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14 09:24: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教学的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教学的问题

篇1

其次,从延伸的时机和时间上看,主要的问题是脱离文本和详略失当。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要学生谈庄子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教师不是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论述,而是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谈的不是庄子的精神世界,而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在时间的掌握上也有问题,还是很早以前听了一节课,是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个片段,文章题目叫做《生命的意义》。教师只讲了大概十分钟的课文,就叫学生谈论关于一个人“回首往事怎样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题。这节课一是基本抛开了文本,二是基本上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进行思想教育。没有了文本,没有了语文。不少课堂就是这样,特别是在对文本内容偏难的教学中,教师就趁势回避,进行课外延伸,造成了跑题、偏题的现象。

另外,在延伸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对语文学习技巧的延伸。特别是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我们还是津津乐道于思想品德的延伸,而对写作技巧诸如精致的构思,像欧・亨利、莫泊桑等的作品;缜密的表达,像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弗兰茨・卡夫卡、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芙等,都没有从写作技巧和风格上进行必要的延伸。语文教学的延伸几乎被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所淹没,而似乎每个教师又乐此不疲。

语文教学毫无疑问要延伸,但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延伸,每节课都要延伸。也不是每节课在行将结束的时候都要留出一段时间进行延伸,更不是丢掉书本无限拓展或者过度拔高地进行延伸。在语文的延伸性教学中,我们需要特别明确几个思路:

其一,延伸教学,实际上是语文教学个性化培育的机会。我们在基本的教学中,完成的只是“官方”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语文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里提到的教学目标,这是规定的指标任务,体现的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应该不打折扣地完成。但除了“官方”的目标外,还应该有“民间”目标,民间目标是个性化的属于自由发展区域的目标。

其二,延伸教学,可以给学生多种表达渠道和方式。我们一般看到的就是让学生侃侃而谈,也有让学生写一段话的,但也只是叫学生读一下自己写的内容。并且往往是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奋笔疾书,快下课的时候,教师找一个学生象征性地匆忙读一下就结束了。

篇2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语文教学必须达到“现代化五要素”的要求,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一、务实。

空谈误事、误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教学中提倡“大三实”,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我们要反对种种形式主义及烦琐哲学的课文内容分析及其提问。我们还主张“小三实”,即扎实、朴实、真实。所谓“扎实”,是要把语文基本训练落到实处,落到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上,特别是读写的基本功。所谓“朴实”,是提倡反朴归真,在课堂上不搞无益的“花样”。有人提倡“玩,玩,玩,玩中学”的所谓“乐学”,实不可取;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勤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课本剧搬到语文课堂上来,只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庞。短暂的外在兴趣产生不了持久的学习动机。所谓“真实”,主要针对某些观摩课的弄虚作假,事先搞排练而言。这样的公开课没有实用价值,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正面道德熏陶。

二、效率。

工农业生产讲究生产率,教学工作也要讲究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空间相对稳定,而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却因人而异。学生的读写能力只有主体在读写活动中才能得到提高、发展、表现和检验。课堂“三少”(读得少,思得少,写得更少)很难高效率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造成“三少”的原因之一是受前苏联专家“文学分析法”的影响。明白如话、一读就懂的课文也要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分析,占用了学生大量读写时间。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把启发式混同于提问或谈话法。提问可能有启发,也可能毫无启发。应该提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节课给学生写的时间不应该少于20分钟。包括听写,默写,抄书,写读书笔记,写片断,等等。“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必须改革。

三、理论。

正确的理论具有导向、增殖和增智的作用。现在大部分教师经验有余而理论不足,对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缺乏理论加工,任其自流,或在低层次上重复,徒费精力。比如,对于儿童的错别字类型之一是部件的左右对移(如知--),而很少上下调位的现象,若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就很难说清楚这是空间知觉发展的序列使然。儿童站立时,能正确指出上下,却不容易说清左右及东南西北,就是这个道理。又如类似汉字的字形比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多是先知觉期间的共同点,而忽略两者的相异点。教师如果有识字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就会预先作相反的心理导向,让学生先注意两个字的不同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

