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U228.6【文献标识码】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8.090

引言:长输管道焊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现场工况复杂、施焊作业环境恶劣、焊缝数量较多、各类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外因也较多,因而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应的施工因素进行质量管控,采取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焊接工艺进行施工作业,不断深入研究、开发推广新的焊接技术,保障长输管道的焊接质量能够达到设计图纸中的预期标准,着力提高焊接质量。

1长输管道地面建设施工技术

1.1钢材和钢管技术

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长输管道的工程建设中,管道的强度和刚度有极大的提升,这对于减少钢材的消耗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我国长输管道的压力承受能力显著增强,这就为高压、大口径以及长距离的管道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好更坚实的基础。随着工程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管线钢也呈现出极大的需求量,各种指标、性能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我国相关的科研部门研发出了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此种钢材不仅有着极为广泛地应用范围,而且性能也更加的良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会更好地推动我国长输管道建设的发展与壮大。

1.2防腐技术

长输管道因为面临着比较复杂的施工建设环境,因此对于管道工程的建设而言,需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则会影响到长输管道的使用周期和管道使用质量,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也给予了比较高的重视。以往针对长输管道的防腐蚀处理,主要还是应用的是石油沥青材料,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前针对长输管道的防腐主要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三层PE结构,也有很少一部分应用环氧粉末防腐结构。

1.3焊接技术

长输管道施工建设过程中,焊接工程技术是最为基础的技术手段,因此焊接技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管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如果焊接效率低下,工程施工进度就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导致焊接的技术不够规范化,连接也会极其不够紧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我国长输管道的哈姐技术已经有四个阶段的发展:手工电弧焊上向焊、手工电弧焊下向焊、半自动焊和自动焊。要想确保我国当前的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质量的显著提升,需要不断深化对管道工程焊接技术的优化及改良。

2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包括建立质量责任制、设置质量控制点、实施质量过程控制、实行质量奖罚、进行施工质量验收等。

2.1建立质量责任制

为了使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受到恰当而连续的控制,且能迅速查明实际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制,要明确规定每一个人在质量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把同质量直接有关的各項工作和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结合起来。只有建立质量责任制,才能有力地保证管道施工质量;才能使员工对于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好的标准是什么都心中有数;才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管道施工质量缺陷的产生。质量责任制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和岗位员工的质量责任。对岗位员工而言,即可从工序质量控制的角度确定岗位员工的质量责任,应包括工序项目、控制要求、责任人、检查人、岗位等。

2.2设置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凡属关键技术、重要部位、控制难度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工序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均可列为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具体方法是,根据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明确目标参数、制定实施规程(包括施工操作规程及检测评定标准)、确定检查的项目、数量、检查方法,明确检查依据及信息反馈要求。在长输管道质量控制开始前,确定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点。随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展开、施工条件的变化,应动态地调整和更新质量控制点。

2.3推行质量过程控制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是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的投入和产出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全过程施工生产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可归纳为以下相互作用的几个环节:工程项目调研和项目承接: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特点,掌握承包合同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合同条件;施工准备: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力量设备的配置等;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工程功能检测;竣工验收;质量回访及保修。如何进行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施工中首先要对技术工人进行作业技术交底,包括作业技术要领、质量标准、施工依据、与前后工序的关系等。

2.4质量绩效考核

为确保质量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的执行力,必须建立各层次的质量绩效考核制度。质量绩效考核是质量控制的约束机制。

篇2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33-01

1 马铃薯种业发展的现状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气候冷凉,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属薯类作物优生区。马铃薯在延安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7万hm2左右,年产量达75万t以上,是仅次于玉米的大宗粮菜饲兼用型作物,也是直接关系全市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收入来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群众自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在消费习惯上,南部县基本将其作为蔬菜鲜食,北部县种植面积较大的子长、志丹、吴起、安塞等县,有10%左右留作种用,外销和加工不足10%,其余80%都作蔬菜、粮食或饲料使用,加工率和商品率都很低。近年来,全膜双垄沟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使商品薯及脱毒薯产量和品质均得到较大改善。

