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

时间:2023-08-12 08:25: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自我融资的利用率

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使用效率。内源融资应是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及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市场需求及生产规模的约束,很难承受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必须注重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内源融资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向管理要资金,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金。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使企业流动资本得以节减,现金流量得以增加。另外,企业要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分配制度,提高内源融资的利用规模,从而达到突破企业自有资金瓶颈的制约。

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解决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比如通过创建创业板、二板等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放低企业上市门槛,或者通过开设一些小型交易所,开辟民营企业上市的特别通道,使股市为民营企业服务。目前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创业板、二板市场对成长型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这样不仅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规范民营企业,促其实现改制同时消除所有制歧视对于国有和民营都一视同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选择上市交易所时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海外上市,这也是民营企业又一条好的筹资渠道。浙江民企已不乏从创业板、二板及海外上市成功融入资金的。此外,还应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三、解决浙江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难以筹到资金,对于政府和银行都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现在银行有钱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风险难把握,当然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二是在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政府在制定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缺陷,并在制度等方面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某些不适于民营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使商业银行 在没有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将政策真正要求落到实处。商业银行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银行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尝试扩大存货抵押贷款、应收款抵押贷款等新业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解决浙江民营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首先,与民营企业一样同属民营经济范畴的多数中小金融在为民企服务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其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它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再次,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重新细分市场,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有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五、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防火墙”。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以适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 年开始,浙江省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担保机构209 家,注册资本金达37 亿多元,其中66 家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在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认真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加强与银行合作,特别是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到2004 年6 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8 700 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贷款总额达到254 亿多元,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必须是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企业4个主体共同努力,而且是个过程,不可能一时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下,才能为浙江省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有效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娴瑜.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上海:民营企业经济研究,2004.

[2]周静.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M].四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赵春琴.浅议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M].浙江:东方企业文化,2007.

[4]李敏.民营企业多种融资渠道探讨:以温州为例[M].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5]杨梅.求解民营企业资融难问题[M].武汉: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李光晖.会计准则研究组.关于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M].商丘:商丘师范学院报,2006.

篇2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026-02

根据央行界定的标准,中国约有99%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提供了超过75%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50%的国家税收。这些企业,以民营居多。因此,民营中小企业不仅是中国在吸纳劳动力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活力。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的信贷规模也有了明显的增长,然而民营中小企业却获益甚少。除了少数知名的大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当有限,“融资难”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只有把“融资难”这个问题解决了,民营中小企业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更加稳健。

一、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瓶颈以及出现的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融资难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在中小企业的资本来源之中,内部自筹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来自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及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所占的份额则相对较小。统计表明,中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还不足贷款总数的1%,这和中小企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近年来,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的门槛过高。作为商业盈利机构,银行也要衡量贷款的风险和收益,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更注重贷款的安全性,对各级信贷人员也制定了多种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贷款一旦出现了风险,相关的信贷人员则有可能受到严厉的处分。因此,这些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的时候,更愿意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进行放贷。当企业发展良好的时候,银行可能会主动上门提供贷款,可是当企业真正急需资金的时候,银行却设置了苛刻的门槛,把企业拒之门外。银行在处理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是慎之又慎,“雪中送炭”的情形并不多。

2.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缺乏途径。企业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实现的。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还不成熟。因此,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国家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的方法,导致绝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达不到上市融资的要求。而在债券市场,民营中小企业也只能在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发放企业债券,而不能取得公开发行债券的资格。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确多了一个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但是,最终能够上创业板的企业毕竟也是少数。

3.特色中小型融资机构相对较少,民间借贷不规范。与银行相比,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中小型融资机构更具有优势。他们的贷款往往只面向某些特定的领域,有专业的调研人才。因此,在投放贷款的时候,比银行更加灵活,更加迅捷。然而,目前这种机构还不多,仍然是杯水车薪。随着民间借贷的逐渐合法化,民间借贷也成为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民间借贷具有高利率性、自发性以及不规范性,容易引发经济纠纷,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4.政府的职能没有完全到位。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民营中小企业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政府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却相当有限,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的保障,社会还不能形成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

(二)内部原因

民营中小企业先天不足,是造成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因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不是不想贷,而是不敢贷。因为民营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小,资金的实力比较弱,管理比较乱,这样就很难提供和贷款的数额相当的抵押物,往往也很难及时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加上缺乏较高的诚信意识和信用程度,致使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顾虑重重。

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想要彻底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一)中小企业要不断的通过自主创新来完成自我完善