要求教师有改革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有自我分析,自我比较、自我调解、自我监控的自我意识,不断摸索,不断试验。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引导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尖子。在对待好生和差生问题上,教师要搞积极平衡,不搞消极平衡。要充分关注学习,加以鼓励和辅导;也要鼓励差生迎头赶上,不甘落后。忽视好生,任其自流,把过多时间花在差生身上,企盼学们齐头并进,这违反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基础人才培养。

篇3

一、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迅速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以渗透,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活跃,讨论特别热烈,课堂也十分热闹,教学成效看起来似乎非常好,但是通过全面的审视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只是表面上的改进,所作出的课程改革有很大一部分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这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的解决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从根本上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学方式滞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多种形式识别的安排,比如读名言警句识字、看图识字、查字典识字以及在韵诗中识字等等,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就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这一点造成了极大忽视,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取的是单纯的练习、示范以及讲解的滞后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枯燥,久而久之就对语文学习丧失了信心,并且失去学习积极性。

2.未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

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语文是有着较强实践性的一门课程,教师应当重点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加强了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写字训练和识字训练,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写字训练中忽视了许多重要环节,没有将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加以突出。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正确运笔方法以及写字姿势时,在指导学生掌握汉字间架机构、笔顺规则以及田字格使用方法时,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是不管写字的过程,而只注意写字的结果,这样是无法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的。

3.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

小学语文是尤为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可以说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予以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均严重的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提高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味的对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加以强调,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当成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识字教学,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反应,不顾及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品德修养的培养以及口语交际的训练,无法真正的发挥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作用,甚至有些教师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

三、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习可以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快的转变教学观念,切勿以教师的分析将完全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取代,应当鼓励学生在能力与知识、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得到全新的体验,要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问的权力以及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读一读中,亦或是在自己的实践动手操作中,运用及巩固语言文字,满足求知的欲望,感悟语言带来的美感,体验文章的哀乐喜怒,受到启迪和教育。

2.着手于细节,提高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素养的培养及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那么教师就应当着手于细节,比如阅读姿势、坐姿以及回答问题的声音要洪亮等。小学教师应当从日常的琐事抓起,来对学生开展教育,这是因为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质水平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渗透。

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大力的倡导,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转变角色,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切实的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出来,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转变成“我要学”的自主式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意识就能够得以大大增强,学生便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切实的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尽快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措施,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完善、不断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快乐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篇4

在电化教学中有时会出现由于背景选用不当而影响教学的状况。如:某些幻灯课件添加了带动画效果的图片,以提示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可是那些小图片不停的动来动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了兴奋点的转移。从生理学上来说,就是人的大脑皮层中与形成知识点无关的兴奋灶兴奋起来,从而抑止了有关兴奋灶的贯通。这就启迪我们有关教学片的背景设计要充分考虑不能太“花”,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在相关知识点上,而不是使知识点产生负迁移。

二、不合适的配音影响学生的信息接受

在电化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在课堂教学中插播一些音乐片段,音乐在提升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不能很好地进行思考和练习,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如某教师在教授课文《云南的歌会》时把云南民歌作为音乐背景,可是那个民歌节奏稍快,声音穿透力强,老师、学生的声音被遮住,以至于影响了信息的交流。因此,在布置学习任务、阅读课文和进行讲解时,不宜采用音乐伴奏;在进行教学示范、学习新的知识点时,也不宜采用音乐伴奏;在竞赛性练习和讨论时,同样不宜采用音乐伴奏,特别不易采用高音伴奏,如《青藏高原》、《山路十八弯》等。如果选择,要慎之又慎。因为上述情况下要求学生集中最大的注意力使信息到位。而不合适的音乐伴奏却会干扰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延迟大脑的应激反应,降低授课效果。

