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4 09:24: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

篇1

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精益求精,其教学方法需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可通过合理开发并规划历史课程内容,进而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保障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得以高效的实施。

一、树立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绝大数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教学仅仅是为学生讲授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因而教学方法一直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不佳。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首先,历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创新意识,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而更加轻松地驾驭高中历史教材。关于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完成身份转换,进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宽容的关系,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历史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当具有历史学科教研能力。历史教材经过数次优化,部分观点也有所完善。在历史学科分析研究中有着史无定论的说法,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当勇于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提问应当科学合理,以便对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探索,进而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中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创设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进而让学生大胆地发表其自身的意见。如在评价康熙这一章节中,对于学生积极评价康熙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民主的历史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应当科学地提出历史问题,大多数历史教材中的事件的概括性极强,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这些概括性极强的事件的理解仅仅依靠重复的记忆,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如在俄国1861年改革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明确改革背景、意义和目的,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让学生站在发展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和事件。

三、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建议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时,可以由引入野史逸事、注重方法以及强调研究这三方面入手:1.引入野史逸事,创新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事方面知识较多,历史教师在授课中如果照本宣科,会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际历史授课中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演义、小说、野史等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举措这一章节时,可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展开历史教学,以便历史课堂授课故事化。2.梳理知识脉络,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授课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构架清晰的知识体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讲授方法,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架构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影响这一章节时,历史教师应当向学生提问“新航路的意义?”之类的问题,指引学生将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汇总为新航路的意义和表现,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就会深刻。3.善于总结归纳,创新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探究式授课,针对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历史课题研究小组,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针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一章节的授课,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继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展开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在历史授课时应当有着宽大的胸怀,吸取其他学科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教学理论、原则、模式不断出现,历史教师也应当将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善和应用的,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进而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作者:李萍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顶效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而教学中要使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新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优化教学方法开始。新课程强调在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为了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要求,我们的教师不光要能“授受知识”,还应能够“启迪智慧”,最终达到“润泽生命”的目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高中历史教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短剧表演、分组讨论、办展览会、社会调查、网络教学等各种方法,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广阔,早已经走出了课堂。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历史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在课堂中展现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革命、战争等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采用学生表演历史课本剧的方法

精彩纷呈的课本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种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也可以调动部分对学习历史兴趣不浓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向“愿学”,“乐学”历史方面转变。但是历史课本剧比较耗费学生精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用。可在平时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学期在所有教学内容中自选一个章节,精心准备一出课本剧,当上到这一个章节的内容时,拿出来展示一下。这样,既可以扩大参与面,又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学生对抗式讨论法

课堂辩论可以给许多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但课堂辩论对于辩题的选择十分重要。辩题的选择,一要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和储备。二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即辩题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或者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洞欲望。三要难易适中。题目过易,不能引起争论,没有探究的空间,题目过难,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过少,辩驳起来缺乏力度。

四、故事教学法

首先,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把历史讲“活”,从语言的要求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这就要求讲述语言富于节奏美,或高昂或低沉,或充满激情或荡气回肠,或快速或停顿。其次,善于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历史教学中象“说评书”、“讲故事”那样讲课,经常“卖关子”、“留悬念”必会使我们的教学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说故事”不仅要生动,而且头绪要少,还要说出“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来,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或引发一些思考。

五、课堂竞赛法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中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利用竞赛的形式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产生学的欲望。竞赛的形式亦必须多种多样,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个别提问,亦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提问;可以在黑板上写好题目,更可利用幻灯,投影等现代教具。总之,方法必须多样化,要注意提倡采用集体竞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注意精神。

六、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历史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在课堂中展现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革命、战争等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采用学生表演历史课本剧的方法

精彩纷呈的课本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种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也可以调动部分对学习历史兴趣不浓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向“愿学”,“乐学”历史方面转变。但是历史课本剧比较耗费学生精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用。可在平时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学期在所有教学内容中自选一个章节,精心准备一出课本剧,当上到这一个章节的内容时,拿出来展示一下。这样,既可以扩大参与面,又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学生对抗式讨论法

课堂辩论可以给许多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但课堂辩论对于辩题的选择十分重要。辩题的选择,一要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和储备。二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即辩题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或者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洞欲望。三要难易适中。题目过易,不能引起争论,没有探究的空间,题目过难,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过少,辩驳起来缺乏力度。

四、故事教学法

首先,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把历史讲“活”,从语言的要求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这就要求讲述语言富于节奏美,或高昂或低沉,或充满激情或荡气回肠,或快速或停顿。

