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0: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配电网工程管控

篇1

利用配电网施工工程过程管控研究与分析来解决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业务流程多样化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实现了对电力工程项目集约化管理。经过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的不断完善,公司逐渐形成了标准化的工程过程管理流程,该项目的研发提高工程本体的总体建设水平,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1 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1.1 工程项目管理难点

1.1.1 沟通

目前电力配电网施工工程建设所需的部门和单位较多,传统利用会议、文件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沟通传递,效率低,流转节点不明确,管控困难。

1.1.2 数据

电力施工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的的数据量大,有关项目进度、投资、质量、合同等信息会根据实际变化,业主也难以准确把握,那么精准掌握动态数据汇总,难度大。

1.1.3 文档

施工工程所需图纸、文件、资料、收据等文档,目前多以纸质版形式保存,数量大,各项信息查找和保存难度大。

1.2 工程过程管控国内外研究概况

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电网建设具有区域和技术性特点,相应技术标准差异非常大,在国家电网没有与国外机构开展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合作开发的前提下,国外开发的电力工程管理要适用于国网公司现状是根本不可能的。正是由于国网公司自身独有的技术、管理特点,造成目前国外软件开发商如果涉足国内电力行业软件系统开发,必须与国网公司密切合作,将其软件技术优势和国网公司的实践优势紧密结合,才能开发出技术先进、适用性强的管理平台。

2 工程过程管理平台设计

2.1 技术要点

图1:平台设计框图

如图1所示,采用SSH框架:SSH为一个集成框架,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短期内搭建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

2.2 平台介绍

工程过程管理系统是专为企业量身定制,与公司组织机构及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紧密结合的软件。工程过程管理系统涵盖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帮助企业提高流程管理效率、加强工作监控,实现企业价值链信息全联通,让员工、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工程管理系统中高效协作。甬城配电网建设有限公司的工程过程管理系统建设流程图详见附件1。

3 工程过管理新模式要点分析

3.1 通过对项目进度查询、收款明细查询、分类查询

将一系列复杂的统计工作简单化,实现对工程实时掌控,加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控。

分类统计显示区域,统计工程数量、工程金额、小区变工程数量、小区变工程金额,将数据直观展现出来。

3.2 文件统计查询

将各个部门资料进行归档分类整理,完整、准确、系统的反映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了管理规范化、电子化、信息化。

3.3 项目收支出查询

合同金额减去结算金额、材料金额及分包金额,实现了对资金的全面掌控,深化财务管理,全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3.4 消息提醒管理

消息提醒是根据RTX软件读取工程过程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分析后对工程管理系统的用户做的提醒功能。提醒页面在电脑右下方显示,上一步操作人的信息提交流转操作完成则下一步操作处理人就可以收到系统提示消息,实时及时沟通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电力配网运行中工程过程管控改进措施

通过对平台的设计、使用研究,需要对目前电力配网运行中工程过程管控改进。提出以下措施。

4.1 强化项目立项管理,减少项目变更

从工程立项,到初期设计,到施工中的招标管理、工程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监督,再到最后的工程竣工验收结算,电力配网管理系统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2 强化项目设计管理,保证物资供应

电力配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中涉及的电力设备材料也是复杂繁多,一旦项目设计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设备材料管理混乱。电力配网工程设计者在实际进行设计工作时会按照自己的操作习惯选择工程方案和对应的工程物资,不同的设计者有不同的习惯,这就造成了工程设计方案种类变多,工程物资种类增加。这不仅增大了工程预算的难度也对物资统计带来困难。

4.3 强化工程物资管理,控制领、退料环节

通过工程设计的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物资管理的难度,物资管理工作本身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以达到的更好的管理效益。通过优化系统资源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在电力配网系统中引用ERP管理系y可以有效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5 总结与展望

工程过程管理平台涵盖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帮助企业提高流程管理效率、加强工作监控,实现企业价值链信息全联通,让员工、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工程管理系统中高效协作。

将配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系统以及各类管控平台有机结合,制定施工、设计等一系列标准,实现信息、数据、人力、财力、物力的集约化、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周大雁.基于三维GIS的电力配网设施管理研究[D].广东:广东财经大学,2015.

[2]陈汝棠.东莞供电局电力配网缺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云南大学,2015.

篇2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电力工程程中,配网担负着分配电能的任务,是电力系统与客户联系的纽带,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不少公司对施工技术没有进行有效管理,返工或者造价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于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的总结和探讨就有比较实际的价值,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对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有效地管理。

一.制定施工前的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

确定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是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前非常必要的环节,很多电力施工项目得不到合理施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没有详细并且合理的方案,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方案和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因此在中途时会出现返工或者重新设计的现象,这不仅会增加项目的造价,更会使项目工期延迟。一个好的方案必须要有可行性,因此在施工方案确定时要仔细研究它的可行性,另外在可行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情况,尽可能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才是好的方案。除此之外,对于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必须考虑到注意事项,尤其是安全问题,这是重中之重。电力施工和其它的施工不同,如果操作不好,它就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在施工时进行停电操作,实在不行应该让施工人员与高压线或者带电的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绝对和电绝缘,其衣服等也必须绝缘并且不容易产生静电,同时佩戴相关的工具,这样就可以保证其生命不会受到威胁,规范这些注意事项就不会给施工人员造成人员伤害等情况,从而使管理过程更加合理并且人性化。确定好施工前的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项目的施工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从而在前期减少了电力配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繁琐或者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流程管理

从目前的10kV电力配网工程项目来看,流程管理还是很欠缺,这既和管理者有关也有与施工人员有关,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对流程的监控。流程管理的重点是规范施工操作与工程进度,从第一点我们知道,必须在施工前确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但光有计划还不够,需要使计划得到有力的执行才行,流程管理就是负责监督工程计划的实施,从根本上讲,流程的确定必须合理才能,拿项目的实施来说,先是双方签订合同,然后是设计出施工的方案,然后才是施工、验收结算。因此我们要积极按照工程法“五制”的要求严格规范工程流程管理,实现优质、高效、安全完成配网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并提出如下建议:(一)强化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加强创新设计思路,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二)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提高执行力,加快配电网建设步伐。(三)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提高事前事中控制力度。(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五)在抓进度、质量、安全、造价的同时,完善和规范招投标机制,做到公正廉洁,努力建设出优质工程。(六)完善物资管理工作,保障电网建设的物资供应。完善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管理,保证电网设备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有效地控制设备的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质量。

