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0: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卧床病人护理技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卧床病人护理技巧

篇1

1.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连续卧床7天以上需要他人协助翻身的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病人,以及入院时已有PU者为入选对象。本组入选200例,非手术科室病人100例,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6.38岁(25~82岁),所患疾病为脑出血24例,2例合并癫痫持续状态,脑梗死26例,其中合并有晚期糖尿病5例,慢性肾病18例,COPD伴肺部感染12例,心肌梗死6例,合并糖尿病1例,哮喘伴呼吸衰竭6例,急性脊髓炎6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平均卧床时间44.58天(9~99天),入院时已有PU19例。手术科室病人100例,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73岁(11~85岁)。所患疾病为全身烧伤>20%的39例,车祸后软组织外伤15例,外伤伴骨折20例,游离植皮手术后18例,肿瘤手术后8例,平均卧床时间20.12天(7~68天),入院时已有PU 9例。

1.2 方法。预测评分:入选病例自入院至出院应用Norton讦分表评估计分,预测PU发生的危险性。判断标准:包括病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灵活性和失禁情况。每类危险因素分为4个等级,等级由好差的得分值是由高低,即4分、3分、2分、1分。评估身体状况等级分为好、一般、不好、极差;评估精神状况等级分为思维敏捷、无动于衷、不合逻辑、反应迟钝;评估活动能力等级分为可走动的、在别人的帮助下可、坐轮椅的;评估灵活性等级分为行动自如、轻微受限、非常受限、不能活动;评估失禁情况等级分为无失禁、偶尔失禁、一般情况下尿失禁、大小便失禁。评估最高分20分,最低分5分,小于14分,则病人存在发生压疮的危险,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分组预防:高危组给予气垫床持续减压,每2小时翻身1次,皮肤清洁护理:3次/天,确保皮肤清洁干燥,有PU者给予营养干预和伤口护理,同时对病人及家属按程序进行相关教育:即评估病人及其家属对PU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学习能力?考虑可利用的护理资源并制订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讦价教育结果?对未来掌握者重新评估,进入下一轮循环,直到掌握为止。此组教育重点是说明PU发生的危险性及危害性,并进行预防PU的方法指导,如翻身技巧、皮肤清洁护理技巧、营养饮食选择及心理疗法。

1.3 观察指标。住院期间内的Norton评分结果的变化、PU发生率。

1.4 效果评定。用PU总发生率评定Norton评分表对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卧床病人PU发生的预测价值;用分组预防后的PU发生率评定预防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PU发生率采用X2检验,Norton评分结果均值(X±S)用t检验。

2 结果

2.1 Norton评分结果与PU发生率。本组采用Norton评分表预测评分4~49次/例,以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病例分组,比较其平均得分和PU发生高、中、低、无危险分布及PU发生率,见表1。

2.2 分组预防结果。将分组预防后的PU发生率作为预防后结果,入院时PU发生率为预防前结果,比较分组预防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预测及预防PU现状及本研究目的。PU预防一直是临床护理重点之一,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采用阳性预报率较高的评估工具预测PU发生的危险,并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提高预防护理的有效性。压疮NORTON评分表是由美国卫生保健政策和研究机构(AHCPR)推荐使用的一种预测PU危险工具。本研究的目的是:(1)观察Norton评分表在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卧床病人中的计分结果,分别比较不同危险者中PU的发生率,以分析其阳性预防价值;(2)观察并比较分组预防结果。

3.2 本组结果分析。对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各100例卧床病人的预测结果表明(见表1),非手术科室病人的Norton评分均值显著低于手术科室组(P

篇2

1.1患者不能及时适应病人角色骨科病人中外伤性骨折所占比例最高。骨折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病痛的折磨,肢体活动障碍,对疾病预后的悲观猜测,以及陌生的人群和住院环境,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人角色缺失,角色冲突,角色减退或者角色异常。

1.2长期卧床导致心理状态的改变 由于病情的限制,部分骨科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盆骨折、脊髓损伤、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导致心理承受力减弱,出现自卑、抑郁、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易怒等症状。

1.3社会角色适应度减退骨折病人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事故,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在没有预先安排的情况下发生改变。病人将面临家庭、工作、学习方面的社会角色缺失,因此病人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波动,常表现出紧张、焦虑、烦燥不安、易怒、脆弱、恐惧、抑郁等。

1.4对康复缺乏信心骨折患者术后大多数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石膏夹板解除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需要进行艰苦的功能训练才能使肢体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功能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不但要持之以恒,还要付出耐心和毅力。当看不到近期效果时,患者往往会对康复缺乏信心,表现出急躁、悲观甚至厌世等情绪,不利于治疗康复。

2、骨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

2.1骨伤急救中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2.1.1高度的急救意识、熟练的急救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基础患者入院时,护士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和轻重缓急积极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如一个由车祸引起的多发性骨折患者,因大量失血、疼痛,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患者和家属处于极度恐惧与紧张焦虑之中,护士首先应该急患者之所急,迅速有效的采取急救措施如输液、输血、止血等。护士在急救中所表现出的敏锐地观察、果敢准确地判断以及娴熟的操作,这些都是无声的语言,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安慰和鼓励,利于迅速建立相互的信任和尊重,为有效的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深切的理解是建立有效沟通的良好开端骨折病人对突然袭来的恶性事件无法预料,从而完全丧失了自我调控能力,出现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等,此时病人希望得到尽快、有效的治疗和抢救,以便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有时病人以及家属对术前抽血化验、签字等工作准备不予理解,甚至会情绪失控并迁怒于医护人员,我们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对病人的遭遇以及目前的心理状况和期望给与深切的理解,努力营造一种积极救治的氛围,让病人尽快摆脱恐惧、焦虑的心理,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3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建立有效沟通的保证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直接反映了一个护士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并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在急诊患者面前,护士应衣着整洁、端庄,沉着冷静,做到稳、准、轻而快,有条不紊的救治使病人感到安全、有信任感,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反之护理人员生、冷、顶、不耐烦、手忙脚乱则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和失望感,这样不仅有损护理人员的形象,还会严重影响病人情绪和护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以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建立有效沟通的保证。

