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0: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企业税务管理

篇1

一、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加强税务政策学习,牢固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大型企业集团的各级领导和全体财务、业务人员要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从思想上进一步统一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纳税理念,加强对税收法律政策的学习宣贯,严格遵守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工作环境。要组织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系统学习有关税务政策,持续深入开展税务政策解读和培训辅导,普及宣贯税务政策,为依法合规开展税务工作做好政策保障。

二、加强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落实税务管理工作职责

要进一步明确税务管理的职责归属,界定各级领导和管理责任。各公司主要负责人对税务管理负有领导责任,要大力支持税务管理人员依法开展工作;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工作的公司领导负有主管责任,要切实加强税务管理工作的组织推动;各级财务负责人和税务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对于违反税务管理规定导致税务处罚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健全税务管理流程,完善纳税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流程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纳税工作机制,是大企业集团各级公司税务管理的基础保障。一是在业务开展之初,财务、业务和法务等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税务筹划,充分考虑涉税事项和税务成本,合理合法设计纳税方案。二是要认真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及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填报和保管工作,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税企关系,及时收集和反馈税务信息,积极解决税务问题。三是要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对纳税申报、税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有效控制税收成本,充分发挥税务管理效益。四是要定期开展内部税务检查,主动检测日常税务风险,及时发现税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进行整改完善。

四、强化发票、台账、数据提供、档案的日常基础管理,夯实税务管理工作基础

要加强对发票领购、开具、审核和保存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发票使用规定,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开具和取得合规发票,坚决杜绝不合规发票列支成本费用的行为。开具和收取的发票都应为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监制、省级税务机关核发的合法发票。

要不断加强税务台账管理,健全台账管理工作机制,及时登记、分类管理,并做好电子登记备份。台账管理责任人岗位变换时要做好移交工作,不得自行删除记录。

要认真配合税务机关做好税收数据采集工作,_保完整、真实、及时地报送各类数据信息。要定期对本单位税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税负结构、税负水平变化、提示税务风险,以满足公司决策层的管理需要和税务机关的监管要求。

各类税务台账、税务报表、税务检查文件、向税务局提供的日常资料等税务档案应及时进行整理、装订、归档保存,确保税务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五、加强对重点税种的管理,积极规避税务风险

(一)企业所得税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依规确定业务所属的税种、缴税基数和适用税率,依法计算税款,及时做好申报和税款缴纳工作。

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定收入总额、扣除范围和标准、资产的税务处理、亏损弥补、企业重组等涉税事项,科学合理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要合理确定销售货物收入、劳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等各类应纳税收入。要真实、合法确定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各项扣除项目和金额。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增值税

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合理定位纳税人适格身份,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合理确定经营业务所属的行业和适用增值税税率,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开具、抵扣、保管和缴销管理,严禁虚开增值税发票,科学界定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留抵税额,准确缴纳增值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

要合理确定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合理区分兼营、混合销售等业务的税务处理,特别是采取折扣销售、融资租赁、直销、以旧换新、还本销售、以物易物等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和销项税额。

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时,应认真检查所取得发票的真实性,开具是否符合要求,发票是否通过防伪税控系统认证等,应取得“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流”、“资金流”、“发票流”三流一致的增值税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虚开增值税发票以及失控增值税发票不得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三)其他税种

篇2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造成企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当今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把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为了引导大企业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实现涉税业务零风险,全面实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税务风险成因及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政策执行不到位。大企业财务人员注重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培训,能够对多种经营业务会计上处理的得心应手,但对税收政策的理解难免不够准确、不够深入,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及时,出现了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受的情况。大企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行业过时的规定仍在运行,加之税收政策的复杂性,致使税企双方在税收政策的认识、把握和执行上存在差异易造成企业对税法有自己的看法,而税务机关却做出不同的解释,由此产生纳税风险。

第二,内部控制不力。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财务核算方面一般比较及时、准确、规范、纳税行为通常比较规范。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的不同,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在实际操作中,纳税遵从常常有差异。

第三,沟通协调不够。大企业负责人一般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在分析财务管理中的涉税内容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有所欠缺,容易忽略一些具体的涉税业务,从而造成纳税风险。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税收征管及税收辅导工作,办理纳税申报、税务复核、发票认证,税收宣传,税务审计评估,使企业通过内控制度体系防范规避税务风险。

第二,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依据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横向数据分析,对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税务风险。

第三,建立大企业税收核算风险预防机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工艺流程、财务状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各个税种的管理和核算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涉税事项以税收政策为依据,予以标准化列示,成为办理涉税事项的操作指南。