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所面临的困难,首先要从自身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民营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开发的水平,增强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完善中小企业的结构,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让中小企业在融资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加顺畅。这也是一种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提高信誉对于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中小企业应该杜绝商业欺诈、做到无不良贷款记录,还要及时掌握一些银行的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才能使融资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增加融资的安全性。

(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中国的担保机制还不够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难。正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太多相关的担保措施,所以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不信任,不敢轻易放款。同时,在银行贷款与中小企业还贷之间还存在着种种风险。一旦中小企业在还贷方面出现问题,银行往往就要独自承担这些风险,造成大量的呆账和烂账。因此,银行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完善的担保机制,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也需要专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杠杆作用,调动民间的资本,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的市场。除此之外,还应该组建一些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的贷款过程中可以为企业办理抵押登记和监督,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承担企业的担保责任。

在建设和发展担保机构之时,良好信用环境是必须具备的。这就要求国家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用的公开和及时,起到一些指引、监督、惩戒的作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需求,就更要加快银行的体制改革,建立一些银行的担保监管机制。一旦有不能及时归还贷款的现象发生,那么就要依法进行处置。与此同时,还要整顿经济的秩序。国家不仅要及时关注这些贷款当中的问题,还要建立一个企业借贷的档案,有相关的跟踪机制。这样才能依法对不能及时还贷的企业进行防范和惩处,同时还要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鼓励和表扬。当实施了这一系列的措施之后,才会使金融机构做到有据可查,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中小企业在贷款当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银行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银行是实现社会资源调配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银行贷款尽量不要上浮利息,还要适当地延长存量客户的贷款期限,避免还了贷之后又贷不到款的现象发生。同时,银行还要加深对客户的了解,客户的困难就是银行的困难,保护好客户就是保护好了银行。试想,银行和企业共度难关,企业自然感恩戴德,自然会成为银行长远的优质的客户。银行也应该对各个行业加深了解,例如据笔者所知,银行将装饰企业划归建筑房地产业系列。银行相关的支持装饰行业金融产品非但没有,该行业还受到了国家对建筑房地产企业调控的影响。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多推出一些结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四)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和监管功能

在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中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的障碍。这些障碍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有的企业可能会从这种体制中获利,而有的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些非常严峻的市场形势。如果能够解决这些体制性的因素,将极大地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而要想消除这些体制,政府就是最关键的所在。

首先,税务部门可以出台一些优惠税收政策,既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行业的。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纳税人的税负是最高的。税务部门也应该在关键的时候保护自己的税源,只有企业发展得好了,整个市场的体制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而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正是符合了这个精神,在公民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就可以增加消费,消费又产生税收,经济可以良性循环发展。以个税为例,企业所得税也可以效仿,降低税率、减免税额、延缓或分期纳税都是能够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有效方法。其次,目前地方政府的贴息政策多偏向高新科技企业,对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像笔者所在公司这种集服务、环保、设计为一体的装饰行业重视不够。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多出台优惠政策并且要具有普惠性。千方百计地降低企业的生存成本。最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是不平等的,政府应当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去合理调整、提高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专门、统一的服务管理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运营、市场开发、融资过程进行指导、监管。

总而言之,要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当中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革的,还需要多方面一起努力,形成瓶颈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涉及政府、银行、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诸多方面。因此,在破解这个难题的过程中,应该多管齐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对河南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河南是农业大省,仅通过农业生产来进行原始积累是十分有限的,资金的短缺导致本来发展良好的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缺乏竞争力。

民营企业在直接融资方式上,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还有二级市场发展缓慢也严重制约着河南民营企业的融资。另外其他的融资渠道也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的渠道。在间接融资方式上,河南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比较弱,再加上发展时期还不成熟,得不到政府和银行等融资来源的支持。

河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途径。

第一,银行贷款。民营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资金帮助,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河南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民营企业依靠家族势力筹得资金。第二,民间融资。河南民营企业如果想取得发展,在从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另寻途径,于是兴起了民间借贷,然而民间借贷利率通常会高出正常利率的10%40%。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增大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另一方面因为民间借贷尚不规范,大部分属于私人交易,没有必要的法律约束,所以,民间借贷有着极大的信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可见,河南民营企业融资方式较少且困难重重,想要依靠自身力量只能步履维艰,难以做大做强。

二、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原因

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

(一)信贷政策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现有的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河南省的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受贷款期限的限制,民营企业资金链会出现脱节,影响民营企业长足发展。如果民营企业选择多次资金周转誓必增加还贷负担。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

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企的融资。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扶持对象仍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的河南民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低,盈利能力弱,所以河南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不符合目前的上市条件,因此从股票市场上得到资金支持十分的困难。

