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责任审计信息

篇1

绪论

随着ERP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各个单位的推广应用,规范了业务管理流程,推动了企业内部流程控制的自动化和信息储存电子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制度的约束下,大量审计工作在平台上运行,起到信息共享,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提高审计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审计作业工具通过对多种财务数据的采集,实现对财务数据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达到快速锁定审计方向、把握审计重点并形成完整审计项目资料(记录底稿、审计报告)的作用。本文试图对ERP业务审计系统和一体化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加以论述,其中涉及的案例和部门均出现于笔者所在的企业内部。

1 信息化手段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并且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要通过大量的查账业务确认经济负责人在经营管理中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等异常情况,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繁琐、枯燥的审计业务变得相对轻松、方便和快捷。

1.1 ERP业务审计系统的应用

通过ERP业务审计系统辅助审计人员完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电子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采集转换,运用丰富的各类审计工具完成审计抽样和数据分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1.1.1 审前调查发现审计疑点

通过运用ERP业务审计系统,审计人员对已获得的电子凭证的完整性,科目设置的规范,报表的平衡性及其结构的合理性,账簿余额的一致性以及大金额款项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多角度、全方位地提供有助于确定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等方面的信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开始有一个全面了解,为审计过程风险的防范起到了预警作用。

比如:在对某县供电企业进行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时,审计人员通过ERP审计业务系统进行了远程数据查询。通过系统中财务审计模块下“综合查询功能点”对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查询。经查询发现,该局对业扩工程、大修技改工程使用的物资材料,均采用一次性全额入成本的方法进行简易核算,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判断该局可能会出现物资仓库收到的材料实际耗用量与成本入帐脱节的现象,导致帐外物资的形成,存在管理隐患。

1.1.2 现场审计进行审计线索追踪

经济责任审计中,经营者往往任职期间相对较长,任期内的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管理中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传统的审计工作只能通过手工查阅明细账,查找相关会计凭证、账簿等几步工作来实现。而ERP业务审计系统提供了非常强大的信息平台,系统中集成了财务审计模块、资产管理审计模块、物资管理审计模块、项目审计模块以及人资审计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功能点可以穿透查询到财务、物资、项目、资产等相关信息,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便于迅速确定审计重点,这个优势是传统审计无法比拟的。审计重点和疑点确定后,穿透查询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相关业务信息,从而实现了从疑点到证据的追踪作业,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查账效率。

比如:在开展对某县供电企业进行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通过ERP业务审计系统中项目审计模块下“项目综合查询功能点”项目穿透到“项目功能调用列表”页面查看某个工程项目组成情况,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展、管理情况和动态数据,工程物料及挂接的工程档案,通过核对财务数据发现该工程中电缆竣工验收工程量与财务账面支出数不一致,并且发现同一张工程物资出库单重复入账,审计人员根据这一线索,将该工程作为重点审计内容,进一步追踪查询该工程项目成本明细账,查阅工程结算资料,最终发现该工程财务成本支出与竣工验收工程量不符,少计入电缆四千余米,金额约百余万元,造成工程成本支出不实。

1.1.3 为审计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做到对经营者负责,就要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而任期内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就是最好的说明。ERP业务审计系统的计算、统计、分析功能可以轻而易举完成这些工作。例如:利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的查询、分析功能可以快速合适任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情况;利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的趋势分析等功能可以对经营者任期的收入、成本、利润等经营指标与计划对比,与本企业的历史水平对比,与同行先进水平对比。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正确的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合理评价企业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利用系统中的账龄分析等功能,实现对任职期间资产管理状况的评价;利用ERP业务审计系统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盈利能力、负债能力、变现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评价。

1.2 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整个企业年度审计计划的申报与审批、审计文书档案的管理、业务台帐的统计汇总和基础报表的自动生成,并完成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审计任务的资源调配、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考评等。通过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库、审计专家库、审计案例库、审计对象库)基础数据资料支撑,为整个审计应用系统提供完整、有效的审计基础信息支持。

2 信息化手段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效果

信息化手段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创新审计方式和手段,扩大了核查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审计风险。

2.1 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变被动审计为主动审计,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中采用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审计项目。先开展非现场审计,对线上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综合审计判断,确定审计疑点;现场审计阶段围绕审计事项重点抽样、取证、复核,确定审计结论。综合应用信息系统实施审计,摆脱了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资料的局限,由提供什么资料审计什么变为审计复核证据,变被动审计为主动审计,使得审计结果更加贴近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

