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0: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

篇1

在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又要合乎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锁定知识的“生长点”;教学过程设计凸现“动与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开放的教学方法。编写时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而应该在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前提下,注重梯次配置,关注到不同个体。我县目前大力倡导的“导入、自学、探究、训练、堂清”五环探构教学模式,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工具,要让模式成为我们的钥匙而不是枷锁。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缺一环而不可,而要根据不同课题、不同内容灵活运用。

二、巧设问题,环环相扣

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三、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初中地理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事先收集的相关图片进行课堂教学,单纯依赖教师的说、教难以取得成效,它必须借助地球仪、拼图、各种挂图或者借助幻灯片、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图也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开发和兴趣的培养。

1.在实践的教学中,训练学生会读地图的能力

学生对地图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许多同学对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读绘图能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可尝试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训练。首先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版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说图。对挂图或版图,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个大洲,各大洋被哪几个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个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再次绘图。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的地图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2.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形,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增强读地图的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运动”这节课时,用多媒体模拟“地球运动”,一束平行的太阳直射光线从同一侧照射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的地球上,交互控制这束平行光线,以地心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线围绕地球转动,各地亮色的昼弧与暗色的夜弧随着太阳直射光线的季节移动,同步直观地演示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学生营造一种遨游太空的直观情境,对更好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3.巧用身体资源,形象记图

篇2

[片段一]体积概念教学片段

我有幸听到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其中体积概念的教学,教法细腻,别具一格。这位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步:使学生理解“什么叫空间”。先让学生拿出抽屉里的书包,用手触摸抽屉里,感受抽屉里有空间;再让学生把书包放回课桌里,用手触摸,感受抽屉里有一部分空间被书包占据了,原来的空间变小了;最后出示一只空的量杯,慢慢地往量杯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得出量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空间越来越小。学生在饶有趣味的触摸和观察中,对“空间”这个抽象的词语充分地理解了。

第二步: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空间的大小”。老师出示一个装满面团的盒子,然后,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揿到面团中,有一部分面团从盒子右面上的孔中挤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探索思考,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踊跃讨论,得出被挤出来的面团的大小就是小长方体木块所占空间的大小,最终概括出体积的概念。

[思考]本例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这一定义的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教学空间的大小,先静态的——让学生感受拿出、放入书包的空抽屉的空间大小,再动态的——让学生感受往量杯里倒水,逐步感受空间的大小;教学体积的概念,由挤压出的面团形象感受……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十分细致,使此细节犹如竹笋,随教学的展开,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从而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二、砥砺教学细节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特征

[片段二]长方体表面积教学的引入

笔者曾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的引入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面,紧接着出示六个长方体立体透视图,要求学生按要求把各面描上阴影(如右图),接着指出围成各个面的边,说一说各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再进入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教学……

[思考]数学学习历来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其实只要教法得当,同样可以带来生动有趣的效果。

你瞧,这一细节教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学生在描面时的认真劲儿,回答问题时的踊跃气氛,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生动活泼啊!当侧面描好后,长方体的六个面借助“透视”准确而又鲜明地显示出来,从而架起了一座从形象到抽象的桥梁。

三、砥砺教学细节应动态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 转贴于

[片段三]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已经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老师这儿有两道题,请同学们练一练。

幻灯投影出第一道题:用分数表示右图1-4中的阴影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4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5。

师:刚才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 表示,现在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生1:用 表示。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2份。

紧接着教师又在图5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6。

师:这时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呢?

