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09:24: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法制教育、生存体验、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坚持“体验、创新、感悟、成长”办学理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基地采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堂走进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学形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系统性原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制作、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生存体验、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六大类60多个项目,组织市区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几年来,劳动实践基地始终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做实研学实践活动
我市各类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拓展劳动体验空间。特别是市中小学劳动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丽地环境资源与特色文化,确定了红色记忆、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白茶文化、安全体验、职业规划等六大研学旅行课程,并按照课程主题逐步开发了“成就梦想,精彩飞扬”、“我自护我平安”、“祖国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爱家乡”、“以孝扬善以爱抒情”、“手拉手共成长”、“我体验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条线路,这些线路集观光体验、求知习艺、民俗风情为一体,研学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实践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构建劳动教育推进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 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课排进课表,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编写并推广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及班队会课进行有机整合。
2.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课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特点,开展“劳动节”“科技节”活动。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生根发芽,使校园成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阵地,开发百人鼓号、茶艺表演、鱼灯表演、书画、舞蹈、剪纸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促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3.打造“开心农场”,增长基本技能。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种植园、地理园等劳动实践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如:白琳小学利用闲置的完小校园开辟“红领巾农场”,学校的菜地由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主收获,课余时间可邀请家长入校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边角音旯地块,开辟校内红领巾种植园,成为城里孩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畲族学校本学期开始办起了“畲药种植园”……学校努力通过种植园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与基地作物的田间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劳动锻炼与生产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交流劳动经验的实验基地。
4.建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创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劳动技能体验
活动是数育的载体,学校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五结合”,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1.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自我服务”。例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走进社区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们走进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等。
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作为古代语文,它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美育资源。孔子的“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庄子的“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当今的语文新课标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成为重要目标之一,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通过自主读美、合作赏美、探究创美,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语文教材相融合,引导学生在思维情感活动中,感悟美的内涵;在实践行动中,创造美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使其在高尚的审美情趣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自主———读美
这一环节以学生自读教材和推荐资源为主,借助多种阅读方式感知领会文章美之所在。诵读荷叶罗裙、芙蓉向脸融入自然的青春美,绘读接天碧叶、映日荷花色彩绚烂的惊艳,感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安贫乐道的情操,赞美悬崖百丈、犹有枝俏的不屈不挠。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诗文不同方面呈现的“美”,逐渐培养“美”的意识,接受“美”的熏陶。
二、合作———赏美
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赏读文章的多样美。1.道德美。“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教学孟子《鱼我所欲也》“人应有正义的‘本心’”,借此拓展阅读《大树将军》,组织引导学生感悟文句和篇章里体现的多种品德。在共同讨论交流中,冯异为人处事“谦退不伐”的谦虚退让和不居功自傲的品质,不只跃然纸上,学生也较深地理解了孔子所说的“宽厚就会得到众人拥护”的涵义,把从课本中学到的美好品德内化到心里,表现在良好的行为上。教学诚信立业专题,组织学生探讨诚信不只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还是为人之道、治国之本。《大学》里的“与国人交,止于信”就阐述了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原则,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反之,彼此之间就容易产生冲突,导致社会也失去安宁与和谐。再联系商鞅变法的“诚信为本”事例以及晋商成功的基础就是立德、守信,特别是处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社会转型变革期,人们更渴望诚信的生活,渴望得到社会的真诚回报,由此教育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个人内在的人格魅力,讲诚信才能立业,才会有如锦前程的可能。以此培育学生形成和具备优良的传统美德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2.精神美。文章是作者反映其思想精神的载体,每一文质兼美的篇章都蕴含着符合社会标准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求,赏读中指导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感受,在合作探讨中加深理解,从中学习和培养自己高尚的精神境界。《岳阳楼记》中,悟读范仲淹“以身为天下”,一生都在积极实践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追求,结合屈原《离骚》开篇的自我介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理解屈原亮明身份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么高贵,而是在表明自己作为国家、家族一员的责任,并通过阅读相关故事感受他勇于坚持正义、与国家共存亡的深挚爱国情怀。补充助读爱国人士的事例,从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秋瑾心比男烈,到邓稼先、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为国防事业做出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怀揣家国天下、造福人民。