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标况范文

时间:2023-08-15 09:28: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化学标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化学标况

篇1

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普通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工厂,对广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习惯、严谨的办事风格、独立自主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入高考后学生的适应状况,以及它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进高考后学生的答题情况

(一)对于“盖斯定律”的出错点的分析。

1.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到位

以某地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发现有接近71%的学生没有答对试卷中考察“盖斯定理”的考题。在71%的学生中,近一半的人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有偏差。

2.吸热和放热的概念界定不清晰

以同年同地的理科高考综合试题为例,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发现上文提及的近71%的错答学生中有48%的学生只知道放热时H为负值就能够轻易得出答案,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对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混淆不清。

(二)对于“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分析。

以某地的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题目的考点包含考生对于pH的基本认识、对溶度积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等。从题目中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出题人没有就概念的理解给学生设过多的陷阱,是一个十分基本的计算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结果有些出人意料。题目的平均分甚至没有达到该题总分的1/4,超过75%的学生得了零分。这反映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这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到位,还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强调该知识点的重要性,随时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

二、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化学老师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过程教学,教学生学习方法。

高考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将书本知识结合客观实际,并不是单一地将知识点孤立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化学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老师要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课程用阶梯递进的方式层层推进,一步步加深课程难度,让学生慢慢适应。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树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化学中的探究性试题本身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题模式,反而能客观反映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一部分从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中获得,还有一部分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获得。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胆大心细的学生在探究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因此,老师要致力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关注生活点滴,从生活中寻找化学知识,同时也灵活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研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学习。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的常规化学实验,让他们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规范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成果,互助学习,共同进步。这些自主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深刻记住了实验中的细节,将来可以将实验成果运用于试题的解答中。

(四)严抓主干知识,突出学习中的主要矛盾。

高中化学学习的起点要低,不能开始就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得化学学习停滞不前。老师课上要着重强调基础主干知识,确保主干知识的得分率。在高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占了大部分,简而言之,基础知识是整张试卷的得分保障。老师要在保证学生都掌握了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课后习题的讲解,挖掘出新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试的主要题型,逐个击破,提高学生的得分几率。

(五)增加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比例。

化学探究性试题的情景多是从生活实际中得来的。这就表示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要同时兼顾学术性和时代性。化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运用于生活中。化学学科与社会相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化学、社会和学生三个因素和谐相融,达到强化知识的整体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化学新课标中新增加的部分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这为化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化学中新增知识点对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出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帮助老师就此现象对教学活动的改进办法。化学这门基础性的学科只要掌握了方式方法,则学习起来并不像学生想象的那样困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化学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学任务繁重且内容复杂,高中教育中经常出现课程紧张、教学枯燥且方法单一等情况。在这样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推行课程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化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且课程内容多为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育特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许多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三、高中化学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但实际中存在教学方式与学生接收效果相脱节的情况。首先,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整合能力不足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或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措施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高中生来说,即将面临高考,学习枯燥,压力大,而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刚好可以在繁忙中调节学生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它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该将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利用,在加强学生直观体验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比如,在学习钠与水化学反应过程中,钠是漂浮在水面上融成闪亮光点,四处游动,产生白色的火花,同时酚酞溶液变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变化,帮助他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小心提示,从趣味性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性能力和思维。

(二)引入生活因素,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化学知识中的概念就是化学概念,其反映化学事物、化学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本质属性。所有概念都可以分成内涵与外延两部分,前者指的是事物特有属性,后者则是适用的一切范围,两者成反比状态,也就是内涵越广,外延越小。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因素。例如,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并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起学生上课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是怎么分类的?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生:分类标准有差别。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点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效整合化学复习题