生2: ,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4份。

师:对!回忆一下这幅图前后变化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阴影部分的大小始终没有变,但所表示的分数却变了。

生4:我发现同一块阴影部分,既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还可以用 表示。

生5:我发现了 = = 。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82-01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在课堂中学习,我们在课堂中成长。课堂让我们摒弃愚昧和狭隘,懂得知识的浩瀚;课堂让我们克制虚荣和贪欲,感知人世的真善美,因而课堂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是学生美好的精神之旅。课堂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和个性魅力的舞台,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绿洲,因而课堂也是教师最精彩的人生。

传统课堂,教师大多从教的角度思考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总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路线推进。除了几个尖子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学生往往充当听众的角色。尽管民主化思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教师上课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设置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往往陷入教师为了问而问,学生为了回答而回答的窘迫局面。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难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其实,教学从实质上说就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活动。如何让学生尽情享受课堂教学,体现这种实质,在课堂教学中应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讲析为中心到以语言实践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形式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的转变。试作粗浅探讨。

1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地方

课堂聚集着几十个不同志趣和心向的年轻生命,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激活。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要做“主角”。教师在进教室之前,要抛弃各种杂念和不良情绪,全身心投入,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以情动情,以情悦情。教师要做“导演”。一堂课一个演员,一种声音,是没有生命力的,起伏呼应,和声共鸣,师生一起用生命气息和情趣才能共同奏出课堂的优美旋律和乐章。

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安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通过对话,把课文读熟、读通;获取信息并联系实际加以体验;找到自己的欣赏点,并能结合以往的经验谈出自己的感觉;找出自己心存疑惑或难解之处,做上记号;发现自己的不同理解,勇敢提出质疑,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课堂是智慧生成的地方

每个走进课堂的人都应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求知的愿望,并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课堂要得出结论,更要有过程的体验和对结论的怀疑批评和修正完善。课堂是师生交往、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绿洲。

在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知识的传授变成为学生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使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对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感悟作品,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学生、教师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个性的充满爱心的多向交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3 课堂是自由开放的地方

篇4

(一)形象比喻,巧用修辞。

在地理教学中,比喻、拟人、类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可增加语言的效力,把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有的同学会问:“头顶离太阳近,为什么气温会低呢?”教师说:“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学生立刻心领神会。

(二)引入故事,变形夸张。

教师可以把问题故意夸大,学生会产生极大的疑问和好奇,从而使学生对此加深印象,加上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把握问题的实质。

例如:在讲我国三大火炉时,可给学生讲《中国热都――武汉》的故事:地府中有一个小鬼犯了法,阎王大怒,当场要施以酷刑下油锅。不料,小鬼下了油锅后,面不改色,浑浑然不以为是。阎王大惊,向左右问道:“这是哪里来鬼?”左右答曰:“武汉来的。”课堂气氛迅速的活跃起来。

(三) 总结口诀,婉言释义。

地理学科是一种综合学科,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并不深,在教学中,可以把难点巧妙的转化成口诀,使语言简洁意赅。例如:在讲热力环流力时,由于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在画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时,总结口诀为:高高低低(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地处凸)。学生容易理解,还不出错。

(四)借用漫画,学科整合。

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课堂上使用一些合适的漫画,既能够说明问题,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

(五)巧用妙言,精选俗语。

在地理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幽默语言,可使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使学生在笑声中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接受与理解新知识,其效果远胜与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

例如:在讲到目前我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时可以说:“现在我国人口主要由农村涌往城市,这叫做农村包围城市;从内地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这叫做孔雀东南飞。”这样学生的情绪变得一下子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产生同步效应,从而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

再如:讲江南水乡的河流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教师可以用“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不洗马桶盖”来表述,既形象又幽默。

(六)自我调侃,沟通感情。

一个性格开朗,幽默风趣的老师,不但能调侃他人,更应心胸开阔。有勇气自我调侃,使学生感觉老师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也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有着挫折失败,欢乐和成功的人,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例如:地球的运动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自转时,把某个学生比喻为太阳,教师比喻为地球,把身体的前方比喻为东半球,身体的后方比喻为西半球。教师可以以双脚为轴,头部随着身体转动,来演示地球运动和昼夜现象。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更愿意接受他,喜欢他,从而乐于接受老师课堂讲课的内容。

二、地理教学幽默的运用原则

幽默风趣,既是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追求的一种效果,更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力的教学手段。于漪说:“风趣,幽默,不可滥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幽默的适当性。

