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09:24: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应用微课强化教学内容理解
入选到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排的经典文学作品,由这些优秀文学篇章构成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丰富情感力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要想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还是具有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微课教学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教学方法,对于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帮助。微课应用过程中会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呈现原本枯燥抽象的语文学习内容抽象的语文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与升华。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真实的感受黄河,因此无法形成直观的感知,对于教材当中描绘的壮丽黄河场景以及作者所表达对黄河的赞叹之情难以有效的认知和理解,更不能够形成深层次的感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引入其中,用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来为学生展示真实档案中黄河的壮观景象,为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深化学生对于篇章情感的理解。
2.应用微课拓宽语文教学内涵
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而要想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教师必须要优化微课应用的方法,选准微课教学的切入点,以及微课和语文教学的融合点。应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内涵就是其中教师必须要把握的一种方法,强调的关键性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准则的同时,推动学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教学课堂,对教学内涵进行拓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应在和谐的师生互动当中来增强教学效果。为了增强微克的应用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文章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进而能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将重难点融合其中,并为学生重难点的突破提供启发和指导的素材,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语文学习的难题,深层次的感悟语文内涵。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文章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用微可直观呈现的方式来将篇章当中描绘的场景美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启发学生分析和领悟场景,将这些形象的画面和篇章当中的语言文字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引起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并真正实现应用微客来拓宽语文教学内涵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09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而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走入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主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PPT、情景教学法等,而且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微课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来展开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微课主要借助视频将教学内容呈现,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微课时长大概为10分钟,可以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特点
首先,微课具有相应的知识针对性特征。微课教学能集中体现一个主题内容。例如,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讲解,通过微课来分析重点问题,对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但是注意不是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其次,作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微课程,具备教学的科技性特点。微课主要通过视频来呈现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授课,从而促进信息化课程的发展。
二、促进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手段
1.在微课教学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微课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传统教学僵硬、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易被激发出来,而借助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在讲解《七律・》时,学生对于古诗语言晦涩、枯燥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且理解也比较费力。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设置一堂有趣的微课教学,为学生播放关于的视频,在观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不仅能深刻领悟诗中的深刻寓意,还能在心中充满对的无限敬佩之情。另外,在《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讲解中,要想使学生学完文章之后在头脑中形成苏州园林的优美画面,可以借助微课形式。因为一些学生没有真正见到过苏州园林的景色,而仅仅通过教科书中的几幅图画以及语言描述等,学生的画面感仍不够清晰。而借助微课的形式将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远近景的层次感以及搭配等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再穿插着教师的解说词,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刺激,领悟到了苏州园林设计人员的智慧与我国的园林美景等。
2.借助微课使教学重难点得以体现出来
语文教师要想促进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可以积极运用微课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复习,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文言文基础知识属于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微课可以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方法技巧。首先,分层背诵。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再背诵,接下来思考与提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画出来,再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来寻求答案,然后尝试着对文言文的语义进行推断,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旨等形式进行推断,另外,还要对照着书下注释进行翻译。最后,再进行归纳与总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的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微课教学模式中所对应的微视频,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微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互联网下载学习,而且微课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很广泛,对于任何基础层次的学生都适用,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视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在初中教育过程中,要践行启发式教育,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实现点拨与启发,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
一、微课的概念
顾名思义,微课指的是微小的课程单元,一般以微小视频为载体,对各种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在微课教育理念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改进,微课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微课教育过程中,微视频是主要的教学载体,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将各种抽象的知识点讲解出来,与传统的理论教育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资源丰富。在微课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作多种教学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控制在5-8分钟为宜,而且视频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学习资源易保存检索。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调查,电子资料和教材更容易保存,而且也便于学生下载学习。第四,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应该要及时反馈,在微课教学理念下,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教学反馈,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就可以传递信息,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点化,指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通过引导式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发挥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从而积极加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在微课课堂教育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碎片化的知识,如何让这些知识点连接起来,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应用。
