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09:28: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维系到人们的生命。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
1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设备陈旧
1.1.1 机械设备的好坏在运行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行业整体来看,机械设备落后以及不配套的现状,给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
1.1.2 材料管理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施工半成品和成品以及构配件等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工作,一是严格对施工材料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并通过建立管理台帐来保证合理使用;二是要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同时不断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施工工程受成本和所在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材料的选用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工地材料管理不善,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从而从施工前期就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
1.2 环境管理的掌控能力低下
1.2.1 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人是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等。
1.2.2 劳动环境,如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复杂而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例如,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温湿度的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 提高施工质量
从施工技术成面来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而且还包括施工装备、施工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科技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应会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最终体现。这就反映出一个规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就要重视施工中所辖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施工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2.2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2.2.1 项目经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要选聘经验丰富,做事高效的施工项目经理,具体而言,一是选聘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过硬的人员作为施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对与施工项目相关的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从而确保岗位职责分明,技术人员选配得当。二是要对项目经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工程师主导现场监控,并确保每个工程分包队伍能够严格开展整个施工工作,由此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2.2.2 由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可见,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不可或缺因素。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优选和培训,从而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一是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二是要培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2.3 克服不利的环境因素
2.3.1 在工程管理工作上。要明确界定工作职责,做好管理协调、技术协调以及组织协调工作,从而保证物料和施工人员的充裕性和及时性。
2.3.2 进场前,施工企业在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一是对施工场地进行充分了解,二是合理安排材料的堆放和防护工作。
3 成本控制
3.1 健全工程成本责任制度,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实际情况而实现对成本控制目标上的确定,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实现上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而目标的落实以及目标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就是要确定承包责任人的权责,在签订承包和同时,必须要对目标成本进行确定,并实现承包责任人权责上的落实。
3.2 建筑企业需要从工程承包的源头,也就是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以及合同签订等阶段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工艺特点,并充分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工艺装备以及技术水平,实现对动能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选择其中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安排,在组织流水作业、强化管理、控制施工工期的同时,实现成本支出上的减少。
3.3 加强材料费管理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一、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根本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这样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样板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务必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样板”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三、质量验评管理
1、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或是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的质量等级就依据不足。
2、抓住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他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该看到他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1申请单的规范填写在标本分析之前,首先要填写申请单。在具体填写的过程中,医生要注意填写的规范性,要保证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准确,例如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检验项目、医生信息以及日期等,并注明特殊情况。
1.2患者的相关准备在采集检验所需要的各种标本之前,需要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1.3采集标本在具体采集各种检验所需标本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检验科制定"标本采集要求"的具体内容,规范采集方式和方法,并按照不同的标本情况,合理进行采集。
1.4运送、保存标本在采集标本工作结束之后,要及时的将标本进行运送,并尽可能的缩短运输时间,保证标本可以尽快接受检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标本要在采样后的2h内转送至实验室,特殊标本如脑脊液标本要在1h内检验完毕。一些标本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及时接受检验,还要进行妥善的保存。
1.5转接标本检验科在进行标本交接的时候,要注意认真核对申请单的内容,确定与标本一致。对于不合格的标本,要严格的予以拒收。
2临床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完成标本转接之后,检验科室便可以开始具体的检验工作。
2.1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检验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部分检验项目都是依靠各种仪器来完成的。因此,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检验工作人员首先要保证各种检验仪器的正常工作,平时要严格按照仪器的维护保养程序认真执行好每项操作,保证仪器处于最佳状态以顺利检测各种项目。