(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地位不断提高,因而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相关有利于其发展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但是河南政府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很欠缺,虽然对于河南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并不能满足河南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政府仍然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有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企业文化内涵低。

三、改善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改善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首先要从加强自身信用建设着手。河南民营企业融资难既有国际共性,又有自身发展特性。改善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有效经营管理模式,规范企业管理体系和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够提供真实企业经营数据,公开透明反映企业实力,赢得融资来源方的信赖。

(二)品牌战略融资

品牌战略融资可以改变河南民营企业的融资方法,民营企业应加强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形象,尽力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顾客群体的增多,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从信赖到依赖,使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从而有利于企业融资,使企业更好发展。

(三)银行角度: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信贷融资

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河南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外国大银行也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只有大批地方性、“土生土长”的中小金融机构,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努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十分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通过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强利用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

(四)政府角度:政策支撑体系的完善

河南民营企业要想获得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取得长足发展,紧靠企业自身的内部融资、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在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构建强有力的民营企业融资的社会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营造环境与技术支持。

为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河南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河南政府可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且赋予区内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是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通过经营补贴、企业研究与发展补贴、风险补贴等补贴形式给予财政援助。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对民营企业起到一定帮助。通过上述政策措施,在政府的支持下,河南民营企业可以降低风险、较少成本以及融资的渠道多样化。

河南省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大省,在推进河南省城镇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就业难题等方面,民营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分析研究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要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指标,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政府政策和实践经验,并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河南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参考文献:

[1]张玉明.民营企业融资体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912

[2]刘永奇.2010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篇4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

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即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它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始创立时期由所有者投入形成的资本、通过留存收益以及员工的投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来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外界压力的自身储备和外部资金难以获得。

(二)外源融资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但是,受“所有制”限制,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然而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到的有限资金不足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民间融资,即非正式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由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操作方便,它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融资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经过金融整顿对非法接待形式予以取缔,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程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家族经营制弊端多

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起步,在规模不大的初期这种家族经营的方式是有优势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家族经营制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要求。家族经营制的的弊端主要是:家族经营制下的企业决策其实就是由一人决定。个人决策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投资决策或经营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家族经营制下,由家庭成员来担当重要职位,企业不能多方面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丧失活力;家族经营制下,产权单一问题突出。企业主不愿外部人员参股,董事会不能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发展风险大,外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二)政府政策倒向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政府政策明显倾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要位置。民营企业基本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风险时,更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以这些企业的权力及义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比来看,民营企业的应享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对我国融资体系而言,主要是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十分匮乏。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债,国债由国有企业垄断;我国的股票市场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进入限制条件比较多。虽然国家为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掘新方式,例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基金融资、短期融资权、信托等,但是发展却极为缓慢。由此可见,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非常狭窄的。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开始入手进行改革。招纳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牵挂的有才能的人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运作、能够真正发挥效力的董事会,避免个人独断决策;民营企业应该吸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个管理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规范企业的运作,实行财务透明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应该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沉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提升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形象。

(二)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基金,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度,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为其国家的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的经验,让我国政府机构扮演担保人的角色;民间融资具有自身优势,政府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为民间融资行为提供一个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可以任其发展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它采取不法手段提供融资,降低其破坏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专门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让民间融资能够发乎作用。

(三)拓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国有银行作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应该消除歧视,加快深化改革的脚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扶持民营企业信贷的力度;在一些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部门,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自身灵活性高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让其在融资市场上发挥效力;扩宽眼界,积极发展各种融资方式,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使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得资金,让其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

[2] 李根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6.

篇5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现阶段,依靠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业务是国内民营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首要途径。但是,各大金融企业一直以来过于注重自身风险性的降低和利益的提升,忽略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扶持。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各民营企业在发展环节中缺乏金融信贷的有力支持,只是依赖内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进步。众所周知,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当前十分常见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了当前企业的主要话题之一。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一)间接融资途径过于单调,大多数以银行贷款为主

由于证券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高,再加上创业投资体系尚未健全、发行企业债的准入障碍等原因,普通的民营企业难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筹措资金。与此同时,我国各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十分单调,约65%的企业通过各个银行筹得资金,企业的权益性融资比例不足30%,其他方式取得的融资所占比率更低,仅占约16%,最少的债券类融资比例仅有2%。

国内以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间接性融资,非金融机构主要融资工具融资量为5万亿人民币,当中贷款融资额超过4万亿元,所占比重接近80%,拥有明显的优势。从国民经济的运作流程和体系变动中可以发现,政府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迅速下降,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及个人倾斜的趋势逐渐加强,进而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水平急剧下降。