1.构建自主学习学堂
为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教师必须要做好备课,备课是微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要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形成班级特色,根据不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录制微课视频,或者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比如一些能够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练习、课堂巩固知识练习等,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自己的弱项上实现真正提升。例如在语文诗词赏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诗歌朗读、诗歌背景分析、诗歌意境分析分别设计在不同的微视频中,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微视频进行观看,对每个微视频的主旨内容进行分析,在课后可以对各个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从不同的微视频中对诗歌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2.对学生进行点拨
简单解释,微课所指即教育者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出时长在五至十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以供学生自行下载学习。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实际作用,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完成学习任务。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课教学方式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在之前的教学视频基础上额外增加教学课件、课后习题以及教学反思等多项内容,进一步完善初中语文课程的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精准地查找课程信息,全面降低语文课程难度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1.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课程教材中包括很多经典的文章,其中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想情感。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比较有限,因此他们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准确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育者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学习情景,将课程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例如,教授《黄河颂》这一课程时,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看到过黄河美景,因此他们无法准确理解作者想要通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内涵。为此,教育者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播放一段黄河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看到黄河的壮丽,在强烈的视觉刺激下,学生会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利用微课来向学生展示课文结构
教授《穷人》这一课时,对于初中生来说,此篇文章的结构过于复杂,如果仅凭课堂中的有限时间就想让学生完全理解掌握文章内容,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为此,教育者可以科学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将课文中的某个内容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穷人》这篇文章中,最独特的即结尾部分:丈夫终于作出了收留两个孤儿的决定,当桑娜拉开帐篷,丈夫看到并排而坐的四个孩子时,他的心中是怎样想的呢?他是否会埋怨妻子没有事先和他商量呢?他是不是会夸赞妻子的这一举动呢?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准确的答案,教育者可以借此机会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出准确的结局呢?你觉得是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呢?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的探讨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托尔斯泰并没有将文中主人公的美好心灵用文字加以展示,而是通过留白的方式让读者自行判断。由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学艺术效果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3.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感受教?W意境
微课是当前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主要是集声音、图画、文字于一体的,具有较强感染力的优势,创设更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1]。
一、借助微课促进课前预习,广泛搜集生活资源
预习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把握语文知识点的基本脉络和结构,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语文课文内容非常丰富,其理解的方式往往是多角度的。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历,并长时间受到自身生活环境的限制,从而影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中,借助微视频让很多文学内容变得更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和学习。因此,老师可借助微视频,指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初中语文知识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作者使用大量的笔墨描述苏州园林的许多景观细节,但是大部分学生难以透过文字描述想象出苏州园林的具体样式,无法在头脑中产生直观的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需求,老师则可以提前将关于《苏州园林》的微课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学习跟进。其中这个微课的内容主要涉及苏州园林的亭台布局、门窗的设计、远近景的层次等,并合理地与老师的音频解说和介B有效结合起来,着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老师要求学生搜集自己身边一些园林的图片,对比课文中描绘的苏州园林,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园林是怎么设计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苏州园林,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微课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感受语文课文的魅力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实际生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入的课文内容,大部分都是作者在实际生活中所得出的感悟。然而,微课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微课为载体,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语文课文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关于《父亲》这首歌的VCR,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从而酝酿更真实的情感。当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真挚感情融入学习过程中,便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背影》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2]。
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真正主体,所以只有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促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顺利地开展[3]。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借助微课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人、事、物或者景象,结合它们内在的联系,真实、具体地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很好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大意,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主旨。
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歌的时候,老师便可以借助微课,播放这首诗歌所涉及的物象等微视频,创设浓厚的生活化情境。同时让学生将诗歌描述的情境刻画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利用微课延伸课后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具备视频学习的可移动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局限性,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学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一个移动端进行课后的学习,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师无法在课堂进行过于深刻的讲解,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一般这种微课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免费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利用简单易学的视频录制软件自己录制。