三.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

在管理过程中监管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一般来说,10kV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都是分阶段的,并且每个阶段施工完成之后就进行质量检测,在质量检测过程的监管于是就必不可少了。质量监管要按照严格的流程执行,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因为方便省事而省去必要的检测环节,尤其是关于安全方面的检测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因为这关系到施工人员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如果检测不到位,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还包括工程材料的监管,主要是防止技工过程中的材料不符合工程的要求,如电线电缆等,一定要加强监管,以免造成额外的损失,最好不要让施工人员或者其它相关人员与施工材料形成经济利益,防止其通过工程材料为自己谋取利益。除此之外,当发现工程质量不合理时,应该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其要建立在使工程造价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否则就会使造价增加,补救措施应该要尽可能简单,但同时要保证工程质量得到修复。

四.电力施工完成后的评估和总结

篇3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8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91

1 概述

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在特高压电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电网中,常规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均属于配电网络,且作为非环网运行的电能分配网络,结构相对复杂。目前我国配电网络的运行基础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部分配网设备老化、陈旧、技术落后、故障频发等问题不容忽视。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减少供需矛盾,要积极开展电网技术重难点项目攻关,提升电网运行技术水平,大规模推进配网设备改造升级,考虑超远期配网规划与建设等问题。配电网检修计划工作是基于配网检修、政府重大工程配套、客户业扩报装、电网改造升级等各类停电需求的综合,在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配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等领域的不断推广,常规配电网管理理念,包括设备运维管理、调控运行管理等并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基于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检修计划管控模式应考虑智能化电网运行实际,加强停电检修申报的过程管控,继而更科学、更有效地完成配电网结构的优化升级。

2 供电企业在停电计划管控过程中的短板

2.1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频繁停电之间的矛盾

计划检修停电的主要任务是将检修范围内的设备与运行电网隔离,开展相关设备检修、新投等工作。检修离不开停电,离不开倒闸操作,大规模的检修工作带来大量操作,必然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比如改变潮流分布、操作过电压、合环电流增大,设备本体缺陷甚至误操作造成的严重事故等。虽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永远是头一位,但大量的计划检修工作带来的频繁的停电和频繁的操作仍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

2.2 重复停电不满足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配网检修计划停电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运行的定期维护、实验、处理缺陷、业扩报装设备新投、电网改扩建工程、市政重点工程需要等。不同来源的停电需求有着不同的工程进度和节点要求,同一设备往往会因为不同需求而发生重复停电,影响供电范围内的各类用户正常用电。供电企业在提升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撑与服务水平的同时,牺牲了部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其矛盾点也是停电计划管控的关键。

2.3 检修计划的刚性执行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大

检修计划涉及需求申请搜集,边界条件校验,申请、图纸、设备参数等资料上报,确定施工方案、以月为单位检修计划并最终执行,整个过程周期长、节点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计划实施。部分业扩、基建工作因为“时间”和“现场”两大因素的不确定性,施工难度和外协难度无法提前掌控,因此制约停电计划不能严格把握时间节点,按计划执行。在各流程的专业要求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往往依靠习惯性做法、工作经验等进行管控,缺乏统一标准,弹性

较大。

3 影响检修计划管控的相关因素分析

3.1 全过程管控的制约因素梳理

按照检修计划管理的全流程流转,梳理上报、审批、执行、考核等环节中的制约因素:(1)停电需求的来源及性质,分电网检修、业扩报装、电网建设、市政工程等;(2)不同性质的工程前期准备情况及目前所处的节点;(3)该工程对时间节点的掌控情况,从上报到准备到执行是否严格按时间要求完成;(4)申报的停电时间是否合理;(5)工程所需物料是否到位,人员力量是否满足工作需要;(6)业扩报装及市政工程涉及路由协调及费用问题是否解决;(7)停电施工方案是否与设计方案一致;(8)现场环境是满足备停电及施工作业条件;(9)停电范围有无重复停电、有无保电任务、有无重要用户;(10)相关资料上报是否及时准确。

3.2 检修计划内控管理分析

检修计划流程涉及多个部门,且往往都是各自负责、自成体系,各业务流程无法全面对接,管理制度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直接造成了检修计划安排的多头管理,界面不清,出现管理空白点。各部门只对本专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维护,其他部门不能实时获取,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容易出现一个部门的停电计划执行后不久另一部门又提出相同的检修需求,造成设备重复停电。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基础管理问题,例如计划申报不及时、不规范,前期准备不足,执行过程中,相关资料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有待提高。

4 建立检修计划“过程评估”新型管控模式

通过对检修计划管控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月度检修计划在申报和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关条件不具备,例如现场、资料等,继而出现计划取消、改期现象,对管控工作带来难度。我们以检修计划的“严进宽出”为基础,以“优化过程管控”为向导,提出“过程评估”

理论。

“过程评估”是以“检修计划任务池”为平台,按照“年、月、周、日”的时间顺序,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停电需求建立过程管理档案,搭建“月度停电计划可执行性评估模型”,在月度检修计划申报前,参考档案数据,对该项计划的可执行性进行量化评估,对评估结果达到标准的工作列入月度计划执行。在此,量化评估是指选取影响检修计划管控的因素,例如施工方案、物料准备、现场施工、外部协调、综合检修、用户送电需求、重复停电、新投批准、方式调整、定值整定、重大保电任务、安全校核等(在此不考虑天气因素),以5%~20%槿ㄖ胤峙洌引入加权平均算法得出评估值,同时综合相关因素的变化进行修正。评估过程由工程负责部门牵头,调控中心汇总,在申报月度检修计划时进行多专业会签,将最终评估数据反馈给工程负责部门。10kV停电计划数量较大,而专业技术要求较简单,35kV及以上停电计划数量少,但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较复杂,因此评估标准按电压等级区别评估,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对不同停电需求的“过程评估”,捏合多渠道信息,依托“大数据”有效支撑了月度检修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对供电企业来说,进一步规范了检修、技改、基建、业扩等重大工程检修计划安排,大大提升了专业管理效能,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风险防控全方位提升,逐渐形成节奏有控、安排有序、工作有效的安全生产新秩序。

5 结语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配电网的智能化进程,离不开科学高效的检修计划管控,在解决常规电网检修与建设的基础上,一停多用、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降低风险概率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络的检修计划技术发展方向。配合主网状态检修、工程项目过程管控、分布式电源消纳、新型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等成熟技术,配电网检修计划管控优化策略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03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18

配电网的运维管理具有结构复杂、涉及面广、线路长、管理环节多等特点,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对用户用电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网抢修指挥平台、电力生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力调度管理系统日益完善,为电网运维管理提供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手段。

