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系优化范文

时间:2023-08-15 09:2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体系优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体系优化

篇1

一、阻碍农业结构优化的金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与之相对应农村金融体系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日趋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服务体系单一性与农村经济体系多元化不对称。从金融服务提供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部分,其中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而民间金融则主要包括民间自由借贷以及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这种金融体系尽管比较庞杂并且看似完备,但在实践中由于正规金融机构自身改造以及商业化改革等原因,农村金融机构身上的“农业色彩”越来越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极为微弱。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在为农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农业发展银行功能单一,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健全,农业中长期政策性信贷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异”,其商业性逐渐强化,而合作性逐渐弱化,其服务于农户的动力正在逐渐淡化;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极少用于支持农村;保险公司缺乏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低,贷款风险集中于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性不足;民间借贷作用巨大,但没有获得合法地位。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担保业务发展缓慢。

2.农村信用社承担的重任与其资产质量不对称。行社脱钩之后农村信用社被仓促推上“农村金融服务生力军”的位置,其处境是相当尴尬的。一方面,它要承担全面服务“三农”的重任,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在所有金融机构当中是最差的。

3.政策金融的功能与其业务规模不对称。从理论上讲,政策金融机构承担着支持、扶植农业生产的重任,担任着提供公共产品、纠正市场机制偏差的功能。而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工具单调比支持力度呈减弱之势。目前我国政策性支农的信贷工具有扶贫农业开发贷款(由中国农业银行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由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这三类信贷工具对于内存日趋丰富、层次日趋复杂的农业经济活动来说,显然是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的。

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与农村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与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与农村市场规模相适应金融(市场)交易体系。

1.加快农村金融结构的调整。在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当中,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格局,是国家整体金融改革布局的结果。从我国今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看,这一大的格局在还将维系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格局的内部结构的固定化,也不意味着我省的决策部门对此无所作为。首先,我们应该以此轮信用合作社改革为契机,重组我省的信用合作资源,通过剥离、置换、联合等等多种途径,优化信用合作资产结构,在此基础上健全信用社的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制度,使之能够成为服务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次,通过创造各种有利的制度环境,催生不同形式、不同产权结构、不同业务范围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与国家正规性金融机构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以适应农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篇2

2结果与讨论

2.1二维正方晶格介质柱结构带隙特性分析对于正方晶格为介质柱结构的光子晶体,选取Ge(εa=16.03)为介质材料。图2所示为TE模式和TM模式的能带结构,对应的填充比r/a=0.2。在TE模式的带隙结构中,最大禁带宽度ΔωTE-max=0.155(ωa/2πc);在TM模式的带隙结构中,最大禁带宽度ΔωTM-max=0.101(ωa/2πc)。完全带隙宽度很小。为增加能带结构的禁带宽度,我们研究了带隙宽度随r/a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1)在TE与TM模式下均存在带隙,并且TE模式带隙占优势。(2)出现了3条完全带隙,且每条带隙宽度均随着r/a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r/a=0.28处出现了最大完全禁带宽度Δωmax=0.064(ωa/2πc),对应的带隙中心频率f=0.432。(3)带隙的中心频率随着r/a的增大慢慢向低频方向移动。图4为TE、TM模式正方晶格介质柱型光子晶体带隙宽度随填充比r/a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在TE模式下,带隙宽度随r/a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r/a=0.15处出现峰值,最大带隙宽度ΔωTE-max可以达到0.182(ωa/2πc);在TM模式下,带隙宽度随r/a的增大同样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r/a=0.22处出现峰值,最大带隙宽度ΔωTM-max可以达到0.102(ωa/2πc)。2.2二维正方晶格空气孔结构带隙特性分析对于正方晶格为空气孔结构的光子晶体,选取Ge(εb=16.03)为背景材料。图5所示为TE模式和TM模式的能带结构,对应的填充比r/a=0.2。可以看出:在TE模式下不存在禁带,在TM模式的带隙结构中的最大禁带宽度只有0.06(ωa/2πc),不存在完全带隙。图6为正方晶格空气孔型光子晶体带隙随填充比r/a的变化,可以看到:(1)在TE与TM模式下均存在带隙,并且TM模式带隙占优势。(2)出现了3条完全带隙且每条带隙宽度均随着r/a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r/a=0.48处出现最大完全禁带宽度,Δωmax=0.051(ωa/2πc),对应的带隙中心频率f=0.784。(3)带隙的中心频率随着r/a的增大慢慢向高频方向移动。图7为TE、TM模式正方晶格空气孔型光子晶体带隙宽度随填充比r/a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在TE模式下,带隙宽度随r/a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在r/a=0.5处的最大带隙宽度ΔωTE-max可以达到0.141(ωa/2πc);在TM模式下,带隙宽度随r/a的增大同样呈增大的趋势,在r/a=0.5处的最大带隙宽度ΔωTM-max可以达到0.146(ωa/2πc)。

篇3

通常来说,企业的经济管理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开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要结合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关联性,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展开,企业运营的所有环节以及项目都涉及到资金的运用和管理,各种管理工作都与经济管理有着各种关系。其次,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指导性特征。企业的经济管理所形成的财务指标是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的体现。要制定方针和目标,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此外,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综合性特点,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出综合性的特征。企业要通过经济管理对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规划和有效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经济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企业都存在管理的理念较为落后的局面,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利用经济管理的方法来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还以传统的经济管理的理念为主,管理思想落后。还有些发达地区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理念,但是并没有从企业的具体实践出发,没有发挥出企业经济管理应该有的水平以及功能。

