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8:2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对比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2],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认为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治疗原则宜“宣肺通窍,渗湿利水”为主。郑秀琴[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耳炎35例,对照组用1%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3次,口服抗过敏药氯雷他定10mg,局部行鼓膜穿刺抽液注药(糜蛋白酶4000U+强的松龙0.3mL)每天1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五苓散加防已黄芪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7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对比两组疗效。在服药治疗期间加强营养,饮食清淡,劳逸结合,防止精神创伤,或烟酒,少吃油炸煎炒辛辣食品等保证药物的疗效。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对比组治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3%,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
2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方法与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鼻腔黏的变态性疾病,临的典型症状表现有可有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为症状表现,发作多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花粉等可引起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大量清水样鼻涕,急性反应减弱或消失时,可减少或变稠浊,继发感染者变成粘脓。轻重程度不同可呈间歇或持续性发作、亦可呈交替性发作,黏膜水肿和鼻塞可引起暂时性的嗅觉障碍,对病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可造成较大影响,过敏性鼻炎约占全部鼻炎的40%,不同年龄的男女均专科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发病,年青人较多见。中医称本病为“鼻鼽”“鼽嚏”,这种常见病发病单纯用西药疗效欠佳,聂耀、汪青霞、高美先等[4]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对照组息斯的敏3mg/次,一日一次,强的松5~10mg,Vco.3g,葡萄糖酸钙片1g,均给以一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以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味: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白芍、黄芪、白术、辛夷、藿香、细辛、白芷,每日1剂,早晚各1次空腹,7日为1个疗程,服药治疗期间少吃油炸煎炒辛辣食品等保证药物的疗效。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比组治愈14例,好转14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46.67%,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
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咽炎方法与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需求、教育的实践、教育的规模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就需要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40多个版本,本文选取的四本相关著作以出版顺序排列分别是:(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下文以A、B、C、D分别代表这四本著作。
一、写作目的
四本著作出版时间先后不同,时间跨度较长,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以及个人的研究方向或侧重点不同。这些因素将会对他们的写作目的产生影响,笔者从他们的序或前言中认为:
(一)A的这本著作是她在多年来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时的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她的目的是:“试图在总结我国丰富的教育研究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她的写作目的可以理解为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探索。
(二)B版这本著作是这四本著作中唯一没有序和前言,但是我们可以从内容提要中看书,本书写作的目的是为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学科而撰写的教学用书,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
(三)C在前言中认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旧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所以说她的写作目的很明确。
(四)D著作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可见,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量身订做的。当然也可作为本专科生教学用书。
二、章节、结构安排
(一)A在章节的安排上共分为四编十五章,第一编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二编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三编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编教育研究的结果与评价。从一般原理——构思设计——研究方法——成果表达,可见编与编之间逻辑性强。但章节内容较多,都比较详细,看不出侧重点,各种研究方法都有介绍。另外,成果表述及评价安排在了倒数第二章,笔者认为应该安排在倒数第一章更为妥当。
(二)B共十四章,前三章论述教育研究的意义,过程,一般性原理,第五章到最后具体论述了各个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运用。第十三章,两个案例单独成章,这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不足之处是本书的最后没有成果的表述与评价。应该把成果表达与评价这的内容加进去,样安排才使得整个教育研究更加完整,系统化。
(三)C共十一章,第一章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述,然后是一般步骤、选题,抽样,论证,建立假设、6种具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统计法与SPSS操作以及成果的表达。从孙版的章节看出该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一气呵成。
(四)D共十二章,前两章是概述、确定问题。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具体论述了各个研究方法的含义、分类、步骤、案例。最后一章则是成果的表达。总体上说,思路清新,每一章的题目都是“如何……”,可见,本书的侧重点是怎么做,如何做,操作性很强。
三、研究方法的选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性质、目的、范围、对象等的不同,可以把教育科学研究分成20多种,这四本著作都选取了5-9种研究方法进行论述,但各版本选取的侧重点不同。
(一)A选取了五种,分别是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这五种研究方法比较传统,由于年代久远,以及时代的发展,这五种研究方法目前很少见了,近年新编的教材里较少选取这些研究方法。
(二)B选取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包括了目前经典和一般的研究方法,各研究方法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介绍。
(三)C选取了文献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统计法及SPSS操作。涵盖了目前经典和流行的几种研究方法,其中统计法及SPSS操作,其他三版本中是没有,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四)D选取了文献研究、定量研究、教育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比较研究、现场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等共九种研究方法。每一种研究方法按照“含义、特点——分类、设计——运用”的顺序介绍。另外大多数的研究方法的最后都有案例分析。
按照质和量的构成,教育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问卷调查、统计法、实验研究等属于定量研究。行动研究、比较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属于定性研究。这四本著作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知识背景、研究方向的不同选取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种类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在选用的时候是选取其中的一种还是多种,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语言表达
(一)A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在语言表达上很严谨,语体很正式、详细、准确,更加倾向于学术性的著作特点。该著作专业性很强,里面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如第19页:“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熟知各个不同的时代所出现的关于外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见解,这对理论自然科学来说是必要的,因为这位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建议起来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准则。”可以看出,直接运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深思难于理解,更倾向于学术性。
