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09:24: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钢结构建筑物当前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管是各类工业车间、厂房、装置框架、桥梁还是民用的房屋、办公楼宇、摩天大楼,钢结构建筑物都以其安装简单、建设时间短、性价比高和坚固耐用的特点深受欢迎。
Tekla Structures 作为为结构工程师和制造人员提供的一个工具软,是一个管理多种材料(钢材、混凝土、木材等)数据库的集成化、基于模型的三维解决方案。Tekla Structures 具有交互式建模、结构分析、设计和自动创建图纸等功能。使用Tekla Structures 可以创建任何结构的真实模型,其中包括含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信息,以及所有有关型材、横截面、连接类型和材料等信息,在钢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我公司在各个工程项目推行应用专业管理软件,提高了工效,保证了工程质量,特别是Tekla钢结构深化软件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制作、安装中体现出许多优点,下面就以最近完成的一个项目加以介绍:
1.项目概况
2012年初,我公司承接了海南精细化工项目钢结构的制作任务。海南精细化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40多亿元,包括200万吨/年原油预处理、120万吨/年催化裂解、60万吨/年气体分离、30万吨/年裂解柴油加氢等8套主要装置,整个一期的钢结构总量约为15000多吨,其中主要包括装置框架、厂房、管廊等,整个工期约为8个月。
2.项目特点
海南精细化工项目是我公司承接的一个比较大型的钢结构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a、工期紧,整个工期8个月,除去设计启动和材料采办的时间,实际制作只有约6个月,也就是说每个月至少完成2500吨的制作量;b、结构烦杂,整个项目里分为80多个小单元,各个单元的结构形式都有所不同,有的单元重量只有几吨,有的单元重量几百吨;c、远离安装现场,制作场地距离安装场地数百公里,制作与安装的沟通协调比较困难。
3.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的过程按照以下顺序:详设图纸接收、审核设计建模、出材料清单材料采办加设出版施工图纸工厂制作运输出厂、交付,其中加工设计、材料采办和工厂制作是比较关键的环节。
a、加工设计
本项目的成败很大程度由加工设计的质量决定,首先材料采办清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材料的购买费用;其次加设图纸的质量影响到制作的准确性,可以减少返工修改的支出;最后加设质量也影响到安装的进度,准确的设计是高效、顺利安装的保证。为此,我们在项目初期就组建了16人的加设队伍。其中分工明确,有负责详图审查的,有负责搭建模型的,有负责模型审查的,有负责图纸出版。同时,按照以往的经验,通过提前搭设通用节点,建立通用模板,重点突击大件结构的方法提高了设计出图的效率,满足了制作进度的要求。合理的分工和严格的进度控制,整个项目出版了6900多张制作图纸,未发生重大设计错误,微小错误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b、材料采办
本项目钢材的材质为Q235和少量的Q345,包含各规格H型钢、工字钢、钢管、钢板和高强螺栓。利用Tekla软件解决了两个难题:1、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钢结构采办的损耗余量是按照加工图纸用量的5%统计的。但是,对于多达15000吨的钢材,5%的余量就是750吨,按照平均4500元1吨的单价,光是损耗量就要300多万。对此,我们利用Tekla的真实建模、材料自动统计功能,对每个单元的用量进行了精确统计,通过对钢板进行计算机自动排版,大规格的型钢按照排版后的数量采办不留余量等方法,使得损耗量控制在3%以内。2、由于工期十分紧张,材料采办周期必须尽可能的缩短,有了Tekla软件的材料自动汇总功能,我们可以及时的提交采办清单,实施材料的滚动采办,并且减少了出错率,避免了同个单元材料的二次采办,满足了施工进度的要求。
c、工厂制作
本项目的制作环节作为最后一个瓶颈,主要要克服以下几个难点:一是制作效率,在6个月的有效工期,保证平均2500吨的月产量;二是差错率必须控制在低水平;三是现场反应的情况要几时得到解决。通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实施策略:1、选择了4家钢结构制作厂,分别负责不同的单元,同时要求这些厂必须能对加设图深化,具备能与Tekla对接的数控加工设备;2、采取工作量竞争分配的机制,哪个厂加工速度快、出厂质量好,哪个厂就多分配工作量;3、工厂内技术部门对加设图纸进行二次审核,确保准确无误。4、将设计的实体模型下发到加工厂,对照模型技术处理现场的问题反馈。
经过6个月的厂内制作,我们发现除了初期的两个月外,月产量都达到了2000吨以上,其中最高达到3500吨。现场安装未发生主构件安装问题,微小差错也由安装方利用模型自行解决了。在完工后余料的统计中,在预计的3%损耗里面有2%不可回收,有1%还被我公司回收利用。制作工作完全达到预定的要求,也受到业主方的充分肯定。
总之,通过上面项目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Tekla软件的应用,在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中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1、缩短加工设计时间,与原来使用CAD软件相比效率提高数倍以上;2、节约材料投资,与按平面图他、立面图统计材料相比,材料采购准确性大大提高;3、保证施工质量,使用该软件后,制作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安装更加顺利;4、方便现场施工,由于是三维真实模型,施工方案可以更加贴近实际,现场修改更加方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实际项目的运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对Tekla软件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由于普通钢结构的制作单价水平普遍较低,制作工厂很难购买使用现进的数控加工设备进行生产;所以,我们希望未来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Tekla软件在施工应用的优点;另一方面工程造价可以更加合理,国产数控加工设备能更加物美价廉,施工企业的效益能进一步提高,行业发展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 为什么要提高识图能力
一般而言,建筑专业以“培养一线的建筑项目项目施工人员”作为自己主要的培养的目标,以项目造员、质检员、资料员、施工员以及监理员等作为主要的就要岗位群。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读懂施工图纸中的工程语言,并能够进行现场资料编制或是现场施工管理,以避免因读不懂图纸而使建筑工程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2 结构识图类课程的现状分析
学习的初级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建筑结构基础制图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化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就会认为基础识图和专业识图是两部分互不先关的内容,因此没有对两者给予极高的重视。有的学生的识图学习只是停留在基础阶段,只依靠基础知识的学习就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学生则忽略了基础识图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识图知识就可以了。这些想法都会造成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严重脱节,对学生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通常而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识图中所涉及到的图纸无外乎建筑施工图纸、结构施工图纸、设备施工图纸以及装饰施工图纸这几种类型。但有的学生单单只认识建筑施工图纸,导致了学生专业识图能力的片面化、表象化,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 如何提高学生的结构识图能力
对于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培养而言,建筑工程施工图的绘制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练习手段。在绘制建筑工程图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熟悉各种制图标准,搞清楚建筑施工图的形成模式和图示方法。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建筑工程施工图形成主要是以动画教学方式为主。在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之时,教师要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施工图设计项目,如完成绘制“我的家”建筑施工图任务。教师要对施工图的具体设计深度、大小、图纸张数以及图纸标注等都要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是平层、多层还是别墅,是农家小院式的亲民建筑还是环保生态的绿色建筑。此外,还要学生对建筑物的具体建筑面积、户型、层高、外形、材料、颜色等进行想象。通过“我的家”工程图纸的绘制,就会形成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现如今,以考核识图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向灯。