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监督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15 09:28: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层监督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层监督体系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1-0065-02

一、内部监督体系的现状及事后监督的效应评价

(一)内部监督体系的现状

目前,基层央行的内部监督部门主要包括纪检监察、内审、人事和事后监督。纪检监督包括党内监督和执法监督,是纪检部门通过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廉洁自律执行情况,以及对个人在执行业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行监察,实现对本行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的再监督。

内审监督,是内审部门依据金融法规对本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基本建设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通过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履职审计、离任审计和内控评审等方式对各项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情况进行再监督。

组织人事部门,对要害岗位、要害人员进行考核监督,是行为监督的补充。

事后监督则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会计、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每日发生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实现了对会计核算业务“适时、全面、连续、独立”的监督,在规范会计核算和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现行监督模式下,监督部门各自为政,各有侧重,监督角度、目的和内容有所不同,相互缺乏有效沟通,重复检查、资源废置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存在监督真空,不利于有效控制业务部门和个人道德的整体风险。

1.监督检查的组织协调部门不明确。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稳定的机构进行组织,许多监督协调工作很难到位,重复或多次的监督检查给被监督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不便。

2.监督检查的资源整合不充分。由于大监督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目前是各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计划自行安排、方案自行制定、监督结果自行报告,造成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监督检查效率低下。

3.监督检查的管理平台缺乏。一是现场监督检查平台缺失,无法整合各部门的检查需求。二是非现场监督管理平台缺失,无法利用综合分析的方式发现风险隐患,同时也导致了现场监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

(二)事后监督工作的效应评价

事后监督是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存在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够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

1.监督定位较低。事后监督工作是“对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的审核、控制和检验”,偏重于结果的监督。但又赋予事后监督中心“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的职责。事后监督中心如果承担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职能,就不应仅仅是对前台业务的简单复核和前台业务的延续,而是全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风险防范的关口。职能定位与职责的矛盾阻碍了事后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削弱了防范资金风险的力度。

2.监督重点不突出。以太原中支事后监督中心为例,国库监督岗和会计监督岗各配置3人,就需要完成国库和会计几十个人所经办业务的上机监督和手工监督,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目前,档案的整理、装订、保管和调阅工作量占到了事后监督工作总量的三分之一强)。非监督工作量大,使监督人员疲于应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分析,难以达到防范资金风险的目的。

3.监督手段落后。目前人民银行只是开发推广了央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系统,而国库和货币发行核算业务尚未开发事后监督系统,完全靠手工监督。就现已开发的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系统看,事后监督过程只能是将前台核算的操作过程重复一遍,并没有突出监督重点,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没有凸现出来。

二、建立基层央行大监督体系的构想及事后监督的比较优势

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内部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形成协同监督的工作机制,即建设“大监督体系”。大监督体系将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内控制度与业务监督囊括其中,实现监督力量的整体性、监督过程的系统性、监督内容的全面性和监督结果的有效性;将促进监督视野的大拓展、监督资源的大整合、监督方式的大改进和监督效用的大提升,最终达到行政监督与业务监督的统一、过程监督与结果监督的统一、超前预警与事后惩处的统一。

(一)大监督体系的模式设想

1.统一领导。在现有体制下成立大监督办公室,由行长任主任、主管内部监督工作的党委成员任副主任,纪检监察、内审、人事和事后监督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或指定一名党委成员统一分管或协管纪检监察、内审、人事和事后监督中心的日常工作,以便围绕人民银行中心工作,研究部署重大监督活动,组织协调各种监督力量开展专项监督,实现对人民银行内部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部署和协调。

通过搭建综合信息平台的形式,在大监督办公室设立监督信息库,各监督部门将检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通过该信息库,并同时获取所需的其他监督部门信息,避免重复检查。通过大监督办公室将同级各业务部门和各监督职能部门融为一个监督整体,监督结束后,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的信息完成各自的监督评价,大监督办公室可以将其综合起来进行公布和反馈,从而实现对被监督部门的全面监督和评价。

2.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大监督工作机制顺畅运转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议每季召开一次大监督联席会议,通报各监督部门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内控联络员制度,纪检监察、内审、人事和事后监督各指定1名内控联络员,负责向大监督办公室报送各类监督检查信息;建立检查整改情况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上级行、本级行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大监督职责等行为的部门及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二)事后监督的比较优势

在大监督体系中,事后监督工作“独立性、连续性、及时性、全面性、重点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央行其他内控部门本质上的差异,并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防范资金风险创造了独特的优势。

1.专业性强。事后监督专门对会计、国库、发行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监督,监督人员一般是熟悉法律法规、精通会计业务的人员。

2.时效性强。不同于其他内控部门的不定期、阶段性监督,事后监督部门每日对上一工作日业务执行及时监督和连续跟踪,并及时反馈问题和差错。

3.全面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事后监督要对核算业务实施全面监督,而不是一般的抽查或专项检查,在此基础上,还要针对涉及资金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审查,重点监控资金来龙去脉,促成监督网、监督链和监督点的有机结合。