2.2与骨科住院治疗期病人的沟通技巧

2.2.1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重要基础。

2.2.2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沟通融入到护理行为的每个环节沟通是一种意识而非特定的行为,护理行为中应处处体现出沟通,护士可利用晨晚间护理、技术操作、巡视病房的时间,观察病人,及时了解病人,发现病人的身心变化,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赢得病人的信任与尊重,与病人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2.3提高与各种病人沟通的能力骨科病人尤其外伤入院的患者,入院初期面临强烈的心理应激,后期又面临着卧床、康复、生活单调乏味等问题,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骨科护士而言,掌握与不同病人、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特点患者的沟通技巧尤为重要。并且。护士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利,只有学会去适应不同的病人。骨科病人也与其他专业的病人一样,来自不同的地域、民族、行业,有着不同的性格、信仰、学识水平,对于疾病、健康、就医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认知,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因此,对于不同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从专业的角度,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和语气,使用让患者能够接受的语言,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达到说服的目的。在说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考虑对方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批评。当然在护理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个别缺乏修养的患者,在不合理要求未达到时谩骂护理人员,甚至恶语伤人。因此,在不被理解或被误解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本着不伤害原则、公平原则和有益于他人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真诚地关心帮助患者,相信最终会得到患者的理解。

2.2.4善于化解沟通中的僵局,改变护患之间的不良局面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是行为的主体,是帮助系统的代表,是主动的一方。因此,护士是护患关系后果的承担者。骨科病人卧床时间较长,肢体的功能障碍与病人对正常生活的渴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心理的变化和波动往往更加变幻莫测。护患之间频繁接触,难免会有误解和不理解,护士应当事先觉察,善于利用各种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去扭转沟通中的僵局,妥善处理,缓解不愉快的局面,避免冲突的发生。护患之间更应当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甚至适时沉默,沉默会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完全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调节沟通气氛。

2.3与骨科康复患者的沟通技巧

2.3.1帮助患者做好功能锻炼前的心理准备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往往比治疗期要漫长、艰苦,患者对此一般没有心理准备,对拆线后的肢体有过高的期望,当失望时往往变得心灰意冷、顾虑重重。护理人员要在康复锻炼前给患者以客观的、真实的介绍,让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下一步的治疗。

篇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和身心医学发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教育对住院的人来讲就是宣传教育,教会病人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如何配合治疗护理及怎样进行自身保健,是我们的职责。重视健康教育,运用不同的宣教方式、技巧和语言艺术,反复强化宣教,结合有效的质控,才能达到宣教的目的。下面对我科自2008-2009年共收治的270例骨外伤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2009年共收治270例骨外伤病人,其中胫腓骨骨折103例,股骨骨折52例,锁骨骨折48例,肱骨骨折39例,六桡骨骨折28例。

2 健康教育

2.1增强健康教育意识,重视宣传指导工作 骨科病人住院时间较长,有些病人活动受限制,对骨伤病人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的深入改革,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势在必行。首先通过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实例来加强护士对健康宣教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护理人员明确其在健康宣教中所担任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在提高认识基础上,组织学习,讨论制定各种疾病详细全面的宣教内容,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做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住院期间的不同时期,根据病人的情况及需求进行一系列的健康宣教。将这项工作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健康教育技巧 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根据其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宣传技巧,如运用体态语言、画图、示范等,以达到病人对自己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如牵引治疗的病人,护士向病人说明为什么牵引,牵引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牵引后的效果,这样使病人明白,易于接受治疗。对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要用通俗的语言或方言进行宣教。

2.3观察患者的神情,反复强化健康宣教 在宣教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表情,以此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在宣教中发现病人出现茫然的眼神或心不在焉,说明病人不明白或没注意听,则需改变宣教的用语与技巧。另外有的病人说一遍就懂,教一遍就会,但有的则不然,我们应采取反复强化宣教以达到目的。

2.4真诚相待、耐心负责宣教 要达到宣教的目的,必须对病人真诚相待,耐心负责。

首先应取得病人的信任,向病人讲解骨折后的治疗方法,配合治疗的护理事项,饮食护理及预后等。

2.5加强护士宣教培训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组织健康宣教示范研讨会,逐渐提高护士们的宣教能力和技巧。在现场示范后共同讨论,从中得到启发,找出差距,互相学习,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宣教能力和技巧。

3 健康教育内容

3.1入院介绍 骨外伤病人是意外伤,常有恐惧、焦虑等心理倾向,应做好心理护理,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制度、负责医生和护士、科主任及护士长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恐惧心理及陌生感。

3.2检查前教育 说明各种检查:如化验、心电图、CT及X线拍片等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3.3术前、术中及术后宣教 术前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说明术前准备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手术时间、方法和术后注意事项。