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当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时,我会先在课堂上进行几个实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语句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判断技巧。同时,在课堂的后半段给学生布置课外的学习任务,例如我会将一些类似的句型的讲解组织录制成一个微课,让学生课后进行观看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学生学习完视频以后,我会要求他们做一个微视频的学习笔记,以便及时了解他们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实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态。另外,通过微课进行展示,让学生由文及图地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被普遍应用于教学领域中。同时语文知识渗透于实际生活中,所以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微课为载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便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
语文是初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W科,其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多样化地发展着。将具有时代特点的微课程应用于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发展理念,能够促进课堂形式多元化以及课堂内容丰富化。同时,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应注意微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初中语文课的特点,符合学生普遍的趣味认知,真正有效地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专业素养。
一、微课程的基本概念
2008年,微课程这一概念首次被一位美国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随着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化,也逐渐流入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学正处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过渡的衔接阶段,根据微课程在现阶段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对其概念作以下定义:微课程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自主研发的,具有完整教学结构且在教学时间上不足十分钟的精炼的教学视频资源,通常可用于大多数通识课程,有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
二、微课程的积极意义
1.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通常是以课标下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常考点和易错点为主,选择大多数学生相对容易接受的普遍化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整体上看来保证了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而微课程打破了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根据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通过不同的微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依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对微课程的学习有所侧重。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注意到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2.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语文课程的内容从初中阶段开始确实存在着知识点琐碎繁杂、课文相对冗长等学科特点,长期使用传统教师“填鸭式”的讲解,会使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倦怠。而微课程本身教学内容简洁精炼,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知识点的提炼更加明确有效,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微课程的设计及主要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微课程是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多媒体的使用。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散文《春》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依据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和情境配以图片制作相应的PPT,同时添加相应的动态小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再者,舒缓合适的背景音乐也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从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加强学习效果。课后,可将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网站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再根据学生的一些建议进一步改进,让教学资源实现有效共享。
2.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微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首要区别就体现在“微”,主要表现在时间的精简上,需要把教学内容控制在几分钟内,因此,以“看”和“听”为主的教学形式就成为微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在知识点的选择上一定要确保精炼有效,相应的教学素材也必须明确符合主题;其次,在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衔接,教学内容之间一定要相关联、相依靠,具有整体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古诗文篇目《桃花源记》时,应该强调重点字词,在强调重点字词后再进行古诗文的翻译,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文整体的情感认识,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古文的内容及思想
感情。
3.保证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与一致性
语文课程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通过学生对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规范使用应具有明确的要求。其次,要保证微课程教学与原有教学方式下的知识体系具有一致性,在教学设计中严格按照课标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应该确保规范性和一致性,从而优化课堂结构。
综上,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是当下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方式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得语文教学更加人性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促进语文教学形成开放的、多元的新理念。
当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行为提出了新的更加有力的时代挑战。微课也就随之应运而生,微课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维方法,它做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对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成为当代教育界和其它学科科学研究、思维创新的有力武器。
近日,笔者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调研活动,深切感受到微课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借此平台,结合教研实际,粗浅谈一些本人的感受和启示。
一、微课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性认知
通过听课观察教学活动,可以对微课做以简单的归纳,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课是以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
2、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
3、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呈现方式。
4、微课是以短时间教学为课时时限。
5、微课是以提高教学深度为内容。
6、微课是以教学的深度性和针对性为特点。
在教学调研中,我感受到,这种形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性认知,促进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深化,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推动了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的发展。
二、微课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真诚有效的感悟体验
一般来讲,微课教学的一般成绩是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首先出示教学目标,主要是说明此次学习的主要方向,其次再现整体感知,方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再次,教授新知识;最后,总结学习要点。即明示目标、整体感知、教授新知、总结要点四个具体步骤。下面,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加以解析。
