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1: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康教育的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缺乏教育意识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健康教育看做是自己的义务,这无疑会对病人的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的治疗手段,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教育工作。
1.3 缺乏沟通技巧 病人教育主要靠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护士如果缺乏沟通技巧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畏难和害怕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
1.4 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教育的基础,如果护患关系紧张或相互排斥,护士就得不到病人的信任,病人对护士所教育的内容就缺乏兴趣,因此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
1.5 教育时机不当 当患者还在进食、睡眠、情绪不稳定或因疾病引起疼痛而痛苦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将会导致病人对其反感、排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1.6 未明确职能和法律职责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如果未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将会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甚至错误解释或与主管医生不合一致,这样不仅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1]。
2 应对措施
2.1 树立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病人健康观念明显更新,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改变病人及家属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的不同时期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责任与义务。
2.2 补充健康教育知识 护士只由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深入、细致地洞察病情的变化,根据疾病的特点、病程的进展、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补充与疾病治疗、护理理论、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病人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2.3 强化沟通技巧 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应先注意积极倾听,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注意掌握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在护理过程中,要热情,面带微笑,仪表端庄,善于观察病人非语言信息,因势利导,使沟通顺畅。可采用讲座,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方法,掌握恰当地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入院后主动向病人做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管理规定,说明将要为病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内容,并遵守承诺,取得病人信任,消除其紧张心理。住院期间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教学,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接纳并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病人出院前及时评价教育结果,征求病人对教育工作的意见,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满意地接受结束护患关系的现实。
2.5 善于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教育目标,善于抓住时机,随时进行教育。如在给病人测血压完毕,及时告诉病人目前的血压情况,服用降压药物会引起的不良反应。护士在巡视病房时随时收集病人的需要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需求,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及家属发放健康处方、健康画册、观看录像资料等[2]。这样既省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6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涉及病人治疗方案、病情转归等内容时,护士应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避免出现承诺性的话语或与医生的解释不协调、不吻合的现象[1]。
综上所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护士有无树立健康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护士必须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广博的相关知识,一定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护理程序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能够根据病人的特点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使病人真正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关键词】护理;教育;质量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医院护理人员为执行主体,针对患者及相关人群开展的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全过程的健康教育活动。我们结合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发现当前的护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主观层面的原因
(1)护理观念陈旧落后: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全体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2)工作角色认知片面:随着护理观的演变和护理模式的扩展,护理人员的工作角色和职能范畴由单一趋向多元,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仅仅要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承担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师和顾问的角色,对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经验不足,技能匮乏: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卫生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 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时间保障不力:当前许多医院都对护理编制进行压缩精简,致使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人员编制不足,数量不够,护士工作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治疗、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2)学习机制欠缺:护理人员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女性护士家务繁忙等也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3)资金支持不到位:我国虽然在《护士注册法》中规定了护士的进行健康教育的职能,但在健康教育的经费来源上未予明确规定许多医疗单位都是自筹资金编写和发放教育资料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等,明显缺乏资金支持。
1.3 医院管理层面的原因
(1)质量控制办法模糊:我国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2)缺乏长效机制: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临床教育,门诊及出院后健康教育薄弱,缺乏长效机制,要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必须建立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2 强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2.2 鼓励学习,提高技能: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临床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医院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成高护理、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2.3 讲求技巧,营造和谐:健康教育要实现内容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化,护理人员要掌握护患交流的技巧、知识灌输的技巧,以适当的教育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患者的需求,医院及护理部可以制定医、护、患沟通手册,人手一册,组织学习并考核,经常举办一些护士行为规范、沟通交流等示范讲座来支持和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各科还可根据专科特点制作专科健康教育资料,悬挂于病房中让患者阅读,各科走廊显眼处设健康教育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期,使患者及家属都受益,护士们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提高,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1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各个医院蓬勃发展,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产科工作时刻关系着母子的生命安危,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美满幸福,所以产科属医院的高危科室。加强和规范产科的健康教育是实现优生优育,科学围产,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是产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根据我院产科病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措施的探讨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孕产妇收治和分娩方式的情况
