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0: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又要合乎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锁定知识的“生长点”;教学过程设计凸现“动与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开放的教学方法。编写时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而应该在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前提下,注重梯次配置,关注到不同个体。我县目前大力倡导的“导入、自学、探究、训练、堂清”五环探构教学模式,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工具,要让模式成为我们的钥匙而不是枷锁。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缺一环而不可,而要根据不同课题、不同内容灵活运用。
二、巧设问题,环环相扣
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三、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初中地理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事先收集的相关图片进行课堂教学,单纯依赖教师的说、教难以取得成效,它必须借助地球仪、拼图、各种挂图或者借助幻灯片、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图也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开发和兴趣的培养。
1.在实践的教学中,训练学生会读地图的能力
学生对地图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许多同学对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读绘图能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可尝试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训练。首先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版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说图。对挂图或版图,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个大洲,各大洋被哪几个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个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再次绘图。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的地图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2.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形,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增强读地图的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运动”这节课时,用多媒体模拟“地球运动”,一束平行的太阳直射光线从同一侧照射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的地球上,交互控制这束平行光线,以地心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线围绕地球转动,各地亮色的昼弧与暗色的夜弧随着太阳直射光线的季节移动,同步直观地演示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学生营造一种遨游太空的直观情境,对更好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3.巧用身体资源,形象记图
[片段一]体积概念教学片段
我有幸听到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其中体积概念的教学,教法细腻,别具一格。这位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步:使学生理解“什么叫空间”。先让学生拿出抽屉里的书包,用手触摸抽屉里,感受抽屉里有空间;再让学生把书包放回课桌里,用手触摸,感受抽屉里有一部分空间被书包占据了,原来的空间变小了;最后出示一只空的量杯,慢慢地往量杯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得出量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空间越来越小。学生在饶有趣味的触摸和观察中,对“空间”这个抽象的词语充分地理解了。
第二步: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空间的大小”。老师出示一个装满面团的盒子,然后,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揿到面团中,有一部分面团从盒子右面上的孔中挤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探索思考,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踊跃讨论,得出被挤出来的面团的大小就是小长方体木块所占空间的大小,最终概括出体积的概念。
[思考]本例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这一定义的表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抽象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教学空间的大小,先静态的——让学生感受拿出、放入书包的空抽屉的空间大小,再动态的——让学生感受往量杯里倒水,逐步感受空间的大小;教学体积的概念,由挤压出的面团形象感受……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十分细致,使此细节犹如竹笋,随教学的展开,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从而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二、砥砺教学细节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特征
[片段二]长方体表面积教学的引入
笔者曾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的引入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面,紧接着出示六个长方体立体透视图,要求学生按要求把各面描上阴影(如右图),接着指出围成各个面的边,说一说各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再进入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教学……
[思考]数学学习历来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其实只要教法得当,同样可以带来生动有趣的效果。
你瞧,这一细节教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学生在描面时的认真劲儿,回答问题时的踊跃气氛,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生动活泼啊!当侧面描好后,长方体的六个面借助“透视”准确而又鲜明地显示出来,从而架起了一座从形象到抽象的桥梁。
三、砥砺教学细节应动态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 转贴于
[片段三]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已经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老师这儿有两道题,请同学们练一练。
幻灯投影出第一道题:用分数表示右图1-4中的阴影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4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5。
师:刚才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 表示,现在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生1:用 表示。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2份。
紧接着教师又在图5上叠合上一张覆片形成了图6。
师:这时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呢?