1.1 品种选育方面

生产用种主要以从内蒙、榆林、山东和甘肃等地引进为主,目前尚没有自主选育或审定的品种在生产中应用。主栽品种目前仍以紫花白、东北白、沙杂等老牌品种为主,市场上急需的专用品种尚处于小面积试验示范阶段。脱毒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方面,仅子长县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一家专门单位,吴起、志丹、安塞等县主要依靠农民或专业合作社自发进行小规模试验示范,自主创新能力极低,品种选育短期内无法摆脱外部引进的格局[1-2]。

1.2 良种繁育方面

种薯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调入的办法解决,延安市经过多年努力虽然已经完全掌握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但尚未形成大规模供种的繁育体系,生产上没有建立市、县、乡不同层级,从基础种到合格种的明确分工,供种渠道多、乱、杂现象较为普遍,未经过考察或充分试验盲目引进推广等不规范行为依然存在,加剧了品种混杂退化的局面。由于良种繁育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栽培上的一些新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种薯处理、病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推广进度缓慢。

1.3 品种结构方面

全局上缺乏对不同熟期、不同用途品种的科学安排,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在市场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往往出现早熟、加工品种供不应求,而部分鲜薯供过于求的现象。由于观念滞后、资金紧张、投入分散、设备陈旧和管理落后等原因,导致规模稍大的加工企业经常濒临瘫痪或经营亏损的边缘,产业发展始终难以形成整体规模[3]。

1.4 种薯质量方面

种薯质量得不到保障也是制约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外部调种普遍距离远、损耗大、成本高、价格贵,大多数农民只能采取自留薯种,反复使用的原始留种方式,品种老旧、种性退化、病害严重等问题突出,良种覆盖率低,脱毒种薯利用率更低。质量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效的病毒检测手段和健全的质量保证措施,全市除子长县外,其余县均没有单列机构,种薯质量主要由当地种子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工作。

2 马铃薯种业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高产兼用型作物,加工用途广,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延安市农业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扭转全市脱毒薯品种覆盖率及生产效能“双低” 的局面,提出以下建议。

2.1 总体思路上

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收为目标,以转变马铃薯种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强化市场监管,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全面加强全市马铃薯良种生产能力建设。

2.2 技术研究上

加强马铃薯晚疫病、品质改良等遗传机理研究,开发种薯病虫害快速检测技术,引进、选育和推广抗病、抗逆、优质鲜薯实用型品种、抗病淀粉加工型品种,加强高效低成本种薯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4]。由于生产上存在品种与市场销售严重脱节的问题,全市十分短缺发展潜力较大的食品加工和淀粉加工型品种,应尽快将早熟品种、淀粉和全粉加工、油炸加工品种的引进推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满足生产发展和市场营销的需要。

2.3 繁育体系上

应健全马铃薯脱毒种繁育和窖藏体系,形成合理的布局马铃薯种薯供应体系,扶持马铃薯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升马铃薯供种商品化率和集约化供种水平。

2.4 基地建设上

延安市的马铃薯生产基地的重点,应以气候冷凉、病害发生较轻、产业化水平高的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宝塔等区域为宜,通过“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乡的原原种、原种、合格种3级繁供体系,依靠质量和品牌,建立多渠道销售体系,促进种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2.5 质量控制上

严格执行《马铃薯脱毒种薯(GB18133-2000)》和《马铃薯产地检验规程(GB7330-2003)》,建立完善生产登记、质量认证、产地标识和销售追踪等制度,加强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强化种子管理部门对种薯质量检测及市场监管工作力度,防范用种风险,确保生产安全。

2.6 措施保障上

积极协调、多方争取,努力推动地方政府对马铃薯种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成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指导和组织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繁殖生产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工作;二是实行项目扶持政策的同时,启动种薯、生产机械、贮窖建设及加工精选等方面资金补助措施;三是扶持和组建产业协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开放马铃薯脱毒种运输销售绿色通道等[5-6]。

3 参考文献

[1] 连中学.渭源县马铃薯种业发展优势及发展途径[J].甘肃农业科技,2005(5):5-7.