以2001年初至2010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孕产妇18680例,分娩总数16600例,平均收治155例/月,分娩平均138例/月,其中剖宫产术平均76例/月,平均每月剖宫产率达到55%。分析原因主要由于地处市中心,为三级乙等医院,同时又是产科急救中心,高危孕妇比例较高,大多数来自外医院转入高危病人。
1.2 产科病区床位情况:
病床总数30张,其中母婴同室18张,监护室4张
1.3 收治孕产妇知识结构分析
根据住院人数和文化程度的分析高中以下的占70%以上。
2 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健康教育,可分为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包括孕产妇家属教育与计划生育一系列内容。
2.1 传授健康教育内容。
在入院时用主动热情的态度介绍医院环境和有关规章制度,适当地介绍病人之间的认识,以消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尽快熟悉环境。每个床位配有责任护士,使用轻松交谈的方式讲授各种产科常见的日常护理,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产妇护理,母乳喂养的好处等,也可以通过播放VCD或多媒体等演示分娩的过程及各种新生儿护理知识,使产妇对分娩不那么恐惧。鼓励产妇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现场解答,对产妇关注高、疑问大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帮助她解决及克服。
2.2 母胎的自我监护:
根据孕妇掌握的知识情况,正确指导胎动自测的注意点和关键点,按照要求正确留取24小时尿雌三醇的测定,必要时配合抽取血标本测定血雌三醇,配合医生进行NST、B超、BPS、胎儿心电图等,同时做好系列的解释和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情绪。
2.3 术前和早产的身心准备:美国医学家发现对分娩进行人工干预(如缩宫素、人工破膜、剖宫产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婴健康,为了改变这种状态,1983年美国开始流行导分娩,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以耐心有效地解释,轻予地操作,不仅能稳定孕妇及家属的情绪,而且能积极地配合。对于临产的孕妇,指导正确有效呼吸和气固然重要,但交谈艺术分散注意力和适当进食,不仅能减轻产妇的恐惧心理,而且更能使产妇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
2.4 产后健康教育:
2.4.1 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早接触、早吸允、早开奶。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同时评价。
2.4.2 饮食营养:由于物质的改善和提高,摄入营养的饮食已不成问题,人们的侧重点已转向均衡的饮食营养的调配。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以利产后机体恢复,保证乳汁的分泌,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2.4.3 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卫生指导,如口腔和皮肤清洁,会阴切口护理,以降低产褥期感染率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护士不仅要以理服人举例说明,而且要反复正确示范指导。
2.4.4 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正确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新生儿换尿布、淋浴、按摩、抚触、脐部护理、观察黄疸及注射预防针后出现的反应等。
2.5 出院健康教育:除了在院时所提供的各种健康知识,可以在产妇出院前根据产妇的情况提供各种促进产后机体康复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和咨询门诊24小时热线电话,产后复诊时间等。
3 影响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3.1 护士对产科特点认识不足: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产科重点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要求产科护士为孕妇及家属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
3.2 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时间有限。医院应努力按人力资源比例配备人员,科室按比例合理的安排护士,从而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3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要,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3.4 护士缺乏自主性: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护士给予孕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处于被动,孕妇不问,她们就不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在为孕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等工作中,提供具体的方法,完成其独立的护理功能。
3.5 护士健康教育中缺乏技巧:受到知识限制,缺乏有效的教育技能和沟通技巧。据资料表明87.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了解不足,84%不能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健康指导,81%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指导效果评价,80.5%对最佳健康指导方法选择能力缺乏。每个护理人员应努力掌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时间,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3.6 患者方面的因素: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别。患者对护士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措施应消除偏见,提高口才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护士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
3.7 评估技巧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产科护士应正确的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4 结论
4.1 医疗制度的改革促进传统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4.2 健康教育的实施体现了护士的知识价值,淘汰了过去那种“无言操作、无言护理”的方式,密切护患关系。
4.3 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孕产妇的认识、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先决条件。提高本院的母乳喂养率及减少产妇的产褥期感染率。
4.4 健康教育还具有减少纠纷的潜在功能。通过计划的教育,给予孕妇及家庭更多关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5 产科健康教育还需要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突出特色,确保产科护理安全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丽华、张秀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不管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家庭层面,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都是非常高的,学校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着眼于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一、学校要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当中,对于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语文、数学、英语,大量的文化课课程压的学生喘不过来气,学生也将大量的时间分配到了文化课的学习当中,但是,小学和教师不但有教给学生知识的任务,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这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小学生的心智尚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学校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读本和课本,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来帮助学生学习心理,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像一些中华传统美德读本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教师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内容,教给学生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爱岗敬业等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并快乐的成长。同时,在学校当中,要加强心理设备和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解决一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与人交流,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自卑,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到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来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这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多的,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短暂的教学时间是无法有效完成的,所以说,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并在里面购置专业的心理教育设备,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课教育是同样重要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要搞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在小学当中,每门文化课的教师专业能力还是相对不错的,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比较强,只有真正学习心理学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以往,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学校并没有专业的老师来负责这项工作,更多的是让文化课的老师来兼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但是,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差的。