例如,李新老师在讲授《草原蒙古狼》一课时,课前将制作好的微课课件下发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掌握,整体感知文本,通过学习体悟到文本内涵,对狼王的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凶狠、彪悍、有感情、有领导力,同时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有了明确的认知,深化了学习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微课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应当努力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学到真知。例如王立清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深化了课件内容,利用微课形式很好的处理了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在学习文本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够与之产生共鸣,提升了阅读质量,深化了教学内容,起到了真正的教学作用,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这些都是微课实际应用的最好例证。
三、微课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有益的启示
1、微课这种形式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体验,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内涵,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和色彩,推动了语文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为语文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在调研活动中,微课教学应当注重的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胜任微课教学。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研的有力工具,缺一不可;二是应当重视教师学科设计能力。微课强调精悍短小,内容深刻,具有启发性。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好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好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实际,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微课教学任务。
3、注重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微课做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科学思维方法,时刻引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向深度、广度实践探索。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微课的发展和变化,追踪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力争有所创新,有所做为。
总之,微课已经成为教育科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提升微课教学质量,让微课教学与时俱进,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初中语文是实施微课教学比较成熟的学科之一,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接下来,就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具体谈一谈微课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
一、微课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
1.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根据既定目标,预先设计教学步骤、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系统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之所以认为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因为微课程创建本身就是一次精细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有效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例如,八年级《小石潭记》在创建微课视频时,教师不仅需要精练文言文知识点,同时要对搜集而来的那些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教学信息进行梳理,在背景知识、作者简介、文体分析、写作技法等内容之间有效取舍,这一重组加工过程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提高的过程。
2.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不断调节的能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是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微课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反映了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高低,组织一次行之有效的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活动,将会极大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虽然微课短小精悍,但正是由于其简洁凝练的特点,教师要更加关注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教学资源重组的高效化、教学策略选择的科学化,凡此种种,无一不有益于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增强。
3.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检查、调节、矫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微课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这一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两方面积极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将会有效提高。例如,将《小石潭记》一课知识点习题做成互动型微课,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调整。与此同时,微课为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将自己创建的微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师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语文人共同交流,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实现教学风格、教学观念、技能模仿、迁移能力的提高。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跟踪培训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监控这三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之事,这就要求学校应当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定向跟踪培训,从微课选题、创建学习视频、最终执行教学计划这几个过程一一开展针对性指导,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各个年级教研组务必在跟踪培训方面发挥积O作用,组长要做好带头作用,组员也要积极配合培训。尤其是老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培训,以适应时展潮流,切实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2.技术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节课设计得再好,也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使得教师积累大量教学经验,这对于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在一次《小石潭记》微课听课中,一位语文老师本来准备用课件为学生呈现柳宗元一行人的游览足迹,但是因为突然断电,课堂一时之间非常混乱,教学节奏被打乱。看到这种情况,该老师马上找到事先保存在手机上的课件,迅速在黑板上绘制了游览图。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仅是事先设计好的,更是生成性的。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信息设备操作能力、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教学设备管理能力,合理利用微课资源。
3.有效激励
外部政策的激励对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有裨益,例如激励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全体教师对信息教学的认识,实现专业能力的成长。学校每月可举办初中语文微课设计大赛,对优胜者进行鼓励,将会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微课教学的积极性。
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今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应当提高对微课教学的认识,孜孜不倦地探索适合语文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现自身教学能力成长的同时,促进初中语文各个教学环节实施进度与效率的稳步提高。
初中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语文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语文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学校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采取新颖的微课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离不开师生的共同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入新时期。教师怎样运用微课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微课与高效语文课堂的关系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手段,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能够完整记录知识点和关键步骤。微课使教学范围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的氛围也可以通过音频等形式来调节,这样更生动有趣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微课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因