(二)B在语言表达上也是更倾向于学术性,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的字体都加工成黑色粗体,在解释概念的时候较多地运用了图标、数据等方式加以阐释。有些词语专业性很强,比较难懂,应该需要进一步说明。
(三)C在语言的表达上出现了一种清新的特点,语言幽默诙谐、通俗易通。比如在导入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现象,当教育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人类开始了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我们不能确切地说出教育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有关这一问题的记载没有确凿的文献来佐证,所以,我们只能说教育研究很早以前就有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好像和读者对话,讲故事似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做学问是很严谨的。语言令人亲切,通俗易懂。
(四)D的语言在表达上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用词严谨、准确。有些词语的引导性很强。比如第65页:“对我国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毕竟是一个新手事物,有许多课题亟待研究,国内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探索大多停留在‘概念引人’阶段的新奇,并未走入实质化的研究。”
五、各自的特色
(一)A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中西结合。该书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了比较系统的回顾。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及吸收西方最新科研成果。该书又吸收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的成果。把数学方法也运用其中,这突出反映了教育研究时代的特点。
(二)B版的这一著作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第十章,加人了统计法及SPSS的具体操作。这部分内容在其他版本中是没有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这更说明了该著作的独特性,具有新颖性。全书思路清晰,前后编排连贯性强。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似于人的思维、学习习惯。课后的思考题需与本章的内容结合回答。另外,每一章后面有文献链接,这一点很好,而且选取的案例都是比较经典的。这一做法可以让读者更加广泛地了解到相关知识及最新的学科动态。
(三)C版的亮点、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则是书中有很多图式、案例。这样会使读者一目了然。重要性的概念都会黑色加粗,这种则突出了该专业术语的重要性。
(四)D版的亮点则是各章的题目上,都有“如何”,这种句式在著作中并不多见,可作者的这一做法更加突出了本书的亮点。更加具有操作性,章前有内容提要、学习目标等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可以浏览到相关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在文中有许多信息栏,这也有助于读者拓展课外知识。章后的资源连接,并有该资源连接的简单介绍,这一特点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六、结语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学科,实践性强,以上四种不同版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背景、研究方向等出发写作,侧重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HIV即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造成艾滋病的原因。,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找出一种能够及时的诊断艾滋病患者的方法,并及早的预防HIV病毒传播就显得而极为重要Ⅲ。目前在检验HIV病毒的过程中,双抗原夹心EHSA法检测、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免疫吸附实验是三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其效果也并不相同。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双抗原夹心EHSA法检测、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结果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卫生部全国血站系统免疫检验2015年室间质量评价血清20份,HIV病毒含量为4NCU/ml。同时收集我院体检后显示完全正常志愿者的正常血清100份。在试剂方面,选择双抗原夹心EHSA法、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
1.2方法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金免疫层析试验需要将免疫金标试纸加样浸在待检验血液样本中,时间为10 s,并观察在此时试纸出现的变化,若出现了两条红线,则代表为阳性,若没有达到两条红线表示为阴性,但需要观察超过30 min。在EusA试剂分别可以实施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双抗原夹心法两种检验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试剂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方法上,本次研究中所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软件,在分析率计数资料时,需要通过x2检验,并且对其使用率(%)表示,(P
2.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双抗原夹心EHSA法检测的检出率为100%和0%,金免疫层析试验检出率为95%和1%,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出率为85%和2%。在对其实施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双抗原夹心EHSA法和金免疫层析试验的检验准确程度明显的要由于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而虽然金免疫层析试验和双抗原夹心EHSA法检验准确程度上的差异并无显著差异,但双抗原夹心EHSA法的检验准确程度仍高于金免疫层析试验。
3.讨论
HIV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是造成艾滋病(AIDS)的原因。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我国人民的生命也会造成极大的威胁。HIV病毒在患者体内激活后,会通过对CD细胞溶解破坏以及诱导凋亡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杀伤作用,并且也会导致CD细胞出现失衡。另外HIV病毒也会对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以及单核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完全性的确实。很多艾滋病患者在发病后会死于继发性的肿瘤以及感染。而艾滋病在目前并没有特效治疗手段,一旦感染HIV病毒后无法治疗。而HIV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垂直传播三种途径进行传播,及时的找出HIV感染患者,并对其进行处理,彻底的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更多的人群受到感染极为重要。
虽然在近些年来。我国对吸毒和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艾滋病已经得到了明显控制,并且其增长速度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减缓,但总体趋势仍然是上升的。因此及早的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诊断,并及时的对其传播情况进行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在目前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双抗原夹心EHSA法检测、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但这三种方法的诊断效果仍然有着较大争议。
关键词:集对分析 可拓数学 模糊数学 物元模型 联系度 关联函数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绪论 3
第一章 集对分析 模糊数学 可拓工程的数学基础 4
…………略
第二章 基于集对分析、可拓工程、模糊数学的复杂系统的评价 25
…………略
第三章 三种评价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研究 31
…………略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37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
:20000多字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图、表、参考文献
类比思想是研究数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而类比是从希腊文衍生出来的。比如1和2、5和10这是两组完全不同的数字组合,但是他们的比例却是一样的,这种思想就是类比。类比是可以推断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比来完成的。类比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初中生遇到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学生要认真观察两者的关系,找相像的地方,从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让类似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学生用相似的方法去解决,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解题麻烦。