所以说,学校要从师资力量下手,一方面,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的心理学人才来负责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力度来培养自己学校的心理老师,定期请专业人员来组织培训,这两种方法都是比较有效。除了人员以外,学校要多举办有意义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可以以讲座等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比如说,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出来,培养他们大气的性格,同时,在体育课上,也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所以说,在小学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的进步,同时,还要以多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的深化。
三、学校要与家庭形成有效的沟通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一个方面,家庭由是另一个方面,因为小学生白天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更多情况下是在家庭当中,所以,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首先,要营造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优先的,从出生开始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成长,因此,家长要注重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家庭里要做好表率同时、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充满和谐与公平正义的大环境,这样,就不至于使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情感反差,而产生不适应的心理,让学生们个体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幸福,从而对生活、对社会充满自信和希望。在家庭当中,家长要特别注意与学校老师的沟通,防止因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问题与学校的教师产生分歧,这样是不容易起到教育结果的。例如,有的家长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并没有采取一些措施,认为是正常的,而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对这类学生进行了引导和帮助,家长就应当顺着学校的教学思路进行一些补充,从而起到最好的效果。所以说,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家庭要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小学教育当中,文化课程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同样重要的,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建设,同时,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莫娟.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才智,2016,(07):41.
[2]沈丽军.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24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45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此病起病急骤,并发症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多见,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加之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因此,做好心梗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护理措施
休息:包括精神和体力休息。疼痛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第1周内,尤其是发病前3天,尽量减少搬动,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可在床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告诉患者这样做是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疼痛,防止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第4~5天,患者如无并发症,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可床上静坐、洗漱,但注意动作应缓慢,时间不宜过长。第2周,可在床边步行,走廊散步。各种运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并需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运动量以不引起心率增加20次/分为宜,若运动时心率增加<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逐渐提高活动耐力。病情不能有效缓解,或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给氧: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即发生心肌细胞损伤。根据病情,持续或间断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氧供。最初3天应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以6L/分为宜,疼痛减轻和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分,维持1~2天。吸氧期间,护理人员要注意吸氧效果,做好患者鼻腔的清洁护理,保持鼻导管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1次。
进行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最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连续心电监护,要有专人陪护,及时发现心率、心律变化,电极位置要固定好,随时检查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患者翻身发生脱落,医护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随时监测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患者疼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患者,避免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可告诫患者或家属,精神过度紧张、激动,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多种并发症。要求医、护、患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抢救配合,护士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不良情绪。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医疗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抢救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不可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避免患者情绪紧张激动,不利于配合治疗。
疼痛护理: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复性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故应及时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止痛,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烦躁不安的可肌注安定,并随时询问患者疼痛有无缓解及伴随症状,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变化。
溶栓的护理: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凝治疗,使用期间,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监测血压、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二便颜色及出凝血时间测定。
饮食的护理:心梗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加之绝对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原则。因此,开始2~3天,应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着病情缓解可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排便护理:大小便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发病后,患者不习惯卧床排便,进食量减少而发生便秘,应说服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意义。可嘱患者每日清晨食用蜂蜜20ml加温开水饮用,加强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急性期可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片,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使用开塞露。排便时应有医护人员在旁守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38-02
我院于2010年8月~12月,对65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施了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糖尿病患者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45~68岁,病程0.5~16年。