其次,善于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历史教学中象“说评书”、“讲故事”那样讲课,经常“卖关子”、“留悬念”必会使我们的教学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说故事”不仅要生动,而且头绪要少,还要说出“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来,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或引发一些思考。

五、课堂竞赛法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中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利用竞赛的形式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产生学的欲望。竞赛的形式亦必须多种多样,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个别提问,亦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提问;可以在黑板上写好题目,更可利用幻灯,投影等现代教具。总之,方法必须多样化,要注意提倡采用集体竞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注意精神。

六、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

篇4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老师上课往往是满堂灌,从头讲到尾,上课很少提问,课堂气氛沉闷。而学生上课则是不认真听讲,经常走神,昏昏欲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这种传统的“填鸭式”历史教学模式必须要打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转变观念,放开手让学生去大胆地实践,最后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指导和总结。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

历史总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历史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历史可以反射出很多现象,至今也很受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历史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经历相结合,让他们体验到历史就在身边,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历史的影子。比如在讲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节《“蒸汽”的力量》和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时,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现在人们外出所选择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等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我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感觉到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其实并不遥远,而是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从而在思想上引起他们的共鸣,产生想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愿望和想法。

二、重视将教材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讲解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古代史上的台湾与祖国的关系和二战中通过的《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及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国际法等内容,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且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提出以下面一系列的问题:“你如何看待日本制造的事件?美国为什么要向台湾出售武器?等人为什么要搞“”,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对付分子的分裂活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局面对祖国大陆和台湾各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两岸统一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同学们表现非常踊跃,答案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在此时我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他们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各种时事热点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拥有了一个热血青年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他们非常愿意和渴望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情况,但由于受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影响,他们的信息和资料相对闭塞和匮乏,无法及时了解当前的时事热点。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正在发生的或者近期发生的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如9·11事件及国际社会的反恐问题、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欧债危机、中菲黄岩岛事件、索马里海域海盗势力猖獗、伊朗核危机、朝鲜导弹发射失败、利比亚内战、埃及总统大选、日本非法购买问题等,将这些近期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相对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富有时代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历史、关注国家和关注世界发展趋势的热情。

四、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我国现在推行的一系列惠民的方针政策,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政策以及当地的特色产业、人口老龄化、乡镇企业、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方式、农民收入状况及环境污染等等一些问题为主题,充分利用我校每月月底放一次假的机会,给每一位学生留一份特殊的历史作业,就是让学生回家后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我把学生们以家庭居住地为单位,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根据小组预先拟定的调查提纲,各个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以观察、访谈、图片资料搜集等形式,在社区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们搜集了大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谚语、图片资料、实物用品等,为调查报告准备了翔实、生动和具有说服力的内容。回来以后,同学们先在自己小组内汇报个人在调查中所了解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分内容板块,起草调查报告初稿,然后由小组共同讨论报告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写出完整翔实的调查报告。在全班汇报会上,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在历史课堂上讲解本小组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收获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全班同学中,就社会调查的方法、调查报告的内容及调查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最后,我对调查活动的开展与讨论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对各小组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在调查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体验合作互助的快乐,增强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逐渐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锻炼自己独立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内容。

篇5

新课标改革是不断深化的,具体政策思想落实在高中就需要物理教师将自身能力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其次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具体如何把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好,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就是要将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来达到系统化、体系化、联系化地把物理科学知识同社会综合应用共同进步的目标,最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全面的素养、发展个性的特长。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主动精神是要有培养过程的,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部分:教学导入―兴趣产生―教师讲解―学生主动学习。第一步就是教师的导入。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用形象具体的描述,例如在讲到“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其枯燥的定义学生是不愿意去记忆的,空空谈理论也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功具体定义,例如播放一个小人搬起一块石头这个动作就有功的产生。形象且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干涩的理解中增添娱乐气息。

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要适时地讲解,把握好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多让学生参与教学。例如在讲到“曲线运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进行曲线运动的物体,引导其对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逐步就可以实现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因此,关于教学方法中模式的选择要从生活中寻找场景,使得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敢于提出质疑,凸显出新课标要求中创造性思维锻炼。

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这将对知识的深化理解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将物理实验做得巧妙可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探索冲动,也能推动学生进行更加细致耐心的观察学习。物理实验的操作中可以结成学习小组,形成班级内部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新课标中要求高中一二年级增加综合设计类以及探索类实验,注重启发学生物理感知能力。