类比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合理运用了类比法,波利亚才可以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他的能力。类比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如果对数学这一科目感兴趣,可以通过第一感觉判断题目,快速准确得出结论。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忆,将以前遇到的问题可以快速和现在出现的问题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然后得出解题规律解决问题。类比思想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合所有学过的内容,自行加以总结联系,将零散的学习内容串成一个整体脉络。比如当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已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进行讲解;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相似定理来学习。类比方法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类比思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逻辑性学科,也可以对世界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并不能将身心全部放在学习探索中,多数情况下会打瞌睡,或者走神,身心不集中就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不能理想的学习运用类比方法。而且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师讲课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没有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老师和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忽视,要及时解决,不能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成绩。
3如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如此重要,当然要利用合理的方法来培养。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自己要重视起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调动自己的主动学习性。学生通过自己对数学方面知识的理解,加以延伸学习,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找出相像的地方,得出类比结论。其次从老师角度来说,老师是学生的引导人,是指引学生的指明灯。作为老师,要清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善于引用生活中或者数学中简单的事物来做类比,将类比思想深入学生们的心里,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类比思想并且广泛使用。培养学生类比思想这件事情不是几天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日积月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类比方法的关键。所以培养好学生的类比思想,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磨合进步。通过不断磨合,学生对于类比思想的理解学习才会更加深入,在初中数学的全部学习过程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4初中数学类比思想的教学案例分析
在北师大版数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通过寻找圆与球的相似之处,利用类比思想将圆和球进行比较。我们很熟悉圆的一些性质,比如圆心与非直径的弦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圆是一个对称图形。通过类比思想发现,球可以理解成是由多个等半径同圆心的圆组成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类比一下球的性质。球的球心与任意一条非直径的弦中点连线也垂直于弦,通过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球的面积公式为S=4πr2、体积公式为V=4/3πr3,球也是一个对称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如下的要求,对于阅读方式的指导要狠下工夫,使学生对精读、略读、浏览有循序渐进的认知,可以体会到它们的价值。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之时,一般对于略读课文该如何着手进行,语文老师研究的比较少。以下作者就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小学期间的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发表一些看法。
一、对文章的大概构造进行掌握,促进学生自主理解
略读课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1)读完文章后总结“写了哪些内容”。(2)谈谈读后的感想。(3)回想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结合这三方面,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便有了一个简单的结构,即教学框架。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为例,此文章的模式属于采访对话的形式,文中使用的语言通俗易懂,在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我们可先让学生反复自读,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分角色朗读,注意基调,最后开展讨论活动,说说自身的感受,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自读感悟的得出。采用此种模式实施教学,对学生理解全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文章篇章结构、写法可以更好地去感知,同时对学生交流学习也是有利的。
二、对比文章,推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将已经学习过的课文挑选出来,经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发现新旧文章之间的异同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实施对比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温故,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完善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说可以进行对比的作品,可以是同一主题,还可是内容相同作者不同的,或是内容相同体裁不一样的,或同一个作者的多个作品等等。例如,在开展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对比教学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的时候,文章中细致描写了兵马俑众多的类型、特点。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可挑选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进行比较,从《长城》的写作方法入手,即“抓住事物特点实施描写”,对比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自身的感受,进而感悟写作方法。
三、把握好课内外知识的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学习本领的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把握好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十分的重要,可有效地达到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等目标。学生在自读自悟、讨论中对文本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进行感知,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提高的目标。
对于大意比较深奥的略读课文来说,在教学的时候可使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读完之后,引导学生把自身的感受写出来。比方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学习完之后,可让学生在课外的时候对周围爱读书的人进行采访,写出采访提纲,记录访谈内容。对《最后一分钟》《听听,秋的声音》等诗歌类型的略读课文来说,可使用朗诵练习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此外对于不同的文章还可以使用“表演再现法”,“看图说文法”等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3-01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高速的更新,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环境改变和拓展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功能。本课题将“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辅助指导”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相比较,旨在探讨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优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校2008级护理专升本的全体学生列为对照组,2009级护理专升本的全体同学列为实验组,进行《护理研究》教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全面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学生依托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教师通过QQ群提供网络资料、课程网站,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课题设计及科研论文写作,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并进行重点难点强调、疑难问题解答。
1.3 评价方法
