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09:24: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总务部门应把育人放在人文环境硬件建设的首位,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影响师生、感染师生、教育师生。
1.1 建设主题标志。学校的主题标志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基本内容,看到这一标志,就能了解学校的大致办学思路,要下功夫建设。
1.2 建设文化宣传橱窗。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学校设由24块宣传展示板组成的永久性橱窗。每块版面都展示着育人的内容。
1.3 建设校史馆。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体现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陈列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
1.4 建设具有育人功能的地面墙面。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学校操场围墙上,布满体育、健身的大幅画作和标语,将校园文化体现在环境中,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墙一面皆可育人”的充满和谐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减少学习生活中的逆反心理,而且有助于培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1.5 建设校园德育新媒体硬件。主要是校园网德育互动园地硬件软件建设、学校显示屏建设、学校广播室建设、学校电视台建设、学校录播室建设等。
1.6 建设德育专用馆室。如心理咨询室、少先队大队部、共青团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少年模拟法庭等校内的育人馆室。
1.7 建设班级文化设施。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其班级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好评。走进巴州石油一中的各班教室,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扑面而来。有全校共性的文化宣传,如巴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生本课堂学生须知、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体现学校的共性要求。更多的是个性化的布置,有的班级布置有我国56个民族小朋友肖像的贴图,意在加强民族团结;有的班级布置有全班同学的肖像和他写的座右铭,意在励志。个性化的布置做到了一班一品。他们实行分类开展、立体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把图片、文字、公约、制度渗透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面墙能够说话,让学生的课桌能够说话,形成丰富细致的班级文化环境,获得北师大专家赞誉。
2 构建生态环境育人,把生态友好理念播于师生心中。
生态文明是文明校园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小学总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落实好植树种绿,也要保护好一草一木,更要通过一系列生态友好活动向学校师生普及绿化祖国、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亲近大自然、环境友好等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2.1 建设净化美化绿化的生态校园。生态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自然环境优良,物质、能力、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学校总务在校园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2 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全体在校学生参与国土绿化,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通过活动改善校园育人环境,绿化、美化校园,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绿色环境。以校园绿化和在广大学生中弘扬生态文明为切入点,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坚持因校制宜,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重在参与、教育为主,不搞形式主义,垂直挂绿、屋顶增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提高校园绿化覆盖面。
2.3 组织开展“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好校园”活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师生增强低碳办公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厉行勤俭节约,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行为,崇尚绿色消费概念。实行垃圾分类,抵制商品的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合理使用办公资源。
2.4 组织学生开展生态友好活动。教育在校学生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持学校清洁卫生,让环境起到正向影响人同化人的作用。
2.5 组织学生开展植树种绿活动。植树是全民义务,要从青少年学生抓起。组织广大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是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绿化、教育、林业部门发出了每一名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种一棵树的倡议,其目的是强化青少年学生植树护绿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6 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意识,影响和带动整个社区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2.7 组织开展爱护母亲河活动活动。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开展以“保护母亲河・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倡议 “保护母亲河・爱我家园”,全体师生在“保护母亲河”、“爱护环境”、“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等横幅上进行了集体签名仪式,观看了“保护母亲河”、“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绿色家园靠你我他”等内容的小学生创意展板。组织学生擦洗母亲河―孔雀河栏杆、清理居民住宅楼外墙涂鸦、参观基地安全防监控室并捡拾社区公园垃圾杂物,居委会管家在途中给学生讲解了小区各项管理规定。
3 学校资产育人,让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各类资产是总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给学校的资产是全民资产,学校总务部门有责任保持资产的完整。但是仅靠总务要实现这一点是不够的,尤其是低值易耗品管理难度很大。为此,总务必须有计划的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3.1 新学年开学组织告知性教育。利用行政例会、主题班会、橱窗等形式对公物管理制度、维修制度及赔偿制度等告知师生。
3.2 新学期开学组织强化性教育。积极配合班主任,教育学生懂得学校的财产是开展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财富,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德。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勤俭办学、勤俭治校、爱护公物、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教育。
3.3 坚持开展爱护公物随机教育。每发现一次浪费和破坏现象就现场对师生进行教育,而不是以罚代教。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以往的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课堂,充分激发了课堂的生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谈一下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俗话说,不丢掉拐杖,永远学不会走路;不亲自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因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是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授课前就需要给学生们准备好合适地问题,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年龄,给学生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日月潭》的时候,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日月潭在哪呢?它为什么叫日月潭呢?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读课文,他们的阅读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有了重点,当他们读到相应的文章位置的时候,他们就会格外注意,找出问题的答案。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的风景名胜,并且湖水碧绿,群山环绕,它的名字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学习后很有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课堂情境的时候就要多考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我就在课前给学生每人发了一份“身边动物调查表”,让学生课下去观察,了解动物的基本情况。上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让学生们讲讲观察到的动物,讲的同学要对所填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学生则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之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学生们在交流中不仅学会了知识,知道了鹦鹉能学人说话,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之间就解决了问题,上课不会再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更不会厌烦、放弃。语文是一门很生活的学科,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促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