(一)适度性原则。

教学中幽默的运用,要服从于教学的需要,做到幽默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在设计幽默时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手段,要始终服务与教学的目的。教学课堂上的幽默,内容必须高雅、健康,要使学生从中产生深思,得到教育,获得启发。

(二)适时性原则。

教学幽默要达到恰到好处的运用效果,就要在适当的时间引入幽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运用的最佳时机。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心理疲劳时,幽默作为调味剂,便可刺激学生的神经,使学生的精神振奋,恢复精力,投入学习。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43-01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帮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情境教学成为丰富小学生语汇、发展小学生语言的极好途径,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

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我们只有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无拘无束的飞翔,才有可能培养和发现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的萌芽。作为教师就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配有色彩缤纷的插图,图与文的内容是相通的,一幅图往往是表示课文的某一片段,甚至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借助插图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运用图片展示再现情境时,教师加以指导和启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角色表演,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伟大感到骄傲。”那便是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候,学习效率自然理想。语文课堂上若运用角色表演便可达到如此境界。小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比较强烈,如果让他们如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己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就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最能动人情感,它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所以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用富有感染性的乐曲,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优美的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使他们迅速进入一个和谐、优雅、静美的境界,优化他们的学习环境。运用实物,创设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适当的实物展示便能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便如教读《称象》,课前让学生到电脑室,让他们认识一下电脑。实物展示已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它们,有了实感体验,学生就更好地理解课文,上课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篇6

苏霍姆林期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那么就会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我们应该明白:情感可以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有快乐、喜悦、自豪等,它们与某种需要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积极情感,使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动力。

一、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巧的动力,而它的源泉在于能为学生揭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学生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奥秘面前的惊奇感,并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从中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譬如:笔者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先并不急于要求学生读课文、分层次、概括层意等,而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后,复述见到的情境。学生对录像片中的优美图景、动植物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新奇感,观后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畅谈看到的录像。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发言中的不足和错误,但这时学生的发言多是客观的叙述,缺少生动具体的描绘,不能使人领略到录像中的美感,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怎样才能传达出录像中的美感呢?于是在此基础上,引出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春天来临之后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它们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寻找和分析,学生明白了朱自清先生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充满了情趣和美感。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又让学生看录像,并要求学生给录像片配上生动具体的解说词,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学生交流后,再播放录像中的解说词,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剖析与原解说词有许多语句是相同的。同学们从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课堂上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进行学习和思考,主动性大大加强了,学习兴趣也深厚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把我们的生活带进去,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把接受问题的新鲜感和亲切感转化为兴奋和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拓展思维,调动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可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许多知识讲了好几遍就是不能掌握;许多浅而易见的道理就是不能理解;许多感染力极强的情感就是不能接受。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识记、保持、再现等枯燥乏味的劳动,而没有借助于人的积极情感,把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功感、紧张感等积极情感因素引到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定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学生一定会变得更加“聪明”。

三、架设桥梁,沟通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人类积累的认识、思想观点等精神产品转给学生的传递过程,完成这一过程的介质是情感因素。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古今中外的文章,由于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知识的局限,生活体验的缺乏,即使最优秀的文艺作品,学起来也会兴致不高。但是,如果教师先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然后带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去诱发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学生的感情和作品中的节拍起伏跳荡,并创立美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深一层明确情理,这样,学生学习便会有趣味,并会将积极健康的情感不断强化,不断升华。譬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枣核》一文时,将“清静、悲凉”的情感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又成功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到了这一情感,并补充交代了有关背景知识,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火花。

总而言之,情感因素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希望我们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切合实际地加以运用。

二、结合地理知识,树立大环保理念

以北京大气污染这一事实,让学生通过大气这一部分认识到,北京大气污染会导致全球大气恶化的可怕后果。据美国和日本相关人士的研究表明,随着季风运动,导致大气的运动,逐渐的,这些污浊的空气会飘散到世界别的区域,导致酸雨的产生。因此,学生在认识到这一问题后,不在片面的认识问题,而是深刻的认识到,人类的居住环境需要全球的人类共同努力,才会改善。自己作为高中生就要从自身做起,保护好我们可贵的环境。