传统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以理论考核为主,不能对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而现在的考核方式则降低了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将较大权重的考试成绩分配到了学生平时的识图读图过程中。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考核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避免了学生考前临时突击现象的出现。总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一线人才,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图纸的指导、图纸的完成与解读又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所以熟练的绘制与解读施工图纸是每一个技术人员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制图、识图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建筑施工与构造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性,因此学习难度也较大。再加之现代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新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方式也陆陆续续出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调整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以适应现当代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墨守陈规,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脱节,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在教学中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并通过“教、学、做”加强学生对施工图的理解和识读。如在建筑构造和识图项目教学中,以学校实验中心楼图纸为案例,分为基础和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面、门窗、变形缝七个部分。在老师指导下识读相应构造内容并进行现场对照大量观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在实训周以学校另一座建筑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分别通过丈量测绘出各构造施工图。另外还安排学生按照构造图要求用卡纸、草板纸、塑料板、三合板等材料,在模型制作室按比例缩小制做成建筑模型。再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和识图项目教学中,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板式楼梯) 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柱、梁、楼梯等结构件,每个构件又涉及施工图识读、图纸会审、钢筋下料、脚手架搭设、混凝土施工等任务。其中结构施工图的平法标注是难点和重点,其要求学生要明确柱、梁、剪力墙、楼梯等结构件中钢筋的详细构造,进行钢筋抽样,列出钢筋表,并计算各种钢筋的下料长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高职院校在选用建筑图纸的时候要选用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图纸,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制图、识图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低山丘陵;路基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总结
Key words: low mountains and hills;roadb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management and control;conclusion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114-02
1 工程概况
安徽黄山地区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主体工程量:路线长11km,路基挖土方91万方,挖石方125万方,填方135万方,边坡防护砌体5.1万方;盖板涵通道54道,连续梁桥3座,30m预应力箱梁结构,总长750m;现浇箱梁互通立交桥一座。工期18个月,6月进场,于次年年底结束。
地形地貌: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地形呈波状起伏,局部地形切割成“U”形或“V”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面标高一般197~234m,相对高差约55m,地面坡度一般5~30°,局部地段因切割剧烈,谷坡坡度可达70°以上。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集中,光照充足,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一年中降水日数120~180天,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雨季,8月的台风,区内常出现强对流暴雨天气,山体易发生崩塌、滑坡。水文状况:地表水系属新安江流域,主要河流为练江及其支流杨之河、登源河等,区内河流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流域面积小,河谷狭窄,河流下切强烈,河床基岩或覆盖薄层的砾卵石、漂石,河谷纵坡比大,河流水流湍急,暴雨和山洪同时发生。暴雨季节洪峰流量、水位猛涨陡落,在降雨发生后一两天或几小时内,便可使河流径流量猛增,出现很大的洪峰,随着降雨中止,流量迅速下降,洪峰随之消失。地质岩层主要为中生代早白堊系徽洲组(K1h)及小岩组(K2x)泥岩、泥质粉砂岩、砾岩地层,第四系残坡积物、冲洪积物,分布于丘陵和岗地。地层分布连续稳定,未发现活动性断裂构造,沿线未发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岩性土问题,但边坡开挖造成岩土体失稳,极有可能产生崩塌、滑坡。
2 施工准备
因为项目区域地形复杂,山地覆盖层薄,山势陡峭,覆盖土以黄褐色亚粘土、碎石土为主,岩石主要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纪牛屋组(Ptn)板岩为主,间或有红砂岩;水系发达,小结构物多,路线被分割成小路段,深路堑高边坡路段多且分散,施工便道很难在短时间贯通,场内运输困难;桥梁上部结构在桥位区难以找到合适的预制场地;施工场地内电力、通讯杆线分布集中;工期紧、任务重、安全施工要求高。针对本项目特点、难点及制约点,结合项目业主的总体要求,在项目筹备期组织项目主要管控人员,统筹分析精细规划,找出制约本项目经济合理推进的关键点、难点,注重项目实施的技术性、经济性及项目大环境紧密结合,制定出详细缜密的预控方案,下决心大力度抓落实,切实把握住项目自身的合理节奏,为项目的连续施工做足准备。
2.1 项目组织构建及准备:将应该做的事交给称职的团体去做,项目组织构建就是解决这一问题。完善部门建设,将任务交给这些部门做好各类规划、计划,尽可能细的将目标分解,切忌东拼西凑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糊弄业主和监理,要拿出切合实际的真东西用以指导项目实施。明确人力、机具、材料、流水段及专业划分、财力投入、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各类因素的管控计划、标准、措施手段等,力求简单实用。
2.2 施工便道:组织工程部骨干技术人员认真踏勘现场地形,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加大投入,力求确保雨季场内运输畅通,这是本项目成功的关键。
2.3 混凝土拌合楼选址建设:受地形限制,拌合场地必须选在主线外,交通便利、运输距离短的相对开阔区域,兼顾桥梁上部结构预制场地布置。
2.4 场内内电力、通讯杆线拆移:及早及时派专人调查、统计、整理、汇总实际电力、通讯杆线现场资料,报业主及地方指挥部,组织拆迁,以免影响正常施工。
2.5 小结构物:小结构物功能是排水兼通道,虽然小结构物工程量所占比例不大,但小结构物将本项目分割成50多段,若不能及时完成,则雨季线内排水不畅,路基主线无法贯通,将严重制约路基主体的规模化施工,滞后总体施工进度。因此,小结构物是本项目顺利推进的瓶颈,是本项目前期施工的重中之重。
2.6 路基挡土墙砌体:本项目重力式路堤墙高度6-10m,路堑护面式挡土墙呈多级分布,总体方量大。和小结构物一样,该分项的施工状况左右着路基主线的规模化进程,雨季前必须完成到一定高度,否则雨季到来全线将被迫部分停滞或部分深路堑塌方滑坡而致使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挡土墙施工是本项目施工的又一重中之重。
2.7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本项目三座桥梁位于三处较大的垭口处,依山而建,与深路堑施工互相影响,是本项目的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受地形制约,桥位区内交通限制,大型机械作业困难,桩基施工部分改为人工挖孔桩,石质桩渣用以填筑桥测便道,一举两得,为下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间接地节约了施工成本。
2.8 箱梁预制、安装:受山区地形限制,项目周边无较大的开阔场地,本着节约临时占用农田的原则,经统筹分析,决定在位于本项目靠中间的一座分离立交桥一端,突击整理出约500m路堑及路基,做为集中预制场地集中预制全标段的梁体,须严密结合全线路基挖填施工状况,详细制定梁体预制、架设顺序及时间控制点,确保桥梁施工顺利推进。
2.9 深路堑高边坡施工:爆破施工,安全隐患大,安全施工是管控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滑坡地段,切实做好坡顶截排水、坡面防护及安全监测工作。