(二)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由于贷款交易及监控费用较高,银行通常不会放贷给中小民营企业。与此同时,银行的贷款越发严苛,大部分均需要取得一定的担保品或者抵押品,为了更好地防范资金风险,各大银行几乎很少对民营企业发放借款,仅仅可以考虑发放抵押担保贷款。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因为信誉度较低,抵押资产匮乏、融资负担较重等原因,很难取得银行的资金扶持。根据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获取贷款的基本途径是抵押、担保借款,其次为信用贷款。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基本为:一,内部融资。即借助自身的I业收入部分填充内部资金,要不就是通过发起内部员工集资的手段来筹措资金;二,民间贷款。从亲戚好友手中或者“地下钱庄”那里以相对较高的利率取得借入资金;三,互相担保。近年来,民营企业间的相互担保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过高的风险性,资质良好的企业不想再替别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当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的方法,也就是被担保人把企业的顾全抵押给担保方,如若担保方为期承担经济责任的时候,其承担的贷款额便转化为出资额,进一步把被担保方的债券变成股权。

二、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信用担保机制存在一定缺陷

众所周知,我国主要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为担保主体,换言之,也就是政府机关出钱,民间资本少之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负盈亏,它们一般只注重良好的社会效益,忽略了担保的高风险性,进而很可能引发担保规模过大的情况出现,最终将担保转化为福利。现阶段,尽管我国不少城市都早已构建起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然而,现阶段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基本需求间仍旧拥有不小的差距。举例说明,2011年,中国的担保公司总共只给28717户的民营企业提供了贷款服务,累积金融不足600亿元。与此同时,在保的企业用户数量只有21000户左右,总金额不足306亿元。

(二)金融环境愈发恶劣

首先,很多商业银行的理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不管什么样的银行,均争做大项目、招揽大客户,增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中企业的比重超过90%,严重忽略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信誉等级低等原因,相应的融资风险及企业运作风险更大,并且投资回报率也不高,在这种前提下,这些信誉不良的企业也不愿按照有关要求提供必须的财务信息。另外,金融机构缺少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资料,从而难以及时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这也造成了银行不愿放贷给民营企业。

(三)民营企业的信誉度普遍不高,欠缺信用观念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外部资金,在借款时好话说尽,不少民营企业在该还款的时候通过转移银行存款、借助重组名义躲避债务等方式躲避相关债务。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对民营企业的讨债过程中只能收回一些设备或者货物。关于信誉方面,在接受调查的一千家企业当中,评价很差和较差的企业分别占到了14%及22%,而评价较高的企业只占到19%。另外,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关键参照,然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制度缺失、专业性人员不足、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虚假、舞弊等行为,导致银行不清楚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无法放贷给企业。还有,民营企业不像一般的大型企业那样具备完善的内部银行,并且其内部资金调度能力较差,投资很少考虑外源融资数量,无形中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可分配收益。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要想尽快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首先,应当采取措施激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将对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作为重要任务执行,民营企业和地方银行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此外,地方性商业银行因其经营规模不大、结算条件差的束缚,不能给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应将重点转到民营企业上来;其次,构建并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这是将行政干预政策转变为政策引导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加强企业信誉观念、改善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等方面的关键举措。

(二)实现自身的突破

第一点,民营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社会形象。相比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究其根源主要是其缺乏经营的规范性、社会信誉较低等,这将会进一步造成其他资金的谨慎融资。债务投资在控制力上要弱于股权的投资形式,若缺少抵押、担保等向金融机构借款必需的产品,则债务融资的风险会随之迅速增加。因此,民营企业应当通过改善自身营运状况来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度。第二点,规范企业财务机制,增强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更加充分地借助现有金融工具,提升资金利用率,提供全面、真实的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才能满足银行信贷需求,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健全并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及服务

在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顺畅造成的融资困难情况时,金融机构应当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基础上主动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大量的贷款;与此同时,也应进行持续的金融革新,创造出可以满足更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另外,各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和各大金融机构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向导均为市场,目标都是经济利益。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信用和契约前提下的平等、互利、相互选择的关系。因此,为了保障银行收益及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银企关系不可或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国内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展开了论述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各个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剖析,提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会得到改善,国民经济也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Z-3198(2009)24-0163-01

1 民营企业概述

1.1 民营企业的由来与发展

“民营企业”这一概念最早产生和流行于日本。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与“私有经济”具有相同的内涵。一般而言,企业的民营化和私有化被看成同一过程,因此,“民营”主要是建立在所有制基础之上,针对产权归属而言的。关于民营企业范围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营企业指除去国有制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外的所有企业形式,包括个体工商户、私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企业则不包括外资企业以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针对狭义的民营企业而言的。

