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09:24: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传统文化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现代广告中,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可以分为两点进行讨论,一、现代广告中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它的横向性,横向性分为直接应用和隐匿应用两大特点。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形式,体现在它的纵向性,纵向性分为浅显形式和深度形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科技时代的飞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在现代广告中得到体现,传统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文化遗产,它也成为了新时代商业广告的新素材,应用方式的层出不穷,使得现代广告中传统文化的运用中体现出了一种横向性,即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和隐匿应用的这两个特点。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牛郎织女”已经成为当今许多交友平台、相亲活动的代名词。例如,出现的一个以“牛郎织女”为名的婚恋网站。“牛郎织女”的传说旨在推崇婚姻爱情的美满,表达出了单身男女想要拥有美好爱情的愿望和向往。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表面上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不用去细致揣摩或者深度剖析,直接给观众呈现出这个广告想要表达的意思。如今,现代广告添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得现代广告更为具体和形象,并且也更富有创新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随处可见,但通常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并不深刻。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隐匿应用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央电视台有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看到妈妈在为奶奶洗脚,竟也效仿他妈妈的样子,从厨房跌跌撞撞端来一盆水对他妈妈说:“妈妈,洗脚”。这则广告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平凡的题材和巧妙的创意相结合,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这个广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广告中并未直接提到“孝”这个词,而是通过简单的生活景象,引发大众独立地思考和体味,潜移默化中倡导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精神力量,这种现代广告中的隐匿应用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往往最能深入人心。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形式中体现出了深刻的横向性和纵向性,横向性即直接应用和隐匿应用,纵向性即浅显形式和深度形式,应用和运用形式各有不同,应用是指在这则广告中用到哪些传统文化,而运用则是指在这则广告中发展传统文化的形式。纵向性正是横向性的深度挖掘,两者结合各有不同却又密不可分。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浅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广告的一种新素材,并得到广泛运用。但有些广告运用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制造一个噱头吸引大众的眼球。这种广告往往内涵的信息极少,并未发挥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意蕴。久而久之,如果不去制止,这种只为博取利益的传统文化广告现象只会越来越泛滥,导致我们忽略其所蕴含的根本文化意义。广告面向的不仅仅是某个个体或者某个群体,而是整个社会,这种误导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现代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目的不是只为制造噱头、博取眼球、获取盈利的手段,而是成为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一把利器,更好的发挥现代广告的社会功能,充分的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更好的紧密结合。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深度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深入渗透,有许多企业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一种企业文化,树无根不能活,企业文化无根不能立。海尔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壮大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其企业文化运用了儒家文化的两个学说,即“以和为贵”,“仁者爱人”,从商标就可直接看出来,两个小男孩抱在一起,称之为“海尔兄弟”,寓意着团结互爱。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已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运用,而是将传统文化以深层的形式运用到现代广告中。如果说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魂,那么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要想繁荣、发展企业文化,必须要把优秀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实现文化的传承于发展。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始终秉持着以创新为前提,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要想现代广告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成功的广告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文化进步的一面镜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想要完美结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各行各业的相互支持和督促,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符合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中国传统文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只是跨越出了一大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走好之后的每一步,如何巧妙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到现代广告行业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现代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宁波大学学报•人文学科版
[2]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肖建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92-02
中国美术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蕴含了我国上下几千年的精神文化,对我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美术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特点,也是我国文化的外显,对我国文化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古国之一,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多个方面,美术文化传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自己独到的表现形式和感染能力不断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我国美术文化传统是建立在我国古典美术和古代美术内容研究之上的,是两者的有机融合。
一、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概述
美术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体现,其通过自身独特的记录方式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人们对社会的寄托、批判等思想,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文化可以追溯到祖先时期,而我国古代的美术文化也是由此开始。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就是通过简单的绘画来交流的,这作为我国美术的发展溯源,对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国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国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得到了很显著的发展,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也使得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特点不断丰富,美术文化不断融入新思想,逐渐由古典美术向现当代美术发展。
