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5 09:28: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篇1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维系到人们的生命。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

1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设备陈旧

1.1.1 机械设备的好坏在运行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行业整体来看,机械设备落后以及不配套的现状,给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

1.1.2 材料管理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施工半成品和成品以及构配件等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工作,一是严格对施工材料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并通过建立管理台帐来保证合理使用;二是要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同时不断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施工工程受成本和所在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材料的选用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工地材料管理不善,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从而从施工前期就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

1.2 环境管理的掌控能力低下

1.2.1 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人是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等。

1.2.2 劳动环境,如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复杂而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例如,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温湿度的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 提高施工质量

从施工技术成面来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而且还包括施工装备、施工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科技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应会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最终体现。这就反映出一个规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就要重视施工中所辖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施工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2.2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2.2.1 项目经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要选聘经验丰富,做事高效的施工项目经理,具体而言,一是选聘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过硬的人员作为施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对与施工项目相关的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从而确保岗位职责分明,技术人员选配得当。二是要对项目经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工程师主导现场监控,并确保每个工程分包队伍能够严格开展整个施工工作,由此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2.2.2 由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可见,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不可或缺因素。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优选和培训,从而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一是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二是要培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2.3 克服不利的环境因素

2.3.1 在工程管理工作上。要明确界定工作职责,做好管理协调、技术协调以及组织协调工作,从而保证物料和施工人员的充裕性和及时性。

2.3.2 进场前,施工企业在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一是对施工场地进行充分了解,二是合理安排材料的堆放和防护工作。

3 成本控制

3.1 健全工程成本责任制度,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实际情况而实现对成本控制目标上的确定,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实现上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而目标的落实以及目标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就是要确定承包责任人的权责,在签订承包和同时,必须要对目标成本进行确定,并实现承包责任人权责上的落实。

3.2 建筑企业需要从工程承包的源头,也就是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以及合同签订等阶段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工艺特点,并充分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工艺装备以及技术水平,实现对动能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选择其中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安排,在组织流水作业、强化管理、控制施工工期的同时,实现成本支出上的减少。

3.3 加强材料费管理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篇2

一、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根本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这样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样板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务必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样板”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三、质量验评管理

1、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或是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的质量等级就依据不足。

2、抓住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他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该看到他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3

1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1申请单的规范填写在标本分析之前,首先要填写申请单。在具体填写的过程中,医生要注意填写的规范性,要保证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准确,例如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检验项目、医生信息以及日期等,并注明特殊情况。

1.2患者的相关准备在采集检验所需要的各种标本之前,需要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1.3采集标本在具体采集各种检验所需标本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检验科制定"标本采集要求"的具体内容,规范采集方式和方法,并按照不同的标本情况,合理进行采集。

1.4运送、保存标本在采集标本工作结束之后,要及时的将标本进行运送,并尽可能的缩短运输时间,保证标本可以尽快接受检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标本要在采样后的2h内转送至实验室,特殊标本如脑脊液标本要在1h内检验完毕。一些标本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及时接受检验,还要进行妥善的保存。

1.5转接标本检验科在进行标本交接的时候,要注意认真核对申请单的内容,确定与标本一致。对于不合格的标本,要严格的予以拒收。

2临床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完成标本转接之后,检验科室便可以开始具体的检验工作。

2.1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检验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部分检验项目都是依靠各种仪器来完成的。因此,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检验工作人员首先要保证各种检验仪器的正常工作,平时要严格按照仪器的维护保养程序认真执行好每项操作,保证仪器处于最佳状态以顺利检测各种项目。

2.2严格检验操作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按照不同检验标本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具体的检验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等,认真细致的进行检验操作。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检验误差,并消除系统误差,增加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做好记录工作对于所有检验项目,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要对每天各种检验仪器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并对具体的检验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完整的记录,保证检验质量的良好。检验完毕后,还要进行认真的汇总和填写,以中文形式出具检验报告[1]。

3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评价分析检测结果检测完毕之后,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对检测结果进行可信性评价分析,确认样品真实性反映和结果准确性表达的几率,予以决定报告是否发出,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每份报告单的可靠性,让其在临床大背景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2发出报告单在发出检验报告的时候,要进行详细的核对,保证检验报告单内容的完整性。检验报告要包含应有的所有内容,患者姓名和病历号,以及检验申请者的姓名,报告者和审核者的姓名,以及有无需要复查项目等。并由科室另一名有资格的检验人员进行复查审核,确定准确、完整之后,进行本人签名,方可发出。

3.3查询检验结果在具体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为意外情况,检验报告单出现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此时,因为临床医师便需要按照患者之前的化验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因此,医院要积极的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为临床各个科室提供检验结果查询服务。于是,临床医师便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按照患者的病历号和标本类型等,直接查出需要的检验结果。

3.4提供咨询医院的检验科要积极的为大家提供咨询。医院可以专门设立检验咨询窗口,由专业的检验人员负责向大家解答检验方面的相关问题。同时,检验医师还要负责向整个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介绍检验方面的各种问题,积极的将临床和患者以及检验工作联系起来[2]。

4临床检验标本分析的具体管理对策

4.1完善制度医院要制定完善的检验规章制度,规范检验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责任,实现检验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积极地针对各种可能会对最终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

4.2加强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大家对检验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和技术的认识,树立检验质控意识。

4.3加强联系医院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加强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要多与各个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和交流,多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并积极的了解不同临床科室在检验业务方面的实际要求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等,以便更好地开展检验工作,促进检验工作上新台阶。