1.2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低下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营企业必将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提供了以廉价劳动力置换昂贵资本的可能性”,这样,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民营企业的出现,既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资本匮乏的困境。又极大的缓解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造成的就业压力,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2006年,民营经济总量为138110亿元,约占我国GDP总量的65%。

2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企业的融资,一般遵循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的顺序。所谓内源融资,主要包含了企业建立时的资本投入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未分配利润等,而外源融资则是来自企业外部的,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实现。股权融资,即通过在证券市场发型股票来募集资金,债权融资,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的贷款。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内源融资比重大,而其他融资方式的比重很小,融资手段单一,二企业经营扩张的速度远远快于内部资金积累的速度,从而导致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

2.2 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企业自身・民营企业本身制度、经营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其持续经营能力及还款能力悲观评价,从而将营造出门槛过高的外部融资环境。目前,民营企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能力、内部控制等问题上。其中,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2.3 造成融资困难的外部环境原因

中国民营企业之所以出现目前融资难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的问题而导致的外部环境不利。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金融机构等外部环境主体也没有为营造出一个有利的融资环境而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诸多的政策缺乏合理性、规则缺乏效率性又进一步恶化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歧视、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3 国外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简介

与中国民营企业相比,国外的民营企业具有发展历史较长、生存环境较有利的特点。通过对目前世界各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情况的了解,可以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些比较可行的借鉴,也有利于我国政策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

3.1 国外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体系

3.1.1 专门的政策性融资机构

这些部门或机构部以营利为目的,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主要任务,包括扶持中小企业的官方机构、政策性银行、专门的基金和投资公司、二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等。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联邦政府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帮助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专设主管政府部门外还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日本政府在战后相继成立了三家由其直接控制和出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专门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融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3.1.2 民间商业金融机构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风险基金是政府或民间创立的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其中在欧美等国家多由民间创立。美国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美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达300余家,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有600余家。英国则成立了由100多家从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小型金融公司组成的专设“风险资本协会”(BVCA),为高科技“风险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

3.2 国家的政策性支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能占到中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具体是多少则决定于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相对重视程度以及各国企业文化的传统。各国对中小企业资金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

4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

民营企业之所以面临融资困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如内部控制不完善。产权不清晰等;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如政策性扶持不够,金融市场建设不健全等。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变革,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4.1 民营企业自身的完善

民营企业要解决融资困境,首先应当从自身着手。只有建立了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保证了企业形象,才有可能得到外部机构的认可。民营企业的自身改革与提升,应当主要从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水平、提高信用水平等方面着手。

4.2 国家加强政策性支持

篇7

一、引言

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持续性活力,其生产总值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对外贸易及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直接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益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部分。然而,融资难一直影响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二、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原则

民营企业受市场竞争及资源环境的制约,发展已经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陷入发展瓶颈,为了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实现转型,以摆脱发展困境。

1.保持民营企业私有体制

民营企业改革落后于其他社会系统,要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应该保持民营企业的私有体制的可持续发展,将企业运营、服务、竞争模式的转变引导至内涵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化管理之中。

2.坚持优化资源使用

民营企业应当坚持优化资源使用,避免由于向外拓展引发的投资失误,进而引发资金链断裂。以信泰集团为例,企业将短期贷款用于适合长期投资的太阳能行业,直接导致了资金链断裂,险些引起温州民营企业连锁倒闭。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坚持关注资源使用问题。

3.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过渡

首先,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即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发展;其次,要实现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即要以市场为核心,避免计划控制。这两个方面的过渡实质上都是为了建设企业内涵,要让民营企业挑起富民重担,避免政策限制、融资困难、生产环境问题,要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经济效率优势,避免国家过度调控。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点分析

1.商业银行贷款难度高,关系短板表现突出

一方面,当前市场上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近几年民营企业废逃银行债务的现象多发,在为银行带来损失的同时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削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违约状况常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下,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2.融资政策偏重大型企业

客观上来说,虽然当前国家政策已经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贷款待遇差异还是很大的,优先级上,贷款排序首先选择国有中小企业,然后是“三资”企业,最后才是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也是最低的。同时,民营企业贷款贷款存量低、增量缓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限制。

3.融资途径单一

当前,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还是银行贷款,在未经资信评估与贷款担保不足的状况下,银行贷款受限。同时,基于民营企业资金规模、管理水平限制,民营企业内部融资匮乏,多数民营企业也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4.融资平台发展滞后

商业银行贷款倾向偏重于大中型企业及国有企业,信用社也将服务定位于“三农”,因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不足。同时,我国对融资的管理基本采取“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模式,因此,民营企业以债权模式实现直接融资,或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基本不显示,在担保平台不健全的基础条件下,民营企业资信问题也成为了融资短板因素。