三、增强事后监督效能促进大监督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科学定位职能

在当前人民银行会计改革不断深入,新业务、新系统不断推出,风险隐患不断增多、防范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有必要强化或提升事后监督中心的职能地位。我们认为应将其定位于“防范核算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专门业务机构”,作为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辖内会计监管工作,对辖内内部会计控制及会计监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等职责。这样有利于提高事后监督效力,保证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二)强化风险监督

(下转第76页)

(上接第66页)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统一风险评价标准,根据各项核算业务涉及的资金划拨手续、业务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内控机制建设执行等实际情况,再结合监督中发现的业务差错类型、存在的薄弱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将核算业务的基本风险划分为首先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制度风险等类型,并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防范的难易程度、风险所致损失大小等情况,将上述核算业务风险的具体风险事项划分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风险评定后,依据统一的风险评价标准对会计、国库、发行业务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各种差错、问题进行识别归类,鉴定是属于哪类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突破事后监督的瓶颈制约。

(三)运用科技手段

一是加快监督工作电子化进程。建议上级行尽快牵头开发事后监督综合业务系统,采取网络化监督方式,与会计支付系统、国库、发行等相关核算业务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提高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利用影像信息深加工。应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将影像信息中的有关要素由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直接引入监督系统,将采集的核算信息与转换的数字信息进行比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智能监督。三是充分利用光学识别技术。将票据凭证资料通过图像数字化技术设备输入到计算机系统,然后利用光学识别技术进行识别,自动建立凭证索引,改变目前事后监督系统中完全依赖监督人员手工录入凭证要素的现状,减少目前监督过分依赖监督人员的业务技能、责任心、心理状态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将监督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对风险点实施重点监督。

篇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监督主体是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一、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价值功能

首先,体现了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刑罚执行法律监督职责价值功能。开展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是刑罚执行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保障刑罚的依法正确执行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凸显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一重要职责。这一职责包括:积极参加社区矫正试点和推广工作,保证纳入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促进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完善对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的方式和措施,依法开展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防止和纠正脱管、漏管等问题,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开展;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教,依法受理社区服刑人员的控告和申诉,维护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其三,是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能够依法公正进行的有力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检察权参与监督的积极意义,社区矫正完全是一种以社区为背景的开放式的刑罚执活动,矫正对象的确定虽然不是由执行社区矫正的矫正组织确定,但由于社区刑罚的执行,基本上是一种行政工作,社区矫正人员工作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权力没有受到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如果缺乏监督,非监禁型行刑方式的社区矫正制度同样会被异化为罪犯“合法”逃避法律制裁的途径。

二、基层检察院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采取的是一种"联合办公"的模式,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监狱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人民检察院发挥的是在社区矫正工作各个环节的法律监督作用,发现有违法情况时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检察建议,保障刑罚的正确执行。

(一)定期检察不到位

一些基层检察院对高检院规定的对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定期检察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主要表现:一是对一年两次社区矫正定期检察活动在检察次数和时间上打折扣,有的一年只开展一次,或者不开展;二是在检察的区域范围上严重缩小。不少地方一年中只检察几个乡镇、社区矫正机构,没有按照规定实行全方位检察;三是在检察的内容上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要求,没有对交付执行、教育矫正管理、变更执行、解除矫正情况进行全面检察。四是在检察的程序上过于简化,有的只简单查看一下服刑人员的定期汇报记录,没有深入进行其他相关检察。

(二)重点问题重视不够

对一些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和事件没有开展及时检察。比如,一些地方检察院对缓刑犯减刑呈报、裁定的审查、监督不严。再如,有的检察机关没有深入查究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事件背后是否存在执行机关的职务犯罪案件,导致社会和舆论对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产生了质疑,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保障不足

(1)法律监督机构不健全。由于监所检察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只有有监所地方的检察院才成立监所检察部门。虽然,随着监外执行检察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这种现状正逐步改变,但是仍然有不少地方城区检察院未设立监所检察机构,有的虽然指定公诉或批捕或综合部门人员兼职这一工作,但由于这些部门主营的业务不是监所检察,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缺乏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导致非监禁刑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事实上的“盲区”,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这些地方社区矫正工作是否能依法公正地开展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面临着体制瓶颈的制约和障碍。

(2)队伍数量和专业素养不能完全适应。《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进一步推进了社区矫正在全国全面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也应当积极跟进。但具体执行法律监督任务的基层检察院却面临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队伍数量不足、有的人员检察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有的地方检察院监所监察人员就1人或2人,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一年两次的定期检察就需要对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以及所有乡镇社区矫正机构和派出所进行检察,量大,面广、任务重,现有检察人员数量和法律专业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3)监督装备保障不足。社区矫正定期检察需要到各乡镇、社区的社区矫正机构进行检察,有的社区矫正机构远离检察院,没有交通工具,检察工作很难进行。目前虽然检察机关装备有了普遍改善,但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定期检察的交通装备还不能保障。