1 优化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指的是按照不同用户对用电量的需求利用配电网系统将电力分配给用户的一种结构体系,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配电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用户的供电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民众对于配电系统与供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配电网运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例如配电设备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配电网架构不够完善等。

其中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就需要不断优化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模式,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用电量,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浪费,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率,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化发展。

2 配电网运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配电网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配电网运维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而配电网在业务管理和综合展现以及决策分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应当要结合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配电网运维管理水平:(1)配电网中的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系统监控,无法达到专业过程管控的基本要求,缺乏“自上而下”的专业监督和控制的工具;(2)配电网中各项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可能存在着专业壁垒和信息难以实现横向共享的现象,缺乏专业业务监管和管控的能力,并且无法全面展示配电网的综合信息;(3)在运维管理过程中没有站在全景角度来对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与安全隐患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配电网建设改造工作和运行维护工作缺少指导决策方针;(4)以往配电网运维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研究主要通过停电分析和故障申报以及优化检修等多方面来进行辅助分析,目前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研究主要针对大数据理论和数据处理技术以及配电网协调度等方面。在配电网中主要通过各项数据分析来判断其运维状况,无法全面实现配电网的精细化管理。

3 信息背景下运维技术水平的提升措施

3.1 配电网运维平台的构建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配网运行监控与综合信息分析和配网运检专项业务管控,共同包含有13类模块与38项子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应当具有配电网运检业务监督管理和指标评价分析以及综合信息展示等功能。

3.1.1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是营配信息业务贯通的主要支柱。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将运检业务管控需求作为主要导向,使得总部和省市以县级公司的配电网运检管控流程不受阻隔,全面实现营配信息业务相互贯通,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俨然成为营配信息业务相互贯通的重要平台。

3.1.2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具有信息展示和运行监控的功能。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应当能够真实反映出配电网规模和网架水平以及装备信息等,同时还反映着电力系统变压器负载和电压的实际状况,通过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了解配电网运行的真实状况,掌握配电网运行信息,了解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1.3 配电网运维管理平台是运检业务监督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当配电网系统出现问题时,配电网运维管理系统能够立即发送抢修指令,进行自动化抢修,同时还能够评价各个设备运行的状态,更好地监督和管理配电网运检业务。此外还可以根据平台评价结果来分析设备运行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监督和管理。

3.2 自动化和信息化运维平台的应用

3.2.1 自动化监督和管理。

(1)对配电网自动化覆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配电网自动化线路覆盖数量、配电终端数量和分布状况进行统计,通过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掌握配电自动化覆盖状况,评价配电网自动化覆盖水平;(2)对应用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价。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主站在线率和终端在线率以及遥控使用率等多方面核心应用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各项核心应用指标的数据来评价配电网运维水平。通过地理背景和地理研究来分析遥控使用率与遥信变位的分布问题,然后再分析各个地区的数据分布状况;(3)进行馈线自动化事件管控。对馈线自动化启动和执行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核算馈线自动化核算的成功率,分析馈线自动化启动失败的因素,同时分析线路跳闸信息和馈线自动化匹配信息,分析故障产生的因素;(4)对配电自动化设备状态进行操作和管控。统计并分析配电自动化设备如可遥控配电开关的覆盖范围与覆盖比例进行分析。对于长时间没有操作的设备进行统计,展示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

3.2.2 故障监测和抢修服务的应用。

(1)在配网中应用抢修服务能够快速监测故障抢修工单处理状态。分析抢修工单的密度与分布状态,监测故障抢修工单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效率,针对于超期抢修工单可以提示警告信息。根据配网运行系统中检测到的故障抢修信息来分析抢修工单的实际状况,根据系统信息来开展抢修工作;(2)在配网中应用抢修服务能够实时监测故障问题和状况。自动核算故障抢修到场时间与故障处理时间,对故障处理结果进行审查,分析故障抢修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个地区指标分布状况;(3)对抢修资源分布状况和配置优化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地理环境来分析抢修人员和抢修设备分布的状况和分布比例,根据故障抢修状况来合理配置抢修资源和抢修设备。

3.2.3 对于配电网不停电作业的分析。

(1)应当根据不停电作业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统计过程中的四类不停电作业开展情况,可以查阅统计作业的类别和时间,造成的影响以及具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分析不同地区的数据分布状况;(2)对于不停电作业成效的深入分析。作业成效的重要指标便是不停电作业的指数和作业化率以及减少停电时间和户数等,并对该数据与不同地区的指标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和排序;(3)对于作业资源的分析。在该种统计中主要对不停电作业班组和人员的实际分布状况以及作业设备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2.4 对于配电网络实际状态的检修。

(1)设备状态评价等级的具体分布。在此过程中应当就配电网络的线路和设备单元的覆盖率进行统计,准确统计配电网络的线路实际状态等级和设备单元状态等级信息,并将该种统计方式延伸到其他地区的设备状态评价和等级划分过程中;(2)推动带电检测工作的开展。对于红外和超声波等带电检测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以及各种设备资源的实际分布状态进行统计,并将该种检测方式延伸到其他地区的带电检测工作和装备配置分布状况统计过程中;(3)对于状态检修工作的深入分析。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评价结果和动态跟踪检修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并对检修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3.2.5 制定检修计划和保电管理体系。

(1)对于检修计划的监督。对于当前计划检修的实际执行条数和检修造成的影响用户分布以及计划检修预期时间长度等进行统计,在此过程中应当单独调查计划执行的过程和工作的实际进度以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等,并对检修的及时率进行在线统计和分析;(2)对于保电管理事件的实时监督。在此过程中应当针对项目执行条数、保电范围以及对象状态等进行动态式展示。在此过程中应当将保电等级和人员以及对象的具体状态展示出来。

4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对电网的稳定性有比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配电网运维技术水平,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配电网运维技术管理平台,并利用配电网运维管控平台对电网进行检测和监控,实现配电网的可控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一、农村配电网改造质量规划

在农村配电网改造中,需要对质量控制进行规划,质量规划的基本思路包括:确定质量规划原则和重点,改善供电质量和增供扩销。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配电网改造的实际情况,质量方针应确定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目标是建成高可靠性的供电网络,不发生质量管理事故,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具有一定配电自动化程度的农村智能电网。农村配电网改造质量管理过程分为勘测设计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二、农村配电网改造勘察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2.1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勘测包括工程测量、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治理监测、环境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勘察等工作,具体到农村配电网的改造工程而言,勘察工作包括配电线路工程测量、地形路径划分、主要受力杆塔地质判断等。农村配电网改造的勘察质量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对勘察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比如在地形复杂或多发地质灾害、多发自然灾害的农村地区,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法来确保勘察质量。