5结论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涉及到多个环节,整个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误差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提高标本质量,降低各种误差,从而不断的提高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促进医院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3]。

参考文献:

篇4

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护理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针对原有各种护理记录本存在的问题,对各种护理记录本的书写进行了格式化管理,使护士长思路清晰,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按时完成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帮助新上岗护士长更加快速适应护理管理工作。

我院每月护理部质控检查结果显示,各种记录本合格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8%~100%,消除了各种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全、不完整、有漏项、字迹潦草甚至应付检查等现象。现将我院格式化后的各种记录本记录格式汇报如下。

1 护士长手册记录本记录格式

(1)年计划:年初按照护理部计划,结合各科实际情况制定表格落实内容、措施、完成情况。(2)季安排:根据年计划,安排每季度工作内容。(3)月工作重点:如第一周业务学习,第二周业务查房,第三周召开工休座谈会,第四周操作培训考核。(4)每周具体工作内容:周一行政查房;周二检查护理文件书写;周三业务学习;周四查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周五业务查房;周六上午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制定下周计划。周日及周六下午按医院规定休息。(5)日工作程序:护士长根据本科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安排每天工作。(6)完成项目打√,未完成者及时安排完成时间。

2 护士长行政查房记录

每周1次,空格设置根据查房内容设计

表格内容: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 主持人:_______

参加人员:_______

查房内容:

(1)劳动纪律;_______(2)着装;_______(3)A.P.N各班工作落实;_______(4)责任护士工作落实;_______(5)护理员工作落实;_______(6)护工工作落实;_______(7)服务态度;_______ (8)无菌技术操作;_______(9)消毒隔离;_______(10)Ⅰ级护理及危重病人护理;_______(11)护理安全落实;_______(12)其他_______。

3 护士长业务查房记录(每月2次)

表格内容:_______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主持人:_______

参加人员:_______护士长:_______主管护师:_______

护士:_______

责任护士:_______

查房者:_______

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及护理情况:_______患者姓名:_______床号:_______

护理级别:_______

医疗诊断:_______

阳性症状、辅助检查:_______

特殊治疗用药:_______

特殊护理措施:_______

现存护理问题:1.……2.…… 3.……4.……

措施:1.……2.…… 3.……4.……

责任护士希望解决的问题:1.……2.……

病人要求:1.……2.……

查房者指导意见:……

4 工休座谈会记录(每月一次)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

参加人员签名:_______主任:_______护士长:_______

护士:1.……2.…… 3.……4.……

患者:1.……2.…… 3.……4.……

主持人发言:……

病人发言:1.……2.…… 3.……4.……

护士长总结:

问题:1.……2.…… 3.……4.……

反馈时间:_______反馈部门:_______解决时间:_______

记录人:_______

5 护理绩效考核记录本

内容:

科别_______姓名_______年度考核成绩_______

项目:根据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内容及实际情况设定。

时间:1~12月(纵横排列月份)。

月考评成绩:_______本人签名:_______

年度考核总成绩:_______

6 讨 论

在未应用格式化护理记录本之前,由于受知识层面、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护理记录本的书写不尽人意,给护理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使用格式化护理记录本以后,极大地减轻了护士长的书写压力,减少了护理工作的书写时间,让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病房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临床,同时使全院护理记录有了统一模式,统一检查标准,便于管理及工作改进,各种记录本得以整齐美观地存档保留,从而使护理质量的管理达到良性循环。

业务学习记录、操作培训记录、考核记录、护理安全措施检查落实记录、护理部主任查房记录等也都统一了内容、格式,规范了书写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士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8.

篇5

中图分类号: F40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建筑企业的工程任务量也越来越大。目前看来,建筑市场投标日益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想要承揽更多的工程就必须提高其施工工程质量,在市场站稳脚跟。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石,施工企业只有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工程施工中,工程的质量是与成本密切相关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势必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工程质量的提高也有利减少后期因质量问题带来的维修费用。如何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使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直是施工企业所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施工工程成本的管理进行了相关探讨。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费用构成

工程质量成本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以及外部损失成本。就工程质量成本的构成而言,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是施工前的必要投资,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则是施工后的不必要的花费,相当于质量不达标的一个维护费,就性质而言,这两项成本属于真正的浪费。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过关和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想要完全避免内外部损失成本也是很难达到的。若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一些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花费,可使工程质量大大提高。由此看来在工程施工中,必要的防控措施和鉴定活动能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可以大大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

二、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与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能够反映这种变化关系的曲线被称之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一般而言,施工工程的质量与前期投入成本是成正比的,当工程质量水平较低时,所花的成本较低;想要让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期的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两项成本的花费必然会提高。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项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正好成反比,当工程质量水平较低时,后期投入的内外部损失成本必然会增加,而当工程质量水平较高时,后期的投入相对而言就少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施工前,鉴定和预防两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这两项措施虽然会增加施工工程的成本,但从长远看来,这两项成本的增加可以大大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并且对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应对工程质量成本做深入探讨,使得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项费用之和构成的质量总成本最小,从而减少工程质量总成本。

因此,对施工企业来讲,并不是要求工程的质量越高越好,工程质量越高意味着前期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也越多,这导致了工程质量成本的大大增加,给施工企业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但也不是一味的追求低成本,施工企业应该着力于提高工程质量,不要因为工程质量水平低而导致后期的损失更大。施工企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平衡好工程的质量与成本,将工程成本控制在企业能承担的范围内。