2.企业中的管理制度欠缺

很多企业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也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些企业虽然有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更多的企业只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注重建设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更有写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根本无法适应目前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合理的经济管理甚至还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3.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手段缺乏

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还有一个问题即缺乏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管理,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很好的危机管理意识,使其无法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有些企业为了有效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采用财务审计的手段进行管理。而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财务管理无法完全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没有设立专人专岗的企业就直接进行经济的管理,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现代企业增强经济管理的有效方法及措施

1.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知识结构

要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经济管理方法,首先就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同时更新思想,改变狭隘的企业中的生产意识。现代企业家要主动的学习我国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懂得经营管理,而且有头脑和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企业家,这些都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方法的首要前提。

2.选择优秀的企业经济管理人才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就要积极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通过应聘等形式来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以通过面向全社会和高校进行招聘,吸纳贤才。在管理中,要保持经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让企业内部的全体人员参与评价。当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出现问题时,要召开企业大会进行研讨,听取专家的意见,进而形成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实行制度化的管理,要以“法治”代替“人治”,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民主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篇4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于体育课中运动技术传授、运动技能提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同。但如何在创造宽松学习环境的同时不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传授和技能提高?如何将游戏化、情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技能传授进行有机结合?这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但要让学生学有所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达到相互融合的最佳效果。

一、体育课堂中技术技能教学现状

部分体育老师认为运动技能技术可以淡化,只要学生学得“高兴”就可以了,甚至认为只要课堂上不出事故就行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放羊”。进行运动技能、技术教学传授所占的时间甚少,大部分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造成活跃的课堂低效收获的尴尬局面。其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运动技能技术的传授,该完整的还是应该完整,该系统的还是应该系统,如排球教学中的扣球教学,一定要按助跳―起跳―击球―落地顺序教学,既要完整又要系统,使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扣球概念,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过于细化,因人而异。

二、情境、游戏的优势和利用

篇5

中图分类号:TM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0-0053-02

1 提升系统概述

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是一座设计年产300万T原煤的大型煤矿,经过高定位技术改造后,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T。矿井采用立井提升,主井塔式布置2台JKM4×4(Ⅲ)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容器装备一对16T箕斗,担负着矿井原煤的提升任务,电控系统采用SIMADYND、S7-400全数字控制系统,闸控系统为瑞典ABB公司生产,具有恒减速制动功能,装、卸、载均实现自动化控制。

2 系统分析

潘三矿主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于2005年7月,由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发展总公司进行改造,由于在改造时,没有考虑到箕斗卸载不完全的情况,系统中没有设置重载下放报警装置,在提升过程中,多次发生箕斗卸载不完全或不卸载,造成二次装载后箕斗超载,提升绞车无法正常运行的事故。

在提升机的提升过程中,井下煤仓内的矸石会混合着泥浆和煤通过井下装载系统进入提升箕斗内。混合着泥浆的煤在箕斗提升上井前就可能凝固,粘在箕斗上面,造成箕斗在地面卸载不完全,还有一部分煤泥滞留在箕斗中,从而使本来已经拉上来的煤泥随着箕斗又下放到井下装载站进行装载,则箕斗就极有可能装多甚至漫出。这样就造成提升系统超载提升,绞车无法正常运转,甚至还会倒转、滑绳,造成重大生产事故。唯一的办法只有人工打开箕斗扇形门,用工具将一部分煤泥放到井眼里,这样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常的提运效率,有时还会导致井筒装备损坏,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而且在人工打开扇形门的时候,由于箕斗内装满了矸石、煤、泥浆,扇形门的压力相当大,且装载位置环境复杂,人在打开扇形门的时候就会相当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事故,且煤放入井眼的速度无法控制,极易给井筒装备造成损害。

3 优化方案

针对这个棘手问题,通过对现有电控系统程序进行分析后,我们对电控系统进行了优化,通过重新设计程序,在系统中增设一个指示报警装置,能很好地掌控这种情况。当箕斗超载时,电控系统及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杜绝重复装载情况的发生。

通过基于绞车正力提升与负力提升时磁场电流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变化的差异来实现保护功能。潘三矿主井是井塔多绳摩擦式绞车,在绞车运行时,如果卸煤不完全,绞车再次运行,就会出现速度方向与给定的磁场电流方向相反的情况发生,而此反向电流恰恰又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故程序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 1 电控系统程序设计

MD252是速度大小;

MD268是电流大小;

CMP>R是大于取高模块,IN1是监视的实际值,IN2是设定的固定值,只有当监视的IN1的值大于IN2的值时才输出高电位;

CMP<R是小于取高模块,当IN1实时监视的实际值小于IN2所设定的固定值时,输出高电位;

T34是延时吸和继电器,当S端有输入时,即为高电位时,TV设定的延时时间开始计时,时间到后输出高电位;13秒是为了躲开绞车减速时的电流方向变化引起的误动作。

T90是500ms的脉冲信号,每500ms输出一次高电位,用来控制报警指示灯的闪烁功能。

Q9.5是输出重载下放信号,输出给指示台的执行元件。

当速度MD252大于0.2m/s,速度方向为正值,且此时的磁场电流MD268为-200A(负值)时,速度就与磁场给定电流相反,使第一个与门触发高电位,从而使或门输出高,T34开始计时,13秒后,通过与的T90脉冲信号,Q9.5输出。此时输出继电器也是500ms吸和一次,把继电器上的点一组接到显示屏的指示灯上,一组接到报警器上,这样显示屏就会出现不断闪烁的故障指示,并有相应的声音报警,使司机能够有足够的注意力发现到故障。