3.4术后病人的生活护理指导 长期卧床病人要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局部受压过久,定时擦浴、按摩。预防因石膏绷带或牵引引起的皮肤损伤和压疮。长期卧床病人肠蠕动减慢,应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3.5功能锻炼 它是骨外伤后的重要环节,在医生指导下鼓励病人促进及功能的全面康复或达到最佳状态。早期伤后1-2周进行肌肉的舒缩活动。中期,伤后2-3周后,除继续做肌肉舒缩活动外,活动范围可扩展到各大关节,动作要缓和,范围由小到大。伤后6-8周,骨折愈合较牢固,外固定已去除,应加强全身各部位肌肉及关节活动。

3.6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后用药、活动、并发症的预防及现象、复诊时间、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

4 采用“三查”方法进行质控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0-0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是皮肤损伤风险高发人群,因危重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瘫痪、需长期卧床,再加上有些患者烦躁、高热、大小便失禁、水肿、局部皮肤及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等因素,从而增加了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皮肤损伤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我科近年来, 由于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细节护理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预见风险意识较差等原因导致患者皮肤损伤问题较多,并且有部分而引发护理纠纷。为了有效减少患者的皮肤损伤,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我科对住院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风险管理制度应用在皮肤护理管理中,积极地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现总结各种预防护理方案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发生皮肤损伤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06例,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年龄18~85岁,外伤88例,脑出血66例,脑肿瘤52例;医源性皮肤损伤106例,病人自身因素73例,综合因素27例。

2 原因分析

2.1 医源性皮肤损伤

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1]。包括:①输液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皮肤软组织坏死;②红外线或热敷引起的烫伤,由于昏迷、瘫痪病人感觉的缺失,热水温度过高,红外线照射距离过小或时间过长而引起烫伤;③冻伤,高热病人使用冰袋时皮肤保护不当,皮肤直接接触冰块而引起皮肤冻伤;④使用胶布和监护电极片引起的皮肤损伤,常见的有胶布粘贴皮肤撕脱伤、过敏性皮炎;⑤压伤、摩擦伤,常见于烦躁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当,造成皮肤压伤或摩擦伤。以上几点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缺乏风险预见意识而导致患者的皮肤损伤。

2.2 病人自身因素

是指病人自身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①皮肤瘙痒或躁动病人自我抓伤。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出现躁动、对病人使用约束带后,躯干和双手仍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了解除不限制和不适感,病人的双手经常会使劲抓可碰到的物体及皮肤,当碰到自己的身体时,病人的指甲和抓挠的力度足以损伤自身的皮肤。②重症昏迷患者长期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水肿、长期卧床易发生局部皮肤压伤。③肛周皮肤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可达63%[2]。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肛周、会阴及臀部皮肤常因分泌物刺激及擦拭的机械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皮肤破溃等。

2.3 综合因素

由于护理行为缺失或操作不当加上病人自身因素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压疮为最常见,压疮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临床问题,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加上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坏死和压力性溃疡[3]。 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感觉丧失、瘫痪、大小便失禁、全身营养不良、水肿、年龄偏大等;外在因素包括压力、摩擦力、剪力、潮湿等。目前国内外护理界认为压疮大多数是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比如严重的恶液质癌症晚期患者因软组织及脂肪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严重水肿患者皮肤变薄,神经外科瘫痪及昏迷病人,均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3 预防及护理策略

3.1 做好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做好预见性护理

易发生皮肤损伤的高危人群包括病情危重、昏迷、长期卧床、瘫痪、高热、烦躁、全身严重水肿、大小便失禁以及全身营养不良的病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对高危人群进行皮肤评分,评分22分时,应建立翻身卡并做好预防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做好预见性护理、加强巡视,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皮肤损伤的发生。

3.2 总结护理经验,注重护理技巧及细节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以往在患者比较躁动或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约束带使用不当而发生皮肤擦伤;给术后患者行伤口红外理疗时,由于照射距离过近或照射时间过长,而造成患者的皮肤烫伤; 头部使用冰枕时发生耳廓冻伤;长期卧床患者而发生压疮;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时,患者 皮肤及眼部的护理不当而发生紫外线灼伤;患者输液时,护士未及时主动巡视病房而导致输液渗漏或静脉炎的发生等。通过分析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的原因, 多为个别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及护理技巧、责任心不强而发生。针对以上,我们在为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时,对烦躁患者进行约束时,在约束的部位加软枕或软毛巾,松紧要适宜,从而可防止皮肤擦伤;给患者进行伤口红外理疗时,应注意照射的距离和时间,并经常巡视病房;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前,应遮盖患者暴露的部位,防止患者皮肤损伤及紫外线导致的眼部灼伤。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尽量使用套管针并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注射部位要固定牢靠,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补救;对使用胶布者,撕脱时动作要轻柔;对感觉缺失的病人正确使用冰敷及热敷;对合并骨折的患者,使用夹板固定和石膏固定时,接触皮肤面应垫软棉垫加以保护;对大小便失禁患者用温水及时洗净大小便污渍,待干后用润肤霜或油膏涂肛周以避免分泌物刺激;对躁动和皮肤瘙痒的病人采取保护性约束,如戴棉手套,使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双手,防止抓伤;对于昏迷、瘫痪的患者定时翻身,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力,使用气圈保护骨隆突出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3.3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保护患者皮肤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皮肤损伤产生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对病人实施全方面的安全责任制护理,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护理行为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首次接诊时护士应认真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并做好护理记录。要求责任护士在工作期间对存在皮肤护理风险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正确皮肤评估,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并注重落实;加强护患沟通及患者、家属对皮肤损伤的防范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特别是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要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保证护理安全,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皮肤损伤,及时做好护患沟通,实行风险告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潜在的风险,理解并接受和承担风险。一旦出现皮肤损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晚血 住院 护理 模式