三、直观图片约束思维能力的发散

电化教学能把有关教学的内容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内容“一目了然”,但也正因为这种“一目了然”影响束缚并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通过画面接受信息虽有必要,但它不等于学生的再造想象,这种第一印象会束缚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无法跳出某种圈子。如某教师在教《陌上桑》讲到写罗敷的身体与面目之美时,出示了几张罗敷面貌的幻灯,这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无上的、至高的美,而这种美是无法具体描绘的。谁能说出什么样的身材、体态、眉目、唇齿算是达到了完善无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各具标准的审美要求。于是笔势一荡,作者不再写罗敷本身,而去描述周围的人,用他们被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的神态进一步刻画罗敷的美。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的美。反正,你爱怎么想象就怎么想象,总之罗敷是天下最美的。这本来是绝妙之笔,却在这节课中被出现的图片抹杀了。同时,从心理学上讲,观察属于感知阶段,它与想象相联系,但又不同于想象,更不能以感知代替语言刺激后的理解。现实中的美是无法超越想象中的美,因而现实中的美的图片也影响了学生抽象能力的形成。

四、易得答案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科知识的训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探究,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如果让学生考虑一下假设你有这样的三种马跟人比赛,你会怎样做?然后再学习课文,很多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方法与孙膑的一样而终生难忘这篇课文,这比一上来就让学生先读课文知道答案好得多。

语文学习比其它学科更有特点,理性的知识看似简单,却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铺垫,电化教学所展示的画面往往是设计直接的画面和层出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理性知识点的学习,但问题的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对语文仅建立在浅层的认识上,其实语文的深层实质上是让学生在通过认真思考、练习后所取得的内心“成功感”的欢乐心情,这种出于内心的喜悦心情才是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在设计画面时,要使答案的出示有一定的技巧,使学生真正努力后“豁然开朗”。

篇5

小学语文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在现实生活中占很大比重,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加强与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实际情况则是,许多老师在课堂读几次课文,讲一些用法以及词语的意思,最后总结归纳一下内涵,不能把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知识,使本来充满乐趣和吸引力的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灌输,学生从此讨厌这门课程。

(二)教学方式机械单一

大多数老师照本宣科,为了考试而进行培养,或者是灌输。模式基本就是,念课文、留作业,在课堂,老师最大,只要有纪律,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也不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大部分老师会通过严厉的惩罚甚至有时候会体罚让学生完成作业,很少会有老师利用奖励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任务。这就是教学的一大缺陷,所以我们需要改进,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二、解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语文教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

只有把握住孩子们的天性,以及他们的喜好,跟他们认真沟通,拥有共同语言,才能解决问题,知道其所想,在他们喜欢的空间里,灵活变通把知识转化为玩的规则。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不喜欢玩儿的孩子,把学习与玩融会贯通,那就是教育的一个升华。了解自己的学生,用感情激发他们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即老师发自内心的表扬。在新时代,小学语文老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有很大的趣味性,像很多成语都是典故转变而来,讲故事中就可以学习。教师要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内容。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尽可能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的气氛下共同学习。使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滋味。

篇6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开始逐渐忽视中职语文教学,他们对中职语文教学存在认识的误区,会片面的认为中职语文对于职业人群的技能培养的作用不大,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没有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这种情况之下,中职语文必须顺应发展的形式,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般而言,进入中职院校就职的学生文化基础都比较不扎实,学生的整体素质会较弱,他们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迫于生存或者家庭的压力才不得不去学习一门技术。即使进入中职院校,他们也是混日子,得过且过,尤其不重视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导致语文课成绩不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此外,教师和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也存在误区:教师认为学生普遍的不重视语文教学,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不如得过且过,他们满足于现状,不积极的探索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则认为学习一门技术是重点,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综上所述,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十分不乐观,需要各方力量行动起来,积极做出改变。