当速度MD252小于-0.2m/s(速度方向为负值),且此时的电流MD268为200A(正值)时,速度就与磁场给定电流相反,使第二个与门触发高电位,T34开始计时,13秒后,通过与的T90脉冲信号,Q9.5输出,显示台出现声光信号。此时的绞车司机如果发现得早,应立即停车,把此勾重新开到卸载位置,重新卸载。如果发现得迟或是反应慢,就立即通知井下装载站,停止装载。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因重复装载所造成地超载、滑绳和往井眼内放煤泥等情况,成功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 技术要求

(1)根据每个地方的启动电流不同和偏摆的大小,可以对T34的延时时间加以修改。

(2)重载下放需要开车司机注意观察,若有指示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3)在稳定电流(绞车开过减速点后稳定下来的电流)很小的情况下,说明两勾重量基本相同,要么就是空勾,要么就是重载下放,提醒司机要格外小心。

(4)电流偏摆幅度的200A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篇6

一、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重点――做假账

从企业到金融行业,从中国的银广夏、琼民源、蓝田股份至世界跨国公司安然公司、雷曼公司,从中国到亚洲到欧洲和美洲,财务会计造假现象似乎无处不在,也越趋严重,小到导致一个企业破产,大到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其实,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其重点就在于做假账问题。

做假账就是不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为基础,以违规违法手段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使信息提供者达到非法的经济利益。企业做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财务信息,会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有如下方面:对投资者来说,进行错误的投资活动,达不到投资目的,甚至血本无归。这样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投资市场和证券市场,从面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特别是上市公司,虚假的财务信息,给广大社会公众的投资带来巨大损失,进而影响到社会安定。对金融企业来说,可能做出不准确的信用判断,提供给造假者金融服务,造成无法收回贷款,影响金融安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对税务部门来说,会少征税款,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到国家建设的资金来源,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税收是平衡社会收入的杠杆,税收少征和漏征,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和安全。对统计部门来说,可能影响一个地方和国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国家发展的计划和战略。

做假账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二是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此外,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若经营者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三是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两本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四是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做假账,是正常的市场活动的一个毒瘤,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毒瘤,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二、外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变化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以我国为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导致会计核算一直是为了满足计划经济和国家所有制的要求。因此,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报送各级政府机关,满足国家各级政府汇总之用,基本上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报告格式和内容,并不注重体现企业自身的规律。同时,由于企业负责人为政府委派制,造成会计信息要符合现行考核制度,这也造就了会计信息的不实。

同时,政府对会计行业的监管,重形式而轻实质。一方面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虽然设置了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但不能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导致监管力度不够,执法分散,力量弱化,加上政府过于实行“抓大放小”的会计监管政策,重视大企业,面忽视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仅仅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审批程序、分析条件设立程序、变更和终止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日常实质的质量管理、监督和检查。这种重形式而轻实质的政府监管,为会计中介审计机构“认为违法执业有空可钻”的思想和执业违法现象的大量存在提供了空间。

(二)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200多项法律,经济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为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相应的会计处理的规范化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已经颁布并实施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对我国的会计核算和揭示均有规范。另外,《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实施,使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有了更为直接的法律制约和保证,这些法律规范的颁布和适时修改,从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加工处理、对外报告以及验证等方面起到了规范和统一的作用。

(三)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会计教育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就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来说,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会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不可能很高,会计人员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相对简单,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会计人员素质较高,能够采用比较复杂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财务报告制度和报告形式也会相对完善,所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会相应地提高。

(四)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规模与组织形式等,都对会计有重要影响。例如,从企业规模与组织形式看,小规模企业的所有者常常就是管理者,他们非常熟悉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因而他们需要会计报表的目的往往只是证实而不是增加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或者只是对他们平常所掌握的综合;而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显分离,股东只能更多地依赖公司的会计报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行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两权”分离,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现行企业的发展模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上市企业越来越多,财务会计报告以满足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要求为目标,也成为受托责任的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层出不穷,以及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很多进一步融资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目的,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非常严重。

(五)科技因素的影响

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运动的需要而发展,为经济运行的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差异。

三、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作用,促进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形成的一种相互制衡作用;强调企业所有权或企业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一个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因此整个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决定会计信息的目标。

(二)内部审计的影响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审查,是决定会计信息的外在动力。

(三)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

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员工队伍的素质,特别是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

四、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因素方面分析

从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情况来看,会计人员基本上处于弱势状态:

(一)从劳动关系分析

劳动市场规则来看会计人员是被雇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被动一方,虽然会计人员有会计法等相关法规规定附以对企业监督的权利,但很难有较大的作用。对于上市公司和国有背景企业,还有相关部门的监管,会让会计人员的压力减少很多,但反而让会计人员面对更多的压力方。

(二)从会计职业性质看

虽然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但监督的身份基本上处于弱势。现有法律和法规并没有给予会计人员自我保护的和外部保护的“宝剑”,一旦财务人员的监督突破企业经营者的底线和让经营者违反道德和法规暴光,那财务人员与经营者的利益予盾就突显出来,最终双方都会失去各自的利益。