篇3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健全和完善,在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国家对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重视。对于我国大企业而言,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与良好的税务管理和合理规避税务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面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严峻问题和考验。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合理规避和妥善解决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企业高层人员也并没有高度重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这样不仅会使企业发生巨大损失的几率增加,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我国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针对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面对各种的风险类型都会比小型企业多得多。以税务风险来说,由于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跨地区经营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样就会增加大企业的经营难度,呈现出经营范围广、复杂程度高的特点。还有很多大型企业具有进出口业务,跨境经营的模式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显著提高,由于每个国家对税收管理上的标准不同,就会产生相应的税种问题、税率问题等。总的来说,大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针对税收管理更为复杂和繁琐,涉税方面种类多、会计处理方式难度高、适用的税收政策也更加复杂。总的来说,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包括了税务经济风险和税收法律风险。其中,税务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没有很好的意识到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现状,对经营范围没有准确的评估,致使没有很好的服从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导致大企业本身的税务风险提高,承担了更多的税务负担。其次,税收法律风险是以我国现行的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政策和规定等为基准,而企业的纳税行为出现了违法、违规的现象,比如偷税漏税、逃税、不纳税等违法行为,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使企业声誉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大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管理的主观因素。

首先,由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税收管理方面不够重视,缺少防范意识。目前很多大企业的重要环节多为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些能带来高额经济利润的方面是很多企业高层都着力关注和大力发展的重点,就使得企业在整个生产决策体系中忽视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和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建设。由于没有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风险规避体系,使整个企业置身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之中。其次,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营私舞弊的现象。有个别人为了获取最大化的自身利益,而对企业利润和股市交易进行暗箱操作,进行恶意炒作或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故意粉饰等,这样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税务风险,严重则会产生违法现象,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

(二)企业经营的客观因素。

同小型企业相比,大企业面临的经营业务类型更多、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因此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就更多。并且,由于大企业涉及更多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条文,一旦国家出台新的税收政策,那么企业依法纳税的各项标准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从客观上来说,会影响企业无法正确把握住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中心理念,而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同时,很多大企业也没有进行妥善的税务筹划,操作行为的不当会使得企业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税务风险管理在大企业中的重要性

首先,大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能够确保国家的税收收入。针对我国的现阶段国情来看,大企业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来源。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广、经济实力强,其良好的纳税行为对国家的税收收入有很好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提升大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改善和规范大企业依法纳税行为,对全国各缴税企事业单位的纳税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够提升国家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纳税回收周期,提升企业依法纳税的主动性和自控性,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能力。最后,投资者根本利益也有了根本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我国市场供给需求状况。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是属于上市公司,良好的企业运行和经营产生了社会影响非常重要,更关系到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性。

四、加强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手段

(一)成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大企业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强大的后备军,为企业的良好经营和正常发展营造了安全的经营环境和氛围。因此,大企业更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属于企业内部的、独立的、专门针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或中心小组,重视企业依法纳税行为,树立企业整体员工对税收管理的正确认识,确保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

(二)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在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必须有一套完整、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作为保证,这样才能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大企业的税务事项涉及到的人员、部门、财务和技术等因素的范围都是非常广泛且种类繁杂的,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就很有必要制定完善税务风险体系来明确工作的责任,加大工作的执行力度。

(三)完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机制。

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系列的、环环紧扣的整体工作体系,要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对信息实现有效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和执行工作,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对税务信息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企业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内部税务人员规范纳税行为,全面提升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认识到了我国众多大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针对税收管理上更为复杂和繁琐,涉税方面种类多、会计处理方式难度高、适用的税收政策也更加复杂的问题,因此面对的税务风险会更高。而进行良好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够提升企业依法纳税的主动性和自控性,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大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改善和规范大企业依法纳税行为,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大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多样,经济主体跨国家、地区、行业相互渗透,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潜在的税收风险也不断加大。近年来,某些重大税务案件给部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税务机关开始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试图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作为大企业的纳税人也应切实将税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源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难点

大企业基本特征:规模庞大、生产经营复杂,应用信息科技等手段从事管理,跨区域、跨国经营,具有统一的内部制度与流程,在国内或国际上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大企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集团企业、上市企业、跨境经营企业、非居民企业。

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分支机构林立交错,纳税环节各不相同

就省辖市而言,那里的大企业基本属于大企业的分支机构,有二级、三级等多种级别。如兴业证券、平安保险为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下同)二级分支机构;移动公司、工商银行为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和方式也不相同。对于总分机构,以所得税的纳税管理最为复杂,基本可以分为六种:①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②未纳入中央和地方分享范围的企业;③分支机构跨地区的总机构;④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⑤省内二级分支机构及其下属分支机构;⑥分支机构在省内的总机构。

(二)大企业管理难度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受各种原因和利益驱使,大多大企业虽然具有良好的纳税遵从意愿,但其遵从能力却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尽管其配备或聘请了会计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员,但在加强内部核算管理的同时,其也在积极寻求避税、逃税的手段,直接危及了税收安全,纳税风险不容忽视。

(三)专业化、行业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税务管理力不从心

与其他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较复杂,通常需跨区域或跨国经营,能够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科技手段从事管理工作。这些特点要求税务部门需集中高水准管理人才加以应对。对于日常管理来说,税务部门最大的难点在于大企业的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且信息不对称。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及具体表现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