晚期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四型,治疗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大多数年龄偏大,其中腹水型最常见,是肝硬化(含肝纤维化)后引起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出现腹水、少尿。同时,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抗感染能力下降。多数患者有夹杂症及并发症。临床治愈低,病死率高[1]。部分患者出现紧张、恐惧、忧郁多愁、悲观绝望等情绪。针对这些心理,应首先取信于患者,了解其心理需求,采取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在住院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精心护理、健康教育 和心理护理,以解除患者的精神压力,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稳定的情绪,增强信心,使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临床资料

365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内科住院治疗,男256例,女109例;年龄32~81岁,平均56.5岁。临床表现:肝硬化腹水型患者365例,其中肝硬化腹水巨脾患者8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肝昏迷2例,全部病例经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血检间凝阳性。患者都是经省晚期血吸虫病专家组确诊,省血地办审批的晚期血吸虫病救治对象。在对365例晚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了解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思想顾虑、病情状态、心理需求。通过交谈了解其表现:其一,家庭经济困难占多数,大多数来自农村, 特别是顽固性腹水除国家财政救治费外,自已需要上千元农合不予报销,背着经济负担包袱。其二,治疗缺乏信心,病程长、反复出现腹水。担心拖垮家庭,连累子女。

鉴于上述情况,做好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教育,针对病情精心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做好晚血患者全方位护理及心理护理和康复教育?笔者在护理实践中建立了一套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模式。

方法

1 情感护理

1.1 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在我院,患者多为农民、渔民、牧民、樵民,文化程度低,知识贫乏,病程长,家庭负担重,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协助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沟通,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时,护士要通过语言技巧及非语言技巧去了解患者[2],评估患者,通过非语言技巧将信息传达给对方。经常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是患者,均要一视同仁地为他们服务,用亲切和蔼的语气交谈。要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理反应,在交谈中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场合,使患者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主要是倾听以评估患者的反应,在交谈中注意对患者的尊重,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对兴奋多言者不能厌烦且要善于引导。想方设法解决患者的思想困扰,消除他们的顾虑,使患者保持最佳的乐观情绪接受治疗。

1.2 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作为一名专业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精湛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护理意识,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要善于在各种治疗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注意非语言交流的沟通,注重从仪表、举止、神态等方面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帮助患者度过应急期。如果一个护士举止端庄大方,各种操作技术娴熟,必定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关注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护士在接诊时应热情,主动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的叙述,并表达同情、关心,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从而平静地接受治疗。

2 基础护理

2.1 休息与活动:腹水病人,轻者应限制活动,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腹胀者取半卧位休息。长期卧床者应预防发生褥疮,经常变换,保持床整干燥,经常按摩受压部位。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态变化,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观察尿量及体重的变化。因肝硬化腹水患者抵抗力较差,故应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护理。注意避风寒,减少感染的发生。

2.2 饮食护理:晚血腹水病人既要保证饮食,又要遵守必要的饮食限制,食物应柔软易消化,新鲜可口,忌生冷、坚硬、辛辣刺激品,以防食道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禁烟酒,限水限盐。原则上每天食钠应限制在250-500mg,或氯化钠0.6-1.2g,平时一般饮食不附加食盐也含氯化钠2-4g,一般水限制在每日1000-1500ml。正确的进食和合理的营养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反之,会加重病情,诱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

3 病情护理

3.1 腹水病人护理:每天记录进水量,尿量及颜色,腹围大小。除此之外,腹水患者常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观察Bp、P的变化,注意呕吐物和粪便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发生呕血及黑便须及时通知医生,稳定患者情绪,建立好静脉通道,准备好输血器、止血药、升压药等抢救物品,防止窒息和肝昏迷,必要时给予三腔管压迫止血[3]。

3.2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3.2.1 及时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开始滴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3.2.2 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

3.2.3 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 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5]。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后及时清洁用物。

3.3 肝昏迷患者护理

3.3.1 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观察肝昏迷的早期征象,如性格行为变化,冷漠或欣快,大哭大笑,错乱穿衣,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减退,吐字不清,睡眠颠倒,扑翼样震颤。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做出治疗及护理措施。

3.3.2 加强临床护理,注重安全防护,提供情感支持:(1)关心体贴患者,减少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2)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对烦躁患者应注意保护,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加床档,防止患者自伤或坠床,去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如热水瓶、玻璃杯、刀子。(3)争取家人配合,安慰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切忌嘲笑患者的异常行为。

3.3.3 注意诱因观察及早去除诱因 肝昏迷常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和放腹水,用催眠镇静药和,便秘、感染等[5]。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应积极配合医生去除发病的诱发因素,并注意避免其他诱发因素。

4 讨论

通过365例晚血重症病人内科住院救治临床护理观察,笔者认为晚血病人病程长、病情复杂,其疗效除了及时正确的综合用药外,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心理护理和医疗护理尤为重要[6]。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特点,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以争取重病人的密切配合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蔡卫民、张立煌、刘荣华等:当前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点与治疗探讨[J],中国血吸虫病杂志,1993,5(4):239-240