我让学生积极探讨,想想从自身做起,应该注意什么。他们讨论得很热烈,每个小组,最后形成了书面的记录:不焚烧塑料,不乱吐口香糖,看到有人焚烧垃圾或秸秆进行及时的劝阻,不乱丢垃圾,多植树造林,净化空气。保护植被,不乱砍乱发。看到他们的举措,我很欣慰,环保意识,就应该从学生做起。

三、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作法

篇7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 教学方法 调动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乐学、善学,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兴趣的源泉何在呢?首先教师要课上得有趣,“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旅游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呢?

一、增加相关阅读量,开阔视野

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提升人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刚进入本专业学习的时候,对专业本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有趣的和专业相关的课外读物,如《每天懂一点心理学》系列、《跟着电影去旅行》、《社交礼仪大全》、《中国国家地理》、《服务案例分析》等,通过阅读来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增加学习兴趣,且能开阔视野。

二、扣住好奇心,动之以情境

刚刚进入此专业学习的学生对这个专业以及所学习的专业课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来努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 比如,《旅游心理学》、《旅游概论》是知识性专业技术课,学生必须掌握,但往往又十分枯燥。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为了避免课堂的沉闷,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对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想方设法,创设出其不意的适当情境,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例如,一曲优美的音乐、一首著名的诗词、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幅生动的画面等等。再如,《旅游地理》也是一门专业课。它着重介绍我国主要旅游区主要的旅游资源概况,包括地理要素、主要旅游景点以及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这些学生都很难身临其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播放一段介绍旅游景点的片子,展示一幅旅游地图,开展一次模拟导游讲解、观看一个景点画面等,创设丰富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坚持实践法,从理论到技能

陶行知创造教育论著名的观点“教学做合一”指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去创造”。因此,在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动手去学、去做。如在《旅游地理》的教学,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地的自己熟悉的景观,教师在介绍导游讲解的方法和要领时,让同学们模仿训练,这样,学生由理论到实践,从而掌握了基本技能,让同学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看景不如听景”,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导游讲解水平和技巧。在学到旅游区划时可以让学生来设计一些旅游线路,并在课堂上展示讲解。除此以外在中餐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中,我们都是以实践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所以,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实践,巩固知识并掌握技能。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促使教师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模仿,纠错,实践,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使学生从依赖教师到独立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基本过程。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旅游专业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制作各种课件,则能很好地将知识要点、景点介绍、操作示范、服务程序等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典型例题和课堂练习题,缩短了板书的时间,明显提高教学效率。若配合画面的播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设疑、点拨,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创新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新和改革旅游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应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根据评价的目标,每个学科的特点与要求,评价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等,注意避免评价方法与方式单一,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职业中学学生评价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评价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避免生搬硬套。不但评价旅游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评价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等,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篇8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投影、录音、电视、VCD等媒体,“声形并茂”地刺激学生感官,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等缺点。比如《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师很难运用语言来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地了解了地球的公转轨道是美丽的椭圆,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看了演示,学生不仅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优美轨迹所折服。多媒体授课中,直观、生动、动感的优势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突重化难 提高质量

地理课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对传统教学中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更为方便,可以采用加大或变化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将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核心词语用醒目的颜色突出,加深学生印象。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3 利于反馈 便于交流

传统的地理教学内容最后是布置学生作业,学生在课后进行完成。这样一方面不方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另一方面练习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多媒体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反复性练习,形式多样性。这些新颖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利于查漏补缺。

4 化静为动 培养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

篇9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生成过程,无论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完美,课堂中总会出现一些“预设”之外或突如其来的教学情景,这就是偶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教学机智,进行恰当处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顺利进行。

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机智的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其实质就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一、探究要素: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的要素

(一)高尚的道德修养

加拿大教育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曾说:“教育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环境突变造成,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