3 施工概况
针对上述状况,项目部必须在项目筹划阶段,全面谋划,从人员设备调配、技术准备、物资计划、机构组建、制度建设、方案设计、资金保障、各类保证措施,到各关键点的施工程序逻辑梳理,做有计划的全方位的铺排。本项目具体实施状况如下:
3.1 本年度6月-7月底,完成项目部组建、施工队伍调遣、临建设施建设、主便道施工、取弃土场的选定、拌合楼安装调试及预制场地建设。选定四个长期合作的土方施工队伍快速进场,利用线内山皮石突击修筑施工便道,施工便道是项目的一条生命线,修筑质量标准:确保在下小雨时交通顺畅,大雨时能够保证通行。
3.2 本年度8月份到年底五个月的时间,完成小结构物下部结构及部分盖板预制,挡土墙及桥梁桩基大部分。项目自身特点决定了小结构必须尽早完成,项目部组织8个下部结构施工队和一个盖板预制队伍,分段平行作业;桥梁桩基采用人工挖孔工艺施工,钢筋笼集中加工,接头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
3.3 次年2月到4月初完成小结构盖板安装,大部分挡土墙封顶,土石方施工基本至小结构物顶部,路基主线基本贯通,桥梁下部结构陆续切入施工,箱梁预制筹备。
3.4 次年度4-7月份为雨季,但对石方路基施工及梁体预制工作影响不是很大,到此时整个项目皆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状态。
3.5 次年度8-10月梁体批量安装及桥梁附属设施施工,路基土方主体完成,排水及护坡工程全面铺开,此后进行项目的扫尾工作。
3.6 施工注意事项:本合同段施工的制约点是小结构物及挡墙圬工,难点是红砂岩填筑路基施工及深路堑
施工。
3.6.1 制约点小结构物及挡墙圬工数量大,工艺简单,平行加流水作业即可解决,主要是考虑与路基施工相互制约关系,加大力度协调好土方作业队和小结构作业队之间的关系,让土方队清楚的认识到结构施工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规模化作业,应全力配合结构队前期的基坑开挖弃土及便道畅通;再者就是雨季区内排水问题,做好临时排水,防止因雨导致内涝冲毁农田,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及地方关系的失调。
3.6.2 红砂岩填筑路基是本项目难点之一。富含铁质氧化物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砂质页岩通称为红砂岩,多呈粒状碎屑结构或泥块状结构。具有遇水易软化和崩解的特性,在空气中风化快,干湿循环下强度变化显著等特点。尤其在泥状结构中,粘土矿物含量高,因此工程性质极差,应注意其膨胀特性。
红砂岩的浸水崩解特征是不同于其它岩性的主要特征,也是路基产生病害的根本原因,红砂岩在崩解碾压后可形成一种介于粉性粘土和粉土之间的土体,即红砂土。红砂土的各项路用指标均能满足高速公路填料的要求,因此,由红砂岩组成的红砂土可以用作高速公路的路基填料。红砂岩用于路基填筑,在施工中通过特殊措施将红砂岩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红砂土,再通过掺料、压实,隔断外界水分等措施,形成密实不透水路堤,防止红砂岩路基病害的发生。
红砂岩施工关键技术:红砂岩路基施工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对爆破出来的红砂岩进行预处理,严格控制粒径在25cm以下是施工的必要程序。对于低洼地区和农田区,填筑前一定要将路基边沟开挖成型,以利于排水,降低水位,填方段的地基承载力达到100KPa以上方可进行第一层填筑。浸水路基或地下水位以下禁止用红砂岩填筑。
沉降观测分析:沉降观测点埋设于路基中心,左右侧路肩,边坡观测点埋设于坡脚外2.0米以及边坡上,根据边坡高度不同设置3-4个点,主要观测各测点间的相对位移。施工过程中应依据观测结果绘制时间-沉降曲线和累计相对位移-时间曲线。发现异常必须及时上报并附观测资料,由设计单位完成动态设计确保工程安全。
3.6.3 深路堑施工是本项目的另一难点。深路堑施工前,必须准确测设坡口线,按设计要求首先施工截水沟和排水设施,排除路堑上方边坡地表水,防止地表水对边坡坡面造成冲刷。深路堑根据开挖深度分几个台阶由上至下进行开挖,同时进行边坡加固和支挡护坡施工,完成后进行下一台阶的开挖、加固和支挡护坡施工。深路堑地质破碎地段,为避免爆破造成边坡失稳,采用浅孔松动爆破,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的方法。路堑既长又深时,进行纵向分段分层开挖,先挖出一条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各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对于风化破碎岩体,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并按设计要求设置平台,形成阶梯式的边坡。
为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路堑挖深大于20m的地段,在施工过程中设置观察桩,配备观察仪器,进行边坡稳定和变形监控,及时整理量测数据进行边坡稳定分析,以指导施工。
4 项目总结
本项目各阶段基本按预期计划实施,随着项目有序推进,及时调整细部计划及人财物的投入是项目目标成功管控的保障,是项目降本增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6)小门岛油气码头工程系缆墩丁水下斜孔嵌岩锚固施工技术 张文耀
(11)福州闽江下游防洪堤加固工程施工方法 戴华权
(16)上海白坟苑住宅小区a楼剪力墙结构施工小结 朱崇文 赵仲伟
(22)浅谈公路施工中的缓和曲线的现场测设 李双保
(25)魏村水利枢纽抽水站钢筋混凝土闸门立式现浇方案 晏正根
(31)浅谈对延长翻斗车返修周期的认识 丁瑞北
(33)谈谈如何中好标的一点体会 陈慧
引言: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模板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木模板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周转材料。但随着低碳节能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减少木材的用量,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于是铝合金模板作为一种新型工艺材料,已在成都、武汉、深圳等地得到运用,但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砼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如何选择合理支撑体系,确保模板架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施工安全。本文将以一栋26层高层住宅楼为例讲述从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的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1、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设计
本工程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设计如下:
梁、板、柱、墙模板为定型组合铝模板。梁、板模板支撑采用外管为φ60×2.0 L,内管为φ48×2.0 L的可调节钢管支撑。标准层梁最大截面200×650 L,楼板最大厚度为100 L。可调节钢管支撑楼面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楼面板,楼面龙骨,转角型材和支顶。墙身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墙身板,穿墙螺丝,钢背楞,K架板。铝型材(型号6061-T6);钢背楞(Q235)
2、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2.1楼面架体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铝合金模板受力为:施工荷载及楼面混凝土铝面板(RXK-1016)加强结构(包括工字筋RXK-1003 及边框RXK-1001)楼面龙骨楼板单顶支撑。
由于模板拆除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中关于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在铝模早拆体系中,立杆间距一般在1.2m左右,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50%后即可拆除顶模,只留下支撑杆。一般情况下48小时以后可以拆除顶模。支撑杆的拆除根据留置的同条件试块来确定拆除时间。
首先拆除与楼板单顶支撑相连的楼面龙骨开始,先拆除销子和楔子,然后可以拆除铝模板,每一列的第一块铝模被搁在墙顶边摸支撑口上时再拆除邻近铝模,然后再从需要拆除的铝模上拆除销子和楔子,利用拔模具将铝模分离开来。拆除的铝模要有序堆放。拆除顶模时必须确保支撑杆保持原样,不得松动,此时楼板单顶支撑只承受施工荷载的楼面砼重量以及上层支撑传来的荷载。随着剪力墙砼强度的增加又分担一部分荷载,当楼面砼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质时,即可拆除单顶支撑。
2.2梁底支撑受力分析:
梁底支撑受力为:施工荷载及楼面混凝土梁混凝土自重铝模板自重梁底支撑
由于模板拆除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中关于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在铝模早拆体系中,立杆间距一般在1.2m左右,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50%后即可拆除顶模,只留下支撑杆。一般情况下48小时以后可以拆除顶模。支撑杆的拆除根据留置的同条件试块来确定拆除时间。
拆除顶模时必须确保支撑杆保持原样,不得松动。拆除方法同楼底模拆除方法,梁底模拆除后再进行梁侧模的拆除。?
2.3墙板支撑受力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铝合金模板荷载分析:混凝土侧压力铝板(RXK-1016)加强结构(包括工字筋RXK-1003 及边框RXK-1001)背楞穿墙螺丝斜撑。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即可拆除侧模,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可以拆除墙柱侧模。先拆除斜支撑,后松动,拆除穿墙螺栓,用扳手松动螺母,取下垫片,除去威令(背楞),轻击螺栓一端至螺栓退出砼,再拆除铝模连接的销子和楔子,用撬棍撬动模板下口使模板与墙体脱离。模板拆除顺序:墙身模板梁模板楼面模板;楼板逐块拆除,杜绝整片下坠导致模板损坏;墙体模板应从底部开始拆除。