中国美术文化传统作为我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其是一个动态流向,是美术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思想、理念、形式等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表现,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中国美术文化传统是探索中国文明的重要工具,美术作品具有记录、写实的作用,传统的美术作品和美术文化正是人类文明探索最有效的工具。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美术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有力保证。中国美术的种类繁多,画法独特,闻名于世界,对世界美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社会文化因素对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历程的曲折性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美术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为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也对亚洲国家美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特点
(一)人本和时代相结合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源于人类生活、服务于生活,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美术思维的灵感都是本着“人”的思想进行的,所以我国的美术注重“人本性”的突出,尊重“人”的价值。我国美术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岩石刻画,这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美术逐渐从岩石刻画发展到纸张绘画,同时美术的功能也发生着改变,记录生活、陶冶情操、物质来源等都是创作者美术绘画的意图,但无论出于何种意图,绘画者的美术作品都遵循“人本”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对人类的影响深远,所以中国人注重自身素质、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中国古代小农思想也使得中国文化受到相应的影响。由此人们经常将自己的人本思想寓于绘画之中,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创作者对社会、自然、人类的某些思想,也正因如此丰富了我国传统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儒家、道家、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也不例外。儒释道三种文化,分别通过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传统美术的绘画形式和表达手法,由此可见,我国美术文化传统深受时代文化的影响。例如:道家“无为”的思想为我国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调,山水画集自然之精华,天地之秀气,阴阳、晴雨、昼夜等都蕴含着无尽的乐趣,表现出画家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豁达的胸襟,与我国道家的思想十分相同。
(二)现实和思想相结合
我国美术文化传统注重绘画的形式和思想,形式主要是指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写实,而思想就是创作者所富含的想法和情意。所有的美术文化作品都是现实与思想的结合。但是中国美术文化传统思想与现实的结合,不仅注重在绘画中蕴含自己的思想,更注重绘画技巧的提高。其注重作品的内外合一,不过于拘束作品的现实表达,注重作品的情感表现。因此中国美术是虚实结合的,美术创作者一般会将对社会的想法通过美术绘画虚实结合的特点表现出来。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现实和思想在美术作品中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但对现实的描绘较为随性,更加注重表达“真”情感。我国社会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历程,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都是不同的,而人们的思想也是不同的,所以美术作品的表达不仅是客观现实的展现,同时也是自己内心思想的内化。
中国美术讲究形与意的结合,美术作品中通常都是以意显形的,也可以说是情景融合,这种表现方式在山水画中较为常见。中国美术不追求真似,而注重神似,这种神似的特点也显示出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的主观特点,即美术创作不拘于形式,较为随性。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现实和思想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我国美术文化的无拘束特点,其注重的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而不过于拘束创作者的创作形式和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类型的美术创作中将创作者的现实情感物态化,不仅表达了创作者的创作思想,丰富了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的内容,而且还在创作的过程中突破了现实的局限性。
(三)情感和理法相结合
中国美术讲究情和理的融合,情主要是指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创作者的主观思想,理则是自然事理。作为一个千年古国,我国的文化影响十分的深远,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多变性,也对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是我国美术文化传统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依然注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因为美术创作就是源于自然,始于情感的。美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自然规律的作用,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所以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美术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规律的制约。只有将自然与情感结合起来,才能赋予美术作品更深的内涵,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才能被真正的理解。由此可见,美术文化中的情与理是同等重要,并且相互影响的,只有将情与理结合起来,才能使得美术作品富有内涵,才能充分表达出创作者的感情。
中国美术文化传统更加注重创作者的内在思想和主观精神,其不局限于客观现实的刻画,而注重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也使得我国美术文化传统形成了情感与自然相结合的思想。随着我国美术文化的发展,中国美术在创作方式和创作手法上的要求也相对严格,逐渐提高了对理法观念的重视,因为“理”对于美术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理法的约束,美术创作就会失去方向,失去艺术价值。因此,中国美术文化传统注重情感和理法相结合,这样才使得我国的美术作品在画里画外都具有丰富的感彩。
(四)文化的包容性和继承性
中国美术文化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一起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对人类的思想束缚较为严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美术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其对文化的包容和继承,因此文化的包容性和继承性是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特点之一。我国美术文化传统继承了中国古代绘画思想和形式,并且结合了时代的发展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很多次变化,所以我国美术文化传统也继承了不同时期我国绘画的思想和形式。我国唐代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唐代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因此唐代时期我国的美术文化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华,并为之后的美术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爆发,我国打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外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如今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逐渐趋向一体化,外国文化也不断涌入中国,并对我国的美术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美术文化传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但是不同国家的文化是存在差异的,我国的美术文化在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时,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吸收和借鉴符合我国美术文化发展的外来文化,不断丰富我国美术文化的内容。中国美术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也不断将自身的美术传统加入到外来美术的形式上,使得外来美术更加具有中国特色。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中国的美术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也使得中国美术文化与世界接轨,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美术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华精神的写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重要的精神食粮,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美术文化传统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具备的人本思想、情理统一、继承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对我国美术文化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要在继承美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化,加强对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研究,推动我国美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文艺. 浅谈中国美术文化传统的特点[J]. 大众文艺,2015,02:121.