多方面的阅读和探讨,激发学生热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他们树立热爱祖国、长大后尽力报效国家并为此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听到梁惠王开口就谈“利”,立即义正辞严地反驳道“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所有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再让学生诵读课文《鱼我所欲也》,进一步理解做人为何要讲仁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义与利发生重大冲突时,怎样向仁人志士学习,做到以义为利,以利他之心对待别人,以公心对待事情,真正处理好义、利间的关系,才不至于陷入不可自拔的私欲中。拓展阅读《三国演义》,知晓刘关张的“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让学生参悟做事要公而忘私,才能同舟共济,取得成功。3.情感美。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不管是哪一种文体,都饱含着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特别是文学作品,那些或浓郁深沉或质朴淳厚的情意,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那是作者心声的凝聚,是对时代、对生活的精神提炼,所以它们才被人们经典传诵。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赏读探讨环节,组织引导学生参透文章透露出的真挚的情感美。如朱自清的《背影》,叙述平淡简洁,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看似在情感上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可通过体味动人的场景或细节描写,从“望父买橘”片段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演示“攀”的动作,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文中的父亲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需要的巨大力量,稍微胖点的学生做起来都很费劲,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那一刻不禁让所有的同学为之动容。于是趁此让学生们回想交流一下爸妈的爱,用自己与父母的情感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那充满人间至爱的父子情意便奔涌而出,育情育美的效果也自然达成。结合教材《父母之恩》一文进一步教育学生明白“孝,德之本也”。孝敬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让他们懂得赡养父母实为人性的起点,天经地义之事,再通过阅读“仲由为亲负米”和“缇萦救父”的故事,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引导他们真切地感受父母恩情,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劳动美。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在立德、加智、强体、育美方面,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拥有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方式让中国人形成了勤劳为己、兢兢业业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语文教材中的劳动美多以传承劳动精神来体现,通过文字描述在阅读感知中体会和学习劳动的价值美。《三黑与土地》中展现农民三黑把每一寸土地翻起、每一块土疙瘩细细打碎的翻地、耙地的劳动生活场景,表达辛勤劳动带来的丰收喜悦,指导学生深刻领会“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感悟到劳动最光荣,通过辛勤付出才能争取到美好的生活。学习《增广贤文》时,让学生明白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的古训,知晓勤劳是生产态度,节俭是消费态度。如果只有勤劳,不知节俭,劳动成果未免就会轻易失去,勤劳也会失去大部分意义。结合唐朝诗人李商隐《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教育学生懂得勤俭则有成,奢靡则堕落的道理。古代的诗文、家训中包含很多关于劳动的内容,《弟子规》的房室清、笔砚正,《诗经》的十亩之间、桑者闲闲兮,还有《礼记》《颜氏家训》等都有相关劳动教育,在教授传统文化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穿插诵读,仔细品味劳动带来的幸福,端正自觉劳动态度。并由此引申勤劳在学习上的表现就是勤学,辅以古时勤奋苦学的故事,隋朝李密的“挂角读书”。他每天出去给人家放牛时,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还有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焚膏继晷”。他的读书学习,经常是一边吟诵着《六经》,一边翻阅着各种典籍,从油灯点起一直学到天亮,夜以继日,年年如是。通过学习先辈的好学,教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让学生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培育他们积极的劳动和学习精神。5.语言美。“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似浅近,但是最基本的。”知晓文字之意,领会语言表达,方可通过联想去理解具体的文学形象。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设法让学生多角度品味赏析词句,如引导思考“水不忍得冻上,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删去“不忍”和“照”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以及运用了什么修辞,唤起他们的联想和立体感受,促使他们去感知辨析出拟人手法的灵动,再联系描写的内容,从而赏析出济南冬天水的清、水的绿,一个温晴的济南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经过常态化的赏读和审美体验,学生的审美情趣会逐步得到提高。不同句式的使用也可增加语言的美感,长短句的恰当结合,感叹句和反问句的适当使用,都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安塞腰鼓》中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长一短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粗犷、豪放、不可遏止的生命力。《雷电颂》里“你把我拖到东海的边上去!熊熊燃烧的生命,难道不能迸射出光明?”一段感叹及反问句的运用,强烈地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当然,在经过润色而品析词句的同时,我们还要引领学生学会感受语言那种自然无华的朴素美。如“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践踏,兜了花瓣,抖落池内。花瓣浮在水面,飘飘悠悠,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朴质的语言描述中素然而出。这些不经意的点染,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让人如见其境,不由得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随意淡出。
三、探究———创美
“创美”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物象经过想象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它能让人由此及彼生发新的创意和创造,如看到朝阳,就看到了希望,看到累累硕果,可感受到秋的收获。用于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开启抽象思维,拓宽视野,打开“创美”的窗口。陶行知认为生活中富含教育的意义。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习文的过程中,学习领悟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指引学生去发现生活美,挖掘JIAOXUEWENCUI教学文萃73本质美,善于把自己在文本和生活中发现的真善美表述出来,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如《我读懂了亲情》,一个学生从小时候、懂事些、长大后三个时间段,写了由对母亲的埋怨到接受爱的过程,不仅文章的构思精巧,文笔质美,也表现出孩童内在的善良与纯真。另外,为了把美育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美的言行与品德,既要发挥课堂的审美教育主阵地作用,还要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的美育力量,它既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为展现学生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结合实际适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审美认知,提升欣赏创造美的能力。例如朗读、辩论、演讲、讲故事、课本剧、读书报告会、笔记展评、合适的网络平台、创作等形式配合阅读。还可开设美育课程,用艺术之美和现实之美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在学生心里撒下美好的种子。通过这些活动扩展延伸课堂教学的美育,让学生结合现实体验美,结合艺术感受美,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既张扬生命活力和人际交往之美,又让其对学习充满兴趣,在培育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审美教育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审美判断,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既具良好品德,又兼高尚的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论语·里仁[J].前线,2019(10):97.