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中职语文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学习兴趣不弄,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大多数中职院校语文教师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和教师对语文教学效果也缺乏明确的目标,这导致中职语文教学如无头苍蝇一样缺乏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因为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和课程体系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加上市场上教材种类多且杂,缺乏统一的科学的教材,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一般教材内容严重脱离实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水平不高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中职院校语文教师思想落后,教育观念落后,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可言,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此外,教师一般受传统示范教育,教W技能不高,课堂教学氛围较差,学生学习情绪不高。

(四)学习氛围不浓,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中职院校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普遍认为中职院校学习主要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与语文学习关系不大,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主要是考试成绩,这些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解决对策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解决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中职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作用。此外,中职语文教学要相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二)探索符合中职语文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必须针对教学体系和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融入新鲜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语文教学更多的应用于实际,教学课程也要尽量与实际想结合,采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丰富课题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感染力,培养学生语文课程的综合素养。

(三)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努力提升教学技能

我国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技能这一情况的解决,首先要提升其教学观念,加强其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定期对教师进修培训,更新其教学理念,提高其教学方法。还要适当转换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导,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升教学效果。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制度

中职学生普遍年纪好较小,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较好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还有健全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检验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中职语文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重视,多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唐朝时期的被称为吐蕃,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和习俗,这种积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的民族,足以引起每一个民主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弘扬藏民族文化是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使命。通过在地区设立藏语文课程,确立孩子从小学阶段开始截止到高中为止都学习藏语文的教学方略,为地区藏民族文化的弘扬、藏语言文字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的藏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找出藏语文教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指导意见。

一、藏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同地区的受教育条件和水平仍然高低不一。处于西部高原地区的自治区,先天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再加上交通不发达,以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致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受教育条件相对较好,而越是那些毗邻山区的乡村聚集地,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就较低,这也给教育条件的改善、教学水平提高带来了阻碍。

其次,有关藏语言的研究成果仍然凤毛麟角。对藏语文的研究,不仅其研究者少,研究成果较少,而且研究资金也相对匮乏,至于研究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藏语文的研究涉及的发音规则、词汇、句法、语意等方面,特别是藏语文的语法、藏语文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藏语文翻译事业等方面都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再次,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发展较迟缓。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文化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各种新型词语的出现“如日之新,如月之异”。虽然,2002年颁布的《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把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但是,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发展仍然较迟缓。对各种新型词语的翻译速度还是差之千里。

二、解决藏语文教学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培养和组建一批高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来进一步提高藏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把对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规划纳入到整个教育发展的体系之中。通过政策支持或制度上的优惠,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藏语文的教学行列,特别是较偏远地区、教育教学条件较恶劣的地区;要激励更多的学者研究藏语文,提高藏语文的科研成果,将藏语文逐步纳入到军事、医药、生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中来,为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创造更大的空间。

其次,要加快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出台和制定,以促进翻译事业的更好发展。新时期的藏语文教学与研究需要由新的规范标准做指导,面对《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存在的滞后性,国家有必要与时俱进,出台和制定新藏语文规范标准,以促进藏语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稳步前进。另外,在鼓励藏语言翻译方面,国家要从政策上鼓励藏语文的翻译事业,加大资金投入,设置科研机构;学校要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翻译人才,同时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和研讨会,甚至有必要同国外合作联合培养翻译人才。

再次,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来为藏语文教学的更优良的发展提供动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长期践行的一个重要战略,在发展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不断积极的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在各大中小学教学中普及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网路技术,将网络课、电教课等课堂形式搬入学生的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推动地区的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重点关注翻译软件开发领域,进而提高教学的条件。

四、结语

自治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主要的省份之一,自其和平解放以来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关注的文化建设。藏语文教学作为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作为推动特色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剂,必须从娃娃抓起。通过培养一批高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来进一步提高藏语文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通过加快藏语文规范标准的出台和制定,来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通过提高信息技术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来为藏语文教学的更优良的发展提供动力。