(1)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对网络环境下教学和考核模式的态度,收益等。(2)两组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笔试结果的比较、科研设计及科研论文撰写效果评价的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对比方法作为基本的研究方式,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统计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分析
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2份,回收8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统计分析,70.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更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76.8%的对照组学生想参与该模式的学习,92.6%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普遍认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更具有优势。
2.2 综合测试
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试卷进行笔试,并且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完成课题设计及论文写作。从表1、表2中的测试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笔试成绩: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差不大(P>0.05)。(2)课题设计:从研究质量和研究能力方面评价,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论文写作:从选题、研究结果、研究过程、文字表达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网络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要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网络的作用,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信息和教学文件,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以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教学任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形式,便于多样化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本研究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辅助指导”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帮助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研究显示:医院病案管理作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这些问题使得医院对于病案资料的利用度较低,无法发挥病案资料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指导价值,故而导致了一定的不良事件产生[2,3]。特别是在当前新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促进之下,大量的医改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所提出的研究更加的具体[4]。在这一背景下,提升医院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当前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比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与价值。
1.2方法
1.2.1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病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意识上不够重视:当前绝大部分医院管理的中心为医疗服务,对经济的关注高于对病案管理工作的关注。病案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型档案之一,没有在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相应的价值与功效,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长;②病案质量低下,信息利用率低:一份完整的病例资料除需要涵盖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以外,还应当覆盖包括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疾病护理在内的相关内容,但当前部分病案在资料信息上不够详实,书写记录不够规范,甚至存在胡乱涂改的问题,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③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医院缺乏集中组织病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故障制度,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对病案管理工作的系统认知。
1.2.2 病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病案管理工作加以完善:①促进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病案作为能够直接反应患者疾病临床治疗干预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医师大多是通过借阅的方式展开对病案信息的研究。病案的借阅管理,在医学教学研究、公检法和保险等方面都有涉及,所以需要对病案的借阅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病案的借阅中,不能够把病案的原文本给相关部门。要借用一些扫描的文件。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建议医院方面购置专门的扫描仪和打印机设备仪器,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把病案带出病案室,一方面为患者保守秘密,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借阅的服务;②促进循环性监控工作制度的全面落实,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加强"三级循环监控"是加强责任落实的重要措施,即主治医师对住院医师、科主任对主治医师、职能部门对科主任的监控体系的建设,各级都要把握好质量关卡,积极加强监控和反馈,及时修改审阅病案,对病案的质量管理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③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病案管理中,有关医疗文书的书写、诊疗资料的记录等关键工作环节流程得到规范。特别是针对分类、等级处理后的病案资料而言,需要安排专人进行保管,严禁对这部分资料数据进行涂改、伪造、或窃取;④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改变被动的服务方式,提高病案信息资料开发的主动性,通过统计、归总等方式,定期面向医院领导、管理层人员提供阶段性的病案信息,拓展病案资料的利用途径,将病案信息的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包括医院管理、医疗保健、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科研等多个方面当中;⑤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医院方面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制定对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特别重视对病案管理专门性人才的培训,定期在岗学习、专家讲学、外派参加学习班等均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将学习情况与晋升、与绩效挂钩,及时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更新相关人员的病案管理理念与知识。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
2结果
在医院落实相关病案管理措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在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数量迅速提升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服务开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病案资料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完备性方面上来说,都取得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有关研究中指出:健全、有效的病案管理工作制度与措施有助于维护医院医疗环境的和谐、稳定,在降低医疗纠纷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过程当中,针对当前医院病案管理在思想意识、在信息利用度、在人员业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在重视对相关法规、标准的宣传与学习基础之上,促进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与病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融合,同时通过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了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在以上相关措施的引导下,病案管理措施实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在病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通过对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提高信息利用率、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提升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等多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192-194.
