CO2甲醇液膨胀后产生无硫CO2气体,经原料气冷却器(E0501)回收冷量后与来自H2S浓缩塔(T0503)的尾气一起经高点放空。

从CO2气提塔(T0502)中较低的升气管式塔板上抽出来的温度较低的甲醇液送入H2S浓缩塔(T0503)的中上部,来自CO2气提塔(T0502)底部的富含H2S甲醇也进入H2S浓缩塔下段。为了提高装置H2S馏分的浓度,在H2S浓缩塔下部用来自空分工段的低压氮气对CO2进行气提,同时在塔的上部,用来自CO2气提塔(T0502)顶部的另一股没有被用作CO2气提塔(T0502)回流洗涤液的无硫甲醇对气提出来的H2S和CO2进行洗涤。出H2S浓缩塔的尾气基本上不含硫,经原料气冷却器(E0501)换热后与来自CO2气提塔(T0502)的CO2气一起放空。

从H2S浓缩塔(T0503)升气管式塔板上抽出温度较低的甲醇液作为冷却剂先后用在3#贫甲醇冷却器(E0508)、循环甲醇冷却器(E0506)及甲醇换热器(E0507),在经过循环甲醇冷却器(E0506)换热升温后进入甲醇闪蒸罐(V0507),闪蒸出来的闪蒸气进入CO2气提塔(T0502)的底部与来自上部的甲醇逆流接触脱除闪蒸气H2S的组分。来自甲醇闪蒸罐(V0507)的闪蒸液经CO2气提塔(T0502)给料泵(P02A,B)加压后进入甲醇换热器(E0507)作为冷却剂,在此换热过程中产生的闪蒸气在进入CO2气提塔(T0502)脱硫之前在CO2气提塔(T0502)底部进行分离。

从H2S浓缩塔(T0503)底部出来的富含H2S甲醇经甲醇再生塔给料泵(P0503A,B)通过2#贫甲醇冷却器(E0509)、1#贫甲醇冷却器(E0510)进入甲醇再生塔(T0504)。在甲醇再生塔(T0504)中由甲醇再生塔再沸器(E0511)加热产生的甲醇蒸汽及来自甲醇水分离塔(T0505)的甲醇蒸气气提,对富甲醇中所含有的H2S及CO2进行完全解吸,甲醇再生塔(T0504)顶部气体经甲醇再生塔回流冷却器(E0512)、酸性气换热器(E0514)及甲醇再生塔回流冷凝器(E0513)分别被冷却水、冷酸性气及冷却剂液氨冷却。冷凝液经H2S浓缩塔(T0503)底部及经甲醇再生塔回流泵(P0506A,B)送回甲醇再生塔(T0503)顶部。离开酸性气分离器(V0505)的酸性气,通过酸性气换热器(E0514)加热后作为硫回收工段原料,离开本工段。

离开甲醇再生塔(T0504)塔底经过再生的贫甲醇在1#贫甲醇冷却器(E0510)中冷却到42℃,经甲醇收集槽(V0504)缓冲,再用贫甲醇泵(P0504A,B)升压。升压后的贫甲醇经水冷却器(E0518)、2#贫甲醇冷却器(E0509)、3#贫甲醇冷却器(E0508)冷却后进入甲醇洗涤塔(T0501)。

来自水分离器(V0501)的甲醇和水混合物冷凝液经甲醇水分离塔给料加热器(E0516)加热,送入甲醇水分离塔(T0505),通过蒸馏将水和甲醇进行分离。该塔由甲醇水分离塔再沸器(E0515)进行加热,塔顶甲醇蒸汽送甲醇再生塔(T0504),而水作为废水排出,送往污水处理系统。甲醇水分离塔(T0505)所需的回流甲醇由甲醇再生塔(T0504)再生甲醇提供,通过甲醇水分离塔给料泵(P05OSA,B),经甲醇水分离塔给料加热器(E0516)冷却后入塔。

大部分循环的再生甲醇,通过甲醇粗过滤器除去甲醇循环系统中的固体及其他颗粒,甲醇粗过滤器位于甲醇再生塔给料泵(P0503A,B)的下游,进入甲醇再生塔(T0505)的回流甲醇在进入甲醇再生塔之前要经过甲醇过滤器(50501)进行过滤以除去固体及其它颗粒。

来自硫回收工段的尾气含有少量H2S,进入H2S浓缩塔底部,甲醇洗涤后和尾气一起排入大气。为了提高去硫回收工段的H2S浓度,一部分来自酸性气分离器的酸性气体循环进入H2S浓缩塔(T0503)的下部。循环的CO2离开H2S浓缩塔(T0503)塔顶,同时循环H2S用甲醇进行洗涤。

为了减少甲醇损失,配置有甲醇污水系统,各个支管将所有泄露甲醇的设备连接到总管,总管将泄露的甲醇收集起来汇入排放甲醇槽。配置的污甲醇泵可将排放甲醇送入甲醇水分离塔(T0505)。安装在原料贮存工段的甲醇贮罐用于贮存甲醇,并装有甲醇供给泵。该贮槽可在停工时收集甲醇。

3 结束语

总之,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能源的供需平衡。石油作为一种由于大量开发利用而日渐稀缺的资源,今后价格将会波动上升,其上涨幅度将远大于煤炭、天然气价格的增长,因此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势在必行。

篇5

关键词:

急救 伤情 救援流程 仿真 分类救治 医疗救援船

Simulation study on first ai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a large comprehensive medical rescue ship

Fan Wei Wang Shi-feng

Shanghai Shanda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imulate the first aid process of a large comprehensive medical rescue ship and optimize the treatment proces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deck compartments of the large medical rescue ship, the compartments on the third and fourth deck of the ship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ir treatment functions, and the emergency procedur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injuries were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partments while the possible injur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egree. Results Visual treatment process of three types of the wounded in the treatment area was simulated by simulation. Conclusion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 is realized,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first aid work on the ship at sea.

Keyword:

First aid; Injury; Rescue process; Simul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eatment; Medical rescue ship;

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是各国家海上救援力量的主体,在建造之初已对其布局结构进行优化,分配好急救医疗区域、舱室的功能,但对人员救治、各舱室之间运转路线的流程优化却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论证。以我国现正在使用的某大型医疗救援船为例,其各层甲板舱室位置布局已固定,在救援船正式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对该船各舱室进行功能布局的优化,调整设计之初与实际应用时功能舱室布局的不合理之处,进一步增加舱室布局的科学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然后再针对各功能舱室进行伤病员救治流程的优化,以保证海上伤病员大量出现的情况下能用最优化的路线、用最短的时间救治最多伤病员。在相关医疗船救治研究中,一般文献都是对现有船只内各舱室的布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器材、人员的配备要求,但并没有对整体海上救援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考虑,用仿真的手段去模拟整个流程的相关文献更少。

本研究以海上遇险人员可能出现的伤情为背景,以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现有舱室布局为基础,对保证舱室功能、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仿真的形式将优化后的流程展现出来,实现针对伤情分类、救治路径优化模拟仿真[1],保证各伤病员在现有条件下及时、有序得到最合理的救治。流程经过优化后,伤病员救治运转效率得到提高,并可通过仿真手段将复杂的流程以可视化的方式传送给船上每一位工作人员,实现救治流程的快速普及,为海上急救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1 舱室功能分配与急救流程优化设计

1.1 舱室功能分配

急救流程主要依据该船现有舱室而设计,急救场所分主医疗区与辅医疗区,分别分布在三层甲板与四层甲板上,两个区域间可就近通过楼梯实现互通。主医疗区为该船伤病员急救的主要场所,分布三层甲板,由急救室、手术室、病房、救护站、检查室等组成,主要对各种伤情的伤病员进行分类救护、检查治疗。辅医疗区为辅助场所,分布在四层甲板,由治疗室和诊查室组成,主要功能是对轻度伤病员进行治疗与诊查[2]。

1.2 伤情分类设计

由于海上船只中人员密集度较高,受伤人员容易大量集中出现,应首先针对伤情进行分类[3]。当伤病员在不同地点出现时,首先经过两次急救处理与伤情分类。伤病员在第一分类点主要进行急救处理,如基本的止血处置、包扎,避免失血过多导致休克、昏迷等致命伤害。在第二分类点进行伤情分类,将伤病员分为轻伤病员、中度伤病员及重伤病员三大类,然后针对各类伤病员进行各自的伤病治疗[4]。

1.3 伤病员救治流程优化设计

1.3.1 轻伤病员

经过两次分类被诊断为轻伤病员后,由于伤情不重,则有足够的时间安排进行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查[5]。根据需要,一部分人员到B超/心电室检查,另一部分人员到X光室检查,检查完成后到四层甲板诊区的治疗室和诊查室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从楼梯处出院[6]。

1.3.2 中伤病员

经过两次分类被诊断为中伤病员后,直接到轻伤病房住院观察,然后到B超/X光室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需要做手术的伤病员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如果手术室满员或有重伤病员急需做手术,则先到急救复苏室进行术前处理同时排队等待,待手术室有空床位后再进行手术[7]。手术完成后回到病房观察,视情况后送治疗。