篇3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4-0036-0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养殖场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可以改善动物产品的质量。本文就当前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供参考。

1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内容

1.1 基层动物防疫管理建设

作为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兽医站,应当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搞好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开展辖区内的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广畜牧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扶持、帮助、指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经济组织、畜牧科技示范户和畜禽养殖大户发展畜牧生产,引导组织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畜禽商品生产。搞好辖区内的畜牧生产发展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强化兽药、饲料市场管理,抓好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管理工作,并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和特种养殖户的生产发展[1]。

1.2 基层动物防疫的信息化建设

当下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动物强免疫苗的使用管理也应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同时,改造优化和管理动物防疫及动物卫生监督的各项业务流程,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能够提高动物防疫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降低工作成本。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工作。

2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策略

2.1 “全链条”动物防疫管理

加强养殖环节的卫生风险管理。对养殖场所建立兽医卫生风险的分级制度,对高风险动物养殖场加强监管,对畜禽免疫等情况实行痕迹化管理,建立动物防疫情况报告制度。开展兽药综合治理,治理滥用兽用抗菌药情况。对药物饲料添加剂严格进行管理,减少预防性用药的滥用,禁止抗菌药在养殖业中的过度使用[2]。

对活畜活禽的跨地区流通进行规范,严防动物疫病高风险区的活畜活禽引入,实行活畜输入地的检疫审批制度。鼓励畜禽集中屠宰,促进屠宰场与动物养殖场的直接对接,将可能由活畜活禽流通所引发的动物疫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落实屠宰场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实施屠宰操作规范制度,对活畜活禽从入场到肉品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害猪、注水或注入其他违禁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降低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

加快建立覆盖饲养、屠宰、经营和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按照“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推动建立与养殖量、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深化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踊制建设。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和运营,促进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建立部门间监管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加工制售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2.2 建立完整的动物防疫信息化体系

基层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与网络公司合作,在扎实推进免疫电子档案和检疫电子出证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首先,作为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和养殖加工企业,要注意对动物防疫信息的采集,对接上级畜牧兽医信息资源,从而构建起从养殖场到屠宰场的全链条兽医防疫信息体系,形成以动物生命周期为主线,全面及时准确采集、传输、分析、应用动物疫病和其他兽医卫生数据信息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关键环节数据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提升兽医卫生风险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管理效能。

其次,应当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信息管理、预警预测和应急指挥系统,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决策能力。完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及进境动物检疫管理系统,健全电子检疫证明网络体系,推广电子标识等物联网技术,实现防疫检疫监督工作信息化。

篇4

2“.三集五大”体系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应对措施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审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司需根据当前审计管理现状,通过整合基层审计业务和审计人员,破解基层单位审计资源长期不足,审计职能弱化、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功能。

2.1适时调整审计资源,强化公司集约审计功能基层企业审计人员少,力量弱,无法满足实施项目审计的基本条件,成为制约基层乃至公司整体审计发展的瓶颈。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撤销原有基层单位审计职能,整合基层审计业务和审计人员成立审计中心。通过重组基层单位审计组织机构,合理配置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扩大对基层单位的审计覆盖面,破解基层单位审计资源长期不足,审计职能弱化、不到位的问题,公司审计功能随着审计中心的成立而得以全面优化和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参与项目审计实现以审代培等一系列培训方式,激发和调动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拓展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2.2成立“上审下”的审计中心,实现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得到发挥以往“同级审”由于审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基本的审计需求,审计人员往往充当配合的角色参与到经营活动中,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审计中心成立后,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

2.3科学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公司审计功能提供制度保障以公司“三集五大”制度标准建设为契机,审计中心与省公司审计部制度标准建设实现同步开展、一体化管理,建立涵盖新的审计管理职能和工作流程的审计制度标准体系,实现横向协调,纵向贯通。针对审计新模式下公司所属各单位无内审职能现状,为建立高效、畅通的审计工作沟通联系机制,制定公司《审计工作联络制度》,建立和明确各基层单位审计联络人及分管负责人及其职责。新的审计沟通联系网络将为进一步加强审计部门与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工作联系,提升公司审计监督与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之一,因为这对于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凝聚共识以及公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里,我国始终存在些许不足,根据当下的形势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政府以及人员不得不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出现的不足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其更加完善。

一、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

公共文化服务对于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不足已是家常便饭,严重的阻碍了其今后的发展。现如今,受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改革影响,我国很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均加强了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了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国家要求,每年中央以及省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能与同级别财政经常性投入相差太远。个别省市也因此制定了关于如何协调财政支出与文化建设费用的详细准则,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里,能够达标的地方少之又少,尤其是经济相对于落后的地区。 在基层,很大一部分政府部门对于文化建设的意识尤为薄弱,没有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将国家用于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全面投入到具体的文化建设中去,促使公共文化费用紧张,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短缺,使基层文化基础建设工作没有办法如期顺利进行,使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预期无法得到满足。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尚未完善