化学复习过程中需要整合归纳各知识点,教学中化学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内容。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可以分类归纳化学知识点,依据各知识点特点详细划分习题。知识点分类结束后总结教学工作进展,反复推敲。可以通过填空题训练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夯实基础。记忆时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全面理解知识点,通过理解训练加强记忆。通过复习题系统整合,发挥习题训练的作用。例如:现代汽车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气囊作为保障驾驶员安全的重要装置,在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汽车剧烈碰撞后,安全气囊内迅速充满气体保护驾驶员,气囊内化学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A.反应生成标况下N242.0LB.反应中KNO3被氧化的量为0.25molC.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25molD.N原子被氧化的物质的量3.75mol解析:此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电荷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判断出反应中的N2不是单纯的氧化或还原产物,而是两者的综合。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可以计算出N2体积为44.8L,因此判断A选项错误;参与反应的KNO3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直接判断B选项错误;借助方程式计算出反应中16molN2转移10mol电子,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生成N2为2mol,转移的电子量为1.25mol,C选项正确;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出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4mol,有30mol的氮原子物质的量参与氧化反应,其物质的量为3.75mol。D选项正确。最后判断出此题目为多项选择,正确答案为C、D两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塑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推进高中化学教育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习题课高效课堂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11.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89-02

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才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改变教学活动的刻板性,进而加强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锻炼。因此,本文将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W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般来说,教学反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以及教学后的反思。每一阶段的反思内容都不一样,但反思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前的反思,顾名思义,主要在教学前进行,主要反思的内容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定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计划。最好能对本课时的教学计划列出目标项,并写好反思的关键项目。如,课本中有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事实需要明确教给学生;教学的重难点是否准确,是否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设立了目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够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思考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影响课堂顺利进行的“小事件”及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来进行。对这些内容进行反思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无法预料的情况随机应变,以自己的处理方式进行反思,每当有计划外的突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其中有利于教学实施的因素,根据情况及时改变原定的教学计划。不过这种变化不应该变成“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应该还是以原定的计划为大方向,只是对突况作细微调整,切不可大修大改。

同时,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时,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对教学计划作细微调整。教师应该把各种感官调动起来,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记录课堂,便于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如录音、录像等。

具体的反思可以这样进行:回忆教学过程、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学生在这堂课中是否达到了教师预定的目标等等。

教学后的反思在一堂课结束后进行,教师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教学目的、教具的使用以及教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一般来说,教学后的反思教师可以用笔记录自己的所得、所失、所感,还可以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的闪光点,可以是赞赏的地方,也可以是困惑的部分,可以是对某种理论的再阐述,也可以由某一点发散出去的想法。不追求文笔,也不追求题材,但一定要记录下来,才算是将反思落到实处,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正向价值观的缺失。对于目前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过于注重知识与学习技能等方面,其目的着重倾向于提高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化学素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于学生化学思维的扩展及化学学习能力提高的反思少之又少,正向价值观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效果,只是片面的反思学生成绩的提高措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是自觉意识的缺失。教学反思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找到有效解决的方法,进而避免造成一些教学失误。但是由于自觉意识的缺失,教师习惯于依赖原有的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来教学,这就使得教学反思由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措施变成了教师的负担,导致其在实际教学中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进行教学反思,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忽视教学反思的现状,使得教学反思的效果难以凸显。

最后是实践创新的缺失。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缺少探究与批判的成分,没有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及实践,无法积累新型教学模式的经验,更无法将反思的结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难以展开进一步创新拓展。纸上谈兵的教学反思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新的突破,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措施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在反思中关注传授知识方法的改变,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其具有较强的参与感,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例如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这一课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甲烷,而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对教材进行反思,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及批判,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先利用甲烷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对此你有什么疑问?以一系列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兴趣点。由问题引出内容的教学模式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相比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很多化学教师问题意识薄弱,在教学反思中不能从问题中获取反思点,从而降低了教学反思的作用。例如在《物质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内容,对于学生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思考:教材的内容衔接为何这样安排?这样的安排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又有怎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初三的化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化学思维……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学前的反思中思考,将学生对过去化学知识的重复记忆变成思维能力的提高,避免学生产生重复学习的厌倦心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教学。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细化了教材编制意图,还能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