《复变函数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无论从知识结构的承前启后还是从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高等诸方面看,《复变函数论》的教学对师范生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材内容的处理
《复变函数论》这门课现行使用的教材有许多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重复(例如: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表示方法、复数的四则运算等),对于这些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补讲一些在中学数学中实际应用的内容,例如利用复数理论证明几何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所必备的关于复变函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对所学知识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教材中还有些内容与数学分析相近(例如:极限、连续、导数和级数等),教师应通过类比数学分析讲复数理论、复变函数的微积分理论、删去多值函数和支点等一些复杂问题,增加绪论内容,结合数学史阐述清楚复变函数论的形成过程、研究的对象、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在近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这门学科现在科研的前沿,使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有较好的认识和学好的思想准备。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利用类比方法教学。
复变函数就是自变量为复数的函数,复变函数论在众多的数学分支中属于函数论,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在某种意义下可导的复变函数――解析函数。我们在《复变函数》教材中讨论的是单复变函数的理论,因此《复变函数》是《数学分析》中一元实变函数的推广又称为复分析。《复变函数》作为《数学分析》在复数域的延拓,在知识结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二者都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利用类比方法教学。
所谓类比法,是指通过对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由以往获得的知识引出新的猜测的方法。人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就是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类比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复变函数论的许多概念和定理(例如:函数及其极限、连续、导数、积分、级数等概念),与数学分析中的概念和定理相类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首先抓住这些概念或定理进行新、旧之间的比较。
1.极限概念的类比
实分析和复分析都是用极限的方法去研究函数的分析性质。极限概念是实分析和复分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掌握好极限的概念是学好复变函数论的基础。学生应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极限概念的有关内容,利用实分析与复分析的相似及相异点,紧紧抓住实一元函数和实二元函数的极限概念进行对比。教师在对比中讲述,学生在对比中思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变函数极限的概念,形式上和数学分析中一元函数极限的概念相同,即limf(x)=A或(xx,x∈D);limf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举出实例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单连域、多连域的概念:一个区域B,如果在其中任作一条简单闭曲线,而曲线的内部总属于B,就称为单连域。一个区域如果不是单连域就称为多连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可以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单连域好比一张完整无缺的报纸,而多连域则好比是这张报纸被剪了若干个洞。这样,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所授内容特点介绍一些数学史。数学理论的演变过程是一个让人很感兴趣的历史,从中可以再现数学大师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到他们是如何探索真理的,从而启发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
(三)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复变函数》作为《数学分析》在复数域的延拓,在知识结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二者都紧密相关。学生经过《数学分析》的完整学习,方可具备相当扎实的函数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依据自主探索学习的基本理论,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在复变函数教学中教师可适合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便于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例如,“复数”这节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复平面上的点集”的内容与数学分析中平面点集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再讲这些内容,既浪费时间,学生听起来也不会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他们会更集中精力去钻研,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不断地提高自学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应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逐渐消化、理解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将知识不断地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综合变成自己可以运用自如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章节的小结、习题课等形式训练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路径和方向去思考,多角度多方向去观察,尽量探索出多种解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并逐步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复变函数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的开发过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兴趣化,以及教学器材的现代化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学中认真处理好每一个问题,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把握好接受性的原则下,对疑难问题不回避,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理论联系实际、求实严谨的学风。其次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一些不正确思想和做法,要及时指出,正确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导到学习功课上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复变函数的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钟玉泉.复变函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3.