1、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多种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

2、制度风险

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制定流程和依据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其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程度。

3、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其合法性,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得到税务部门的确认,有时也会因筹划方案的时效性等因素,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4、政策运用不当风险

国家制订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有严格条件和资格要求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而企业疏于管理,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5、企业“走出去”的税务风险

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对投资国税收政策不了解的风险。境内企业在居民企业身份认定、适用税收协定、关联交易、税收抵免、税收豁免、海外亏损的弥补等涉税问题上都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二)各类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集团企业税务风险。集团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特别纳税调整、企业兼并重组等重大活动和重要经营决策存在着税收风险,其中资产划拨,重大投资,经营多元,为子公司主要税收风险。

2、上市企业税务风险。上市企业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对国民经济有经济晴雨表的指标作用,其税务风险一旦查实,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害。上市企业主要税收风险包括重大经营决策风险,关联交易,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融通资金,提供劳务等纳税调险,重大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优惠政策取消风险,重大股权转让,境内外战略投资股权转让变化等存在税收义务承提的税收风险。

3、跨境经营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境内外企业关联方之间发生业务,企业在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以及一般反避税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中存在的重大涉税风险。

4、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2011年政府共征收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企业所得税10.4亿元,其中日本某公司间接转让康师傅饮品有限公司股权缴纳企业所得税3.06亿元,而2012年2月份全国最大单笔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山西省某能源企业也在山西省成功入库。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地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境内企业在与非居民企业间取得股权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境外借款,设备安装、服务贸易等项目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篇5

一、近年来国家税收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税收政策也在不断演变。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就大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明确。随后,在不同城市试点《税收遵从协议》,税务机关的监管方式取决于纳税人对其纳税申报过程的控制程度。我们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到的关键词是针对大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那么什么是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又会有什么作用呢?

二、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一)税务风险

一般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这种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导致未缴、少缴或迟缴税款,产生相应的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义务,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和连带的声誉损失;另外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企业没有享受到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或多缴、提前缴纳了税款,也会造成企业的税收行为不经济。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结合税务目标和战略,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涉税风险事项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个过程。税务风险管理通过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税务合法性的潜在事件,运用相关风险管理流程和工具,把税务风险控制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使企业的营收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内部控制

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开始于管理流程控制,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结束于会计控制,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三)税务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联系

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通常规模更大,内部架构复杂细化,经营业务多样,管理协调难度大。税务风险的存在通常不是来自于办税人员主观故意,而更多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税收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税务管理环节薄弱,防控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企业办税人员对税法规定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从而产生风险。由于企业规模大,税务管理只能依托于企业的采购、销售、开票、记账等等系统,而不可能依赖于手工操作。一个环节中的微小失误就可能造成巨额税款的少缴,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大企业来说,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良好的内控系统支持,完善的风控流程的建立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

三、税务风险防控及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框架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来支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个基本规范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的指引只是引导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并非强制性执行。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只有部分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开始建立与税收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而相当一部分有能力、有基础的大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大企业的制度发展状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可以在立法层面上逐步推进企业税务内控的建设,以大型国企、跨国企业为起点推进税务风险控制,可以促进大企业提升税务风险应对能力,极大地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从税务机关的角度看,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税收管理方面也实现了80/20法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管理层税收意识

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层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研发、运营的主要活动上面,对于税务风险不够重视,在企业的战略层面没有对税务活动进行考量,认为税务只是企业经营末端记账核算的一部分。由此导致当税务问题发生时,企业往往连补救的措施都没有,造成巨大的税收成本。相反,如果企业的管理层足够重视税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在企业设置税务专业人员队伍,并在做出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发生重要经营活动和建立重点业务流程前听取税务专业人员的意见,经过企业内部管理层研究和审议,有针对性地关注相应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风险,就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提高税收从业人员的素质

税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现实状况是,很多大型企业都没有专门设立税务岗位,或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最基本的纳税申报要求。由于办税人员的非专业,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国家的税收政策,也不懂得怎样和税务机关沟通,造成很多当期和潜在的税务风险。在政策环境多变,经营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大型企业打造一支专业的税收工作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税务风险内控的核心。同时,企业应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适当合作,在系统构建和做出重大税务决策时听取专业意见。

(四)建立以系统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大企业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加上很多企业在运营中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导致其经济行为不能得到精确控制,难以收集据以做出经营决策、控制风险和对外报送的有效数据,工作效率低下。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为了与大企业的规模相适应,企业应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建立科学、有效、完整的核心系统,并据以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从计划到决策、执行、监控、总结的每一个环节,将企业各个部门、层次的人员都纳入大系统中进行管理。核心系统的构建将辅助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强化人员绩效管理,并通过系统痕迹追踪细化责任,是当代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依托。同时,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五)完成企业税务制度体系建设

在管理层重视,建立企业内部系统支持和打造税务专业团队的前提下,企业可以积极完成税务制度的建设。以下为几点具体的建议:

一是权力方面。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机制应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方面做到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岗位、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岗位、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保管岗位、税务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等环节都要求进行职责分离管理。办税人员应在企业重大经济事项过程中参与决策、审查、研究等,并对重大合同提出税收影响和风险意见书。与税务相关的企业内外信息应及时汇总到办税机构和办税人员的手中,办税人员有权了解所有的涉税信息。

二是责任和义务方面。办税人员应为企业规避税收风险,节约纳税成本,并对自身的税务意见负责。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及工作业绩相联系,在业绩考核时实行税务差错一票否决制。企业外聘的办税机构有义务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税务信息,在重大税务问题上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意见。

三是系统开发方面。建议开发一套内部涉税风险评估与监测的软件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定的财务指标,及时评估发现涉税风险。对企业纳税遵从情况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并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估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并决定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编制容易发生涉税风险的问题清单。形成一套日常控制税收风险点的机制和发生税务风险的应急程序及措施,力求将税务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编制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更新及时、使用方便的税收手册,让不懂税收的业务人员也能知道怎样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配合企业完成税收目标。

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涉税文化建设,将提高税收遵从意识以及防控税务风险的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建立健全每个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将依法纳税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将依法筹划作为每个员工的行为标准。这样的良性发展可以把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成效地建立起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九九.企业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J].都市家教(下),2015(7).

篇6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先后深陷其中,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2009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年度的经营与纳税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期间,该公司受到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股价也在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非常现实的迫切问题。大企业在正确的会计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合法的票据入账

购买材料要取得正式发票,这是每个财务人员都很熟悉的事情,但是有一些经济业务因为发生不频繁,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要求的合法票据不甚了解,导致企业因此被税务机关处罚。例如,企业对符合税法规定允许税前列支的对外捐赠,因未取得捐赠专用发票,导致企业税负加大。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原始票据的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要求对方重新开具。

二、公司费用要与股东个人消费费用分开

在一些企业中,财务人员往往对发票的抬头不重视,认为只要是合法的票据就入账,这就给税务稽查带来风险。例如,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和手机等,权利人写成股东个人,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在费用报销中把股东个人消费也混入到公司费用中去,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

三、对费用发票内容严把审核关

目前国家税法对费用列支有如下规定,财务人员要对费用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国家规定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个人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会计部门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或财政部门监制的收据方可入账,但是国家也照顾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即确定无合法票据而又支出的费用(如青苗补助),应按“真实、合法”的原则,依据提供的佐证材料确认支出,并允许税前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但是企业财务人员不能滥用此规定,把其他一些白条列入成本费用中。

2.国家对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都做了严格的定义并规定了扣除限额,企业财务人员要对此要熟悉,比如,企业销售人员买礼品送给客户,一般会计人员只知道要入招待费,却忘记了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广告费扣除标准要比业务宣传费高,一些财务人员为了多税前列支,把一些宣传费也计入广告费科目,其实,广告费有严格的列支标准,发票必须是税务部门监制的广告业专用发票,要由专业的经工商部门批准的机构制作,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3.对某些特殊费用,企业财务人员要多学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相关文件,掌握核算原则。如企业女职工妇科检查费用应视同企业职工一般的体检,检查费用由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不得列入劳动保护费。

四、财务人员要关注部分会计科目的年终余额

1.其他应付款科目。国家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时要关注报销发票是否为专用收据。

2.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财务人员要对公司财务账上挂账多年的应付账款要及时进行清理,如超过三年未偿还的要纳入当期所得税额。

3.应付工资科目。企业财务人员往往不太关注应付工资科目,但是税务人员却对此关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了两种扣除方法,一是计税工资、薪金制,另一种是效益工资、薪金制。税法规定实行计税工资办法的企业,纳税人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税务部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只能允许扣除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超过部分只能有企业自行解决。与之相对应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也必须按计税工资标准的2%、1.5%和14%计提。纳税人实际发放的工资额低于计税工资标准的,按其实际发放数扣除,与之相对应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必须实际发放的工资额2%、1.5%和14%计提。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关注应付工资科目。

五、部分业务核算时要关注税法相关特殊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有些业务收入确认,财务人员不易掌握。如企业基本建设、职工福利领用本企业的产品、商品时,要按销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同时按照产品、商品成本结转销售成本。对于以本企业产品换对方企业产品时,财务人员都知道当本企业产品出去时,要做销售处理,换入产品做购进处理。但是当换入的是双方的固定资产时,往往忘记这也是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换出资产价值要并入当年所得税额。另外企业财务人员也要区分国债利息收入和转让收入的划分,国家对国债利息收入免税,但是企业如果把国债投入到交易市场所取得的转让收入要并入企业所得税额。当前,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最近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只有掌握好会计知识,才能为企业当好家、理好财。

参考文献:

篇7

二是体制不适应问题。当前的税收属地管理原则、多级行政管理原则、分税种设内部机构原则、国地税分立原则、不分纳税人类别一刀切的税收管理原则,不仅完全不能适应大企业快速发展形势,而且与大企业要求集中管理的呼声是相背离的,从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效率,提高税收征管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来说,也是相背离的。我们了解到湖北电信、湖北人寿等公司都实现了省级财务集中核算,市州局分公司都是报账制单位,所有的会计核算凭证都集中到省公司。沃尔玛湖北公司以及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今年分别要求实现税务集中管理与稽查。随着大企业发展状大和对分支机构控制手段增强,总部经济特征明显突出。如果不改革现有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因势而为,顺势而变,我们的税收管理工作将始终是被动的,无论从大企业税收管理角度,还是从提供纳税服务方面,都会与大企业的期望遥远。

三是信任不对接问题。一切的管理与服务问题,最终体为某种关系,这是潜在的核心问题,反映的是思维背后的灵魂平等与利益博弈问题,无论是“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管理宗旨,还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管理职能,最终还是体现为纳税人的信任与否。在最近的湖北省治庸问责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看,企业对我省税务局信任是有限度的,我想这不是湖北国税的个案,在全国应该都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对企业的不作为、乱作为、消极作为俯首皆是,从税务管理思想、税务管理体制到税务管理人员素质,全面体现了中国式的管理思维,写满了中国式的管理特征,如果不是对权力的畏惧,或者是蔑视,不会有人真正对这样的管理抱有实在的好感与真正的信心。我们只有彻底改变根深蒂固的不对等的征纳管理思维,建立真正平等与信任的征纳关系,真正尊重企业,建立坦诚沟通关系,信息不对称问题与管理模式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税企信任不对接问题其实深刻而微妙地反映了体制管理问题与思维方式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篇8

随着国际金融流动速度的日趋加快,跨越国界的多行业大型公司相继出现。这种大型公司不仅结构庞大,且涉及的核算体系也相当复杂,大型跨国公司分散的经营体制与绝对集中的决策管理,使其拥有相对复杂的税务事项,税务数据不仅庞大,且往往还涉及到各利益方面,这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抬高了税务的风险性。因此,大型企业完善自身税务风险防控体系,提高自身对税务管理的意愿性,以避免因为企业税务问题造成经营及企业声誉方面的损失,便成为各大型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一、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风险

国际金融方面的不安因素使企业本身原有的价值被低估,企业面对金融危机更倾向于寻找联盟伙伴或者谋求海外贸易,这种跨行业或者跨国的交易,使企业的税务安全颇受压迫。比如企业在股权以及资产交易时,若无法及时精确地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某些税务风险,那么便会踩进高额税务的陷阱区域;或者企业在谈判或者签订合作意愿书时,因缺少财政部门的参与,便很可能会因了解不清而给对方缴纳税务,这也会在不经意间增加企业的税务成本。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不会因为“做假帐”或者“账面数据错误”等低等税务错误而陷入税务麻烦,但大型企业经常会在经营过程或者会计处理过程中引发税务风险。这些问题看似比较浅显、微观,但其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却是比较深层次与宏观的。这种问题往往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或执行能力较差而引起的,这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企业控制手段失调及控制目标不明确的表现之一。

(二)外部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时,一般都采取金字塔的经营管理模式,即少数管理者处于管理上层,其余的工作人员等处于最底层,这种管理模式无形中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了不少压力,同时也给企业财政部门在处理涉税事宜时增添了不少的压力。企业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资源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且同时企业因管理标准的不一致化,使企业监管模式无法规范化,企业的信息速率也会随之而降低,那么这就给“税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到企业税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除此之外,是来自于外部政策环境方面的压力。相对于国内及其他行业来说,我国的税务政策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动态的环境之中,我国的税务政策不仅多变、稳定性差,且长期处于一种随经济形态而变化的动态性中,税务政策多变一定程度直接导致企业经营与反应的迟滞。

二、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完善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实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所谓企业的实际情况,即企业的机构与管理规模。涉及多种行业及地区性跨越较大的大型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专门与财政部门合作,监管公司的税务事宜。对于行业相对较单一,企业结构较小的企业,可在企业财政部门之下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组。而对于经营规模较小的单位,则可以在财政部门内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具体事务。

(二)加强税企沟通

针对政策引起的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机关可以与企业建立起信任机制,引导税务信息的流动,尽量减少由于税务信息不通畅而导致的企业税务风险。当国家税务政策出现调整及改动时,税务机关可以对此进行专门的讲解,将国家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快速地传递给企业,这样不仅直接加快信息流动,同时还可以统一企业对于税务信息的认知,避免不必要的因理解有误而产生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无法深入理解国家税务政策,就应该及时地与本地税务部门沟通。

(三)正确评估与应对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评估是企业经营及管理时,为避免税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谓税务风险评估,即以税务管理为基础,以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大小等为依托,判断、预测税务风险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税务风险评估评判的主要标准是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税务影响程度等,其中发生率越高,影响范围越大,税务风险也就越高。