三是重视教学实践。教师要注意将教学反思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样才可以凸显教学反思的价值及意义。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自我观察、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做到在反思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从而提出合理、科学的新型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 Na2CO3 水溶液显碱性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并结合实验教学加以验证。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对比研究:①水+酚酞的实验现象观察;②Na2CO3 水溶液+酚酞的实验现象观察;③Na2CO3 乙醇溶液+酚酞的实验现象观察;④在实验③的基础上+水的实验现象观察。以实验中溶液最终是否变红来让学生对比总结归纳 Na2CO3 水溶液显碱性的因素。在教学反思中突出以实践检验实验结论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知识点。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快地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反思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除此之外,注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后不断实践,凸显教学反思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展现创新效果,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卢颖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高中化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J].化学教育,2009(5)

[2]卞小峰.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实践与反思[J].高中数理化, 2013(18)

篇4

一、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显现的不足

 

(一)学生在化学实验课没有明确的目标。在上化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观察时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味地跟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是否观察或观察的结果,当存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实验时就置之不理,最终就没有达到提升实验观察能力的目的。

 

(二)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片面性情况严重。有些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中,对于观察到的现象通常都是浅尝辄止,过早放弃或是观察的不全面,细节方面的问题忽略的太多,最终导致重点问题不被注意,学科知识只懂皮毛,得出结论片面性严重等问题。

 

(三)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不能讲观察和思考进行有机结合。有些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中,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老师对于课堂的要求,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单纯地看并没有将自身原有的知识和所看的现象相联系,对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也不会积极地进行差异性比较,最终高中很多重要的知识还是没能从实验课中获得。

 

二、利用高中化学实验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明确。在进行化学实验课时,应对每个学生提出本节实验课学生需要观察到的任务以及在细节中也要具体的要求。学生只有在明确了目标,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才能在将精力都放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学会知识。

 

(二)突出客观性。在进行化学实验观察时需要注意两点问题,一是将看到的化学实验结果如实的反映,必须是客观实际的现象,在此之后依据此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二是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必须一丝不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也要将每一步的结果与最终结果相联系,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最后学生依据观察到的结果同时与部分相互联系得出客观的规律结果。

 

(三)加强观察能力的灵敏度。化学的实验现象很多时候都是一瞬间的,多以中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中观察实验现象就必须提高自身观察能力的灵敏度,快速把握有效信息和实验结果。不仅如此,对于化学实验需要多次、多角度的观察,在实验前就将提纲准备好,分清主次,最终有效把握信息得出结论。

 

三、利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搭建学生观察力培养平台的方法

 

(一)将提高学生基本实验观察能力的工作落实到位。将提高学生基本实验观察能力的工作落实到位,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三点,首先,学生应积极根据国家对于高中化学实验课的要求自主设计化学实验课,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明确观察对象以及实验的侧重点。其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能不会一击即中或是发生一些意外突况,但是学生应冷静对待,思考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同时坚持不懈的继续,最终得出结果。最后,学生对于实验结果应诚实客观,不能为了追求规律而弄虚作假。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技能。在日常的化学课中多安排学生自主摸索和观察相关设备仪器,了解其基本的性能,同时规范学生在使用仪器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多看、多摸、多做,增强学生和仪器之间的默契度和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在进行一些不易观察或是信息不容易把握的实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辅助,放大图像,方便观察。按照教学要求,保证学生准确客观的做好实验观察记录,同时也要保证仪器的正常和使用记录。在实验过后认真思考实验内容,根据实验观察得出相应的结论和规律。

 

(三)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首先,教师应提前进行相应的课堂演示性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可以规范自身的操作手法,对于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实验观察的目标、方法和侧重点。其次,可以将学生划分小组,在实验开始之前每个小组起草实验目的和要求的提纲,经由教师通过之后方可开始实验。在实验之后教师在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纠错或是重做。最后,留有课后的实验课题,当学生对于实验具备的一定的观察能力之后,就应该指引学生不再依靠提纲的进行实验观察,这样独立、自主的操作和观察能够很大程度的巩固其操作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