(二)广博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教学机智的层次,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为教师的教学机智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对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指点迷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要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拥有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只有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运用浓厚文化底蕴“武装”自己,才能在意外发生时“转危为安”。

(三)丰富的教学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把教学机智与所谓临机一动扯在一起是荒谬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积累多种“处方”,遇到意外事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主动权,才可能在“风云突变”中“化险为夷”。

(四)灵活的驾驭能力

当课堂意外事件发生时,要求教师能够冷静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的激动,冷静地对待学生。迅速地捕捉学生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表情等,做出快速、有效地反应。

二、实施策略: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用心挖掘资源促进生成

例1:七上《享受学习》这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学习很辛苦,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过了几分钟,我请一位女生回答,结果她说“为了赚更多钱”,听到她的回答,全班也哄堂大笑。随即我一想,何不借此进行答题指导,于是我说道:“她的回答看出至少她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回答存在不足,你们帮她分析一下?”听了这话,同学们马上相互交谈起来,最后同学归纳:回答太口语了,没有学科专业术语;没有从多角度、多方面回答问题。看到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我马上引导:“你们可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等分析。”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对学习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本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利用错误纠正答题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随时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引领,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2.善于借助意外延伸教学

例2:上《珍惜新起点》这课内容,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布置完作业,却听到有个学生正嘀咕道“这个题目真没意思?”我就笑着问道:“哪题没意思?”那个学生看我没有生气,就说道:“这个活动探究题:设计个人名片。按照上面的格式设计,名片太没有个性。”听了学生这么一说,我感到很惊讶,我何不让他们自己自由发挥,进行创意设计。于是我说道:“说得不错,我觉得名片应该有个人风格才有特色。看来我们同学还会研究作业的质量,建议值得采纳。”我马上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创意设计“个人名片”,要求学生用另外材料进行设计有个性的“个人名片”。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本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处理,灵活地应用教学机智,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使整个授课空间在无形中得到延伸。

3.灵活利用生活联系课堂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中要随时把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本例中,教师在课堂即将陷入僵局时,灵活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例子进行教学,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容易理解,又保证了课堂的顺利、有效开展。

4.巧妙运用语言转化行为

幽默语言的巧妙运用,仿佛教师手里无形的教鞭,是特殊的传播教育思想的工具,是密切师生关系、创造新型师生(上接第64页)

关系的纽带。本例中,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巧妙引入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尊重的同时,又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智慧。

三、反思效果: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从“事故”变成“故事”

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环境突变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天气突变、课件无法正常使用等等,如何处理教学环境突变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严峻挑战。例3中,停电确实是教学中难以预料的“事故”,而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将意外“事故”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会出现错误或失误的答案。例1中,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对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巧妙地加以处理,借机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真正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拓展思维的空间,深化探究的兴趣,推动课堂逐渐走向开放。

(三)维护学生人格尊严,课堂从“危机”走向“和谐”

课堂教学难免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言行,可能是故意的挑衅,也可能是无意的失误。如果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就能让一个学生违纪行为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例4中,教师利用自己的幽默、风趣化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即将爆发的危机,既解决了问题,又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使学生更加的敬重老师,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四、注重方法: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积累

(1)勤学习是吸取教学机智的渠道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教学智慧源于点滴的学习和积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新理念,也要学习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把读书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2)勤反思是增长教学机智的关键

教师平时要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只有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

(3)勤实践是产生教学机智的源泉

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反馈,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才可称得上为精湛的教学机智。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

【参考文献】

篇10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益和出效益,成了许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已迫在眉睫。加上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上好课,就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远航。

一、语言精准、简洁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进行思维的工具。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渊博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要精准无谈,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辞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准确揭示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给学生以清晰分明的正确认识。如果词不达意,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捣乱学生思维。如讲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就不能说回归线。如某地在北纬40°简写是40°N,而不能写成40°,把符号给忘记写了。