[2] 杨海鹰,云庭,段跃,等.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1):10-13.

[3] 杨海鹰,云庭,段跃,等.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1):3-7.

篇3

一、努力破解工商行政管理监管领域拓展的三大难题

(一)破解市场组成要素监管的难题。就市场主体而言,监管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实施对国有和外商投资经济性质的企业、股份公司等组织形式企业、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行业市场主体的监管。就市场载体和交易方式而言,监管的主要难题在于如何全面介人无形的虚拟市场载体,以及远程、高级、复杂交易方式的监管,重点是如何介入网络商品和服务交易的监管。就市场客体而言,监管的主要难题在于如何实现对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商品的有效监管,如何把握尺度参与生产要素以及其他新型市场的监管。

(二)破解分散监管与整合监管有机结合的难题。目前,企业登记注册监管、个体私营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监管、消费维权、公平交易执法等针对市场组成要素监管的专门性业务,尽管职能职责职权范畴相对明确,但缺乏独立性,受制于其他职能部门、支离破碎痕迹明显,综合性特征过强,导致主业不精、副业不清。工商内部负责市场体系监管的职能部门,其职能缺乏相对应的依据。现实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自身职能职责职权进行有机整合,对市场体系监管内涵、外延、内容、层次、重点等一系列难题的破解,亟待纳入议事日程。

(三)破解执法资源配置的难题。工商部门作为微观经济管理系统,职能职责职权与经济户口和消费人口数量同步扩大,已导致监管任务呈现急剧增长。履职不到位的缺口因此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执法风险将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统筹配置各类执法资源,冷静处理制约工商内涵式发展的四个关键问题,即:工商监管执法靠什么?工商执法做什么?工商执法能做什么?面对职权和任务无限膨胀与执法人员数量素质、执法保障无法完全到位的矛盾,工商执法又该怎么做?就当前而言,应牢牢把握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全力介入立法立规。把握重大复杂监管事务协调的主导权,强化工商部门市场监管执法的主导地位,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的主业,理清乃至剥离关联性副业,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职责职权界定的转型。

二、统筹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的转型

(一)重新审视登记注册的事前预防功能作用。登记注册在市场秩序监管事前预防的功能作用被长期忽视。现有的登记前置许可制度,让形式审查为主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替实质审查的职能部门把关,而后又在许可监督环节上承担责任。为此,应强化登记注册预防被动违法的职能,理顺前置许可与登记注册的职责分工,将被动的把关变成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应协同专项许可监管职能部门联合实质审查许可事项及其细化目录,限制性和禁止性经营事项及细化目录,严格界定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

(二)健全日常巡查和商品准入监管制度,提升事中监管效果。就经济户口监管制度而言,将违法状况作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依据,与国际上通行的信用制度的做法不尽符合,适时进行修改完善应是大势所趋。就市场巡查制度和商品准入制度而言,面对全国近4000万家经济户口,1000多项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职责,市场巡查应当缩短阵线、精选内容,做到有所取舍,综合权衡市场巡查制度的适用范围、实施条件、实施项目。集中力量巡查监控事关执法风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的突出问题。

(三)妥善处理相对集中处罚权与构建12315执法维权的交叉,激发事后补救机制活力。工商行政处罚以及配套的行政监督检查和行政强制职责职权占了工商职责职权总数的95%以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执法力量的配置,加大违法查处力度,事关工商的执法权威。12315执法维权系统的构建,需要调整功能导向,即在价值取向上,要搞清楚12315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内设机构,而不是相对独立的工商行政管理第二部门。在具体运作上,12315应更多发挥违法案件受理、分流、协调、反馈、监督的职能。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尝试将12315执法维权系统办成工商执法指挥调度中心,但不应参与具体案件的办理。