(1)语文对于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因为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文字,拼音和简单的文章,可以说是对语言能力的简单学习。在初中时期,对语文的深度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语文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有着很大帮助,所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很有必要。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所以引进“微课”,是为了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学生的自觉性,为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打下坚实基础。
(2)语文是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的基础,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x习惯的良好养成离不开语文基础,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深厚的语文底蕴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浅析
(一)传统教学课堂的劣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教学方式单一强硬的老套教学思维导致课堂索然无味,毫无生气。学生不想学,没兴趣学成为教学的壁垒,从而课堂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学生也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学模式的完善急需进行。
(二)精细的微课教学
微课具有灵活性,直观性,时效性等特点。老师可以借助视频,动画,音频等方式提升文章的直观性,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录知识点和关键环节。微课不只涵盖了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还有学生课后的练习,反馈等环节,与现在信息技术相辅相成,进而体现初中语文与时俱进等特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将微课融入教学中,可以有效率的组织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更通俗易懂的理解文章,加深对语文学习的印象,达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
(一)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传统与新型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去除传统教学中不利的,不完善的部分,融入新型教学的优势。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老师对学生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自由的在课堂发表思想观点,与老师相互交流合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正确引导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进行
高效课堂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入教学内容,寻找最佳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指引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只有学生自身的忘我投入,不断丰富自身素养,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书中的古诗《观沧海》(曹操),老师教导学生读一次,然后对古诗进行翻译讲解。课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翻译背诵文章,学生虽强制性记忆,可是仍然印象不深,不能熟练运用,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只能麻木背诵。改革后,老师会先对作者所在的时代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何曹操会有这样的远大抱负,不仅了解了历史背景,还让学生不自觉的巩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强烈的带入感把学生置身于远大抱负中,这样有激情的学习文章自然就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带入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进行
仅用黑板和粉笔不能直接的向学生呈现文章的精彩,枯燥无味的文章学生产生不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应用科学技术,通过动画,音频等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章摆脱抽象,枯燥等不利因素,学生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促使师生间的问题交流也更加具有深度。如:文章《春》(朱自清),作者可谓是妙笔生花,将春天的景色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仅用文字描述就会略显抽象,靠学生自己想象出来颇有难度。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传播方式,将文章视觉化,听觉化的将文章传授给学生,使文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视觉的体验,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更有带入感,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天,春回大地,复苏万物的景象让人不由自主的追寻与探索,学生的感受,情感的带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义深远。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新型教学环境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因为学习不是满头苦干,不闻不问,只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成效。老师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分小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同时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出“会学习,好学习”的优秀人才资源。如:在《春》的学习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片段的选择,然后让学生思考,分享自己选择的理由。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引导学生分析应该对文章的哪些方面进行探究,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不只是语文知识,还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转化为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学习。
四、结语
教学的创新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合理的应用微课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微课,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是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加以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更全面的培养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该课堂气氛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总之,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摸索探究,需要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微课课堂以完成教学大纲为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为手段,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工协作能力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甚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揭示了学习过程应该充满乐趣,应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满足。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轻松、乐观、愉快等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从兴趣的生理机制看,兴趣能引起并能增进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使人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搞好趣味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从课前导语“启迪”趣味
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语,能使教学很快进入最佳境界。刘显国老师把导入语的基本要求归纳总结成如下的口诀:“名言警句,群情振奋;故事谜语,趣味猛增;对比悬殊,令人吃惊;志士伟绩,鼓舞精神;巧插小引,开拓意境;点将开篇,活跃气氛;新鲜奇事,娓娓动听;切身利益,人人关心。”可见,好的导语像磁铁,能把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多种尝试,收益匪浅。
1.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教《春》这一课时,是这样说的:“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饱含感情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教学一些写景抒情的课文,如《济南的冬天》《秋天》等课时,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效果甚佳。