眼下,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这一块的创新力度很是微弱,且服务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还没有启动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主导方向的供给开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然而基层文化服务部门对此需求没有办法给予满足,对于文化在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方式这两方面的创新,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能力被原有的基础水平所束缚,没有提升的空间。就文化供给和需求之间而言,仍然有着很大的结构漏洞,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身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此外,公共服务的社会以及市场化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最近几年,各个地方对公共文化活动实施社会化这一块展开了多次探索,可是因为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殊多方面原因,使得社会中注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队伍中的力量并不多,市场化以及社会化没有全面渗透,对政府产生的期望过高,从而使公共服务效能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三)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没有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

基层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肩上担负着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与责任,然而,个别政府部门以及人员,对于文化建设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意识不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漠视的态度,不理不睬。此外,政府对于公共文化的监管力度很是微弱,特别是在基层,对于文化设施的重视度高过于所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 使得后者没有得到监管,绝大部分只是一种形式。虽然,有公共文化服务供出评分标准,但是具体的操作过程里,还是会参杂一些水分,而且评分标准在科学、制度、理论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另外,就评估主体而言,科学的评估应该是内外与上下的互动,可是现如今的评估依旧是把政府当作主体,这类“上评下,内评”的方式具有封闭性,十分不利于绩效评估,没有办法将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真实的反应出来,缺乏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

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水平的路径

(一)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来源

我们都知道,在目前的文化建设架构当中,政府不仅仅是责任主体,同时也是供给主体,因而,在实际的公共文化投入当中,政府应当将自身的主体责任贯彻于实际的文化建设里。为此,各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协调公共文化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将国家投放于基层文化建设体系的资金,应用到实际中去,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的需求给予支持和满足,并日益多样化和层次化。

(二)建立公共多样化服务供给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积极性

我国各级政所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种类繁多的公共文化主体中具有着及其深远的积极意义,新形势下,各级文化机构,都应顺应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把以往陈旧落后的服务方式转变为多元的文化服务方式,并且持续挣脱原有服务模式的束缚,实施创新,如此才能在给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建立有关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吸纳更多社会力量,注入到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使服务效能得以不断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

篇6

一、认清疫情形势,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近年来,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实施沼气惠民工程,打造畜牧名优品牌,我市已成为我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基地。

目前,国内外动物疫情日趋复杂化,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对我市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基层防疫队伍位居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几近瘫痪,创新基层动物防疫体制,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已迫在眉睫。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应迅速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市政府*号文件精神,以市场为导向,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健全体系完整,上下协调,运转有序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管理网络,形成防检监统一,防治分离,服务规范的新型动物防疫运行机制,力争在短期内改变我市农村基层防疫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

三、明确任务,制定方案,稳步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以畜牧养殖沼气示范村为重点,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上,再组建一支5-7人的农村专业基层防检队伍,负责本地动物防疫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免疫、检疫、消毒工作任务。协助上级部门完成疫病普查、测报、疫情扑灭、法规宣传等动物防疫工作。

四、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县乡政府和市县两级主管部门要成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市畜牧局下达的《*市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做好被录用防疫员、产地检疫员的选拔、审核、培训、考试和聘用工作。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抽调人员成立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应聘人员的选拔、录用情况及时进行督查指导,研究解决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肃工作纪律,查处违规违纪操作,依法维护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对受聘人员工资经费的筹集与管理,有效解决被聘人员后顾之忧。按照市政府[2005]6号文件要求,基层防疫员劳务补贴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或由县级财政从财政转移支付中按人均月补助200元的标准上解,每年按期拨付到县级主管部门,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被聘防疫员的工作实效,核发劳动报酬。基层防检员在开展防疫工作中,依法取得的其他服务性收入,可作为其工资的重要补充,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该项防疫专项经费,主管部门要自觉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篇7

一、认清疫情形势,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近年来,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实施沼气惠民工程,打造畜牧名优品牌,我市已成为我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基地。

目前,国内外动物疫情日趋复杂化,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对我市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基层防疫队伍位居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几近瘫痪,创新基层动物防疫体制,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已迫在眉睫。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应迅速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市政府*号文件精神,以市场为导向,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健全体系完整,上下协调,运转有序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管理网络,形成防检监统一,防治分离,服务规范的新型动物防疫运行机制,力争在短期内改变我市农村基层防疫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

三、明确任务,制定方案,稳步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以畜牧养殖沼气示范村为重点,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上,再组建一支5-7人的农村专业基层防检队伍,负责本地动物防疫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免疫、检疫、消毒工作任务。协助上级部门完成疫病普查、测报、疫情扑灭、法规宣传等动物防疫工作。