[2]李峰. 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的特点[J]. 芒种,2012,23:177-178.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国的传统建筑犹如一件件的艺术品伫立在那里,每一件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伦理、民风民俗、以及人文观念,每一件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建筑装饰则是体现这些丰富内容的最好载体。我们在研究传统建筑装饰时,不能只是研究技术,更要它与社会伦理、思想观念形态、历史性、地域性、民俗文化等相结合进行研究。
1.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传统的建筑装饰是建筑的灵魂,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风貌,也影响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民族内涵与丰富艺术表现力。民俗文化是一种以人为载体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自然与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紧紧的连在一起。例如一些传统的农舍,都会在在门户上面雕刻精美的砖雕,每一件砖雕都是艺术品,而每一件的艺术品又都蕴含着中国丰富的民俗文化。
除了上述的雕刻与摆饰外,建筑色彩也是建筑装饰的一种,中国的传统建筑物的色彩本身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与民俗性。就像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法则,它起源于很早的《尚书.洪范》,书中提到,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赋予了五行许多的内涵,如五脏:肝、脾、肾、肺、心;五味:酸、甜、苦、辣、咸;五音:商、角、羽、徽、宫;五方:东、南、西、北、中等等,来对应原先的金、木、水、火、土元素。而元素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说法也随之出现,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于是,“五行”便也渐渐的被融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之中。就像传统建筑物中的黑瓦就是根据五行的说法来的,在人们观念里,黑色代表水元素,水克火,所以建筑物砌黑瓦是为建筑安全着想,为了克火。
2.象征手法在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中,象征的手法体现的最为明显和广泛。例如用龙象征帝王,狮子象征力量等。在皇宫贵族的建筑中,龙最为常见,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神兽,是天下的王,是帝王的象征。而在民宅的建筑中,狮子则最为常见,这是由于狮子外表凶猛,是威武、力量的象征,人们便将它放在门口用来驱邪镇宅。除了以上提到的动物外,植物在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中也很常见。例如莲荷,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用来象征人品高洁;再如牡丹,象征雍容华贵、高贵富丽等。另外,人们有时候也将多种植物组合在一起,或者植物和动物组在一起用到建筑中,共同起到美好的象征。例如,松与仙鹤都象征着长寿,于是将这两个形象组合在一起,组成“松鹤长寿”,寓意延年长寿、永生不死、。再如,牡丹象征高贵,桃象征长寿,而两者的形象组合到一起则象征着“高贵长寿”。
除了以形象来进行象征外,建筑装饰也采用谐音来象征。例如,狮与“事”,我们常常见到建筑装饰中有两只狮子,这象征着“事事如意”。再如,鱼与“余”,鱼含有多余之意,于是人们将鱼装饰于建筑中以象征多福、多禄、多寿。另外,鱼多子,人们还常常用鱼来象征子孙满堂。还有,公鸡的谐音为“功”与“吉”,若在石头上立公鸡则寓意着“宝上大吉”,如果供给和牡丹放到一起装饰,则是代表着“功名富贵”。
3.民俗文化在建筑部件装饰中的体现
中国的传统建筑对每个部件都有这精确的要求,以至于每个部位的装饰都十分讲究,例如屋顶、门窗、铺地等部位,无一不体现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就屋顶来说,在屋脊及其两端一般都会装饰两只走兽,不同的走兽体现着不同的民俗文化。用龙的形象是为了防火,因为龙可以吐水,以水克火。此外有的屋脊上则会装饰一个瓶,上面再放三把戟,预示着“平升三级”,瓶子一般是宝瓶或者葫芦。除了这些,屋顶有时还用泥塑、角兽、或者历史人物装饰。
中国的传统建筑对于门窗的装饰同样是十分讲究的。例如门窗上的格心棂花图案,就是各有各的象征意义,有的象征太阳、月亮等自然物体,有的则寓意吉祥,甚至有的则象征着整个天体。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中对门户的装饰也是相当的有趣,用“门当”、“户对”来形容传统建筑门的装饰再合适不过了。所谓“门当”就是指大宅门前的石鼓,鼓似雷霆,民俗认为它能镇宅。而所谓“户对”则是指门楣上专雕或者木雕的圆形短柱,其一般取双数,为“二”或者“四”,所以名曰“户对”。一般“门当”、“户对”是共同存在的,所以人们常常放在一起称呼,又因为一般只有大宅门前才会有,所以慢慢的门当户对便成了门第身份的标志,并随着文化的发展成为了男女婚配中门户相当的俗语。
传统建筑中,铺地的装饰多以图形分,分为冰裂地、图案花纹地、石板地、以及乱石地等等。下面就以冰裂地为例来进行介绍,其上面的冰裂花纹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极其深刻的寓意。它的几何花纹可以让人感受到不求名利、不被世俗束缚的古代士大夫情怀,而上面的点缀图案则点缀出某种形象,例如花卉、或者故事情节等,十分的精美。此外,还有的地面用彩色石拼出“万”、“寿”等图形,或者山水、树木、彩蝶等自然景象、或者铺出人物来还原历史故事等。
4.结束语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民俗文化的一个具体的表现方式,它不仅直观的表达了民间文化的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俗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建筑装饰作为它的载体,将它的精髓和概要都表现出来了。所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重视对传统建筑装饰的保护,保留住民族特色文化,为民族设计的兴起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