(四)科学界定单项与综合监管之间的分工,实现机关与基层监管业务的整合衔接。执法资源在机关内设职能部门以及基层工商所之间如何优化配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小局大所、强局精所”的机制运作,需要把握科学的尺度。基层工商所机构在3万左右,总人数30多万,是全国工商系统中人数最多、机构数量最多、承担监管任务最为繁杂的执法机构。修改《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明确基层工商所的履职权限和责任,是完善市场监督执法方式的急迫要求,事关这一条例在500多件法规构成的工商法规体系中的定位,事关基层工商所职能职责职权在逾千项工商职能职责职权构成中的定位,事关单项专项性监管职责与属地综合监管职责的分工衔接问题。

三、全力突破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法转变的瓶颈

(一)稳妥推进监管方式转型与监管方法转变的对接。监管方式的转型和监管方法的转变既有联系又存区别。前者侧重于模式和机制的转型,宏观性整体性的特征较为明显;后者则体现在落实监管方式转型要求的具体做法和操作细则,微观性个体性的特征较为明显。监管方式和监管方法之间的上述辩证统一关系,要求工商部门稳妥推进两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正视部门职责交叉,妥善处理监管摩擦,逐步消除执法顽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无证照经营立法、文件会签、执法协调留下的困惑值得深思和反省:登记注册与前置许可到底该是怎样一种衔接关系?对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经营人员、经营渠道、经营方式等事项的禁止性规定,变相列入无证照查处的范围,与无证照行为的内在含义是否吻合?餐饮行业的证照管理被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范畴之后,卫生行政部门承担主要职责,在此情况下,工商部门原来查处餐饮无照的主导角色是否应该换位?黑网吧屡禁不绝的根源到底何在?网吧经营额和经营利润八成左右来自网络游戏,说明什么呢?类似问题,不胜枚举。在市场经济秩序监管大局面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视执法争议现实,以超脱的角色和宽阔的视野,研究相关职能部门专项法规的立法走向、结构体系、主要内容,吃透其趋利性和滞后性,还原执法交叉和监管矛盾产生

的本来面目,据理力争、争取主动,扫清障碍消除根源,为运动式专项整治活动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进而转向规范化长效监管创造条件。

(三)改进决策指挥机制,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改变突击运动和专项整治式的监管方法,必须相应地改进工商行政管理自身的决策指挥机制。改进决策指挥机制,必须树立权责统一的法治观念,有限作为、准确作为、积极作为的决策观念。改革完善决策指挥机制,必须淡化人治色彩,强化法治建设。一是稳步推进行政管理向行政执法的转型。要循序渐进,评估行政执法事务和非执法性行政事务的比重,大幅度削减行政性事务,大幅度提高执法类事务的比重;评估行政执法事务操作的准确性,消减乃至消除不务正业的越位和错位执法现象;评估行政执法的时间、力量和内容配置;评估行政执法的工作成效,细化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的内容;评估法定职能职权职责落实的缺口和不足,进而评估执法面临的责任风险、主要矛盾及成因,相应地优化执法资源的配置。二是稳步推进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的转型。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监管任务的急剧膨胀,推进执法监管由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的转型势所必然。定量决策首先要求明确工商执法依据、法定职能职权职责职权的具体数目、工商与外部存在争议的执法事务、政策文件额外累加的执法事务。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户口的数量、规模、类别、行业分布、敏感程度、执法风险责任。结合监管执法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测定工商机关监管任务的总量,并科学分解到内设机构、直属部门和基层工商所。

四、多元拓展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手段更新的渠道

篇4

一、背景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自我国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以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地理标志开发、申报、保护、使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我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和总产值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地标产品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为当地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发展大好势头。