篇8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虽然高职语文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让学生有效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具体来说,高职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以下不足,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完善对策。

(一)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需要改进和完善。问卷调查反馈的问题包括以下几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可采用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武术、绘画、京剧、书法等体现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是相通的,但教学内容未能有效结合在一起,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有待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有待开发,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材有待完善

多数任课教师认为高职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教材不固定,应该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固定的教材。也有少部分教师也认为没有必要固定教材,他们认为教学内容选择应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职语文教学需要。由于存在这种分歧,目前一些学校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时采用的是参考教材,有时是自己编写的教材,有时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内容。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固定和明确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存在随意性特点。对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高职语文知识带来不利影响。

(三)学生学习的兴趣不稳定

通过对高职语文任课教师的调查和访谈,他们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课堂积极性有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难以将自己快速有效融入高职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对高职语文知识的兴趣难以维持、少部分学生对高职语文不感兴趣。这些问题,给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挑战。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为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提升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强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增加高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趣味性,避免整节课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应考虑学生的感悟和知识接受能力,将学生有效引入真实的氛围中,在具体情境和氛围中增进学生对高职语文的了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分组学习法、现场表演法等,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时,应考虑语言性、交际性等原则,体现高职语文的特点,与学生语文学习和使用密切相关,以更好服务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语言应用。观察学生比较关注的高职语文知识热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例如,安排学生演唱歌曲,比较有代表的包括《茉莉花》《山歌好比春江水》,现代歌曲如《童话》等。教学实践表明,除了学习这些歌曲外,大多数学生更喜欢流行歌曲。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引入流行歌曲,以增进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规划高职语文教材建设并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调查得知,任课教师对是否需要规划统一的教材有不同看法,结合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统一规划教材。为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小组,负责高职语文的教材编写工作。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应综合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爱好,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合理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为学生学习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为更好指导教学,可以编写高职语文课程系列教材,如基础知识、高职语文应用、茶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通过完善课程内容设置,更好发挥教材对学生的引导和参考作用。另外,要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内容简洁明,表意清楚,合理设置图片,并附上相应的文字介绍和光盘。例如,民族民俗教材设置上,可附上光盘,方便学生欣赏和学习。太极拳、武术容编写时,文字介绍应包括内涵、流派、历史沿革及发展、养生功能等。同时采用图示对动作进行分解,并附上光盘,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把握动作要领,学习文化知识,完善教材内容设置,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

(三)端正学生的态度并积极主动学习知识

高职学生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高职语文知识的学习,意识到这些内容学习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跨文化交流、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的高职语文知识外,还要主动拓展知识面,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任课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时,应注意增进高职语文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取得进步和提高。例如,在中医药膳作用这节课程学习时,先让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记录药膳的做法、药性、功能、适用人群、饮食禁忌等。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问诊、把脉、开处方药等教学流程,并提醒怎么熬药、服药禁忌等内容。通过这种现场表演的实践课程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能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高职语文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中医文化有更为深切、真实的感受,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9

(一)生活之于生存

语文是人文综合学科,重在文化教育、人文教育、言语人格教育。潘新和主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中指出:学习语文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的需求,学习语文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业余生活、精神生活的质量,学习语文可以使人拥有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学习语文可以使人获得一种基本的工作能力,学习语文将给予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促成人的精神发展,学习语文使人具有的言语创造力是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门学科说到底首先都是“工具”,是一个社会的人赖以生存的工具,但是,“生存”只是一个人的起点,“生活”和“发展”才是“生存”之上的追求。而语文学科恰恰是可以让人更好地“生活”、“发展”的学科之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作用(任务)并非仅仅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听说读写能力的习得可以让人生存,却不能凭此完全达到“立人”的目标,充其量它只能帮助我们“应付生活”。语文更重要的作用是为每一个人打下了“底子”,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与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以保证每一个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①