2.2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

从费用成本上来看,虽然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设计费用只占总成本的10%左右,但其却对后期配电网的运行维护、检修、运行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交货后服务三个阶段,而设计的质量控制深度则可结合工程实际规模的大小来确定,比如小范围的农村配电网改造可直接进入施工图阶段。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一是控制改造工程的质量标准,二是控制改造设计的工作质量。改造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计前控制、设计方案论证审查、设计工作质量检查、配电网网架设计控制、配电变压器台区控制等,必须对以上主要内容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三、农村配电网改造施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1、基于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y工程,其具备系统的所有特征,对施工进行质量控制首先要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改造的本质目的来看,农村配电网改造是为了获得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供电环境,这就要求改造项目施工中对造价、进度、安全与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而且还应注重相互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对质量要求的提升必然带来造价的提升,同时也会影响进度,但对安全带来很大的保障,因此在实施质量控制时,可从造价、进度、质量与安全这四个因素入手,以系统算法来实现整体上的均衡。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过程与方法。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系统质量控制的核心关键环节,也是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阶段。在施工质量控制中,首先需对施工图予以正确的理解掌握,其次才是施工管理和方法的运用。项目部门与施工部门应就质量控制问题签订合理的施工合同,并明确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测标准,以及合理的处罚措施。项目部门应充分运用监理、质量抽查、飞行检查等手段对施工过程予以可控在控。此外,项目方还应加强审核施工方的施工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作业标准,并监督其现场运用。要注重对工程关键工序的质量管控,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3、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机械设备因素、设备材料因素、施工方法、设计变更因素等。对人的控制应注意人员选取、综合技能考核、工作态度、素质培训、专业技能、生产纪律等;对机械设备的控制包括与配电网改造工程的匹配、机械选取质量、机械类型与性能需求匹配、机械设备检查与校正等;对设备材料的控制应在材料采购、材料检验、材料仓储与使用、配电变压器、高压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柱上开关、电缆与绝缘线、高压开关柜等环节严格把关控制;在施工方法的控制上,需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并严格遵守,选择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法,保证施工质量;当出现设计变更时,需项目方签字同意。

篇6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配电网规划是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电网建设投资,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电力用户的安全可靠用电,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城市配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配电网发展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制定配电网近期、中期规划方案及远期规划目标,指导配电网建设,提出配电网电力设施布局所需的站址、廊道等资源需求,促进配电网与城乡发展规划协调发展。

1、城市配电网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

1.1电网结构问题突出

高压配电网单辐射结构和单线单变比例比较高,不能满足满足N-1要求。中压配电网供电范围交叉重叠、迂回供电问题突出;中压配电网结构不清晰,转供能力不强,电网结构薄弱,分段输偏少,供电灵活性差。

1.2用户配电设施建设标准不高

新建住宅小区大多数未预留用户开闭所等公用供电设施,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查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也一般不考虑或未充分考虑预留公用供电设施,开发商向供电企业申请业扩报装时也往往在工程主体基本完成时进行,导致小区内无法建设公用的供电设施。

1.3配电网资源管理混乱

目前对于变电站间隔资源及电缆管线资源情况没有统一准确的数据平台,并且对于需占用间隔或者管线资源的用户配电网项目发展策划部无法掌握,影响了配电网各项资源的统一管控及配电网规划项目的可实施性。

1.4配电网管理有待加强

配电网发展缺乏先进理念指导,缺少远景目标网架规划,用户业扩供电方案与配电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配电网规划项目的刚性要求不高,未完全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统一执行配电网规划、项目储备和投资计划管理,规划与计划执行严重脱节,规划难以落地。

1.5配电网信息化手段十分缺乏

配电网接线复杂,设备众多,具有海量数据,更新频率快,数据来源多,以现有较为原始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且缺少配电网规划支撑技术平台,响应速度和准确度满足不了现代配电网要求。

2、做好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分管电网规划、安全生产、营销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县公司分管电网规划领导为成员的电网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设立办公室,挂靠发展策划部,负责组织开展电网滚动修编工作和上下沟通协调等。精心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编制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实施方案,细化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的具体内容、人员分工、时间节点、工作要求等,有序推进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工作的开展。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有关规程规范的宣贯,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加强实践锻炼,以每年配电网滚动规划报告编制为契机,加强规划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节点管控,有序推进

明确工作流程。一是精心编制了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启动、调研论证、数据收集、编制阶段、评审报送、成果应用六个阶段执行。二是各相关单位按照各阶段的职责分工,严格履行职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三是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了规划思路和原则,并贯彻落实到报告编制中。加强过程管控。一是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节点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审核每阶段的工作成果,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展下阶段的工作。二是加强过程考核评价,实施周计划、月评价机制。发展部每月月初下达配电网规划工作计划,每周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通报,每月进行评价考核,对经研所和县公司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打分排名通报,对排名靠后的县公司提出批评、考核,将压力层层传递,确保了配电网滚动规划工作有序推进。

2.3 多措并举,注重实效

注重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一是开展配电网调研工作。通过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各基层单位、县公司在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认真听取他们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有关意见,并将他们反映的实际困难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在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报告中予以体现。二是采取分散收资,集中审核的方式。为了确保配电网规划台帐收资数据的准确性,经研所在下发台帐收资表前,对收资表格进行全面梳理,细化收资填报说明,做到“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梳理、统一完善”,同时对各专业上交的台帐收资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开展配电网规划集中办公。在完成基础数据收资后,由发展策划部牵头,经研所具体负责技术指导,组织运检部、营销部、调度、信通和县公司相关人员分阶段开展集中办公,全力以赴做好配电网规划报告编制工作。按照公司的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配电网滚动规划各阶段的工作,提前完成报告的编制工作。强化规划项目的刚性要求。为了提高规划项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明确要求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不能进入储备库,没有进入储备库的项目不能安排投资计划,杜绝规划和计划项目两张皮,同时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实施综合计划全口径里程碑节点管控,在月度例会上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2.4 加强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加强规划落地。省电力公司、地市供电公司要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工作,将配电网项目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取得地方政策支持,保护站址和廊道资源。扩展资金渠道。省电力公司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出台新建住供电配套费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共建配电网,缓解配电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2.5 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支撑

加大配电网信息化建设力度。一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做好一体化规划设计平台及规划计划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软件。二是开发配电网规划综合数据平台,实现与生产、调度、营销、农电等各系统的自动接口,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提高配电网规划效率。三是拓展城乡配电变压器无线监测范围,实现100%监控。四是加快电网GIS推广应用力度,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数字化的规划资源管理系统,对变电站、开闭所出线间隔以及电缆管线进行全过程管控。