四、基于融资困境的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1.专门化金融支持

针对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间的关系问题,建议鼓励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强化专门化支持力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融资支持手段。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在采取不同阶段专门化支持的过程中,要根据民营企业资源积累状况及融资能力强弱创建服务支持体系,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系数。

2.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发展规划

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而后实现针对性政策扶持。发展中,应鼓励金融部门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逐渐参与到民营企业战略规划架构中,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能力,从中长期发展出发,为民营企业提供转型期战略发展的金融服务。此外,参与企业发展规划后,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了解加强,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3.促进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建设

内部融资机制的建设能够避免外源性融资中较高成本的问题,在优化整合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能提高融资便捷性。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经营波动性及轻资产性等特点,银行信贷难度也较大,因此,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多种形式的直接金融服务实现融资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可考虑构建财务结算中心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及调动,或以股权结构改革为契机,以关注企业战略、优化股权结构设计及员工持股方案、制定高层激励等为入手点,激发企业内部融资活力。

4.创新金融监管,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第一,应当强化并完善金融监管,针对私募基金、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问题制定专门监管法律条文,将金融监管拓展至金融服务公司、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第二,要审慎进行金融开发,转型过程中应关注内外金融市场监管的协调,对内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外应防止资本入侵,全过程中辅以风险控制手段,以提高金融开发的实效。第三,要积极创新并强化风控,要以实际需求为准,以宏观调控与监管相适应为原则,在强化创新的同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125—02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使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预防财务危机,增加企业活力,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20世纪80年代起,商业银行贷款成为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统计显示,河南省大型企业的流动资金率中30%来自银行贷款,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该比率仅为14%,特别是对于一些微型企业而言,雇员低于20人的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率低于2.3%。目前,河南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而金融机构从自身的工作效率和风险防控角度出发,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作为贷款对象,而非民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仅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融资成本高。有关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的贷款基准利率有所下调,而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的年利率达7.47%。加之河南省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上市融资的门槛高,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达到上市标准,民营企业融资举步维艰。

二、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流动资金紧张,发展资金不足

流动资金是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的资金,是支持企业顺利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保障。国际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复苏状态,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资金流动紧张。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面临破产危险。发展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二是企业发展资金无法满足规模扩张需求。

2.内源性资金不足

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由于河南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在企业合作过程中缺乏信用和监督机制而无法协调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3.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真实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这些信息是对企业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而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产权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银行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不能对借款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分;产权含混不清使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对人力资本重视不足,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二)外部原因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成熟,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水平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用股权和债权直接融资的方式并不现实,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河南省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商业银行主要以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为主,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大客户身上,加上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信用额度不高而不愿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外部原因。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不完善,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也很大,民营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审批,不符合上市发行股票、债权的资格,难以向社会公开筹资。

三、破解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适度放宽银行贷款条件

河南省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一直坚持“两个不低于”原则,即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不能低于上年平均水平。为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可在原有考核目标基础上,增加小额贷款业务客户数不低于上年总体平均水平等要求,刺激各银行对小额贷款客户的要求。同时,进一步降低贷款申办门槛,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渠道。

(二)建立健全民间融资制度,拓展外部筹资渠道

由于民间借贷主要服务对象为民营中小企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营担保公司的管理,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有序稳定发展。首先,严格审核民间借贷结构,促使民间借贷合法化。其次,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将其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正规金融体系内,并对民间借贷双方资金使用途径等加以规范。第三,建立规范的信息及时披露制度。借款企业应该按照规定披露财务状况、资金用途、使用效益等信息,方便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判断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篇9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制度逐渐建全,金融机构的管理更加严格,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加之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不断恶化,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下降,贷款风险逐步加大。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时门槛不断提高,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导致企业贷款难度日益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资源有限,往往达不到贷款要求的条件,贷款通过率相对较低,企业规模越小越容易被银行拒绝,民营企业贷款在整个信贷投放规模中占比在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匾乏,特别是通过银行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

去年以来,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看,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同时,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资金链紧张和融资成本快速上涨等问题让众多民营企业陷入困境。这些企业家四处奔走,然而处处碰壁,呼救无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准入和门槛的不断提高,又有多少企业家遭遇了“玻璃门”、“弹簧门”。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1.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研究探索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民营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来解决单一的融资渠道。日前,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与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合作额度130亿元。