[2]姜淑珍.关于复变函数论教学方法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
常用的项目后评价方法有逻辑框架法、对比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广东中烟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基础应用研究类、技术开发类、软科学类、标准方法类、产品开发类等5大类科技项目进行。
1.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工具,是目前项目后评价的常用方法。逻辑框架法使用逻辑框图进行项目目标、内容的概念化分析、研究,对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同步、动态结合,从实施、产出、投入、目的、目标等方面的主要内容有:(1)可度量的目标;(2)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3)科技项目是否成功的测度指标;(4)科技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5)主要假设;(6)项目进度;(7)项目投入。其基本模式如表1所示:
逻辑框架法包涵了四个垂直逻辑层次关系,即目标/影响、目的/作用、产出/结果、投入/措施。它们由三个自下而上的逻辑关系相连接,如图1所示。
企业科技项目的研究目标/影响通常是指项目的立项目的,即该项目实施对广东中烟技术创新战略、技术体系建设完善的作用。目的/作用是指项目直接的效果和作用,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企业带来什么,主要是经济效益、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成果和作用,其评价指标应根据具体项目来确定。产出/结果是指项目的研究内容或技术经济指标,一般要提供项目可考核或衡量的直接结果。投入/措施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和时间的投入等。逻辑框架中除垂直逻辑关系外,还包括水平逻辑关系,主要由客观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构成,用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如表2所示。
验证指标。逻辑框架的四个目标层次都应尽可能地具有可量度的客观验证指标来说明层次目标的结果,包括明确的指标内涵、定义、数量等。进行科技项目后评价时,一般每项验证指标均应具有三组数据,即预测值、实际值、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变化和差距。
验证方法。验证方法指主要资料来源和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类型、咨询信息来源和数据收集技巧等。
(1)数据收集类型。收集类型应符合指标要求,不同层次的指标都有不同的数据收集要求,数据收集必须简明扼要、摒弃多余信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2)咨询信息来源。验证方法要说明信息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一般的咨询信息来自科技项目实施部门、成果推广部门、成果应用企业。
(3)数据收集技巧。数据类型和来源明确后,就要收集数据。一般的验证指标都有比较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比如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验法等,可以根据要求和条件加以选择。
重要的假定条件。重要的假定条件主要是指可能对科技项目的进展或研究内容产生影响而项目实施团队又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即风险或限制条件,这种失控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广东中烟企业层面的环境变化;其次是行业政府在政策、计划、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科技项目的投入产出、研究目的出现问题。项目的假定条件一般应选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通常项目“投入/产出”层次的假定条件较少;而“产出/目的”层次提出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对“目的/目标”层次产生重要影响。
2.对比分析法
后评价方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预计和实际对比,有无项目的对比等。对比的目的是要找出变化和差距,为提出问题和分析原因找到重点。对比法分“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在一般情况下,“前后对比”是指将科技项目实施之前与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比较,以确定科技项目的作用与效益的一种对比方法,在后评价中,则是指将项目前期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的预测结果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相比较,以发现变化、分析原因的一种对比方法,前后对比用于揭示项目的计划、决策和实施的质量,是项目过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无对比”是指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影响和作用,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中,评价项目实施所付出的资源代价与项目实施后产生效果、影响、作用进行对比,得出项目的立项目的。无论是前后还是有无对比,所度量的效果要真正归因于项目,但是,很多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仅是项目的效果和作用,还有项目以外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归因于科技项目的效益、效果进行正确的度量是一个难点、往往无法准确描述,在实际的项目后评价中只能近似地去度量。
在图3中,前后对比:B/A1或B/E,项目实际效果与项目预测效果对比:B/C,项目实际效果与若无项目实际或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对比:B/D。有无对比需要大量可靠的数据,最好有系统的项目监测资料,在进行对比时,先要确定评价内容和主要指标,选择可比的对象,通过建立比较指标的对比表,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
3.因果分析法
有些科技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企业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家、烟草行业政策等外部客观因素及项目实施团队内部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与项目实施计划书发生一定的偏差,并对项目实施效果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在科技项目后评价时,为了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这些变化进行因果分析,即通过对造成变化的诸多原因进行细致地剖析,分清轻重主次关系,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或完善的措施和建议。因果分析的内容主要有:(1)对科技项目执行情况的分析,主要针对科技项目是否按照项目实施计划书内容执行等进行分析。(2)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变化的因果分析,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周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主要参与人员等的变化。(3)项目绩效变化,包括:项目应用范围、经济效益预测值差距及变化、项目应用实施后对企业产品市场表现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作用、人才培养的力度等。
因果分析可采用因果图的方式来实现。在项目的实施、管理、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项目研究实际达到的指标与项目立项时的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影响到项目的最终目标实现。在这些复杂的原因当中,不可能以同等效力作用于实施效果或指标的变化过程,必定有主要的、关键的原因,也有次要的或一般的原因。找出使指标发生变化的主要、次要原因是因果分析的主要目的。因果分析法的工作步骤如下:
(1)做图。首先找出或明确所要分析的问题或对象,并画一条从左至右的带箭头的粗线条作为主干,表示要分析的目标问题。在箭头的右侧写出所要分析的问题或指标名称,如图3所示。
(2)原因分类。将项目实施情况调查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通常可按照问题的性质或属性进行分类。如:人的因素、技术条件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法规环境等)、组织实施方面的因素(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流程、方法)、研究经费因素、研究条件的因素(科研仪器、设备、前期基础数据的保障等)。