2.2严格检验操作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按照不同检验标本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具体的检验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等,认真细致的进行检验操作。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检验误差,并消除系统误差,增加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做好记录工作对于所有检验项目,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要对每天各种检验仪器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并对具体的检验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完整的记录,保证检验质量的良好。检验完毕后,还要进行认真的汇总和填写,以中文形式出具检验报告[1]。
3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评价分析检测结果检测完毕之后,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对检测结果进行可信性评价分析,确认样品真实性反映和结果准确性表达的几率,予以决定报告是否发出,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每份报告单的可靠性,让其在临床大背景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2发出报告单在发出检验报告的时候,要进行详细的核对,保证检验报告单内容的完整性。检验报告要包含应有的所有内容,患者姓名和病历号,以及检验申请者的姓名,报告者和审核者的姓名,以及有无需要复查项目等。并由科室另一名有资格的检验人员进行复查审核,确定准确、完整之后,进行本人签名,方可发出。
3.3查询检验结果在具体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为意外情况,检验报告单出现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此时,因为临床医师便需要按照患者之前的化验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因此,医院要积极的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为临床各个科室提供检验结果查询服务。于是,临床医师便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按照患者的病历号和标本类型等,直接查出需要的检验结果。
3.4提供咨询医院的检验科要积极的为大家提供咨询。医院可以专门设立检验咨询窗口,由专业的检验人员负责向大家解答检验方面的相关问题。同时,检验医师还要负责向整个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介绍检验方面的各种问题,积极的将临床和患者以及检验工作联系起来[2]。
4临床检验标本分析的具体管理对策
4.1完善制度医院要制定完善的检验规章制度,规范检验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责任,实现检验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积极地针对各种可能会对最终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
4.2加强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大家对检验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和技术的认识,树立检验质控意识。
4.3加强联系医院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加强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要多与各个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和交流,多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并积极的了解不同临床科室在检验业务方面的实际要求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等,以便更好地开展检验工作,促进检验工作上新台阶。
5结论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涉及到多个环节,整个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误差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提高标本质量,降低各种误差,从而不断的提高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促进医院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3]。
参考文献:
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护理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针对原有各种护理记录本存在的问题,对各种护理记录本的书写进行了格式化管理,使护士长思路清晰,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按时完成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帮助新上岗护士长更加快速适应护理管理工作。
我院每月护理部质控检查结果显示,各种记录本合格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8%~100%,消除了各种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全、不完整、有漏项、字迹潦草甚至应付检查等现象。现将我院格式化后的各种记录本记录格式汇报如下。
1 护士长手册记录本记录格式
(1)年计划:年初按照护理部计划,结合各科实际情况制定表格落实内容、措施、完成情况。(2)季安排:根据年计划,安排每季度工作内容。(3)月工作重点:如第一周业务学习,第二周业务查房,第三周召开工休座谈会,第四周操作培训考核。(4)每周具体工作内容:周一行政查房;周二检查护理文件书写;周三业务学习;周四查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周五业务查房;周六上午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制定下周计划。周日及周六下午按医院规定休息。(5)日工作程序:护士长根据本科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安排每天工作。(6)完成项目打√,未完成者及时安排完成时间。
2 护士长行政查房记录
每周1次,空格设置根据查房内容设计
表格内容: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 主持人:_______
参加人员:_______
查房内容:
(1)劳动纪律;_______(2)着装;_______(3)A.P.N各班工作落实;_______(4)责任护士工作落实;_______(5)护理员工作落实;_______(6)护工工作落实;_______(7)服务态度;_______ (8)无菌技术操作;_______(9)消毒隔离;_______(10)Ⅰ级护理及危重病人护理;_______(11)护理安全落实;_______(12)其他_______。
3 护士长业务查房记录(每月2次)
表格内容:_______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主持人:_______
参加人员:_______护士长:_______主管护师:_______
护士:_______
责任护士:_______
查房者:_______
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及护理情况:_______患者姓名:_______床号:_______
护理级别:_______
医疗诊断:_______
阳性症状、辅助检查:_______
特殊治疗用药:_______
特殊护理措施:_______
现存护理问题:1.……2.…… 3.……4.……
措施:1.……2.…… 3.……4.……
责任护士希望解决的问题:1.……2.……
病人要求:1.……2.……
查房者指导意见:……
4 工休座谈会记录(每月一次)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
参加人员签名:_______主任:_______护士长:_______
护士:1.……2.…… 3.……4.……
患者:1.……2.…… 3.……4.……
主持人发言:……
病人发言:1.……2.…… 3.……4.……
护士长总结:
问题:1.……2.…… 3.……4.……
反馈时间:_______反馈部门:_______解决时间:_______
记录人:_______
5 护理绩效考核记录本
内容:
科别_______姓名_______年度考核成绩_______
项目:根据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内容及实际情况设定。
时间:1~12月(纵横排列月份)。
月考评成绩:_______本人签名:_______
年度考核总成绩:_______
6 讨 论
在未应用格式化护理记录本之前,由于受知识层面、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护理记录本的书写不尽人意,给护理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使用格式化护理记录本以后,极大地减轻了护士长的书写压力,减少了护理工作的书写时间,让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病房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临床,同时使全院护理记录有了统一模式,统一检查标准,便于管理及工作改进,各种记录本得以整齐美观地存档保留,从而使护理质量的管理达到良性循环。
业务学习记录、操作培训记录、考核记录、护理安全措施检查落实记录、护理部主任查房记录等也都统一了内容、格式,规范了书写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士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