三、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管理对策

(一)预防成本的管理

预防成本主要是工程施工前期的一个投入,预防措施是为预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而展开的质量管理工作,预防成本的投入能有效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对施工企业而言,预防成本与工程质量是成正比的,预防成本投入的越多,工程质量也就越高。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应加大预防措施,增加前期的成本投入,而不是把钱花在质量问题的补救上。预防成本的投入能有效减少工程质量的故障,对后期维护费用的减少也有极大的帮助。预防措施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一项必要的措施,不仅能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而且能够获得业主的信任减少后期因为质量不合格而带来的保修费和诉讼索赔费用。

鉴定成本的管理

鉴定成本主要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原材料进行检测产生的费用。这项费用在工程质量成本中是必不可少的,能有效解决和预防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前,施工监测人员及管理人员要事先了解各项施工工序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施工检测人员应做好鉴定工作,着力于提高工程的质量。

内部、外部损失成本的管理

内部、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是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后的一个维修费用,主要是因为工程质量不达标,工程事故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这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必要的浪费,是一项经济损失。内部、外部损失成本与工程质量是成反比的,工程质量的提高能有效减少这部分的花费。施工单位应切实做好工程施工的前期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内部、外部损失成本。

结束语

目前来看,我国施工工程质量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建筑工程质量差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成为阻挡施工企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现今,施工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工程质量差、花费多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施工企业,是施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一个薄弱环节,施工企业应该平衡好工程质量成本,着力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既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其工程质量,又能使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成本管理进行探讨有利于实现施工企业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永彬,李振.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优化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6).

篇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everal Practices to Strengthen Self-examination

"Upgraded"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WU Gangshan, MA Wanshun, WANG Wenjing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Abstract In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elf-examination "upgraded" teaching management,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upervision, stimulat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ther means to achieve the "upgraded" steady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student graduation rates and degree granting rate has been more substantial upgraded.

Key words upgraded;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在自学考试“专接本”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任务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承担,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专接本”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现有高职(专科)院校“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逐步实现“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我院自学考试“专接本”的发展历程

表1 我院“专接本”开展情况统计表

自江苏省2008年在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中推行“专接本”教育模式以来,主考学校、高职(专科)院校积极响应,加上“专接本”具有学费低、学制短、学历社会认可度高的优势,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的热情也较高,通过几年的发展,江苏省的“专接本”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

我院于2008年开展“专接本”教育,年招生数由2008年37人增长到2013年1000多人,增长了26倍,对接高校和开设专业的数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相关数据详见表1。

2 “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专接本”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专接本”因其本科层次、自学考试性质而区别于高职(专科)院校的日常教学模式,往往尚未建立起一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涵盖“专接本”日常管理、教育研究、教学督导、学生工作的管理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不完善,“专接本”因其自身特点,使得高职(专科)院校内已有的各类教学管理规范通常不能直接适用于“专接本”,而专门针对“专接本”教学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三是师资队伍薄弱,“专接本”的教学任务主要由高职(专科)院校的教师承担,而高职(专科)院校的师资是按照满足专科层次教学进行选配,师资团队往往也积累了大量的专科教学经验,而本科课程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业已成为“专接本”教学中的一大软肋。

3 加强“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的几点做法

3.1 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对“专接本”教学质量的管理,我院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处、各系领导为成员的“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专接本”教学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继续教育学院是全院“专接本”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涉及全院的“专接本”规章制度,并对各系的“专接本”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各教学系均设有“专接本”教学管理机构,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及人员齐全的管理队伍,有力保障了我院“专接本”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加强对“专接本”教学质量的管理,我院在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先后制定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接本实施细则》、《“专接本”学生入学资格审核规定》、《“专接本”经费管理办法》、《“专接本”助学专业任课教师授课注意事项》、《“专接本”教学督导工作职责》、《“专接本”考场规则》、《“专接本”校考阅卷工作流程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施行,确保了我院“专接本”教学工作开展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专接本”的教学质量,我们着力建立了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体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是严格选拔。采用部门推荐、学院审核的形式,精心选配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承担“专接本”教学任务,并确保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不低于40%,此外,我们还聘请了主考学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我院“专接本”兼职教师。

二是精心培养。为了让教师尽快掌握本科教育特点和教学规律、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主考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学术活动。通过组织校内培训,使得新老教师间实现了传帮带。

三是开展教学质量评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选出效果好、课程通过率高、学生认可度高的教师,并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课时津贴标准与教学质量挂钩,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3.4 加强教学过程监管

“专接本”教学过程的监管,主要依托学院的日常教学检查体系,组织经常性的教学检查,特别是“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安排表、教学计划、教学任务通知书、试卷审批表、作业安排、教学考勤表等教学文件。通过课堂日志、网上评教、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随堂听课、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建立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开展课程评估、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评估等工作。我院还以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为依托,加大了反馈和调控力度,如:常规教学检查反馈调控、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调控、教学督导反馈调控、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调控、课程通过率反馈调控等,不断改进“专接本”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5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几点措施,一是大力开展各类评奖评优活动,如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部评选等;二是建立学业警告制度,对于累计未通过课程达三门以上的学生,向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发放学业警告通知书;三是认真组建各“专接本”班级班委会,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班委会在班主任的领导下,除了做好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外,还积极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增强了学校和班级的凝聚力、吸引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组织校友的返校交流,通过优秀的“专接本”毕业生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6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接本”管理工作水平,我院在省内率先自主开发了“专接本”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报名、选考、缴费、成绩管理、学生评教、在线通知等功能于一身,基本实现了“专接本”教学管理全程的无纸化、网络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4 结语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显著提升了我院的“专接本”教学质量,课程平均分和通过率、一次毕业率、一次学位授予率等几项关键指标进步明显,以一次毕业率为例,由2010年的不足50%提升到2013年的90%,实现了40%的增幅。目前,我院的在籍“专接本”学生达2000人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2年,我院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自考学习服务中心评审的6所学校之一。

“专接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专接本”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我们将依据国家和省有关高等教育自学助考规范的要求,坚持“面向社会、服务考生、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自学考试“专接本”教育的特点,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努力实现自学考试“专接本”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通讯作者:吴刚山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国政府网,2010-06-21.