[2]柳淑兰.以美育美成人之美[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4(04):17.
[3]廖伟,李萍,林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J].人民教育,2016(18):63-65.
探寻真谛:劳动是什么?
在“每月一事”开启之初,老师带领学生全面认识“劳动”。
低年级学生从绘本中寻找“劳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出美丽鲁冰花的“花婆婆”,从剪羊毛开始到制作成一件羊毛衣服的勤俭牧羊人“阿利”,会做木工、会缝围裙、会烤蛋糕、会补轮胎的“小海狸”,孩子们感受到“劳动最美丽”。
中年级学生则在温习唐代李绅的《悯农》、宋朝翁卷的《乡村四月》、王禹的《畲田调二首》、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等名篇名著中,感受劳动在中国源远流长文化中的价值,发现劳动的伟大。
高年级学生则沉浸于古往今来勤劳人物的探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司马迁发愤成史家之绝唱,诸葛孔明辅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劳,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基因,深深地嵌入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随后,高年级学生开展“了解父母的工作”调查活动,请父母拍工厂工作照片,讲劳动故事,用心感悟父母的勤劳美德。孩子们发现,劳动很辛苦,劳动需要付出,但是劳动最光荣。
行动见证:我们在劳动
中……
现代校园,劳动教育的开展,勤劳习惯的培养,更有其现代意蕴。
1.梳理劳动岗位,形成阶梯式劳动认领项目
在我们的校园里,学生可以开展哪些劳动呢?学校德育处联合少先队大队委,把校园里可能由学生完成的公共服务、劳动项目进行了梳理,分为“校园小管家”“生命守护员”“卫生小使者”“用餐小帮手”“安全小卫士”等五大劳动服务岗位,讨论制订了各岗位职责,确定岗位服务人数,形成了阶梯式的劳动认领项目:
适合低年级的劳动项目:是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简单劳动:比如教室生物角、图书角的管理,包干区的卫生保洁等;
适合中年级的劳动项目: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协调能力的或者需要特殊才能的劳动:如体育馆、音乐室等各个功能教室器材的整理;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的工作人员;校园小导游等。
适合高年级的劳动项目: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劳动、需要一定体力的劳动:比如养殖热带鱼、盆景植物等;学校开展各种集体活动的场地布置、桌椅搬运等。
除了校级劳动项目,各个班级也根据具体情况,认领班级劳动项目。
2.融入生活元素,构建劳动教育机制
(1)发行校园劳动创业“星
光币”
校园内劳动项目那么丰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长久的、持续的劳动兴趣呢?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第十一章《经济学的天空》中,介绍了他在教室里通过开展工作薪水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理财理念、经济责任的做法。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决定:把学生的劳动与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模仿人民币面值,在校园发行校园流通币,因“星光教育”是我校特色,故取名为“星光币”。
“星光币”既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量性评价,也是对学生劳动积极性的正面奖励。
(2)成立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星光创业商店
学生们通过劳动获得星光币后,如何管理自己的星光币呢?我们模仿现代社会生活,继续为学生搭建劳动服务平台,筹划成立学生自己的“银行”。
星光币不能只存银行,积攒了星光币,要让它流通起来,发挥星光币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有人提议搞一个“拍卖行”,让学生把自己的私人藏书、个人集品等有价值、有意义的物品用星光币进行拍卖。还有人提议开一个“商店”,让学生可以直接用星光币购买学习用品。
3.以隆重的典礼,启动勤劳好习惯“每月一事”
4月30日,全体师生集中体育馆,举行了“星光币劳动创业”“每月一事”启动仪式暨“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星光创业商店”成立典礼。
于育强副校长详细讲解了校园劳动项目及认领方式,我为“星光银行行长”、星光拍卖行的“拍卖师”、星光创业商店的营业员授牌。
至此,我们从劳动内容,到劳动实施、管理评价,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劳动教育机制。而我们星光币劳动创业教育的价值也直指核心素养:如热爱劳动、珍爱生命、合作担当、问题解决、健全人格等。
4.以勤劳的方式,擦亮每一个日子
【学生画外音1】