教学语言要 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嗦重复,要简而简明,使学生即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中国有一个临国是哈沙克斯坦,就不能说什么斯坦、再如:比例尺是三百万分之一,就不能说三后面带六个零,这样使学生不便于记忆。

二、语言幽默、风趣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地理课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学生上课很容易疲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颇有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箴言等,使讲课富有趣味性,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达到知识的彼岸。

如我在讲《中国人口》时就插入卓别林的幽默笑话,讲的是卓别林要去朋友家去玩,从早上等车一直等到下午都没等到车,原因是人太多无法挤上去,眼看就只有最后一班车,卓别林非常着急,车来了是空车,卓别林高兴的上了车,谁知在车快要开动的时候,来了一大群人,把卓别林从后门给挤下车。这个故事讲完全班哄堂大笑。

再如讲《中国民族》的时,跟学生讲马头琴的来历,傣族泼水节的起源。在讲中国天气时,我就叫学生上讲台来扮演播音员播放天气预报。这个学期我还用网络歌曲《小苹果》来教学生学习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效果不错哦。

事实证明,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耐人寻味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感动和吸引力,可以收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活跃中枢神经,增强学生大脑的接受力和思辨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语调抑扬顿挫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体现。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足,雄伟高俊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有民族风情的青藏高原,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父神工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文字把学生仿佛走近一副副逼真的画面,激起他们队地球的热爱,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与兴趣。在讲亚洲区域时,我深情的朗诵《亚洲雄风》的歌词,把学生仿佛宽阔无比的亚洲。在讲黄河时,用低沉的音调朗诵了黄河的忧患,仿佛学生看见了灾难来临的悲惨的画面。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要压抑自己的感情,要让感情流泻,该笑则笑,该惊则惊。。。。。。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课堂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大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迹,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

四、肢体语言运用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体现。

肢体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摇头、手势和其他动作等。面部表情还可配合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眼神能表达反对、赞美、鼓励等意向;与教学配合适当的手势语能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牵制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身势语以潇洒利索、自然得体的身姿带给学生良好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重视有声语言,还要注意肢体语言,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有时候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好效果。美国心理学家也试验证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

1、充分运用面部。比如我在讲自然环境时,面部惨白的说“地球已千疮百孔,资源将被耗尽,如果再不保护地球,人类将毁灭在自己的手中。”说完下课,同学们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2、运用手势。如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不说“请举手”,而是自己做个举手的动作,这时学生就会领会的举起手来,当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或鼓掌表扬。在讲南极洲时,我学企鹅走路的样子,弄得学生满堂大笑。

3、运用眼神。在课堂中每当教师注视学生的次数增多时,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就会提高。当发现有学生违法课堂纪律时,我们不必要直接提名批评,而是用严厉而期待的目光提醒她,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肢体语言作为一门艺术应充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和运用,做到自然得体。像著名指挥家的指挥能让即使听不懂音乐的人,也能从肢体语言上辨明其意,这样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魅力。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地理教学语言,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语言的有效率,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黏住每一颗求知者的心灵。

篇11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取代的。作为直接耕耘于中学地理教育阵地的每一位成员,在目前“转轨”阶段地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面前,再不能永无休止地怨天尤人、消极悲观和无视现实地盲目抗争,也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涉及的教育本身和社会各方面深层次的问题都完满解决后,来自然而然地走出困境,而是应当积极、理智且勇敢地闯出一条新路,首当其冲地从困境中“突围”出去。这就需要站高望远,在全国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认识到原来高考科目的设置方案,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在高考已取消地理达数年之久的负效应面前,我们在积极多方争取国家尽快地出台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高考新方案的同时,也决不能把地理教育的命运只附着在高考这一棵树上,而是应当面对现实,充分利用高考不考地理的“松绑”机会,在认真总结过去地理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教育、教学形势,适时地抓住获得生机、发挥优势的各种有利因素,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由衰转兴。