(3)重要原因的标定。将收集到的问题及项目后评价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一般可以按照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分,也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进行分类。然后对造成项目重大变化或对项目目标和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和核心问题加上突出的标记,以便于作为重点分析总结的对象。
此外,科技项目后评价常用的方法还有成功度评价、AHP-FCE法。成功度评价以综合指标为归宿,依靠评价专家的经验,对项目的成功度做出定性的结论。AHP-FCE法,是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打分,使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量化评价,在已有文献中,应用此方法进行后评价的情况较多。
一、引 言
在目前世界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经济学家迈克・波特的“钻石模型”;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1998)和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WEF,1998)的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方法;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的ICO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Output and Productivity)方法。在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金碚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裴长洪的研究模型;魏后凯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等。
由于国家和国内区域性质的不同,钻石模型、IMD和WEF的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方法显然不适合区域竞争力的评价。目前,在区域竞争力研究方面运用比较广泛的是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的ICOP方法。此方法主要根据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按同一分类体系标准化得到可比数据,计算出研究竞争力的一些主要参数。其缺陷是理论性不强,特别是各种参数的经济含义难以直观解释。
目前在国内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人民大学体系是基于IMD和WEF模型,金碚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中对钻石模型进行了拓展,裴长洪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分析性评价指标,这些模型均不适用于地区竞争力的评价。而魏后凯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构成地区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从指标选取的经济性到测量结构的解释性都较前人有所突破,对比较和测评地区工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就地区工业竞争力来说,它决定于单个企业的核.亡.、竞争力及其群体优势,并主要体现在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上。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工业竞争力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构筑如下函数关系:地区工业竞争力=F(M,G,D,T,I)。公式中M、G、D、T、1分别代表地区工业的市场影响力、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市场影响力:用地区工业占全国工业市场的份额(市场占有率)来衡量地区工业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用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来反映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用工业销售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加权平均来衡量地区工业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用高增长行业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加工工业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两个指标,用这两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来反映地区工业的转换能力。工业创新力:用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反映该地区的制度创新能力,用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简称R&D投入比重)来反映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二者的加权平均来反映该地区工业的总体创新能力。
三、指标测算和分析
在评价分析中,我们对各个具体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对分项评价指标进行了适当的加权处理。首先,对各地区的各项评价指标数据都以相应的全国各地区数据的平均值为标准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然后,在计算地区工业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系数时,均采用0.6、0.4加权办法计算上一级指标的数值。即销售利润率、高增长行业比重和非国有工业比重采用权重0.6,而劳动生产率、加工工业比重和IK&D投入比重采用权重0.4。
云南省工业竞争力系数一直处于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态,在2005年达到最低点后开始反弹,2006年达到最高点,在2007年出现回落,2008年略有上升。在影响工业竞争力系数的五大指标中,资源配置力系数、结构转换力系数、工业增长力系数在全国处于优势指标,工业竞争力系数和工业创新力系数处于劣势指标。具体影响指标变化趋势分析见图1。
其一,云南省市场影响力系数数值从2004-2008年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没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云南工业市场影响力成为制约云南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最大因素。工业市场影响力主要反映一个地区工业的整体规模水平,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指标。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工业发展长期滞后,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致使云南的轻工制造业快速萎缩,进一步减少了云南工业的总体规模。直至2007年,云南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也只有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2698户,与全国相比这个数字就显得太小了。因此,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是导致云南省工业规模指标偏低的主要原因。
其二,云南省工业增长力系数数值在2005年后一直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在全国处于优势水平。云南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与云南省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从“十五”开始,云南省开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府提出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云南省工业增长的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三,云南省工业资源配置力系数数值从2005年后在不断下降,从绝对值上来看云南省该项指标在全国还是处于优势地位。云南省虽然工业增加值总量较小,然而已上市的公司所占的比重很大,上市公司在工业销售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上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其四,云南省工业结构转换率系数数值从2004年以后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该项指标数值的提升与云南省政府近几年大力扶持新兴工业,延长原有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的思路联系紧密。近年来,云南省能源、原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等非烟产业持续增长,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天然药物、生物化工、绿色保健食品等新兴生物资源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五,云南省工业创新力系数数值从2005-2007年逐步下降,到2008年有所回升但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工业创新力系数已经成为制约云南工业竞争力提升的短板。究其原因云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总量少,民营企业数量少,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水平有待提高。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云南省R&D活动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比重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投资主体还是以政府为主。企业离科技投入主体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竞争的进一步提高。