(三)从法律方面分析

会计法是监管会计人员,但对非会计人员监管不是很有力度。有会计行为违法时很大责任却都归责于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中,是一个活动链,会计人员不可能制止和控制到每个环节,只能从财务角度去反映,但当其他环节的道德底线崩溃时,财务的监督力度就显不力。

(四)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利益关系是无法避免的

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能超然,特别在现在高度市场经济中,如IPO等经济活动中,会计人员也是这一利益链中的一环。

五、扼制会计造假的措施必须从两个方面来控制:优化会计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优化和重视外部环境

1、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要紧跟形势,重实质必须重于形式,进一步准确把握会计监督工作的方向;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要惩防结合,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长效机制;要强化基础,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充实强化会计监督队伍;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发挥会计监督的协同效应。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加强会计立法和执行监督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等,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政府要通过立法来提高会计法规的法律地位,改变目前财政部公布的规章制度不能被法院作为依法审判依据的现实。要建立和完善对会计失信者进行法律追究的法律法规和对会计信息失真认定的法律规定及惩治措施。同时,加强证券及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证券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对企业信息披露加强管理与监督。

3、会计准则要国际化趋同,加强会计改革的国际交流。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在大幅度减少,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发展,使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更加便捷,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包括会计标准在内的各种标准、制度的国际趋同。

4、建立惩防结合的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仅靠有限的检查和处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惩防结合的会计监督机制,重视监督效应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利用可检查成果,树立监督权威”,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2009年度会计监督工作交流会议上表示。我国会计监督面对的包括7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7万多名执业会计师和近千万户企事业单位,这样庞大的监督对象,现有的监管手段和力量已不能承受了。政府在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建设的同时,要终止或收回原来委托中注协监管会计的行政管理职能,要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和政府相关部门(财政、证券、审计局、金融系统等)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5、加大法律惩处的力度。现有会计法的处罚力度是远远不能够让违法者承受压力。会计法应该加大违法后的惩处力度,使会计人员造假后须付出终生的职业生涯,这样才能扼制住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同时,相关公司法、证法、金融法也可以加大对企业的惩处力度,使企业造假后要付出无全部资本以及限制法人的经济活动权益。

(二)优化内部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和公司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物,它也要依赖一个具有支持作用的基础机制来运作,以保证准则能够被严格运用和理解”。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

2、建立内部控制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建立内部控制机构首先要强化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的认识并充分重视,将其作为公司管理的重点。重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企业风险。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总之,国家应对目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整顿和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会计造假虽未能加以根除但是可以加以控制,使其危害性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05-22.

2、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朱荣思.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篇7

绩效考核体系是A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体系的最短板,基本上处于流于形式的状态。笔者抽查了28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在关于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一项中,其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得知A集团考核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对A集团目前考核方案及运行状况的进一步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其考核体系主要有以下不足:(1)缺乏贯穿部门和岗位工作目标的主线,各部门、子分公司各自为政,与集团总体目标脱离,难以形成合力。(2)缺乏对部门间协作的考核机制,造成集团整体运作效率低下。(3)缺乏有效客观的评价标准,考核多出于主观评价,造成员工不公平感增加。

一、A集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建议

1.优化原则

(1)可操作性,即注重考核体系的实效和可操作性,以易于执行为基本设计思路。

(2)可延展性,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3)业绩相关性,即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应以奖惩为考核惟一目的,而是强调对员工的绩效改进和提升。

2.A集团绩效考核内容

(1)KPI绩效考核。即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是考核于业绩产生关键影响力的那部分指标,而不是一般的绩效指标。如何界定绩效指标里头哪些是属于关键性的绩效指标,哪些是属于一般性的指标,必需对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2)基于目标的绩效考核。即由集团最高领导层制定出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子分公司和个人,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考核的依据。这种考核方法主要是针对有些工作成果和工作行为难以量化,则运用此方法比较合适。

(3)态度、能力。①态度考核工作态度是对某项工作的认知程度及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力向业绩的转化效果。员工的态度考核主要针对该岗位所需的主要态度指标,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态度指标不同,指标的权重也应有所不同。根据考核可操作性原则,A集团的态度考核以由直接上级作为考核者为宜;考核指标可采用组织性、对客户的关注程度、进取心、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合作性为主。②能力考核。能力考核是根据被考核者表现的工作能力,参照能力考核标准,由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所担当的职务与其能力匹配程度做出的评定。员工要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对员工的能力考核主要针对该岗位所需的主要能力指标,不同岗位的能力指标及其权重分配可以不同。A集团工作能力考核指标可主要采用:领导和影响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能力。

3.A集团绩效考核方式

(1)高层管理人员。主要包括集团副总裁、总裁助理,考核周期为半年和年度,考核内容为个人业绩,考核办法采用KPI绩效考核。

(2)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包括集团一级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项目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考核周期为季度和年度,由分管高层管理人员根据被考核人的业绩,采用KPI和MBO方法进行考核。

(3)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集团除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余所有人,采用月度考核个人业绩,季度考核态度、能力为主要考核的内容,由部门第一责任人根据KPI和主观评价进行考核。