1.3.3 重伤病员

经过两次分类被诊断为重伤病员后,直接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如果手术室满员则到急救复苏室排队同时进行急救处理,待手术室有空位后马上进行手术[8]。手术完成后部分伤情较重伤病员先到监护病房观察,待伤情稳定后转至重伤病房,其余人员直接到重伤病房,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到B超室或X光室进行检查,检查完后回到手术室观察,视情况继续住院治疗或后送治疗。

2 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2.1 仿真设计总体思路

首先通过平面建模软件绘制该船现有舱室平面图(见图1),并根据优化后的医疗布局情况分配各舱室的功能,如分类点、手术室、检查室、病房等都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标出,然后将设置不同类型的伤病员图标,通过Ballmc内置函数及Movemc移动设置来加载每一类伤病员的运转路径、排队时间、治疗时间,根据分配路点起始坐标、结束坐标,计算移动距离进行速度设置,用动画自动演示的方式完成并获取新一轮坐标。急救流程演示采用长流程,单元接力、路点标记接力完成单元流程;单元结尾增加延时等待功能,延时结束则开始新一轮单元路点标记流程;所有单元结束,整个流程完成。

2.2 舱室布局与仿真设置

2.2.1 舱室布局

该医疗船主要急救舱室分布在三、四层甲板,其中三层甲板为主医疗区,四层甲板为辅医疗区,在平面图设置时将这两层甲板放在同一图幅上,通过标注的楼梯实现互通。主医疗区设置了两个分类点、急救复苏室、手术室、重伤病房、轻伤病房、监护病房、X光室、B超/心电室等主要救治功能舱室。辅医疗区主要为轻伤或转为轻伤的伤病员进行救治的治疗室与诊疗室。在病房或手术室内的病床、手术台等用专用图标表示,手术进行时手术台前端会出现十字转动状态,病床被占用时其颜色会变成红色。

2.2.2 仿真设置

轻、中、重三类伤病员在仿真模型中分别以白、黄、红三种颜色的球代表,在演示时可在画面上出现三种颜色比例的球形伤病员运转。医生用绿色十字球代表,护士用蓝色十字球代表,两者固定站位分布于各功能舱室。

2.3 急救流程仿真

2.3.1 伤病员分类路线

在伤病员大批量进入医疗船后,首先到达第一分类点,这时伤病员还处于尚未明了的伤情状态,虽然在仿真过程中随机到达的伤病员颜色仍分为白、黄、红,但三种颜色在不断闪烁,代表目前未被确认伤情。第一分类点进行急救简单处理后,伤病员依次到达第二分类点,在这里伤情得到确定,每一位伤病员得知自己的伤情属性(轻、中、重),然后根据医生的指导分流到各舱室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流程。具体行动路线根据优化过的轻、中、重三种不同流程路线执行。见图2、3。

2.3.2 轻、中、重伤员救治流程线路

软件界面左下方有四个按键,白、黄、红分别代表三种单独类型伤病员按键,绿色代表混合伤病员按键。单独按白、黄、红时,会单独跳出轻、中、重伤病员,每按一下跳出一个,此功能也可用于单独展示每一种伤情的伤病员救治流程线路仿真,但此时的伤病员不会经过第一、二分类点,因其伤情已被确诊,因而单独按白、黄、红按键时伤病员从底部的楼梯出口进入。由于轻、中、重伤病员所处的救治区域不同,轻伤病员集中在三层检查区域和四层诊疗区域,重伤病员集中在三层手术区域和监护病房,中伤病员则在二者之间,所以单独运行某一类伤病员时其运转轨迹较为集中。见图4、5。绿色自动演示按键仿真的是大量不同伤情的伤病员集中进入医疗船时的场景。每按一次该按键后,从右侧楼梯口处进入30人到第一分类点,这30人的伤情尚未明了,其颜色图标为闪烁状态,然后依次进入第二分类点,在该点处确诊伤情,颜色图标固定后进入各自治疗流程,则画面上可同时显示白、黄、红三种颜色图标的行走轨迹,见图5。某类伤病员在进行某项目检查或手术时,如果前面检查位或床位已满,则轻伤病员在旁边等待,需要手术的重伤病员可在监护病房等待,手术位空出后转入手术室。

2.4 仿真逻辑设计

①仿真函数首先初始化数据,加载路点,加载轻、中、重伤病员流程路径。②床位设置(包含床位、检查位及等待位)根据分配等待延时。③自动演示流程整个运行时间约为8小时,每一批次伤病员设计为30人,其中轻伤病员8人(26%),中伤病员10人(34%),重伤病员12人(40%),重伤病员中的30%设计为住院观察,其余后送治疗。流程仿真采用Ballmc内置函数及Movemc移动设置,根据分配路点起始坐标、结束坐标,计算移动距离进行速度设置,动画完成则获取新一轮坐标。如在结束坐标时需延时等待,加载上级床位等待函数。④同一路点2次经过执行不同路径设置,所有路点增加访问次数侦听。当所有床位被占用时,伤病员进入排队序列流程。所有排队位被占用,则返回初始点。⑤流程运行过程中,设定每演示1秒钟为实际时间5分钟,X光、B超室演示时间均为2秒钟,手术演示时间为15秒钟。

3 仿真结果讨论与总结

本研究目的在于优化海上医疗救援流程并利用可视化的方式,让伤病员在船上各诊室行动路线、等待时间、治疗方式进行模拟仿真,为医疗船上工作人员对整体救治流程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手段。本仿真研究成果中首先对某型医疗救援船救护区域进行了平面建模,绘制出了该船三、四层甲板各舱室形状位置、通道的走向等总体布局图,根据该船的实际布置情况优化设计了伤病员救治流程,并通过模型推演的方法展示出各类伤病员在船上的救治流程。

在流程的仿真过程中,首先根据海上的伤情容易聚集性发生的特点,对集中到达的伤病员进行两次分类,区分出轻、中、重伤病员后针对不同伤情进行专项救治。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影响危及生命的重伤病员的最佳救治时间,在第一分类点进行急救处理后,第二分类点处诊断为重伤的伤病员可以通过快速通道直接到达手术室或急救复苏室进行救治,省去排队做检查的步奏。而轻伤病员在第二分类点确诊后,主要路线是到四层甲板的辅助科室进行检查,不会对重伤病员的急救通路形成拥堵;中伤病员则先在病房住院观察,根据情况再依次进行检查、手术。

综上所述,将三类伤病员的行动路线、救治流程进行优化,在伤病员集中到达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救治时间,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设备的利用效率。对优化后的流程进行可视化模拟仿真,通过flash二维图形建模软件将三类伤病员从分类到治疗的行走路径、治疗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并设置了排队时间、等待时间及伤病员等待场所等具体细节,可以清楚地理解救治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我国某大型医疗救援船伤病员急救工作部署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伟萍,夏菁,王海涛,等.以检伤分类为核心对医院船远海医疗救治流程优化的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11):1052-1053.

[2] 马宝岚,刘承剐,杨林,等.“卫勤使命一2013”海上医疗救护演练分类组工作的组织实施[J].护理研究杂志,2014,24(1):235-236.

[3] 钱阳明,田丽丽,陈永鹏,等.海上伤病员在医院船上的救护研究总结[J].军事医学杂志,2012,36(8):564-566.

[4] 刘阳,孙建军,徐武夷,等.我军海上医院船发展与海上医疗救治现状和需求[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9):729-733.

[5] 田丽丽,周山,王海威,等.医院船医疗救治流程优化[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1,18(10):979-981.

篇6

1 采用可视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寿命

从油港工艺流程的操作流程角度来说建议采用可视化工艺流程操作,传统的操作流程主要依靠人为进行,这样很容易出现漏填或填写错误的情况,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无法第一时间进行高效处理,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可以从用户管理模块、图形绘制模块、路径搜索模块、动态监视和生产调度五个模块进行可视化操作,这五个模块基本涵盖了角色和权限及操作方法三个方面,完全能够满足油港可视化工艺流程的需要,接下来笔者将一一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ActiveX控件需要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以适应操作工艺的灵活变化,当然,ActiveX的属性和方法的实现需要获得IDispatch技术的支持,这里笔者建议采用VC++作为ActiveX控件事件的参考。其次对于图形绘制,建议将阀门、油罐等设计成“块”并进行拼装,以便于后期进行可视化操作。再次,对于路径搜索,鉴于油港的线路比较复杂而且也是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对于可视化工艺流程中的路径搜索操作的简洁性及可靠性要求较高,无论如何设计都需以便于操作员快速进行路径搜索为准则。油港传统工艺主要是依靠文本记录的形式进行,不仅繁琐,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而目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完全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油港的整个操作工艺可视化,不仅可以让操作人员在常用菜单选项中搜索出常用的生产工艺操作指令,而且系统还能自动完成整个生产工艺指令的提交,改变传统操作流程中只能采用文本记录方式进行的弊端,增强整个可视化工艺流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对于可以通过对ActiveX中基础菜单的操作实现整个可视化流程工艺进行自动更新升级。整个操作流程务必坚持最短路程原则,以减低成本,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借用Microsoft Word强大的文件处理能力自动生成各类报表,使每项数据都清晰明了,便于操作人员随时进行操作和后期的检查维修。