创新过程要首先从教师做起,教师需把课本的固定思维抛开,将教学经验同现论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教学规划。在高中一年级有学到“摩擦力”这一节,可以安排学生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用两块橡皮夹着尺子,拔出尺子比较困难;用两本书夹着尺子,拔出时较为容易。直观的感受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美妙,之后教师可以讲解具体的摩擦系数等内容。

教师可以将演示部分的内容安排学习小组来完成,锻炼操作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穿插类比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都可以采用类比教学法。新课标的指导中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类比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类比也能允许学生自我总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类比方法可以用于导学,将类比作为通向新领域的一座“桥”,从形象理解的国度进入到抽象严肃的土地,进而掌握定义的核心与精髓。

高中物理在讲解电势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同重力势能进行类比教学;在讲解磁感应强度这部分的时候可以类比电场强度内容;电流类比于日常生活中的水流,每一个小水滴都是一个电子,水滴的定向移动就是水流而电子的定向移动就成了电流;交流电也可以同音叉的震动相类比,音叉左右移动就如同交流电知道正负交替。

四、积极扩展教学

物理课程学习的抽象性,学生们都是有了解的。抽象的定理公式能够严谨地表达出科学道理,是数学计算出来的,但是其抽象性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到扩展教学法,将所讲内容的外延扩展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具体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理解。

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地球的引力例如对地球表面人类、植物、物体等的吸引以及对月亮的吸引进行介绍。因为地球的吸引,人才能站立在地球上,我们中国是头朝上的话那么巴西的人们就是头朝下的。至于月亮,可以理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物体,由于其他星球对月亮的吸引使得月亮永远同地球是固定距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地球的吸引,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进行联结教学

高中物理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讲解后面的内容时候可以联结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将新概念或定理建立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知识联结,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例如在讲到物体曲线运动的时候,就联结前面见过的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保持运动方向不变,而曲线运动要发生方向的变化。同样都是物体的运动,只要方向发生变化就成为了曲线运动。

六、掌握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特点

总结以前物理教学的不足,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应格外注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以及互助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升学目标,很多学校都只看分数不看能力,教学也不能激发起学生兴趣更别说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的快乐。因此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应采用探究学习来激发学生兴趣,用主动学习来引导学生前进,用互助合作学习培训团队精神。新课标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是要实现对所有学生的覆盖,确定重视基础学习的教学目标,综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教学内容要凸显基础性、先进性等特征。教学任务的完成体现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思维,而且能够以此来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只是笔者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的,事实证明也是高效的。此外的教学方法还有模型分析法、想象分析法、亲身体验法等。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是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指导精神之下,尽量采取适合学生心理并且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式。教师应追求教学方法的直观生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在新课改这一教育大背景下,教师教学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一定的课本知识,同时还肩负着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与修养的任务。在传统的教学中,物理教学多是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不能领悟到知识的内涵。所以说,改变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以及应用能力的前提。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1.举例教学法

举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通过分割的形式变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然后分别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对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理解。或者是教师通过例子来说明比较复杂的理论知识,这种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指教师设置一个模拟或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可以增强自身的参与意识,并能够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认识以及学习心得等与大家分享,然后再通过反思或总结获得真正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团结意识及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3.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以提问题的形式来引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现其他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学生交流等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能力。

4.实验教学法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所要学习的课堂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把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出来,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课本上的某些理论知识,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处理以及研究等来深化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效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地位,是当下素质教育应大力倡导的一种物理教学方法。

二、实施新型物理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1.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倡导教学要脱离课堂,走进生活。所以说,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要积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学生通过这种真实的场景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还要积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一般是由其学习的兴趣引发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各种多元化的学习情境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热情。

2.引导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来带领学生一步步探索与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记录等方式进行反馈,教师可通过反馈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定期公布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4.鼓励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总结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一个汇总,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的零散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使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为以后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避免学习中出现漏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定期检查学生的总结情况,并进行相关更正与指导,使学生养成整理归纳的好习惯。

新型物理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式教学来向学生传达课堂知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所以,新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付克.面向21世纪的教育[M].求实出版社,2008.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7

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现代化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

实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要改变历史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最终构建新型的教、学、教材、教师和学生的理念。

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以及较为普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现状来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使之为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服务,已非常迫切。因此,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也需要现代化。

要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历史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在以下两个“转变”上下功夫:

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即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历史等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和对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到实际历史教学中的畏难情绪。要看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运用,将会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而这些都是新的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

其次是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开发、使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当然,教学手段现代化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都知道,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向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质量。那么,要改变历史教学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由单项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多元交流,即把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程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为此,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递,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

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范例,给历史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每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种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三、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

篇8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学方法以及手段都有了新的创新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1.目前我国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羁绊了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已经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虽然我国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一直是历史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滔滔不绝的向学生讲授知识点,然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知识被动的学习,严重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说,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羁绊着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发展。

1.2历史教学气氛和历史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在高考成绩中占的比重比较少,很多的学校把教学的工作重心放在语数外上面了,对历史教学的关注力度远远不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历史的学习态度,造成高中历史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极大的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重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历史缺乏了学习的兴趣,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是徒劳枉然的。

1.3学生本身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历史虽然是文科考生高考中必考的科目,但是由于历史是一门副科,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历史的学习只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部分的历史课下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认真用心的去完成。

2.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2.1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引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来带动学校的发展,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参加一些专业化的培训,比如说研修或者进修等等,全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还要明确新课改的方案,尤其是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重点要求的更新。新课程改革之后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课改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给学生作相应的有关新课改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新课改方案有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的学习能够心中有数,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授课。

2.2教师还要学会灵活的做好备课,在新课改下教师除了要备课本、备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开设各种特色的教学课程,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综合格式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应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的对学生实施教学,最终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到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真正传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2.3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质疑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问以及所思、所悟都能够变为他本身的财富,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使得学生能够在质疑中求的发展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的办法展现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引起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的主题。最终起到总结性并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探讨中实现自我价值,学习知识。

2.4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单纯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新课改的要求是传统的评价内容、主体、以及评价方法都要改变,注重学生自我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分认定和模块教学为主,学分是由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共同决定的,模块教学评价就是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注重情感过程,而不仅仅是只看结果,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了解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实力,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从而保证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3结语

新课改革的教学方式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前进,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我们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秀辉.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高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09):156.

篇9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举措

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了解世界和人类的传承与发展情况,掌握不同时期人类所创造的不同历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备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著名教育家杨贤江也曾论述过,“人不学史不足于明志”。在人类的历史传承中,创造出了很多优质文化,这些文化与历史事实对于现今人类的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再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很多地方高考的主要考试内容,在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国高中教学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国家为了最大程度的向学生阐述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也为了更好的培养出符合时下市场经济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对历史教学进行了几次改革。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基层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及新课改的一些教学理念,探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举措,以便更好的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历史新课改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正确教学观

新课改在教学理念上的最大变化,是教学观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系统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事实的讲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重要事件,需要让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从而达到提升学科教学水平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确实在高考中分数较高,且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相对较强,掌握的历史事实也很严谨。但这样的学生缺乏应有的创造性,对很多历史知识仅仅能够知道,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对自身的影响则相对反馈较少,不能够熟练应用。国家进行本轮新课改的核心主旨是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现实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注重历史学科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满堂讲的错误教学方法,转而给学生留有一定探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度了解历史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的文化生活中。

二、高中历史新课改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做好以评促发展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在评价过程中也存在较大弊病。如很多学校、家长和学生均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较高则皆大欢喜,学生的卷面分数较低则表现出不悦和批评的态度。对学生历史知识的评价属于一门综合学问,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如果在给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仅仅从分数层面来进行判断的话,仅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识记能力,而历史学科学习所要求的能力均很难得到体现。本次新课改在评价方面的变化相对较大,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淡化分数,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判断,利用学生的进步度来判断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其实早在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教学观中便已经开始对评价进行改革,但由于我国高考制度对分数的迷恋,使得现实高中阶段的学科改革举步维艰。如何平衡高考分数与现实学生能力的发展依然是时下高中新课改的主要研究课题。

三、高中历史新课改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使其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

四、结语

高中历史课程是高中学科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现实发展学生的人文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积极意义。在新课改轰轰烈烈开展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顺应当下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符合时下育人理念的需要,为更好的在现实高中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要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正确教学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做好以评促发展的评价方式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和正确历史意识的新时期建设者做出贡献。

作者:李玉贤 单位:华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引言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全面深化的阶段,高中历史新课改对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在侧面上也反映出了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以新课改为指导,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

二、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制度引领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他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所改进,但仍有不足