生2: ,因为这幅图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4份。
师:对!回忆一下这幅图前后变化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阴影部分的大小始终没有变,但所表示的分数却变了。
生4:我发现同一块阴影部分,既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还可以用 表示。
生5:我发现了 = = 。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82-01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在课堂中学习,我们在课堂中成长。课堂让我们摒弃愚昧和狭隘,懂得知识的浩瀚;课堂让我们克制虚荣和贪欲,感知人世的真善美,因而课堂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是学生美好的精神之旅。课堂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和个性魅力的舞台,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绿洲,因而课堂也是教师最精彩的人生。
传统课堂,教师大多从教的角度思考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总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路线推进。除了几个尖子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学生往往充当听众的角色。尽管民主化思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教师上课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设置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往往陷入教师为了问而问,学生为了回答而回答的窘迫局面。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难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其实,教学从实质上说就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活动。如何让学生尽情享受课堂教学,体现这种实质,在课堂教学中应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讲析为中心到以语言实践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形式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的转变。试作粗浅探讨。
1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地方
课堂聚集着几十个不同志趣和心向的年轻生命,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激活。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要做“主角”。教师在进教室之前,要抛弃各种杂念和不良情绪,全身心投入,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以情动情,以情悦情。教师要做“导演”。一堂课一个演员,一种声音,是没有生命力的,起伏呼应,和声共鸣,师生一起用生命气息和情趣才能共同奏出课堂的优美旋律和乐章。
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安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通过对话,把课文读熟、读通;获取信息并联系实际加以体验;找到自己的欣赏点,并能结合以往的经验谈出自己的感觉;找出自己心存疑惑或难解之处,做上记号;发现自己的不同理解,勇敢提出质疑,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课堂是智慧生成的地方
每个走进课堂的人都应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求知的愿望,并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课堂要得出结论,更要有过程的体验和对结论的怀疑批评和修正完善。课堂是师生交往、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绿洲。
在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知识的传授变成为学生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使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对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感悟作品,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学生、教师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个性的充满爱心的多向交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3 课堂是自由开放的地方
(一)形象比喻,巧用修辞。
在地理教学中,比喻、拟人、类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可增加语言的效力,把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有的同学会问:“头顶离太阳近,为什么气温会低呢?”教师说:“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学生立刻心领神会。
(二)引入故事,变形夸张。
教师可以把问题故意夸大,学生会产生极大的疑问和好奇,从而使学生对此加深印象,加上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把握问题的实质。
例如:在讲我国三大火炉时,可给学生讲《中国热都――武汉》的故事:地府中有一个小鬼犯了法,阎王大怒,当场要施以酷刑下油锅。不料,小鬼下了油锅后,面不改色,浑浑然不以为是。阎王大惊,向左右问道:“这是哪里来鬼?”左右答曰:“武汉来的。”课堂气氛迅速的活跃起来。
(三) 总结口诀,婉言释义。
地理学科是一种综合学科,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并不深,在教学中,可以把难点巧妙的转化成口诀,使语言简洁意赅。例如:在讲热力环流力时,由于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在画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时,总结口诀为:高高低低(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地处凸)。学生容易理解,还不出错。
(四)借用漫画,学科整合。
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课堂上使用一些合适的漫画,既能够说明问题,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
(五)巧用妙言,精选俗语。
在地理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幽默语言,可使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使学生在笑声中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接受与理解新知识,其效果远胜与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
例如:在讲到目前我国的人口密度分布时可以说:“现在我国人口主要由农村涌往城市,这叫做农村包围城市;从内地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这叫做孔雀东南飞。”这样学生的情绪变得一下子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产生同步效应,从而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
再如:讲江南水乡的河流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教师可以用“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不洗马桶盖”来表述,既形象又幽默。
(六)自我调侃,沟通感情。
一个性格开朗,幽默风趣的老师,不但能调侃他人,更应心胸开阔。有勇气自我调侃,使学生感觉老师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也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有着挫折失败,欢乐和成功的人,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例如:地球的运动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自转时,把某个学生比喻为太阳,教师比喻为地球,把身体的前方比喻为东半球,身体的后方比喻为西半球。教师可以以双脚为轴,头部随着身体转动,来演示地球运动和昼夜现象。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更愿意接受他,喜欢他,从而乐于接受老师课堂讲课的内容。
二、地理教学幽默的运用原则
幽默风趣,既是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追求的一种效果,更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力的教学手段。于漪说:“风趣,幽默,不可滥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幽默的适当性。
(一)适度性原则。
教学中幽默的运用,要服从于教学的需要,做到幽默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在设计幽默时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手段,要始终服务与教学的目的。教学课堂上的幽默,内容必须高雅、健康,要使学生从中产生深思,得到教育,获得启发。
(二)适时性原则。
教学幽默要达到恰到好处的运用效果,就要在适当的时间引入幽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运用的最佳时机。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心理疲劳时,幽默作为调味剂,便可刺激学生的神经,使学生的精神振奋,恢复精力,投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