笔者认为该可视化流程工艺不仅弥补了油港现有工艺的不足之处,而且大大降低了传统工艺中主要依靠工人的以往工作经验进行操作的不足之处,借助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操作工艺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充分体现出了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油港操作的安全性。

2 提高职工业务素养,保障设备得到正确的维修保养

众所周知,油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油品的储藏、中转和运输,各个油港所涉及的机器设备也大致相同,储油罐、输油管道等设施设备必不可少,电动机、清油器等辅助设备也是每个油港必有的设备,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现代化水平等存在差异,我国油港的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总体来说,我国油港设备安全保养管理方面基本都处于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阶段,管理部门众多、管理职责不明,没有统一的维修管理体系和油港设备编码,整个维修保养基本还处于事后的维修上,没有事前检测预防体系,不仅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物无力成本运作,而且安全事故频发,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港口企业现代化管理需求,进而影响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对于油港可视化流程工艺中各项设备的维修保养,笔者建议应该采用针对性管理体制进行,即需要根据各个设备的功能、特性、使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状态检查、定期排查和事故维修三个方面的保养维修,而不是传统工艺中的整体维修保养。当然改革传统工艺中落后的管理体制也刻不容缓,为适应新的设备维修保养体制,建议应该从管理制度、技术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接下来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笔者建议应该进行点对点检查,将整个设备依据一定的标准分割为一个个检查点,派专人进行检查并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可采用日常的常规检查和周期性针对性检查和精密化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及时掌握设备的劣化倾向,做到早发现早维修早杜绝,减少故障隐患,并为后期的维修保养提供信息参考和指导。其次要对设备的维修方式和维修类型进行科学决策,依据各个设备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决策,而非传统维修管理上的“一刀切”维修保养模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针对性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使得各个油港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而且还很好的实现了综合管理的目标。它不仅很好的强化了油港企业对重点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强化维修保养,而且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特性、功能、使用条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维修保养,不仅大大降低了维修保养成本,而且也很好的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真正实现了最佳维修效果。同时针对性管理体制将油港企业维修保养的重点由传统的事后事故维修上转移到日常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上,不仅有效的杜绝了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情况发生,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最后,针对性管理体制充分运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使得各项维修管理都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大大降低了油港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符合市场对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必将在今后的油港企业发展应用可视化工艺流程中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

3 结语

油港承载着成品油的储藏、中转和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加大,这就更需要油港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石油,而油港中的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转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视化工艺流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油港各项设施设备能够真正实现智能化、现代化,而且要求使用该可视化操作工艺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油港企业建立健全油港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机制,为油港可视化流程工艺的真正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篇7

医院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主要场所,其服务质量不仅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利益有关,还关乎着医院的整体社会形象[1]。在药房内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药学理论支持为患者开展用药指导,以保证患者的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提升患者用药经济性。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院西药房作为患者、家属与药学服务医务人员直接接触的重要科室,需要医务人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以保证患者满意度。近年来很多医院针对西药房传统取药流程进行了优化以缩短患者取药时间,提升患者对取药流程满意度[2-4]。我院于2018年3月开始进行西药房取药流程优化管理,现针对优化前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3月开始对西药房取药流程进行优化,因此随机择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西药房取药的患者500例,包括男性254例,女性246例,年龄18~67岁,平均(45.6±2.5)岁,以及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西药房取药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248例,女性252例,年龄18~65岁,平均(44.7±2.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统计开展西药房取药流程优化工作前后患者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患者取药平均取药时间以及对取药流程满意度等进行比较。满意度调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结果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意,记录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为总满意度[5]。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进行组间t值检验,收集的计数资料通过(%)表达,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进行组间χ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 优化前后取药时间和满意度比较     下载原表

表2 优化前后取药时间和满意度比较

2.1 优化前后取药差错事件比较:

开展取药流程优化前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3.60%,优化后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优化前后取药差错事件比较[n(%)]     下载原表

表1 优化前后取药差错事件比较[n(%)]

2.2 优化前后取药时间和满意度比较:

开展取药流程优化前患者取药平均取药时间明显多于优化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取药流程优化前患者对取药流程满意度为85.60%,优化后患者对取药流程满意度为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传统取药流程的不足:

传统取药流程如下:缴费、持诊疗卡在取药窗口读卡录入信息、等待、药方读卡后打印药物处方、药剂师按照处方调配药物并打包、前台药师按照顺序和处方信息进行患者姓名呼叫以进行通知、核对后发药[6]。从上述流程中可观察到该种取药流程存在以下不足:缴费成功后获取的诊疗卡卡在任意取药窗口读卡并拿药,因此靠近门口处的取药窗口患者流量最大,稍远位置几乎无人问津。药剂师调配药品工作量大,在同一时间段内需要调配多个患者的药物,导致患者等待时间长,长期大量进行调配工作可能导致药剂师精神状态不佳,易出现药品数量或规格错误[7]。读卡和取药之间存在较长时间差,通过呼叫姓名发配药品可能导致同名患者、或误听成自己名字的患者将药领走导致取药错误等。此外,取药环境人流量大,环境过于嘈杂,加之等待时间较长,易引发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引发纠纷事件。

3.2 西药房取药流程优化措施:

加强对西药房的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针对错误或有疑问的处方应及时与开具处方的医师进行沟通,及时纠正错误并修改处方后调配药物,同时需要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获取患者的理解[8]。将外观、药物名称、同药名不同规格的药物等具有高混淆性药物做好分类管理,并粘贴警示标签以提醒药剂师。对容易出错的药品进行适当调整,放置于不同药架不同位置以便于区分。部分拆零售出的药品需要粘贴不同形状或颜色的标签进行区别,可在标签中写上药品通用名、厂家、规格、保质期等信息,定期检查药品保质期情况,及时处理过期药品避免误发放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品摆放在容易获取的位置,缩短药物的调配时间。

在西药房处树立标识以表明此处为西药房,避免患者混淆中西药房,耽误患者取药时间。同时设置2名作用医务人员作为取药流程引导员,及时为患者提供取药帮助,例如帮助患者读卡、指导其流程进行等,患者在大厅等候,排队听从引导员的通知取药,避免患者取药时过度集中[9]。尽量维持大厅的环境安静,保证每名患者都能听清前台配药师的号码和姓名等信息广播,避免发错药物。取药时需要对患者的姓名、排队号码、处方科室、具体药品等信息进行核对,在药品外包装上标注每种药物的用药用量等信息,针对文化水平不高、阅读能力较差的患者需要通过口头教育方式进行用药指导等[10]。重点告知患者药物的保存方式,例如避光、冷藏等,以保证患者的药效。加强对前台药剂师的专业知识培训、礼仪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以增强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耐心解答患者的咨询和疑问[11-12]。在取药高峰期需要增加取药窗口以及药品调配师,减轻调配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取药速度,缩短取药时间等。

3.3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调查了西药房取药流程优化前后各500例患者的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取药时间以及对取药流程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对取药流程进行优化后,各类型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有显着下降,合理优化取药流程后患者取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对取药流程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P<0.05),说明优化传统取药流程,对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对取药流程进行合理优化,首先增强了药方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减轻了其工作负担,保证了取药准确性,同时安静的取药环境能够保证患者听清自己的取药信息,降低了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等。

在医院西药房取药流程中进行优化处理,能够减少取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取药时的等待时间,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均产生了正面影响,因此该种优化模式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跃,周吉群.精细化管理措施在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296+301.

[2]宋玉敏.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J].结直肠外科,2018,24(S2):162-163.

[3]季莎莎,阮芳,陈湘.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中的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93-94.

[4]蔡田恬,胡佳雯,谢升阳,等.六西格玛管理法提升现代化门诊药房用药安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10):1569-1572.

[5]陈炼,李杨,周静.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优化门诊药房工作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218.

[6]莫有珍.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0):122-123.

[7]翟颖楠.门诊药房智能化工作流程优化及对患者候药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8):164-166.

[8]钱珏.医院门诊药房不同取药模式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原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7,14(1):110-111.

[9]梁茂本,薛泳,陈丽娟,等.门诊药房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下患者满意度调查[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2):287-289.