四、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县乡政府和市县两级主管部门要成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市畜牧局下达的《*市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做好被录用防疫员、产地检疫员的选拔、审核、培训、考试和聘用工作。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抽调人员成立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应聘人员的选拔、录用情况及时进行督查指导,研究解决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肃工作纪律,查处违规违纪操作,依法维护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对受聘人员工资经费的筹集与管理,有效解决被聘人员后顾之忧。按照市政府[2005]6号文件要求,基层防疫员劳务补贴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或由县级财政从财政转移支付中按人均月补助200元的标准上解,每年按期拨付到县级主管部门,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被聘防疫员的工作实效,核发劳动报酬。基层防检员在开展防疫工作中,依法取得的其他服务性收入,可作为其工资的重要补充,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该项防疫专项经费,主管部门要自觉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篇8

(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税收执法责任制是新时期推行依法治税工作的主要内容。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保证各项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得以正确贯彻实施。它也是我国税收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税部门如何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和推进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岗责体系建设为根本抓手,来破解地税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难题,并且把加强岗责体系建设作为地税系统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作为促进、保证和检验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和载体,作为做好税收各项工作的总纲。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涵盖的基本内容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岗位职责,明白做什么工作规程,明白怎么做评议考核,清楚做得怎么样过错追究,解决做得不好怎么办。其中,考核评议是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岗位职责是基础,工作规程是关键,过错追究是保障。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共同形成了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严密科学的岗位责任体系为基础,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以评议考核为手段,以过错责任追究为保障,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税收执法行为监督制约机制。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成效凸显

**州地税局始终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方法,凸显依法治税的中心地位,认真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依法促收履责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在税收执法上要中规中矩,在机制创新上要不拘一格的要求,2003年6月,州局制定了《**州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涉及基层局征收、管理、稽查等各个方面。2006年5月,经过认真调研,根据县市地税局税收执法现状,确定了州直地税系统42个执法岗位,签订岗位确认书,明确职责和工作规程,并以执法人员岗位公示牌的形式向纳税人公示,真正让执法人员明白了做什么和怎么做,通过执法检查和评议考核,清楚了执法人员做得怎么样,通过严格的过错追究,解决了执法人员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为强化基层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真正将执法责任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盲目性,州局又制定实施了兼职税收法制员制度,在县(市)地税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基层税务所(稽查局、分局)均设立一名兼职法制员。对基层执法人员做出的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核定税款、减免税审批、停歇业、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等),由兼职法制员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一事一审,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严把第一道执法防线。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层局现已初步建立了以科学的岗责为基础,以明晰的工作规程为重点,以严密的考核评议办法为手段,以严格的过错追究为保障的覆盖税收执法各岗位、贯穿税收执法工作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的执法格局。

(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保证了每位税收执法人员对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按照什么方式做、以及出现税收执法过错应当承担什么责任都已心中有数,促使了税收执法人员时时、处处尽心做好每一项执法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税收管理中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滥用权力、随意执法的现象也大为减少。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还需完善和提高

虽然**州直地税系统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地调研活动,仍然发现税收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基层局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参差不齐

一是对工作规程学习培训没有跟上,分解、细化不够,造成部分执法人员不清楚自己岗位的工作规程,工作上仍然存在按照习惯的、想当然的、不规范的方法去操作。

二是在执法评议考核上,基层局虽然做到了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但在考核的方法上还存在着没有从每个岗位考核入手的现象。

(二)税收执法要求与税收法制环境存在着差距

1、税收执法中人为因素使执法过错时有发生。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机关正常的依法行政活动;二是部门考核机制不合理,税收收入任务完成与否、征管质量指标考核是否达标、排名是否靠前等因素,导致了税务机关变通执法。

2、税收执法要求与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着差距。

(1)部分税收执法人员认为依法治税、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特别是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搞评议考核完全是自己人给自己人下套子、上紧箍咒,制定的各项税收执法规程把基层税务人员的手脚完全捆死了。

(2)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低和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税收执法缺乏刚性。具体表现为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报批的事项不报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重实体轻程序,使用文书不规范,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甚至滥用职权或徇私枉法;或者碍于说情,削弱执法力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原本很严肃的执法行为如同儿戏,执法失去应有的威慑力。

(3)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上,存在不深不实的问题。

(4)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工作由于基层局主要依靠手工进行,考核工作存在着人情、面子问题,追究方法也过于单一和表面化。一方面从历年的税务日常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情况看,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固然与纳税人的法律意识不强有关,但与税务干部对纳税人的纳税辅导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从历年执法检查情况看税务执法人员执法不到位、随意执法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对诸如:应收而未收、应处罚而不处罚应移送案件而未移送等违法现象,由于过错责任的主客观原因难以彻底追查清楚,因此责任追究难以实施。

(三)责任追究难以到位

1、经济惩戒标准难统一。

由于基层局工作条件、工作人数、工作任务等均有所不同,考核系数大小也不一样,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只是整个税收工作考核中的一个部分,部分统一难,整体统一就更难。

2、执法过错责任难发现。

当前,地税税收执法监督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尚不能实现对税收执法的完全监控。同时,内部各执法环节间的工作衔接有时不够紧密,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一些过错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3、执法考核重追究轻激励。