2 具体措施
2.1 设立宣传栏、向病人发放教育手册等
使糖尿病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让病人及家属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使病人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其危害程度介绍治疗基础知识。
2.1.1 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
使病人能领会精神而自觉灵活掌握只有长期坚持饮食治疗才可以达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
2.1.2 运动疗法的方法、意义
适当的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
2.1.3 向患者讲明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教会病人测定血糖,尿糖随时取得联系,恰当处理。
2.1.4 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与病情相关的所有信息,发放医患联系卡,以便随时咨询及时联系。
2.1.5 召开座谈会
组织召开糖尿病友联谊会,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请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介绍成功经验,请身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其切身体会。
2.1.6 针对性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适时的指导。初患糖尿病者着重指导饮食、运动情况及血糖的监测;对长期随诊病人,定期电话随访,指导他们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对有并发症的患者,指导其定期就诊,并给予积极治疗。对年龄较大、病情较重、行动不便者,我们定期家庭随访直接指导。
3 效果
本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尿糖,能够自我注射胰岛素,并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坚持科学用药,适当的运动,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
4 讨论
4.1 院外健康教育适应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外健康教育成为解决糖尿病患者病程中诸多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健康指导,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糖尿病教育,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糖尿病有了正确认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平衡饮食、合理摄取营养,并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
4.3 有利于引导患者走出糖尿病治疗的误区
许多患者盲目地认为,只要吃降糖药就可以控制病情。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反复讲解,使患者知道饮食、运动就是一种治疗措施,如不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将会严重影响健康及预后,使其得到启发,改变错误观念。
4.4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接触增多、交流增多,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尊敬和信任,护患关系融洽信任,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象为能回答问题,愿意合作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100例。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方法,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2结果
100%的患者及家属认为对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90%的患者及家属希望了解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84%的患者及家属希望了解拔针后的护理,93%的患者及家属希望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及作用,82%的患者担心液体输完后发生空气栓塞,96%的患者不知有微粒污染,90%的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存在疲劳、紧张、烦躁等身
心不适感。
3门诊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及分析
3.1护理人员对门诊静脉输液病人健康教育需求不了解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希望得到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知识,静脉输液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认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会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一些基本的治疗护理常识,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及家属对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多样,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静脉输液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如输液前的准备、药名、作用、输液速度、液体滴完的处理及拔针后护理都想了解。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明显不足,对病人需求不了解。
3.2门诊静脉输液健康教育随意性大,缺乏规范的内容及程序护士对静脉输液原理及有关处理事项的讲解不够。液体滴完成为患者及家属在静脉输液时最担心的问题,当护士未及时更换还会去人催,甚至个别患者看到液体滴完时不等护士到来而慌忙将针头拔下,也有的提前按铃让护士等液体滴完。实际上在实行静脉输液时(除加压输液)液体滴完后当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相等时空气会停止不动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一时刻只要将输液调节夹关闭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然而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很少给患者解释清楚,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对液体滴完的担心。
3.3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门诊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人手不够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意义重视不够,而使护士在对静脉输液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有些护理人员业务、文化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询问环节中缺少规范的内容及程序,使得健康教育的内容出现疏忽、笼统、不准确等情况,很少告知患者输液中可能的微粒污染,使患者对其意识较低,绝大多数患者会带液入厕等,加之护理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最终导致此工作流于形式。
3.4健康教育与病人需求有差距例如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身心不适,一方面与长时间输液有关,另一方面是护士的健康教育不到位。需长时间或长期行静脉输液的患者会产生疲劳、烦躁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如护士不清楚的解释导致患者对液体滴完产生了担心,从而助长烦躁、紧张感,同时长时间固定及护士嘱咐“不能动,动了会跑针”等更加重疲劳感。
4改进措施
4.1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并应形成制度化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消费观念的增强以及静脉输液操作在临床中的普及,开展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宣传、帮助大众了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树立对静脉输液正确的健康观念势在必行。健康教育应作为护理常规列入静脉输液全过程,并作为护士的考核内容。同时护士长还应深入病房,通过检查和反馈,调查教育内容及方式,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保证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不再是空洞无内容的一种形式[2]。
4.2护士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护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镇静的表情,饱满的精神,温和谦虚的态度,这样才会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赖感,给病人带来治疗的信心。
4.3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文化素质加强对药物知识的了解,使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内容系统化、专业化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教育形式上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差异因人施教,特别是输液时的现场演示方式有很好的效果。
4.4科学讲解输液相关知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如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要告知患者药物的特性及如何减轻刺激,以免输液疼痛引起不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输液时会举瓶入厕等,应告知患者入厕时如何举高输液瓶,以免造成压力不够引起出血或堵塞,增加穿刺机会。避免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护士要向患者讲解输液原理及处理方法,特别是同时处置很多患者而不能及时赶到时,应让患者按照护士预先讲解的方法简单处理,以此来消除患者的紧张、烦躁心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配合的主动性。护士在巡视时应让患者了解完成输液的大致时间,并指导患者如何活动可避免液体渗出及正确改变可减轻身体的不适感等。在输液过程中可提供报纸、杂志、电视或适当放一首轻音乐,以解除患者长时间输液引起的烦闷情绪。