但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的不断提升,由于一直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缺乏必要的防伪技术保护和支撑手段,假冒伪劣产品给正牌地理标志产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造成市场上鱼龙混杂,消费者无从辨别真假,从而无法真正有效的发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目前,我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理标志产品假冒伪劣现象猖獗。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地理标志产品标识,消费者难以鉴别地理标志产品是否货真价实,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并且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损害相关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降低地理标志的价值。地理标志标识被假冒滥用,势必将对相关地理标志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对市场造成混乱。

二是行业内缺乏行之有效的防伪和质量追溯手段。地理标志产品一旦出名,市场中的“李鬼”就跟随而至,受地理标志品牌带来的利润的驱动,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大肆仿冒伪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例如,未注册企业伪造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伪造地理标志产品包装箱和专用图案、冒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称等。由于目前行业内缺乏行之有效的防伪和质量追溯措施,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仿冒现象,无法通过产品追溯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溯源产品质量,给地理标志产品带来“防伪难、追溯难”的问题。

三是对监管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监管难度大。我省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涉及地域广大,企业众多,产品丰富,大量涉及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分布于广大农村、丘陵地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和保护难度较大,难以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有力的打击。

二、解决方案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二维条码应用的快速发展,数码防伪的解决方案逐渐由电话、短信查询向二维条码扫描查询过渡。山东防伪行业协会将在2017年重点面向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推出基于二维条码的防伪追溯解决方案,将产品追溯信息、产品防伪标识集成一体,实现产品质量追溯、防伪打假和品牌宣传综合解决方案。

本方案包括标签设计、二维条码生成与应用、移动设备查询系统和防伪追溯平台等部分组成。

1.标签设计

本方案将采用防伪标签加双二维条码的方式进行防伪,标签采用雕版几何图案等印刷技术,具有一定的防伪能力。标签印制追溯信息二维条码和涂层覆盖的防伪信息二维条码,通过使用手机扫描,完成进入防伪平台进行产品质量追溯及真伪查询,查询结果直接反馈给消费者手机界面。标签如下图1所示。

2.二维条码的生成与应用

二维条码是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二维条码更加普遍。本追溯防伪解决方案采用应用广泛的QR码作为信息载体,便于消费者使用手机进行快速识读。二维条码明码链接至追溯查询平台中本企业的子平台,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条码接入平台进行产品质量追溯查询;暗码采用图层保护,承载产品防伪信息,该信息为分配给该产品单品的唯一性随机码标识,由生产企业在平台上对该信息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该产品的查询的关键信息。

3.移动设备查询系统

本方案支持消费者采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查询,用户可利用手机扫描二维条码明码进入查询系统并查看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便于消费者了解该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环节。(如图2所示)。

通过刮开防伪涂层,扫描涂层下的二维条码暗码进行产品唯一性标识的防伪查询。用户扫描二维条码暗码,若是首次查询,系统会反馈产品信息查询成功;若该码已被查询过,则反馈该信息非首次查询,有可能存在假冒风险(如图3所示)。

4.防伪追溯平台

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防伪追溯平台以山东防伪平台和食品追溯平台为基础,经功能整合及升级开发,实现对项目的有力支撑。平台为生产企业提供标签管理、追溯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维护、厂商宣传推介等功能,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网络查询渠道,便于多种渠道查询相关信息。

三、方案研究基础

该方案以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和威海市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为研究主体,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具有丰富的物品编码解决方案设计、食品追溯技术研究及二维条码应用方案等科研和应用经验,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为方案中编码、追溯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威海市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作为山东省旅游大市--威海权威的物品编码管理及防伪技术研究组织,以防伪技术应用企业、各级质监(市场监管)部门及防伪相关单位为主,以为市场提供有效的防伪技术,协助政府对防伪事业进行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遏制伪造假冒,保护厂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为该方案的防伪环节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实施规划和前景预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