4.集团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帮助组织增强竞争优势,因而必须充分有效地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因为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是推进员工行为改变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A集团绩效考核结果应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季度绩效奖发放、集团中长期激励、员工薪酬和岗位调整、培训。

二、A集团新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高层领导推动原则,体现高层领导对推行新绩效考核体系的决心和支持;

(2)公开性原则,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及考核结果等事宜,使考核有透明度;

(3)客观性原则:以设定的考核指标或工作表现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4)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权责

(1)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由集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绩效考核委员会,主要担负领导、监督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2)绩效考核执行小组。绩效考核执行小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及其他各部门第一责任人和绩效考核专员组成,主要负责集团绩效考核的日常管理和实际操作。

三、建立绩效考核申诉机制

1.申诉受理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员工如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或对考核结果感到不满意,有权在考核期间或考核结束一定时间内直接向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申诉。

2.申诉处理

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根据员工所提交的申诉资料进行调查,如果申诉属实,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需按绩效考核流程安排对申诉人重新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委员会还需确定考核者对员工绩效考核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公平现象,如果确有不公平行为,应对考核者采取处罚。

参考文献:

篇8

油井工况分析是制定单井管理措施的切入点,是提高单井管理和措施整体效果的基础,是对油井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同时反映一个单位的油井管理水平。开展工况管理,目的是确保正常生产井能够持续高效生产、及时发现异常井(即工况不合理井)并制定相应治理措施、对潜力井制定有效的调整和挖潜措施提高生产能力、做好躺井管理和单井系统效率工作的重要环节实现油井的长效高效生产。

1 宏观控制图概述

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是根据油井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而绘制的,用于检查抽油机井的工作状况。根据油井的泵效和泵入口压力,在宏观控制图中绘制该油井的工作点。将一个油田所有的油井都绘制在宏观控制图上,并统计出各个区的油井数,就能得到该油田油井的宏观工况数据。宏观控制图反映了抽油机供液能力与抽油设备排液能力的匹配情况、抽油泵的泵效以及油田区块的管理水平,是油田生产管理中的必需的图件之一。

信息技术的成熟为实现宏观控制图信息化创造了条件,宏观控制图的信息化为改善油井工况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抽油机井的工况管理水平。根据每口井在宏观控制图上的位置,用户可以直观地知道各井的工况状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结合计算机诊断技术,采取工艺措施,改善油井工况指标,提高油田经济效益。

2 宏观控制图各区域界限确定和图版编制方法

宏观控制图由六线五区四个边界构成 。五区包括:参数偏大区、待落实区、合理区、断脱漏失区、参数偏小区。四个边界包括:泵效上、下限、沉没压力上、下限。宏观地反映了地层供液能力与抽油系统排液能力的匹配情况。

由上图可见,六条线包括:供液能力线(a线)、自喷流压线(b线)、合理泵效线(c线)、断脱漏失线(d线)、理论泵效下限(e线)、理论泵效上限(f线)。

2.1 宏观控制标准图版制作依据与原则

(1)制作依据

① 中国石油行业标准SY/T 5847-93,抽油机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② 油藏性质、油藏物性基本相近,驱动方式基本一致,抽油排出特性基本相近的单元整合成一体;③ 依据管理单位和采油厂所建立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建立。

(2)制作原则

① 基于宏观控制图制作标准和临盘采油厂实际,归集临盘采油厂的油藏类型;② 标准模板由采油厂管理;③ 三、四级单位调用、加载月度动态数据生产成果,指导生产实践;④ 建立完善宏观控制图的管理制度、流程、成果管理及考核办法。

2.2 宏观控制图标准图版六条线的确定

(1)合理泵效线(c线)

按照一定步长,统计出每个步长里的井数和平均泵效,找出井数较多的泵效范围,确定合理泵效线。

(2)断脱漏失线(d线)

计算该单元的沉没压力大于5Mpa以上的所有油井平均泵效,按照均差理论确定断脱漏失线。

(3)供液能力线(a线)

方法1:根据SY/T 5847-93标准,求合理泵效值的反函数得到。

方法2:把沉没压力以一定的步长,统计出每个步长里的井数和平均泵效,找到合理泵效线与沉没压力的交叉点,确定供液能力线。

(4)自喷流压线(b线)

根据SY/T 5847-93标准,只考虑重力和油压影响,根据下式算出最低自喷流压值。

P喷=(h折*Pb)/h沉+Pf

P喷——抽油机井的最小自喷流压,MPa;

h折——抽油机井平均折算动液面深度,m;

Pb——沉没压力,MPa;

h沉——抽油机井平均折算动液面深度,m;

Pf——泵吸入口压力,MPa。

(5)理论泵效下限(e线)

取分析区块中的上图油井,基于影响泵效的主要因素:气油比、含水、冲程、冲次、下泵深度,选择使其泵效最低的参数组合。然后基于不同沉没压力,根据泵效影响因素计算相应理论泵效,进而得到理论泵效下限(e线)。

(6)理论泵效上限(f线)

取分析区块中的上图油井,基于影响泵效的主要因素:气油比、含水、冲程、冲次、下泵深度,选择使其泵效最高的参数组合。然后基于不同流压(沉没压力),根据泵效影响因素计算相应理论泵效,进而得到理论泵效上限(f线)。

3 临盘油区图版对应单元划分

根据临盘油区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断块多、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油水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及天然能量弱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及油井生产特点,将油区185个区块整合划分为13个图版对应单元,每个单元编制一个图版,该图版适用于单元所对应所有油井,在计算工况指标上图时即应用对应图版。