篇7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建设也在面临更高的机遇和挑战。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不仅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关系到工程的成本预算,因此在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工程管理,只有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社会效益。

一、道路和桥梁的施工管理措施

(1)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安全管理受交叉作业多、建设周期长、参与方多、员工岗位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造成了项目安全管理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中,应该特别注重安全管理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建立并保持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须加强工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才能上岗;定期对施工中的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人员的防范意识,将安全管理的工作渗透到道路桥梁建设的每个区域、角落、岗位,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做好日常性安全检查工作、各项专业安全检查以及定期不定期检查。做好安全工作,不仅可以减少道路桥梁建设中事故的发生,还能保证道路桥梁施工的进度不受干扰,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工程施工中的进度管理

进度是建设项目的关键。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进度管理,是项目建设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工的保障。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项目经理应做好整个项目的需求预测工作,事先分析好各项生产的进度,并通过绘画需求曲线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优化管理。将道路桥梁的施工进度按月、季度、年度进行量化,科学合理的利用项目施工中的时间进度,依据实际的项目工期与施工资源供应等因素,安排好项目施工中的进度衔接计划。通过严格控制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单项工程的工期,定期检查实时进度是否与原计划相符,当发生较大偏离时,就要采取措施,消除产生偏离的各种因素,做好进度的协调和调整,在动态中进行跟踪、管理和控制进度计划的执行。通过科学的项目进度管理,将项目进度细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纠正项目施工中的进度偏差,还能确保项目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工,有利于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管理,使得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按期竣工。

(3)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即包括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又包括属于业主方项目管理范畴的工程监理,还包括从社会和公众安全角度对质量进行行政性监督管理的政府监督。在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各主体需做到各司其责、密切配合。施工单位要针对人、材料、机械、环境及方法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实行全过程、全员、全面的“三全管理”,按照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三阶段控制”,即是确保事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关键,也是降低质量成本的关键。项目监理方接受业主委托,承担对项目实施过程和产品质量监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施工现场进行审查工作,对于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以及施工质量水平进行考核评定;设立科学严密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将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量化,审查施工方案以及工程材料及建筑设备的质量,以减少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出现质量事故的隐患。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中,还应该通过设置相应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检验标准来严格的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可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做好工程施工汇总的质量检验,定期的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检察,以高标准的姿态严格把关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确保道路桥梁工程质量。

二、道路和桥梁的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来纠正和消除偏差,使项目实施能在动态和变化过程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1)完善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

在道路桥梁的成本控制中,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强化与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设立完善的道路桥梁项目成本控制组织,并健全各项成本管理的监督制度;建立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统一规范工程参建人员的责任;对于地形测量图、工程勘查报告等标准图集的相关资料,加强工程项目事务处理上的审核工作【1】;建立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配备专门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员,对道路桥梁项目的施工进度、成本核计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时发现与改善道路桥梁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正常完工。

(2)加强工程施工中的人工费的控制

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为降低项目成本,加强项目施工中的人工费控制,将人员的施工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运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成本进行控制,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在道路桥梁施工前期,就应该结合道路桥梁的工程量以及实际的情况,并按照企业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好各分部分项工程人工需要量,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安排好人员调配,避免出现“窝工”现象,保证项目施工中的人工费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定期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人工费进行审核。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施工中成本控制的管理作用,确保工程的施工成本在预算之中。

(3)加强工程施工中的材料成本控制

应加强道路桥梁的施工中的材料成本控制,在项目施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检验、运输、保管等环节,都要做好控制工作,材料的选购中应加强内部的审计督查,确保材料的价格以及产品质量真实有效,并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与丢失,节约工程的项目成本。

(4)加强工程施工中的机械成本控制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机械费用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施工中能够合理的配备且正确使用机械设备,不仅能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还能节省机械的维修费用。因此为控制道路桥梁施工的成本问题,可以根据工程中项目的特点来选择施工机械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在道路桥梁施工的成本控制中,还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有计划地分配工作中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降低项目施工成本。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道路桥梁的工程建设中,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都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以能够对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进行有效保证,对其施工企业效果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卢梭曾经说过,不应该对学生在口头上进行任何方式的批评教育,而应该让他们从实践中去吸取教训。量化管理模式就是让学生对于在学校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进行实时记录,用这种方式来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工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量化管理模式在中职—本科衔接班实施中的积极作用

(一)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透明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中职—本科衔接班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下的“新产品”,学校从各方面都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班级管理上要求更加严格,力争通过三年的规范管理使学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里来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量化管理模式对于班级管理所涉及的各项工作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赋予相应的分值,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表述得清清楚楚,让学生明白在纪律、卫生、学习出勤、文艺活动、生活安全等方面该怎么做,这样清晰透明的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现今大多数班主任都将班干部当做自己管理班级的助手,主要是代替班主任暂时行使班级管理的权力,但实际上这种态度以及做法让班委在工作中很被动,完全是按照班主任的想法做事情,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然也就缺少创新精神。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融会贯通的角色,及时处理和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将消息和工作任务上传下达,引领班级的发展方向。应让班干部有机会在班级管理中表现自我,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各方面能力的目的。通过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让班干部可以有机会进行自主管理、自我展示,进而不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的管理水平。