劳动创业岗位设立后,同学们都领到了自己的岗位。二(2)班的施艺侬就是一位称职的花草养护管理员。虽然她只有二年级,但是自从当上花草养护管理员以后,她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园丁。只要天气晴朗,她就会把底楼楼梯间的每盆花草放到太阳下面,让植物们享受阳光,并且定期浇水,把枯掉的叶子剪掉。在养护中,她发现有些植物似乎不是太喜欢晒太阳。于是,她又去请教科学老师,了解哪些植物不能晒太多太阳,哪些植物不需要一直浇水。自从当上小园丁后,施艺侬能够叫出很多植物的名称,还知道它们的各种不同习性。
【学生画外音2】
二楼棋桌和书吧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学生们在课间或者放学后会在这里读读书、下下棋,但是刚开始时总有同学会把书和棋子随便乱放乱摆,虽然老师们利用晨会课进行了规训,但是收效只是一时,没过几天就会又成老样子。自从有了书吧棋桌守护者以后,每次从边上经过都会发现书和棋子摆得整整齐齐。书吧棋桌管理员告诉我们:“以前我们天天要去整理几次,每次下课都会跑过去看看,但是我们慢慢发现这样太累了。于是我们调整了策略,给习惯好的同学以一元星光币作为奖励。果然,效果好多了,很多同学也慢慢养成了使用完以后主动整理的好习惯。”
每周五,是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候。“星光拍卖会”火热举行,拍卖程序完全仿照真实生活。从登记拍品,到展示、介绍拍品,小工作人员们备足了功课。这一天,星光银行的工作人员们也忙得不亦乐乎。星光创业商店更是“生意红火”。孩子们在快乐体验中挥洒汗水,在幸福成长中收获美德。
反思感悟:问耕耘,也问
收获
“星光币劳动创业”“每月一事”,是以学校公共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它以自由开放的劳动项目认领方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把劳动教育融合在学校的德育体系中,突破了“为劳动而劳动”的单纯劳动教育方式。
二、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原因
(一)地理环境原因
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岛国环境背后的岛国根性,让日本人拥有一种天生的自我认同感,他们以“我们”自居,认为世界除了“我们”就是“他们”,现代岛国部落的心态存在至今,即使日本各个国家引进了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意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这种心态,岛国根性导致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因而日本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注重“忠诚”意识,以培养日本人对祖国的忠诚。防止日本人才的流失。中国地大物博,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道路是曲折的,让中国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因此我国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时以理论为指导,注重国家为本的方针。
(二)历史经济原因
我国自古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宗族意识的价值观念,在思想上以守成为主,与外族进行友好的往来,几乎不会进行侵略或掠夺,为了维持政治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以顺从、和谐为主流的思想意识,让受教育者独立的区分善恶。因此,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本国的“和”文化为主,而日本资源匮乏,只有通过侵略使其产生大国意识,证明自身的存在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在道德教育中日本把天皇视为权威,在日本人眼里只有日本是大国,这也增强了人们对本国的依赖,这种强烈的“忠诚”意识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在差异性中提升并保持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化融合背景下提高传统文化的比重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日本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国家生命延续的根本,日本著名伦理学家丸山敏雄认为,国家的延续在于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如果改变了那些不应改变的东西,就意味着自己的灭亡,日本民族连绵不断,原因在于它保持了不应改变的东西,同时又善于学习采用他国的优秀制度文化,它把天皇制度作为最高的纲,通过两千年历史崇高而广泛的过大的风俗习惯形成节日,以延续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近年来中国兴起了国学热,这种以国学教授的传统,并没有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国家应提高传统文化的比重,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增强民族认同感,这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样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