[2]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第一版,人民军医出2000,539

[3] 付国兰、胡卓辉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中国医学杂志,2007年12月第五卷第12期P,55

[4]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中国护理报,2006-11-28

篇6

1.1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缩短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时间,使患者产生亲切感;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把握交流技巧,具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平等待人,尊重患者人格,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体贴周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感。适当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恰当的尊称或职务称呼取代直呼其床号和姓名,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亲切感[1]。在此基础上,使患者充分表达患病后的真实思想,对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疑问给予合理的解释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创造相对私密的治疗环境,使患者感知被关心、被重视、被尊重而获得心理满足。

1.2疼痛护理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早的临床症状,有些患者因疼痛剧烈导致坐卧不宁,烦躁不安。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把对疼痛的护理作为重点,尽量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疼痛这种不愉快的感觉。首先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其次向患者介绍针刺治疗、物理治疗(包括中频电治疗、艾灸或红外线等)、推拿等治疗的作用;指导患者如何使用特殊的认知方式控制疼痛,如注意和分散注意、引导想象、自我催眠等;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正确面对疼痛的现状,以渡过心理危机,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护士陪伴在床边,在抚触、安慰患者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爱好,让患者听音乐,讲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引导患者想象美好的事情,回忆过去愉快的经历,使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疼痛[1]。

1.3卧床护理

告知患者卧床的重要性。不同对腰椎间盘所产生的压力不同,坐位时最高,站位次之,平卧位最低,平卧可以使脊柱得到充分放松。在患者了解卧床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的轻重及治疗情况要求患者卧床休息4~7d。床为硬板床,上面铺以棕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在腰部放一软枕,软枕的高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1.4日常活动的护理

卧床1周或者患者疼痛症状略有减轻后,在不加重腰腿疼痛症状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进行限制性活动,为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积极的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告知患者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在起床和睡眠时,要用手臂支撑帮助起身和睡下;穿、脱鞋时要蹲下,尽量避免弯腰;站起时要借助手臂的力量支撑,尽量避免腰部承受身体的重量,并且戴腰围保护,活动或改变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腰部扭伤。

1.5康复护理

术后视病人腰痛、腿痛及恢复情况下床活动,病人翻身时无腰痛,可指导并协助病人做以下功能锻炼。腰背肌训练俯卧位,颈部后伸,稍用力后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双腿,使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上下两头翘起。病人仰卧位,进行双下肢抬高训练。抬高角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准,幅度逐渐加大,2次/d。进行以上两种锻炼时,注意耳垂、肩、髓成一直线,并以轴线翻身,勿扭曲,避免再损伤[2]。

1.6出院

篇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5-01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可达10%。促发心肌梗塞的诱因很多:如工作过于劳累、情绪紧张过于激动、暴饮暴食、饮酒过量、便秘,尤为老年人便秘用力屏气更容易导致心肌梗塞、寒冷刺激,特别是疾风迎走,刺激心脏血管收缩,导致疾病骤发。明确诊断,早期救治,积极护理,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转危为安。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1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病人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1岁,治愈34例,死亡4例,其中4例死亡俱发生在急性期,故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的救治与护理十分关键,要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如下将38例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的护理经验阐述如下:

2 护理干预

2.1 接诊护士要做到“稳、准、快。”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的将病人安置在监护室内,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做好常规的急救工作,如吸氧、止痛、安装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建议选用腹壁静脉,利于抢救,让药物快速有效的作用心脏,同时便于各种检查处置。

2.2 绝对卧床休息 心梗意味着心肌不可逆性缺血,损伤而坏死,导致坏死区域仍处于缺氧状态,因此,休息可减少心脏耗氧量,降低心脏的负荷工作,缩小心梗面积。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塞的关键。发病1-3天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之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病人的一切生活如:进食,翻身、排便等琐事由护士协助完成,避免过于疲劳,防止活动过量,增加心脏负担。卧床期间,护士要协助病人肢体功能训练,7天后,可到室内外走动,14天后,可鼓励病人床上做伸展运动,深呼吸及四肢被动运动的轻度活动,以后,根据病情恢复状态适宜调节运动量。

2.3 心理支持 多数患者均在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状态下入院,多表现为烦躁,特别是被医生确诊后,出现了极度恐惧、忧郁,精神高度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患者一旦情绪激动,会导致发生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加上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常伴有濒死感,强化心理支持、协助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工作。护士加强病房及病榻旁的巡视,随时了解病人细微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反应,治疗中,因病情的变化,药物治疗不理想,患者有消极的情绪,耐心和蔼与其交流,强调疾病治疗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护士沟通要对患者使用保护性语言,不在病人面前谈论与病情相关的内容,实施技巧性有计划地指导病人了解自身疾病保健知识,并为之介绍治愈的病例,提高病人树立信心与病魔患作斗争,以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康复。

2.4 氧疗护理 鼻导管给氧,调节氧流量2-5L/min,间隙或持续性给氧2-3天,由于因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导致心前区疼痛,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浓度,增加心肌氧的供应,缓解心绞痛。吸氧期间注意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每日1次/日,空气流通,有助于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

2.5 饮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供血明显不足,心功能较差,加之需要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下降,因而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饮食结构要合理,以低盐、清淡、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食物为宜,避免暴饮暴食,可少量多餐。调节好个人饮食习惯,是对心肌梗塞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重点。发病初期3天内暂给予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多吃如菠菜、芹菜、香蕉等含有纤维素的水果。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告诫病人戒烟酒,防止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人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