13个图版是:一矿中高渗模版、一矿低渗模版、一矿特低渗模版、二矿中渗模版、二矿低渗模版、二矿特低渗模版、三矿中高低渗模版、三矿特低渗模版、四矿盘一模板、四矿盘二模版、四矿盘40模板、四矿盘40-80模板、四矿唐庄肖庄模版。

4 宏观控制图网上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应用编程语言、以B/S模式为架构,开发了一套油井宏观控制图网上应用系统,该系统具有工况数据汇总、整体运行情况报表和工况异常井跟踪处理等功能,综合油井工况分析及诊断所需的各项信息指标,是油井工况分析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平台。

4.1 整体功能

该系统共分为7个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4.2 整体效果评价表

(1)显示全厂、全矿(管理区)、小队等整体工况及与上月对比情况。

(2)折线图显示上传成果数变化情况。

(3)单击柱状图,显示下一级别单位整体生产状况。

4.3 模板信息一览

显示模板的适用范围及制作模板所需的各个参数。

4.4 工况对比查看

(1)可按月/日数据进行分模块、分单位、分单元等对比。

(2)可以详细查看井的各项数据,并对模板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

(3)可以任意查看不同工况区域或指定井的工况分布和数据指标。

(4)可以查看和上个月工况类型有变化的井。

(5)可以对任意井进行历史工况跟踪。

(6)数据和图形可以导出。

4.5 生产整体状况

(1)用户可设定多种查询条件:举升方式、评价方法、单位、生产日期/年月等。

(2)抽油机和电潜泵各包含两种评价方法。

(3)权限内用户,可查看全厂的生产状况表。

4.6 工况历史跟踪

(1)可生成单井的工况历史跟踪图。

(2)可根据所选时间,在一张页面上同时显示多图进行对比查看。

(3)用户可灵活设定查询条件:模板类型、单位、年月、井号等。

4.7 措施实施跟踪

(1)用户提交问题区域油井问题及措施意见

(2)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并通知实施人员进行实施

(3)填写实施报告,并完成整个处理过程

4.8 成果统计汇总

对于用户所上传的成果,分单位和用户进行统计汇总。统计的内容包括:

(1)按用户统计,即按月份统计各个用户上传的评价成果数量(井数);

(2)按单位/区块统计,即按月份统计各个单位(厂、矿、队)或区块上传的评价成果数量(井数);

(3)按模板统计,即针对各个宏观控制图模板用户所上传的成果数量(井数)分时间进行统计。

5 信息化对提高工况管理水平的作用

2011年12月宏观控制图网上应用系统正式投入应用,截至目前,各采油队已制作、上传各种图版成果490余份,可查询1600余口抽油机井每月的工况变化情况,并借助此平台,指导油井调参350井次,检泵作业优化85井次,提高油井泵效5%,提高系统效率3%,工况管理的信息化为油田开发指标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由油井工况诊断及措施实施流程图可知,通过宏观控制图中工况对比查看,可以详细了解到每口井的生产情况是否正常,辅以其它基础资料即可判断油井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现场实施并跟踪措施效果,形成了制度化的运转流程。

宏观控制图的信息化管理为诊断油井工况、精细工况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应用工具和手段,对提高基层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况分析水平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采油队各项机采管理指标的提升和采油厂持续、科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N945.15

1机采效率影响因素

A、地面因素分析:(1)井口:抽油机基础下陷井口不对中,造成偏磨,增加抽油机的负荷,还容易造成断光杆,井口盘根盒过紧,也会增加抽油机负荷,从而增加油井电量。(2)回压:油稠含水低、,流动速度慢,回压增高。增加了驴头的悬点负荷。(3)减速箱:抽油机减速箱机油不合格,不好,导致传动效率低,能耗增大,存在异响,说明内部有损坏,齿轮啮合不好,造成能耗增大。减速箱轴承不好,扭矩增大,造成电机耗电量高。(4)四连杆:四连杆机构各部位的轴承要达到要求,连杆长度要一致,抽油机剪刀差要符合要求。(5)皮带及四点一线:皮带松紧、数量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皮带的传动效率低,增加电机的负荷,皮带的单根和连带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传动效率。(6)自控箱:无电容补偿或补偿不够和补偿过量都会导致功率因数低。(7)电机:1)电机耗电首先取决于负载大小,即驴头负荷及各系统的传动效率;2)功率因数的大小即电机与负载的匹配关系与负载的平衡状况 。3)电机有功功率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利用率的主要因素,4)电机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电机的功率。5)电机的转数损失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的因素,6)抽油机不平衡,电机上下行电流差别很大,造成单井耗电量增加。7)电机三角型运转的电流是星型运转的1.7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耗电量也会增加0.72倍,所以星型运转比三角形运转省电。8)节能电机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电机耗电量。(8)毛辫子:毛辫子断股或打扭,造成两根毛辫子受力不均匀,驴头载荷增加,或造成井口偏磨,增加电机能耗。(9)电网:电网是整个用电设备的枢纽,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是电流的大小及线路损耗,保证系统电压的稳定性,合理匹配自控箱电容并更换节能自控箱,减少无功损耗。(10)动力线:动力线要按要求连接,电缆不能过长,增加电阻率,增加能耗。(11)生产参数:生产参数要达到合理的规范内,对于泵不存在问题的井,泵效小于50%和大于100%的可适当降低生产参数。B、地下因素分析:⑴杆泵组合:泵在油井中的下入深度,是选择抽油机和抽油杆的主要依据。也是使抽油井在合理的压差下生产,达到既不破坏油层的岩石结构,又能高产的目的。⑵沉没度:沉没度的大小决定油井生产是否做正功。沉没度大,杆、管弹性伸缩,泵的冲程损失大。一般考虑沉没度300-400米,⑶出砂:油井出砂严重,防砂失败,泵筒内的砂增加了活塞与泵筒的摩擦阻力,增加驴头负荷,电耗增加。