篇8

现货市场是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幅提高交易的流动性。因此,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期货市场已经逐步取得了形成世界原油价格的主导地位。期货市场的金融性质及其在原油价格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国际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资本会发挥较大作用。在原油价格从上涨到下降的周期性转变中,凭借着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成为原油消费国中受益最大的国家,而产油国则在油价上涨周期中受益,并通过国有化等手段来提高受益程度,在油价下降中则面临着财政收入萎缩的风险。

一、21世纪初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变化会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大震荡,这已是国际共识。国际资本流动导致商品价格波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国际资本的聚集与分散呈周期性波动;二是资本聚集或分散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三是资本要对在国际商品价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市场产生影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资本对商品价格的冲击就是暂时的,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商品价格的波动就会产生从属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金融属性得到显著加强。从21世纪初以来的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动情况来看,这几个条件都已经具备。

(一)国际资本的波动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呈现高度一致性。

“9·11”事件之后,为推动经济增长,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1%的低利率保持了两年以上,为经济注入的大量货币资本流入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同时,美国不断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金融市场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他国家将贸易盈余所得的大量美元资产都转化为对美国证券的持有,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国际资本拥有的美国证券大约是4.338万亿美元,而到2007年中,这一数字已经激增到了9.7717万亿美元。同时贸易盈余国因贸易盈余而造成国内货币扩张也加剧了全球流动性。

在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日本经济刚刚结束了“停滞的十年”,而在这十多年中,日本一直采取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政策。在欧洲,欧洲央行也将欧元2%的低利率保持了五年之久。三大经济体竞相向经济中注入货币,而这些货币都具有国际货币的功能,从而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动性空前增长,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预期越来越大,并逐渐演变为事实。

为抑制通货膨胀,三大经济体开始提高利率刺破泡沫,从2007年开始,国际经济进入衰退期。伴随着前期的繁荣泡沫和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中积累了大量的信贷风险,经济衰退将这些风险暴露出来,演变成美国的次贷危机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与商品流动相比,资本流动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短期内可以迅速的聚集和分散,这也就造成了2008年上半年国际资本市场还呈现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而下半年却转变为流动性不足。因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的巨大转变而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进一步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并引发了更大的经济衰退。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使得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出与世界经济周期的高度一致性。

(二)资本向发达国家集中,资本集聚冲击商品市场成为可能。

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可交易标的的种类和总量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对流动性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强。证券投资已经成为国际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主渠道,在规模上已经超过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是指以在境外公开市场流通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国际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两种。不同于国际直接投资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跨境投资,国际证券投资的流动性强,而且偏好资本市场发达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尽管美国多年来在国际贸易的经常项目下一直表现为巨额赤字,但其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金融市场却吸引了远超过贸易赤字的国际资本的流入,从而弥补了经常项目逆差,维护了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资本的这种流动格局推动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强化了现有金融市场的格局。目前美国几乎占到了全球资本净流入量的70%。而英国和法国等也是重要的资本净流入国。大量的资本流入并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为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但在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转化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后,资本也迅速撤离了发达国家市场。流动性中断必然导致畸高的资产价格难以为继,资产价格的暴跌也会对国际经济产生持续的负面冲击。

(三)美国、欧洲和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交易中心。

资产价格的膨胀必须要有充足流动性的支持。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的规模高峰值达到了415万亿美元,是世界GDP总量的20多倍,这其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完成的。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构建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美国国内也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都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美国拥有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等国际性的期货交易所,进行各种金融工具的期货交易,主要交易品种有货币、利率、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由于美国在本世纪初放松了对金融创新的管制,美国期货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数量增长很快。从总体交易情况来看,金融期货交易的规模已经走在商品期货交易的前面,占整个期货市场交易量的80%。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统计数据,1998年美国的交易所内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量总共大约为6.3亿手。到2007年,交易量达到32亿手,增长了四倍多,占全世界交易量的50%左右。2008年,成交量继续快速增长,1月至7月成交量已经超越2007年全年的17.3%。美国的期权交易则从1997年的5亿手,增加到了2007年的25亿手以上。2007年,美国金融期货和能源期货交易量同比增幅超过27%,农产品期货和金属期货分别增长23%和38%。

此外,英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与美国一起左右着世界商品和金融期货的走势。伦敦拥有排名世界第四的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2007年该交易所的交易量达到了9.49亿手(单边),同比增长29.95%,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所,以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为核心的价格体系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65%。

总体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囊括了世界主要的期货交易所,通过期货交易所,资本的大量流人和流出发挥着左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作用。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

资本流动性、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美国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核心地位成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制度基础。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也是这一制度安排的产物。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通常采用如下的公式进行计算P=A+D

其中:P为原油结算价格;A为基准价;D为升贴水

这种算法就是选用一种或几种参照原油的价格为基础,再加升贴水。公式中的升贴水综合考虑了运距、运力、支付方式等,由交易双方协商决定,因此公式中基准价就成为国际原油价格形成的核心,能够影响基准油价,就能够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均衡位置。

在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定价参照的基准油有很多种,比较重要的有布伦特油(Brent)、西得克萨斯轻质油(WTI)、阿曼和迪拜原油等。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价格是其他两个市场的风向标,欧佩克的油价则作为Brent油延伸而与WTI同向浮动。WTI原油实物交割很少,因而更具金融色彩,而Brent原油交易则具有一定的实物特征。由此,这两个品种互相补充、互相依赖,前者提供价格指导,后者提供现实保证。有关研究表明,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主要来自期货市场,从长期来看,期货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占99%以上,现货市场不足1%。这一研究结论也证明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已经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居于核心位置。

经过五年时间,WTI期货日交易量的规模达到了国际原油日产量的规模,而达到两倍规模用了十二年,达到3.5倍用了一年,达到六倍仅用了一年。2007年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共成交5973万手,接近WTI期货交易量的一半,即这两个期货的日交易总规模几乎达到国际原油日产量的九倍。如果将其他原油期货交易量加在一起,规模会更大。2008年1-5月的WTI期货日交易量规模较2007年又上升了16%,与此相伴的是原油价格的暴涨。很明显,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WTI无疑居于核心位置。

WTI是国际原油价格形成的核心基准油,但它并没有完全客观地反映国际原油供求情况、国际地缘政治、季节波动等因素对油价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叠加了美国国内的供求情况、季节波动、天气变化、战略储备变动等因素。这一判断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对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四种WTI期货合约价格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在美国俄克拉马荷州库所交割的WTI现货价格研究显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在短期内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可能有所偏离,但在长期走势和波动情况上具有良好的协整关系。WTI现货原油仅在美国交易,如果期货价格偏离了美国的原油市场情况就有可能出现供给过剩或者供应不足,现货价就必须与期货价脱钩以实现市场的出清,这种假设与上述实证研究结论是矛盾的。因此,WTI价格走势含有较多的美国因素是一个客观存在。

这个结果就为美国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提供了可能。美国影响WTI期货价格,甚至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具体机制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面:

首先是美元计价体系。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霸主地位,使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为了维护美元的价值和国际地位,1971年美国与沙特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沙特同意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随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从此以后,石油美元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超过80%的外汇交易和超过50%的全球出口是以美元来计值的。产油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都是美元,美元将美国与产油国捆绑在了一起,同时也为产油国向美国的利益输送提供了基础通道。在2007年以来的原油价格上涨中,美元贬值对原油价格上涨的贡献度接近30%。尽管美国经济也受到了高油价的伤害,但由于美元贬值而导致的债务减轻使美国受益更大。近期内,世界各国经济形势恶化超出预期,除日元外,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货币都出现了相对美元疲软的现象,美国俨然又成为危机时期的资本避风港。危机的策源地成为国际资本最具吸引力的地区,资本流入会为美国发行国债拯救其经济提供资金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无论美元贬值还是升值,世界各国都要为美国的经济危机买单,贬值时向美国提供更多实际财富(减少债务),升值时资助美国摆脱经济萧条(提供资金和低价原油)。产油国实际收益远低于名义石油美元收入,产油国和贸易净出口国以自身的美元储备为美国债务买单。

其次是美国的信息机制。美国能源部下属的美国能源信息署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收集和研究全球能源数据、信息,并对未来的预测信息。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大幅回落,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经济已经明显陷入衰退,人们对原油需求下降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原油价格的下降,美国宣布其原油库存出现意外减少,原油价格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以阻止原油价格的下降,事出突然还是有意为之,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即使是国际能源署也是以美国为首的OECD国家的能源信息机构。美国通过这些能源信息机构,配合政府的政策意图调动国际资本影响WTI价格的走势,从而使得国际能源价格按照美国希望的方向变动,以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和石油安全。尽管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油价下降的总体趋势,但其影响力仍可见一般。

最后是美国的石油储备调控。这实际上是对美国国内供需情况的直接调控。近十多年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数量与原油价格之间具有高度且稳定的正相关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与油价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53。2007年,在国际油价仍处于每桶65美元以上的高位时,美国宣布增加战略原油储备量,有力地支撑了油价的攀升。在今年油价超过130美元以后,美国总统布什于5月19日签署一项议案,暂时停止增加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此后,油价冲高到147美元/桶后逐步回落,再加上美国停止降息,美元逐步由弱转强,国际油价终于止升回跌。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增加尽管只是美国的内部事务,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包括美国使用玉米加工乙醇而引发的粮价上涨,都表明美国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原油价格实际上主要受到WTI和Brent原油价格的影响,而前者的金融属性又决定了其极易受到国际过剩资本的青睐。因此,本轮原油价格波动的路径非常清楚,在全球经济强劲增长带来的石油实际需求增加的支持下,美元贬值和资本在美国国内的集聚引发国际过剩资本流入期货市场,从而推动了原油期货价格的上升,而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石油需求下降预期下,国际资本撤离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和美元升值则推动了油价的大幅下降。