根据这个协议,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在未来5年内,将通过“投资、贷款、证券”等金融手段向陕西省的民营企业投放贷款130亿元,同时将积极推动包括区域绩优票据、债券发行等在内的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不断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机制建设,推动建设民营企业融资的“四台一会”,即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组织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实现了以批量融资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困境。

2.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

2013年,全省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还将持续低迷,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困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政策咨询宣讲、投融资对接、管理升级竞赛、民营企业信息化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积极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

3.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银行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调控作用,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当的放宽对其利率的浮动范围,并调动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鼓励银行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充分把握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风险状况,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企业的贷款机制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积极开展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等不同形式的贷款。对阻碍民营企业金融发展的相关规定等进行修改或者废除,赋予合法的位置,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中。

4.完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体系

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民营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5.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

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切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如规范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融资租赁等市场行为,需增强企业的自主发展和生存能力。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正确引导和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出谋划策。

现代的民营企业要生存必须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民营企业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人力资源,走科技发展和创新之路。

四、结论

由此可见,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很多方面,只有不断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及融资政策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篇10

一、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中还属于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只有少数民营企业抓住了机遇,越过了初创期的艰难。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制约性因素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次原因,既有外部融资环境、金融体制、政府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1.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正规的直接融资方式可概括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有现行证券管理标准所要求的规模和投资回报,基本上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国尚未完善适合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资本市场。二是民营中小企业较难利用债券融资方式。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三是风险投资体制发育不全。2.我国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成熟完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着重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大,服务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二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作用仍然定位在“补充”上,没有把它完全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3.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以及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或建立两本内外不相吻合的账簿,致使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现象愈演愈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民营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性质的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债务关系远远超出三角的范围,发展为多角债务关系。上述情况导致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问题。

三、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1.政府要制定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现行关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无法很好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应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对相关的融资政策进行修订、完善。建议从下几点做起:(1)在基本原则方面,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应该遵循平等原则,不应该在贷款条件上歧视民营企业。(2)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中小银行,既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又能够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3)对民营企业相关业务给予更多的免税及其他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业务,节省经营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的发展。2.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我国的民营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形态。在直接融资方面,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重点,扩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体系。进一步加大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的投入。二是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三是发展债券融资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在间接融资方面,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完善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有步骤的开放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项目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利用国外政府和商业贷款,组织中小企业项目招商引资。3.完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民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获取资金,必须有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能极大缓解民营企业与资金供给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疏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主要有资信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以及风险评估机构等。

四、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策略建议

民营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是动态的。民营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风险等级的不一致性,导致潜在投资者对投资时机的敏感,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最优融资策略。在企业初创期,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获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内部融资先于外部融资。企业的利润一般全部再投资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企业可以采用附有优先购买权的租赁方式获得资产的使用权,而不必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也可以灵活机动争取其他外部资金,如吸引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以及获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基金等。在企业成长时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获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逐步具备了向外部筹资的条件,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一是争取金融性机构的贷款。企业应通过资产抵押、担保人担保甚至利用企业自身的信誉担保来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二是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利用相互参股,横向或者纵向的兼并与合作等资本运作方式是一种可取的融资方式。三是积极创造条件,获取创业板上市或吸引风险投资的机会。在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已具备了较强的外部融资能力。此时企业需要考虑以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一是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者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二是积极运用资本运作获取资金。三是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优序选择:自筹资金、留存盈利、风险投资、政策性资金、借债(或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发行新股、借债。即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先权益融资后债务融资,再股权融资。这是由其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等级不一致的特质所决定的。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还应规范和完善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社会信用观念及金融意识等,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春明.经济周期中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6).

[2]傅爽.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迎维.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45.

[4]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2(7).

[5]于蔚,钱彦敏.转型经济中宏观冲击与公司融资决策——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框架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1,10:24-30.

篇11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各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瓶颈,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绩效和活力。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入手。即作为放贷方的金融机构、作为借贷方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保障职能的政府部门。

从金融机构放贷现状看,一是商业银行方面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流资较多。尽管中央银行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处于资金安全因素的考虑,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放贷一直持谨慎态度,比较忽视小额度且高频率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多数商业银行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是一年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为获得长期贷款,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只好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形式,但由此也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二是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较高。现有的资本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证券市场缺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难以顺利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从这个方面看,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在资本市场顺利融通资金;三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非正式金融,但这种渠道风险较大。中小型民营企业非正式金融一般是通过内部职工筹资、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借款、相互担保的形式融资,特别是相互担保较盛行,但其风险巨大,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

从政府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促进及保障作用现状看,1998年中央提出要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增加贷款”。2000年国务院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随后制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法》,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现在,在政策扶植下,全国已有上百座城市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平台。