3、模板拆除的施工注意事项
3.1铝模板系统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有关施工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施工操作要点和相关安全要求。
3.2模板拆除顺序:墙身模板梁模楼面模板
3.3登高作业时,连接件、销子、楔子等必须放置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放置在模板或脚手板上面,扳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脱落。
3.4对号安装就位后,用可调斜撑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竖向可调支撑调整模板的水平标高;利用穿墙对拉螺杆及背楞保证模板体系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3.5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保留竖向支撑,按顺序拆除墙(柱)模板、梁侧模板、梁底和楼面模板,进入下一层的循环施工,梁板模板的早拆头及立杆支撑待砼强度等级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方可拆除。
3.6铝模板用于高耸的建筑物施工时,应有防雷击措施。
;
前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象征,它在一定的层面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水平。另外,高层建筑还具有一个绝对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开展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高层建筑日益进入人们的生活和视线,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层建筑的发展。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快速膨胀的水平,如今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2】
1. 工程施工介绍及特点
在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展开讨论之前,我们首先对工程施工做一简单的介绍,从而能够更好的展开后面的探讨和论述。我们必须要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砖结构、混凝土和钢结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对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允许出一点差错,否则将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整体水平的高低,造成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差的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还需要对模板工程的构成和其搭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它的构成过程比较麻烦,主要由钢模、钢板、和胶合板等一些材料搭建而成。相对于模板工程而言,混凝土工程则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点,它的工作原理通俗易懂,即运用混凝土、钢筋、原材料以及其他的一些材料通过一定的配比组合而成。混凝土工程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混凝土必须是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调配严格搅拌而成的,尤其是混凝土的配比一定要准确、合理,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要求和限制,严格按照这些指标完成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要全面实现混凝土的养护和筛选环节,根据具体的气候和时节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而造成混凝土断裂、不均匀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工程施工的有效展开。另外,对于施工人员而言,一定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要求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不擅做主张,偷工减料,坚决避免耽误工程的进度、使得工程质量受损的问题发生,在保证工程安全展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整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2.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方案概述
2.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基本结构――简体结构施工方案论述
简体结构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一种常见的施工结构,其他的结构都是基于此机构而进行的创新和完善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在这一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竖向的承重结构必须全部采用“现浇法”进行浇筑,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必须要同时使用大模板技术及其组合模板技术,通过对这三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才能够有效完成这一结构的施工。通过参考其他的论述,根据一般的经验,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模板可以是工具式的大模板、组合模板以及滑动模板。对于内筒和外筒之间的楼板跨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约束,通常介于8―12厘米,采用的楼板一般主要有现浇混凝土楼板、以压型钢板、混凝土薄板等形成的模板。
2.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现浇框架结构施工方案概述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框架结构的板、梁、柱的混凝土施工中,全部采用在施工现场实行就地浇筑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的实用性非常强,它有着较强的的适应性,适用范围非常广泛,适合于多种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当中,它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当然,这种方法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一般情况下,它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物力的消耗非常大,它需要大量的模板和人力投入,相对其它方法而言,工作量过于繁重,成本过高,另外它对于钢筋加工成型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保养等环节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还需做好这一方面的协调工作。通常情况下,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现浇框架结构施工有三种处理方式,分别为:组合式钢模板、胶合板模或整装拆散可采用滑模施工。当然,这三种处理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结合使用,这样还可以提高它们的利用程度,提高效率,加速施工过程的进度,有效的缩短工期。一种典型的组合就是在采用组合式模板用于楼盖模板设置的时候,还可利用早拆模板体系,加快模板的周转利用。
3.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览
3.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模板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汇总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领域发展还处在起始阶段,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必将成为我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整体水平提高难以逾越的瓶颈,我们必须要深刻分析这些问题,充分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消除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和制约因素。要想很好的解决问题,清楚的认识问题是前提,我们先从我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模板工程入手,分析模板工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历史数据和相关人员的经验,我们发现在模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的问题上,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因为接缝不严、有空隙等因素使得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其表面往往会出现许多不整齐的小块,另外在拆模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混凝土柱、墙、梁歪曲、变形的问题,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钢筋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汇总