三、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小学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例如在学习《翠鸟》这一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这一遍就是激疑引思: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接着又让学生读第二遍,这一遍要求学生理清思路:你觉得翠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知识?而且鼓励
学生边读边完成课文填空,清楚课文的写作思路。新课改倡导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目标明确的学习课文,学生在课堂上就知道该做什么了,当学生做完教师给安排、设置的活动后,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读课文就像是在读故事,学生边读边学知识,教师所设置的活动会让学生有事可做,课堂时间自然也就很快就结束了,在轻松快乐中就结束了课程,学生在下课后就会觉得意犹未尽,课堂就成为了学生流连忘返的知识的殿堂。
四、授课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轻松易学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只是一小部分,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师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一提到语文就“会学”“乐学”。我经常的一个做法就是和学生一起玩游戏,学生们毕竟年龄还小,学习太长时间他们就会感到疲惫和劳累,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游戏却最大程度上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我会和学生一起玩成语接龙。教师可以以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成语为开头,同时在使用中也尽量使用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学到马上就用到。例如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明白白,白虹贯日,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山南海北……学生在接龙时必须注意前后两句相接成
语的关键字必须是同一汉字。如果谁没有接上来就让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或是唱首歌、讲个笑话等,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更有兴趣继续对语文的学习了。学生要想在游戏中成为常胜将军,必须课下的时候多看书,有一个丰富的成语积累。游戏让学生们感到轻松,让知识就在这愉快的氛围中被学生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犹如大海中给水手指明航向的灯塔。所以教师在课下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形成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人。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由此看来生本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树立大课堂、大语文的教学观,要对课程作出整合,从而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其开展自主的实践活动。显然,学生开展自主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依据就是教师布置的前置任务。下文将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任务的创新设计等两方面来探析如何进行前置任务的设计实施。
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前置任务从设计之初到最终完成,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将这些因素进行最优化的配置,那么,将会为前置任务的设计实施创设更为良好的运行环境。
(一)学生本体资源的优化
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而进行的系列活动,那么,学生本体这个资源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而需要开发的重要资源。在前置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学生本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生本教育的理念,要实现学生本体资源的优化过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合作学习、研讨性学习的机会,为实现这一目标,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合作学习小组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首先,在学生本体资源的优化中,小组长的选拔,对于今后小组学习工作的展开以及形成小组凝聚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小组长在小组学习工作中的角色及重要作用。学生在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他们将会推选出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小组长。各个小组的学习模式可根据自身组员的特点而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长在今后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过程中的作用。另外,小组应制定适合本组实际情况的学习模式,如有的小组成员擅长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有的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图书馆搜集学习资料,教师要支持各小组所选用的学习模式。
(二)教师资源的自我优化
前置任务的设计给予了学生更多开放性学习的空间,从而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些新变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展开研讨、语文大阅读等活动,不仅拓展了知识面,更提高了对知识深度的要求。学生的一系列变化,也对教师的个人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应对不断深入的开放性学习活动。
二、前置任务设计的方式方法
(一)前置性任务的设计应要求明晰,易于操作
前置性学习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前置性作业的难度、表述方式等要适合多数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利于不同的学生以积极的状态采用合适的方式进入文本学习。如在进行《松树金龟子》这篇课文教学时,有老师设计了前置性学习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哪些方面?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整理。”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话题学生能轻松完成,课文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松鼠金龟子的外形特征、生活史两个方面。但“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整理”这个要求较难完成,由于表述不够清晰,学生对于记录整理的方式、内容理解不一,因而也无从下手或者干脆胡乱完成。上述话题可改成:“本文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哪些方面?请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可以选用画图表、图文分类、语言讲述、资料展示等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前置性学习要求就比较明确了。一是有明确的中心任务,二是为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示了具体的学习方式。围绕中心任务,各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前置性学习。小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进入文本,重组文本内容,引入课外资料,丰富文本内涵,用个性化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外化,参与全班交流,不但掌握了文本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前置性任务的设计应对准目标,前后相谐
前置性作业是学生独自学习新知识、完成前置性学习的一个基本凭借。前置性作业必须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相统一,要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来设计。如在进行《幽径悲剧》这篇课文教学时,有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画出14、15段难理解的句子,试着自己去读和理解。”而教学时,老师出示的话题交流是:“默读14、15段,边读边想:哪些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使你最感动,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拿出笔来画一画,写一写。”这样,课上呈现的话题以及话题指向的教学目标与前置性作业的话题内容指向不一致。学生费了一番工夫去学习探究,胸有成竹进入课堂,结果发现自己所学几无用处,还得跟着老师的思路另起炉灶。这样的学习导致“先学”和“后教”的分离,不但严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课堂教学失去实效。在上面的教例中,老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将前置性作业的重点设计为“细读14、15小节,划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并批注,o难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在课堂上进行质疑”。这样,前置性作业、教学目标和交流话题三者得到统一,课前学习和课内学习前后贯通,学生的“学”变得有方向,有实效。