2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对策

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因素, 我们对症下药, 从地面、井筒、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对抽油机井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了机采井系统效率, 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1地面方面

(1)及时调整抽油机平衡,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抽油机平衡不良时会出现发电现象,导致大量电能损耗。抽油机平衡越差,电机输入功率越大,耗电量越高。平衡率在80-100%时抽油机耗量最低。当平衡率达120%以上时,比80%时1小时多耗电0.25kw.h ,平衡率低于70%后,比80%时1小时多耗电约0.15kw.h。我们对抽油机进一步加强了平衡率的调整工作,对于调平衡后电流法判断为平衡较好,但耗电量却升高的井则利用功率曲线重新调整抽油机平衡,消除电流假平衡现象,效果显著。通过调整抽油机平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降低油井耗电提高机采系统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2)合理匹配电机降低电机功率,减小空耗损失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为了对现场的换电机工作进行指导,通过试验、摸索,总结出选择抽油机电机功率的光杆功率法,即根据光杆功率选择抽油机电机额定功率。对负载率低的电机进行“大调小”,提高抽油机电机负载率,降低油井能耗,提高机采系统效率。(3)落实抽油机保养、调整工作,减少传动损耗提高机采系统效率。认真落实机械设备的紧固、、保养、调整工作,确保抽油机正常运转。有效的减少了无功损失,降低了有功功率。提高了机采系统效率。

2.2井筒方面

(1)供液良好井确定合理沉没度。如果沉没度过大,就会造成抽油机能耗的增大,造成机采系统效率的降低。我们通过大量现场数据总结发现,一般含水在90% 以上的井, 合理的沉没度应保持在200m-250m,含水低于80% 的井低, 沉没度在350m-400m泵效达到最大。稠油井400-500米。针对13口沉没度不合理的井采取了上提泵挂措施,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管杆材,而且在节能降耗延长机采系统效率,偏磨治理,延长检泵周期中也取得很大效益。 (2)供液差井采用“合理泵径、长冲程、慢冲次” 。针对一些供液能力较差的井,我们采取“合理泵径、长冲程、慢冲次”的经济调参理念,提高抽油泵的充满程度,减少抽油泵来回往复的无用功。

2.3日常管理方面

篇10

1.薪酬体系的现状诊断

对现状诊断主要通过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南京移动薪酬体系优化设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基于公司本部开展的46人次的重点目标需求和期望访谈,我们初步认定南京移动在薪酬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内部员工对于当前差异化薪酬结构和对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科学灵活的薪酬体系的强烈要求和期待。随后针对59个薪酬和绩效问题共收到826份有效问卷,占总的3000多份问卷发放量的27.5%,基本满足了样本分析的需求。绘制并评估了7个重点专业岗位的薪酬期望,同时还收集和分析了同行业其他公司平均薪酬水平的情况,并同南京移动内部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南京移动薪酬体系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绩效考核机制尚不完善(业绩评估机制不科学)、薪酬政策激励性不足(销售团队整体激励机制欠缺),同时员工对于全方位的薪酬体系的价值认识不足。

2.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我们理解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差异化薪酬体系的强烈需求。基于影响员工个体形成“薪酬与岗位要求”、“薪酬与自身能力”、“薪酬与绩效水平”的三个原则互相匹配的意识,并促进个人对于三个原则目标的提升进化趋势,从而设计了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薪酬构成,和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蓝图,同时增加并突出了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在新的薪酬体系中的实现和作用。

2.1组织结构

通过对南京移动组织结构的梳理,主要确定以管理层、业务管理与支撑、以及业务操作层等不同的岗位层级进行不同的薪酬结构划分:对于管理层,其薪酬主要与职位挂钩,并参考年度绩效水平(月度考核对于薪酬没有直接影响),同时职位升迁变动需要参考连续3年的年度绩效水平;业务管理与支撑层的薪酬需要综合其职位与季度绩效水平,月度绩效考核部分影响其薪酬水平,同时职位升迁变动主要参考连续1到2年的年度绩效水平;业务操作层其薪酬主要与其职位及月度绩效水平相关联,同时其职位升迁与当年的年度绩效水平直接相关。

2.2 薪酬构成

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和津贴三类进行薪酬构成分析:工资、福利、津贴的水平及变动与职位直接关联,而奖金直接与绩效考核相关联,同时对于不同职位、不同级别的人员其构成比例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公司管理层人员的薪酬主要以工资、福利、津贴为主,绩效奖金所占比重较小(股权激励除外);业务操作人员的绩效奖金占薪酬比重最高(超过50%),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3绩效考核