我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除了在模板工程中存在问题之外,在钢筋工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做一简单的小结和探讨。钢筋工程不同于模板工程中的问题那么严重,它只是一些实际操作中细节上的问题。一般而言,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在钢筋的交点处交叉杆件主筋相碰,导致无法有效的完成钢筋的安装过程。
3.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汇总
混凝土是高层建筑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运用非常广泛,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有一个较高的指标衡量混凝土的合格程度。通常,混凝土工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和气泡、表面裂缝较大、混凝土色差比较明显、棱角不分明等,这些问题都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低劣、不合格,很难满足施工过程的需求,这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层建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担任的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还扮演着为城市居民提供住房解决起居问题的关键角色。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建造问题 ,在确保高层安全、优质的前提下,注入更多时尚和前沿的元素,充分发挥出高层建筑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确高层建筑质量和安全性能的高低与其主体结构的建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全球发展潮流,摒弃传统单调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的兴起恰好弥补了传统设计的单调性,概念设计也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受到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普遍重视。在建筑行业中,概念设计是指通过数字计算来对用户需求进行具体呈现,将用户模糊抽象的建筑概念产品投以清晰演化、建筑结构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建筑结构的场地选择、布局、分析等等都有概念设计的参与,以用户为核心出发点,设计中将用户需求与设计者理念、建筑场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做到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相对于传统结构设计而台,概念设计会参与到建筑结构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去,主张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视角来纵观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因此,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轴心作用出发,来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主要应用。
1.建筑结构设计阐述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现行的结构设计与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结构设计不可计算性方而,因此,注重概念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结构设计,是指建筑与其他设备等各种结构元素所表达出来的结构语言的过程,在结构设计中,主要包括结构方案、建筑结构计算、施工图纸设计等三个阶段,第一,结构方案,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各项参考指标来确定出建筑的结构形式,如地质勘查、现场施工类别及建筑高度、层数等,并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来布置结构承载体系和受力构件等,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中,其遵循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适用范围来确定的,最终确定最佳的结构方案;第二,结构计算阶段,其主要任务通过选择科学、适用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各项参数的计算,如荷载、构件受力人小等;第三,施工图纸设计环节,确定构建布置、配筋数量及构件构造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尤其是设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全而地了解相关规范要求,还需要全而掌握整个施工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流程,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适用于建筑施工中。
2.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合理选择建筑场地是进行工程施工设计时必须经历和首先考虑的阶段。一个合理的建筑施工场地对工程施工设计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选择合理的建筑施工场地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防护距离、建筑退界以及口照间距。与此同时,在工程结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抗震能力的因素,降低在危险区域进行施工建设。假如没有避免,应该结合一定的抗震预防措施,对抗震地点进行选址和分析,通常都是在初步设计中完成。
2.2选用结构计算分析原则及程序
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时,内力和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截而设计可采用塑性理论,分析模型、简化处理和计算假定均应符合或接近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如果楼板设有较人开洞,那么就应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这一点在选用结构分析程序时应特别注意,否则计算结果会因误差太人而不能使用。
2.3选择建筑主体结构
选择建筑主体结构按照合理和对称的原则,由于建筑结构合理的不均匀,可以降低扭转力,并使得非建筑结构构件维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同时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对称性主要是以抗侧力能力工程结构主体为对称,如剪力墙结构。另外,建筑工程结构对称性的实现是通过平面施工工程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置。在此状况下,实现建筑工程结构对称性方法有:建筑物质心、调整结构测心以及平面形心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法的调整,实现建筑结构对称性原则。
2.4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栋建筑要想建立起来,基础便是建筑场地,也即是建筑物的承载基地,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抗震性是建筑场地选择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建筑场地选择过程中尽晕选择抗震系数高的场所,抗震系数过低则会埋下安全隐患。然而在土地资源稀少环境下寻找抗震系数高的建筑场地难度系数较大,如此便需在建筑结构基础和建筑主体结构上下功夫。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考虑增加抗震系数的问题时,都会采取如下措施;运用地震力、钢筋根数、结构刚度者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来进行抗震设计。然而只育目依靠钢筋数晕来增加抗震能力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如果在抗震设计工作中应用概念设计,从而取得新的设计思路、概念设计理论能够结合建筑平面工程对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布置,同时也能够对建筑主体的结构体刑和各个部分的基础体系之问的力学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建筑物质心、平面形心及结构刚心三者之间的距离使三者尽可能地靠近,以利于减小结构体系的扭转力增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同时也能节约建筑工程造价。
2.5按照工程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建筑基础