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与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公务员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特别是目前经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奖励经费的来源。

三、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意见

(一)进一步端正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认识

1、继续提高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后税收执法工作的重心必须是以执法人员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税,公平税负,提高服务,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管用、统一、革新的指导思想,结合上级和新形势下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特别在横向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并把深入推进机制创新、促进税收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长期坚持的税收执法工作指导方针。

2、增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自觉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建平台、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是解决执法制度缺失、执法责任不落实、消除执法失职违法行为的有效举措。充分认识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落实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自觉性,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不甘落后,勇往直前。

(二)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规划和目标

1、做好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和推行工作。州局岗责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在霍城局进行试点,按照修改后的《税收执法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开始运行,对所定的岗、所定的职、所定的责、所定的流程、所定的评议、所定的奖惩,从效果上进行检验。

2、积极探索州地税局本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难度主要在于综合执法岗责事务纷杂、不便量化,反反复复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觉融入到探索实践中去,尽快闯出路子。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从基层局向上级局延伸、上级局与下级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联动。

3、统一规范各项考核。结合州党委效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局《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与绩效考核融入一体,减少各种考核名目和考核次数,把集中考核、重复考核、多头考核向日常化的联动监督考核转化,真正为基层减压减负。

4、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到2009年底,基本达到岗位设置合理、责任明确清晰、流程运转顺畅、评价标准统一、制度管人管事、监督考核到位、执法质量效率提高、执法工作绩效明显。

(三)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发挥信息化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一是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的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税务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执法水平;二是要想方设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更新硬件设备,提高办税效率;三是要通过软件设计在工作流程上对执法程序进行约束,减少和避免随意执法或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发生。

(四)认真做好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保障工作

1、加强领导。要发挥各级党组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进一步加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力量,加大对基层局的指导力度。提高抓好当前、注重长远的能力,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做实干家,在持续发展上当好谋略家。

2、统一协调。各基层局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必须按照区局的要求和州局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积极行动,不能畏缩不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迟滞拖延。

4、不断巩固作风整顿成果,把作风整顿与效能建设作为促进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动力,使地税执法工作达到严谨、科学、规范、高效,保证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完善和落实。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社会基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系统工程,需举全局之力、需全方位举动、需全员积极参与,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服务性、启发性作用,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全面落实。

篇9

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其先进性的重要环节

基层工作中,为拒腐防变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基本的党性保证。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宣传就要在社会领域和党政系统内塑造一个共同的组织文化,基层党风需要树立一种以廉政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和实践理念,积极有力地统领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行为,实现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协调一致和整体统一。只有以廉政文化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教育广大群众,才能在全社会确立廉洁的价值取向,培养廉洁的理念追求,逐步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文化条件。通过廉政文化宣传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和政府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创造广泛的政治基础、深厚的道德文化基础和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这是拒腐防变教育的最重要的落脚点。

二、践行以人为本、实现廉洁执政的更好手段

为拒腐防变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供科学的人文动力。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宣传是根据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和重在建设的方针,能够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培养人,最终体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趋势。基层党风建设要求树立科学的思想信仰对于预防个别干部的堕落、腐败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真正预防的客观效果,最终使廉政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虔诚信仰、热情追求和自觉实践,对于腐败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动用强制性惩罚措施带来的更大代价,集中体现了拒腐防变教育的人文关怀。如不少地方利用腐败分子给家庭、亲情、经济、身体、地位和个人命运造成的不良影响,给广大党员干部细算腐败代价的做法,就是用反面例子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

三、形成反腐倡廉的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

为拒腐防变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有利的社会氛围。基层党风廉政文化宣传可以唤起人们的民主观念、政治热情和权利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参与政治和主动监督的积极性,通过人们的政治实践与参与,形成全社会团结一致对腐败现象“人人喊打”的局面。塑造和强化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拒腐防变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给人很强的震撼力,先进文化的力量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先进文化可以养廉,反腐败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政文化有紧密的同一性、互动性。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化。建设一支清正廉明的干部队伍,就要用正直、廉洁、为民等高尚的价值理念来感染人、塑造人。只有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同各种腐败文化作斗争,才能构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篇10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建立,审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以及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审计的工作环境也日益复杂,工作的任务也更加的繁重。在这种形势下, 审计应该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审计的工作机制以及各种活动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1.“三集五大”体系下审计工作的适应性问题

三集指的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资的集约化管理。五大是指在建设中的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审计工作提出更多的新要求。

熟悉公司新结构、新机制。与人力资源部进行信息沟通,弄清“三集五大”体制下公司新机构的结构变化,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机构间的行政关系和业务联系等。

研究责任审计的适应性。结合公司机构新设置情况,研究公司责任审计的新对象、新范围和新重点。强化专业化管理的业务流审计意识。公司实行扁平化、专业化管理后,流程化审计将进一步跟进和完善,以切实履行审计职责,全面推进内部审计和重点业务领域的监控。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推进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审计资源集约化、工作标准化、手段信息化。