三、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国有化

过去三十年里,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油气资源储量显著下降,已经从1970的85%跌至2007的7%。与此趋势相反,随着石油资源国有化进程的反复进行,国家石油公司掌控的世界石油资源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超过了90%。外资企业国有化的补偿形式在外国公司同东道国之间一直存在争议。但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却为资源国将外国公司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国有化提供了法理基础。《宣言》重申对自然资源的永久原则:“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规定各国有权使用适合本国情况的方法,包括国有化或将股份转给本国公民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实施有效的控制。这一权利是国家充分的永久原则的体现,任何国家都不能诉诸经济、政治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压力来阻止对这一不可剥夺的权利地实施。

(一)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引发了石油资源的国有化运动。

从石油国有化的历史来看,国有化与私有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高油价时期,产油国更倾向于将石油资源国有化,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以使本国从大幅上涨的国际油价中获得高额利润。随着油价的走低,产油国的国有化政策逐渐变弱。进入低油价时期,产油国纷纷采取私有化政策,向私人资本开放石油领域,利用外资以及外国石油公司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促进本国的勘探开发水平。这种关系表明,原油价格高涨对于石油国有化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正确理解促进石油国有化的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运用Logit回归方法,通过大样本数据的定量研究揭示出导致国有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从研究结果来看,油价冲击和国家石油资源的丰富程度是促成产油国有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油价冲击与国有化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也意味着产油国从这一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从国家石油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产油国除了从国有化中获得经济利益以外,也获得了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政治筹码。例如,俄罗斯通过控制天然气出口对乌克兰和欧洲产生的影响,以及委内瑞拉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而对抗美国的敌对态度等。对于石油资源不丰富、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国家而言,国有化只能获得部分经济利益,却不能获得政治利益。因此,国家石油资源越丰富的国家,在油价高涨中国有化的总体收益就越大,也就越有国有化的内在冲动。

(二)新一轮石油国有化的进展及其前景。

虽然石油国有化并非始于拉美国家,但拉美国家的石油国有化却是本轮国有化进程中最为密集和突出、影响最大的事件。

2004年,俄罗斯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石油业的宏观调控,将尤科斯公司收归国有,然后通过收购的方式将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打造为俄罗斯“石油业龙头”。同时在法律上,《矿产资源法》和《天然气出口法》将石油天然气资源及其基础设施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2006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先后通过政策或法律,大幅提高对石油公司的利润分成,或者直接将油田国有化。在非洲,乍得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也早已开始提高分成比例和限制外国公司在原油开采中的控股权,土库曼斯坦强化了总统对资源开发的绝对控制权,并削弱了油气生产和贸易企业(各康采恩、国家公司)的权力。

原油价格的高涨和国有化给产油国带了丰厚的收益,各国普遍增加了对国内各项事务的开支,包括对经济和公共事务的投资,稳定了各国的政治状况,改善了民众福利。但是,这一良好势头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即国民经济支柱的单一性和原油价格下降所导致的良好发展势头的不可持续性。产油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具有刚性特征,扩大容易,收缩比较困难。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到了接近50美元/桶,而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而委内瑞拉的2008年财政预算是按照100美元/桶的价格编列的,情况较好的沙特也是按照50美元左右的价格编列的,2008年全年油价预计平均略低于100美元,这些产油国的预算仍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破40美元/桶。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低位徘徊乃至继续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要求产油国必须大幅压缩预算开支,否则就需要大幅增加原油出口以保证预算规模,而这又反过来导致原油价格更大幅度的下降,产油国已经再次陷入了两难处境。收入的减少同样也会影响国家石油公司的投入能力,甚至是产出能力。这样一种反向循环减弱了产油国将石油国有化的内在动力,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产油国仍有将其石油资源私有化的可能。

(三)本轮石油国有化的本质。

从更本质的角度看,本轮石油国有化是产油国同国际资本与跨国大型石油公司的较量和对现行国际石油市场秩序的挑战。虽然跨国大型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储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其凭借着强大的技术、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仍对世界石油市场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国家石油公司的崛起正在改变这一局面,已经形成了与跨国大型石油公司的正面竞争和冲突。广大资源国一直依赖石油出口换取外汇,可是石油出口不仅价值量低,对带动国内经济、工业化和就业等作用微弱,而且出口价格也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没有价格上的话语权。石油国有化运动彰显了国最大利益原则,对于现行的跨国大型石油公司和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石油市场秩序形成了挑战。产油国正在全力发展国内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重点吸引外资进入下游领域是主要措施之一。此外,产油国还积极开拓新兴消费市场,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为争取石油定价的话语权做准备。但应该看到的是,在国际原油供需紧张的时候,这样一些做法也许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一旦出现原油供给过剩,国有化措施最终还是有可能伤害到产油国自身。原油价格的快速下降表明,短期内产业的单一性决定了产油国挑战现行国际石油市场秩序仍难以取得明显进展。

四、新形势下的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发展的对策

石油国有化对现行国际石油市场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原油价格的迅速下降则为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了机遇。石油国有化虽然冲击了原油的供需格局,但在原油价格高涨时,产油国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是后来的预期石油消费刚性增长的大国,因此中国企业在业务谈判中较为被动,而国际原油价格的下降则为中国扭转被动局面提供了机会,在积极有效应对国有化风险的前提下,与产油国的合作将会取得双赢。

(一)深入研究资源国动向,有针对性地调整投资结构。

加强投资选择地区政治风险的评估,从宏观上把握国有化风险。在微观层面具体分析投资方案的区域特点与国别特点,确认计划项目最易遭受国有化风险的地区、风险发生的可预见性、概率以及后果。识别潜在的国有化风险源,预测将来国有化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时间,从而根据目标国的总体政治、经济形势和石油战略动向有针对性的投资。

(二)积极创新与产油国的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篇9

关键词: 模杯文胸;工艺流程;计算机建模

Key words: Mold-Cup bra;production process;computer modeling

中图分类号:TS941.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019-03

1 模杯文胸

文胸的款式和设计在近10余年的时间里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文胸。其分类也有多种,按照文胸的罩杯材料可以分为:单层文胸、夹棉文胸、模杯文胸[1]。

模杯文胸的罩杯部分用海绵、喷胶或丝绵,经高温、高压定形而成,其外形浑圆自然、挺实丰满。无需车缝工艺,故模杯表面光洁无瑕。模杯经模压工艺一次成形,本身已具备一定的形状,能对胸部起到较好的塑型效果[2]。

模杯文胸是近年来非常热销的一类文胸产品,其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加大,国内的一、二线内衣企业也纷纷投入模杯文胸的研发和设计中。

2 企业现有模杯的制作工艺及流程

模杯文胸的整体设计及制作基本符合文胸的一般设计流程,但是模杯的基本造型设计部分却有一套独特的方法,现概括为如下几个步骤。

2.1 模杯造型设计 首先,有经验的石膏师傅根据确定好的款式图样进行款式分析,主要是看模杯部分的款式造型,制作出造型几乎一样的模杯石膏。其次,针对模杯石膏制作胶壳,因为石膏久了就会干裂变形,不便于保存也不利于今后再利用,而胶壳则能够长期的保持石膏的形状。目前企业是利用真空抽塑机制作胶壳,制作完成后需要检查胶壳的形状,如果胶壳形状不够满意,则选择已有的与所设计模杯形状相似的胶壳来进行比较,如果还不满意,则重新制作胶壳,直到总体形状和石膏形状非常吻合。再次,对合适的胶壳进行抄数扫描,从而获得胶壳的点云图模型,在计算机中一般是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将模杯的点云图进行点云消噪、点云精简、部分点云删除、增补点的数据优化处理,然后转化成UG可以识别的文件格式。最后,将该文件格式导入UG中,将点云数据构建成模杯的基本曲面,修改曲面形状至所需形状,再在曲面上截取需要的模杯造型。至此,模杯的基本造型设计就完成了。

2.2 模具的制作 模具是由上模和下模组成的。只有将模具制作好后才能把模杯材料放进机器内进行模压定型。将在UG中设计好的模杯内外曲面造型文件进行编辑,设计走刀数、走刀轨迹和刀的型号,然后转化为CNC语言,输入数控机床。机床会自动根据指令对铝块进行加工(模具一般采用铝块,也有其他材料),直至模具的上下模造型分别成为模杯内外曲面造型。

2.3 开模 开模(企业俗称),是指把模杯材料放进模压机内经高温、高压定型的过程。模杯本身压制成型后,还要再压一次面布,作为覆盖模杯的外表面材料。

开模是决定模杯文胸制作成败的关键一环,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上下模具的温度、气压、定型时间,对于面布还要注意上下模具的间隙大小,只要有一个因素控制不好,就会出现棉杯变色、走形、不出顶、杯的容积变大或者变小等问题。

