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篇1

引言

作业环节可谓是课堂教学的又一起点,通过作业环节,学生可以巩固自身所学知识,教授能够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和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从而消除日后学习中的障碍。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作业环节,一般是让学生做课后练习题,这种作业内容几乎都是课上教学内容,不但形式单一,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多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更失去了作业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有挑战性的,教师做作业环节设计,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注重面向学生全体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学生作业环节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由厌恶写作业转为喜欢写作业。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数学作业环节设计所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也必须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对作业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也能够使学生充满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而不是畏难和敷衍情绪。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难题,学生的学习情感将会变得更为浓厚。如在学习完《分类》课程后,笔者将课后作业设计为:近年来,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很多国家要求人们将垃圾进行分类,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怎么样实现对垃圾的分类?这样的课后作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分类”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还使学生更为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向积极方向转化。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

新课程标准所展现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果按照以往做法采取“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所留的作业可能过于简单,使他们不能扎下心去学习,将写作业当成了一种任务,也不能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那些学习稍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感到作业题目偏难,从而产生抵触和敷衍的情绪,时间长久,他们大多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环节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观念,避免作业过于单调和枯燥。

(三)注重学生作业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也应该树立起大数学观念,加强学生作业和现实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和现象入手来完成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促使他们树立起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如在学习《>与

(四)注重学生作业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学科所体现的应用性很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如在作业题型上,可以是填空题、口算题、列式计算题、判断题和应用题等多种形式,通过作业环节,让学生练习做多样化题型的题目,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明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也有大幅提升。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使一个题目变为多个题目,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思路,这种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和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能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环节设计技巧

(一)将作业做层次性设计

素质教育更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爱好、兴趣、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作业设计环节也应注重层次性,以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笔者在作业设计时依据学生实际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可以选择可以回答的问题,如以下应用题中:小利有10本书,小明比他多5本书,(1)小明有几本书?(2)小利和小明共有多少本书?(3)当小明拥有18本书时,小利需要再买几本书?上述作业题的设计难易适中,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和激励作用。这种循序渐进的作业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教育宗旨。

(二)实现作业设计的探究性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而是需要学生间的自主、交流与合作,教师在设计作业环节时应体现出探究性原则。如在开展实践课程《节约用水》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和自身家庭的用水情况展开调查,并根据所获取的调查资料写一份具有实用性的用水建议书。这种探究性的作业设计能将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环节极为重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做题技巧和审题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实施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艺术是多样化的,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挖掘科学的设计方法,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突破。

参考文献:

篇2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训练,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而知识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得到巩固,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以五年级课程《画人像》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很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作业来辅助完成。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速写练习和临摹练习,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选择速写,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进行人像的临摹。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巩固速写知识和速写技法,又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绘画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选择性作业让学生当家做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要求。以欣赏课《节日的装饰》为例,这一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出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日的场景录像,展示节日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节日的多彩装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可以使这一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节日的图片,视频,自己动手制作节日装饰,或者分组进行节日装饰展示,这个收集、整理、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好的美术作业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美,使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

三、作业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应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这一点在美术作业设计中尤为重要。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往往不如学生自己的感悟来得深刻明了。以《献出你的爱心》这一课程为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手段常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根据边远地区小朋友学习的情况,展开丰富想象”都无法使学生感同身受,给学生一种深刻的感悟,对他们产生怜爱之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来弥补这些不足,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我来献爱心”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制作出“爱心物品”献给需要的人,或者仔细观察,然后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生活场景,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爱心”的理解,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通过美术作业设计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是一个完美的作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四、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3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在对我任教的两个班103份关于数学作业的有效问卷中,完成作业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6.8%;错误情况较严重的占16.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占15.2%。结果表明,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而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主要表现为:1.他们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是学生应完成的一项任务这一层次,毫不关心做对或做错、作业书写规范与否。2.如果老师要求严格或家长及时督促,就按时完成作业,否则能不做就不做。3.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去讲或抄袭其他同学的,等等。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大多是在临近下课时布置课堂作业,多为课后习题。这样所有同学都一样,基础差一些的同学不会做,很多时候是抄来抄去;基础好的同学感到太容易,马虎了事,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老师还要为批改这些作业花去大量时间,很多同学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连看也不看。多年来,我为此伤透了脑筋,也想过一些方法,从简单的布置改为精心地设计作业。几年的实践中,为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作业,的确效果比原来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突出的矛盾是:每堂课前,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设计作业,而这些作业让学生去抄,使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抄题上。每节课都油印出来,对农村中学来说,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对老师来说,实在没那么多时间,因为在农村,初中老师的课业负担都非常重。