(二)使学生参与自主管理更加积极主动,有利于促进班风的好转

班级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地方,是学生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也是接触社会新事物的窗口。量化管理模式不是教师本人在做班级管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與其中,自主管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平台,在开展量化考核过程中就会更加积极,为创造良好班风奠定坚实基础。

自主量化管理有助于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具体化、可测化。学生每天都坚持记录下真实的班级信息,包括班级的哪些工作做得比较好,哪些还不够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发挥班级学生的舆论优势,共同创建一个和谐温暖并且不断进步的班集体。中职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等能力需要在班集体的影响下不断形成,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只有在班集体的作用下,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才能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学习成绩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使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有利于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引导者,不是保姆,所以不必事事躬亲,要充分相信学生。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的方式,可以让班主任不再像之前那样跟踪式管理,而变成一种提供管理方针,让学生具体落实的方式,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锻炼空间,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班主任要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利用班级中有管理特长的学生,给予适合的班级职务,让他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班级的纪律以及集体荣誉感。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及时高效地了解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四)使考核评价更加公平、科学,有利于对学生操行的评定

量化管理模式从依靠班主任的主观评价,到凡事都有操作规则,都有可操作量化的分值,它不仅是管理形式上的改变,更是管理观念上的转变及管理质量的提升。量化考核模式讲究的是制度管人、分值说话,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活中的评价都靠事先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来执行,都以量化的形式来体现,这样会使考核评价更加公平、科学。

其中的操行评定,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时期)内学生学习情况、有无违纪以及宿舍内务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督促他们不断进步。但是操行评定制度的实施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让他们了解制定操行评定对其自身的好处,而且在操行评定中各项目分值设定时要充分考虑它的合理性,要让多数学生达到合格的分数,对于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达到不错的分值。根据不同的评定结果进行适当的奖罚,这样的评定方式才有实施的价值,学生才会主动去维护和遵守,每个学生都有意识的去自我约束,班干部也主动承担管理的义务,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才会形成。

二、量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及量化考核细则时要体现民主化原则

规则是指对一个集体中所有成员进行鼓励或者是约束的一种手段。不过具体能否顺利开展实施工作,还要看它的目的是否符合集体中大多数人的需求和意愿,如果是符合的,那么就能得到大家的接受和配合,才能成为所谓的规则,班级量化制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特点,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及中职学生守则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班级的规章考核制度。先由班委会和团支部牵头,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搜集一些同级别的学校规章制度,详细制定出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讨论稿,交由班主任审核,然后再下发到学习小组讨论,广泛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在征求大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班级量化考核细则修订稿,这一轮修改主要是结合班级实际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使操作规则更加具体全面,量化分值更加合理,更具可操作性。把修改所形成的修改稿让全班学生表决,同意率达到95%以上方可作为班级正式的量化考核管理制度。这样制定的考核细则和操作细则才能得到学生的广泛拥护,才能更加贴近班级工作实际。

(二)全员参与保证量化考核公平、公正,体现量化管理执行的公开化原则

规章制度定好,量化分值确定,最关键的是实施。对于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的实施,主要有两个问题:谁负责?怎样负责?负责的人对于制度实施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执行力,而执行力的关键是负责执行的人。为了体现民主与公平,给每一个人营造被尊重、被信任的机会,建议采取双人配合监督式检查执行模式,每天有一名班委会成员和一名班级学生代表共同履行职责,对每名学生的学习、纪律、出勤、生活、文体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这名学生代表要全程跟踪检查记录签字。学生代表是按学号顺序轮流进行,这样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考核管理,同时也避免出现班级干部的特权现象。这样班级管理就成为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一项活动,最大限度地保证检查结果的公正性、量化得分的准确性。另外,对于学生代表而言,其承载着同学们的信任,担负着监督的作用,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责任感,进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养成认真工作的态度。

量化考核细则涉及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要想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效果,就要进行考核,考核的依据就来自于检查。对班级实行量化管理需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如此,班级成员才会积极维护和支持,该项措施才可以长期有效。否则没有学生的认可,强制性的执行,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量化结果周汇总、月公布,体现量化管理的激励性原则

在量化考核过程中对没有达到要求的采取扣分制,对表现突出的采取加分制,以100分为基础加分减分形成综合分。每天的检查结果交给班委会,每周有固定的成员进行汇总,一个月公布一次结果,评出班级的优秀学生之星,如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安全之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参与量化的积极性就更高,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每学年评优的依据,规定表彰无论是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量化考核成绩必须不能低于一定的分值。严格执行量化制度规定的奖罚方式,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让积极遵守规定的人得到适当的奖励,给予不遵守规定的学生相应的处罚,让他们有压力去遵守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在班集体中形成一股正向的督促和激励之风。

三、运用量化考核管理的几点思考

量化考核管理模式是用最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细则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此来教育、引导、约束学生,在运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加强落后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全班共同进步

对于一个大集体,总是会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三个级别,这种分层现象在职业学校尤为突出。大约一半的学生都是落后群体,对于班级中的差等生而言,要想快速达到量化管理中的相关标准,实在是不易。如果长期处于量化的压力下,他们就会产生无所谓的情绪,更不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改善生活习惯等,所以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制定阶段性的进步激励制度,让他们一步步变得更好。