2.4 制作样衣进行试穿 将制作好的模杯拿来,再配上适合的钢圈、鸡心、下扒、后比等部位的制作,制成样衣。之后就是试穿。此次调研的企业是采取先在人台试穿,看大致效果,若无问题再进行真人试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对内衣的合体性、美观性、材料应用的合理性等做出评价,并提出意见。试穿满意则进行样板缩放,否则,要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改,直到再次真人试穿满意为止。

模杯文胸的设计及制作流程可以概括为图1。

3 现有模杯设计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图1我们不难看出模杯文胸的设计相对一般普通文胸较为复杂,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对模杯基本造型的设计上,从制作石膏到制作胶壳、到对比胶壳效果、扫描点云数据、构建基本曲面最后截取模杯造型以及中间的效果评价共用了8个步骤。如果下一次款式造型发生较大改变或者设计人群的年龄、地域性有所变化,已有的胶壳就不能满足需要,企业则不得不重复上述的设计劳动。因此考虑能够简化这部分的内容(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部分),代之以直接依据人体的特征数据在计算机中建立较为合理的模杯造型的方法,不但能够大大简化设计步骤,省却模杯造型所需的时间,提高设计的效率,而且使得企业的设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变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

4 考虑简化现有模杯设计流程

4.1 分析企业现有的设计法 逆向设计狭义的概念是指反向设计,即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构实物的CAD模型的过程,是从一个已有的物理模型或实物零件构造相应的数字化模型的过程[3]。

显然,企业通过扫描已有胶壳,获得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导入UG,构建成模杯的基本曲面的过程完全是一个逆向工程的过程。经过分析可知,企业采用这种设计方法最大的弊病在于设计很被动,不适用于对象的种类或者性质经常变动的产品。

4.2 简化工艺流程应采用的工程设计法 正向工程是我们最常用的产品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通常是先根据产品的功能收集市场信息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运用CAD系统将产品的概念设计生成数字化模型;接着进行评估,若效果不满意则重新进行概念设计,若满意则制定生产工艺流程,根据流程设计、制造工夹具、模具等工装;再对相应的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最后对产品进行检验及性能测试[4]。

无论是正向还是逆向工程设计法都是产品设计制造的手段,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但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为了简化现有模杯设计工艺流程,我们应该采用正向工程的设计思路。采用此法可以使企业摆脱由于设计人群年龄或者地域性变化而带来的重复而复杂的被动性设计工作,提高设计的适应性,使原有工艺得以简化,提高生产效率。

5 简化现有工艺流程的实现方法

5.1 简化工艺流程的核心任务 简化现有工艺流程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计算机建模,即:根据客户要求(某类人群)或设计师设计的模杯文胸款式,分析模杯的造型,通过正向工程设计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获得内衣模杯产品的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为内衣模杯模具的设计及后续产品的检验提供依据。

5.2 简化工艺流程的具体思想和实现方法 图1中虚线部分的内容是我们需要简化的,即简化为计算机建模工作。具体思路和实现方法构架如下:

第一步,确定模杯杯型及针对人群。前期的模杯造型分析结果是计算机建模工作展开的重要一环,在这一步中需要根据客户要求或设计师设计的模杯文胸款式,分析模杯的造型,确定是3/4杯、1/2杯还是其它杯型,其结果用于后续模杯杯型的截取;此外,还要确定模杯是给哪一类人群设计的,不同人群的具体研究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第二步,确定建模样本并提取相关数据。根据第一步的分析结果,研究该类人群整体形态特征,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形态进行分类,寻找能够代表该人群整体特征的类型,从而确定建模研究的样本。对样本类型进行测量,分析并提取特征点、特征部位以及对应的特征数据,确定建模时所需的数据。

第三步,生成设计的基准平面和基准点。由于模杯造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曲面,在构建曲面时需要依据曲线来生成曲面,而曲线的生成必须在一个或多个基准平面内根据点来构造;此外基准平面和基准点对于后续建立人体局部原形实体(其意义在于它可以保证模杯在建模时有一个人体尺寸的依据和参考,是建模的基本框架)也是必须的。

第四步,生成一个或多个人体局部原形实体。在设计基准平面和基准点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样本类型及获取的相关数据,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或多个人体局部原形实体,主要是人体脐点以上部位的原形实体。

第五步,生成模杯内外曲面的控制曲线。依据人体局部原形实体为框架,在基准平面内创建模杯造型的基本控制曲线,采取由基本控制点生成控制曲线的方式来构造(基本控制点的数量以及曲线的数量由第二步的分析结果拟定),必要时对曲线造型进行编辑和修改。

第六步,生成模杯内外曲面。以设计基准平面中的若干条控制曲线为依据,分别生成模杯产品的内外曲面。最好采取由曲线生成曲面的方式来构造曲面,注意内外曲面的构造曲线一定要分别生成,否则,容易产生混乱。

第七步,生成模杯杯型。对所生成模杯产品的内外曲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编辑;对内外曲面进行模杯杯型的截取,即确定是截成3/4杯、1/2杯还是其它杯型(根据第一步杯型的分析结果进行截取)。

第八步,生成模杯数字化模型。模杯的内外曲面分别生成后,就可以依据其曲面造型分别对上下模具进行加工了。但若想观察模杯的最终效果,即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还需要对内外曲面再进行一定的操作,让其形成模杯实体,实体生成后,建模工作结束。

至此,我们便完成了对原有工艺流程的简化,如图2所示。

6 结束语

分析了内衣企业现有模杯文胸的设计工艺,对其设计流程做了整理,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提取某类人群人体特征数据,依据数据直接用计算机进行模杯建模的方法,简化了内衣企业现有模杯制作工艺的流程,不但使得内衣企业改变了现有被动设计的局面,同时通过工艺的简化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务信息系统的发展。财务业务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充分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能够对会计进行科学的管理。在重组会计业务流程时,要优化会计业务流程结构。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优势

1.财务业务一体化具备着高度的信息集成。首先是信息的高度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主要是将财务子系统和业务子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在面对企业的业务时,可以共同完成处理。比如在企业的赊销业务上,销售部门可以将客户的订单进行有效的处理,生成的销售发票可以传递到财务部门作为应收款。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利用财务业务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业务数据的共享,高度集成了业务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其次是业务流程的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在高度集成业务流程时,可以在其过程中将各种冗余和非增值活动进行消除,使得企业流程处在最佳状态当中。

2.财务业务一体化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和同步性。经济业务活动在财务业务一体化中进行处理时,主要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的。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需要进行一连串的、跨系统的业务处理行为。随着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业务子系统可以将企业中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部的处理,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和同步性。

3.财务业务一体化增强了会计职能。首先,能够更好的体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能够及时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第二能够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财务业务一体化可以及时的获取业务信息并将其保存在数据库中,从而生成实时、高效的会计信息。财务系统可以将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完整的体现,使得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的获得有效的信息数据,从而对企业决策的进行有效的控制。

4.能够有效的实现会计的决策功能。财务业务一体化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连接在一起,使会计人员对实际业务过程进行直接有效的关注,能够为管理者提高有效的信息决策数据。

二、重组会计业务流程的必要性

1.现行会计流程所存在的问题。现在的会计流程主要还是利用手工处理方式,从而可以对手工处理方法进行重组。手工会计流程主要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记录、汇总和报告,其核心内容就是会计科目。会计流程在使用电算化方式时,可以取代手工需要进行的大量信息的分类和存储工作,可以自动生成账薄和报表。但是,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按照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处理规范进行运作,不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进行改变。因此,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效果,必须要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重组。

2.企业业务流程变化带来的变革。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信息化的冲击。现代企业不仅要对内部增值活动进行增值,也要对各个企业之间的行业价值进行密切的关注。不仅要保证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也要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外部协调运作,在电子信息化的冲击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势在必行。在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时,要保证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业务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能够与企业外界所有相关的行业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处理工作。其次要建立动态性的会计信息系统。随着现代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具备着一定的扩展性和开放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业务流程能够顺应时展。

三、重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流程要点

1.充分适应业务流程。对一个企业来说,会计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流程。财务业务一体化要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进行紧密的结合,并要将业务流程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也要对业务流程的需要进行满足。在构建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后,主要是进行对企业数据的采集、维护和提取。

2.对会计业务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从根本上来说,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辅助管理的工作。在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时,必须要站在会计业务的特点上进行重组,确保会计信息有着足够的及时性、可靠性,保证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高有用的决策,能够对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工作进行科学恰当的控制。

3.对重组工作的规划保持极大的重视。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就是对企业传统的会计结构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工作。有许多企业在重组会计业务流程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并且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失败案例。因此,在重组会计业务流程时,必须要变革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准备充足的数据,规划好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方案,进行有效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四、总结

财务业务一体化所具备的高度的信息集成、有效的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和同步性、增强会计职能以及实现会计的决策功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变化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现行会计流程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篇11