综上所述,门诊静脉输液这一治疗手段不仅仅停留在机械操作的层次上,还应让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护士应充分重视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人们的一切活动均是以思想为主导的,当学生对一项体育运动兴趣欠缺时,就不会主动表现这方面的能力。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塑造体形,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更是学生自我展示,培养自信心、自尊心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同时,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健康体质与气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展示自身运动才能和天赋,获得师长同学认同,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增长,反过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手段和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当代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王子公主,没吃过苦,所以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常选择逃避,培养和磨练其意志品质十分必要。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其实就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意志品格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精神魅力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心态积极地看待面临的问题或困境,形成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健康精神和完美意志品格,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均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活动单人无法完成,必须要学会与他人配合来解决问题。如,学生们常常需要针对不同项目与不同同学进行配合或竞争,在竞争、配合过程中自然需要进行感情交流。这个过程可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与相互评价意识,这既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健康人格的养成。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2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探讨。实践表明,应从如下环节着手:
2.1 首先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不断革新体育教学观
传统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体质教育,也关注学生运动技巧、技能的培养,却常常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是教学中没有考虑学生情绪的变化;没有对学生间差异给予足够重视;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不恰当,教学方式创新不足,给人以呆板的印象。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即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坚持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参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情绪,树立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养成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均得到健康。
2.2 在体育教学中努力构建成功体验环节,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为学生营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是极为有利的。实践表明,若让体育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复经历失败,必然会给其自信心带来严重损害,不仅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还会对其生活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环节,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特长情况,让每位学生均能充分地展示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当中完成学习,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自信心。
2.3 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缓解和调节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学校体育教学活中,教师和学生间的接触直接而真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状态、意志、情绪、思想和能力等均会有所表现,会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对竞争胜负结果的好胜心。这时,教师若只是依据表面情况简单地通过批评来解决问题是不恰当的,即便学生近于压力有所改变,却难以取得实质上的较好效果,甚至给学生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教师应当于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发掘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并运用适当的体育运动方式加以治疗。实践也证明,采用恰当的锻炼、运动方式,使沮丧、焦虑、压抑、忧郁和紧张等相对消极的情绪,能够得到合理宣泄,使学生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2.4 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各类体育运动的技能形成均应遵循某种规律性。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某项运动技能的过程,由生疏到了解和熟练协调,最终达到能够准确运用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层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兴奋、胆怯、紧张等情绪,甚至可能因缺乏毅力和耐心而产生消极心理。这时,教师就应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予以化解。如,采用激趣法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采用竞赛法开展教学,使学生保持参与教学活动的不懈动力。可以说,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化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大有裨益。
2.5 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类游戏或训练活动,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多发病之一,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神经、糖尿病足及心血管病变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应用健康教育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及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分成两组,即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析组:其有25例男,15例女,年龄为35-55岁,平均年龄为45.6±8.92岁。对照组:其有20例男,20例女,年龄为38-60岁,平均年龄为48.1±9.40岁。两组患者病理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例数等方面对比,p>0.05,则未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患者;分析组:采用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措施干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通过干预前后自我管理和糖尿病知识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并检验t,若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糖尿病知识认识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分析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优势,对比两组差异,p
第一,用爱心叩启学生的心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热爱学生又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就会有深厚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会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感染,使他们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理解和宽容,由于小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及爱冲动的个性特点,在某种环境诱因的作用下,很可能导致种种恶的发生。
第二,从“情商”的培养着手。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因此,学校一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好学上进、互助友爱、讲究文明的集体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集体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之得到应有的尊重,形成乐观、开朗、进取、宽容的性格;二是要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悦纳自我,激励自我,引导学生善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既不怨天尤人,也不企图逃避,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三是要重视学生的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别人的需要,领会别人的感情,多采取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少采取否定的态度,如轻蔑、怀疑、嫉妒等,在相互交往中要多赞美,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这些措施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提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三,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也许是最大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如舞蹈合唱、诗歌朗诵等,使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激发感情,在琅琅的笑声中受到启示,在翩翩的舞姿中受到感染,在竞赛、评比中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校变成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16-01