中职语文教育,虽然姓“职业”,但它依然是语文教育。它要完成的任务是不仅让学生能够“生存”,更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有精神地生活。

(二)塔基之于塔顶

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应该是塔基与塔顶的关系。塔顶的高度是由塔基的宽度与坚实度决定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专业技能上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本身的公共基础课的底蕴决定的。

职业中学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公共基础课恰恰完成的是这个职业中学培养目标的大定语。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而这个能力应当是由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创新能力等综合构成。现在职业中学的学生,缺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之所以不肯学或练、学不好或练不好专业技能的原因追究起来与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大有关系。读不懂课本,看不懂图纸,理解不了知识的内涵,即便通过重复的训练习得了一定技能,却也只是一个“技工”,无法创新、创优,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何谈起?专业技能是习得的,文化素养是涵养的,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习得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简单技能,只有两手抓、两手都抓好,才能给职业中学的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语文教学之生存现状

2011年8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办的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北京开班,来自全国27个省4个直辖市的百多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语文骨干教师约150余名参加了培训,对他们的问卷调查显示,“中职语文教学陷于困境、现状堪忧”并非危言耸听。

(一)被取消的中职语文课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约有4.41%地区的中职学校已取消了语文课,在这类学校办学者的理念中,原来应占总课时1/3的公共基础课并无作用,因为他们把“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企业的标准需要来进行”有意无意地误读成“按照企业的标准需要来培养人”,那么,把中职教育办成某项或某几项技能的培训班也就是“明智”之举。语文等公共基础课在“培训班”自然是没有必要开设的。这种只追求眼前的、短期的“育人”效应的办学方式,且不说违背国家教育方针,单就是否真有育人效果来说,也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已变味的中职语文课

调查显示,目前仍在开设语文课的学校占95.59%,但仔细分析一下,情况仍不容乐观,第一点体现在课时上,在全国超过一半的地区(学校)一周语文课开设在3节及3节以下。第二点体现在授课内容上,超过半数的学校在开设语文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如“应用文写作教学”一类的更加“实用”的课程,语文老师也纷纷被迫向“一专多能”发展,有49.30%的地区(学校)的语文老师要兼任其他科目课务,如心理学、教学法、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法制史、幼儿卫生、书法、礼仪、演讲与口才、模拟导游、市场营销、秘书基础、茶艺、服务语言艺术等等,其中许多是专业技能课程。语文课已经变味,语文老师也不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

(三)功利化的中职语文课

目前有45.71%的地区(学校)能保证每周开设语文课在4节及以上,并且能基本保证授课内容,但是这些语文课大多是围绕着单招考试的“指挥棒”在转,师生们为了在最后的单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把学习的时间全部留给了圈好的“知识点”,读、背、默、考,招招不落。同时,部分语文教师在学校强调技能的大背景下对教学采取敷衍态度,或主动或被动地让位于其他专业技能课。

三、中职语文教学脱困之道

(一)转变教师自身观念,不跪着教书

篇10

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问题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

现在的课堂改革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而问题设计就像行走于知识山峰的阶梯,经历每一个问题,并解决一个问题,就会离知识顶峰越来越近。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就像烟花的引线,轻轻点燃,就会引出满天空的绚丽。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分析

当前进行的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有些教师就为了有问题而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出现了一些误区。

首先,有些教师问题设计相对简单,缺乏一定的梯度。例如,“你们觉得作者这样描写,好不好呢?”“作者进行这样的景物描写,美不美呢?”这些单一选择的问题,并不能起到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目的。

其次,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认真地研究教材,问题的提出也缺乏针对性,往往是东敲一锄,西砍一斧,问题不具备连贯性,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结果不能有效帮助理解文章。

最后,问题的设计角度不新颖。有些教师尽管在讲课过程中注意了问题的设计,但是问题设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任何新意。例如,“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哪些?说一说每段的大意”等。