2.“三集五大”体系下审计工作职责

“三集五大”监察审计工作组负责“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设置、人员调配、资产划转、资金使用等监督工作;负责新机构内控制度、开办费等管理费用列支、预算调整与执行、资产权属变更、物资管理及库存与生产需求匹配程度等事项的审计工作。

“三集五大”监察审计工作组将根据公司“五大”体系建设的进程和需求,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分为工作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落实整改阶段、效能评估阶段和持续提升阶段五个阶段,适时组织相应的督察组或审计组,制定具体监督、审计工作方案,并及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就地监督检查等。

“三集五大”监察审计工作组不断健全监察审计组织体系,促进监督保障顺利实施;逐步深化协同监督工作机制,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努力开展专项监督审计检查,强化整改落实;持续加大纪检监察举报排查工作力度和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力度。

3.“三集五大”体系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应对措施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审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司需根据当前审计管理现状,通过整合基层审计业务和审计人员,破解基层单位审计资源长期不足,审计职能弱化、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功能。

3.1 适时调整审计资源,强化公司集约审计功能

基层企业审计人员少,力量弱,无法满足实施项目审计的基本条件,成为制约基层乃至公司整体审计发展的瓶颈。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撤销原有基层单位审计职能,整合基层审计业务和审计人员成立审计中心。通过重组基层单位审计组织机构,合理配置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扩大对基层单位的审计覆盖面,破解基层单位审计资源长期不足,审计职能弱化、不到位的问题,公司审计功能随着审计中心的成立而得以全面优化和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参与项目审计实现以审代培等一系列培训方式,激发和调动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拓展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3.2 成立“上审下”的审计中心,实现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得到发挥

以往“同级审”由于审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基本的审计需求,审计人员往往充当配合的角色参与到经营活动中,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审计中心成立后,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

3.3 科学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公司审计功能提供制度保障

以公司“三集五大”制度标准建设为契机,审计中心与省公司审计部制度标准建设实现同步开展、一体化管理,建立涵盖新的审计管理职能和工作流程的审计制度标准体系,实现横向协调,纵向贯通。针对审计新模式下公司所属各单位无内审职能现状,为建立高效、畅通的审计工作沟通联系机制,制定公司《审计工作联络制度》,建立和明确各基层单位审计联络人及分管负责人及其职责。新的审计沟通联系网络将为进一步加强审计部门与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工作联系,提升公司审计监督与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审计部制定的审计工作计划安排,理清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审计工作,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既要当好经济卫士,又要当好保健医生,在查错纠弊、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以及促进内部控制有效高效运行方面发挥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以此促进公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并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保障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巧玲.ERP财务系统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

篇11

1.1农机队伍人员结构难以满足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当前来看,基层农机人员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知识断层与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而那些年轻的、有专业特长的又不愿意在这条线上长期工作,跳槽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得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变得更加的薄弱。近年来,乡镇农机管理岗位很少有新进的农业院校的毕业生,而让人忧虑的是,能参加各种讲座与进修的人员也不多,现有的基层农机人员已经很难满足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新要求。而在机构改革之后,农业服务部门划归乡镇进行管理,农机技术人员与政府人员的混岗现象严重,在平时的工作中几乎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再加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农机管理人员把时间都用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上了,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况且现有的从业人员、农机专业大户的知识层次都不高,操作水平也存在不足。

1.2农民自身对农业机械化认识的不足阻碍了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虽然现在有很多的扶持政策,但是农民对于机械化作业的认识仍然不足,特别是在丘陵地区,提高农民的认识,推动农业机械化还十分困难。还有农民认为机械化作业不能够达到人工作业的质量,也不够方便,所以不愿意接受。

2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路径探讨

2.1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专项投入力度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国家的一个工作部门,工作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投入。在加强投入的过程中,国家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经费下发机制,必须保证每一项拨款都能够落实到基层部门中。此外,需要设立起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专项拨款,进一步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专项拨款来为整个体系的健康运行提供支持。在加强投入力度的同时,还需要设立起一个相适应的、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监督。

2.2获得领导重视巩固最基层农机队伍必须根据《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地向各级党委、政府就农机推广的情况进行汇报,获得领导对农机事业的重视,认识到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基层的推广部门必须要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基地以及为民提供服务的手段,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提出的要求。逐步实现推广技术规范化、示范带动基地化、项目实施的程序化,推广手段的现代化等,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

2.3加强农机队伍人员素质建设大力推动信息化服务要有效推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就必须要对农机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积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整个服务体系可以灵活的运转。首先上级部门需要定期的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先进的工作技能以及理念,认清自己需要提高的素质。工作人员要热爱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农机推广服务中的各项工作,积极地学习相关科学文化知识,让自己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工作人员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机化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必须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并积极主动引进专业人才。

2.4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在基层需要建立起各种先进农机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来为农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推广部门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农艺要求、地理条件等多种实际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示范点来开展农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及可靠性的试验,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然后才能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引导农民去积极的应用新型农机。