当前,中国冷链物流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是信息技术不能满足现代企业服务的需要,特别是结合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原因,导致中国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很高,竞争力低下,行业不成熟。由于城市冷链物流的专业性和运作始终与能耗相关,温度和成本难以控制,因此城市冷链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是配送路线优化和成本控制。通过研究配送路线优化方案和配送成本,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 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又称低温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特殊的物流形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冷冻冷藏食品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711美元,由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可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2 城市冷链物流配送的特点

城市冷链物流在低温中运作,运作过程始终与能耗相关,控制冷链物流运作成本至关重要。城市配送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决定了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城市冷链物流配送是路线距离、配送时间最短,温度合适,成本最低的配送组合。通过优化配送路线,缩短配送时间,降低冷链物流的整体运作成本,提高冷链物流的核心竞争力。

3 城市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分析

在以往的大多数配送路线优化研究中,以路程最短为目标,只考虑了路程成本最低的理想情况。而现实中配送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城市配送中,路程和时间是相互独立的,研究成本的发生因素也非常重要了。特别对于特殊的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路程成本已经不是主要的成本,而时间成本将会变得非常重要。时间成本的产生和城市的交通效率成反比的关系。因此,优化城市配送路线必须要考虑时间成本,才能取得较满意的优化方案。

4 城市冷链物流配送问题描述

4.1城市冷链物流配送问题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路线、成本优化问题可以描述为:假定一个城市有1个“冷”物流中心和n个销售商。每个销售商配送路线有多条可以选择,配送先后顺序不确定。配送路程成本和时间成本相互独立,不存在某种关系。路程成本由距离确定,时间成本由制冷成本、司机成本、机会成本、商品质量成本确定。配送路线优化的任务是根据配送任务要求,确定具体的路线和合适的时间,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使得路程成本与时间成本的综合目标取得最小值。

4.2配送问题算法描述

旅行商问题,即TSP问题是组合优化的著名问题之一。假设一个旅行商人要拜访m个城市,他必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路径的限制是每个城市只能拜访一次,而且最后要回到原来出发的城市。路径的选择目标是要求得的路径路程为所有路径之中的最小值。

数学模型为:

对于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路线优化的问题,在路径成本分析方面,可以看作一个TSP问题来研究。

5 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配送路线优化问题

5.1遗传算法简介

遗传算法是被研究最多的一种有效解决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它最先是由John Holland于1975年提出来的,是模拟达尔文的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作为改进启发式算法的佼佼者,以其简单通用、健壮性强等显著特点,被称为显著的智能算法,尤其适合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高度复杂的非线性问题。

5.2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特殊的TSP问题

5.2.1选择算法分析

使用黄勇军等提出的改进的遗传算法模型进行求解城市冷链物流的路线最优化问题。这里只求解路程最短问题,不对算法做过多研究。由改进的遗传算法分析,该方法是一个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早熟收敛,有效解决TSP问题的遗传算法。

5.2.2配送点坐标初始化

设“冷”物流中心要为31个大型超市配送商品,31个大型超市的位置由a矩阵给出,则初始化坐标为:a=[3302 2541;3163 1259;4397 1245;4712 2639;2487 4575;2326 4156;2538 3289;1054 4104;4152 4870;3356 1700;3070 1670;2652 4536;3088 2541;1851 3166;4332 2695;3515 2678;4158 2279;3461 2430;1580 2612;3676 2658;3629 2638;2673 4931;1349 2108;43572736;23944263;24693521;43352540;15102550;15452737;42784826;3370 2977];

下图是由Matlab所绘出的31个大型超市的初始位置坐标图。初始坐标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模拟城市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大型社区的所在地。

5.2.3通过matlab仿真,确定改进遗传算法的参数

算法中的参数主要有初始种群n、迭代次数c、交叉概率pc、变异概率pm、淘汰参数m。由于遗传算法的随机初始种群的特点,不能确定最优的参数,通过多次改变参数,分析参数的选取,然后再通过较优参数计算最短路径。

下面是通过定量改变参数的方法,分析每一个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如下表格

通过分析知,最优参数的取值是一个组合,当c=1000,pc=0.9,pm=0.2,m=2(m=1时,会影响收敛速度)时,可以较好的得到路径最短。

5.2.4matlab求解最优路线方案

由于初始种群的随机性,种群的初始化会给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通过三次运行,得出该方案的最优结果(如下图)。

最优值:rlength=19000

其中R为最优路径编号顺序,rlength为最优路径距离。

6 考虑时间成本的人工辅助优化设计

6.1人工辅助设计优势分析

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可以取得路程成本最低的配送路线方案。但是,由于城市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其成本比常温物流成本高很多,因此,我们也必须考虑时间成本。只有平衡路程成本和时间成本,我们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配送路线优化方案。

6.2区域化的配送路线人工辅助优化

假设城市冷链物流配送的最短路径如图1所示,现实的情况(图2)是客户的分布地点成区域化(1、2、3、4区域),并且客户需求量也不一样,区域1需求9单位的商品,区域2需求7单位的商品,区域3需求16单位的商品,区域4需求3单位的商品。配送车辆满载为5单位。因此也产生了满载率与路径优化的问题。

根据时间成本,配送原则是:以区域化为单位,分配配送车辆;以总路程最短方案为基础,优化区域内的配送路线;以时间合适为标准,选择配送路线;以满载率为目标,选择区域间的配送路线。

6.3人工辅助优化方案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区域内客户需求量分析,区域1需车2辆,区域2需车2辆,区域3需车4辆,区域4需车1辆。理论需求7辆车,所以需求车辆数N为:7≤N≤9;

步骤二:以满载率为目标,区域2、4合为一个区域,这样满足满载率目标;

步骤三:根据总路程最短目标,分配2辆车去区域1配送,4辆车去区域2配送,2辆车去区域2、4配送,路线为遗传算法得到的方案;

步骤四:结合GIS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和时间单位成本,选择快速长路程或者短路程慢速的路线;

7 结语

通过对以往的城市配送路线优化方案问题的分析,研究了基于城市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的成本优化问题。以传统的方法解决路线最短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城市配送的路程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创新人工辅助优化配送路线,提出了人工辅助的区域化优化配送路线的方法,解决了城市配送中路程和时间相互独立的问题,实现了总成本最优的目标。为解决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的路线、成本最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下一步的工作是开发实现CCLMIS的专业信息系统,解决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芳,罗清明,叶春明.JIT方式在冷链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1.

篇12

2008年本院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和准备工作,2009年开始进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2010年11月份开始取消传统的先挂号收费再就诊的流程,转而以“先诊疗,后结算”的门诊就医模式为指导思想,采用了先诊疗后收取挂号诊查费流程;2012年底门诊自助服务系统正式上线应用,为门诊就医流程再造添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提供了更多的便民设施及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和服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虽然门诊人次在迅速增长,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我们却能解决了就诊过程中的三长一短问题,门诊秩序井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一切都与本医的改革发展,特别是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息息相关,建设中我们不断优化了门诊就医流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切都得益于从考虑门诊挂号流程再造的建设、实施、实施效果分析开始[1]。

1 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应用项目背景

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与需求也在快速变化。新医改(全民参保,患者急剧增加……),医疗资源不足,旧的门诊就医流程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三长一短”现象严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闹”经常发生……,患者满意度下降。作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是医院建设的永恒主题[2],这些问题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对待。

1.2 解决思路 转化传统医疗理念。理念创新,就是用发展的思维、战略的思维、谋变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现状,谋求新境界的思维定势,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方法和全新的思维模式,指导、统领和挑战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践[3]。医院既不能固守传统手工流程,也不要只是进行单纯的收费系统建设等,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化医院的建设进程,特别是如何把信息技术移植应用到医疗业务与医疗管理上来,建成一个信息化的医院,利用医院信息化的成果很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解决看病难等问题。想方设法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来有效解决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三长一短问题,阳光就诊,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丰富医疗服务手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2 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应用项目实施效果展示

2.1 门诊就医流程改造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以“先诊疗,后结算”的就诊模式为指导思想,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平台,推进和实施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优化。流程再造后主要能提供如下一些基本服务功能:人工办理就诊卡、自助办理就诊卡、人工挂号、自助挂号、自助打印检验报告单、自助打印门诊电子病历、预约挂号、人工缴费、自助缴费、电子显示与叫号及其他功能,改善就医就诊环境,解决 “三长一短”问题,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遵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靠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医院。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完成了HIS、PACS、LIS、EMRs、心电生理网络系统、自助服务系统等核心系统的规划,开发,上线应用。