3、结语

城市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电力用户,是保障电力“落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电网建设投资,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电力用户的安全可靠用电,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庆波 洪凯《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1738-2012

篇7

1.现状分析

1.1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光伏发电作为现代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其作用不可小觑。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后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解决好电网安全运行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对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形势和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1.2安全管理的现状

1.2.1外部环境分析

就配电网而言,其主要是以配电系统以及用户端未接入电源为前提条件,设计并运行管理的。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接入大量的电源(分布式),则必然会对网络潮流方向、大小等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电气元件以及用户端电压。对于分布式电站设备而言,其具有安全可靠、容量适中以及可调度和位置布设恰当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其可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运行操作。然而,实践中分布式发电站多由居民投建,无法有效确保满足实际需求,甚至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轻则可能会造成电压出现闪动现象,重则可能会导致主要设备和装置出现故障问题,甚至与电网相互脱离,危及人身及其财产安全。

1.2.2内部环境分析

截止7月底公司共受理分布式电站并网申请477户,合计容量23068千瓦,其中完成并网发电317户,合计容量22588千瓦,预计年发电量?800万千瓦时,上网电量500万千瓦时,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分布式电站的不断推广,该类型的并网发电量将不断上升,必将对仪征地区的配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影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以后,就会增加电源点,而这主要是由用户的客观需求提出的,企业以及普通家庭用户比较分散。然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以后,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电力电网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模式,并且促使配电网从垂直辐射式转变成现在的多电源水平式,这有利于提高网络运行效率。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网中的应用数量以及容量大幅度增加,必然会对配电网运行、安全检查工作带来压力。

3.原因分析

3.1对电压的影响

光伏发电的接入点与容量,随着馈线电压分布变化而变化。当分布式电源应用在配电网上以后,会导致馈线电压传输功率明显减小,而且馈线上的负荷节点电压也会被抬高,甚至偏离正常数值。从这一层面来讲,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接入点,成为分布式发电站接入电网过程中所需考虑的设计因素。

3.2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对于光伏发电系统而言,基于逆变器的应用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有效的转换为交流,然后供负荷利用;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电力设备以及电子元件,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除了谐波,还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电压不平衡和直流分量等方面,对工业生产和办公有着巨大的影响。

3.3产生孤岛效应

光伏发电系统中,孤岛效应是并入公共电网中的相关发电设备,在断电时依然能够向配电网输送电能。因此,实践中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否则将可能会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然而,对于380V电压等级而言,其中没有配备对应的防孤岛安全装置,只是采用了逆变器而己。虽然所有的逆变器都要求具备过流保护与短路保护、孤岛检测,在异常时自动脱离系统功能。另外目前实际操作中为了降低安装成本,并网断路器基本上以断路器的形式为主,而不是安装易于操作、可闭锁、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开断设备,配带接地功能的开关。当逆变器进行反孤岛保护时,如何采用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方法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4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配电线路的保护配置一般采用三段式电流保护,当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的难度增加,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问题,且光伏电源没有解列,则此时故障电流由光伏电站供给,这可能会导致故障点电弧不断燃烧,难以消除瞬时故障。

4.采取的对策

4.1运行风险安全管控

根据国内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的相关意见和国家电网办通知,同时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480-2010)》、《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617-2011)》。对照上述技术规范,对380V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要求进行了梳理。

4.1.1技术规范管控

(1)电能质量控制

接入点的电能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公司各项电能质量指标要求。

(2)220V线路保护

对于并网点断路器而言,一定要有短路瞬时以及长延时保护作用,而且应当具有分励脱扣以及欠压脱扣等具体功能。实践中,配电网线路出现短路故障问题时,220V线路保护就会快速动作,并且瞬时跳开,从而确保在全线故障问题发生时及时切断故障。

(3)防孤岛检测及安全自动装置

要求应采用具备防孤岛能力的单相逆变器,且还应具有低电压闭锁、检有压自动并网共功能。

4.1.2审查验收管控

(1)严格项目审查

在项目审查环节,要综合考虑并网效能,严格并网点总装机容量、接入的电压等级,制定接入系统方案,保证电源并入配网后能有效输送电力,确保高、低压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严格验收调试

营销、配电、用检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并网验收调试及送电工作。在验收中必须关注设备是否正规厂家出品,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从而杜绝劣质的、带安全隐患的设备并入配网。设备调试完成后必须进行反孤岛试验,确保电网侧失电后用户并网开关可以可靠动作,确保分布式电源可靠脱网。

4.1.3配网设备风险管控

第一,配备负控设施。在线路检修过程中,如果分布式光伏电源所具备的防孤岛保护设施失效,则可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点开关进行远程管控。第二,合理安装进线开关(PT)。当配网在失压状态时,分布式光伏并网配置失压跳闸、检有压合闸功能有效。

4.2生产安全风险管控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日益普及,赋予了配网日常运维工作诸多全新的内容,配网安全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与之相适应。

4.2.1加强安全教育及专业培训

在新能源及智能配电网状态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促进员工安全理念的更新,认真学习新的业务、掌握新的技能,提升全员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对于分布式电源而言,将其并用在中、低压配电网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配网系统的单向潮流模式,各个电源点就像一颗颗地雷,随时可能威胁到配网设备和运维人员的安全,这就要求每一位专业人员对电源分布和接入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加强对配网运维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员工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遵循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嗵岣咭滴袼刂屎图寄埽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业务技能、安全技能专业化,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供电人。

4.2.2加强配网资料维护管理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进程,对配网基础资料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配网安全管理,必须抓好基础资料的管理工作。针对每一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要求在配网资料中有准确的体现,使配网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符,与配网发展保持一致。

4.2.3制订相关配电网检修管理规定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孤岛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回对检修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实践中应当加强电网运行安全检修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及时修订检修规程,并且加大对光伏发电、接配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监管。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并且严格按照《安规》加强安全管理,以免在配电网以及线路检修时分电网送电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产生危害。

篇8

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尽快理顺新环境下市区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监理、运行维护、故障抢修、安全管理、优质服务等工作,我们必须从规范入手、从基础抓起,做细、做精各项配电网管理制度和流程。修订一系列涉及配网运行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制度。着力解决“两头薄弱”问题,以配电网建设,地理信息系统、配电自动化、带电作业、可靠性管理等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配电网规范化建设。

1 市郊配电网面临的形势及现状

1.1 迎风度夏(冬)、农业生产高峰(午收)、春节等特殊时段的低电压现象依然存在

一是,导线线径小,供电半径长。农村区域10kV主线平均长度达9.36km,部分10kV线路长度达17km以上。二是,配变容量普遍偏小,布点不足。市郊农村公用变压器容量70%配置在30-200kVA之间,远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负荷增长的需要。