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设置越来越往多元化发展了。国家教育部放开了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权,如今,历史课程也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在各级各校都出现了校本课程,与以前只有国家、地区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在教学上,高中历史课程积极汲取了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方法,更加丰富了历史课程的蓝本;同以往的历史课程不同,现在的高中历史课程建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中会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合理设置,历史课程内容也以专题模块形式出现,更加有利于针对历史知识的重难点提出新的教学方案。

尽管近年来在高中历史课程上有了如此多的进步,但是还是有些许不足[1]。在课程的衔接问题上,高中历史课程和中小学的历史课程内容衔接不紧密,内容有重复且没有特色;在课程种类上,高中历史课程可选的种类不多,现在大部分的高中历史课程是必修课而不能作为选修课;在课程内容上,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也缺乏结构的严谨性,导致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没有形成独立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

(二)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依然有所欠缺

在教育的整体方向上,新课改已经明确了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虽然各级各校也已经在此要求下严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但是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对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是没有改变,依然是以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海量做题为主,没有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掌握系统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也没有合理地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新课改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可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进行大胆创新,正确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双主体地位,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双方主体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绝大部分时候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只是枯燥地记忆,举手回答问题的都只占据少数,这样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无帮助。新课改要求应该让学生真正回归本位,教师要大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因此,要正确树立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力倡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

(二)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

现代技术的应用为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众所周知,生动形象的画面比书本文集记录的知识更让人印象深刻,高中历史新课改就要求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元化发展教学方式,尤其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求历史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平衡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条件下更多地接受新知。因此,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学会将多媒体和教学有机结合,将问题情境和教学有机结合,将表演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新课改对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规定,要求尽量多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和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中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教学目标要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应试教育的目标相结合,考虑多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制订,同时教学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具体性和科学性。

高中历史教师因自身历史素养的限制和历史教材信息量的局限性,对于所教授的历史知识难以进行扩展和延伸,同时,高中历史课本内容上的衔接性又有所不足,经常使学生感觉历史知识很复杂,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3]。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其他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衔接,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有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在教学上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还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为了更好地丰富课堂知识,教师还应该适当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相信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出现的问题会不断减少,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够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新课程的推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促使高中历史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革新,推动教师向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不断充实自身的历史知识,坚持终身学习,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此适应学生的相关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学理念概述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完成四个方面教学理念的转变:首先,教学方式的转变,摒弃传统灌输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向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转变;其次,教学思维的转变,抛弃传统枯燥、呆滞、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开放的思维方式转变;再次,当前高中历史研究一般的、普通的、共性的历史教育教法,应逐步向研究个性的、常态的、特殊的历史独立自主的教法转变;最后,教学目的的转变,当前历史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但是我们应摒弃这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应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能力拓展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各种实际的挑战,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2.转变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强调传授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应对历史考试,忽视历史课程全面育人的教学功能,教师对学生机械性的讲授,学生呆板的死记硬背,让历史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逐渐丧失,教育方向逐渐偏离历史教育轨道,限制历史课程全面育人功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明文规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简言之,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历史的能力,拓展视野、加强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忽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所以必须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基础上,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学习主体、发展主体的充分尊重,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由教育传授者、管理者、主导者,向教育推动者和引导者转变,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和谐关系。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思考,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完全跟随教师的思维逻辑,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将学生禁锢在教材中,视野局限于课堂范围内。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呆板、封闭的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提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环境。教师转变教学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等角色转变,进而让教学课堂平等和谐。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排演历史课本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指引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再现历史知识,让学生直观、直接的感受历史,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摒弃传统的根据历史教材呆板的宣读,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三、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首先,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将教学重点进行转移,将以教师“教”为重点转向以学生“学”为教学重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需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分析、互教互学、讨论总结、教学相长。其次,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必须积极的组织、指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去学习,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最后,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研究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教学,逐渐向学者型教师转变,逐渐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突破自我、不断学习补充、转变各方面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未来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进而完成角色的转变。高中历史教师应在不断地实践中,探寻教学本质,积极反思传统,革新理念,如此才不会被传统观念禁锢,及时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另外,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历史的真实性、正视现实,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历史全面育人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完成传承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郭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J].速读(下旬),2014,(3).

篇12

高中历史新课程政策变革对教师的影响是蛮大的,新课程变革不但改变了历史教师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而且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情况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和创新的思维模式,还要让历史老师在本校进行课程开发,在我国高考以分数为准则的今天,在科研和教学和分数之间的平衡,这对高中历史老师,实在不是一个小的挑战。

2. 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不理想因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