(三)前置性任务的设计应引领探究,适度开放
高质量的前置性作业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它不仅要能唤醒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认识,还要起到提示、指导或引导的作用。如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是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一位老师设计了以下前置任务: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 翻译重点句的意思,并尝试把整篇文言文的意思说一说。3. 搜集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的故事。4. 搜集有关“刻苦自励”的名言。5. 搜集古今名人勤奋刻苦取得成功的事例。这一系列的前置性作业看上去具体明确可操作,但很显然,由于暗示了难点的答案,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探究,缺少一定的思维强度,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没有智力挑战,弱化了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深刻体悟的过程。上述教例中的前置性作业可改成:“宋濂在这首诗中想告诉马生什么呢?请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周围人或中外名人的事例谈谈理解和感受。”这样的话题,提纲挈领,既指向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思考,能从某写文段中入手获得比较深入的感悟。同时,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他们各自关注的点不会完全重合,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借鉴、启发,从而在课堂上再度经历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落实教学目标。
(四)前置任务的设计应添加趣味性、新颖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颇有趣味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在题型多样, 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等方面。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 思维更活跃, 反应更灵敏, 所以作业要适应学生心理, 形式多样化, 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 也就是说作业既要有书面的, 也要有口头的; 既要有动口说的, 也要有动手操作的。
生本教育理念的优势在于尊重了学生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发展天地和成长空间。前置任务的设计是开展语文生本教学活动的龙头,是推开生本教育这扇大门的敲门砖,当前置任务的设计能最有效地实现其价值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生本语文能让教学活动盛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学生中心,从做中学”是任务教学法的核心。它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主的程式,而转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中心和新课改的目标不谋而合。目前,在许多学校,任务教学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也推动了新课改的进程,为此,研究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便具有了现实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教学法的认识不足,使得其作用未得到完全发挥,故对于任务教学法从实践向理论过渡,然后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具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任务教学法概论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教学法实质上是交际法的发展和应用,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过程、以成果展示来激励学生兴趣,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达到对问题的解决、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语文中的应用体现了语文的“人文”和“工具”统一的功能,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二)任务教学的特点
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应用什么来做?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来做?这是任务教学法所关注的几大内容。换句话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通过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那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就是重点。
1、达成学习目标是任务实施的目的
课堂教学必然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一目的一方面是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二则是学生的预期学习目标。任务的实施,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逐步达到学习目标。如在《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中,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为(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2)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的历史,培养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汉字;(3)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4)认识21个汉字。那么,此后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带领学生读书、看报还是做字谜游戏等活动都应紧紧围绕上述目标而进行。
2、做什么是任务教学法实施的核心
有了目标,那接下来便是做什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实施过程即是学习获得展开过程,而这一过程中,任务的内容将直接影响着任务实施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对任务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正如《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汉字而进行了“收集汉字活动”,但这一活动的内容还较为模糊,于是,教师进行细化为(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迷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2)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3)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如此一来,任务明确了,内容清晰了,学生对完成任务的目的也明确了,任务实施会更加有效。
3、怎么做是任务实施的过程
如何去完成任务这是任务教学法在实施中需要按照步骤而进行的过程。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1)制定计划;(2)讨论可行性;(3)实施;(4)交流结果的步骤来完成。
以上文中的“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迷活动”来说,首先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制定如何去收集和编写字谜的计划,然后是小组内讨论计划的可行性,接着按讨论方案完成任务,最后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交流、总结汇报。
不难看出,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形式,目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向能力的过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任务中心原则
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都应紧紧围绕任务来进行,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任务的完成能力,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任务是整个过程的中心,缺少了任务,教学活动无法得以实施。
如《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任务(1)通过阅读课文来正确拼读“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课前通过课本或互联网认识鲁迅;(3)画闰土像并讨论闰土形象。教学过程紧扣这三个任务来完成,第一个任务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掌握基本的生字词;而任务二则是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为主题理解打下基础;任务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分析闰土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而设计。三个任务的完成共同构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