1.2 违规违章厂房及建筑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比较而言违规违章建筑在开发区及新农村建设搬迁新村等地点现象比较集中。除此之外,在输电线路保护区内改建停车场、料场现象也比较突出,特别是是商砼公司对电力设施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大型机具及自卸车进出频繁,并且拒不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签订安全协议,也没有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

1.3 树障问题依然突出

树障多发生在35kV及以下线路,主要分布在乡镇各自然村,清理树障时,一些村民往往为了个人利益,置人身与电网安全于不顾,谋求高额赔偿,甚至有少数钉子户更是因为砍青工作不惜与供电职工发生激烈冲突。另外电力线路清障需经林业部门批准并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清障工作开展的进度和力度,需要供电企业提前与林业部门对接。总体来看,治理树障,需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供电企业依法保护和防范、群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发力,我们才能走出树障年年有、年年清理的怪圈。

1.4 违章施工作业现象频繁

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线下修建(增高)房屋、工业园区、城乡道路、市镇建设、城市转型、美好乡村的建设,导致线路保护区内违章作业现象屡屡发生,特别是施工过程中使用大型、超高机具施工的方式对线路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线下违章施工由于隐蔽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已经成为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威胁。

2 市郊配电网运维管理提升措施

2.1 政企联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规范及时治理“低电压”和“卡脖子”现象

通过加大配变档位管理和调整力度、定期开展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加强农村“低电压”预警分析等方式不断加强农村低压电网管理。结合用电集抄系统对所有台区重新摸查台区信息,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清理出“低电压”台区,杜绝估报、漏报,并分类梳理问题原因,建立详实的“低电压”台帐。成立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小组,整合运检、发建、营销等各部门专业力量,建立了“低电压”动态监测和综合治理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新增配变、变压器增容、改造升级低压线路、调整三相负荷、调整配变分接头、优化无功补偿等差异化整改方案解决低电压问题,确保居民用上安全电、满意电。

2.2 建立统一规划的管理模式

建立起发展策划部统筹负责、经研所编制、相关部门(单位)及县(市)公司协同配合和各负其责的“三位一体”配电网统一规划的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各专业所长,形成规划工作合力,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

2.3 多方协同,工作对接,实现市郊配电网齐抓共管

为实现市郊配电网工作的有效推进,公司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努力发挥“内联”和“外联”机制的作用,增强协调与配合。横向建立起以政府为指导的季度协调调度机制,将市郊配电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定期督查督办事项,纵向建立“供电公司对接市、区、县政府,电力设备运维部门对接镇政府,部门专工对接村委会”的三级对口衔接机制,将工作重心下移,定期对接,常态沟通,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包括开发区)对市郊配电网协调指导作用,加强电力设施安全隐患及不安全现象的处理,稳步推进市郊配电网工作目标实现。

2.4 构建责任明确、多方协同、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

根据电力线路特殊区域运行维护的需求,在林区地带、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经常发生地段、人口密集易产生违章建筑、植树等隐患地段聘请熟悉乡情的村书记或村主任担任市郊供电所监督员,作为就地护线的补充,明确护线责任范围,保持日常工作联系,动态调整输电线路隐患重点管控杆段台帐,制定落实针对性整改和防控措施,有效避免地方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审批项目时与市郊供电所发生冲突,借助地方政府力量依法设立市郊供电所区标志和防植树、防施工碰线、防垂钓等活动的警示标识,协调电力设施不受侵害,同时加强群众护线工作的培训、指导、检查、评价,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反馈群众员护线工作质量等情况,保证群众护线工作质量。

篇9

关键词: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创新对策;自动化管理体系;信息技术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automated management system;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01-02

0 引言

作为电力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的主要作用是分配电能。同时,它对确保供电的稳定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配电网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影响供电稳定性,甚至经常出现断电现象,给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配电网管理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供电公司应该注重配电网的巡视和检查,创新运维检修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不断优化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1]从而确保供电的稳定性,提高运维检修管理质量和效率,也为提升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条件。

1 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加强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电力公司没有严格落实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不足,对配电网有效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以某供电公司为例,目前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配电网线路设计不科学 整个电力网络中,配电网线路是输送电能的主要媒介,因而它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并且在电网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一旦配电网线路设计不科学,往往会影响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给整个配电网带来损失。因此,配电网线路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线路的安全,还要确保线路所带来的预期经济效益。但在线路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综合技能偏低,设计理念创新不足,导致配电网线路规划设计方案难以满足相关技术措施和规范标准的要求,[2]甚至导致资源浪费,也加大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难度。

1.2 配电网线路结构不合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各领域对电力需求的数量也在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为更好满足各领域的用电需要,电力公司应该采取措施让配电网处于高速运行状况,确保配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电力供应的质量与安全。但一些地方由于受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配电网线路结构不合理,也没有根据附近居民和企业用电的需要,对配电网进行改造和升级。由此可能导致配电网超负荷运行,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失。

1.3 配电网维护管理不到位 配电网设施是整个配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满足人们用电需要,电力公司有必要创新维护管理模式,对配电网进行必要的维护管理。同时还要根据新情况和新需要,对配电网的设施和线路进行改造和更新升级,进而确保整个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但在配电网维护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维护管理措施,供电公司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相应的资金投入不足,都会影响维护管理水平提升和配电网设施的更新与升级。[3]由此还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些电力设备难以满足时展需要,导致供电能力不断下降,也会影响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效满足人们生活用的需要,某供电公司在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中注重发挥创新性思维,采取以下对策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

2.1 构建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体系 将电力设备、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融合在一起,推动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行、检测养护和维修工作的统一管理。构建配电网运维检修自动化管理体系,将配电网设施、供电管理等纳入这一体系。[4]这样既能满足各行各业的用电需求,还能改善配电网输送能力,确保供电质量和效率。

2.2 落实配电网运维检修各项措施 结合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需要,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做好数据记录和分析工作。借助PMS系统和带电检测技术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和设备诊断等环节,提高运维检修水平。[5]对检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2.3 提高技术水平,重视运维检修指标管控 提高运维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好适应工作需要。加强运维检修管理工作计划、管理方案、设备选用、入网和运行维护等各环节的管理。要重视配电网运维检修指标管控,通过指标分析确定运维检修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4 落实管理措施,实现配电网运维检修过程的规范化 供电公司在对配电网进行检修管理时,应该提高行动自觉性,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和供电企业技术规范标准,结合运维检修管理工作需要,纠正当前运维检修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从线路配电需求,满足人们用电需要的角度出发,严格落实工作流程,深化运维检修管理,对配电网基础设施和技术进行更新升级和改造。[6]同时还要注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实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规范化。