2.3 技术创新点,技术创新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改变传统的就医就诊模式。以“先诊疗,后结算”的就诊模式为指导思想,完成门诊就医流程再造这关键性突破,可使患者轻松就诊,大大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新的门诊就医流程大大贴近和响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呼唤,满足了患者的就医希望和需求,促进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2.4.1 传统流程 门诊部需安排较多的挂号员进行人工挂号并按每患者2.5元标准收取门诊挂号诊查费;患者就诊后,在门诊收费处由收费员根据医师的职级进行人工判断是否该收取门诊挂号诊查费的差价。副主任以上医师级别的补收差价,医师级别的则不退门诊挂号诊查费。优点:主要是能收足部分来医院咨询的不治疗、不取药患者的门诊挂号诊查费。缺点:需要开支挂号员的人力劳资、差错发生率高、门诊就诊流程繁琐、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等,而且随着日平均患者门诊量的增加,人力资源显得尤为紧张,给患者就诊和医院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2.4.2 优化流程 医疗机构的人性化服务是目前各级医院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5]。门诊作为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前沿场所[6],流程优化后,医院门诊部不需安排挂号员进行人工挂号和收取门诊挂号诊查费,患者就诊后,在门诊收费处由系统根据医师职别按三甲医院收费标准自动收取门诊挂号诊查费。优点:节约人力劳资开支、大幅降低误差率发生、简化门诊就诊流程、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等。缺点:主要是漏收部分来医院咨询的不治疗、不取药患者的门诊挂号诊查费。门诊医生站计算机采用瘦终端机与终端服务器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维护方便,效率较高[7]。2010年2月-2011年6月门诊挂号流程改造前后月均门诊挂号诊查费收入对比。

2.4.3 已实现门诊就医流程改造总体目标情况 经过多年的调研、规划、开发、应用,以医院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为平台,基本实现了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应用。解决了患者就诊“三长一短”问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体能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把“先诊疗,后结算”的就诊模式,即先诊疗后收取挂号诊查费的就诊模式正式应用于门诊就医流程中。门诊系统会根据开处方的医生的职称及是否享受特殊津贴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挂号诊查费,只需要信息系统运维人员事前做好维护工作,窗口人员及自助终端就不必再干预相关项目,如收费项目和职称等挂钩问题,有效防止了错收、漏收情况的发生。(2)“先诊疗,后结算”的就诊模式结合门诊自助服务系统、人工服务,让患者享受到了便捷门诊就医服务。(3)门诊患者可以选择人工办理就诊卡或自助办理就诊卡,有效分流患者。(4)门诊患者可以选择人工挂号或自助挂号,有效分流患者。(5)门诊患者需要预约挂号的,可以选择现场、网上或电话预约。(6)门诊患者候诊时根据屏幕和叫号情况进诊,有效维护了就医秩序。(7)有效避免因手写字迹不清等各种因素,在由人工录入后导致的处方差错等,提高医疗质量。(8)自助打印检验报告单,既方便又及时,可以有效避免或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实现自助打印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转变。(9)单位时间内,就诊效率提高20%以上。门诊流程再造对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的意义[8],重要性可想而知。(10)门诊患者可以选择人工缴费或自助缴费,有效分流患者。(11)优化后的门诊挂号诊查费总误差率比传统门诊流程降低8%以上,优化后的门诊挂号诊查费总误差率降至3%以下。优化后,2010年2月门诊挂号诊查费总误差率为21.4%,3月为20.5%,4月为13.0%,2011年2月为2.25%,3月为2.17%,4月为2.17%。(12)门诊患者年平均满意度提高至85%以上。2012年1-12月份门诊诊疗达77万多人次,比2011年同期增幅16.45%,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0.91%;2013年1-12月份门诊诊疗达88万多人次,比2012年同期增幅16%,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达86.5%。2008年以来本院门急诊人次的变化见图3。(13)门诊就医流程改造后有效分流了患者,解决了就医过程中的“三长一短”问题,为门诊患者减少了20%以上无效的、令人烦躁的等待就诊时间。(14)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及时、有效监控掌握门诊的实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15)经济效益:节省人力资源,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减少差错。在患者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基本做到了没有增加相关窗口业务员。(16)社会效益:解决了患者就医过程的“三长一短”问题,把更多时间还给患者,减少差错,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2.5 目前在门诊部遇到的主要问题 (1)门诊初诊预约和复诊预约率不高;(2)偶有银行卡扣费成功但医院HIS缴费失败现象;(3)门诊病历虽已上线,但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尚需解决;(4)由于地区差异,很多民众对自助设备的使用还没有从根本上接受,需要加大指导及宣传工作;(5)就诊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还不是很完善,就诊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短信提醒功能尚未开发;(6)医院门诊收费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思考[9],在自助设备上使用信用卡、医保卡缴费功能尚未完善;(7)网络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还不够高,网络运行安全与信息数据安全度不高。

2.6 继续完善、优化、服务于门诊就医流程相关建设及进一步规划建设的理念 医院数字化门诊系统的设计与构建[10],从患者进入医院开始所有的就诊程序都离不开HIS的介入,应增加便民服务措施[11],根据逐步实现银联卡交费、信用卡交费、医保交费,预约诊疗、区域医疗、健康档案建设等系统集成应用的医改方向,以“先诊疗,后结算”的就诊模式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相关系统建设及人文关怀建设,解决好门诊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便利、更好的就诊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于门诊就医流程再造的总体目标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针对实际情况,可考虑如下几点改造升级建议:(1)医院骨干网建设:如何存在多院区,可考虑多院区均租用裸光纤直通中心机房的集中平台方案,双核心网络交换平台分别部署在不同的两个主机房,各院区作为一个科室单元接入核心网络,同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实现电话语音、安防监控、院内业务网、互联网与无线网的统一管理平台。两机房间则实现完全双机容错技术方案,当某一机房完全瘫痪时,另一机房可以不需要人工干预就实现无缝切换,达到业务不中断的目的。(2)信息系统建设:门诊各先进子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包括门诊预约系统、门诊结算支付系统、多功能自助服务系统,将新的门诊就医体验延伸到各个就医环节,能给患者展现出高效、便捷、温馨的就医体验。包括积极有效推动预约诊疗系统的应用,引入号源池的思想,多预约渠道共享同一个号源池,使预约号源最大限度的共享[12]。全面放开医生预约号源,电话、网络、现场预约一体化,对发动患者成功预约的医生进行奖励,推动门诊预约率的提高;依托医院现有HIS系统,在此基础上与银行合作推出“银医通”系统[13],积极推动新型门诊结算支付系统的建设使用,引入银行竞争机制,与银行合作研发多功能自助机,并由各协议银行在门诊各楼层部署多台自助终端,实现所有银行的现场支付结算,各银行指派专人指导患者缴费、退费等操作,终端维护、现金管理完全由银行负责,医院只与银行进行报表对帐;医院加大就诊卡预存款的宣传,对发动患者预存成功者进行奖励;同时,与银行、支付宝共同开发网上支付业务,实现网上银联支付、微信支付。当前就医过程中,排队挂号和付款花费的时间也许远远大于诊断,而微支付功能的推出,有望能改变从预约挂号到缴费整个就医流程,极大的方便病患就医[14]。积极引入短信平台,方便患者就医,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短信平台,主要应用于门诊医生站开单提醒、缴费提醒、预约提醒、结果查询等,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就医;推动手机门诊系统的建设应用,手机门诊应用后,可实现医生在家里也能为患者开方就诊,进一步提高门诊诊疗效率;推动门诊电子病历建设。(3)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及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

综上所述,门诊流量递增须加强门诊精细化管理,主要措施是改善门诊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完善配套服务[15]。门诊作为医院工作的第一站,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16];数字化门诊系统创新了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了便捷、舒适、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12]。采用“先诊疗,后结算”的门诊就医流程,把自助服务、银医合作引进医院,把预约诊疗、多功能缴费平台功能,结果查询功能,短信平台功能等集成到信息系统及各服务环节中,能大大改善患者就医就诊环境,“三长一短看病难”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深受患者的好评;提高医疗质量、就诊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志锦,韦英婷,张刚.门诊挂号流程再造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2,2(19):111-114.

[2]杨国胜,李志远,于志新,等.对病区管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的初步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3,1(10):139-140.

[3]李华才.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三个创新”[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2):1.

[4]张刚,吴志锦,周志彬,等.门诊自助服务系统助力门诊就医流程再造[J].中国医学创新,2014,10(11):128-130.

[5]彭智才,尚政琴,王玉贵,等.医院门诊“银医通”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4(9):30-32.

[6]侯冷晨,金逸,徐英,等.综合性医院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机的运用[J].现代医院管理[J],2012,5(10):48-51.

[7]张刚.瘦终端机与终端服务器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10):143-145.

[8]余航,黄天霞,刘刚.门诊流程再造对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的意义[J].求医问药,2012,9(10):419-420.

[9]渭茂善,梁静,潘国英,等.医院门诊收费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1):59-60.

[10]樊光辉,赵育新,姚国庆,等.医院数字化门诊系统的设计与构建[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5(27):344-346.

[11]叶炯贤,王琦,吴清香,等.门诊患者医疗投诉原因与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院,2006,1(10):38-41.

[12]周颖,陈敏莲,胡外光,等.基于Web服务的多渠道预约挂号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10(8):75-77.

[13]曹晓均,杨秀峰,林旭.基于银行卡支付的医院门诊流程再造[J].现代医院,2010,11(10):143-144.

[14]刘路遥,杨祚,曹战强,等.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技术与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10(8):35-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