2.5在推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时需要注重针对性农业生产发展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对于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同时还需要注重打破行政地域的界限,从整个大环境上来建设贯通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让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可以在最大的效率下针对某一种地域类型来开展相关的推广服务活动。此外,还需要和市场经营进行有效的结合,发挥出经营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某一固定农业地域的农机服务工作,让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具有更强的活力。要通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工作指导,切实完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篇12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是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推出的一项智能化动态管理能繁母猪的创新举措,是该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财政、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该系统的建设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1]。该系统建成后,将有利于畜牧兽医部门及时掌握准确的能繁母猪信息,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险机构及时掌握能繁母猪信息,及时开展能繁母猪的承保、核保、定损、理赔等工作;也有利于财政部门随时监督各项扶持能繁母猪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发挥扶持资金绩效。

1建设情况

温岭市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工作,该市畜牧兽医部门成立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安排和布置系统建设,制定了系统建设方案,并积极监督指导具体建设工作。为解决相关设备购置资金问题,该市畜牧兽医部门还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了15万元用于仪器设备的采购,为全市所有基层动物防疫员配备了无线射频识读器,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温岭市还专门邀请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对防疫员开展手把手的设备操作培训,确保所有防疫员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此外,通过指定专人负责该系统网站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将防疫员信息、行政村信息和养殖场(户)信息逐一录入系统,以确保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后,温岭市畜牧兽医部门还在部分养殖场进行了试点工作,并于9月在全市开展能繁母猪个体信息采集和核查工作。能繁母猪个体信息采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该市畜牧兽医系统克服多重困难,按时完成了对全市1.3万多头能繁母猪个体电子耳标钉载、基础信息的采集、数据上传和信息核查工作,并对能繁母猪的生产、防疫、保险、迁移、死亡和淘汰等进行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

2存在问题

2.1硬件设备不够稳定

一是无线射频识读器的设计问题。该识读器通过无线数据网络(GPRS)进行数据传输,在山区或者识读器使用高峰期,经常会出现网络信号不好或进不了系统等状况,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电子耳标问题。该耳标公扣质量较差,经常出现公扣钉载时断裂问题。同时,由于母猪之间有时出现互相撕咬的状况,极易造成耳标松动脱落而无法找到,阻碍后期识读的进行,无法实现对母猪生长信息的动态管理。

2.2系统建设维护难度大

一是温岭市能繁母猪基本上以家庭散养为主,大多数养殖户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按照系统建设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配合,导致系统动态数据更新难度大。二是温岭市的基层防疫员队伍力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而该系统建设工作量大,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薄弱的技术力量给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2-3]。三是系统运行资金难落实,该系统的建设与动态管理维护需要一定的资金,防疫员额外大量增加的工作量也需要一定补贴,否则该项工作难以持续开展,但该体系建设需要的资金还未列入财政预算,将影响到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母猪动态管理难度大

一是温岭市除了10个规模养殖场自行购买无线射频识读器进行独立操作外,其余1万多头母猪都以散养为主,分布于全市2 600多个养殖户中,相对较分散,而要靠全市50位动物防疫员进行母猪的生产、防疫、迁移、死亡等动态管理,工作量太大,操作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二是母猪买卖流通速度快,已钉载电子耳标的母猪按规定应该在卖出前先由负责该辖区的防疫员进行迁出操作,在买入后由当地的防疫员进行迁入操作,但由于养殖户的不配合,常常直接将母猪卖掉,造成母猪流通管理混乱,致使系统网站动态数据难以更新。

2.4耳标回收难度大

钉载到能繁母猪上的电子耳标在脱落或者母猪死亡、淘汰后,需要回收到畜牧兽医部门。但是耳标脱落后经常是无法找到的,母猪的死亡、淘汰情况需要养殖户积极配合告知防疫员,并由防疫员回收交回畜牧兽医部门,由系统管理员将耳标注销[4]。这项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工作机制,需要广大养殖户的积极配合,需要一支强大的基层防疫员队伍才能顺利实施,难度较大。

3对策

3.1加强政策宣传教育

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进行宣传,同时加强体系建设相关规定及操作要点的宣传,使广大母猪养殖户和基层动物防疫员提高生产认识,掌握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关键操作要点,积极参与和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开展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3.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有关部门应切实改善畜牧兽医发展环境,提高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地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畜牧兽医行业,从而提高畜牧兽医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基层防疫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其能熟练掌握无线射频识读器和耳标钉载的操作技术,掌握母猪生产、防疫、迁移、死亡和淘汰等日常动态信息的采集和上传工作,确保体系建设正常运行。

3.3落实相关配套资金

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把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部门的年度预算,从而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继续落实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母猪养殖户的资金补助力度,提高养殖户配合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出台激励政策,提高从事体系建设防疫人员的待遇,保障防疫人员切身利益,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 应华.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的建设与建议[J].浙江畜牧兽医,2010(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