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来完成任务。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来形成抽象的认识。如《少年闰土》的“画闰土像并讨论闰土形象”这一任务,学生在对闰土的认识过程中,首先是从文本中形成一定的泛化认识,但这一认识较为粗糙(即形象还不完整),通过画画(学生虽然不一定画得像),学生能将闰土这一形象还原到生活中来,再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形象开始丰满。
情境性真实能让学生认识更加深刻,而语言的真实性则能让学生从日常用语转向书面用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在刚才的讨论中,学生讨论可以根据自我观点进行,而当小组内形成定论后,就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语言描述就需要更加准确。
(三)任务的阶梯型原则
教师给学生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而应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按照由简而难、逐层推进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在对整体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任务可以分解为不同的步骤来逐步完成,最终实现对整体目标的达成。
如在《人造发光植物》教学中,为了达到对“发光植物”的培植过程了解、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认识科学小品。教学过程中,任务按照“质疑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文意、写话联系”的步骤逐次展开。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抓住“人造”这一独特之处来进行导入,然后过渡到“初读课文”,任务是小组内成员要做到读通、读顺、读流利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以事先准备好的检测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以“发光烟草是如何培植出来的?”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读文;再以“奇”为导线,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对文章进行体会;在总结基础上进行写话练习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应用。
逐步推进的任务让学生逐层进入到文本中,通过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来共同构成了整体目标的达成,学生完成小任务轻松,总体目标也随之达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以做促学原则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充当学习过程,通过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以做促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符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天真而活泼,课堂上不可能“呆呆”地坐着听教师讲,教师就需要以一定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对学习目标的完成。
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以学动物的叫声来学习拼音、通过认识并书写同桌、同班同学的名字来认识生字等都是以做促学的实践。在中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中,以比赛方式进行;在作文教学中,通过社会实践后来进行作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书笔记、讨论各自心得体会等,都贯穿了以做促学的原则。
任务教学法以做促学的原则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做一做”、“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等方式都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任务而选择使用。
三、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上文就任务教学法的相关概念、特点、原则进行了论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来辅助任务的完成,注重过程的引导;同时还需要以一定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分析教学内容
任务教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实践教学中,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于用任务教学法来进行,因此,教师在实施任务教学法之初,就应对教材进行研究,在充分考虑教材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其应用性来确定实施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而设计出与之相适宜的任务来促进学生完成。
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中,如果当地有恐龙博物馆,那么通过让学生去观看恐龙化石这一任务则得以实现;而如果当地没有恐龙博物馆,则安排学生在了解恐龙化石的基础来学习课文的任务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了。
但教师也可以换做另一种方式来进行,通过让学生查阅恐龙演化的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来对恐龙进行了解。目前很多学生家中都有电脑,这一任务则能实施。同时也应考虑到那么不具备完成任务条件的学生的解决办法,小组合作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是否能以任务的形式来进行。只有考虑到这两者,任务实施方能顺利进行。
(二)提供实施条件
任务需要得到完成,就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来保障,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在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施条件。
如以“秋天的落叶”为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准备有关秋天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同时也需要学生对秋天的落叶进行了解;如果以课文实践的形式来完成,则要在时间安排、小组分配等进行规划;同时,如果以收集落叶的形式来进行任务时,则要准备相关的收集设备,小组内也应做好分工。
只有条件具备,任务才能达成。完成任务的条件会因教学内容、任务的不同而变化,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全面而合理。
(三)注重过程引导
任务的实施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完成。
通常任务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提出方案、实施、讨论总结的步骤来进行。提出任务多由教师来完成,分析任务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进行的,方案的提出、实施和讨论总结等也需要教师的参与,贯穿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下面我们以例子进行说明:
如进行《寓言二则》中“矛与盾”的教学,对整篇文言文有了大致的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1)、小组讨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何在?(2)、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3)、如果你是文中的楚人,你将如何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并作小结:因为楚人言过其实,导致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故而“其人弗能应也”;这也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四)注重结果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任务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而教师就是“总设计师”。结果评价也就是对这一任务完成情况的一个综合考察。在任务教学中,结果评价主要针对考察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师生共同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等几个方面。以完成任务为主、鼓励参与为主、共同研究为主、默契配合为主。这样的结果评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针对其中的这个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的崇敬之情。当学生们进行朗读(可进行分组分段的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从大家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同学们对敬爱的的崇敬之情,请这个小组的同学再为我们朗读一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也就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对其他小组也会起到榜样作用,促进任务教学的顺利完成。
在此过程中,任务圆满完成,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师生间及学生间的配合也极为默契。从而,结果评价对任务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好小学语文。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不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而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必操之过急。应切实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使语文教学效率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