合理选择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之后,再按照建筑工程地形特点和结构形式,选择合理的施工建筑基础。同时在图纸疏松荷载较大多层建筑结构中广泛使用桩筏基础。在天然地基中,桩筏基础还可以按照建筑上部结构传送到建筑下部持力层上,并且达到较为稳定和可靠的目的。箱型基础整体具有较为良好刚度,建筑荷载从上部结构均匀地传送到建筑工程下部结构中,进而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稳定性,降低箱型基础结构不均匀沉降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并且被高层建筑施工广泛应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口益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建筑结构设计理念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确保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与时俱进,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化新型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因此,作为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现代化工程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进一步强化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以及建筑结构措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科]
【参考文献】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1.施工后浇带
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后浇带 施工技术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3.后浇带施工技术工艺分析
3.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
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3.2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
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常用者为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
3.3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3.4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3.5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4.小结
我国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还处在低水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受到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质量必须要强化,并进行一些技术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科]
中图分类号:TU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076-02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基础施工技术
1.1.1 桩基施工技术。我国的桩基施工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混凝土灌注桩。这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般直径为1.5米、孔的深度为50米左右。另一种是创新型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优点是成本低、桩基的体积小。
1.1.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第一,土钉墙施工技术。土钉墙的造价低而且使用过程简捷,适合于深度较浅、对施工环境要求不高的建筑工程,在软土地区的应用较广。第二,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对施工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用在坑基较深的建筑工程。地下连续墙正向着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方向发展,好处是墙的厚度减少了,而支护墙的刚度提高了,内支撑的数量也减少了,而且在反拱作用下,支护墙和变形、裂缝减少了,提高了防止渗透能力。第三,创新型的施工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逆作法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
1.2.1 常规混凝土施工技术。第一,混凝土预拌和传送技术。现代的建筑工程规模越变越大,促进了混凝土预拌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推动了传送技术——泵送的发展。第二,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这是目前建筑行业最成熟的施工技术,具有劳动强度低、施工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工程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模板施工是最行之有效地方法。
1.2.2 创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第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我国生产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量使用本地材料和超塑化剂、粉煤灰、无机超细粉、磨细砂渣等。我国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已经掌握到强度C100以上,并且已经应用到建筑工程中。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按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和叠合预应力混凝土等;按预应力度的大小可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收缩小、徐变小、快硬、早强等特点,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混凝土使用前要进行试配;二是组织工作要以混凝土的使用数量为依据,如混凝土的供应可以通过混凝土拌和站、现场混凝土泵送车、后备电源、混凝土罐车等保障;三是混凝土浇筑时要从斜面开始推进,从大斜面逐层下料,并分层振筑;四是在施工现场通过温度测量微机自动测量和监控混凝土的内、外温度。
1.3 钢结构施工技术
1.3.1 一般钢结构施工技术。第一,钢结构焊接施工技术。工厂制作的焊缝和现场安装的焊缝是钢结构焊缝的两大类。在焊接之前要检查错口量以及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并把焊道内和焊道两侧的锈斑、氧化皮、油漆、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现场焊接顺序应该按照降低焊接应力和减少焊接变形的原则进行。第二,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安装构件时必须严格按安装工序进行,一般情况下应当在当天形成稳固的框架单元,如果不能形成时,必须加揽风绳固定,以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在钢构件柱梁安装完毕后,要尽快调整钢柱垂直度和高差垫片,然后封闭柱脚,并二次灌浆密实。
1.3.2 创新型钢结构施工技术。第一,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就是用钢索和其他钢结构体系组合成平面或空间杂交结构,具有容重轻、强度高、加工性好、施工快捷等优点。它通过对钢索施加预应力(索可为斜拉索、悬索,预应力索可直线布索,也可曲线布索)来增强杂交结构的刚度,能显著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结构挠度,并对结构受力性能实行有效控制和跨越大跨度。第二,高强螺栓施工技术。高强螺栓施工技术分为两步:一是高强螺栓安装;二是高强螺栓紧固。高强螺栓安装要在把节点及抗滑移接触面处理好之后才能进行,而且高强螺栓的穿入方向要统一。通常情况下高强螺栓的穿入方向为从内向外,只有操作不方便时才可改变穿入方向。
1.4 防水施工技术
我国在普通防水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以丙烯酸乳液、优质水泥、胶粉、砂等为原料的新型柔性防水材料,极大地突破了传统防水材料的缺陷。如在屋面的防水施工中,采用聚合物水泥基的复合涂膜防水技术,施工人员通过对节点、板缝、基层等进行处理,对塔楼、裙楼实施分遍涂抹,以防水涂料对防水层实施收头处理等,实现了新时期对屋面的有效防水。外墙工程的防水,则实现了对加气砼的砖墙技术的使用,通过在抹灰之前对外墙铺设钢丝网,实施对于各种裂缝的有效封堵,以达到外墙防水施工目标。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2.1 创新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具有阶段性、流动性、季节性,而且生产能力负荷不均衡,我们必须依据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创新自身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一是施工组织体系要科学合理和贴近市场,生产力有弹性,产业结构有刚性;二是要分离施工的管理职能与施工作业职能,两者做到各司其职。