主要包括设计新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激励制度。针对南京移动的实际,我们主要分四个步骤实现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的结合:首先勾勒体现战略定位和职责分配的完整战略地图;其次通过分解战略要求,设计逐层展开的战略举措和指标体系;再识别“关键”指标,并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最终落实战略导向绩效管理体系,签订绩效合同等,从而与薪酬管理相结合。

3.薪酬体系的实施落地

南京移动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主要通过薪酬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来固化优化设计的成果,从而为以后的薪酬管理和分析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优化工具。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Word文档按照南京移动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模型编制相应的薪酬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并且通过Excel的定制表格按照南京移动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模型来具体设计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工具,同时,将以后会进一步考虑将这些文档和软件工具集成到南京移动现有的ERP系统之中,实现企业管理各个模块的集成和融合,从而对南京移动的薪酬管理和分析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

实施过程中重点体现南京移动薪酬体系优化设计在两个方面的亮点,一个是基于全面绩效考核的薪酬体系设计,另一个是其特有的知识型员工的薪酬体系模型。

其中基于全面绩效考核的薪酬体系设计,首先进行战略地图的构建与分解、其次进行岗位管理原则梳理、再则完善关键指标设定,最终把绩效与薪酬相结合。关键点就是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后,根据不同岗位的素质和能力的低、中、高三个层级的要求,以及绩效考评的下、中、上三个不同结果,将南京移动的所有员工分为九个考评区间,并进一步具体划分为失败者、业绩不佳者、表现尚可者、中间力量,以及超级明星五个层级,并且根据不同的分类结果对员工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而知识型员工的薪酬体系模型,就是根据企业的知识型定义,进行人员结构的新维度分类,把握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激励状态。模型突出如何对于企业的专业人才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管理,主要就是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和专家级别,将企业的专业人才具体划分为潜力员工、知识型明星员工、普通员工,以及知识型主力员工四个主要类别,并且对应不同的类别把握相应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构成,以及薪酬激励状态,以成功保有和有效发展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在同行业的人才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篇1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关系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

一.我国建筑经济效益的现状

建筑经济效益,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降低社会劳动消耗,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而言,建筑业作为仅次于农业、工业和商业的第四大支柱性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带动下,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产值在GDP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同时,建筑行业自身极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其成为推动旅游业、商业等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建筑标准,同时对于建筑市场的管理不全面,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耗大,成本高,管理不科学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建筑经济效益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升建筑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

1.建立完善的建筑标准。

建筑标准是对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指导,是指在经过科学的研究、实践和检验后,制定出的合理有效的标准,对于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建筑形态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建筑标准分为国建标准、地区标准、专业标准等,同时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产品标准、方法标准、控制标准等。利用这些标准,建筑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最优产品,从而充分发挥出建筑的使用功能,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建筑标准同时也是确保建筑标准化作业的关键,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单位的相互配合,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对各部门进行严密分工,广泛协作,从而有效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

2.实现建筑的节能降耗。

建筑行业的能耗巨大,不仅严重阻碍了其经济效益的提升,更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方面考虑,实现建筑的节能降耗,能够创造出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就目前来看,由于建筑节能属于一次性投资,而节能收益却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因此许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节能存在认识方面的偏差。以一栋高层居民楼建筑为例,在进行节能降耗的施工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节能资金,如节能材料、节能工艺等,必然会造成建筑施工成本的提高。但是,随着建筑的使用,其经济效益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在采暖、通风、照明等方面的消耗,可以根据建筑生命周期计算方法,对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即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益=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由此可知,虽然在施工阶段,节能建筑的成本会相对较高,但是在投入使用后,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支出费用和运营管理费用,从而提升建筑经济效益。

3.强化建筑的成本控制。

加强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同样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从目前来看,我国建筑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首先,要对成本控制的责任进行明确和落实,提升建筑企业的全员成本管理意识,针对自身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对各部门乃至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结合成本控制目标,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其次,要切实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明确成本控制目标,通过对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的合理分析,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对可能影响建筑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然后,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强化全过程成本管理,提升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4.提升建筑的管理力度。

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样是影响建筑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企业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做好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充分重视,要明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敢于管理,乐于管理,另一方面,还必须切实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懂得如何去管理。要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保障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

三.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想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措施,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针对市场需求,对自身进行调整,推动建筑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云萌.关于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几点看法[J].经营管理者,2014,(4):252.

篇12

在螺旋磁场的作用下,导波管就会产生磁致伸缩效应并使波导发生扭曲,并产生应变波,应变波会以超生的形式向两端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变波回到测量头一段,导波管就会产生逆磁致伸缩效应,当经过回波接收线圈时,导波管在逆磁致伸缩效应下就会转换为脉冲。因电流是以光速进行传递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忽略传递时间。这样只要计算出发射电脉冲和返回电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能够实现液位检测。由于整个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当浮子随液位波动时,新的液位就能及时地被检验出来。而警报系统的数据采集和PLC编程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2.工程液压管路报警系统的实现。警报系统是通过基于磁致伸缩材料传感器原理来实现PLC编程和数据采集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磁致伸缩传感器一般会采用24V的直流电源进行供电,并在液压站现场安装有数字显示器来显示液位,以供维修人员参考。为了保证数据的正常输出,最好在现场配置隔离配电器,将1路电路信号转换成2路。将1路电压信号接入PLC控制器模拟信号通道中,通过拱数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储存在数据块中,以供报警系统使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