在发现税务风险之后,接下来就是税务风险的降低以及转移。我们应根据税务风险的不同级别,对税务风险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考虑到处理涉及的各种程序工作及资金等,企业一般不会完全消除税务风险,更倾向于降低风险等级及转移风险等。

(四)实施团队化税务风险管理

篇9

随着大企业的不断增多以及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企业税收已经成为国家财政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我国财政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大企业的实际发展中,其经营规模较大、内部机构层次复杂、业务类型复杂多样,导致它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的涉税风险。因此,要想保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它在税收服务方面的合理性,有效控制和降低税收风险,税收机关应该不断提高税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强化税收风险管理。

一、当前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其管理体制从上层的税务总局到下层的各个分局,主要呈现出一种上小下大、基层队伍十分庞大的金字塔结构,其中有88%的税收机构和税收人员分散于各个县级政府以下的基层地区,几乎处理和承担全部的涉税事项。这种形式的资源分布和管理体制,使得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为低下,而且经过由上到下的层层传递,使得税收信息逐渐被减弱甚至是失真,如果税务总局或者上级税务局无法有效的监管基层的税务机关,那么将会很难实现税务的统一性、规范化管理。

(二)缺乏完善的税收制度

当前,我国在税收政策的制定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完善现象,使得税收执法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在税收管理工作方面,也没有针对大企业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税收征管方法,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税务机构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慢慢向前摸索,使得税收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为缺乏完善的税收政策,使得大企业税收管理和监控的专业化、深层次以及多角度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大企业发展需要的是较为合理、权威、标准、科学的纳服务和管理方法。

二、基于纳税服务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策略

(一)专门设立管理机构,实现税收集中管理

通过相关实践表明,实现税务的专业化管理对大企业税收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专门设立管理机构,实现大企业税收的集中管理,提升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同时,加强集中管理,还能够广泛积累涉及行业税收方面的管理经验,为制定税收政策提供良好的建议和依据,让税收管理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对大企业实施纳税申报、强制执行以及税务审计等纳税服务和相关的执法事项的集中管理,不仅能够系统全面的了解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内部经营结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税款缴纳和纳税申报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最大限度的提升税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帮助大企业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税务机构应该参与到大企业相关制度的建立中去,将税收管理由原来的事后处罚变成事前预防、事后管理、事中监管等一体的税收风险管理,帮助大企业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提升大企业防范风险和解决风险的能力。其次,引导大企业有效识别风险,确定大企业在经营运作、经营决策、税务争议以及纳税申报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分析大企业发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工作,结合实际的评估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有效消除大企业涉税风险。再次,在加强大企业自我管理方面拟定税收规范手册,指导大企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完善等,要求大企业必须严格遵从。同时设计相关的遵从模型,建立与大企业之间相互责任、相互遵从的合作关系。最后,针对那些不配合的高风险大企业,应该进行重点管控,开展专项检查、避税调查、税务审计等工作,对企业内部税务系统进行有效监管。

(三)强化专门的行业化税务管理

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大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强化专门的行业税务管理。首先,将各大企业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然后在针对行业类型成立相关的分析小组,分析行业发展特点和动态情况,从而有效预测行业的税收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其次,在管理大企业涉税事项的基础上,还要分析评价大企业的纳税环境和行为,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规划策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行业化的税务管理,可以集中各税务机关的力量,对各行业类型定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并及时与纳税人进行沟通,提高风险评估的针对性,引导大企业更好的规避税收风险。

三、结论

总而言之,大企业税收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工作,专门设立管理机构,实现税收集中管理;帮助大企业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专门的行业化税务管理,引导企业更好的规避税收风险,从而有效提升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5-0078-04

一、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fnent,简写CRM)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和重组业务流程,形成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最终实现效益的提高和利润的增长。发达国家的税务部门对行政管理中不能实行市场竞争的领域进行“市场模拟”,把CRM应用到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中,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理念,从而提高纳税遵从度。将CRM引入纳税服务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细分纳税人。CRM的价值体现在对客户进行细分,税务机关也要对纳税人进行细分,分析不同类别纳税人的需求特征和行为偏好,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是对纳税人提供动态服务和管理。在CRM理论中,企业必须根据客户当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开办前、运营初期、稳定成长期和破产阶段所需要的纳税服务是不同的。三是提供主动的个性化服务。针对多层次、个性化的纳税人需求,税务机关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要把纳税服务也进行细分,要把个性化的纳税服务及时地、主动地提供给需要的纳税人。四是服务加管理。在将CRM引入纳税服务时,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对纳税人进行细分实施纳税服务,也可以分类采取管控措施实施监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纳税人数量的增加、跨国或跨区域交易的频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从税种管理演变为功能管理,并进一步向纳税人分类管理过渡。这些国家的税务机关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按照纳税人规模细分客户,有针对性地提供纳税服务,特别是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和纳税服务。