2.5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为有效开展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提高工作水平,供电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构建运维检修平台。进而推动配电网运维检修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效引导运维检修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重视信息化设备的利用,利用计算机构建自动化系统,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7]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当中,提升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6 提高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为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提升运维检修管理质量和效率,供电公司应该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并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综合技能高的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人员,从而有效适应各项工作需要。要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充实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队伍。构建健全的教育和管理培训机制,增强运维检修管理人员综合技能。采用真实案例讲解等方式,让工作人员对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和故障判断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8]更好适应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需要,不断提高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 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效果

通过创新思维,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某供电公司不仅顺利完成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任务,还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提升配电网检修管理水平 全面开展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方案审查活动,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用规范化的管理方案指导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同时,在管理活动中善于总结经验,优化管理方案,确保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100%覆盖。让配电网运维检修的准确率达到90%,有效提升了配电网运维检修水平。

3.2 确保配电网检修工作质量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保证配电网运维检修覆盖率达100%,并及时修复存在的质量缺陷。2016年,全年共开展配电网运维检修245次,发现问题185项,敦促整改185项,整改率达100%。分析每个月配电网运维检修发现的问题可以得知,每个月发现问题的数量在逐渐减少,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效果明显,确保了配电网工程质量和有效运行。

3.3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 通过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的执行,并加强对运维检修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管理措施有效落实。2016年,公司运维检修和管理人员上岗培训率达100%,并且全部通过生产人员岗位技能评估,5人通过优秀技能人才选拨考核。不仅提高了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人员综合技能,也为公司有效运行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结束语

运维检修管理对配电网有效运行,提高工程质量和供电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新情况和新形势,创新思维,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更好规范和约束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各项工作,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从而提高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水平,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宝.提升配电网运维水平[J].农村电气化,2014(12):18-19.

[2]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网运维与检修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网运维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4]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电缆运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5]朱明明,马宁,赵学花.关于配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创新探讨[A].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6(1):132-133.

篇10

关键词: 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量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project management;quantities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46-02

0 引言

长期以来,在电力系统配电网建设项目中,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等特点,给工程的成本和投资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加强配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的合理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投资和减少工程结算时互相扯皮现象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作者针对配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对配电网建设中的工程量管理思想和方式进行了分析。

1 配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管理主体思想

1.1 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量管理 针对配电网建设项目中的工程量管理而言,主要是在三个关键阶段(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结算)分析并比较工程量,将其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同时,要把建设项目的进展程度和在其过程的偏差纠正等同起来以确保顺利完成项目管理投资目标,争取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能够优化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投资效益。然而,鉴于项目建设具有相对长的周期,外部的各种因素会对项目产生影响,导致在初始阶段,工程建设确定科学的工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对项目的了解也会伴随项目的不断进行而更加全面,使得工程量的确定越来越合理。若要对工程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还需要注意下几点:

首先,考虑到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规模较大,需要复杂的技术,同时会消耗较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也应将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某些因素,例如经济效益等纳入考虑范围,倘若决策失误,势必导致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能科学、合理的确定工程量,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程序,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多次的计量。其次,由于我国众多建设工程大都不太重视工程建设前期阶段,而仅看到了工程建设的后期阶段,乃至决算阶段的重要性,所以,工程量变更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量管理的难度。再次,工程量的控制和管理要贯穿在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而控制的重点则是工程建设的前期阶段,易言之,控制重点应转移到设计阶段。

1.2 利用工程量文件进行科学管理 在我国,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广泛地应用,这就为在配电网建设项目中的工程量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便于管控工程量,在配电网建设项目中,设计并探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和编制规范,将参与各方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和项目名称等进行统一,使用通用的格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在此把参与方采用统一规范编制,管理工程量管理的依据称之工程量文件,以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的工程量清单文件相区别。本文中的工程量文件,主要保留了分部分项工程量列表,此为工程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部分,而相对的缩减了同费用有关的措施项目、税金以及规费等等。配电线路工程量文件的内容在设计阶段主要涵盖:配电线路工程量汇总表、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表、场地征用和赔偿工程量列表、工程概况、填表须知、封面以及编制说明;而在竣工结算阶段,基于设计阶段的工程量文件的内容,可添加主要材料供应表、设备供应表以及工程量对比分析表,便于对最终的工程量进行分析与确认,完成结算工作。

1.3 组建高素质的工程量管理人员队伍 在配电网建设项目中,工程量文件中的工程量不仅是管理和控制工程量的基础依据,而且也是对工程量变更进行处理以及工程结算的关键依据,所以,对它的计算要求程度很高。倘若在工程量管理中产生计算失误,势必引起诸多问题。所以,工程量文件的编制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整体上而言,当前各类技经人员的素质同社会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于以上说明,工程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不仅要时刻更新自己已有的本工作知识,更要扩大知识面,对相关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有初步地了解,一旦专业知识不甚清楚,对编制工程量的工程模糊,必将影响工程量管理的有效进行。因此,技经人员应是一名通才,即本专业的专家和工程方面的行家。

篇11

【P键词】县域;配电网;运行管理;规划

【Keywords】county; 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ion manage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15-02

1 引言

配电网系统,作为直接面向用户的终端环节,配电网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否完善与广大用户的用电质量和可靠性密不可分。早年间建成的电网设施以及配电网,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需求,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和稳定发展,经过几轮农网升级改造,目前农网配电改造效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配电网中仍然遗留有设备落后、供电可靠性不高,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仍亟待县域供电部门在运行管理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提出可行化建议以及更加科学规范的要求。下面就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相关优化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

2 配网设备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恶劣天气对户外老旧设备的影响

农网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县域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农网升级改造的推进,配电网设施日趋完善,但部分偏远地区的老旧设备,由于年代久远、人口密度过低,供电半径过长等历史遗留问题,在遭受恶劣天气,尤其是大风、大雪、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极容易出现设备受损问题,进而影响到电力传输效率,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供电[1]。

2.2 结构性缺员导致设备巡视不到位

按照《安规》规定,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对配电设备开展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处理配电设备及线路上的各种安全故障及隐患。但是,个别供电半径过长的线路巡视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山区巡线尤为困难,特别是恶劣天气导致滑坡、泥石流、山路受阻等情况,巡视更加艰难,而恶劣天气时跳闸问题又容易扎堆出现,巡检人员的缺乏,以至基层巡线人员对线路巡视工作敷衍了事,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不认真,仅凭经验进行推理,对线路巡视工作不到位,最后导致电力设备巡查不到位,为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2.3 配电网损耗造成的浪费