近年来结核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中,我国位居其列。据2000年的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我国约4.5亿人感染了结核菌,其中有450万人为活动性肺结核,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已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成为目前至关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结核病的政策开发、财政支持、
人力资源、治疗管理等多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结核病的防治宣传形式单一,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并不能完全传达到目标人群,特别是一部分流动人口、贫困人口、低文化水平人口、边远山区人口等。导致了结核病的就诊延迟,最终引起结核病患者不能早期发现和规范的治疗[3]。在对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断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结核病患者缺乏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为首要因素[4],由此可见,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即通过结核病相关知识的传播,教育不同的人群,提高人们健康知识的水平;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观念;通过让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帮助人们抛弃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所在是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予以规范性治疗,提高结核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一方面需要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性政策和环境,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人们对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以及与之相应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这些便是控制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而提高治愈率的基础也在于结核病患者能够遵从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全程健康教育是一种常规化、个体化、专业化的整体健康教育模式,其将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与整体健康宣教相结合,与结核病治疗的专家合作,就患者健康问题展开预防、就诊、治疗、随访全过程;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最终达到促进疗效及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标。全程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 建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所有组员均要充分认识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根据具体情况,组内成员共同协商,制定详细的教育方案。定期参加全员讨论。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2 广泛的健康宣教,为预防结核病提供前提: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每季度更换壁报、宣传专题板报,请结核病治疗专家予目标人群授以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每2周进行1次,每次约1小时),包括国家针对结核病治疗的免费政策;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意义;肺结核患者饮食选择;消毒隔离基本知识;以及早期、规律、联合、全程、适量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常见并发症;抗结核药物的种类及不良反应;按时复查胸片、痰培养及肝肾功能等项目的必要性等。让其知晓治疗时间较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 针对结核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健康指导,促进疾病治疗:对不同阶段、类型的结核病患者进行知信行调查及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和疾病特点,与其床位医生沟通合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健康督导。例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尤其是文盲患者,医护人员应采取“一对一”的口头宣教,同时对其家属也应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从而保证健康指导的效果;对合并有慢性迁延不愈疾病的患者,因其药物耐受力较差,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其的病情监察,动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防止药物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独自居住的老年患者,因其长期缺乏关爱,在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孤独、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应加强其心理疏导,予以更多关爱,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
4)随访:建立统一的个人健康档案,设立结核病咨询热线,随时解决和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定期与目标人群电话联系,进行相关的健康评估及指导(包括病情、服药状况、心理及情绪反应、日常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改善,健康知识认识水平及有无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对于行动不便并有较为特殊需求的患者,应定期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每次的随访均应详细记录,以为下一阶段的健康指导提供具体依据。
结核病是一类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其防治的前提是尽早的发现和科学的治疗。因此,我们通过建立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模式,加大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使患者真正清楚并主动参与抗结核的治疗过程,意识到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更有效控制结核病。全程健康教育将教育作为一项治疗结核病的措施,切实地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且不同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使教育内容伴随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展开。充分应用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观念,在做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针对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全程性、个体性、系统性的结核病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清楚的认识到结核病的防治要点,增强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抗结核的治疗过程,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家荣.实用结核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综述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而找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一些创新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措施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起步晚,发展缓慢等问题,虽然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以改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措施,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期,有关部门对某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1]。调查结果如下图。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几个大的方面: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图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1.1 学习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学习动力。目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而学习,而在学习中体会不到乐趣,缺乏探索知识的动力。(2)学习目标模糊。每个学生都匆匆的行走在自习室的路上,但当问起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时,却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很多同学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大多学生的目标是“不求精耕细作,只求考试过关”。(3)学习成绩不理想。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差的学生并不多,但是他们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其成长。