四、指标对比分析
以下抽取沿海发达省浙江省为代表与云南省在该竞争力指标体系下作对比,见表1、表2。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省浙江,云南省工业竞争力处于落后水平。具体指标中,市场影响力系数和工业创新力系数处于绝对落后水平。工业企业的绝对数量、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已经成为云南工业竞争力与发达地区形成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优势的资源配置力系数和结构转换力系数指标表明:相较于浙江省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云南的工业企业具有更好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更高的经营管理效率。较高的工业增长力系数也显示出作为全国资源大省的云南省工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更大的潜力可挖。
第一,现有的关于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重要性加以论证,或是从政策层面加以强调。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症结主要是乡镇等较为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条件较为落后。然而单纯地从理论角度提出对策,难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对策的提出应该建立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第二,以往有些研究从经济方面人手,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其可能性受多方面条件制约,因此现实意义有待考虑。
第三,某些研究的侧重点转向了教育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提出了一些看似可行的方法,如教师流动机制的实施框架、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等。河北省也曾有课题研究乡镇中学英语教育现状,但关于保定市的具体研究还需深入。
第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令人质疑。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相关的实证研究开始关注乡镇地区教育资源发展问题,但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通过单纯的百分比来陈述事实,缺乏对比性,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存在一定问题。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将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从保定市城乡英语教育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着手,以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保定市城乡英语教育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
二、对保定市城乡英语教育人力资源均衡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针对保定市市级与县级初级中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和对比,具体内容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英语水平、工资水平以及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对今后培训内容的需求和实现方法等。本研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信息,收回有效问卷共55份,其中县级中学30份,市级中学25份。在显著性水平设为a≥0.05的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卡方)检验功能对每一项调查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市级与县级初级中学英语教育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方面(x:=14.993,P=.000),P值远远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市级中学英语教师年龄在20—30岁的比例较大,总数为12人,占调查人数的近50%;相对而言,县级中学英语教师年龄大部分在30岁以上,有近一半在40岁以上。此项结果在教龄方面也得到了认证,在接受调查的县级中学英语教师中,200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仅有两人,与市级中学存在显著差异(x2=22.258,P=.000)。据此,可以推断出在近十年内县级中学的英语教育人力资源几乎没有更新。在学历(x~=13.387,P=.001)和英语水平(x~=22.853,P=.000)方面,P值均小于规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市级与县级初级中学英语教育人力资源在这两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市级中学英语教师大部分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县级中学英语教师近一半人停留在大专学历。在英语水平方面后者也显著落后,有高达80%的教师未取得英语水平等级证书,这一显著差异与其年龄结构差异是密不可分的,二十年前英语水平测试还没有广泛普及。虽然学历和英语水平等级证书不能完全代表个人的教学水平,但毕竟是当今衡量教育资源水平的标准之一,作为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应该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尽管县级中学英语教师在学历、英语水平方面与市级中学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却并未获得较好的后天弥补。在接受培训机会方面,县级中学教师近期内(一年)较少获得培训机会,(x~=15.484,P=.000),P值为.000,远远小于0.05,仍然是显著落后于市级教师。同时,根据被调查者反映,以往的培训内容常常在短时间内就被遗忘,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得出不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相同的困惑,主要表现在较大的工作量和职称晋升压力,从而导致缺少充电时间。同时,在自我提高的要求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60%以上的教师(不分学校级别)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认为在激烈的工作竞争环境下,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必然的要求。在具体的培训方法上,50%的教师比较倾向于“共同研讨观摩,在同事之间建立合作学习模式”,较少的教师选择“脱产学习”或“专家来校讲座”。这一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们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如“脱产学习”方式必将影响其生活安排,尤其在女性居多的英语教师群体当中,家庭的责任感使其难以选择脱产学习,而“专家来校讲座”势必涉及费用问题以及专家的邀请难度。在具体培训内容上,半数以上的教师在英语语言学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管理方法方面提出了较高的需求,然而对科研方法的要求较低(市级16%,县级0%),表明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弱,尤其是县级中学英语教师,几乎没有一点科研意识。尽管英语教育人力资源在城市与乡镇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状态,但广大英语教师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要求自我提高的态度是让人欣慰的。
(三)对教师教育培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