首先,对这部分学生要进行观念上的沟通,可以经常性地与他们聊天谈心,關心他们的生活,慢慢地加强对学习方面的渗透。对于中职生来讲,年龄都不大,社会阅历浅,可以多跟他们聊一些社会现状,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尽量用身边的优秀毕业生立志成才的事例和先进人物事迹去教育每一个落后生,在谈话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待,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架势,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班主任要注重言传身教,在生活中和学习上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比如在大扫除时主动参与打扫卫生、亲自示范学生如何整理内务、学校或者班级举办文艺或比赛活动时,积极带头报名,潜移默化之中教育、感染着每一名学生,给学生的思想、行为提供一条准绳。

最后,为落后学生创造操行加分条件,鼓励学生做好事,增加奖励分值。如被任课教师点名表扬的同学加2分,拾到东西上交的加3分,卫生在学校大检查时提出表扬的每名值日生加2分,等等,以弥补同学偶尔扣分造成的低操行分。这样就有效调动了落后生的积极性,不至于失去信心。

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每一位落后生,他们也可以成为量化管理的受益者,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学习成绩,进一步改善生活习惯,享受班集体的快乐和温暖,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要注意量化标准的弹性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上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在量化标准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于某些要求要有一定的弹性设定,对于大多数能做到的,常规的行为准则可以有明确的分值考核标准,但是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细则规定,如对学生能力提高有帮助的项目,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行为,对班级建设有益的做法,参加班级间比赛、为班级争光的行为,都可以给予额外的加分特权。以此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进行自我突破。

(三)要注重量化评价的时效性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业的市场竞争异常剧烈。如何才能在竞争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摆在众多施工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就在于企业自身管理工作的好坏。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组织建筑工程施工除了必备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与之相符的组织管理水平。

(2)施工当中存在的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频繁,多工种交叉施工、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多道工序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的复杂情况极为普遍,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高效有力的管理来保证施工作业有序进行。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结构复杂、功能特殊、施工技术要求更高的新工程不断涌现,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推动施工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施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施工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质量、成本问题分析

1、安全问题分析

人们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施工安全的重要性,究其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企业不够重视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关于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和每一道施工工序,安全施工监管薄弱,检查、处罚不到位。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忙于其他日常事务,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文件无暇深入领会和落实,只停留于口头上讲安全生产,被动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工作无从开展,不能认真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经济承包合同不规范,不能逐级(即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作业人员)落实安全生产指标。

(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安全经费和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施工现场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4)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规范标准建档,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施工机具存在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规范现象,不按规定配置漏电保护器的现象极为常见,塔吊和外用电梯安装、维护和拆除以包代管疏于管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意识淡薄等。

2、质量问题分析

(1)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其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管理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和考察,预防与纠错的机制形同虚设。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就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随着政府监管部门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建设单位(甲方)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近年来,部分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受工程成本和预算结算方式的影响,一些施工企业只能靠各种强压手段来消化高成本,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如用不合格的钢材代替优质钢材,用低标号水泥代替高标号水泥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寿命和安全性,后患无穷。

3、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具体如下:

(1)投标环节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制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投标报价风险加剧。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应压低报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以接受的程度,严重地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投标费用难以控制,由于建筑市场管理尚不规范,到处存在拉关系、找门路的情况,投标费用占企业管理费的比例偏大,且有逐年上升之势。

(2)项目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企业对中标项目进行评估,目的是通过评估编制该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测算项目效益指标,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签订项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及其他经济措标。评估中标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项目评估依据不统一,项目评估思路与方法随意性强,为了提高项目评估效益指标,有意压低应上交费用。变相降低项目应承担的劳动保险费等政策性费用。有违国家政策,侵害国家和职工的长远利益。

(3)施工生产环节存存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①项目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②成本管理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到位。如不能严格按照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按设计要求实施。分阶段的成本分析工作过于肤浅.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合同管理有待完善,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不够规范严谨,隐性问题较多,有的采取先施工后算帐的做法.结果出了问题互相扯皮,甚至闹上法庭;③全员成本意识差。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管理,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等,员工由于成本责任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4)考核及奖惩环节存在的问题。项目竣工后由于种种原因决算工作较为滞后,有的一拖多年,给绩效考核带来困难。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费用支出时有发生,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此外,项目绩效考核存在奖罚不对等的现象。项目盈利了皆大欢喜,奖金不少发,亏损了就找客观原凶,千方百计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这种奖罚不对等,实质是企业缺乏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必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质量、成本问题控制措施

1、重视安全生产

(1)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具体措施如下: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2)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按《建筑法》落实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通过行政手段收取风险抵押金,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独立于招投标之外,设立独立资金账户,在报建时统一收取。并通过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视其各阶段施工安全评价的达标情况,分阶段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

(3)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对违规及不良行为,给予记载建档和公布,并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它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建立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以及施工特种作业人必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心急救援预案。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建筑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案,增强本地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要制定本企业及施工现场有关食物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的心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置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材装备,防止事故发生,具备应急救援能力。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①加大对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工作的监督力度;②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③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2)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①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企业管理组织必须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②建立规范的工作秩序。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作秩序。

(3)必须加大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①健全监理工作制度,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②规范、健全审核批准程序。对承(分)包人员资格,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最后,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参加单位工程验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