配电网的损耗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发热,发热不仅会造成电能损失,还会让导体温度大幅升高,加快绝缘老化,降低配电网设施的使用时间,电气火灾产生的直接原因大多都是从发热开始的。县域电网中,配电网损耗多为线路损耗,而线损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电力营销管理的重中之重。配电线路线径不合理,负荷过重、用户窃电等方面的因素也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损耗[2]。

2.4 专业性管理人才亟待提升

人才梯队建设也是企业优化管理措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过程中,故障的出现多是由于人才的专业素质缺乏,对故障的排除和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不能够通过设备运行中反映出来的点点滴滴的数据和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因而只是机械地进行一些统计工作,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其不能为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稳定的技术支撑。

3 配电网运行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整理老旧设备台账、恶劣天气加强监视

受到恶劣天气侵袭之后的故障配电设备,多为缺陷及老旧设备。因此,需要通过对缺陷设备及老旧设备的台账进行整理。同时,加强设备运行缺陷管理也是落实设备检修和事故处理的基础,巡查人员应根据缺陷程度判断缺陷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及时对缺陷设备进行备案、记录、申报以及申请处理。通过及时风险预警及恶劣天气特巡来加强薄弱设备的缺陷监视与管理,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性措施,特别严重的及时停电抢修处理。

3.2 落实巡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开展定期巡视是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实际巡视过程中,走形式、不重视、凭经验,也直接导致了设备巡视存在遗漏和不到位的地方,使巡视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在巡视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巡视记录,落实相关的巡视制度,开展不定期对巡视工作进行抽查,做好闭环管理的工作,降低安全隐患出现的概率,确保设备健康、稳定地运行。对线路巡查人员的素质要进行加强,经常性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3.3 加强损耗管理措施的推广

对台区实行承包管理,出台可操作性强、执行规范、运行时效高、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同时出台保障措施保证台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把高损台区的管理和反窃电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对反窃电的舆论引导,加大对窃电人员的处罚和教育力度,对高损台区找到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损耗率,充分挖掘电力损耗方面的节能潜力。

3.4 全员培训提升人才素质

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是配电网安全稳定性高与低的决定因素,定期开展分专业、分类别的全员培训工作,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通过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安全意识培训和相关技术考核,保证相关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业务技能能有效地满足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工作需求。大力倡导工作中师带徒活动的开展,也要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技术标兵、岗位能手进行技能传授,全员性质的提升人才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人才梯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为配电网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4 结语

配电网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所处的位置决定其运行与管理涉及多部门、多层面的协调工作。为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仅要加强设备管控、安全意识管控,也要加强制度与措施的探讨,采取符合当地配电网情况的方针,针对性地进行落实整改,在技能管理人才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双管齐下地保证配电网可靠供电。

篇12

配电网是保障电力“落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加快城乡建设的基本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的部署,把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要任务,为推进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有力的措施保障。配电网规划与设计是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和前提,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建设水平及投资效益,不断提升配电网规划设计成果质量是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也是保障电能质量的客观需求,同时对整个电网的发展至关重要。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化简、协调和选优,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果的过程。标准化建设是电网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有助于提高规模效应和工作效率,提升电网建设和维护质量与安全,促进电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长期以来,配电网建设缺少远景目标规划,配电设备种类繁多、通用性差、装备水平低,设计方案标准和设计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都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开展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一是构建涵盖各电压等级、一次二次、网源荷相协调的模块化配电网规划供电模式;二是编制统一、系统的配电网工程设备规范、典型设计及造价方案;三是将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与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相结合,实现配电网工程设计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1.2系统需求分析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所需要功能可以针对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方案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能实时更新相关的标准规范,其总体需求功能如表1所示。针对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多次向下属的网省公司了相关意见及政策文件,同时也通过OA、邮件方式每个月收集各网省典型设计的应用情况。系统需要满足统一收集各网省工程设计成果文件,经过审核后,自动生成典型设计应用情况要求。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应能建立起各网省的配电网工程项目库,对配电网工程信息进行归类和管理,并对工程所带的设计成果档案进行管理。

1.3目标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要求,总结提炼前期配电网标准化成果,建立健全公司涵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维检修、物资采购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2)充分考虑配电网实际情况,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式,完善典型设计,统一施工工艺,规范工程造价,强化运检管理,提升配电网发展质量和建设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3)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要求,实现各项标准化成果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实现软件平台各模块协调,科学建设,使标准全面化,流程逻辑化。

2系统体系架构

2.1总体架构

配电网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了设计标准的和审核,再依据设计标准对设计成果进行管理。该系统是基于国网统一的SG-UAP平台开发的,与电网GIS以及ERP等现有的系统集成,对配电网工程的设计、实施进行全过程管控,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2.2业务架构

该系统的业务架构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制定标准,通过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强制同步到标准化设计应用模块,完成工程设计后,设计图纸、材料清单等成果上传回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同时在工作流程中工程管理模块执行相应或拓展的管理功能。

2.3应用架构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是二级部署,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支持ISC(统一权限)及原有组织机构的接入,并针对个别系统提供个性化组织机构。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应用模块可引用GIS系统的地理图、现状电网图等信息;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可将设计的材料清单和概预算导入到ERP系统中,供物资采购申请用;工程管理模块可实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任务下达与成果收集,以及同ERP系统互通相关数据;要考虑后期与GIS系统的接口。

2.4技术架构

系统的技术架构分为客户交互层、系统展现层、公共逻辑层、业务组件层、数据访问层、数据资源层。

3系统建设技术路线与特点

3.1技术成果与创新点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建设缺少远景目标规划,配电设备种类繁多、通用性差、装备水平低,设计方案标准和设计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都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技术创新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开展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一是构建涵盖各电压等级、网源荷相协调的模块化配电网规划供电模式;二是编制统一、系统的配电网工程设备规范、典型设计及造价方案;三是将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与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相结合,实现配电网工程设计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

3.2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能够为电力企业节省工作当中的人力物力,提高业务操作效率和供电可靠性;同时技术标准统一,可以提高电力输送效率,降低配电网损耗,节约成本;设备故障时可以准确地维修更换设备,大大节约系统运行成本与维护成本;标准化设计可以减少对输电网的投资。(2)社会效益。供电可靠性与电力系统安全性得到保障,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有效保障;按照运行管理要求,可以在突发状况或危机状况时,抢占恢复的最佳时间,及时做好配电网应急抢修管理,为国家和人民减小损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