2.6 疼痛的护理 病人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突出的症状是心绞痛,剧烈的疼痛可诱发冠状动脉反射性收缩导致坏死区心肌缺血缺氧。因此,剧烈疼痛产生濒死感及置身监护室的陌生环境而焦虑和恐惧。应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10mg舌下含服或盐酸哌替啶50mg肌注,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此外,更要针对性对不同病人承受疼痛心理进行疏导,例如,病人对疼痛、经验、态度、注意力及情绪,疏导后,病人通过对疼痛的态度分散注意力后,稳定和暗示都能够减轻疼痛的刺激感。

2.7 二便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需长时间卧床,造成胃肠蠕动减慢及排便习惯的改变,病人因不习惯卧床排便甚至强迫自己不排便,易发生消化功能失调、便秘。患者一旦便秘,常会伴发腹胀而导致膈肌升高,导致反射性心律加快,影响冠脉血流量的改变,加重心脏负担;如排便时过度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加剧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心脏骤停。护理人员需耐心向患者讲解严格卧床及在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指出便秘对预后不利,可适服用与缓泻剂。在没有训练成功床上小便患者,易发生尿储留,可做腹部热敷、按摩或导尿。

2.8 溶栓护理 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的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改善左心室的功能,降低死亡率。不足6小时,遵医叮嘱给与溶栓治疗,护士应该做到的是:

2.8.1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支持输液及抢救使用。合理给药途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常规选择近心端的静脉通路。

2.8.2 护士处置前,询问病人有无心血管病史及肾功能情况,掌握配药的禁忌症。

2.8.3 准确配制溶栓药物的剂量。

2.8.4 使用溶栓药物要调节好静脉滴速,并及时观察病情,有无出血并发症,观察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呕血及二便的颜色,重点注意瞳孔及头颅内有无出血,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2.9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病人持续的胸疼,提示心肌缺氧缺血,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理衰竭。急性期患者应严密进行心电图监测,密切观察神律、心率、脉搏、血压及心功能的变化。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备抢救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采取心电监护时,密切观察心律及心率变化以及有无休克表现,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异常状态,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治疗。同时,针对病人的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引导病人积极的反应状态,进行解释和开导,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向病人讲解缓解情绪有利于病情控制的积极意义。

3 体 会

心肌梗塞是中老年生命杀手,它以病情危重,复发率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护理干预,是防止心脏猝死的重要环节。临床中所践行的护理干预的重点,是注意患者的饮食、睡眠,活动的情况。必要时对心绞痛的病人给与止痛剂,舒缓疼痛症状,并根据患者接受病情的心理承受能力,情绪控制情况,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做出相应的心理安抚,做好患者健康保健指导工作,同时,护士要提升素质,具备精湛的护理技能,全面掌握常见疾病症状、并发症的病理特征和处置原则,认真细致的运用科学综合性护理干预,提高心肌梗塞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的风险。

篇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由于老年人衰老多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数在逐渐增加[1],目前我国老年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家庭是他们疗养和康复的主要场所。本文对60例老年卧床患者的居家照顾者进行调查并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就诊于干部门诊及入住家庭病床中符合老年卧床患者的居家照顾者60名。入组标准:①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照顾时间≥1年;②知情同意;③年龄≥18岁;④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男26例(43.3%),女34例(56.7%);照顾者为患者的配偶者19例(31.7%),患者的双亲或子女者14例(23.3%,患者的兄弟姐妹或远房亲戚12例(20.0%),受雇佣者15例(25.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48.3%),中专或高中20例(33.3%),大专及以上11例(18.3%)。

1.2方法

1.2.1调查照顾者存在的家庭护理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面谈形式了解60例老年卧床患者的居家照顾者对常见的家庭护理问题,包括日常生活行为训练、功能康复训练、营养管理、心里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的知晓率,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后对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评定,以了解他们接受培训后对患者的家庭护理问题的掌握情况。

1.2.2干预的内容内容:①日常生活行为训练;②功能康复;③营养管理;④心理护理;⑤预防并发症护理:最常见的压疮、挛缩、感染、尤其是对鼻饲患者最常见的返流、误吸、便秘、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照顾护理和肢体被动的功能锻炼等。

1.2.3组织与实施①成立培训小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6名护士组成。每人分管10名照顾者,负责一对一的家访指导。另由2名专业治疗师专门负责康复训练的指导。②编制《老年卧床患者保健手册》及《老年卧床病人照顾者健康教育手册》,并发放给每位照顾者。③培训方法:针对照顾者个体差异,每周1-2次由培训小组护士到家中对其一对一的讲解指导。每周电话随访2次,每周固定在院内干部门诊开设护理知识咨询,也可随时通过固定电话得到指导。

1.2.4培训的评价方法培训前后对照顾者在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训练、功能康复训练、营养管理、心理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方面的家庭护理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评价,采用u检验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培训前后照顾者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41

2000~2005年手术治疗16例第四脑室肿瘤,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0~2005年收治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23岁,平均8.3岁。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的颅高压症状和步态不稳的躯干性共济失调症状,复视4例,饮水呛咳2例,强迫2例,呼吸困难1例。