3、切实加强成本控制

(1)投标环节的成本管理应做好三个“建立”:①建立工程信息筛选跟踪机制。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去伪存真;②建立投标报价压价预警机制。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报价最大优惠幅度。报价最大优惠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必需的管理费指标,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③建立行之有效的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企业历史资料和当年工作目标编制投标费用年度预算,对其实行可控管理,并专设科目实行明细核算,便于对比分析,考核节余或超支。对投标费用实行与项目总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纳入投标工作考核目标,投标人员的奖罚要与投标结果和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相挂钩,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依照项目评估结果确定。

(2)以科学合理原则做好项目评估工作

企业要以国家预算定额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管理水平,以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本企业施工成本定额,作为本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文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评估。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测算项目盈利水平,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并综介考虑其他因素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明确利润指标、其他指标和对项目的考核及奖惩标准。

(3)施工生产环节应抓好“五个必须”

篇10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专家米兰·菲根鲍姆首先提出的,是基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办法和程序逐渐发展完善而成的一种有效的现代质量管理新观念和新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质量是顾客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感知的优良程度”;质量评价的主体是“顾客”;“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管理的重要外在功能是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通过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本文由收集整理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能够使企业和社会均受益,从而保证企业获得成功与持续发展[2]。

质量管理的过程是目标实施建立的过程,不仅是对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方式,而且是意味着一种从上到下的系统结构:质量管理过程是与质量目标相挂钩的,并且关注生产领域质量的结果;质量管理是对产品质量价值长时间的追加过程;质量管理赋予高层领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确定权,同时提供培训;质量管理过程包括对于实际中产品的反馈及其信息收集,以改进目前的管理水平;质量管理过程强调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的过程建立在活动组织、产品、服务和文化全方位视野之上[3]。

作为一种组织战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被世界各行各业推崇,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引入这一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有两个:顾客导向和持续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准是让顾客满意。顾客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前者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外部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而按照“下一道工序就是顾客”的原则,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在学校内部依次接受产品或服务的部门和人员都是内部顾客,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4]。

二、普通本科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面临市场竞争和挑战,普通本科院校必然要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围绕“做”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1]: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做”,满足生产和服务的“做”和各部分有效协调、提高质量的“做”。这一理论贯穿于教学系统中的所有活动,涉及到学校中的全体参与人员,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5]。普通本科院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整体调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质量管理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产品”,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大环境中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因此,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依托一个有效的领导团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校质量和效益最优化非常有必要的。

篇11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对一般的信息使用者来说,主要是遣这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获得。试浅析浅析如下:

2.1对损益表的影响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报表, 按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的要求,损益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收益是一种帐面收益, 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 收益产生子企业实际进行的交易, 主要是由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减击为进行这些交易所花费的成本J② 以期间为计算前提,指的是一定期间内的收益,③ 收入的确定按收入实现原则J④ 依据历史成本原则计算企业的费用|⑤ 按配比原则, 即在一定期间内已实现收入与适当或相应的成本相配合。这样确定的企业的收益是可检验的, 在无通货膨胀情况下是客观真实的。僧在持续严重通货膨胀情况下,损益表所反映的收入是以现行价格(也只能以现行价格计量)的, 而与之相配比的成本却是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样计算出来的收益, 含有一定的水份,有时会造成严重的虚盈实亏, 虚夸企业的经营成果, 导致信息误导。影响, ① 债权人的放货决策, ② 增加企业纳税|③ 造成利润超值分配, 这样的会计信息对企业自身也不利。

2.2对资产负缋表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它主要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如下信息;① 企业的规模|②企业的资本结构J⑧ 其他经过浅析浅析计算得到的资料等。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 按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编制的资产负精表, 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缺陷;2.2.1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时点的财务状况, 而对该时点资产的计量, 则又采取其购买时的价格,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与其真实价值严重背离。

2.2.2在财务状况浅析浅析上, 即使比较几个时期的比率, 也不可能对企企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以上对历史成本会计对财务报表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影响的浅析浅析,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 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真实情况严重偏离, 应加以修正。

关于謦正策略的深思

3.1 目前国外的修正措施西方各国关于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较早。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早在1947年就对此i可题进行了研究,其他许多会计标准制定机构也都对此不足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都来获得成功。1979年0月间,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资料以后, 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33号公报《财务报告和价格变动 (简称为FAS33)。它是美国许多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多年来努力的成果。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具体要求一些大型公司在其的年度报告中, 应将一般通货膨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作为补充资料公开。英国、荷兰及加拿大都主张采用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的历史成本会计或现行成本会计。

3.2我们的对策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情况,笔者认为,可根据通货膨胀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对策,

3.2.1通货膨胀率低于6 时。可以仍采用现行历史成本会计提供会计信息,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J

3.2.2 当通货膨胀率在6 - 15% 时, 可以将通货膨胀的影响以补充资料的形式对外报告, 即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某些主要项目。补充资料应包括如下几项:

3.2.2.1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本会计年度的经营收益

3.2.2.2本会计年度末存货, 固定资产的现行价值|3?2 2 3本会计年度中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现行成本增加或减少数额。

3.2.3当通货膨胀率在15 以上时, 采用定期全部调整策略, 即平时进行会计处理及编射财务报表,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用一定时期的不变币值为计量单位对财务报表重新表述。其调整程序为。

3.2.3.1选择适当的物价指数, 如期初物价指数、本期平均物价指数、期末物价指数,计算出不同时点的物价指数换算率,作为调整依据。其计算公式为·物价指数换算率=基期物价指数+计算期物价指数