随着中国大企业集团化、多元化、跨国(地域)经营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集中、信息化程度提高、税收博弈能力增强的趋势,必然要求改革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实施集约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纳税服务,是推进中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自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以来,国税、地税各级税务机关相继成立或明确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部门。随着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专门机构设置的到位,中国大企业纳税服务进入了实践探索的关键时期。

二、大企业纳税服务需求分析

只有准确了解大企业对纳税服务的需求及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纳税服务方案,为大企业提供各种涉税服务,充分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从而降低遵从成本,减少税收损失。通过对部分大企业的问卷调查、举办高层论坛和座谈会,了解了大企业的基本需求,归纳分析,大企业的纳税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性化需求

篇11

获奖理由

陈国钢作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财务主要负责人之一,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素养和工作经验,在国际融资、资金运作、企业风险控制等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陈国钢参与策划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使中化公司顺利地度过了1998年资金链断裂、支付危机频发的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有效的措施,保证了中化公司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其中,陈国钢参与策划的中化公司化肥业务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和中化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实现了中化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大突破,在推动中化公司实施战略转型,逐步迈向受人尊敬、具有全球地位伟大公司的过程中,陈国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53家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于1950年。中化公司已先后16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在2005年的排行榜中列第287位。中化公司在石油、化肥、化工领域实施全球化运作,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化肥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化肥供应商和主要的磷肥生产商,旗下上市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上证50指数企业。

中化公司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也饱尝过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和自身管理粗放所带来的无奈与阵痛。1998年,资金链断裂、支付危机频发,使公司险些栽倒在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征途上。

1998年的劫难,震碎了长期罩在中化人头上的光环,击碎了中化人抱残守缺的黄粱美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劫难面前,中化人挺了过来,他们找出自身内部控制环节薄弱这一主因,进而励精图治,构建中化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改革财务管理体制,迅速提高管理素质,追赶上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取得了事业的大发展。从1999年以来,中化公司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13%,净利润年平均增长23%,当年新增逾期应收账款逐年下降,2004年控制在当期利润的1%以内,经营质量和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对此,2003年国资委给予了较高评价,充分肯定了中化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取得的经验。

成绩的背后,总有辛劳。中化公司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一个不能不提到的人物――陈国钢。

陈国钢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素养和工作经验,在国际融资、资金运作、企业风险控制等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1991年起,他就进入到中化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在1998年的解难中,作为财务管理的主力之一,陈国钢和财务部门一起认真分析原因,共同策划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特别是自2000年12月起,陈国钢作为中化公司的总会计师,分管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兼任中化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预算及评价委员会主任,全面参与中化公司战略制定和重大经济决策;推动和领导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确立了中化公司“三统一、一体系”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推动和领导中化公司的流程优化,促进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打造中化公司旨在控制财务风险、兼顾成本与效率的国际融资与资本运作平台,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为公司获取和合理配置财务资源,控制经营风险,实现公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陈国钢又主要参与策划了中化公司化肥业务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和中化国际(沪市:600500)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实现了中化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大突破。在推动中化公司实施战略转型,逐步迈向受人尊敬、具有全球地位伟大公司的过程中,陈国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在研究和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中化公司开始了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的艰难起步。陈国钢领导财务部门通过不断摸索,目前中化公司已逐步建成一套基于价值创造、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点、线、面”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从而有效保证了企业的经营安全和资产安全。他们彻底改变了公司管理失控、滥用财务资源、损失浪费惊人、资产效率低下的局面。所谓“点”,指风险控制对象,包括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员工道德风险等风险点;所谓“线”,指风险控制流程,前(业务审查)中(风险管理)后台(财务监督)分立制衡,依托ERP系统,对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经营全流程进行风险控制;所谓“面”,指风险控制协同机制,建立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等多个职能参与、信息共享、综合治理的风险控制协同机制。在“点、线、面”相结合的内控体系中,全面预算管理是核心,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推行事前(预算制定:战略规划-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事中(预算监控:分析实施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要求)、事后(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落实绩效责任-奖励与处罚)的预算管理程序;另一方面实行涵盖多方面(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的全面预算指标体系,既包括供应商和客户结构优化等反映战略导向的指标,也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反映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不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风险控制额度等反映经营质量和风险承受度的过程控制指标,还包括资金、薪酬等资源配置指标。整套体系强调价值创造、风险可控、资源优化配置、全方位内部控制。

在陈国钢的推动和领导下,中化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有效保证了企业经营安全和资产安全,促进了经营业绩不断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公司市场化战略的推进。