二、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与形式探究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和不足,本文通过探讨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从而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多年在农村小学任教数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要注重目标性、代表性。

首先,无论从目标的导向功能、反馈功能,还是从目标的激励功能和鉴定功能来说,作业设计都应该受教学目标的制约;其次,作业设计要关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有代表性。新授课的练习是理解巩固新知识,由懂到会,再到思维建构的重要教学活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根据新授课内容,安排单项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次,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安排集中练习,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关键,同时要针对易错易混知识,有意出易错、混题,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使他们全面地理解掌握知识;最后,作业设计要做到重质减量、择优筛选。尽可能将练习安排在课内完成。在课内无法完成当天练习的情况下,可将练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课外完成,而将适中的练习留给学生回家做,做到学有所得,练有收益。

2.作业设计要注重灵活性,启发思维性。

设计的练习,不能超出课标,但又是不落俗套,要新颖灵活,具有启发性、思维性。可以设计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上当”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题,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切忌猎奇生僻,特别是在布置课外作业中,如果不断加码、无限拔高,就势必造成劳而不获的不良后果。如果布置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过难、过深,学生花了时间,却得不到结果,兴趣、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影响作业质量。另外,教师批改费时费力,检查作业和讲评作业费时太长,使新课教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教学高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多做文章,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他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3.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作业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设计的作业浅显易懂,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新知识,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基本题有较大变化(变式题)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这类题目概念反映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

篇4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来看,基本不能用“设计”二字形容,多为教材后的练习,或是一些备用资料中的原题,主要目的是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们不能否认教科书课后作业安排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而进行的,但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也就决定了作业设计必须突出个性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设计就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教学中,第一课时课后作业为“做一做”(算式分别为18×4=,24×3=,25×2=,14×6=,130×5=,2×380=,150×6=,7×13=),从练习上看,这些算式很好地起到了巩固课堂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连一位数乘一位数都还存在困难,或简单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也还存在困难,那么像“2×380=,150×6=”这些算式又将起到什么作用?教师是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来进行作业设计?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突出兴趣性原则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无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的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这也提示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中,要能提高练习的质量,就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虽然新课改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对新知识的教学,而作业设计依旧延续上完课,布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批改讲解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乖乖地”完成,这样的结果是“抄作业”的现象,而一旦学生出现“抄作业”,教师更多采用的是“教育——批评”的方式进行,然而结果依然是“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仔细研究发现,其实学生本身也不想去“抄”,更多的原因是“做不成”、“没有兴趣”。而没有兴趣的更深层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给学生的选择面不够宽。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墙)的教学练习为例,课后练习“做一做”主要以附页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得不说,以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效果,但就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抽象思维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仍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教师如果只能在情境中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始终只能在抽象的知识间打转,一旦遇到困难,积极性急速下降。相反,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如果教师的作业能重生活实践中进行,相信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更好地激发,效果也会更好。

三、立足学生实际,突出生活化原则

正如上例所述,要提高学生在作业中的能力,还得从生活这一大情境出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的确,知识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能保证数学作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还得从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做起。

同样是在(粉刷围墙)的长方体教学的练习中,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让学生以直尺、卷尺等为工具,以教室内的粉笔盒、黑板擦、文具盒,家里的冰箱、书柜等为调查对象,以小组为合作形式进行长方体的调查活动。学生在实地调查中,不仅能获得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整体感知,亲自接触到长方体,通过探究后去计算,然后再和课本结合起来,对粉刷的墙壁进行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随之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差异性原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