方法:本组均行手术治疗,伴幕上脑室扩大者术前或术中常规先做脑室外引流。手术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均咬开枕大孔后壁及寰椎后弓,以利充分减压。“Y”型剪开硬脑膜后,通过脑室外引流管及打开枕大池释放脑积液,使小脑塌陷,利于术野暴露。

结 果

在显微镜下,10例通过纵行切开下蚓入路,6例术中剪开硬脑膜发现肿瘤通过四脑室中孔长出进入小脑延髓池,通过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彻底止血,10例不缝合硬脑膜。6例应用人工生物补片减张严密缝合硬脑膜,均放置硬外引流管1~2天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留置2~4天后拔除。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脑外科病人无论病情轻重均有焦虑,甚至有恐惧心理。教会病人放松技巧,以解除患者精神顾虑。②安全教育: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颅内压增高,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篇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8-01

1 病因

压疮是由于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溃烂甚至坏死。主要有四种因素,既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以及潮湿。

1.1 体力极度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的患者,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加之护理不当,导致局部缺血、缺氧组织坏死而形成溃疡。

1.2 局部用石膏、夹板及其它矫形器材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

1.3 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的刺激而皮肤抵抗力下降,多见于昏迷、尿失禁等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

2 护理应对

2.1 一般护理

2.1.1 加强营养 首先压疮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方面的调养。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卧床,体质较差,免疫功能下降,合理的饮食调养对原发病的恢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膳食,多食果汁、新鲜水果,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不宜进食者,滴注白蛋白、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创面修复。

2.1.2 清洁护理 良好的病室环境,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给患者带来干净舒适的感觉,也不利于细菌的滋生,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舒适、平整,避免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多、潮湿刺激,应在患者每次排便后清洁皮肤或擦拭污染物,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和衣物。褥子应柔软、干燥、平整,使患者保持清洁舒适的状态。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洗净肛周皮肤,涂上婴儿护臀粉或护臀霜,可有效防止肛周和会阴糜烂。使用便器时选用无破损的便器,抬起病人腰骶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上垫上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

2.2 局部护理[1] 局部护理关键是解除局部压力,定时翻身,对卧床病人加强责任心,坚持经常性的护理制度[2],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进行床边皮肤重点交班,掌握翻身技巧,避免拖、拉、推摩擦性动作,病情危重不易翻身或不允许翻身的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可在肩、腰放置软枕,在骨突出部位加以气垫圈、海绵圈,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坐轮椅的病人,可在足底放一个海绵垫,臀下放一个软枕,每15-20分钟变换重心一次,避免病人长时间坐轮椅。正确实施按摩手法,将手放于臀下,掌心向上、向下均可。充分感受皮肤温度和受压力情况,用掌心按摩皮肤5分钟,每20分钟重复一次,皮肤持续发红、发绀,更不宜按摩,以免加重损伤。

2.3 理疗护理 做好解释工作以便取得患者合作,根据病情取舒适,充分暴露病灶,对患者创面每日进行碘伏消毒,局部用TDP照射10-15分钟/日,注意调节距离防止烫伤;或使用吸氧面罩距创面皮肤约0.5cm,持续吹氧4-8L/min,20-30min/次,2次/d,使创面干燥,促进血液循环。

2.4 药物护理

2.4.1 云南白药外敷 根据创面的大小将适量的云南白药粉倒入无菌小碗中,加适量的无菌蒸馏水调和均匀,成糊状后敷与创面上,再用红外线照射30分钟促进药物的吸收,或者用稍大于创面的无菌纱布覆盖压疮面,隔日换药一次,以后视病情酌情换药。

2.4.2 维生素联合庆大霉素 用3%过氧化氢清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洗干净,用维生素C粉剂直接敷在创面上,然后用红外线照射创面30分钟后,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庆大霉素药液冲洗创面,最后再撒上维生素C粉剂,治疗压疮效果很好。

2.5 心理护理 压疮是卧床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一般多体弱,病程长,饱受疾病折磨,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常因久治不愈,出现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往往对治疗缺乏信心,作为护士对待患者时应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并主动与患者交谈,给他们介绍同室的病友,消除患者烦躁恐惧的心理,让患者从心理上融入这个集体,取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患者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以便更好的配合,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3 护理体会

在近几年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中,发现压疮的发生率很高,同时也认识到,压疮护理也是临床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病程长,愈合慢,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及时采取有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预防减少治疗压疮很关键,做好压疮患者的教育工作,把好基础护理质量关,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用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压疮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疾病的痊愈奠定基础。

篇11

[中图分类号] R56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43-01

肺栓塞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的病理过程[1]。它的特点是起病急,死亡率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创伤、手术、慢性心肺疾病、妊娠、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等。恶性肿瘤是肺栓塞持续存在的一个高危因素,它使肺栓塞的发病率增加4倍[2]。而肺癌患者大多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并且肺癌组织本身分泌促凝物质,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具有高血栓形成倾向,被癌细胞侵润的血管内膜丧失抗血栓形成的能力,使肺癌患者较易出现在血管壁和心瓣膜上形成血栓和赘生物[3],在临床若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预后较好。经统计,我院自2008年起至今收治15 例肺栓塞患者中,肺癌合并肺栓塞12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9~75岁,平均57岁。12 例肺癌均经病理学证实。按组织学分类:腺癌9例,鳞癌1例,小细胞癌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12例患者中确诊肺癌后出现症状并证实肺栓塞8例;肺癌与肺栓塞同时发现2例;肺栓塞为首发表现后经确诊肺癌者2例。其中以呼吸困难起病7例;胸痛起病4例;咯血起病1例。12例患者中2例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2 治疗