二、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

近年来,拟订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地理教材改革的步伐很快,今后还将继续改革。要适应这一变化,广大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使地理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标准。 教师要特别重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各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它们所处的层次和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实施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理教学的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目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研活动应注意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教学时能够力求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和总体控制,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和地理教研员,要及时发现和推广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努力牵线搭桥,沟通信息渠道,提供条件,达到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提高的目的。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创造良好的地理教研环境。要加强和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形式。应在备课、讲课和评估诸环节上制订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实施方案,以引导和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55

要做好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弄清楚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所谓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规划地理教学活动流程,以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内核,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目的,以解决地理教学问题为宗旨,针对不同的地理知识属性、教学环境进行分析,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而通过有效设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促进地理新课程的有效落实。所有一切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都可以作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对一些时下流行的教育理论M行整理、归类,并分析如何运用每种理论来指导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一、 应用系统理论,整合地理教学因素

系统理论把教学设计也视为一个系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分析方法论。地理教学系统是由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运动系统。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教学系统则良性运行,教学效果才成倍增加。系统科学理论能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指导。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能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一)整体原理及对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整体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运用整体原理指导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设计,要树立全局、整体观念,从地理教学目标制定,到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

(二)有序原理及对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有序原理认为,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都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事物才能顺利发展。设计教学过程既要符合学生认知的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还要遵循学科内部逻辑的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教学规律的由地理现象到地理原理的顺序。例如,在讲“三圈环流”前,先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正向迁移。

(三)反馈原理及对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实行课堂教学方法和环节的及时调控,致使教学低效或无效。地理新课程下教学设计可以通过提问、练习、判图、实验摸拟、制图绘图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反馈;通过设计研究学习、探究学习、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行“过程与方法”的反馈;通过学生协作能力、表达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的态度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馈。总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时应体现反馈原理,将课堂反馈作为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来设计,通过反馈改进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二、广采学习理论,达成地理学与教的变革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学者加德纳(H.Gard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系统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个体有着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一动觉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九种智能不同的组合方式,使得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问题,对学校教育而言,“学校里没有差生”。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为地理新课改注重学生差异和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差异设计、教学评价差异设计、提问水平层次设计等提供现实指导。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广泛应用于各国课堂教学。其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注重“情境”“认知”“协作”“学习环境”“信息资源”对学习的支撑作用。教师的任务不再是传递与灌输知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信念等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倡导合作教学、交互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们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一方面尽量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另一方面采用真实或逼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再者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设计“协作学习”情境。例如,在地理事实性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中,设计在家乡亲历观察、调查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设计和捕捉现实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在地理原理学习中,设计和列举生活中的案例,或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理成因和规律“可视化”,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提高学生同化知识的能力。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R.Rogers),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关心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把教学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把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教师在“非指导性教学”中作为“促进者”,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它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习者尊严、价值,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交流学习体现自我实现。

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进行赏识教育,“鼓励自信心,发现闪光点”,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作用。这些理念都蕴涵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在进行新课程下地理教学设计时,要因时制宜地把课堂和自然还给学生,特别是针对不同地理知识属性和主题有选择性地设计讨论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课堂教学方式。例如,设计“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讨论式教学,允许学生自由提问、讨论发表不同观点的见解,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维持某种有益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并接受W生的咨询,适当给予学生帮助。

三、融合地理教学理论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地理教学理论既衍生于通识教学论,又注入了地理学科特性的新鲜血液,是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反映,成为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教学设计吸收地理教学理论,能促进学生地理智慧成长。地理教学理论认为,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人地关系既是地理教学的核心观念,也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论、方法论。而提出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它包括:

(一)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即地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和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的能力;

(三)“研究”能力,包括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与设计研究探究方案的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地理教学设计应贯彻地理教学的核心观念和培养学生具有地理的核心能力,使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种种表现、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深受以上三种理论的影响,这些理论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教学理论指导了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传播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选用教学媒体的技术。地理新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只有建立在以上三大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4。

[2]李家清:地理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1期。

[3]李家清:走进新课程:论地理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创新,地理教学2004年第10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