二、问题设计要立足学生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问题设计要立足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要在充分分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例如,《看雪》一课,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冬天你盼望什么?课文写了什么?谁在看雪?在什么地方看雪?看见的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看雪?你希望他们看到什么样的雪?”这些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主题。

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只对他好奇的问题感兴趣,问题也应该来自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师恩难忘》中,教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很多老师,哪个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说说老师最令你难忘的事是什么吗?”这个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够很简单地从头脑中检索出相关的情景和事件,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说出自己老师令自己难忘的事情,因此很容易就可以和课文“难忘师恩的情感体验”融合渗透在一起。

三、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原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尝试的勇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悬念,要能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不断研读获得一些知识和答案。例如,老舍的《猫》中,教师在上课之初就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喜爱小动物吗?能说一说你是如何表达你的喜爱吗?想知道老舍先生是如何喜爱猫的吗?通过什么事情知道的?”学生开始阅读,有的学生指出文章中老舍在客人来后摸着猫的头说:“客人来了,让个座吧。”老舍还曾经想为猫举办婚礼,这些表达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师继续提问:“老猫和小猫各有什么特点?老舍对猫的感情是虚情假意还是情真意切?你如何理解‘爱可以包容一切,哪怕是缺点’的意思呢?”这些问题就像沙滩上绚丽的五彩石,引导学生探究的脚步不断前进。

四、问题设计要能点燃学生的思维

一节成功的课堂要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要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的熏染下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全面观察的能力得到开发。例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呢?课文中‘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通过这句话,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夜宿古寺后,李时珍师徒又做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给你什么感觉?你又觉得李时珍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让学生从各个侧面去分析、了解李时珍的个性品质,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对事情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分析的能力。

五、问题设计要能引发学生课后的探究欲望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是起于课堂止于课堂,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要延伸至课堂之外。教师的问题设计,要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要不断探究和思考。例如,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通过雨中让衣的情景,说明了一家人的和谐,森林里的美好。教师还要把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悟让学生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在课堂之后也能够有探究生命的美好。基于这个目的,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你在生活中是最弱小的吗?你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能用自己的笔写出来吗?”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观察,用自己善良、敏感的心灵去感悟,从而把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问题 教学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我们要格外地引起重视,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心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是没有想去付出努力的动力,反之,若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生就会喜欢语文,就会对语文下更多的功夫,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于语文这门需要安静的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小学生并不喜欢。虽然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了很多的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仍旧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所以,老师应该采用多元化、多变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课文分段以及课文总结三部分,并且过于重视这些基本教学模块,而忽略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使得小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这三个知识模式下,不能得到更宽的扩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三)老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重视不够。小学课堂中,都是以集体为单位的课堂,通常在几十人左右,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都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也会参差不齐。但是很多老师都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没有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都采用一样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在这样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无法跟得上语文教学的进度,就会更加落后,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整个集体的总成绩停滞不前,甚至趋于下滑。

(四)没有利用好多媒体技术。现在绝大多数的小学都已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设备在那里很多都是摆设,没有得到利用。原因是一部分老师觉得多媒体不实用,只是画面比板书花哨、好看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还有一部分老师觉得多媒体使用起来太麻烦,还要在课前进行课件制作,浪费时间。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很多农村小学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很多老师对电脑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不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所以,这些设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如今,我国现代化素质教育飞速发展,不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就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学水平也很难提高。

二、 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指:用运动语言、音乐以及实物等手段,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情操,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以往传统课堂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表演一些小话剧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这课时,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就行话剧表演,以话剧的这种表演形式,让学生去感受课文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二)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老师会比较累,因为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慢慢地进步。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集体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集体的整体语文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携带声音、动画等优势,而这些却恰好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要素,所以,在课堂中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多媒体拥有网络上的庞大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于那些不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的老师,要加以培训,使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科技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好的教育。