2.1 一般治疗:一旦发现或怀疑肺栓塞,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动作。

2.2 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血栓,主要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和部分次大面积肺栓塞病例。

2.3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治疗方法,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利于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临床上在怀疑肺栓塞时,就要开始抗凝治疗。

2.4 介入治疗:主要是经导管碎栓和抽吸血栓,同时可进行小剂量溶栓,也可行球囊血管成型。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本病起病急,持续呼吸困难使病人会产生极度的恐惧感,会非常担心疾病的预后,护理人员应采取语言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疏导、安慰,鼓励患者消除焦虑情绪,不要紧张,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同时保持病房安静,进行操作时动作宜轻柔,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且让家属配合,避免与患者交流引起情绪激动的话题,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2.1 严格卧床休息2到3周,保持床单元整洁和平整,采取制动,给予左侧卧位,减少病人活动,避免因活动血栓脱落而危及生命[4]。

3.2.2 密切观察和记录心电监护所示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紫绀、胸闷、憋气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有无胸痛,咯血,头晕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2.3 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按时执行医嘱,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血管穿刺处出血不止,血尿,有无头痛,视物模糊等异常,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肌肉、皮下注射的次数,确实需要应嘱咐按压10到15分钟。

3.2.4 备好抢救器材及药品,如气管切开包、止血药等。

3.3 呼吸道护理 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氧浓度为6-8L/min,注意观察氧疗后的反应,确保氧气管道通畅;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及时给予吸痰;病室湿度在40-50%之间;做好病室消毒管理,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3.4 溶栓治疗的护理 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期间,患者要绝对休息,禁止搬动,尿激酶需用0.9%生理盐水现配现用,每分钟静脉输液速度为50滴左右,经常观察大小便颜色及皮肤、牙龈是否有出血点。

3.5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钠、清淡易消化多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由于饮食不当造成腹泻及不良后果。

3.6 溶栓治疗后的护理知识

3.6.1 心理护理 溶栓后患者往往自觉症状减轻,均有不同程度的想下床活动的愿望,这时应告知患者溶栓后仍需卧床休息,以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栓塞。

3.6.2 有效制动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按摩。另外,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戏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3.6.3 做好皮肤护理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平时要注意患者皮肤保护,如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保持皮肤干燥、床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

3.6.4 合理营养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为宜,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

3.6.5 保持大便通畅 由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减慢,加上不习惯床上排便,极易发生便秘,除鼓励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可及时给予缓泻剂。

参考文献

[1] 杨敬平,急性肺栓塞诊治[J]. 医师进修杂志. 2004.27(5):5-6

篇12

1 临床资料

共收治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其中女性13例,男性18例,年龄29~50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其中进行椎板减压植骨内固定术9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2例,住院平均天数为23天。

2 心理护理

2.1 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素质

护理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除了熟悉掌握心理护理的有关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不断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病情,收集病人的心理、生理的异常症状、体症,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应用自己良好的情绪行为、仪表、微笑等形体语言去感染影响病人,激发病人对未来生活的热爱,能以轻松愉快的心理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体贴患者,使其产生良好的印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有针对性的组织沟通内容,使容易接受。其次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

2.3 针对患者焦虑的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在住院初期对自己的病情不是十分的了解,对自己的治疗方法也不清楚,当医生作出诊断并提出建议手术治疗方案后,往往表现出忧虑、恐惧、烦躁不安、不知所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顾虑,对患者的表现应表示理解,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细致的做好解释和分析工作,使患者消除恐惧、焦虑和后顾之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3 术前护理

教会及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的锻炼,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卧床的限制。术前一日做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给予腰部及会皮肤备皮,嘱患者洗澡更换清洁衣物,防止感冒,术晨禁食水。

4 术后护理

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认为突出的椎间盘以摘除,身体已恢复健康,从此可以一劳永逸了,也有一些患者认为再也不能从事工作和体育运动了,其实这两种观念都是极为错误的。手术完毕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治疗的结束,也不意味着从此丧失了工作和体育锻炼的能力,因为手术只不过是将突出的椎间盘摘除了,还需患者进一步用其它康复手段来巩固和增强疗效,避免复发。

4.1 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最好是硬板床,卧床时间一般约2~4周,协助做好术后的生活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椎间盘摘除后的注意事项,术后卧床期间应协助患者每两小时轴位翻身一次,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以保证腰部的筋膜、韧带、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损伤软组织。

4.2 腰椎间盘术后,可即刻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产生近期疗效,但可破坏腰椎的内源性稳定,使其在承受负重时不能维持正常位置而产生异常活动。术后康复手段是否适当,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4.2.1在充分休息后,可在适宜的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度活动,下床时应先仰卧位戴好腰围后,先向健侧或较轻一侧侧卧,同时屈髋、膝关节,由他人扶起坐于床边,待适应后再下地行走。

4.2.2恢复期卧床时,可根据年龄、体力的不同循序渐进地进行仰卧抬腿、屈膝以锻炼腹肌、背肌、臀肌,俯卧位抬头、挺胸等动作锻炼腰背肌,避免神经根粘连,增加腰椎稳定性,防止复发。

4.2.3出院后3个月内不负重、不长时间弯腰,并佩带腰围,起床、工作前要适当活动腰部,以增加腰肌的协调性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恢复期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