3.2.3.2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将资产负馈表划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部分分别进行调整。

a.货币性项目的调整。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金额固定不变但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资产或负持项目。如现金、应收帐款、应付帐款, 银行借款等。

调整后金额=某货币性项目金额X年末物价指数换算率b.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非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其金额不是固定不变, 而是随着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如企业拥有的各种存货、固定资产、 专利权, 商标权、商誉、其他无形资产, 除货币性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墙、所有者权益等。

在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中, 存货的调整按本期平均物价指数计算的物价指数换算率计算, 其他项目都按年末物价指数换算率计算。

c.计算在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货币购买力损益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会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蒙受损失J持有货币性负债会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获取收益。一个企业的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馈,所发生的收益或损失应相互抵消后, 再行计算净收益或净损失。在计算时, 可先把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数额相互对抵, 求出净差额(资产大于负席或资产小于负债款额),然后按相应的物价指数换算率, 折算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失或收益, 并将其列入调整后的损益表中。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下,成本控制的是路桥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路桥施工工程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施工项目的工程的成本控制。作为一个企业,在保证路桥施工质量的情况下,首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利润,所以施工工程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节省施工工程成本,打造优质工程,提高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避免浪费,是企业长久发展之路。

一路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路桥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是指路桥施工企业联合物资资料设备部门,与技术经济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企业成本中心,进行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预算审核后的结果,禁止铺张浪费。通过对成本的相对控制,让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现今路桥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必须编制成本预测报告,报告包括预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小,可消耗范围。在施工过程中,要以预测报告为依据,从根本出发,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施工人财资源,合理分配资源投入。施工单位必须成立成本控制中心,并且成本控制中心与成本预测中心通力合作,降成本控制管理目标渗透到每一个部门与每一个责任人,形成整体的综合成本控制。

二 路桥施工单位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2.1成本计划实施 施工成本主要将成本目标或成本计划分解,提出设计、采购、施工方案等各种费用的限额,并在施工过程中按此执行。2.2成本监督与控制 包括对各项工作进行成本控制,如对采购、委托进行控制;各项费用的报批审核,确定工程款的支付,并监督已支付的项目是否完成,且保证每月按实际工程量定时支付;做好实际成本报告;及时审计。2.3成本分析 控制成本的关键是做好详细的成本分析报告,各个方面要提供不同要求不同详细程度的报告。包括:超支量及原因分析: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和工程成本趋势分析。2.4制定措施并调整成本计划首先与相关部门合作,做好分析、咨询和协调工作,使各方面作决策或调整项目时考虑成本因素;其次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分析超支原因,分析节约的可能性,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从总成本最优的目标出发,进行技术、质量、工期、进度的综合优化;再次通过详细的成本比较、趋势分析获得一个顾及合同、经济、技术、组织影响的项目最终成本状况的定量诊断;最后项目形象的变化,如环境、目标的变化等所造成的成本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并调整成本计划,协助解决费用补偿等问题。

三 提高路桥施工工程成本控制的措施

路桥施工企业要保证施工质量的提前下,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工程成本,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作为路桥施工企业的核心,质量的过硬无疑给企业后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而对成本的控制是管理的首要任务,针对在施工成本中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控。

2.1 强化施工管理。在路桥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是路桥质量管理的核心,施工单位不仅仅要制定相关的施工计划以及方案外,还得提前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会出现各类突发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不能依靠投资方来寻求解决办法,作为管理单位,施工方应该依靠独立的监督考察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督促以及解决。保证施工工程有序的进行,同时要细化操作细节,避免出现失误。

2.2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中对员工的要求 首先需要提高职工成本控制意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所以,路桥施工单位决不能忽视成本控制,而是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提高成本控制意识。然后再对施工全过程的所需成本进行分析,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因为涉及到施工生产方方面面综合性的工作,既是项目管理的难点,也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在项目施工整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成本预测、计划成本编制、实际成本核算,根据统计、会计等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项目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并对节约人员或机构给予物质鼓励。最后是合同控制的作用 合同控制是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重点之一,施工项目进度、质量控制与之密不可分,是合作双方建立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约束力的控制方法。同时我们需要把握最佳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点要想把成本控制在最低,就必须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找出最佳工期成本点,争取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

2.3 加强控制创新,重视工程质量 一个企业,要想蓬勃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创新技术,在一个科技时代,技术的创新往往能成为企业腾飞的最大动力。创新也是民族的灵魂,通过技术创新,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因为返工,返修造成的浪费。努力做好处理工期以及成本的关系。在特殊的施工条件下,要权衡位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所增加的费用以及因为工期延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工程完结后,要第一时间收回工程款。绝对不能放任业主无故拖延工程尾款而延长工期。在整个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对于技术难度打,成本影响大的分项工程,要找专人人士设计不同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挑选,选出最优且成本最小的方案。

2.4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现今的大部分路桥施工单位由于其观念落后,素质低下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它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这无疑会增大路桥施工企业的成本。此问题在国有大型企业尤为突出。老套的体系跟制度没办法跳动员工的积极性,给企业的运作带来极大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2.5 对工程材料费用的控制 首先货比三家,择优选择材料,防止缺斤少两和质次价高;再者是就近取材,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搬运,根据工期科学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降低材料储备和减少资金占用;其次是加强物质收发,保管,限额领料,防止损耗、超耗和浪费,特别是控制好钢材、水泥、沥青三大材料,依靠技术力量有效地减少材料损耗。

总结:综合上面所说,路桥施工单位实行工程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1]刘胜高,路桥施工工程成本控制研究[B],工程技术,2008.7(11);1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