2.2 创新审计手段丰富了传统审计的技术手段,扩大审计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

由于ERP业务审计系统涵盖了大部分业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资产信息、工程信息、物资管理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大大方便了审计人员的调阅与查看,可以使审计核查的面进一步扩大;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既快速又准确,审计过程中财务数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可以在系统中完成,节约了传统审计中手工复核的时间,也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由于审计系统可以进行科学抽样,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更可信更具代表性,辅之审计系统中异常醒目的调查测试,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可靠性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3 规范化审计工作流程,促进了审计工作标准化

通过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对审计项目实施在线管理,统一了审计工作标准流程,实现了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对日常审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促进了审计工作标准化。

3 审计信息化手段应用存在的不足

尽管审计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给审计工作方式带来了重大转变,但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仍存在不足,审计信息系统仍不完善,制约了其在新形势下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际工作中对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仅处于低层次

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对于审计信息系统,部分审计人员还把它仅仅看做是在电脑上看账,主观上不愿去使用审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丰富功能。客观上,由于被审计单位有各自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不能全部适用;例如:在ERP审计业务系统财务审计模块中,货币资金审计分析模型中仅仅提供了疑似坐支现金分析、业务不频繁银行账户分析等几个审计分析模型,而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这几个审计分析模型远远不能满足货币资金审计的要求。

3.2 审计信息系统的后续更新不及时

审计信息系统在ERP系统版本更新后进行过相应更新优化,但相对于ERP财务、生产、物资、以及人资系统的后续更新还是较为滞后。比如:财务部门按照国网公司要求,各个基础单位利润中心合并后,ERP业务审计系统中的后续更新并没有进行实时更新。为了更快捷更准确的获取审计信息、证据,审计人员更愿意直接通过财务部门应用较多的ERP生产系统以及财务管控系统。

4 审计信息化手段应用存在不足的应对策略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4.1 深化审计信息化应用,不断优化审计信息系统

首先,深化审计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推进ERP业务管理系统深化应用步伐,加大审计门户系统应用和综合管理系统实用化推广,提升公司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管控能力。其次,加强审计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的沟通,在日常应用系统过程中,需要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扩充、完善,将好的审计思路和分析逻辑及时与系统开发人员进行沟通,从而形成新的模型并加载到系统中。

4.2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信息化需要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信息化的审计队伍,通过建立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体系,加强信息化后续教育,并定期召开审计信息化建设研讨交流,来提高信息化素质,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用信息化的新武器来武装审计队伍。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多维度培训,不断学习新的审计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比如聘请相关部门业务专家为审计人员授课,审计部门人员之间日常相互学习,在审计过程中注意总结和记笔记,多去现场增加感性认识等。

5 结论

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信息化不光是个技术方法的问题,它对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创新审计技术与创新审计模式是互为前提、互相推动的一体两面。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解决在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进程中的遇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审计信息化就一定能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为正确决策和有效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篇2

1.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

经济审计工作具有相当的严谨性,主要表现在计划性和规范性。例如离任审计工作,如果属于临时追加和临时决定,会和预先制定的常规性审计工作相冲突,导致事前准备工作不足、产生仓促审计,从而对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经济责任审计要覆盖国有资产使用、管理、保值增值情况、财务收支、债权债务情况等内容,对任期较长的离任审计工作,往往对审计工作时间要求较高,容易出现所有经济事项难以审计到位的现象,使得审计结论不完整,审计评价不公允,审计风险加大。

2.审计结果缺乏时效性

目前,诸多现实案例显示,离任审计一般采取“先离后审”的方式,即采取后置的审计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审计的各个环节如搜集证据、征求当事人意见、具体问题处理、结论落实等方面都存在无法完整衔接的可能性,产生的评价结果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对干部任免决策的影响力也有所削弱。一些被审计对象容易在“先离后审”中逃避相关责任,特别是对于转任、离任、升迁的领导干部,约束力较差,一旦发现其在履职期间的重大违纪违法行为,将给相关组织部门处理问题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审计报告置后于组织部门任用,审计结果缺乏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削弱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3.审计评价标准不一,结论难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和审计结论的最终体现。目前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尚处于摸索阶段。审计人员仍难以真正贯彻运用现颁布《实施细则》中的有关条款,原因在于《实施细则》中的部分内容没有足够细化,覆盖范围过于宽泛,使审计人员在操作实务中无法把握,最终造成审计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另外,审计评价指标不够精细化,影响了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客观评价,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效果。