2.运用故事导入新课。学生都特别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就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引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上《论语十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一次世界名酒博览会上,中、法、德、美四国比酒,中国的国酒茅台,芳香四溢;法国的百年陈酿红葡萄酒,流光溢彩;德国的颇具特色的黑啤酒,泡沫似雪;美国人没带酒,而是把前三种酒各倒了一些混合起来,说:诸位,这是美式美酒――鸡尾酒。虽然,这故事是虚构的,但美国民族善于学习、博取众长的优点,却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这和两千年前我国孔子的教诲不谋而合,那就是要善于学习,方能不断地进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论语十则》来聆听孔子的教诲。”学生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当然,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很多,应该有所选择,扣紧主题、给人启迪。
3.运用图像资料导入新课。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画片、录像等图像资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前收集相关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上把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4.运用歌曲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有几次使用了音乐这一形式导入新课,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我精心准备了《黄河颂》的影碟,雄壮激昂的歌声和气势磅礴的画面一下子紧紧地攥住了学生们的心,然后我们一起唱了《保卫黄河》,他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整节课气氛非常好。由于唱歌的缘故,学生们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更喜欢上语文课了。
二、从激感“唤醒”趣味
语文并非冷漠的知识介绍和概念推理,它有血有肉,富含情感美、语言美、哲理美和科学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人间的一切爱和恨、美和丑,全都倒映在语文这“半亩方塘”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使语文课富有情感,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生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的目的。
1.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首要。无论什么时候上课,教师都要态度平和,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上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感情激流的浪花在涌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统观全局,充当导演角色,同时还要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地充当演员角色。“情感派”名师于漪认为“激情”并不只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它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我在上课讲到兴奋时,就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姿势和表情来感染打动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动作,《社戏》中“开船”动作,《狼》中“御狼、杀狼”动作,我都是边讲边演,学生也上台表演,这样整个课堂趣味无穷、情趣盎然。总之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情感的投入是关键。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时可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从文章的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学生会感到心情愉快,赏心悦目,甚至会自我陶醉,乃至产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木兰诗》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教师先朗读一遍,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再把对诗歌的形象分析巧妙地与诵读结合起来,通过一次次朗读尝试,学生们看到了一个鲜活形象:忙碌织布,勤劳能干的木兰;扶机叹息,善解人意的木兰;行军匆匆,坚毅勇敢的木兰;辞官回乡,女儿本色的木兰。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诗的感彩到具体形象,是培养学生从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那时刻,谁能不为那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掷地有声的语句以及诗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谁能不为之动情,充满对木兰敬佩之情?
三、从才艺展示“增强”趣味
表现是社会人发展的途径,中小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表现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台阶。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表现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才艺展示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
1.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发挥榜样的作用。如每个月,我都会从学生周记和作文中挑选出有真情实感、有生活体验、有个性见解的优秀习作,或在全班朗读,或编辑成小报印发给全年段的学生看,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文章被传诵和变成铅字的那种成功感,使学生享受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这是下一次写好作文的动力,是又一次思想成熟的飞跃,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2.编演课本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编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表演者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如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把课文分成四幕: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四组同学分别演其中的一幕。要求整组的同学都要参演,自行安排角色,比比哪组演得好,并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同学们的兴趣非常大,整节课都很投入,演得有模有样的。表演者充分满足了表现欲望,观看者也通过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从课外延伸“引进”趣味
魏书生上课,总是能紧密联系实际,近联学生实际,远联“时代活水”,做到大小课堂有机结合。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他还有计划地把有关心理学知识引进课堂,使学生不仅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与语文课的课内“小圈子”相比,课外是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世界”。作为教师,必须时时注意,事事关心,勤于并善于博采。要善于从课外“拾趣”,不断从课外引进学生喜欢的东西,特别是面对着那些学起来比较枯燥的课文,更是不能放松这方面的努力。如在教《土地的誓言》时,我不仅讲述“九一八”、播放《松花江上》的歌曲,还在教完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想想,我们家乡的工业区,最近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也一下活跃起来,从环境、土地、就业、思想等方面谈得可热烈了。
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自觉而灵活地运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渗透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就一定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上进入“好之”“乐之”的境界,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
初中语文不仅满足学生现实的生活需要,而且还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初中语文是教给学生基础的工具,是教给学生明智、养德、立志的奠基性工具,是学生发展为新型全面的人才的关键。但是,初中语文教学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升学也成为教师、家长的大问题,他们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升学考试,会要求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负担,这样的教学目的都给语文教学增加了压力。如何让学生既能顺利通过考试,又可以轻松学习,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创设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氛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的方法。