二、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体制

在财务管理体制上,中化公司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GE公司)的先进经验,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的需要,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从组织形式上将原来的集团总部财务部分拆为资金管理部(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会计管理部(会计政策与信息化)、分析评价部(预算管理与过程控制)、财务综合部(财务人员集中管理与财务战略规划),实行专业化管理;从管理职能上将过去集团总部财务部只单纯管理总部核算、资金事项以及简单汇总分析全系统经营成果的财务管理体制转变为“三统一、一体系”的财务管理模式,即实行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和财务人员管理统一,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与经营业绩分析评价体系,形成中化公司大财务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实施财务监督与服务,中化公司实现了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三、创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税收征管角度的研究,人们也一般认为税务管理是政府的事情。实际上,税务管理对于企业也同样重要。企业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企业行为、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我国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税务管理整体水平较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税收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并且是一种高风险和高弹性的成本,同时它也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并且需要控制和管理。根据毕马威财务税收服务集团2003年通过互联网在全球的一项调查称:税收会抵减公司收入,会使费用项目膨胀以至侵蚀1/3的公司利润。在我国,税收费用占企业利润的比重也很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税务管理,运用多种税务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效益,这也是企业税务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前提就是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业务处理能力的增强,提高了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企业可以迅速掌握、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进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企业涉税风险主要有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信誉与政策损失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不仅导致企业税收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威胁着企业的声誉和生存发展。通过企业税务管理,对涉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税务问题和后果进行谋划、分析、评估、处理等组织及协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二、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一)企业税务管理意识差,整体水平较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活动由国家直接控制,企业税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处于空白状态。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后,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问题。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税收征管角度的研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的较少,企业税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企业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税务事项简单,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更别说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因此职责相对淡化;另一方面企业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而自己无所作为。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无视税法尊严,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也有少部分企业已初步形成税务管理意识,但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二)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一方面很多企业模糊了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把企业税务筹划等同于企业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实际上企业税务筹划只是企业税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虽然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不足以包括企业税务管理的全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事后管理,因此存在轻事前管理、重事后攻关的现象,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税务管理。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随着我国税收法制的健全、税收体系的完善,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单凭企业会计人员兼任税务管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税务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起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设置税务总监。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不但要做好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建立稳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动向,动态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及变化,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用国家政策更好地指导企业。这既符合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同时也使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也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税务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本单位税收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本单位税负率标杆。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提交税务分析报告。

(二)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我国的税收法规种类多、变化快,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各种渠道,帮助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使他们既知晓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又精通企业所在行业的税收政策法规,成为管理和控制税收风险的中坚。企业税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环节都会涉及到税务问题,因此在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对高层和员工的培训也不容忽视。对企业专业办税人员的培训主要针对具体的业务和技巧,而对企业高层的培训应该着重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使之破除以往把税收事宜看作只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新思维,积极理解支持税收成本管理工作。

(三)夯实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税务日常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却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罚款和滞纳金,以及大额补税给企业现金流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

(四)进行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充分发挥纳税筹划作用,力争使公司的各项涉税业务能做到未雨绸缪,确保公司的经营效益不受损失。

一般而言,各个国家之间的税法、会计核算制度、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同一国家的税收法规、财会制度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必要性。企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如不同税种的纳税筹划,不同经济行为的纳税筹划。企业在进行筹划时必须对这些具体而复杂的法律条款十分清楚,以风险控制为前提,把握好筹划方法选择的尺度,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争取涉税零风险,制定周密慎重的纳税筹划方案,切忌为盲目节税而把企业置于巨大的税务风险之下,否则不仅会丧失纳税筹划收益,还会因为方法选择不当而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处罚。

(五)强化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积极规避和防范税务风险。企业涉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都无法完全回避和消除。但是,风险并不可怕,风险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企业应该积极地应对和防范涉税风险,力求把涉税风险降到最低,或是从根本上预防涉税风险的发生。一方面规范企业涉税行为,防范税务风险。规范企业涉税行为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根本所在。一般来说,企业涉税风险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经营行为、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财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因此,侧重对这几个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是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稽核管理,建立企业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完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注重收集行业参考数据信息,加强企业内部税务评估,分析以会计报表为主的财务资料隐含的税务风险,做好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而不是把税务内部审计与自查工作交由税务部分去做。税务内控系统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纳税事项由专门的办税人员处理,向税务机关递交的申报纳税资料都应该经过复核人员的专业分析和复核,规模稍大、比较复杂的业务的涉税事项要由素质较高的税务管理人员审批等等,这样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税务行为,从而防范税务风险的产生。

(六)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目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税收体系不够完善,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很模糊。因此,在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税务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况且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税务机关在整个企业税务管理中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税务机关内部的运作和职能分工以及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透彻地领悟税收政策的含义,以便更好地指导日常的税务活动,企业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程序找到正确的人”;同时,通过透明本企业的经营活动,使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状况,实现与税务机关的“双赢”。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家贵.企业税务管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任寿根.企业税收成本极小化、企业税务管理与政府态度.涉外税务,2006.1.

[3]吴玉蓉.浅析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与财富,2008.12.

[4]刘贤志,周明刚.论企业税务管理.冶金会计,2001.11.

[5]李国华.纳税遵从观下对企业加强税收管理的建议.财政监督,2008.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