二、新常?B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性,大力推进任中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干部管理部门沟通,以便对当年可能发生的人事任免情况有所了解,尽早对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安排,纳入当年审计计划。建立重点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制度,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任期内轮审等为主,逐步前移审计监督关口。同时建议领导干部任免一般情况下须“先审后离”,审计监督常态化成为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程序,审计评价成为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2.健全相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审计监督标准化建设

篇3

一、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划分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大部分,分别对领导任职期间和不再担任职务之后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和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工作过程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现有效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效的沟通对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来说都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沟通可以高效的解决在审计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目前,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沟通都集中在审计期间,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只有进行审计工作时才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沟通,在平时双方是基本没有沟通的。这就导致了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组的工作抱有抵触和消极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和审计组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审计组成员很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的一些重要情况难以了解到位,在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进行任中审计时这种现象可能更加明显。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是在各个单位抽调而来的,他们事前可能互不相识和了解,处于各种有原因,也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2.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有效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其本身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业务繁杂、政策性强,这就意味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在沟通和协调上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与员工进行融洽的交流。而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普遍存在着胜任力低下的情况,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学历偏低,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队伍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高达85%,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的比例仅为5%;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只对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知识有所涉猎,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能够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常遇到的问题,工作能力比较差,对于信息技术、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很难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国家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每一年度接受继续教育,但是工作和学习之间存在着固然的矛盾,导致审计人员学习时间比较短,接受教育的形式单一,难以起到后续教育的应有作用。

3.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

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过程中,审计工作组成员可以针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工作是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计划欠妥,那么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将朝着错误的方向进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一般的审计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审计计划工作也相对具有主观性,和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求联系不紧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构为了突出自身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只追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数量,忽视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范围过大、审计工作没有重点,导致审计质量下滑。

4.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层对下级事业单位上报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那样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就不能根据在审计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的对策和建议。首先,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并没有针对每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建立相应的档案,这样导致上级部门和领导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够全面、具体,在评价其工作成果和绩效时也显得没有针对性和指引性,审计信息也难以高效、及时共享,经济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发挥;其次,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对于事业单位整体的审计结果没有建立独立的档案,没有对具体的审计单位出现的经济责任现象进行分析,很难提出强制性的整改措施;另外,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动态管理,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事业单位本身和审计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理解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5.缺少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审计中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评价体系,这导致各个单位和部门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时总是不尽如人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现象此起彼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不科学、不经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不能体现重点、突出全面,不能做到系统与分类相结合。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对策

1.成立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沟通,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力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着全过程跟踪的方向转变,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建立其审计联络员的工作制度和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和了解,在自己的上级单位和被审计的事业单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上级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进行任务分配,是他们每一个人负责若干下属事业单位的联络和沟通工作,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投资项目的建设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组织联络员定期进行会议召开,汇报和研究各个联络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会议中提出解决和整改措施并传达给下属事业单位。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可以从人才的选拔和继续教育两个方面下功夫。在人才选拔上,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知识结构,考察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是否符合实践和工作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求其在实践经验和政策的领悟上具有较强的能力。选拔人才的时候要着重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来,同时还要聘用法律、管理、经济、信息技术人才到经济责任审计组中,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专业性的保障。

3.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实现对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提升。首先,在主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针对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审计结果应该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使得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履职情况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也可以据此考核和考察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工作绩效,并和年终考核连结起来,其次,应该建立起被审计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不同的事业单位的审计结果能够反映出其领导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对于领导在工作中表现有缺陷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阻止,对于表现优良的地方应该予以表扬。

4.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科学、规范、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明确的绩效指标,能对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促使领导干部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促进增收节支,既是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要求。我们应该科学地构建客观的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定量指标的制定上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可以建立预算执行、财政收支、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廉洁自律、对下属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指标。

参考文献:

篇4

二、如何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问题,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质与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相适应的方法体系,所以评价体系中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指标体系,还应包括审计重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而处于评价体系核心地位的评价指标,应与相应的审计内容相适应。对于不同的审计内容,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其不同的权重。在实施中,首先赋予各审计内容一个基础分,然后对不同的审计内容根据履行情况进行加分或减分,最后计算出总分并以此作为确定审计结论的依据,这样审计结论的质量就得到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