1.2 情绪问题
学生成功要有稳定的情绪状态,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大学生表现出很多亚健康的症状,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这些不良情绪有:(1)抑郁症。表现为心中情绪低落,常伴有身体不适、缺乏睡眠等。(2)情绪失衡。高校学生的社会情感强烈并且丰富,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易于波动。
1.3 人际关系问题[2]
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和学习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地方同学的生活习惯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际关系问题。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都受到父母过多的爱护,使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这势必会对一些独生子女造成困难。在大学中,很多学生为了打发时间和逃避孤独,去谈恋爱,但是谈恋爱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而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则最终会诱发心理危机。
1.4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将大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生活自立能力差。尽管目前很多学校都要求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但是目前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目前的大学生都出生在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条件变好,大多数学生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在大学中,当他们面临来自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挫折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在毕业后,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心理准备不够,无法承担由此产生的挫折。
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
2.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时展的需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心理,文化,专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制动性有很大帮助”[3]。2005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研究及评价等。由此反应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4]。
2.2心理健康教育正陆续开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变革也日渐增多,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成长过程遇到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成长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更多人的心理出现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多,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不少高校已经进行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清华大学于1988年正式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教育部也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高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有所加强
各省市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通过诸多途径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培训,例如:举办专业培训班,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及专业,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健康教育咨询师等。各高校对健康咨询师的标准加高,只有通过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的人方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也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要求各高校按照1:2000来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各高校也根据要求进行了专业咨询师配备,因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已经有所加强。
2.4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或组织相继成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国家的大力关注,并由此展开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1年9月以后,至今培训了数千名学员,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基本设置了地方性心理健康教育分会,以及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备案,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应的专业,从各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目前各省也响应了国家政策,成立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国家的肯定,并被列入到国家大学生培养计划中,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和系统化起来。
3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3.1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主要表现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同,某些高校认为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应取消思想教育课。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教育,这样就会泛化心理健康教育;要么用思想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过于简单,只是灌输道理和说教来解决学生焦虑、抑郁、厌世等心理问题,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3.2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网络空白”
现在,高校都安装了校园网,校园周边也有很多的网吧,我国大学生随之产生相关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者者将之称为网络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上课走神等症状。在大学中,学生会产生网络恐怖、网络上瘾、网络恋爱、厌学逃课等问题,这些新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和网络结合起来,把网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工具。
3.3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从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包括德育教师、心理学教师、 医务工作者等。近期,对北京等地高校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5]。根据下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队伍中大多数人不是心理学专业,不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测量技术,也不了解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而心理健康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如果不懂心理咨询的知识,则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产生伤害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应该具有如下素质要求:(1)职业道德高尚;(2)品质优良;(3)全面的知识结构。
3.4在教育形式上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和其他社会因素相结合。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与发展,家庭成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将影响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庭成员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破校园的界限,延伸到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4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措施
4.1 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目前,大多高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教学计划,但是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版本没有统一的规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和现在的社会发展同步,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和缺乏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都过于模式化,至使学生越来越讨厌心理健康课,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心理健康课程,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进行。