【结 语】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初始阶段,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老师在有一个客观认识的同时,还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积极参与语文学习,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西昌学院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多元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研究》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号XY09-2B08。西昌学院教研项目《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四川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自治州辖17个市县(其中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616个乡镇,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78.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占49.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基本处在大山之中,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信息不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彝族小学生语文学习,降低升学率,也不利于当地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甚至也将影响凉山地区总体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解决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价值的。

一、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汉语言学习语境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基本来自高寒山区,彝族生比例达到70%以上,个别学校甚至达到95%以上(如喜德县民族小学)。由于受环境的制约,学生家长很多都不会说汉语,和孩子交流都使用母语(彝语),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彝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当学生进入小学,面对用汉语言教学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更不要说学习了,这就导致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必须先过汉语语言关,先学会基本的交流用语,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即使这样,由于周围大多数场合缺乏汉语语境,汉语言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样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还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教学。

(二)教师素质不高,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1.教师学历低、任务重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语文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或者代课教师,大部分教师只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 知识层次较低;也有部分教师属于民教转正, 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很多教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懂英语、不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在个别学校,一个教师既承担语文教学,还承担数学等其它课程,教学任务重,出现了对教学疲于应付的现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山区,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堂上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讲解,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思路公式化,常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让学生思索。带有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倾向,不注重彝族小学生个体感受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 语文教学手段单一、方法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仅仅使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进行课堂教学。在字音教学上教师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头读音练习上而不善于运用直观方法进行教学;写字教学基本以抄写为主来加深识字认字的印象,而忽视对彝族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示范指导;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上不注重“以读为本”,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对课文的讲解而不注重彝族小学生自身的朗读;习作教学脱离生活,不注重教授彝族小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一味追求范式。

(三) 教学资源不足

与城市学校相比,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目前凉山州内11个国家级贫困县90%的村小教育情况都非常简陋,20%的乡小教育设施也不完善。全州处于较差办学条件的村小学生计91526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 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如在小学语文第三册《北京》中,文章通过描写北京的景物来表现美丽的北京,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大山里的孩子很多还没有看过电视,老师除了干瘪的讲授没有其他任何的教辅手段,如果有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北京的图片或视频,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乡村小学都还没有计算机,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

二、对策

(一)营造汉语言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缺乏汉语言语境情况,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与彝族小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鼓励他们发表看法﹑自由交流,从而使他们增强汉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加自信地接受语文知识。在课堂外要鼓励加强彝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多注重彝族小学生和汉族小学生的交流互动。例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多让彝族小学生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多接触,让他们带着兴趣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通过与老师和汉族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来提高汉语交流水平,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 多途径努力提高凉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1.加大在岗教师培训力度

针对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加大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一,基本语文教学能力培训(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语文教材教法、教师教育技能)。目的是使教师掌握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语文教学新课改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认知结构。同时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是要使教师学会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会制作课件,网上查找学科教学知识和内容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培训方式从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短期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培训等,用以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在岗教师语文教学素质。

2.政策支持,引进高素质人才

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地理条件、环境等较差,很难留得住人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都调到条件好的学校,而当地教师严重不足,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这些农村小学。鉴于这样情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提高教师待遇,或者进行定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三)争取投入,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影响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设施。学校领导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同时,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应抓住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加大力度的机遇,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

1. 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投入力度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首先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政府是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该大力改善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缩小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差距。

2. 面向社会,争取多渠道建设资金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有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和个人纷纷参与到教育的投入中来,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如“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就是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出资,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配套部分资金,旨在促进中西部贫困县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国际合作项目。再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小学争取到了上海商人个人捐款资助建设了一间计算机机房和一个远程教育教室。今后,我国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例如:建立面向学校的优惠服务制度,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捐赠所需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注:本文感谢黄远春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

[2]郑方平,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6期 ,第27卷 2011年12月

[3]张华,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线 2008年4月

[4]陈 芳,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资治文摘2009年4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