2.2 创新施工管理理念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点是理念的创新,这是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建筑企业中管理中,只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才会加强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加强创新的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有着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能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施工管理的创新,才能真正落实创新工作。
2.3 创新施工管理机制
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这就是机制的创新,它能不断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机制,要通过以下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一是通过内部建立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人才的脱颖而出;二是通过决策机制来规范管理决策层的行为,使决策程序民主、科学,并通过风险机制规避市场风险。
2.4 创新施工管理体制
创新管理体制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构造创新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必须以科学、客观、合理为原则。在构建创新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时,要对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工程监理理念和方法,结合自身进行学习和综合应用,制定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通过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实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全方位管理,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创新是建筑工程的灵魂,也是时代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主体意识,增强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责任感,才能引导推动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促进建筑工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洞桩法;模拟计算;地层变形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北京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的人口对交通、住房、娱乐及公共设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重要方面,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正蓬勃发展。受到地面建筑物、城市交通、道路、环境保护、水文地质、施工机具、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暗挖法在北京地区被大量使用,目前采用的方法有: 全断面法、双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侧洞法、中洞法等。洞桩法作为一种新的地下空间施工方法,其合理性和优越性在北京地铁的施工中已经得到了初步证实。
洞桩法的物理意义
洞桩法的英文缩写是PBA,其含义是:P-桩(pile)、B-梁(beam)、A-拱(arc),即由边桩、中柱、纵梁、顶拱共同构成初期受力体系,承受后续施工过程的荷载;其主要思想是将明挖法、盖挖法及分步暗挖法的特点结合起来,在顶盖的保护下逐层开挖内部土体,然后施作二衬,最终形成由初支和二衬组合而成的永久承载体系[1]。
洞桩法的优缺点
2.1洞桩法的优点
1.对城市地面交通及周边居民干扰小。桩、梁、拱先期形成,构成主要承受和传递荷载的空间框架体系,后期土体的开挖都是该受力体系的保护下进行的,不但保证了安全,而且大大降低了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地面沉降小。每一跨的顶盖都是一次形成的,避免了结构反复拆除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拱顶二衬结构施工较早,上部初支的暴露时间较短,依靠较早形成的桩、梁、拱整体支撑结构体系的可靠支撑,可以有效减小地面沉降值;
3.施工方式灵活。可采用单跨结构,也可采用多层多跨结构,内部空间布置灵活,边桩及中柱既可在地面施做,也可在上导洞中施做,底部承载结构可根据地层条件做成底纵梁或桩基,在大断面、特大断面工程施工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2洞桩法的缺点
1.围护结构受力和时空效应复杂。由于结构的特点,洞桩法在扣拱时跨度较大,扣拱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围护结构不仅要承受土体的侧向压力,还要承受上部覆土的荷载和地面超载,在桩顶还要承受较大的拱脚水平推力,车站一般不是一个孤立的洞室,其下部基坑的开挖还需要考虑群洞效应的影响;
2.导洞内空间小。洞桩法需要在小导洞内施工围护边桩,而受到经济条件和安全条件的限制,小导洞的空间不能过大,导致机械作业的空间狭小,由小导洞的狭小空间引发的洞内钻孔灌注桩阶段在控制质量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大[2-7]。
工程背景
地铁车站的结构形式为岛式,长约200m,宽约24m,有效站台长度158m,宽度14m,覆土厚度14m左右,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直墙三连拱结构,洞桩法主体隧道内有小导洞8个,其中上层小导洞4个,下层小导洞4个,采用台阶法施工。小导洞施工施工顺序是:先施工上层小导洞后施工下层小导洞,先施工边部小导洞后施工中部小导洞。
车站范围自上到下主要包括以下土层:1粉土、2粉细砂、3卵石圆砾、4粉质粘土、5卵石、6粘土、7卵石。车站上层主体结构位于第5层的卵石中,下层结构主要位于第7层的卵石中。上层小导洞所处位置土层包括圆砾、卵石、粉细砂、圆砾石,下层小导洞所处位置土层包括卵石圆砾、粉质砂土、卵砾石。
洞桩法施工过程模拟
车站整个洞桩法施工过程中,随着开挖步序进行,分析不同施工阶段对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模拟计算中采用以下几条基本假定:
1.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模型;
2.假定地表和地层土质均匀;
3.衬砌和梁板柱采用线弹性模型,仅考虑弹性变形,荷载主要考虑土体和结构自重、地面超载。
在建模时考虑到建模速度、网格数量、计算速度、内存等方面因素,选取结构断面比较标准的地段作为计算域,不同土层厚度做了适当简化。上下范围:车站结构顶部到地表为覆土厚度,约为14m,下侧边界取导洞5倍洞径;在图中表示为隧道底以下18m,它从上往下总的高度为56m;左右范围:受到有限元程序分析功能限制,三维模型取距车站中线左右各75米,总长150m;纵向范围:每榀1.8m,共20榀,即36m;计算模型的节点总数为15771,单元总数为21468。
图4-1洞桩法车站计算模型网格划分三维视图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模型中间断面各施工阶段地表沉降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4-2 中间断面地表沉降与开挖步序关系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主要施工阶段地表最大沉降与其占总沉降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4-1 主要施工阶段地表最大沉降与其占总沉降的比例
从上图可以看出,计算模型中部断面各个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关于车站中线左右对称,在距离车站中线40m以内开始有变化,在40m到20m之间的区域缓慢增长,在左右20m范围内沉降较大,在车站中线处达到最大值。在开挖上层边部小导洞的时候,可以看到,边部小导洞被开挖土体上方的地表沉降较车站中线处的地表沉降大,这与O Reilly,New等得到的两个隧道距离较远时的地表沉降曲线的形状一致。上层中部小导洞开挖完成后,车站正上方土体沉降趋于一致,随着下层边部小导洞和下层中部小导洞的开挖,整个计算模型的地表沉降曲线呈现出明显的中间大两边逐渐变小的形状,且这种形状变化随着后续开挖的进行而越发明显。
小结
车站施工过程的众多阶段中,最容易引起地表沉降的阶段是小导洞开挖阶段和扣拱阶段,这两个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高达70%,如何减少小导洞开挖阶段和扣拱阶段土体开挖对周围地层的影响,将是洞桩法控制地表沉降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惠丽萍,崔志杰. PBA工法―一种新的大型地下空间暗挖施工方法[论文集].施工技术.
[2]郭永军. 地铁暗挖车站"PBA"洞桩法施工技术[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6(2).
[3]吕波. 洞桩法地下基坑时空效应分析与施工技术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 2008,45(3).
[4]刘明忠,黄瑞金,范京玲.北京地铁10号线团结湖站洞桩法交叉部位扣拱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8(12).
[5]崔承武,王玉军.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中洞初支扣拱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7,19(8).