一、以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可以想象,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教师走上讲台与一脸冷漠的教师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显然不一样。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密切关注、悄悄评价,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从两个方面着手,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情感基础。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管学生语文成绩如何,都一视同仁。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就都给予表扬激励,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尊重,以此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其次,笔者在教学中民主地对待学生,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为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积聚更多的智慧。例如有学生建议可以在课外针对作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夯实写作基础。这一建议被笔者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开展了读写专题训练,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初中生积极思考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被这种教学氛围所感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学生面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熟悉而新鲜,自然产生兴趣。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有效调动学生新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的精心创设和教师在情境展开过程中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情境创设和教学引导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知层次深入,促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这种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是检验教师问题情境创设成败的关键。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创设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气氛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快乐地进行学习,而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不仅读书上课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且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学生,每天就是在老师、家长的催促下进行被动地学习,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学习是不快乐的,又怎么能高效呢?所以,必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让初中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比如,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演讲,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才能将知识进行最为彻底的吸收,如果只是老师讲解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课前几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了演讲能够成功,大家都会认真地进行准备,精心地收集材料、组织材料,认真地、反复地进行练习,而这个过程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语文知识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进行掌握。由于是学生自己进行加工的演讲,所以演讲内容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喜爱,学生们也会更加喜欢学习语文。这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就会无形中创设出来。另外,在课前设置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切入点,并且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有效程度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氛围现状及其突破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氛围现状
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高度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对情感氛围营造方面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导致教学工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氛围比较敏感。缺乏浓厚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单纯的是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缺少了情感因素的融入,容易让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二是师生互动融洽程度不高。笔者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反映平平,缺少热烈互动的情景,究其原因是教学氛围淡漠,师生之间缺乏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互动环节容易产生心灵的隔阂、情感上的淡漠,导致互动融洽程度有限。
三是思想教育渗透效果不佳。语文教学工作承担着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目标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必须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领悟深刻。缺少浓厚的教学氛围作为基础,学生很难从内心深刻理解主题,影响了思想教育效果。
二、开展针对性研究,有效营造课堂浓厚氛围
要想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当高度重视浓厚氛围的营造,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更好的推动语文教学工作。
1.以和蔼的话语姿态营造亲和的氛围。当初中语文教师以和蔼可亲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学习活动所产生的促进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笔者深有感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笑脸,多给他们一些温馨的话语,学生自然在心理上与教师拉近距离,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笔者在进入课堂之前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无论在上课的前一分钟发生了什么,只要走上讲台,一切的不快、一切的不良情绪都抛之脑后,以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同学们开展语文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开展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活动,和语文教师的交流也是毫无压力、放松身心。
2.以生动形象的演示营造热烈的氛围。语文课堂上所需的信息量很多,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演示设备发挥了较好的补充完善功能。语文教师要善于体现信息化媒体的促进作用,以生动形象的演示打破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感兴趣,具有更加浓厚的探究欲望,使教材从单纯的文字转变为图文并茂,能够在课堂上营造更加热烈的氛围。在《苏州园林》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苏州四大名园的设计精巧,精彩的画面让学生产生了视觉上的强烈震撼,感悟到园林之精美。在演示基础上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营造了浓厚的热烈的教学氛围。多媒体的形象演示还可以在思想教育环节营造热烈的氛围,在《背影》教学中四次出现的背影向读者展示了深沉的父爱,让人不禁热泪盈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父爱,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了学生的父母们在田间劳作、工地上挥汗如雨等场景,配合多媒体播放音乐《我的父亲》,让学生坐在教室里想到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皆浓聚了深沉的爱,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也受到了父爱如山的深刻思想教育。
3.以师生互动的模式营造参与的氛围。初中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他们渴望和教师互动,渴望在学习活动中有表达的机会和平台。鉴于这样的实际状况,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参与氛围,让学生学得更加有兴趣,更加高效和快乐。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笔者将这一课设计为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在课前精心搜集与克隆有关知识,课堂上向其他同学介绍,然后按照什么是克隆、克隆的意义和作用、存在哪些隐患等专题进行探讨交流。笔者将封闭的学习活动调整为开放的探讨活动,学生对照课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里面交流讨论,在小组之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经过这样的研究探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表达的主题、深刻的寓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以正面表扬的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初中生渴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肯定,一句表扬的话语能够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甚至对改变一个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要充分体现正面激励评价的作用,要充分发掘学生特别是中后位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之处加以表扬,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被老师和同学认可的幸福。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快乐的,也是充满期待的,无论教师进行到哪一个环节,学生都会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密切配合教师的互动,和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成效都会达到新的层次。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氛围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广大教师要注重这一方面的探索,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更加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