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看,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积累筹资,外部融资主渠道是银行贷款,遗憾的是银行贷款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提供长期信贷的还比较少。在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表现出主动积极姿态。在中西部地区,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则是持慎贷原则。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还很严重。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优化路径选择

1.创业期融资路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业期的资金投入称为种子资本,这阶段企业资金需求大,投入密度强,供应相对短缺。这一时期企业要详细调查市场销售及利润情况,并进行长远市场的科学预测,做好各种资本考察准备。从创业资本家角度来看,科技型企业收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且回报时间较长,资金回报率理应较高。初创期企业一般很难满足向金融机构直接借贷融资的条件,应排除把金融机构融资作为主渠道。应该重点考虑采用内部融资,由投资人通过以个人筹款的方式进行原始资本的投入,或以内部发放股权的形式,通过职工融资。同时,民间资本市场可以成为这一时期融资的首选渠道。

2.成长期融资路径。成长期企业产品销售快速,生产规模增大,企业自身形象开始树立。这一阶段企业呈现发展态势,内部机制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凝聚力较强,在生产及销售等环节需要更多投入。这一时期选择正确的融资决策是企业规模扩大,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固定资产,部分企业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借贷的条件,能较快获得短期贷款,但重要融资渠道还要借助资本市场。

3.成熟期融资路径。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内部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开始平衡发展。企业内部机制逐步完善,生产规模得到有效扩大,企业效益达到高峰状态。不足之处是企业增长速度开始持续放慢,企业高层发展的创造力、冒险精神开始出现动力不足现象。企业形象得以树立、完善,形成定势。进入成熟期后的中小企业大多可以发展为大型企业。此时融资主要以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国际私募、上市融资等方式融资,融资渠道多样化,企业能较好、较快地获得各方面的融资资本。

4.衰退期融资路径。衰退期的企业产品市场走向萎缩,组织机构庞大、臃肿,效益滑坡,出现亏损。因此,为规避衰退期,多数企业会通过二次创业模式增强企业效益。企业开始重新开发新的产品、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或通过创建子公司,走多向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再次发展。该时期企业已拥有相当的规模、技术以及产品,融资渠道与成熟期基本相同,主要渠道还是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50-02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较外资企业和大企业明显艰难。因为,外资企业既可以获得我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从我国以外获取资源;我国的大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国家的资助和贷款。但是民营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难以从国内金融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将在创业和随后的展业阶段将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因素

1.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过度包装或不包装,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融资进行企业扩张,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松散,最终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原因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此外,在国家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这种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本钱少、底子薄,规模难以扩大,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其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数额小、频率高、随机性大的特点,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使各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

2 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2.1 外部环境是保障

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明晰众多市场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健全法制,构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2 融资渠道是基础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指出: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深度金融和浅度金融分别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据此,肖与麦金农提出了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实现“金融深化”的主张,即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过度的行政干预,取消利率与汇率限制以及信贷和外汇的配给制,促进金融业内部的竞争;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市值和物价,以使实际利率与汇率提高到反映资金和外汇稀缺程度的水平;并打破各种金融市场间的障碍,使利率之间的差别趋于缩小,并使金融资产的品种及期限多样化,使其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比例逐渐上升,金融体系的规模扩大、机构增加、职能专门化。如果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交易成本低,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取得融资,不断地调整融资结构,寻找到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它代表了企业的最佳融资能力。只要资金是自由流动的,一个符合配置效率的均衡融资结构就会产生,它反映了社会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发展的动力就越足。

2.3 自我改造是根本

民营企业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融资理念。当民营企业经过原始积累进入更大发展时,原来业主制的不利于吸收投资、不利于优化产权结构、不利于开展现代管理的问题就突出显露,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创业,改革产权组织形式,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减少随意性,增强作为企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化,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3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对策

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当前形势,借鉴国际经验,探讨建立一种与我国国情相协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为改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分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的探讨,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加以解决;大力发展民间资本融资形式;发展支持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要多管齐下:不但要想方设法加大银行贷款,更要发挥现有民间融资形式的作用,还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应居于核心地位;融资方式方面,民营企业可以改变贷款方式,以个人贷款代替企业贷款。该方案只适用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较小的情况,可操作性较强;贷款担保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向另一个需要融资的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取得银行贷款后,再进行企业间的资金分配。该方案解决了民营企业的担保问题,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产权结构方面,民营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以股权为纽带解决贷款担保问题。该方案以股权为纽带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不仅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而且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寻求民间融资方案。该方案虽然可以不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操作起来风险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我国的民营经济必然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也必须为其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为民营经济融资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以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长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7(10).

[2]李延凤民营中小企业有关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