机电安装工程涵盖了机械设备、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消防、电梯、管道工程等众多专业。施工管理从设备材料采购、检验到安装、调试、竣工验收、投产运行各个阶段。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是机电安装的核心内容,技术复杂、工艺严格、关键工序多,是施工管理的难点,同时还涉及到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与应用。
1.施工前的管理
1.1.设计图纸管理
图纸设计是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工作,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来说,图纸设计管理主要是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充分体现施工设计图的系统性、协调性、有效性。设计图的系统性,系统的图纸能概略表明各项工程施工的组成系统及关系。设计图的协调性,要求各项工程图纸之间能相互说明,互为解释。各图纸的标注重复是允许的,但必须保证这些标注的协调一致,保证各图纸之间的协调一致,是工程设计的重要方面。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必须在设计单位的资格证书允许范围内的设计,这样才是有效合法的设计施工图纸。
1.2. 工程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 工程开工前, 材料应采购到位。材料在订购前,要对材料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和资质进行评审,以免因材料的供应不足、材料质量不过关或由于运输路线复杂而延误工期。施工单位在材料到货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材料检验,证件合格齐全,对不合格的产品应退换,对质量有争议的材料和设备应给予复检【1【。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必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认真进行图纸自审和会审,制订正确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机具、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电气工程主体施工阶段的管理,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2】。
3.施工质量管理
由于工序质量、分项或分部工程的质量形成并决定工程的最终质量,并且最终质量是一次性的,不可更改的。因此,作为大型机电安装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施工层次和影响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人员素质、机具设备、施工环境、材料进场和使用等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策划和控制。因此, 有必要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主, 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长和各分包负责人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特别对四新技术尤其重视。
4.施工进度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是反映整个施工队伍组织水平的高低,反应能力的快慢、施工设备的利用率等各个方面。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需要将施工总计划中的各个小部分目标和控制点按施工流程分解到每一项、每一天的工程目标中,并严格按照计划编制详细的周、旬、月计划,项目管理者必须不定时检查施工进度,督促施工者按照计划完成相应工作,找出进度偏差和原因,及时动态调整计划,保证机电安装工程按期竣工。
5.施工合同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合同又称机电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简称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和承包人(施工单位)之间,为完成商定的机电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3】。合同的主要目标是在规定的工期之内,按规定的价格完成符合相关质量、规模和范围、标准约定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就是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预期的效益目标,否则将造成损失。为了更好的进行合同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建立符合要求的合同管理系统,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注重相关人员合同管理知识水平的提高,做好合同签订时的管理,为履行合同打好基础,认真履行合同,加强合同履约管理【4】。
6.竣工验收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按工程总承包合同范围和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全部内容已完成约定的内容,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检验各分项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业建设项目工程的设备能够生产合格产品,民用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系统的功能正常使用,在检查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7.小结
总之,机电安装工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但其主要部分是在主体结构工程结束以后才进行施工,因而具有工期短、边施工边进行的特点。因此,不仅需要健全的工程项目组织,而且要建立严格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机电安装应急预案,同时还要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所需资源提供有力的、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衽,2009
1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业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建筑质量责任制度建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施工过程注重环保,施工质量不断提高,以及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的加快,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土建工程在建筑施工领域广泛被采用,因此楼层上下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构结构及施工技术越来越被重视。房屋结构结构是建筑施工中一个重要施工部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性能和质量,并其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成本和安全。目前结构转化层的施工十分复杂,其主要原因是两种结构的接触处受力情况发生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和路径亦发生改变,如果现在施工中能够合理安排和管理十分有助于降低建设的成本,提高建筑的实用价值。为此本文就土建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的原理、结构的结构特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为相应的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土建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2.1 土建工程结构形式
目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以竖向布置、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三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目前我国结构结构类型多样,主要有平面体系和空间体系两大类。平面体系包括桁架体系、斜杆体系、混合桁架体系、梁柱体系和空腹桁架体系等;空间体系包括筒体结构体系、箱梁结构体系、格构结构体系等。目前梁柱式结构体系在结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应用于底部大空间的剪力墙结构中。
2.2 土建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在建筑物的功能角度出发,,沿房屋高度方向的建筑功能要发生变化,上部楼主要满足旅馆、住宅的功能要求;中部楼层主要考虑办公场所、交流场所的功能要求;下部楼层则主要为酒店、商场公共场地设计,这种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结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部结构应采用小开间轴线布置和较多剪力墙结构来满足住宅和旅馆的功能要求;中部结构应设计为有一定空间的柱网布置和间距较大的墙体结构,以满足商务、交流的要求;下部结构需采用大空间、大进深的轴线布置,可尽量少的采用墙体结构,以满足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功能要求。
在结构设计布置方面,结构结构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尺寸进行设计,沿建筑的高度传递荷载。在结构受力角度讲,基于土建工程下部结构受力大于上部结构的特点,所以土建工程主体结构是采用变刚度设计,即底部结构刚度沿建筑度的刚度逐渐减小,但底部结构的大刚度需要采用多墙体、密柱网形式实现,这种结构形式与目前建筑的功能和需求相反,为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因此采用底部结构刚度小、空间大,上部结构刚度大、空间适当的反常规设计。为实现此这样的结构形式,就必须在刚度和空间变化的接触处设置水平转换构件,即结构结构。
2.3 土建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特点
土建工程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是重点层结构受力形式十分复杂,力的传递方向亦十分复杂,其结构形式和支撑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转结构换的施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模板施工,另一个是混凝土浇筑施工。下面就这个两个方面的施工特点进行讨论。
结构模板施工。模板施工包括支撑结构设计、侧向模板施工和楼梯支撑体系施工三部分。①支撑体系设计。支撑体系设计是模板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是模板施工的关键。支撑体系需要对结构的荷载进行计算,使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上部传递的荷载而不发生翘曲失稳和不均匀沉降。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包括剪力支撑构件受力计算、步高计算和立杆计算等。支撑体系设计前期需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的勘察,获得地基承载力。②侧向模板施工。结构施工的侧向模板采用大尺寸全钢质模板,钢模能够有效减小结构施工期间的变形。钢模就位利用锚固螺栓使其固定,并在模板侧连接侧向支撑构件。③楼梯支撑体系施工。作为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侧向模板施工相比,楼梯支撑体系施工较为简单,其承受的荷载亦相对较小。一般采用斜撑增加其稳定性,并对脚手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加固。
3 现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结构钢筋骨架施工
钢筋在进场前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化验,保证钢筋的质量。土建工程的结构施工前期需在钢筋骨架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人字形支架,支架的作用在于可有效调节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骨架的精确定位,且还能够对钢筋骨架起到定位和稳定的作用,从而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发生偏位或位移。钢筋骨架绑扎的流程为:架设U形支架,放置开口底箍、绑扎牢固,放置内开口箍,从中间向两边分层放置水平主筋、绑扎牢固,从两侧插入水平开口箍。
3.2 控制网的布设
同土建工程结构结构有顶层、结构上部标准层、结构三部分组成,由于施工作业的范围和空间有限,在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工期,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各个控制点,要时刻对建筑主体的垂直度和沉降量等加强检测。目前建筑行业测量的数据的误差是绝对存在的,只用充分和仔细应用相关测量仪器,确保误差位于可控范围之内。控制网在上下结构是不同的,控制网的尺寸合理才能保证上部荷载通过结构实现力的传递。因此施工过程对测量放线要给与一定的重视。
3.3 结构施工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的管理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这对建筑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完善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是保证土建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前提,是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的有效措施。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理念对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水平整体质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论
土建工程结构作为上下层结构转换的桥梁,实现了土建工程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性。本文就土建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的原理、结构的结构特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相关工程借鉴和参考。但土建工程的结构的结构设复杂、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和稳定。结构结构的施工十分复杂,其主要原因是两种结构的接触处受力情况发生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和路径亦发生改变,合理安排和管理施工十分有助于降低建设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徐新松.基于土建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12).
[2]刘坤伦.土建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综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